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1

目前,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过去的校园开始从数字化、电子校园,慢慢迈进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主要是指通过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重要技术的支持,整合校园分散的网络信息,给校园内的师生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

(一)智慧校园建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从二十世纪开始,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导致了覆盖全球的社会变革。现今社会发展总的趋势是信息化。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开始纷纷转向投资教育信息化,他们希望利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推动变革。而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对于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信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学习型社会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目标。而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智慧校园的建设,它是一个比较灵活的领域,探究并且分析智慧校园的建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

由于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使用,在一些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开始逐步走向智慧管理。智慧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智慧管理的云服务平台,给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数据挖掘、实时监控、运行状况等的业务,如此一来,可以使得教育管理的决策更加科学,并且使得实时监控更加准确。在智慧校园这一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创新服务的办法,提高决策的水平,并且充分利用数据,给学校或者是各个业务部分提供报表,为各种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按照每个业务部分的实际情况,整合职业院校内的不同来源的数据。同时进行纵向以及横向的比较,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使得学校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通过展开教学评估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数据支持。

二、智慧校园的作用

通常,智慧校园智能应用系统和平台的构建需要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这就需要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较

(2)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因为龚某篮球功底不错,笔者把整个男子篮球队都交给了他,他做得非常用心和开心。笔者以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去挖掘他这些“闪光点”,让他在赞美的阳光中感到鼓舞,从而迸发出奋发自新的决心和力量。可喜的是龚某已经开始转化:连续六个星期没有迟到旷课,早读课按要求早读了,不交作业的次数少了,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了……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有摒弃不良行为的愿望,要用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恒心去教育转化他们。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前的教育工作遇到了新挑战,今天的教师面临着比过去更为复杂的教育问题。下面,笔者简单谈谈何某个案。笔者认为采用以上策略来转化她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何某,女,16岁,本班学生。她的行为偏差是平时在学校里表现得很乖、很听话的样子,可是一出校门行为就两样。开学初,何某给笔者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尊敬老师,活泼美丽,开朗大方。第三周,从追查迟到的原因开始,拔出萝卜带出泥:我们发现何某经常买好早餐到河南某花园等一个男生,然后坐他的自行车一起来学校,接着迟到、旷课……一时间,流言四起,影响极坏。就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对异性产生一种倾慕、好奇、向往的意念,确实是少男少女们容易产生的一种复杂心理。教师如果对此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生是会乐意接受引导的,甚至会充满信任地向教师吐露心曲。通过谈话引导,笔者了解到何某经常跟以前春季班的人玩在一起,和男生周某则属于交往过密。她还告诉笔者说:“他常帮助我,我很感激他,也很尊敬他,我也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感情,反正我对他有好感。”

教育的机智在于善于掌握主动权,随时走在学生的前面。通过多次家访,笔者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协助,了解到何某的更多情况,然后利用各种机会对她谈心辅导。主要是肯定她这种感情的纯洁和美好,告诉她@种“朦胧情”进一步发展的危害,然后再告诉她一些解脱的办法。第五周,笔者有意识地进行了一次题为“珍惜青春,珍重人生”的集体谈心,提倡并鼓励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爱并尊重他人,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情感。第八周,笔者紧抓男生周毅退学这个契机,用“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句名言敲打她的灵魂。现在,虽然她还有不少的毛病,但是下半学期没有迟到过一次,大家也没有发现她与男生周毅交往过密了,特别是她开始融入我们班这个大家庭了。

笔者始终相信,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和关怀,那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当然,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升级本身的教育水平,以应对新环境提出的新挑战。

强的应用系统以及服务平台。在学校,智能应用系统的平台主要包括 网络教学平台、 科研支撑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这几个系统之间互相配合,共享资源,进而使得智慧校园的作用得以发挥出来。智慧校园具体的作用如下:

(1)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内,主要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教学构建出教学环境,这个环境是虚拟的。但是,这个网络教学环境是师生双向交互的。它包含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教学平台两个方面。(2)科研支撑平台。科研支撑平台的建设涵盖了资源管理、科研管理等多个支持系统,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强科研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业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使得科研项目顺利进行。(3)校务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主要是针对学校管理部门设立的。通过信息技术,使得几个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并且促进决策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实现几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资源得以共享,使得整个学校的工作管理更加灵活方便。(4)校园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针对学生而言的,覆盖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便,比如校园一卡通、集成的电子广告、网络服务保障、娱乐系统等,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三、怎样建设智慧校园

现代社会,各个高校的信息化发展必须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为首要目标,要在生活、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给师生提供服务,同时不断改进应用的模式,使得各项应用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智慧校园:

(一)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

智慧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学习场所,或者是师生活动的一个空间状态,它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识别学习者的特点、感受学习的情境、提供对应的学习资源、自觉地把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这是普通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高端形态,其最为突出的三个特点是:可以使得虚拟环境和物理环境较好地融合;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不但在空间上支持校内外学习,还能够支持非正式与正式的学习。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学习社群、资源、工具等等。利用这个环境,可以在学习到课程上有的东西,还能够达到自主学习。其中,硬件环境建设与软件环境建设是构成智慧学习环境的两个重要方面。

硬件环境建设:包括校园有线网络建设、IPV6、无线网络建设;建设与专业相适应的智能化教室、现代化教学体验教室、模拟仿真教室、远程协作学习教室、探究性学习教室等; 虚拟现实制作与应用环境建设;移动学习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软件环境建设:包括学习平台与工具建设(网络学习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平台、多媒体开发工具、基于协作活动的研究型学习平台、实验教学平台、试题库管理系统、线上专题导向学习管理系统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个性化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工具、知识管理、协作与对外交流)、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等。

(二)科研协作与知识创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随着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师生之间的教学、学习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除此之外,学术研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开展方式上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其成果展示形式的重大变革。目前在学术研究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著作,但是它的形式不再拘泥于过去的书本,以博客、电子书、网络作品等多种学术形式为主。所以,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在建设科研协作以及知识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要尤为重视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这是智慧校园努力的方向之一。这就包括数据中心、高性能运算网格等内容。而 在这个平台的建设阶段,必须始终围绕学科这个中心来开展工作,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使得学校内的多种资源得到整合。在创建一体化的知识服务机制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资源共享的问题,这是建设科研协作与知识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程序之一。除此之外,在这个阶段,也必须增强网络的科研交流,加强和各个高校之间的联系,以期构建出一个科学的写作模式,进而促进高校科研方法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上述的这些工作之后,必须建立起一个数据与成果的网络共享机制。

(三)校展芾碛刖霾咧С中畔⒒平台的建设

这也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建设过程中,要观察教学状态中的多种数据,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与此同时,加强对系统的监督,使得高校的管理决策水平得以提升。 另外,还要建立起一个可以容纳学校多项业务的校务管理平台。通过增强对校内外信息的管理,使得高校内部的治理工作得到加强,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得以提高。把学校所有的种类的数据资源收集起来,构建起一个主要的数据库,并且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比如校园“一卡通”的应用,这样可以给师生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相对应的情况下,必须建立起一个决策支持信息化的平台。这样一来,学校各个级别、各个部门的领导在进行决策之前,就有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将会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所以,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高校的管理阶层必须加强交流,互相交换意见,不断完善校务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篇2

一、重视诵读,旨在积累

对诵读工作的总体把握应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小学生诵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因为小学生古汉语知识缺乏、理解能力不强,而他们的记忆正处于黄金时期。国学经典文化的深刻内涵,小学生大多不能理解,教师不必过多讲授,而是针对小学生记忆力强的年龄特点先让他们熟读成诵。与其讲得过多而学生不能理解,还不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重心放在诵读和背诵上,让他们大量地存储国学经典篇目。随着古汉语知识的不断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学生会逐渐理解,逐渐感悟的。我校一名毕业生讲道:“小学时诵读‘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只朦朦胧胧地知道字面意思,现在经常想起这句话,因为生活中常常面临着取舍的问题。” 我们的诵读工作犹如播下文明的种子,这些文明的种子以后会慢慢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乃至不断收获,成就学生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至于配合诵读的教育问题,只能是将国学经典中一些核心理念有机地结合学生的不良行为,恰如其分地引导。

二、打造环境,形成氛围

环境润泽,触摸经典。我们将国学经典的内容纳入环境,在校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课程软环境中,努力摸索着能与学生对话的环境创设方法,从而使“无声的环境”成为“有声的老师”。

首先,环境润泽,大象无形。走进学校教学楼大厅,第一眼便能看见“琢玉成器,育才成林”8个大字,它是我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追求,似一道清泉流淌在每一位师生的心田。教室里、楼道间、过道旁、栅栏上,我校定期更换书画展、以国学为主题的学生作品展、校园广播站的“附小雅乐”栏目……经典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

其次,课程润泽,大音希声。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学生要用几十年来消化。因此,我们设想,读经诵典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让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读经诵典也可以只求理解和感悟,濡染熏陶的过程便可让学生终生受益。

经典诵读,植入日常。首先,精选诵读的内容。各年级必读的内容为《弟子规》。结合不同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选读《唐诗三百首》《弟子规》《三字经》;中年级则背诵《论语》《诗经》以及分主题背诵若干首唐诗、宋词;高年级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大学》以及四大名著。其次,我们还以各种形式将诵读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共同参与,提升素养

师资力量薄弱是我们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一大软肋。我校遵照国学研究“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方案要求,着力做好教师读书推进工作,全员参与国学诵读学习、研究,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议,研讨教学内容的有关文化信息,交流教学心得,汇报阶段研究成果和改进方法。我们设想,今后国学经典诵读一旦展开,我们将主动地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形式,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持,不断增强自身师资力量。

开展诵读活动以来,我们也遇到很多困惑,“知行合一”就是难题之一。家长和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校,老师严格教育,班干认真监督,他们的行为就合乎规范;离开学校,放松监管,他们就行为失范。是教育得不够严格全面?还是教育合力的缺失?这是因学习环境和氛围不浓厚造成的。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对象不仅仅是在校学生,而应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学校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说则易,行艰难,做总比不做好,贵在坚持,所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四、合理评价,提高能力

古诗文诵读必须注重实效,强调过程,注重评估。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每一项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次成绩,评价学生的每一份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朝着活动的纵深发展。我校的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张古诗文诵读成绩卡,记载学生的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的次数和成绩等。记载、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按期向家长通报成绩。同时,将古诗文诵读成绩作为语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工作保证了活动的持续、有序、有效进行。

21世纪将是智慧的世纪,无论人工智能的科技产品,还是人脑智慧的开发都将极为兴盛,但对人类来讲,是福是祸还难以断言。因为人性若不能向善,拥有先进的科技与智慧只能将犯罪升级,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正视经典诵读。

篇3

唐景贤:教育信息化是手段也是目的,必需打破成规,迎难而上,才能更好地发展。

首先,教育信息化本身是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积极能动性,将优秀教师和优质资源都进行碎片化,前端碎片化的资源再上传到平台上来进行分类,形成大数据,有教师的大数据,有资源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就是可以被其他师生使用的优质资源。

第二,教育信息化本身也是目的。我国教育发展这么多年,也是在不断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就像医学的发展,我国教育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刚开始的时候会使用一些多媒体的工具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但这些应用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还停留在单机时代或班级范围内,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的发展,这些应用已经明显落后,这跟我国教育行业相对比较保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教育信息化也是在拓展教育管理者、老师、学生的新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很好促进作用。

教育信息化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观念和思路。

教育是国计民生的大事,是需要国家整体考量和布署的。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也是需要国家整体设计和规划的。但是,教育信息化的产品和实施一定是市场为主导的。目前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是观念和思路的问题,在我们接触的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和负责人里,一谈到教育信息化,就是建机房、购设备、系统开发等大量工作,建成以后的系统大部分时间是闲置的。这种观念和思路的本质是站在自身考虑问题,而没有站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使用者:一线老师、学生、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保证我建的东西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就可以保证不会负重大责任。

早在2010年初我们就开始做“智慧教育”的相关产品,那时候整天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我甚至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总结出来,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播爱和尊重”。从教育的这个本质得出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以一线教师和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最终实现以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引导答疑为辅的教学方式。

对于各级学校来说,主动选择权过小,没有自主选择系统的权利。这是各级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适应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都不需要自建,只要租赁即可,免去了前期的大量投入和后期持续的维护更新,各级部门可以把前期一次性的投入分批交给企业运营,保证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度和更新速度,一举多得。

对于目前急需要解决的困难,我个人觉得还是观念和思路的问题。而且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和思路需要改变。但是这个困难需要时间和市场来解决,靠行政部门和学校都不行,只有通过市场的变化来引导,来证明,最终水到渠成。在这里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市场化,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信息化!

《中国教育信息化》:针对目前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等的重点任务,贵公司采取了哪些举措?有哪些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唐景贤:“三通两平台”应该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割裂的、互通互联的有机体。

教育部提出的 “三通两平台”,除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需要建设的基础性大数据类的系统外,应用方面的信息化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我们深入了解了“三通两平台”的具体建设要求,主要致力于围绕日常的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家校互动、师生社区(学习空间)、ODAP资源库等开发出了一套基于B/S架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在智慧管理模块中包括:在线办公、日志、个人空间、通知公告、新闻系统、邮件系统、自定义门户系统等。在智慧教育模块中包括:翻转课堂、微课堂、在线备课、协同备课、考试系统、题库系统、直播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教研平台。在家校互动模块中包括:网上家访、学生定位与考勤、校车定位与测速、学生考评。在师生社区模块中主要开发了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班级空间等模块,空间的主要模块有:班级公告、民主选举、家长学校、求助台、班级活动、爱心公益、专家库、新鲜事、相册、微博、日志、好友、留言板等。主要解决 “学习空间人人通”的问题。在资源库中,包括全国300余个版本的教材的分类,涉及到试卷、教案、课件、素材等各类教辅资源。

另外我们还开发了一套基于无线传输的平板和投影的班班通系统,系统主要实现电子白板功能和录播功能,对微课制作提供了便捷途径。目前我公司的“壹佰乐智慧校园云平台”和授课通系统相结合,在解决师生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学习与备课起到良好的作用。其中授课通系统不但可以发挥比班班通更加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替代录播系统进行高清课件制作。

目前我们有两款产品最受欢迎,授课通和壹佰乐智慧校园云平台。

授课通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我们授课通软件,第二是授课通硬件,他是专门为授课通软件而研发生产的,同时也具备其他平板电脑的所有功能。通过一个接收器就可以和投影进行连接,操作极为方便简单。授课通可以完全代替我们的电子白板,老师上课再也不用拘泥于讲台,而可以随意走动关注到每位学生,老师的板书通过投影就能展示给学生,笔迹的粗细颜色的选择操作简单方便,最主要他有太多实用的功能比如,绘图工具、虚拟实验室、一键录播、直播课堂、制作微课等等。

为什么壹佰乐智慧校园云平台能够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就是因为它完全具备了实现人人通的四个能力:第一,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第二,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的“资源超市”,为各类优质资源的提供者提供高效的交易服务,使学生和教师有更丰富的资源可用。第三,它能够主动推送帮助老师、学生快捷的获取适合的资源。第四,他是一个管理平台,能够帮助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辖区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能够统计到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及自发创新资源上传的数量,并作出评价。为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网上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教育信息化》:您对教育部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具体建议是什么?凭借您的经验,教育部门在选择信息化产品供应商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核?

唐景贤: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把握方向,为信息化的主体解决实质性问题。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把握方向,为信息化的主体解决实质性问题。在接受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上要转变观念,例如目前的云计算技术,这种技术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是非常适合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打通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信息流通,从而达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校间、区间的资源共享。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深度建设阶段,第一代的信息化基本都在基础建设如网络、电子白板、计算机等,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看见的,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是这些硬件的采购,信息化的核心是软件、是应用,而这些东西又是看不见的,甚至无法比较,这也给一些主管单位对产品的选择存在困惑。在我看来,我们的主管单位一定要站在学校角度、站在老师和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是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在选择产品和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方向就不会发生大的偏差。

对于各级学校来说,核心的问题是观念和重视程度。建议各级学校积极参与到信息化产品的选择中来,多给主管部门和厂商提出自己的需求。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是一种大趋势,教育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学校和老师较早适应信息化、掌握信息化,就会从中获益,较晚适应和掌握信息的就会被动,这有点像十年前的电子商务。

《中国教育信息化》: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庞大的市场中,贵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单介绍一下贵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篇4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收获

1.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品位,致力于打造校园文化,最终确定了以“阳光教育”作为该校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因为“阳光”象征着光明、温暖、多彩、和谐、生机,“阳光”是一种真诚明朗的阳光心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灵动创新的人生智慧,一种健康快乐的幸福生活。办“阳光学校”,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少年”成为全体禾小人的共同追求。

该校将“阳光教育”表述为“在阳光中生活,学会做人;在自信中成长,学会做事”,提出阳光学校、阳光班级、阳光课堂、阳光教师、阳光学生的内涵并将其形象具体化,努力打造以“阳光、和谐、包容、求真、尚美”为特点的校园文化体系,实现学校精神灵魂的升华和品位的提升。

阳光学校的内涵:和谐文明的校风,整净优美的环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和谐的人文环境。

阳光班级的内涵: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文明向上的班级面貌、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团结互助的班级精神。

阳光课堂的内涵: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文明高效的互动交流。

阳光教师的内涵:乐业善思、充满活力、身心双修、德艺双馨。

阳光学生的内涵:知书达理、乐学乐群、身心两健、德智双慧。

2.显性文化建设

阳光、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治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能发挥寓教于景、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在环境创设方面,该校努力做到净化、美化、育人性的和谐统一。

积极创编“阳光校报”、 “班级阳光小报”,收集整理并展出“阳光笑脸墙”、“阳光少年活动掠影”、“阳光少年美术书法作品展”,打造阳光班级、阳光办公室、阳光运动场、阳光广播室,制定个性化铃声,配备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用房,满足学生活动需要。

3.隐性文化建设

(1)培育阳光少年

为培养知书达理、乐学乐群、身心两健、德智双慧的自信型阳光少年,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培养活动:

每天点亮思想的明灯——各班每天坚持由学生轮流书写一条“阳光心语”。

坚持道德长跑——每天坚持写“阳光少年成长日记”。

课前呼班级口号,唱一支歌。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打造阳光教师

该校发出了“争做乐业善思、充满活力、身心双修、德艺双馨的智慧型阳光教师,享受阳光教育”的倡议,为打造“阳光教师”,努力做到:

用精神引领教师。

以学习促教师专业成长。

关注教师需求。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多角度评选“阳光教师”。

(3)构建阳光课堂

“阳光课堂”要求教师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课堂上不仅有师生之间,还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和竞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1.建设高素质专业的教师队伍。

(1)培养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是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把它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努力增强自己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愿为它付出所有的心血。

(2)提高教师专业知识。

如弹琴、唱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其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修养,加强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多掌握一些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尤其是审美修养。

2.营造艺体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我国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也指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而实施审美教育,最根本的形式就是艺体教育。只有包含艺体教育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全面的教育、和谐的教育。

(2)加大投入,保证时间。

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在艺术教学方面的投入要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必须保证教学所用各项设备落实;按照要求开设艺术课程,保证艺术教学时间落实,为艺术教育提供一个坚实的物质保障和时空保障。

(3)加强艺体教学研究。

艺体教师除了加强本学科教育理论的学习外,还要积极学习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所有的学科都是相通的,要学会把其他成功的教学理念创造地借用到艺体学科中来。艺体教师还要学习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性质和价值,掌握其中的有关基本理念。

加强课题研究。开展积极有效的课题研究,如“学科整合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研究”等,探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加强专题研究,可以提高学术水平,提升专任教师和学校形象,培养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好习惯,为实施校园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多角度为师生成才打基础。

目前的小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了师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规范了师生的言行,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竞争能力。整体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以身垂范,学生勤奋好学、文明守纪、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4.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为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本着人文性、发展性、创造性、激励性的原则,制定出一套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1)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打破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2)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教学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5.形成品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篇5

一、体验式学习

也就是通过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达到对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形成初步的技能。亲身经历在生物界中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学习方式,所有的动物在幼年期对生存技能的掌握都是通过“亲身经历”而形成的,它具有明显的优点,就是轻松而自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行为可分为“知”、“情”、“意”、“行”四个阶段。在“情”的指引下进行的“亲身经历”式学习过程自觉性程度最高,效果最好。新课程充分地意识到体验式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它极力要求学生进行亲身实践。君不见教材中每章都安排有探究式学习内容吗?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激发起解决问题的动力。教材如此安排真可谓用心良苦。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优点在理化试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试验中出现的声、光、电、味等现象,对于学生认知系统的良性刺激是语言描述万难及一的。如今的我们,离开学校已有许多年,但是当年所做过的各种理化试验中产生的现象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恍如眼前,可是当年我们仅仅是亲眼所见一次,轻松而自在,却能有如此的记忆效果,这不能不归功与当时的“亲身体验”。

只有在参与中才能看得清、记得牢、理解得透彻、运用得灵活。新课程要求进行体验式学习真可谓返璞归真、符合规律!也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心理学研究结论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协作学习

也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达到一方或双方的共同进步。个人的智慧永远难以与群体的智慧相抗衡,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充分说明我国早就认识到集群的强大功效。个人的力量在群体的协助之下会被放大数倍,1+1>2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彼此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协作的双方都会既观察他人,又反观自我,在比对之中彰显双方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取得共同进步。唐太宗泣称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通过他而反观自身的不足。狼孩的形成是失去人类群体协助,而在狼群中后天习得的,失去协作与获得协作在狼孩中将永远是沉痛的话题。新课程标准再次充分注意到这一问题,它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地参与到群体的协作当中去,并在协作中获取知识。新课程为实现这一目标,特意安排有数学讨论题、开发题等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在实际的教与学中进行集体探讨,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共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正如前文所述:讨论题、开发题也只是一种载体而已,他将人类智慧送入自由而理想的王国。我们比较欣喜的是,广大一线教师已经体察到新课程的意图,并在一线的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培育了一批懂协作、会协作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多媒体学习

篇6

  先谈谈首都印象吧。

北京是古老与现代,发展与繁华的结合体。到北京一下火车,一股繁华的现代大都市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四通八达的公交,地铁将这座特大都市连为一体,随处可见的卫生间为行人提供了方便,自助付款,费用直充等设备遍布在公共场合,为游客节约了时间,也体现了北京的创新精神。在这样一座国际大都市中,不论白天黑夜,大街上总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汇聚在这里,追逐着各自的理想。

    最令人踏实的是,在北京治安,交通秩序很好,不论何时走在街上,都内心十分坦然。在街上行走,人们都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比较繁忙的路口,还会有志愿者维持秩序,如果想要问路,他们会很热情,很客气的为你指路。

清晨迎着黎明的曙光,观看天安门广场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这里总会聚集起成千上万的人,满怀崇敬的等待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凝望着空中飘扬的红旗,此刻我们的热血在沸腾,因为伴随着五星红旗升起的还有无数中华儿女的骄傲!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各族人民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挚爱和衷心的祝福,也体现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

    在故宫面对深宫高墙,青砖黛瓦,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仿佛历历在目。在这里,触碰传统的美妙,感受历史的厚重。 一座座巍峨壮阔的宫殿,一块块沧桑的砖瓦在诉说着故事。

    在绵延不绝的长城,走过陡峭的台阶和狭小的烽火台,感受古人的智慧,也明白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正真含义。在断壁残垣的圆明园,面对辉煌过后的破败,仿佛八国联军的暴行还历历在目。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我们应该牢记过去,放眼未来,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与使命,将中国发展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再谈谈清北印象吧。

篇7

一、设计背景

1.录制工具。

本次录制所用工具为e板会微课大师,制作相应PPT,以此进行录屏和同期录音。

2.设计思路。

考虑到受众很多是新高三的学生,设计时尝试通过对两大类习题解体技能的总结,使学生渐悟解题之“术”,再通过高考题讲评,夯实双基,使学生更增解题之“势”。

二、设计反思

在日常讲评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历史习题以其设问递进性、信息丰富性显示出历史学习科学、严谨、有适当自由度和延伸空间的内在美学特质,这便是历史教学中无处不在的逻辑美。下面我谈谈对此设计思路应特别遵循的逻辑之道的认识。

1.价值指向之逻辑定位:由利教到利学,为学生思维升级助燃。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易受教材编排、年段内容等既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备课时往往侧重保证教师顺利地教和引领。而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更应考虑的是如何支持、促进学生的学。结合微课的特点看,微课把教学内容切割成短小、连贯的知识微粒,其最大魅力在于人性化:可以回看、反复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同时作为传统课堂的主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微课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个性化需求,在冲破校园围墙后,实现资源共享,促使教育公平化。这就要求设计与制作微课时,将微课理解为让学习“更有情趣性”,其次为“为学生提供自主深入探索的机会”。比如在设计高考第1题讲评时,如果只是简单地为顺利讲授导出答案,那么这道题用排除法足矣。但考虑到高考命题精挑细选材料的文本价值,考虑到学生做题“举一隅而不知三隅反”的频繁失误,我在讲课时补充了《礼记》的文献常识,同时强调材料中“三公”的概念,非秦之“三公”,以免在以后解读时产生知识的混乱。以此小题大做,意在拓宽简单结论的广度。同样,在设计21题时,在保证10分钟视频要求下的点评重点后,我挤出近两分钟的时间,讲评了材料一的前半段信息,以此体现西方史学家的全球视野,启发多维思维。

2.内容处理之逻辑优化:由外微到内实,使知识呈现智慧多彩。

首先,微课的“微”体现在形式灵活、长度短小、内容精致。但同时,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其承担的教学期待和集腋成裘的积累性作用一点儿都“不微”,故而“微”是其外在呈现形式,“不微”却是其担负的实质内涵与作用。因此,高中历史微课设计时要精挑细选材料,反复斟酌角度,兼顾“微”与“不微”的协调性,努力让微视频看似微小实则充实,但由于历史知识的广博深厚,又要理性避免陷于表面热闹的误区。反思此次尝试,在处理24A“明治维新”题时,用了一分钟时间介绍材料二“某学者”,即陆羯南,此举就有脱离讲评主旨之嫌。同时,又为不过分超时,拉快语速,虎头蛇尾,最后总结语焉不详。在评述此题第三个设问时,又增加了亨廷顿《西方文明的特征》中的信息,导致解析繁复,其实当时如果继续沿用材料一中对日本饮食习惯对“牛肉”的狂热推崇的资料就可推出认识。由此可见,“微”重在化繁为简,时短步慢,由此才有“不微”,而“不微”更不是简单地填塞,要避免贪大求全,一切重在实效。

其次,微课制作追求的是利用声光电画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历史原因、过程、借鉴等以可视化、可感触的形式呈现,以提高历史学习效率。所以,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讲评习题,都要创设条理清晰鲜明多彩的情境,才容易聚焦问题,不可随意讲,看似洋洋洒洒实则毫无章法。如24B题第三问,学生普遍反映无从下笔,就可将讲题重点定在解析“帝王政治”视点,先通俗化普及两种认识,即当今文娱题材热捧帝王将相之现象及传统分析观认为封建帝王无不是反法治的观点,同时结合马克思关于“时代需要伟大人物”的言论,以此切入条分缕析。继续反思,虽选好角度,但在实际呈现过程中技术考虑不足,只有简单的PPT,没有视频、色彩、图片等形象资源的有效结合,“视觉驻留”明显缺乏,技术优势无从体现。可见设计微课不仅要有选材定角度的智慧,而且要有努力学以致用高新科技的智慧,更要“胸中有数、手中有法、目中无人”,这样才能真正跟上这个日新月异流光溢彩的时代。

3.实际运用之逻辑调适:由随意到有机,为传统教学锦上添花。

微课不是简单的传统教学的截屏,所以“微视频”不能简单等同于“微课”,它只有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观之教育,传统方式有其公认优势,始终还是主流,微课虽然有其亮点,其实是在传统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可见使用微课资源时要平衡二者特点,让时尚更多为传统锦上添花。以此反思,此次讲评资源,可以在讲述新课《宋明理学》时,在学生集中注意力十来分钟,穿插使用21题资源,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理解,同时,尽量保证有检查和反馈环节。另外,在讲评日常作业时,考虑到江苏高考题多次出现对材料“概括”能力的考查,可将五大题切分成小的片段,再组合同类习题构成解题链,促成知识专题独立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总之,微课虽妙,更要用得巧妙,在考虑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的同时,要防止微课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对传统教学的兴趣。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教师的随堂指导、课后跟踪不可或缺。

三、展望微课

科技在发展,教育在革命。微课惊艳亮相,惊醒一池春水,泛起层层反思涟漪。作为一种新式武器,微课能有效辅助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及专业发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解惑”方法和对课本知识拓展的途径。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如何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并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相整合,进而真正促进学生利用零碎化的时间学习,提高高中历史学习效率;怎样使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变得更人性化、智能化、高效化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永谦.打造微课精品促进教育公平[J].教学月刊,2014(2).

[2]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2013(3).

篇8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立意;创新思维

G633.51

一、 前言

2016年12月份广西全区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在美丽的玉林市举行,全区来自各市的优秀选手一共27名老师参加比赛。笔者作为一名观摩者,在两天的时间里认真聆听和观摩了十几节课。比赛过程中,各位选手精心组织,用心设计,巧于设问;有的沉稳,有的富有激情,有的循循善诱,有的侃侃而谈。总之,是风格各异,各显其长,各显神通。尽管各位选手均代表了本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较为优秀的水平,但在最后获得特等奖的6位选手,其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即有明确的教学立意。

基于此,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应具备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学立意。什么是教学立意?教学立意是教学内容蕴含的教学价值和教学主题。聂幼犁先生曾说:教学立意就是“预设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的核心概念,即核心目标”。可以说教学立意是我们通过一堂课使学生明白的东西,是一堂课的灵魂。一堂课的教学立意确立的好不好,直接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立意,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下面从教与学两方面,谈谈关注教学立意对提升高中历史课堂质量的重要意义。

二、 从教师方面来说,有明确的教学立意有利于整合教材知识,创造性地去开发教学资源

首先明白,高中历史教学为什么要有教学立意理念和意识?高中历史教学的对象是高中生,他们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判断、概括和历史评价等历史思维能力,以教学立意指引课堂具有可靠的学情基础。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教材编排方式(过去按通史体例编写),无论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还是北师大版,都是按专题或主题方式呈现。这是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应确立教学立意的极重要的教材依据。教材内容的专题或主题化,已体现了一课一中心、一课一主线的教学要求。

确定教学立意是在教师的备课环节。以教学立意统领教材内容,指导教学设计,就能对教材取舍有度,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按部就班教教教材,教师备课的创造性、创新性也能激发出来,同样的教材内容就会有不同地方处理方式,“同课异构”不再是难题。同样是讲《》,如果没有教学立意为核心指引,一般的教学流程均为先讲解其发生背景,后讲其内容,再谈谈其历史影响。这样的上课方法也无可厚非,符合历史发展逻辑,但不免枯燥、单调、程式化。有两位参赛教师均上了这一课,他们作了创造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其教W立意令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很好体现了“同课异构”的特点。一位老师以“晨曦入阴霾、风从西边来、回首话风灾、朝阳渐升起”为线索,把的背景、内容、评价、后期的新发展很好地串了起来,比喻形象、贴切;另一位老师则以“新邦旧民、新药启民、新民新象”为线索,突出了的“新与旧”之争、“新取代旧”的发展趋势。这样的整合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了提炼和升华,自然获得了评委的好评。

同样获得特等奖的另外两位老师,所上内容都是《美国的联邦制》,一位老师确立的教学立意为“美国梦”,然后按“追求美国梦、构筑美国梦、延续美国梦”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很好学习了美国民主的核心理念――民主,“”是美国梦的核心,动什么不能轻易动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梦的根基。这样的教学立意紧紧围绕中心,凸显1787年宪法在美国的崇高地位,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抓住了课堂的灵魂。另一位老师确立的教学立意是――美国式的民主之路,线索为“美国民主精神之萌芽、美国民主制度之建立、美国民主道路之漫漫”,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把美国联邦制建立的背景、1787年宪法的内容、美国的两党制三部分的内容提炼为美国式民主的建立历程,给人以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的思想启发。

三、 从学生方面来说,有明确的教学立意有利于掌握课堂知识的核心内容,实现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篇9

2010年初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历史的责任与学校的未来发展都要求我们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重新进行更为深邃的思索。我们认为,学校要想健康持久地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漂亮的校园、一流的设施、新建的大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先进的文化。今天看来,办学水平的竞争,表面上是生源、规模、设施以及教学质量的竞争,实质上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发展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与主攻方向。

班子成员经过理论研究、实践考量和反复论证,我们确立了学校文化发展框架:把孔子的中庸教育哲学思想定位为开启学校文化建设之门的理论依据,以中华文化精粹和生命智慧精髓的“中和”作为价值取向,“尚中贵和”、“和谐共生”成为学校文化之魂。以“中和”思想为轴心,形成了“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石敦品尚行,以现代数字信息为媒介博学笃志,做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缔造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目标,“让学生拥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和高远的人生境界“的育人目标,总结提炼了实验学校四种精神,六大教师像,学生像。这种校园文化之魂统摄着学校生活的一切领域,就像一轮太阳照射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学校管理、教书育人,乃至于各种活动,总有这种文化气息的体现,总是围绕灵魂朝向目标的一种努力,着实地鼓舞着全体师生昂扬向上的斗志。

下面就理论框架谈谈落实情况:

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之魂的显性体现,也是传道授业、浸润心灵的媒介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大背景下的前提文化,它虽不是文化建设中的终极目标,但它直观、显性的功能价值却不容忽视。一直以来,很多学校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那就是只关注外部形态的物质文化表象,内容杂乱、堆砌,不成体系,忽视了人的生命体验和内心生活,致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貌合神离。我们想,物质文化建设一定要体现学校的主流文化,体现学校文化的灵魂。要让师生感到舒适、愉悦且有教育意义,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工作。“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石敦品尚行,以现代数字信息为媒介博学笃志,做现代中国人”是我们的办学理念,那么为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让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在校园苏醒,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经典的魅力,就成为我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理念。围绕这一核心,我们全方位地设计了学校思想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承载表现形式。在物质文化的构建中注重对物质环境客体进行精神再造的过程,既从整体出发又不失细节的考究,既注重思想的表达又关注艺术的效果,使校园环境的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提升。如,两个教学楼的走廊文化建设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凸显了教育特色,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的震撼。校名、校徽、校训用中国红展示在教学楼上,炫目、大气。西楼的正厅展示着“中和”文化的内涵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正门对过,是一幅巨大的苏格拉底撞击人心灵的名言画面:“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要让它发光……。”用这句话时时提醒每位领导、每位教师关注人性,尽一切力量发挥人的潜能与优势。教学楼内处处弥漫着古典文化的厚重:墙壁上是老子、孔子的画像,还有《道德经》、《兰亭序》的书法碑文以及诗词歌赋,这一切都使全校师生时时与圣贤同行,与经典为伴;醒目的牌匾“问道”、“悟道”、“得道”,更告诉了我们道不远人,我们可以在圣贤的光芒中快乐地学习、成长。

北楼大厅左右两侧分别彰显着龙潭实验学校精神和教师形象:举目进入视线的是校风、教风和学风。文化墙是用石板雕刻的人生三乐,还有24孝的经典画面;当我们怀着敬畏和膜拜走近圣人、走近经典,并温暖地浸润其中时,那些穿越千年尘埃,朴素恒常的道理,更让我们在觉悟中怦然心动,醍醐灌顶。

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给孩子充足的展示空间也是我们的设计理念。每个展示窗都分成两部分:一半是富于教育意义的古语,像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记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三国诸葛亮诫子书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另一半用于师生的感悟。除此之外,还有灯箱展示窗,专门用于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力求每个墙面的信息场不仅承载高雅丰富的内涵,而且寓于艺术品位,更重要的是注重信息的流动,使文化注入师生的心灵,影响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且墙面从内容到形式的经常变换,让师生对学校产生新鲜的感受与吸引力,从而获得归属感、幸福感。

如此的物质文化环境就像一座精神宝库,在别具匠心中给人以濡染,在无声无言中浸润心灵,也会在静默中催人奋进。它就是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大师于无声处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显性的物质文化,形成了我们学校独有的形象识别系统,不为环境而环境,只为人性而建设;不为文化而文化,只为心灵而营造。

二、制度文化是形成校园文化之魂的有力保障,也是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成长的依托

我们认为,制度和制度文化有着质的区别。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的作用是制约人的行为。而制度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层面与规则层面的内在统一性,比制度带有更浓郁的文化和人性色彩,制度文化的作用是促进人的发展。一所小小的学校要有多少条制度?其中多少是形而上的清规戒律?一所学校、一个企业绝对不会因为制度越多就会越优秀;相反,纸面文章做得越多,背后的制度文化可能越苍白。学校的制度建设一定要与学校的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相互促进和补充。制度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文化,制度的建设必须和办学思想相结合,要以办学思想为指导。因而,在制度创建上我们把握四条原则:群体参与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原则,公平、公正的原则,符合人性的原则。像我们学校《任课教师考评细则》的出台,我们就是在广泛征求民主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订而产生的。《细则》不仅明确了常规要求,更注重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正面激励。将教学常规、教学质量、教科研活动、教师学习培训等活动都融入考评细则量化中,对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标准,作为基础评价。同时,对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获奖、辅导学生、、增加工作量等予以加分,力求让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进步都得到关注与肯定。学校将根据《教师考核细则》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期末进行综合汇总,对排在前40%的教师予以奖励。《考评细则》不失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如《教师考评细则》的出台,势必会造成老教师的压力,因为她们参加各种竞赛获得证书的机会不如中青年教师多,学习热情也不如中青年教师高。如何焕发老教师的热情,让老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校考评中,于是在加分项目中我们增加一项,凡45周岁以上的教师,能够认真完成考评细则中各项工作,给青年教师做出榜样的加5分。这样,一下就降低了老教师在竞争中的难度,让老教师经过努力也有机会获奖,极大地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老教师们积极向上、率先垂范,也促进了学校良好工作学习氛围的形成。再如,教学质量考评一项要参考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由于班与班之间的基础与学情不同,所以我们评价的依据不仅横向比较,更注重纵向比较,依据教师所教班级进步情况予以评价。从单一的重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发展性评价,结果不是唯一,过程更为精彩。

本着重激励、促发展的原则,我们还出台了一系列单项奖励办法,如评选优秀教研组,设立团队合作奖项;对获得特级教师、全天候教师、十佳教师、教坛名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的教师,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的教师、做讲座的教师、辅导学生获得重要奖励的教师、月全勤的教师等予以单项奖励。如此多元的评价,营造了一种全员向上的氛围,最大限度地焕发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在制度文化平台中彰显着个性。学校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使教师经历了由制度的约束到文化自觉的过程,逐步走向“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

制度的执行过程更是文化,我们善用中庸思想把握执行制度的平衡度:即平衡点在于制度的执行要严格,但要有让人心悦诚服的人情味,既要坚持原则,也要掌握分寸。要以人文思想为基础,以鼓励上进,抑制不良思想、行为为原则。例如,关于教师劳动纪律的考核,我们既要依据《龙潭区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纪律手册》的管理条例执行,也要视具体情形而灵活处理。对于一贯敬业的教师,他的健康出现了问题,但又不符合《手册》中关于病假要求的刚性规定,这种情况,我们不仅按病假处理,领导还要关心慰问。这样的人文关怀不仅没有削弱管理力度,而且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自律行为。

我们知道,人的思想是最活跃、最善于变化、最复杂的,想通过刚性规定去管人,是不会有理想结果的,因为人的智慧、潜能和积极性不是依靠管制而生成的。

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也就是说,我无所作为,人民才会自然化育;我爱好清静,人们才会自然端正;我不去骚扰,人们才会自然富足;我没有贪欲,人们才会自然淳朴。这是讲社会管理者不要有很多作为,安安静静地顺应自然,一切反而会更好。圣人的话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其实我们的管理有多少是违背人性自然的?我们的忙忙碌碌,有多少是为自己和别人增添了麻烦?因此,我不喜欢在学校建立密如蛛网的管理制度体系,使职能变成了“掌控”和“监管”。

我们认为,符合人性的管理才具有价值和意义。我们学校从来不用繁杂、苛刻的制度约束人,更不用行政权力压制人,而是摒弃了繁琐的规章,建立了基本的职业要求,又不失为教师创建弹性的发展空间,使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需求。

好的管理应该是“太上,不知有之”的管理,其次是“亲而誉之”的管理。“畏之,侮之”的家长制管理只能是三、四流的管理。只有文化建设型的管理,才能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至高境界。学校良好的制度文化建设俨然成为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成长的依托,更是形成校园文化之魂的有力保障。

三、精神文化是形成校园文化之魂的核心所在,也是提高学校内驱力,师生博学尚行的源泉

文化是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的体现,打造校园文化重在精神文化建设。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而化之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关于文化建设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核心文化提出建构阶段——渗透内化阶段——全方位立体推进阶段。第二阶段我们采取的策略是以讲座的形式解读文化,以对话的方式聊文化,以学校的文化媒介传播文化(物质文化环境的熏染、文化早餐的浸润、校刊传扬、文化演讲等)。运用这些方式宣传学校核心文化,倡导主流价值观,无孔不入的渗透,让文化沉淀于广大教师学生的心中。第三阶段是深化文化建设阶段,不遗余力地推行主流价值观,增强软实力。以国家立项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化地研究、运用校园文化,形成领导班子承担推行、践行学校文化主要责任和义务,教师负责运用文化、传播文化的良好氛围,以“三风”建设为突破口,让文化作用在学校管理、育人、教学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上。

1. 以“中和”思想指导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华文化精粹和生命智慧精髓的“中和”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维视角,我们以“中和”为轴心,在管理实践中研究、探索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个体身心的和谐关系问题,儒家认识世界和顺应世道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着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教师,从而使学校建立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浓郁的亲和与协调气氛,逐步形成了符合人性的管理机制,在以人为本,重内协、重人和的文化土壤中,大家自觉地奉行“和谐高于一切”的思想。“和”文化在学校产生了很强的渗透度,历经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现今的教师们能够自觉地运用文化,改善着人生的境遇,助推着事业的发展。“中和”哲学思想,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幸福指数,而且促进了教师的价值追求,大家深刻地体会到,唯有学校的强大,才能有自我的发展,在享受学校为每个个体生命带来的荣耀与价值时,努力地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和谐的氛围中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四种精神文化主体。即,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拥有自由民主的人文素养;团队精神:凝心聚力,善于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亮剑精神:勇于创造、善打硬仗、不畏艰险;时代精神:胸怀宽广、思想前瞻、勇立潮头。

这四种精神文化主体树立了实验教师的新形象,即勤勉乐业的态度,厚重广博的学识,聪颖敏锐的才智,高雅端庄的仪表,爱生如子的情怀,海纳百川的胸襟。

2. 挖掘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价值,以此为基石培塑学生、敦品尚行。课程是教育的良好载体。首先,我们开发了《以经典为友,与圣贤同行》的系列校本教材,教材中涵盖了塑造君子风范的国学经典、涵养民族气质的诗词歌赋、培养想象力和童真童趣的文学作品。利用晨读、午读时光进行诵读,朗朗的书声已成为一道绝美的校园风景,孩子们在吟咏中吸纳着精神食粮,汲取着道德智慧。我们还开发了以“礼仪、感恩、诚信、合作、公德、安全教育”为主体内容的《生命教育》系列德育读本,生命教育实践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懂得珍爱,很好地诠释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质量。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借助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进行感恩教育、博爱教育活动;结合青年节、清明节、国庆节进行励志、爱国教育活动;结合元宵节进行纪念屈原,楚辞吟诵活动;结合中秋节开展“话中秋”、“猜灯谜”、“对对联”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就这样,在生活中捕捉着教育素材,在实践中培塑着道德情感,使孩子们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孔子讲堂的开设把传统文化教育推向了,教师们努力用自己的生命去激活经典,再去用经典的力量还生命一副本来模样,回归人性,可以天真,可以飞扬。我们总结提炼了孔子讲堂授课方法,概括为“五字法”:“诵”:利用道德早餐时间指导学生学习经典并诵读。“听”:利用中午时间,收听校园广播播放的经典诗文和悠扬古乐。“看”:目睹环境文化的经典盛宴。“悟”:是让学生感悟古人的道德智慧,提升思想境界。“行”:让实验学子将自己的所学所悟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在生活中践行君子之道,做有道德文化修养的现代中国人。

3. 领略、吸纳中国古典优秀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成教育智慧。以《学记》为范本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在研磨中使教师们理解并认识到像“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等这些箴言的道理,在《学记》中感悟教育规律,感悟人的成长规律,实施正确的育人方法和教学方法,创造充满灵魂的教学活动。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唤醒了集体生命力,这种精神文化的传递使学校逐步达到了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利和爱的精神境界,形成了校园文化之魂。儒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也指导着我们走向了不平庸的教育发展之路。

在各个层面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断地有了新的认识。雅斯贝尔斯对教育诗一般的解读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称其为教育。”那么,2012年我们将学校文化的落脚点扎根在灵魂教育上,灵魂教育更有利于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篇10

你不可以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可以事事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你不可以改变不公,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可以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细心品味这首诗,然后针对此诗,自定主题,即兴演讲。

2、请根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句话,自定主题,即兴演讲。

3. 你心中对“朋友”的定义是什么?请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即兴演讲。

4、有人认为:青春像一座山背负一路感伤;郭敬明也曾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请围绕“青春”这一主题,即兴演讲。

5、清晨-微风-草坪(展校园一景:柳条依依,绿草青青) 注:(1)以上给出的词为即兴演讲的主题关键词;(2)括号内给出的是参考演讲方向,便于各位选手更好理解主题关键词,并非要求。

6、责任-义务-自豪感(使命感,主人翁精神)

7、请您以“人生处处是考场”为话题进行演讲。

8、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请以“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为话题演讲。

8、有位哲人说:“真正让我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途;而是鞋子里的一颗沙。”体会其中的深意,并以此为话题演讲。

9、张爱玲女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选自《十八春》)请以此为话题进行演讲。

9、人生的道路上,处处可能遇上不可磨灭的创伤。有句话却说:“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您同意这种说法么?说说你的看法。

10、“不凡是瞬间的风景,平凡是永恒的罗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若要你选择,你会选择瞬间的风景还是永恒的罗兰?

11、曾经有这样一首小诗,饶有趣味:

你不可以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可以事事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你不可以改变不公,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可以与之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细心品味这首诗,然后针对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12、现在我们所看的每场晚会都经历过了精心的彩排。然而人生却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请谈一谈对“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句话的理解。

14、常有人说:单独思考往往会创造奇迹。请针对“智慧总是在孤独中生根”这句话,谈谈你的见解。

15、“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请以此为话题演讲。

16、人生中处处可以遇到值得我们感恩的人。里根在婚礼上的发言说了这样一句话:“上帝把南希赐予我,就足以让我毕生感激。”请以“感恩”为话题,以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例子,阐述你对感恩的看法。

17、请以“生命中的空白”为话题演讲。

18、生活里人们往往力求改变,以让人生向自己的目标更加靠近。“大多数人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但罕见有人想改造自己。”请以此为话题演讲。

19、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现实中也存在着很多需要察纳雅言,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时候。请说说你的看法。

20、有人认为:青春像一座山背负一路感伤;郭敬明也曾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你眼中的青春是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你对“青春”的看法。

21、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羚羊会对自己说:快跑!否则你会被狮子吃掉!狮子会对自己说:快跑!否则你会饿死在这里!请以这个小故事进行三分钟的演讲。

22、阐述你如何理解:“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这句话的?

23、有这样一首佛语:“菩提本非木,明镜亦非台;本自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细心体会这首诗的哲理,自然原本的流露是否是世间至美至真的表现。说说你的看法。

24、“一个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你同意这个观点么?请以此为话题演讲。

25、请以“时间的重量”为话题演讲。

26、可爱的刀刀狗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不会飞的蛤蟆来说,我们飞得越高,它看我们就越渺小。”你怎么看待这句刀刀的哲理的?

27、男人两行泪,一行泪江山;一行泪美人。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以此为话题演讲。

28、心相印的纸巾外包装上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有时候一分钟很长,有时候又很短。体会其中的深意,并以此为话题演讲。

29、 JAY的《彩虹》里有一句歌词这样写到:“也许时间是一种解药;也是我现在正服下的毒药。”请对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看法可以与歌词表达的原意无关。)

30、《和平年代》里有这么一句话:当幻想和现实面对的时候,总是很痛苦。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说说你的看法。

31、请以“人在旅程”为话题演讲。

32、时间真正出众的人或事物,一定都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以此为话题演讲。

33、描述一位你心中的英雄,并诠释你心中英雄的定义。

34、人生应该守望执着还是随机应变?谈谈你的看法。

35、“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说说你的看法。

36、很多人说:80后的一代和90后的一代有很大差别。作为一名90后,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或者,身为90后这一届一员,你怎么看待身边的90后?

37、无数人看见苹果掉下来,但只有牛顿问了个为什么。请试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