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母婴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学习母婴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2个行政班89名学生实施教学研究,实验组(CBL教学组)44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45人,两组护生授课教材、教师、学时及教学进度相同,其年龄、实验前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均根据母婴护理课程大纲和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1对照组教师按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2.1.2实验组教师主要采用CBL教学法,辅以讲授式教学。具体程序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筛选临床典型病例;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情设计若干核心问题,问题难度呈递进式。如在学习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时,可提出该患者是不是发生了产后出血?如果是,引起该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产后出血还有哪些因素?作为产科护士你将如何对该产妇进行抢救和护理?教师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将病例和问题到每个学生的空间。实验组同学按照5-6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写出汇报材料。课堂上教师根据相关病例,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讨论兴趣,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拨,答疑,最后精讲本小节重点内容。
1.2.2评价方法
1.2.2.1考试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由学校统一组织期终考试。考试试题从试题库随机抽取,共100分,包括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50分)和分析应用题(50分)。总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1.2.2.2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回访调查,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和评价。当场发放89份问卷,收回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2.1学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应用题以及母婴护理考试的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效果评价比较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以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状态的临床医学学科。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填鸭式”,在规定的学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授给护生。护生学习过程中常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病例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CBL教学法被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CBL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病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母婴护理学》应用CBL教学法,护生学习能力和成效都有很大改善。
3.1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表一显示:实验组护生不论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临床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师生的教学热情:
(1)采用CBL教学法,教师要主导、驾驭好课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课前要科学严谨地设计教学流程:规划好母婴护理相关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精选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合理设置恰当的问题,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护生进入课堂的主题;其次,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母婴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妇产科临床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护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师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激起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规范引导护生。
(2)CBL教学中护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其是课堂的主体。这便要求护生:首先,课前要预习课本知识,根据教师布置的病例和问题查阅母婴护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资料积累知识;其次,课堂中分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学习思考过程,同学间可以相互学习。让护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讨论产后出血时,知道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针对病因止血的方法,如何对产妇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如何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等等。从而逐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C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而不是主讲,循序渐进,积极引导,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护生主动探索性地学习知识,通过汇报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信息的交流反馈,均有利于激发护生对母婴护理的兴趣,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因此,使用CBL教学法,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取得较好效果。
3.2CBL教学法应用于《母婴护理学》的优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界广泛认同“: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从表二结果可以看出:CBL教学法在《母婴护理学》教学中有明显帮助。这是因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其有以下几个优点:
篇2
母婴同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病区,需要严谨的科学管理方法。实施整体护理,使母婴同室病区的护理管理处于良性循环。实践中体会到:首先从观察上重视护理在母婴同室病区的实施。将护理程序与护理管理有机相结合。管理者有明确的工作程序。2002年至今,运用整体护理进行母婴同室病区的护理管理模式,取得较好的结果。
1 重视整体护理在母婴同室病区的开展
护理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有计划的安排有关学习、讲座等,拓宽护士的知识面,管理者决不能放松观念转变这个环节,采取最先进的护理方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母婴同室病区的特点是,该病区的新生儿是一个不能很好表达自己情绪和疾病的群体,这更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规范的健康教育,推进母婴同室病区的护理管理,体现护理专业在人类健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 护理程序与护理管理有机的结合
护理程序是临床护理中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种有计划的、系统地对病人实施护理的程序,运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来解决病人的问题,如何使这5个环节完成好是管理者需探讨的问题。
2.1 护士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是护理程序能否实施的关键 要重视护士的心理需要,护士需要尊重、关心,理解、公平、奖励、合理批评等。能做好这几项工作,就能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为共同的目标工作。
2.2 适应护理程序的分工派班管理 我们选择的分小组的护理方式。除办公室留两名护士外,将护士分为两组,各组负责15张床位,主管护师任组长,配有护师、护士,以护理组为单位,个人责任制为形式包干病房。同时互相协作,加强夜班力量,夜晚采取双人值班。调整各班的工作内容,在护士较少的班次,尽量满足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常规的治疗护理在护士较多的班次完成。排班具有灵活性,为保证护理程序的实施,随时调整人员。
2.3 按护理程序进行每日检查,是重要的管理手段 有选择性或随机抽几份病历,查看入院评估的准确性,护理计划中是否将存在的问题指出,最重要的是从病员处了解,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落实,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何,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将检查情况及时与护理组长、护士一起探讨,对一些问题修改补充完善。
3 管理者需有明确的工作程序
3.1 按母婴同室病区特点,制定标准的护理计划,健康教育内容及出院指导,使表格规范,标准统一,达到可操作,又节省时间。
3.2 管理者要将病人的满意度放在第一位,每天了解护士是否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员需解决的问题,重点了解危重病员、新病员、剖宫术3 d内的病员,分娩未满24 h的病员。
3.3 质量考核,每月考核一次,采用问卷调查及病人交谈等方式,考核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病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对护士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的效果,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等。对工作完成得好的护士进行奖励,差者有一定的处罚,并形成制度。
4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的成效
实行母婴同室护理,因为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就是让母亲与婴儿24小时在一起,有利于母婴感情的交流[1]。又防病、并加快产后康复,加强了母婴之间、家庭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夫妻感情,同时又使产妇及亲属学到了医院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知识,也改善了产妇对住院分娩的安全信任感,使产科病房既体现出了医院特点,密切了护患关系,又体现出家庭化的温暖[2],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以前病员送锦旗与护士无关,现在锦旗上出现了“医术高明,护理周到”、“精必护理,胜似亲人”等字样。加深了医护关系,医生对护理工作放心满意,护士的宣教,使病员对自己的疾病、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分娩前后有关注意事项认识较清楚,能配合治疗与护理,得到了医生的称赞。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以前护士仅限于完成治疗与护理工作,很少和病人交流,更没有宣传教育意识,常常不被社会所重视,开展整体护理后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提高了,护士在工作中也真正感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3
方法:对在本院建围产期保健卡并分娩的生理产、剖宫产产妇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出院后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人群,选取5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对照组由社区服务机构给予常规随访,实验组由我院居家护士参照我院居家照护计划,结合家庭实际情况,进行护理评估,定期上门实施居家照护,42天复诊,统计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产后42日的母乳喂养率为24.4%,而实验组的为64%,对照组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9.2%,婴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5.2%,而实验组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9.2%,婴儿并发症为18%,明显小于对照组。
结论:居家护理能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居家护理 产褥期 母乳喂养 母婴并发症 产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1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09-01
居家护理是对有后续照护需求的个体及家庭,在其居家环境中,提供定期的健康照护服务,并达到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的目的[1]。我院生理产产妇一般3天出院,剖宫产5天出院,由于住院时间短,产后护理支持无法在住院期间完全提供,产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及精力去学习各方面的自我保健和婴儿护理知识,出院时,产妇已处于真正需要产后知识的教育和护理支持阶段,而产褥期是产妇身心恢复的一个关键时期,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产妇死亡发生在产褥期占65%以上,而新生儿死亡中,有70%左右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7d内[2,3]。作为一所爱婴医院,我院每年有万名以上的分娩量,为了有效地促进产褥期产妇的康复,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我院近年来推行了居家护理这一护理模式,此模式主要是通过筛选出有需求的产妇,母婴出院后,在与社区服务机构常规随访不冲突的基础上,根据家庭的需求,由居家护士深入家庭实施护理评估后,针对每次随访的母婴身心情况再给予居家照护。研究表明,在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在本院建围产期保健卡并分娩的生理产、剖宫产产妇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出院后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人群,选取5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对照组由社区服务机构给予常规随访,实验组由我院居家护士参照我院居家照护计划,结合家庭实际情况,进行护理评估,定期上门实施居家照护,两组产妇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居家护士的选择。根据能力等级分层使用,主要由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有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身体健康,有丰富的医学保健知识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服务态度好,责任心强,经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护士,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方有居家准入资格。
1.3 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了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如产妇及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对策,如何科学坐月子等,对照组由社区保健人员在产妇出院后7天、14天、28天分别给予3次上门访视,主要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而实验组由我院居家护士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评估表及护理计划,针对性地上门给予居家护理指导;两组均要求产妇在42天复诊,由专人评价,采用统一问卷,分析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1.3.1 针对产妇的问题指导。
1.3.1.1 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出院当日护士会评估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并记录在档;每次居家照护均有母乳喂养相关登记,比如是否添加配方奶,原因,是否奶胀,原因,依从性好否等等,根据不同原因针对性给予帮助,下一次上门再次进行评估、实施、总结、记录等。
居家护士首次上门一般安排在产妇出院后第二天,询问母乳喂养的次数,频率及乳汁分泌情况;对不同需求的产妇告知不同类型的喂奶的利弊,并推荐出最佳的适合该产妇的,实行按需喂哺,母婴同步休息;对乳汁分泌不足者,通过语言讲解配合正确的示范动作,指导如何保持有效的吸吮,同时观察吸吮过程中婴儿的反应,再评估是否需要添加配方奶;对乳汁足够却添加配方奶者,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及加速产后康复为出发点,让产妇由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合作;对有奶胀倾向者,告知及时排空的方法,指导手工挤奶及吸奶器的操作方法;对已发生奶胀者,予以饮食上的询问及指导,并联系医院康复中心团队,提供乳腺疏通治疗,缓解奶胀,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1.3.1.2 产后指导。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传统月子经,当产妇的理性知识和传统经验发生矛盾的时候,她们通常选择遵循上辈传下来的习俗[4],我们在摈弃旧俗的同时,也要告知产妇科学的坐月子方法。生理产者观察会的伤口有无红肿感染等,剖宫产者观察腹部伤口情况,告知合适的沐浴洗头时间,给予合理协助,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初期评估子宫的复旧程度,观察恶露的量、色、味,及时发现感染征兆;对于有产后康复需求的产妇,提后、子宫等器官康复的上门治疗;强化产妇在住院期间学习的本院产后操课程,告知每节的具体作用,手把手给予指导纠正,告知缩肛运动的重要性,对痔疮明显者,给予帮助,必要时给予药物使用指导,询问排便形式是否有所改变,针对性提供可行性建议;饮食方面,忌过补,提供多样化月子餐科学食谱,对产时失血过多者,要观察面色、活动耐力、是否有倦怠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告知如何搭配补血类食物,若有药物治疗,给予铁剂摄入护理;在和产妇交流的过程中,要从中细致观察其有无心理问题,并同家属沟通后做出详细的指导,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1.3.2 针对婴儿的问题指导。居家照护婴儿时,延续本院特色――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手把手进行护理宣教,每日给予体重测量,评估婴儿母乳摄入是否足够;观察面色,精神状态等,教会家属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是否有进行性加重,如何处理,必要时给予黄疸测量仪测试胆红素数值;告知婴儿房间合适的温湿度,给予适当阳光刺激,告知预防及治疗湿疹的注意事项,家属给新生儿沐浴时,在旁协助并给予纠正不当操作,抚触时要提醒产妇及家属多和新生儿沟通,脐部护理时,观察脐部是否有渗液、渗血、感染征兆等,教会家属如何正确使用宝宝盒;指导产妇婴儿物品应单独清洗,勿与大人混合清洗,以免引起交叉感染,示教每次大小便后臀部清洗方法及鞣酸软膏的正确涂法,如何有效预防红臀发生;沐浴结束后,加强巩固智护操锻炼,促进婴儿智力及协调能力的发育。
1.4 观察指标。根据产妇填写的由本院自行设计的统一调查问卷,由专人评价,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母乳喂养成功率:包括纯母乳喂养率、几乎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产后切口感染或裂开、乳腺炎、产后抑郁、贫血、新生儿黄疸、脐炎、红臀等。
2 结果
2.1 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见表1)。
3 讨论
由于医疗资源紧张,产妇住院时间短,出院后会经历喂哺不足、奶胀、婴儿护理技能不足等诸多问题,仍然有着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而产褥期这一特殊时期使得她们大部分求助于月子保姆等这一衍生行业,不仅价格昂贵,也给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带来了隐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母婴出院后的护理保健质量。而围产期居家护理,既延伸了医院整体护理,又是临床母婴护理的延续,避免了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脱节,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妇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而居家护士根据能力层级使用,配合医院保健队伍,比如乳腺疏通治疗、产后康复中心、膳食科等,也能够为产妇提供多元化护理,符合现代护理向社区转变的模式,很好地实现了与社区医院的无缝对接,既有效降低医疗费用[5],又真正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满足了民众对医疗护理的需求,降低再住院率及卫生服务成本[6],值得在三级医院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山珊,郑红筱,王蓓.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3-365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1):25-28
[3] 丁宗一,VikkiLa,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支持[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3):161-169
[4] 崔艳杰,毛丽梅,杨年红,等.农村妇女产褥期行为习惯与健康关系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6):20-22
篇4
本文介绍《妊娠期妇女的监测与护理管理》说课的设计,从课程单元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分析5个方面对《妊娠期妇女的监测与护理管理》进行说课。大力开展说课这种教研活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业务素质与教学科研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课程单元分析
课程定位:《母婴护理》主要研究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的孕妇、产妇、胎儿、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是基于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的临床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目标:培养高职护生为孕妇、产妇、新生儿提供护理所必需具备的专科护理理论知识、专科护理技术以及较强的能力及职业素养。
本节内容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妊娠期妇女的监测与护理管理》是《母婴护理》第2章《正常妊娠期妇女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监测及护理,是产科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包括了孕妇健康史的问诊、孕妇的全身检查及产科检查。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围生期概念、产前检查时间安排;掌握妊娠期妇女护理评估的要点、孕期监护健康指导内容。②技能目标:学会为孕妇进行腹部四步触诊、听胎心音、骨盆外测量;学会对孕妇进行孕期监护健康指导。③情感目标:关注健康、热爱护理专业的道德情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关爱与尊重护理对象的服务理念。
教学重点:围生期、围生期Ⅰ概念;推算预产期;产前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难点:腹部四步触诊法;骨盆外测量。
教 法
教学思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训练为主线。
教学方法:①教学方法之一:启发式: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病例和问题为先导,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提出问题(提供病例)-教师启发讲解(教师主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主体)-得出结论(解决问题)。②教学方法之二:图片教学法:对腹部四步触诊法、胎心听诊部位、骨盆外测量,充分利用图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③教学方法之三:直观演示:对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利用视频、多媒体、模型等再现或演示教学内容。④教学方法之四:角色扮演:在骨盆外测量练习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孕妇,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体验到患者的感受,培养学生关爱患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建设:《母婴护理》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教学录像片、模型;护理专业临床课程实验指导用书(我院自编);护理专业试题精选;《母婴护理》试卷库;借助于校园局域网拓展学生知识;充分利用学院的实训基地。护理专业临床课程实验指导用书(我院组织资深教师自编),护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可以通过实验指导先预习相应实训课内容,熟知实训操作流程及考核要点。
学 法
教学对象分析:我院护生以高中毕业生为起点进入学院,在大2阶段学习本节内容,大部分学生存在医学基础知识薄弱,甚至知识遗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临床思维未形成;对角色扮演、具体实践感兴趣,学习主观能动性尚可。
学法指导: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①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课前主动预习教材,主动复习旧知识。课堂上积极思考及讨论,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课后及时复习并按时完成作业。课余看参考书多做习题巩固知识、上网查资料了解最新信息,拓展知识面。②探究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探寻解决方法,最终得出结论。③合作学习:理论教学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看法;实践练习中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互评和自评,共同探讨骨盆外测量操作技巧,纠正正确。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课时分配:总课时6课时:理论3课时,实践3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程序设计:⑴理论教学(3课时):①设置病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2分钟)。以病例为载体,以常见的临床场景引出课题,设置病例:患者,女,28岁,因“孕28周,常规产检”来产科门诊。既往月经规则,28~30天行经1次,经期5~6天。末次月经2003年5月2日。生育史0-0-0-0。请思考:如何为该孕妇推算预产期。该如何对该孕妇进行妊娠期的监测及护理。②讲授新课(多媒体课件、图片、板书设计,100分钟)。③课堂讨论病例(10分钟):新课讲授完毕,返回授课初的病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结束,教师提问。④评述总结(6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述总结。⑤布置作业(2分钟):根据课堂目标设计作业,采用名词解释和单项选择两种题型,进一步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⑵实践课安排(3课时):①观看录像片(15分钟);模型示教听胎心音、腹部四步触诊,学生练习(25分钟);②骨盆外测量分组示教、学生练习、教师指导(1课时):将学生以10~12人为1组分组后,教师示教骨盆外测量。然后让学生2人为1组进行练习,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测量。测量完毕角色互换。③骨盆外测量考核(1课时):在练习课后马上安排1节课进行考核。学生在练习时就知道下节课就要考核,因此练习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态度认真抓紧时间练习,不懂就问,提高了效率。因此考核课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了测量技巧,获得较理想成绩。
教学效果分析
篇5
孕产妇系统化管理是围产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孕产妇、胎婴儿死亡率,预防和治疗妊娠疾病,保障母婴健康,具有很大临床意义。我院周边农村育龄妇女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足够的自我保健意识,对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因此,在孕产妇系统化管理过程中,融入健康教育,使孕产妇了解增加健康的知识,提高健康水平,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孕产妇有效地接受健康知识教育,我院制定了一套孕产妇健康教育程序,通过5年多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内 容
1.1 电化教育实施健康教育从孕期开始,门诊电化教室放置电视机、录像机、VCD,由专人定期播放,向来产检的孕产妇宣传生男生女的科学知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特征,孕妇的饮食、卫生及性生活的调节方式,产前检查的好处,孕期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注意安全用药对降低母婴发病率和先天致残率的意义;教会孕妇自我监护的方法,例如胎动次数,胎儿缺氧及异常情况的判断,妊娠晚期预防早破水、早产的方法;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等,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孕妇了解掌握有关知识,为母婴安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各种形式教育针对住院孕产妇和家属的需求,通过书面形式教育,将自己制作的宣传画册发放,让孕产妇阅读学习,内容有:住院须知、作息制度、卫生制度、医院服务指南、待产注意事项、母乳喂养成功秘诀等,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掌握分娩、康复、育儿常识,同时针对孕产妇健康知识水平及技巧掌握的深浅程度,通过口头及示范教育形式,解答孕产妇的疑问,帮助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2 教育方式[1]
我们将教育重点放在住院孕产妇,对住院孕产妇实施阶段性教育的方法,按时间分为3个阶段教育:即入院阶段、住院阶段、出院阶段,实施阶段式的健康教育,配合评估孕产妇对健康教育掌握程度,以达到全方位地掌握健康知识的效果。
2.1 入院教育孕妇住院,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我们在为孕产妇办理住院手续的同时,安排责任护士帮助其熟悉环境,介绍主管医师,并对其进行入院评估,了解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同时,发放各种宣传小册子,进一步强化临产分娩知识和母乳喂养知识,使孕产妇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住院生活,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2.2 住院教育对住院待产的孕产妇,不仅要向她们提供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了解什么是正规宫缩,正常产程时间,缓解产痛的方法等,还应积极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提高其心理素质,并学会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安全渡过分娩过程;对有妊娠合并症的孕产妇,要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减轻其焦虑、恐惧感。产后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讲解母婴同步休息与按需哺乳的关系,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与产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会阴伤口的护理,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哺姿势及含接姿势,挤奶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培养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她们的需要。
2.3 出院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产褥期常见症状及处理,产后用药注意,产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及育儿知识,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程序,产后避孕知识等,进行喂养新生儿沐浴及新生儿抚触示范,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3 效 果
通过对住院及出院孕产妇问卷调查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孕产妇的满意率为85.5%,实施健康教育后,满意度达98.8%。通过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和编写,医护人员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从多种渠道获取学习机会,充实知识。孕产妇系统化管理中,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对疾病、保健工作的认识,做到了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4 讨 论
4.1 满足孕产妇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围产期孕产妇有着特有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的制定围产期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强调因地制宜,高质量的宣教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满足孕产妇需求,使产科护理真正体现“爱母爱婴”的服务宗旨。
4.2 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在孕产妇这一独特的群体中,教育方式应强调多样化,包括宣传册、宣传单、宣传板报、电化教育、集体讲解、个别交流等教育形式,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宣传板报备受欢迎,而口头及示范教育更有利于护患交流,达到进一步的沟通[2]。
4.3 重视语言教育的技能训练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语言教育技能的重要性,这是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技能,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包括说话时的语气、速度、神态,学会讲话时字句清楚,询问得当,回答简要,通俗易懂,这就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注重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循证护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 ;应用
医院感染也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1],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凡是住院患者和医院职工因在医院期间遭感染而引起的任何显示症状的疾病,不管受害者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应称为医院感染[2]。母婴同室是易发生院感的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循证护理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要求,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并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措施。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给患者提供科学、经济、有效的护理服务,临床护理已从传统护理模式向现代护理模式转变[3]。现代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随着循证思维在医学界的深入,这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临床护理工作带教及临床科研中[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0月我科收治627例孕产妇,年龄18~4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例,初中96例,高中 402例,大专及以上127例。将此627例产妇,根据文化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健康指导内容。
1.2 方法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带头共同学习,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
1.2.2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即提出问题 结合临床实际,共提出以下主要问题:产妇住院期为什么会发生医院感染?产妇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针对医院感染应制定哪些措施?
1.2.3寻找相关循证支持 查阅相关文献,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其可靠性、真实性及临床实用性。通过循证获知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为:①新生儿自身因素;②产妇自身因素;③医护人员因素;④其他因素:如探访、陪护、季节性流行病等。
2 干预护理措施
2.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有科室医生,护士,卫生员,产妇及家属组成[5]。全体人员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进行 《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技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手部清洁 没规范等规章制度、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考核,并将管理纳入医院科室质量考核标准。
2.2加强环境及物品管理 为患者准备干净、整洁的房间,保持病室每日通风换气,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d,30min/次。物体的表面每日用清洁的抹布湿式擦拭,地面每日用清洁的拖布湿式拖拭[6]。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工作中配备一次性手套及手的快速消毒剂,加强了洗手条件及消毒措施的物质保障。
2.3加强人员管理 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限制陪护、控制探视率,减少病房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重视手卫生,严格按六部洗手法加强基础护理[7]。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开窗通风,改善病房空气洁净度;勤换内衣,保持口腔、皮肤、外阴及肛周的清洁。
2.4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 现代研究表明术前30min常规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感染非常重要[8],术后及术后2d应用抗生素可以使剖宫产的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要避免滥用抗生素。
3 观察指标
呼吸道、宫腔、泌尿道及伤口是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是重点观察的部位[9]。阴道手术助产及剖宫产较顺产更易发生感染。院内感染的多在术后2~7d。
3.1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 阴道分娩的产妇T>37.5℃,剖宫产的产妇产后3d内T>38.5℃,或产后3dT>37.5℃均可能已经发生院内感染。
3.2观察子宫的复旧情况 在胎盘排出之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个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宫体,它的最高处和肚脐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宫底的高度,会下降1~2cm/d,大约在产后10~14d内,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一般产后42d子宫基本恢复正常,可能有个别的恢复时间要长一点。
3.3观察尿液的颜色及性状 是否有血尿(尿道有损伤),是否有絮状物,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几率越大。
3.4观察产妇伤口是否有红、肿、热、痛,并且有进行性加重的现象。
4 讨论
4.1 以证护理思想为指导的护理方法不仅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还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积极地参与和配合护理工作。首先我科把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化意识和培训知识上,增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知识培训和相关考核将医院感染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到实处。其次通过产妇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和特点,制定有效的循证护理措施,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发生医院感染的说明,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和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患者及家属对感染工作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4.2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指导思想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针对产妇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特点及如何预防作为重点进行循证护理,以获取指导临床实践的最佳信息;评估产妇具体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和在感染防控中的综合需求,结合临床经验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我科运用将循证护理的理论及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针对产妇的易感因素加强管理、检测、及护理,在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中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Shaffer R K. The Challenge of Antibiotic-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Lessons from Hospital Nurseries in the mid-20th Century[J]. Th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3, 86(2): 261.
[2]龙翠燕,魏明,于秋梅.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3): 518-519.
[3]Sheng Y,Wang M.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rooming-in and neonate wards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 4: 041.
[4]王新.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024): 5537-5537.
[5]钟巧, 侯庆中, 李晖, 等.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5): 692-694.
[6]Jaafar S H, Lee K S, Ho J J. Separate care for new mother and infant versus rooming-in for increasing the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9.
[7]刘悦新, 尹仲娇, 李绮薇, 等.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016): 3982-3983.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0(a)-017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infant bedside nursing program on primipara.Methods 100 primipara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were primipara and underwent caesarean section.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general nursing,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aternal infant bedside nursing program.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of women on the nursing program was compared,and the changes of emotional state and degree of pai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egree of mastery the related cont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master related knowledge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ter nursing,anxiety,depression and pain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Primipara;Caesarean section;Maternal infant bedside nursing;Effect
如何保?C新生儿健康正常的发育是每位母亲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剖宫产的初产妇来说,其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则更多,不仅要克服初为人母的心理落差,尽快地适应的自己角色的转变,忍受剖宫产手术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痛苦,而且还要不断学习喂养幼儿的相关知识,保障喂养的质量和婴幼儿的健康发育[1],针对上述情况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十分必要。母婴床旁护理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护理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优势明显,内容全面,逐渐被产妇所接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就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00例,平均年龄(28.54±3.87)岁;按照随机分配表将上述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8.54±3.87)岁,平均孕龄(36.34±0.45)周;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8.54±3.87)岁,平均孕龄(37.46±0.65)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均采用剖宫产方式进行生产;②均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均无严重的内科疾病等;③均了解本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同意参与;④本研究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置于同一房间,进行沐浴、消毒、预防接种等的操作,针对产妇相关喂养、保健等情况进行口头教育。观察组产妇则接受母婴床旁护理方案;首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将所有产妇分配给每一位护理人员,医护人员应根据自身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产妇自身需求,为产妇制订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具体操作如下,①加强知识教育宣传:根据产妇不同的文化水平选择不同的形式对所有产妇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尽量选择通读易懂的语言,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讲解促进排乳和解决乳汁淤积问题等,阐述母乳喂养的优势、正确途径和姿势等[2]。②引导新生儿的护理:沐浴、洗澡、更换尿布等操作均在产妇面前实施,指导产妇进行演练,纠正其不正确的姿势和技巧,指导其母乳喂养方式[3]。③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指导:产妇由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对新生儿喂养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足,再加上剖宫产后常伴随剧烈的疼痛感,不少的生理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出现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进行交流沟通,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的配合度和依从性。④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护理及镇痛处理:进行必要的乳房按摩,缓解乳房膨胀感,促进乳汁的分泌[4];给予产妇必要的镇痛治疗,可采用心理暗示法或是注意力转移法缓解产妇的疼痛。⑤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调整好的合适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并进行消毒,减少感染疾病的发生[5],保障产妇和婴幼儿良好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方案的满意程度,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针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及服务态度等进行评估,采用百分制,分为非常满意(≥85分)、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变化和疼痛程度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各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显著下降,观察组SDS、SAS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和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妇产科室中护理的水平关系着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效果,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方案和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和质量是大势所趋[7]。
本研究主要就母婴床旁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母婴床旁效果显著且优势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有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以往临床上采取的常规护理,均是通过口头教育方式,采用集体教育模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不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不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而且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以护理人员为中心,不太注重患者自身的感受,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性不强[8];而母婴床旁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护理方案的缺陷,通过发放资料和宣传手册,采用一对一教育模式进行相关知?R的宣传,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还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和问题[9],母婴床护理模式顾名思义即新生儿的护理行为均在母亲床旁进行操作,这就大大提高了护理方案的实践性,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技能操作水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灵活性,能够随时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掌握水平等情况进行方案的调整,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10]。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方案效果显著,能够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但是就当前的临床护理形势而言,广泛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方案面临着需多的问题,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我国人口基数大,每日出生的新生儿数量较多[11],护理人员的人手不足,而且就我国护理工作的发展情况看,关于护理工作的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上述情况均是阻碍母婴床旁护理方案广泛推行的主要问题,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实现护理工作质的飞跃。
篇8
【关键词】医疗纠纷;防范;护理;管理
1 医疗纠纷引发的常见因素:
1.1 服务态度方面:服务态度生硬,用语不当。孕妇临产后心情难免急躁、恐惧、孤独,她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呵护。但有时在工作中我们不注意说话方式,如“生孩子哪有不疼的,不疼就生不出来。”等等生硬的话,这无疑对孕妇产生了无形的打击,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产后一旦母婴病情有变,则引发纠纷。
1.2 服务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入院宣教不到位,医护人员不能主动听取病人主诉;不能主动关心安慰病人,没有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不尊重病人隐私,这都会使病人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产生不满情绪。还有一些细微的服务:如协助其喝水、进食、排便、按摩腰背,并耐心讲解相关知识,这些工作不到位,都可使孕妇产生不满而引发纠纷。
1.3 助产技术操作失误:产科技术操作有其特殊性,绝大部分为有创性的操作,而且很多操作需要和经验灵活运用,有些揉作技术根本无法运用语言来表达,也无法在直视下进行,只有心领神会用“心”来操作,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母婴安危。如产程中无菌阴道检查、产时会阴侧切的角度、保护会阴的技巧、会阴缝合技术、臀位助产、胎吸助产等,是产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有失误则会伤及母婴。
1.4 病历记录不完善:①对产程观察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处理措施、抢救经过、记录不详细;②缺乏医护在医疗护理上的沟通,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的现象;③由于产科病历具有表格多、构划多、病情变化快、风险记录的特点,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笔误。
2 防范措施:
2.1 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人文关怀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尊重病人权利,保护病人隐私,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明的情感的服务,在护患交流中,我们要以诚信的态度、良好的方式进行,认真倾听、并掌握多种谈话技巧,以达到有效地沟通,因为实施护理过程中,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是诱发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建立完善制度
2.2.1 质控网络不健全,安全意识不强,不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时,突击性的进行全面、质量安全回顾性检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另外,在发生护理缺陷或过失时,个别同志存侥幸心理,隐瞒过失行为,不及时上报,延误处理时机。
2.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特殊人群,如孕妇、新生儿等自我照顾能力较差的群体,安全防范制度不完善,危险地段无安全警示标志,存在有病人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的隐患。
2.2.3 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引发纠纷。如产后应立即在分娩记录上做好各项记录。尤其是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出生时的情况、处置、查对应有详细记载,同时加盖母婴双方指印,并给新生儿及产妇带好手腕条,但往往有些助产士不以为然,不按要求去做,导致产妇对新生儿性别产生怀疑而引发纠纷。
3 护理管理:
3.1 完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入院安全告知相关内容,对孕产妇、新生儿等高危人群制定意外伤害防范预案。对于火灾、盗窃、停电等事件发生时,如何处理和上报做了详细规定。危险地段设立了温馨警示标志。规范了顺产的处理常规、程序,新生儿沐浴的处理程序,完善了产房工作制度、查对制度。工作中严格执行揉作规程,一旦发生纠纷,必须以集体的力量面对,积极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同时强化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利用晨会、周会、每月的例会进行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医务人员要不断自我完善,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因此,除积极参加院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外,科里还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对新上岗的护士要进行岗前培训,临床带教、试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选派年轻骨干外出进修学习,鼓励大家参加函大、自考等学历提高学习,以提高助产士、护士的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保障医疗工作的准确有效,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医疗纠纷。总之,我们医护人员应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操作为病人服务。
3.3 重视产科病历记录,提高书写质量:病历是医务人员诊疗活动中对患者健康状况和诊治过程的全面原始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应认真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做到如实记录、及时记录。
参考文献:
[1] 岳天孚:《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12.(21)709——711
篇9
关键词: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06-01
目前,不少年轻孕产妇缺乏足够的产科健康护理知识,为其自身健康以及新生儿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笔者所在科室在对其加强健康知识培训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护理人员由此树立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护理措施
1.1 服务理念的转变
首先应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转变其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并对优质护理服务有更全面、正确的理解,从而对其内涵与意义有深刻理解,进而对优质护理服务方向更为明确,使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积极主动性。
1.2 明确岗位职责,健全护理管理制度
应对各部分岗位职责加以明确,同时制定合理高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组织全员护理人员对《护理告知程序》、《护理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核心制度》以及《文明用语手册》等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对护理岗位的质量考核标准予以明确修订,对各部分的质量控制予以充分关注,同时公示各项服务项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应组建质控小组,随机抽查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并及时反馈抽查结果,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改正。
1.3 强化组织护理工作人员接受专科培训
每周应组织开展2次或多次专科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抽查提问,内容涵盖护理工作流程、核心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告知程序等。应采用各种有利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广泛开展专科知识培训,例如多媒体、录像、幻灯片以及互联网等。培训知识涉及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会的有效护理以及新生儿抢救复苏等。
1.4 专科护理服务
导乐陪伴分娩;在母婴床旁实施护理服务,为新生儿实施抚触、沐浴以及预防接种,同时展开健康宣教,并引导产妇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开展便民服务,为孕妇提供热水与可口饭菜、米汤、红糖水以及婴儿奶粉等;组织孕妇学习分娩相关知识,并定期开展门诊培训;对产妇实施出院指导,同时设置电话热线咨询,并定期实施电话随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确切了解产妇恢复情况。
1.5 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产科传统护理模式得以改变。产妇自入院接诊时起,到出院时至,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以及措施均应在此全过程中体现出优质护理服务,应为产科患者营造出安静、温馨、和谐的医院与病房环境。(1)入院时,医护人员首先应评估其实际情况,例如是否存在宫缩或者其他较为特殊的情况,负责接诊的医护人员应将入院应注意事项、医院环境、主任医师以和责任护士、分娩前应准备事宜等向产妇作详细介绍;(2)分娩之前,助产人员应交待产妇相关注意事项,例如宫缩时产妇应注意事项,分娩过程中的用力方法等,并就分娩过程向产妇作详细讲解,同时应选择一些轻松话题与产妇进行交流,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有效缓解其紧张情绪,有利于缓解疼痛。还可辅以轻柔舒缓的音乐、对产妇腹部进行轻抚,使腹压增高,从而有利于顺利娩出胎儿,减少疼痛。(3)产妇成功分娩后,护理工作人员应在家属配合下对产后生活予以悉心照顾与护理,并向产妇一一告知产后所服用的药物效果、各项检查目的以及在恢复过程中的宜忌等。对待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睡眠时的保持、恶露处理措施等各类问题,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和温和的态度,给出尽可能详尽的解答,若超出护理人员所知的范畴,则应及时向临床医师及其他人员或部门咨询后向产妇及其家属反馈。在产妇产后恢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指导其合理饮食、适度活动锻炼,并宣讲产后保健知识以及身体恢复等。帮助产妇准备婴儿需用物品,并协助其进行早吸吮,有利于母婴感情的进一步强化,此外还应向产妇宣讲育儿、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并帮助其全面、熟练掌握。(4)出院后,应督促责任护士对其实施定期电话随访,对出院后产妇身心健康状况予以切实了解,并为之提供健康咨询,告知其婴儿的预防接种、哺育知识、辅食添加时机以及其他应注意事项等,由此让产妇每时每刻都能够感觉到来自医护人员浓浓的温情与关怀,从而使产妇和产妇家属不断提高对医院的信任度。
2 产科临床优质护理的效果
2.1 在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下,患者满意度普遍提高
本院就医患关系展开了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满意度,其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道德素质、专业素养、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文明用语、岗位责任心、微笑服务等多个方面,涉及群体为本院所有护理工作人员,调查表明与往年相比,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呈不断攀升的趋势。
2.2 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本院产科以及护理部成立了质控小组,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考核,结果表明与其他科室相比,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产科护理质量显著升高,基本未出现有关于护理问题的投诉,护理工作人员也由此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又进一步推动了护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3 小结
3.1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从大的层面来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而从小的方面来看,则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护理业务知识,树立良好的护理服务意识,并为诊治临床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的良好开展,婴儿父母均可在此操作过程中直接受到护理教育和熏陶,从而在住院过程中实现如何照顾婴儿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顺利习得。与此同时,此种护理模式也有效防止了发生护理缺陷以及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并使产妇和家属对错抱婴儿的担心得以消除,从而更加信任护理人员,无形中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通过在产科首次试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得以在其他科室中顺利推广,继而形成良性竞争,各科室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沟通技巧,最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萍.幸福指数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体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23):1837,1839.
篇10
【关键词】 助产士 职业压力 心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 R1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53-01
助产士是临床护理队伍中从事特殊护理服务的群体,也是产房护理工作的主力军,产房助产士的工作职责是促进和保障母婴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尤其是母婴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产房护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助产士不仅肩负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还兼具有紧张的脑力劳动[1],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而助产士的职业压力不仅影响到了助产士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了母婴保健工作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医院助产士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将进一步探讨有效缓解助产士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工作服务质量。
1 职业压力原因分析
1.1 工作因素
助产士的日常工作较为繁重,肩负着保障母婴生命安全的双重任务,需要密切的观察产程,配合医师做好分娩接产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解决产妇身心上的不适,满足产妇及其家属的各项合理要求。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频繁的昼夜倒班,不仅使得助产士的体力严重透支,还打破了助产士的正常生物钟,生活规律的紊乱严重影响到了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1.2 风险因素
助产士的服务对象是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产妇在分娩期间的身体状况较差,体质较弱,且新生儿各项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难产或胎心变化,加之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相对落后,从而威胁到了母婴生命健康,因此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工作风险。一旦出现不良事件,产妇及家属难以接收易引起护患纠纷,纠纷不但影响医院的工作秩序,还可能发生暴力伤害事件[2],影响到助产士的声誉,因此在工作中助产士会提心吊胆,思想上背负了沉重的压力。
1.3 工作环境因素
基层医院目前产房助产士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产房繁重的工作需要,一个助产士往往需要同时观察和监护几个产妇,工作量的增大, 使得精神紧张,分娩时段的不确定性又使得工作常处于无计划无秩序状态,常需要随时调节人力,工作随机性大[3]。助产士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产妇的体液、羊水、血液,或被锐器刺伤,还存在被有传染病产妇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助产士的工作是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对助产士的身心健康直接造成威胁[4]。同时,基层医院产房的工作环境较差,空间有限,人员拥挤,工作中充满着产妇分娩的呻呤声和新生儿的啼哭声,助产士容易出现压抑的不良情绪,对工作环境产生厌恶感,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工作压力。
1.4 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受到国家卫生政策的限制,产妇分娩的花费较低,因此助产士的工作量与经济收入不成正比,经济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会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度偏低。此外社会对助产工作的认知度也低,认为助产工作技术含量低,在医护中属于辅助地位,对助产士所承受的压力知之甚少,得不到社会公平的看待。随着医疗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人们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产房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给助产士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2 缓解压力策略
2.1 加大对助产士的培训力度
医院应加强对产房助产士的培训力度,以不断提高助产士的技能操作水平、心理素质及服务意识,以满足产房护理工作的需求,满足产妇及其家属的需求,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培训内容应包括分娩过程中的常识、操作技巧、注意事项、护患交流沟通技巧、心理干预方法、健康教育方法等,助产人员也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加强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隐患。同时定期请法律专业人士来院讲座,增强助产士的法律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2.2 加强对助产士的心理干预
产房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助产士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了解每位助产士存在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需求,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积极与其交流沟通,多鼓励、开导,帮助其解决工作、思想和生活上的压力,尽量保证助产士工作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医院可开设心理负担课程,指导助产士如何放松工作压力,如何自我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医院产房助产士的投入,从队伍建设上抓起,保证充足的人才储备,以满足繁重的产房护理工作,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合理科学的进行排班,有效的安排时间,减轻助产士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4 改善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者应努力为助产士营造一个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安全、安静、轻松、洁净而温馨的工作环境[5]。每日紫外线对产房的空气、医用设备及器械进行消毒,防止发生交叉感染。产房护士长应多组织助产士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同事之间多交流沟通,敞开心扉,以缓解工作过程中紧张的工作压力,构建人文化的工作环境。
3 结语
目前基层医院助产士的工作压力现状越来越受到医院和社会的关注,基层医院面对的主要是农村产妇,缺乏系统的产前检查,产妇孕期保健知识缺乏,且急诊较多[6],因此给助产士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且基层医院收入有限,个人价值难以体现,使得基层医院的助产士在身心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到了工作质量。
助产士应学会自我调节,寻求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意识,掌握与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改善人际关系,给自身工作创造良好的空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为母婴健康安全做出重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杜鹃.产房助产士、护士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对策[J].医学信息,2009,(4):208.
[2]张建玲,孙传庆.助产士的职业压力及应对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41-142.
[3]谭恩.助产士职业压力及缓解对策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832.
[4]张晓明.助产士28名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