空间设计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间设计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5-7]。从1994年开赛至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从某些方面有效地推动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电子设计竞赛要求参赛学生完成从选题、收集技术资料、设计方案论证、软硬件设计、元器件选择、组装制作、调试测试、排除故障、做出样品到撰写设计报告的设计制作全过程,并且要求组队参赛,因此队员需要有很好的协调能力,合理地进行分工与合作。总之,电子设计大赛对于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软硬件综合应用能力、文档书写能力及品质意志、团结协作精神等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而这正与我们的硬件课程设计教学目标不谋而合。经过分析论证,我们提出引入国际著名半导体器件公司的技术平台与设计支持,以电子设计竞赛的方式来实施硬件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思路。
竞赛式课程设计教学的实施
课程实施形式为集中讲座与开放实验相结合。集中讲座4~8学时,内容包括硬件系统设计方法及过程介绍、规范、工具、报告文档整理等,引导学生建立系统产品开发的总体概念,明确项目开发的过程及各阶段时间节点要求、文档规范性要求与开发作品的功能与性能要求,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考虑学生还有其他课程的学习,开放实验时间约为15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内容,并以报告和实物运行参加课程考核。整个过程着眼于学、思、知、行的有机结合。具体实施过程及各步骤所需时间如图1所示。由于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校阶段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设计题目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同时兼顾设计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我们通过设置指定项目与自选项目、基本内容要求与发挥部分要求,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完成项目要求并进行改善与提高,使学生够得着又不断超越。
首先学生根据所选题目,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图书馆或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选题进行认真分析;同时还须针对所拨经费数额进行元器件的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论证,包括实现方法研究、技术水平分析、理论计算推导和分析设计仿真等几个方面。然后教师对每个组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设计方案的缺陷和不足,明确后期工作计划与努力方向,同时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备齐所需器件。这期间教师既要避免包办代替,也要避免撒手不管,做到既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同时又在学生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时不至于感到孤立无援、束手无策以至于放弃。
在课程设计的末尾阶段,专门设置2周的集中时间,使学生能进入实验室进行课程设计项目的实现、调试与性能指标的测试。这个阶段是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促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工程项目与产品开发中的困难,领会科研与产品研发的挫折、压力与成功,并在实战中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与体会。
学生完成整个选题后,各个小组将在课程中展示实际成果,接受包括指导教师在内的验收教师组的评价、质询,并进行答辩。这个环节主要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的掌握程度,项目计划组织、工程实现、总结表达能力,观察学生实践过程中在构思、方法、设计等方面的闪光点。这是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之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促使学生能够向更高目标冲刺[8-10]。为了保护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欲望与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的兴趣,我们在这种竞赛式课程设计教学中采用了2种评价体制并行的策略。一方面,针对电子设计竞赛,参照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施行方式,主要“强调项目以团队为单位的实现结果”,通过比较各组基本与发挥部分的功能与性能,评出奖项等级,对学生的创新与才华给以充分肯定;另一方面,针对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课程成绩,采用“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考核方式,针对所有学生实行个人评分。这样对于那些在项目中出现了错误,导致最后实现不够成功的学生,仍然可以根据其过程中的努力,给予正确的、与学生努力相应的评价分数等级。这种将学生的过程考核与小组的最后实现结果进行综合考核的评价体制,既保护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强调了学生的个人努力与小组项目结果的协调发展,培养了学生将个人的成就荣誉与集体的成就荣誉相结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习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效果
篇2
关键词:建筑;独立空间;灰空间;设计;属性
建筑行业发展很快,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一直在寻找新型的建筑材料,对建筑施工技术也进行改进与优化,这可以为业主建造出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当前社会,人们的审美眼光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建筑空间有着不被拘束的要求,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将室内、室外空间有效的连接起来,采用灰空间设计手法,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1 灰空间概述
1.1 概念
灰空间的概念是由日本杰出的建筑大师提出的,灰色属于中性色彩,属于过渡色彩,而灰色空间具有连接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作用,其也属于过渡空间,可以缓解室内室外空间的矛盾。灰空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具有半封闭、板开敞的特性,是一种中介类空间。会空间有着较多的功能,其可以营造出一种半开放式、不受拘束的建筑空间环境,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对建筑居住空间的心理需求。
1.2 属性
1.2.1 边缘性。灰空间处于两个空间的边缘地带,其位置比较独特,在发挥连接作用的同时,也不失自身的特点,灰空间具有边缘性的属性,其在塑造空间形象的同时,也营造出了新的场所认知氛围。
1.2.2 过渡性。灰空间是连接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过渡部分,其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在室内与室外空间相接的位置,发挥着缓解矛盾与冲突的调和作用。灰空间的特性缓冲了周围空间的压力,其可以丰富建筑室内空间形态,而且增加了建筑的使用空间,有利于提高业主的满意度。灰空间还具有协调建筑生态性的功能,可以将室外的环境信息反馈给室内的人,使业主可以置身于大自然中,完善的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
1.2.3 暧昧性。灰空间介于室内室外之间,其是建筑空间公开与私密的过渡空间,对相邻的空间有着分隔作用,可以保证两个空间之前不是孤立存在的,灰空间具有暧昧性的属性,可以保证两个空间之间相互作用。灰空间有着半公开、半私密的特性,其具有多变的形式,在应用时,应把握好公开与私密的尺度,保证空间之间相互沟通,传递信息,从而提高空间的视觉效果,满足业主的心理要求。灰空间可以提高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使建筑空间充满活力,为业主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1.2.4 流动性。灰空间连接了它周围的空间,使得周围空间的特征在其内部交汇、流转。这种异质空间之间的对话、沟通在灰空间中形成了由此空间到彼空间的连通和流动。灰空间为其周围的空间互相沟通、互相转变提供了一个平台,承载着周围空间之间来往的各种信息、各种对话。
1.2.5 渗透性。从空间的渗透角度,灰空间具有使周围空间之间相互渗透的作用。当其周围空间通过一定渠道进行沟通时,则发生空间的穿插和渗透。在灰空间中,可以体会到空间之间的连通、穿插和渗透以及内、外空间的相互交融,当人置身其中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空间之间流通的点点滴滴。
2 小型独立空间建筑解析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小型”。小型的东西与很多种,像小型的设备、小型的装置、小型的物品等,当然空间中也会包含着一种“小型空间”的存在。小型空间通常指由建筑立面、道路、植物、河流等围合或半围合的空间状态,这种空间在整体空间环境中略显次要,可以归属于一种社会公共空间。其次,我们再来解释一下“独立空间”。独立空间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从广义的角度看,它泛指具有独立的空间。从狭义的角度看,它可以概括为使用功能统一的房间。最后就是“建筑”一词,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和一定科学法则构建的人工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将这三个名词结合在一起概括为一种围合或半围合的具有独立性空间状态的小型构筑物。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小型独立空间建筑”。
3 “灰空间”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的应用形式
在小型独立建筑空间中“灰空间”的运用会给人但来身心的愉悦感。说到“灰空间”在小型独立建筑空间中的应用形式通常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1)适当的添加室内或室外灰空间的比重,可以使空间的比例划分的更加明确;(2)用灰空间来弥补小型独立空间建筑的设计不足,进一步丰富原有空间的设计,使小型独立空间建筑附有灵活感;(3)用灰空间来增加整个空间的层次感,使得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更加协调统一。
4 “灰空间”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的设计手法
在现代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灰空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应用在各种建筑中。于是,如何在建筑中设计“灰空间”的存在,尤其是在年轻人需求增加的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运用“灰空间”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用于营造“灰空间”存在的设计手法有很多种。灰空间了表现形式各有所不同,但是其表达的设计目的不尽相同。以下我将介绍几种“灰空间”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通常运用的几种设计手法。
4.1 在空间中做“减法”形成“灰空间”
这种方法通常采取去除建筑物的底层空间,在建筑物可以承受的状态下在去除建筑多余的墙或窗等地方,从而达到一个通透的又具有连续性的空间。
4.2 在空间中做“切削”形成“灰空间”
这种方法通常造型很多形式很丰富,但像小型独立空间建筑的这种通常会被用作在一个建筑的入口处,缓和内外部空间矛盾的同时,又缓和了人们由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灰空间”。
4.3 在空间中做“挖空”形成“灰空间”
其实,运用挖空而形成灰空间的这种设计手法,与运用减法形成灰空间的手法有些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减法的设计手段多余形成大面积的灰空间的需求,而挖空的设计手法多用于小型居住空间中对于灰空间的需求。
4.4 在空间中做“加法”形成“灰空间”
最后的这种方法叫“加法”形成灰空间的手法,顾名思义与“减法”的运用手段恰恰相反。加法是把几个或多个基本形状的几何形体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或穿插在一起,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我们所需要的“灰空间”。运用加法形成灰空间的设计手段形成了其他设计手段无法超越的优越性。将这种设计手法运用到我们的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也一定会起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结束语
灰空间是指连接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过渡部分,灰空间设计手法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应用比较广,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对建筑独立又不受拘束的心理要求。本文对灰空间的概念以及属性进行了介绍,还对这种设计在小型独立空间建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为了提高设计的水平,相关设计人员应掌握灰空间的技术要点,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冠生.私有空间的公共性与公共空间的“私有性”[J].建筑技艺,2015(5).
[2]杜小辉,宋昆.空间单元的杂陈艺术――一种建筑空间解构重组的设计逻辑[J].新建筑,2015(3).
[3]段奇闻,张娟,谢羽瑶.空间句法用于建筑空间可理解性分析的验证[J].山西建筑,2015(23).
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 限额设计
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大难题,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实施和定额的不断完善,已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基本建设投资依然存在“三超”现象。现在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是在建设实施阶段,只注重施工预算、结算而忽视实施前的造价控制;只重视施工而忽视设计;其结果都将事倍功半。超支的原因很多,但忽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因素。
一 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控制造价必须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抓起,这才是重中之重。项目一经决策,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造价的关键。规划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主要是指计算或确定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费用目标,并制定出工程项目建造期间控制工程造价的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决定工程建设的规模、方案、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设计概算,确定了投资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就能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造价。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针对的是方案选择,这一阶段控制造价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参考类似工程作出估算。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阶段,建设项目的模型显露出来,并使之可以实施。因此,这一阶段控制造价比较具体、直观。
控制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
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效率。据分析,设计费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设计费用的1%以下,而这1%以下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却占75%以上。对于一般建设工程,材料和设备占用工程成本的50%以上,而在设计阶段建筑形式、结构类别、设备和材料的选用已经确定。在建设后期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小。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整个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同一建设项目,同一单项单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从而有不同的造价。因此,有必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多个方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益评价,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即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
二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
1 设计招标制度的推行
设计招标制度的推行为在规划设计阶段提高设计质量,进行投资控制提供了契机。在设计招标工程中,就有权对招标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进行评估和比较。在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下,把设计的经济性也纳入评标条件。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2 改变设计取费方法,实行设计质量的奖罚制度。
我国现行的设计取费标准是按投资额的百分比计算,设计难易程度不考虑,这样的取费方法,难以调动设计者主动地考虑降低造价、节约投资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若在批准的设计限额内,设计部门能认真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在保证安全和不降低功能的前提下,依靠科学管理技术、优选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所节约的资金,按一定的比例奖励给设计部门的积极性,也是控制工程造价性质有效的方法。
3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篇4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空间;植物配置
前言
随着“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的理念引入,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的青睐,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对日照、采光、通风都有了强制性的规范。因此,这就对小区景观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空间的营造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住宅小区内的绿化基础,优化社区整体生态环境,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形成一个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健身休闲、娱乐社交的场所。景观设计空间营造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绿色生态的概念,也有利于实现住宅区整体质量和舒适度。
1 植物配置空间营造绿色背景
整个住宅小区的楼前楼后的环境,应该给人提供一个绿色环境。我们可以分开细化的点,线,面不同植物配置技术实现整体空间的处理,通过不同尺寸的大小空间,植物组合划分,塑造不同的空间,使得整个小区形成“以绿为主”的绿化风格,使人感到充满绿色的空间环境带来的清爽舒适。
(1)块状。利用密林、草坪构成园林植物景观中虚实强烈对比的空间形态,形成草坪宽可“走马”,密林密不“容针”的不同环境效果,不同景观特色,开展不同活动的开敞和封闭的植物空间。
(2)线状。主要是乔木作线状种植,包括主道路、停车场两侧采用的规则的直线、折线的线状景观;宅间园路、小径采用的曲线和自然错落的线状景观;而自然苏摺羊落布置主要考虑与道路湖岸的有机结合,不等距、不队列、疏密有致,往往与造景和组织透视线相结合,同时还要考虑起伏错落的天际线和平面曲折的变化效果,最终达到理想的线状景观空间效果。
(3)散点。包括孤立树,及孤植,单棵种植树态优美,色彩鲜明,形体高大,使用寿命长,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如龙爪柳、山桃、五角枫、黄金树等,常布置与大彰平或林中空地的空间节点上。
根据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小区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块状、线状、散点、水体、绿篱、花坛等统筹安排,利用植物类型的不同,创造出四时烂漫、景观各异、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空间。
2 硬质休闲空间
住宅小区硬质场所空间能为其业主提供一个缓解疲劳、贴近生活关系、观赏休闲的重要场所。休闲空间是小区居民共同活动、共同休闲的公共空间,一般设有铺装广场、花池绿地、游园步道、水系、假山、小品、座凳、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娱乐设施等。这些设备设施需通过合理的设计空间布局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文化的体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殊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此类休闲空间设计之前,了解当地区域所特有的文化元素很重要。住宅小区休闲空间设计要做到有特色,应从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小区整体的景观设计文化理念入手,把握该区域传统积淀和人文情怀,从文化体现设计空间表现。
(2)区域功能合理化:设计中首先要注重平面空间布局的表现形式。其次,硬质休闲空间设计除了要在平面上进行整体布局设计,还要进行立体空间延伸思考。让人感受这种结合在设计小环境中所带来的舒适性。休闲空间的分区主要可以分为铺装广场活动区、会所管理区、水系区、园路休闲漫步区、小品雕塑区、儿童活动区、健身娱乐区等等。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的这一分区整体功能性的分区,在布局设计和细部处理,各个分区是融合在一起的,比如:健身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广场区相互之间仅仅是功能上的划分,实际上空间上是合理的联系在一起的,以共同构成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理想的小环境。
硬质休闲空间设计的出发点应是人性化的,让人使用和享受的。通过居民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根据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及人群的喜好和区域气候不同等作为首要的设计基本原则。
3 过渡空间应用
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造成的,一个大空间,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联通,就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至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或多个空间相互渗透,这个道理与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所推崇的“流动空间”理论十分相似,同时也说明我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传统特色和地狱性的建筑和景观空间。
某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外立面色彩、花池、绿篱、垂直绿化、遮阳设施、休闲园路、小型水体景观和雕塑小品等表现手法重点处理和建筑单体和周边景观过渡空间区域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有序,小区整体空间各元素表现不突兀、不刺眼。特别是各楼栋单元门入口、残疾人坡道、栏杆区域,通过立体花池、灌木绿篱、攀缘植物的应用,在利用平面布局的合理布置,使单元门入口与残疾人坡道栏市毛进行分隔、围合,成功的将原来造型复杂、设施集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部位合理巧妙的与周边景观环境的融合。
住宅小区往往受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日照采光等等各类规范的限制,使之建筑布局复杂,各类空间关系不利于大型景观空间的营造,合理的解决建筑与周边过渡空间的景观处理,是该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形成整体协调景观空间的关键。
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应当是重视功能,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合理分析原有规划的空间结构特点,并根据实用功能的要求做出理性设计。景观设计以形态构成、色彩构成、光影构成等原理和方法表清达意,将植物空间景观、硬质休闲空间景观及与各建筑单体或功能场所的过渡空间景观相互融合,实施绷匕、造景,塑性,达到各类景观空间相互渗透融合,营造“可行、可望、可游”,具有实际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建筑设计 成本控制
引言
“十二五”期间,国家工业化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大发展时期,以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为代表的工业化新技术产业区将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大批的工业项目将陆续落户于开发区内。于此同时,国家也加快了节能减排,节约能效的步伐。节约资源,避免浪费,提倡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工业项目的投资建设也应响应此号召,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之下,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尽可能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一直以来,业主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是把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施工阶段,这样做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毕竟是很有限。事实上,要想更有效地控制建设投资,应把控制重点转移到建设前期阶段上来,这一点至关重要。抓住项目前期及设计这个阶段的工作,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说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占到了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建设项目应逐步建立以设计优化为核心的和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1 目前工程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思维定式和管理模式依然存在,很多建设单位从思想认识上就存在误区,普遍忽视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工作,认为造价高仅仅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善、建筑材料涨价、通货膨胀等等因素造成的,而对于某些设计引起的投资浪费和成本增加却不予理会。就目前建设项目管理现状看,某些建设单位的经济意识还不是很强。工程设计人员往往偏重于设计质量与功能,不注重设计对工程成本的影响;而方案评审阶段,其主要精力放在方案优化和技术可行性论证上,完全忽视了经济评价。
1.2 设计过程方面的问题
1.2.1 由于一些项目设计周期短,业主方前期工作准备不充足,不能按时给设计单位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导致设计时只能偏于保守,大致估计荷载等取值;
1.2.2 没有充足的设计时间。业主往往把设计周期压缩到了极限,致使结构工程师为了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计算核算,不得不凭借“经验”,以保守的估算方法,确定一些构件的断面尺寸配筋等等,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项目成本。
1.3 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 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现在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概预算,而设计人员又对有关专业技术知之甚少,只会按图纸套定额进行概预算的编制,难以满足项目造价控制要求。
2 如何开展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2.1积极推行设计招标,开展方案竞赛,引进竞争机制。
项目前期是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设计单位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抓住这个关键环节,使设计单位不仅要对承担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负责,而且必须对所承担项目的投资严格控制。为此必须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设计招标,从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实物工程量以及设计取费等方面优选出最佳设计单位,最终降低项目投资。
在设计的哪个阶段进行招标,关键要看项目成熟程度,对于大中型项目、工艺成熟且多家设计单位有项目设计经验,可在可研报告阶段进行可研招投标工作。否则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编制项目可研报告,经审查后,由业主再组织初步设计招投标。并要在设计招标中明确中标设计院要采纳其他未中标的设计方案的有利部分。
设计招投标不能以设计费投标报价为主要定标因素,设计方案好坏对造价的影响远比设计费大得多,越是大型、复杂项目,设计质量的优劣对造价影响就越大。因此设计费在大型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定标时可以不作为主要条件考虑,而在中小型工程项目中可以适当考虑。对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标书,应着重在技术能力的配置、设计资历、信誉以及工程技术设计方案的优劣,投资估算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设计进度计划,设计组织方案等,还应考虑设计期的服务及施工期的后续服务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条件下确保技术先进,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2 以设计为重点,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先决条件。
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当一份施工图付诸于施工时,就决定了工程本质和工程造价的基础。一个工程在造价上是否合理,是浪费还是节约,在设计阶段大体定型,由设计不当,造成的浪费其影响之大是人们难以预料的,目前,设计部门普遍存在“重设计,轻经济”观念,而设计概预算人员往往机械地按照设计图纸编制概预算,用经济来影响设计优化设计,衡量、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秀程度以及投资的使用效果只能停留在口头,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只负技术责任,不负经济责任,在设计方案上也基本上做到了采取二个以上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但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却考虑很少,可能出现多用钢筋,少动脑筋的现象,特别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设计人员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为了赶进度,施工图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甚至有些项目出现做法与选型交代不清,使设计预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严重偏差,预算文件不完整。因此推行设计招标,引进竞争机制,迫使竞争者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规模、工艺流程、功能方案、设备选型、投资控制等做全面周密的分析比较,树立良好的经济意识,重视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案设计参加竞赛。而我们通过应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经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既能满足功能和工艺要求,又能满足降低工程造价的技术方案,在设计阶段只有应用价值工程控制工程造价,才能把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设计方案选择,实现优化设计,节约投资,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中,必须重点突出,重点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强化决策层及技术人员重视投资决策估算及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意识;通过推行设计招标,应用价值工程等手段逐步实现以提高工程造价效益为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中,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切实地落实在每项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姚 兵,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程鸿群,姬晓辉,陆菊春.工程造价管理(第一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陈之泉,论建筑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J].南方建筑2005:1-3
篇6
关键词:服装;橱窗;展示空间;设计;有无相生;重要性;措施;分析
何谓“有无相生”呢?简单来说,“有无相生”指的是事物的“有中生无”以及“无中生有”,从根本上来说体现为哲学性思想特征。换句话来说,“无”与“有”相互之间能够实现矛盾对立与转换的。将这一思想应用于服装卖场橱窗空间的设计过程当中,所带给受众的情感感受是特殊与具体的,这对于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对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 服装橱窗空间设计中营造“有无相生”意境的重要性分析
从服装橱窗的设计角度上来说,其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服装橱窗的设计是日常生活中各类物象的客观反映与说明;另一方面,服装橱窗的设计是设计工作者在个人情感与理想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主观性创意。要想最大限度的保障服装橱窗设计的艺术性,就需要充分实现上述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有无相交”的意识空间。在服装橱窗的空间设计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对服装色彩、服装性状以及服装材质的合理规划与安排,塑造与之相对应的空间形象。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服装橱窗的空间设计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要求设计工作者能够综合多种方式,对各种方案下所营造的服装橱窗空间艺术感进行合理分析与总结,在“有”与“无”充分配合与协调的过程当中,体现意境之美,并将这种意境之美与橱窗空间艺术设计精神充分结合起来。
二 服装橱窗空间设计中营造“有无相生”意境的措施分析
在服装橱窗空间的设计过程当中,“有无相生”设计理念下,需要充分重视的是客观环境下的“有”与主观环境下的“无”充分结合在一起,在此过程当中产生一种高于审美之上的艺术行为与境界。特别是在现代展示设计理念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作用之下,心理设计的重要性得到了极为广泛的突出性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服装橱窗空间设计要求实现对顾客消费需求的引导与促进,就需要在空间设计方面体现出引入瞩目、令人遐想的意境。不难发现:这种意境就是在对外在环境条件加以充分关注与处理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对服装橱窗展示空间设计的艺术性处理,最大限度的保障内部情感与外部环境条件的充分融合。通过良好的空间营造,以实现服装橱窗空间与情感受众感情倾向的有效连接。引导受众感受到空间之中蕴含的“美”,从而达到激发消费者消费意愿的目的。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每一个独立的服装橱窗空间展示设计的最关键目的在于,实现对空间主题的有效烘托。意境可以说是整个服装初装空间设计的“灵魂”,而“有无相生”辩证统一下的空间环境特征也可以说是服装橱窗设计的“根基”所在。如果缺乏了“有无相生”下所营造的艺术意境,那势必会导致整个服装橱窗的空间设计在内容方面过于盲目与空洞。这种空间艺术在服装橱窗中通过对服装商品的造型、对服装商品的色彩以及对服装橱窗灯管的合理应用,将服装商品的主体与各个设计元素进行合理的协调与搭配,从而达到烘托整个服装橱窗空间展示效果的目的。而相对于设计工作者而言,寻求与消费者在空间需求方面的共鸣,也正是意境所需要传递给潜在消费者的关键信息。简单来说,在消费者站在服装橱窗之前,可以通过艺术性的空间展示,幻想自己能够成为橱窗中的主人公,发挥展示空间的精神支柱职能。
例如,图1中所示的服装橱窗空间,橙红色丝带成为了整个橱窗展示的空间主体,LED面板中所营造的女主人公黑色外套配合飞扬在整个展示空间中的橙红色丝带,一方面,从色彩的搭配方面,给予了受众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从空间布局的方面,带来了受众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实现“有无相生”。
图1 服装橱窗展示空间设计示意图
又例如,图2中所示的服装橱窗空间,形式简单且色彩简洁的服装配合上冷色调与暖色调相互呼应的展示空间灯光,所带给欣赏受众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同常规意义上多种服装搭配组合共同营造于一整个服装橱窗展示空间中的展示模式相比,此种独立性的服装展示模式更加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图2 服装橱窗展示空间设计示意图
三 结语
分析发现:在现代商业环境当中,橱窗设计可以说是实现信息传递的最关键手段之一。服装橱窗展示空间的设计与营造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的传递、关系到受众对于商品性能以及特色的认知,关系到其消费意愿的激发,极为重要。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服装卖场橱窗空间设计过程当中“有无相生”思想的体现及其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郭巧愚.橱窗设计中的语境营造[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3):82-84.
[2]沈雷,周凯颖.生态设计观在服装橱窗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184-189.
篇7
文章从医院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医院外部空间设计的具体手法,尤其是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设计,并结合深圳大学学府医院的外部空间设计,进行了相关探索,总结了体会。
关键词
外部空间设计 硬质景观 软质景观 设计案例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大众对就医环境的新要求,医院环境的设计备受关注,不少老医院,由于业务的发展,深感过去那种“见缝插针式”的建设已经与时代的发展相去甚远,追求一种全新的就医环境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因此,在医院总体设计中充分重视外部空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部空间设计对综合医院的影响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宏观上体现了现代医院的整体风貌,使医院完成从纯功能布局的初级形态向室外环境艺术空间的转变,并使患者身处康复乐园之中,实现“医院在花园中,花园中有医院”的美好愿望。
二、外部空间设计构成及手法
外部空间设计的构成要素,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两类: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从物质要素构成方面,分为建筑物、绿化、广场铺装与道路、建筑小品构筑物;在精神要素构成方面由文化(文脉)、历史等因素构成。
(一)硬质景观要素构成及设计特点
所谓硬质景观就是利用有形的实体进行外部空间的围合所达到的景观。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的体量、色彩、层数、风格;内部道路广场的材质、宽度、大小及竖向设计;园林绿化的形式(集中、分散、点、线、面相结合)及树种选择。
其主要设计特点为——
建筑物的布局应以医院本身流线及功能为前提,利用轴线对位,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及有关图底关系互换,形成主体建筑群的平面定位。
门诊楼、病房楼及医技用房共同组成医疗区,建筑布局充分考虑三者之间比例关系。特别注意三者形成布局的周围空地(广场、绿化)的形态及大小。
门诊楼病房楼周围广场的尺度应符合视线设计的要求,同时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精神相协调。
医院广场的定位应当是总平面设计之初的重要节点,其设计深度的把握,应充分考虑医院本身的特点,既不要像城市广场那样功能齐全、景观丰富,也不要像一块留出的空地,毫无内涵。医院主广场的设计应从两方面加以把握,一方面广场是以疏散为主,观赏为辐,广场的景点应当点到为止,各功能模块之前的广场具有独特性,即与功能相吻合。另一方面,主入口广场不宜太大,力争使广场做到精致而不狭小,满足广场功能即可。
绿化设计应有统一绿化设计的思路,不应该仅是边边角角的补充,如树种的选择,花卉的搭配,中心绿地的风格等等。
(二)软质景观要素构成及设计特点
所谓软质景观就是人置于环境中,有一种医院气氛的渲染,以及意境的感受。其构成要素为:医院历史文化积淀的重组与更新、医学文化的体现。其设计特点:外部空间软质景观的体现,说到底也是硬质景观的体现,但这种体现的是一种无形的,能给人以联想的作用。如:康复患者休闲的心情、神态,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医院文化的联想与回忆……
三、深圳大学学府医院外部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一)概况
深圳大学学府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医院)基地周围有规划的城市道路,南侧有保留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教学楼和行政楼各一幢,北侧为深圳大学新校区,南侧为长岭皮河,西侧为西丽高尔夫球场,地势呈不规则多边形,地势平坦,选址符合城市规划和医疗卫生规划。
(二)外部空间设计特点
基地内外部空间设计应与城市规划层面共融、共生。方案采用新旧建筑统一设计的思路,既符合绿色医院评价的相关要求,又在整体外部空间的协调上,形成统一的外部空间品质。
设计S形架空廊架沿东侧城市道路展开,符合城市规划,使外部空间、绿化景观、建筑功能与城市规划完美结合。
“梭形”医院街与“S”形架空廊架之间形成医院主医疗区的“绿肺”,体现了人性化关怀,其室内外空间的交融,符合南方建筑的特点,具有积极的疗愈作用。
四、外部空间设计的感受
通过以上深圳大学附属医院案例的介绍,深感医院外部空间设计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外部空间设计终极目标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医院功能空间应有其独特的外部空间个性,门、急诊外部空间的恢弘大度,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联;病房楼梯广场的宁静特质;门诊医院模块之间内庭院的塑造,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以上不同功能的准确定位,共同形成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
第二,根据综合医院七项用地的不同特点,做到外部空间疏密得当,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篇8
1.地域文化对酒店空间设计的影响
具体谈到地域文化对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它非常客观。一座优秀的酒店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型场所,它是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它体现和展示的是一个城市或一个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精神风貌。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地方特色,其主要的公共空间室内设计风格也是需要从其生长的当地地域文化中吸取养分的。因此,地域文化地域环境与酒店室内空间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2.地域文化在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今国际文化的大融合,从本质上来讲,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全球化的休闲度假空间的室内设计程序的普及又极其合理的内涵。从另一方面来讲,不同地域的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也应具有各自的特色,有其特殊的规律,所以将地域文化应用到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有效的把握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国际化与地域文化的统一原则,我们要更为宽阔的视野来看待地域文化在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地位。所以要在发扬酒店传统地域文化主题设计的同时尽量最大限度的关注当今酒店公共空间设计国际化的特色,尽而充分把握二者辩证统一的原则,既做到保持传统文化的风格,又能体现出于国际接轨的现代酒店设计的特色。
(2)把握酒店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兼顾的原则。把地域文化应用到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我们不但要满足酒店各使用功能的要求,还必须考虑其精神功能的要求(视觉反映心里的感受艺术感染等)。只有兼顾功能与精神俩者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地域文化在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更好的得以体现。
(3)把握批判继承的原则。在古今中外,一件好的建筑室内作品,常常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地域与时代的某些特征,内蒙古饭店表述了“新与旧”的关联。研究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学会积极的“吸取”,还要学会果断的“放弃”。地域性并不是片面的强调“地方特色”,而是在融入地方文化的同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守批判继承的原则。
二、研究的创新点
根据现代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虽然提出了设计应注重地域文化的概念,但很多设计师并没有将地域历史文脉与室内空间的设计很好地结合起来,本文以时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历史文脉等作为依据,研究地域文化在当今酒店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作为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的切入点,以寻求更为开放的地域特色建筑室内设计的创作之路。
三、研究意义
因为地域文化和人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而酒店文化设施正是当地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是人们提升精神文明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所以我们可以说酒店室内空间设计来自人们的生活中的,所以设计师在工作时一定要研究人的生活,应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应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这必然也将刺激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地域文化的融入是现代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一个主要的设计方法,是地域文化设计理论在现代酒店室内空间设计层面上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现代城市人们精神生活环境品质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好的弘扬地域文化也成为了很多地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不难预料,有了这样的共识与思想基础,地域文化对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意义深远。
四、结束语
篇9
空间由各个面组合而成,各种几何形状都会对空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展示空间在设计中需要根据空间的使用形式,把握好几何形状的尺寸。空间具有导向性,在这里所指的导向性知识某种相似的物体具有引导人们向前的理想,如博物馆的展览场馆中,空间的布局往往通过图表来展现,仅仅采用地图式的表达方式,人们并不会了解博物馆的整体,因此需要在底板上画出指示牌。在空间环境中,人往往拥有一块空间,这块空间不仅仅提供了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人们往往不太习惯太高的房屋,人们喜欢站在柱子旁边,这些都是人下意识的找依托感,通过这些空间引起的心理变化,能够很好的处理空间高度以及与周边事物的设计。不同的空间形状往往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低矮的空间设计,会让人有一种压抑感,动态变化的空间会让人产生一种不规则感觉,圆形空间设计则会使人米欧式方向,空间形态变化很多,所引起的心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充分掌握这些联系才能设计出美观的展示空间。
2.基于环境艺术设计心理学的展示空间设计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需要充分利用围和透的关系。若是一个空间的设计没有采用任何一种透视方法,必然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柑橘。若是空间的设计仅仅是开场,就无法充分发挥出内部空间的特征,使用功能无法得到发挥,因此在展示空间的设计中需要把握好围和透的尺度,根据具体需要表现的事物来进行设计。
2.1空间流动性、引导性设计
展示空间本身属于一种三维空间,人不可能一眼看到全部设计,需要在走动中看到各种设计,也就是需要注意看到各个设计部分。在这个走动的过程中,属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所看到的信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就需要保证空间变化的连续性,保证每个空间展示的效果都是连贯性的,保证人能够得到好的视觉效果,保证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到空间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又富有变化,增强人的感受。展示空间在设计中原则上需要保证采用有序性原则,人在参观展览中,具有非常大的流动性,一般是靠右走,走捷径,不走回头路,这就要求空间设计拘留流动性和引导性,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来安排观众参观,引导人的驻足。
2.2空间长短和色彩的设计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长短因素是影响人们心理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部分需要偏向于后部,前面的空间设计让人们产生一种期待感,增强空间的表现效果。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中,若是需要强调部分的重要性,满足人们乘兴而归的想法,可以适当加长观赏浏览的空间设计,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部分就需要放在前面,引起人们的新奇感。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色彩同样是影响人们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事物中,总是先看见色彩,然后再看见物体。在色彩的设计中涉及到了公众色彩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对于人而言不同色彩所引起的直觉效果是不同的,同时也受到、社会规范等的影响。如红色在美国象征着健康欢乐,在我国象征着信心、传统等,因此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2.3垂直和水平空间的设计
依照心理学分析,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垂直距离越高越容易引起人的压迫感,因此竖直方向的空间,人们习惯采用远处观看的方式。从空间心理学角度分析,高而瘦的事物会引起不安全感,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空间设计。在垂直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一种抑扬空间法,将高空间的顶面包装,做成阶梯性的变化,降低人们对空间的不安全感。也可以采用一种叠加空间的设计方法,采用叠加增高的方式获取新的空间。水平空间的设计主要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来尽行设计,在展卖空间的设计中要求空间氛围展示空间、休息空间等,宜采用采用维隔空间法,这是一种最常采用的设计方法。也可以采用连系空间设计方式,通过走廊、彩带以及花草等形式来连系不同的空间,增强空间的统一性。渗透空间设计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主要达到增加展示层次,达到精致的目的。目前展示空间设计主要方式包括四种,中心布置法是指在空间中心塑造中心,展台多是圆柱状,周边围绕中心设计。散点布置一般使用在不规则场地空间设计中,网络布置法使用在商业展卖空间设计中,是经贸展示空间设计基本方法,重视展位的有序性,混合布置法是前集中设计方法的结合,这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种。
3.结束语
篇10
在对课题进行完善时,我们对原有题目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再分析。空间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空间的组织和划分方法;学习基本的人体尺度概念;初步了解建筑设计的方法;初步掌握用草模和草图推敲方案。在总结上一个阶段的教学基础上,空间设计的题目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1.1教学题目顺序的变化
原有教学内容中,空间设计、大师作品分析和小型建筑设计是下学期三个题目。题目在对学生的训练上各有侧重,基本满足了课程的教学要求,但是其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缺乏贯穿前后的主线。结合课题深化,我们将题目的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具体而言,将大师作品分析提到了空间设计之前,空间设计之后为小型建筑设计。这样加强了题目设置的关联性和逻辑性,使初步课程内容明确分成了四个大模块(图2)。经过调整,将大师作品分析前期准备工作放置假期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学题目内容的深入
在空间设计题目内容上,我们强调了大师作品分析和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空间设计题目的深入展开。在大师作品分析的教学中重点强调了学生分析的深度。我们从环境、空间、功能、交通、结构、造型等六个方面作为分析的主线,同时材质、光影、色彩等作为重要的分析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而对大师的作品有较深入了解和认识。小组合作形式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学过程别强调对作品空间的分析。通过对建筑空间的多角度分析,拓宽了学生对设计作品的认知,有利于对大师作品的学习,有利于空间设计课题的深入。对于空间设计题目的内容本身也有所调整。拓宽尺度要求,提出了“3×3×3”的模数尺度,3可以为3m,也可以为6m。在设计要求上,空间设计要再现所分析作品的空间特征,把握大师作品的空间特点,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因此在内容上强调空间的秩序,弱化空间的实际使用功能。
1.3成果要求的变化
在题目设计伊始,由于教学过程中对模型表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强调模型的制作和表达,同学们形成了用模型思考建筑的作法。但是部分学生在用模型做设计时表达上有所偏差。在模型材料的选择上容易选择艳丽色彩的材料,不是对建筑本身而对非建筑因素进行细节加工,模型整体上缺少建筑的味道。最后图纸表达上由于模型照片较多,有不少同学采用了电脑排版,对基本功训练不足。在题目内容调整时,弱化了模型在图纸中的份量,手绘图纸和模型成果并重要求,对模型的制作、照片后期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图纸内容和深度上也提出具体要求,结合上一个题目的训练成果要求图纸中有较完整的空间表达,图纸表达训练达到一定水平。
2教学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空间设计题目教学改革已初显成效。该题目作业在2009和2012年全国建筑系学生作业评比中获得了优秀作业奖(图3)。通过题目训练,学生能力有较大提高。
2.1手绘表达能力
通过题目的整合,教学内容侧重明确,学生的图纸表达能力有大幅度提高。这一方面表现在对最后建筑及室内空间的整体表达上;另一方面对于分析图的表达也有不断的提高。图4是大师作品分析作业中对维埃拉•卡斯特洛住宅的表达,采用钢笔线描的方式。图纸对建筑所处的环境表现清楚,对建筑的材质表达准确,较好地反映出建筑的特点。图5是该作业中对空间特点的分析。采用轴测图与人视点透视相结合的方式,较清楚地表达了建筑作品中室内空间的特点。
2.2建筑模型制作能力学生的模型制作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模型制作上,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到所做模型的目的,各个阶段所做模型深度不同。建筑模型成为学生认识作品、分析作品和设计方案的重要手段。学生较好地避免了对非建筑因素的重视,在材料选择上也有较正确的认识。图6是大师作品分析作业中学生所做的模型。模型采用剖切方式,清楚表达内部空间,并且配以家具和人物,反映建筑的空间尺度。图7是空间设计作业模型。该设计源于对流水别墅分析,模型清楚反映了设计意图。
2.3分析能力
由于强调了大师作品分析与空间设计的联系,通过大师作品的空间来演绎所设计的空间特点,因此学生比较注重大师作品的分析,较好地避免了完全从参考书上照搬分析图示,有一定创造性地表达分析内容,对空间设计的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图9是大师作品分析作业中对安藤作品的分析。通过对比交通流线和心理感受,较好地分析了安藤对建筑空间处理的手法。图10是空间设计作业的分析。通过空间的形状、明暗和围合,分析了设计中的空间属性。
2.4空间能力
- 上一篇:如何学习母婴护理
- 下一篇:提升教学能力的个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