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理论知识

篇1

一、改变演示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颇深。但是,许多物理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通常过程都是教师出示目的,设计实验,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总结,最后教师强调记忆实验结论。在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观察,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有很大的困难:他们只愿意走马观花的“看”实验、看热闹,而不乐意细心研究观察实验。因此实验后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即使是实验结论也是机械地记忆,更谈不上理解和应用。

根据这种情况,我改变常规演示方法,把演示改为学生参与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入演示实验。让学生们各负其责:有的设计实验,有的操作实验、观察,有的监督同学操作,还有的做评委,总结实验。在“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节教学中,我就用了这种方法:在演示实验中没有直接给出演示内容,而是让学生们自己摸索探究,开展实验讨论:动能(势能)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来设计这个实验?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现象来比较动能(势能)的大小?如何操作?有何注意点?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观察,在实验操作演示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观察和完成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二、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感官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而初中许多学生实验能力较差,如果教学中教师只是“放羊式”地让学生去做,学生会将实验的注意力集中在操作上,而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所以,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好实验重点的环节,既不可“管”得太死,又不能“放任自流”,即既给学生一片活动、自主的空间,又让他们能有效地完成实验研究。

根据这一思想,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初中物理电学的一节课《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的新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控、放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3.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学生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后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异同之处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4.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投影仪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5.进一步组织学生比较两个相类似的电路,让他们了解电键的控制作用,然后自己回答: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间采用什么连接方式?为什么?

通过学习,学生们基本能较好地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但是,要取得这样的效果,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知识和实验方面的准备)。对于实验中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之处,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实验开始前教师必须有所预见并在实验中给予适当的指点。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正确使用仪器,尊重客观事实,不拼凑数据;思考实验故障产生的原因与排除方法;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并爱护仪器,等等。实验后,教师还必须及时反思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操作技能在实验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小制作”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这些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用好教材中的“小实验”“小制作”,而且要另外挖掘素材,给学生提供进行课外制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和发明创造能力。

例如:在初中物理电磁铁的内容中,提出用漆包线在大铁钉上密绕制成最简单的电磁铁。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双休日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比一比谁的电磁铁磁性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在《电流的磁场》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对策

G633.91

初中生物学习是学生开始生物学习的基础阶段,它为学生以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来探究初中生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物。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生物实验的认识只停留在现象上

初中生物的学习是学生刚开始生物学习的阶段,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挺高,尤其是在生物实验中,学生对放大镜里看到的生物现象都很有兴趣。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只是注意了一些表面的现象,而忽略了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学习的基本原理。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对于“好玩”的实验就比较感兴趣,而对于觉得看不出什么变化或“不好玩”的实验就没兴趣,甚至出现根本就不想动手实验的情况。

2.学生对于在生物学习中遇到的抽象概念兴趣不高

初中生物学习是学生接触的新学科,刚开始学生对于生物学习还抱着积极的态度,很愿意去接受新鲜的知识,但随着出现大量的抽象概念,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减弱。这是因为,在平常中,学生所接触的都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对于生物中的许多抽象的东西,比如克隆、DNA、染色体等,这些都是在现实中虽然客观存在,但是学生不能真切感受到的。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抽象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好,在学习中,对于这些抽象概念,很难开动脑筋来想象这些物质的形状,对它们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认识,这样,很快学生就会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从而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效率也不高。

3.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我们现在的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听讲、记忆生物知识、巩固知识。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被动地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成果也不高。

4.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仅限于课堂

我们进行生物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记得细胞、细胞壁、会在实验中用放大镜观察生物体的现象。一切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当然一切理论知识也都要用于实践,生物教学也不例外。但是,现在生物教学也仅仅是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二、做好初中生物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从对生物实验的现象认识转到对实验的本质认识

学生对于生物实验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只关心生物实验过程所看到的现象,对于生物实验的态度也仅仅是出于“好玩”,而不注重探究实验背后最本质的理论知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呈现出哪些机理呢?

作为生物老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不仅仅关心生物实验的现象,更应关注产生生物现象的起因,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看到有的细胞重叠在一起,看不清每个细胞的形态,让学生分析可能是哪一步骤出现错误,通过仔细独自分析,学生得出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洋葱鳞片叶表皮在水中没有展平;二是制片过程压片没压好。在同一实验中细胞有时会出现颜色过浅,学生会分析出可能是因染色时间短所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在实验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长期坚持下去,可以使学生摆脱仅仅是出于“好玩”的观察实验的情况,而形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

2.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于生物学习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对于生物知识就不愿意主动去掌握更多的知识,甚至对于老师的教学会产生抵触的心理。这样,就算老师再努力向学生灌输知识,也无济于事。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生物兴趣浓厚,那么他就会主动地去寻求想要了解的知识,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生物实验,或者主动搜寻课本上没有的生物知识,然后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关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①利用生物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单纯的理论学习往往会使得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情绪,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我们可以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②讲课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学生必然会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也会很差。因此我们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跟学生互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③把学生带入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入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认可学生,欣赏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进行一些实验时,我们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欣赏学生,让他们拥有学习生物的自信,从而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也会很大程度地增加。

3.让学生走出课堂,将生物理论应用于实践

我们进行生物教学,一方面要使得W生掌握书上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要保证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除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更要注意将学生带出课堂,进入实践领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比如,我们在讲授完种子萌发的过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每日观察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现象,并作记录,实验完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果,然后与种子萌发理论进行对比。而且,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使得同学们了解到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三、结语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出现很多问题,这都需要我们针对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来使得生物教学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 胡勇芳.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学周刊,2015(12月刊).

篇3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引言

教育教学的本身就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关于这方面在国内以及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教学理论。其中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杜威,他提出了关于教育和生活的著名理论,明确指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原则,在世界范围内强调了教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而初中生物的教学也是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具有着很大优势。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生物的教学应该更加突出生活中的元素,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元素和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的眼光分析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一)采用生活案例,理解生物知识

通过心理学的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的容易,并且印象更为的深刻。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讲授,或者将教材中的案例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可以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东西为内容,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到生物学习的氛围内。比如,生物教师可以以大型穿越剧《步步惊心》为分析内容,对生物的进化论进行教授,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很精彩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将新的生物知识自然的传授给学生。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更多的生活化的情景,对生活中的元素进行调整以适应初中生物的教材,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同时也是教师引入新知识的重要方法,比如教师在讲解“胚胎”@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将班级内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以生活中常见的鸡蛋为例子来思考生物知识,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的课堂学习中去,并且在这个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大大加强了。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直观的呈现出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内容,或者是以游戏的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更加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掌握生活化生物教学的策略,尽可能的加强生物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不断的提升生物教学的成效。

二、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好奇点,因此,在讲解生物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一些现象引到教学中,借以能够延伸学生生物学习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与生活有关的知识。而且在这个教学的进程内,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重视,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学的出发点,并且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的观念。

(二)给予学生更多自我探究的机会

将教学课堂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而且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展示给大家。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将教学内容和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设计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融合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增多了自我探究的机会。初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延伸出多样性的教学课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接触更多的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使学生更多的亲近触自然

生物知识的来源是大自然,而大自然也是一切生物存在的基础。初中生物中蕴含着成千上万的自然现象,所以教师在讲解生物知识的时候需要以大自然为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在亲近自然的时候加深对课本中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只是单一的以生物课本为教学的根本,那么长时期下来学生也会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但是教师如果可以有机的将课本和自然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在对生物保留兴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了。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调查自然的作业,通过调查资料的形式使学生对自然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这种形式,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了,并且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总的来说,将初中生物教学和大自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走进自然生活中,从自然生活中汲取到更多的生物知识。

三、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内容。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中,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并不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教学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变得更加的重要。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探索,在生物的世界中逐渐的形成基本的思维方式,形成生物思维,最终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在初中教育阶段,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类课程,主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并且教学优势越来越明显。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难为易、化静为动,降低生物知识的学习难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教材中的知识体系。

1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主要运用教材阅读、口头讲解和标本展示等方式,学生在学习这些难点与重点时往往比较吃力,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一些生命规律和生物结构,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阐述生物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升学习效率需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础,提升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像和声音呈现到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再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思维或生物知识具体形象的表达出来,从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升生物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分清主次应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生物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分清主次,把多媒体技术定位于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量使用,其并不是生物教学的主体模式与主要内容,教师不能为了盲目追求“先进与科学”而使用多媒体技术,这忽视了教学内容为主,多媒体技术为辅的主次地位。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多媒体技术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工具,不能把初中生物课堂变成放映室,重点仍然是生物知识的传授和教学。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分清主次,以知识内容讲解和传授为主,使自己成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者和操控者,通过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为初中生物教学指明正确的方向,正确定位多媒体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2.2适时适度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注意时机是否恰当,应该适时适度应用,并且不能盲目使用。如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的图片或播放的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在具体讲课过程中,可以针对部分教学难点或重点使用,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和学习生物知识,有利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课外知识拓展时使用,但是要注意所选取的材料是否合适,适度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多媒体展示课”的现象。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经过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筛选之后再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

2.3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作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初中生物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需要更加精心,投入更多的精力,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体现其具有促进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该尽量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加入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可以参照别人课件中的一些亮点与先进手法,但是不能直接借用别人的课件。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对别人的课件进行二次加工和改进,然后在加入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想,使教学课件更加完美,在设计完课件之后,应该认真检查,查漏补缺,以免遗失部分教学内容。

2.4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是对一些生物理论知识的验证,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虽然多媒体技术可以快速展览实验过程,不过并不能完全替代实验教学,只需适当辅助即可,坚决不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回放实验过程,把结果直接告知学生。由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与操作能力,而生物实验则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生物素养和操作能力的关键途径。因此,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或难以展示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和原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从而降低对实验操作的内容,同时对实验内容和验证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教学。

3总结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分清主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要保证多媒体技术教学针对性,不能盲目使用,全面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作者:辛文凯 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周万琴.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173-174.

篇5

关键词:初中教育;生物课程;科学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素养已经渐渐成为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基本素养。美国某科学家提出了科学素养这一理念,并且将科学素养列为教学工作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1993年国际生物科学课程研究组织出版了《发展生物学素养》一书,并将其定义为生物学教育工作的课程指南,其书中的内容也将培养学生生物素养视为这一指南的总体指导方向。而我国也逐渐发现了生物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开始加强生物课程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将探究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融入生物教学中

科学类科目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而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课堂中,一般都只会关注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工作,让学生完成机械化背诵与练习。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是极其缺乏科学性的,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严重违背这一时代中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现阶段的教育工作理念,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希望能够通过提升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探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生物课程中的探究模式教学工作,其实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生物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掌握研究生物科学的过程和相关方法。应用探究教学进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其需要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所接触,教学工作应当着力于提高学生参与度,从而使学生能够高效进行生物学研究,并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师在生物探究教学课堂中,需要担任教学工作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者、学生学习成果评价者这三种身份的工作。创造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情境,并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在课程进行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把握其课程探究的深度,并对探究教学的成果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通过分析教师提供的教学情景,明确课堂中的学习目标,进一步优化自身学习成果。比如,在学生学习植物知识中的“蒸腾作用”时,可以通过平日学生生活中,炎热的天气喜欢在树下乘凉的习惯,来解释蒸腾作用的具体意义。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动手实验来研究植物失水现象,进而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形成更加具体的认识。

二、将生物理论教学模式向生物实验教学方向改进

1.增加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

生物课堂中的实验行为是提高学生对其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的重要教学工作,而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一般只会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生物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毫无帮助,而且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成长。而实验能够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从客观角度得到证实,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适当增加课堂学习中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对实验操作引起重视。此外,教师应该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最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行搜集一些实验材料。比如,在生物课学习细胞知识的学习单元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细胞。在进行这项实验时,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自行寻找观察所用的植物材料。在此之前,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寻找植物材料时,应当尽量选择洋葱、大葱这一类表皮细胞比较易于观察的植物种类,然后组织学生完成整套实验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明显提升,并且能够从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课程知识的乐趣,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证明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十分有利。

2.将生物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拓展

初中阶段学生所进行的生物实验分为验证实验与演示实验两种,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基础生物知识以及实验方法,但若想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获得进一步提高,相关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尝试对实验项目进行一定拓展。比如,在初中教材实验中,有一项实验是研究酒精对跳蚤心率的影响。在这项试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在不同浓度的酒精下,跳蚤的心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发学生对人类酗酒对自身身体产生危害的反思。在完成这项试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烟丝浸泡出的液体来替代酒精,观察跳蚤在这一环境下的心率情况。经过实验证明,浓度较高的烟丝浸泡液确实对跳蚤的心率产生一定影响。在完成这项实验后,学生会对这种拓展实验模式产生深刻印象,进而发现一些更多的实验拓展方向,这种在科学研究中能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是评价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

学生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对培养学生日后的科学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够通过对生物教学实验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给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2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生物教育在初中教育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初中生物作为一门科学学科,虽然在当前其地位还不如数学、语文类学科的地位高,但是在素质教育时代,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提升,因此生物、化学、物理等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强生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当前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瓶颈,最明显的就是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模式比较老旧,对生物教学带来严重影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生物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进,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对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提高生物课程教学水平。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初中生物教学虽然在当前的初中义务教育中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教育过程中依旧还是会遇到一些瓶颈,第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得学生的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因此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加上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积极性的激发不够,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只是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第二,实践教育基础薄弱,课外活动的开展不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课外活动的拓展,是很多初中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实施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初中院校在生物教育过程中,对课外活动的拓展比较少,往往注重一些实践理论课程的教育,缺乏一些生动形象的课外活动,一般都是进行课堂教育,而且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最终导致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第三,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理解能力的考虑不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能力的了解,从而才能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没有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进行统一化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初中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的考虑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生物课程不仅是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对设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能够发挥想象力,对各种生物现象本质有所了解,并且能加强自身的创新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确定生物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该要加强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应用。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陈旧,因此教育中各种理论性内容依旧是主要教材,比如各种生物知识、生物实验现象等,还采用教材加讲解的方式,没有给学生太多实践练习的机会,因此使得很多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只是了解一些表面的东西。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传统理念的改革,加强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要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掌握,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更加专业的教育。

2、加强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

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都很重视实验教学,将实验当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的重要过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初中生物实验不仅是对各种生物知识进行具体呈现的方式,要意识到实验过程更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贯彻实验教学理念,从基础的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过渡。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习的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对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练习,比如教师可以给出实验的课题,然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各种实验项目进行完成,比如自主地查询资料、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步骤等,从而得出实验结果,以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实验大赛,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初中生物实验应该要设置更多开放性项目,由学生自愿组合成组,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并且进行总结,得到所需要的材料仪器等,再进行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而且还可以对比赛结果进行评论,给学生一些奖励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教师要学会对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的学习,要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教育,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练习的机会,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要加强对学生的这些能力的培养,则应该要加强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改进,尤其是注重学生独立性、合作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断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 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12)

篇7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生物理论知识,还要带领学生做生物实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许多不足,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本文对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

初中生物;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教学

初中生物课程作为学习生物举足轻重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需要不断以实验进行验证,课程内容广泛,经常涉及日常生活常见中的一些动植物和化学反应。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着生物教学的发展,而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是一种很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各占一半,保证有相同的起点。教师给学生指定同一个话题或者同一个实验,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时,积极发言,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细胞》这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就目前的知识自由发表对于细胞的认识,教师在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动植物细胞的图片,增强学生对于细胞的认识。对细胞要有正确的认知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比如,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结构以及细胞的活动。在进行洋葱解剖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细胞组织,然后指导学生绘制洋葱表皮细胞图,同学间相互展示,进行讨论,这样既能激发小组的荣誉感,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生物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教师通过对文字、图片、视频的综合运用,对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利用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地面上的植物》这一课时,需要对形形的植物进行观察,教师就可以选取课本上不同类型的植物图片,运用多媒体放映的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植物的神奇,可以播放捕蝇草捕食的视频,让学生对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教师还可以在讲解一些重点难点时,利用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变化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加上教师的讲解,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再如,在讲人体身体废物排出过程时就可以运用动画形式将排泄过程完整表现出来,让学生轻松掌握。

二、自主实验教学模式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进行生物实验能够让学生有效解决在生物理论知识学习中的困惑,提高他们对于生物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生物课程的教学是离不开实验活动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结论进行实验,以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例如,关于细胞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动植物进行解剖,让学生在显微镜的帮助下研究并分析动植物的细胞情况,并指导学生自主将细胞构造图绘制出来,这样既能让学生对于细胞的形成、活动和分布有更深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些课堂实验由于受到仪器设备、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在实验室进行试验,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教师给予适当讲解,同样可以实现教学目的。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正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教学,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一种研究性模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基于课本知识的问题研究,是利用问题作为带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基于现有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基础上培养问题意识。这种模式是一种针对实际应用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并提出问题,通过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例如,在对学生讲解新陈代谢时,可以先提问新陈代谢器官有哪些,是怎样进行新陈代谢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进一步了解知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为了更好地进行生物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必不可少。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由被动转为主动,自觉走近教材,对生物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全面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白玛曲珍.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分析[J].文理导航,2014,(6).

[2]周菊梅.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能力;意义;途径

一、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

物理,是初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构建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联系,形成初步的自然科学思维有重要意义。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之中处处都有物理的影子,而物理也只有结合生活才能变得更加有色彩。同时,物理也是一门基于实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实验在物理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物理实验能力主要包括对实验的理解,对实验器材的运用,通过实验手段验证物理定理、定义观点的能力,另外还有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等,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综合能力[1]。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刚刚接触正规的物理教育,刚刚接触实验操作部分内容。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对于物理中的很多现象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物理实验的“神奇”之处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物理、学习物理、运用物理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结合物理实验特点,调动学生内在激情

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这与学生是否愿意去学习这门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进一步就会喜欢这位教师的课程,并可形成较高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初中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水平还较低,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普遍好奇心很强,但是推理能力比较差。因此,巧妙地利用物理实验中的一些“神奇”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热爱物理实验,有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内在的激情,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比如,在学气压强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个实验――“蜡烛抽水机”。即:在左边的玻璃杯内放少量的水和一只燃烧的蜡烛。杯口上涂一些凡士林,再用一张穿有橡皮管的硬纸片盖上。把橡皮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水杯的水中。不一会右边水杯里的水让蜡烛抽过来了[2]。这样的实验,让好奇心强的初中生感到非常诧异,迅速地就融入了课堂,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比开篇直入的讲解理论知识要强很多,这为以后的打基础起到非常好的牵引作用。

三、充分运用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内涵认识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完整的实验技能。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的运用演示实验,很多学生实验课结束了,还没有看清做的是什么,或者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演示实验有问题,导致学生不能直观的观看,影响了教学效果。实际上,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包括背景色、学生座位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细节都要注意,这样才能设计出一堂比较有效的物理演示实验课堂。比如,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上烟雾,这样可以使光路清晰可见;再比如在演示焦耳定律时,装置中的煤油也可染成红色,温度计用玻璃管来代替,当通电时,电阻丝产生热量,煤油受热膨胀,效果也比不染色的煤油要更加明显[3]。另外,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如果可以将实验的一些细节借助多媒体中的画中画在各个视角上同时展现出来,再结合实际操作,这样的操作效果要远比单纯地进行实验演示更为有效。

四、营造物理参与实验的氛围,牵引出学生激情

学习一种知识或者技能,一方面需要有学习的条件和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有适于这种学习开展的环境以及科学的奖惩机制,学习物理实验也不例外。新课改提出,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理念。所以说,教师需要通过不断转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物理实验操作中来,让学生自发的形成参与、探究物理实验的意识。比如“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打擂台”、“物理实验操作知识竞赛”、“家庭物理实验创新发明比赛”等一系列的有趣活动。上课多设疑多讨论,牵引激发他们好胜的激情,尤其是一些简便易行的家庭小实验,比如使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物理中的知识使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率提高,利用物理实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意识和激情,教师还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给那些乐于参与实验、勤于动手,以及有创新、有想法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表彰和鼓励,让学生产生更热烈的激情[4]。通过塑造这样的环境,每个学生都会把参与物理实验、提高物理实验技能看成是一种“荣誉”,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

五、加强课堂细节关注,规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都设计了很多实验,这些实验都是比较经典的,包括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实验步骤等都非常适合初中生的特点。但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这些实验的过程和设计,而真正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教师则关注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多,教师管不过来,另一方面是一些教师的责任心也不够强,疏忽了对实验课堂的管理和指导。实际上,课堂上学生操作的很多细节,都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和实验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指导。比如,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要根据实验要求密切各实验仪器之间的联系;实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注意操作安全,注意数据的记录整理,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实验后,如何进行正确的观察习惯和正确的仪器保养维护习惯,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制作实验报告[5]。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一些细节动作进行关注,比如学生再进行实验过程中,是聚精会神,还是小动作不断;脸上是有会意的微笑,还是眼神迷茫,这些都能反映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感觉,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教师还要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这对初中生很重要,只要不断的鼓励,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树立自信心,积极地参与物理实验环节中来。

总之,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思路的完善与改进,需要教师不断地对物理学科的内涵进行凝练,对物理实验的意义进行总结,而且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实验方法和理念。同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EB/OL].

[2]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EB/OL].

[3]刘宏英.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及其可视性提高[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46).

[4]蒋学亮.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J].新课程(下),2012(3).

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性 实验教学 优化策略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性学习,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为了不断优化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初中生物老师要在教学中借鉴优势视觉的教育和关怀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好奇心,并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同时作为生物老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坚持全面关注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坚持重结果和重过程相结合。在具体的生物课题上采取师生协同实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和组织管理作用,通过生物老师自己亲自在实验课堂上示范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做,促使学生在实验中借助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认真的观察,在老师的讲解下通过小组形式认真分析并进行归纳,最后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更加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生物老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多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在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更好地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以更好地优化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时候,要创新实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充分利用黄豆组织中的蛋白质,引导学生先向试管内注入2mL的黄豆组织样液之后再向试管内加入2mL的双缩脲试剂并且要将其摇匀,使其充分反应,但注重老师只是引导者,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二、采取依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实验,并增设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

对实验性比较强的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验教学设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不断优化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初中生物老师就必须采取生物实验具体情况设计相关的实验,并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物理论知识基础情况和理解掌握能力增设相应的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要以课改理念为指导,坚持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紧紧依据学校的教学目标,贴切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同时生物老师要鼓励学生在生物实验课堂学习中要多探究、多交流、多合作,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更好地学习,努力营造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课堂,并且要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能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维教学目标割裂,努力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引导学生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断优化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如老师在引导进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用成因法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三、不断改进实验室的管理模式

我们都知道实验室是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实验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场所。为此,要不断优化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学校就必须不断改进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可以采用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减少他们由于老师的在场而产生的拘束感,并且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可以更好地实现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更好地查漏补缺,做到真正的活用知识,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不断创新自己的实践思维。但要注意的是学校必须加强对实验室的检查和管理,防止由于学生不小心造成实验室的破坏,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检查防止学生出现以外伤亡事故。如每次学生做完实验以后要及时处理掉实验中所用过的用剂,比如做完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之后,将其中斐林试剂及时处理掉,并将设备清洗干净,引导学生分两组进行实验:甲组加2ml的淀粉溶液,乙组加2ml蔗糖溶液,然后分别向甲组和乙组两个试管中滴加2ml的市售淀粉酶溶液,再将它们放在600C左右的温水中浸5分钟左右,最后分别向两个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2ml,并放在沸水浴中观察它们颜色的相应变化;积极落实和响应学校相对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广大学生提供自己实验的机会。

四、及时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在小组实验期间, 生物老师要及时进行巡视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尽快解决。例如,有的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有的学生缺乏团队精神,有的学生不敢发言等等。为此,生物就应对症下药,针对不同问题给予分类指导,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除此之外,生物老师还要适时合理地进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得更好地关心集体,关心同伴,更好地培养责任感。而且生物老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自行组织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必须通过老师组织才可以开展,将实验课堂真正回归学生,坚持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五、结束语

在如今不断推进新课程的情况下,不断优化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我国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生物 课堂改革 问题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7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不断变化,教育教学领域内的教学状况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善。在满足了物质生活条件需求的基础之上,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也成为改善和充实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如何发挥教育教学在影响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各任课教师不断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和完善。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在教学改革以及素质教育要求的影响下,面临着极大地挑战和改革压力。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来讲,也是一种机遇,教师要将压力变为动力,不断学习和适应新课改教学的相关要求和相关理论观念,以积极的改革心态投入到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具体来讲,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和改善。

一、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改善

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成为影响改革进度和改革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受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无论是在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是在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上,教师的教学都需要有所改善。一方面,按照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选择以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要教W内容。然而,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生物实验相关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讲解,教师的教学如果采取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教师如果简单的采取“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的降低。另一方面,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引导,在接下来的教学评价之中也会使用相应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定成败的。这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对学生的片面评价,将学生的其他学习优势掩藏掉。为此,解决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的教学理念问题,应当成为当前生物教师必须注重和改变的教学方面。

为解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只重视知识讲解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知识讲解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以改善。比如,教师在进行光合作用或者是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得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实验,将家中的植物用透明塑料袋套住,等到第二天再观察植物的一些变化以及塑料袋中的变化。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就能够发现,在塑料袋中出现很多小水珠,进而就会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水的物理作用;而学生将一支点燃的蜡烛置于塑料袋内,也会发现蜡烛熄灭的物理现象,这也能够表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在最终的教学评价的评判中,教师不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加以考查,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等相关情况。

二、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解决教学方式的单一化问题

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也容易导致教师整体教学效果提升难的教学问题。在很多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一般只注重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而往往采取单纯的以教师授课,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背诵知识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压力,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对学习瓶颈的突破,长时间下去,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丧失的教学障碍。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到推广,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具体的实践,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使教师在更广范围内实现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实践和应用是很难达成的。可见,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的一个方面。

在实际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实验教学法、观摩教学法,还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都是体现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合理的运用都能够帮助教师取得教学效果,发挥积极的教学作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适应初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特点。比如,教师可以采取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初中生物课堂讲解中遇到的那些抽象的知识点以具体的图片加以展现,以帮助学生建构更为形象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再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某些知识通过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加以认识和分析。这样学生就容易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深的学习印象,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三、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改革中,需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