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倡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从社会、现实生活和自然中自主地确定并选择专门的研究课题来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式。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1.对学生电工实验技能的训练要加倍重视。要求学生从点滴的规范操作做起,根据自己的学习进行情况和电工实验的基本特点,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操作达到准确化、熟练化、规范化。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的实习课题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器材,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之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效地进行生产实习,最后展开讨论,做出总结。另外,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求真理的精神。
三、强化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教学
专业模块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心理基础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强化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电子电工技能训练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训练,采用模块法教学,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总之,专业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生产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电路模块中,安装实习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提前把介绍组成电路的低压部分的原理、作用、结构等有关材料发给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实验时知道学生用示波器在实验台上观察整流、放大电路、稳压、滤波各个分电路输出波形情况。
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要求学生课前熟悉理论内容,了解操作步骤,实验时教师给学生做边演示边解说的示范操作,对关键环节反复强调说明,步骤分明、分解操作和整体操作有机结合。实验前的准备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准备,包括拓宽学生知识面,实验的预试,之后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评价、指导。让学生通过回答教师在实验操作中选择性的提问,来强化记忆,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提高自信心。例如,在电工技能试验中,用无交流电流挡级MF30型的万用表去测量某一电路中的交流电流的方法是什么?此类问题情境会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兴趣集中到专业知识上来。
五、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1)重点培养识图与读图能力。各种电气设备虽然工作过程不同,但却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由简单的基本控制环节组成。所以,通过培训使学生们具备掌握各种连接关系、图形的含义和电气符号,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及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
(2)注重培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能力。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是通过培训电器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使学生具备日常照明电路检修与安装的能力、掌握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电工三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万用表)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了解“三表”的简要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熟练运用“三表”检测各种电气参数,掌握“三表”的常见故障维修。
六、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既能允许教师通过编程主动地控制计算机,又把来自各种电子媒介的信息进行集成,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场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容易接受。尤其在电工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演示文稿、多媒体制作课件,把深奥的、难讲的理论做成图画的形式讲给学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降低教学成本、熟练操作技能、理解理论概念,充分调动学员的思考、听觉和视觉,增强培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七、趣味化教学法
(1)趣味化教学法。趣味化教法就是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而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激发、培养了好奇心、兴趣后,最后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
(2)趣味化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趣味化教法改善专业学习气氛,改变学生学习生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趣味化教法”消除了以往初学者对电子技术的那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使初学者容易入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爱上了电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专业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了,学生能够自行学习了,“趣味化教法”模式深受学生喜欢。
篇2
关键词:电子电工专业;创新;改革;技能训练
电子电工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就是电工操作技能训练,而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环节。书本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面对严峻的社会竞争,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实用型人才。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实践与理论更好地结合。创新与改革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倡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老师安排或课本上的实验方案和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先理论后实操教学方式向先实操后理论再实操的新型教育模式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极大地提高。总的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对学生电工实验技能的训练要加倍重视。要求学生从点滴的规范操作做起,根据自己的学习进行情况和电工实验的基本特点,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操作达到准确化、熟练化、规范化。.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的实习课题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器材,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之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效地进行生产实习,最后展开讨论,做出总结。另外,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求真理的精神。
三、强化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教学
专业模块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心理基础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强化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电子电工技能训练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训练,采用模块法教学,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总之,专业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生产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电路模块中,安装实习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提前把介绍组成电路的低压部分的原理、作用、结构等有关材料发给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实验时知道学生用示波器在实验台上观察整流、放大电路、稳压、滤波各个分电路输出波形情况。
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1.重点培养识图与读图能力。各种电气设备虽然工作过程不同,但却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由简单的基本控制环节组成。所以,通过培训使学生们具备掌握各种连接关系、图形的含义和电气符号,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及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
2.注重培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能力。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是通过培训电器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使学生具备日常照明电路检修与安装的能力、掌握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电工三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万用表)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了解“三表”的简要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熟练运用“三表”检测各种电气参数,掌握“三表”的常见故障维修。
五、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既能允许教师通过编程主动地控制计算机,又把来自各种电子媒介的信息进行集成,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场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容易接受。尤其在电工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演示文稿、多媒体制作课件,把深奥的、难讲的理论做成图画的形式讲给学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降低教学成本、熟练操作技能、理解理论概念,充分调动学员的思考、听觉和视觉,增强培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六、趣味化教学法事例
1.趣味化教学法。趣味化教法就是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而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激发、培养了好奇心、兴趣后,最后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学生配合教师开发兴趣实验,再通过系列兴趣性实验制作,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稳固形成各种技能。如“电视机原理”“收录机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课,都可以采用这个模式。通过趣味性实验去增强基础知识教学,实现“先懂理论后去做实验”到“从兴趣性动手实验中去学理论”的转变,解决了两者在课时分配上的矛盾,同时也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技能与理论的双丰收。学电子关键在于多动手,许多理论上不懂的东西,在动手过程中都会慢慢被消化、理解。在目前职业院校与生源现状下,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应该采用:以培养技能为中心,“先动手,后理论”即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专业基础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2.趣味化教学法的具体实施。①针对原教材的教学。对教材中必需的且职业院校学生能接受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尽量以趣味性演示为先导适当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对那些难度大的内容,理论性强,暂时略讲或删去(与其花较多的课时去讲解这些内容,情同浪费时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做的效果很差,倒不如将时间花费在实际操作中,等到学生实验做得很好的合适时机,再回来讲这些必需的难懂知识)。这样就使得原教材的授课时数大量压缩,进而有大量课时补充实用性电子技能课,趣味性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兴趣状态下,下意识地获取电子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原教材可作为技能教学中精简教学及及时查阅的教本。在技能操作的合适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教学原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这样做就分解了难点,增加了教与学的现实性与兴趣性,避免或减少了枯燥乏味的课堂电子理论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实践性与直观性。实践表明,这种教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率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②辅助教材的延伸。教师要整理出教材中分布的重点难点、各知识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其分散到各电子小制作电路中,设计出一套自成体系的辅助教材,并注意尽量不遗漏,少重复,并使其系统化、系列化,尽量能融入教材中的所有基础理论,使小制作电路与教材融为一体。教学时,动手操作作为先导,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配以适当的操作过程及传统理论教学中的难点、知识点的指导、讲解。有必要时回过头来讲解原教材中那些当时略讲或删去的内容,也就是讲讲做做,边做边讲,讲做结合,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它作为一项新工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摸索出有效的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电工实习;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21-01
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注重实践,提倡创新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当前的主要教学目标[1]。如今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开展了实习课程,尤其在电工实习教学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新的创新机制,让学生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与社会接轨,除了学习到书本上的内容,也能以所学内容为基础来大胆发表和实现自己新的理念[2]。
1 电工实习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存在缺乏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薄弱等现象,因为很多教师认为理论是学生最重要的课程,分数决定一切,只把实践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或补充[3]。另一方面由于实习设备的不足,指导人员匮乏,也致使实践教学条件处于尴尬的局面。还有就是理论教材与现今国情不相符,内容更新太慢,学生难以进步,实践和理论的教学还是停留在学生无法成为主体的时期。
工科院校的学生在电工实习的理论教学中,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理论目的,这就造成了学生主观能力缺乏,能动性差,实践实施效果不佳,独立分析能力以及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都非常弱,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2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与我国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衔接,培养出更多的有人才,首先是要先针对我们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具体特点,特意找来相关专业,相关技术的学家和学者进行重新编写实习教学大纲和适用于高校使用的电工实习教材,也要根据如今新型的人才特点进行分批分类培养。重新编写的教材出来包括了电工的所有基层知识、仪表仪器的使用、低压高压电器的原理、电机的拆装和使用等基本内容知识,还更加强理论与现代工艺实践技术的知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电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工程应变能力等等为主要目的[4]。
另外就是在教学配置方面,引进最先进的设备(电工考核实训装置和网孔训练板)。电工考核实训装置集合了多种功能于一体,有理论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加强、验证学习最终能力。网孔训练板与实际操作非常接近,适应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实际操作,为学生除了巩固教学理论提纲知识外,也能与实际结合进行实操,提高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最后就是教学师资的招聘培养上,除了多引进专职的专业教师外,还要多储备一些兼职的专业教师、实习导师。为了适应今年来我国对新型师资要求的提高,实习导师也需要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学习更多我国新型经济时代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技术。
3 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
在高校电工的整改实习教学过程中,大一的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大二开始的学生会根据专业的不一样开始设定实习时间[5]。大二学生的基础理论指导都是在表面的理解阶段,因此必须要为其选择一些比较简单而且在生活生产中常用的基础性的实习内容。照明、电机拆装和电气控制等三个部分中尤以电机的拆装最为主要也是实习的重点内容。照明和电气控制基本内容是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低压电路的原理和安装,能够让学生在实习中掌握到低压电器的线路安装、电度表配电电路、三相电机点长动控制电路、三相电机顺序控制电路、三相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以及三相电机反接制动等几大基本安装项目内容,这些低压电器电路的实习内容囊括了家用、工业用电等基本常识和安装技术,能够让学生在实习中充分掌握这些知识,学生才会在实习中不觉得枯燥无味,培养起学生对电器安装的兴趣和对这门知识的基础理论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内容的认知。
电工技术实习是一门易学难懂的课程[6]。在实习的开始阶段,老师主要是以电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讲解为主,并且在讲解过程中辅以实际的操作来让学生明白电路的安装、电器开关的种类、安装位置和操作方式等等,只有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才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照明的实习内容主要就是将低压电路、电路板的安装和接线等内容。在实习的开始阶段,老师要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动手能力,着重进行工具使用、导线和接线柱之间的连接以及线路基本的安装技能等处进行详细的讲解。电气控制实习在每个实习项目安装前,都需要对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电路中的各个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方式、操作方式和安装技巧等内容,让学生对电路中的各个构造都非常熟悉后才能够保证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规范的完成安装工作,保证安装后电路能够合格达到试验的标准[7]。
4 结束语
随着学校对电工实习的重视,电工实习基地也在不断的增多,学生的实习成绩也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通过实习成绩也能够证明电工实习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头脑思路、问题分析和问题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效果也非常显著。然而在实习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的地方,实际实习内容的创新性和重点性有所欠缺,应该相应的提高电工实习内容的技术含量,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情况。这样就需要学校领导和实习基地的老师们共同努力去实现,深化电工实习的改革制定更加合理和创新的实习方案,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高超技术能力的电工人才。
参考文献
[1] 瞿.电工实习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6):26-28.
[2] 何庆领.高校要重视实验教学的信息收集与利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91-93.
[3] 何望云,胡明星.注重实践推进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4-6.
[4] 杨跃海.探究教学在中职电工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
[5] 张学铭.电工教学中激发兴趣及探究能力培养的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
篇4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组织与实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的电气化以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高校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已经成为理工科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电学基础知识及常用方法,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工程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工电子新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信息在不断扩充。然而,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一门课程的学时数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调整。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成为各大高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方向。
通过课程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及时找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调整自己课程计划,改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更好的为后续课程培养必备的基础能力。
2 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研究现状
目前,各高校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内容改革
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和爱好。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他们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工电子教学内容也应该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教学的需求,满足社会电工电子人才的需求。
另外,教师在进行电工电子教学内容的改革时,还需要根据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进行相应整合,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对该科目的认识,实现我国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例如,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汽车中相关原理的应用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热情。同时,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把握“必需”和“够用”原则,强调必要的知识基础,剔除理论推导。
2.2 实验教学改革
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中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最终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合理设置并适当提高实验课程比例,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展现当前最新的电子技术,让学生认识到该项科目学习的重要性。实验内容的设置,应该注重实用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实验设备应该及时更新,通过成立兴趣班、开放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校内实训提供更多机会。同时,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求职打下基础;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对新入职岗位的适应时间,避免了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2.3 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多数教师的授课已经摆脱了纯板书的形式,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精美PPT的制作,视频或者FLASH动画将复杂的原理清晰形象的展示,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具体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认识。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直接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虽然多数高校在电工电子课程改革中能够做到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改革中,依旧没有大的突破。
3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改革新思路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般是按照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正弦交流电和三相交流电)、电磁感应、发电机与电动机、安全用电常识、半导体(包括二极管和三极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数字电路基础的思路依次展开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将课本上的结论灌输式的传授给学生,各个章节缺少必要的关联性。本文提供一种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思路,具体如下:
(1)课程的导入,由直流电路引入。给学生提供直流电源、开关、灯泡、熔断器,设计一个简易电路,从而引出电路结构、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等知识。
(2)在学生设计的简易电路基础上,引入继电器的应用,从而引入电磁感应。通过电磁感应分析,引出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电、发电机与电动机等相关知识。
(3)由继电器线圈的保护电阻可由一个二极管替代,起到续流作用,引入二极管的相关知识。在此说明二极管的整流作用,介绍单相整流、桥式整流电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等知识。
(4)通过设计延时照明电路,引入电容器,通过电量计算,说明电容器并联在继电器两端不能提供足够的电量保持电路的接通,采取用一个三极管替代继电器,从而引入三极管的相关知识,进而引出集成运放。
至此,所有模拟电路的相关知识可以按照此顺序依次引出,在不同章节过渡中,可以通过电路的连接实验依次引出,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分组实训开展教学。
综上,本文给出了汽车相关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个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思路,着重讲述了不同章节间知识的过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用到各种教学方法,内容讲授上牢记“必需”“够用”两个原则,深入浅出。
参考文献:
[1]张军.《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2).
[2]石柳.《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07(08).
[3]张瑜,蔡立娟,韩春玲.《新课程理念下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02).
篇5
目前,院校的理论教学大多涵盖有相应的实验实习教学,随着电子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内容日益丰富,学习者的任职教育标准逐步提高,教学实践与实习设备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理论和原理知识繁杂抽象、难于理解掌握,另一方面,设备、装备的掌握使用又建立在理论知识的理解基础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实习设备和实践装备短时期又难于配备齐全,无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计划的全面实施。因此,探索缺少实验实习设备情况下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尤为重要。
2.指导原则
要合理开展实验实习设备不足情况下的理论教学,既要把握实践教学的宗旨,合理分配理论、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理论教学是主体,实践教学是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要明确二者的主次地位。又要保证教学质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得当,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要能使有限的教学经费取得良好的效益。
针对院校理论教学演示环节的现状,切实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状况,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演示环节的主次作用,全面合理开发虚拟实验系统,要着重把握以下方面。
一是虚拟教学要贴近教学,针对教学实际需求。虚拟实验系统要实现理论学习的主要演示功能,满足教学和实习的实践需求。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应该将相关演示功能展现出来,体现教学需求相关操作和知识。二是虚拟教学要设计合理,功能完善。虚拟实验系统虽然通过软件编程模拟实际的功能,但要充分考虑理论知识的代表性实验环节和设备使用的具体条件,虚拟仿真模型的建立要贴近设备实际。三是虚拟教学要满足任职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虚拟实验仿真系统开发不能仅限于实现单一功能,应该结合实际开发相应系统的训练程序,要满足任职需要,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再者,虚拟实验系统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完善。
电子设备更新速度较快,设计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准逐步提高,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会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虚拟仿真系统针对某一教学需求开发,必须在使用中不断更新完善,需要留有一定的扩展接口,为类似的教学训练提供通用平台,既要增加新功能,新模块,又要提高系统的通用性和推广性。一个项目的成功研制,要为以后研制其他类型的虚拟实验系统提供技术储备,以便推广至其他类型的教学需求,提高其通用价值。
3.无线电虚拟实验系统设计
3.1 设计目的
通信设备教学是培养通信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将原理知识与设备操作相结合的过程。通信设备水平在不断提高,新装备新技术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电工无线电原理是无线电设备课程的理论基础,涉及到电子元件、微机原理、电路分析、通信原理等方面,理论性强,复杂抽象,学生掌握难度较大。因此,建设机载无线电虚拟实验系统能够解决教学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矛盾,方便学生的理论学习,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训练经费,达到高效节省的目的。
3.2 设计方案
无线电虚拟实验系统,是研究为适应无线电原理及设备教学而构建的模拟实验系统,必须围绕相关原理讲解及设备使用,满足不同期班、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首先要准确定位,全面合理确定设计内容。以无线电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体,涵盖相关原理、设备教学的全部内容,包括无线电元器件、电路分析、电子线路、通信相关理论等,仿真原理的主要工作过程,演示工作波形。其次要主次分明,原理和设备的比重合理分配。以基本原理为主线,围绕无线电设备的使用,科学分配二者的比例。以原理知识作为基础,无线电设备内容作为核心和学习重点,贯彻设备的使用为目的的宗旨。再者要针对教学对象特点,适合本院校学生使用。结合本院校学员的知识层次和培训计划,针对其特点,设定合适的难度、深度,既要演示相关的理论、设备工作波形图,又要适合学生学习掌握。
无线电虚拟实验系统主要包括无线电虚拟实验系统基本架构、系统软件两部分的内容。无线电虚拟实验系统软件是该系统的主要部分,利用面向对象、虚拟仪器等技术手段,完成无线电虚拟实验系统软件的设计,主要功能包括:基本无线电原理、电台通信原理的虚拟演示等。
从无线电设备的教学目的出发,设计无线电虚拟实验系统,密切结合无线电设备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以虚拟仪器为基础,采用实用的基于PC的数据采集(DAQ)技术,开发系统及虚拟检测软件,以微机和局域网为基础构成虚拟仪器实验系统。采用LabVIEW或CVI软件为开发平台,根据相关需求设计仪器的测试功能,代替常规的仪器,如函数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等,又能扩展成数字万用表、温度计、频谱分析仪或逻辑分析仪等不同的仪器仪表。通过开发系统软件来控制整个DAQ系统,完成采集原始数据、分析数据、输出结果等流程,实现对相关电路、器件、设备等的虚拟测试演示,以微机和局域网构成硬件环境,建成虚拟仪器实验系统。
系统建成后将配置多部虚拟实验系统终端,可以辅助无线电设备课的理论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实例并讲解其原理,代替实际仪器下的原理演示,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充分满足通信专业的无线电理论教学需求,增强生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3 使用分析
篇6
关键词:装表接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技师鉴定
中图分类号:TP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7-6440-02
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是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的一种,是测量从事装表接电相关工作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一种考试。参加鉴定前,要求参加鉴定的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与长期的实践训练。现就怎样组织好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考前的培训进行探讨。
1装表接电工的重要性
装表接电是业扩报装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标志着供用电双方关系的确立,是客户用电的开始,也是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的开始。而装表接电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切身利益。
2针对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设计
在技师考评之前电力行业培训部门会组织相应的鉴定考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因地区差异和培训师水平等因素使得各地区培训单位之间有很大差异,现就我单位组织的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来进行探讨。
2.1明确培训目的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使提高参加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顺利通过技师鉴定;另一个是初步淘汰与技师水平相差甚远的人员,节省人力和财力的支出。
2.2确定培训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只有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才可申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装表接电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并在装表接电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2)取得装表接电职业高级资格证书2年以上,并具有装表接电职业的中级资格;
3)取得高级技术学校毕业证书并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以上;
4)取得相同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并从事装表接电职业工作3年以上。
通过培训对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都是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及以上的专职工作者,其本身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但也可以看出总体的参加鉴定人员重实践,但理论相对薄弱。
分析可知,对于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的培训应该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培训上。
2.3选取培训内容
技师的考评方式分为技能鉴定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是对日常工作表现和实际贡献进行考核,重点考核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潜在能力,技术革新、传授技艺等方面,这是平时工作的积累,不是几天的培训可以提升的,培训中只需了解鉴定时如何应对考评员的提问即可。技能鉴定是按照技师资格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核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参加技师鉴定的人员大部分是一线工人,多年从事该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但总体理论水平不是特别高,所以对于参加技师鉴定人员的困难点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考核。由此决定技师鉴定前的培训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上。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包括: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目的;电能计量装置的分类;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准确度等级;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原则;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等。
2)供电营业规则。供电营业规则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联的内容包括: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电压;窃电的制止与处理;窃电量的确定方法;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范围等等。
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有:作业现场的基本条件;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等等。
4)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能表的型号含义;电能表基本参数的含义;电能表的基本结构和电能表的转动原理等。
5)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主要作用、型号规定、主要参数、误差和接线方式等。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作用、主要技术参数、接线方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6)三相有功电能表的计量原理及接线分析。三相有功电能表的接线和三相有功电能表与互感器配合使用时的接线;三相四线电能比较错误接线分析;三相三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和退补电量计算方法等。
2.4选定培训教材
通过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指导书也就确定了,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的考前培训使用的指导书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书涵盖了装表接电工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
2.5确定培训的组织形式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采取脱产集中培训的形式。
培训的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等。
1)讲授法。对于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供电营业规则、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等内容,因为多是基础知识,而且多而散,所以一般采用讲授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与装表接电相关知识部分提取出来,给参加考评的人员进行串讲,以理解为主。
2)讨论法。通过前面分析可以了解到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大多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涉及到计算题部分,所以该部分主要是由培训师讲解解题思路,学员举一反三,采用相互讨论的方法加深印象,掌握解题方法。
3)案例法。理论考试部分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教材中的内容,所以要求整本书里技师及以下的内容全部掌握。技师鉴定考前培训主要讲解该指导书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个题型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介绍。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参加鉴定的学员大部分是现场工作者,而考评时多数采用的是实训设备,所以在考前需要学员对考评实训设备进行了解。所以对于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一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培训师先讲解进行该操作的原理、步骤及方法;然后亲自示范;最后学员练习,培训师指导。
培训结束时要进行培训后考试,该部分考试占技师考评理论成绩的百分之十,考核方式采用闭卷。
2.6确定培训周期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基本是在技师鉴定前一个月进行,周期一般为五天。其中一天时间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两天半时间讲解题库,一天时间进行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最后半天进行培训结课考试。
2.7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一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对该次培训过程中培训设施、教材、时间安排、培训师素质等方面的评估;一是二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最后考试试卷成绩的分析,评估本次培训的培训效果。
最后的技师鉴定通过率也是一个评估参考。
3总结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是一个周期性培训,开发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有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参加技师鉴定学员的理论水平,还能使其掌握的知识更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和职业技术鉴定中心组织.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5-9.
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3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几乎渗透了所有知识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理工科院校开设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训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程思维结合的能力。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是重要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训大纲的制定科学严谨,教学内容合理实用
我校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部开设的了安全用电与现场急救,初、中、高级电工实训、常用仪器仪表及工具使用,焊接技术及电子设备组装,PCB电路板制作,计算机维护与组装等工程训练项目。在电工电子部筹建之初,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校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的差异,在制定实训大纲及教学教案的过程中就层层细化;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又根据教学效果及问卷调查的反馈,不断总结、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力争做到合理、实用。
2 推动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工程实训主要包括集中实训的基础环节以及后期的开放性创新巩固环节两大部分。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就是让低年段学生在集中实训环节了解基本的工程思想,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开放性实训项目的合理设置,使高年段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设计、创新的工程能力,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劳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同时还关系到家庭等社会责任。在安全用电与现场急救实训环节,教师要适时地融入学习的社会责任等内容,明确实训学习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结合学科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始终是我们积极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实训中,我们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如何正确地运用仪表判断线路问题,在实现单开关控制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楼上、楼下照明灯的两地控制等,通过类似的实训教学安排,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训练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实训的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4 提升指导教师素质,不断丰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内容
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是实训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尽可能到有关院校考察取经,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身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科研与工程背景训练,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施教,提高指导学生工程实训的能力。实训教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广泛性和创新性。所谓基础性是指基本的工程认知训练,包括电器元件认知及常规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所谓广泛性是指实训内容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合理安排,力争做到实用、适用。所谓创新性,是指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研发的能力,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创新性训练,是学生初步尝试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增强其参加工程实践和创新研究的自信心,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 贴近产业化实训模式,实实在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针对电气及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许多学校往往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常规的电气实训环节,实训装置过于保守,学生看不到实际的电器元件,同时对学生的实训要求过于限制其主动性,一些学生甚至不敢送上电源,运行电路。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工训中心在筹建之初就确立了贴近产业化的实训模式,电工实训所有工位采用开放的网孔板结构,所有器件一目了然,各工位均具有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装置。学生的布线操作,要求完全采用产业化作业规范考核。对于较为复杂的实训项目,我们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要求各组成员通力合作,引导学生在实训中自觉培养团队精神。
6 探索开放式实训教学的新思路,提高实训设备、场地的有效利用率
如何提高实训设备使用率,落实高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一直是实训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首先,我们在平时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有责任心、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留意观察,悉心指导,发展这些学生成为义务助教。利用课余及周末的时间,将电工电子实训环节的弱电部分完全开放,同时将7S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到实训室日常管理工作中,确保实训教学的管理秩序及工程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通过网上预约系统,教师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电气继电控制技术等强电内容的开放性实训项目,这项工作的开展既为我校工科学生双证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实训教学的覆盖面。
篇8
一、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从事电子设备、电气控制设备、机电维修等专业产品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技术管理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电子电工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能、电气识图、电子测量、室内外线、电力拖动控制、PLC等专业课程知识,具备CAD、PROTEL等软件的使用技能,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具备一定的电气线路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1.加强电子电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中等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大资金投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实训教学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完善训设备配置,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实训教学信息化水平,共享优势实践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进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功能;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实训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共同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
2.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中等职业学校要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结合教学要求,将教师分为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对于理论课教师,支持其在职进修和专业培训,增强其专业理论水平,同时组织理论教师参加本校实训基地培训,鼓励下企业顶岗实习,开拓专业视野,提高专业技能。对于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对其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组织教学观摩、听评课和公开课等,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这样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既能承担实习教学又能进行理论课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及时反思,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要以加强加大专业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改革思路,创新专业设置,加强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以座谈会、听评课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教学策略等技术交流,促进教学改革。例如在PLC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先把学生按照成绩分组,课堂上创设情境给学生分布任务,根据任务分析,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列出编程思路并编写梯形图,通过运行调试验证编程思路。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选出典型程序,要求学生板书,其他小组进行评价。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问题实践操作检查评价”的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电子电工教学项目,开发校本教材。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能够为教学研讨提高很好的交流平台,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篇9
【关键词】 电气工程;课程体系;应用型;教学平台
为适应时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在专业建设中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进行了深入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以实际办学条件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我院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掌握电气工程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设计、系统运行、设备管理与维修、供配电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体系。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向兄弟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广泛调研,消化和吸收他们的培养经验和反馈信息、以及目前比较优秀的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在制定该专业培养方案上进行了改革。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该具备和达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能力为本是应用性本科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坚持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调整,形成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除了利用学校课程平台设立的通识课程、电工类大类课程外,确定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器原理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实现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保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及实用性。鼓励使用英语或双语教学,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设立研究型课程和讨论性课程。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应用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才不会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才会发挥作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职业技能比赛与认证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外举办的各种科技讲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进一步强化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由于这几个实践环节的目的、时间和形式不同,实施过程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基础实验应以专业基础理论分析验证和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基础实验是实验教学的第一环节,搞好基础实验不仅对提高实验技能而且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大有裨益。基础实验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和专业基础实验,体现在电工电子基本技术训练模块、计算机应用训练模块和基本控制技术训练模块中。
2.专业实验应着重学生的测试、调试、分析计算和初步的设计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界限,面向工程、面向现场,创建了电气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提出了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已建成“电力电子实验室”、“电机拖动与电气控制”,“单片机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实验室”等。
3.课程设计应着重学生测试、调试、设计和初步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都安排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对培养学生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至关要。课程设计时间一般只有一周到二周,故课题难度不宜太大,但要有一定的广度。课题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覆盖课程的主要部分,要强调工程基本素质的培养。
4.毕业实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判断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2~3周的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发电厂电气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厂生产的各项制度,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熟悉电能生产的主要环节,分析电厂电气设备的布置及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的配置;学习电厂的事故处理、事故设想和防范措施;了解继电保护屏、中央信号及控制屏的设计、安装、接线、调试;了解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各职能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搜集毕业设计有关资料。
三、结束语
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于三本院校,在电气工程领域,我们应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能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且,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要经过多次实践和反复修改的。因此,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扎扎实实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晓芳,罗庆跃等.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邵阳学院学报,2008:285~287
篇10
一、电工电子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
当前,大部分学校的电工电子教学观念落后,普遍不注重实训教学,在实训内容的设置上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教师仍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知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使得学生在就业时无法胜任岗位,也导致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调查发现,人才市场对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要求:是否有足够深专业知识胜任工作;是否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是否拥有并掌握工艺和工程施工知识。例如,单元电路级的设计和测试工作是工作中经常碰到的,而学校所教授的知识要比这个深得多。在工作中,对电路方案的要求既要简单又要将功能实现。但是,当前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以理论为基础,并且学习的时间很长,不实用。与电工电子专业相关的岗位,在工程施工、产品制造上需要运用工艺技术,如布线、技术规范、施工标准,等等。而学校对这些内容都比较忽视,涉及程度不高。但是,很多学生在上岗后,就会马上用到,用人单位又不太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培养学生,所以市场出现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象。
二、基于市场需求转变电工电子教学方向
面对传统电工电子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学校必须改变电工电子的教学方向,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市场需求加强实践教学。
在实际的工作中,电工电子行业涉及的内容广泛,要求从业者是以技术人员的身份从事企业的实际操作工作,工作任务明确,针对性强,技术性要求高。这就要求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应学习符合企业的工作内容,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动手能力。为此,学校必须基于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从以往重理论教学转向重实践教学。一是教师应以社会实际案例讲解知识,带领一部分学生做课题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思维。二是举办对抗性的竞赛,实战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小组合作、个人能力的竞争以及专业技能和创新设计能力的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紧跟市场需求,学校与市场结合顺利过渡。
(二)基于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
在对实践教学进行完善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实验实训,以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目前,面对学校实训设备的不完善、新知识的不断增加,想要在学校完成各种实训内容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为了解决学校条件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当前市场经济施行的是产学研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辅助,因此学校要更加注重学生企业实践的能力培养,对学生实行生产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与企业形成协议,让企业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让企业和一些学生形成点对点的合作关系,即企业收纳学生定期性的实习,在每个周末让学生进入定点的企业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最佳方式,同时企业也会有更多的创新机会和不同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初衷,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这不仅是一种合作,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值得学校花费精力去探索这种教学方式和改革措施。
(三)基于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由于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大部分学生主要在学校、家、宿舍这三个地方活动,对社会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居安思危”的观念,缺乏就业的紧迫感,致使学习态度不端正,出现迷糊度日、游戏人生的现象。为此,我们在注重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应当提升他们的非专业素养,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并让他们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危机感”,使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之下产生学习动力,进而纠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作为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的特殊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相当一部分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其专业的综合能力。除了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灌输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和职业规划外,自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空间和条件,学校可以与有关企业建立培训制度,让企业的技术人员走进校园,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培养的意愿,逐步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另外,学校可以开设专业的电子协会,周期性地开展会活动,老师带动学生,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形成校园风气,增强全校师生的能力意识,鞭策学生自主地锻炼自己和磨砺自己的自主能力。
(四)基于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市场的人才需求往往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而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一直受到企业的青睐。电工电子类专业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专业技能的创新,这是在基础理论上的提升,是动手能力的深化,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奠定深厚的理论知识。其次,理论的运用和实践,学校应当建立实践机制和相应的措施,积极带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是理论的深化教学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双重积累。最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创新也是技能创新的基本表现。例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电子协会专业协会的资源,层层递进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和带动学生加入创新活动,并且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积累。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需要适当的调节,学校可以根据相关专业情况定期开展设计专业的教学,扩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全校性的创意大赛,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养成创新培养的习惯。
(五)基于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当今就业市场上缺乏的是操作型人才,所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经途径。为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校方应当多设置一些与操作实践相关的课程,改善实训条件。操作能力需要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作为支撑,操作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从事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一方面学校可以从模拟操作入手,带动学生模拟操作的积极性和意识,开放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更多机会来参加操作。另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典型企业工作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社会认识和企业认识,从而自觉地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于自己顺利地在实际工作中过渡。另外,学校可以定期地带学生去企业去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训经验,从而使学生自主积累经验,重视自作能力的培养。
(六)基于市场需求加强师资培养。
学校应积极进行师资力量的投入和师资考核,可以将学生能力培养与师资培养挂钩,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老师考核的参考之一。还可以在合作的企业中进行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教学技能的提升,让老师的理论知识提升为自身综合能力和人格魅力,这样也利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该积极促进全校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共同实践风气的形成,创新办学措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把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型人才的方针,依据市场不断改革,形成良性的电工电子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
(七)基于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市场上要的是实际的人才,什么是实际?就是可以胜任工作的人。学校所授的理论知识太多,且用处有不大,如《电工电子学》的第四章第三小节“本证半导体”,具体介绍的是硅材料经过提纯后形成共价键的结构,还介绍由于共价键的两个电子被束缚,导致束缚电子无法成为自由电子,致使本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很弱。像这种内容,大多会被用在学生的期末测试中,上课时,老师也会着重的讲。但是,不论是用人单位的要求或是实际操作的过程,都极少会遇到本证半导体导电能力为什么会弱的问题。学校应当把理论课程更多地改为实践课程,在总的课程中,起码有二分之一的课程是以实践为主。如果总的课程有60个课时,那么实践课程可以占到30个课时。在上实践课时,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渗入实践课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知识。如操作中用的是本证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配件,老师可以由深到浅地引导学生,问这个配件具有什么物理特性,之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特性。
三、结语
- 上一篇: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 下一篇:儿童营养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