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范文

时间:2023-03-16 12:0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时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联网时代

篇1

指导思想是“移动”

医疗物联网的生命在于“物”和“网”。“物”就是对象,就是医生、患者、机械等;“网”就是流程,医疗的物联网概念,并不只是说看得见的物理的网络,这个网络必须提升到基于标准的流程。“联”就是信息交流,对象是可感知的、可互动的、可控制的。可见,医疗物联网的运行已经突破空间,覆盖了整个医院的工作。

业界认为,普及医疗物联网指导思想是移动,需要移动计算,需要智能识别。而移动医疗核心是管理观念的转变,从业务系统转向对象管理。在医疗行业最重要的对象就是患者,围绕患者的是医生、护士、药品、器械,所有跟患者有关的系统。如果把这些系统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有序的管理,得到的基本的效果是所有的对象都是有序地进行,在控制下进行运作,这样医院物联网系统的正确运行就有了物质上的保障。

令业界关注的是,我国在嵌入式硬软件研发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而嵌入式技术作为智能终端的关键技术,将在医疗物联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证实,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构建“电子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进而降低公众的医疗成本。还可以对采供血机构的血液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治理,对医疗废物进行电子监管,对问题药品实现快速跟踪和定位。

实现医卫资源的整合和结构优化

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的应用过程将发挥巨大作用。韩国政府决定,在2015年之前,国家50%的药物将配备使用RFID技术来改善库存控制并减少错误处方的数量。政府官员一直考虑将RFID技术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认为RFID技术也将使制药公司节省约16亿美元,同时可找到不够标准的药物。

统计数字显示,美国医疗事故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国外药物不良事件为所有非手术医疗疏失之首位。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的信息,都存于RFID标签中,当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全过程。同时还可以把信息传送到公共数据库中,患者或医院可以将标签的内容和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对比,从而有效地识别假冒药品。另外,在用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包括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患者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

从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社区化、保健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如果通过射频仪器等相关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通过有效的物联网运作过程,可以实现医院对患者或者是亚健康患者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这一点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而言,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我国行医改和医疗信息化的成功进展为医疗物联网的普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医疗信息化成为继金融、电信等行业之后,国内增长最快的应用市场之一。据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约为90亿元,同比增速达20%。预计201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20多亿元,增速将超过30%。全国各地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医疗物联网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服务,实现医卫资源的整合和结构优化,才能使医疗物联网的普及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和加快普及医疗物联网,关键的是医疗信息的共享。所谓医疗信息共享,就是以前以医院为单位的封闭的医疗诊断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医疗信息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多个层面。

普及医疗物联网的精华,在于它的全对象、全功能、全空间、全过程的管理,不管采用什么系统,都可以对这些对象进行管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都体现在对象管理。在医疗中最大的基地就是医院,如果医院能够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整体,对医疗质量和安全都会有显著的提升。

人性化医患关怀

“物联网”时代的医疗场景大多发生在人们的家中――医疗系统借助简单实用的家用医疗传感设备,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相关数据就可以实时上传给工作繁忙的子女和家庭医生,无论子女们和家庭医生身在何处,只要系统网络相连,子女们和家庭医生就可根据实际数据情况随时联络,以便对病患中的老人进行及时救助,并实时更新相关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对于一般的病症,医生可通过远程视频,远程操作智能机器进行干预,省去了患者往返于医疗机构在路途上所花费的时间,人们的生命也得以更长的延续。对于危重的病症,患者在家或者在赶往医疗机构的路上,就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服务――医疗机构已根据接收到的患者体征数据做好一切接收患者的准备,患者到达时可直接进入诊治阶段。

江苏省政府决定,将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等形式,建立和完善机构养老管理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按照计划,将建造智慧养老模式下的老年公寓,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物联网无所不在的时代,人们的临终关怀也更加趋于智能化、人性化,人们可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随时知道病床上患者的情况,减少“没能见到最后一面”的遗憾。对于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亲自在家照顾幼儿的家长,“物联网”可以让他们更安心的工作,不必担心幼儿在家是否饿了、是否冷了、是否尿床,或者是否发烧了,因为“物联网”会根据幼儿的需求实时做出应答――及时喂奶、及时盖被、及时更换床垫,实时测量体温并把信息传给家长做出决断。也就是说,在计算机屏幕的一角,工作中的人可以随时监测发生在家中的一切情况,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成功的实践

在普及应用物联网领域已经取得可喜成绩的无锡市,其医药卫生系统正在积极探索物联网的应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利用医院现有的HIS、LIS等系统和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患者、器械及药品的管理,用于实现对RFID标签携带者跟踪定位,对其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存储、查询、预警,主要由标签维护、权限认证、实时监控与显示、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组成。在患者医疗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对患者就诊流程、患者身份、患者定位、患者诊疗、患者查询、母婴对应和危急预警等进行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患者健康管理,既是RFID技术在诊疗过程中应用的起点,又是患者健康管理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应用的新平台。诊疗过程中的检查、诊断、治疗以及治疗完成后的随访,物联网技术都可以大显身手,特别是在改善就医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等用方面都可能会彻底颠覆现有的医疗模式,在普及医疗物联网的基础上打造全新的医患管理和临床康复体系。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在巡床时利用轻便小巧的移动数据终端扫描患者的腕带,即可获知该患者入院后的所有给药、治疗、医嘱、病情等各类实时信息,再扫描输液的药品,即可获取患者用药的准确时间。以前对全病区的患者测体温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现在通过实时扫描录入,可将时间缩短至20~25分钟内。而在收费环节,通过医院内的无线局域网,所有收费项目自动记录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篇2

在里夫金看来,在物联网时代,科技将改变人类的生活与命运,创造出传统人类社会难以想象的物品与事情。比如,他认为物联网将孕育出“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也就是如目前已经出现的民众短期住宿租赁网Airbnb,以及召车应用程式Uber。如果世上所有服务和产品都以类似方式交易,生产者与消费者不再分清你我的情景。

里夫金还设想,物联网不仅在用于物流、智能家居,而且无数的电子感应器有朝一日将把住宅、办公室、商店、交通工具、物流网络、电网、生产线、天然原料,以至人类本身统统连接起来,不断地读取大数据,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行为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里夫金的物联网世界看上去还是很远未来的事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及无人汽车的出现、苹果的HealthKit的创新等,这些都告诉我们的是,近20多年来现代科技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越多便利的产品,也增加了这些产品的商用价格及减少了这些产品的边际成本,从而也不断地在颠覆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狂想。物联网时代可以要比里夫金的预想更早现实。由此,物联网已经为许多国际研究机构列为2014年十大关键科技之一。

在物联网时代,商业地产如何发展,电子商城如何运行,也成了国内电商大战的主要焦点。比如在万达要投入50亿打造电子商城,阿里巴巴入股海尔电器旗下的日日順物流,騰讯入股华南城,騰訊在京东商城(JD)上市之前入股成为其策略股东,无不希望利用现有的物流网在电子商城及物流业务方面有新的作为。

不过,总部设在无锡的五洲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五洲国际”)也正在静悄悄地打造物联网时代的新型的商业地产公司。对于长三角地区及江苏省来说,五洲国际是一家品牌商业地产公司,该公司在10年的时间里,已经开发建成了35个专业商贸市场及商业综合体,这些项目分布在中国10多个省市,其品牌“五洲国际”也多年被评为中国最有商业价格的商业地产品牌。

在目前国内商业地产泡沫巨大、风险极高的环境中,五洲国际与国内传统的商业地产公司有很大不同。一是五洲国际几乎不涉及任何的住宅地产项目,公司主要是开发专业市场项目和商业综合体项目;二是长期推行的“售后包租”的商业模式。对于这种经营模式,尽管市场质疑声音不断,但它是把公司专业营运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一种方式。目前这种营运方式还是比较成功。

当然五洲国际与传统商业地产公司更具特色的是,为了适应物联网世代的到来,2014年起,五洲国际正在积极建立电子商务和物流系統,计划把现有的“线下”3万名客戶(这是该公司的优势)连接到线上平台,开拓线下到线上融合业务。公司预期在未来2到3年里,商贸物流中心销售收入贡献由50%到70%,成为新的业务重心。走向淘宝发展之路,只不过,其交易产品更为专业性。

五洲国际的合作伙伴还有温州运输公司,主要从事城际间的客运及货物运输。同时,五洲国际更与普洛斯中国订立框架协议,共同开发及经营商业物流园,藉此创建五洲国际的一个商业平台,以此在贸易、展览、储存及物流领域等于方面的商机。就是希望现代网络把物流做得更大规模。

从五洲国际这些所的营运情况来看,它与传统的商业地产公司有很大差别中,一是专业化经营,二是试图以专业经营与现代科学技术连接。但仍然没有走出商业地产的传统。而进入物联网时代。因为,对于传统商业地产来说,无论是哪一代店,强调的是商业空间的区域性,强调商业空间客户定位的准确性,强调这些商业空间被动地吸引客户进入能力。因此,传统的商业地产不仅把其客户及经营活动划定在一定的时空概念内,而且把营销产品价格定位作为其地产价值展现的标志。

篇3

关键词:智能冰箱 传感器技术 射频技术

中图分类号:TM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17-02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应。在此背景下智能家居(smart home)蓬勃发展,智能冰箱作为智能家居产品的代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所谓智能冰箱,就是能对冰箱进行智能化控制同时对食品进行智能化管理的冰箱类型。具体来说,就是能自动进行冰箱模式调节,始终让食品保持最佳存储状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了解冰箱里的食品数量、保鲜保质信息,可为用户提供健康食谱和营养禁忌,可提醒用户定时补充食品等。

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该系统以飞思卡尔公司生产的kinetis系列的K60FX512VL

Q15(简称K60)芯片为控制核心。K60是飞思卡尔公司设计的一款性能卓越的芯片,该芯片结合了最新的低功耗革新技术和高性能与普通外设内存,内存映射并提供内部和系列之间轻松移包和功能可扩展性。此外作为一款32位的单片机,拥有足够多的IO口,片内集成各种通信模块,作为智能冰箱的控制系统很合适。

1.1 系统模块

智能冰箱设计的主要目标为冰箱使用者。通过射频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和传感器技术(Sensor Technology)的应用,对食品进行实时扫面,将食品的固有属性变换成数字信息存入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自动进行模式调节,使食品保持最佳存储状态。另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数据信息不断完善,智能冰箱还可以根据使用者每日从中取出的食品营养成分含量、食品数量等判断使用者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营养成分搭配是否合理,并推荐相应的食谱等。据此可将整个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如图1所示。

(1)食品管理模块(表1)。

(2)系统控制模块(表2)。

1.2 RFID读写模块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3部分构成:应答器,阅读器,应用软件系统。应答器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一般来说是用标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示目标对象。阅读器是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读写器。应用系统软件主要是把收集到的数据做进一步处理,并为人们所使用。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品的目的。

RFID阅读器可同时辨识多个标签,扫描快速且穿透能力强,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具有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的特点。而且,相对于传统条形码容易受污染、损坏的缺点,RFID标签具有抗污染能力强、耐久性好、安全性高和可重复使用的特点。RFID模块对于智能冰箱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该系统由压力传感器检测冰箱内压力,当压力变化时触发RFID阅读器扫描冰箱内的食品标签,然后更新到数据库中,方便使用者查询。

1.3 传感器模块

1.3.1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采用MPX4250,检测冰箱内压力,当压力发生变化时触发RFID阅读器,RFID将读取到的信息更新到数据库。

MPX系列是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具有温度补偿和校准型压力传感器,它的芯片上除了具有一只X型横向压阻式应变片外,还有经过激光修正过的电阻网络,因而器件能在-40℃~125℃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度,提供与外加压力成正比的输出电压。经验证,该系列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频率响应高和较宽的线性范围,同时稳定性和精度也相对较好,是该系统设计的合适选择。

1.3.2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测量冰箱内温度,主机根据采集到的温度调节存储模式,避免冰箱内温度不稳定、过低或过高,已达到保鲜食品和节能的目的。

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单总线智能型数字温度传感器,封装后可应用于多种场合,具有接线方便、体积小、硬件开销低、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的特点。根据DS18B20的通信协议,控制DS18B20传感器完成温度转换要经过3个步骤:每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复位操作完成后发送一条ROM指令,最后发送一条RAM指令。DS18B20的通信协议定义了初始化、写操作和读操作,注意每次操作时都要严格按照时序进行。

2 结语

该文研究了智能冰箱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冰箱系统,该系统可以发挥射频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优点,为现代家庭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符合当代社会绿色环保的理念。目前,RFID标签还未全面普及,物联网的发展也还存在着规模化和标准化等问题,但随着RFID标签的流行和RFID技术的大量应用,智能冰箱必然会走进每个家庭,并成为智能家居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区域公共管理;物联网;超越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3)07-0109-04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技术将物与物联通在一起的新一代网络,在近几年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美国将物联网视为摆脱金融危机和发展新经济的“双引擎”之一,欧盟提出“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提出“数字日本创新计划”,韩国提出“U-Korea计划”,纷纷参与到物联网发展制高点的争夺之中。在中国,对物联网的全面关注与研究始于2009年。迄今为止,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技术和社会层面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其对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革命性影响,彰显出物联网与区域公共管理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面对物联网时代,我们急需对区域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做出相关的调整、充实和提升。

在物联网时代,超越组织边界的复杂问题层出不穷,区域性公共事务和区域化公共问题展现出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特征。政府、社会和市场通力合作,努力追求区域公共事务的双赢或多赢局面,这正在成为时代主旋律之一。在此背景下,现行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就价值层面而言,经济价值取向过度。公共价值取向不足,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就权力层面而言,分权与集权失度,政府、社会与市场权力失衡;就结构层面而言,机构整合协作乏力,组织运作缝隙过大。由此,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在物联网时代,区域公共管理将从诸多方面实现对传统模式的超越。

一、重塑区域公共管理价值

(一)淡化经济价值取向

传统区域公共管理模式主要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其基本价值取向在于提高效率,实现经济价值,因而衡量管理绩效的侧重点是经济和效率。经济学理论对于传统区域公共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物联网时代逐步显现出一些缺陷。一是西方经济学以个人利益为重的核心理念会导致公共利益的丧失。物联网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具有易感性和难知性,受众在获得信息之后,往往被媒体的传播力量左右,很难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入甄别和研究,导致传播内容简单化、肤浅化和失真化,个人私利对公共利益的损害很可能因为物联网的力量无限放大。二是以“工具人”和“经济人”为信条的西方经济学忽略了人作为“社会人”、“复杂人”的另一面。在这种信条下,区域公共管理往往会忽视文化因素对网络世界中人性的规制,忽略德治的重要性,使人性的弱点借助物联网而由网络世界传人现实世界,最终引发区域公共伦理危机。三是单纯将西方经济学应用到区域公共管理是一种不太高明的构想。区域公共管理生存于日趋网络化的环境之下,而单纯将经济学手段引入其中,决定了它采纳的价值准则一定是效率优先,其他的诸如公平、正义等价值准则会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或剔除,进而陷入区域公共管理合法性的认同危机。

物联网本质上并非谋利的工具,而是一种深刻影响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和生存方式的公共产品,除了为企业创造利润之外,更核心的价值是增添社会福利。物联网的公共性应用,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发掘和覆盖已有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削减社会成本,最终实现一种社会化盈利。随着物联网画卷的逐步展开,区域公共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摈弃西方经济学“经济至上”的价值理念,至少在管理对象和目标上会超越“效率”的价值理念,采纳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各公共机构将以追求区域公共价值作为其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物联网所提供的人与物、物与物的互动模式有利于人们培养整体性思维、互动性思维、开放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其中,整体性思维是所有思维模式的核心。因此,在物联网时代,改革者将运用整体性思维对区域公共管理进行反思与超越,更加强调区域的公共利益与公共责任,更加注重体现区域社会的代表性、回应性等民主价值,从根本上推进区域公共管理由经济价值到公共价值的重塑。

(二)创造区域公共价值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先导产业,在寻找和创造区域公共价值上具有重大作用。一是有助于改进区域公共管理问责方式。物联网既能够为现有的同体问责(即公共管理组织内部的问责)转化为异体问责(即外部对公共管理组织的问责)提供合适的技术平台,也可以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和问责提供有效的网络渠道,能够明显减少区域公共管理权责不明的现象,最终实现区域公共管理责任的明晰化。二是有助于完善区域公共危机应对措施。物联网极其便利的信息通信,有助于及时预警区域公共危机,深入了解区域公共危机产生的缘由,有针对性地采取区域公共危机救助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域公共危机的损失。三是有助于建设区域联合服务型政府。通过物联网,公民能更加便捷地参与和监督区域公共管理活动,区域地方政府能及时了解区域社会的需求,高度协调相互之间的管理措施,从而改变政府以往公共决策的片面性和封闭性,大大增强公共决策的整体性、全面性、开放性和协调性。四是有助于改变区域公共管理程序复杂、权力集中的局面,实现简化公共管理程序、下放公共管理权力的目标。物联网通过感应器和互联网来达到人与物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对“物”的智能化、精确化监管与操作,这为精确寻找区域公共价值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创造区域公共价值提供了着力点。

物联网时代的区域公共价值管理将越来越专注于如何创造区域公共价值。所谓“区域公共价值”,就是区域内公民对区域公共管理期望的集合。区域公共价值的创造与否,主要取决于区域公共干预是否实现了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在内的区域整体效益。在区域社会中,各类公共组织的责任不是确保自身的延续,而是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积极改变自身的职能和行为,发现、定义和创造区域公共价值。然而,区域公共价值的变动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因此,管理者们需要借助物联网来在绝对变动中寻找相对不变的区域公共价值:其一,分析不同人群的利益偏好;其二,确定公众的利益关注点;其三,引导公众了解区域公共问题,表达区域公共诉求,探究区域问题缘由,寻求区域公共对策。

(三)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区域公众偏好对区域公共价值发挥决定性作用。区域公共价值最终南区由公众定义,在区域公众与区域公共部门的良性互动中得到确认。在传统媒介中,主体因知识程度、社会阶层等方面的不同,对物体的感知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物联网比以往媒介呈现出更强烈的开放性与平等性,因而这种差异性将逐步缩小。譬如,互联网时代的维基百科强调主体对文字的编辑和对信息的分享,它没有固定的编辑者和把关人,鼓励所有人平等享有修改其中内容的权利。与维基百科不同,物联网强调物体和主体的共同自主。只要用能联网的手机等载体,区域社会的每一个人就都能参与到物联网传播体系中,更为直观地发现自身和寻找信息目标。在物联网社会中,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这些观念变迁折射到区域公共管理中,就是人们追求平等互动的意识越发强烈,认为其本质是一个协商、互动和交流的过程。物体作为媒介的实现,更加方便公众将区域公共管理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转化成现实,平等性、开放性也成了物联网时代区域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

二、重构区域公共管理权力

(一)寻求分权与集权的有机结合

传统区域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主张就是分权管理,这一主张比较适应传统区域公共管理的需要。然而,进人物联网时代后,在这样一种权变、风险、不确定性的复杂社会生态下,市场变得无界化,信息出现无缝隙化,社会公共事务表现出高度渗透的趋势,区域乃至全球社会间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状态。物联网使得区域性和区域化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得到很大增强,分权管理的弊端逐步凸显出来:它直接削弱了区域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在物联网社会中越来越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危险的和不稳定的。由此,物联网时代的区域公共管理开始强调分权与集权的动态平衡。在价值导向上,将以区域公共事务和问题为主要价值导向,从根本上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通过物联网把“外溢性”公共问题和“区域性”公共事务完全纳入区域管理之中。在主体选择上,将抛弃“全能型政府”的理念,推行“合作型政府”的理念。在顶层设计上,将改革政府“单中心”治理模式,推行政府、社会和市场“多中心”治理模式。

(二)构建政府、社会和市场的权力平衡

物联网集公共性与商业性于一身。一方面,物联网通过不同主体的参与来传递和接受信息,这意味其承担着社会公共性,需要按公共领域的规范要求来运行,向公众开放,为公共利益服务。另一方面,物联网有服务对象的限制和利益的局限,并非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到它的开放性。物联网自其诞生之日起,商业化就已经在其体内潜藏,直至今日生根发芽,并大有枝繁叶茂之势。今天,随着经济的繁荣、制度的完善、大众文化的发展,媒介商业化作为其众多变化的诱因和先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前进。。物联网的上述属性决定了区域公共管理权力的平衡不再局限于政府内部。事实上,随着物联网铺天盖地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组织权力的外移已成大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层级制度的消亡。在物联网时代,区域公共管理所寻求的适度集权,不过是将政府内部的权力平衡提升到更高层面的政府、社会和市场间的权力平衡。

寻求区域公共管理的权力平衡并非是在政府、社会和市场之间绝对平等地分配权力,这在实践中也不可能。在那些具有全区域意义的公共事务上,区域地方政府要毫不犹豫地把权力集中起来,并通过行政系统行使这些权力。比如,建立区域发展战略小组和区域公共管理执行处等。但在局部的公共事务上,应当充分赋予社会和市场相应的管理权力。实现区域公共权力的平衡需要做到三点。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在政府、社会和市场的权力配置确定好后,要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保障这种权力配置,如果没有法律制度的规范保障,权力就难免陷入“收一放”循环的怪圈。二是强化权力监督。在区域公共管理权力失衡或失控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监督将直接导致权力滥用。因此,必须借助物联网来构建和强化各种监督机制,保证政府、社会和市场相互之间实现严格有效的监督,维护区域整体利益。监控机制应该做到政府既尽可能少干预微观的公共服务事务,又能确保对宏观公共事务实施有效调控,通过监督使政府、社会和市场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自由行事。三是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任何改革都是系统工程,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配套措施,区域公共管理权力配置改革也理应如此。

三、重组区域公共管理结构

(一)加强公共机构的整合与协作

传统区域公共管理试图解决过去存在的条块分割和部门中心主义问题。但权力的过度下放造成了公共管理机构剧增,公共管理协作决策和问题解决机制缺乏,公共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存在较大困难,区域公共管理组织结构和服务供给呈现半碎片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区域公共管理机构的整合将加速。在物联网中,物体与主体的交互促进了区域社会公共空间的建构和理解。其一,物联网拓展了区域公共空问。物联网在激发主体潜能、建构私人空间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扩张了公共共享空间。因为物体在使主体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知识和自我的同时,也增强了区域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其二,物联网推动了区域社会关系变革。一方面,物联网推动区域社会关系的联结。因为当物体成为信息的载体和实际发起者时,它已经成为传播体系中某种原则的制定者,而这种共识和规则是区域社会关系建立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物联网推动区域社会关系的变换。媒介的每一次发展,都促成区域公共空间结构的变化。物联网出现后,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社会关系的细化,使区域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不断重构和分化,其界限也将日渐模糊。相应的,区域公共组织也会朝功能化和分布化方向发展。因为区域公共组织不能功能化,就难以因应区域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模糊化的态势,整个管理就不可能平稳而有序。因此,区域公共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来加强公共组织之间的协作与整合,建立一种由政府、社会和市场组成的新型网络结构和协作机制。

(二)实现公共组织的无缝隙运作

在物联网中,物体是真实性与虚拟性的有机结合体。所谓虚拟,主要是指利用媒介技术,通过数字化来取代原事物而形成新事物。在物联网中,主体通过自身生活体验进入到区域社会空间,物体以或真实或虚拟的方式呈现自身及文化形态:就私人空间而言,物体通过虚拟技术延展了人的真实存在;从区域公共空间来看,物体通过虚拟增加了真实的信息共享机会。由此,物联网一方面带来信息的“虚构”,另一方面也使主体共享的区域空间发生变化。相对传播手段的“虚拟”来说,这种区域公共空间的变化是真实的,并与私人空间的变化紧密相联,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区域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无缝隙状态。

无缝隙的区域社会空间需要无缝隙运作的区域社会组织。传统区域公共管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科层制的弊端,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总体提升。但在区域公共事务日益网络化、区域公共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物联网时代,这些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应当构建一种新的“整体性治理”理念。区域公共管理组织结构不应当再基于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功能,而应该以公众的公共需求为中心来进行顶层设计,在不影响专业化分工的前提下实现公共组织之间的协作。这一顶层设计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图,使设计出来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能够实现纵向层级结构之间和横向功能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这种顶层设计既要克服部门主义、视野狭隘和各自为政的弊端,提高对复杂区域公共管理问题的应对能力,又要调整政府、社会和市场的横向关系,以政府为纽带,构建政府、市场、社会通力合作,和谐运转的区域治理网络,以便更好地满足区域公共服务的需求。

四、重建区域公共管理关系

(一)从侧重市场调控走向市场调控与宏观调控并重

传统区域公共管理的市场化主张体现了其对区域市场化倍加推崇的理念,然而,区域市场化在许多时候和场合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必须减少公共管理,而是应该实行不同的公共管理,因为没有公共管理的区域市场将导致撕裂化的区域社会。在某些特定的区域环境条件下。市场机制的局限会凸显,甚至会对整个区域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就利益分配层面而言,市场经济本质上以利益为导向,因此它不但不阻碍,甚至可能促进纯租金的出现;就伦理层面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将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网,但它并非市场机制的产物。实践证明,市场机制并没有传统观念想象的那么神奇,毫无必要对市场化盲从。

传统区域公共管理所推行的过度市场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当私人机构成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生产者时,政府就几乎放弃了应尽的区域公共管理责任。物联网本身就是市场性与公共性高度结合的新媒介,舍弃其一都会导致严重失衡,因此,物联网时代的区域公共管理不应当反对市场化,但应当反对过度的市场化和政府在市场化过程中的某些不适当的做法。因此,在物联网时代,对传统区域公共管理的过度市场化采取的重大修正举措就是加强宏观调控与市场调控的有机结合。政府要充分利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诸多手段来调控区域宏观公共事务,同时把部分应当承担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重新收回来自己进行生产和提供。

(二)从第三方政府走向网络化政府

区域公共管理经过多年的市场化发展,出现了所谓的“第三方政府”模式,即政府依赖私人公司和非营利组织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例如。当前美国联邦政府的每一个主要政策行动都是通过公私伙伴关系来进行管理的,如岗位培训、医疗卫生、环境清理、扶贫项目、高速公路等。当政府主要依赖第三方来提供区域公共服务时,政府的绩效也会主要依赖于对合作伙伴的管理能力。然而,虽然第二三方政府与私人组织合作的程度较高,但其对公私网络的管理能力却比较缺乏。因此,物联网时代的区域公共管理对过度市场化的第二个修正就是,以物联网为依托来建设网络化政府,实施网络化治理。事实上,传统区域公共管理在市场化方面最致命的错误并非市场化本身,而是对市场化的管理还保留着明显的等级制政府模式。在公共服务网络单一的年代,这种模式不会有太大问题,公共组织可以通过命令的方式来出色完成整齐划一的日常工作任务。然而,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日益发达的区域市场网络和日趋复杂的区域社会网络却迫使公共行政者开发新的治理模式。

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说,网络化治理不仅是对过度市场化的一种修正,更是一种与所有超出单一组织的活动相适应的区域公共管理模式。当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参与到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中来,权力越来越分散,组织界限越来越不固定的时候,就必须要有一个跨越政府、社会和市场的执行网络去完成任务。在这种模式中,公共行政者的核心职责不再是直接管理人员和项目,而是组织区域公共资源、创造区域公共价值。因此,政府直接供给服务的功能将逐步淡化,管理区域公共价值的功能将大大加强。

物联网为第三方政府向网络化政府的发展提供了上乘的技术方案,它使得区域公共管理的信息成本得到极大的下降。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跨组织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变得更好、更快、也更廉价。物联网革命已经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将复杂的区域公共管理系统组织起来,这些技术上的进步将更加有力地促进网络化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推动网络化区域公共管理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4):37-49.

[2]彭彦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地方政府合作与行政权协调[J],经济体制改革,2009,(6):138-141.

篇5

1、大会非常成功。

大会汇集80多个国家、1000多家厂商、接近2万人人参与,会议日程和主体安排非常紧凑,涉及大数据、云计算、安全、车联网、各行业解决方案等各个前沿领域,由于精力有限我们主要参观了一楼的各公司产品的展厅和工业互联网领域专题讨论。

2、华为云计算偏重硬件层。

在展会一楼的展厅有来自全球各地接近100家华为公司云计算的合作伙伴展示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希捷、西部数码、SAP、ORACLE、Intel、华为国内众多的商、神州信息等上市公司。从类型看硬件公司居多,说明华为公司在云计算时代将偏重于IAAS层的存储、服务器等,在PAAS和SAAS层并未看到重量级产品。

3、物联网时代到来。

在工业互联网论坛中,一个主要的观点是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到来,这个分支会细分很多的垂直行业,典型的应用为汽车互联网。我们非常认同该观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自然延伸,所连接的人和物体数量在不断扩大。互联网时代受限于计算机的重量、空间连接数量在几个亿级别;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已逐渐将几十亿人迅速连接;移动终端进一步发展和射频器件的微型化,移动功能将会迅速普及到任何物体上,从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任何角落和生产的任何环节,未来3-5年社会将迅速进入物联网时代。我们判断相关产业链将实实在在受益。

风险

篇6

近年来,我们一直采用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地址总量在40亿左右。随着整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IPv4地址资源呈现枯竭态势。为了更好的解决IP地址分配的问题,下一代的互联网IPv6技术应运而生。IPv6的启用将彻底解决互联网IP地址不足的问题。由此,由IPv6技术的运用所带来的海量IP地址,使得今后的用户与IP唯一绑定起来,从而让网络实名制下的互联网身份证/VleID得以实现。简单的说,就是每个人对应一个IP地址,IP地址不再有共用的形式。

IPv6技术的上线,不仅仅影响于互联网,同时也是对移动互联网、3G、物联网等强烈冲击。海量的IP地址甚至可以用来确定其他的硬件设备,如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同时,IPv6技术运用到物联网当中,使得物联网内的每一个物品都被赋予了一个IPv6地址,可以实现对于物品的实时追踪和溯源。

从IPv4时代向IPv6时代过渡。3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发展迅猛,IPv6地址技术的标准统一,将会很好的满足科技潮流的发展。而IPv6技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新型IP地址技术?它又能够给互联网带来哪些技术优势?

什么是IPv6?

提到IPv6就不得不先提到现在中国正广泛使用过IPv4。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1981年JonPostel在RFC791中定义了IP,IPv4可以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底层网络上,比如端对端的串行数据链路(PPP协议和SLIP协议),卫星链路等等。IPv4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操作在使用分组交换的链路层(如以太网)上。此协议会尽最大努力交付分组,意即它不保证任何分组均能送达目的地,也不保证所有分组均按照正确的顺序无重复地到达,由上层的传输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处理。

“IPv6是InternetProtocoIVersion6的缩写,其中Internet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形象的说IPv4与IPv6的关系就是“沧海之一粟”。如果IPv4是“一粟”的话,那么IPv6便是“沧海”。因为IPv6能提供的IP地址远远超过了IPv4。

IPv6的lP地址域为128比特,拥有2128巨大的地址空间。理论上这一规模能够对地球表面的每一平方米提供6.6×10^23个网络地址。和IPv4相同,因地址分层运用,实际可用的总数要小得多。但保守的估计每平方米也有1600个IP地址。IPv6的目标是:通过10^12个网络连接10^15台计算机。采用IPv6地址后,不仅每个人拥有一个IP地址,就连未来的电话、冰箱等每一台信息家电设备都能分到一个IP地址。

IPv6的技术优势

IPv6具有长达128位的地址空间,可以彻底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IPv6还采用分级地址模式、高效IP包头、主机地址自动配置、服务质量、内置认证和加密等许多新技术。IPv6带来的巨大的地址空间和端到端通信特性为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网络通信条件和能力拓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扩展的编址丰富互联需求

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IP地址,解决IP地址耗尽危机,每件物品都可以直接编址,从而确保了端到端连接的可能性。

(2)自动配置便于即插即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服务的发展,对即插即用自动配置和地址重新编号的需求已经变得日益重要。IPv6的内置地址自动配置功能使大量IP物联网终端不用任何手动配置就可以轻松发现网络,并获得新的、全球唯一的IPv6地址。这使利用因特网的物联网设备实现了即插即用。

(3)简化的报头格式

提供高效的传输由于IPv6的数据包远远超过64K字节,应用程序可以利用最大传输单元,获得更快、更可靠的数据传输。同时在设计上改进了选路结构,采用简化的报头定长结构和更合理的分段方法,更方便与采用硬件来实现转发,使路由器加快数据包处理速度,提高了转发效率,从而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

(4)强制的安全机制

保障端到端的传输安全在IPv4中IPSec为可选项,而在IPv6协议族中则是强制的一部分。IPv6内置的安全扩展包头使端到端、网络到网络的通信加密、验证实施变得更加容易。通过提供全球唯一地址与嵌入式安全,IPv6能够在提供诸如访问控制、机密性与数据完整性等端到端安全服务的同时,减少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5)增强的移动IP支持满足物联网

移动应用物物间的互联,除了任意时间还需要能在任何地点进行互联,包含移动终端在网间切换时能不必脱离其现有连接即可自由移动,这是一种日益重要的网络功能。与IPv4不同的是,IPv6的移动性是使用内置自动配置获取转交地址,因而无需外地。此外,这种内联机制使通信节点能够与移动节点直接通信,从而避免了在IPv4中所要求的三角路由选择的额外系统开销。其结果是,在IPv6中,移动IP结构的效率大为提高。

增强的QoS服务保证传输服务质量IPv6报头中的业务级别和流标记通过路由器的配置可以实现优先级控制和QoS保障。属于同一传输流,且需要特别处理或需要服务质量的数据包,可以通过流标签标记。增强的QoS服务一方面能满足物联网应用中的实时性、优先级等服务质量需求,另外还可以根据传感器数据传输需求特点,实行差异化服务,合理分配网络带宽。

IPv6技术发展规划

我国IPv6推进将分三步走。

2011-2013年为试商用阶段:启动网络和平台支持IPv6的改造,确定网络及业务过渡方案、现网商业化试点,基本具备引入IPv6业务的网络条件:

2014-2015年为规模商用阶段:IPv4/IPv6网络和业务共存,网络和平台规模改造,业务逐步迁移,新型应用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2016-2020年为全面商用阶段:新型应用占据主导,IPv4网络和业务平台逐步退出。

IPv6物联网应用前景

作为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凭借着丰富的地址资源以及支持动态路由机制等优势,能够满足物联网对通信网络在地址、网络自组织以及扩展性等诸多方面的要求。然而,在物联网中应用IPv6,并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而是需要进行一次适配。

IPv6不能够直接应用到传感器设备中,而是需要对IPv6协议栈和路由机制进行相应的精简,以满足对网络低功耗、低存储容量和低传送速率的要求。由于IPv6协议栈过于庞大复杂,并不匹配物联网中互联对象,尤其是智能小物体的特点,因此虽然IPv6可为每一个传感器分配一个独立的IP地址,但传感器网需要和外网之间进行一次转换,起到IP地址压缩和简化翻译的功能。

目前,相关标准化组织已开始积极推动精简IPv6协议栈的工作。例如,IETF已成立了6LowPAN和RoLL两个工作组进行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相比较传统方式,能支持更大的节点组网,但对传感器节点功耗、存储、处理器能力要求更高,因而成本要更高。另外,目前基于IEEE802.15.4的网络射频芯片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来支持精简IPv6协议栈。

总体上,物联网应用IPv6可按照“三步走”策略来实施。首先,承载网支持IPv6;其次,智能终端、网关逐步应用IPV6;最后,智能小物体(传感器节点)逐步应用IPv6。

IPv6物联网应用方案

在多种IPv6应用中,物联网应用覆盖了智慧农业、智能环保、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等广泛领域,提供“无所不在的连接和在线服务”,包括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指挥调度、远程维保等服务。IPv6的商用和推广将显著改善物联网的发展环境,促进更多符合用户要求的创新应用产生。

智慧农业

中国电信在湖南省农业厅下属的湖南省优质果茶良种繁育场进行试点示范应用,建设了国内基于IPv6的典型物联网应用。该应用充分利用IPv6技术的优点,在传感网侧采用了基于IPv6的低功耗组网技术6LowPAN,各种传感和控制量通过6LowPAN网络传输至支持双栈的移动网络网关设备,可以在具备IPv6环境的移动网络中实现全IPv6的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在手机客户端侧,该应用也通过合作研发完成了数款具备双栈能力的手机终端,并在手机终端上研发了双栈手机客户端,成功打通了智慧农业应用基于双栈的应用整体部署的各个环节。截至目前,中国电信依托其基于IPv6的智慧农业应用服务已经先后完成浙江“智能水产”、北京“天润草莓园”、山东“智能蘑菇大棚”、陕西杨林“智慧农业”等各类应用服务,实现了数千标准监测点的服务和管理。

IDC温湿度监控

中国移动利用轻量级IPv6技术进行IDC机房温湿度监控,覆盖3000平方米机房面积,取得较好效果。物联网对于IP地址消耗量大,非常适合应用IPv6。但物联网的传感器功能相对简单,处理能力低,而IPv6包头较大、耗用资源多。网关由于计算能力有限,需要对IP协议栈进行剪裁,现有产品对IP协议栈的剪裁方式多种多样,导致严重互通问题。从这点出发,中国移动认为需要制定统一的轻量级协议标准予以规范,从而实现物联网的规模发展,因此力推轻量级IPv6传感器应用。据悉,产业界采用轻量级协议标准已经开发了部分产品,并在中国移动现网进行了部署和试验,经验证技术可行。

智能大棚

智能大棚,综合利用IPv6、无线传感网、IEEE1888等技术,通过实时传感采集和历史数据存储功能,可摸索出农作物生长对温、湿、光、土壤的需求规律,提供精准的科研实验数据;通过智能分析与联动控制功能,及时精确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对环境各项指标要求,达到高幅增产的目的:通过光照和温度的智能分析和精确干预,使农作物完全遵循人工调节等高效、实用的农业生产效果。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黑龙江农垦总局、湖南农科院、北京草莓园和花卉基地、海南良种培育基地、陕西杨林农业示范区部署。

篇7

关键词 物联网 RFID 包装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1 物联网与包装信息化的当前背景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商品货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技术手段的新兴产物,以其快速、便捷、高效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追捧。

同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信息化成了各行各业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包装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并且正在加速发展的行业,必然也需要应对行业信息化的挑战。

2 RFID在物流包装上的应用

2.1 RFID概念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和很多应答器组成。为了更好地完成RFID技术的识读功能,在较大型的RFID系统中,还需要用到中间件等附属设备来完成对多读头识别系统的管理。

2.2 包装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实现方式

包装物流系统中的各项管理活动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实际中的包装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大多是综合结构。在包装物流信息系统中一般包括生产管理、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支持某一管理领域的软件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是由支持不同管理领域的各模块所组成。一般来说完整的包装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是非常复杂的,包装物流系统的活动涉及到制造厂、配送企业、运输企业、供应商、零售商等多个企业,这些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管理者。因此在零售链中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分享是很困难的,完整的包装物流信息系统在目前难以实现。

包装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方式主要有Internet、Intranet、EDI、WBM网络管理模式、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设置、XDI、网络GPS和自动识别技术。

3 国内包装信息化的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国内包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各个领域和企业已经有所行动,一些企业和地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件,但没有形成体系。更严重的是,有些领域和区域仍然存在空白现象。

分析目前我国包装信息化状况,从整个行业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稍有欠缺:(1)包装信息化的思路有待明确;(2)总体重视不够;(3)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4)包装行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

因此,从发展的长期战略而言,我们包装行业应该抓住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契机,根据自身的特点,抢占信息技术的有利地位,加强包装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效果最佳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与目标模式, 以促进包装工业快速协调的发展。

而从各个包装企业角度分析,则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阻碍了包装信息化的发展:(1)包装企业本身对信息化认识不足。(2)包装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3)包装企业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4)适合包装企业应用的软件较少。(5)缺少有针对性的为包装企业服务的信息机构。

4 包装信息化的意义

分析包装信息化的意义,其实就是在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必须强调要实现包装信息化。因为正是由于包装信息化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实现信息化后对包装行业带来的巨大的效率提升,才使得实现我国的包装信息化的要求显得那么的迫切。

包装行业信息化对于现代包装工业的未来发展和包装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六大提出,紧跟时代特征及产业结构调整,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包装产业。鼓励包装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改造,积极推进对包装业健康发展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基于此,包装行业信息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包装行业信息化是提高包装行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措施。(2)包装行业信息化是实现行业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手段。(3)包装行业信息化是现代包装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包装行业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包装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5 物联网时代下实现包装信息化的对策

通过了解包装信息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国内包装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加快我国的包装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包装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迫切。

根据我国包装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借鉴日、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包装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我想对我国依托物联网时代背景,实现包装信息化,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5.1 基于政府层面的建议

(1)政府要发挥在包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导地位;(2)加强包装信息化基础项目建设;(3)将包装信息化逐步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去;(4)加强包装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5.2 基于企业层面的建议

(1)进行信息化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2)选择适当的包装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3)加强对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4)做好包装企业的资金预算,制订长期投资策略。

参考文献

[1] 彭扬,吴承建,彭建良.现代物流学概述.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物联网;安防监控;智能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11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角度来讲,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以物联网为中心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增多。在物联网时代下,安防监控系统的智能化特点更加突出,它对于家居生活安全性提升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全方位保障家居安全,在对安防监控系统的具体设计上,需要充分物联网的发展优势,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1 物联网技术

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分析,可以从其结构构成方面入手来描述,它可以按照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的三种功能,对其具体实现过程划分为三层结构。第一,感知延伸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设备控制[1];第二,异构融合的泛在通信网络,它的作用是实现异构网络之间的相互连通和存储处理功能;第三,应用和服务层,它的作用是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

2 合理设计安防监控系统的数据收发程序

在对智能化家居安防监控系统软件进行设计过程中,最终的围绕的设计中心还是主控中心软件和服务端软件等等。在这种系统软件之中,主控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对短消息进行实时化的接收和发送,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来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交流,并在计算机设备的利用前提下,实现数据传输的合理化。此外,服务器端和主控中心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两者可以借助无线网络或者是有线网络来完成数据的传送,并且也可以将数据信息储存在日志中,进而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高效化利用,减少了数据资源的浪费。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工作中,要先对硬件设施进行连接处理,在处理完成之后,需要对各个模块和串口进行初始化设定,而且还要对上机位软件进行设计,确保存在有传送信号,就可以将其判定为是警告信号;如果不存在信号的话,用户就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主操作,并且服务端也会把与之相关的数据传送到中央控制中心元件中,在这个元件作用下会把对应的控制信号传送到各个模块之中,进而实现对各个模块的针对性控制。除此之外,在模块完成相应指令动作之后,会产生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被控制器接受后,就会对其进行压缩处理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进而传送到服务端口中,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的远程化实时操作。

在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和优化中,不同部分的设计需要针对性对待。特别是在报警数据的格式设计上,设计人员要想保证在无线网络中可以提高数据信息传输质量,减少不利的波动问题出现,对于具体数据格式设计就要有一个标准的参考,统一化设计,按照既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设计,确保各种数据在格式上是一致的。这种系统对所传送参数的数据格式就做了一个统一的规范,所有的数据都按照既定的格式进行传输。那么从这种系统的总体构成来看,它的普通型节点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指纹传感节点、温度传感节点、烟雾传感节点、煤气传感节点等。在这几个传感节点中,不同的节点有不同的状态指示,需要管理人员多加留意,例如指纹传感器返回0或者是1的话,就表示有非法侵入状况发生和没有非法侵入状况发生,但是对于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以及煤气传感器来说,在向主控节点进行数据发送时,它所发送到数据则是采集到的具体的数据信息。

在对数据进行传输的过程中,由于无线网络的自身性质特殊,必须要明确设置起始标志和结束标志,并以此来触发接收的开始和结束[2]。从整个系统设计来看,系统在参数数据包的开始部分设立了#$#作为参数数据的开始,并设计#$$作为参数数据的结束,这两者与常用数据是有明显差异,而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它可以防止数据受到外界干扰,一般不会出现错误的数据处理。

3 对于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程序设计分析

3.1 设计服务器数据的接收部分

服务器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进行接收和简单处理。那么从实际运行来看,它主要接收的数据包含有状态信息数据和视频数据两者为主。首先,状态信息数据一般内容都很少,不会出现数据丢包问题,整个接收过程还是较为顺畅的;其次,对于视频数据来讲,由于它自身的数据量比较大,一旦在网路出现堵塞时出现丢包现象,直接导致视频数据难以恢复,基于此,在对视频数据进行接收时,管理人员就要以分块接收为主,分层次有序进行接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数据块的传输都要以握手方式为主,一个数据块在服务器端传输结束之后就会向客户端传递一个握手信号,客户端就会立即传送下一个需要传输的数据块。

3.2 设计客户端的运行程序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客户端程序的设计需要先了解客户端的基本结构。它的构成体系包含有数据通信、发送控制命令以及视频采集等。每一个结构部分各负责相应的功能实现,首先,数据通信包含有GSM模块的RS232通信和与ZisBee服务器端的无线网络通信;其次,视频数据采集含有客户端在内的视频预览和视频数据传输;第三发送控制信息主要是以信息内容为基础的[3]。

4 对于整个系统在功能方面的测试

设计按照分层次进行,先对硬件和软件部分设计结束后,开始对安防监控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这种测试属于是试验性的测试,目的是为了获得功能发挥的实际数据,使其尽可能满足设计方案中的既定要求。除了这方面外,在对通信质量进行测试时,可以优先采用点到点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应用优势很强,它主要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首先,测试通信所需要的距离大小。对于它的测试主要是对协调器节点和终端节点之间的直线通讯长度为准的,以此长度大小来作为最终依据,具体的测试方法是,如果在协调器设备上,节点A是处于固定状态,那么终端节点B就需要从这个节点A顺着直线方向进行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实时测试消息的传输,可以利用定时器实现,在定时器下节点B每间隔3S会向协调器节点A发送所得到的测试消息,同时在串口中显示出,一直到接收不到测试消息为止[4]。另外,对于门禁检测模块的检测时把实验室来模拟家庭住宅,把具有指纹识别性能的ZigBee节点设备设置在家庭的门口或者是窗口的位置,这样可以防止陌生人的随便进入,同时也要将其和手机进行连接,一旦有

陌生信号出现就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显示出。

5 总结

在当前物联网技术大为发展的形势下,它对安防监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安防监控系统变得更加智能化。安防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可以大大提高家居的安全性,保证系统各个部分功能的有效发挥,从而推动安防监控供电技术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仓储安防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12):145-145.

[2]龚钢军,孙毅,蔡明明等.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架构与应用方案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20):52-58.

[3]于寅虎.面向物联网时代的安防监控技术[J].电子产品世界,2014(07):10-14.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管理;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241-02

虽还存在问题,但眼下的电子商务还在不断的进步越来越成熟,面对少数人的物联网电子商务也随着网络使用人数的增加,逐渐增加了更多的用户。而且就目前形势看来,这样的影响力仍然在日渐加强。凭借日趋成熟和便捷的网络,以及不断发展的高科技产品,物联网在努力改善更多人群的用户体验,寻找可见问题及时解决。

1 物联网时代

1.1 物联网时代

当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余波仍在蔓延的时刻,都会延生新的经济发展的热潮。物联网经济就是这样的延生体。商业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应该时刻关注经济走向以及新型经济的发展,寻找商机和市场帮助走出经济危机时刻。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是从传统的销售行业演变而来的,因此还需要有人工程序的加入,也就是目前的电子商务服务自动化程序不够完善,还不支持远程操控。目前正要解决互联网存在的提升用户服务和体验,逐步改产电子商务的运营问题。

蒸蒸日上的物联网发展正在悄然影响着大众的购物习惯和生活方式,众所周知的冰箱品牌“海尔公司”为了迎合目前的物联网时代,推出了可以向用户展示出冰箱内所用储存的食品以及这些食物的来源物品保质期等详细信息,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1]。由此可见将人们生活中的大小事宜与网络相结合,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的方便,可以想象以后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够在超市里购物选择自己想要的物品,是多么触手可及的现代化体验。

物联网的初期发展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在计算机时代刚刚到来的时候,很多人不曾接触计算机,因为对计算机的复杂操作望而却步。可是时代是在人的带领下进步的,也是推进人进步的动力,网络在当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不管购物还是信息获取都代表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

1.2 物联网影响下的商务运营

当今的商业已经被物联网添上了独特的色彩和特点,在运营方式上也跟以前大不相同,因此营销策略也在改变[2]。不论怎么改变,对于商家而言最重要的竞争依然存在,商家需要向用户展示自己的产品信息,并且获取对方的信任,保证产品信息就成了关键。其次要解决用户购物的快捷支付的方式以及方便的快速的物流,让用户充分体验物联网使用的。另外电子商务形式之下,各种商业都在发展,需要保证共同发展。对于中小商务来说,他们拥有更强的进取性,这也在一方面带动了物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快捷和强大,依然需要各中小商业奉行“客户至上”的原则,以此为基础理念,为用户带来更为舒适的体验,为用户省去外出购物的不必要麻烦。

2 电子商务受到的影响和改变

2.1当前电子商务运营

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物联网电子商务,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状况。不过当前在互联网上的市场交易与消费,都属于小数额且性价比较低的中低水平商品,仍然做不到高等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很多顾客在选择购买哪些高品质高价格的商品时,依然习惯于看到实物,去往实体店购买。

因此可以看出,目前物联网时代下的电子商务依然没有受到顾客太多的信任,并且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商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依然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并且电子商务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络物流的运输,然而在这一点上,依然存在反向物流,多出现在顾客的退换货的物流上[3]。

电子商家在对电子商务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注意商品库存的构建,做好有形的商品库存。一方面有利于电子商家对商务运营的管理,另一方面,顾客在进行商品选择的时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商家拥有有形的商务库存,可以及时应对一些市场问题,例如市场的需求欠缺、商品的供求增大等实际问题,这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另外,现阶段电子商务面临扩大使用人群的情况,肯定会出现短暂性供求欠缺问题,因此电子商家需要在这个问题上作出考虑。

2.2 运营特点和困难

电子商务企业的有形的物流管理过程,说来不复杂却十分重要。从商品实体的生产到销售,一系列的流转过程,电子商家在这个过程当中,承担着一个承接以及保证的过程。电子商家需要信息网络的帮助以及先进技术支撑,为物流的迅速、顺畅、安全,做好一个基础保证,并不断优化它的过程,来达到更优秀的有形物流管理。

物联网电子商务时代,出现了各中小型商家合作甚至合并发展的现状,小商家希望通过结合的力量来进行扩大,从而赢得于大型商家的竞争。对还处于创业阶段的人和企业而言,这是个相对有利的变化,可以在强烈的竞争中得到一份保证,为那些新创业的商家提供了很大的晋升和成长空间。就这个状况的出现,各地政府应该相对应给予政策支持,适当给予一些便利,从而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商家之间的合作,需要注意的是,有价值的电子商家之间的结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不用说击败竞争对手。然而,没有价值的合作不仅对自身是影响,并且还给竞争对手带来好处,其价值将大打折扣,给予对手有利的信息。

其次,电子商务的运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网络黑客也依然活跃在网络安全问题的角落里。物联网电子商务是依附网络而存在的。需要重视互联网的程序安全以及网络稳定性、安全性。

还有网络信息的隐私问题。物联网上不论是商家还是客户,都存有大量信息。互联网络上进行实名认证来得到身份安全的考察,网络维护也要做到位,加强网络安全的监管和信息隐私的监控和保护。

关于电子商家的物流反向问题,电子商家从根本问题。即保证商品的质量问题,在确定买家的同时,反复核实买家的通讯地址确保无误。通过更快捷更精准的发货水平保证电子商品的销量,降低物流反复的成本,从而可以提高买家用户对物流的评价。在电子商家选择物流服务的时候,注意选择具有高分拣率、高准确率、快速包装速度的物流服务公司,来保证商品的部分口碑,不断完善物流的水平。

3 商务运营管理创新研究

3.1 运营管理初期

物联网的建设而发展都处于一个初期成长阶段,在例如客户服务、网络技术、电子市场等方面都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电子商务的运营存在很多空白区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对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及管理进行合理的创新的规划,形成物联网电子商务的独特管理机制[4]。

当前人们对信息识别的能力十分有限,并且很多人都处于“菜鸟”级别,因此在信息传递和信息安全上很容易造成疏忽,这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电子商家要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宣传,对自己的发展以及客户体验都有很高的帮助。

3.2 电子商运营管理发展的应对策略

在物联网电子商务的购物中,移动支付的问题,需要商家与网络运营商进行调节和沟通,两方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的同时共同探讨创新更高效更安全的商业运营。借助移动运营的广泛关系网,利用支付宣传对电子商家进行宣传等方法,真正达到合作运营。

上文提到关于物联网电子商务运营的政策问题,涉及法律法规,不管大小商家都要做到遵纪守法,政府给予标准的政策法规,来统一电子商家的标准,进而协调各商家企业之间的发展问题。保证各行业商家的发展基础的一致。整合大中小各个电商,有效提高物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于电子商务的运营与系统的集成需要进行分析理解,得到理论支持后,进行问题解决。电子商务不可忽视也是基础问题,那就是资金的投入。考虑到物联网内部发展的需要逐渐的扩充,资金投入既要准确,也要保证安全。考虑到网络完全问题,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离不开网络,保证安全问题,做好信息备案以防信息丢失带来的隐私被盗。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商家之间必要的联系需要做好。通过提高和制定高效率高水准的运营模式,提高业务水平和客户体验。

库存管理方面,引进先进技术,塑造高效地自动化库存管理系统,这样一来不仅给电子商家带来了便捷省去麻烦,还有效地提高了电子商家的管理运营的效率,并实现网络管理,改善客户的体验等。商品质量提升上,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识别系统,对电子商家引进的商品在进行了人工质量等级识别后,进一步识别,对商品分等级进行识别管理,不仅降低了商家的受欺骗程度,还可以增加客户对商家的信任度。

物联网跟互联网的庞大虚拟不同,不属于产品,不属于行业,却创造行业创造商品,为电子商业的发展创造了价值提供市场,它也不是独立发展,结合了各种力量,以网络科技作为支撑,辅以有力的法制法规和政策,带领行业商业的发展,加快经济和市场的运行。在物联网电视商务的运营管理的前景考虑上,可以看到仍然需要不断的改进,不过时代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种改变需要通过实时作出反应,让我们共同期待物联网的明日发展。

4 结束语

或许我们没有感觉,但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确实给我们的生活,以及网络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和改变。本文通过对物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做了简要分析,来指出当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和运营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简单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郝中超. 论物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有形商品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J].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63-66.

[2] 冯端,康璐. 物联网时代下的企业经营[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2):25-27.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冬季运动项目;赛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74

物联网是Ashton教授在1999年研究RFID时提出来的。而物联网现在的涵义和它所指的范围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本文所指的物联网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仅仅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范围。“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到物品与物品之间交流的关系,进行信息通信与交换的一种全新网络概念。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通信和信息互换,以实现智能化定位、识别、监控、跟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随着中国竞技体育运动赛事的日益增多,举办竞技比赛对赛事安保工作以及比赛场地要求的越来越细。物联网时代的来临,而冬季竞技体育比赛的发展也必会受到新的交互模式的影响,呈现出一片新的发展趋势来,而且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必将对冬季竞技运动项目的比赛发展与管理产生深刻而重大变革。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物联网视野下冬季运动项目的赛事组织与管理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比赛器材的管理,场地管理,比赛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在查阅冬季运动项目的赛事组织与管理等相关文献,以及查阅物联网今后发展的相关技术资料,就收集到的资料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使物联网技术与冬季运动项目的赛事组织与管理两者的结合成为可能,并且能在冬季竞技比赛方面发挥作用。

2 物联网产生的背景分析

2.1 物联网产生前提

互联网是通过现有的电话或者光纤网络,将世界上的计算机联接起来,实现电脑与电脑之间互相的交流和信息共享。但是,互联网实际上是个虚拟的环境,其缺点就是使用者只能获取各种虚拟的信息,并不能改变真实世界的物体状态。而物联网技术恰好可以弥补这一问题。假如人们要去看一场篮球赛却不知道比赛场馆的位置,这时只要能够提供篮球场馆位置或者名称,配置有物联网的设备就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卫星系统帮助我们选择方便的交通路线,同时物联网系统还可以实现控制交通工具使用无人驾驶功能从而避开拥堵路面,这样既可以避免车祸、堵车等意外情况,也可以节省在路途中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对于提高现有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巨大价值,也看到其在提高人们生活及工作的效率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而这正好是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所不能实现的。

2.2 物联网发展现况

国外对于物联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且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监督、健康护理、仓储与供应链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已经开始使用并且推广物联网技术。同时,我国也非常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信息化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2]这说明了国家从战略角度对物联网发展的给予了高度重视,能够看到物联网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物联网技术在冬季运动项目比赛中的管理作用

3.1 冬季运动项目中比赛器材、设备的管理

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冬季项目比赛中对冬季体育器材不间断的管理,实现训练、比赛器材自动化的调控,以及竞技器材的出库入库的全部流程监控,实现高效安全地物联网客户端的仪器与器材、器械与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以及设备使用记录共享。实现比赛中对比赛器材、设备的动态追踪,仪器设备损坏情况保修申报记录等繁重人工劳动。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将使冬季项目比赛中对器材、设备的管理办法从传统意义上的人工管理转变为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实现此管理的具体的应用方法为,在相应体育比赛器材、设备仪器贴上对应的电子条码标签,利用物联网射频发射接收技术随时管理和跟踪比赛场地中的已经被贴上电子条码的器械的发放、使用、存储、回收和报修过程。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实现分类管理不同器材与仪器。在一次比赛或训练周期使用完成后电子标签可以再次回收利用,对回收的高频标签进行反复使用,通过系统对标签的重新指定后,该电子标签可以用于其他比赛和训练器材的跟踪管理。还可以对高价值的可移动比赛器材或设备安装电子定位标签,进行实时定位,并对其移动的区域进行定位限制且在物联网控制系统中做特殊区域设置,这样,当该器材被带出了指定区域,系统可以及时提醒蜂鸣、短信提示等声音,定位系统及时报警,并且记录其移动路线等相关情况,极大的帮助管理者找回高值比赛或训练器材。

3.2 冬季运动项目中比赛场地的管理

比赛组委会能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器等传统传感器设备,与赛事信息中心联机,与安保中心监控计算机联机,实现比赛场地活动的运动员与观众实时动态追踪,实现及时场地人员和项目安排的详细通告,通过监控、广播、电子屏幕、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手机APP软件等手段,使管理员、裁判员、组织者能够及时了解每个竞赛或者训练场地的安排、人员使用情况、训练仪器种类等信息,可以实现及时调整竞赛或者训练活动内容或做出赛前竞赛项目场地的选择,实现合理高效的分配人员及比赛场地资源的目的。

3.3 物联网在比赛项目中的应用

物联网RFID识别技术在冰球比赛中的应用,在冰球竞技比赛中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利用安装在冰球内部追踪传感器芯片、场地边缘传感器芯片,通过接收设备对比赛场地进行扫描,可以及时地确定冰球在比赛场上的位置。利用传感器标签,可以探测到球的移动路线的变化且对球的落点进行准确判断,此技术能够帮助裁判员解决有争议的进球和比赛中的争议判罚,也能够为教练员提供场上队员技战术运用情况提供技术支持。RFID识别技术在越野滑雪中的应用,对越野滑雪来说,因为场地的复杂等原因,导致无法每时每刻观察运动员状况,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在运动员的滑板、衣服等物品中安装电子芯片来确定运动员的位置,移动速度、设备完好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使用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高比赛的安全性、公平性,且减少其它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可以提高比赛质量,提高比赛精彩程度和观赏性,提高比赛的热情,促进竞技体育比赛的快速发展与科技进步。

4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沿和趋势,而物联网技术在冬季竞技运动项目中的应用也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式冬季运动项目赛事组织与管理系统,推进冬季运动项目赛事组织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冬季运动项目赛事组织与管理的现代化,全而满足运动员与观众的全方位需求,无疑是冬季运动项目赛事组织与管理改革中的一个新尝试。并且由于体育自身所具有的示范性、放大性,冬季项目运动队的现代化建设对引领整个冬季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的作用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海昆,邓佳佳.物联网网关技术与应用[J].电信科学,2010,26(04).

[2]王朝军,张建辉.体育物联网视野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02).

[3]张红霞,刘成国.移动网络承载物联网业务实例分析[J].移动通信,2011,35(3).

[4]王雅丽,侍崇艳.物联网时代的学校体育发展探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9(02).

[5]张洪宝,才立伟.我国冬季项目运动队的现代化管理[J].冰雪运动,2010,32(5).

[6]程汉兵.物联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