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济增长
从广义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的一种贸易形式;从狭义上讲,它是指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从本质上讲,加工贸易是指一国进口料件,加工组装后再出口的生产与贸易活动。我国《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制成品又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剧,加工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加工贸易形势对于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产生很大影响。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富足的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正是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意义所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则是实现这种资源转换的重要途径。因此,目前加工贸易是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我国的加工贸易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并且多数只需劳工成本低廉的半熟练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加工贸易企业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引进外资、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条件和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珠三角来说,利用加工贸易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的垂直分工,实现了本地区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了经济的快速起飞和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据海关统计,1980年我国加工贸易总额为1666亿美元,仅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4%,而到2006年,加工贸易总额达到8 319亿美元,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86%(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随着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以来,加工贸易快速地促进了我国GDP总量的增加,极大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我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总体科技水平。通过进口加工贸易,我国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一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填补我国工业技术方面的某些空白,提高我国主要工业方面的科技水平;通过出口加工贸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
2.创汇作用。贸易顺差是外汇的最主要来源。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我国加工贸易顺差额为729亿美元,而到200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为8 319亿美元,实现进出口顺差高达1 750亿美元。而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国外贸进出口近50%,很显然,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工贸易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加工制成品出口快速增长,提高了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了生产资源向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的转移,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此外,对外国资本、技术、管理方法的引进加快了我国潜在比较优势向现实市场竞争优势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出口能力,加快资源在产业间的转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出口商品的产业发展速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推动了保险、运输、仓储等第三产业部门中与其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改善了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4.加工贸易增加就业。加工贸易为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岗位,也为我国培养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技术、管理人才,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目前还没有对于加工贸易从业人数的专门统计,但是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属于第二产业,因此我们近似地认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对加工贸易从业人数有一定的代表性。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贸易还不发达,加工贸易对于第二产业就业的影响也不是很大,20世纪90年代后,加工贸易进出口迅速发展,尤其是2002年以来我国加工贸易总额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增长。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从1985年的10 384万人上升到2006年的19 225万人,同样在2002年以来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从2002年到至今,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与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增加与就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关系。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经济的影响
篇2
(一)新兴经济力量发展迅速世界经济中三个主要的力量是美国、日本、欧洲,这三个部分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左右,进入21世纪后,其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发达经济体由于在最初经济发展阶段起点比较高,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人口老龄化、经济空心化以及国内需求不足等,这些原因造成其经济一直处于低缓的状态,想要发展就需要外在因素刺激。但是,相对世界上其他的新兴力量,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根据相关统计研究表明,十年后,两者之间的经济力量将相对持平。
(二)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展缓慢当代世界贸易已经逐渐朝着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但是同样还存在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对立的情况。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针对两者之间的问题组织了多次的贸易谈判,但是由于多方国家在很多问题上不能达到一致,致使贸易谈判一直处于僵局。虽然多边贸易体制的谈判一直处于僵局,但是贸易自由化、全球化并没有停止。目前,世界贸易组织仍就对服务贸易、技术转让、农业问题等问题组织谈判,进一步协调各个国家的立场,寻求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
(三)双边、区域自由贸易相对活跃实现贸易自由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实行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主要从英国和法国签订的科博登条约开始。随着全球经济转型,近些年,在多边贸易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各国提高对外贸易合作的主要途径就成了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参与了双边区域经济组织,诸如,欧洲、亚太以及北美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南美的安第斯共同市场等。
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也在不断加大。2011年时,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额居世界第一,进口额居世界第二。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下,我国应该制定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一)提高出口贸易结构和方式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对外贸易方式,并且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出口贸易也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竞争力低、出口市场单一等。因此,国家需要对出口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将对外贸易从数量取胜转变为质量技术取胜;对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税收上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其较快发展等。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水平和竞争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呈整体滞后的情况,竞争力较低。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新兴生产型服务业,促进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高服务产业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主要可以提高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加强人力、财力以及技术投入,制定服务贸易综合发展战略措施,为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打破相关领域的垄断模式,提高竞争力,并且逐步完善服务贸易立法以及贸易管理机构。二是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传统的服务业应该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劳动人员素质,促进自身服务能力的提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电信行业。电信行业主要的提升方式就是对外投资,实行跨国运营。二是保险、咨询服务等行业。这类行业在改善服务质量以及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时,主要应该结合国家政策,通过联合、兼并的模式进行行业重组,扩大自身发展规模,避免和禁止恶性竞争,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三是计算机以及信息服务行业。该行业应该充分挖掘出自身的发展优势,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服务水平。
篇3
【关键词】网络经济 国际经济贸易 影响分析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网络经济的形态从“出生襁褓”到现在“如日中天”,在电子商务平台下的网络经济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同时也给传统的经济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际经济贸易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不可替代的内容,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经济这一“平台”,推进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因此,要正确看待网络经济对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双刃剑”,充分发挥网络经济的积极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国际经济贸易竞争力。
一、网络经济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有利影响
(一)提升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
过去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中,由于各国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存在着差别,国与国或者地区之间的贸易中间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流程和环节才能将贸易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经济贸易链,提升了经济贸易的成本。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在网络进行洽谈和贸易汇款、转账等内容,直接将贸易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大大减少了中间的环节,无疑使得贸易成本大大缩减,提升国际贸易效率。
(二)密切了国际经济市场的联系
过去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往来需要“跨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整个的国际经济贸易市场被“分割”成一块一块。而在当前网络经济环境中,传统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域限制被“打破”,无论是从网络广告、网络信息,还是网络交易、网络支付,整个世界经济市场被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三)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向更加高端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内容。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通过网络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络营销、网络服务等网络服务极大程度地优化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同时,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四)丰富了国际经济贸易形式
网络经济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平台,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在网络经济环境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传统的“订单式”国际经济贸易也逐渐被被削弱,网络主动营销模式开始出现并得到了极大地推广。国际经济贸易形式不只是现场面对面签订合同,还包括远程控制洽谈、网络交易形式。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不利影响
(一)加大了国际经济贸易安全风险
在网络经济环境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往来由于通过互联网进行,增加了网络黑客、网络病毒所带来的不安全隐患,像盗取电子银行帐号密码、网络信息诈骗等各种问题频出,这也给国际经济贸易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未来,随着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性问题会更加突出,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挖掘”我国经济存在的物流和人才资源短板
尽管我国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网络经济非常繁荣,据报道,2015年“双十一”淘宝交易额超过了900亿元[3]。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平台必然依托于物流体系,然而当前我国物流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整体的物流体系还没有形成一体化,国际经济贸易对于物流体系有更高的要求,物流体系的问题使得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作为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有更多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然而,当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还严重不足,国际经济贸易的“基础”不够扎实牢靠。
三、网络经济环境下我国有效应对国际经济贸易转型的策略
(一)加快网络经济知识教育,加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我国很多对外贸易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不重视、利用不足的问题,依然采用过去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方式进行,也制约了我国涉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这种问题,相关的政府涉外、商务部门要予以重视,加快对网络经济知识的教育普及,特别是很多涉外企业普通员工,要让他们对于电子商务、网络知识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对外贸易。同时,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企业结构,以高科技作为支撑手段,加速推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对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加强现代商务电子信息技术的“氛围”,以我国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二)完善国际经济贸易基础设施,培养更优质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
对于国际经济贸易来说,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其中发展的“支撑”,优质的人才资源则是其中发展的“助推器”。因此,我国企业要树立不断走向国际的观念,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进一步推进物流企业、电子交易、网络安全技术等相关设施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培养和引进优质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包括电子商务方面、电子计算机信息方面、电子操作能力、对外语言应用方面、国际经济法律方面等内容,以人才资源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更加蓬勃的生机,但与此同时,也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在当前的网络经济大环境背景下,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走在了“十字路口”,是借助于网络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还是在网络经济中不断沉沦,取决于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态度”。所以说,要正确看待网络经济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重视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提升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水平。
参考文献:
[1]师如男,袁玮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4.
[2]张俊.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
篇4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特征的逐渐显现,全球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抓住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无限机遇,我国必须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加快贸易法律建设与国际经贸关系协调力度,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推行网络贸易,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对外经济良性循环。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随着知识经济特征的逐渐显现,全球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从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经济增长更多的取决于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创新外贸体制和对外贸易战略,强化技术创新力度,加速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机构升级,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快速的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从六个方面应对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即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以期对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里茨•马克卢普根据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的背景,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国际组织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这个新概念。如今,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知识经济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水平,决定了所在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国际贸易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上。知识经济已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资源近乎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国际贸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种新特点与发展趋势无不与知识经济的特征有着内在的互动关系。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纵观我国2005年以来的贸易额不难看出,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是继美国、德国后的第三大贸易国。但是,要真正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还需要很大一段路要走。产品附加值低、抵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弱等问题无不显露出我国国际贸易缺乏竞争力的弊端。
贸易摩擦升级成为过去几年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我国在过去几年里很好的履行了加入世贸的各项约定条款,按约定逐步开放各行业。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不但没有减低或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或升级的态势。贸易结构单一化,主要出口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低,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产品的技术门槛低,技术含量少,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进口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诉讼实际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最主要形式。同样,对于我国出口那些附加值高的电器类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高收益,这又从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弱点。
知识产权的保护又成为知识时代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然,这与我国实际国情息息相关。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开始建立并实行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当前,国内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屡见报端。因此,我国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强化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审批、宣传培训及学术研究,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除此之外,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我国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事实上,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将会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与提升。
国际贸易应对知识经济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之外,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促进国际贸易、国内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实际,认清我国国际贸易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发展本国的国际贸易,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一)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同时,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又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目前的现状集中表现在科技投资严重不足,缺乏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政策导向力,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树立广大科技工作的创新意识,建立发掘、培养、保护高级人才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推动科研院校进入企业或实行企业合作经营。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成为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我国外贸能否制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牢牢树立起创新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高技术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框架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和激发高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网络贸易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是未来几年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也应加强对网络贸易的规划和管理,科学、合理、有序的引导网络贸易的转型。这需要各级政府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应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等硬件环境,加速信息产业的建设力度,有序引导“产、学、研”向进出口企业的倾斜,促使基于网络贸易的信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次,应加快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及适应为网络时代的高技能人才的力度,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最后,还应制定适合未来网络时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促使网络贸易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
(三)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的地位,我们应认识到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能否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及维护国际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另外,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也应注重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这要求我们应从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两个方面入手。从本质上来说,决定一国服务贸易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现代服务业属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吸纳大量闲散的剩余劳动力,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促使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从以上可以明显看出,人力资本和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我们只有抓住服务业国际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必要的环境来推进人力基础设施的完善。
(四)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跨国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国际地位偏低。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企业的重组和优化,培育和组建一批中国式的跨国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而实现分享国际分工利益,带动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主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随着国际市场分工与协作趋势的加剧,国际竞争也主要在跨国公司之间展开。因而,一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实际主要体现在该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力的强弱上。通过营造环境,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节能型跨国公司经营,组建中国式的跨国公司,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及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通过营造环境,鼓励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直至成立跨国公司,也可通过采取合资、兼并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源开发、即时经济合作及贸易加工等跨国经营。
(五)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竞争将日益激烈,由此而来的纠纷与矛盾也将随之增多。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一些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法规,但面对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有些法律和法规也越来越凸显出落后、缺乏时效性、可操作性差甚至欠缺等弊端。加快外贸法律的建设速度,加大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立法,强化现有贸易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应是当前当务之急。这些措施将会为我国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对外贸易健康稳定的发展。当然,在解决与纠纷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如经济参与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进而促进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完善。
(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
科技是知识的内化,高素质人力资本是贸易发展的重要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求得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资料显示,知识的扩展速度和影响领域已明显影响到国际贸易的速度和成败。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及资金投入力度方面都不如发达国家,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深思熟虑的关键性问题。
结论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交易对象趋于高技术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与无限机遇,我国必须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贸易法律建设与国际经贸关系协调力度,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推行网络贸易,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对外经济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南天文.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J].商业经济,2009(1)
2.粟珍.知识经济与我国国际贸易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3(12)
3.崔士民.知识经济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新变化研究[J].理论探讨,2008(4)
篇5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电子技术和网络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信息网络兴起和飞速发展的二十多年中,电子商务以因特网技术作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从90年代,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才几十亿美元,到2014年,已经发展到了几十万亿美元。到如今,我们对电子商务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要客观地认识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经济的便捷,另一方面,要规避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国际经济贸易的稳健性。
一、网络经济概要
网络经济,是基于高新技术,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的要素配置,以互联网为载体,整合相关的经济资源,达到推动“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及技术与商业”间结合的目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型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由三大块组成: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对于网络经济而言,不只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带动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包括以高新技术作为推广、改革及宣传手段所受益的传统产业。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给经济模式和管理理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在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影响下,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基本实现了无国界对接,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对国际经济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促进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网络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
传统的国际贸易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需要经过很多复杂的中间环节才能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因此贸易的成本在无形中提高了很多倍。如一件成本为18美元的上衣,加上运输、关税和各中间商销售环节后,价格至少能翻五六倍。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通过B2B或者B2C方式,直接从企业对企业及企业到个人的方式将商品传递到终端消费者手中,因此节省了商品流传的中间过程所需的费用,从而达到降低国际经济贸易成本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
2.有利于贸易全球化的形成
首先,网络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贸易对于地域和商务环境的依赖,逐步形成了全球化的贸易市场。其次,网络给广告宣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广告宣传已经成为过去时,降低了贸易的成本。最后,电子货币的使用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贸易全球化正在缓慢地形成和完善。
3.网络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服务贸易提供了便利
除了能有效地降低我国服务贸易的成本与提高贸易效率外,还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石,我国的商业贸易不能只局限于传统企业如大型工业、物流及旅游等服务的应用中,还要结合网络时代的优势,开辟网络采购、销售、移动电子商务等多种创新的商业贸易方式,促进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2]。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消极作用
网络经济在有效地提高国际经济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1.增加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风险
网络经济时代下的国际经济贸易离不开网络,因此网络的安全程度严重制约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安全。而网络黑客的入侵、商品提供方式、付款的信用、技术及质量等都会有一定的风险,还需要面临经济犯罪的威胁。近些年,互联网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国际经济贸易的安全带来了一些隐患。
2.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暴露了我国的劣势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极大地依赖于物流体系。但是与国外先进、完善的物流相比,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未能形成物流一体化,因此对国际经济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此外,电子商务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拥有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商务贸易理论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商务贸易的准确性及高效性,但是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匮乏很严重,也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不良影响[3]。
三、结语
在网络经济时代,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一方面要增加网络的安全程度,尽量避免互联网犯罪等事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从物流下手,在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规范。最后,要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力。
作者:李娜 单位: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贾春阳,孙硕,吴天鸣.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商,2015,20:107.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对外贸易;影响;对策
近年来,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建设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中长期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本文对世界低碳经济的现状以及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出口贸易应对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以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上,这些出口项目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同时,也以跨国投资形式将大量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环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所占比重约为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据统计,中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中国一顿煤所产生的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高投入、高消耗必然带来高污染和低效益。而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6%、1.02%和6.34%。目前,中国已近1/3的国土被酸雨污染。[1]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特征
1.全球性。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之时提出来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诞生的。因此,低碳经济具有全球性,应通过国际合作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经济发展起步早,对环境的污染长期存在,因此,发达国家有能力也有义务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利用自身的优势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又协助发展中国家完成其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但拥有更大的减排空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项目合作,能够共同进步,实现双赢,更能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低碳的发展。[2]
2.多重收益性。传统的经济模式是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低碳经济并不把经济利益看作是唯一指标,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是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完美结合,使整个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到道路。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一)成为对外贸易的绿色壁垒。目前产品“碳足迹”标签的国际标准ISO14067已经完成草案的拟定,计划于2011年,一旦“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出台,商品加注碳标签将不可避免。同时,“中国制造”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更是以“碳足迹”标签为借口的一个又一个贸易壁垒。[3]
(二)推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引导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国的外贸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污染产品方向转变,在利用外贸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
(三)发展重点向绿色产业转移。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已经形成,这表明国际绿色消费品市场上存在较大的开拓空间。从长远看,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可以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推动企业的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促进企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可持续型转变。
(四)低碳经济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一)加快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根本,制度创新是保障。发展中国家应结合本国国情和长远战略目标,借鉴和吸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深入研究和制定本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对外贸易朝着低碳化方向转型。
(二)调整贸易政策,构建绿色贸易体系。为应对世界贸易低碳化大趋势而言,需要在贸易政策上更多的体现出低碳化导向。发展中国家应适时调整贸易政策,绿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适当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扩大工业制成品进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模式。调整和修改本国某些不合时宜的外贸政策法规、环保政策法规,使其适应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发展的趋势。例如在国内征收碳关税,现阶段,中国的碳技术还很不成熟,很难达到低碳的标准,这将成为发达国家减少我国进口产品的重要方法。WTO准则规定,对同一商品不能重复征税,因此,我们可以在我国对产品征收关税,一方面,可以避免碳关税,另一方面还可以积累资金,用于低碳技术等项目的发展。
(三)积极调整能源结构。通过能源技术、减排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环境的根本转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据了解,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了很多年,但是在新能源领域,如风能、太阳能和锂电池等行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因为我国资源较为丰富,所以我国可以迅速抓住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机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这样对于贸易企业来说,可以促进其积极开发新的产业增长点,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4]
总之,我们知道,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发展趋势,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对外贸易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发展优势低碳产业,并进行出口转型,我想,我国的对外贸易前景将十分广阔。否则,在低碳经济的冲击下,会让我国的对外贸易蒙上阴影。
【参考文献】
[1]李泉宝.浅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企业的环境管理转型[J].海峡科学,2010(06).
[2]黄琼华.浅谈低碳经济下的发展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1).
篇7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世界经济正在稳步走向一体化,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它国或地区的影响。中国做为一个新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已纳人国际经济的体系之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gdp增长是靠外贸出口带动实现的。对外依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影响日益增大,同时,也表明中国对它国或地区震荡的反应会更加敏感。
2 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本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分析:从产业看,危机对制造业比重大的地区影响大于服务业比重大的地区(但生活业为主的服务业受到的影响小于生产业为主的服务业)。从地区看,本次危机对出口依赖型的地区影响大于内需依赖型的地区(但加工贸易比重大的地区相对一般贸易比重大的地区影响稍小)。从行业看,前几年发展快的行业,也是本次危机影响最深的行业。受房地产业、汽车等交通设备制造业不景气影响,支撑冶金工业发展的三个支柱倒塌两个,使冶金行业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以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业影响较大,但对整个工业基础的摇动不如冶金、汽车、石化等行业强,这些行业以及航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都有可能负增长。港口及运输受到的影响在服务业中仅次于房地产和金融(证券)等行业。受到危机影响较小的行业包括: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行业,基本生活类产品制造业(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生活业(医疗保健、康体可能有大幅提高)、机械加工制造业、电子、电器。在危机中出现机遇的行业:技术服务业、创意产业、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及再生资源等产业,以及教育产业等。
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性矛盾将很突出。首先,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世界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类似,某些传统出口商品特别是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与这些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竞争层次上。例如,我国的“两纱两布”出口,其出口质量是国际公认的免检商品,出口量很大。但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的质量和卖价已优于我国。而且,国际市场对“两纱两布”的需求量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谁的竞争力强,谁占的市场份额就大。这对约占我国“两纱两布”出口总量70%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一个挑战。其次,我国出口的目标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例如,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0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中国香港占40.77%,日本占13.08%,美国占9.28%,三者合计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3.13%。同年,我国服装出口到日本的金额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32.46%,中国香港占26.42%,美国占12.82%,三者合计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71.7%。由于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将给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带来更大的压力。我国出口正受到来自这些国家越来越激烈的挑战。因此,我们金融危机的影响,近期我国的商品出口额将受到一定影响,估计2009年的商品出口同比增长22.4%,增速仍比较乐观,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速减缓了5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经历重大调整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自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为了筹集现金,国内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已开始降价销售。8月份,反映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可以预计,伴随商品房成交量的持续下滑,购房者持币观望心理增强。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进一步导致开发商面临现金流短缺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也将大为提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鼓励投资的领域,而且受关税政策调整影响较少,现在应当加强创汇农业利用外资的力度。据联合国数据显示,主要商品价格在金融危机之后下降5.9%基础上再下降3.9%左右,其中食品平均价格将下降8.3%,小麦价格降3%,玉米价格降2.5%,大米价格降6%,食油价格也在下跌,羊毛、棉花、木材等价格均有所降低。但是茶叶、咖啡和可可的价格将会上升。因此,我国可适当进口需求多而价低的小麦,扩大出口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农产品。以利国际收支平衡。纵观农业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泰国的谷物出口量较大,但以稻米为主,还有天然橡胶和鱼贝产品出口,对我出口影响不大,而该国的成衣与鞋类出口与我乡镇企业的产品有竞争;马来西亚主要出口商品为天然橡胶、植物油、原木及木制品,均为我国进口所需要;印度尼西亚出口以原油、天然气和胶合板为主;越南以大米、咖啡出口为主;印度以宝石和茶叶出口较多,与我有竞争;日本食物自给率只占70%左右,需进口较多的产品。我国对日出口总额中,农产品约占15%。因此,我国需要尽力扩大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茶、蔬菜、鱼、肉等食品及纺织、手工艺品和加工品)出口,并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出口退税范围,提高出口退税率,同时还需加强对出口信贷的支持,以利增强竞争能力。为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步伐,可适当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应给予减免关税的优惠。
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 贸易环境 贸易策略
一、贸易的环境效应
传统贸易理论与实践往往集中关注贸易量差、国家福利等方面,常常忽视环境这一重要变量,如以比较利益为基础的李嘉图理论及赫克歇尔-俄林(H-O)的要素禀赋理论均未考虑到贸易可能引发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依照这些理论,自由的国际贸易会实现帕累托意义上的经济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并增进国民福利。然而,这一观点只是在静态条件和未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具有一定合理性,若加入贸易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负效应情况要复杂的多。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条件下一国发展某些比较优势的贸易活动可能会给它国带来环境损害,如跨过河流上游国家砍伐森林以推动林业相关产品出口将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从而会严重损害下游国家出口型农业所依赖的环境,导致以邻为壑,破坏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有关的产品效应;同市场和经济活动扩张有关的规模效应;同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分布及强度有关的结构效应;同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有关的法规效应。所以这些效应均会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长短期的持续作用,进而反转影响贸易利益及国民福利。
以出口为例,由于工业污染密度下降的可能性有限,而出口增长弹性却较大,负的规模效果常常要大于正的结构和技术效果,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一国过度出口往往对环境不利,如资源性产品的跨国贸易常常以资源不合理或过度开发为背景,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产品的盲目出口更极易破坏平衡的生态环境,而当代盛行的转基因产品贸易已日益被证实背后隐藏着不少环境风险。此外,从各国政府贸易政策来看,当今国际贸易中凸显的绿色壁垒、环境关税,一方面反映了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新形式,但另一方面亦侧面反映出不恰当的贸易活动将危害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安全,危害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困境
(一)、贸易出口中的环境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极为迅速,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口创汇的单向需求促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1、生物资源破坏
就外贸出口而言,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一些生物资源因盲目、无节制的捕杀和开采,数量大为减少,相关衍生品质量下降,出口货源已经或濒临耗竭,如盲目出口野生动植物,破坏了地区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还导致产区土地沙化、荒漠化;而名贵中药材出口对资源的破坏更为严重,某些地区人参、杜仲、天麻、砂仁等因采挖过度已濒临绝迹。
2、矿产资源损耗
矿物资源的盲目出口导致盲目开采,不仅因此破坏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也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一些矿物在选炼过程中释放出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并威胁到环境和成品。一方面,资源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大,投入自然资源高于产出水平,使原本稀缺资源更加稀缺。另一方面,高污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具有不经济性,而这一类的产品,如化工、农药、制革、印染等出口却占全部出口额较大比重,尤其是一些外向型乡镇企业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隐患。
(二)、贸易进口中的环境问题
1、资源消耗型产品进口
国家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总量在波动中减少,而矿物燃料、油及其他有关原料的进口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所占份额都在增加;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产品的进口正快速增长。自1993年起,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随着油气需求每年的扩充,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万至1亿吨,净进口率达41%。这种趋势既对国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也将加剧我国环境问题。
2、易污染型产品进口
进口氟氯烃和使用氟氯烃的空调器、冰箱等产品,加重了我国环境压力,尤其是国家淘汰此类破坏臭氧物质的难度。此外,进口化肥、塑料薄膜等形成了新的二次污染。特别是氮肥易使地面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使近海生态平衡受到威胁,而最终失去农业价值的塑料薄膜则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形成白色污染。
3、废弃物转移进口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直接贸易形式向中国大陆转移废弃物的事件相当严重,2006年从美国、日本和香港入境的占进口总量的21.3%、7.8%和11.3%。另据报道,仅英国在2003年就向中国出口有毒废弃物36.2吨,价值约1155万英磅。这些有毒废弃物种类繁多,主要是有色金属废渣、电池、旧衣物,甚至含放射性废物,其再生过程已对使用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此外,有些外国企业将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禁止使用的产品及技术和设备以旧顶新、以次充好,通过投资方式转移进口至中国,这类投资实质上是有毒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另一种隐蔽方式,同样严重破坏了我国生态环境。
三、我国贸易科学发展的环境策略
实现我国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恰当地引入环境变量,将环境因素纳入政府贸易政策规划的视域范围。在当代全球贸易环境经历深刻变化,“绿色浪潮”汹涌之际,环境效应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
(一)、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全面推行环境标准制度
出口的规模、速度及质量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和产业竞争力,在当前我国出口面临持续性“刚性”顺差但总体附加值不高,频频遭受“绿色壁垒”及倾销诉讼的现实条件下,企业必须彻底扭转传统环境规避的贸易观,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将出口产品导入更多的环境质量因子,使之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政府及相关质检部门应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将环保作为生产经营的重要价值取向,促使环境指标和其它质量指标一起构成优质产品的内涵,大力宣传彰显优质品牌中的环境优势,通过树立若干环境“标杆”型贸易产品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转型提升;此外,努力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将环保产品提升为国家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培植环境型规模经济,[2] 对出口型绿色产业的孵化发展尤其要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努力形成企业与社会收集绿色信息、制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产品、从事绿色营销、开辟绿色渠道、发展绿色消费的风尚。
鉴于当代国际贸易中突显的环境标准效应,我国必须全面加强与国际环境标准管理制度相衔接的标准认证。首先,要积极推行ISO 14000国际标准认证制度,完整对出口产品从设计、生产到回收过程中绿色方案的施行步骤;其次,积极实施环境标准制,使出口产品在环境认证基础上扩大对环境标准的适应能力;再次,大力拓展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在标识认证领域的合作,推进环境标识的多边认可,同时努力扩大标准制订层面的国际发言权,减少不合理的环境壁垒。
(二)、坚定可持续型进口观、规范贸易类投资准入
进口是一国对外贸易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极。受历史产业结构和传统贸易政策影响,我国贸易活动中一度存在“重出口轻进口”的倾向,对进口的战略性地位和发展层次的认识相对薄弱,进口中的环境观念更是鲜有涉及。2007年,针对贸易持续性顺差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商务部明确提出了“扩大进口、优化结构”的口号,同时将环境因素置于政策调整的视域范围,这对于全面理性地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性进口要求立足国家环境安全的战略高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生物健康标准积极引进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技术与设备,尤其要积极引进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产品如污染防治技术及设施,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进口商品结构,坚决禁止有害废物的进口,对拆船业和废钢、废纸进口要实行专营;严格禁止有害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的进口;严格管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商品进口;加快禁止消耗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的进口。
贸易类投资是我国吸引国外投资结构中重要组成部门,其主要用于以进出口为目标贸易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外销,受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在该领域吸纳的外资量近年来不断呈快速增长之势。着眼于国内现实,在今后的贸易类引资过程中,我国应将环境要素置于更为突出的位置,严把引资关口,鼓励引导外资投入到有利于环境效益提升的产业和产品生产中,如清洁能源、交通、农业、有机食品、生态林业、绿色包装等,大力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更加关注环境与外资的协调,更加着力提高外资使用的环境效益,、促使我国贸易类引资向内涵型、集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
(三)、建立环境税收制、培育环境贸易示范区
国际贸易活动中对环境的漠视并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源于环境的公共性特征、企业没有将环境成本置于其生产经营总成本框架中,缺乏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和动机,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私人成本较低而社会成本较高的产品在高额利润刺激下盲目发展,现代税收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经济学理论及西方实践表明,市场经济下税收具有有效的杠杆调节效应,环境税是纠正市场失灵,消除外部性,促进环境良性发展、引导企业从事环境标的生产和经营的有益税种。[3] 着眼于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应尽早启动环境税收制,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按照产业特点分门别类征收级差性税收,对不利于环境贸易产品的生产、经营尤其要加强环税调控功能,以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贸易”。
据经济预测,2010年全球环境贸易将达6000-10000亿美元。面对这一趋势和现今我国环境贸易现状,若有重点地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发展环境产业,建立环境贸易基地,则可以创造成果,积累经验,辐射国内外,从战略上推动环境贸易发展的大局。鉴于各类经济开发区日益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生产企业大量聚集的现实,政府应积极加快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程,推动环境贸易示范区建设。要建立开发区贸易条例法规,制定绿色-有机产品贸易管理法,全面推广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取消限制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项目的优惠政策,鼓励可持续型贸易企业落户并给予特殊优惠,如退税扶持、保证优先进出口经营权、为出口信贷和产品认证设立“绿色通道”等;要建立贸易与环境信息反馈中心和数据库,收集、跟踪国际及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相关有影响的环境措施,整合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对区内环保体系进行研究评议,逐步形成开发区资源与环境商品化、价格合理化、消耗资源与破坏环境有偿化的良性机制,推动企业对外贸易经营的可持续之路。
(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增强环境贸易主动性
篇9
关键词:网络经济;互联网;国际经济;贸易
一、网络经济的特点和目前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
可概括为:成本低下、高效率、覆盖面广、发展速度快、管理层面弱、高风险。在网络经济下,买卖双方之间突破时间和国家的限制通过网络来寻找客户,完成国际贸易交易,无中介费用、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操作简单标准化,处理速度快,高体验,形成经济社会全球化形态。中国在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之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之路。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兴起、进出口贸易的顺差,中国在贸易收支上保持快速增长,国际环境略有改善,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较为突出。
二、网络经济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有利影响
网络经济大大的缩小了中国与其他国之间因为距离而产生的问题,并从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管理方面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1)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旋律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在国际安全论坛上提出“网络竞争的重要性已经超核竞争”后。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购、办公、理财都可以通过一台电脑或者平板达成跨国际的交流沟通,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前我们完成一次国际贸易需要满世界带着货币跑,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交付。促进经济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创造出了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大量的就业机会,大幅提高了生产率。
(2)网络经济加快了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扩宽了中国原本贸易地区的范围
为了使之发挥其最大限度的作用,网络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与经济结合在一起。古代有丝绸之路,现在我们有一带一路。一个国家仅仅依靠自身的消费来提高经济增长是极为有限的,凯恩斯提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就是向我们阐述了必须要把消费、投资、出口相结合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世界是一个圈,它把国家与国家都联系在一起,网络经济在最大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投资领域以及投资渠道,在出口本国过剩的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在他国家投资建厂,实现我国的“走出去”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网络经济完善国际贸易的秩序,大幅度的提高了中国国际贸易的水平
自2001年,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紧密。强调信息、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的重要性,开始不断强化这一类生产要素,例如,信息知识资源、人力资源、技术、制度,逐步提高了我们从一开始对国际贸易的要求,从而走上了一条国际大道,与时俱进,融入国际大环境中。
(4)网络经济大大的增大了中国国际贸易的经济规模
在一定的限度内,经济规模增加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大规模的生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本设备和自动化生产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分工和专业化也大幅度的被淡化了,减少了网络建设成本;信息的传递成本;信息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打破贸易分工的限制,被联接经济性替代了,相互介入。在国际贸易中,企业与企业间集聚在一起,形成贸易经济圈,利用共通生产要素,减低成本,创造乘数效应,进行复合生产或联合生产。
(5)网络经济形成中国国际贸易的新经济体
“作为提高生产率、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所起的作用是明确的”。在2012年5月世行报告中,根据1990年的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在1990年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0%及以下,但到2010年就升至20%左右。在互联网金融中,就以余额宝为例,到2014年这一季度末,其总规模已达到5412.75亿元,这使天弘基金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收益高、利率高让市场参与者变得更为平民化、大众化。国际贸易市场所产生的收益将更有益于普通人民。
2.不利影响
在2013年我国网民由于网络安全所造成的损失,估计已达到1491.5亿元。在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会有很多关于语言、文化、观点的摩擦,需要我们去交流,实现互利共赢,从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1)国际信息不对称和商业间信誉的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萧琛指出“网络经济依赖于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和国际社会”,网络的交易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不是面对面,交往和交易只能由诚信来维系。我国信息共享程度低,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通常贸易人员依据通常的价格、质量进行比对,调查对方公司资信,从而决定自己是否下订单,但难免还是会导致误差,加大了购买后产品退换货物的麻烦,致使我们加大了时间和成本上的花费。
(2)人力资源短缺,质量水平低
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根本,具有新兴信息观念和新型网络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时的中坚力量。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不够高;对于企业间的管理观念相对来说要落后一些,每个企业中缺乏有效的鼓励机制,因此会导致人才流失。网络仅可以完成信息流与资金流之间的问题,但是国际贸易完整的过程必须要有物流的配合,才可以完成,需要大量的物流管理人员,并且网络建立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人才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于网络经济人才的竞争也会愈发的激烈,这将对网络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不完善的基础建设
一项国际贸易的完成需要涉及到货物、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管理等多方面信息,都是建立在健全的基础设施之上。中国现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各个地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方面的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尤其是通信网建设的基础设备,“宽带不宽”,上网资费过高,制约着网络经济对中国国际贸易。在一些重要领域国家实行国家垄断政策,这些都将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4)经济结构不对称的问题
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一、二产业的“中国制造”仍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中国创造”所占比重较小,网络化改造进程慢,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
(5)网络支付机制欠缺
电汇在国际贸易中相对来说是最为简便的支付方式,要在网络上进行支付就需要网上银行。现在我国银行的电子化水平技术普遍较低,安全性也不高,各个银行网络之间的交流也是相对的闭塞,因此不能承担起支付网络电子交易费用的重任,就无法实现在网络上实现交易。
三、网络时代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在针对上述情况所产生的问题,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才能有效发挥网络经济对中国国际贸易的有利影响。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走开放性道路,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GDP一直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处于顺差,创造属于中国的神话。广大中国企业在全球国际贸易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了斗志斗勇的竞争,想在众多国际化企业之中脱颖而出。首先,我们正确对待网络经济,与时代一同进步,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有效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同时,我们要形成一个行业的同盟,相互交流信息,降低信息收集、整理费用,将这部分费用用之于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路、增加投资,加强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与我国国际贸易的运行方式牢牢的结合在一起,集中我们广大的智慧积极探讨我国国际贸易与网络经济发展的问题。
其次,在国家政策上,我们要制定正确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有便利合法的保障网络经济,才会使企业敢于利用网络开展国际贸易。《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说过,“为更好地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应将信息基础设施摆到同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同样的高度来重视,加大无线和固定宽带投资,积极推进电信改革,打破电信垄断,推动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产业合作”。国际贸易不仅仅需要交通设施的完善和产品的制造,更重要是依赖网络开拓自己贸易板块、改进中国的,结合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网络需求,科学有效的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实现网络经济规范化并为它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与此同时,优化偏远地区的通讯设施,接受新观念,提高自我知识面,降低城乡差距,不单纯依靠原材料,要创新提高产品的额外价值,就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并加以完善我国网络建设,结合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用高效有用的政策措施,改进并巩固我国现有的网络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
21世纪缺的是什么?人才。网络经济的发展对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要制定出网络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信息知识,树立科学人才价值观,要求国家创建一支适应于网络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贸易的高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在欠发达地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创造优秀的人才发展环境。在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加大教育力度,在必要时候引进国外网络经济人才,并为己所用,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和方法。在外贸型企业里,建立健全的职工培养计划,全方位打造贸易型人才;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改进考核制度,预防人才的流失。对于人才还不能单靠知识面的广,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诚实守信是我们与别国交易的重要条件。
在网络安全支付方面也存在技术和观念问题,这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网银支付是一种创举,便民便国,但是若没有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系统将危害着社会的安定。实施严格的流程控制,完善技术性保护措施,加强信息互通,强化动态监测,舒通损失赔偿渠道,充分有效的借鉴国内外网络经济的运行方式,结合我国企业的上网特点,研究、开发、制定适合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技术安全保障系统,保障我国网络经济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网络经济 国际贸易 经济
网络经济在时代的发展下逐渐变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如此一来,世界经济的模式由传统的形式转变成了比较现代的模式,贸易中更加方便、快捷。研究国际贸易的专家们目前主要着重于网络经济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这一方面,主要的目的是使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减少。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的有利影响
网络经济本身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国际经济贸易的特点,网络经济是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形成的一种结果,从网络经济的虚拟化、速度快、全球化、全天候运作以及创新性等特点来看,网络经济下的国际贸易便具备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从这些特点的性质砜矗能够总结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有利影响。
支付方面,网络经济下的国际经贸比起传统模式更加方便快捷。以往的国际经济贸易中,贸易活动花费的时间长、人力需求大,在贸易中需要使用书面文件,书面文件必须要通过面对面,将其传达到贸易双方,使双方都已经在知晓了并同意了文件内容之后才算成功。
国际经济贸易丰富的形式也是因为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带来的。互联网平台为消费者和商家创建了更加方便的交易模式,世界变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如此一来便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消费者可以在自己的国家通过互联网购买异国的物品。电子商务带给人们的便利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大部分人的认可,在未来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家经济贸易一直存在的壁垒在缩小。世界经济贸易中,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在贸易中容易受到限制,而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则会占据更大的优势。网络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增加了国家之间贸易的公平性,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
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了有利影响,但是也会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主要是表现在网络经济下新的贸易模式给国际贸易带来了风险,这些风险是夹杂在便利之中的。而众所周知,经济的安全性对于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由于互联网使用人群不确定,在这当中存在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得非法利益,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安全性。此外,人才缺失是网络经济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另外一个问题。
三、网络经济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策略
(一)重视网络知识的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涌现了许多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减少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力较大的企业要拓展国内企业人发展的视野,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与学校联合,创建一些平台为学生建造一个学习互联网知识和网络经济的平台。而就我国政府而言,需要从最基本的做起,逐渐加大网络知识和网络经济的普及程度,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参与到网络经济下的国际经济贸易中来,完成贸易的变革。
(二)升级我国的产业结构
为了让我国的经济水平尽早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接轨,针对我国的产业结构采取升级措施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力度需要增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结合国际市场上经济贸易的具体情况,就具体的要求和特点进行仔细的分析,一步一步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并且保证结构的稳固性。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可以说科技决定了网络经济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调整还需要依赖一定的技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从技术创新入手,完善我国的网络经济。
(三)加强网络基础建设
网络经济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需要一个国家加大投入,加强网络基础建设,为国际贸易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确实已经可以看到互联网的进步,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首要的就是要解决网络基础建设的问题,通过国家政府的支持,针对我国骨干网络不断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提高网络本身的传输性能,增加网络的覆盖程度。
(四)增加网络市场的开放程度
网络经济下的国际经济贸易需要市场开放,只有与世界接触和交流,才会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指导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网络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的是要加快三网合一的步伐,并且要积极号召和鼓励一些企业与网络和电信市场合作,减少垄断,降低垄断带给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市场开放之后形成的竞争对于网络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我国目前针对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比较少,为了让我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逐渐一致,需要经济学家和贸易专家们不断吸收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并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贾春阳.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商,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