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

篇1

关键词:晚断脐 新生儿 贫血 黄疸 综述文献

新生儿结扎脐带的早晚至今仍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早断脐和晚断脐。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或5-10s断脐即早断脐,将减少新生儿60-100ml的血液供应,引起新生儿血容量不足,引发呼吸问题及贫血。目前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支持健康新生儿晚断脐,即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以适应出生后新生儿循环的自然转化过程[1]。无论对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延迟断脐也许是一项经济的减轻贫血、增加铁储存的可行方法。本文旨在综述晚断脐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晚断脐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1.1 晚断脐有利于增加新生儿体内铁的成分,减少新生儿贫血的几率 新生儿贫血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水平,还会降低其免疫力,影响其长期神经功能[2]。研究证实,晚断脐可对新生儿进行生理性胎盘输血,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补充铁含量,降低新生儿贫血的发生率。

1.2 晚断脐有利于提高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增加脑氧含量 脑组织氧不足是新生儿(早产儿尤甚)脑损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而延迟断脐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延迟断脐可以使胎盘继续向新生儿输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血容量、HCT、平均动脉压,这样可以加强氧向脑组织的转运,而增加的血容量及平均动脉压也可以加强脑灌注,从而提高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增加脑氧含量,减少缺氧、缺血后脑损害的发生。

1.3 晚断脐对新生儿血液粘滞度、红细胞增多症、黄疸及其治疗的影响

(1)Hutton和Hassan对90例新生儿的血液粘滞度的研究发现:晚断脐组生后2-4h和5d时血液粘滞度均较早断脐组高。

(2)有文献报道,红细胞增多症在早断脐组、晚断脐组均有发生,但是没有一例红细胞增多症的新生儿出现不良症状。也有研究发现早断脐可减少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风险。

(3)从理论上讲,延迟断脐使新生儿从母体获得更多的血液及红细胞,可造成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增多,黄疸加重。但研究提示:早断脐组与晚断脐组新生儿生后24-48h、3-14d黄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mhamed等还发现两组新生儿需要光疗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考虑与生理性胎盘输血的特性有关,生理性胎盘输血受新生儿体内反射调节,当新生儿达最佳血容量时脐动脉搏动自然停止,胎盘输血终止,此时新生儿体内血量对于新生儿是最合适的,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反应,但这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2.晚断脐存在的问题

2.1 新生儿断脐位置的选择 断脐前新生儿的位置应在母亲的腹部或更低,没有低置的晚断脐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无效的。

2.2 临床殊情况下的断脐时间

(1)新生儿复苏时如何选择最佳断脐时间:临床中只有小于1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需要呼吸帮助,约1%的新生儿需要特殊复苏。有研究推荐,当新生儿需要复苏时在不断脐的情况下就开始复苏,延后断脐至少60s,这样只要胎盘没有剥离,新生儿仍可以通过完整的胎盘胎儿血循环接受部分氧气。窒息时复苏与延迟断脐,两者若能恰当配合可能会减少新生儿出生后的缺氧状态及脑损害等多脏器功能的损害。

(2)早产儿、低体重儿如何选择最佳断脐时间:无论新生儿胎龄大小、体重轻重均应延迟断脐。因为延迟断脐是一个方便、经济的,提高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的Hb、铁存储及铁蛋白,降低贫血发生风险的好方法。如早产儿、低体重儿需要复苏抢救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抢救的同时延迟断脐至少60s。

3.研究方向展望及建议

综上所述,晚断脐对新生儿是安全的,可以提高新生儿期的血红蛋白浓度、增加铁存储并可降低贫血发生率,还可以降低早产儿出生后6周的输血率。尽管晚断脐对胆红素峰值浓度、红细胞增多及血液粘滞度有所影响,但没有增加过多的治疗负担及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中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提供最多的胎盘输血从而确定最佳的断脐时机;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完成窒息复苏与断脐的恰当配合;断脐时间与第三产程产妇失血之间的关系如何;第三产程怎样更好地配合完成胎盘胎儿输血;以及晚断脐对新生儿长期预后的影响。建议通过广泛的临床观察和实践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高危产妇; 围产期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4-0114-02

doi:10.14033/ki.cfmr.2015.34.052

高危妊娠是指各种因素对孕产妇及胎儿都会产生较高的影响,并且可能导致难产危及母婴安全,出现高危妊娠的产妇称之为高危产妇。以往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工作主要由产科医生完成,而对系统的护理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在产科医生正确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可使高危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降低高危因素对孕产妇、胎儿和婴儿的不良影响和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而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正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方法。EBN是护理人员将科研结果和临床护理相结合,在计划护理活动中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结果为依据,结合临床经验和产妇需求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产妇实施最佳的护理决策[1]。近年来,笔者通过对高危产妇围产期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2012年2月-2015年2月进行检查的高危妊娠2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产妇均符合高危妊娠的诊断标准[2]。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孕产妇均按照制定好的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10)。观察组年龄20~39岁,平均(26.6±3.2)岁,高龄10例、多胎史23例、瘢痕子宫20例、胎位不正2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13例、贫血1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3例、多次人工流产史7例。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5.8±3.1)岁,高龄8例、多胎史20例、瘢痕子宫25例、胎位不正24例、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贫血1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2例、多次人工流产史6例。两组产妇年龄、妊娠高危因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有对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护理,以及药物护理和饮食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循证护理。循证护理主要包括确立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和循证应用。(1)确立循证问题。根据妊娠的高危因素提出循证问题,包括各种妊娠高危因素的发生原因、机制及临床表现,以及最佳的护理方法。(2)循证支持。首先进行中外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组织专家组对检索文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行分析;另外,通过咨询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以她们的经验来进一步获得循证支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3)循证应用。①从确定妊娠开始登记资料,于妊娠12周内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配合医生在孕早、中期进行高危妊娠筛查,根据不同的高危因素建立高危妊娠档案。与符合高危妊娠诊断的孕妇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孕妇的心理及期望,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建立信息源;②对存在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健康宣教,介绍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开设有关治疗护理知识讲座,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对孕妇进行治疗、保健辅导,教会自我监护方法;③针对高危孕妇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孕妇及其家庭成员沟通,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多倾听孕妇内心的声音,及时疏导其心理障碍,必要时可请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协助进行心理辅导。尽力消除产前心理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调整产后心理状态,尽量使孕妇在围产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④产前注意观察胎心率,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对胎位不正及时处理;注意胎盘、羊水和脐带情况,避免新生儿窒息;分娩过程中,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及时解决分娩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使胎儿顺利娩出;分娩后注意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定时消毒,预防产褥感染;另外,产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婴儿出生后注意保暖,正确喂养。

1.3 观察指标

(1)不良情况发生率,主要包括胎位不正、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等。(2)不良情绪评定,①焦虑自评量表(SAS),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69分以上;②抑郁自评量表(SDS),轻度抑郁:53~60分,中度抑郁:61~72分,重度抑郁:72分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不良情况发生情况比较

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胎位不正、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上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新型护理观念,循证护理是一种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以已经取得的可靠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作为证据支撑,并结合护理人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产妇的实际需求,制订的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案[3]。循证护理是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完美结合的一种护理方式,能最大限度节约医疗资源,以实际循证问题为导向,以科学理论及经验成果为依据,以产妇不同特点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循证护理已经渗透到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上导致高危妊娠的因素非常多,较为常见的主要有年龄因素(一般指大于35岁或者小于16岁的产妇)、瘢痕子宫、贫血、传染病毒携带者、胎位不正、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高危妊娠严重影响妊娠结局,并且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某些并发症而导致难产,甚至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死亡[4]。彭飞玲等[5]研究显示,1976例高危产妇实施循证护理作为观察组,1836例高危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婴儿早产、子痫前期、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彩莲,黎敏,黄月红.循证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239-240.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3]周秀婷.循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9(36):4505-4507.

[4]戴晶.1168例高危妊娠管理与总结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6):19-22.

篇3

【关键词】动静脉换血;重度Rh溶血症;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662【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98-02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该病发生于胎儿和早期新生儿,是最常见的一种新生溶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水肿、肝脾大和出生后迅速出现的黄疸。目前已发现人类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个血型。虽然有多个系统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但是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其它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较少见[1]。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半小时,因“面色发绀半小时”入院。患儿系G4P4孕38+5周(父母年龄均30岁,体健,其母曾流产1次,死胎2次,无特殊物质接触史),于我院妇产科自然娩出,生后既哭,面色发绀,羊水粪染(Ⅲ度),Apgar评分1分钟7分,5分钟8分,入院前半小时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发绀,伴气促,无咳嗽,吐沫及呼吸困难,无发热及尖叫,妇产科予以吸痰,吸氧5分钟后面色稍好转,急转入院,门诊以“新生儿溶血病”收入院,入院 PE:T 不升,P 128次/分,R 42次/分,WT:3500g,成熟儿貌,发育良好,神清,神萎,反应差,哭声无力,面色微黄,面部黄染,前囟平软2×2cm,张力不高,双眼无凝视,双侧巩膜黄染,鼻唇沟及口周发绀,呼吸规则,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3次/分,四肢末端皮肤凉,脐窝见血性分泌物,四肢活动度欠佳,肌张力减弱,原始反射减弱。辅查:总胆红素176.1umol/L,母亲血型:O型血 Rh(-),患儿为B型血,Rh(+)。患儿入院后,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面部、躯干、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染,呼吸、心率增快,气促明显,三凹征(+),肝脾进行性增大,无水肿表现,即予血气分析,血Rt,电解质,肝肾功等相关辅查。总胆红素迅速增至276.1umol/L,血气分析示:PH 7.292,PaCO2 48.5mmhg,PO2 50.9 mmhg,BE -3.6mmol/L。进一步做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均阳性。血Rt示:Hb 80g/L,PLT 68×109/L,RBC 1.23×1012/L,WBC 74.5×109/L,肝肾功无异常,电解质无异常,考虑合并心力衰竭,中度贫血,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补充诊断为“Rh溶血并ABO溶血症”。即予西地兰纠正心力衰竭,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青霉素、头孢噻肟钠抗感染,20%甘露醇脱水减轻脑水肿,鲁米那降低氧耗,行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2次(第一次换血后总胆红素降至260 umol/L,于第二天复查总胆红素273.6 umol/L,予行第二次换血术,术后总胆红素明显降低至176.1 umol/L),丹参、盐酸多巴胺及甲磺酸酚妥拉明改善循环,血浆,人血免疫球蛋白及人血白蛋白对症支持治疗,碱化、水化尿液,并蓝光光疗退黄,脑活素营养脑细胞,现患儿无发热抽搐及尖叫,无呕吐及腹胀腹泻,奶量,二便尚可。PE:T 37℃ ,P 138次/分,R 39次/分,反应尚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前囟平软,唇周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无音,心腹无异常,肝脾未扪及,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稍减弱。查血Rt示:Hb 121g/L,PLT 328×109/L,RBC 4.45×1012/L,WBC 13.4×109/L,总胆:119.7umol/L,患儿临床治疗13天治愈出院。

2 治疗

采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是治疗此病的关键[2]。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具有实用、易行、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换血可较快达到消除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的效果。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保暖床上,取仰卧位,用床边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和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并观察呼吸、体温、皮肤颜色等。备齐换血用物(如留置针数个,三通活塞管数个,无菌手套2~5双,20ml注射器5~10个,肝素氯化钠等渗盐水100ml,即生理盐水100ml加肝素3~4mg[3]),开放外周静脉二条,一条作输血用,一条作临时补液用,另一条外周动脉作抽血用。一般常选取桡动脉作为穿刺点,必要时也可选取肱动脉。动脉穿刺的成功常常为换血成功的第一步,穿刺采用留置针头,动脉端外接动脉测压管后再接三通管,三通管其它二端中的一端接肝素氯化钠等盐水,另一端作抽血用,一般用20ml空针即可。输入血液可在恒温水箱水浴至37℃左右,并在整个换血过程中保持30℃左右,以减少对患儿的寒冷刺激。换血量为150~180ml/kg,多采用O型红细胞悬液,在由于该患儿溶血特别严重,与O型红细胞悬液的交叉配血中主次反应均有凝集反应,后来不得不在血站及化验室专家的见意下改配O型洗涤红细胞,以减少溶血反应,但此仅是主反应无凝集,而次反应无凝集,由于患儿病情及时间紧迫,予立即行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换血速度为240ml/h,由输血泵控制,静脉输入,同步动脉抽血,速度控制在4ml/min,参照输入量调整,出入量差不大于20ml。第抽血20ml,可用少许肝素等渗氯化钠液冲洗三通管。每置换100ml可于另一条静脉推注5%GS1ml+10%葡萄糖酸钙1ml,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且每抽血20ml应适时记录心率,呼吸,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在换血前后还应在同一动脉抽血作血培养、测电解质、肝及肾功能,做血常规及血气等标本的辅助检查。在换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黄疸程度,以及有无神经系统症状(核黄疸),注意四肢末端的温度及循环状态都非常重要。并且由于该患儿输注的O型洗涤红细胞次反应有凝集,所以在输血完毕后还应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由于患儿溶血程度重,与其母的孕产史有关(其母曾流产1次,死胎2次),在观察黄疸的消退情况不理想后立即遵医嘱行第二次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之后,患儿的黄疸有了较明显的消退。在整个换血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保持进行平衡至关重要。在后期康复期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抚触及音乐疗法以促进患儿脑神经的发育。

3 护理

3.1 护理问题。

3.1.1 生命休征该变:溶血所致;

3.1.2 有循环衰竭的危险:与并发心力衰竭相关;

3.1.3 潜在并发症:核黄疸,由红细胞大量破坏而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细胞的中毒性病变所致。3.1.4 有感染的危险:与羊水粪染(Ⅲ度)及溶血所致组织器官代谢发生紊乱,引起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3.1.5 家属焦虑:与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及此患儿属于珍贵儿有关。

3.2护理措施。

3.2.1 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防止病情变化,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黄疸程度情况,有无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及尖叫,抽搐,双眼凝视等神经系统症状。

3.2.2 注意输液速度,避免加重患儿心脏负荷,减少患儿哭吵,适时遵医嘱给予鲁米那镇静。

3.2.3 于换血后积极退黄治疗,预防核黄疸。将患儿于双面照蓝光箱内进行蓝光治疗,光照疗法也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使黄疸减轻,遵医嘱静脉输入人血免疫球蛋白及人血白蛋白与胆红素相结合,而减少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

3.2.4 预防继发性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制度,治疗护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颈项,腋窝,腹股沟以及臀部的皮肤护理,加强口腔和脐部护理。在换血术后,拔掉动脉留置针,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止血,注意观察桡动脉处有无出血及肢端循环情况,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3.2.5 向家属作好病情解释工作,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换血治疗的目的、意义以及疾病的预后,使家属了解治疗及护理情况取得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的忧虑。

4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害在于其神经毒性,可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特别是高未结合胆红素脂溶性高,在血脑屏障功能减弱或血中游离胆红素过高或有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的因素存在时易进入脑内,尤其以基底核处最易受损,重者可早期死亡,存活者多并发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在新生儿期进行干预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换血指征时须立即进行换血疗法,在换血的过程中,应密切根据患儿生命体征来调整换血速度,放血过快可引起脑室出血,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使抽血和输血同步进行,出入量差控制在20ml以内,尽量减少血压波动和血液动力学紊乱,从而消除因此而产生的肠坏死,脑出血和心脏骤停等并发症,特别是已有心力衰竭的患儿。ABO血型不合引起者病情轻,进展慢,Rh血型不合引起者病情重,且进展快,重症者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迅速出现黄疸、贫血、水肿、肝脾大,严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或早产,ABO溶血病第一胎发病率为40~50%,而Rh溶血病第一胎发病率为1%[4],是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较多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故第一胎的发病率很低,但该患儿因其母曾流产1次,死胎2次(具体不详),在该患儿母亲再次怀孕Rh血型不合的胎儿时,既使进入母体的胎儿红细胞量很少,亦能很快发发生迟发免疫反应,且产生的抗体为IgG活性强,能通过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破坏,从而导致溶血。换血疗法的目的是去除抗体和已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纠正贫血和水肿、防止心力衰竭,且该患儿溶血的速度较快及程度较重,患儿在换血之前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心力衰竭,这也给患儿换血增加了一定的危险性,在Rh溶血病血型选择应用ABO血型相同或O型血,Rh阴性的肝素化血,但由于实际临床用血中Rh阴性血源难觅较缺乏,故仍可用Rh阳性血换血[5],虽然用Rh阳性血液换血时,换入的血液可被RhIgG破坏而影响效果,但Rh阳性血至少也能换出相当量的胆红素及抗体、同时它因消耗游离的Rh抗体能使溶血过程较快结束。由于患儿溶血程度较重,使得患儿进行交叉配血时难度大,故不得不采用洗涤红细胞液,但由于次反应仍有凝集反应,在些换血过程就更应该提高警惕,注意输血不良反应,我们选择用Rh阳性无抗D(IgG)的O型洗涤红细胞血液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我们通过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成功抢救该例重症Rh溶血患儿,在换血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此外,在后期的康复中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的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抚触及音乐疗法等干预以促进患儿脑神经的发育[6],减少后遗症,在出院指导时教会家属学会抚触等干预方法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吴晓翠,陈新.新生儿黄疸.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

[2] 姜春,张冠南,涂国芳,包奕凤.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的护理体会.现代临床医学,2005(3):54~55

[3] 吴敏.儿科护理常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67

[4]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527

[5]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677

篇4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继发性呼吸暂停新生儿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均4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观察并分析患儿的病因,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护理效果,调查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程度。

结果:因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疾病较因呼吸系统引起疾病的可能性大,经综合性护理方式护理的A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较经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的B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无效率低,P

结论:通过对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病因分析,对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进行及时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以此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继发性 呼吸暂停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08-02

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是指新生儿呼吸停止超过20s,心率减慢等一系列的危险征象,可发生于任何胎龄的新生儿。通常由不同疾病或其他附加因素引起,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所引起,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通常以继发性为主,严重危害了患儿的健康,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将会因为长时间缺氧而导致脑细胞的死亡,甚至危及了患儿的生命[1]。临床发现,患儿的护理措施与患儿的病情与康复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继发性呼吸暂停新生儿92例,所有患儿经临床确诊,均排除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可能。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有患儿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为3~15d,平均年龄为(7.1±4.3)d。B组为对照组,有患儿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为2~17d,平均年龄为(6.9±4.5)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B组患儿给以综合护理方式,具体的护理方式如下[2]:①因新生儿体温过低时,可诱发呼吸暂停,对此类患儿到医院就诊时,采用保温箱对患儿进行保温恢复,时时采用人工检测系统对患儿进行监测。②当患儿的血糖过低时,可抑制患儿的呼吸中枢,使患儿的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故在护理患儿时,当患儿出现低血糖情况后,适量适时的及时为患儿注射葡萄糖溶液,控制流速,保证患儿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达到正常标准。③当患儿的肺部功能受损时,使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患儿体内的氧供应减少,为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适时为患儿吸入超声雾化的药物,保证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④新生儿的喂养情况也是一类容易忽视的问题,喂奶时,注意喂奶的速度,配合腹部按摩,减少患儿呕吐情况的发生。临床诊断分析患儿的病因,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

1.3 观察指标。经临床诊断观察并分析92例患儿的病因,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分为以下几种:①痊愈:患儿症状消失,健康状况恢复趋于正常。②有效:患儿症状得到缓解,健康状况恢复趋于正常。③总有效:总有效=痊愈+有效。④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而患儿家属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采用百分制来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儿因不同疾病引起继发性呼吸暂停的例数见表1。表1结果显示,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42例,所占比例为45.65%,因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50例,所占比例为54.35%。

2.3 患儿家属对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平均评分为(97.8±0.6)分,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平均评分为(92.3±0.4)分,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

3 讨论

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是一类新生儿常见病,此病往往伴随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极易发生恶化,严重威胁到了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危[3]。引起新生儿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疾病分为呼吸系统类疾病和其他系统类疾病,其中以硬肿症、胃食管反流、败血症、纵膈气胸引起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及时防治及治疗新生儿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4]。表1结果显示,因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较因其他系统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少。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吸入综合症、湿肺、新生儿肺炎、肺出血、乳糜胸、纵膈气胸、先天性肺囊肿等,其他系统疾病包括:HIE、颅内出血、化脑、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小肠、胃食管反流、贫血等。表2结果显示,经综合性护理方式护理的患儿的护理效果较经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无效率低,并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因护理方式的改变而提高。此外,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技术原则,防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其他类疾病的感染。一旦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应及时给予患儿及时的抢救措施,具体做法如下[5]:①清理患儿的呼吸道;②给予必要的氧供应;③病情严重时采取插管抢救。尽力尽早的帮助患儿脱离生命危险,防治因缺氧缺血产生的新生儿脑损害,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总结以上所述,临床医疗工作者应给予患儿正确的病情判断,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综合式护理,帮助患儿康复,提高患儿的康复率,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崔艳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716-1717

[2] 幸娟.婴儿抚触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6):381.

[3] 崔艳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18):1716-1718

篇5

【关键词】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72-02

【Abstract】Security is a basic requirement for nursing, th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nursing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At present, due to the presence of High Risk Obstetrics, quick change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 make the obstetric and medical disputes medical malpractice part, so th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dentify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obstetric care, safe obstetric nursing management job to escort the emperor convoy.

【Key words】Enhance Obstetrics Dept Nursing safety Supervision

1.前言

所谓护理安全,它指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护理的操作流程和护理的相关制度,对医嘱准确无误的去执行,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计划,让病人能够在治疗及康复的过程当中享有起码的人身安全。因为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护理工作中种种不安全的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医疗护理纠纷的产生。而产科由于其具有的某些特殊性,非常容易引起一些法律问题,让产科在医疗纠纷方面成为了高发科室。所以,如何加强产科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效率,是每个产科护理安全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2.产科护理安全常见的隐患

2.1护理人员缺乏较强的责任心:产科部分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护理的操作流程和护理的相关制度,对医嘱准确无误的去执行,从而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诸如:抱错新生儿、把纱布遗忘在患者阴道内,以致患者出现产褥感染、用错药品或者是对药品剂量使用不正确等等的错误。为护患纠纷满下本可避免的隐患。

2.2对产程进展观察不够准确:在产科里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观察患者的产程进展情况,因为只有准确的观察产程的进展,才能有效确保患者及新生儿的安全。然而产科却时常出现对产程观察不够准确的现象出现。首先,在胎心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护理人员没能及时发现,这样也许就会引发新生儿在产后出现窒息的严重后果;其次,在产程过长或者是产程过快的情况,如果要是观察得不够仔细,很可能会危机母体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另外,对产妇在产后的检查不够认真,以致有些产道损伤或者是血肿现象没有及时的发现,最终导致产妇大出血的情况发生;最后,没有严密的对产妇在产后出血量方面进行观察和估计,让产妇出现贫血、大出血甚至是休克的现象出现。

2.3对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在产科的护理工作中,如果对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很有可能会导致医院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让产妇的伤口出现感染或者是裂开,让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等等。

2.4护理工作者的技术不过硬:在产科部分的护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不够精湛,导致出现一些护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比如:护理人员的缝合技术较差,就会给产妇造成伤口不能及时愈合、伤口断断续续出血或者是会阴血肿;还有就是在实施人工破膜的时候,如果时机掌握得不好,很容易造成羊水栓塞,给产妇带来很大的危险。

3.产科在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

基于产科在护理工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为了能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产科的护理安全管理者结合产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效率。

3.1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大护理人员在法律知识方面的学习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其次,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并把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另外,护理安全工作的管理者要提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把未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2大力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临床护理的安全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因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应该引起护理安全管理者的充分重视,以期能让护理人员更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3.3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规范:时常组织护理人员对护理书写规范进行学习,对其强调护理书写规范的重要性,以此来有效避免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遗漏患者的重要症状及体征的情况。同时在记录患者的病史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特别是患者的真实孕产史,防止产妇刻意隐瞒情况而对产程的准确判断造成影响。

3.4对药品和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各种抢救所用的药盒进行有效且规范的管理,并在护理人员每次的交接班之后,都要仔细的检查这些应急物品是否都是齐全的,仪器的性能是不是都完全正常,当发现有任何不对的时候,都要认真核对并及时进行补充,以保证应急药品及设备都能随时保持好备用的状态。

3.5对产妇的生产全过程做好观察及护理: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应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相关情况的监测及护理,并从旁讲解不同产程阶段,需要产妇如何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保证母婴的人身安全。待孕妇生产完毕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还应该密切观察其宫缩状况及阴道出血情况等等,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3.6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力度:首先,应该对新生儿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完善,让新生儿的管理工作能更加科学、更加合理,避免因为护理人员的疏忽大意而出现抱错婴儿的情况发生;其次就是要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以确保新生儿在院期间的安全,不能让那些偷抱婴儿的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另外,必须制定出婴儿丢失情况下的紧急预案,以备在突发婴儿丢失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启动该应急方案,全面地对新生儿进行搜寻。

3.7狠抓消毒隔离工作:消毒隔离工作是直接影响产妇及新生儿,能否保持身体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所以护理安全管理者应该狠抓消毒隔离工作,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防止发生院内感染,以及新生儿感染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好医护人员自身不受病菌的侵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科的工作是与产妇和新生儿息息相关的,它直接关系着母婴双方的人身及生命安全,并且由于它具有风险大、专业技术水平强和拥有较多容易出错的环节等特点。因此,护理安全的管理者就把一些常见的,存在于护理安全方面的隐患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出能把这些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有效降到最低的防范措施,再利用这些措施来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最终全面提高产科在护理方面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秀金.浅谈产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与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5).

[2]洪已东.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7).

篇6

【关键词】 产后访视; 母婴保健; 健康指导

产后访视是围生期保健的重要部分, 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和新生儿的健康成长[1]。为了更加主动地实施母婴保健措施, 让每位产妇充分了解产褥期康复的生理过程, 同时及时得到产妇的反馈信息, 以更好地为母婴服务, 降低母婴疾病发生率, 促进母婴健康, 提高母婴生存质量。作者对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卫生院所辖区域内172例产妇及172例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妇的健康状况和新生儿各项体征的变化,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辖区内自2009 年 6 月 至2012 年 6月共访视产妇 172例,新生儿 172 例。其中产妇年龄 19~41 岁,初产妇129例,经产妇43例,自然分娩 79 例,剖宫产 93例,孕周 < 37 周 12 例,孕周 > 37 周160 例,早产儿 2例,足月产160 例,低体质量儿 1 例,巨大儿 9 例。

1.2 方法 按照苏州市妇幼保健规范要求,自然分娩者于产妇出院后2~3 d、产后14、28 d ;剖宫产者于产妇出院后2~3 d、产后18、28 d通知产妇及婴儿来院复查。产后随访的目的是指导产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产后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的要点,对本院不能解决的,可转至上级医院。

1.3 访视内容

1.3.1 产妇健康状况 了解产妇健康状况,包括:血压体温和体质量、检查溢乳情况、检查子宫恢复情况、顺产并行会阴侧切的产妇检查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有无恶露及性状,提供合理的母乳喂养指导。并及时发现与治疗乳腺炎,会阴切口感染及产后抑郁症等。接受母婴健康状况的咨询及处理,指导母亲及其家属做新生儿抚触、按摩。访视的同时,告知其预防接种的时间、并预约产妇42d做产后检查。

1.3.2 婴儿方面情况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皮肤颜色,呼吸节律,吸吮能力,脐带清洁度,测体温体质量,检查有无贫血,黄疸,臀部有无尿疹等。指导小儿护理及科学喂养知识,做好呼吸道及肠道感染的预防。每次访问完毕,都要填写访问记录,发现新生儿疾病要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重病患儿要及时住院治疗。

1.3.3 建立产后随访专线 建立专门的产后随访专线电话,定期和产妇联系询问产后恢复及婴儿健康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来院就诊。

2 结果

接受产后访视的172名产妇血压,体温均正常,2例并发乳腺炎、1例会阴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子宫收缩均良好,无异常溢乳或血乳,5例母乳汁分泌不足者通过产后合理饮食指导,亦进行了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达到92%以上,阴道均无恶露产生,2例轻度产后抑郁症,经心理疏导后症状好转;新生儿方面,生命体征均平稳,2例轻度黄疸经治疗后好转,5例脐带清洁度欠佳予局部消毒处理,3例尿疹进行正确的局部护理指导后改善,全部患儿无一例出现呼吸道及肠道感染。

3 讨论

3.1 社区产后访视是孕期和住院分娩服务向社区的延续[2]。产妇在产褥期和婴儿在新生儿期均处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状态期, 是妇幼保健期重点的服务对象。产后访视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3],产后访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衣着、膳食营养、母乳喂养、产妇自身保健、避孕节育知识、新生儿护理等进行指导和具体处理, 实现了服务观念积极主动、服务方式系统连续、服务内容综合细致,以满足孕产妇的基本保健需求,从而保护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提高母婴生活质量[4]。产后保健对于母亲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与生活质量。以往传统的方法给产妇带来一些误导, 如产后不开窗、不下床、盛夏季节不开空调和电风扇, 产妇不能洗澡、不能梳头、饮食诸多忌口等, 直接危害产妇的身体健康。开展产后访视, 讲明产褥期身体的生理变化, 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 嘱产妇产后 24 h后起床活动, 并且逐日增加活动范围, 做产后体操, 以促进子宫恢复, 恢复体力, 使腹壁及盆底肌肉紧张度恢复, 同时注意个人卫生, 主张洗淋浴。饮食多样化并且营养丰富, 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 以促进产妇的身体健康。大量的研究表明: 母乳成分最适合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和代谢能力, 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钙、磷等营养成分最适合婴儿早期的营养需要, 且母乳中所含的大量免疫物质增加了婴儿抵抗感染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但是,许多母亲因产后食欲差、发育欠佳、疾病、休息不好等原因不能坚持母乳喂养。实验证明[5], 加强产后访视, 可使产妇及时得到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克服自身条件(如平坦、凹陷等 ) 导致的喂养困难, 以及认为乳汁清淡, 担心婴儿吃不饱等心理障碍; 纠正错误的喂养姿势, 掌握正确的喂养技巧, 减少乳腺肿胀及皲裂的发生; 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从而有效地提高婴儿纯母乳喂养率[6]。本研究亦表明,加强社区产后访视, 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明显提高, 有效地促进了母婴健康。产后访视及系统儿童保健过程中, 积极宣传育儿知识, 坚持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辅食及补充钙剂, 指导婴儿沐浴和脐部护理, 指导智力潜能开发等一系列措施, 促进婴儿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 有效地防止了新生儿脐炎、佝偻病、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的发生。

3.2 产褥期健康教育是产后访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产妇及家属的健康行为,关系到母婴的身心健康。在产后访视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影响产后母婴健康的问题,及时制定全面性、专业性、可行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为产褥期保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彭淑梅, 曾静, 陈以荣.社区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水平的影响.实用全科医学,2007,3(5):245.

[3] 张艳玲,隋凤湖.产后访视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国社区医师,2010,13:376.

[4] 刘玲,李佳红,崔娟.产后访视的一点体会.哈尔滨医药,2005,25(2):47.

篇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又称特发性妊娠黄疸,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是近几年来导致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1),羊水混浊发生率为25%-43.9%(2)(3),故加强ICP病员的临床护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产科护理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本文现将本院自1988年初至1999年10月期间收治的ICP患者53例的临床分析和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1988年1月至1999年10月收治的ICP患者53例,平均年龄27岁;分娩孕周平均37+3W,初产妇47例,占88.68%左右;经产妇6例,占11.32%;主诉孕期出现皮肤搔痒并实验室检查符合诊断者46例,占86.79%;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ICP诊断者7例,占13.21%;53例患者孕期二对半均(-)。其中阴道分娩3例(包括产钳助娩1例),占5.66%;剖宫产分娩50例,占94.34%;自然早产6例,早产率11.32%;干预早产(因胎儿宫内窘迫)9例,占16.98%;产后出血1例(该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中度贫血),占1.89%。

1.2主要实验室检查及结果(见表1和表2)表1妊娠期主要实验室检查及结果

检测项目检测例数(例)异常例数

表2产后十天内的主要实验室检查及结果

分析ICP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由于ICP患者肝小叶中央区毛细血管内胆汁淤积引起发病,病因尚在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与遗传有关。由于血清胆汁酸孕期均有明显升高,故使肝脏损害,使肝酶指标升高,如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以及其他相应指标变化;但是产后从所查病例中反应,血清胆汁酸、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相关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并趋向正常范围。

1.3ICP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

1.3.1ICP患者分娩时羊水污染情况资料(见表3)

53例病例共58名新生儿(5例为双胎),死胎1例(由外院转入我院),活产新生儿57名,平均体重2759克。

表357名新生儿羊水污染情况分析

分析上表主要由于胎盘组织也有胆汁沉积,引起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儿缺氧。

1.3.253例ICP患者分娩时新生儿(57名)Apgar评分资料(见表4)

表453例ICP患者分娩时新生儿(57名)Apgar评分资料

1.4方法

回顾性资料分析

2、临床护理

ICP患者为高危妊娠妇女,为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整体化、动态化、个体化的临床护理和极积有效地配合医师治疗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本职工作。

2.1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和行动上的支持帮助

2.1.1焦虑

焦虑是ICP患者首先出现的心理问题,因大多数ICP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皮肤搔痒(本文皮肤搔痒者达86.79%),皮肤搔痒率明显高于Lunzer报道的48%[4]。皮肤搔痒一般出现在孕中晚期,经常性的搔痒干扰孕妇的睡眠,使之产生焦虑(5)。可以采用边作好解释工作,告之孕妇此症状一般于产后一周内消失,边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配合物理疗法减轻症状,逐渐消除孕妇的焦虑心理。

2.1.2自责、自悲

从表1反应,由于ICP患者在妊娠期实验室检查报告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诸多孕妇会自责自己饮食不当心,并且会担心是否患肝炎。同时,担心是否会传染给下一代、是否会传染给亲友等等,有些会产生自悲心理。此时需要护士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告知该病乃妊娠肝损,而并无传染性,消除不必要自责和自悲,同时告之产后该病自然会缓解(通过表1和表2可以反应),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2.1.3紧张、担忧

由于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1),(本文自然早产率11.32%),产时出现羊水混浊发生率为25%-43.9%(2)、(3)。(本文达50.88%),孕妇极易由于担心胎儿的质量而产生紧张担忧的心理。护士应针对性向孕妇和其家属介绍成功病例,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妊娠,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帮助孕妇降低情绪的紧张度和减轻担忧心理。

2.2妊娠期的护理特点

2.2.1及时、准确地落实激素治疗

本院对于ICP药物治疗,除给予保肝治疗外,对于病情较重者给予强的松降低血雌激素和胆酸水平,以便尽快消除搔痒症状,改善肝功能(6),孕周较小时及时给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以促胎肺成熟;对于需羊膜腔注射地塞米松者,应及早进行解释,以及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2.2.2积极主动的母胎监护

由于ICP会造成早产,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等诸多的不良结局,所以目前认为加强产前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仍是改善ICP围产儿预后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护士应主动指导和了解孕妇的胎动情况,正确留取血尿标本,了解雌三醇浓度,掌握胎盘变化情况。并及时协助孕妇完成胎儿监护,B超和生物物理五项指标等监测,及时了解胎儿、胎盘情况。同时特别注意患者胆酸浓度变化,一旦异常升高变化,及时迅速的配合医师终止妊娠,防止胎死宫内。

2.3分娩期的护理特点

2.3.1ICP患者行剖宫产术时,可根据患者的孕周和胎儿具体情况,新生儿接生者提前进入手术室进行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本文由于抢救及时无一例发生新生儿死亡。

2.3.2对于准备阴道分娩的ICP患者应加强动态观察,和持续的母儿监测,一则观察产程进展、破膜情况和羊水颜色变化;二则加强胎心变化监测,防止发生胎儿窘迫,以便及时处理。

2.4产褥期的护理特点

2.4.1防止产后出血

由于文献报道产后出血率高达12.6%(3)、(7),所以及时有效地使用催产素,术前预防性的维生素K110-20mg/d,这样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并防止产后出血。由于本院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故产后出血率仅1.89%,且该患者同时合并血小板减少。

2.4.2回乳护理

根据具体情况,对于产后需回乳者,应采用大剂量维生素B6口服或麦芽煎茶饮,配合皮硝外敷1次/日,或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外敷次数,但禁用苯甲酸雌二醇等雌激素类针剂注射回乳,因应用大剂量的雌激素可造成并加重可逆性胆汁淤积。

2.4.3新生儿的护理特点

从表3和表4反映出ICP孕母出生的新生儿特点是早产儿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宫内窘迫率高,故需根据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羊水混浊程度和胎龄评分等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新生儿窒息者的护理、羊水混浊者Ⅰ°~Ⅲ°的不同护理、早产儿的护理,及时有效的抢救复苏(ABCDE复苏等);持续密切的观察生命体征、反射、肌张力、肤色、大小便、哭声等;必要时作心电图、心电监护和无创氧饱和度测定等;低流量适时的氧气吸入(氧气浓度20%-40%);缓慢有效的补液输入(维持3-5ml/h输液泵维持);循序渐进的喂养护理;恰当舒适的保暖工作等等,所有这些及时到位的护理,明显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本文除带入一例死胎外,无新生儿死亡。

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肝病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对其进行了病因、并发症及护理要点分析。结果  (1)妊娠肝病的病因复杂,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发症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碍占64.45%;产后出血占34.18%,重症肝炎占6.63%;明显高于正常产妇,差异有显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状态,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新生儿正确的免疫接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阻断母婴传播。结论  加强产前监护及产后护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发症及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儿免疫接种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妊娠肝病;并发症;护理

 

    健全的肝脏在妇女妊娠期间维护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妇的负担,有时甚至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过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脏负担,使原来的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或加重病情。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为非孕妇的6倍[1]。妊娠肝病并发症多,重症肝炎发生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为加强围产期产妇的监护保健工作,针对各种并发症于产前、产时、产后给予护理,是否降低了母婴死亡率?笔者对以上问题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监护中心共收治孕妇211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平均27岁,高龄产妇(≥35岁)15例。其中放弃妊娠15例,顺产87例,占44.3%;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106例,占54.08%(106/196)。产褥期5例,妊娠剧吐10例。共分娩新生儿202例,双胎6例,死胎4例,孕妇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肿大31例,脾肿大37例,肝脾肿大51例。

1.2  病因分型  见表1。表1  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1.3  主要并发症  见表2。表2  妊娠肝病主要并发症(略)

1.4  几种严重并发症的病因分析  见表3。表3  几种严重并发症的病因分析  (略)

1.5  肝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的产后出血率比较  见表4。表4  肝病孕妇与正常孕妇产后出血率比较(略) 注:P<0.05,差异有显著性

2  产妇护理

2.1  产前监护  正常妇女妊娠时,肝脏负担加重,尤其晚期,这是生理性的。当妊娠出现病理性肝损时,容易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暴发性肝衰竭。199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院资料指出,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者,其中10.6%为重症肝炎[2]。本资料显示重症肝炎占6.63%(13/196),与护理、治疗水平增高有关。乙肝孕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产妇[2],见表3。本资料显示乙肝孕妇的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9.3%、75.0%、57.0%。因此,产前监护尤为重要。

2.1.1  肝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  应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做好心理。据资料报道[3],正常孕妇有45%伴有不同的心理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如焦虑性状态、抑郁性状态、强迫性症状等。通过对本组患者调查发现有64.5%(136/211)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尤其是乙肝患者或合并乙肝的患者94.8%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见表3。主要为担心胎儿发育、疾病的传染性及自身疾病的预后。我们在积极治疗肝脏疾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具体情况,采用解释、疏导的方法,告诉患者目前对小儿免疫预防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率达95%以上。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及母体肝病的恢复。

2.1.2  病情危重、黄疸较深以及伴有胆汁淤积的患者  除重视心理护理外,应重点观察病情变化,监督低蛋白饮食,给予低脂、高糖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以补充所需营养。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准确测量、记录血压、呼吸及出入量和大便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性报告医生。

2.1.3  晚期妊娠  预产期前1~2周,常规应用VitK1以预防产后出血,对病情严重和并贫血者及时补充凝血药物,纠正贫血。晚期妊娠伴有宫内窘迫征的孕妇,应每2h监测胎心率,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伴有其他合并症者应对症监护。

2.2  产后护理  孕肝患者应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护理,分娩时,使用一次性备皮包和一次性塑料膜垫,使用后打包焚烧,产床用0.5%过氧乙酸溶液擦洗,有布类污染,用1∶40金星消毒液浸泡5~10min后,送清洗房处理。产后加强营养,进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少量多餐,以补充消耗。

2.2.1  产后出血的护理  见表4。本组孕妇伴有肝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18%,明显高于正常产妇12.7%[4]。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对本组患者临产前应积极纠正并发症,改善凝血功能,纠正贫血,常规备血。产后严密观察阴道出血的量及恶露情况,及时给予止血及缩宫剂。对大出血者,应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2.2  剖宫产术后护理  伴发肝病的孕妇提倡实行剖宫产术。本组孕妇剖宫产者106例,占54.08%,所以应做好剖宫护理。孕妇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床用1∶40的金星消毒液擦拭。严格饮食卫生,手术刀口每日消毒2次,常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2.3  合并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患者  应按肝昏迷及肾衰护理。

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产房产科质量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面临伤害的潜在风险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应对措施的过程[1]。产科是医院的高危科室,尤其是产房,关系着母婴两条生命,是一个风险高、岗位特殊、任务繁重,技术强度大,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方,产妇和家属对医务人员及分娩结局的期望值愈来愈高,所以产房医护人员除应具有观察产程和接产等专科技术水平外,还得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应变能力,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加上现代社会的法制不断健全,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就对产房的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3年来我们分析并找出了产房各种潜在的风险并采取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汇报如下:

1熟知产房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1.1 制度管理方面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目前的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以及科室医护质量控制标准等有很多版本,百家齐放,很少是全国统一的。一些医疗操作常规,指责划分不明确,业务培训不到位,使医护人员,尤其是年青人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风险;其次是制度落实不到位,有制度但管理监督不得力,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少部分人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照操作常规,使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都是造成产房医护工作潜在的风险。

1.2 医护人员方面

我国各地普遍存在产科医护人员资源不足,再加上产科病人周转快,合并症并发症多,含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分娩不分昼夜,工作忙闲不均,工作时间无规律,医护人员得孕产妇及新生儿一起兼顾,有时加床20多张,一天出入院各二三十人,分娩近20人。在这种人手紧缺、工作长期超负荷情况下,多数产房医护人员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出现角色冲突,长期以往,终将身心疲惫,这也是构成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因为,过度工作和劳动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存在很大的风险。

1.3 产妇及家属方面

因“只生一个”国策,第一代独生子女正值分娩,但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不能耐受疼痛,个人要求高的现象,部分人还急功近利,非剖宫产不可,一有风吹草动就希望医务人员只管她一人,稍有不满意结局就投诉。近年来,我院的分娩量偏多,工作人员始终处以高负荷状态运转,不能得到充分休息,怎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中,同时每天还得提心吊胆,面对各种不同产妇分娩疼痛的刺激,接受产妇与家属们不理智的埋怨,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极易激惹,故因服务态度和沟通不当引起的纠纷很难控制,医务人员无暇顾及说话方式,没有加强沟通的意识,回答问题简单生硬,最后导致产妇精神更紧张,对分娩充满恐惧感,难以承受,这也是引起产房风险高、纠纷多的主要原因。

1.4 专科疾病方面

孕产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风险高,变数大,并发症多,甚至常常危及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所以每个医护人员都得认真分析产时及产后72小时内产妇的疾病风险因素及常见原因,这是非常重要的。见表1。

表1产时及产后72小时内常见的疾病风险因素及原因分析

常见风险 常见原因

羊水栓塞 高龄初产、经产妇、子宫收缩过强、胎膜早破、产妇过敏体质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

新生儿窒息 胎儿宫内缺氧、产程中胎儿缺氧、出生后第一口痰未及时吸出

会阴切口的感染 孕妇贫血感染等抵抗力下降、外阴水肿白斑疤痕、助产师缝合技术欠缺、医院预防感染措施落实不到位

产妇坠床、跌伤 地面潮湿、产妇宫缩痛时行走、产床及平车无把手护栏

异物遗留阴道 未使用带尾纱布、放置纱条前后无双人核对、缝合完毕未行阴道检查

产房内交叉感染 传染病人无严格隔离、产房空气及产床清洁度不达标、每次接生后未用消毒液彻底檫拭产床等设施、湿式清扫措施未落实、参观人员太多、空调机净化系统未定期清洗检修

产后尿潴留 对病人宣教不够、分娩过程未及时排空膀胱、产后体液不足、产后2-4小时未及时督促排尿,后无密切跟踪

2落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产房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近3年来我们执行了如下的风险管理措施:

2.1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监控,确保安全

2.1.1加强安全教育,依法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护条令条列》、《消毒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法律观念,尊重病人的权利,依法办事,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在医院请专家讲解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科室定期组织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分别任命医师及护士的安全质量管理督控员,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并纳入目标管理,让每位医护人员都有风险防范的意识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产房风险的存在并主动参与到风险管理中。

2.1.2针对近年来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好况,制定产房常用药品与抢救药品的剂量、浓度,熟练掌握作用机理,建立与安全管理制度相配套的管理登记本,制定产房工作制度及操作流程,并张贴于产房醒目位置,以便随时对照执行。见表2。

表2产房工作制度及护理操作流程

项目 具体明细

规范管理条目 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制度、助产师接产制度、产房医生职责、助产师职责

规章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产前与产后交接班制度、新生儿查对制度

操作流程 正常分娩接产流程、臀位分娩接生流程、阴道助产流程、导乐陪伴分娩流程、分娩镇痛流程、产后出血抢救流程、羊水栓塞抢救流程、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感染产妇用物处置流程

管理登记本 新生儿出生登记本、新生儿出生缺陷登记本、新生儿窒息抢救登记本、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本、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本、抢救药品使用登记本、无菌物品清点登记本

2.2 加强医护人员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

通过每月一次科主任授课、每周一次教学小讲课、每天早交班后的总结及病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扎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及应急抢救水平。定期进行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气囊面罩正压给氧、新生儿胸外按压、新生儿气管插管培训及考核,结合重危抢救病人重点讲解分娩机转、产后出血急救、胎心监护的观察及处理、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通过具体病例的指导和定期的训练演习操作技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科室内开展的新业务,引进的新技术,从可行性及开展过程中风险防患措施等入手,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确保医疗安全,从根本上减少医疗差错事故。

2.3 细化风险管理措施,预防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制定应急预防方案,重点加强分娩时管理,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入待产室时再次对阴道分娩可能性进行客观评估,宣教阴道分娩的益处,作好人员、药品、器械的充分准备。严密观察产程,必要时给予全产程胎心监护,持续心电监测,观察产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加强新生儿窒息及产妇分娩及产后并发症的防治。

2.3.1防治新生儿窒息。预先打开新生儿辐射台,准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确保每一次接生均有1名产房医生、2名助产士在场,高危者则请上级医师及新生儿科医生到场协助分娩及进行抢救准备,婴儿出生后先吸出口腔及鼻腔的羊水,注意保暖,再断脐,查脐动脉血气分析等。对所有新生儿出生一分钟内进行准确的Apgar评分,7分以下为新生儿窒息可能,缺氧严重或酸中毒者需紧急复苏抢救。复苏程序要点:(1)正常呼吸,心率>100次/分,但有中心性紫绀,常压给氧;(2)呼吸不正常(暂停或喘息),或心率

2.3.2防治产后出血。进入产房后常规给予吸氧及静脉留置针输液,防止产后出血后静脉充盈不足,影响急救用药速度,胎头娩出后及时缩宫素小壶滴入,观察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一出现胎盘剥离征时立即按压宫底娩出胎盘,减少出血量。用集血盆及称重法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观察出血的颜色、气味及有无血凝块等。出血量超过400ml时,及时请上级医师到场、备血、静脉快速补充1000ml生理盐水等,同时进一步明确产后出血的原因,再次检查胎盘胎膜,必要时宫腔探查,排除胎盘胎膜因素;检查软产道,及时修补裂伤或结扎破裂血管;对子宫乏力性出血,立即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出血量超过800ml时,给予深静脉置管并查凝血指标,争取尽快输血,还可于宫腔内填塞纱条或水囊加压止血;对凝血功能障碍者,连续监测凝血功能,输入缺乏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浓缩红细胞等,以上处理效果不佳时,应再次与产妇及家属充分沟通,必要时开腹外科手术方法止血治疗,尽量减少子宫切除率,杜绝产后出血所致的产妇死亡。

2.3.3预防会阴切口感染。通过平时的反复培训考核,正确选择会阴切开的必要性、切开时机及切开角度,确实提高缝合技术及技巧。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和治疗时强调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对于外生殖器感染者临产前积极抗感染治疗,贫血者纠正贫血。产妇有临产征兆后可给予甘油灌肠剂清洁直肠,产时会阴消毒范围要充分,及时处理大小便污染并严格消毒更换一次性敷料及污染的手套,伴产程延长、胎膜早破、羊水粪染或阴道分泌物多者,产后及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重视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鼓励产妇早日下床活动,促进伤口愈口,告知并指导会阴切口清洁保护方法,如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勤换会阴垫,每次大小便后用温开水清洗伤口,正确的侧卧位等。除病房医师的每日查房外,病房护士每日用0.2%碘伏液冲洗会阴2次,周林频谱仪照射会阴2次,每次30分钟,同时认真观察伤口有无疼痛、红肿、分泌物,鼓励及时排空大便,若有痔疮,顺便治疗,若有会阴Ⅲ度裂伤者常规留置尿管3天,给予流质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大便干结致排便困难,影响会阴伤口愈合。

2.3.4重视第四产程的处理。产妇分娩后在产房2小时,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宫缩情况及出血量。助产师及护工应鼓励并协助产妇饮汤水,早接触早吸吮,指导母乳喂养,督促及时排空膀胱,2小时后送产妇及新生儿回病房,与病房医师及护士认真交接产妇基本病史、血压、宫缩及排尿情况,对于产后排尿困难者首先要做好心理疏导,消除产妇对排尿疼痛的恐惧和顾虑,讲清及时排空膀胱的重要性,同时可用热敷,消毒温水冲洗会,以便缓解尿道扩约肌痉挛而排尿[2],也可用产后康复治疗仪、穴位按压、针灸等方法促其排尿,当发生尿潴留时给予导尿,尿液超过800ml时留置尿管,日后膀胱体操。

2.3.5加强环境消毒。院内感染是这几年的热点问题,产房更是重中之重,必须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每个房间彻底清洁消毒,空气消毒机每日2次定时对产房内空气消毒,每次1小时,空调过滤网每月8日定时清洗1次,同时有效监测,按时做好空气培养报告。产房内的器械物品,使用后常规高压消毒,地面及桌面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液消毒。心电监护仪及胎心监护仪每天用75%的酒精纱布擦试。产房及待产室实行无家属陪伴制,除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伴分娩外,绝大部分的工作由护理人员或护工完成,产房固定保洁人员,晚夜间及时清洁消毒,这样尽管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但可以减少人员进出产房清洁区及无菌区,有效防止空气污染及交叉感染。

2.3.6防止产妇跌伤,坠床、撞伤。保持产房及待产室地面的清洁干燥,选用升降平车由产房护工专门接送产妇,器械班护士要定期检查滑轮、护栏的性能,定期保养上油。出入门口及转弯时,应先把门打开,始终保持产妇的头部位于平车头端。产妇移动应在宫缩间歇进行,且有人在旁协助,尤其是分娩镇痛或产程过程中使用安定的产妇。鼓励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伴分娩,产妇上产床后必须有专人守护,密切观察会阴情况及产程进展,防坠床、防急产、防止新生儿跌伤。

2.3.7防止异物残留宫腔。严格按照诊疗常规,不随意简化流程,不忽略每一个操作细节,缝合伤口时使用带尾纱布,缝合结束后及时取出,两人清点数目,常规阴道检查。对于有创面渗血需阴道填塞纱布时,应认真做好交接班,24小时内及时取出,有效防止异物残留的可能性。

2.3.8定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产房医生及助产师在接产后也应主动征求产妇的意见,定期到病房了解会阴伤口愈合及子宫收缩情况,督促排空膀胱并给予母乳喂养指导,及时解决产妇提出的问题。产妇出院时再次健康宣教,出院后3天电话随访,询问目前情况,征求对科室的意见和建议,是否有需解决的问题,有效地杜绝医疗纠纷。

2.3.9加强产房药品和设备的管理。产程是个动态多变的过程,随时都有紧急情况发生,医务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因此,我们建立了抢救药品使用登记本,每班均需检查药品和物品是否齐全,仪器性能是否良好,并及时补充,保持应急状态。同时实行专人负责,班班清点交接,以确保抢救的速度,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2.4 改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沟通,推崇人性化服务。专家统计,医疗纠纷中超过60%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3]。为此,我们大力推广“以病人为中心,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工作” 的理念,努力做到“医生的眼睛,患者的舌头,家属的朋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病人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标准和方向。”实行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伴分娩,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产后病房医师及责任护士每天查房,及时发现并弥补医患间沟通不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待产妇如朋友般真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态度和蔼,说话语气轻柔,准确掌握产妇及家属的心理,对产妇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心中有数,各种操作细心体贴,能准确回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并耐心做好各种解释工作,创造一种和谐、主动合作型的医患关系,实施人性化的服务,让她们宾至如归,有力地保障安全,减少纠纷。

2.5 合理安排医护工作,确保安全

高级职称医师每日查产前病房,中级职称医师每日查产后病房,实施一位上级医师、一位产房医生、一位病房医师、二名助产士、二名病房护士的团队值班制度,科室主任及机动班做到电话24小时畅通,随叫随到,使医护工作有序运转。在工作量大,分娩病人多加床的情况下,特别在晚夜间、周末及节假日,及时调整和补充人员,中午及晚夜间都施行新老医护人员搭配的原则,节假日也不例外,每天有人全面负责处理协调,确保临床一线工作忙而不乱,杜绝了由于医务人员编制不足而造成的风险。

3结果

我院从2006年10月开始实施产房风险管理,效果显著,结果如下:见表3、表4、表5。

表3我院的产科质量情况统计表

时间 分娩总数 新生儿总数 剖宫产率(%) 产后出血率(%) 新生儿窒息率(%) 围产儿死亡率(%)

2006.10-2007.9 2562 2590 27.67 2.50 1.90 0.73

2007.10-2008.9 3224 3242 25.00 2.40 1.20 0.37

2008.10-2009.9 3415 3434 27.06 2.20* 0.79* 0.32*

注:*与2006.10-2007.9组比较P

表4我院的产房分娩工作情况统计表

时间 阴道分娩数 产后出血率(%) 会阴侧切率(%) 会阴切口感染率(%) 产房工作满意度(%)

2006.10-2007.9 1853 2.48 61 0.65 92.49

2007.10-2008.9 2418 1.41 66 0.30 95.25

2008.10-2009.9 2491 1.61* 70 0.20* 98.42*

注:*与2006.10-2007.9组比较P

表5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比较

时间 剖宫产数 剖宫产产后出血率(%) 阴道分娩数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

2006.10-2007.9 709 2.68 1853 2.48

2007.10-2008.9 806 5.71 2418 1.41*

2008.10-2009.9 924 4.00 2491 1.61*

注:*与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比较P

4讨论

产房的风险管理是必须的。产房风险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根源,产科全体医护人员应了解并及早识别产房的潜在风险及其发生特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因为母婴的安危与医护工作质量是密不可分。医务人员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服务态度,而且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精湛的医疗技术,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真正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才能避免或减少纠纷的发生,从而使医疗安全工作无盲点。

我院产房风险管理的研究及临床实施效果显著。多年来,国内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无指征剖宫产术比比皆是,严重危害母婴的身心健康,是棘手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我院尽管高危妊娠率49%左右,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本就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4-8],近3年实施产房风险管理以来,产房的医疗护理工作更加井然有序,产妇及其家属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剖宫产率稳定在28%以下,产后出血率降至2.20%,新生儿窒息率降至0.79%,围产儿死亡率降至3.2‰,下降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会阴侧切率不超过70%,低于文献报道[9],会阴切口感染率从0.65%下降至0.20%,不仅下降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率也低于文献报道[10]。同时,3年来产房内未发生交叉感染、产妇坠床、跌伤、异物遗留阴道,无产后尿潴留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产妇的满意度由92.49%上升至9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我们的结果还表明,近2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明显小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通过产房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施,可以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我们的研究及本文阶段性的总结与分析,不仅证明了产房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提供了依据,同时还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降低剖宫产率的工作提供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梅清.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批量外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0,2:308.

[2] 贺芳.谈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体会.包头医学杂志,2009,33(1):39.

[3] 贾喻梅.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的探讨.当代护士杂志,2010,2:35.

[4] Devine PC. Obsteric hemorrhage. Semin Perinatol, 2009,33:76-81.

[5] Joseph KS, Rouleau J,Kramr MS,et al:Investigation of an increase in postpartum heamorrhage in Canada. Br J Obstet Gynaecol 2007,117:751-759.

[6] 徐慧芳.1997年-2007年前后5年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9):1202-1203.

[7] 龚庆华.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4):469-470.

[8] 郁晓慧.13年间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6):815-817.

篇10

关键词:护理策略; 产科危急重症救治;运用产科如妊娠合并心脏病、高血压、肝病等,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妊娠并发症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1]。通过改进护理模式,规范护理工作,加强护理管理,在观察和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产妇病情变化,给予快速、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77例产科危急重症产妇,其中产科出血73例,前置胎盘44例,胎盘早剥45例,妊娠合并高血压14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11例,妊娠合并肝炎5例,妊娠合并肾炎1例,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1例,妊娠合并癫痫2例。每一例孕产妇均按要求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工作。

1.2方法对所有危急重症产妇从入院开始,针对产妇疾病特点,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加强产妇风险防范,落实护理措施:如生命体征的监测、意识观察、各种管道护理;产科情况:如胎心音变化、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分泌物的观察等;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新生儿的护理管理。

1.3结果通过系统化护理模式管理产科危急重症孕产妇,各级人员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应急抢救能力提升,病历书写规范及完整性明显好转,转诊意识及安全意识提高,危急重症孕产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护理策略

2.1成立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2],制定培训和管理计划,加强急救与专科技能培训。由护士长依据"2010心肺复苏指南"[3]和"妇产科急危重症救治"[4]负责制定科内具体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并确定培训场所。①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术、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出血、子痫、羊水栓塞等疾病的相关理论,护理常规及抢救流程;②急救演练:包括新生儿复苏技术、成人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急救技术。培训中注重实际操作的练习。正确掌握心脑肺复苏技术,掌握心电监护、呼吸机、胎心监护仪等仪器使用及数据判断,熟练掌握产科十九项技能、助产知识、急救技术和监护技术,全面提升教学、组织、协调、指挥和管理能力,为孕产妇提供专业、全面、系统、连续、安全的护理服务。

2.2完善"产房与病房交接制度与流程"、"新生儿转运制度及流程"、"催产素引产技术护理流程"、"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产科危急重症抢救流程"等,建立"产科患者评估与护理记录单"、"催产素滴注观察单"等专科表单,定期组织学习培训考核,每日晨会后提问,不合格者反复指导学习,促使每一个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在危急重症抢救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3制定个性化护理目标,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2.3.1准确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危急重症孕产妇第一时间进行积极抢救,对产妇进行全面、充分评估,包括病情、安全风险、专科情况、心理状态,家庭支持、针对疾病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详细记录。

2.3.2严密观察病情监测产妇神志、重要器官如心、脑、肺、肝、肾功能,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进行动脉血压监测,严格记录24h出入量,熟练掌握各项检验指标。加强各管道护理,熟练掌握呼吸道护理、各种引流管护理、静脉穿刺、动脉血气抽血、新生儿窒息复苏、气管插管等[5]。 2.3.3产科处理产前密切监测胎心音、胎动、宫缩及阴道分泌物情况,为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力,可根据医嘱用10%葡萄糖500ML加维生素C2g缓慢滴注,1次/d,5~7d为1个疗程。休息3d后可重复。间歇吸氧,特别对胎盘功能减退的孕妇。选择适当的时间用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对需终止妊娠而胎儿成熟度较差者,可于终止妊娠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和释放,促进胎儿肺成熟,可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时密切观察胎心变化,给予吸氧。尽量少用麻醉镇静药物,避免加重胎儿缺氧。从阴道分娩者应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如有胎儿窘迫的症状和体征时应及早结束分娩,并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高危儿加强产时产后的监护[6]。产后观察产妇子宫收缩、伤口、阴道流血情况[7]。同时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有无并发症发生,及时正确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与处理。

2.3.4检查及治疗配合认真执行医嘱并配合处理。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做好血糖测定,正确留置血、尿标本等;对妊娠合并心脏病者按医嘱给予洋地黄内药物,做好用药观察;间歇吸氧;宫内发育迟缓者给予静脉治疗;前置胎盘患者做好输血、输液准备;如需人工破膜、阴道检查、剖宫产术应做好用物准备及配合工作;同时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与配合。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诊疗护理规范,认真、正确执行医嘱,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抢救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无误,有疑问的医嘱需核实后方可执行,对新技术及新治疗要熟悉操作说明,保证落实正确无误。

2.3.5饮食护理治疗期间应少量多餐,饮食应尽量做到多样化,宜低动物脂肪、低糖,多食易消化的食物以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新鲜水果、蔬菜等食品,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强、产气碳酸饮料等食物,避免熏、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防止腹胀、腹泻和便秘。

2.3.6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危急重症孕产妇常常表现为焦虑,恐惧[8],对病情不理解,护理人员陪伴在孕产妇身旁,针对孕产妇的年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的不同给予安慰、关心、沟通及不同程度的教育解释,使其进一步了解病情,知晓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的目的,及时提供病情好转的信息,放松心情,增加安全感,增强疾病治愈的信心。同时鼓励孕产妇及家属提出问题,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9],并将孕产妇关心的内容进行讨论,让其从中接受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10]。

3讨论

虽然产科危急重症治疗在国内外已有多年临床应用历史,但运用系统化,有策略的护理模式来管理产科危重症患者在国内大部分医院开展不足或不规范。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护士是最早最直接获得患者第一手资料的人。现在临床上部分护士对危重症认识和评估不足,物质、设备、人员准备不充分,抢救技能欠缺,危重症观察、监测、记录不全,措施不到位,交接班不够仔细,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不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工作中常出现一些不规范行为,护理工作质量不高,因此影响孕产妇及围产儿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8.

[2]刘芳,陈红玲,姜广荣,金玉华,等.团队急救模式用于失血性休克产妇救治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3,28(10):15-16.

[3]Hazinsi M F.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S].陆一鸣,编译.美国心脏协会,2010:3-12.

[4]黄艳仪,王沂峰,黄东健.妇产科危急重症救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8.

[5]樊正碧.产科危急重症的抢救实施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507-2508.

[6]郑修霞,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3.

[7]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05.

[8]郑修霞,安力彬,顾平.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