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花艺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间花艺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娱乐性和程式化
民间文化的娱乐性属于其自身原本的特点,而民间文化的程式化则是受到其传承需要和传达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自有的、独特的艺术架构的表现形式。如京剧的脸谱、绵竹的门神(木版画)这种可以直接被民众所接受的审美方式,在空间艺术设计中却很容易桎梏空间艺术设计的思想和创新性。尤其是民间文化的程式化更是对空间艺术设计的发展在为其提供可以研究的民族文化历史的同时,也为其自身文化的开拓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效因素。
2.民间文化的传承性
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民间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口口相传和言传身教继承方式的影响,在民间文化作品的传承和散播过程中不易保存其原汁原味的艺术特征和精髓,也正因为如此,在空间艺术设计时,因为很难掌握某项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无法直接获得一手的文化史料,所以在进行空间设计时一般所见到的并不一定是原生态的民间文化,而是经过艺术提炼和形态变异的民间文化。
二、当代人居对民族文化的情感需要
当代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也为人居中空间设计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客观的物质条件。而当代人居设计里对于人性回归和生命本意的追溯则更符合人类在现代快节奏的文明发展面前,在心灵和情感方面强烈的归属感需求。以茶室的空间设计为例,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高雅品味和优质素养的表现窗口之一,在中国历代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受到各朝代人民喜好和采茶、制茶、泡茶等茶产业技巧的影响,不断地丰厚自身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因此,当茶室的空间环境能充分表现出宁谧、舒适、轻松、祥和和优雅氛围时,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还能进一步满足其对自身精神层面的升华要求。中国民族文化崇尚自然、更在意空间设计中对阴阳五行的融合和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表现。而这种中庸和谐的态度也是当代人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急需对自身精神和内心进行调和的方式之一。所以,从当代人类在人居角度对民族文化的情感需要方面来看,民族文化相当于充当了媒介和背景的角色。
三、当代空间艺术设计对民间文化的运用
民间文化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民文化。路易斯·康曾经说过,未来也源自对过去的融合和融化。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中对民族情感的提炼,对喜怒哀乐等情绪的直接和生动的表达,对人类心理的细腻还原以及对人类精神的研究等,均是现代化空间设计手段无法还原的。而一些具象化的民间文化符号如民间文化中秦腔、彩绘、泥人张、青花瓷等更是空间艺术设计无法进行精确融合的。基于此,民间文化在当代空间艺术设计中可以作为一种指导精神,也被认为是对色彩、塑形、光影对比度等的具象化指导。但是并不是当代空间艺术设计必须要进行依赖和学习的必要因素,因此,在进行当代空间艺术设计时,更要注意对民间文化的合理性应用。
篇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建筑不再是单单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建筑。它在设计上逐渐重视在病房中体现“人性化”,使病患在入住期间,感受到安逸舒适的休息环境,温暖体贴的悉心照顾。本文在了解未来就医环境趋势的基础上,深度研究医疗建筑设计意义,总结出医疗建筑内部各个构造的理性安排缘由。此外,也列举了一些医疗建筑中不合理的部分,并提出改正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
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空间;需求
现如今,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改进医疗建筑,提高了人民的满意度。地方秉承着国家理念,将人性化作为重要的一点,深入落实到每一栋医疗建筑的设计中。医院对于如何正确把握人性化并将其运用于建筑的每一个角落尤为看重。这对设计师来说,更是一个富有意义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现代医疗建筑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当地的外部环境,更要顾及医院不同使用者的心理,在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考虑到人性化精神的注入,形成良好的人性化设计思维。
1外部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1.1融入周边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医院外部环境涉及到周围自然环境,其建筑风格不但要和周围临近的已有建筑协调一致,还要能体现出医疗建筑自身的特色。比如医疗建筑外部的大量绿化带不但能够起到消声防尘、细菌过滤、净化空气等作用,而且对病人的健康恢复、心理舒适可以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功效,这使得建筑置于清新宜人的环境内,更富有特色,更回归于自然。
1.2医院外部建筑要“平易近人”
医院外部的标志性雕塑,小品或者广场等冷峻高大的构筑物,让病人感到威严和庄严,这些不利于缓解患者的病痛和紧张情绪。反之,如果设计时考虑到人性化观念,以一种平易近人姿态给病人施以关爱,相比之下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可。
2内部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2.1针对病人的人性化设计
医院为病患而存在,是使病人恢复健康的场所,因此医院应将对病人负责为其首要任务。但当人们谈及医院时,其压抑、低沉的氛围总令人难以放松。因此,医疗建筑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病人心理抚慰,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医院就诊线路、就诊室等进行考虑,做到便捷、流畅、舒适。在此,针对病人的人性化设计,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1)医疗流程的人性化。此部分人性化体现为“效率”方面,医疗的目的在于让人恢复健康,但现今一些复杂的就医流程使不熟悉地点、方式的病患等待过长、延误治疗,在吵嚷的环境中加重病情。因此设计者应合理布局,例如将一个类别的科室统一分布,并设立询问点,将不同类别的科室的通道设计得简单易行等,以此加快就诊速度。(2)垂直交通的人性化。现今,我们时常看到一些较大的医院在设计时,考虑到科室数量庞大,便安装了方便上下的扶梯。其实,自动扶梯设置成剪刀梯,可以大大缩短病人上下楼的流线,让病人少走很多路。此外还应对其数量进行理性考虑,加快病人的就医速度,增加部分电梯数量,合理应用于不同的部分,使医院变成一个充满效率的场所,也是对病人的负责。(3)标识系统的人性化。医院的房间多,走廊、过道数不胜数,这使得不熟悉医院地形的大部分病人难以找到正确的就诊室。但若将一些清楚明了的简单标记贴于医院注目的地方,病人就不会感到迷糊,从而快速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些标志除了贴于周边墙壁、门框等地,一些大箭头可贴于地面,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4)智能技术的人性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应大力推进于医院中,例如一卡多用,既可享受医保、也可用于收银等,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或是将检查科室的数据结果直接输入医生办公室,在此期间便可对病人进行就诊,提高了效率;电脑、App等设置网上医院,既可免费进行治疗询问,也可预定就诊时间,避免等待。(5)医疗空间的人性化。我们常常发现,医院对于病人心理的不重视往往导致病人恢复缓慢,座椅上沉重的叹气声,或是走廊的压抑气氛,甚至不时的喧闹吵架声令人对医院的环境十分失望。因此,在设计中要着重改进这一现状,将人性化置于医院的大众场所。公共空间应开敞明亮,设有休息设施和一些便民商业设施,同时把这些空间有机组织到公共空间中,避免产生杂乱景象。另外,还可在检查室内体现人性化标准,例如为方便客人检查身体,在机器旁应连接换衣点,使客人更为放松;将壁纸换成轻松明亮的颜色,增加假窗,画上景物,使室内变得宽阔。
2.2针对医护人员的人性化设计
除了病人应减轻压力外,对于医生、护士、员工等,也应考虑到他们的压力。因此,医院应定期为其减压,提高工作积极度,使员工更加有动力的工作。以下列举了两个应考虑到的部分:(1)物品摆放的人性化。在建筑设计时,可以参考医务人员对某些物品的使用频率来安置一些物品柜,使他们在帮助病人时,可以准确、方便地使用工具。例如,在牙椅两旁或是背后安放物品箱,使医生在全身心关注病人口腔时不分心于物品的收放。或者设置一些专用通道,连接医生办公室等,方便医生探讨一些问题,而不会使拥挤的人群挡住医生的通道。还可设置一些地下通道,方便员工清理脏物,提高效率。因此,在这部分设计时应考虑到方便而不是宽敞,目的是使医院成为一个更有效率的地点。(2)工作环境的人性化。在医院中应规划出一部分专门为护士、员工等设计的休息通道、工作通道,不仅可以在医疗纠纷时对员工进行临时保护,还可使其在工作中适当休息,以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病人,减轻工作量。
2.3针对后勤人员的人性化设计。
后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他们在医院中不仅要及时清扫病人留下的污物,或是对医院卫生的保洁,还有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保护员工,对病人家属提供安慰等,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为体现医院的人性化,在设计医疗建筑时应划分部分区域作为休息的场所减轻他们的压力。同时,由于医院工作量巨大,医疗设备及时更新是对病人的负责,这十分重要,因此应设计一些后勤专用空间,方便对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工作效率。
3医疗建筑未来的人性化理念
医疗建筑设计的人性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再像以前的医疗建筑设计那样单单考虑室外的绿化,而是更加关注室内空间的处理,令病人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对病人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使医院更加人性化,使病患更加安心舒适。人们对健康的渴望没有止境,对人性化的医疗环境要求也很难满足。医院在不断发展,朝着越来越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进步,而对构造的设计也渐渐完备。所以,从病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需求方面去理解与设计医疗环境,会成为未来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的热点。
4结束语
医疗建筑的设计涉及面广,设计繁琐且有难度,这对设计人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与完善。这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发现以及总结传统医疗建筑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业内人员的角度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以往经验,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医院进行设计,面面俱到的考虑每一个人的利益。最后我们认为,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需要全面思考,不仅需要设计者对医院构造十分熟悉,也要求其对建筑有着很深的造诣,才能保障病人在就医流程的同时,对每个人的需求进行考虑,并且体现创意。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疗建筑功能逐步完善,成为病人可以放心、舒适依靠的地方,人性化落实到医院的每个角落。唯有如此,才能让真正的“人性化”落到实处,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作者:赵鑫旭 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9).
[2]王国栋.关于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医院建筑,2007(11).
[3]朱娜.浅析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J].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2009(08).
篇3
【关键词】 调控一体化 实用化 电网系统 建设
为了保证我国电网在长期输送大功率用电的情况下输电线路及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电网的结构、电网的功能、电网的形态都要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才能满足用户对用电的高标准,为了提升和更好的保护电网系统,我国采用电网调度一体化技术,加强度电网系统的调度和监控,确保电流运行稳定,满足不同用户用电需求。
1 调控一体化的介绍
调控一体化属于一种管理模式,它是集监管业务和调度业务为一体的新的管理模式。调控一体化主要应用在电网系统中,在电网系统中负责调度业务的同时在特定条件下负责监管和控制断路器,保证调控一体化监管现场的稳定。电网调控中心通过运用调控一题化,准确、及时、全面的掌握电网运行的状态。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中的调度业务是以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为基准,对电网设备的开关、闸刀等进行遥控并在定值区域内切换、保护电源转换的调度通过程序化操作实现,能够有效预防错误操作,而影响设备停止运行的可能性;控制业务主要应用在特定情况下对断路器的控制,在电网系统中电流混乱的情况下阻止电流的运行。调度一体化的应用,提升了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和电网日常操作的效率,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持久的同时,有效利用电网中的人力资源,达到减员增效的作用。
电网调控一体化是电网调度中心和运维操作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中电网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各地区高压变电的调度、监管及参与变电站监控系统信号的定义和分类工作。运维操作站主要负责就收电网监控中心传递的信号和设备调度工作整体管辖,例如,高事故发生时变电设备的跳闸操作及断电器的跳闸操作、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维护、输电设备和变电设备的养护及巡护、高事故发生的后续处理工作等。
2 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地区的电网实用化
2.1 电网调控一体化对调度及监控界面的实用化
电网调控一体应用再电网控制中心,对电网系统进行调度和监控。充分发挥调度一体化的调度业务与监控技术。电网调度一体化的调度实用化具体表现是调度员在通过电网控制中心接受电网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数据,根据数据显示的电网情况对电网系统中处于非正常状态的设备或电流进行调度。电网调控一体化在实监控界面的实用化是辅助监控员随时了解电网系统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监控界面具有接受电站变电设备运行信号的接受功能,并将信号转换成数据通过监控界面的显示屏,显示数据。监控界面具有储存功能将数据及时存储,供监控员随时调动使用。电网调度一体化中的调度技术与监控技术互不干涉、分工明确,从不同的方面保护电网系统。例如我国福建地区的电网工程建设在国家电网的支持下,在2010年实施了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建设调控中心并安装调试、监控界面、现场测试、试运行等工作,经过近十天的尝试运行,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调度技术和监控技术都良好的应用在广西电网系统中,使地区的电网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
2.2 电网调度一体化对地区电网事故处理的实用化
电网调度一体化对电网系统进行调度和监控能够提升电网高事故的处理。电网调度一体化的的具体应用是对变电运行进行调度和监控,监控技术将变电设备中的信号传输出来转换成数在显示屏上显示数据。电网中出现的高事故的产生原因来源于变电中断流不稳定,导致变电设备传递的信号紊乱。高事故发生原因在运用调度一体化监控界面所显示的信号分为事故信号子窗体区、异常信号子窗体区、遥测信号窗体区等,监控员通过关注异常信号显示情况能够及时的对所监控区域范围内异常的变电设备进行进行分析和控制。在高事故发生时,电网调度一体化能够及时的使断电器进行跳闸,隔绝电流的流动,减低高事故发生的危害。
2.3 电网调度一体化对电网高层应用软件实用化
电网高层应用软件的种类较多,其中主要有状态评估、负荷预测、短路电流计算、等等。为了实现电网高层应用软件的实用化,电网调度一体化通过采用电网监控中心电网高层应用软件相连接,对高层状态评估、短路电流计算、负荷预测等等应用软件进行优化和网完善,提高了解电网运行状态,实现电网高层应用软件的实用化。其具体表现为应用调度一体化对电网高层负荷预测应用软件调度,对输电导体传输电流的负荷程度准确的测试,从使负荷预测应用软件的实用化;调度一体化能够辅助调度员处理潮流计算界面的信息警告问题;调度一体化能够调度高层预测软件的灵敏度,对电网中的电流。变电电压、电阻值等进行预测工作。高层应用软件的优化和实用化都基于电网控制中心应用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3 电网调控一体化支持实用化在地区电网中的建设
电网调控一体化在地区电网系统实现实用化通过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运行阶段四个阶段建设,最终检测电网调控一体化试运行过程是否支持实用性。
3.1 设计阶段的规划建设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用电环境不同,促使电网系统输电量和变电站变电设备运用情况有一定的区别。设计部门的设计工作者要考察当地用电的实际环境及电网系统布局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最适合的建设点展开设计工作。设计阶段具体工作分为设计单位的规范审查,监督设计投标技术和招标技术的规范,确定最适合的设备供应商和技术协议的签订三个部分。
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在设计阶段的具体实施:首先,设计工作者根据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地点进行分析,保证电网一体化能够将整个地区的电网系统调度和监控。设计工作要按照设计单位规定电网调控一体化设计合理性、有效性、整体性的要求规范进行设计;其次,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设计方案完成的下一步工作是确定一个工程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要通过投标的形式预约多个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设计一个招标书,促使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的施工能够被有本单位承担。设计单位要对招标过程和投标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整个过程公平、公正、合理。最后,确定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所应用的设备寻找一个高质量、高信誉、有保证的供应商需要设计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吗,同时,在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也要在设计单位的监督,在以确定签订的协议规范。
3.2 规范施工阶段的建设
规范的施工是保证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的质量。电网调控一体化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安装设备等制定一个详细的规范方案确定施工中每个环节都加以控制。如规范电网调控一体化设备的硬件监控界面的信号传输功能、勘察电网调控一体化安装现场的需求,电网监控中心机房的改造等等。规范施工阶段中还需要实施的一项工作是对电网调度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员工和维护人员的培训,电网调控一体化对于地区电网工作人员来说很陌生,员工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掌握电网调控一体技术的应用和维护,为日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操作和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工程竣工的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以“严格把关,不走过场”的原则,对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安装、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验收,保证电网调控一体化施工中未存在安全隐患或安装技术不到位等现象,以确定电网调控一体化是否能够应用在电网系统中。电网调控一体化施工验收通过对调度部门和监控部门分别进行检测。调度部门的验收工作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从运行、调度、自动化、保护等功能性的全面测试,监控部门的验收工作是从监控、信号传递、信号转化数据、数据显示、数据储存等功能的灵敏性、灵活性方面进行测试。施工验收工作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网调控一体化中的每项功能都进行多次检测,确保电网提控一体化支持地区电网系统的实用化。
3.4 运行阶段的实用化体现
电网调控一体化试运行阶段的具体操作要采用专业变得技术人员,由于新建成的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在不缺定的情况下,要通过专业水平强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能够对电网调控技术一体化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处理。设备运用时,电网监控中心严格信息监控,并及时发现缺陷通知相关部门处理,采用跟踪器检测设备的异常,不断进而采取改善措施,加强设备整体的管理,获取设备运行状态下的检测数据,反映设备的真实情况。从而确定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是否正常运行。
篇4
[关键词]衣物储藏空间;人性化设计;整体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服装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增多,这使新型的衣物储存类家具的市场前景看好。这类家具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人与物、家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家具符合主人的审美情趣,并形成家具与环境一体化、更衣与储存一体化的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
整体性设计的概念源于欧洲,是一种将家具设计制作与室内装修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模式。整体性设计既可以保证设计工程的完整效果,也能体现室内设计整体的氛围,达到家居环境视觉上的统一,是一种理想的家居设计模式。家具整体化设计能够量身定做,从而体现主人个性化的生活方式,适应多种使用功能和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
整体性设计的优势已经逐步扩展到整个家居环境。整体厨卫、SOHO家具等整体化家具在设计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使人们初步感受到了它们的方便、高效、舒适。整体化衣物储藏空间正悄然步入我们的生活,它包括环境与家具一体化的整体衣柜和具有更衣存放一体化拓展功能的步入式更衣间。整体衣柜是嵌入墙体的衣柜形式,它与家居环境融为一体;步入式更衣间是利用一个房间或室内的一块空间,用数个新概念的衣柜围合成一个立体空间(见图1)。
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的设计自始至终贯彻人体工效学的思想。下面从人的行为习惯、人体尺度和人的心理三方面探讨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的设计原则。
1.从人的行为习惯分析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的分类原则
从现代建筑户型和人在室内的更衣行为路径看,家庭门厅玄关处常需要暂存常用的衣物和鞋帽,即鞋柜功能拓展成新型的入户衣物鞋帽收纳一体化的储藏空间(见图2)。卧房则是储藏四季衣物和更换衣物的地方,这就需要用整体衣柜或步入式更衣间来满足储物的功能。
根据衣物分类收纳的原则,在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中,可以按家庭成员的不同性别、年龄、身份分类放置衣物,如女主人区、男主人区、老人区、儿童区;可以按穿衣场合和衣物的用途、材质来设计划分储藏区域,如正装区、休闲服区、家居服区;可以根据衣物不同质料、款型搭配等性质分类放置,如需要叠放的衣物安排一些隔板或抽屉,需要悬挂的衣物放置在挂衣空间;还可以根据主人的生活习惯针对衣物储藏性质作出适应性的设计,如爱运动的人可以把鞋架设计成透气性好的挂篮,再配一些灵活的旋转衣架以方便拿衣取物等。
从人的更衣习惯分析,宽敞的步入式更衣间相当于可以进出的衣柜,满足了现代人希望拥有属于自己修饰、更衣和储放衣物的私密空间的需求。其内部可设置储物凳、可拉伸的熨烫板、换洗衣物柜或桶,使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的功能得以拓展、方便使用,使家庭环境更加整洁。
2.从人体尺度分析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功能区划分析则
(1)人体尺寸和姿态与衣物储藏空间功能区的划分。整体化衣物储藏空间的柜体内部设计要贯彻人体工程学的原则。在储藏空间的功能区要充分考虑到人体的尺度及姿态、衣物尺寸、存取衣物方式和使用过程中的体验等问题。根据人体姿态,衣物存储空间功能区可划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从地面至人站立时手臂下垂之间的垂直距离,即650 mm以下的区域。该区域储存不便,人在蹲伏的状态才可以拿放衣物,一般放鞋、伞及杂物等物品。二是以人肩为轴、上肢半径活动的650~1 850 mm的区域。该区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可视区域,其特点为取物方便。该区域分为弯腰可触及的空间(一般可放置叠方式的衣物)、直立可触及的空间(可放置悬挂式的衣物)和抬手可触及的空间(可收纳帽、包等物品)。三是柜体上空1 850 mm以上的区域,需要借助梯、蹬等设备才能触及,多用来储存一些过季的物品,如被褥和不常用的衣物。
(2)无障碍设计。在设计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时,既要考虑身体健康的青年人,又要注意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对后者的室内空间要进行无障碍设计,以方便和扩大其行动范围。在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q中,要为他们提供自主、安全、方便地取拿衣物及更换衣物的环境。如防滑地面和扶手、易开关的推拉门、取放衣物的适当位置、可调节的灯光等,将人性化设计充分体现在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中。
(3)衣物储藏空间功能区的划分与模块式标准化。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是一个集储放、展示、更换衣物为一体的独立空间。根据模块式标准化设计原则,柜体的设计必须先考虑人体尺度和收纳物品的种类、数量、大小、形状及物品的存放方式,然后决定柜体的尺寸、功能区域的组织划分以及各种配置及数量。衣柜按摆放功能分为照镜、挂衣、挂裤、挂领带、放鞋、放毛衣、衬衣叠放、挂帽子、包、小件物品存放、烫衣板摆放、棉被存放等诸多部分。这些部分相应配套的功能模块有挂衣模块、挂裤模块、领带存放模块等,选择具体的模块、组合定制适合自家情况的柜体,可以轻松实现大规模定制和自行拼装改造或位移,真正实现“量身订做”。3.从人的心理反应分析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形式设计原则
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的服务对象是人,是为人们储存、保管、整理、更换衣物而提供的一个功能空间。因此,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的设计要符合人的生理机能要求,同时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的造型及色彩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地,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的色彩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对色彩和光线的联想通常是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人们通过自然界和社会的接触逐步形成了特有的色彩观念,而且人们对色彩的喜好因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整体性衣物储藏空间推拉门的面材材质、色彩冷暖、装饰繁简等,都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其造型设计、材料选用及搭配、装饰纹样、图案等,应充分考虑到人的心理需要,体现出居住环境的整体设计风格,并反映出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例如老年人欣赏造型端庄典雅、色彩深沉、图案丰富的装饰风格,而青年人则喜欢造型简洁轻盈、色彩明快、图案新潮的装饰风格。
篇5
关键词: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Living is the basic feature of hum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provide people with both living space and public communicating space.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residential districts must pay attention to details, considering all people's demand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Design for people". In this paper, case of Hohhot JuHai new city, through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for the entire community of human design field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widespread lack of " humane care ", and pointed out that residential area of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in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to create , stressed that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 planning and design, to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stressed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is the key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Keywords:Community;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pace;humanization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质量有了新的追求,从“居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这种转变要求我们对居住环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为社会提供高质量、 高效率、高情感的人性居住空间。
而在当前居住区的建设中,“人性化”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越来越多的住宅楼盘打出“人性化小区”“和谐住区”等广告,强调充分满足人的需求。这种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人类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满足感等更高领域推进。“人性化”居住小区不再是单纯为住人服务,而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交往、有要求地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社会交往、能得到更多娱乐和学习机会的生活场所。因此,在设计中创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区位分析
巨海新城位于市区的东南部,是市中心区与新市区的连接纽带,在规划区东侧分布有如意高科技经济园区、内蒙古政府新址,规划区西侧分布有众多大中专院校。
区域内还覆盖着大面积的苗圃用地,城市景观河位于区域东南,因此,本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是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
规划范围西起展览馆西路,东至二环东路,北靠大学东路,南临二环南路,城市一环路――鄂尔多斯东路东西向横穿而过,丰州路贯穿地块南北,是该居住区的南北主要联系道路。
二、项目概况
呼和浩特市巨海新城为建设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总占地171公顷,是以居住性质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区域总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绿地40%,容积率为1.18。拥有多层、别墅、花园洋房、小高层等建筑形式,可以居住人口20000人。在居住区内包含10个小区,每个小区采用封闭管理系统,各自设置独立的出入口,院落之间由绿化系统贯穿起来,形成相对独立、安静的院落空间。
本次调研主要以巨海新城六区为主。六区位于整个项目用地的中心位置,小区的建筑形式以花园洋房为主,布置有少量独栋别墅。住宅主要采用错落式布局,空间层次感强,整体尺度宜人。此外,小区主要有西、南两个出入口,与周边城市道路联系紧密,小区西侧为居住区的主要商业街,各项服务设施齐全。住宅设计为现代简约风格,采用红、白、灰三种颜色为主要色调。小区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年人群。
三、公共空间人性化分析
3.1道路空间
小区的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人行流线和机动车流线有效的分开,不仅避免了私家车对小区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还保证了居民的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小区采用环路的形式,横向的组团路可以使机动车通往每一栋住宅。在人行道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线性设计的变化,铺装、色彩的区别以及尺度的变化等等来增加趣味,使人行空间丰富有趣。
小区停车主要有路面停车和地下停车两种方式。由于小区内入住率不高,因此,机动车主要停放在道路边上,这样不仅会造成小区秩序混乱,而且还会对居民出行方便造成影响。
居住区营造充满人的趣味的公共空间,其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提供人的尺度等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空间,由此道路空间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也变成了具有多重功能的空间。
3.2休憩设施
道路与空间虽然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却不是我们所驻足的地方,身处其中感觉自己仅仅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已,会被催促着前进。大面积的草坪虽然说是非常的必要,但会给人以拒人与千里之外的感觉,居民只看不能够亲近,虽然拥有很大的空间却没有实际的使用功能与价值。
在调研中发现,小区内的休憩设施严重不足,大部分似乎仅仅作为摆设布置在环境中,而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并且在北方冬季,下过雪后冰凉的座椅根本无法使用,因此在材质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可以防潮的木质座椅。此外,设计时应多利用“边缘效应”,尽力利用阴角空间、袋状椅、“L”型的转角座椅为人们提供方便的休息和交往的空间。小区中心广场空间设计中,利用水池边、花池边、膜结构内空间等等提供“边界”和“领域”,以丰富休憩空间的形态。
3.3活动场地
小区内的活动场地主要分为儿童活动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和一般活动场地。在小区中,只发现一处小型的羽毛球场,并且完全被大雪覆盖了。小区中心广场尺度宜人,利用建筑的山墙和住宅的错落布局形成一定的围合空间,具有极强的领域感。在中心广场上,布置有少量的健身器材,供居民使用。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小区内缺少儿童活动场地,宅前空地大多用于交通和停车,无法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整个小区的公共活动几乎都集中到中心轴线形成的广场上,这样一方面会给居民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但另一方面对宅前庭院的利用大大减弱。因此,在设计时应该考虑有效利用宅前空间来创造更多更丰富的室外活动场地。
3.4地面铺装
人的各种行为和活动均基于地面上,因而地界面是空间中与人们接触最密切的一个界面,其构成材料的质地、硬度、平整度、色调、尺度、外貌、高差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空间信息。
小区通过不同的地面铺装来区分不同功能的使用空间,在不同高差的路面中,运用缓坡的处理体现小区的人性化设计。小区中心广场空间设计中,利用水池边、花池边、膜结构内空间等等提供“边界”和“领域”,以丰富休憩空间的形态。
3.5植物配置
居住区公共空间中,树木是整个空间的特征或是将其从空间划分出来的手段。巧妙地围绕树木、草坪布置休憩、娱乐、活动等设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植物配置应考虑其植物选种、配置形状、管理维护等多方因素。
北方冬春风大,夏季烈日炎炎,绿化设计应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小区内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主要有白杨、杨柳、雪松、油松、侧柏等等。
结语
一个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为大多数使用者所肯定,即公共空间的生存依赖于使用者“人”的感受。当失去了人的关怀之后,无论它被设计得多么豪华舒适也只能是像雕塑一样供人观赏而无使用价值。因此,在塑造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时,设计师应把人作为空间主体,创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居住小区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是对人们居家心理的一种回应。最重要的是它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综合体现,是人性化居住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功能主义缺乏完善的公共性空间的批判,其本身的空间形态即可构成人们心中的认知图式,是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空间而存在的,并在人的参与下而最终完成向人性化空间的转化。所以城市中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和人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它被打上使用者的烙印之后公共空间才真正成为人们共同拥有的富有诗意的家园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晨.浅议现代城市居住区内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中外建筑,2010,04:88-90.
[2] 朱惜晨,何小弟,俞丽琴.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环境营造[J].中国城市林业,2008,03:37-39.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公共空间;艺术设计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在生活领域中复兴,中国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也呈现出文化意义上的不同。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当下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一场设计的已经逐步展开。中国经济改革的三十余年,不仅是经济上的高速腾飞时期,也是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时期。在这个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设计师们从开始全面学习西方设计理论体系,逐渐到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根源。然而我国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发展很快,但文化内涵却往往被忽略,使得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缺乏生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现以传统文化为落脚点,尝试从传统文化出发,探讨其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意义,以期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融进传统文化提供借鉴和参照,并给传统文化在空间中的应用提供启示。
一 当前传统文化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设计古板模仿
面对“设计趋同”的现状,九十年代国内“继承传统”的呼声越来越强,复古之风一时风生水起,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不加以改变地全部被“搬运”到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来。固然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视觉美感,但若是到处古板模仿,那便不是设计与创新,而是抄袭与复制。例如,国内许多传统风格的当代建筑都少不了大坡屋顶,似乎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代名词,这种情形在各地新建筑中比比皆是。
2.设计缺乏深层次内涵和特色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建造技术越来越先进,而文化却渐行渐远;设计费扶摇直上,发明的作品体现出的文化气息却越来越淡薄。只是强调高度现代化的设计,难免会使人们感到失去传统的根基和精神的寄托。中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但这种文化性在中国当代的空间设计中却很少能充分表现出来。究其原因,一大部分空间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少且浅,很难能设计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艺术价值不应仅停留在表面装饰上,更不能被空洞而表面化的潮流所淹没,应承载着一代代人民沉淀下来的思想和特性。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再现历史的载体,才能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 传统文化对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影响
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发展取决于设计师们选择优良文化的能力、公众的认知水平、对文化的态度,它是公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展现于公共空间中,具有物质性;同时存在于文学、伦理规范上,具有精神性;也存在于特定价值观念里,具有排他性。
1.传统文化对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正面影响
(1)发挥步行街区的活力
中国传统公共空间长期以来都是以线形为主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古代布局多是以皇宫为主体进行整体规划,没有为普通民众服务。公众的生活基本上集中在庙会、集市和以街道为主的带状空间中。到了宋代,经济进步、交通设施的发达以及商业的发展都丰富了公众的生活,也延伸了街道的空间范围和意义,具有深厚的生活和文化底蕴,因而有了比其他类型的空间更为浓厚的生活、商业气息和空间活力。
(2)提高公共空间的识别性和文化性
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记录,是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社会的进步需要文化的进步为支撑,城市的发展是来自于市民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对新文化的包容,作为继承者的我们更要善于选择、归纳并解读出所拥有的现代意义。在塑造公共空间时,可以有选择地利用线性空间布局形态,塑造流畅、活跃的活力空间,深入了解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图式,提炼出程式化的认知模式,唤起民众对空间的归属感和领域感;在节点处设置分流的广场,在街道中合理地分布点状的休息区域,并通过人性化的景观设施,营造吸引市民停留观望的宜人的空间氛围,满足使用者观看人流和展示的内心需求,如南京的夫子庙。
2.传统文化对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负面影响
(1)对公共空间发展的制约
中国模式由原始社会的聚落空间而来,具有集中性和内敛性的特征。在古代,由于阶级间的矛盾突出,历代帝王在建设都城时是出于阶级统治的需要。里坊制是“礼"与“法”结合的典范,在区位和组织功能上达到了“朝廷宫寺,居民市区,不复相参”的目的。建设街区是为了皇帝出行和抓捕罪犯,街区的网络密度较低,尺度较大,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决定了临街面极为有限,对城市市民的生活影响较小,渗透率低,商业活动也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制约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正常发展。街道宽度的制定是以满足市民步行和牛车的需求产生的,因此在社会生产力提高、市民有了更高要求的时候就显得捉襟见肘,不能再满足需要。在此情况下,需要大量的社会财富用于修补和改善,但由于初期规划的弊端,很难形成有组织的、高效的空间。
(2)群众参与性不足
“院”是中国传统公共空间建设的基本单位,通过“院”的有机组织和展开形成中国传统公共空间的基本组织格局。这样的组织模式以“院”为单位的中国传统居住模式强调安全,表现出以“院”为中心的封闭性,而西方的建筑组织模式强调开放性与街道外界的交流性。传统中国社会是以儒学为官方思想,儒家思想中对礼制的强调、对封建统治的维护,形成了城市布局中等级明确、层次分明的特征。古代小农经济体制下,中国人封闭、分散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制约着公众对于公众活动的参与性。
三 未来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发展的方向
1.传统文化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应用越来越广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要使大家绷紧的神经得到放松,可以从传统文化思想中去得到灵感。所以在公众空间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惬意,使内心得到平静。从目前我国发展趋势看,以传统文化来引导空间设计不乏意境深邃的作品。学界相关的论文和书籍也在逐年增多,并从理论探索逐渐转向实践转移。我们应该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在空间设计中展现出其稀有的魅力。
2.传统文化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大放异彩
文化可以展现出一个空间的思想,如果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中展现不出文化内涵,那么这种设计就是没有生命的。当前,我国的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正朝着西方现代设计的方向前进,在这种试图国际化的进程中,反而忽视和丢弃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应用。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其公共空间的表现形式与方法都是源于我国传统的空间设计,在此基础上,日本的空间设计理念又研究学习并结合了西方优秀的艺术设计理念与方法,两者相互补充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日本传统文化空间设计。通过以上反思,我国的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更应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融合不同的空间设计手法,从多层面去表现出我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在现代和未来继续传承发扬,并展示在世界设计之林。
3.具有强烈现代中式风格的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正在逐步完善
中国传统的古典的空间设计思想与手段,在现代空间设计中是不能直接搬运和模仿的。这就需要把传统文化应用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时,要结合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并加以传承,以新的表达方式来推进发展,形成具有我国特征的公共空间艺术设计风格。同时,在思想上不仅需要不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化学习,而且需要不断学习和结合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将我国的独特空间设计风格不断完善。
四 结论
目前,我国公共空间的设计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汲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仍然十分漫长,需要设计者们不断积累学习。艺术设计就是一种领悟,既需要用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来积累经验并提升自我,也需要不断的思考、思辨。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并在设计中给人们以启示。总之,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的具体应用,当代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从未间断过。不久的将来,传统文化必将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建辉.中国文化知识精华[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张慧.构筑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空间[J].安徽建筑.2005(1):9-13.
[3]李婧.浅谈传统文化在公共空间里的传承[J].经营管理者,2010(3):333.
[4]杨丽娜.浅析中国传统元素与公共空间设计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2(2):136-137.
篇7
【摘要】三孔一线手工线装是档案馆传统的归档资料装订方式,其灵活性、适应性强,一直被沿用,但因其组件零散、操作繁琐、效率低、安全性欠缺、耐久性差而影响实用性。本文对传统的装订模式进行了新的设计、优化,发现了一种新的更优的装订模式,用设计出的最优装订组件造出两款样品。经检验比较发现新的装订模式比传统的三孔一线手工线装模式在可用性和耐用性方面有很大改进。
关键词 三孔一线;档案;装订;设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八条:“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毋庸置疑,这些级别的单位每年都要接收、整理很多归档资料,其中纸质归档资料占相当大的比例。整理归档资料流程包括收集、整理、立卷、装订、著录、入库等步骤,装订方式是保证档案保管和利用的关键,也是决定整理效率的重要步骤。出于归档资料的保密特征,须由档案工作人员亲力亲为、实时装订。鉴于各单位档案部门设置水平参差不齐,装订方式不一,限于资金等原因,自动化装订设备难于普及,很多档案馆室依然沿用传统的三孔一线手工线装,这种方式组件零散,操作繁琐,效率很低。本研发旨在通过对现有三孔一线装订组件进行优化设计,简化流程,改善操作,以提高纸质档案整理效率,丰富行业装订用具,为业内提供多元选择。
一、行业操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业内纸质归档资料以A4(210×297mm)规格为主,一直沿袭传统三孔一线、棉线装订方式。目前全自动档案装订机多以胶管、塑管或高分子尼龙铆管,耐久性不及传统的棉线,可以实现打孔、装订一体完成全自动运行,由于造价昂贵,适应性差(多适于装订财务凭证票据),操作欠灵活,难以在条件庸弊的档案部门推广。三孔打孔机半手工操作,效率较低,性能差强人意。三孔一线手工线装是档案馆传统的归档资料装订方式,其灵活性、适应性强,一直被沿用,包括弹簧夹、刻度尺、记号笔、钻机、缝针、装订棉线、钻孔垫等组件,装订流程分三步:1. 测量、定位、标示装订点:用弹簧夹夹持撞整齐的归档资料,再用刻度尺测量装订预留边距、四等分装订边长,用记号笔标示中间三个装订点。2. 垫铺钻孔垫用钻机钻孔。3. 用缝针、棉线三孔一线装订。该操作组件零散,操作繁琐,影响工作效率;钻机钻头钻透纸张直接钻入垫板易于折断,存在安全隐患;钻头、钻孔垫易于损坏。设计优化组件,即能简化操作,改善组件的可用性和耐用性,又保证低投高效,是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项目以传统的三孔一线手工线装工具夹子、刻度尺、记号笔、钻孔机、缝针、装订棉线、钻孔垫等组件在装订过程中的作用作为研发的基本出发点,面向中小档案馆室,以低投入高性价比为宗旨,通过对传统装订组件的优化整合,达到设计目的。
实施步骤分为三步:1. 组件整合:将传统三孔一线装订组件中的“夹子、刻度尺、记号笔”整合为一个刻度夹,简化装订步骤。2. 设计一款与刻度夹配套的钻孔垫,解决钻机钻头易于损坏和钻孔垫耐久性差的问题。3. 优选设计制成试验样品,经使用进行实效检验,筛选出设计合理、效果良好的方案申请专利。
三、设计方案
(一)刻度夹。组件中采用普通弹簧夹,在夹片上设计纵、横向刻度,沿夹口边缘间隔一定长度开设半圆孔,如装订A4 的归档资料,夹片长30cm,半圆孔间隔7.5cm,若夹片29.7cm,半圆孔间隔7.425cm,也可以根据其他纸张规格和装订要求定制刻度夹的长度、半圆孔数量及其间隔(如财会凭证),分为单用和多用刻度夹,区别在于刻度夹的长度和半圆孔的数量和间隔。夹持时把归档资料撞整齐,参照刻度夹的纵横向刻度,预留装订边距,几个半圆孔圆心即是装订钻孔点,实现夹持、测量、标示钻孔点一步到位,整合了夹子、刻度尺、记号笔组件的作用,如图1。
(二)钻孔垫。在传统组件中,钻孔垫起到垫铺钻机钻头冲击的作用,要求材质硬度适中并有一定的柔韧性,太硬钻头易损易卡,操作不安全,软而疏松脆不耐久,多用较软木质,虽能缓解但问题依旧凸显。为解决这些缺陷,在钻孔垫表面设计与刻度夹相同的刻度和与半圆孔相对应的镂空槽,镂空槽宽度大于或等于半圆孔直径,钻头钻透纸张落入镂空槽,钻头与钻孔垫互不接触,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也拓宽了钻孔垫材质。钻孔垫的设计方案在于镂空槽的数量和间隔,如图2。
(三)结合方式。装订钻孔时,刻度夹夹持归档资料,垫铺钻孔垫,要求镂空槽与刻度夹半圆孔一一对应并稳固结合,确保操作安全,因而二者的结合形式也是设计要点。1. 嵌口嵌入式。在钻孔垫一侧上部开设一个嵌口,嵌口宽度以能嵌入刻度夹为宜,装订时参照刻度将归档资料放置在钻孔垫上部,张开刻度夹使下夹片嵌入嵌口并夹持好,使刻度夹与钻孔垫、归档资料紧紧夹合,确保钻头安全顺利钻孔,见图3。2. 吸合式。在钻孔垫一侧设一凹槽,深度与刻度夹夹片厚度相近,凹槽两边等距离处各嵌入一块磁铁,夹持归档资料的刻度夹对准钻孔垫刻度并放置凹槽上与磁铁紧紧吸合,钻孔操作时一个或几个刻度夹流水作业灵活高效,该形式要求使用铁质刻度夹,钻孔垫可用塑料、塑钢、木质等非铁材质。见图4。
四、样品制作及实效检验
(一)样品制作。依据设计图纸,将现有组件加工改制成样品。在大号普通铁质弹簧夹(夹片长30cm,5 元/ 只)的夹口边缘,刻画标示出毫米级纵横向刻度,每间隔7.5cm 钻一直径为0.4-0.6cm 半圆孔,即成一个装订用刻度夹;钻孔垫约32×25×5cm为木质,距一长边边距2.5cm 居中刻画刻度0 ~ 30cm,预留边距1.5cm,在7.5cm、15cm 和22.5cm 处开设宽0.7×6cm 镂空槽;在侧边下挖0.8×2.5cm 凹台,凹台上安装一块与凹台尺寸吻合的约0.2cm 厚的板,用长螺钉紧固,板与凹台用约0.6cm 厚的垫圈隔离,形成一个条形嵌口,便于刻度夹嵌入,塑钢板与钻孔垫上表面齐平,这是嵌口嵌入式;在开设镂空槽一侧边距1.5cm、距离两端5~7cm的两处各嵌伏直径为1cm的磁铁,用以吸合刻度夹,制成吸和式钻孔垫。
(二)实施效果。本研发设计的两款样品,经过实战练习,实效检验结果见表1,对照演练人员情况相同,总计5 人,每次实验定1 小时,人员配置条件为:传统组件测量、标示、夹持2 人,钻孔1 人,缝装2 人;设计组:夹持、钻孔1 人,4 人缝装。
对比的结果显示:由于设计组件的优化整合,装订流程简化( 见图5)。使原有的流程1 和2 整合为一,操作人员(5 人)分配也由原来的2:1:2 改为1:4,效率比传统组件高至少一倍,流程1 省时明显,设置镂空槽,缩短钻孔距离钻头进出自如,流程2 用时减少。两款设计各有特点,吸合式组件“欠约束”,移除装订案卷又需解除磁力约束,优点是刻度夹能够夹持、钻孔、缝装一体完成,多夹流水,方便灵活;嵌口嵌入式组件基本呈“全约束”状态,一夹嵌入嵌口被固定;另一夹夹持归档资料对边,多夹轮流使用,可轻易移除装订案卷,因而较吸合式效率稍高。限于本实战练习人数,夹持、钻孔用时短,缝装有些窝工,如果装订人数适当增加,效率还可以提高。
五、推广前景和意义
本设计研发的两款装订组件样品,是针对设计的数个方案,进行反复论证、设计校验,将设计合理、操作便利、可制造性强的方案制造出试验件,同时也是历经了对几种试验件的实时操作和实效检验而确定的优化方案。这两个方案都能实现简化操作、提高效率的目的。设计亮点之一在于刻度夹,它把传统组件中的夹子、刻度尺、记号笔巧妙整合,在实际工作中,多人合作、多夹流水作业,减化流程、快捷、安全高效(达到传统组件1 倍以上);亮点之二是钻孔垫,镂空槽设计使装订操作钻机钻头得到很好的保护,克服了钻头钻透纸张卡入垫板造成的钻头断裂和安全隐患,钻头瞄准半圆孔圆心,穿过归档资料,落入镂空槽两两互不接触,互不相害,钻孔距离缩短,操作安全系数、组件可用性以及使用寿命都大大改善;经过成本核算,一个刻度夹的造价不超过10 元,5 ~ 8 个就能满足5 ~ 7 人流水作业;钻孔垫造型简单,以木质、塑料或塑钢等材质便于加工,试验件造价约20 元,组件批量生产造价会更加低廉,所以,虽然从操作现代化程度上略逊于几千元、上万元的自动化装订设备,但该组件经过可制造性设计和实效检验,体现高效、灵活、便利、造价低廉、可用性、耐用性强等特点,相信它一旦进入市场,走进兰台或其它办公领域,一定会以其特有的实用价值受到业界欢迎。2013 年,对该项目优化方案进行专利申请,目前已经授权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发明专利也都公布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篇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公共空间而言,因为整体的设计水平以及质量并不是很高,直接的导致了在实际进行运行的过程中依然是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同时也是限制了我国公共空间功能发挥。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提高对地上以及地下空间资源能够有效的利用,使其看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整合去实现整体效益能够达到最大化。
1轨道交通建筑的一体化公共空间具有的功能分析
1.1可以对建筑单元的空间进行整合
在一体化的建筑公共空间之中,可以更好的去整合轨道交通的功能空间以及周边的建筑空间,也是可以让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关联的整体,这种其中任何的一个局部功能将会直接的影响着整个公共空间的功能。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则是,不管是两者之间的整合方式是如何,局部的功能以及整体的功能之间都是需要相互的渗透以及结合,从而可以一同的去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然而其属性上也是直接的体现出了城市的公共空间,这样也是直接的表示了需要承担着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间活动的功能,使其能够对其弹性要求较大。
1.2关于转换以及缓冲人流的分析
城市的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的公共空间的属性主要是为交通,同时相互之间也是通过交通去实现进行整合的,从而对人流进行汇聚以及输送,这样也是表示出具有着一定的交互性。所以在一些特殊的驱动之下,轨道交通的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复杂的程度也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也是直接的刺激了周边的每一个公共空间。在此之外,在公共空间当中,根据其功能的不同也将会汇集不同的人流,所以在空间上是需要能够具有着缓冲人流的一个功能。
1.3关于建筑单元的活力催化分析
要是建筑空间的系统自我独立封闭性相对来说比较强的情况下,那么便直接的便使功能也是出于在一个封闭的状态之下,在一体化的建筑空间当中,每一个彼此相熟独立的系统之间也是提高了相互联系的元素,同时在空间结构以及功能上也是相互渗透和复合的,这样也是更加有效的去提高了整体的功能,使其人们自身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都是可以更加的方便。通过采取这种方式人们的相互之间交流也将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使整个空间的活力将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2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的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2.1空间的组织以及布局分析
一是整体式。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整合的目的便是为了能够提高每一个建筑单元之间的同化以及功能的渗透,提高城市的复合化以及密集化的程度,在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公共空间的过程中,复合的媒介主要是公共空间,同时在功能上夜市需要具有着多重的一个属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去满足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方面的需求,建筑的空间内部和外部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公共空间之中的城市功能得到全面发挥之后,自然便可以有效的去延伸建筑的功能,使其可以提高周边空间的整体活力,带动两者之间可以互动。二是叠层式。因为土地资源存在着紧缺以及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剧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促进了高层建筑的一定发展,也是提高了城市的复合化以及集约化的程度。然而叠层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公共空间具有着的层叠交互,这样对于进一步整合城市交通以及提高建筑公共空间一体化也是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叠层式的空间组织模式之下,公共空阿金的建筑内部功能分布也是比较明显的,在对地上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也是能够提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样不仅仅能够全面的去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也是能够使其空间的容量可以得到全面的拓展,使其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和人口拥挤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其城市化进程可以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水平和人生生活质量的提高。
2.2交通的流线组织分析
一是交通流线的立体分层分析。所谓的交通流线立体分层主要是为在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的空间站会中,分别的对其城市轨道交通以及车流和人流等不同的交通流线进行差异化的组织设计。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其城市之中的层面资源进行充分的考虑,可以在不同的城市层面之中能够设计出差异化的交通方式,之后则是根据其竖向步行交通系统可以将其统一到一起,在能够保证相互的独立性也是能够让每一个系统可以协调的运转。二是交通路线的三维交叠。针对于交通流线的三维交叠而言,基础和前提主要是交通流线的组织立体分层,然而原则是相互之间能够彼此独立,之后对其各个空间的系统进行交叉和重叠。通过三维交叠每一层都能够实现水平的转换,并且也是可以在垂直的方向能够更好的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从而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实现相互转换,更好的去保证城市公共空间的弹性。
3总结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为了能够更好的去满足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每一个城市都是在逐渐的去开展着轨道交通的建设,但是逐渐凸显出来的整体功能不协调以及空间脱节等方面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所以必须要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一体化公共空间的设计,这样对于提高城市的发展也是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并且带动人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为例[J].建筑技艺,2015,10:112-115.
[2]杨佩云.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调查研究[J].设计,2015,21:111-113.
[3]李政,王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导向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0:56-60+4.
篇9
关键词:供电公司;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161
0 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使其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的方向发展下去。越来越多的大批现代化专业技术、设备、工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智能调控系统中,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力资源信息,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保证电力系统在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满足现代人们的用电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力行业快速发展,保证电力行业可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实现了一体化控制。
1 供电公司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
1.1 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要求
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原则主要以下几种特点:
(1)科学:供电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智能调控一体化设计主要对智能电网的运行现状进行全方面分析,并找出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的对策,将标准化工作融入到其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智能电网可以正常运行下去,从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2)简单:供电公司在开展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化工作时,要从最简单的运维工作入手,并做到循序渐进,保证智能配电调控实际的各项工作都可以按照国家指定标准进行,从而提升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工作质量与效率;
(3)实用:供电公司需要对于不同的变电站通过不同的设备类型进行测试,了解变电设备的运行现状,并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制定的对应的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方案,并严格遵守该方案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1]。
1.2 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要点
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主要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手段,将现有的智能配电调控设计方案创新、完善,扩大电网运行范围,从而满足各个领域的用电需求,保证供电公司可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另外,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还是电力行业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对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工程中应该组做好电网信息收集工作,并通过合理途径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工作质量[2]。智能配电调控工作可以有效的对电能的质量进行测试,找出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保证智能配电调控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行下去,为后续的电力供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在其中添加智能监测技术,做好智能配电的短路故障和小电流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监测工作,其中的短路故障监测工作主要对智能电网中的电流保护互感器进行监测,找出其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提智能配电调控系统的运行质量,保证一体化设计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3]。近年来,我国配电网在进行故障监测工作时主要通过小电流接地的形式进行操作,虽然说这种监测方法与其他的监测方法相比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该监测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监测工作质量与效率,从满足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需求。
2 供电公司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实践对策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电力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行各业对于电力的使用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力行是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化人们用电需求,就应该根据电网的运行现状构建出一项全新的调控一体化运行体系,提升智能配电调控系统的运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日常用电量需求。
首先,在对供电公司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实践过程中,应该建立对应的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其中主要包括了智能电网的安装调试、测试等部分组成,对于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来说提供了很大的[4]。当主站建设完成之后,可以有效的对智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进行收集、整理、应用,并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全方面监控,减少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智能调空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行下去。其次,在对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对智能电网进行远程监控,并通过语音系统的形式进行电网运行现状推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其的运行现状进行掌控。如果智能配电电网在运行期间出现故障问题,那么调控一体化系统可以有效发出预警功能,并做好故障问题的切断工作,减少电网的受损面积,并通过预警功能进行故障问题记录,为接下来的处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智能调控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行下去,保证电网在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满足现代人们的用电需求[5]。
3 总结
本文对供电公司智能配电调控系统一体化设计与实践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供电公司智能配电调控系统一体化设计与实践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智能配电网的运行质量,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山,,周越.智能配系统架构分析及技术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9):2-9.
[2]唐良瑞,盛洁,祁兵,黄宇峰.面向智能配电的异构融合通信网络动态负载均衡[J/O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01).
[3]孙伟,王建平,穆道明,储忠.智能配电通信无线传感网络链路质量评估预测建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9):61-66.
篇10
关键词:茶文化;意境符号;空间室内设计;应用
自从唐代陆羽创作《茶经》开始,茶文化就自成一体,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在随后的时间内被无数人加入其它元素,因此,中国现代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茶文化也融入了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强调自然随和、圆融、人本主义,无数文人墨客为其著书立说,让茶文化的意境更加的丰富多彩。
1茶文化的自然随和与圆融意境在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如今的中国人越来越喜欢在工作之余、在饭后喝一杯茶,这样不仅可以放松身心,也能够通过清香的茶水感受到自然的气息。特别是刚生产出来的绿茶,带着一些自然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在早期的寺庙中,僧人会举行茶宴,也让茶道的礼仪和礼佛参禅相互融合,形成了茶道清新脱俗、与世无争、圆通的特性。这些带着强烈“禅”性的符号在现代社会有很多人喜欢,特别是对那些喜欢清净的人,尤其喜欢茶文化的自然随和与圆融感觉,于是对这类人来说,将茶文化的这些意境符号运用于空间室内设计,将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那么如何将茶文化的自然随和与圆融意境符号运用于空间室内设计呢?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装饰品是必须的。首先是整套的茶具,茶具包含茶座、茶桌、茶壶、茶杯等,现代很多人在新房装修的时候都会购买一套完整的茶具,这些茶具不仅可以放在客厅,主人招待客人的时候可以为客人泡茶,客人也可以欣赏主人如何选茶、沏茶、闻茶、品茶等;同时,茶具也可以放于书房,主人工作疲劳之后,沏一壶茶,可以修身养性,放松身体,陶冶情操。这些室内的基本茶具陈设可以极大地体现主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修养。其次是茶叶类的植物陈设,茶树本生就是常绿的绿色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每当春季,茶树会发出嫩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将这种茶树盆栽放于客厅、书房、卧室都会起到清新空气的作用,让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最后是茶文化类的书画作品,很多人在空间室内设计的时候都喜欢在客厅挂上书画作品,提升室内空间的整体文化氛围,茶类的书画作品是非常好的选择。如今在市场上,无论是茶类的水墨画还是油画,关于茶的书法作品都有不少,在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
2茶文化的民族大众文化意境在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茶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主要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强调“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要求对别人的尊重,这种茶文化的意境符号最好的体现就是在人们将茶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大众文化。这其中还有一个过程,在最开始的时候,由于茶叶的产量极其稀少,所有只有皇室成员和达官显贵才能享用茶叶,之后因为茶叶产量增加,加上国内的茶叶贸易兴起,让全国人都能享受到足够的茶叶供给,于是茶叶就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日常饮品。但是,此时的茶叶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泡茶习俗,茶叶作为饮品并不具备一种现在的仪式感,人们生活之余用普通的杯子,放一点茶叶然后倒上开水之后就可以开始享用,茶叶和柴米油盐酱醋一样再普通不过。因此,茶文化的这种大众性是现在诸多室内设计会选择的,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的中国建筑室内装修偏向于西化,正如我们在很多别墅中都能见到安装有壁炉,这种本身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的西方独有的东西,在现代社会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了,但是依然有很多中国的室内装修设计对之趋之若鹜,认为其代表一种先进的文化。当然,这并不是由于人们崇洋,只是因为人们是不知道到底什么东西代表中国的文化,不能一提到中国的建筑就是四合院、乔家大院、故宫、雕梁画栋、苏州园林等等,那些本身是代表的古代贵族的东西,普通人现在是没有办法享受的,即使现在的富人也不具备在城市中修建四合院、把自己的建筑弄得雕梁画栋,这在现代社会已经是非常不现实的。而茶文化是中国最具代表性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茶文化的意境符号来装饰现在的空间室内设计,就能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装修的文化诉求。
3茶文化的诗性和灵动意境
在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在中国的唐代,饮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获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盛唐时期,人们生活优裕,茶余饭后的休闲,很多人都会选择喝茶。诸多的文人墨客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茶元素。唐朝有关茶叶的诗词作品也很多,刘贞亮的《饮茶十德》更是开启了茶德的先例,从此,饮茶作为一种道德的体现深入人心,后来渐渐衍生成为今天的茶道精神。白居易、李白、苏轼、杜牧、杨万里、黄庭坚、刘禹锡、颜真卿、韦应物、温庭筠、元稹等诗词名家都以咏茶为豪,创作了诸多关于茶的诗词作品,例如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诗人通过煎茶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向那些同样喜欢茶叶的人表达出敬意。一生漂泊,壮志难酬的大文豪苏轼也选择用茶来消遣,在《行香子(茶词)》中,苏轼也借用茶来表达内在的苦闷,但是同时也因为茶让自己能够“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这种茶叶的诗性和灵动是茶文化的代表,将之运用于空间室内设计中,将会极大地增加室内空间的文化意味。尤其是,在客厅或者书房放一幅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书法作品,将会带来一种极佳的茶文化体验。
4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将茶文化的已经符号运用于空间室内设计不仅能让茶文化发扬光大,也会让室内空间设计更加与自然相通,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随和与圆融,同时这种茶文化的民族大众性,也能让普通人的居家室内设计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姚美康,许红.地方文化在办公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以绍兴日报社新报业大楼室内设计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16,(09):94-96.
[2]张厚珺,李光耀.新中式风格的室内软装设计与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4):102-103.
[3]彭程.地域文化在银行室内空间中的应用———以重庆某私人银行中心室内设计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6,(03):74.
[4]王颖.论蒙古族文化元素在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258-260.
[5]孟晓惠,王艺蓉.地域性文化符号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2015,(09):69-71.
[6]李明.巴蜀文化元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鼎红酒家空间设计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03):265-269.
[7]艾翔.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空间设计中的建构与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03):194-195.
[8]薄晓光.文化意境符号在我国餐饮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