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用管理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价值分析;
在临床研究中,一般对心内科患者予以药物救治[1],所以,药物的安全管理以及应用是保证患者安全的最基本原则。针对于此,本文通过对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得出护理用药安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基本数据
1.1 资料
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共收治心内科患者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54岁,中位年龄(69.1±11.4)岁,其中19例为冠心病、5例为心律失常、3例高血压、5例心肌病。纳入依据:经过临床确诊,纳入心内科治疗中。排除依据: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病症。
1.2 方法
1.2.1 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存在问题
(1) 药物保存:因心内科药物类型多样,护理人员长时期需要对药物进行核算以及清查,和药物长时间进行接触,同时出现摩擦,导致药物包装破损,名字不清楚,药物辨认难度加大,临床用药安全降低。 (2) 药物管理体制缺陷:仅仅将不同类型药物乱放,没有严格对静脉药物以及非静脉药物归纳整理,如口服药物以及外敷药物放在一起,药物保存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对需要进行避光的药物没有冷藏等,同时少数药物临床应用较少,造成变质以及过期。 (3) 医嘱审核:临床医师因工作繁琐,导致药方和规定剂量不一致,护理人员因对此类问题忽视,导致临床用药剂量缺乏,或者用药剂量加大,造成临床有效率降低。医师以及护理人员沟通较少[2],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没有仔细核对上一名工作人员的记录,刚入院治疗的患者没有根据医嘱用药,导致治疗时间延误。在医师对药方书写时,可能导致字迹混乱,或者没有问清楚问题,安全隐患发生[3].护理人员对用药基本知识缺少,不能依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如对于心绞痛患者来说,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处理,应用硝酸酯以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对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处理,对血糖指标予以控制。
1.2.2 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对策
(1) 对分类制度进行管理:对抢救常需药物放在可见的位置;对常规药物分类管理,同时标注药物数量以及名字;对即将过期的药物专门放在一个柜子里保管,标注过期时间,过期的药物要立即销毁;对需要避光的药物放置在保存柜保存,对需要冷藏的药品放在冰箱中。 (2)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指导:护理人员是患者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看管人员,也是患者病症观察最为仔细的研究人员,所以护理人员的整体能力关系到用药安全性,应对其进行护理知识讲解以及教育宣传,对新知识进行了解,在临床救治中,和医师保持默契,减少因药物知识缺乏导致药物利用过度。同时,还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考察,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3) 对用药环节进行完善:尽可能的采用计算机设备等开具药方,降低人为失误,对药物进行集中管理,提升静脉滴注的用药安全性,降低药物使用失败率。在用药前,告知用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4) 强化药敏检验,进行皮试前,需要准备抢救药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矫正检验,其中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有显著提升,其中护理前,对32例患者进行调查,满意12例,总满意度37.5%,护理后,满意30例,总满意度93.75%,组间对比X2=21.3333, P<0.05.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管理中,想要最大程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几率以及降低护理事故,需要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了解,强化护理风险意识,对护理危险要素进行强化,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几率,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3].
通过本次研究证实,护理后,满意30例,总满意度93.7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因此,通过将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模式贯穿到心内科中,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抵抗风险的技能,让护理人员明确各项护理操作流程方法,临床安全价值很高。
参考文献
[1]张丽杰, 李栎杨。用药护理指导师在心血管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34) :4165~4167
篇2
p>。医院档案是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等各门类及载体的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原始凭证,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显的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其优势不断表现出来,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现总结如下。
1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①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系统集成、有序分类、便于查询、开发应用,对档案的鉴定分类、编目、排序、检索、归档保存等进行高效的管理,以提高医院管理的工作效率;②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流来调控档案物流,最终实现“无纸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1.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①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止需要购买电子信息产品重要性,而且必须跟上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定期进行维修、更换、升级等,这一点从根本上严重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②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缺乏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引导以及技术保障,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因此,信息安全技术问题,缺乏明确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③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而现实的标准和规范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而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
2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保护珍贵的档案原件,改善归档方式 将医院的各类档案进行信息化手段处理后,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可以避免档案原件被过多地直接使用,或过多借阅、使用原件而造成原件的损坏,以达到保护档案原件的目的,可以有效地降低和避免重要资料丢失的风险,此外,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信息改动时只需输人指令就可以自动完成系统调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档案信息资化采用了电子目录和电子文档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电子信息查询系统,比档案原件更易于导航,可增强对原始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更有利于医院各部门、各医疗科室按需浏览,并保持随机存取,提高了档案原件的利用率。
2.3有利于改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各类医院档案信息化处理以后,可以极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的运行效率,使档案信息更加形象、直观,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档案检索和利用,并且节省了大量的储存空间,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同时又保障了档案的安全备份,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
3 促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意见
3.1加强档案信息化配套工作的建设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配套设施齐全,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与医院的网络建设同步进行,以档案室为中心将院内的相关计算机进行内部联网,将信息建立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方便使用者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查看相关资料,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体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在完善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同时,逐步实现办公自动一体化[3]。
3.2对档案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 档案人员要边学边实践,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才能应对档案信息化出现的问题。医院应组织档案人员进行技术性的培训,使他们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重要性,还要让档案人员通过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熟悉档案室基础上,熟练快速地为医院提供档案的利用。
3.3建立电子文件管理制度,保障档案安全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因此,医院要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吸收国内相关行业的管理标准和经验,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的规范、标准、制度,如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等,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开展工作。此外,要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对档案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防止电脑黑客的盗取、篡改档案信息和破坏信息系统,防止电脑病毒入侵,确保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4]。
总之,信息化处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蔚,试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处理的优势[J],实用医学杂志,2009,8(32):74-75.
[2]王兆学,浅议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182.
篇3
【关键词】 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安全
1 引言
护士人员主要工作是用药和观察药效,所以如果护士人员对药物知识认识不足,对一些要去的配伍禁忌方面没有概念,就会容易出现错误用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护士人员临场用药的安全管理是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取得病人信任,促进医院事业蒸蒸日上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心内科护士人员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够真正的起到帮助和知道护士人员安全用药的目的。
2 当前心内科护士人员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临床用药上出现错用、漏用以及配伍禁忌药物使用在一起造成医疗事故的事情近年来比较常见,心内科呼市人员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口服用药不规范、不严谨 一般护士人员要按时给病人发放药物,并叮嘱病人按时吃药,但是目前存在很多病人用药不及时,很多药物发下去后没有及时服用,形成大量剩药的问题[1]。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护士人员紧缺,无法顾及到所有病人。②医生处方字迹潦草,导致药剂师发药失误。
2.2 输液过程不规范 心内科护士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存在输液不记录或记录时间不正确、输液速度较快等问题。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没有一个规范的制度来约束护士人员或现有制度无法起到约束护士人员的作用,且有些护士人员缺乏服务意识,责任心不够。二、心内科疾病病人一般症状均比较严重,需要频繁进行输液换药,但是由于护士人员不足等问题,有些护士为了顾及到每一个病人因此只能加快滴液速度。
2.3 化药液使用不规范 正确输液药物均要按照正确比例进行配置,要求做好防止污染的工作,且在所有的化药液中粘贴好标记,确保药物之间无交织污染现象。但是目前心内科护士人员在管理药物是存在无菌观念缺乏且无污染意识淡薄,在输液上没有粘贴清除标记的现象,甚至还存在一些抗生素在化开后很久才使用的现象,缺乏现化先用的意识。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护士人员对药物禁忌知识了解不够透彻,且心内科工作量比较大,大多时间均比较忙乱,因此在一些细节上无法做到完善。
3 解决心内科护士用药问题的主要措施
3.1 定期对护士进行用药知识的培训 由于很多护士人员在投身护理事业后一般比较少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导致出现原来的药物使用知识与现实的临床用药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的现象。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就要对护士人员进行每年几次或几年几次的定期药物培训,并要求每一个护士人员自觉阅读和学习新的药物使用知识。另外,心外科的所有护士都应该有一种发现和收集药品说明书的意识,尽量收集常接触或不常接触但是非常重要的药物说明书,每天尽量抽出时间学习了解,从而保障在工作的同时使知识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2]。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更新护士人员的用药知识,提高用药的安全。
3.2 定期对护士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增强责任感 临床上出现用药错误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除了护士人员对药物知识认识不够之外,更大的原因在于很多护士人员缺乏一个“白衣天使”应该有的约束力和责任心。有些护士人员在给病人用药时极少对药物进行检查,从药剂领取处领取药物后不进行检查直接用在病人身上,或对某一药物存在猜疑时没有及时解疑,直接用药。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定期对护士人员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增强护士人员的责任感。每一个护士人员有医院发给的道德修养小册子,在年终时医院领导对这些小册子的内容进行阅读,并对护士进行考核,确保所有的护士都能够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3.3 完善查对制度,要求呼市人员严格实行 医院制定一个完善的查对制度,制度中明确要求护士人员需要遵守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需要承担的责任等。确保每一护士人员都能够自觉在心中树立一个标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同时,护士人员还需要准确且及时的做好医药使用嘱咐工作,确保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前了解该药物的药效以及注意事项。为了确保一些实习护士人员用药无误,医院需要安排一些经验比较丰富且具有职业资格的资深护士人员对实习护士生的用药进行监督,嘱咐护士生要规范用药。另外为了确保用药安全,需要在用药时保证至少有两个护士人员对药物类型进行核对。同时,为了确保病人对药物有更详细的了解,在病人提出药物使用相关问题时,需要耐心且详细给予解答,且对一些存在疑问医嘱要及时了解并纠错,避免事故出现。
3.4 做好药物配伍禁忌的认识工作 药物配伍禁忌是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心内科病人症状都比较严重,需要的药物种类比较多,且由于护士人员工作量比较大,因此由于太忙的或药物太乱的原因容易出现将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放在一起的想象,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针对这类问题需要严厉叮嘱护士人员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多加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尽量在日常工作中多加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中的禁忌并铭记于胸,避免出现在慌乱时错误搭配形成禁忌,威胁病人生命健康[3]。如心内科中左氧氟沙星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伍后会形成结晶,最后输液器受到堵塞,严重的话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求所有护士人员做好配伍禁忌的知识了解。
3.5 做好护士工作时间安排 心内科相对于其他比较稳定的科室,如妇科来说属于突发事件比较多的一个科室,由于经常有病人需要抢救,因此必须要有护士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但是由于工作强度比较大,如何做到既保障有人值班又能够让护士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则需要做好工作时间的安排。如可以使用弹性排班的方式,发挥护士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月玲,岳晓莉.护士临床安全用药的监督与管理[J].中外医疗,2010,15(19):125-126.
篇4
[关键词]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意义;策略
人事档案作为人才资源信息的缩影,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才的最原始记录。通过人事档案可以更好的反映出人才的品性和业绩。所以需要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人才资源的开发,为人事决策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一、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一)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实现人事档案工作根本目的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的发挥人事档案信息的重要作用,使人事档案能够更好的为人事工作和党的中心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这就需要强化人才队伍的挖掘和培养工作。人事档案中由于具有丰富的人事资料,这就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人事档案部门需要加大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开发,确保更好的满足人事档案工作的需求,使其自身的使用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更好的为人事决策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对其衡量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优劣的基本标尺。任何档案保存的重要的意义都在于实现对档案的利用。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档案利用的效果。内容真实、材实完整、编排有序的人事档案内容其利用起来也具有较强的高效性。反之,人事档案的利用工作则无法有效的开展起来。在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利用过程中,需要做好人事档案的基础工作,为人事档案利用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发人事档案利用工作,可以在信息反馈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更好的改进工作。
(三)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科学而合理地开发人才资源的必要条件。在人事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充分的发挥资源优势,并从中获取最大化的效益。人事工作需要对人才进行开发、培养和使用,需要充分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的了解人员的道德修养、经历和工作业绩,从而实现人才的选拔,合理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充分的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利用人事档案资源进行人才开发过程中,需要避免用人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合理实现人才的配置,为其聪明才智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一)重视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档案信息开发
根据人事工作的发展,广泛收集人事档案材料,不断充实档案内容,完整反映人事情况,减少时间差造成的信息老化,避免时效性失真,是档案信息开发的基础。人事档案材料中除了反映历史记载外,还必须有现实的“动态”材料,特别是要注重收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人才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材料,收集干部的年度考核材料、任免材料、各种奖励材料、科学技术成果材料、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材料、培训材料等。在收集工作中,要把握人事档案材料形成的各个环节,掌握人事档案材料形成的规律,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新形成的人事档案材料,使其齐全完整,促进其内容向立体化和量化方面转化。为档案信息开发打好基础,为考察、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认真履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职责
一要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全面理解人事档案的价值。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前提下,为开发利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要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人才,不能因一时一事的某些枝节问题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三要在科学、审慎、求实的原则下,多渠道、多形式地向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各类人员的档案信息,为使用好人才提供依据;四要倡导人事档案可以有条件地向本人开放的观念,打破过去公民对人事档案的神秘感和陌生感,使公民认识到履行一定的手续可以知晓有关人事档案的内容,并利用人事档案解决实际问题。
(三)努力开发人事档案利用领域
由于过去缺乏对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其作用远未被发挥出来。今后应加强信息资源建设,采用编辑各类人员的各种信息资料,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拓宽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作用。
(四)明确人事档案开发利用的方向
首先,加快推动人事档案向开发利用型转变,在工作中要坚持开发利用并重,将指导和服务有效的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从而加快推动人事档案开发利用的进程。
其次,加快档案服务态度的转变,在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在人事档案工作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服务方式,将档案工作与选拔人才有效的结合起来,主动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信息服务,加快推动经济建设的步伐。
最后,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服务观点,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增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更好的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和鉴别工作,加快推动人事档案开发利用的步伐。
三、结束语
目前人事档案需要为人事工作和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其工作的出发点,强化人事档案的利用工作,在人事档案工作中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并进一步为档案工作人员指明方向,培养其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更好的档案信息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快推动档案事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兰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测度问题初探[J].档案学通讯,2011-05-18.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714.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7)12(c)-0097-02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学生角度出发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具体的临床病例对学生进行情景重现,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还能使其更好地掌握临床实践相关的操作和提升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模式。心血管内科是医学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且随着临床心血管病例的不断增多,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增多,心血管内科专业的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人员接班人,不仅要全面掌握心血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快速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改善和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及创造能力[1]。
1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小组讨论和观点陈述是案例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和进行主动发言,并能将自身对临床病例的见解、观点以及发现的新问题阐述出来。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且每位学生都愿意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舞台的展示中,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氛围逐渐变得活跃起来。此外,学生进行临床病例探讨和陈述观点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或者其从不同视觉看待问题所运用的知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其通过相互交流和探讨,便会使多种学科产生横向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融会贯通。
1.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为教师在上面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地在台下接受教師所传授的知识,这样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其讲解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难以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长此以往,还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不仅能使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和能力。
1.3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给定学生具体的临床案例后,学生需根据该案例呈现的体征、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还需查阅相关的资料,才能作出科学的诊断,进而设计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预后方案。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将临床实践与教科书的基础理论知识紧密衔接起来,还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临床某一病例的体征、症状、辅助检查、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过程和方法。并且案例教学法还是一种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可采用多种渠道和方法获取与临床病例相关的知识,而学生为解决病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相关资料查找和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将能促进其自身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因此,教师在学生总结临床案例的同时,可不断引导其不断分析和总结心血管内科的基本知识内涵,并充分联系心血管内科学与教学案例和积极探索与掌握临床案例的解决方法,将能为其以后的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
1.4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记忆临床实践相关的知识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还需让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点评临床案例,以使学生从能多个角度对不同学科间的基本知识进行理解。因此,这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感受到患者的痛苦,从中促进其在未来投身于临床实践工作中,能够更高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5有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具有良好教学作用和典型的临床病例,并且还需根据临床病例设计针对性的问题以及回答学生在探寻病例答案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若教师无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熟悉与该病例有关的基础学科、临床学科、桥梁学科知识、灵活运用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相关的能力,其将无法保证案例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因此,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其实也是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过程,此外,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及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还需了解疾病相关的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前沿知识,并且在学生进行案例探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仔细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准确把握每位学生对临床护理知识的接受程度,然后再因材施教,这些过程会使得教师的人文科学知识储备不断提升。
2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施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对学生传授心血管内科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临床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待其全面了解所学章节的知识点后,再实施整体的案例教学。教学案例需选择近年来真实发生且较为典型的临床案例,以对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启发,并通过分析案例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案。在案例资料分发给学生后,需引导班级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进行分析,教师可在课堂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或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组队进行探讨、分析和总结,在下堂课开始前,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和点评该案例教学中的经典案例,若学生自主性不足,教师也可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病例的选择、问题设计及探讨以及案例点评需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2.1临床案例选择
临床案例的选择需与教学中包含的知识点紧密联系,且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目标相统一,能够反映出典型和个性化的案例。例如,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便可采用存在心肌梗死等典型性案例或出现心绞痛症状完全符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标准等案例。这样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前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提前完成病例设计、教案撰写、课件设计及制作等工作,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和探寻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案例教学过程的顺利和高效实施[3]。
2.2基于临床案例的问题设计和探讨
基于临床案例问题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针对性,问题设计可遵循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带着相关病例问题进行分析,不仅能实现问题的引导功能,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问题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病例中蕴含的知识点和充分发挥其小组讨论的集体智慧。
2.3全面点评临床案例
案例教学法中的重点是病例点评,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病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内容进行明确,还需总结和分析讨论结果。最后,教师需根据学生探讨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知识进和共性问题进行全面阐述。
3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1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和案例分析能力
华丽等人[2]通过对50名心血管内科护理学员(25名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带教,25名观察组学生采用案例教學法带教)进行研究发现,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学生的护理技能成绩(80.9±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9±4.5)分,观察组学生的案例分析成绩(85.9±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7.5±4.7)分。王洪芳[3]通过对60名心血管内科本科系学生(30名对照组学生改革前教学模式,30名研究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法带教)进行研究发现,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92.5±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6±2.6)分,研究组学生的护理技能成绩(95.3±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5.8±4.7)分,研究组学生的案例考核成绩(96.5±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8±5.3)分,说明了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和案例分析能力。
3.2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的兴趣和综合能力
华丽等人研究中还表示,观察组中有84%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较为感兴趣,学生们认为案例分析过程能够使其从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从而能有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大大提高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并且学生均表示在该种学习模式中,其拥有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通过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和主动挖掘所学的知识点,使其自身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及语言沟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4结语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临床护理实践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其是一种应用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可被应用于各种学科的医学体系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邱祥春.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5):610-612.
[2] 华丽,席淑华,陆苍苍,等.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15(4):88-89.
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信息技术;档案管理
1 机械制造业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它的重要意义
1.1 机械制造业档案数据库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完善
依据数据的内在结构特征,对各类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组织、存储和管理的仓库就称之为档案数据库。数据库既是企业对档案数据进行储存的平台,更是企业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而为了对具有完整性以及科学性的数据库进行建立,企业就需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即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结合企业现有的信息资源,编制出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并具有企业特色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对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施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在阅读文档和技术档案信息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文档信息的存储格式并未达到一致,各种文档格式无法相互兼容,技术档案中同类产品图纸资料图号编写不一致或不相关联等问题。因此,为了使机械制造业档案系统的资源、服务、应用和共享之间相互解耦,企业就需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遵循统一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原则对企业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建设,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具利用效率和实际价值。
1.2 机械制造业档案资源收藏量以及网络化拓展的需要
当前,通过信息技术已在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有效运用,但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最为严重的就是企业缺乏创新以及科技情报分析等一些档案信息资源,因此,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就需加强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力度,对企业档案存储信息的深度以及广度进行拓展和延伸,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更快的提升。另外,加大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还可使企业档案资源的网络化程度得到扩大,进而对企业的日常工作进行控制和管理,使企业工作的效率以及可视程度得到提升,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完善内部管理工作。
1.3 机械制造业需运用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人才进行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当前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虽已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以及素质,但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因此,为了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理工作的完善,就需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使档案管理人员尽快适应信息化时代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需求,并获得较高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2 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对机械制造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通过档案信息技术运用,规范了档案工作程序,跟踪了事件的始终,从而保证了档案的完整性。信息技术可形成企业相互连接的纽带,企业集团成员之间产生的电子文件(数据),以及在生产、管理、经营、人事、技术等大量信息,经这一纽带将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联系起来。利用信息技术,还保障档案的安全保护和保密管理,利用者通过身份验证进入信息平台查阅、查询文件、图纸及资料等所需信息,为此,也大大的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1 使企业的档案载体得到转变
运用计算机系统对企业进行全程管理,可使企业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得到实现。在企业的每一项管理活动中,电子版本已受到了有效运用。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产品设计图纸变得更为精确、科学,图纸的修改工作也愈加便捷。针对大型设备(产品)往往绘制设计出大量的成套图纸,产品种类繁多,企业的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也较为繁杂。因此,和保存蜡纸图相比,运用信息存储图纸电子版本就具有了诸多优越性,比方说储存、修改便捷、随用随出图,无需晒图装订等工作。大大的节省了成本开支。
2.2 使企业档案分类方案得到优化
一般而言,企业的档案划分为,技术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以及人事档案,企业应用档案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这一平台的各种模块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传统的档案分类方案会得以优化。具体而言,就是在各个管理模块中放入一份完整而科学的档案信息,而后计算机系统就会依据相关指令对档案进行分析和管理。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使企业档案的分类模式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便于企业的利用者查询、查阅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2.3 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收集、归档效率的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可依据相关规章准则以及操作步骤,对档案进行远程接收与管理。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帮助下,企业档案所包含的信息也更具科学性、可靠性、完整性以及实时性。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企业可依靠计算机系统对设计过程中的原始资料以及变更信息进行细致记录,并在不同版本上对当前的有效资料完成注明,使最终设计出的图纸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得到保障。另外,在账务管理、设备管理、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使档案自动编目、自动统计以及自动检索等得到完成。依据相关准则以及要求,计算机系统还可对企业档案的分类目录、全宗目录以及目录索引等进行编制。这样一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也可得到提升。
2.4 使企业档案和科技情报资料的“一体化”管理得到实现
企业将相关档案和信息资料纳入企业信息管理总体系里面,并对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管理控制就称之为档案和科技情报资料“一体化”管理。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将所有档案资料以及科技情报投入到企业信息管理机制中进行统一管理,并对企业的科技情报搜集工作以及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协调,使两者得到巧妙结合,最终使企业的档案信息得到有效运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档案管理系统以及情报资料管理系统等构成,其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的各种档案以及科技情报资料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为企业的生产、设计、经营以及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体化管理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就会产生紧密联系,并构成一个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网络体系,使信息数据库中信息的相互检索利用得到实现,最终促进企业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为了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就需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有效运用。加强信息技术运用会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有益影响,比方说可使企业的档案载体得到转变、优化档案分类方案、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企业档案和情报资料“一体化”管理的实现。(下转第337页)(上接第202页)因此,我们就需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信息技术运用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技术管理体系,最终为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助以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篇7
(2012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1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为正确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依法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在依法行使裁量权时,应当兼顾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第三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权利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
通过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设置共享文件或者利用文件分享软件等方式,将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置于信息网络中,使公众能够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以下载、浏览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实施了前款规定的提供行为。
第四条有证据证明网络服务提供者与他人以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构成共同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证明其仅提供自动接入、自动传输、信息存储空间、搜索、链接、文件分享技术等网络服务,主张其不构成共同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五条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提供网页快照、缩略图等方式实质替代其他网络服务提供者向公众提供相关作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提供行为。
前款规定的提供行为不影响相关作品的正常使用,且未不合理损害权利人对该作品的合法权益,网络服务提供者主张其未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六条原告有初步证据证明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了相关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但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证明其仅提供网络服务,且无过错的,人民法院不应认定为构成侵权。
第七条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网络服务时教唆或者帮助网络用户实施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以言语、推介技术支持、奖励积分等方式诱导、鼓励网络用户实施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教唆侵权行为。
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未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或者提供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帮助侵权行为。
第八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过错,确定其是否承担教唆、帮助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过错包括对于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明知或者应知。
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对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主动进行审查的,人民法院不应据此认定其具有过错。
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够证明已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仍难以发现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不具有过错。
第九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事实是否明显,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构成应知:
(一)基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性质、方式及其引发侵权的可能性大小,应当具备的管理信息的能力;
(二)传播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类型、知名度及侵权信息的明显程度;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主动对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进行了选择、编辑、修改、推荐等;
(四)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积极采取了预防侵权的合理措施;
(五)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设置便捷程序接收侵权通知并及时对侵权通知作出合理的反应;
(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针对同一网络用户的重复侵权行为采取了相应的合理措施;
(七)其他相关因素。
第十条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网络服务时,对热播影视作品等以设置榜单、目录、索引、描述性段落、内容简介等方式进行推荐,且公众可以在其网页上直接以下载、浏览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应知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
第十一条网络服务提供者从网络用户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中直接获得经济利益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对该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负有较高的注意义务。
网络服务提供者针对特定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投放广告获取收益,或者获取与其传播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存在其他特定联系的经济利益,应当认定为前款规定的直接获得经济利益。网络服务提供者因提供网络服务而收取一般性广告费、服务费等,不属于本款规定的情形。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定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知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将热播影视作品等置于首页或者其他主要页面等能够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明显感知的位置的;
(二)对热播影视作品等的主题、内容主动进行选择、编辑、整理、推荐,或者为其设立专门的排行榜的;
(三)其他可以明显感知相关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为未经许可提供,仍未采取合理措施的情形。
第十三条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权利人以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的通知,未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明知相关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的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是否及时,应当根据权利人提交通知的形式,通知的准确程度,采取措施的难易程度,网络服务的性质,所涉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类型、知名度、数量等因素综合判断。
第十五条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难以确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篇8
关键词: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应收账款;缺陷
一、前言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制药”)是中国制药工业的50强,该公司旗下有9家控股子公司。在2012年3月23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新华制药公司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信永中和认为,新华制药的内部控制方面主要有两个比较严重的缺陷:一是,新华制药的下属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并没有规定多头授信的情况,在实际执行中,医贸公司的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公司对一个客户的授信额度太大。二是,医贸公司对部分客户的授信超出了客户的注册资本,导致部分客户的授信额度过大,而且在公司中没有授信就进行发货的情况也存在。
二、新华制药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一)上述重大缺陷使新华制药对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及其存在担保关系方形成了6.07亿元的应收账款。但是由于欣康祺医药资金链断裂、经营出现异常的情况,可能使新华制药的应收账款得不到回收、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所以2011年度,新华制药对上述应收款项计提了4.86亿元坏账准备,使得新华制药2011年度增收却不增利。
(二)欣康祺医药公司分析。
山东省国资委事实上才是新华制药的实际控制人,新华集团是它的控股股东。欣康祺医药一直以来都是新华制药的大客户,新华制药的应收票据中,欣康祺是金额较大的前五名往来客户,涉及金额高达300万元。2011年欣康祺医药为新华制药带来了1.49亿元的营业收入,成为了新华医药的第三大的客户。
但在2011年12月30日欣康祺由于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被公安局立案侦查,金额更是高达10亿元。由于欣康祺医药被立案侦查,欣康祺医药等5家公司欠新华制药子公司的货款也很有可能不能收回。
三、新华制药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
1.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新华制药与欣康祺医药一直是合作伙伴关系,而且欣康祺医药也是新华制药的重要客户、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新华制药却没有提起应有的关注和注意,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来应对。假如新华制药在批准对欣康祺的信用销售之前能够进行资信评估,同时实时关注欣康祺的运营状况,将很有可能减少甚至避免此次损失的发生。
2.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联动体系缺失,部门间缺乏沟通。
沟通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都拥有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状况中,销售部门往往片面追求高销售额,没有从全局考虑,所以不太注重和财务部门及信用部门的合作,使得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巨大,应收账款风险增高。在本案中,新华制药产生了对部分客户超过其注册资本的赊销以及未授信发货的情况,反映了企业的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信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过高的注重自身利益和目标,可见其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联动体系的缺失。
3.应收账款监督机制薄弱。
有效的监督可能够使企业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但是,在我国,很多企业对会计监督缺乏应有的重视,新华制药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着缺陷也是其被出具否定意见报告案的根本原因。新华制药内部根本没有发现公司在应收账款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和部门进行监督管理,造成巨额应收账款不能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就暴露出企业的应收账款监督体系薄弱,企业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加强应收账款监督机制。
4.集团内部机构数据独立分割。
新华制药是一个上市公司,而且有很多子公司,这也要求整个企业的应收账款系统不能独立而更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根从企业的自我控制评价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华制药在销售管理方面内部控制设计主要是针对流程设计,而忽略了站在集团的角度,从宏观出发按组织机构的职责管理进行宏观上和总体上的协调。新华制药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中有漏洞的存在,企业部门只是通过自己部门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决策,而忽视了部门和分公司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部门数据独立分割,未能从集团的角度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控制。
四、思考与建议
1.企业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新华制药通过被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事件,企业高层应该提起应有的关注,注意增强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员工的素质,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及素质。尽可能的避免由于对风险的疏忽和防范意识不强所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降低企业的损失。
2.设立独立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
由于财务部门、信用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永远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的重要问题。所以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假如应收账款信用由销售部门管理,其很有可能只兼顾本部门的利益存在侥幸心理,甚至存在明知销售风险过大,还熟视无睹的现象。其二,财务部门往往从财务的角度出发,比较注重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可能会影响销售规模的合理扩大。所以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才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缩小管理盲区。还可以避免各部门由于单纯考虑部门本身的利益而对集团造成的损失。
3.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仅仅通过建立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是不够的。财务部门还注意及时对赊销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并积极反馈至企业管理层、信用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等相关机构,使其能更好的分析和应对。信用部门定期检查信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调整。销售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销售政策。各部门协调合作,建立起完整的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体制。
4.加强各部门沟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由于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导致在工作中产生分歧和摩擦甚至影响到公司的效率和利益,使企业难以形成凝聚力,因此,增进沟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企业应建立起应收账款的信息共享平台,设计完整的应收账款控制系统。避免几个部门同时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的现象发生。
5.应加强对应收账款企业的信息关注
企业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和高层管理者应当对应收账款企业尤其是有大额应收账款的企业保持必要的关注,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动态,不至于处于被动地位。在本案例中作为与欣康祺有重要往来的企业,新华制药没有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关注。以至于到事件发生时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企业能及时把握对方动态,调整应收账款政策,将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邓越,符丹.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8:46-47.
篇9
关键词:外贸客户;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further sped up the developmen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rade export, the foreign trade customer credit risks question highlights day by day.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customer credit risks manage the debt which creates defective to fall behind and so on questions to become the bottleneck which th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develops. This article first carries on the structure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customer credit risks' characteristic, then analyzes its origin, then guards against the customer credit risks from the new angle of view for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key word: Foreign trade customer; Credit risks; Risk management;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Customer credit risks
前言
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之相伴随的却是,中国出口企业日益陷入海外应收账款“黑洞”。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累计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4年总出口额的五分之一,而且这种海外呆坏账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外贸企业的很多利润被坏账所吞噬,许多外贸企业不堪重负,甚至破产倒闭,有的即使能够维持经营,在经营中也常常进退维谷,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另一种极端情况就是部分外贸企业由于惧怕坏账风险采取非常谨慎的信用政策,甚至宣称对非信用证业务一律不做,结果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在与各国经贸往来中我国外贸企业并未充分重视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在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欠缺造成的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问题已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
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特征
下面笔者结合美国邓白氏公司中国代表对我国外贸企业大量逾期应收账款问题的调查报告数据,对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进行结构分析,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现状。
从来源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来源以海外华人公司为主。从我国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性质看,我国的外贸信用风险主要是由海外华人客户带来的。笔者认为这些为数不多的海外华人,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华人以及少数原籍中国大陆后来移居海外的华人具有与中国同族同种和语言相通的优势,他们对中国的国内经济环境比较熟悉,了解到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各方面的管理仍不完善,存在着各种法律、管理漏洞,外贸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薄弱。同时他们又抓住我国部分外贸企业领导存在着的一定急功近利和或多或少的崇洋媚外的心态,使得部分海外华人进口商可以肆意拖欠我国外贸企业货款,或诈骗屡屡得手,诈骗成功率要高于一般外国进口商。
从起因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具体结构为: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占60%;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的占25%;属于我方外贸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的占15%;交易人员私下默契台底交易占2.5%;其他性质占2.5%。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从外贸企业性质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所涉及的企业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具体结构为: 80%来自国内的企业,其中的50%为国有外贸企业,30%为私营外贸企业;另外20%来自三资企业。从企业结构中,我们可以明显了解到我国外资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相对要优于中资的外贸企业。
从客户新旧特征看,过半数的国际货款拖欠由老客户造成。根据邓白氏国际(上海)信息咨询公司1997年度受理的我国398件国际应收账款追讨案件的统计显示,其中的200个案件是由老客户产生的,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国际货款拖欠主要由资信不良的新客户造成。
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透过以上表面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造成我国外贸企业风险损失的原因除了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观念的严重缺乏外,来自企业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部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国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开始并不是对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国企业自己出现制度和管理失误。
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
在我国外贸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职责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协调与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品质监督、租船订舱、制单结汇等诸多贸易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并导致信用损失。外贸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已成为企业账款拖欠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
产权不明晰使得很多国有外贸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盲目赊销;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盲目打价格战。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效益下降,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销售收入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信用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业务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销售人员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甚至与客户勾结留下可乘之机。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加强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出现今我国外贸企业已不是单纯的信用管理技术、手段的缺失,还包括有企业组织结构不协调,和相应企业文化落后等诸多因素制约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建立和实施。
我国外贸企业可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实施以下的对策:大型外贸企业可成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专职机构来建立健全并贯彻实施科学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中小型外贸企业可考虑实施信用管理委托制。中小型外贸企业,尤其是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相比,实行信用管理委托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降低外贸信用风险。我国外贸企业在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对外贸易的实践中应该学会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手段,诸如国际保理、福费廷和出口信用保险等。这些在西方国家中相当成熟并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做法虽然在我国正逐渐得到应用,但还远远没有普及,因此我国商务部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企业被外方拖欠货款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欠缺造成的债务拖欠等问题已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文章首先对我国外贸企业货款拖欠问题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然后剖析其深层次成因,进而从新的视角为我国外贸企业解决该问题提出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出现的经济纠纷也有所增加。其中国际贸易拖欠,即在对外贸易中应收款不能及时安全收回,大量外汇滞留损失在外,成为困扰我国众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
而且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一难题造成的损失也在扩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买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
一、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从国外统计数据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从国际贸易拖欠案起因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具体结构为: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占60%;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的占25%;属于我方外贸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的占15%;交易人员私下默契台底交易占2.5%;其他性质占2.5%。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2.从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华人公司(包括我国港、澳、台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纯为货物有争议的公司占20%;(4)驻外机构占5%;(5)其他占5%。
3.从外贸企业性质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所涉及的企业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具体结构为:80%来自国内的企业,其中的50%为国有外贸企业,30%为私营外贸企业;另外20%来自三资企业。
4.从客户新旧特征看,过半数的国际货款拖欠由老客户造成。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国际货款拖欠主要由资信不良的新客户造成。
二、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人们经过对几十起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拖欠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在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重视对外商资信调查。资信调查是我国外贸公司对外成交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外商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外贸公司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安全收汇、收货。有些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对外商既不做资信调查,又轻率采用对出口方具有极大风险的付款方式(D/A、T/T),给国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诈行骗造成可乘之机。在对外贸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户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当老客户付款出现异常时,如果缺乏警觉,不及时进行资信调查,了解其目前营运状况,便会丧失避免风险的机会。
2.货物质量有问题,履约不严肃。出口中不按时交货,货物品质、数量、规格与合同不符,导致外方索赔现象时有发生。
3.合同条款有纰漏,业务操作不规范。有些合同货物品质规格不具体,违约责任不明确,支付条款不对等,出现争议难以解决。在信用证条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严格审证,操作不慎,出现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对外贸易中“重关系,轻索赔”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宁可国家利益受损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诸法律,有的公司选择国外不良讨债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从上述现象和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际贸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国外原因又有国内原因。就国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国开放之际,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但相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外贸公司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还未完全熟悉国际操作规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态,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将我外贸公司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条款和操作方法上设下圈套,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逾期未收汇属于国外方面诸多原因中,进口商信誉差和我驻外机构有意拖欠约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国外贸企业风险损失的原因除了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观念的严重缺乏外,来自企业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
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公司体制与现代化的国际经贸发展要求不适应。我国外贸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制,虽经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自,但在经营、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对业务人员和业务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又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使得很多国有外贸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盲目赊销;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盲目打价格战。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效益下降,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销售收入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相关部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国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开始并不是对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国企业自己出现制度和管理失误。
3.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在我国外贸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职责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协调与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品质监督、租船订舱、制单结汇等诸多贸易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并导致信用损失。外贸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已成为企业账款拖欠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4.一些公司管理水平低和业务人员素质差是造成国际贸易拖欠的直接原因。近年来,过分强调国际市场开拓,忽略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对风险的防范;过分强调开拓面和追求成交额,放松了对国际拖欠的管理。对外商进行资信调查在我国外贸公司中没有制度化,业务过程中随意性大,在调查的案件中,我外贸易公司以D/P或D/A成交的占50%,以T/T、银行转账形式成交的占25%。
5.对外贸企业运作中的行为规范管理不严格。有些外贸公司以承包、放权为名,实际是放任自流,致使内外串通、损公肥私、的事件屡禁不止。
6.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业务人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不敢于、不善于动用法律手段解决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有的公司在明显是外方违约或欺诈,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也不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7.国有资产自我保护机制不健全。在财务和考绩制度上不能及时反映企业逾期未收汇的状况,对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者也无相应的惩治措施。主管部门不了解国际拖欠的问题,因而无法设立预警线,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8.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业务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做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销售人员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甚至与客户勾结留下可乘之机。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由于经营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国际贸易拖欠问题不断发生,被拖欠的企业不愿意将事情暴露,所以问题难及早发现,形成一个逃避监管的死角。如不及早研究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必然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四、避免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使外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彻底改善。对此,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拖欠案件的发生,并逐步建立起国际贸易风险的预防、监控、治理机制。
1.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研究,外贸企业要注重业务人员防范国际拖欠能力的培训,对刚刚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和近年来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尤为重要。外经贸院校也应开设有关课程,同时各进出口商会应对本行业进出口公司提供国际市场开拓与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2.建立外贸风险管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外商资信调查,是避免发生国际拖欠的主要措施。尤其以D/P、D/A成交的贸易,需要进行严格的评审和有关部门出具的资信调查。从实际经验看,坚持对新客户先资信调查后成交,对老客户定期进行调查或发现疑点及时调查,可使境外拖欠案件下降50%。我国外贸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一直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外贸企业因诈骗而受到的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今后我国要新增设信用管理部门,从规范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动态了解客户状况,统一整理分析客户信息资源,评定客户资信类型或等级,并随所掌握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接着要完善客户信用控制体系,对不同资信类型或等级的客户应在预付款、信贷担保、货款拖欠时间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对待。新晨
3.外贸公司在无法确定交易风险程度的情况下,应向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险;货款逾期三个月,一定要有追索行动。发现对方逾期不付款,如三个月自己追收不回,应积极寻求外部途径解决(包括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国际贸易经验表明,在货款逾期三个月时即进行追索,损失可以减少70%左右;外经贸管理部门应对外贸企业逾期未收汇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对国际经贸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问题。从事国际贸易涉及到广泛、复杂的法律,贸易的每一种方式,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合同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一种法律关系的体现,涉及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合同,注重发挥律师的作用,这是被国际贸易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4.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相比,实行信用管理委托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降低外贸信用风险。我国外贸企业在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对外贸易的实践中应该学会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手段。
虽然外贸信用风险还将长期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地正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就完全可以把货款拖欠的难题解决。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区别
- 下一篇:绿色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