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效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能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能效管理

篇1

【关键词】建筑物节能;建筑物能效测评;经管

1、引言

建筑物能效测评是这些年来在建筑物空间当中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形势的经管形式。本文针对建筑物能效测评及经管进行有关浅析,提出自己的一些实施策略。

1.1 建筑物能效的技术特征

建筑物节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关乎到建筑物的整体规划、施工、调试、运营、维修等很多的步骤,同时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关系着很多的建筑物材料、部品、产品和设备。提升建筑物能效,应该强化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及使用等环节的全过程节能监管,这样才能够满足于质量标准的节能材料、产品及设备实施最优化的组合。有效结合提到的建筑物的特别性能,获得建筑物能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2 节能材料、产品及设备是提高建筑物能效的物质基石

建筑物能效与节能材料、产品及设备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节能材料、产品及设备是建筑物节能最基本的构造元素,是提高建筑物能效的物质基础.

1.3 建筑物能效是围护结构的节能和设备系统的节能综合作用的最终成果

为了使得建筑物能够到达一定能效水准,应当从墙体、门窗、屋面等围护结构和系统设备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果只注重围护结构的节能而忽视了系统设备的节能,譬如北方地区未实施供热系统的改造,就会造成房间内部的温度过热,房间中没有安设温度调节方面的装置,用户只能开窗散热,造成“节能建筑物不节能”的现象等。

1.4 建筑物能效水平的大小与建筑物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存在必然联系

建筑物能效是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属于建筑物工程质量的一个方面,因此,从基本建设程序来看,建筑物能效水平的大小,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的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建筑物日常运行等阶段中,执行建筑物节能相关标准有很大的关系。

2、建筑物能效监督经管方案浅析

2.1 建筑物能效监督体系

2.1.1 政府监督

从监督的对象上来讲,可分为对房地产商的监督和对建筑物能效测评单位的监督;从方式上来讲,可分为抽查监督与备案监督两种方式;从监督内容上来说,可分为程序性监督和对检测性监督。

2.1.2 企业监督

除了政府机构的行政监督以及利用公众及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之外,企业之间的监督检测也是国际上保证测评符合性的重要途径,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市场监督的手段单一,主要是通过抽查及投诉等方式,导致能效测评信息的符合性较差。

2.1.3 社会监督

在建筑物能效测评中,社会监督体系是政府行政监督的有益补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监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业协会的监督,行业协会因其在建筑物能效测评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能效信息的掌握情况有着一定的优势。二是社会公众的监督,社会公众可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能效测评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尤其是对于能效测评信息与自身能源费用节省之间的差别来判别建筑物能效测评信息的真实性,并可向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提出投诉,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三是新闻媒体的公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可利用其独特的社会地位,对建筑物能效测评的相关内容进行报道、公示,尤其是对违反能效测评公正性、真实性的不法行为进行曝光。

2.2 我国建筑物能效测评监督经管方案

2.2.1 我国建筑物能效测评的政策思路主要包括三部分,新建建筑物的能效测评,既有建筑物的能效测评以及建筑物材料、部品及设备的能效测评,其中,建筑物材料、部品及设备的能效测评可纳入我国一般工业产品的能效测评体系。

2.2.2 新建建筑物的能效测评,可分为三个方面,居住建筑物和一般公共建筑物的强制性能效测评、政府办公建筑物和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强制性能效测评、以及低能耗、超低能耗及绿色建筑物的能效测评。

2.2.3 对于居住建筑物和一般公共建筑物的强制性能效测评,建设单位或开发商可在建筑物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根据工程项目在设计、规划、施工等环节执行建筑物节能标准的情况并查阅相关的文件资料来判断建筑物工程项目是否达到节能标准的要求,建设单位或开发商依据程序性检测的结果自行进行能效测评,并将测评资料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此外,建设单位或开发商如果想得到所开发的建筑物的真实能效水平,可自愿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物能效测评机构对所开发的建筑物工程进行能效测评,测评机构出具相应的测评报告,并依据测评报告结果出具能效测评信息。

2.2.4 对居住建筑物和一般公共建筑物实施强制性能效测评,其出发点在于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市场责任主体的作用,增加其在建筑物节能中的责任和义务,保证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物和一般公共建筑物的节能性能。此外,这类测评的实施有开发商自行程序性测评和委托测评单位进行测评两种选择方式,程序性测评过程相对简单,但是开发商要对测评的真实性负责,承担能效测评的法律责任;测评需要委托相应的测评机构实施,过程相对复杂,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出具的测评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测评机构要对能效测评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测评责任.因此,建设单位或开发商可根据自身企业或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任意一种测评方式。

2.2.5 对于政府办公建筑物和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强制性能效测评,必须在政府办公建筑物和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物能效测评机构对工程项目进行能效测评,没有进行能效测评的项目或能效测评信息所提供的建筑物的能效水平达不到建筑物节能标准要求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2.2.6 对于低能耗、超低能耗及绿色建筑物实行的能效测评,国家鼓励采用严于建筑物节能标准的建筑物材料、用能系统及其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对严于建筑物节能标准的建筑物,建设单位或房地产开发商可向建筑物节能测评单位提出更低能耗建筑物测评申请,测评机构应根据测评结果进行能效测评,并颁发相应的低能耗、超低能耗及绿色建筑物的证书,测评结果达不能达到标准的,不予颁发相应的证书。

2.2.7 既有建筑物的能效测评,分为两类:政府办公建筑物、大型公共建筑物节能改造验收时的强制性能效测评和居住建筑物产权人及公共建筑物业主的自愿性能效测评,且这两类测评都需要委托建筑物能效测评单位进行测评。既有建筑物与新建建筑物的经管方式不同,对于新建建筑物,应该严把建筑物节能市场准入关,提高新建建筑物执行节能标准率;而对于既有建筑物,400多亿平米的建筑物中绝大多数都是高耗能建筑物,改造难度相当大,应以政府办公建筑物和大型公共建筑物为突破口,逐步推动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工作。

3、结束语

建筑物能效测评经管是建筑物能效测评能否能够实现的一个关键的保证。建设有效的监督制度是保证建筑物能效测评经管切实进行的重要的方面。由政府、企业以及社会三方面的监督是构成建筑物能效测评的监督体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建筑物节能经管的法律化、市场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进行建筑物节能测评,有利于我们国家建筑节能事业的进步,促使整个社会开展节能减耗,提升建筑物能源使用的效率,减缓来自能源制约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有着十分重要性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关键词:建筑,节能降耗效益成本法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能源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节能。所谓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1.建筑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满足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目的。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成本管理论文,而且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重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这加大了我国能源压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效益成本法

效益成本法是由中国矿业大学经贸学院财会科研组朱学义教授提出,并于 1993年4月25日发表在《成本与价格资料》上(1994年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后天津财经学院会计系瞿文莹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李定安分别编著研究生教材《高级成本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研究》,瞿文莹教授在《高级成本会计学》第十五章第三节中做了介绍,李定安先生在《成本管理研究》第七章第五节对此进行专门介绍。

综上所述,所谓效益成本法,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成本是否发生、发生范围、额度及其分配趋向的一种现代成本计算方法。

2.1效益成本法的效益分类

(1)按耗费产生效益的期间可分为当期效益、滞后效益(包括投资性滞后效益和决策性滞后效益)、延期效益三种。

(2)按耗费产生效益的行为层次可分为决策效益、挖潜效益和投资效益三种。如下图所示:

决策效益

节约效益成本管理论文,如节水、节电、节料、节费、节资等

降损效益,如降低废品损失、盘亏毁损等

成本性经济效益 挖潜效益 质量效益,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入等

扩展效益,如增加生产、扩大销售等

投资效益

(3)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单位可分为内部单位效益和全厂综合效益两种。

(4)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对象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

2.2效益成本法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对企业内部可计量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确定各种效益成本。(2)确定耗费效益系数控制支出;同时确定效益奖励率提高效益。所谓耗费效益系数,是指每元耗费可取得多少可计量的经济效益,常用成本效益分析、专家调查、历史数据测定等方法确定,一般应用于决策效益成本和投资效益成本两方面。(3)采用经济效益剖析法确定立项核算的效益成本。所谓经济效益剖析法,是指利用实际核算资料剖析经济效益关系中的各项因素,并通过实际调研,揭示其中最薄弱、最有潜力的项目作为主攻方向的一种方法。(4)确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有两种支出方式:①全额挂钩支出,即全部耗费都从所创效益额中支付。②单项奖励支出,即对承包单位或承包人按项进行专门奖励,正常耗费仍按现行办法进行。(5)设置专门账户汇集各种效益成本,然后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支出途径进行结转。

2.3效益成本法的主要特征

(1)耗费同效益挂钩。即从耗费上计算效益;从效益上反省耗费,效益奖励反过来又列作追加的工资费用。

(2)成本核算对象既不是产品,又不是责任单位(责任人),而是立项的成本性效益。这是区别于传统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最主要的特征。

(3)核算具有阶段性。虽然该方法也按现行成本计算期进行费用的归集与结转,但核算项目上的更替和时间上的断续已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核算方法具有辅。一方面它在现行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借助于管理会计中决策成本等方法。因而核算有帐内、帐外之分。

(5)核算对象领域管理目标相统一。效益成本法从单项效益的核算入手,最终是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同企业管理的分目标和总目标一致。因此,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也是经济效益的提高过程。

3.效益成本法在建筑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3.1科目和账簿的设置

为了集中反映建筑节能降耗所需的费用同效益的关系,效益成本法在现行核算的基础上还要在资金占用类增设“效益成本”一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创造建筑节能降耗效益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以及计提的效益成本奖,贷方反映结转的效益成本,月终一般不留余额。该科目按效益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明细账采用多栏式成本管理论文,格式如下:

效益成本明细账

账户:挖潜效益成本

 

凭 证

摘 要

借 方

贷方转出

节约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降损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质量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扩展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合计

 

 

 

 

 

 

 

 

 

 

 

 

 

 

 

 

 

 

 

 

篇3

高坝洲水利枢纽坝址为宽缓的丘陵谷,河床高程42.0m,河谷横断面枯水期宽120.0m,洪水期宽350.0m,横断面上宽大于高,这种地形有利于分期导流。坝址出露的基岩为寒武系中统的白云岩、砂岩互层,岩层走向280~290。,与坝线交角34~40。,倾向SW(倾向上游偏右岸),倾角一般30~35。,陡者可达40。。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5650Km2,占清江流域的92%,多年平均流量436m3/s,多年平均径

流量138亿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本枢纽工程为大(2)型水电工程,等别为二等,相应泄水建筑物为二级建筑物,消能工为三级建筑物。二级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100年,入库洪峰流量为17240m3/s,校核洪水重现期1000年,入库洪峰流量24070m3/s。三级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50年。

枢纽工程距清江口仅12Km,坝址水位受长江水位顶托的影响较大,因此,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是以河口水位为参数的H~Q曲线簇。考虑下游航道整治与洪水的冲切影响,以河口水位为参数推求出H~Q曲线簇,作为同级流量的“下限水位”;以天然河床H~Q曲线簇的最高水位作为同级流量的“上限水位”;当泄量大于10000m3/s时,长江水位顶托的影响不明显,H~Q曲线近于单一线。

2.泄洪消能设计特点

(1)高坝洲河谷较宽,枢纽主要建筑物均布置于河床,应尽量使建筑物少向岸边扩展以节省工程量,因此溢流前缘宜短勿长;

(2)清江洪水陡涨陡落,峰高量大,泄水建筑物必须有足够的泄流能力和超泄能力,故泄水建筑物应考虑以堰流为主;

(3)泄水建筑物布置须考虑临时与永久相结合,满足二期导流和初期发电的要求。当库水位为62.0m时,泄流能力不小于3000m3/s,同时闸门能控制运用,以维持发电水位。另外,泄洪建筑物调度运用须满足2000m3/s流量以下的安全通航要求;

(4)消能工的特点是单宽大、佛氏数低,下游水位变幅大,设计中应很好地解决此类的消能问题。

3.泄洪消能建筑物布置

经多方案比较论证,泄洪布置采用“堰孔结合,以堰为主”的布置型式。即在一期工程中布置3个泄洪深孔,兼作导流之用,在二期工程布置6个表孔,作为主要的泄洪设施。

3.1泄洪深孔设计

泄洪深孔布置在纵向围堰坝段与厂房之间的三个深孔坝段,前缘总长54.00m,采取墩中分缝,除1#孔左墩为8.0m外,其余闸墩厚均为3.80m。

深孔体型采用有压短管型式,有压段出口尺寸为9.0×9.4m,有压段长14.30m。进口底坎高程为45.0m,底缘曲线为近1/4圆弧,顶缘曲线为的一部分,进口侧面为斜椭圆柱面,其水平截面为1/4椭圆曲线,方程为;有压段后为明流泄槽,泄槽底部采用二次抛物线Y=0.007X2,泄槽出口两侧闸墩53.0m高程以下采用扩散出口,扩散园弧半径为41.10m,扩散顺流向长度为5.72m,由此闸墩厚度由3.80m变至3.40m。在有压段设有两道胸墙,其间设事故检修门槽,事故检修门由坝顶门机启闭。有压末端设弧形工作门,由布置在下游侧71.00m高程平台的固定卷扬机操作。

3.2泄洪表孔设计

六个表孔跨13#—19#坝段的横缝布置,溢流前缘长度116.50m,孔口尺寸14.00×18.00m(宽×高);中墩厚4.20m,13#坝段边墩厚4.50m,19#坝段边墩厚7.00~4.00m。表孔泄槽由直段和宽尾墩侧边构成的收缩段组成,其中直段水平投影长度为23.80m,收缩段位于闸墩尾部,由闸墩逐渐展宽形成,长度为9.0m,收缩比β=0.5。出口立面高程53.94m以下孔宽为7.0m,高程53.94m至67.00m孔宽由7.0m变至14.00m,由此形成“Y”型出口。

表孔溢流堰堰顶高程为62.00m,堰顶距堰头4.80m。堰顶上游面为1/4椭圆,椭圆方程(以堰顶0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堰头与上游坝面齐平。堰顶下游面由WES堰面曲面、斜面及反弧段组成。WES型堰面曲线方程为Y=0.0415X1.85,斜面坡度为1:0.75,反弧段半径R=16.00m,中心角为39.5384°。表孔设平板事故检修闸门和弧形工作门,平板事故检修闸门由坝顶2×1600KN门机启闭,弧形工作门支铰中心线高程70.00m,弧形工作门由布置在闸墩顶部的液压启闭机操作。

4.消能工设计

根据高坝洲枢纽水头低、单宽大这一水力特性,施工详图阶段之前曾对消能型式进行了多方案比较。挑流消能因挑距近,不适宜于本工程;底流消能对流量和水头的适应范围较大,是水利工程中较为常用的消能措施,但对池长、池底高程有较严的要求,因而工程量大;戽式消能特别是宽尾墩加戽式池乃近年发展的新型消能工,对低佛氏数水流的消能效果甚好,相对于底流消能,可以减少消能工工程量。经比较,本工程选择戽式池为消能建筑物。

4.1水力学设计

在泄洪布置和消能型式基本确定后,计算各级流量下戽流、底流的第二共扼水深(或临界水深),与相应的下游水位进行比较,以选择合理的消能型式和消力池尺寸、体型等,再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或修改。表孔用公式一和公式二进行计算,深孔利用公式二和底流消能公式计算。

公式一——郭子中公式

h1=E[1-2cos(60。+)]

arcos(1-13.5)

η==-0.4+1.3639Fr

公式二——王世夏等人公式h1=0.71EK0.9h2=1.4Frh1

式中a——尾坎高度;h1——第一共扼水深,h2——第二共扼水深;K——流能比,K=;ψ——系数,ψ=1.1K

表孔、深孔的水力计算结果分别列于表1、表2。计算结果表明,表孔消能工用两种公式进行计算,均能满足稳定戽流时σ=1.1的要求;深孔用底流公式和戽流公式进行计算,淹没度σ差值在1~3.4%范围,流量越小,σ值越低,特别是在下游水位为“下限水位”时,消力池设计工况下淹没度小于1.0,池长、池底高程略显不足。经在模型上进行论证,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表孔戽式池对下游水位的适应性较好,各级流量情况下池内均能产生稳定的淹没水跃,跃尾在池内;深孔戽式池对下游水位较敏感,一般情况下,水跃位于池内,但当Q=1500~2000m3/s,而下游出现“极限低水位”时,戽式池长度略显不足。由于清江涨水而长江不涨水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再者下游水位可通过发电来调节,因此,出现此种极端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表1表孔戽式池水力计算

频率枢纽总泄量表孔泄量表孔单宽流量上游水位下游水位公式一计算结果公式二计算结果

P%Q(m3/s)Qb(m3/s)q(m3/s-m)Zu(m)Zd(m)h1(m)h2(m)σh1(m)h2(m)σ

0.10%2267016620143.382.959.15/57.819.122.631.11/1.055.6823.321.08/1.02

1%168101108095.578.556.7/55.466.818.791.21/1.144.0819.591.16/1.10

2%15660995085.87856.05/54.236.317.931.23/1.133.7118.761.18/1.08

表2深孔戽式池水力计算

频率

枢纽总泄量

深孔泄量

深孔单宽流量

上游水位

下游水位

戽流消能计算结果

公式二计算结果

P%Q(m3/s)Qs(m3/s)q(m3/s-m)Zu(m)Zd(m)h1(m)h2(m)σh1(m)h2(m)σ

0.10%226705600112.082.959.15/57.817.5721.771.16/1.104.5521.541.17/1.11

1%168105280105.678.556.7/55.467.3321.131.07/1.024.4620.461.11/1.05

2%156605260105.27856.05/54.237.3221.081.05/0.964.4620.361.08/0.99

4.2消能工结构设计

消能工结构型式比较了封闭抽排和锚固自排两种方案。本工程因消力池面积与周长比偏小,封闭后消力池结构减少的工程量不足以补偿基础渗控工程量,此外封闭抽排方案要设置廊道和抽水系统,增加了施工难度和运行费用。锚固加自排的方案施工方便,运行简单,当基岩较好时,锚桩的锚固效果有充分保证,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经比较采用锚固加自排的结构型式。

锚桩的布置按抗浮稳定计算而得,Kf≥1.1,通过现场试验,深孔上峰尖组基岩内单桩(4φ36)锚固力取为60t,表孔黑石沟组基岩锚固力取为80t。锚桩间排距2~3m,桩长9.0m,进入基岩的锚固长度为7.0m。护坦基础设由主、付排水沟形成的排水网,以降低护坦扬压力,此项措施在设计中仅作为安全储备。

5.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优化

5.1深孔布置调整及消能型式优化

初步设计阶段,深孔坝段前缘长度51.00m,消能工为戽式池。戽式池能产生戽流流态,呈现“两滚一浪”,出戽后的涌浪降低,涌浪后的漩滚消失,但由于深孔属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这一水力特性,使得消能效果不很理想,下游河床冲刷深度和下游水位波动值较大;另外,由于深孔两侧导墙在平面上均存在不对称台阶形,且泄洪中心线左、右侧过流断面不均(左小右大),在戽池内形成回流,使深孔两边孔跃头下移,尤以左侧更甚。为解决上述问题,施工详图阶段,随着设计工作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深孔的布置及消能工的体型作了修改和调整:

(1)深孔孔口尺寸不变,通过减少右边墩及缝墩(中墩由两缝墩组成)厚度0.2m(厚度由4.0m减至3.80m),即相应减少10#、11#坝段宽度各0.4m,将减少的宽度增加至9#坝段左墩,从而达到泄洪深孔整体右移的目的,此措施使深孔泄洪中心线右移0.6m;

(2)将厂房坝段减少3.0m,增加到深孔中心线以左的左边墩上,再加上右边墩及中墩减少的宽度,左边墩厚度由4.0m增至8.0m,相应深孔坝段由总长的51.00m增至54.00m,相应厂闸导墙中心线左移2.04m,从而增加消力池左侧的过流面积。

(3)在1#、3#深孔的出口直立边墙与左、右导墙的正常断面间设29.00m长的扭面过渡段,以使水流平顺入池并减小回流。

(4)将坡度1:2.5、高度5.0m的连续式尾坎优化为雷伯克齿坎,高坎高度7.0m,低坎高度4.0m,上、下游均以1:2的坡度分别与消力池底板、护固段相接。

经对深孔坝段布置的调整和消能工的体型进行优化后在1/100水工模型上验证,各种运用工况下,池内能够产生稳定的水跃漩滚,跃头前移,坎顶水面平稳,出池水流相对较均匀;消能效果充分,坎顶流速和不均匀系数降低,下游冲刷深度减小3.0~6.0m,下游水位波动值降低1.50m左右。

5.2表孔泄洪消能型式优化

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着重对宽尾墩加戽式池的消能型式进行了研究,对表孔泄洪消能设计作了如下优化:

(1)为减少泄槽内的单宽流量及挡水闸门高度,并结合取消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利用坝体临时挡水发电的要求,将表孔坝顶高程由61.00m抬至62.00m,孔宽由13.00m抬至14.00m;

(2)将闸墩由平尾墩改成上“Y”口型宽尾墩,改善了收缩射流水流入池条件,堰上水流以收缩射流进入戽池,在池内产生稳定完整的三元戽跃漩滚,紊动强烈,消能率显著提高。

(3)为减少消力池开挖,将池底高程由32.5m抬高至34.00m,尾坎高程也相应抬高1.5m;

(4)为改善水流出池流态,将池长由原来的40.87m增长至60.245m;

篇4

【关键词】建筑专业 评价体系 权重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设专业教育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职教育学生知识水平较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结果不尽人意,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职教育水平的提升。健全中职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提升对学生能力评价的客观性,还可以明确对中职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提升中职校建筑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中职校建筑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中职校建筑专业中的,许多学生认为自身没有潜力,是在竞争中的“失败者”,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这导致当前中职校建筑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厌学心理,造成学生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整体的学习状况江河日下。许多中职校建筑专业学生经历成绩不良、学习缺失信心、不愿学习、丧失学习兴趣、厌学,造成在后续的中职校教育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

学生缺乏主动性:当前中职校建筑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进行建筑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插科打诨、偷奸耍滑,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降低。主要表现在:①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对自身的学习任务进行全面了解,对建筑专业学习对自身今后发展的影响认识过于片面;②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讲解的知识一知半解,自身不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任务。

学生缺乏意志力:中职校建筑专业知识涉及数学、物理、美术等多学科内容,整体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意志力,遇到问题临阵逃脱,导致最终学习一事无成,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学习的过程中,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二、中职校建筑专业学习能力评价内容设计

1.完善评价理论

当前,建筑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建筑专业知识和建筑专业技能。建筑专业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建筑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目的、专业要求,在特殊的方法及技能上独立完成任务,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对中职校建筑专业能力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依照与职业有关的直接能力,对职业特殊性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提高专业能力评价质量。教师要将建筑专业能力评价,建立在德国职业能力综合学习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将中职校学生职业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将专业评价理论深入到职业意识范畴,提升学生发展的效果和质量。

2.明确评价目标

建筑专业学习能力评价目标,是提高中职校能力培养意识的关键,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专业能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能力知识教训,保证学生在意识中形成提升专业学习能力的思想。教师要依照中职校建筑专业学习的特性,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和实践,确保教学及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进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优秀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内容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阐发,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将学生框架设计的主体及框架创新内容作为主要能力评价目标,建立初步评价体系。

3.深化评价内容

在对建筑专业学习能力评价的内容进行深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能力内容进行深化,将知识梳理与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操作技能、操作策略、自我调控、团结协作、质量意识、职业认同方向等评价指标进行扩充,保证专业学习能力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有效性。相关资料显示:当前中职校建筑专业学习能力评价的过程中,以技能操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因此,教师在对上述内容进行深化的过程中,要对技能操作进行拓展,将技能知识涵盖内容、技能知识掌握要点、技能知识应用效果、技能操作创新等作为基本技能操作评价指标,确保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4.调整评价权重

随着中职校建筑专业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要对当前的专业学习能力评价内容的权重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建筑专业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技能需求相适应,从根本上提高评价实施的质量效果。教师要依照课程系数权重,制定学习能力评价的目标,根据自身经验方法及因素统计,将最重要、重要、次重要、次要等的教学评价内容进行勾画,依照权重数据进行计算,合理调整评价体系结构。教师可以依照多因素法对学习能力内容进行确定,确保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培养意识。

5.多方面支持评价

中职校学校多方面引入建筑专业内容资料,为建筑专业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对建筑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及专业的知识教育讲座,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能力知识的了解。学校要进行引导,确保学生在周围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建筑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意识,保持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尽量开放建筑专业资源,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三、总结

当前中职校建筑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严重厌学、缺乏主动性、缺乏意志力。因此,在建立建筑专业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依照专业学习能力评价理论,对学习能力评价内容进行深化、拓展。要对能力评价权重进行合理控制,建立良好评价环境氛围,确保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黄昌都.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建筑专业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2012,5(33):78-79.

[2] 宋岩丽. 论校内实训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职业教育(下旬),2013,3(6):137-138.

篇5

【关键词】能源消费 均迪式指数法 产出效应 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33―01

1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以其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在经济发展处于重要地位。建筑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14.2%到2010年的23.9%,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力量。建筑业的稳定发展对其关联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资源瓶颈问题显现出来。从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出现能源短缺,且趋势在不断增强。因此节能问题以及能源消费问题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本课题拟通过分析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费特征,从而为我国的建筑业的节能寻找可行的出路。

2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都是基于能源消费总量进行的,专门针对建筑业能源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当今建筑业如此重要的时代,这不利于准确获得建筑业能源的消费信息,不利于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

此外,在目前的研究方法上,许多学者都是基于Laspeyres或Divisa指数分解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不可避免会存在余值问题,进而影响了分析的精度。LMDI法不仅没有残差,能处理出现零值和负值的情况,而且从理论基础、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结果表达四个标准来看,LMDI都是一种最理想的分析方法。

3 基于LMDI分解的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模型的建立

LMDI分解法将我国能源变动的原因分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以测量和分析经济产出增加、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效率提高对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耗和能源强度的影响。用公式表示为:

即可使式(1)右端的残差 =0,残差为0表示总效应被完全分解出来,且没有残差的影响。

其中, , 为第t年我国建筑业GDP占全国GDP的份额, 为第t年我国建筑业的能耗强度( 。 为分解残量。 为产出效应,表示在行业结构和产业能源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仅由产出变动引起的能源消费量变动; 为结构效应,表示在产出水平和产业能源强度不变情况下仅由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能源消费量变动; 为效率效应,表示在产出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变情况下仅由产业效率变动引起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动。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搜集

能耗LMDI模型中初始变量有两个:一个产业能源耗费量Et;另一个是产业的产出Yt。因此本文在选择变量时,选择我国建筑业的总产值作为产业的产出Yt,同时去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与2001年具有可比性。本文的数据选择2001年-2008年的我国建筑行业作为分解标准,即《中国统计年鉴2010》。

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运用LMDI对我国2001年到2008年建筑业能源消费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生产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对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如下:

4.2.1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的总效应

2001年到2008年,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经历了四个阶段(见图1):

图1 2001-2008年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总效应分解表

第一阶段在2001年到2003年,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总体上基本保持稳定,生产规模效应引起能源消费的增加,效率效应引起能源消费的减少,但是生产规模引起的增加基本上被效率效应的减少所抵消了。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很小,且基本不变。

第二阶段是2003到2004年,其中效率效应由降低能源消费增长变为促进能源消费增长,Eint由2003年的-335.3974到2004年的383.98796,对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耗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总效应扩大了4倍左右,说明在这一时期,产业效率较差。

第三阶段是2004年到2007年,总效应处于稳中有进,产出效应同样引起能源消耗的增加,结构效应基本维持不变,效率效应引起能源消耗的降低,并且产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被效率效应所抵消,但是产出效应造成的能源消费始终大于效率效应所降低的能源耗费。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耗很小,且基本不变。

第四阶段是2007年到2008年,在这一阶段,总效应下降,产出效应同样以平稳速率增加,产业结构效应基本维持不变,效率效应引起能源消费的大幅度下降,说明在这一时期产业效率很明显。

4.2.2 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耗的产出效应

由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能增加所引起的能源耗费增长称之为产出效应。从2001年-208年,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业的GDP从2001年的15361.6亿元,到2008年的62036.8亿元,生产规模和产能的增加对能源的需求大量增加,产出效应是推动能源消耗增长的

(上接第433页)

决定性因素。我国建筑业的产出效应从2002年的286,增加到2008年的3414。由于我国建筑业能耗较大,加之“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致使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耗迅速扩大。

图2 2001-2008年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效率效应

4.2.3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耗的结构效应

由于产业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能源消耗的增加称之为结构效应。从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的结构效应比率(占总效应的比率)自2004年以来一直稳定在0.23的水平,可以说,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结构还是相对合理的,并没有大幅度的增加建筑业的能源耗费。但是结构效应始终是大于0的,也就是说结构效应始终是增加建筑业能源消耗的,并且从2001年到2008年呈现递增的趋势。

图3 2001-2008年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结构效应比率

4.2.4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耗的效率效应

从建筑业能源分解的总效应中来看,除个别年份2004年和2005年,效率效应一直为负值,从2002年的-129到2008年的-1054的8倍之多,很好的控制了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总量。其中从2006年到2008年以来,效率效应作用明显,可见“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建筑业能源效率利用率较好。

图4 2001-2008年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效率效应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根据以上对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费进行分解研究的结果分析,从产业层面上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一是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建筑业产业规模扩大造成的结果,我国建筑业整体的产业结构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起到了不错的节能作用。

二是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的效率效应在逐步增大,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作用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的上升趋势。

三是从总体角度来看,建筑业的产出效应和效率效应有一定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产出效应的扩大也提高了该产业的效率效应。

5.2 建议

我国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在总体上推进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费下降的动力来自产业能源利用率的提高,通过结构调整来降低能源消费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十二五”及以后更长的时期内,我国战略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依然是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工作。具体如下:

一是继续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的演变,通过结构的调整来降低能源的耗费。

二是综合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杠杆、审批备案、激励政策等手段,引导企业积极稳妥地淘汰落后生产方式,提高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对于企业投资研发提高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行为,应予以适当的税收优惠和补贴。

三是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建筑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深化建筑业企业改革,是建筑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或者拓宽服务领域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韩智勇,魏一鸣,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J].数理统计及管理,2009,(1):1-6,52.

[3]Ang,B.W.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policymaking in energy:which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4].Energy Policy,2008(32):1131-1139.

[5]丁建勋,最优能源强度与我国经济增长.财经科学[J],2007,(4):29-35.

[6]张贤,周勇.我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2007,(1):101-108.

[7]王玉潜.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应用.中国矿业[J],2007,(2):31-34.

[8]周勇,李兼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产业经济研究[J],2006(4):66-74.

[9]王喜平,高丽清.基于LMDI的工业电力消费因素分解研究.保定学院学报[J],2010(5):35-38.

篇6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社会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中学习者是主体,认知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而且主体的认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言教学系统与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存在着显著不同,促进了多媒体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促进并形成了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各要素间能动交互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为实施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取得显著效果。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教学思想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社会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学习中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通过将自己的经历、体验、原有的知识重新“构建”来获取新知识,认知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主体的认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学习的社会性是指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间的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深远影响。维果茨基指出:“概念首先是出在社会层面上的,只是后来才出现在个人层面上。发生在‘最近发展区’中的学习,是靠师生合作而进行的,因此,必定是社会建构性质的。认识活动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辨证统一,认识的主体并非各个单独的个人,而是由各个个体所组成的共同体,各个个体在共同的认识活动中分工合作,即‘分配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离开相应的情境则失去灵魂,徒具形式。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在“做”中“学”会的,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下,重新组织内部的认知结构,主动建构起自己对内容、意义的理解而实现的。学习并非是将包装好的、现成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而是一个情景活动、思维活动的过程。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言教学系统的教学特点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为了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素质教育的体系,语言教学借助语言教学系统将文本、图象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个既有利于学生触景生情和情感交融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又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建立了教师、学生和媒体信息间的合作与交互、形象与语言、资源与内容等多种互动关系,培养了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效整合了学与教的资源配置及其运用过程,合理优化了教学情境、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促进并形成了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各要素间能动交互的结构形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系统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开始普及,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言教学系统与传统语言教学模式存在着显著不同,促进了多媒体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从而使语言教学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环节,使之有效衔接、实施。由于语言教学系统配备了一个完整的资料库,可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外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相应的教学资料。此外,教师在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学习者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确保教学主体向学习主体转变。

2. 2.学习者的自主性与师生互动性相结合

建构主义极其重视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与他人的协作交互,也极力主张教师在协作交互的过程中与学生的能动交互。语言教学系统提供了语言交流与语言实践相互补充的理想环境,教师利用语言教学系统“人手一机”的条件进行分组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进行模拟语言环境训练,诸如演讲对话、故事、幽默笑话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死板的授课方式,使所有学生都有了进行课堂语言实践的机会,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热情。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维能力的主体,也是合作交流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只有在语言实践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彼此协调统一的基础上,才能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判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最终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2. 3.情景性教学促进学习者的主动性

语言教学系统作为语言教学的平台,将教学情景作为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主要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情景创设的要求,虚拟了接近自然的真实语言学习情境,较好地创建了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受其感染和启迪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相应的教学资料,这些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于一体的教学资料能够模拟实景,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平均时间内的信息量,充分调动视觉、听觉两种功能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直观、互动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了学习者参与课堂实践的热情。

2. 4.针对性教学与多样化教学相结合

由于语言教学系统配备了一个完整的资料库,可以存放一千个多小时语音资料和几千个文本资料,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外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对不同认知风格、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学习者,教师可以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行个别指导和针对性的教学。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挑选出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或教学形式,将各种资源、语言材料整合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得以通过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既能选择和控制必要的信息资源,又能充分感知并获取多媒体环境的乐趣。

2. 5.评价性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反思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者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要不断对自己知识的理解进行诊断、反思,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评价,促进意义建构的完成。语言教学系统提供的软件设计了相关内容的同步测试、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等内容,形成教师和学生双方获得正确信息反馈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手段,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关键性教学环节。

3.使用语言教学系统的效能统计

通过对263名学生的追踪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使用语言教学系统的显著效能,结果如表1.

本研究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社交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分析显示出语言教学系统为实施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取得显著效果。

篇7

关键词:建筑物;节能;能效;评测;探讨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and labeling system concept and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and labeling system, and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are discussed,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buildings; energy conservation;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explore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建筑物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的概念

建筑能效测评是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单体建筑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设计、施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等资料,经文件核查、软件复核计算及必要的检查和检测,综合评定其建筑能效等级的活动。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是指建筑节能测评单位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建筑物用能效率进行检测和标识,并将反映建筑能耗水平的热工性能指标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公示。建筑能效标识能够使建筑节能领域的信息趋于公开,解决了目前建筑节能领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使建筑节能的相关责任主体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了责任主体的节能积极性。

2 我国实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的意义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的实施,闭合了建筑节能监管环节;对摸清建筑实际能耗、为建筑节能监管和激励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了依据;强化了建筑节能宣传,提高了群众对建筑节能的认知度。

建筑物能效标识的技术和政策对于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为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居住和公共建筑,缓解我国能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有必要推行建筑能效标识制度。建筑物能效标识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政府工作,将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精心设计的能效标识与标准项目实施后将产生良好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成本效益方面有很多益处。

实施建筑物能效测评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反映了建筑物的能耗水平,可以正确引导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建筑节能各方主体的权责利,充分发挥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建筑节能的了解与认识;加强建筑节能监管、实施激励政策的基础;使政府对建筑节能的过程管理逐步转变为建筑物能效的管理。

3 建筑物能效测评对象 (去掉了“筑”字)

建筑物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了下列建筑物应进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

①新建(改建 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以上的);

②实施节能综合改造并申请财政支持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③申请国家级或省级节能示范工程的建筑;

④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

4 建筑物能效测评的内容

能效测评分为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和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两个阶段。《建筑物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要求理论值标识在建筑物竣工验收合格之后进行,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有

效期为1年。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后,应对该项目的采暖空调、照明、电气等能耗情况进行为期不少于 1 年的现场统计监测,获得建筑能效的实测值,对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进行修正,给出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结果,有效期为5 年。

建筑物能效的测评标识内容包括基础项、规定项与选择项。基础项:按照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和方法,计算或实测得到的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空调耗能量。基础项评价是利用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和施工文件进行建筑能耗软件模拟计算实现的。规定项:除基础项外,按照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围护结构及采暖空调系统必须满足的项目。建筑能效标识通过计算基础项和规定项的耗能量,得出该建筑的节能率指标,以节能率指标作为评定星级的指标。

5 建筑节能与能效测评方法

测评方法包括软件评估、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及性能测试。软件评估提供建筑能效标识的基础理论值,基础理论值与实测相结合评估是实施建筑能效标识的重要途径。文件审查主要针对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及时效性进行审查。现场检查为设计符合性检查,对文件检测报告等进行核对。性能测试方法和抽样数量按节能建筑相关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进行。

衡量建筑物是否节能,各地区是不同的。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是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是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耗冷量指标;夏热冬暖地区主要是建筑物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指标。在节能评价中,以各地节能设计标准为基准,采用典型气象年数据,把现场实测的建筑性能参数输入到能耗计算软件中计算出被评价建筑能耗值,与利用能耗计算软件计算出基准建筑的能耗值之比为建筑物的能效指数,进而确定建筑物的能效等级。其中基准建筑是与被评价建筑相对应的假想建筑,其外形、层数、大小、朝向、内部空间的划分与被评价的建筑物相同,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用能设备效率等参数按照现行节能标准所规定的指标限值选取。

建筑物能效标识划分为五个等级。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阶段,当基础项达到节能 50%~65%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一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 65%~75%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二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75%~85%以上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三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 85%以上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四星;若选择项所加分数超过60分则再加一星。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阶段,将基础项写入标识证书,但不改变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等级;规定项必须满足要求,否则取消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结果;根据选择项结果对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等级进行调整;若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结果被取消,委托方须重新申请建筑物能效测评标识。

6 影响建筑能效测评结果的主要因素

施工图审查机构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把关不严是节能率复核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主要原因。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节能设计变更行为不规范。申报能效测评的很多项目存在在施工过程中修改或变更原施工图设计文件规定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的情况,然而大多数设计变更未按规定要求完善变更手续,缺乏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文件。

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是在建筑节能设计和实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中,用于量化计算建筑的能耗水平和节能水平,为建筑节能设计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提供基本数据支持的必要技术支撑工具。在实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使用的不同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甚至是同一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的不同版本之间的评价结果相差很大,给节能率复核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带来了较大影响。

我国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中的建筑节能材料的热物性指标与目前使用的建筑节能材料的实际情况不符,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对同一节能材料的热物性指标的取值互相不一致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且很多新型节能材料的热物性参数缺乏,造成在建筑节能设计和节能率复核时节能材料性能计算参数取值不明确。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能耗的计算规则比较含糊,造成建筑节能设计人员和建筑节能设计软件的编制单位对标准的理解各不相同,对建筑能耗的计算结果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7 结束语

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形势的日趋严峻,建筑节能已成为节能工作的重点。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在我国推行建筑物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势在必行。建筑节能是能源资源节约工作的重点领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实行建筑能效测评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 任邵明.我国节能建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研究[J].建筑经济, 2011,(4).

篇8

1重庆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市根据国家和重庆市节能减排的工作部署,按照“舆论引导、科技支撑、标准先行、技术配套、示范带动、产业跟进、管理规范、质量保证”的工作思路,围绕建立推动建筑节能的政策、技术、产业三大工作体系,以强化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为重点,着力实施建筑节能工程[4],取得了显著成效。

1.1建立了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

于2008年率先在全国实施了《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在条例中创新设立了强制性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要求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完成后、工程竣工前,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建筑能效测评。经测评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要求的,根据测评结果发给相应的建筑能效标识和证书;未经建筑能效测评,或者建筑能效测评不合格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实现了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建筑节能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1.2完善了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2008年成立了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在2009年又新设立了建筑节能业务处室,在市级层面推动设立了专门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同时,全市各区县均明确了建筑节能工作承办部门,部分区县还设立了独立的建筑节能工作机构,完善了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1.3建立了技术支撑体系

编制了《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气混凝土》等50余项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和图集,形成了设计标准、施工验收规程、标准设计齐全配套的技术法规体系。自2008年1月1日起,主城核心区1061km2范围内的新建居住建筑率先执行了节能65%标准;自2010年6月1日起,执行节能65%标准的范围拓展到了主城区2737km2,其他地区居住建筑执行节能标准。

1.4发展壮大了建筑节能产业体系

认定推广了360余项建筑节能新技术,召开了180余场新技术(产品)研讨会和推广会,培育形成了年产节能型页岩空心砌块200万m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300万m3、新型高效无机保温砂浆500余万m3、节能彩钢门窗20万m2生产能力的建筑节能产业,并率先在全国规模化推广应用了安全、防火、耐久性能好、综合造价低的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有效降低了实施建筑节能的增量成本。

1.5强化了新建建筑节能监管

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建筑节能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制度、建筑节能设计质量自审责任制及强制性的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实施了建筑节能技术备案认定制度及建筑节能材料应用动态监管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开展2次建筑节能专项检查,通过以上措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100%,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7%。

2重庆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建设各方建筑节能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建设(开发)单位建筑节能法制意识淡薄,为节约成本,擅自变更节能设计图纸,降低节能设计标准;个别设计单位建筑节能设计水平不高,建筑节能设计深度不够甚至缺乏可操作性;个别施工图审查机构技术力量较薄弱,把关不严;个别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保温层施工厚度不足;个别监理单位未有效履行监理职责,使得建筑节能材料入场复验、旁站监理流于形势;个别材料供应企业以伪劣产品进行低价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个别检测单位存在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2.2区县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根据2010年的建筑节能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筑能效测评的市管项目共计224栋301.40万m2,全市通过能效测评的项目共计2472栋2156.20万m2,市管项目约占14%。通过初步设计审查的市管项目共计188个2591.03万m2,全市通过初步设计审查的项目共计1555个6917.52万m2,市管项目约占37.5%。市管建筑节能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能效测评实现了闭合管理,而主城部分区县及“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渝东北等部分区县建筑节能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对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设计软件及相关管理规定掌握程度不一,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手段未有效建立,建筑节能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未全面有效落实,建筑节能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3建筑节能产业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规定和标准,建筑节能强力推进,新修订的DBJ50—071—2010《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自2010年6月1日实施,标准以强制性条文对围护结构各部分的热工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新增设了楼地面保温、建筑通风器应用的要求[5]。尽管楼地面保温、建筑通风器的应用对提高建筑节能效果,提高居住舒适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受行业接受程度、增量成本、施工工艺、质量通病的影响,建筑通风器、楼地面保温材料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建筑保温方面,因北京央视新址附属文化中心、上海胶州教师公寓、沈阳皇朝万鑫大厦等火灾事故的发生,为遏制当前建筑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火灾高发的势头,公安部于2011年3月14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将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范围,明确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该文件下发后,建筑工程普遍只能采用无机保温材料和自保温墙材,而现有的无机保温材料如岩棉价格昂贵且自重大,无机保温砂浆为非本地材料需从外省市采购原材料,且其保温性能较差(常用的密度等级导热系数在0.075~0.12W/(m•K)之间,而以前常用有机保温材料膨胀聚苯板导热系数为0.041W/(m•K),挤塑聚苯板导热系数为0.030W/(m•K)),部分项目要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无机保温砂浆的实施厚度必须增厚,缺乏施工可操作性。自保温墙材产业尽管得到有效发展,面对广大的建筑市场,存在供应缺口,加之其价格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推广应用。当前,建筑节能工程存在无经济适用节能材料应用的尴尬局面,建筑产业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2.4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

当前实施建筑节能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经测算每平方米建筑增量成本约为150~200元。但自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后,原先对节能项目和产品实行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激励政策措施大大减弱甚至取消,当前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开发单位主动实施建筑节能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活动遮阳、新风系统、高效节能门窗、可再生能源等节能措施的推广应用。当前,建筑节能方面包括通风技术、遮阳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地热利用等科技成果都已研发出来,但向开发商推广时却存在一定的工作阻力。一些新的建筑节能科技成果,只能库存在研究者的电脑里,或作为学术论文使用,在市场上的应用少得可怜,并没有被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价值。目前缺乏的并不是节能的新技术,缺的是市场的支持和政府的鼓励。尽管我市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财政支持,争取了一部分建筑节能专项经费,但是尚未落实有效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措施,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还主要依靠政府强制推动,难于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形成推动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

3重庆市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发展对策

3.1强化建筑节能培训,提升建筑节能实施能力

针对管理部门及建设各方主体,分别研究制定建筑节能专项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市区两级建筑节能专项培训,提高建设各方主体建筑节能实施能力;加大对区县开展建筑节能初步设计审查、建筑能效测评的技术帮扶、指导,提高区县建筑节能监管水平及实施能力,逐步统一全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尺度,促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协调发展。

3.2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建筑节能产业发展

针对建筑防火安全需要,研究制定墙体自保温、无机材料保温、楼地面保温、热反射隔热涂料应用的技术标准及标准图集,为材料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引领建筑节能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引导自保温墙材企业在区县发展合理布局,支持区县因地制宜的发展建筑节能地方产业,为实施建筑节能提业支撑。

3.3加强建筑节能检测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检测质量

严格执行GB50411《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相关规定,确保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内容、检测数量达标;加强建筑节能检测报告的抽查力度,建立建筑节能虚假检测报告投诉制度,及时向行业通报违规行为,限制和禁止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检测机构承接建筑节能检测业务,切实加强建筑节能检测机构检测行为和质量的管理;对建设各方及检测机构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予以严肃处理。

3.4开展建筑节能监督检查,强化建筑节能实施的过程管理

认真落实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建设各方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依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罚;督促监理单位、工程质量机构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建筑节能材料进场复验、旁站监理、保温材料实施厚度以及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等得到有效落实。

3.5建立建筑能效预测评制度,加强“事前控制”

认真总结近四年来建筑能效测评的工作经验,建立建筑能效预测评制度,在主体结构验收前开展建筑节能施工图专项审查,实施节能率专项复核,切实减少建筑节能工程随意变更降低建筑节能标准的情况出现;建立建筑节能工程实施的动态监管制度,加大对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工程应用情况的抽查、检查力度,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建设各方整改落实,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工程实施质量,为建筑能效测评奠定坚实工作基础。

篇9

所谓大型公共建筑,指的是单体建筑大于2万m2,并且使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诸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枢纽等。通过相关统计得知,大型公共建筑占比城镇建筑总面积仅有4%,但其年耗电量占比却达到了22%。由于建筑时间比较早,节能水平比较低。

2分项计量现状分析

要实现良好的节能管理,对用能情况的准确了解是基本前提。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公共建筑都没有进行分项计量仪表的安装和使用,公用一个电表的现象比较普遍,更有甚者从未安装和使用水电表。另外,很多单位或建筑缺乏对建筑物设备的有效管理,对建筑物资料的保存非常不完善,并不了解建筑物设备的使用情况。所以,办公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采取分项计量,动态监测重点建筑的能耗情况,促进联网统计能耗与审计能源的实现,并统一分析进行汇总。

3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分析

3.1对节能监管体系的内容进行解析

关于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其涵盖的内容主要有:(1)进行建筑基本信息的调查统计,包括办公建筑与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使用功能、结构形式以及年度能耗总量等信息;(2)审计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情况;(3)公开公示能耗统计与能源审计结果;(4)进行能耗监测平台的建立,主要针对的是重点城市中的重点建筑。3.1.1对能耗进行监测所谓能耗监测,指的是针对高能耗重点建筑,进行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使用,然后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进行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以此来动态实时监测重点城市和建筑的能耗状况;对建筑的用能情况实现全国联网,进行汇总分析[1]。分项计量要实现对每一个用能系统的计量,基于此,就可以分析出能耗大的设备有哪些,为建筑的进一步节能改造奠定基础。3.1.2对能耗进行统计所谓对能耗进行统计,指的是按照季度和年度调查统计办公与公共建筑的能耗(水、点、燃气与热量)状况,并以此进行的相关分析。而这些所有的数据信息,也将成为政府进行建筑节能监管措施与经济激励政策指定的数据来源和依据,同时也是政府与业主进行节能管理与改造的基础。能源审计最初最原始的数据便是能耗的统计,另外,能耗统计也保证了公共建筑能效公示与用能定额的切实可行。3.1.3对能源进行审计对建筑能源进行管理与节能监管,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能源的审计。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建筑能源进行审计,客观公正的考察用能单位建筑能源使用的效率、消耗水平以及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定量分析用能单位建筑能源利用的状况,并审计、监测、诊断以及评价建筑能源利用的效率、消耗水平以及能源经济与环境的效果。3.1.4对能效进行公示所谓能效公示,指的是在官方网站或主流媒体上,政府定期向社会公示建筑能耗统计与能源审计的结果。其作用在于促进业主之间自发进行建筑能耗比较,总结建筑高能耗、低能效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节能管理与改造,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能耗。另外,能效公示可以有效引导居民节能的意识,具有极强的示范与带动作用。3.1.5相关制度的建设对能耗定额标准与超定额加价制度进行明确是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通过大型公共建筑合理用能水平的确定,以此得出用能定额,来衡量建筑用能。通过政府颁布实施,赋予其法律法规效力。而基于用能定额,对建筑能耗超出的部分进行累进加价就是超定额加价。这是对高能耗建筑进行的负激励政策,以此激励公共建筑进行节能管理与改造。

3.2监管体系建立的意义分析

通过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能够采集并监测能源消耗的数据,然后进行一系列统计和分析诊断,来达到用能的科学化管理。能耗监测是监管体系里最重要的环节,而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就是掌握准确的能耗数据。通过采用分项计量,促进节能监测平台的建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横向的分析比较,发现问题找到出路,积极进行节能管理与改造,从而努力促进公共建筑的能耗降低。

4结语

篇10

美国节能委员会及美国绿色建筑委T会两家机构的数据显示,美国家庭住宅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5%,商业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9%。大部分建筑寿命为50年-100年,一栋特定建筑会在这50年-100年间不断地消耗能源、制造二氧化碳气体。数据显示,如果现有所有商业建筑都可以做到50%的能效提升,每年可以减少6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每年减少100万辆车的使用。

这个巨大的建筑能效市场,可为美国创造出价值约2790亿美元的投资机会。这些投资可在十年间创造约1万亿美元的用能成本节约――相当于美国年度电力消费的30%。同时,如果所有的改造项目都可以被实施,可累计创造330万个新岗位。

提高能效既可以帮助业主或租户实现用能成本节约,也可以帮助政府实现减排目标.但能效项目往往需要巨额前期投资和较长回收周期,超出了个体业主或租户的承受能力,单纯依靠政府扶持又会造成巨大财政压力。这些原因阻碍了美国能效市场的发展。 创新融资机制诞生

2008年的一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的一批市民联名请求市政府将现有的市政管线从地上铺设转换成地下铺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都需要巨额的前期投资,但是为了回应市民诉求并且实现工程融资,市政府决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支付项目预付款,受益的居民则通过物业房产税里的附加条目来逐年还清政府预支的项目款项。

融资过程中,当时市长办公室负责此工程的专员Cisco DeVries开始思索:市政项目与能效项目相似,都具有前期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伯克利市案例的融资机制是否能够用于建筑能效及可再生能源项目上?

Cisco没有止步于思考,而是以伯克利市的案例为基础创立了一个名为资产评估性清洁能源融资(Property Assessed Clean Energy, 简称PACE)的绿色融资机制。

这个简单直接的机制可以帮助业主从第三方投资人处获得能效项目的前期投资,包括用于安装屋顶光伏板、升级供热制冷系统、改造水泵、增强建筑护等能效升级改造工程的全部费用。投资人与地方税务机关协调,在房产税账单上相应加上额外的还款项,并规定每期的还款金额及还款总时长。对于物业持有者来说,他们不需要经历繁琐的申报流程便可享受低成本的专项贷款,以及后期能效升级所带来的用能成本节约和舒适度提升。

其实,PACE融资机制所采用的模式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到19世纪,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在美国的一些地方涌现出了一批“特区”。以“特区”为单位,政府发行一系列免税的市政债券,为一些包括人行道、消防站、污水处理和路灯等公共事业进行融资。这些费用被作为额外的资产评估项加入到“特区”居民的房产税中,用以偿还市政债务。

此类融资模式初期均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形式,首先由地方政府主导建立“特区”、进行立法,之后随着其发展渐渐获得联邦政府的支持。加利福尼亚州在2008年率先通过了第一条PACE相关立法并且联合伯克利市启动了名为Berkeley First的气候融资项目,为PACE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久后,美国环保部为伯克利市提供了一笔补助金,支持其撰写《地方政府能效提升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指南》,并在该指南的指导下,实施了第一个PACE融资案例。第一例PACE案例向大众展示了一个成功的融资模式如何有效地减轻政府在建筑能效投资方面的压力,更好地撬动社会资金,从而将能效投资市场转变为一个更健康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成熟市场。

PACE在2009年正式获得了来自白宫的支持,其被采用率也呈飞速增长的状态。直至今日,全美国有超过32个州通过了PACE立法――覆盖超过80%的人口。 多方共赢

PACE的出现突破了能效市场的发展壁垒,通过挂钩物业房产税,有效撬动了针对能效及新能源应用的社会资本的投资,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与其他已存在的融资机制相比,PACE的优势明显。

信用增级。以PACE方式进行融资,以地方政府房产税的形式来偿还能效升级项目贷款,PACE融资机制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信用增级。PACE费用的征收是由地方政府授权机构来完成的,此类机构同时还负责征收被拖欠的房产税。业主拒不支付PACE费用基本等同于拒缴房产税,在美国拒缴房产税会触发强制措施,后果严重。而购买违约房产的新业主必须偿还被拖欠费用并将继续按时偿还剩余还款。

因此,投资者的风险主要在于房产被毁坏,或在其丧失抵押品赎回权后未能再次售出。

降低政府成本。通过政府设立贷款损失准备金来提供信用增级是常见方式,但这并未改变实际贷款违约率,二是将最高可与准备金金额相等的违约成本转嫁给政府。PACE的不同之处是:资金完全来源于私有部门。在PACE机制中,地方政府的唯一职责就是运用其行政权力来为第三方投资者收集PACE还款,或将该权力直接下放至第三方投资者。

在PACE融资机制下,地方政府承担的成本仅包括少量行政成本。而地方政府能够通过收取管理费用,并以将其并入借贷成本的方式收回这些少量的管理成本。因此,地方政府仅仅是提供给第三方投资人一个接触税收系统的平台,自身并不承担任何违约风险。

满足业主诉求。PACE旨在提供针对能效提升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专项资金,可以用于支付能效改造工程所产生的全部增量成本。业主在不需要个人信用担保的情况下便可以从投资人处获得低成本的长期融资。

与传统房产税类似,PACE评估与房产绑定在一起,在下一次房产税评估时转移给新的业主。因此如果开发商在完全偿清绿色建筑能效升级投资费用前将建筑出售,则无需再承担剩余还款额。

为各方提供更好的经济价值。通过落实建筑能效升级投资,PACE融资能够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提高建筑的净运营收入和其资产价值。由于PACE融资能够在15年-20年间分期偿还投资,每年的偿还金额将远低于节约出来的用能成本。

PACE融资还能够从应税资产收入中扣除能效提升技术应用(包括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从而提高净运营收入和资产价值。此外,PACE融资适用于各种租赁类型,包括租户支付用能成本和物业费的三净租约(即除了基本的房租之外,房客还负责所租赁区域的地产税、保险费和分摊公共区域维护费),以及业主支付所有物业成本的全服务租赁。 全美推广

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PACE已为美国建筑行业能效提升及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了近41亿美元的融资,并以每年几乎翻倍的速度增长(详见图1、图2)。迄今共有15.3万栋住宅建筑受益于住宅建筑PACE融资机制,融资金额总量为38亿美元,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4.5万个就业岗位。

PACE融资机制在商业建筑市场也取得了初步成功,约1000栋商业建筑利用PACE机制融资进行节能升级改造及可再生能源利用,融资总额达4亿美元,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

除了为既有建筑提供创新融资机制,PACE在新建建筑市场也进行了积极尝试。美国地方政府在PACE新建建筑市场推广过程中展现了强大的领导力及创新性。

科罗拉多州政府在落实PACE机制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为当地新建建筑市场出台了全美领先的PACE融资地方专项计划,推动了PACE的本地化及二次创新。该计划能够为新建建筑的开发商提供最高达项目建设成本20%的资金,前提是开发商提供项目能耗预评估报告,通过建筑能耗模拟证明本建筑的能耗可以低至一定水平。

该计划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开发商的浓厚兴趣,极大地推动了PACE融资机制在新建建筑市场的应用。

PACE的成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地方政府的创新举动,美国联邦政府也在PACE的推广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PACE从一个地方政府的成功案例,逐渐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支持下推广至全国。

2010年,美国能源部《PACE融资机制示范项目导则》,楦髦菡府提供了实施层面的指导原则。该导则聚焦PACE机制的顶层设计,涉及消费者与借贷人保护条例、PACE机制与其他现行能效相关机制的兼容性、供应商产品标准与运行标准、项目评价体系等各方面。

项目评价体系包含了成本效益分析、节能分析以及社会效益等技术性量化指标。2016年底,美国能源部更新了导则的细则,更加全面地为联邦与各州地方政府、PACE项目行政管理、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提供了翔实的指导原则。

同一年,美国住房及城市发展部(HUD)宣布,联邦房屋管理局(FHA)正式承认将PACE融资作为房产税的特殊评估项,为参与PACE融资的固定资产提供房贷保险,从法律层面上对PACE融资机制的性质进行了更清晰的定义,并明确了PACE贷款的清算优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