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的体现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校园的体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
【中国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42-01
小儿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国内报道近几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支原体肺炎的肺部体征较X线改变晚约7~14天。其病理改变以间质炎症为主,即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间质组织和肺泡间隔充血、水肿及多核细胞浸润,如侵及肺泡表现为大叶性及小叶性肺炎,由于病理改变主要影响肺泡和间质,故X线表现呈多样性,并以间质性炎症改变为著[2]。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对诊断本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2010年期间经过病原学确诊的240例支原体肺炎病例,男152例,女88例,年龄3-12岁,平均(6.0±2.1)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在发病10 d内第一张胸部X线平片及治疗过程中复查胸片。总结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
2.结果
2.1临床特点:① 发热 240例患儿全部均有发热56例≤38℃,132例38℃-39℃,52例≥39℃,平均发热时间(6.3±2.8)天。② 咳嗽 全部患儿均有咳嗽,172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发热2-3 d出现咳嗽68例,其中72例患儿伴有喘息、气促。③肺部体征 240例患儿88例肺部闻及细小湿啰音、单侧啰音与X线检查提示的肺部病变一致,3-5 d内消失。75例有病变部位呼吸音减低,47例患儿病程中肺部无啰音和呼吸音减低。
2.2 胸部X线表现:① 肺间质性病变 本组病例有94例出现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肺门增大,结构紊乱。② 小叶性肺实质浸润病变 本组88例表现为两肺中、下野内带斑片状及云絮状阴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③ 肺段实质性浸润病变 本组38例表现为累及1或2个肺段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累及一肺叶,多为下肺,大都伴有肺门影增大结构不清。④ 胸膜改变 肺段实质性浸润病变的病例,在病灶同侧出现胸膜反应,表现为少量胸腔积液,本组20例。
3 讨论
3.1流行病学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自行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2],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及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MP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深秋和初冬为高峰发病季节,每间隔3-6年可有一次地区性流行。国内资料统计显示其发病率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流行年可达30%,国外文献报道为50%[3]。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多数认为抗体累积学说等免疫学机制其着重要作用[4]。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均有发热(T 37.5 ℃~39 ℃)史,咳嗽,喘息,呼吸音粗。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发病一周左右进行支原体-PCR检查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试验反应阳性。
3.2 X线表现 :MP肺炎通常侵犯纤毛上皮,导致支气管壁水肿、溃疡形成,时引起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浸润,其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皮脱屑等[5]。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不相同,按其浸润范围主要有以下几种X线表现:(1)以间质浸润为主者,其X线表现易于病毒性肺炎相混淆。(2)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其X线表现以斑片状为主的阴影,部分病灶相互融合,不易与支气管肺炎相区别,此型多见于婴幼儿。(3)肺段实质浸润性病变,呈一肺叶或一肺段的大片状阴影,密度较高,与细菌性肺炎十分相似,但支原体肺炎病变的阴影密度相对较淡,边缘模糊,其内可透见肺纹理结构,此征象是本病唯一具有特征的X线表现。通过对X线平片观察总结,认为支原体肺炎的胸部症状、体征与X线表现不同步,即胸部症状、体征出现较X线改变晚,这是支原体肺炎的一个重要特点。
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缺乏非常典型的X线表现。要正确诊断本病还要依靠病原学的诊断,早期诊断还要认真分析X线表现和临床特点,必要时要采用分析排除的方法,对临床上治疗本病及确定疗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言文,李润霞.小儿支原体肺炎15例诊断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6):551-552.
[2]张桂英,章沛时.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部X线表现(附53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5):304-306.
[3]Principi N,Esposito S.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enumoniae caus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in paediatric patients.Curr Infect Dis,2002,15:295-300.
篇2
【关键词】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模型应用分析
在网络的不断发展下,云计算、物联网的相应出现,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在传统校园中,逐步向科技化校园转变,步入智慧校园阶段。在智慧校园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主要的管理中心,需要多方面技术的有效支持,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化的环境,更方便教育、科研和生活等。
一、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分析
(一)智慧校园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遵循统一标准,保证资源共享。工作人员应整理学校相关信息,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合理利用网络,进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是遵守开放性原则[1]。在校园的应用平台建设中,要统一考虑运行方式,进行规范管理,降低系统存在的风险,完善操作平台的开放性,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三是先进性原则。工作人员需要拥有优秀的校园理念,和先进的技术,为建设一个先进、开放的
四是搭建平台框架,维护应用系统原则。在国家教育部门与相关行业标准的指导下,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使用,更好的进行数据融合,完善校园的规范建设。
(二)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
校园建设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需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拥有全新的管理业务和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这些内容,提高校园的管理水平,对整体的教育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根据智慧校园的建设原则,总体架构的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思路
在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模型中,工作人员应通过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保证其得到合理的规范建设[2],具体内容如下:
1、感知层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工作人员要合理应用感知软件,做好校园内的全面感知工作,能够实时分析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感知的内容有人员、设备,还有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等。
2、网络层
在总体架构中的网络层,工作人员应做好多方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和沟通,做好校园中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和互联。在这个过程中,物联网、移动网络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
3、数据层
在数据层中,工作人员对整理收集到数据,并进行挖掘和分析,将其存储在专用的数据库中,更加便于系统应用。在校园中,校园网、无线网、一卡通、MOOC、e-Learning系统、社交平台都含有大量的数据,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创造了便利条件。
4、服务层
工作人员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要保证系统服务性良好,能够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中,根据不同的角色,提供合理的服务,体现个性化的效果。在校园的访问中,能够查询多方面的信息,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保证监控服务质量,增加服务能力。
5、应用层
在应用层中,工作人员合理配置个性化服务,体现智能决策。在多个管理系统中,要构建它们之间的联系,促使其高度融合。
6、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
工作人员在建立智慧校园中,要保证其运行顺畅及安全,建立维护保障体系与安全体系,充分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7、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
智慧校园总体结构模型,要遵守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使信息处理更加规范,在数据结构的应用中,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服务融合与数据融合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智慧校园典型应用研究
(一)智慧教育
工作人员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中,要掌握智慧教育的内容,充分实现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等技术的充分融合[3],发挥其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智慧学习,培养智慧人才。
(二)智慧管理
在物联网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影响下,工作人员逐步实现教育管理向智慧管理的发展。通过智慧管理云服务平台,更好的为教育管理提供有利数据,实现数据挖掘、运行情况实施监控,更好的进行智慧决策,实现教育管理和安全预警,完善实时监控,保障教育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三)智慧科研
在智慧科研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建立科研服务平台,主动跟踪其方向、成果以及动态等,实现对科研工作的动态管理,为科研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及典型应用的分析,工作人员在进行建设时,要遵守相应原则,分析不同层次的主要内容,实现科学管理,为广大师生的便捷环境与智能化生活,创造良好的基础,在校园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燕.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4,09:88-99.
篇3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大数据挖掘技术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提出了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创建数字校园的要求,建设智慧校园时发展数字化学校的基础,它的核心就是智慧,运用全新的云计算、智能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管理服务。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大数据挖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管理能力,创新学校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变为精细化校园管理。本文就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分析其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1高职智慧校园中大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性
1.1实现智能化教学
在高职智慧校园中,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准确的记录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学生还可以通过连接校园网,实现课堂互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教学活动。另外大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创建系统化的学习模式。【1】
1.2实现考学研共同发展
在高职智慧校园中,其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为教师创建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大量的科研资料及技术发展动态。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与平台中的教研学者进行研究成果的沟通交流,实时的分享科研数据,能够确定教学的发展趋势,使国内外的交流提高一个层次,实现考学研共同发展和创新。
1.3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智慧校园中具有大量的数据信息,比如学校网站论坛中的稿子、评论、留言等,这些数据包括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及数据,不仅仅能对校园中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进行服务,还能够对教育、行政、设备及科研方面进行管理服务,还可以寻找教育中和学习中的规律,对教育及办学趋势进行预测,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意见,也有效地提高了院校的办学质量及教学效率。【3】
1.4实现智慧化服务
数字管理系统创新了传统的人工管理,大大节省了管理资金及人力,对校园进行智能化、数据化的管理及服务,比如资源的分配、信息化培训、故障响应等等。其中资源的分配包括软件系统的升级优化及IP地址、身份验证的优化分配等;信息化培训包括为学生培训提供文本资料、音频资料及视频资料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教师及学生具备的信息化智慧能够满足智慧校园的需求;故障响应指的是在智慧校园发生故障及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响应。【3】
2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
2.1何为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指的是校园的数字化建设,并且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等一系列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校园建设理念。智慧校园主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及云计算为前提,将高校管理工作、教学、科研及服务相融合的综合智慧校园环境。在智慧校园中,师生可以以手机、电脑等无线通讯设备结合校园网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教学、生活等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实现信息化的校园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及校园管理效率。
2.2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架构
高职智慧校园可以将智能传感器安装在校园中各个教室、图书馆、宿舍及实验室等各个场所中,并且将它们进行连接,从而构建物联网,使用服务器和云计算服务将软件管理系统与物联网向融合,全面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及教学。并且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处理这些信息资源,为全体师生及学校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及生活环境。【4】
2.3高职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智慧校园从产生到创建都得到了国家及社会企业的支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管理模式及部门之间的通讯较为复杂,这就使得高职智慧校园在建设以来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高职院校中的大量的信息及学生的自律等方面,使得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无法实现全面信息化,其中不乏有一部分学校还是通过传统的短信、公告栏的信息为学生传递信息,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及时的信息,降低了沟通效率;(2)由于学校与行政管理部分的网站并不统一,这就对管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统一的平台使一些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无法存储到相同的数据库中,使数据的格式及标准也有不一致,就使得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无用数据及垃圾数据;(3)这些数据都较为庞大且复杂,目前的管理并没有针对性的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信息,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没有和毕业方向统一分析、图书馆中的学生解决信息没有与个性化教学相联系等等。【5】
3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大数据挖掘技术
3.1何为大数据挖掘技术
大数据挖掘技术指的不仅仅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还是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深入挖掘数据中的潜藏及具深层次的信息。从技术角度来讲,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云计算是有一定联系的,大数据不能单独进行处理,要使用分布式的架构,以此对数据进行挖掘,所以大数据挖掘要依靠云计算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3.2大数据挖掘技术智慧校园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使用了技术性的教学手段及远程教育等等,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使用了监控及一卡通等等,有效地提高了对学生的管理效率,学校行政管理方面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目的。随着连接的实体越来越多,那么传统的数据架构已满足不了需求,大数据挖掘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进行深入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为校园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体现高职院校的智慧特色。【6】
3.3大数据挖掘技术智慧校园建设架构
为了能够使高职智慧校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在传统的建设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挖掘传统智慧校园中的智能识别及检测中的数据,并且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为高校中的教育、服务、管理及学习提供智慧的应用,实现校园学习智能一体化。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云计算,可以先构建一个建设架构,详细见图一,下文对其进行具体说明。(1)基础设备。其中包括检测设备及感应设备,并且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中,收集校园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数据,使用通信网传送到云存储层,能够全面了解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2)采集信息及存储层。使用云计算中的存储技术将基础设备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并且使用虚拟化技术降低空间的浪费,使数据资源可以有效整合,使数据存储具备智能化及自动化。(3)数据管理及云计算。管理云服务中的信息资源信息,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计算,使数据的分析更加精准。(4)智慧应用层。深入挖掘大数据,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为智慧校园中的信息化业务提供数据支持技术,这个也是使智慧校园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重点内容。【7】
4结束语
为了使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和理念能够满足现社会形式的需求,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将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智慧校园中,不仅能够对校园中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大数据挖掘技术是高职校园建设中的核心内容,能够将智慧校园中的智能化及数字化充分体现。目前大数据挖掘技术还存在一系列的技术性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其能够完美的与智慧校园相融合,更加人性化的为校园师生提供服务。
作者:王桂武 高林国 陈新胜 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宿佳宁,赵洪光,杨文.大数据挖掘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福建质量管理,2016(4).
[2]鲁力.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5):48-49.
[3]程大鸣,刘碧俊,侯松.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1):71-72.
[4]陈嘉瑜,陈红慧.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10):147-148.
[5]许冠军,叶敏.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9).
篇4
关键词:智慧校园;BIM技术;管理系统;大数据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26
0 引言
“智慧校园”是校园大数据下的必然结果,它的智慧体现在智慧的学习环境、智慧的学生管理、智慧的生活方式等,体现在自动监控学校安全;智能的签到、考勤系统;无人监管的智能图书借阅系统;智能化管理办公设备、仪器。总之,就是开发一个智能化的校园运行、维护管理协作系统,有效的使校园可以智能、环保、稳定、安全等运行,并且共享校园大数据,实现更合理、更准确、更全面的只能校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校园的各职部门的管理效率,降低校园管理经济成本。以BIM应用技术为载体构建整体数据共享平台,能够进行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查询、应用,并充分结合在有机管理的校园建筑和结构系统的信息数据,实现快速查询,统筹管理,降低校园管理难点,降低管理的经济成本[2]。
1 BIM技术与智慧校园管理
根据智慧校园中建(构)筑物自身的管理规则,结合BIM应用技术,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的对象实现管理计划。智慧校园集成BIM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对每一个R到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综合管理,科学分类,这样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管理方法,避免专业造成的碰撞、矛盾问题[3]。
2 智慧校园管理主要内容
智慧校园是指以大数据下的物联网为根本的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与生活相结合,以各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集成所有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学习、安全管理与校园生活环境进行全面融为一体。实施步骤为将带有传感器的安装到学生教室、停车场、办公室等,形成共享的“物联网”,然后使用数据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的“物联网”和“软件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从而将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生活与学习等和校园的基础设施的有效统一。
3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开发模式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以运营、维护管理为主要目的,结合BIM技术的优势,整合校园的数据实现共享,分析、统计、预测校园管理的数据及信息,进而为决策提供辅助管理依据,从而进行学校全面动态的管理。
3.1 系统设计、开发目标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智慧校园运营、维护管理系统以“智慧化”为核心,使用方便为宗旨,兼顾校园的所有管理、行政部门,将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目标简单总结如下:
(1)为了使学校大数据实现共享统一管理、应用,开发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
(2)建立三维空间数据服务与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微信、校内通等访问模式加大服务力度,增强三维现实服务种类,改变传统的学校综合管理的方式;
(3)建立智能监控网络,组建行动指令执行小分队,建立实时、快速反应高清视频监控设备;
(4)对学校供电设施、消防设施、运动设施等进行集中集成管理,形成高效、舒适的“智慧节能”系统;
(5)为了加强对实验设备、生活设备等有效、科学的管理,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校存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3.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BIM技术校园主要基于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的维修管理系统,配置必要的设备联通局域网,开发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生态、地理空间数据生态、资产高效管理生态、安全信息互操作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创造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和集成数据共享环境;开发一个统一的、高标准化的安全体系、管理效率体制及有效的运行体质,保证运行、维护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3 系统各项功能
(1)三维可视化漫游。通过开发的系统使用户能直观、真实快捷以可视化漫游的方式查看学校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浏览,提取用户的兴趣点,并且结合VR可视技术,使得用户对学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建筑信息查询。建筑信息查询的分类管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其他建筑等真实的呈现在三维视觉场景中。人们可以观看任何一个建(构)筑物的三维视觉场景,它可以展现出建(构)筑物的外观、材料、用途和其他相关信息,促进每个建筑实现可视化的应用、管理。
(3)资产管理查询。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带来资产管理的可视化,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技术的可以无缝集成的三维模型与业务流程,资产统计、管理部门可以把握整个资产购买、修理、更换直至彻底报废的全过程,采购、使用和维护,一个统一的跟踪,增加校园设备的使用周期与效率,减少学校的资产管理与维护经济成本。
(4)遮挡工程查询。BIM应用技术将学校内部所有的遮挡工程都会以三维可视化数据模型的保真的现实出来,进而复杂工作简单化,提高遮挡工程的管理效率,更能解决图纸看不懂的困局。在现有三维数据模型中,直接可以提取现有的管道线路信息,如管道使用的材料、使用年限等。
4 结论
BIM技术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的发展的前提,也是研究的核心所在。通过分析及总结发现:运营、维护系统需要对学校建筑、教学、运行设备等状态进行实时的信息查询、管理,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的成本[4]。同时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概念性的框架,展现了系统实现的三维可视化漫游、建筑信息的查询、资产管理以及遮挡工程的查询等功能。在智慧校园大数据下,建立运营、维护管理系统数据库,对办公文档、资产清单、档案材料等相关资料进行有机管理,真正实现校园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基于BIM的校园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曹慧文.基于三维技术的电厂基建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化电力大学,2014.
篇5
一、明确方向,制定方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的发展。它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利用云技术、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对来自于校园基本个体的各种信息数据实现感知、传递、采集、检测和分析,构建校园人与物、人与资源之间的联系、沟通等交互方式,拓展管理时间和空间。将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最大限度地整合,我校根据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围绕工作目标,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创建路线图,确立实施时间表,制定了创建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智慧校园的创建工作。
二、协同共进,打造特色,深化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创建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每月一次,有主题,有记录,有专人负责。教研组活动中心明确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反思沙龙等,研究氛围浓郁,教师纷纷用自己的实践诠释对教学智慧的理解,用集体智慧的碰撞明晰教学智慧的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智慧,演绎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
1.建设智慧文化
学校围绕学生发展主题,营造书香氛围,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黑板报、宣传栏、队角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打造“四化”校园,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与校园的书香文化相结合,形成“一墙一壁会说话、一砖一瓦都含情、一草一木皆有灵”的智慧文化氛围。在通过省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基础上,学校又通过“市装备水平再提升工程”,投入300余万元,新增计算机等一大批装备器材,新建录播教室、书法教室、标本室、科学探究室等专业教室。
2.打造智慧教师
学校制定了“智慧教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展示、智慧沙龙、微课制作评比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把教师培养成新时代的智慧型教师。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让名家名师的讲座、课堂教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开展会前读书交流会、QQ群在线主题研讨、专题书目荐读等活动,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3.构建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提出来的。它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有序运行;在学习环境管理上,“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合理调控课堂学习情绪”上多项协调;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张扬、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
4.培养智慧学生
培养智慧学生,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享受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快乐的、有强烈好奇心、富有想象力、勇于探索的人。利用校本课程《小学经典读本》为学生提供诵读经典的教材,引导学生潜心诵读经典,厚积文化底蕴。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如读后感评比、写字竞赛、数学专项能力竞赛、英语情境剧表演、体育小型竞赛等。
三、春华秋实,尽显魅力,收获智慧校园创建成果
智慧孕育理想,智慧承载希望。全校师生在“智慧校园”的创建道路上创新前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完善和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实现了教职工、学生、教务、图书、培训管理等方面的智慧管理。通过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2.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充分应用智慧型的教学支持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利用智慧教室环境,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触控式一体机进行授课,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
回顾既往,勇于开拓的实小人,按照创建目标要求,取得了智慧校园创建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金湖实小人将继续脚踏实地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向着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现代化、智慧型名校目标奋勇前进,为金湖教育事业再谱新的华章!
篇6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17
0引言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以用户需求、业务创新为核心,将智能感知、普适计算等技术运用到数据信息采集以及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并提供交流接口,为用户提供智能应用服务。目前,物联网技术作为智慧校园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重点高校应用较为广泛,已经取得显著成果。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也逐渐开展智慧校园应用研究和建设,物联网技术是智慧校@重要支撑技术,对物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更有利于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迈进。
1物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1)技术应用基础条件差。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期阶段,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研究的很少,即使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也是处于探索阶段,由此可知,高职院校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也不多,加上应用需求不强、资金短缺等原因,很少考虑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的投入建设,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智能感知设备方面建设不足,缺乏RFID、二维码、IP CAM等感知设备;二是在网络环境营建方面不力,网络环境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十分关键,而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比在数字化校园中对网络环境要求要高得多,不仅要求网络全覆盖,而且形式最好能丰富多样,比如网络种类包括以太网、无线网、移动网等。
(2)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起始时间较早,而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加上物联网等第三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高职院校原有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比如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缺乏智慧校园的内容,没有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方案等,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未考虑以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兼容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处理好,势必影响智慧校园物联网等技术的使用,有可能出现重建的风险。
(3)技术研究不足及人才队伍建设不力。
物联网技术是一门新型信息技术,且应用广泛,还没有固定的运用模式,值得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大力研究和应用推广,另外,高职院校本身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资金短缺、校园面积相比较少、学生人数不多、用户不是特别多等,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加强智慧校园,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研究,选取合适的技术,构建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技术架构模型,以防智慧校园建设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使学校信息化建设立足长远,少走弯路。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加强有关物联网技术应用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并保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应用对策建议
(1)做好前期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一定要合理规划,否则不仅以后可能出现重复建设,而且有可能出现资金花了,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不起来。电子信息设备更新快,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注意设备设施建设的同步性和兼容性。
(2)合理使用物联网感知设备。
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数字化校园实际情况,对比分析RFID、二维码、视频监控等智能感知设备,比较性能参数、所需耗材等,并结合数字化校园平台,选取合适的感知设备进行使用,对价格过于昂贵、目前需求不是很迫切的设备设施则暂时不用,以节省资金。
(3)加强网络建设。
网络与学校教学、管理等工作密切相关,而且需求会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加大,因此,高职院校在网络方面的建设和投入要注重长久性和前瞻性,一是要注重网络设施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长远性,并保证性能可以满足发展需要。网络建设好比城市中心的马路建设,不单单考虑当下的车流量,更重要的是考虑5年后、10年后甚至几十年后车流量,如果现在马路过窄,以后翻修会非常麻烦,花的钱会更多;二是将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移动互联、无线网等多种网络进行
结合,打造无处不在的智慧校园物联网。除了加强校园无线、有线双网建设,还要将物联网技术与校园网络进行结合使用,真正构建功能强大的校园物联网。
(4)合理运用普适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物联网的应用技术涉及到普适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分析研究,选取部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进行结合使用,对智慧校园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数据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实现智慧校园数据的智能应用。
3结束语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及智慧校园建设一定要在规划上下功夫,可以借鉴其他高校以,并进行专家咨询,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物联网技术建设应用规划,确保规划的适应性、合理性和前瞻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涉及感知、网络、应用等多个方面,要注重其层次性及兼容性,方能确保物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正确应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社会信息化 数字校园 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38
1 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征
1.1 环境全面感知
我们这里所讲的全面感知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传感器能够无时不刻感知、抓拍和传播相关人、器材、资源的信息; 其次是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习环境的感知、抓获和传播等。个体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爱好、认知特征、学习态度等;学习环境主要指的是学习时间、学习地方、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等。
1.2 网络无缝相通
针对网络与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智慧校园可以应付全部系统软件与硬件器材的连接,信息感知后能够快速、及时地传播,这是全部用户根据崭新的方法合作学习、共同工作的根基。
1.3 大量数据支撑
根据数据开发与建模技术,智慧校园能够在“大量”校园数据的根基上建筑模型,使用预测的措施,针对最新的信息展开趋势分析、憧憬以及预测;除此之外智慧校园还可以总结其他范围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经过智能推测,迅速做出反应、积极应付,尽量多地展现出智能、聪明的特征。
1.4 开放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观念,学校面对着由“封闭”到“开放”的新形势。智慧校园鼓励拓宽资源环境,鼓励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 鼓励拓展学习时间,使学生的学习由课上拓展到课下; 鼓励拓展空间范围,要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以及虚构情境中能得以发生。
1.5 师生个
智慧校园环境和它的作用都是把个作为主要的理念,众多重要技术的运用全部以科学处理师生在学校生活、学习、工作上的众多具体需要为目标,同时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所以,智慧校园指的是一种针对学校师生的个性化服务,它可以全方位感知物理环境,辨别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其学习情景,供应无缝相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的分析、测评与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以及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2 支撑智慧校园的几种关键技术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建设智慧校园的根基,在众多技术的支持下才可以有效体现个性化服务的观念。
2.1 学习情景辨别和环境感知技术
学习情景辨别的主要目的是按照能得到的情景信息辨别学习情景种类,判断学生问题与推测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找到可以互相合作的学习对象、接受科学的学习活动见解。学习情景的辨别关联到学生特点分析、传感器技术与自动推理等许多方面的全面运用,学习情景的辨别是一个跨范围的研究目标。
环境感知技术是“智慧校园”的一项比较基础的技术,有利于完成对校园各类物理器材的及时动态监控和掌握。无线通信、二维码、监控录像等感知技术和器材在学校许多地方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在,它已经在学校保卫、节能、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2.2 学习分析技术
学习分析技术来自于最初的课堂教学实效分析,现在在线交互文本分析与初期的课堂教学实效分析存在一种渐渐合并的态势,学习分析技术就是这种态势的产物。学习分析是对学生和学习情境的具体数据进行采集、探究以及报告,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和改善学习与学习情景,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学习分析技术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改善教学的科学工具,也能够给学生自我定位学习、学习危机警报以及自我测评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2.3 数字资源的组织与共享技术
学习资源的组织与共享自古至今都是建设数字校园的重点之一。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念,观察别人的举止与结果是获得知识和技术的关键所在,具体的榜样可以给观察者起到演示的效果。为了方便搜索与共享,以往的学习资源通常运用静止的词语表来表达元数据,然而这种表达形式没有办法满足在学习环境下机灵多变、富有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所以,汲取参考语义网络与本体技术的有关科研成果,提供更加灵动与智能化的元数据表达形式成了新的趋势。
2.4 校园移动互联技术
无所不在的无线宽带网络使清晰度较高的网络教学资源传播成为现实,也要两地的视频连接摆脱了带宽资源的束缚,让学生可以体会到置身其中的感觉。3G技术与其他无线技术的普遍,要无线网络的范围不只是局限在自习室和图书馆,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就不会存在地域范围的限制。为学校师生提供无所不在、快速、安全、便于治理的无线网络环境,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条件。
学校里无线网络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范围大的特征,覆盖区域一般也较大,负载平衡特别重要,总是会发生部分区域通信繁忙的状况。以往的做法无法较好地处理此类问题,建设无线网络,增加接入点的数量变得简单、配置也更加灵活、成本也在降低,特别是针对某些要时常改变接入点的范围,无线技术的多跳结构与配置灵活会极为有益于网络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3 结束语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重要场所,学校建设的优劣对整个校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伴随着学习情景辨别和环境感知、校园移动互联、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慢慢兴起与运用,智慧校园不再只是一种理念,它正走向现实。具体来说,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要逐步处理,要完成真正观念上的“智慧”校园还要经过一个艰巨的过程。智慧校园对解困现在数字化校园构建、改善教学和治理过程、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8).
[2]全力.数字校园离我们究竟有多远[J].记者观察,2010,(1).
篇8
目前,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过去的校园开始从数字化、电子校园,慢慢迈进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主要是指通过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重要技术的支持,整合校园分散的网络信息,给校园内的师生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
(一)智慧校园建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从二十世纪开始,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导致了覆盖全球的社会变革。现今社会发展总的趋势是信息化。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开始纷纷转向投资教育信息化,他们希望利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推动变革。而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对于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信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学习型社会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目标。而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智慧校园的建设,它是一个比较灵活的领域,探究并且分析智慧校园的建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
由于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使用,在一些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开始逐步走向智慧管理。智慧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智慧管理的云服务平台,给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数据挖掘、实时监控、运行状况等的业务,如此一来,可以使得教育管理的决策更加科学,并且使得实时监控更加准确。在智慧校园这一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创新服务的办法,提高决策的水平,并且充分利用数据,给学校或者是各个业务部分提供报表,为各种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按照每个业务部分的实际情况,整合职业院校内的不同来源的数据。同时进行纵向以及横向的比较,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使得学校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通过展开教学评估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数据支持。
二、智慧校园的作用
通常,智慧校园智能应用系统和平台的构建需要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这就需要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较
(2)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因为龚某篮球功底不错,笔者把整个男子篮球队都交给了他,他做得非常用心和开心。笔者以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去挖掘他这些“闪光点”,让他在赞美的阳光中感到鼓舞,从而迸发出奋发自新的决心和力量。可喜的是龚某已经开始转化:连续六个星期没有迟到旷课,早读课按要求早读了,不交作业的次数少了,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了……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有摒弃不良行为的愿望,要用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恒心去教育转化他们。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前的教育工作遇到了新挑战,今天的教师面临着比过去更为复杂的教育问题。下面,笔者简单谈谈何某个案。笔者认为采用以上策略来转化她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何某,女,16岁,本班学生。她的行为偏差是平时在学校里表现得很乖、很听话的样子,可是一出校门行为就两样。开学初,何某给笔者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尊敬老师,活泼美丽,开朗大方。第三周,从追查迟到的原因开始,拔出萝卜带出泥:我们发现何某经常买好早餐到河南某花园等一个男生,然后坐他的自行车一起来学校,接着迟到、旷课……一时间,流言四起,影响极坏。就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对异性产生一种倾慕、好奇、向往的意念,确实是少男少女们容易产生的一种复杂心理。教师如果对此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生是会乐意接受引导的,甚至会充满信任地向教师吐露心曲。通过谈话引导,笔者了解到何某经常跟以前春季班的人玩在一起,和男生周某则属于交往过密。她还告诉笔者说:“他常帮助我,我很感激他,也很尊敬他,我也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感情,反正我对他有好感。”
教育的机智在于善于掌握主动权,随时走在学生的前面。通过多次家访,笔者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协助,了解到何某的更多情况,然后利用各种机会对她谈心辅导。主要是肯定她这种感情的纯洁和美好,告诉她@种“朦胧情”进一步发展的危害,然后再告诉她一些解脱的办法。第五周,笔者有意识地进行了一次题为“珍惜青春,珍重人生”的集体谈心,提倡并鼓励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爱并尊重他人,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情感。第八周,笔者紧抓男生周毅退学这个契机,用“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句名言敲打她的灵魂。现在,虽然她还有不少的毛病,但是下半学期没有迟到过一次,大家也没有发现她与男生周毅交往过密了,特别是她开始融入我们班这个大家庭了。
笔者始终相信,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和关怀,那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当然,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升级本身的教育水平,以应对新环境提出的新挑战。
强的应用系统以及服务平台。在学校,智能应用系统的平台主要包括 网络教学平台、 科研支撑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这几个系统之间互相配合,共享资源,进而使得智慧校园的作用得以发挥出来。智慧校园具体的作用如下:
(1)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内,主要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教学构建出教学环境,这个环境是虚拟的。但是,这个网络教学环境是师生双向交互的。它包含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教学平台两个方面。(2)科研支撑平台。科研支撑平台的建设涵盖了资源管理、科研管理等多个支持系统,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强科研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业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使得科研项目顺利进行。(3)校务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主要是针对学校管理部门设立的。通过信息技术,使得几个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并且促进决策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实现几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资源得以共享,使得整个学校的工作管理更加灵活方便。(4)校园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针对学生而言的,覆盖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便,比如校园一卡通、集成的电子广告、网络服务保障、娱乐系统等,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三、怎样建设智慧校园
现代社会,各个高校的信息化发展必须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为首要目标,要在生活、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给师生提供服务,同时不断改进应用的模式,使得各项应用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智慧校园:
(一)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
智慧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学习场所,或者是师生活动的一个空间状态,它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识别学习者的特点、感受学习的情境、提供对应的学习资源、自觉地把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这是普通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高端形态,其最为突出的三个特点是:可以使得虚拟环境和物理环境较好地融合;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不但在空间上支持校内外学习,还能够支持非正式与正式的学习。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学习社群、资源、工具等等。利用这个环境,可以在学习到课程上有的东西,还能够达到自主学习。其中,硬件环境建设与软件环境建设是构成智慧学习环境的两个重要方面。
硬件环境建设:包括校园有线网络建设、IPV6、无线网络建设;建设与专业相适应的智能化教室、现代化教学体验教室、模拟仿真教室、远程协作学习教室、探究性学习教室等; 虚拟现实制作与应用环境建设;移动学习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软件环境建设:包括学习平台与工具建设(网络学习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平台、多媒体开发工具、基于协作活动的研究型学习平台、实验教学平台、试题库管理系统、线上专题导向学习管理系统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个性化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工具、知识管理、协作与对外交流)、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等。
(二)科研协作与知识创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随着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师生之间的教学、学习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除此之外,学术研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开展方式上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其成果展示形式的重大变革。目前在学术研究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著作,但是它的形式不再拘泥于过去的书本,以博客、电子书、网络作品等多种学术形式为主。所以,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在建设科研协作以及知识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要尤为重视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这是智慧校园努力的方向之一。这就包括数据中心、高性能运算网格等内容。而 在这个平台的建设阶段,必须始终围绕学科这个中心来开展工作,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使得学校内的多种资源得到整合。在创建一体化的知识服务机制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资源共享的问题,这是建设科研协作与知识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程序之一。除此之外,在这个阶段,也必须增强网络的科研交流,加强和各个高校之间的联系,以期构建出一个科学的写作模式,进而促进高校科研方法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上述的这些工作之后,必须建立起一个数据与成果的网络共享机制。
(三)校展芾碛刖霾咧С中畔⒒平台的建设
这也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建设过程中,要观察教学状态中的多种数据,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与此同时,加强对系统的监督,使得高校的管理决策水平得以提升。 另外,还要建立起一个可以容纳学校多项业务的校务管理平台。通过增强对校内外信息的管理,使得高校内部的治理工作得到加强,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得以提高。把学校所有的种类的数据资源收集起来,构建起一个主要的数据库,并且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比如校园“一卡通”的应用,这样可以给师生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相对应的情况下,必须建立起一个决策支持信息化的平台。这样一来,学校各个级别、各个部门的领导在进行决策之前,就有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将会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所以,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高校的管理阶层必须加强交流,互相交换意见,不断完善校务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篇9
关键词:智慧校园;数据;顶层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9-0069-0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经进入到应用普及推广阶段。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正从数字化时代步入智慧化时代。作为高校信息化的高级别呈现形态,构建一个泛在感知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环境,以应用服务为基本理念,将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中的智慧型校园已成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题。
二、辽宁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辽宁省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认识不足、资金缺乏、管理体制不顺、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面临着如何实现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
1.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缺乏系统和全局视角
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从处理部门具体业务或者解决局部问题着手,对学校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不清楚且分析不深入,特别是很少从学院整体考虑出发,来设计跨部门的业务逻辑系统。这不但导致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而且由于人为地割裂了数字化的部门业务与现实学校其它关联业务流程的联系,从而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不能现学校相关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2.应用系统建设水平不高,使用效率低
经过调研了解,各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网络、机房等硬件设备的建设中,而对业务应用系统的投入较少,已建的业务应用系统整体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开发或购置的实训类软件使用效率低,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融合不全面和深入,致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辽宁省目前50所高职院校中90% 的学校无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交换平台,已使用的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质量差、数据储备不足,数据共享交换和利用困难,信息孤岛现象日益突出。同时数字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建设滞后,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匮乏,共建共享机制还没有形成。
3.基础设施部分设备老化、陈旧,面临更新换代
各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实现有线网络全覆盖,但是网络互联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都是运行在IPv4协议下的老设备,不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的IPv6协议,面临着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网络出口带宽较低,需要扩容。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无线网络建设基本上还是空白,另外网络安全设施欠缺,缺乏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状况堪忧。已有的网络安全设备主要是侧重于网络防护,已建的无线网络无安全认证,身份认证技术单一,现有的安全设备不能保证对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溯源、追查和审计等。
三、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和特色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化的校园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一体化环境,通过运行在这个环境中的各种应用服务系统,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从而实现多域融合共享和泛在感知的智慧服务、多域间资源及其业务的融合和共享,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综合化服务和智慧化校园。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但是已经有愈来愈多的高校开始认真思考和探讨智慧校园的建设方式及其应具备的特征,并积极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
1.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
智慧校园和数字化校园的区别在于,数字化校园重在软硬件搭建,而智慧校园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重在应用,使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应用逐渐深度融合到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一是要完成院校网络从传统IP网络到智能感知网络的建设升级,从而实现人员的网络无缝连接,完成人员位置、活动及关系等的感知;二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院校的数据平台,这里的平台强调的是数据,而不是硬件。这就需要各院校整合现有的各种数据,实现全校数据的共享交换、挖掘和分析,从而为师生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服务;三是要实现服务驱动,体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这就需要完成工作理念从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核心的转变,工作流程从面向业务部门到面向用户的优化和重设,教学方式从以老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我们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感知网络、云服务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其框架如图1所示。
(1)智能感知网络
是智慧校园采集海量数据的物质基础,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RFID、视频监控、网络技术等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生活服务等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数据采集,以便实现对学校师生的活动状况和学习与生活环境的互动状态,以及学校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全方面地感知。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技术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为学校师生随时随地的接入、随需随意的应用服务提供安全、高速、泛在的智能网络环境。
(2)云服务平台
主要包括云计算、云存储、IDC机房等构成的应用服务支撑平台和运行在其上的各种应用服务系统等。其核心是云计算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清洗、整合、交换和挖掘分析,它通过数据的收集、存储汇聚智慧校园的各种数据信息,形成数据质量佳、数据储备充足,并可以深度挖掘使用的数据池子,向学校各需求方提供大数据服务。虚拟化是云计算技术的核心,通过对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资源的虚拟化,对多种信息资源的重组与优化,实现大范围、高效率的资源共享,进而解决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资源更新速度慢、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同时通过云平台和云终端,学生、老师、家长还可以构建个性化的网络交流、学习、协作空间,轻松地获取所需的知识。
应用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学工、财务等应用系统,并通过对各业务流程的分析和梳理,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实现相关应用的整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门户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包括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进一步的精细化,有效的调动学校非常有限的优质资源。
(3)运维保障平台
运维保障平台主要包括网络和云服务平台的运行维护、信息安全保障及学校的信息标准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制度保障四个内容,它是智慧校园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保障。其中学校的信息标准建设是智慧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对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保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数据标准、信息子集建设、自定义编码规范、数据交换标准等。需注意的是,尽管每个学校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是在制定本校的信息标准时必须保证和国家以及教育部的信息标准相兼容。
2.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色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加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生的到课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管理者。尤其是在民办高职院校,上述问题更为突出。另外高职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时,更应该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做到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并通过构建无缝学习平台,把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顺畅地联系起来,实现智慧教育。现阶段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有视频微课、翻转课堂、幕课、电子书包、模拟/仿真类系统等,其中前三个在高职教学中有所应用,但应用范围较小。如在国际上,慕课运用最多的不是本科院校,而是职教院校。但我国的职教院校由于优质幕课资源匮乏,应用较少。电子书包作为目前智慧教育新技术,现主要在中小学中应用的较多,在高职院校的使用的更少。模拟/仿真类系统通过构建真实系统运作的仿真环境,让学在仿真环境中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练,从而可以解决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在实际企业实习无法接触核心业务,对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模拟/仿真类系统在高职类院校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应主要着重于构建三个平台:分别是个性化教学平台、教学质量监控数据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其中个性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核心在于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目前在建设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积极性不高,缺少奖励,没有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另外,大部分学校没有明确的规划,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不健全,以致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对本校教学状态数据的采集与治理,形成本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库,并通过对其中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找出薄弱点,规范教学行为,从而对本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该平台还可以对本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考评和学校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就是整合各部门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门户,使老师和学生通过这个门户获取一站式服务,不需要再进入各个系统就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服务。师生在获取服务时不需要具体知道该服务背后是由哪个部门实现的,但要让师生清楚知道自己参与的业务办理到哪里了,下一步应怎么做,并做到尽量让师生操作便捷。通过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由之前通过统一认证进入信息门户再进入到各个系统,到实现之后的把这些服务从原有系统里面剥离出来汇聚到服务门户里面,使师生进入服务平台就可以获取服务,如图2所示。如以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为一周期设计业务应用系统,学生到校学习全周期角色包括考生、新生、在校生、毕业生、校友这些角色。以此为出发点整合学生相关业务,涉及招生、学籍、教学、财务、就业、离校、后勤、社会服务等业务。完成类似迎新、离校这样跨业务职能部门学生工作的业务整合一体化。从而实现从计划制定、运维与协同、事务处理,到师生服务、监督与分析改进的过程改善一体化,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以及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如图3所示。
四、辽宁省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构建思路
1.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规划
如今,各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都在做信息化规划和顶层设计,各自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综合来看,学校在制定信息化规划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确定以服务为主的目标,即实现服务的信息化和数据化服务。比如构建学生迎新和离校服务平台等。这里的 “服务”是信息化服务和业务流程的分离。如面向师生的服务主要包括填表、查询、申请这三项,而审核、数据处理、统计上报等都是具体业务部门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时要把业务进行梳理,做出分类,然后进行流程优化,把用户所需的服务从业务中剥离出来,以“数据集中、信息整合、业务贯通和统一服务”为核心理念来建设云端服务。
二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实现应用驱动。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深入分析用户需求的“本质”来设计学校的应用服务。在需求收集和分析时,要重点加强与具体业务的操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如学生辅导员、院系秘书、一线管理科长,优先满足他们的强需求,重点满足一般性需求,忽略弱需求,从而制定出满足用户、业务部门需求的规划。
三是注重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学校的业务千变万化,但数据却是相对稳定的,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也将“大数据”提升到国家创新战略高度,数据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通过调研发现,辽宁省已建数据整合共享平台的高职院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数据积累有限,真正可用的数据微乎其微。所以在制定规划时,就要从“工具、机制、人员”三方面着手,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从而实现数据的挖掘和利用。
四是抓好规划的落实。要确保规划得到有效的执行,离不开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和构建合理的信息化建设组织架构及适合本校的建设模式,在实施r,学校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还需健全完善问责机制,实施有效的督促检查。同时,还要抓住数据和流程这两个当前信息化建设过程的难点,着力解决实施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规划的落实执行既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丰富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规划编制和执行部门及时跟踪信息化发展的动向,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2.拓展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基础低、底子薄、办学经费紧张,致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低,严重阻碍了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在经费的保障上,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是学校提供资金保证。学校须在每年的预算中规划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二是寻求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学校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向上级部门如教育部、教育厅等申请一些特批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
三是加强学院与企业合作,探索合作共赢新模式。学校通过整理学校资源与移动、联通和电信等运营商进行合作建设,探索合作共赢新模式。吸收企业投资,共同建设,共同开发,共同受益。
四采用以网养网的形式。所谓以网养网,就是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向学生有偿开放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收取一定的费用,既方便学生使用网络,又缓解了学院的资金压力。
3.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力度,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人才缺乏现象普遍,尤其是专业数据分析人才,如何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以及人才引进、留任机制和信息化建设队伍的鼓励激励措施等,都需要重点考虑并在顶层设计和规划中体现。学校的数据服务尽管有了一些创新突破,但是大数据并没有很好地在高校得以应用,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大数据的人、拥有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人和拥有数据分析需求的人是分离的。另外加强全体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学校全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识和素质,对于成功建设智慧校园也至关重要。
五、结束语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带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愈加复杂的数据应用、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和迅速增加的带宽需求,如何依托先进的网络技g和产品,提升校园网的应用价值,提升教育信息的智能化水平,成为现阶段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人为本,面向服务,实现学校由传统应用系统以管理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核心。并通过数据治理和流程梳理实现学校各类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优化,提高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使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达到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蒋东兴,付小龙等.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9-126.
[2]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3]叶家敏.中职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7):60-63.
[4]操惊雷,熊爱海.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方法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6):94-96.
篇10
一、“山海文化”的提出
从担任南沙小学校长开始,我就致力于打造学校特色,寻求学校的文化变革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于是,我们抓住发展的契机,开始走上特色办学的道路。
特色办学的口号不能凭空想象,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和本校实际。我校地处珠江出海口,背靠高山,面朝大海,倚山临海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给人以启发:面对高山,方懂攀登,才知高山仰止,也知生活磨炼,艰辛与希望交织;面对大海,方懂浩瀚,才知波澜壮阔,也知人生起伏,包容与快乐交集。因此,我校提出了“山海文化”的教育品牌,确定了“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办学理念。
二、“山海文化”的教育内涵
1.“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办学理念
南沙小学的教育是教授大智慧,如大山般以深厚的德育精髓培养健康的生命、智慧的头脑、道德的灵魂;如大海般以宽广的胸怀容养万物,激发生命活力,充实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
2.“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让生活更美好,幸福需要教育,教育带来幸福。我校旨在以教育促进发展,以智慧引领幸福,让学生在获得教育的同时感悟幸福,受益终身,成为幸福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3.“美德如山,智慧如海”的育人目标
“责任如山,宽容如海”的学校管理,旨在培养学生能如高山般坚定不移,如大海般兼容并包;“厚德如山,自强如海”的学校精神,旨在培养学生能承载山之厚德,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攀高峰。
4.独具“山海”特色的“一训三风”
“一训三风”即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校训:博学求真,明德至善;博学乃成业之基,求真乃求学之道,明德乃修身之本,至善乃幸福之源。校风:品比山高,心比海阔,寓意全体师生有比山高的德行,比海阔的胸襟。教风:立山之德,扬海之智;即树立高山般的师德,凝聚大海般的智慧。学风:养山之德,展海之智;即培养高山般的德行,展现大海般的才智。
5.别具一格的校徽和校歌
我校校徽以圆形为基础,图案中有青山和大海,山间红色小圆如太阳,象征南沙小学像一轮红日冉冉上升,也象征着学生在山海的哺育下勇攀高峰、勇立潮头。我校结合山海文化精神,让全体师生参与校歌的创作,每逢升旗仪式及重大活动时全校师生齐唱校歌,音乐的旋律与学校的山海文化和谐为一,鼓励学生将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
三、“山海文化”的灵魂与境界
我校的“山海文化”既注重历史积淀,又融入现代元素,既关注本土文化,又结合外部文化,既有物质文化,又有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个性和多元中走向了特色化。在特色化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内外结合,自主创新,以山海文化为特色,在校园、管理、德育、教师、学生、课程、课堂、评价八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中,融合山海的温度、气度、高度、风度、厚度、宽度、深度、广度筑就了独特的内涵。
1.温度:“仁山慧海,涵养生命”的山海校园
第一,校园环境是学校的文化之根,构成了学校的显性文化,起到传达教育理念的作用。在打造校园环境方面,我校将山海文化与校训“博学求真,明德至善”相融合,并以此为楼道命名,将环形办公楼命名为“至善楼”,将两栋教学楼命名为“明德楼”和“求真楼”,寄意师生能明德求真,将综合教学楼命名为“博学楼”,寄意师生能像山海般博大精深,追求渊博的学问。
第二,打造富有特色的墙壁文化。在教学楼外墙设计浮雕群,体现“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山海情怀;报告厅、会议室挂有全体教师对校园文化的理解的语句;楼梯、墙壁上挂有展示学生才华的美术和书法作品;独具特色的“海文化长廊”与“山文化长廊”更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内涵。此外,学校还设有明德读书吧,让学生在亲切的环境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第三,我校还设计了明德阁,这里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塑像、名人事迹及山海文化的介绍,激励师生“品比山高,心比海阔”。在每个班级设有“书山学海”展示台、“山海之星”光荣榜、“山海心声”留言角等栏目,让学生根据主题自行设计版面,彰显个性。
2.气度:“责任如山,宽容如海”的山海管理
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山海式的管理具有海的气度、山的厚重,我校实施“刚性如山,柔情似水”的管理制度,既有原则上的“刚”性,又有人文上的“柔”性。在学生管理中,主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在教师管理中,倡导“人性管理,理解欣赏”,旨在让教师幸福起来,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学校管理中,注重“互动联盟,交流互促”,从而形成家校社互动、校际联盟、体教结合的强大合力。
3.高度:“大爱如山,博爱如海”的山海德育
我校的德育主张“大爱如山,博爱如海”:用智慧之爱温暖学生,用平等之爱尊重学生,用信任之爱激励学生,用高尚的德育鼓舞学生。同时,构建“熏陶―感悟―体验”德育模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科文化情境中的道德渗透、日常文化情境中的道德规训、主题文化情境中的道德凝聚和班队文化情境中的道德建构,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践行道德,以促进道德品质的内化和形成。
4.风度:“立山之德,扬海之智”的山海教师
在“立山之德,扬海之智”理念的指引下使教师拥有大海般的风度,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热情、亲切、体贴;多激励,不训斥;多看优点,少找缺点;多为学生成长谋划,少追求急功近利;多关心后进学生,少求全责备。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为教师开辟了终身学习的途径,即学历进修、校本培训、校际交流、专家讲座、名师指导、外出学习等。从磨炼“教学基本功”到锤炼“教学策略”再到提炼“教学思想”,对教师的培养从夯实基础到专业化发展,铺出一条外环(教学基本功)、中环(教学策略)、内环(教学思想)三环相扣的教师成长“环形大道”。
5.宽度:“海阔天空,张扬个性”的山海课程
我校的山海课程以“海阔天空,张扬个性”为原则,依次设置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三大类,结合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来确定课程体系的总目标和分年段目标,并进一步架构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1)基本课程
我校按国家课程计划要求,以国家必修课程、广州市地方课程为核心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书法等基础课程,每周23至25课时。
(2)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分为主题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活动拓展课程。主题拓展:通过德育主题教育、书香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学科拓展: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开发了校本教材《仁・智》和《明德露华》。《仁・智》将山海文化与礼仪、美德、智慧教育相融合,内设“经典选诵、拓展阅读、学习指导、互动讨论、言行一致、活动天地”六个栏目,旨在让学生深刻认识“仁”与“智”,提高道德与人文素养;《明德露华》涵盖了心理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审美观教育、人际交向教育等内容,内设“身边的事”等板块,传递山海精神,感悟山海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探究课程
探究课程是将专题探究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宽学生的视野,目前正在实施的是“海洋科技”与“机器人”两项内容。在“海洋科技”方面,结合地方水乡特色与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合作,共同开发了船文化校本实践教材《巨轮启航》,通过介绍我国船舶的演变,共同展望未来船舶的发展。在“机器人”探究方面,以“创意机器人智能交通”设计制作为主,学生的作品在“第三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6.厚度:“养山之德,展海之智”的山海学生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融合山海文化,结合“尊重感恩、诚信明礼、责任梦想”三个阶段性主题,提出了“十二个一”成长计划,编制了《绽放仁智・幸福之花》成长手册,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领他们感悟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
在成长计划的指导下,我校倾力培养“养山之德,展海之智”的山海学子,希望他们能够智慧地面对挫折,发扬学校“厚德如山,自强如海”的精神,承载山之厚德,弘扬海之自强;希望他们能够智慧地提升自我,拥有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够智慧地展现自我,在人生舞台上尽情而自信地展现自己。
7.深度:“慧海育人,智慧课堂”的山海课堂
特色课堂应是具有哲学深度的课堂,我校在“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构建智慧课堂,我们追求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堂,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智慧课堂教育有两个核心。一是让教师拥有“教学的智慧”:教学设计的智慧、情境创设的智慧、激活潜能的智慧、语言艺术的智慧、角色转换的智慧、随机应变的智慧;二是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智慧”:自主、合作、探究。
智慧课堂教育有五大策略。第一,情感交融:教师正确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耐心倾听,与学生一起探讨,在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第二,引导争辩: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适当争辩,启发他们深入理解问题,碰出智慧火花。第三,设计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科学探究:智慧生成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合作体验的理念。第五,唤醒智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生成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融合。
8.广度:“仁智合一,幸福成长”的山海评价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我校的评价改革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及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实行的“仁智合一”山海评价,这一评价方式能体现评价的广度,着眼学生的成长,旨在培养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评价体系,推出“山海之星”评选活动,分为明礼之星、友爱之星、智慧之星、好学之星、进步之星、自强之星、服务之星,每个“山海之星”的推选都有基本的评价标准,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日常行为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