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篇1

在数学教学中,我根据数学课的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巧用谜语、故事,激发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只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远远不够,还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其中,快乐学习。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猜谜语、听故事。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我把书上的知识编成一个个谜语或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一年级上册《第几》这一课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特别能吃的人。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到第四个,他才觉得吃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哎,要知道吃第四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讲完后,我问:“他说得对不对?为什么?”学生开始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最后学生告诉我:“不对,这个人吃了四个烧饼才饱,要是只吃第四个烧饼,他还是只吃了第一个。”我借机在黑板上写下了“第几”的课题。这样,这堂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几个”和“第几”的区别。又如,在讲“认识钟表”这一章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猜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同,滴答提醒你,时间要珍惜。”我话音刚落,学生们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这节课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认识了整点和半点,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悟新知

一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课堂上单凭教师讲,孩子们不感兴趣,还容易走神,课堂教学效果差。如果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数一数、分一分、摆一摆、做一做,在操作实践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数的分解和组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没有急于得出结论,而是让学生拿出学具盒里的小棒、小圆片或者小三角摆一摆、分一分,学生们在课堂上十分投入。这虽然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的积极投入,亲自动手实践,很快就掌握了6~10的分解和组成。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和物体》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分辨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我让孩子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相关物体,比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盒、药盒,还有用彩纸剪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课堂上,我让孩子们比一比、摸一摸,具体感知这二者的区别。我还让孩子们用带来的立体物体摆一摆,用平面图形拼一拼,孩子们摆出了机器人、房子等各种美丽的图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三、巧用儿歌

儿歌是千百年来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将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引入到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隐藏其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如在讲11~20的认识中,引入这样的拍手儿歌:“一个十,一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一;一个十,两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二;一个十,三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三……”通过这首儿歌,学生了解并掌握了11~20各数都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像做15里面有( )个10和( )个1,或( )个10和( )个1组成18这样的题时,孩子们偶尔出现错误时,一背儿歌,马上自觉地纠正了错误。那段时间,上课的预备铃一响,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起劲地拍着小手,整齐地背着儿歌。我听着孩子们银铃般的声音,深深感受到他们那浓浓的学习氛围。

四、借助游戏巧破难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在学一些知识难点时,孩子们对所讲的内容似懂非懂,个别孩子一脸茫然,课后问孩子们一节课的收获,有的孩子一无所获。我冷静地思考这一现象,并不是孩子们的智力有问题,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找到教学难点的突破口。于是我尝试着利用游戏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记得在做习题时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难题:“一口井深7米,一只青蛙白天爬2米,晚上滑下1米,问青蛙几天能爬出这口井?”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没有一个是正确的。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口井,讲解这道题,结果听懂的孩子寥寥无几。我灵机一动,在教室后面的水泥地上画了一口井,标上米数,让孩子们当小青蛙爬井,并让他们记住爬的天数。孩子们一下来了兴趣,争着当青蛙,第一个孩子在爬到第六天时又往下退1米,我进行了点拨,孩子们顿时恍然大悟,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天数。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在起劲地跳着,我没有惊动这帮学兴正浓的孩子们,悄悄地离开了教室。通过利用游戏辅助教学,让我找到了一条化难为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展开竞赛,激发兴趣

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信任和表扬。在教学中,我经常展开“比一比”“夺红旗”“口算小神童”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竞赛活动,优等生更加优秀,中等生有了较大的提高,连学困生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回答问题积极了,作业变干净了,错题变少了……在竞赛活动中,全班学生有了整体提高。

篇2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特别重要。所以,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实现“三维目标”为根本,认真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让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进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运用形象化语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数学老师就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语言表达要简单易懂、形象生动,增强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如学习数字1D9的时候,我会教学生背诵一些顺口溜:“①像铅笔细又长;②像鸭子水上漂;③像耳朵听声音;④像小旗迎风飘;⑤像钩子称东西;⑥像口哨吹一吹;⑦像镰刀割青草;⑧像葫芦摇一摇;⑨像气球飞上天。”,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于了枯燥数学内容一定感彩,将数字形象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而激l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趣味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数学知识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内容,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要想让小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单纯依靠老师的语言讲解,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种优良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抽象数学知识逐步具体化,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习、思维、语言、操作等方面的结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水平,让学生进行一些动手操作,可以直接观察、操作、触碰相应的数学问题和现象,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真正理解与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三、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自如的学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理论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单纯依靠传统教学的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其相应的内容也比较枯燥、乏味,让学生很难进行掌握。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轻松、自在的展开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留给老师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开展游戏活动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比如,在讲解“一元钱有什么价值,有什么用途”内容的时候,老师不仅要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还要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分组参与。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超市卖货员、购物者等,让学生实际了解到,一元钱究竟可以买到什么东西,通过这样的游戏引导,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可以在游戏活动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尽力满足学生需求

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尽力满足学生需求,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重要策略。实际上,老师通过口头语言讲授是一种表达教师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以及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不断启发开导学生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老师口头讲授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其表现为讲解、讲述、讲读、讲演等不同形式。但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把老师口头讲授同灌输式、填鸭式等同起来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就必然使得了老师口头讲授的效果大打折扣,效果不尽如人意。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论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都是极为重要与关键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活动中,老师都必须要善于抓住时机,善于迎合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进而不断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范围。此外,老师也必须凭着自己细心的观察和分析,及时捕捉和利用来自学生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转化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巧妙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数学上来。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教学中,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特别重要。所以,教师必须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就可以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国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J].考试周刊,2012,(6).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游戏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注意力不易集中、活泼好动,且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科学地利用游戏教学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且兴趣多变,想要学生对抽象性的数学产生兴趣,就需要老师采用合理的方法使数学充满趣味性。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维意识的有效结合中,逐渐用抽象思维取代感性认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和思维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愉快的教学环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互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目标已成为完成教学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缺少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不仅枯燥无味,还会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和陌生感,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完成。但是,老师对游戏教学法的科学利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就有利于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游戏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结构的建立中,从而使数学教学实现过程与结论的有效结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的特点,通过对课堂作业的精心设计,用形式丰富、趣味性十足的问题情境取代枯燥无味的作业,使学生在发挥主动性的同时,积极地完成布置的作业,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完成,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游戏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游戏教学中,可以通过理论教学与游戏活动有效结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莫银尚.探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实施[J].新课程:教师版,2009(11).

篇4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2、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里特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思维发展特点等多方面结合分析;(1)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受兴趣的左右:(2)学习兴趣有表现为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从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感兴趣:(3)思维发展特点。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当前课堂的教学方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是指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的、为师生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学方法,如叙述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对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主要源于教师对于传统课程教学形成了公式化的教学模式,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得小学课堂缺乏活力,许多低年级的学生从一二年级起便开始对于数学失去了兴趣,这是典型的教育失败结果。因此,新课改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教学方法在一堂课程中往往是交替使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参与,通过引起学生注意、给予学生关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满足。而趣味性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参与,进而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营造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师生、生生交流的重要方式。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又是教师观念的体现。好的课堂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上课虽然积极活跃,但也很容易走神。一旦老师上课的内容不对他的“胃口”,其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就会做小动作或者东张西望。教师在课堂上应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和目的性的问题,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问要具有趣味性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索答案时感到有趣而愉快。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总是照本宣科,一板一眼地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没意思、不好玩,思想很容易开小差。教师应当不时提出有趣的问题,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集中起来。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在练习了一些计算题后,有的学生觉得没意思,开始感到不耐烦,有些坐不住了。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道趣味数学题: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了回来,11块卖给了另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学生一听来了兴致,顿时精神振奋,积极地思考起来。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而自觉地投入学习。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课始,笔者故作神秘地告诉孩子们:“在一些红、黄、蓝不断依次排列的气球中,随便说上一个,老师都能很快地说出气球的颜色。”孩子们起初不相信,但看到笔者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感到很惊奇。笔者适时抛出问题:“这神奇的本领里藏着今天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大家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知识吧!”这个问题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进而由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知识上。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在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以便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在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都是有益的。如在教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时,笔者出示课例“127+35+24=?”进行启发式提问:(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竖式怎样计算?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学生自己试算的过程中,笔者在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算法稍后进行展示。这样的启发性问题避免了将知识和盘托出,消除了学生不必自主探究而是坐等老师传授的弊端,让学生的笔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接着笔者进行启发式提问:(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整个班级的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难易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回答,让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问题量身定做,切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能够有效增强中下等生的学习信心,也能消除整堂课都是优等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弊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教学“时、分、秒”时,笔者提问学困生: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那根针是什么针?最短最粗的那根针是什么针?提问中等生:人一天的睡眠时间大约多长?跑50米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提问优等生: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我们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提问:120这个数是否有小数点?有的学生说有,有的学生说没有。笔者接着问:小数点如果点在“1”后面,整数部分变成几?小数点如果点在“2”后面,整数变为几?小数点点在哪里,这个数才会变成“120”?这样逐步推进,学生经过思考,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答案。问题的设置从浅到深、从易到难,逐步推进,体现了两个原则,第一,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可以拾级而上;第二,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提问要具有目的性

篇6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的感性认识不稳定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不够成熟、稳定,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仔细、全面。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清楚,感知事物时难免出错。刚学习数字时,经常会出现把“6”写成“9”,“9”写成“6”这类错误,在抄写时也会出现顺序抄错、形式抄错等各种情况。所以数学教师在教授低年级小学生时,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认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2.固定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思维定势、追求统一答案

数学课本中的教学设计往往都是采用一道例题伴随几道练习题的模式,以期运用这种模式可以强化对某一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这种模式同样带来思维定势。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方式僵化,对题目反应的灵活性差。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而应该是开发学生的智力, 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不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针对这些问题,数学教师在授课中应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题目、游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锻炼专注的能力。

二、如何优化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

1.运用情景教学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单纯照本宣科肯定会让学生感到抽象、索然无味,最终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重视“生活数学”,让学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商店买东西是低年级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情景。数学教师可以把教室临时改造成文具店,教师扮演售货员,同学们扮演顾客,“售货员阿姨”先教“小顾客们”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的人民币。然后就可以设计题目,小明手里有1张10元,3张1元,2张5角,6张1角,现在他要买一本两元钱的数学练习册,可以怎样支付给售货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且不设置固定统一的答案。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简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可是他们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人和事物敏感。若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为学生设计出美妙情景,视听兼备,把学习内容在动静、虚实、远近、大小、快慢之间相互转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时效。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声并茂,引人入胜的画面、悦耳的声效,都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记忆,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动漫形象,做一组多媒体的教学资料,小溪中游着8只“丑小鸭”,岸上有4只“丑小鸭”,那么从小溪中游上岸几只“丑小鸭”,溪中和岸上的鸭子就一样多了?可爱的动漫形象,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目光,将抽象化为具体,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生动鲜明,且富于感染力,寓教于乐,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

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能一连几个小时的玩游戏,却不能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学习。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不拘于固定的形式,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玩游戏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凝聚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时,可以采用“找朋友”的方法,比如“凑10法”,可以做“0”到“10”的号码牌挂在学生的身上,然后玩“找朋友”的游戏,1的朋友是9,2的朋友是8,3的朋友是7,4的朋友是6等。采用这种教学办法,不仅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的过程中牢固掌握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实践,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低年级;数学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普通家庭的生活中,网络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正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把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刚好在智力启蒙阶段。学生是小孩子从以家庭生活为主体转换到以学校生活为主体的开始阶段。大部分刚上学的小学生好动、活泼、好奇心重,为了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能适应学校生活,认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有利于引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数学课堂的乐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本文就对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展开了分析,从中探讨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备课,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今,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备课,有效的节省备课时间。一般数学老师在给学生讲课前,会提前几天做好备课。在课前备课可以让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避免出现讲课速度太快或者太慢的问题。老师讲课速度太快,往往在这节课中准备要讲的内容已经讲完了,课堂时间还剩下一大半,接下来只能让学生自习,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学生还不一定跟得上老师讲课的速度。老师讲课速度太慢,则是一节课已经结束了,老师还没在预定的时间内把刚讲的课程知识讲完,造成拖堂现象。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备课,一般是通过解读教材,了解教材所讲内容,弄明白教材每个单元的重点,每节课的重点。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百度、搜狐、谷歌的搜索引擎搜索小学低年级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在通过观看了众多教学资源后,挑选自己觉得优秀的、比较适合自己的课件。在数学老师选好课件后,把课件下载到电脑桌面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上课思路和学生学习情况来修改课件,做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课件。在数学老师修改课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熟悉的软件功能,没办法修改成自己想要的课件时,可以请教其他会修改的老师或者是同学校的计算机老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备课,不仅仅能节省数学来时备课的时间,还可以参考众多数学老师的教学流程,还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使数学教学更丰满。

二、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改变。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并不是说就要摒弃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而是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黑板教学模式中交替轮换。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图像、声音、动漫来集中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通过多媒体播放小猫咪到熊爸爸的水果店里去买苹果的动画情形:在阳光灿烂的早上,小猫咪到熊爸爸的水果店去买苹果,小猫咪对熊爸爸说:“叔叔,妈妈叫我买8个红苹果回家。”熊爸爸说:“好的,拿我就在这15个大苹果中挑8个红苹果给你。”然后在动画结束后,在屏幕上弹出一句话:“小朋友,你可以帮熊爸爸算一下,15个苹果买了8个给小猫咪后,熊爸爸还剩下几个苹果吗?”通过这一段生动、有趣的动漫情景,来引起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带动数学课堂的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上课,可以提升数学课程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认识乘法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认识、理解、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二年级学生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已有生活经验中很少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学习加法的过程中,虽算过同数连加,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由于二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乘法,认识“几个几”,接受新知有个过程。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课件中的情境和实例,用明显色彩圈出动物的站立情况,例如兔子是两只两只站在一起的,需要课件将效果做出来,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形象感知,才能让学生领悟到这些不同实例的相似之处,从而在脑中建立起乘法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难题简化

数学这一学科所讲授的知识大部分是比较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运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数学老师遇到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是难以用语言把知识点向学生表述的,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也比较小,对于部分抽象知识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然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白板、课件和实物投影等工具给学生视觉的理解,也给小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吸引力。例如实物投影就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很有必要,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于书写规范要求等都不是很熟悉,可以将作业要求实物投影做示范,学生在边看边学的基础上能更好的练习以得到提升。

篇8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课堂 游戏教学

数学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引入课堂,由于本身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对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理解、领悟数学知识,在探索中培养学生合作、观察、验证、探究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修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科学地借助有趣的游戏进行辅助教学,它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启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本人在实践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改变旧式“教学法”

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所教的内容,老师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逻辑能力、说话能力、应变能力等都很差,而且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如果我们老师硬要求他们在整堂课中一动不动地听老师讲课,这就变相地剥夺了他们活动的自由,压抑了他们活泼的天性,教他们知识,他们是不会心甘情愿地受的。特别是刚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以游戏为主,过渡到懂得需要学习知识的阶段,他们在这一切活动中,兴趣起主导作用,如什么“注入式”、“导入式”、“填鸭式”等教学法,只能使他们被动性地学习,只会机械地读书、死记公式、死读课本,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多样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例如,在教学现行课本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人民币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我把所要讲的内容讲完后,布置作业给学生做,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了大部分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根本不掌握,甚至闹出了把人民币的单位一“元”钱,换算成10“秒”钱这种张冠李戴的大笑话,让人哭笑不得。我在想,为什么精心设计和讲授的一节课,结果学生还是学得似懂非懂的呢?于是,就其教学失败的原因,我充分地认识到只有改变我们老师的教法,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最后终于寻找到了利用游戏辅助教学的方法。并且,在后来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这种教法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利用游戏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我日思夜想,如何利用游戏辅助数学教学,偶然一个闪念,使我回想起小时候大家过家家的童年趣事,给了我一个启发:把童年摆“家家”的游戏搬进课堂。到了第二天,我动员全班学生把自己的玩具、文具、作业本等都放在桌子上,大家一起给所有的物品标价,并把学生分成四组,其中一组扮演售货员,其余三组的同学扮演采购员,我分发给学生一样多的钱(学具)。一声令下,看哪一组的同学抢购的“物品”需要的时间最短,而且在交易中没有出错。顿时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全面的调动,思维能力在这兴趣活动中得到了培养,教室变成了“自由市场”。学生手里边的钱(学具),头脑中的数字,在这场“抢购”物品演示中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元角分的概念更加清晰。游戏结束时,我趁势“东风”,要求学生谈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谈自己的收获,尤其是对元角分的认识及分角元货币单位的换算,进一步要求学生盘点手里的“钱”和“物”,抵价是否吻合,各人自报手里的“钱”和“物”,分组登记扎成总帐,然后引导学生民主评出优胜组。呆板教学中没有解决的货币单位换算问题,竟然在这场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并为今后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事后,我把游戏辅助数学教学和没有采用游戏辅助数学教学情况下的作业作了对比,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通过科学地利用游戏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使我更加明白: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条件,渲染浓厚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游戏和教学内容科学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玩”的实践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同时,还能不断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集体协作精神和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三、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在教学《10的分合》时,学生对枯燥的数字感到泛味,于是我就编了一首儿歌,让学生一边做手指游戏,一边念儿歌:“1和9拉拉手,2和8不离手,3和7锤锤手,4和6举举手,5和5拍拍手。”学生的积极性顿时高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同时并用,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厚,通过作业反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要科学地运用游戏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篇9

一、低年级学生为什么认真听讲能力差?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认真听讲能力差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低年级学生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注意集中就比较困难。他们的认识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意志力不强,不善于向自己提出学习上的要求和主动去完成任务,经常需由家长、老师向他们提出希望和要求,并在成人的督促下才能完成任务。他们的坚持性差,不善于与困难作斗争,做事情易受外因影响而半途而废。低年级孩子的情感容易外露,容易转化,常受外界情境的支配,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第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的前提,教与学总是在师生交往的背景下进行的。如果没有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相互作用,怎能产生教与学的活动呢?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师生关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亲其师而信其道”,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彩,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愿意听他的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亲近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的教态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辅之形象化的动作,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要对学生有吸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要贴近学生心理,语调富于激情与变化。杜威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

第二,创设情境,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它能牢牢地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倾听你的讲课。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教学时我们应从“趣”字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用、有趣、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比如在学习“比大小”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利用主题图“小猴子吃水果”,创设了故事情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故事中,学生怎能不被吸引,又怎能不认真听呢?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第三、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有意义的建构,不是教师强行地“灌注”。一堂课中,如果是教师一味地讲,哪怕再精彩的话语,也吸引不了学生的倾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就应该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研究。因此,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宽松、自主的探索空间。

第四、教给合适方法,多法调控,培养学生学会听讲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听讲要求。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小手不能做小动作和其他事情。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用一段学生喜欢的儿歌,把听的方法总结下来,帮助他们记忆强化。

第五、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认真听讲习惯的养成

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我们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在“听”的培养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即使再平淡的课堂,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时,老师就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赞赏。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捕捉这些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篇10

关键词: 创设情境 课堂数学教学 兴趣 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很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神奇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对学习产生情感和兴趣,以下是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点滴感受。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生活是比较熟悉的,从生活中产生问题,创设情境,会给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以亲切感,激发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如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在帮助学生理解“0”的意义时创设了以下情境:蓝猫四兄弟一起去钓鱼,大猫专心地钓鱼,一会儿钓到了3条鱼,二猫钓到了2条鱼,连三弟也钓了1条鱼,而四弟做事三心二意,一会儿抓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连一条鱼也没钓到,长颈鹿阿姨走过来对它说:“孩子,我们做事如果三心二意,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了。”自那以后,四弟明白了道理,做任何事情再也不贪玩了。通过引入“小猫钓鱼”这一童话故事,不仅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想象升华,而且直观形象地理解了“0”的含义,感知到“0”的存在,还向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二、创设游戏情境,轻松学习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课上适时采用一些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或巩固数学知识。例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我制作了几十张算式卡片,分批多次进行“送信”游戏。提出谁能最准确又最快送完自己手中的信(卡片),谁就是胜利者,可获取一枚邮票,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之前,采用拍手游戏:

“老师拍7下,你们比老师多拍8下”。“老师拍15下,你们比老师少拍8下”。“男同学拍6下,女生比他们多拍8下”。等等几种灵活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故事情境,增强趣味

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路子。如教学第二册教学图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第24页有一幅青蛙图,我根据此图编成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让学生戴上面具扮演青蛙,讲台充当荷叶,学生伴随着轻音乐,在课堂上表演。我先引导学生想象吃害虫的情况,大青蛙和小青蛙跳进水里,随之两个学生从讲台上跳下进行表演。这时我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很自然地想出许多问题,如(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等等。这样根据图意创设情境,学生能积极提数学问题,将枯燥的教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四、利用语言描绘,感受情境

教学艺术就是语言艺术。教师动用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语言要有感情、有文采,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调谐作用,重视手势、眼神、动作、面部表情等体态效应,给学生以亲身感、轻松感和美感,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借助现代技术,导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