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业的了解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美业的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史;学习成效;调查

美术史知识是形成美术欣赏能力的必要基础专业知识,在美术教育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史知识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同时更加影响到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美术专业学生大都非常重视美术技法课程的学习,而对学习美术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对美术史与基础美术教学工作的紧密联系缺乏前瞻性的认识,从而对美术史课程往往持有消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关于美术史知识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调查以期引起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美术史的学习情况,回归美术史学习的重要位置;同时也为学院美术史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调查小组在2012年2月28日上午课间分别对本院08、09级美术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浙师大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大三时已经完成了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的课程学习。由此可知:正常情况下,这些学生应该对美术史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建立起美术史知识的大纲,并形成了个人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但调查结果并不如此。

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完全建构起美术史的大概知识框架

统计结果显示,美术教育专业08级33%的学生“大部分了解”中、外美术史教材内容,67%的学生“部分了解”;09级中部分(38%、16%)学生竟然对美术史教材内容“几乎没印象”,大部分学生只是“部分了解”。熟悉教材内容是进一步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学生整体对中外美术史教材内容的了解程度如此,其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调查显示,在考察中国美术史大概知识框架的第4、8、10项中,除8%的08级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纲要)“完全了解”外,08、09级均没有学生选择反映学习效果良好的“大部分了解”及“完全了解”;大部分学生(58%―82%)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各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的回答集中在反映学习效果一般的选项“不完全了解”,部分学生(18%―42%)处于“几乎没印象”、“模糊不清”的状态,表明学习的结果较差。而对清末民国这一时期的美术发展状况09级学生“模糊不清”的高达61%,表明大部分09级学生不了解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发展状况;08级大部分学生(75%)“不完全了解”清末民国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发展状况,而部分学生(25%)目前的状态仍是“模糊不清”。数据集中反映所调查的学生中国美术史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在考察外国美术史大概知识框架的第5、9、11项中,对外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各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的回答,08级没有学生“完全了解”外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仅8%的学生“十分了解” 外国美术史中的各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及20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美术发展状况;“不完全了解” 的学生最高达82%,说明学习效果一般,部分学生的外国美术史大概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模糊不清”的最高竟达42%.09级有小部分学生(15%、8%)选择反映学习效果良好的“大部分了解”和“完全了解”; 大部分学生(69%、62%、54%)集中在反映学习效果一般的选项“不完全了解”,部分学生的外国美术史学习结果是“模糊不清”最高竟达31%. 反映学生外国美术史的学习效果目前也是需要更进一步提高的。

以上分析表明08、09级学生的目前还没有建构起中外美术史的大概知识框架,调查充分说明学生的美术史的学习成效整体都不太理想,需要继续加强学习中、外美术史。

二、美术史学习已打破欧美的局限,但知识面仍有待进一步开阔

了解世界各国家民族的美术并从中汲取有益的艺术营养,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本民族美术的不断发展。调查显示,有50%左右的学生比较了解欧、美以外其他地区与国家的美术发展状况,很多学生比较了解亚非拉国家地区的美术,表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美术史学习打破了“欧美中心”,有利于学生美术史知识的多元化,将会极大的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同时50%左右的学生仍“基本不了解”欧、美以外其他地区与国家的美术发展状况,表明这部分学生或老师可能忽视了亚非拉国家地区的美术知识学习,09级没有学生“对非洲国家比较了解”,部分学生对拉美国家及日本、印度比较了解。以上分析表明学生的美术史知识面尽管已经打破了“欧美中心”,但学习亚非拉国家地区的美术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提高到与欧美地区相同的高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接受多元的艺术思维,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

三、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改变美术史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正确的学习态度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统计结果显示:08级、09级学生都没有经常或者有时对美术史展开进一步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偶尔有这样的表现,最高达42%的同学没有对美术史的教学内容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最高达33%的同学没有就美术史中的某一内容展开过一步研究。反映了学生对美术史的学习较为被动、尚未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尚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由此可见学生普遍缺乏积极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开展美术史学习研究的行为习惯。当问及对我院美术史课程教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时,09级学生均没有回答,反映了他们的美术史学习态度非常消极,持这样的学习态度,就不可能有认真的学习行动,这将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美术史知识的学习成效。

对此问题08级同学根据各自的学习经历提出了许多建设的意见或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与知识的实践性。约8%的学生认为应改变传统师授生听式的教学方式,增强美术史教学的互动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约42%的学生认为美术史教学方式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性与趣味性,其中有学生认为应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还有约1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多设置各种小测试以便学生加深对美术史知识的印象,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约8%的学生认为应将美术史课程的教授应与美术教师技能相结合,增强实用性。这些意见或建议反映了学生要求变革美术史教学方式的诉求,对改变目前的学习状态极具参考价值。

四、美术教育实习对学生的美术史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美术教育实习中会加深学生美术史知识的学习认识,增强学习效果。关于“学习的美术史知识在教育实习中所发挥的作用”调查,09级学生尚未教育实习无需回答,08级已美术教育实习,故美术教育实习对学生学习美术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调查显示,17%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美术史知识在教育实习中发挥的作用”“很大”,58%的学生觉得“有作用”,美术史课程的学习对绝大多数学生的美术教学实习工作发挥了作用。有75%的学生已清楚地认识到美术史知识在美术鉴赏课作品分析及整理课堂教学脉络等教学实践方面的具体作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寻找美术史知识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但有25%的学生觉得“学习的美术史知识在教育实习中”“没什么用”,这将造成学生对美术史作用的错误认识,挫伤学习美术史的积极性。这些学生“教授的对象主要为小学生”,教学中“涉及到中外美术史的知识比较少,有也是最后的欣赏课,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少涉及”。 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由于高校学习的美术史知识与在小学基础美术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存在很多差异,美术史知识的专业性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必须弱化为小学生能接受的通俗性,而转化为隐性的知识存在,绝非“没什么用”而是没有发挥美术史知识在实习中的作用。综观调查结果,08级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效明显高于09级学生,08级对美术史知识“模糊不清”的比例普遍小于09级,“不完全了解”的比例明显高于09级学生,说明教育实习加强了学生美术史学习的知识感受。

五、调查后记

篇2

关键词:美术理论美术教育重要性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从20世纪初发端,经过了渐兴、停止、恢复、发展等阶段的近百年的发展,今天已呈勃勃兴盛之势。但在这兴盛之中,却也呈现出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既阻碍着美术院校的发展和完善,又对一些美术从业者和学生的发展存在不利。

一、美术界人士对美术理论还应更加重视

近年来,中国美术界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艺术浪潮,从“85美术”到“波谱”“玩世”“泼皮”“艳俗”等。在这一波波的艺术浪潮中,有些艺术家由于相对欠缺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基奠,缺少对中西方艺术史和艺术背后的整体知识的系统了解,致使他们在这些艺术浪潮中虽不乏创作了固于本土而面向世界的时代力作,也有一些单纯模仿西方艺术样式的矫饰的作品。

叔本华曾说:“人类总免不了会犯同样的错误。”在今天的美术界,有些人仍视美术理论为美术创作的附庸。比如笔者的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朋友就曾不屑地认为“艺术家所需要的是灵感,是手上工夫,是情感的体验,而不是理论。”笔者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积淀又何来灵感?没有理论知识引导情感表达创作定会显得苍白无力。今天,有些青年艺术家都把自己一头扎进画布而不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并把这些视之为是对艺术的另一种“执著”。然而,笔者看来,他们中有些殊不知这份“执著”有令人扼腕的叹息。

有几次,笔者遇到几个某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自由画者,他们问:“谁是山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年轻的男孩还问到:“是八个大山人吗?”笔者啼笑皆非。然而,当我们了解到有些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在我国,有些高等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其美术理论课所占的比重相对不高。一些绘画专业在有些学校在设置的专门的美术理论课课程上存在安排得不足。一些学校的美学概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被列入公共文化课范围内,总课时约占公共文化课的30%左右。

二、从西方学者的观点,谈美术理论的重要

西方本质主义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和格内尔认为,美术是人类文化和实践极其特殊的一面,人类的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因此,艾斯纳和格内尔认为,美术教育作为现代大众化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其最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包括下面四大部分,即: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在艾斯纳和格内尔的这份课程列表中,美术理论所占有的比例明显很大。由此可见,西方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理论素质的重视程度相对还是较高的。

美学是与人生价值问题相联系的。美术院校通过对美学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对美的本质、形态、类型等问题的了解的同时,增强对美的感悟、认识、鉴赏和判断能力。而美术批评是在美术欣赏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所作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对美术批评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清晰的思维能力和高层次的审美判断能力。而美术史的学习,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就更显得重要。学习任何专业的人,都应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位置、状况。俗话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美术院校学生通过对中西方美术史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和了解过去美术史的发展和现状,更在于他们可以去传承其中优异的部分,去开拓更加宽广的艺术局面。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美术史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我国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去汲取养分、获取灵感。师古人、师传统,犹如师造化一样都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法。三、从美术教育的本质看美术理论的重要

中国美术教育是在20世纪初先生的“以美育救国”的口号下发展、壮大的。“美育救国”在今天仍然具有发展国家,提高人们审美意识的时代紧迫感。因此,美术教育在今天作为大众化教育的生力军,其本质仍然是“美术文化和审美文化的教育”。面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对美的要求的日益高涨,美术学院作为有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教育机构,所培养的人才理应是适应社会,进而改造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具有独立审美自觉的人,而不应仅仅是单一的技能操作者;所培养的理应是服务于社会,也服务于自己的美术工作者、美术教育者和美术热爱者,而不仅仅是所谓的艺术大家。

在我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中,只有既重视专业理论又重视专业实践,使两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审美教育的途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这两者相对而言,专业理论是“虚”的教育,其重视的是精神素质的培养;而专业实践课则是“实”的教育,其重视的是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只是当这“一虚”“一实”相结合时,既重精神又重技能时,才是最有益于一个审美的人的发展。

结语

美术理论是重要的,无论是对于一个想要在实用美术领域中有所收获的人,还是一个想成为艺术大家的创作者来说都如此。好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如一位当代西方哲人所说,在艺术领域,你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意识的多少与高低将决定着你的眼界有多高,也将决定着你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

参考文献:

[1]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篇3

1.美术教学资源缺乏

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越来越小,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小学老师自身专业知识不够,这就严重制约着美术教学的发展。教师在上岗前没有得到专业培训,也没有充足的准备,更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无法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教学。其次,小学美术老师出现了身兼多职的现象。这就迫切要求学校和教育机构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强化,同时小学美术老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2.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美术要求的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视野。但是旧的教育体制只注重学生技能技巧,要求做到形色俱全,仅仅注重教师示范作用。而且仍然把书本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料,把教室作为唯一的教学场所。不变的教学形式,呆板无聊的授课方式,压抑阴沉的教学场所,所有的都是传统守旧的,致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很早就失去了创新的思维和意识,淡化了创新的理论思想,最终使学生逐渐对美术失去感知和认识。

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要求学生对所绘物体进行完美的描绘,这种没有启发性的教学,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致使他们失去创新的想法和欲望。

3.学生对美术缺乏一定的兴趣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令人头痛的是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他们对美术似乎没有一点点兴趣,甚至产生了一种厌学情绪。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没有一点年轻的活力和朝气,这种结果是由于我国美术教育中只注重技法培养所造成的。他们在课堂上所做的努力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得到认可,成效甚微,收获很小,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会在课堂上郁郁寡欢,对美术教学没有兴趣。

二、对美术教学中出现的现象所采取的对策和方案

1.优化教学资源,强化师资力量

加大对小学美术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设施。为学校和学生提供现代教学设备,提供现代前沿多媒体教学设施,让学生们也可以应运现代技术学习美术,懂得在美术中审美,在学习美术中懂得发现美感。

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美术知识,要求美术知识同其他科目一样,有充足完备的专业知识,改变他们的美术审美角度。学校应该逐渐增加他们学习的机会,加强同各个学校美术之间的交流。这样小学美术教学才会有所改变,前景才会一片光明。

2.改变陈旧传统的教学理念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无法跟着现代美术教育的脚步。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思想和教学方式是导致小学美术得不到充足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拘泥于过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不仅仅用书本教学,更要应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了解美术。偶尔改变教学地点,让学生去室外学习美术,让他们更接近实物,更清楚地了解实物的本质,对实物有真正的认识。

3.学会引导,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重要的不是和谁走,而是走向哪里”。正确引导学生是让学生学好美术的第一步。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在美术教学中配以相应的多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和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更有利于增加他们对美术的好感,激发对美术的兴趣。

篇4

关键词:美育;中职生;素质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就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美育是当前中职生教育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的核心意义固然以“传授职业技术”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但应该以人格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以人的全面发展观来培养和造就人才。对中职生进行美育,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以实例分析中职生对美的认识的误区

美是要发现的,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美的认识是会有误区的。要提高对美的理解能力,就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要欣赏山水的美,就要尽情体会山水带来的舒畅感,用感官感受自然的美好;要发现社会形态的美,就要先树立自身的内在美和外在美;要领略艺术的美,就要提升自身对艺术的认识,真正了解艺术的表达。只有认知了美,主动完善美育,才能感受美好,真正欣赏到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

在美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职生对美的认识存在三个误区。

1.朴素装扮不是美。有学生误认为衣着简单、朴素,就是“土老帽”,只有出众的外表才是美。这是对朴素美的错误理解。恰恰相反,盲目追星,衣着时髦新潮,丧失自己的审美主见和品位特征,结果只是浮华而已,没有一点儿美可言。

2.“傻气”里没有美。有的学生觉得,不计报酬地帮助别人就是傻,战士们固守边疆牺牲青春就是傻,科学家为真理献身就是傻。其实这种“傻”是内在的美,是一种执着,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残缺不存在美。不少学生把美理解为“完整”,而实际上,我们熟悉的断臂维纳斯就表现了一种残缺之美,古迹里的残缺也有饱经沧桑的美。残缺美会让人产生敬畏感。古代的左丘明、孙膑,现代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虽然身体残疾,但精神却有令人震撼的美。

二、以美育陶冶中职生的情操

美育以陶冶情操为目的,通过美育,可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以及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美的概念、生活中的美以及对美感有更深刻的理解。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学生了解美的内涵后,就能循序渐进地发现美、感知美,并能够创造美。

美有客观性,而学生的审美有主观性,主观性容易造成对美的认知误区,这就对美育提出了要求:应该使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有全面、正确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从两个方面发挥美的作用。一方面,要发挥“以美启善”的作用。让学生明白,美是一种善。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交融。个人的审美需要,就其本质来说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社会性需要。而“社会性”的重要内涵,便是“善”。另一方面,要发挥“以美启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审美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身心的健康发展。以美的事物启迪美德,是美育的重要任务。在“以美启德”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利用校园的环境资源,进行环境育人,寓德育于美育之中。

三、以美育情感提升中职生的德行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熏陶,是一种长期的渗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我们认为,任何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教育做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在美育教学中,我们坚持用美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中职生在接受美的教育时,性格、思想、情操乃至意志受到感染熏陶,进入纯洁、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审美育人的德育效果。

一切美感都产生于崇高情感,这些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善行美德。因此,以美育情感促进中职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提升中职生的德行,是非常有效的。

四、以现代化教学设备追求美育的最佳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将“美”尽情地展现给学生。而今天,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美育舞台。多媒体的出现,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美育学习、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提供了有效途径。

从教学方式或手段来看,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利用多媒体进行美育,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呈现艺术化、多样化的氛围,不仅可以使美育课充满意境之美,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篇5

升级顾客的关键:“服务品质”和“顾客忠诚”。其中,服务品质就是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的吸引程度、重要程度及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顾客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在对美容院以及美容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满意后产生的满意心理位阶。这两者是成正比增长的,品质好自然忠诚度上升,反之亦然。具体讨论顾客升级的办法前,可以把顾客分为三个阶段:潜在顾客、一般常客和品牌拥趸,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升级方案。

【阶段1 潜在顾客】

顾客特点:人群数量庞大,不可估测,具有关容需求和护肤计划但尚未确定,而且因为不熟悉美容市场而心生迟疑。

升级预备

对开卡的消费者来说,她们已经产生了初步的购买想法,但还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判断力。这时需美导和美容师营销人员引导顾客,了解系统专业的美容护理知识,帮她们做出最终购买的决策。美导和美容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她的当前情况(皮肤护理习惯、饮食习惯、美容经历等),以及需求和购买欲望。通过沟通充分评估顾客的实际购买能力,推荐与之相适应的护理级别和套餐。有购买决策权的大顾客,是能升级到VIP的潜在顾客群,遇到这些顾客需先特别制订下一步的升级方案。

升级方式

建立品牌知名度,利用广告树立形象,发现顾客需求,选择性推销,特别考虑促销。

所谓潜在顾客,一是有需求,二是有基本购买能力。很多有消费能力的人能否发展成为VIP的关键,在于要弄清她现阶段的消费和购买计划。在挑选、评估潜在顾客前,美导和美容师需要自问三个问题:这个客人的问题是否能在我们这里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满足需求后她会否成为长期的一般顾客?目前我们店的规模是否胜过其他周边的同类美容院,更能满足她长期的美容需求?从潜在顾客变为一般顾客,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开卡行为,但带来了经营者、管理者接下来要做的任务――搜索各方面信息继而进行筛选,综合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把一些符合美容院目标的顾客群与其他短期消费者区分开来,从而节约双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达到下一步最好的升级效果。

升级关键

1.通常情况下,发送宣传单和直接询问需求是小型美容院惯用的方式,这些方式会拉低品牌的形象。建议可以在小区电子布告栏打出优惠讯息,或用商场滚动字幕及活动地区做展板、咨询台,越是正式而高档的预约方式,越能吸引有升级潜质的顾客。

2.有消费欲望的客人进门后,与其急切的推销产品,不如先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需要美导用专业性的知识向消费者解释和说明情况,要点是无论美容师还是美导,都要始终保持自信,要让消费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美容师所说的。

3.要把潜在消费者变成顾客,美容师需要深入了解顾客的购买点、购买能力和引导客人做出正确决策。同时建立客人对美容师的信任感,构筑一个双向沟通渠道,使美导和美容师在了解顾客的同时,让顾客也能进一步了解品牌的具体情况,潜在顾客才有可能变成常客。

【阶段2 一般常客】

顾客特点:较为固定,可以逐步增加或减少的群体,已经产生购买行为,对产品和服务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经常重复购买同类护理项目和产品。

升级预备

一般常客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对美容院的第一印象深刻,例如你的美容院环境档次接近她的满意度。其次,护理后通过同其他美容院的条件、价格比较,觉得很有优势。再次,就是老板与顾客成为较为密切的关系,这也是稳定顾客的重要方式。最后,对于一些习惯性消费者会继续同自己感觉良好的美容院继续交易,以降低搜寻成本,比如离工作地点或居住地很近。当然,此顾客是否具有多次购买的能力也是要考虑的方面之一。

升级方式

扩展产品种类,提供质量担保,提供高层次服务,重点在于提升满意度。

常客是指经常、重复购买美容院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她们对美容院具有一定的忠诚度,但也有可能在美容市场竞争中选择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进而选择其他美容院。因此,相对于潜在顾客,美容院想拥有常客,必须要明白什么样的人才可能成为常客,也就是为什么这些人会成为固定顾客。

升级关键

美容市场各种同类商品价格差异不大,所提供的同类服务质量差异也不大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往往决定着顾客开卡后是否继续购买的关键。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固定美导、专属美容师、个人专柜、定制服务等特殊待遇方式来刺激客人的再次消费,同时也因为人为关系,更加热络的巩固客人与美容院的关系,这样新产品和服务推出后,这些客人也会因为信任而第一时间产生购买。

【阶段3 品牌拥趸】

顾客特点:数量很少,但忠诚度很高,对美容院的产品和服务相当满意。这是美容院老板最喜欢的顾客,也是极为稀少的顾客。

升级预备

一定要明确,美容院与顾客的关系绝对不单是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关系,还包括广泛的信息交流关系,尤其是感情沟通。关系营销的目的不仅是争取顾客,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住原有的顾客,使其成为拥趸。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建立客人对美容品牌的忠诚度。在关系营销模式下,目标不仅仅是赢得顾客,更重要的是维系顾客。

升级方式

提供会员优待制度与特别优惠,发展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时刻关注顾客。

拥护者是美容院固定收入的坚实基础,这些拥护者拥有对品牌超高的满意感。在营销实践中,品牌拥趸型顾客的忠诚表现在购买行为的连续性。她对美容院产品或服务依赖并认可,且坚持长期购买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这种表现已经在思想和情感上升华为一种高度信任和忠诚的态度,这类顾客就是所说的VIP。拥有较多的VIP也是美容院在长期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的优势的综合评价。

升级关键

在升级过程中,顾客关系管理的关键是懂得“关怀”。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美容院能更准确的把握顾客的消费行为,整理忠实消费者的身份,并对拥护者进行对应管理。

1.根据消费者的忠诚度,也就是消费次数与消费量的综合比对,美容院可给与鼓励,相比其他普通顾客应该先进行升级忠诚度高的顾客。

2.会员短信提醒服务可以增加节日问候或针对个人身体情况的叮咛短信,而不仅仅是促销宣传。因为服务时代,美容院的武器已经不再是优惠制度,而是“关怀”。这样才能使支持者升级为拥护者,建立长久的关系。

3.适时适度的组织只有VIP顾客参加的茶艺、插花等活动,要求携带亲友,以连带扩充待升级的顾客。照顾好拥护者的皮肤,还要关注她的生活细节,这是留住顾客拥护之心的灵丹妙药。

篇6

关键词: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音乐欣赏

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似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健在教师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美术教育 改善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和满足这个时展的趋势,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老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还对美术的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虽然从目前来看,高中美术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手段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这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改中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教学设计有待合理

新课改主要是对美术课堂的教学理念、课堂过程以及实践活动等做出了明确地规定和变革,并不是简单地针对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等具体形式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此,高中美术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将美术教育分为几大模块, (二)没有正确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卷面分数上。还有部分的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占用美术课程, 美术在学校甚至被边沿化,根本不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家庭中,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一般都是根据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为孩子选择学校,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衡量标准也是升学率,以学生的卷面成绩对老师的优异进行判断。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精神、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老师以及家长的重视,甚至被忽略。

2.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有待提高

虽然“新课改”没有明确提出对高中美术老师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些高中学校的美术老师,其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术达不到相关的标准要求,甚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审美观念的提高。高中美术看似简单,其实所涵盖的知识面是非常宽广的,它不仅要求老师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求老师对物理、文学、历史、化学以及哲学等学科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美术要将各个学科的知识善于融会贯通。但是从目前来看,现在的高中美术老师综合素质不高,知识面比较狭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有待提高, 新课改的内容比以前多知识涵盖面更广了,对教师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下对老师的要求。

二、解决高中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

“美术鉴赏”要求高中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古今中外的著名美术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从而增加自身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学生还需要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分析,从自身的感知出发感受作品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而绘画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的基础上,老师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实际操作的活动。因此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自己的感受、分析、理解,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现实的事物从具体转变为意象进行表达,从而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为学生的艺术感悟和艺术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故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美术老师应该将教学模块分次序进行组合,从而使其更加的科学和合理。

2.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由于高中设置的美术课程比较少,因此学生学习美术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少。美术老师想要在有限的时间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对课内和课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3.提高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

高中美术课程不仅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要求老师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从而才能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认知。因此,学校可以对老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同时老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选择与其相符合的美术内容进行指导。例如在《素描人像物写生》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人物素描作品进行欣赏,通过骨骼示意图和肌肉示意图帮助学生了解面部结构的产生,作画步骤图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人像写生的方法步骤,并引导学生学会整体观察、整体表现的正确方法,提醒学生始终注意被画对像的外在特征和通过外在特征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格与气质,争取从比较高的起点认识人像写生应追求的“形神兼备”的目标。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技法和学法指导,为学生掌握素描技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高中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各个高中学校应该重视美术教育,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同时相关的学校老师也应该对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陆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

[2] 刘旭辉.新课改后高中美术鉴赏课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 张有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篇8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实依据及必要性

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课标》中指出“美术教育在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美术欣赏是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生活环境的感受、想像、体验、理解和判断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达到以美促知,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促能的教育效果。从而获得终身的、可持续的审美创造力。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2、目前小学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课程(课型)不被重视。我区现使用人美版教材每册美术19课,专题欣赏只有1-2节课。市区级赛课活动中,容易出课堂效果的往往是实作课,许多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只看学生的绘画作品……于是,美术课程偶被挪作他用,各级赛课的“指挥棒”导向,学校的评价标准,让许多教师放弃上欣赏课。

(2)欣赏课教材与学生认知脱节。我区现用人美版美术教材,每册一般在开始和结尾各安排一节专题欣赏课,但这些课程的内容普遍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脱节。出现知识性、专业性上浮,趣味性偏低的局面,课程一旦游离于学生感知之外,欣赏难以直抵心灵,触动共鸣。长期下去,学生与老师都会丧失教学兴趣。

(3)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与欣赏课发展的不均衡关系。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欣赏能力。尽管,我校的美术教师均为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专职教师,但欣赏课教学关乎这个教师的美术专业知识、其他领域知识、理论结构、表达方式等综合人文素养。对于综合性强的欣赏课教学,大家都感到难以驾驭。

(二)课题界定及研究的重要性

1、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2、小学美术欣赏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同时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美术教研组确定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收集整理适合各年段的欣赏媒材。

2、探索小学各年段适合学生欣赏的美术内容,形成专题欣赏课。利用平时的教学,养成随堂欣赏的习惯。

3、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了解一位名家或欣赏一幅名画。

4、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鉴赏水品。

5、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美与生活的认识及应用。

6、使欣赏课程专题化,常态化,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欣赏课程。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我校各年段的学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他们感兴趣的美术学习内容。

2、文献检索法:查阅资料,了解欣赏课教学已有的研究成果。

3、实验法:将我校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年段进行实践探索及研究。

4、案例分析法:针对具体的课例进行研讨、分析。

(三)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1)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2)收集资料、学习理论;(3)讨论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及开题报告;(4)尝试研究。

2、中期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2月)

(1)调整课题实施计划;(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4)撰写中期报告,总结反思。

3、后期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文字与光盘资料。

三、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通过两年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收获。

(一)学生方面

1、学生掌握了欣赏作品的方法,提高了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

研究之前,一件作品让学生评述,他一般都只会说色彩鲜艳、非常有趣、好看或不好看等简单、表面的评价词。这是由于学生对作品缺乏深入感知,作品内涵没有深入挖掘。通过欣赏教学后,学生逐渐明白,鉴赏一幅作品,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一般欣赏一个作品,先要看整体――看局部――看神态,进行初步感知;接着了解作者――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因――了解作品技法来自何种流派,进行深入了解、理性理解;最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生活感受,思维作者意图及作品思想、价值意义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的人。

篇9

关键词: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要求;培养途径

教育部宣布,2015年,我国将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师范生不具备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证的优势,这无疑提高了对在校师范生基本素养的要求。因此,笔者对此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的要求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对应的优化途径,以期新时期美术师范生在众多非师范生中能够脱颖而出。

一、 社会各界对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的要求

1.美术师范高校: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2005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由此可见最初的培养目标下,美术师范生要具备以上几点基本素质。而事实上,由于美术师范的培养模式受制于传统的美术学院的培养模式,更加重视美术技能训练,轻视教育实践经历,培养目标主观上偏向美术家。

但目前美术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基础教育美术教育岗位趋近饱和,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入更需要一专(美术)多能人才的小学。因此,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对高校美术师范生的培养,需要回归其教育工作者的本源目标,为毕业生的就业着想,因而要做到技能突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2.国家教师资格证及地方入编考试:教师素养要求分值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各个地方不同,但是不管面试、笔试还是上机考试,都要求师范生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笔试从学科而言,涉及学科专业知识、教材教法、新课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理论及其实践知识。而面试则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语言表达、仪表仪态、课堂问题解决等综合素质。美术教师资格证国考将对美术师范生的素养要求以百分比计算分值的考试的形式体现,这对改革后即将进入高校的美术师范生以严进严出的制约,提高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资格证考试从大三起一年举办两次,流程与入编考试流程大致相同,所以它可作为一个入编前的模考,给学生以后的应试积累经验。

3.中小学对在职美术教师的要求:研究型教师地位越来越突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师已经从以往的教书匠慢慢转化成具有课程智慧的教学活动创作者。他们不断地积极探索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思路。比起其他的课程,美术学科更加容易促进创新型教师的成长:首先,美术本来就是以创新为导向的学科。其次,中小学美术课程不计入升学应试体制,教师没有作业评价压力,其思维中很容易喷涌出创新的点子。再次,基础教育体制下的学生认为美术是抒发感情的游戏行为,对它兴趣十足。随意的操作或者涂鸦能给老师带来无限的思维碰撞。 最后,新课标下的美术教材与地域性、民族性、个性相关,发散性很强,给美术教师留下很大的探索空间。

[5]美术教育专家之所见

美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尹少淳在其《美术教育学新编》中提到:“理想的美术教师的资质和条件应该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①独特的人格魅力。②多样的美术知识与技能。③基本的教育知识与技能。④全面的文化理解能力。这仅仅是作为美术教师的一般资质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追求更高的层次――研究型美术教师。”王大根在其《美术教学论》中指出:“ 美术教师的素质是:一是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艺德;二是要有坚实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三是具有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四要有不懈的研究和创造精神;五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六是要有文明的仪表风度。”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美术师范生必须在提升基本素质上作出必然的探索。

二、 适应各方需求,探索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准确定位,提高职业归属感

美术师范生普遍存在对教师职业认可度低,更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为画家的问题。笔者认为,人在对事物信息掌握不全面时很容易认识不清,会对其作出片面的评价。那么,如何准确定位,提高职业归属感呢?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美术师范生对综合素养要求认识不清的问题。

1.在理论学习中了解美术师范生综合素养要求

采用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美术教育教学类刊物,更新美术教育教学理念,了解新时代社会对美术师范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实现从不清楚职业要求到了解与把握要求再到了解中尊重这一职业的完美过渡。

2.在积极走访中了解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要求

学生有相当多的空余时间,在大学这一广阔的平台上可以接触到专业型人才。 例如有针对性地采访应届美术毕业生中的在岗美术教师,了解他们以前考编和资格证国考的经历,以及所在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要求,品味在职教师职场成就感;采访知名美术教育家,获得指导;咨询相关培训机构,了解应试环境下师范生的要求。通过和各类专业人士的接触交流,加深对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要求的了解。

(二)强化美术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美术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是秉承“实践出真知”的古训,参与多次实践,积累教学经验。

(1)组成学习小组,每隔两星期举办试讲说课沙龙。

(2)暑期联系中小学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实习、见习、支教等活动。

(3)参与学校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和两个月的实习活动。

(4)关注教师教研网,积极参与旁听市区优秀教师教研活动。

(5)积极参加校园教师专场模拟招聘赛活动、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活动等。

(三)认真对待美术教育实习活动

随着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模式由原来的统一分配向现在市场经济双向选择制度的过渡,师范生的工作能力成为用人单位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师范生的工作能力很多时候就是指实践能力。因此在短短的两个月实习生活期间,美术师范生需要格外认真地注意备课、上课经验的积累,同时培养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较强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为今后步入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有调查显示:未来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与“研究型教师”的目标差距很大。因此,师范类本科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对于美术师范生应如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笔者有几点浅显的认识:

1.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信息资源处理

在缺乏教育实践的大学期间,本科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地来自大量的阅读。一个研究导向的美术师范生需要阅读的书目应该包括:哲学类、文学类、心理学类、美学类、美术学类、美术教育学类、教育心理学类、教育学类、常识类等。可是,书籍浩如烟海,选择性地阅读和处理有效信息可以帮助师范生形成清晰的多维认知结构。在寻找书籍时,可以参考上述类别名家著书里的书单推荐,利用图书馆搜索引擎有针对性阅读,在阅读一本思维严密的书时绘制一张知识结构图帮助记忆与理解。最优的阅读效果产生于阅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因此有意识地确定课题去搜集相关资料也能形成很好的效果。

2.有意识地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反思能力

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自我认同来源感与周围人接近趋同,害怕与集体不同。而美术这门学科却恰恰需要这富有创新性的不同。身在学校这个集体之中,美术师范生尤其需要警惕随波逐流的思维惯性,要对书本或者老师口中的真理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给我们树立了楷模,他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清晰地表明了他作为一个真正的思想主体反对对权威的迷信与恐惧,主张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习以为常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质疑,并产生新的创造成果。

3.参加科研活动,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

目前在校园内开展的科研活动有如下类别: 由校级或院系级与企业共同组织的科研活动、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团体活动、教师个人进行的课题等。参加科研活动能够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科研过程中,美术师范生不仅能够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而且能够了解到研究的程序,如:确定研究选题―制订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研究结论―发表研究成果。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美术师范生能掌握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是综合应用的。此外,顺利研究之后须学会将研究成果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掌握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实验报告写作的基本方法。

总之,美术师范生必须在美术和教育两大领域共同发展,具备美术与教育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任何一项的偏颇都不可以。为了美术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生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开拓创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献上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教体艺〔2005〕2号[z].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10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73

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初步的分析、理解、甄别、评价的能力。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前途是光明的,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并未达到预期的成果。

一、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一个艺术类学科,目前的发展还不是很全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受升学率的影响,许多高中学校虽然设立了美术鉴赏课程,但是却缺乏对该课的重视。许多高中学校本来美术鉴赏课的课时就非常少,却还经常出现了美术鉴赏课让课给其他学科的现象,导致了美术鉴赏课名存实亡。其次,虽然现在应新课改的要求,许多的高中学校都设立了美术鉴赏课程,但是这些高中普遍缺乏真正专业素质过硬的美术教师,甚至有些是其他科的教师转过来的,导致美术鉴赏课程教师专业素质偏低。高中美术鉴赏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单一,教师课堂上不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学习流于表面,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中,导致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不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建议

1.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中学校应该增加对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首先,学校方面要认识到美术鉴赏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其次,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美术鉴赏课的课时,并且保证不能将美术课让给其他科目;最后,学校尽最大能力保证美术鉴赏课程的师资充足,提高教师待遇。

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美术鉴赏课程的引导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对美术鉴赏课堂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第一,美术教师的选拔必须出自专业院校,杜绝将其他科目的教师直接转过来教美术的现象。因为只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才能将美术知识系统、有序地教给学生,才能通过自己长期培养的美术气质感染学生进而提升高中生的审美能力。第二,作为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师不仅应该充分了解艺术作品,能从艺术层面对作品进行解析,还要对艺术家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有着充分的了解,能让学生从艺术家的艺术经历中学到做人处事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广泛阅读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多了解关于作品的故事、传说。第三,作为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教师这个职业最基本的要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美术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准确、丰富地传达给学生。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高中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以教师为主体,以黑板、粉笔为工具的枯燥、单一的形式,时间长了难免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新课改对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要求也提醒我们广大教师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流行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多方面的综合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项感官,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的印象。

例如,当讲到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教师课前应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先播放一段悦耳轻柔的轻音乐,然后设置效果将这幅作品缓缓展开,再配上教师用轻柔的声音将画中描述的意境用诗一般的语言娓娓道来:拂晓时分,一轮暖暖的太阳渐渐升起了,划破了淡淡的晨雾。两三艘小船,慢慢地淡入到前景来,静悄悄的,宁静而悠远。朝阳,渲染了这天光水色,也把莫奈的画布染成了一首朦胧的诗……此时,优美的画作,诗意的语言,轻柔的音乐便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这种新颖的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对美术鉴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