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篇1

[关键词] 大数据;智慧校园;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3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235- 02

0 引 言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大数据正在走向教育的领地,一个属于教育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网络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手段促使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大数据环境下,对传统的教育思维和理念产生着颠覆性的影响,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科研的有效性。“互联网+”时代,已经从数字化校园发展到智慧校园,智慧校园备受关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1],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必须具备的思维,教育信息化不仅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也在创造着中国教育的未来,信息化的智慧应用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它既影响学校内部的管理和改革,也驱动着整个教育领域的变革,不仅仅可以用于在线学习,还可以应用于招生、教学科研、学校管理、家校互动、教育决策,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匹配,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1 智慧校园

1.1 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以借助新一代的智能物联、大数据、移动互联、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媒体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群体的工作、学习、生活场景特征;并对信息处理加工,从而为师生群体建立智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舒适便利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实现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园。智慧校园是对原有的数字化校园的扩展和提升,可以更好地面向学校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1.2 智慧校园的特征

智慧校园要实现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分享和创新,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1.3 应用

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及平台的建设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应用实际,购买或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系统或平台。应用系统及平台的建设包括应包含网络教学平台、科研管理平台、校展芾硐低场办公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这几个应用系统及平台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相互间根据通用的标准和规范,彼此信息共享、畅通,从而实现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全面智能化的应用和监管。

2 智慧学习环境

2.1 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

学习环境的要素包括学习者(Learner)、资源(Resources)、技术(Technology)、地点(Location)和情境(Situation)等[3]。物理环境包含一些可以学习的场所,虚拟环境包含各种学习系统和学习社区等,智慧的学习环境是这些系统的资源整合,可以利用系统进行学习、资源利用和智能分析等。因此智慧的学习环境是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习者感知学习场景,还能够对学习者进行身份识别,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等,同时可以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总之智慧的学习环境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等,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集环境、资源为一身的智能的学习环境,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的强有利的支持。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是智能性、人性化、开放性和社会性。

2.2 如何推动教学改革

智慧校园和智慧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现代化的热点问题,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具有独特的优势,智能化地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反馈,从而可以适应改变,调整当前的教学计划,实现因材施教。学习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指声、光、温度、空气等,智慧校园中可以进行智能控制,将为学生创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4]。智慧学习环境使学校的教学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在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未来教室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传统教室的想象。未来教室里,只有一个超大电子白板,老师只需用手指,所有的教程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学生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未来教室最大特色在于互动连结,除了课堂多媒体互动,还可以通过远程互动系统实现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高清互动学习,学生就像坐在一个超大公共课堂,分享来自全球最好的老师讲座与教学资源。

(2)网络学习平台也是智慧校园的一部分,现在校园网、无线网无处不在,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只要有网络,学生可以在任意场所除了上课、完成作业,教学反馈还以在平台上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远程互动。

(3)模拟真实的场景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更加直观,理解更加容易,体验更加真实,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知识空间和视野。传统教学会碰到一些局限,比如实验材料或者器材的缺乏,使一些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智慧的学习环境可以采用多媒体数字模拟的方法来演示教学及实验过程,智能感知的课堂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也使教学从知识传授过渡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对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协作交流均有促进作用。

(4)智慧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分析系统中记录的学习过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定制[5]。即通过统计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总结出其行为模式特点和学习基本情况,然后为学习者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和适合的学习资源和课程。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更加科学和直观,作出的评价更加准确,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和个性化。同时教育大数据可以客观地反映教育事实,呈现教育现象,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高校中的数据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价值,开展高校数据分析的应用可以辅助高校教学管理,改变教育领域传统的授课模式和学习模式。

3 结 语

我国教育大数据处于起步阶段,数据采集网络处于布局和建构中,在教育决策和教学的运用中也处于摸索阶段,大数据人才培养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未来十年,是IT时代向DT时代逐步演进的十年。教育信息化需要研究如何让数据驱动业务,让数据变成业务。IT时代强调的是“服务”,DT时代强调的是“体验”。只有治理好的教育大数据才可能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建立和发展智慧校园是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内目前尚无成熟案例,而且很多高校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在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的同时,也要提高教职工和信息化水平,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考虑自身的发展特点,最终建设适合自身的特色智慧校园,推动教学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文清. 数字时代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3).

[3]胡钦太,郑凯,林南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

篇2

滦南明德小学位于渤海北几十公里的一个滦南县小镇的中心地带,建筑虽不雄伟但很优雅。走进校园给人以清新温暖的感觉。洁白的墙壁加上醒目颜色的点缀,更会使人有着奔放豪情。当叙述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想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我理解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在学校发展过程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个性形成物质、制度、精神、课程、活动等文化。这些文化来源于学校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时,在规律的教学中挖掘、发现、发展、巩固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沃土,以校园精神为特点的群体互动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无形的让人难以形容。但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它的能量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的挖掘它的潜能,不断的进取,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体育活动等形成一种勃勃生机、努力进取的文化气氛。学生自身融入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气质学生。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初高中校园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着差异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的地位。在小学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能,然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更难。它通过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以及群体行为的互动,直接或间接使小学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谨慎分析每一个细小的情节,科学细致的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小学生的观念、思想、都会因此而根深蒂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容易被一些混淆的观念所迷惑,这就是她与中高学生的差异和区别。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在她们很幼稚的心灵世界里我们的灌输,周围的环境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启迪着孩子童稚的思维。

小学的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在规律运转时最具有挑战性的,无形的,智慧、知识、精神的一个缩写。它具备着各种文化的素质与特点,可以给人不可置疑的精神力量,它等待我们去挖掘,它在我们的无限想象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它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服务、组织、课程等等细微的规则和方案,能使我们在不断的求索中得到补偿,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激发,使我们的素质得到熏陶。希望我们每个教师、员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应有的启迪和收获。

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教学是我们每一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资格,一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可能大家都会一口同声的回答:“那太复杂了。”的确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是既抽象又复杂,但它的潜能和对教学事业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就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前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高,目标就一个:抓好学生的成绩就好。把教学和建设校园文化搅在一起,单一的只求成绩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严重的违背了一个自然的教学规律。只是单求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只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的职责。对此,教育部于2006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更会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2007年明德小学开始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各个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才感觉到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光需要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耐力,更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身心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大家就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更深一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在小学校园的生活中,具有的特殊性是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比如:小学生的潜能意识必须在自然的环境中、心情愉快时、特定条件下、好奇心情迫切时、骄傲虚荣的情绪下,在别人热情鼓舞下,就会使人潜能意识突然出现。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它进一步的证明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培养人的素质,修养人的品德,开发人的知慧;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宝藏。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开发。因为校园文化不仅是小学生的第二生命,更是小学生通向幸福的桥梁。学生们一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傍晚,清醒的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在学生们的眼里,也装进了他们的心怀,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校园文化也是造就着小学生幸福的摇篮。总之校园文化关系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幸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人民造福,是教育后代的百年大计。

篇3

一、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有计划地实施。

其次,挖掘学生中资源,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实践,使之课程化。比如组织学生春游,各年级分别组织,调查、访问、考察、采访当地人,调查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现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系列活动,收到了比预期好的效果,提出了好的建设性建议和技术更新等措施,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生成性很强,实践操作性范围广而宽。在实践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和确定。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由教师和学生或小组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

其三,挖掘好教师资源。首先应挖掘校园、社区的教师资源,让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师傅、有特长的家长等组成实践课程的智慧队伍。其次是教师的集体智慧。可组织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安排好具体的可实施操作方案,结合本校特点订出活动次数、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使教师相互配合、切磋提高。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既集思广益又体现综合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活动中去,加快了综合活动师资的培养,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

二、体现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活力

综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让综合活动真正充满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人本性。教师与学生应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势,与学生互相沟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活动传授给学生。要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实践,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观念,杜绝以成人的眼光对待问题的探究,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作为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样才能使学生活动有声有色,维护学生的尊严,真正体现学生施展才华的关键”。

2.活动时间应灵活使用。综合活动在时间上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往往有时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加上农村学校居住环境不一样,可在课表上安排步骤、组织协调好,做到时间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园、社区资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时间,体现课程活动管理的灵活性、开放性,让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要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开放其思维时间空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相互争议,以理服人。要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萌发创新意识,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新知识、新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上进精神。

3.活动方式提倡多样性。综合能力是复杂多变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参与活动的条件,并让他们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中强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心理的投入,例如实践操作、专题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专访人物等。要注重自主探索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科学现象作分析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加以总结,得出相应的措施及改进意见。所以应多形式灵活机动,培养独立活动能力,也有体现几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互动交往,把创新的机会交给每位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解决一些社会的实际问题,写出小论文等,在广阔地天地中寻求人生的价值。

三、探求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篇4

作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促使儿童的思维向多角度、多方位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

一、美化外部环境 渲染文化氛围

优美舒适的环境总让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班级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必须会潜移默化地滋养儿童的身心发展。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激励其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以高尚的情怀去生活。

1. 开辟多能的“知识窗”。把谜语、名人名言、智力拼搏、脑筋急转弯等请到儿童的世界中来。生动活泼的谜语能激发儿童的情趣,耐人寻味的名人名言能警醒儿童善待今天,变化多端的智力大拼搏能开发儿童的智力,神秘莫测的脑筋急转弯能让儿童品尝恍然大悟的惊喜。原本呆板、枯燥、生硬的黑板俨然成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充满了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

2.增添激趣的“争星表”。激发儿童的超前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不是一张普通表格,而是每个孩子用自己的双手绘制的一幅星星座。每一颗星都闪耀着绚丽、迷人的光环。背诵课文不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很多学生在不到学期一半的时间里,已背熟了一学期所要背诵的课文,争得了令人羡慕的“满天星”,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3.设置勤俭的“聚宝盒”。“聚宝盒”凝聚了每个儿童拾金不昧、勤俭朴素的精神。当拾到钱又找不到失主时便存入我们的“聚宝盒”,有些学生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加入其中,另外,班上同学把捡来的易拉罐聚集起来卖给收购站,所得财产必然成为“聚宝盒”的又一重要来源。“聚宝盒”的体重不断递增,由空变实,让儿童知识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当需要添置班级的

活动用品,当有沉重取得突出成绩,当“手拉手”献爱心搞得热火朝天时,“聚宝盒”便献出它的“法宝”,此时儿童的脸上绽开了花朵,因为他们可以自己支配这笔他们亲手创收的财富,品尝到了“自产自销”的愉悦,更加懂得去珍惜这不易积攒的财富。

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饱含天真灵气的班级环境中,儿童体验了心灵的欢愉,蓬生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二、强化科学管理 激发创新意识

班级管理制度的人--物的中介,是形成班级特色、训练儿童素质的重要手段。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有核心有力度的班级领导小组。

坚持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演讲,培养其竞争意识和目标能力,减少班主任指定而造成的惰性和片面性,学习成绩好坏不是评选的唯一条件,重要的是其组织能力、目标意识和责任心,儿童在比较分析中选出自己的班干,既顺人心又树班干

的威信。班干部一旦确立就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是班级管理的驱动者,每个班干部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问”,将班级管理引入自动运行轨道。

其次,管理体系是一个班级内部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这就必须创设民主氛围,鼓励人人参与班有管理。每个儿童都有其个性思维,多一个脑袋就多一分创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资源,让每个儿童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管理,班主任切忌全部承包,更不可一锤定音,要以接纳的胸怀欢迎每一个哪怕是极微小的管理环节的建设意见。如每周调座位,以前是周五中午放学时调动。针对调位时人员糟杂、拖延放学时间、影响班级常规,有学生建议:周一早上一来就自动调好座位,周五清查桌面、抽屉。这就省却了集体调位的过程,既省时又养成了按时的习惯,谁能低估一个儿童的智慧?

最后,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它抛出来,大家摊开来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有人总忘记带课本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学生在自我讨论中找到了方法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班主任适当放低自己的智商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给儿童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改变被动接收任务为主动选择任务,提供儿童自我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儿童的内化作用,把创造思想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管理对儿童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最终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

三、开展特色活动 散发个性气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向儿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应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培养出每一个艺术上的精品。我们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滋润,不是给予而是吸纳,不是外显示而是内韵的自然散发。儿童把所掌握的知识能力转化为一种能量,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开展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活动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1.精心安排晨会课:晨会课虽短但其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教师不应让它成为行为教导课或语数的补充课,我们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纵观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的更新越来越迅速,我们培养的再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之人,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博大之人。我班周二进行信息交流,让儿童通过电视、报刊或其他人获取各种信息,上至国际形势动向:北约与南联盟、中美互访等,下至周围偶发事件。把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进行讨论交流,看法虽幼稚,分析也肤浅,但是其高涨的热情与时代的节拍是相适应的。学能迁移,很多知识信息被引入日记、作文中,这不正是信息的意识升华吗?

2.巧妙设计辩论会:根据班级发生的现象或教材内容,组织儿童开展辩论会,如:为了比赛她总是找踢毽子踢得好的同学练习,她的做法如何呢?儿童的观点不尽相同,正方从提高技能、为班争先进行讨论,反方以比赛重在参与、共同进步为切入点进行针键相对地辩析。进行辨论会的目的关键是培养儿童善于思索、耐心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在别人论述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或从别人话语中找出漏洞予以反驳,促使他们静听深思,减少不加思索的“对”或“错”的机械运动。使儿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初步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篇5

关键词:传统美德;青少年;德育;思想道德建设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在我们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思想道德危机。因此,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加强青少年的美德教育,具有广泛的意义。

一、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一种传统,它积淀在人们的生活中和意识里,成为中华民族群体的行为表现形式,它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每一个中国人,包括青少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美德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存在着继承性的一面的同时,又在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着失落性的一面。并且从青少年整体情况来看,还呈现出某种弱化的趋势。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中华传统美德认知较少,传统情趣淡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其外在表现形式来说,有历史文献、民俗书画、民间谚语等。我们中小学教材中,都有体现传统美德最基本的文字载体。但现在的青少年很少有兴趣主动接触它们,对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较低。

从情趣上说,不少青少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美德持疏远、冷淡的态度,认为那都是一些历史陈迹,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不合时宜。对中国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不感兴趣。相反,他们对异域文化、外国文化则津津乐道。他们对中外两种文化的态度和情趣迥然不同,这种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孝敬长辈行为缺失。

传统美德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孝奉双亲,尊敬长辈。但是不少青少年在认识与行为上是明显脱节的,孝敬长辈行为缺失。很少体谅父母的辛劳而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社会上缺乏敬老公德的行为(如乘车不让坐,甚至与老人争抢坐位)则已司空见惯。

(三)节俭美德淡忘。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今天的中小青少年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出现滑坡现象。在通过各种途径得到钱的情况下,很少青少年想到存入银行、为亲人或他人献爱心等。不少青少年更倾向于购买个性化的消费品,甚至彼此炫耀、相互攀比,这样做仅仅是因为怕遭别人的笑话与白眼。甚至有不少青少年不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校园里则经常可以见到青少年丢弃食物等浪费行为。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的传统美德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都缺少指导,措施不力。当前的德育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也确实存在脱离青少年实际的倾向,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德育常常远离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大多空洞说教,很少切实指导。教育内容、要求和措施往往与青少年的日常行为相脱节。

(二)社会文化氛围崇洋媚俗风气弥漫。当前有不少文化传媒有意无意地在社会生活中倡导外来文化,甚至一些庸俗内容也充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导致广大青少年对中国文化和道德的迷盲。上述种种文化现象的泛滥,显然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分有害。

(三)社会和家庭缺少健康有益、情趣高雅的文化活动。在家庭,家长宠爱、娇惯子女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孩子忘却了勤奋节俭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意之中拉开了与传统美德的距离。周围的社会环境在宣传传统美德的时候更趋于形式化,过于空洞,缺乏实质内涵,不能有效触动孩子的美好情感。

三、对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问题的一些建议

传统美德能有效的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面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传统美德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尤其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青少年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

进行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青少年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文化知识和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提高青少年传统美德的认知问题要以解决青少年的实际认识问题为首要目的,努力做到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加强针对性。通过努力,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水平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重视道德熏陶,激发青少年的道德情感。

提高道德认知的目的,在于催化美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生。因此,培养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如同情心、义务感、羞耻感等,是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要激发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宣传本身就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做到人情入理,声情并茂,使他们易于接受,这样更容易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共鸣。

(三)组织道德实践,磨炼道德意志。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目的,是让青少年学会怎样做人。塑造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除了对他们进行合适的道德教育,培育他们的道德情感,还必须创造适当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身体力行,这就是道德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道德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并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青少年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各种活动中学会关心,懂得同情。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和磨炼,增进对道德认知的情感体验,培育道德自制力,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

(四)推崇以德为先,德能统一的人生追求。

传统的重德思想表现在道德修养上十分重视“自省”、“自律”,社会的用人之道,也是以道德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的历史进程。因此,不仅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时代要求,也对人的德性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道德领先,德能统一的人生追求,反对重能轻德的思想,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清楚地意识到:成才先成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担负跨世纪伟业建设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而对青少年进行中华的传统美德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传承的美德及有关美德教育的丰富资料是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用这些宝贵财富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青少年一代在拥有智慧的头脑时也拥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进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使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和光大。

参考文献:

[1]、钱西勇,中青少年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河南教育,1997年06期

[2]、王信泉,论对青年的传统美德教育,东南学术,1998年01期

[3]、周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 2004/4/8

篇6

〔关键词〕非遗文化四川扬琴校园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传承、口传心授的“流变”文化遗产,被我们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四川扬琴是我国四大扬琴流派之一,作为巴蜀地区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于2006年8月列入“四川省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进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扬琴的保护与传承是至关重要的,而学校是发展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阵地之一,是传承文明的殿堂。2006年,教育部将每年的九月份定为“非遗传承月”,目的是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的宣传与教育。2008年,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入教材、进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党的十以来,多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教育事业保护做出重要批示。2014年12月“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专家、官员就此提出建议和意见。可见其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动因,一定程度上是中国“非遗”文化传承的产物;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教育的目标之一,并且是服务于教育的。“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关系,无疑是教育学探讨的重要论域之一。2007年5月,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四川地区也陆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四川扬琴就是其中的一项。如何使这项艺术在校园中得到更好的传承,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四川扬琴进校园的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范围是在成都地区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展开。主要内容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各学校为传承“非遗”文化所开展的工作;在校师生对于四川扬琴的认识;被调查人对于校园传承四川扬琴的一些建议。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在校的老师和学生,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并辅以重点走访、个别座谈及电话访问等途径。调查问卷共发放90份,其中,中小学50份,高等院校4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在调查的学校当中,有将近23所学校在进行“非遗”文化校园传承的工作,并入选了“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民族音乐”四川省课题实验项目。其中,成华小学在常规的音乐课堂教学外,还把川剧、曲艺纳入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和课余活动当中,引导孩子们学习。青羊区的万春小学、树德实验中学等等也都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戏曲、曲艺的巨大魅力。在高校当中,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分别选择了川江号子、羌族民歌以及羌笛作为研究课题。据电子科技大学该课题负责人何帆介绍,学校已经从各个学院选出对川江号子有兴趣多名学生,通过传承人和专家的传授,他们在逐步了解并掌握这门古老的音乐。电子科技大学还准备将川江号子纳入公共选修课并编制教材。来自成都师范学院的校长刘存绪表示,“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我们成都师范学院音乐系一直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着,四川扬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这一古老文化艺术,不仅是传承人和文化部门的责任,也是成都师范学院作为高校传承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成都师范学院于2014年7月2日,与来自川渝两地的国家级、省级“四川扬琴”传承人、专家及学者聚集成都进行交流研讨,“四川扬琴”传承培训基地当日在成都师范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基地的挂牌成立,使得四川扬琴的保护与传承正式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四川扬琴,并感受其艺术魅力,从而愿意传承这一艺术形式,主动参与到四川扬琴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来,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散发新的活力。

二、四川扬琴校园传承的措施

从上述调查的结果来看,在所调查的院校中,基本都上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有的还开设了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但对于四川扬琴的宣传与学习还远远不够。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政府途径或者面向社会,对四川扬琴进行宣传。其中,学校的板报、报刊、海报都是很好的宣传阵地,可以定期开展曲艺文化的系列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曲艺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系列活动的专题版块来举办“四川扬琴”保护的相关活动。如举办图片展和宣传栏,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或组织以“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扬琴”为主题的文艺汇演。这些都可以通过学校和相关的曲艺机构或团体的合作来实现。其次,对学校而言,引进相关师资,甚至将传承人邀请到课堂让学生现场拜师学艺等,并由此增加相关专业课程及第二课堂。也可以对专业团体进行实地参观与考察,挂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并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可以招标图书馆资源建设,购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文本或影视资料,重点收藏四川扬琴等相关曲艺类的图书音像资料,倡导并支持对已有相关资源的利用,通过组织相关的趣味活动来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四川扬琴的保护传承中去。再次,对于学校的艺术团或音乐学院等相关的专业机构来说,可以在现有的艺术人才中选择适当的人选来进行四川扬琴的学习与专业训练,比如说通过对扬琴、民族打击乐、二胡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拔,此部分学生是有一定的器乐演奏技能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普修或选修声乐,再进行四川扬琴的专业培训,从四川扬琴的培养上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定期进行一些演出与实践,来扩大四川扬琴的影响度,由此,我们可以成立相关的扬琴社团。通过社团的演出与宣传,扩大四川扬琴在校园中的影响力,获得更好的阶梯式的宣传与影响,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三、四川扬琴校园传承的思考

在当今整体物质化、市场化的经济时代下,特别是在我们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还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曲艺四川扬琴的保护与开发。结合我们对部分学校的实地调研,学校课程设置与相关活动开展还不够,专业教师甚少。虽然部分学校都有相关的课程或系列活动,但其开展的内容大多是停留在对四川扬琴的具体艺术形态进行介绍,在落实到艺术形式方面的传承与如何保护等重点问题上却涉及较少。而且对于四川扬琴或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多是在“文化遗产日”前后段时间,组织一些相关的图片展或是以演出等形式进行简单的宣传,周期不长,而最终对于这些活动的影响也少有关注。且相关社团还不够强大,在校园中的影响较小,此外,学校所藏相关资料并不多,运用也不是特别充分。另一方面,大多数师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对于四川扬琴这种技艺性的艺术形式多半只停留在兴趣性的观赏上,很少会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也不会去过于深入的进行了解,更不会对其进行研究。虽然师生都对非物质文化保护持积极的态度,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很少。就算有学生参加了相关团体,多也是一时兴趣,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相比于其他的非遗文化项目来说,四川扬琴有她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说,她需要乐器的演奏训练与声乐唱腔等训练为基础,而每件乐器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声乐训练更是对学员自身的嗓音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且两者之间还需要一定的磨合才能把这门说唱艺术演绎好。四川扬琴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这也是四川扬琴校园传承中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更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具有深远的意义。四川扬琴的保护开发与校园传承模式是非遗文化传承中的一个很好的尝试。虽然这个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问题,也有其自身的弊端,但只要能将她坚持下去,并不断地完善下去,四川扬琴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即将会迎来更加骄人的成绩。(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彭科伟.浅论四川曲艺的保护和传承[J].中国音乐. 2013(4);

[2]张强.四川扬琴中扬琴的运用与演奏艺术[J].大舞台2015(11)

[3]洪霞.四川扬琴坐地传情谱新春[J].四川戏剧. 2012(01);

[4]李高.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困境、意义及途径―――以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为个案[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6)

篇7

高校要实现快速发展,最现实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干部管理队伍。为此,各高校纷纷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加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抢占制高点。作为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数据和资料——人事档案,是人才的发现、选拔和培养的重要依据,是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笔者试图探寻人事档案管理与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之间的关系,以引起高校各级领导及广大教职工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设及“人才强校”战略的顺利实施。

1 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意义

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集中反映了人才个人基本情况、经历、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奖惩等方面的情况,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也是针对人才个人特点进行“量体裁衣”,帮助人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建功立业的重要工具。

1.1 做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的巨大优势 高等学校是高级人才和专家学者集中的地方,这些人才有着不凡的奋斗经历和突出的业绩。他们的人事档案如果记载清楚、内容齐全,对于高校而言会是一笔丰厚的财富[1]。宣传部门如果依据档案素材撰写成宣传作品进行宣传,对外可以树立高校形象,提高影响力;对内可以激励人才继续奋进,不断创造新业绩;对于其他职工,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形成健康向上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同时,因为知道个人的优劣表现均有可能被记入档案,影响长远,因此人才会时刻注意警醒自我,本着对自己,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和智慧。

1.2 做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有利于对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使用 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完成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定、整理、装订、保管的基础上,应该对档案材料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和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报表,在学校制定师资培训规划、进修计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及职工的职称晋升、干部选拔配备等等方面,提供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数据支撑。在“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才小高地建设”、“十百千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奖”、“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评优推优和人才培养项目推荐工作中,人事档案可以在人选和项目确定、材料组织等环节发挥积极和权威性作用。在人才岗位设置、调配以及人才团队的组建等方面,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人事档案所反应的材料,向人事行政部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在人才职称晋升、科学研究等方面,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人事档案进行分析,查找出人才真正需要填补的是“外语培训”、“专业进修”、“研究时间不足”还是“科研助手配备不够”。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变“死档案”为“活档案”,在“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使人才能真正“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团结协作,成功创业。

1.3 做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有利于引进优秀的人才 高校所引进的人才,应该是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年龄结构中最紧缺的,又不能在内部调剂补充的人才。人事档案反映着人才有关专业、学历、职称、特长、研究方向、教育、工作及进修经历等第一手最真实、最新、最全面的材料。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在对人事材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所制定的人才引进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对前来应聘人才的档案进行专业分析,辨别真伪、检查错漏、预测人才的价值,协助人事行政部门对所引进的人才进行把关,确保所引进的人才各方面符合高校实际需要,促进人才合理梯队的构建。

2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高校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过程中,往往把精力直接地集中在“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科研项目”等具体的工作中。而这些工作,绝大部分是建立在“根据惯例”、“拍脑袋想当然”、“参考兄弟院校的做法”的基础上,却忽略了源于人事档案的有关数据分析和前瞻预测。这主要是因为高校人事档案在自身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人事档案就是裁剪、装订、保管性的事务工作,与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直接联系,也不能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那一堆材料,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干部调动或提拔时的查档工作就行[2]。因此,人事档案工作变得默默无闻,很少有人过问;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也习以为常,不主动拓展工作内容,不主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特别是人才建设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谋作用。

2.2 高校人事档案材料不齐全、补充不及时 由于重视不够,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体现在人事档案归档工作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被动等待送材料上门而不主动索取和补充等方面,更不会根据工作的需要调整和增加归档的项目。一些人事档案长年得不到填充和更新,无法全面体现人才的现状,对人才建设工作没有参考价值。

2.3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很多人事档案往往停留在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而现实人事档案的电子化。一些人事档案室的电脑仅仅局限用于档案目录的打印,还无法进行人员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才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由此导致很多人事统计工作只能靠手工完成,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人事数据对决策的参考作用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而且作用十分有限。

2.4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队伍期待加强 由于重视不够,高校人事档案室很少设置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兼职人员也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导致高校人事档案建设滞后,问题不少。哪怕有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往往是半路改行,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档案管理只能在低水平的层面上按“想当然”的办法进行。这对于高校人事档案建设本身以及人事档案对人才管理的贡献方面,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3 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高度重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是确保高校顺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给人事档案室交任务、压担子,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对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同时,在人员、设备、库房以及人员培训方面,对人事档案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加强。人事档案部门不要缩在幕后,要主动出击加大宣传力度,让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工认识到人事档案对学校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个人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领会和掌握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和利用的知识、规定,人人主动支持人事档案部门的建设,自觉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产生的符合人事档案归档要求的材料交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3.2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校人事档案部门应该落实有专人负责,根据档案册数的增长配备足够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归档、建档及对档案材料进行开发利用。应该挑选政治上可靠、保密意识高、工作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担任人事档案管理员。同时注意配备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来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落实有关政策和待遇,使档案管理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有希望,待遇上有保障,确保优秀的人才安心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3]。要加强档案业务培训,支持和鼓励档案管理员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和各种有关人事档案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

3.3 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开发人事档案多方面的功能 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归档、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制度,扩大人事档案原有的内涵,丰富一些有价值的内容[2]。要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把有关人事档案的制度和规定上墙报上校园网,使各部门和个人都能把符合归案要求的材料按规定送交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全面、准确。在此基础上,明确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关于人事档案开发利用的职责,实现人事档案查询、检索、分类、汇总及分析等功能的常规运行,主动形成针对性的报告,为学校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主动适应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应该主动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拓展自身的功能,提高自身利用价值,努力成为高校“人才强校”战略最重要的一支推进力量。

参考文献

[1] 谭巧燕.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3):17.

[2] 莫若琦,杨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5):153-155.

篇8

The Significance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s

DU Meixiu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For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an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class spirit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t present, students generally focus on the books of knowledge, and often ignore the class environment the style of study, and other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tudents' spiritual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primary school class,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lass construction, then the impact on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lass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detail, provides new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school clas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promote the to improve the class cohesion, but also strengthen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 accomplishment and progress.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significance

0 引言

课外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但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多,往往会忽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外读物的学习,从而影响了课外阅读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较少的教育者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对其发挥的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体现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实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书香环境和学习氛围,并且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努力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说明教育业也开始重视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问题,目前学者们也纷纷提出了不同的相关理论,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论基础。如金岚主要对班级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效度;杨欣全面揭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系统地阐明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为现代教育者提供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多,说明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

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以其重要性

2.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是进行校园建设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建设,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指班级的学习风气、学习氛围、团体凝聚力以及与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等建设内容,能够指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精神文化属于观念文化,具体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多种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前途命运,所以,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应该根据其内在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全面的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长久性原则等等,全面性原则是指精神文化建设应该针对整个班级进行,充分考虑班?的整体性,对全体学生实行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可行性原则主要是指所采取的措施能够在实际的建设中发挥明显的效果,能够让学校和学生看到切实的利益和成果,这样才会使具体的工作内容在班级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性原则是指建设工作应该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工作,确保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长久性原则主要是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内容,需要将精神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发扬,能够感染更多的学生,这样才会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持久稳定地进行下去。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比较重视的工作内容,所以,对于了解其内涵和需要保持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2.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重要性

班级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能够对班级进行良好的包装,但是其内在的价值还需要通过精神文化来体现,精神文化能够体现一个班级是否团结、是否具有个性和良好的形象,学校一般会通过班级学生展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学习风气来评价一个班级的整体素质水平。班级的精神文化也能够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只有学生在统一的精神环境下学习和进行其他的活动,才会使整体拥有一致的学习理念和文化理念,树立统一的目标,并且学生们共同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感染和学习,所以,统一的精神文化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团结一致,不断改进和提高个人修养,为班级赢得荣誉和做出贡献,使班级的精神文化更加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3 课外阅读对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

3.1 推荐励志读物,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提供能量

阅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同时也能够塑造高贵的灵魂,在小学的班级,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课外励志读物,如《居里夫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能够引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够积极地发现读物中蕴藏的哲学道理,从而丰富了全体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储备。学生如果能够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将悟出的道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对待问题和不同的事情能够拥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并且吸引更多的学生共同学习,同时通过对励志刊物的阅读,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自觉地发现和领悟生活中蕴含的道理,促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能量。

3.2 组织班级课外阅读活动,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一个班级应该拥有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在相同的环境下,保持一致的行为理念,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为了更好地完成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学校会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活动,如读书节、阅读比赛、经典读物竞猜等等,活动一般要求全员参与,可以以单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奋发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共享学习成果,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逐渐增强。通过组织课外阅读的相关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忽略个人的荣辱,开始重视一个班级、一个团体的整体利益,所以,课外阅读不仅仅促进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素养。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组织和进行,因为小学生正是处于刚刚认识知识和文化的阶段,通过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业余生活,并且在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增长见识和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配合,从而打造有文化魅力的班级,使班级的能够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

3.3 通过分享课外阅读知识和收获,加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相互之间进行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个人看法和读物蕴藏的道理,能够增强其他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偏好,安排不同种类的课外阅读,组织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互相发表建议和感想,并且可以对其他人的分享内容给予评价,这些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会严格听从老师的安排,在课堂上也只会与老师进行讨论或者研究,而且经常会跟随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这样并不利于学生个人潜力的开发,现阶段提倡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学习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独特的见解,不仅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班级更加富有活力,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4 提倡课外阅读,建设书香班级

通过提倡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讨论,并且以读书为主题开展如以诗会友等类似的活动,在班级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经验加以引导,并且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阅读的精神,在进行相互评价时,学生和老师应该共同参与,不仅仅能够增强公平性,更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不足以及他人的优势,通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班级的学习风气更加浓郁,打造以书香文化为特色的班级形象。学生通过对课外阅读的研究,能够认识历史,认识经典的文化,认识自己与他人存在的差距,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生通过不断地改进,也能够促进整个班级的进步和完善,因此,提倡课外阅读,对学生个人和班级文化建设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现在学校进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下共同学习和成长。

篇9

工业4.0是德国政府2013年提出的高科技战略计划,俗称“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的学科)的智慧工厂。工业4.0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促进人类社会先进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理念与我国早前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不谋而合,经历了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制造业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以及制度优势正在逐步消失,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不断为工业领域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必然在这一理念下发生深层变革。

一、工业4.0背景下的生产制造理念及特点

工业4.0时代主要将各种智能技术应用于制造业,一是“智能生产”,通过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从而实现供应链条件下的网络分散式生产;二是“智能工厂”,包括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打印技术的应用,通过高度智能化设备和柔性化生产模式,在不同网络模块中快速完成客户个性化的产品制造;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减少中间渠道,使客户能够快速获取匹配的产品[1]。工业4.0阶段的核心在于将生产过程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降低企业各项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库存成本,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其具有明显特点。

首先,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终端客户可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验证、物流、交互反馈等环节,基于客户需求的定制化、弹性化、灵活化的小批量多品种甚至是高度柔性化的单件生产模式成为可能。

其次,生产方式的模块化革新。工业4.0生产理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个性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业生产模式。在这种趋势中,传统行业界限将消失,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企业合作形式。为实现产品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弹性化,企业以往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将个性化产品的共同需求进行归类,以使关键的共性需求在基础生产单元得以满足,并在更细微的生产单元来完善产品的其余特性,在不同模块构成的整体生产线上合作完成客户的特殊需求。模块组合的生产模式将是未来智能制造的重要突破领域。

第三,实现模块化生产,其生产平台的自动化、标准化程度要求更高。工业4.0战略的关键是工业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通过借助人、设备以及资源三位一体的网络化环境,在各种终端系统实现数据信息交换、甄别、处理和维护等,最终达到标准化的高度柔性化生产方式。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集成各类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平台的共享和不同应用系统的对接,企业之间的生产、供应、销售信息将在同一个生产链条中实现可视化管理,从而促进客户需求响应系统和智能加工制造系统的结合,在标准化平台下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客户订单。

基于领先的生产系统和工业生产模式,对于人才的复合型需求明显加强。一是随着智能生产的推进,熟练工种将快速减少,能动性岗位会逐渐增加,而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员才能创造更高效的智能生产模块,并不断推动工业4.0模式的更新完善。因此,从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等软实力角度来看,工业4.0时代下的实体企业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创新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敏锐反应能力。二是从职业技能等硬实力角度出发,未来智能制造行业将更关注人才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实践工作技能。三是从人才品质来看,不同于以往机械化和自动化趋势下对于单项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工业4.0包括了对数字化智能化设备、软件信息技术等多个维度的复合要求,具备交替性工作经验和多项实操技能的从业人员将更能匹配这一生产模式下的职业要求。

二、面向工业4.0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工业4.0各项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未来实体经济的需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结合政策和?济发展导向,通过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促进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育人过程,逐步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首先,建立灵活度较大的专业滚动和课程滚动教学模式,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复合知识结构体系[2]。其次,要广泛开展校园课程与企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的设计任务导向,鼓励学生的互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思考能力,构建学生的多维知识技能背景。再者,通过教学改革,减少学生的课时量和课时任务,鼓励其进行多项社会实践以及顶岗实习,不断学习先进的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职业工作技能,了解行业发展动态。

(一)增强课程弹性,建立“专业滚动”+“课程滚动”模式

工业4.0时代下强调在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背景下打造的全新制造业,不再是简单的大批量生产同质化产品,而是根据消费偏好建立产品需求预测,将客户所的潜在需要产品快速高效生产出来。因此,专业设置如传统的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及新型的城市轨道、港口等都不可避免地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如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传感器云计算等,还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3]。专业滚动模式是指尽可能减少入校时的专业方向分类,通过分析研究当地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职业能力变化需求,根据相应岗位群内的专业方向滚动排课,学生可以在完成一定课时量的条件下滚动选择自己的课时安排。学生不再囿于自身原有的专业方向,而是逐步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体系,养成主动、探索、开创型的学习习惯。

确立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协助教学地位和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企业能够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企业是工业4.0发展的领?д撸?也是科技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重要场所。目前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与企业挂钩的主要在于专业筹建、教师下企业锻炼以及学生毕业项岗实习等领域,无论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不足以使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要素渗透到教学体系中来。因此,政府部门立法需要明确企业对于教育体系建设的辅助作用,实现对专业筹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实践教学、毕业评价等一系列系统教学工作的参与。另一方面,还需要特别注重企业在职业教育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以往的机械化、电力化、自动化发展趋势下,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在工作岗位中逐渐培养。而在工业4.0发展趋势下,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相结合的个性化、灵活化生产模式将快速改变现有生产模式,不少制造企业转型过程中“机器换人”的趋势十分明显,留给未来潜在劳动力进行学习、巩固、拓展技能的时间将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对于引导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十分关键。也只有使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外部组织参与到教学评价反馈管理中来,才能真正有助于职业院校培养未来智能行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具备复合知识背景和综合技术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机制保障――逐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对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外领先的职业教育模式,可以看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职业院校的发展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并不契合。随着工业4.0这一创新模式对制造行业的重大冲击,倒推着高职院校进行创新改革,这也是职业教育深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理顺办学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则需要统筹多方教学资源,逐步建立起与之匹配的协同育人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建立校企共同主导的合作办学机制。在专业筹建、专业课程设置、弹性学制等制度领域,学校和企业多方主体经过反复验证研究,才能保证所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能够符合现阶段企业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则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职业能力模块培养体系等。完善校企共同合作的具体制度细节,是进行基于工业4.0生产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

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工业4.0生产模式下,工作岗位与工作技能所需要涵盖的知识体系非常广泛,因此建立“理论基础+实践技能+能力拓展”三位一体综合课程体系对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就格外重要。将课程体系划分为校园课程与企业课程之后,在第一层次的校园课程中采用弹性学制,合理选修基础主干课程,包括专业相关的核心课程以及与新工业模式下的拓展类课程,如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课程等。其次进入第二层次的综合实训项目,主要针对智能生产所对应的专项知识与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包括智能供应、智能物流等先进理念及各项技术。主要是通过企业课程,在学校与企业提供的综合实训基地,完成环境模拟,按照生产过程让学生参与到产品设计、信息管理、数字营销以及顾客个性定制的产业链条中来。第三层次是学生的自主社会实践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根据自身的时间灵活调整,参与到企业中的具体工作流程中去。社会实践不局限于第五、第六学期,还可以安排在寒暑假期间,甚至是正常上课时间的间隙,以使学生最大程度接触到现阶段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工业生产模式。将在此阶段了解到有关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不足,回到学校企业共建的实训平台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

要建成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一方面通过立法确立企业的评价主体地位,另外一方面则需综合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将评价结果定期进行反馈,了解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素养形成、专业技能获得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在下一教学年度将着重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反馈和修改,使教学目标始终紧跟经济发展大潮,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管理过程,而不至于过于滞后实体经济[6]。从长期来看,建立闭环评价系统是指包括评价、跟踪反馈、修整和再评估等一系列完整的动态管理过程。通过第三方的企业或行业协会在质量评价完成后,跟踪了解毕业生一个时间周期的职业状态,随后根据多方意见,提出目前职业院校在应对工业4.0时仍然需要改进完善的内容,促进人才方案的细化和更新,不断从企业层面拉动职业院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保障――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指导学校参与创新成果转化

篇10

面对本学期首次考试,有同学通宵达旦厉马秣兵,有同学沉心静气润物无声,也有同学我行我素平稳如常,而有一些同学开始心存侥幸另辟捷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诚信考试国旗下的讲话,请您阅读。

诚信考试国旗下的讲话1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七年级十班的李子玉,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考试》。

考试,作为一种较好的相对公平的测试评价形式,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学校。为什么要考试?

首先,测试我们对某门课的掌握程度;其次,测试我们的学习技巧和记忆力;最重要的是,测试我们是否诚信!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实守信是应是我们每个人应遵守的准则。然而近年来,弄虚作假的风气在社会上弥漫,肆意杜撰、移花接木成为原本纯洁神圣的学术殿堂中某些人的看家本领,抄袭、夹带成为部分同学应付考试的法宝。每年考试,学校总能查出几个作弊学生。而作弊不仅是对我们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我校良好风气的亵渎,作弊者不仅丢掉了诚信,更丢掉了尊严。

诚信考试,现在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大家尤其是学生的重视与强烈共鸣。跨入校园大门,莘莘学子的心里都明白,我们要挑战的是中考。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检验,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促使我们今后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成绩更加进步,这样才能给予我们更多挑战中考的自信。但是如果这一次次的考试都是虚假,不真实的,那么我们又怎么可能真正找到这份自信呢?

考试如果考砸了,可以下次再努力;但品行上如果沾上了污点,又岂是能轻轻地拭去。在过去,每每考完试,当我们听到校内有某某同学因考试作弊而受处罚的消息时,我们的心中不免会为这些同学感到丝丝酸楚。当这些同学们受到如此的处罚后,他们的心中一定也充满着后悔,充满着愧疚,充满着痛苦,他们后悔自己的一时糊涂。所以,为了让我们不后悔自己的行为,请同学们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诚信考试。

今天,在庄严的国旗下,我倡议:我们要凭自己辛勤的汗水和真才实学,在考场上发挥出色水平,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纪作弊为耻,弘扬求实学风,维护知识的尊严!用诚信品德向自己、向老师、向家人交上一份高水平的答卷。

诚信考试国旗下的讲话2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二(16)班的田治烨。不知不觉,期末考试临近了;不知不觉,高一的学弟学妹们即将告别高中的第一个学期了;不知不觉,高二的同胞们即将成为高三的斗士;不知不觉,高三的学长们更是即将面对高考。今天,我站在这儿,想跟大家聊聊咱们的一个老朋友。

它从我们开始读书时起就对我们不离不弃,我们讨厌它、害怕它,却又不能躲开它。对,它的名字叫考试。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这位考试的'朋友曾将你捧上荣耀的巅峰,也曾让你伤痕累累地跌入深谷,可我们不得不承认:考试是检验我们这些穷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高考更是我们走出大山、走向人生高峰的阶梯。就像拿破仑说的:只有胜利才能让我征服全世界!所以,考场即战场,考试是神圣而庄严的。每一个靠着真枪实弹战斗的勇士都不会允许滥竽充数,弄虚作假!你带过小抄、翻过书吗?你当过传答案的快递员吗?你用手机百度过吗?请允许我,这个你们的同学,替你们说说你们的心声吧!为什么作弊?

我认为有四种情形:

第一,初生牛犊,年轻气盛,什么都可以输,面子不能输。谁不想成为受人崇拜的学霸呢?谁不想风光一把呢?谁愿意永远被遗忘在一个可怜的名次上呢?可是,我想说,同学,你这不服输的气性用错地方了吧?

第二,谁都信就是不信自己,认为自己怎么都考不好,只能铤而走险!我想说,同学,你连自己都不相信难道还期待别人施舍的鼓励吗?

第三,为了不让父母伤心而作弊,虽然初衷是好的,但你知道吗?父母知道你为了使他们开心而失去做人的原则他们会更伤心的。

第四,从来不主动学习,只会偷懒,只想不劳而获,心安理得占有他人的智慧成果,这种人最可耻。

最后,新的一年里,祝福大家,乘风破浪“羊“新帆,洋洋得意步步高!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诚信考试国旗下的讲话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考试》。

再过三天我们就要进行期中考试,准备接受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检阅。期中考试不仅是对每个人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验,更是对我们自信心、自觉性、意志力、诚信度的一次检验。或许人人不能都成为优胜者,但我们应该做一名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勇敢者。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考试,克服考前过分紧张的情绪,以从容自信的态度面对期中考试。如果我们能够以平常心来看待考试,就一定能够正常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其次,诚信是我们做人处事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不讲诚信,考试作弊,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学校优良学风的亵渎。树道德之新风,立诚信之根本,是我们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中,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沉着应考,认真答题。更重要的是诚信的答每一道题,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达到考试的真正目的。孟子曾说过:“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有些东西坏了可以修补,有些错误犯了可以改正,考试没通过,可以总结经验,再来一次。但人不诚信的作弊行为葬送的却是你的尊严、形象和荣誉!

期中考试也是对我们诚实守信品格的一次考验。诚,就是要诚实待人不说谎、不抄袭。信,就是讲信用,重承诺,遇到错误勇于承担。做人是学习之根本,而诚信则是做人之根本!考试虽然可怕,但在考场上欺骗自己更为可怕,因为我们认真的学习过,也精心的复习过,我们还怕什么呢?

同学们,人生能有几回搏,人生不拼不精彩。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只要我们努力拼搏。让我们在考场上尽情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在人格上大写的人,让诚信这道灿烂的阳光点燃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人生!祝愿大家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诚信考试国旗下的讲话4同学们:早上好!

明天将要进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对一学期以来所学知识的一次重要检测。考试的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心态。与其说去应付考试,不如说去迎接考试;与其说是检测自己,不如说是提高自己。通过考试,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离老师的要求还有哪些差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等等,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做适当的调整。考试还是一次行为习惯和做人品行的检测,我们要严肃考风考纪,诚信做人,以诚实的态度对待考试。老师和家长们期待的不是所谓的“虚荣”,需要的是真实的成绩与反馈,因此,同学们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认真对待本次考试,把握好这次机会,要把这次考试当作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当作是磨练自己和提高自己的一次机会。为此,我代表学校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要求:

一、认真复习,积极备考

每位同学都要端正学习态度,重视考前的复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重视复习,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肯定是肯吃苦,肯钻研,认真复习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人。学习态度决定了一切,我们正处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年龄,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就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要懂得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的道理。

二、对考试要充满信心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次考试,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考试中。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又是意志的磨炼。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要科学对待考试,认真审题,认真分析试题,仔细推敲,先易后难。遇到考题容易的不要忘乎所以,要细心谨慎;遇到难题莫惊慌,要认真思考。

三、严肃考风考纪

考试还是一次做人品行的检测。考试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不能弥补自己学习上的漏洞,相反会让自己失去诚实的宝贵品质。

同学们,一次考试也是一次机会,是一次证明自我的机会,是一次创造自信的机会。让我们在考试中证明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进步,证明自己的智慧!有志者,事竟成。预祝各位同学能在本次考试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谢谢大家!

诚信考试国旗下的讲话5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诚信考试。

诚信,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诚信是道德范畴和制度范畴的统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道德责任,是为人处事之本;当代学生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品德,方能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实守信是应是每个学习者所应遵守的准则。树立道德之新风,立诚信之根基是当代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考试不仅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手段,还是一种让我们也于正确评价自己、勇于承认学习上失误和不足、严于自我约束的考验。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检验,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促使我们今后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成绩更加进步,这样才能给予我们更多挑战人生的自信。但是如果这一次次的考试都是虚假,不真实的,那么我们又怎么可能真正找到这份自信呢?考试如果考砸了,可以下次再努力;但品行上如果沾上了污点,又岂是能轻轻地拭去。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作弊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违反学校纪律、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虽然一时的作弊有可能使你跨过及格线,有可能使你取得暂时的较好成绩,但是一次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葬送的却是你的尊严、形象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