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审美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诗词中的审美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诗词中的审美教育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情感丰富,同时蕴涵着高尚的思想内容,是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典诗词魅力的良好途径。笔者根据一线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做好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 一、吟诵品味,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大多是格律诗,具有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语言也凝练精确。教师可以通过吟诵品味带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在含义,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通过吟诵,一方面可以感受古诗词字句的整齐均衡,感受用词的平仄变化、押韵、节奏,品味其中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可以品味古诗词语言的凝练、精确、优美。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诗人易稿过程中用过的“到”“过”“入”“满”,通过比较,感受“绿”字用形容词作动词带来的色彩感和动感。此外,不同诗人的作品,在语言上具有不同的风格,如王维的清雅、李白的豪放、白居易的通俗,也可以通过吟诵来得到不同的美感。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大都注重意境的塑造,通过对诗词中意象的描写营造出意境,展现出画面美。意境是意象与情境、感情与景物的深入交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诗词中的意境进行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例如,孟浩然的《春晓》,短短二十个字,通过对春眠、啼鸟、风雨声、落花的描写塑造出春日早晨的景色,读起来通俗易懂,但是让小学生领略诗中优美而略带感伤的意境,并不容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暮春时节的落花场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诗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想象的多感官融合中感受诗词的优美意境。而《江雪》《枫桥夜泊》《忆江南》等诗歌也可以通过诗配画的形式进行赏析,将视觉的感受与情境的想象结合起来,感受诗歌或苍凉、或幽静、或喧嚣的意境,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三、体验感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美

情感是诗词的生命。古诗词中蕴涵着深厚丰富的情感,或思乡、或爱国、或感恩、或感悟自然,都是传统文化遗产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基础上,体验感受诗人表达的真切感受,接受真挚浓烈情感美的熏陶。例如,孟郊的《游子吟》展现了游子临行前母亲的难舍,表现了如春晖般伟大的母爱;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王昌龄的《从军行》展现了奋战抗敌、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之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表现对大自然的憧憬与热爱之情……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让学生体验诗人高伟、深厚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功能。

四、分析探究,感受古诗词的思想美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诗词中也隐藏着作者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几十首古诗词,在内容上健康向上,思想上丰富多彩,或豪放浪漫,或寄情山水,或忧国忧民,或求真务实,都能够成为审美对象。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穿越时空,与诗词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接受思想上的洗礼,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例如,在教学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引导学生感悟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通过对诗句“春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分析,探究伟大的奉献精神;而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审美价值,充分利用古诗词的教学价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古诗词;韵律美;意境美;人格美

一、读成一首歌,品味诗词的韵律美

古诗之美首先美在形式和语言。古典诗词语言优美,内容精练,讲究对仗押韵,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诗的音乐韵味很浓,由于平仄而抑扬顿挫,由于节奏美与诗味的隽永而可以吟唱、谱曲。古诗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字数、句数的限制,平仄的搭配以及韵脚的合辙。比如《渔歌子》这首词由于其平仄相间,声调高低错落,朗读起来就优美动听;而其“4/3”的节奏,也显示出了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并且具有弹性、周期性的节奏美。因此,诵读起来铿锵有声,朗朗上口,顿挫有节,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其中顺畅的音韵美、均匀有力的节奏美。这种美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诵读来感受。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一定要分配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多读多背以体会其中的美感。比如,我在教学《渔歌子》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把诗词读通,然后引导读出诗词的节奏再试着读出不同的节奏和韵味,进而师生对读,感悟词的韵律美,最后欣赏吟诵《渔歌子》这样的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词作的音韵美,实实在在地把词读成了一首歌。

二、想成一幅画,再现诗歌的意境美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常常是人们用来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人们很容易受到诗歌内容与形式美的熏陶感染,从而激发人们对美的表现、创造与追求,不少诗人因此在书画艺术方面有相当的造诣。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的过程中是这样操作的。(1)感悟景多。让学生感受到一首词仅27个字,竟写了9种景物。(2)感悟色多。通^品读,引导学生去发现诗中那些表示颜色的词语。(3)想象画面。师:这么多的景物,这么多的颜色聚在一起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想看吗?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你再用心一点说不定还能听到动听的声音,闻到迷人的气息呢!(师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然后汇报: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4)说话训练。出示句式训练:我看见,远处是 ,近处是 ,再仔细一看 。我还听到了 ,闻到了 ,这真是一幅迷人的江南春景图啊!这样的一个教学,其实是我利用了一个个特写镜头,故意放大词中的景和色,让他们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让他们诵读想象画面,这样在他们的脑海中就真的会出现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表述整幅画面,这样一来让感悟诗情与语言表达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感悟一种情怀,把握诗歌的人文美

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比如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意识、人格、风骨、气节等,支撑着中华五千年文明,支撑着中华民族多难兴邦,传承文明,开拓创新;这些人文精神都在古典诗词里得到充分的反映,都可以给学生以教育,而这种教育又往往是生动、形象的。诗歌是作者高尚的思想品格、道德操守和远大志向的直接表露。在教学《渔歌子》时,为了让大家感受张志和的人生情怀,我从引导孩子们质疑开始,很多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张志和还不须归呢?”利用这个问题,深入感悟张志和的人生情怀,原来张志和钓的不是鱼,而是一份与世无争的闲适,一份自命不凡的清高,一份千古不变的人生情怀。

四、走进一段故事,再现作者的人格美

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我在教学诗歌时,常常把表现作者人格美的故事制作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人格美。如,在教学《渔歌子》时,我分别出示了张志和的两段资料,一份是张志和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之时,开创一代词风,受后人敬仰。而另一份是张志和中年失意,弃官弃家,隐居江湖,悲惨现实。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两份资料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张志和人生遭遇的基础之上再来读《渔歌子》,这样张志和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积极人生情怀就一览无遗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让语文教学中充满浓浓的美学味,让学生的心灵在对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的领悟中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书简[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12.

篇3

一、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价值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美学特质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审美角度审视诗词中的审美意蕴,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趣味

古诗词是美的化身,诗词中所包含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建筑之美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培养学生纯正而高雅的审美趣味,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2.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理想

古诗词是审美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通过优秀的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浪漫情怀、忧国之心、爱国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中,不知不觉变得心灵美好而圣洁,精神自由而开阔,理想远大而崇高。

3.激发诗性智慧,培育创造思维

情感性、音乐性、想象性是诗歌的本体特征,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许多名篇都充满了优美、奇异、丰富的想象,学生通过想象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立体画面,感受到诗歌词的意蕴之美,从而激发诗性智慧,丰富想象力,培育创造性思维。

二、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教学策略

1.引入诗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陶冶的。因此,在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诗词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出与教材诗词相适应的、富有感彩的情境氛围,激发出学生对古诗词的爱,触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活他们审美心理中最敏感的神思,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诗词,领略古典诗词无限丰富的情韵美。

如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之前,先播放一首雄壮苍凉的琵琶独奏曲,雄壮的音乐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郁而激情飞扬的氛围中,为理解诗文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然后再播放古典琵琶曲《十面埋伏》,使激烈跌宕的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同学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自觉、积极主动地走进诗词中感受古诗词的美,领会诗词的思想感情和高妙意境,理解诗人居危思安的心境。

2.品味鉴赏,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在字斟句酌中体现出诗人的匠心。鉴赏一首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得紧扣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地传递主旨的关键词句,去审美、去体验,进入诗词的境中之“境”。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诗中关键词句,认真琢磨、反复推敲,品味语言的恬淡优美,从而领略到古诗词语言的精妙,领会精神内涵,走进诗词的内心,去体会诗人的情思、情愫和情怀,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一个“怜”字,准确、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眷眷之情。这里,诗人将可爱的“故乡水”想象为可亲的“送行人”,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化作对故乡之水的眷恋,更能表达内心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导学生捕捉住了诗句的字眼,也就捕捉住了诗歌的灵魂,在品味鉴赏中走近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3.捕捉意象,开拓学生的审美想象

意象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诗人的主观心态与大自然客体密切契合的结果,抓住作品的意象是读懂作品的关键。因此,在进行诗词鉴赏时,就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诗人精心描绘的生活画面设身处地地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作者所写之景的感情,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

如在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时,引导学生抓住词中“雁”、“连角”、“千嶂里”、“浊酒”、“羌管”等这些有形可感的意象,展开大胆的想象和联想,结合意象所组成的意境,在情景交融中去体会边地的荒凉和守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感受边疆卫戍将士们有家难归、大功未建的凄怆情怀。

4.以读促写,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中更高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美的事物,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以读促写、以点带面地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及审美创造力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提高古诗文修养。

篇4

关键词:中职;古诗词教学;审美情趣

优秀的中华古诗词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声韵和谐,富有音乐美。古诗词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是其他文学形式难以企及的,读着她,可以愉悦人们的性情,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优美的古诗词是语文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重视美的熏陶与审美鉴赏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古诗词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更能通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理想去塑造学生的性格。为此,教师要充分发现古诗词中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下文结合笔者的古诗词教学实践,就如何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谈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音画助读,领悟形象美,享受艺术美

古诗词富于音乐性,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其优美动人的旋律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音乐创设适合古诗词情感基调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含义,使学生真切地领会诗人的写作匠心,与诗人同欢娱共悲切,引起心灵共鸣,产生审美愉悦。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笔者借助多媒体播映了长江滚滚东流和江水冲击堤岸的壮观画面,背景音乐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音乐。这样声画并举,营造扣人心弦的情境和紧张气氛,能让学生感受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古战场景色,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同时也就联想起古代的豪杰。这些豪杰已经一个一个地被历史掩埋,只剩下江山如画,学生从中领悟到诗人借怀古来发泄心中不平之气的激愤情绪。

音画助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又让学生欣赏到与作品相关的音乐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领悟古诗词佳作中鲜明生动的形象,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二、反复诵读,感受节奏美、韵律美,体验情感美

古诗词富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吟诵起来,声情并茂,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学习古诗词,要把诵读放在首位,从诵读入手,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字里行间的神韵节奏,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

诵读的时候,需弄清作品的基调,而诵读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独诵,也可以是学生的合诵或接力诵。这需要根据作品抒发的情感而定,缠绵委婉的婉约词,宜采用独诵,以领会节奏的柔婉美;雄壮激昂的豪放词,宜采取合诵或接力诵,以领会雄浑、奔放美。古诗无论是五言律诗,还是七言律诗,都节奏相应,平仄相粘,对仗工整,深情远韵。如李商隐《无题》的颔联、颈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古词无论是小令、中调,还是长调,都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下片:“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诵读无论独诵还是合诵或接力诵,都能读出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生的诵读离不开教师的范读,语文教师作为古诗词学习的引领者,在教学中要绘声绘色、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范读。教师饱含柔情的范读,能牵动学生的神思,引学生到水草丰美处尽情撒欢;教师充满激情的范读,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神游天地间,如痴如醉,美不胜收。诵读是学生与诗人的心灵相通,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作品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实现诗词中有我的心灵契合,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已经领会到诗人见春雨适时而降而喜上眉梢的情感,并发现题目中的“喜”字在诗里没有再露脸,这时笔者抓住学生的困惑处进行点拨,引导学生逗留、品味,激起学生已有的情感,让他们体会无“喜”的诗里处处写人们喜爱的春雨――“好雨”的高尚品格。让学生体验到诗人的真挚情感,与诗人共欢同喜。

反复诵读,直到脱口而出,会持久不忘,并逐步内化为个人素养;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古诗词艺苑中收获丰硕果实,受到美的熏陶。

三、深入研读,鉴赏意象美,领略意境美

学生在体验了古诗词的情感之后,还应进一步研读,充分感悟作品的“弦外之音”,并由表及里地去发掘、理解“象外之景”包含的内在意蕴,这样学生的审美才能从“体验”层次上升到“鉴赏”层次。

意象的把握是古诗词研读的一个重要环节,古诗词的意象是寄托了诗人深厚而丰富的情感的物象。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称为意象。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象的“意”是包含在“象”中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须抠住“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品味古诗词中隐含的“意”,逼近诗人的诗思核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所谓情由景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就是意境。品味古诗词的意境,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主要是通过古诗词中具体可感的意象来实现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两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结合典故的原意和上阕作者借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来赞颂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反复研读,学生就能体会词人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劳的耿耿忠心。又如教学杜甫的《登高》,笔者先向学生介绍诗人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和所处环境以及情绪心态等,然后推出书法作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接着展示相关画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诗作,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由首联的“风急”秋高气爽联想到“无边落木”,树叶飘飘;又由“风急”联想到江水奔流,引出“不尽长江”。让学生领略诗人抓着“落木”“长江”两个意象,以“无边”“不尽”加以修饰,使之气势雄浑,创造出悲壮阔大的意境,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教育处于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肩负着全面发展学生的重任。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小学语文中增加古诗词教学是有现实意义的。总体来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注重古诗词的背诵,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虽然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较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少关注。通常,教师用很短的时间就能讲完一首诗,剩下的时间就是让学生朗读、背诵,如果课上时间不够,教师就会布置课下背诵作业,然后第二天检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但弊大于利,只是背诵,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久而久之会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1.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现代文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注重把握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更不必说对古诗词的鉴赏了。因此,受自身专业素质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只是把作者、创作背景、古诗词中呈现的画面简单地介绍给学生,缺少对古诗词的深入解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古诗词自身的逻辑性和画面的完整性被破坏,学生很难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词。

1.3对古诗词的讲解主要集中在内容方面,缺少对意境的讲解。

古诗词最独特的魅力是其中蕴含的意境之美,学生通过品味这种意境之美,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注重对古诗词意境的讲解。然而,当今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却把古诗词内容当做重点内容讲解,机械解释每一句话的意思,缺少对古诗词的意境的讲解。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只重视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意境的讲解,因此,学生只理解诗词的浅层意思,品味不到古诗词的美感,审美情趣自然得不到提高。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端正古诗词教学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增加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量,并且对小学生必背的诗篇和课外阅读诗篇进行了规定,目的是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的人文知识得到丰富,在理解古人情感的基础上,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端正古诗词教学态度,重视古诗词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得到全面发展。

2.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小学生的心中,教师是具有权威性的,他们认为教师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为了不“辜负”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古诗词教学水平。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但对所讲的古诗词有全面且深入的理解,而且要把握好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便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

2.3注重对古诗词意境的讲解。

古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字精湛、语言优美,并且其中蕴含由多变的情感和缤纷的画面创造的意境,当读者用心品味与感悟时,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便会浮现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注重对古诗词意境的讲解。主要方法如下: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从而慢慢品味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其次,教师讲解基础知识,逐字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与学生共同品味其语言特点;最后,通过对古诗词意象的挖掘,领悟诗人的情感,从而构建画面,让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的意境。如讲解《咏柳》时,通过让学生诵读和对“柳”这一意象的挖掘,体会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品味诗人创造出的春天柳枝轻拂的意境,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美。

结语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古诗词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虽然目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广大教师不断努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就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健词:古诗词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建设,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的内容及目标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变化。目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也促使众多高校教师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不仅传承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更承载了我国先民的精神。古诗词的这种特殊性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也使其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工具。但从目前来看,教师还无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要得到相应的理论进行支撑。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及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有力推动古诗词教学的发展,同时引导学生成为心灵健全的新世纪人才。

二.利用古诗词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我国的古诗词具有语言精练但内容和感情丰富的特点。正是这种相对矛盾的特点,使其成为古诗词最迷人的特色。进一步说,古诗词虽然结构短小,但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诗人在简短的诗词中生动地描绘了人物或形象,这也是作者抒发感情的基点。

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首先能够做的就是利用古诗词中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换言之,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以诗文《饮酒》为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这首简短的五言律诗中,作者用简单的笔墨塑造了丰富的形象,有山野中的小屋,也有面向朝阳的篱笆;有美丽的,也有争相追逐的飞鸟。作者利用简短的诗文描绘了一副恬静的图画,显示出一种怡然自得、悠闲无比的田园生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通过反复的阅读将这首诗中的形象拓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就能够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进行感受、领悟和赏析。此时,学生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美、鉴赏美。例如,部分学生看到的是东篱外生机磅礴的,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气息。部分学生则看到夕阳下飞鸟相互追逐着回家的悠然景象,其内心涌现出一股向往自然向往自由的情绪。部分学生却看到作者悠然自得的坐在茅屋内饮酒的画面,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恬适与和谐。学生根据个人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建构图画并进行赏析,感受到古诗词中的图画美、韵味美、情感美,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心灵。

基于此,学生就能够在古诗词教学中发现诗歌中的美,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美、鉴赏美,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美、认识美,这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利用古诗词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人的价值,并引导学生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同时更进一步挖掘人性的美好。因此,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随着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学生才能看透事物的表面,才能更好地领悟深层次的情感与精神,并在与作者进行感情的交流中更好的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并对美好的生活产生憧憬与向往之情。

以《虞美人》这首古诗词为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古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其成功之处不但在于诗人在诗中描绘了生动的形象,更主要在于诗歌蕴含的深刻情感。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诗文,在对诗文形象进行欣赏的基础上鉴赏诗文的感情。

从接收美学的视野来看,文学作品都留有空白,这也正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思维交流与碰撞的最佳场所。因此,在鉴赏这首古诗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中感悟到作者在繁华仍在的背景下哀叹自己的人生。另一部分学生则看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在作者问天、问人到最后自问自答的过程中领悟到作者内心的无助,并由此理解了作者对故国之思和深深的亡国之痛。

又如在李商隐《无题》这首诗的鉴赏中,学生能够看到春蚕和蜡烛无私奉献的一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领悟到高尚的情操。

总的来说,我国流传至今的古诗词多不胜数,其不但彰显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更展现了我国古代先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其不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综合能力,更关键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赏析我国的古诗词,并对其中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进行领悟和欣赏。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不同诗人抒发的不同情感,包括作者抒发的爱国之情和忧民之意,也包括作者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也涵盖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崇拜之情。

在此过程中,学生才会与作者产生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更好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基于此,学生才能更好的探索大自然、思考人生,并逐步实现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的相互统一,引导学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四.利用古诗词的意境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

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心灵境界,才能够让学生抛开现实的阴暗面,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与苦难,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长远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发现世界和生活的美,同时在追求美的同时实现人生的价值,最终让学生领悟人文精神。

在我国的古诗词中,不仅仅拥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更多的则是诗人从自我出发,表达自己内心高尚的情操。教师应该让学生领悟和感受这些高尚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心灵境界。

例如,著名诗人苏轼的词大多表现了他豪迈的性格,也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代表作为例,作者在词中描写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风景,又描写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自得。最终,诗人笔峰一转从梦境回归现实,叹息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的情感起伏较大,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诗人情感的变化,这就能够让学生感受诗人内心的豪迈,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感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去感受诗人内心的斗志与拼搏,并得到感染让学生燃起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产生拼搏的动力。

我国的古诗词承载了祖辈优秀的精神和意识,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情感,其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领悟和感受优秀的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境界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学生领悟人文精神。

五.开展拓展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最后,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拓展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一方面,只有当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其才能更好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并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人文素养从某种意义而言属于综合素养的一部分,随着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其眼界将变得更高,其价值观也将变得更加长远,最终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同时在生活与学习中突出人的价值。

因此,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拓展教学的内容,并开展更丰富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诗时,教师可以将杜甫与李白两位是人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两人同为唐朝诗人为何两人的作品却大相径庭。通过对诗人的学习和分析,学生发现杜甫生处于晚唐时期,其生活艰难,因此其诗歌的内容较为沉重,表达的多是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了解到了诗人杜甫的生活经历,就能够与自己当前的生活进行对比。

基于此,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才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因此,学生就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杜甫所表现出的伟大情操,并在其影响下改变负面的行为习惯,进而在学习生活中变得积极向上,并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画出诗歌中的形象,使学生对诗歌中的形象进行更深层次的赏析,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迎合了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众多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人文主义精神。同时,教师需要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更有效的教学见解,推动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淑华.利用古典诗词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柳琴珠.依托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吉林教育,2014(34)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审美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91-02

当前,审美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在美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尤其是古诗词直接与艺术接壤、交融,学生通过对诗词美的内涵感受和吸纳,对良好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时间上看,中国古诗词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明悠久历程的缩影;从内容上看,诗词涉及到社会生活、精神生活、自然界等众多题材和主题;从形式上看,优美的语言、动人的韵律、幽远的意境无不拨动人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小学语文教材所收录的古诗词,均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学生通过诵读学习经典诗词作品,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感染,进而陶冶情操。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对这些诗词进行有效分析和教授,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诗词审美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合理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指明方向。一是重背诵,轻讲解。小学古诗词教学以让学生死记硬背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一来可以应付考试,二来有助于完成新课标对学生掌握诗词量的需要。然而,在学生对于诗词的真正含义还不够深入、明晰时,教师一味要求背诵,其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由于没有理解诗词的内涵,即使W生能将诗篇背不来,也未必真正入心,结果是很快便被遗忘了。在对古典诗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把诗词大意用白话文告诉学生,只是做了一个古今翻译的工作,以此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有效体会诗词情与理、景与意、文与人的密切关系,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情感与思想。

二是重数量,轻质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或是为了取得预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还要求能默写,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态度,往往与中国传统优秀诗词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悖离,学生只有深刻领悟诗词的意蕴及哲理,才是有质量的教学,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其胸怀和视野更为宽广,真正达成教学目标。

三是重翻译,轻审美。从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逐字逐句地把古诗词翻译成白话文,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这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联想和情感的调动,还将养成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当教师把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为“抬头看看月亮,低头想起了家乡”时,这首千古流传的名作中淡雅而动人心弦的意境便荡然无存了。可见,教师过度讲解会使学生失去探索的兴趣和想象的自由,而从翻译的过程来看,教师往往只是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在讲解过程中不注重营造氛围,不重视思维引导,将很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诗词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将会变得比较困难。

二、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当理解了小学语文诗词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后,教师对于审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完善。

(一)挖掘情感美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以教师的朗诵与讲解为主,而教师在诵读过程中为了能够真正理解诗人的感受,就应该把自己看作是抒情主体表达情感和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表演和呈现。以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课文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诗中汪伦以歌送友,作者李白借潭水之深抒发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诵读此诗时,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可以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这两个角色,再现江边送别的场景,让学生进入作品情境,真切体会诗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教师或学生也可以独自将自己置于“乘舟将欲行”的作者角色,想象自己此时正独立舟头,就要告别倾心相交的朋友了,此别之后,由于交通不便、重重阻隔,彼此不知何时能再见。正忧思万千时分,岸上突然传来友人送别的歌声,于是,独立舟头的“我”望着眼前的潭水,听到友人质朴纯洁的传音,那种难舍友人的心情便油然而生。深湛的桃花潭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作者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于此处自然地联系起来,至此,吟诵者自然更能体会诗歌后两句所寄托的友人之间的那种深似潭水的情谊。可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读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情感美,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欣赏语言美

古诗词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包含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诵读,欣赏其语言美,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王安石的诗歌《泊船瓜洲》时,诵读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教师围绕“绿”字启发学生推敲猜测、体会,并彼此交流作者可能用过“绿”字之外的哪些字,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万物生机、绿满江南的春光意境。在学生感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想并小结:据传,诗人先后选换了“过”“吹”“至”“到”“回”“满”“入”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字,成为诗歌创作炼字的佳话。学生通过对这样一段背景故事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字词对比,体会不同字词给诗歌带来的不同审美感觉,以及诗人传达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三)体会意境美

古诗词具有凝练简洁的特点,富有个性化、意味深长。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利用古诗引导学生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画面,在审美过程中领悟和升华诗词的思想境界,只有实现了这一教学目的,才能够真正体会诗词的意境美,体现诗词的欣赏价值。如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诗人眼中,国家残破,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诗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独特意境美。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要充分挖掘与运用古诗词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远钧.经典浸润人生,美育升华人格――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0(4).

[2]孙桂成.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育因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篇8

一、通过学生对诗词的诵读,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词的学习,通过加强诵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其中的韵味,通过多读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在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要读出诗词中的语调和与重音,通过诵读,让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和内涵理解更加深入透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非常重要。让学生多读,以至于能够背诵,直至能默写应用。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配以诗歌图片,辅助背景音乐,虚幻再现诗人当时写诗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文章中描述的画面会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从而学生可以顺利地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这样学生自然就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寓意与思想。在平时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用心灵去体验,用情感去碰撞。

二、利用鉴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每首古诗词都蕴含一定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诗词,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体会诗人创作的巧妙,从而达到想其意境、 悟其诗情的目的。如在学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一般秋雨会带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容易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思绪?”学生就非常容易联想到“思念”。然后继续提问:“在秋雨绵绵的晚上,诗人使用了哪一种照明工具?他是如何思念妻子的?”通过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显现的含义,促进学生借助于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诗人在绵绵秋雨中对自己妻子无尽的思念,进而深刻感悟作者内心的苦闷。再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诗中有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句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想象一位身穿戎装、白发苍苍、英姿飒爽的老将军,在骑马飞驰、身先士卒、与敌人奋勇搏杀的场面,在杀声震天中,敌人节节败退,最后老将军开怀大笑……通过想象,学生体会出作者一颗爱国之心,一种为统一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通过想象,极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通过诗、音、画,唤醒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挖掘和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唤醒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词大多在描写自然景物的情况下,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感情。古诗词与图画之间紧密联系,很多诗人的习作将“画”和“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将诗画结合起来。如在学习古诗《使至塞上》时,为了使学生有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在带领学生分析完诗歌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将美术知识与诗中的意象结合,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完美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习诗歌的热情,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还体现了课程整合。在诗歌教学中,学生还应该用心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音乐美。音乐也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工具,在让学生鉴赏诗歌时,可以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充分感受诗歌中蕴藏的情感。

四、充分挖掘诗歌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深刻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其内涵极其丰富,其语言含蓄而精练。教师要引领学生读懂读透,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如诵读、赏析等。挖掘古典诗词丰富内涵,传承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要让古诗词课堂成为语文教学中最美的、最有文化内涵的课堂。学习古诗词,要正确理解诗词,一定要对作者的经历、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诗词中的思想内涵和诗歌的文风,要让学生与诗人对话,走进诗人内心世界,触摸到诗的灵魂。如杜甫在唐朝处于最繁盛时期的时候,写下“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充分体现出诗人的壮志情怀;而《春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被困在长安时期,与亲友在战乱中失散,他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句,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睹物伤神、暗自垂泪的情怀。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品味诗人在诗歌中所寄寓的感情,感悟诗人当时的意境,挖掘古诗词的丰富内涵,传承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篇9

作者:赵静静

【摘要】我国的文学文化遗产里古典诗词是重要的部分,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中,如何提高高中在校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需要研究的课题及注重的内容。本文就鉴赏古典诗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古典诗词 鉴赏

1.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是每一个中学生对古典诗词都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语言与中心思想,这个标准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题,中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学习古典诗词视成洪水猛兽。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在高中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在了解古典诗词、背诵、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古诗词情感及思想内容、了解古诗词描述的意象、欣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古诗词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能力。

2.掌握古诗词的意义

古代的诗词通常是运用丰富的内容、充实的意镜通过含蓄且简单的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读懂古诗词,就不能正确理解古诗词所要描述的意境,造成学生在做有关古诗词的题目时难以下笔,错误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因此,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思想内容是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基础,透彻的了解古诗词题目、解释的基本内容。每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接触过很多的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以一些著名的作者的具体情况、古诗词中经常见到的意境、古典诗词的特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怀古诗是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功名成就或者将自己怀才不遇的不满用诗词的方式表达出来;送别诗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思乡诗是作者表达人在他乡思念故乡的思想。这些初步了解的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基础知识进行分类,根据实际的情况运用相关的知识,掌握不同的古典诗词的情感及思想内容。

3. 培养学生赏析古诗词语言的能力

在高中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古诗词中的含义和重点了解整篇古诗词要表达的内容,其次从作者运用的的语言艺术,了解古诗词的运用,教会学生根据诗词的表达方式判断古诗词是寓情于景还是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有一些古诗词要通过文章的关键字下手,掌握古诗词中的色彩词及动词的运用,从形象性、生动性、准确性等方面了解诗词用词的妙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避免讲课方法太过深奥,指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掌握更多的典故,欣赏诗词时便能很快的了解诗词采用的典故,更快掌握古诗词抒发的感情。古诗词的感情隐藏在诗词的语句中,因此就要求学生要从不同的方向去了解诗词的技巧,还要掌握古诗词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整篇古诗词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4.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教师在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熟悉古典诗词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比如通感、比喻、反复、夸张、互文、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根据修辞手法判断古典诗词运用的抒情方式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等,然后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是烘托、象征、欲扬先抑还是渲染等,最后要教会学生对作者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正确的判断使用怎样的手法后,结合古典诗句进行细致分析,运用这些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的诗词是将一切想要表达的思想融入到诗词的句子中。所以,在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在了解古典诗词、背诵、积累的基础上,对学生循循善诱,指导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技巧,寻找规律,使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得到时效性的提高,引导学生找到诗词的主要思想内容,在诗词阅读中利用自己的感情去体验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在提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篇10

关键词:人文精神;学生人格;意境;朗读背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27-01

由于古诗词的创作时代与学生生活的当下时间上相隔遥远,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语言运用产生了很大变化,古诗词中运用的抒情方式和表达手段让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走进诗人创作的意境,在品读诗词的过程中感悟诗词中丰富的语言魅力和精华,从而感悟到诗人创作时的真实感受。中

一、古诗词对提高人文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职高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倘若以古诗词作为培养人文精神的手段,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遗产丰富,把这一资源利用好,使其为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服务,可以增强学生抵制腐朽文化腐蚀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和人文精神,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利用这些美好的作品来塑造学生灵魂,陶冶学生情操,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是每个职高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古诗词对完善学生人格具有积极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而古诗词的教学活动可以完成以上要求。曹操的《观沧海》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宽阔的心胸;李白的《赠汪伦》可以使学生重视友谊;陆游的《游西山村》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出悲壮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诗人为了自身坚守的信念和生命的尊严,毅然舍生取义,如此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几点关于职高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供大家一起研究。

1、把握意境是第一要素

古诗词的形式多样,大都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这就限定了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必须首先把握古诗词所创设的意境。我们不仅要学习古诗词所描述的场景,还应该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包括作者的写作风格、所属流派等。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在学习古诗词时就能够准确地把握好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仔细品味作品中的关键文字,诗人在创造时,对于文字的运用十分考究,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形成的最能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作品,例如,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一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一句千古佳句,诗人就是凭借“春水东流”这样的绵绵流长的语句来抒发自己内心当中的无限愁思。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了解李煜的生活背景,就可以帮助他们对于诗人词中所表达的愁苦有更深刻的感悟。

2、朗读背诵也是重要环节

朗读和背诵是古代教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它应用于今天的古诗词教学也仍然有效。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并且背诵,可以逐渐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而且可以体味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感情。

首先,古诗词的韵律平仄押韵,节奏鲜明,易于朗读,同时古诗词又可以分为多种情感、不同风格,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流派,如婉约派的诗歌比较适合低声诵读,而豪放派的诗词学生则应该高声朗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并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举例来说,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低缓、悠长的语调来诵读,而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学生就应以高亢、豪迈的语气来读出诗词激荡、雄壮的气势。

其次,从初读、细读到精读再到熟读的各个阶段,诵读的方法也有所差异,初读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读懂;细读要求学生们要仔细品读,理解诗词的内容;精读的过程则要求学生抓住重点,细细品味,有所感悟;到最后熟读以及背诵,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涵的前提下,达到背诵的能力。经过这样的步骤,学生们对于诗词的理解就会更加地深入,之后教师再对学生加以点拨指导,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多应用诗词名句

学以致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举一反三的能力,还可以再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职高古诗词的教学当中,笔者还经常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多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佳句。

我们中国的古诗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每当学生处于不同的情境之时,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就可以被我们引用进而来抒发自己此刻的内心感受。例如,在我们课余时间采风组织爬山活动的时候,走了一会,学生们都累了,笔者此时就会提醒学生停下脚步欣赏山中的美景,并且启发学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表达眼前所看到的的一切呢?这时学生们就会努力搜索自己脑海中的诗句,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此外,笔者会用“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类的诗句激励学生,在作文课上会让学生用诗句来为自己的文章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