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阅读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做好阅读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做好阅读教学

篇1

一、创设情境,引导阅读

情境的创设是指将文本中所表达、描述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展示出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要充分展现文本的魅力,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阅读《观潮》时,为了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在本节课的阅读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描述的“潮”的壮观,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阅读前,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二来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自主鉴赏,提高阅读能力

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阅读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提高学生鉴别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以及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等等,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时,我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相关句子进行鉴赏,比如,“他挖掘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后……”“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等等。组织学生对相关的句子进行思考、鉴赏,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鉴赏,以期能够提高阅读质量。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进而在逐步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篇2

摘要: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获取更多的精彩知识,还能够使自身的词汇量得以不断积累、巩固,另外对于学生的语法知识、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英语阅读教学都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兴趣不高则又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更差,这个恶性循环一直困扰着英语教学,也阻碍了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本文笔者就从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课下教学以及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入手,谈一下我对做好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初中 英语 阅读 教学 策略

一、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上都是由课堂教学效果决定的,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做好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教学要明确目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基本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通篇阅读、翻译,之后就由学生自由发挥,或者背单词,或者背课文。这种教学方式由于比较死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另外教学的目的也不明确,很难实现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紧扣教学大纲,为实现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综合发展而努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读和背,更要加强学生的会话、写作等能力的协调发展。

第二,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不能一直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联系上下文,同时也要学会合作学习,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真正遇到不懂的、不会的,再请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阅读技巧也在不断积累,也就能够很好的实现阅读的目的。

第三,教师要做好方法指导。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其学习经验有限,学习能力不足,在面对阅读篇章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直接通读文章,而不注重阅读方法的运用,导致阅读效率较低,所以就需要教师做好方法指导。比如培养学生略读,寻读,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阅读质量和速度。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阅读习惯,如用手或者笔指读,出声读,以单词注视点阅读,回视等。同时我坚信,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例运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

二、其次教师要做好课下教学

阅读是一个宏大的学习过程,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师生在课下的努力。这就需要师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辟“第二战场”,从阅读的范围、材料以及日常训练出发,做好阅读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下的时候鼓励他们去看一下外国电影,了解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也可以给学生搜索一些外国的生活习惯、语言特色等等,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国外知识,这对于他们阅读过程中一些困惑的外国知识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其词汇量积累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如果在此时让他们阅读一些分析题型,那么无疑会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来让他们进行阅读。既能够符合他们当前的学习需求,又不会对于他们的学习造成困扰。如初一、初二的阅读材料,倾向于生活实际功能,问路、指路,接听电话,天气表达、寻物、招领等,而在初。

三、初四的阅读材料中,人文情感、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深深隐含在其中。另外多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训练要点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强化课内学习。

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训练。因为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也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体会、自我总结的。所以教师就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教育,让他们主动的去阅读,去学习。比如要求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否则,读了半天也没能明了作者的意图,阅读效果不会好;考试中这部分题目的得分率也不会高。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子。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稍微停顿一下,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四、再次教师要做好技巧引导

不可否认,英语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坚持与毅力,需要他们的逐步积累,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可以学习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多总结、多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立体化的阅读认知体系,让他们能够运用一些阅读技巧,实现阅读过程的有效进行。首先要判断出所给文章的类别,根据各类文章的性质,在开始阅读后有意识地着重去掌握和记住某些关键的内容和词汇。这样既抓住了要害,又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在若干细节及无关全局的问题上纠缠。其次在解题时不要边看问题边从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的文章。应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再次要注意找出主题句,利用主题句来查找有关信息。一般说来,论述性较强的文章或说明文,每一段或相关的几段里总有一句话是主题句。读了主题句后,便能知道这一段大致的中心内容,因为主题句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而该段其余的句子则是用来阐述或说明主题句的。

参考文献:

篇3

试论中小学教师科研培训平台的建设

浅谈中学信息化教育管理

非理性与理性的归附——微型小说荒诞创作手法略说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寓教于情

搭建网络沟通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突破的分析

把高中政治课“推入”生活——浅谈时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以及重要性

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浅议政治课导入新课方法

如何设计英语“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做好基层研训工作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身教重于言教——从日本中学教师的言行中所体现的

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建设的新突破——评高教版“语文课程教学论”系列教材

语文活动学习探讨

收获是成熟在心里的——《都江堰》同伴互助教学之反思

现代文阅读中句子含义理解的方法

侧目窄门以里品味境外人生——《代号:SBS》阅读笔记

论《诗经·小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物象承载情感创设说话平台——《小中见大“说”故事》作文课感受

《念奴娇·过洞庭》意象的审美文化意味

化虚为实将诗歌意境教学落到实处

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试谈初中语文拓展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浅谈

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及方法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之我见

文言文中变式句的判断方法

图形板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教育强烈呼唤“爱”

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谈“绿色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给语文一双轻灵的翅膀——语文课程解读的一点反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源头活水——浅谈阅读情趣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和氛围的创设试探

浅谈小学高年级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听、说、读、写出快乐——快乐课堂教学实感

《童趣》教学实录与反思

感悟是写作的生命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探微

在语文有效互动教学中活用课程资源

语文知识性预习小议

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开阔思绪——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素质与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设计作文教学

初中新生作文写作指导四步曲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究

阅读的本质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一、强化朗读,体味阅读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手段,特别对于一些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来说,阅读显得更加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促进朗读水平的完善。教师要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地信任学生,引导学生明确朗读的思路,帮助学生读好课文、读懂课文,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教学的效率。

二、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时候,其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父子二人的精神力量,了解他们了不起的原因。如果从成人的角度看,一般都会突出父亲的了不起,但是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多数很敬佩儿子的勇敢。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从学生思考的内容出发,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

三、紧扣课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由于新课标强调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好阅读课教学的设计,紧扣课文,把文章分成几个重要的段落,让学生分段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段意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具备分析课文的能力,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环境

教师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心境开阔,乐于参与到教学当中。例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轮流练习当小记者,对别的学生进行采访,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让学生练习当小记者,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得到有效的拓展,从而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因材施教,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强化学生的朗读,使他们体会阅读情感,并且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紧扣课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环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郑玉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8).

[2]田本娜.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看法和意见[J].天津教育,2007(11).

篇5

语文试用修订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15-01

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如何做到“最优化”,下面我就谈谈对“衔接”在三个方面的认识:

1 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书写,并引导学生去认识书法家练字的经过;还有背诵默写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开。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某一方面给予大胆的出其不意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衔接”的典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坛一个佳话。发现两个大纲之异同,我们就能了解新大纲的意图所在了。其实,这就是新旧大纲间的衔接。只有真正做到对大纲之异同而心中有数,那在实际衔接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大启示的。这样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 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2.1 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怪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简而谈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生画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这正如新大纲所说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新大纲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况下,作为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图,把语文教学带到新天地里。

2.2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早在某市语文教改课题“课内外衔接”的实验中,将此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了课内外衔接的好处和作用,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冀”。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同时,大纲也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3 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3.1 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3.2 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篇6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意义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各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中体现得很广泛的三方面是听、说、读,但在“写”上,许多语文老师把训练范围仅缩略在了作文课上。透视现今的语文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每学期读了数十篇课文后,学生仍然不会表达,写不出具有感情的作文,不能用笔明白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不知“写什么”“如何写”,学生作文的质量被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是远远不够。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有意识地多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训练点,向学生渗透写作的技巧。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从中我们知道,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课文当作写作训练的例文,读写相结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主要问题

(一)读写分离

虽然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强调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并未普及开来的原因,一些教师仍认为阅读课与写作课是两种课型并互不联系,这就造成实际阅读教学中关于与写作相关的教学并未渗透开来。另一方面,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仍然影响着教师的认知,具体表现在口头交流和朗读仍然在小学语文课堂占有重要位置,造成学生实际动笔的空间被极大挤压,使得小学语文的听、说、读、写不能完全融合,从而导致既浪费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又激发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重读轻写

在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中,除了有以上的读写分离问题,还存在着重读轻写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中,关于习作内容单独设置,且次数较少导致读写分开的同时,还缺少相关具体及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要求。另一方面,还没有深刻意识到学生写作和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并未意识到学生“写”的能力已经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学习课文写作技巧,并加以仿写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符合新大纲的要求,以求使学生能够对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够彻底领悟,其目的就是让阅读教学为学生的作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对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学习,然后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文章仿写。

(二)联系课文内容,多写读后感

在进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训练时,要以理解和对课文的把握作为基础,挖掘课文中潜在的丰富情感、表达特点和写作技巧等多方面的资源,调动学生最大的表达欲望和能力兴趣,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自由表达和不断的模仿中得到锻炼,从而得以提升。

(三)展开联想,进行改写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把课文作为根本进行改写训练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拓展学生写作思路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激发学生对写作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写作方面的兴趣。

(四)想象外延,进行续写

在进行语文读写能力的教学中,可以把课文中的情节继续往下编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课文续写的训练。如在进行《凡卡》一课的教学后指导学生图文相结合,从中体会凡卡悲惨的命运。在进行指导时从各个思想人手,想象信被退回鞋店后,落在老板的手中,小凡卡将会受到怎么样的对待;想象小凡卡的爷爷知道小凡卡被虐待致死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想象小凡卡受到非人的折磨后,终于逃出了鞋店等。正因为续写这一过程是学生直接进行参与的,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合在写的文章当中,能充分激发其对写作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阅读教学。通过对语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以提升,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写作方法的训练得以提高,而对语音的技巧进行掌握并使知识得以吸收则通过阅读训练。写作与阅读二者不仅有联系也有差别。在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时,把写作和阅读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水平都能相应的得以提高。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写作与阅读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写作和阅读教学的联系,不断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是目前阅读教学的急切要求。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提倡读写结合的教学方略。阅读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出作者内心情感与写作思路,这个过程不仅仅只有消化和吸收,还包括表达和倾吐。在这基础上,在小学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中,要求老师应准确把握住阅读与协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加主动地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小学语文阅读中读写结合的内涵,在实践中得以进步,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读写结合的可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衔接

语文试用修订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同时,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如何做到“最优化”,下面我就谈谈对“衔接”在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美其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再如,新大纲分明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由此可见,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了。就背诵篇目而言,初中背诵不少于诗词80篇。这些无不说明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已尤为突出了。作为教师认识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

(二)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

92年的教学大纲曾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命力,全国各线教师高兴劲甭说了。在注重主体作用方面,这套教材给予了极大的体现。试用修订本教材又进一步给予了重现,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订对三个阶段的认识有所变化。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这可关系到学生学习递进和加深,因此,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正所谓:有所侧重才能有所收获。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我省在语文教改课题“课内外衔接”的实验中,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了课内外衔接的好处和作用,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冀”。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篇8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74-01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并不是一种新的理念,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与此同时,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与理解能力上的差异,导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三点。

1.1机械练写

教师一般在思想深处都有读写训练的意识,但是进行实践教学时却往往只注重形式,将读写过程中涉及的多个要素对立起来。如果是学习了写人的文章,就一味机械的要求学生去模仿该文章来写人,如果是学习了写游记的文章,就一味机械的要求学生去模仿该文章来写游记,这种模仿写作实际上就是形式上的读写结合,并没有真正的教会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写”“怎样写才可以更有意义”等,也就是说缺少对学生在阅读方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读写结合。

1.2读写分离

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教师认识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却依然出现读写分离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阅读与写作课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准确定位,并没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反而是将他们独立的看待。教师在阅读课的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对文本本身的讲解与研究,而并未将其与写作方法有效结合;在写作课的讲授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是完全忽视对阅读的渗透,而实际上阅读与写作之间是相互影响与促进的,写作是对阅读的拓展与延伸,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

1.3只读不写

很多教师存在一种“多读自然就能写”的错误观点。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多读书确实有利于写作,但是不能果断的认为只要多读书就能写作。从“读”到“写”中间还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将阅读中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写作当中,尽管写作是一个灵活的创作过程,但是任何文章都要求“形散而意不散”,任何文章的写作技巧也都是“有章可循”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各种表达方式与要领,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2.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2.1重视读写启蒙,培养读写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启迪学生做好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浓厚的读写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件,学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智力活动,它不像是游戏那样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而是需要他们艰难的接受一种比较陌生的东西。因此,要求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技巧让学生产生对读写训练的兴趣,笔者认为主要就是要实现小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认识事物是描述与反映事物的前提,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能够通过眼、耳、鼻、手、口多种感官同时直接的、具体的认识事物,这样学生对陌生事物的认识就不再是茫然的,可以在他们心中形成一种十分直观的印象,从而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比如,夏天的时候,许多蜻蜓开始繁殖,这时候小学生都喜欢去捕蜻蜓,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特定时候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蜻蜓有关的优秀阅读文章,并安排与蜻蜓相关写作,让学生在玩中有学,并能够真正的实现读写结合,学生也可以轻松的完成写作任务,激发他们的读写兴趣。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以兴趣与多重感知为基础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增强拓展阅读,实现读写结合

关于如何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阅读,实现读写结合,笔者在这里提出两种方式,一是推荐阅读图书,二是开设阅读指导课。

首先,教师为了能够督促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并结合写作实际,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阅读作品,内容上可以是已有材料的延伸读物,也可以是与文章内容相关优秀读物,还可以是与文章同一作家的读物,亦或者是一些比较优秀的课外书籍;形式上可以是片段、文章,书籍等,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从而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章,并掌握阅读技巧及主要的写作方式。

其次,根据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情况,安排适当的阅读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如何高效率的阅读,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并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四种能力:一是把握文章重点词句的能力;二是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三是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四是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运用作者写法的能力。结合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能够在阅读课实践教学中真正的教会学生读写结合。

3.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读写结合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读写脱离的各种问题,因此,文章在具体指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望能够为日后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9

篇9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快乐阅读,学生会爱上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将阅读看作成一种乐趣,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结合小学生爱看动画片、儿童节目、画册等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课堂中的早读、语文活动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听故事录音,鼓励学生上台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小学生会被电视节目和录音节目中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情节、声情并茂的故事内容所吸引,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此外,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阅读效果的好坏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利用课堂的时间将阅读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例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读思结合法等,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定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从而完善学生的阅读方法体系,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倡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快乐地阅读,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轻松地读,展开想象的翅膀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是伴有优美的文字与深厚的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让学生真正地品读文本,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放飞,身心能够得到陶冶,“悦读”的有效性也会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应该充分让快乐阅读得到体现,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里,真正做到有感情地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好批注。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要求是阅读流利,读音正确。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读完课文之后心里是什么感觉,你们感觉到作者的感情了吗?当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烧毁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最后再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认真体会自己的感情。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课文的感情,带着感情去阅读课文,有效地实现了“悦读”的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加强对阅读素材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强化对阅读素材的理解,探索出一些言外之意,从而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很多课文中,有一些课文的结尾未完待读,还有一些课文没有将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背景等全部说出来,只是说出来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认真体会阅读内容的意思。例如,在学习《瀑布》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描述的音、形、色等方面来探索一个生动全面的布形象,而不是呆板地理解课文,此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再引导学生体会人在瀑布中的感觉,想象气势磅礴的瀑布情景,想象在苍翠高山上瀑布一泻千里,水珠汇聚成水珠晶莹剔透的天然屏风的情景。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也就能体会到阅读中的乐趣了。

篇10

一、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要有“煽情”的氛围和环境,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日渐广泛,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必将越来越丰富。

但不论是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再情境创设上,必须注重教师的情感投入,用教师之情去触发和带动学生之情。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件随着哀伤的音乐出现了美国洛杉矶那次大地震留下的珍贵图片,再加上老师“煽情”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情感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并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感活动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境气氛。大家的情感都沉浸在地震后留下的一片片瓦砾中,一堆堆废墟中。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境,学生“触景生情”,被激发的情感活动引领学生奔向更深层次的学习。

二、抓住课文的“传情点”

文章的情感信息总是附着或蕴藏于一定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之中。所谓传情点,是指那些再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传情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情感交流的桥梁。

《金色的鱼钩》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讴歌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被作者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在抽泣,有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这种入境入情的朗读,恰到好处的朗读指导,唤醒的是学生潜在的激情。有效的朗读,抓住“传情点”,老师只需“转轴拨弦三两声”,便已“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传情点”,就能让学生更直接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和领会作者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

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对课文特别喜爱的部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自足“标准答案”。

记得有一次我在上《乌鸦喝水》这一课,我在创设情境,拓展思维,激发兴趣,巧设问题上下功夫,结果,孩子们的表现令我折服。

师:乌鸦很聪明,会利用瓶子旁边的小石子喝到瓶子里的水。可是,如果瓶子的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

生自思自议。

生1:乌鸦可以去找一根吸管,放进瓶子里,不就喝着水了吗?

生2:乌鸦如果把瓶子推倒了,就可以喝着水了。

其余学生急不可待地要反驳。

生3:你这个办法不行。你把瓶子推倒了,水都流到地上了,被地板吸干了,岂不是全功尽弃?

生4:我就把瓶子斜一点点,不全放到地上。

生5:乌鸦又没有手,怎么能扶得那么好呢?要是他一不小心,扶不住,瓶子就会摔倒地上打烂了。

师:大家考虑得很周到,能不能把这个办法改进一下呢?

生思考,讨论。

生6:我有办法。乌鸦可以先用爪子把地上的沙子挖起来,堆得像小山那样。再把瓶子靠在上面,不就可以喝到水了吗?

师:通过大家齐心合力地思考,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对于同学提出的办法,纷纷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新的情境中思考新的应对办法,对别人的办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办法进行不断修正,在表述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