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痛的损失,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进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该病的发生会对脑基底神经核、脑干等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且该病症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即便是幸存者也多会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新生儿黄疸合并胆红素脑病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资料来源于我院最近一段时间收治的新生黄疸患儿,抽取其中的68例,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含有患儿34例。对照组中包括男21例,女13例,日龄1-23天,平均(17.6±7.3)天,出生体重在2480g-3010g,平均(2650±120)g;观察组中包括男20例,女14例,日龄2-24天,平均(18.1±8.2)天,出生体重2440g-3100g,平均(2740±130)g。所统计的研究对象的性别、日龄以及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所抽取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进行分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出生后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护理干预措施。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以及治疗效果。
1.2.2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有:①早期干预。对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具体时间以及消退时间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还应对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予以注意,对是否存在精神萎靡、嗜睡、四肢强直或者是抽搐、两目直视等症进行观察,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治疗[2]。②合理喂养以及做好保暖工作。今早对婴儿开奶,尽量应做好合理的母乳喂养工作,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半小时便开始哺乳,从而促进婴儿的肠蠕动,一般胎便能够及早地排除,从而有效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降低胆红素总量。③预防感染。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差,很容易遭受到细菌等侵袭,要对交叉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对无菌操作予以严格执行。注意对婴儿的皮肤、臀部以及脐部的保护,保持清洁,避免发生破损感染[3]。④光疗的护理。对光疗暖箱进行有效的清洁,并应对清除灯管的灰尘给予高度的注意,更应及时对灯管进行更换。在关照的过程中,应对婴儿体温进行常规监测,对其皮肤的完整性进行仔细的检查,对是否存在臀红、硬肿等现象进行观察,保证患儿的皮肤清洁,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均应剪断指甲,避免划伤患儿皮肤,并且对患儿佩戴眼罩,避免灯光直射损伤视网膜[4]。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率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儿并发胆红素脑病者2例,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儿中发生胆红素脑病者7例,发生率为20.59%。显然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儿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患儿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者1例,发生嗜睡者2例,存在双目斜视、四肢强直症状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中患儿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者3例,发生嗜睡者5例,存在双目斜视、四肢强直症状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显然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体 会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合理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现,该组患儿的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他
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该结果表明,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新生黄疸患儿并发胆红素脑病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体会到,在对患儿实施光疗过程中,在给予照射的同时应对环境温度和对患儿的保温给予注意。患儿暴露皮肤应尽量采用小块尿布进行遮挡,对患儿的眼以及生殖器部位则也应分别用眼罩以及黑布进行遮挡。出于使治疗效果得以保证的目的应定时为患儿进行翻身从而保证其各个部位均能够得到照射。对患儿实施合理的光照疗法能够使不显性失水增加,并且能够加速核黄素破坏,因此应定时为患儿喂水。
参考文献
[1] 李凤芹.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3(07):1160-1161.
[2] 王淑清,王艳杰.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光疗的特护[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09):57-59.
篇2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需要大量红细胞携带氧气,出生后建立自主呼吸,低氧环境得到改善,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大量未结合胆红素,但此时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内缺乏菌群,不能及时将胆红素排泄,导致血液胆红素增多出现黄疸。
2 新生儿胆红素的检测
检测胆红素含量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查,但是血清胆红素的检测是更加有效和准确的方法,这是目前专家一致认为的新生儿治疗的原则,不过这并不适用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因为频繁的抽血检测增加新生儿的痛苦和加剧家长的担心。目前可采用经皮测胆红素(TCB)及微量血测胆红素,TCB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易接受,但该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可作为筛查及动态监测新生儿黄疸[4-6]。有报道发现经皮与经血清检测胆红素值存在高度正相关性。
2.1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1.1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饮食很重要,尤其是孕母患有肝炎、曾生产过病理性黄疸婴儿及夫妻血型不和者做好产前检查更为重要;积极处理好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 提高接生技术,预防早产和难产;孕妇注意孕期饮食卫生,避免过冷过饥过饱及忌食辛辣及忌酒。
2.1.2常规护理 ①保暖护理:创设36℃~37℃的温湿环境以保护患儿的皮肤和湿度。②喂养护理:婴儿出生后30 min即开始母乳喂养,以促进肠蠕动,尽早排出胎便,以减少肝c循环的胆红素和胆红素总量。同时,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利于排出胆红素。③皮肤清洁护理:在住院期间,做好患儿的皮肤和身体的清洁。如保持臀部清洁,以预防红臀的发生;保持脐部清洁,以预防脐炎的发生。在出院后,家属也应该加持每天为婴儿沐浴,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位置必须保持清洁。④心理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解黄疸的病因、性质、治疗方法及护理、预后影响等,耐心解释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以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保持父母与患儿多接触,以使情感联结增加,稳定患儿的心理情绪,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2.1.3早期护理干预 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减少转光疗例数。
2.1.3.1早期喂养 尽早让新生儿与母体接触,最好是在降生30 min以内,并让新生儿早吸吮,为弥补初期母乳的不足,可适当在母乳外补充部分配制奶,同时增加20 ml 10%葡糖液。至母乳量充足后取消。
2.1.3.2抚触和游泳 有报道显示抚触能够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的蠕动,增加全身的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刺激体内分泌胰岛素和胃泌索,促进肠道菌群的生长,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防止再次重新吸收胆红素,以减轻胆红素含量,减弱黄疽的病情情况。游泳使皮肤血管充分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其大量汗液排出,新陈代谢增快,促进黄疸消退。方法如下:健康足月适龄出生的新生儿需在出院前和出生后4 h这段时间,每天在喂奶1 h后进行游泳及抚触。游泳的要求:游泳水温38℃,使用纯净水,室温控制在26℃~28℃,游泳时间是15 min,1次/d。
游泳应注意婴儿安全,新生儿颈部套特质游泳圈,脐部贴防水护脐贴,游泳完毕摘下游泳圈和护脐贴,并用3%的双氧水和安尔碘对脐部进行消毒。抚触操作方法及要求:①头部:a、从前额中央用两拇指向两侧滑动至太阳穴;b、从下颌中央用两拇指向上、向外侧滑动至耳前;c、 从前额发际向上、后用两手掌掌面滑动至后发际,于两耳后乳突处停止,并给与轻轻按压。②胸部:从两侧肋下缘用两手分别向对侧滑动。③腹部:按顺时针按摩脐部。④四肢:从近端用双手抓住上肢肌肉边挤边滑向远端,并对关节及大肌肉给予搓揉,下肢同上肢操作方法。⑤手足:从手掌面跟侧用两拇指依次推向指侧,并对手指关节做提捏动作,足部同手部的操作方法。⑥婴儿呈俯卧位,在脊柱两侧分别用手掌由中央向两侧滑动。进行抚触的操作者双手需涂润肤油。抚触全部过程是一对一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操作,抚触时间是10 min。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进行早期干预研究中,何冬卉和韩艳宾等都给予抚触的护理措施。结果抚触组黄疸减轻,转光疗的例数明显减少;毛莉[7]通过对32例黄疸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抚触、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1.3.3中药外洗 将中药退黄洗剂加水后给患儿进行沐浴。李翠玲[2]等通过中药外洗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得出中药外洗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不仅疗效良好,且经济方便,减少了注射或者口服带来的不便。
2.2光疗的护理 目前,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重要手段是简便易行的光照疗法。其中以蓝光光疗的效果最好。光照疗法的治疗效果好坏与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分别是:皮肤对光暴露的面积、婴儿与光之间的距离、光在有效的光波长度范围内的放射能,以及在人体中的胆红素代谢与排泄及溶血的速率。心理护理在光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前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使家属能够了解光疗的目的、治疗方法、预后效果,以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
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辅助检查,并且要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松紧适宜的会阴罩和眼罩,其中,注意保护男婴的阴囊,避免给新生儿的视网膜及男婴的发育造成影响;避免患儿躁动不安,以利于光疗效果更佳。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新生儿,当他们哭闹时,实施适当的抚触护理,能够使患儿感到舒心和满足,进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在蓝光治疗结束后,去除患儿的眼罩之后,应该予以已消毒的纱布覆盖3~5 min,以便患儿能够适应光线的变化。最后检查患儿全身检查皮肤有无损伤以及眼部有无感染,整个过程注意保暖。姚俊荣[8]通过对790例黄疸新生儿光疗的护理得出整体舒适的护理可降低新生儿光疗时的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庞婷[9]观察了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光疗的护理得出光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
2.3药物治疗的护理
2.3.1口服西药的护理 一般可以采用一些口服类西药来治疗和预防新生儿黄疸,如妈咪爱、培菲康、苯巴比妥钠等。其中益生态制剂培菲康,是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肠道制剂,通过口服可以使药物可迅速进入并定植在婴儿肠道内,有效保持婴儿肠道的酸性环境,补充新生儿体内有益的菌群,保证肠道正常蠕动,进一步减少肠一肝循环中的未结合的胆红素,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恢复,增加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增加胆红素转换的能力。陈佳[10]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得到了较好治疗效果。
2.3.2口服中药的护理 在中医辩证上,认为胎禀湿热致新生儿黄疸,因此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为本,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是多年来沿用的方法,除具有清热利湿的效果外,还可以减少肠肝循环,增加胎粪的排出,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汤、茵栀黄口服液、退黄糖浆等。口服中药时应重视中药服法,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将患儿抱起或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呛咳及返流引起窒息,1个疗程为6~7 d,服药后注意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排便次数和颜色,若出现水样便并且大便次数增多时,应暂缓服用或减少剂量,如服药后黄疸无消褪或加重者需转为光疗。陈观文[11]等应用新生儿黄疸方、郭丽萍采用黄疸糖浆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2.4换血疗法的护理 最迅速有效的治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是换血疗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溶血症,通过换血能够换出血中致敏红细胞、胆红素和抗体,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减轻溶血效应,防止胆红素脑病。杨丽清等[12]从输液泵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发现此方法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人工控制方法,避免了频繁更换注射器引起的血块和空气栓塞以及感染发生的危险。消除了血压波动和人为误差等因素。
3 结论
综上所述,重视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但大部分都具有可逆性。因此,首先对所有不论是否出现黄疸的新生儿,都应积极采取减少胆红素吸收的多种预防护理措施;其次,应该加强围产期保健护理工作,降低这一时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引发因素;最后,应该特别重视高危儿、早产儿、早期黄疽及发展迅速的新生儿,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赢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要求和动作,共同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梁悦,于春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42-143.
[2]李艳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z1):96.
[3]李玉平.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5,28(46):275.
[4]杨静.中西医结合治辽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120-121.
[5]李国华.预防性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5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7):49-50.
[6]杨春鸿.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问题探讨及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25-2326.
[7]毛莉.新生儿黄疸发生较早的原因与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观察[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09(14):303-304.
[8]姚俊荣.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7(2):194-195.
[9]庞婷.蓝光治疗新生儿黄渲的护理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91-92.
[10]陈佳.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300-301.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48-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1],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50%~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原因复杂,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我科对2009年1~10月148例出现黄疸的患儿实施新生儿黄疸整体护理,分析黄疸的原因,制订有效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除3例患儿因其他并发症继续治疗外,余145例患儿均未发生核黄疸,2~3周治愈出院,现将其间整体护理体会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其中,男88例,女60例,出生时体重≥2 500 g,Apar评分7~10分者142例,胎龄不足37周,体重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①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②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每日生成约8.8 mg/kg,成人仅为3.8 mg/kg。③肠肝循环特点:因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粪胆原、尿胆原不能有效被还原,且婴儿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
1.2护理
1.2.1入院评估
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如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胎龄、保暖情况、体温变化、大便及尿液颜色。根据患儿尿、便颜色变化,可判断黄疸的轻重及变化,如尿液呈酱油色,提示为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价进展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出。
1.2.2护理计划
以收集资料和护理问题为依据,制订出适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计划,用于指导护理活动,由于患儿胎龄不同,出生时情况各异,所致患儿的病情轻重表现均不相同,护理计划也均不相同。因新生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故黄疸新生儿喂养应耐心,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1.2.3护理措施
1.2.3.1针对病因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我院采用上海NJ-33经皮黄疸测量监测仪对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每日进行黄疸指数监测并每天及时反馈监测结果。部位取前额正中右眉弓上方0.5~1.0 cm处,紧贴皮肤垂直侧。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有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的颜色、部位等变化。每日应用经皮黄疸指数测定仪监测经皮黄疸指数,可粗略地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胆红素(mg/dl)=1.2×(经皮黄疸指数-12)。每2~3天检测血胆红素。观察有无核黄疸表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主要是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一旦发现胆红素浓度超过257 μmol/L就该密切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早期发现胆红素的神经毒性,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与家长沟通,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1.2.3.2实施补充水分、配合蓝光照射疗法。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实行蓝光照光的治疗护理[2],蓝光照射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方法,同时也降低皮肤黄疸的可见度,所以照射期间血清胆红素每日监测。蓝光照射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每例患儿液体补入量增加不低于25%,可通过输液和口服葡萄糖来补充。注意保暖,光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对眼的损伤。除会阴、部用尿布外,余均;蓝光灯管使用2 000 h后,能量减弱45%,每次照射记录时间,超过2 000 h重新更换新灯管。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的护理,采取的是间断照射,即持续照射8~12 h后停12 h再照射。记录起止时间,间断照射疗法同连续照射疗效相同,但明显减少光照疗法的副作用,148例黄疸新生儿除有个别几例出现轻微腹泻和皮疹外,未再有其他不良反应。
1.2.3.3抚触护理。为我院黄疸患儿的常规护理,抚触护理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3],每日由我院护理人员采用标准抚触法,对患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从患儿头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背部进行有序抚触,每个动作重复2~3次,每日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抚触有效时患儿神情放松,可进行10~15 min,如患儿烦躁、哭闹则停止抚触,等合适机会再抚触。抚触护理教会患儿母亲和家属,出院后可继续进行。
1.2.3.4纠正酸中毒,促进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可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4]。
1.2.3.5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1.2.4黄疸新生儿健康教育
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和程度,取得家长的配合;轻度母乳性黄疸,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25%~30%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在继续喂母乳的情况下黄疸在3~12周消退,除少数胆红素>342 μmol/L可发生核黄疸外,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结果
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
3讨论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向家长宣传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知识,生后及时喂养。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害,预后效果不佳,尽管进行了治疗也可有脑性瘫痪等后遗症,对于宫内感染患儿,治疗好转后,出院后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对148例黄疸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必须保证住院护理质量与出院后家庭护理质量。在重视患儿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母亲的心情。全面考虑到父母、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对婴儿健康成长的影响,注重人的社会性。因工作时交接班仔细、责任明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得以使新生儿常见的护理并发症等明显减少,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护理工作中所做的健康教育,对于患儿及家属针对性、实用性强,深受家属欢迎。出院后上门指导服务,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
[2]王秀芹,王永秀,刘晓方.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9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A):638.
[3]朱步琴,徐敏.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A):1758.
[4]毛立英,寿文祥.62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5,25(7):79-80.
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以巩膜、皮肤黄染为特征,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黄疸严重者尚可引起核黄疸,导致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1]。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因母婴分离、喂养方式改变及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黑棉布遮着眼等舒适度的改变,都会引起患儿的身心不舒适,影响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2]。所以不仅要重视新生儿黄疸蓝光的治疗,还要重视他们的护理,使他们尽快得到康复出院。
1患儿蓝光治疗前的护理
1.1心理护理 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因患儿是接受蓝光治疗,家属难免会有 样那样的想法,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1.2 光疗箱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普通灯管式光疗设备使用时应注意,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急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调节病室温度至24℃~26℃,湿度55%~65%。预热消毒处理过的蓝光治疗箱温度至30℃~32℃,夏季将光疗箱置于自然通风处,并用软布覆盖并固定在箱内婴儿床的四周,防止新生儿活动时撞伤。
2患儿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新生儿在光疗箱中,全身暴露,时有烦躁、哭闹或出汗,丢失水分多,因此要补充足够的水分,采用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护理人员给新生儿翻身1次/h,左右侧卧位交替,单面蓝光者还须与俯卧位交替,并尽量使皮肤最大面积接受蓝光照射,同时对新生儿头部、背部以及手部等处进行皮肤抚摸,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要及时为患儿翻身按摩。每2h要为患儿测量体温一次,一般超过37.8℃要做降温处理。夏季温度高时,可打开全部箱门;冬季要加强保暖,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根据体温调节箱温。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可因过热、胆汁分解产物或接触紫外线而出现皮肤斑丘疹并出汗多,护理人员应使患儿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定时更换尿布,预防红臀的发生。每4h测量体温,依体温调节箱温。加强巡视观察,注意患儿全身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3患儿蓝光治疗后的护理
在光疗结束前,将包裹用的衣服预热,光疗结束后,及时为新生儿清洁皮肤,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摘除眼罩,穿衣保暖,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要继续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况,吃奶情况,大便的颜色及性状,以及黄疸的消退情况,继续观察皮肤黄染有无反跳现象和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四肢肌张力、吃奶等情况,协助医生及检验科采血复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变化,及时汇报病情动态,提供治疗依据,促进新生儿尽早康复。停用光疗箱后,还要拆除箱内软布送洗,做好光疗箱的终末清洁消毒。最后,患儿在出院之时,医务人员要告知患儿的家长,若是再次出现黄疸(生理性的)现象,给患儿冲服一些葡萄糖,因为通过糖水具有利尿的作用,这样能快速的、有效的排除患儿体内的胆红素。
4严密观察
4.1生命体征观察 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 ,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4.2神经系统 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4.3大小便观察 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4.4处理感染灶 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出院指导
5.1使家长了解生理性黄疸是一 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
5.2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5.3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热、呕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5.4若为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总之,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易行、见效快的方法。蓝光治疗要做到与舒适护理有机结合,这样才能降低新生儿光疗时的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以便达到最佳的康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蓝光照射治疗,两组均采用综合护理。
结果: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ID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的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蓝光照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3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96-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导致新生儿死亡或出现智力低下及运动障碍等后遗症[1],一直以来都是产科、儿科关注的焦点,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及时有效地对黄疸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显得尤为重要,但普通的蓝光照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缺点。我院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光治疗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100例均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所有新生儿分娩时无任何产伤、窒息感染等异常,不需呼吸支持及氧供,无先天畸形、疾病、并发症、ABO溶血,无胎头吸引、产钳助产,母亲孕期均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用实行母婴同室,混合喂养。男52例,女48例,出生时Apgar评分均在8~10分,平均(9.1±1.2)分。体重2600~4100g,平均(3250±650)g,胎龄37~41周,平均(38.6±3.2)周。自然分娩78例,剖宫产22例;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时Apgar评分、分娩方式、健康状况等具有可比性,X2分别=0.56、0.87、0.72、0.65、0.36,P>0.05。
1.2治疗方法。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光临床治疗,患儿睡于带LED蓝光辐射台上,当经皮肤测胆红素达到新生儿蓝光照射水平时,给患儿戴好眼罩,系好尿巾,开启开关即可。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对患儿进行抚触等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3.1家长的心理疏导。蓝光治疗过程中,患儿会出现过度哭闹、烦躁、呕吐等不良反应,家长看到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拒绝对新生儿继续治疗。因此,在治疗前要向患儿家长讲解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的重要作用,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事项,患儿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减轻其焦虑心理,以配合治疗。
1.3.2环境护理。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病房应每天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清新、舒适,光线要柔和,对家属进行必要的院内感染基本知识的宣教,让他们积极配合工作,严格控制探视。新生儿要注意保暖,保持体温在36~37℃左右。温度相对保持在20~22℃,湿度55%~65%。每天2次用浸泡了0.2%有效氯消毒液的拖把拖地,有血液体液污染时用2000mg/L有效氯作用30min再用拖把檫干净,消毒液从外到内喷洒。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1h。
1.3.3抚触护理。抚触者用强生润肤油双手,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按摩,头部及背部用指揉法,四肢用挤捏法[3],动作轻柔,力度适宜,在整个抚触过程中,抚触者心情放松,充满爱意,不断地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注意与新生儿的目光交流,可播放舒缓的音乐,每次动作3~5次,不宜重复太多,2次/d,上、下午各1次,每次按摩时间为15~20min。留意在按摩过程中婴儿是否有不适的反应或异常表现。
1.3.4病情监测。每次治疗前为患儿测量体温、体重;将患儿,戴眼罩,黑布遮盖会,置入光疗箱。每2~4h测体温一次,并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脉搏、精神、反应等,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精神状态,若出现反应差、嗜睡、拥抱反射减弱等现象,要注意核黄疸的发生。
1.3.5预防感染。新生儿皮肤十分娇嫩,防御能力差,很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告知产妇及其家属注意个人卫生,洗手的重要性,接触患儿前后用肥皂、流水洗手。且新生儿应穿全棉、无刺激、柔软、清洁、宽松的衣物,每日更换,穿着不易过多,保持皮肤皱褶部位干燥。新生儿出生后用20%制霉菌素擦洗口腔,2次/d,预防口疮的发生。每日洗澡,尿布、衣物勤洗勤换,更换时检查脐带有无生血,洗澡后用75%的酒精消毒[4]。新买衣物彻底清洗后再使用。
1.4观察指标。①黄疸指数:取新生儿前额正中为黄疸指数的测定点,采用用南京信恒丰和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经皮黄疸测定仪测量。②胆红素测定:取新生儿静脉血,抽血后,自行凝固后,于专用抗凝管混匀,1h内以3000转/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采用仪器为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ID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t检验做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儿哭闹时间、睡眠时间及黄疸指数(见表2)。
3讨论
3.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较为复杂,新生儿胎粪中含有大量胆红素,正常新生儿多在10~12h内排除胎便,3~4天排黄便。若胎粪积聚在肠道内胆红素会被重吸收入血,加之,胎便排出延迟,就会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的负荷[4],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发生新生儿黄疸。此外,母乳喂养次数是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常的新生儿每日哺乳8~12次,频繁的吸吮可促进乳汁的分泌,增加母乳摄入量。如果新生儿母乳摄入量不足,则会使肠蠕动减少,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晚,这样就会导致肠内容无停留的时间过长,致使血胆红素升高。增加喂养频率可通过吸吮―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促胎便顺利排出,结合胆红素排出增多[5]。
3.2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优点。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方法,普通的蓝光照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缺点,传统单面蓝光置于暖箱之上,致使箱温不稳定。传统双面蓝光箱内为有机玻璃,患儿裸睡其上,缺乏安全感,容易抓伤皮肤,脚踝、头皮等处容易发生磨擦致皮肤发红或破损,且传统蓝光灯照射1000h需要更换。本研究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操作方便,患儿裸睡于新生儿辐射台上,灯管产热少,无箱温不稳定、皮肤损伤等安全隐患,蓝光灯为LED管,5000h才需更换,使用寿命长、省电耐用。在新生儿监护室中应用减少搬动患儿,尤其是危重上呼吸机的患儿,降低安全隐患,操作简单方便,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3.3综合护理可提高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在蓝光照射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儿的不适,家长看到后可能会拒绝治疗,为此我们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了解蓝光治疗的作用、优点,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抚触患儿,与患儿进行皮肤接触和情感交流,让患儿产生一种安全感,以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同时环境护理、病情监测和预防感染增加了患儿生理上的舒适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胆红素水平、哭闹时间、睡眠时间及黄疸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黄美华,刘赛红,黄广文.新生儿黄疸643例病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24-825
[2]姜永芳.足月新生儿黄疽的早期干预与评估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20-21
[3]张凤珍,段红霞,张军,等.抚触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8,24(7):559-660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6(b)-0161-04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其是指新生儿在出生28 d内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有母乳性、肝性、溶血性黄疸,还有新生儿胆道闭塞,各类原因诱发血液中胆红素含量明显升高,从而导致患儿的皮肤、黏膜发生黄疸,进而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可能留下不可逆性的后遗症,严重者发生死亡[1-2]。针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新生儿生活质量成为研究的热点护理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新生儿黄疸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100例,女52例,男48例;母亲孕周38~40周,平均(38.4±1.5)周;新生儿体重2.3~4.7 kg,平均(2.7±1.3)kg;Apgar评分7~10分,平均(8.2±1.1)分;发病原因:生理性黄疸38例,新生儿感染32例,新生儿溶血30例。联合护理组100例,女54例,男46例;母亲孕周37~40周,平均(38.9±1.1)周;新生儿体重2.4~4.6 kg,平均(2.8±1.3)kg;Apgar评分7~10分,平均(8.4±1.3)分;发病原因:生理性黄疸36例,新生儿感染33例,新生儿溶血3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合理喂养、保暖看护、补充维生素,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1.2.2 联合护理组 (1)抚触前的准备:保持患儿适宜的房间温度,保证患儿至少在抚触过程中无声音干扰,病房内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患儿在抚触前不能吃太饱或者太饥饿,抚触多是在患儿沐浴之后。在抚触前为患儿准备好遮眼罩、尿不湿和会阴的遮盖物。(2)抚触护理:抚触方法参照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方法,①脸部的抚触,用双手拇指从患儿的额中心向两侧推压,手划过的区域呈现微笑状。②眉头、眼窝、人中和下巴的抚触,用双手拇指从患儿的眉头、眼窝、人中和下巴中间分别向两侧外部推压,动作轻柔。③胸部抚触,双手分别放在患儿两侧肋缘处,右手向上滑动,到达患儿的右肩,然后复原,左手向上滑动,到达患儿的左肩,然后复原。④手部的抚触,将患儿双手下垂,采用一只手捏住患儿的胳膊,从上臂向手腕方向轻轻的挤捏,然后用指腹对手腕进行按摩。双手夹住患儿的小手臂,上下进行搓滚,并且轻轻拈患儿的手腕和手掌。在保证患儿手部没有受伤的前提下,通过拇指从患儿掌心向着患儿的手指按摩。⑤腹部抚触,按照顺时针方向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按摩,如果脐痂没有脱落不能对该区域按摩。用手指尖在患儿的腹部进行按摩,方向是从左向右,操作者可以感觉到气泡在手指下方移动。⑥腿部抚触,对患儿的大腿、膝盖、小腿进行按摩,从大腿到踝部轻轻的挤捏,然后对脚踝和足部进行按摩。双手将患儿的小腿轻轻的夹住,上下轻柔的搓滚,对患儿的脚踝和脚掌轻拈。在保证患儿脚踝不受伤的情况下,用拇指从脚后跟向脚趾的方向按摩[3-4]。⑦背部抚触,双手平放在婴儿的背部,从颈部向下逐步的按摩,然后通过手指尖对脊柱两侧肌肉轻轻的按摩,最后再从颈部向脊柱下端做迂回的按摩。每次抚触护理15 min,每天抚触2次。(3)早期游泳:游泳护理方法:游泳护理人员经过专业的、统一的培训,保持游泳室内温度28℃左右,水温保持在38℃左右,采用正规厂家的高质量的游泳器材,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新生儿颈部游泳圈,游泳前检查是否安全和漏气。新生儿如水前检查是否已经贴好脐带防水贴,将游泳圈轻轻的套在新生儿颈部,将保险贴扣好,然后把新生儿放入水中。护理人员帮助新生儿将四肢伸展,轻轻抚摸新生儿皮肤,加强和新生儿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提高新生儿的配合程度,游泳结束后,护理人员用双手将新生儿躯干拖住,然后从游泳池内抱出,将游泳圈取下,用干燥的浴巾将新生儿包裹好,最后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护理[5-6]。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体重变化情况,主要观察胎儿护理前、护理后体重变化情况。②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黄疸指数变化情况,主要观察胎儿护理前、护理后黄疸指数变化情况,通过经皮胆红素仪(JH20-1C型)测定黄疸指数。③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血清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血清间接胆红素采用酶法进行检测。④观察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体重变化、黄疸指数变化、血清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新生儿体重、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前后常规护理组体重无明显变化(P > 0.05)。护理后联合护理组体重高于护理前,且高于护理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低于护理前,护理后联合护理组新生儿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情况
联合护理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婴幼儿健康理念明显增强[7-8]。新生儿黄疸又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发生原因是胆红素代谢水平异常,造成新生儿皮肤和巩膜黄染,生理性黄疸多在新生儿出生3~7 d最为明显,在14 d之后逐步消失,其发生、发展和胆红素肠肝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9-10]。新生儿的胎粪中多含有一定量的胆红素,其含量大于每天产生量。如果排便延迟可能会加大胆红素肠肝循环的负荷,从而造成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加重黄疸的病情,新生儿排便情况关系到胆红素的回吸,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12]。新生儿黄疸症状中,胎儿排便的时间和黄疸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黄疸患儿胎便胆红素成分较高,甚至达到100 mg,而正常的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生产量仅为20 mg/d[13-14]。
新生儿胎便中胆红素含量是胎儿体内每天正常产量的6倍,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生产量如果大于正常生产量,就会发生生理性黄疸,造成新生儿首次胎便时间、变黄时间发生延迟[15-16]。新生儿胎便在体内聚集,无法及时的排除,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增加肠道血液循环负担,胆红素吸收量明显增加,造成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黄疸症状加重,有效的促进新生儿排便,降低肠道和肝脏血液循环负担,可以明显降低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的吸收,对于避免黄疸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17-18]。
本研究中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护理措施。抚触护理是对新生儿腹部进行轻揉,符合胃肠活动的规律,提高新生儿排便频率,促进胎便及早的从新生儿体内排除,同时抚触护理的手法对于新生儿皮肤触觉产生良性刺激,充分的改善了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新生儿压力感受器和皮肤触觉敏感度,提高了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了生长激素和胃肠道良性激素生成,降低了胃泌素、胰岛素一些异常水平,提高了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和机体代谢水平,保持了新生儿胃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促进了尿胆原生成,降低了胆红素不良循环[19-20]。新生儿游泳可以让新生儿再次感受到在母体羊水环境中的运动,利用水的浮力、水温和氧气气泡对新生儿皮肤、骨骼产生新的和触摸,提高新生儿视觉、听觉等全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良性应激反应。另外游泳还可以调节新生儿睡眠节律,稳定新生儿不良心理情绪,减少哭闹,帮助新生儿精神放松,利于新生儿的心身发育[21-22]。
篇7
病的观察和预防,做好健康教育。本组32例均治愈出院。
【关键词】新生儿;唇裂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97-02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患病率大约为1:1000,早期手术可减轻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尽快恢复吸允功能,促使牙槽部靠拢,为修复腭裂创造条件等。2010年2月至2012年6我科对32例新生儿行唇裂修复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先天性新生儿唇裂,足月顺产13例,剖腹产19例,出生时Apar评分为8-10分,无早产及其它脏器畸形,无新生儿感染。临床分类Ⅲ唇裂17例,Ⅱ13例,Ⅰ2例,合并腭裂11例。出生后修复年龄最小者为出生后10h,最大者72h。
患儿入院后行全身及局部检查无手术禁忌,手术前喂食少量糖水,本组病例手术均采用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单侧唇裂采用旋转推进法修复,双侧唇裂采用前唇原长法修复,无麻醉意外,手术顺利,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治疗1-2天,7-9d后治愈出院。出院后3-6月随访,患儿唇裂术后均愈合良好,唇部外形满意。
2护理
21心理干预唇裂畸形患儿的出生会给家长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产生沮丧、焦虑等心理状态,入院以后我们专门与患儿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其思想顾虑,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给予足够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嘱家长要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和患儿亲近,通过既往病例、手术方法及预后的介绍,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喂养指导新生儿入院后多为人工喂养,术前指导其家长用汤匙或滴管喂养,并坚持这种方式至术后7天使患儿适应,以免术后因患儿吸允或改变进食方法哭闹,影响伤口正常愈合。喂奶量按天数由少渐多,至婴儿7天时每天总量达120-180ml/kg,每次间隔时间3-4小时。术前可喂食少量糖水,减少术中患儿因饥饿致手术配合度降低。
23术后护理
231体征观测患儿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可平卧或自然抱起,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尤其呼吸情况,避免因切口肿胀、口腔分泌物积聚致呼吸道阻塞,可通过对患儿唇红颜色的观察了解其有无缺氧。患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注意室温保持在22-25℃,监察患儿体温变化,一旦出现感染性发热或脱水热时,要多喂水。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不足300ml,失血达60ml就可能引发出血性休克,除了术中严密止血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便于补液给药,但一定要掌握新生儿补液量在5-8ml/(kg・h)、严格控制补液速度10-20ml/h,以免因液体输入过多过快,加重患儿心脏负担,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1]。
232创面护理切口正常愈合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创面的清洁,故唇裂术后创面护理尤为重要。指导患儿家长喂养时汤匙或滴管要紧贴下唇,喂养后抱起轻轻拍背排除胃内空气,防止患儿溢奶沾染创面,有鼻涕或泪水时要及时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以免污染创面。患儿双手术后制动也很重要,避免触碰到伤口,包被及衣物也要防止接触伤口。术后第一天创面可加压包扎,第二天尽早开放,可用唇弓固定上唇充分减张,协助医生每日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及硼酸酒精清洗伤口,每日两次,以创面清洁无痂为标准[2],如有切口裂开、异常分泌物,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5天早期间断拆线预防瘢痕形成。
233新生儿常见病防治新生儿脏器发育尚不成熟,调节能力差,一旦出现疾病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和防治。新生儿黄疸是由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类,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d出现,7-9d消退,若生后24h即出现黄疸,14-21d仍不退者为病理性黄疸,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后遗症,当患儿出现黄疸后,轻者可以通过对患儿抚触、喂水后逐渐好转,重者及时转新生儿科行药物或光照疗法[3];新生儿腹泻可为喂养不当或肠道感染所致,要控制、调整新生儿饮食量,使用脱脂奶粉,及时补充水分、更换尿布,一般无需使用止泻药[4];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即喂养困难,可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及排便不畅等,可给予西利、四磨汤或小剂量红霉素[5]。对一些诊断不明、难治的疾病要及时请新生儿科会诊。
234出院指导新生儿唇裂出院后嘱其家长继续保持创面清洁,避免受伤,术后3-4个月内适当减少日光照射创面,如有继发畸形,可待学龄前期行唇裂Ⅱ期修复术;伴有腭裂患儿,应待1岁左右行腭裂修复术,以达到畸形矫正的目的。
3讨论
唇裂患儿手术治疗时机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主张单侧出生后3-6个月、双侧6-12个月进行手术[6],因为此时患儿全身情况已趋于稳定,能安全地耐受麻醉及手术,患儿家长的焦虑心情亦能平静下来。随着手术技巧的成熟、手术方法的改进和麻醉及护理水平的提高,现很多地方已开展新生儿唇裂的修复,早期矫正畸形,消除表情肌的异常附着牵拉,减少组织移位,早期手术瘢痕小,有利美观,及早解除或减少家长的心理障碍[7]。采用局部麻醉,避免了全身麻醉带来的危险性,因为新生儿对痛觉比较迟钝,疼痛刺激后出现泛化的现象。
笔者护理了32例新生儿唇裂患者,在出生后10h-72h内就进行了修复术,通过术前心理干预,及早修复解除了患儿父母的心理压力,恢复了患儿吸吮功能,满足了营养需要。患儿年龄小各种反射弱,便于创面护理,组织愈合好,瘢痕减少到最小程度,增加了手术效果。但由于新生儿本身及唇裂的生理特点,要进行科学、细致及针对性的护理,强化护理的责任性,是防止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经过术前指导喂养,术中监护呼吸、心率,观察唇红颜色,术后加强创面护理,对新生儿常见病如黄疸、腹泻及喂养困难等进行观察,协助医生做好宣教预防。通过出院时伤口愈合情况及出院后随访,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对于健康的唇裂新生儿可进行早期唇裂修复手术。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操作、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陆凤妹,顾云岩新生儿唇裂术中护理配合[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8,4(1):49
[2]李思勤,谢巧庆,何丽颜,等新生儿唇裂修补术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3,9(5):365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85-686
[4]雷金娣,朱秀玲浅析新生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8):3687
[5]赵职卫,徐海青婴幼儿喂养困难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45-148
篇8
【关键词】黄疸监测卡;新生儿;访视观察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和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全所致,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体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情况的黄疸非常重要。病理性黄疸如未及时地控制和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引起核黄疸,严重者遗留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1],所以,病理性黄疸出现时应尽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产后访视新生儿157人次,监测1次者87人次,监测2次者49人次,监测3次者6人次,住院15人次。
1.2 方法
1.2.1 新生儿出生后第3~5d由儿科护理人员定期到妇产科随访,及时进行第一次监测,填写时间、部位、数值、建议,每2~4d监测一次,按新生儿人均住院7d,在院期间可增加监测1~2次。将新生儿病情信息动态填写于卡上。
1.2.2 应用南京产JH20-1B型TCB测定仪做经皮胆红素(TCB)测定,同时测定三个部位的TCB读数,常规部位在上额正中部位(遮盖部位在患儿光疗时眼罩遮盖的前额眉心部位),前胸正中,脐部下方,并将黄疸分为轻、中、重度。不同程度黄疸给予不同处理方法。
1.2.3 产妇出院时,将卡片交与家长保管。儿科根据新生儿出院时的黄疸情况上门服务或电话咨询,指导相关知识。出院后每周监测一次,至新生儿满28天可监测2~3次,监测结果异常时建议住院治疗。
1.2.4 主要观察项目:经皮胆红素读数、巩膜颜色、新生儿皮肤、口腔疾患以及脐带是否脱落、新生儿喂养、大小便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有无合并其它疾病。
1.3 新生儿黄疸判断标准 轻度:脸部、巩膜呈微黄;中度: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呈淡黄色至桔黄色;重度:全身皮肤、巩膜呈金黄色,手心,脚心出现黄染。
1.4 黄疸处理方法
1.4.1 轻度黄疸和一般情况良好的中度黄疸新生儿,给予适当的护理,新生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后,可不经药物治疗,黄疸能自行消退。
1.4.2 中度黄疸和有合并症的新生儿黄疸,则应指导家属及时到医院诊治。
1.4.3 重度黄疸新生儿则需及时住院检查和治疗。
2 结果
157例新生儿中有69例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占新生儿总数 43.94%:其中第一周58例,占总黄疸数84.07%;第二周9例,占13.04%;第三周2例,占2.89%。从上述比例可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干预的重要性。其中52例轻度黄疸新生儿,指导家长正确观察黄疸,产妇合理饮食,进行日光照,给新生儿喂适量葡萄糖水,同时注意皮肤和脐周清洁,1周后黄疽自然消退;2例中度黄疸且一般情况良好新生儿,通过加强对新生儿观察与护理,经用药治疗,黄疸消退。15例住院治疗中7例中度黄疸新生儿存在病理因素;2例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有合并症新生儿指导家属及时到医院诊治,黄疸消退;3例重度黄疸新生儿,2例新生儿溶血(父母血型不合),经及时住院治疗,黄疸消退,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一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决定的,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遭到破坏的速度较快,从而产生较多胆红素,因新生儿肝酶活力低,不能清除过多的胆红素,从而发生黄疸。新生儿黄疸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因母乳中的化学物质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又一原因,但多为生理性黄疸,没有危害,可鼓励母亲坚持母乳喂养。
3.2 新生儿大部分出生后2~3d即出现黄疸,一般于出生4~6d达高峰,足月儿出生10~14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伴随有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溶血性疾病、败血症和其他感染、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等,表现为中、重度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在产后访视中,对轻、中度黄疽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新生儿,主要是指导家属观察黄疸情况并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皮肤及脐部护理,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3.3 以前我院新生儿黄疸监测主要是妇产科病房根据新生儿情况由医生开检查单,儿科护士到病房去做,通常只做一次,产妇出院后儿科无法跟踪监测新生儿黄疸情况,只能等家长自己带患儿来医院求医,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仪器使用率不高,也不利于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3.4 应用新生儿黄疸监测卡,可动态监测新生儿在院及出院后的黄疸情况,为临床医生提高可靠的资料,满足家长关于新生儿的安全及健康需求,增加科室、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5 通过监测卡可动态对比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情况,及时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并及早治疗,对未成熟儿、早产儿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3.6 由过去等人来做检查变为主动上门服务,满足家长对新生儿健康及安全的需求。
3.7 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吸引周边人群前来咨询就医:由于我院儿科开展黄疸监测工作及出院后及时电话咨询指导与上门服务,吸引部分患儿家长来我院就医,对稳定及开发我院周边市场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抚触;应用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抚触,能起到调理肠胃蠕动的作用,并促进粪便排泄,减少肝肠循环造成的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从而减少肠壁对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达到促进黄疸消退的目的,故抚触做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值得推广。本文分析了找出抚触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上应用停滞不前的原因,并为推广提出有效的策略。
1 抚触的优点
(1)经济实惠,几乎不需要任何花费;时间充裕;操作简单,简便易学,效果确切;亲身经历,不仅加深亲子感情,还能满足婴幼儿对皮肤的饥渴;副作用小。
(2)抚触能帮助实物消化吸收,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可以促进婴儿的心理健康发展[5]。通过抚触护理改善婴儿睡眠,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促进母乳喂养;同时还能让产妇防松,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6]
(3)有研究结果显示,抚触可提高血浆蛋白水平,降低血清胆红素,减轻黄疸程度及其对脑神经的潜在危害[7]。欧彩斌通过108例黄疸儿对照研究,表明抚触可以促进黄疸儿童的智力发育[8]。
2 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在临床遇到的障碍
(1)抚触持续时间长,间断则容易复发抚触每天坚持做三次,每次15分钟左右,少则持续1个星期,多则达1个月,如果期间间断进行,不仅会延长病情,而且也会加重医护人员的负担,无法辨别究竟是病理性黄疸还是生理性黄疸。
(2)作用效果没有蓝光治疗明显 单纯用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佳、副反应少,但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并需要不断监测黄疸指标及排便、睡眠质量、饮食等情况,黄疸呈阶梯性下降。间歇蓝光照射,通常需要12H至24H即可完成,无论从胆红素指数还是皮肤黄染退却程度都较明显。
(3)工作繁琐,患病儿较多,人手资源缺乏 随着疾病的分类越来越细,护理人员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琐碎。任何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都有可能发生生理性黄疸,导致患病儿增多,相对的人手资源缺乏不够。
(4)相关研究较少,受重视程度较低国内外对于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较少且统一,普通老百姓也不明白抚触即可治疗黄疸的原理。由此以往,抚触无论从经济角度、人们的需求方面,科室的利益等也难怪得不到重视。
3 相关对策
(1)间歇蓝光治疗配合抚触,因为单纯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会产生副作用,今有相关研究表明,间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出箱期间采用腹部抚触,经过间歇蓝光+抚触的疗程后,不仅效果优于单纯抚触治疗或单纯蓝光治疗,还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
(2)专科医院、针对个体病案行不同疗法,对于不同程度的黄疸,不同病因引起的黄疸,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次,可以在个别儿科重点医院或三甲医院先展开此方案,根据效果决定是否在全市推广。
(3)开设母婴同室,让父母自行抚触医院儿科可以开设母婴同室,并教会孩子家长抚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即帮助患儿尽早的恢复健康,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4)作为一种预防手段进行推广。医院应该多开展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讲座,从病因,发病时间,临床症状,护理要点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生儿黄疸病,并可现场教授父母抚触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这些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也是比较容易学会的。
4 结论
抚触虽然不能作为一种更快速有效的方式来治疗新生儿黄疸,但是它的作用,它的优势(简单易行,性价比高)等还是显而易见的。作者认为最好可以采用阶梯疗法,针对不同病因、程度的黄疸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这就希望广大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根据不同分类进行更加细化的治疗方案,望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这一块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Boyd S.Treatment of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neonatal jaundice[J]. Nurs Times,2004.
[2]Peiser DJ.Neonatal jaundice:physiologic variation or pathologic process[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4.
[3]刘晓丹,马俊,周艳.国内外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
[5]秦晨.新生儿抚触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134
[6]吴洁滢,陈丽洁.新生儿抚触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期间,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被黄染的一种病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后者严重时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加强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黄疸患儿,男52例,女38例,患儿年龄为12h~8d,其中,生理性黄疸47例,母乳性黄疸17 例,病理性黄疸26例。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的黄染,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
1.2 方法
所有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院后对其病情作出评估,做好基础护理,并进一步了解患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病情发展状况,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2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光疗治疗。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1)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呼吸及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皮肤及面部黄染的程度和部位,还要注意观察粪便的颜色,同时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和吮吸情况等。
(2)消毒护理:定时对病区进行紫外线消毒,接触患儿前必须清洗双手,进入病区需换消毒衣服、帽子和拖鞋,患儿的生活用品及食具专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3)喂养护理:对患儿进行按需哺乳,在做好母乳喂养的同时加喂水以促进排尿和排便,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对于鼻饲喂养的患儿要加强口腔护理,以防患儿口炎和唇部干裂。
(4)皮肤护理:每天坚持给患儿洗澡,用温水认真擦洗腋下、腹股沟,做好臀部的清洁护理。用75%乙醇或0.75%稀碘酊擦拭脐带,每日2~3次,以防止脐炎的发生。
(5)心理护理: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将黄疸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及护理注意事项告知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安抚家属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取得家长的信任并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2.2 生理性黄疸的护理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d出现,最迟在第5d出现。本研究中,47例被确诊为生理性黄疸,小儿没有其他症状,精神反应良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护理措施主要是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勤哺乳,供给足够的热能和水分,促进胎便的排出,以减少胆红素的积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2.3 母乳性黄疸的护理
本研究中17患儿被确诊为母乳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3d左右出现,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2周左右后持续不退,停止母乳喂养3d后黄疸症状减轻。护理方面提倡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以刺激新生儿肠道的蠕动,促进胎便便和胆红素的排出。但为了防治新生儿对配方奶的依赖,也可使用顾平等设计的新生儿哺乳辅助器补充配方奶的方法,既可以降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积累,又避免造成新生儿对配方奶的依赖。
2.4 病理性黄疸护理
本研究中,26例新生儿被确诊为病理性黄疸,采用光照疗法给予治疗。蓝光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患儿入箱前的准备。脱去患儿衣裤,并对患儿全身进行清洁,剪短指甲,佩戴黑色遮光眼罩保护双眼,用布条保护好新生儿的外生殖器,选择舒适的。调节箱的温度保持在30~32℃。
(2)入箱后的护理。光疗时注意及时更换,保持患儿全身均匀受光,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鼻腔是否受压,定时测量箱温和患儿体温的变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患儿在光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皮肤脱水、呈现青铜色、惊厥、呕吐、呼吸暂停等突况,应暂停光疗并及时告知医生。
(3)口服琼脂的护理。琼脂中的纤维素可以使光疗过程中转化了的胆红素稳定在溶液中,降低被细菌转化的可能,通过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琼脂用10%~15%的葡萄糖溶解后喂食,每次500mg/kg,6~7h/次。应在患儿情绪平静时喂食,以免呛咳,大便次数过多时应停止喂食。
(4)抚触护理。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儿可进行抚触护理,每日1次,每次10min~20min。对患儿头颈部、胸腹部及四肢、背部进行标准有序的抚触,头颈部和背部的抚触用指捏法,四肢的抚触用挤捏法,力度要轻柔,每个动作重复3次。抚触者需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对患儿进行充满爱意的抚触,当患儿因疲劳、烦躁、饥饿有抵触情绪时应停止抚触。抚触能够刺激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等的分泌,促进患儿对乳汁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胎便的排泄。
3 结果
47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和17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通过药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均痊愈出院;2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的平均时间为7~8h,疗程为4~5d,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均痊愈出院。
4 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病症,对于生理性黄疸患儿,只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就能痊愈。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容易导致生理性发展为病理性,持续时间过久会造成神经中枢收到损害从而引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
综合有效的护理内容,是保证患儿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基础。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黄疸患儿发生的实际情和具体发病原因,除了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外,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给予针对性的观察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根秀.127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2012(8).
[2]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疽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
- 上一篇:新生儿脐部护理课件
- 下一篇:陈列与展示空间设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