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课课程总结

篇1

一、稳定养护工队伍,努力将养护工作推向新水平

近几年相较周边街道,尤其是区公路养护队伍,我街道的公路养护工工资低,无任何福利待遇,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人员流动性大,剩余人员年龄较高,对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同时也限制了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年初,在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汇报后,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将养护工的工资进一步的提高,通过主动调整,养护队伍得到了年轻化,人心稳定,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管理与养护工作形成了稳定的、良性的循环,并使辖区乡间道路周边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提升。2014年度,我街道的公路养护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在每季度的评比检查中,基本都能拿到全额的市级公路养护补助。

二、助力创卫,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一步提高

1、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简单地理解就是乡村的环卫工作,要达到城市环卫工作的标准。目前我街道正处于加快城市化的重要进程,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唐官小区实施环卫进社区,招聘30名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区内所产生的垃圾,并加强日常管理,更换了200个全新的垃圾桶,便于统一保洁,垃圾统一存放,统一运输,改变了原有的垃圾随意乱倒,随处乱倒恶习。生活环境变得美观整洁。

2、不断加大对垃圾死角的清理工作

按照区城管局的要求,并结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对15个村、居内的垃圾死角进行了排查,摸清底数,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清理,仅5月份就清理垃圾死角30余处,出动车辆百余辆次。

3、唐官小区综合整治

结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4月份,针对唐官小区乱摆乱放等违规行为,我科室在街道办事处的安排下,联合环卫、城管等部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清理整治行动,拆除违规设置的广告牌157个,清理乱贴乱画113处,单元门口装置宣传栏280多块,运输垃圾2000余吨,迁出大型车辆40余辆,粉刷墙壁30000多㎡,对小区内原有的两处公共厕所进行改造提升,使整个小区环境和面貌焕然一新,获得小区居民的支持与好评。

4、村居容貌环境整治

在六个城中村粉刷主要街道两侧墙壁20000多㎡,制作安装文明乡村宣传栏、创卫宣传栏20余块。为街道辖区内未拆迁的六个城中村配发了150余个垃圾桶,并定期清运村内所产生的垃圾,避免了垃圾落地现象。同时拆除了六村内的15个垃圾池,使村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三、河道整治工作

自2012年以来,市区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河道整治工作,今年来更是不断加强检查力度,不断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沿河道村的积极性。

1、沿途村既是河道污染的制造者,又是河道整治的责任主体,更是河道整治的受益者,不仅要清理原有的河道垃圾并且要采取措施,促使居民不向河道内乱丢垃圾。沿岸的章灵一、二、三三个村,都出动了装卸机,进行了河道清淤,章灵三村还进行了垃圾清运,保障了河道的畅通。

2、出动挖掘机、铲车等工程车辆对凤鸣山庄对面韩仓河河道进行清淤,并在此处石桥设置危桥警示标志,提醒过往人员和车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通行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3、定期对我街道辖区内的韩仓河、龙脊河等城区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对河道内倾倒、淤积的垃圾和淤泥等进行清理,保障城区河道汛期的畅通,确保洪峰的顺利通过。

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2014年下半年陆续进行了辖区内部分行政村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首先支部换届,我科室全程参加了章灵二村的支部换届;村委换届我们全程参与了东邢村的换届工作,并配合邢村管理区参加了大官村的换届工作,并将在2015年1月份再次全程参与章灵二村的村委换届工作。全体工作人员在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落实好选举工作的各个环节,组织工作与群众意愿完美结合,努力保证让村民选出让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村两委领导班子。

五、各类广告登记备案,杜绝违规设置广告

2014年我科室受理、备案辖区单位的各类光设置申请8起,依法拆除无合法手续的各类广告牌匾12处。在做好辖区广告属地管理的同时,与广告设置申请方协商,在服务本地企业、单位,进行商业宣传的同时,加强对唐冶街道的公益宣传,通过广告媒体的形式扩大唐冶街道影响力,提升知名度,为唐冶更更好更快地发展蓄力。

六、正确处理群众反映问题

由于我街道处在发展的前沿,工作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今年群众投诉“12345”热线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案件就有50余起,我办公室工作人员总是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对于一些无法解答的问题,我们咨询相关单位、部门后做出了一一答复,并给投诉的群众做出了满意的答复。

总结2014年全年来的工作,既有成绩又有很大的不足对照年初制定的一些工作目标,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但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篇2

关键词:大学城空间 综合英语微课设计

一、高校综合英语网络教学现状院

1.没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虽然基于在全国大学英语课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教育部启动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举措大大促进了数字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现有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但绝大多数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记录和回放。

尽管教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往往只重形式,轻内容,还停留在老师说,学生听,语言教学,而不是能力培养。此外,由于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自主学习能力差,大部分的学生,对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缺乏,不会就网络教学内容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学,学什么,如何学习,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和学习差。。

2. 教师对学生网络学习监督不到位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完全自主性的学习,网络测试的时间、进度也由学生自己掌控。教师往往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需要监管,因此,只在开学或期末时登陆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单元测试成绩,平时则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度及情况不闻不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样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上网学习的情况缺少必要的检查与管理,对学习成效没有评估,学生学习看不到效果,缺乏学习动力,最后导致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态度日趋漠然,直到反感、抵触。

二、基于世界大学城的综合英语微课设计

1.背景介绍

世界大学城是一个虚拟的城市,是Web2.0,使用SNS,博客,RSS,WIKI,等为核心,基于六度分离理论,XML,Ajax等理论和技术设计,互动的网络远程教育的核心,远程学习的聚集,一个视频共享,视频广播,社会各界朋友,电子互动教室,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即时通讯,博客,播客,博客和其他功能的虚拟和真实的大学社区平台。同时,它是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建设为载体,作为课程的主要形式,辅以物质资源共享库。世界大学城网络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服务、覆盖各类学校、以个人空间为基础的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它既是教师的教学窗口,又是学生的学习天地。

这种世界大学城的空间平台给微课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任课教师可以在网络课堂上传微课程及其配套资源,学生可以下载或在线学习微课程。同时,借助网络课堂,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可以通过网络课堂栏目下的作业系统进行在线练习和在线测试,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情况进行监测,并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2.微课教学模式设计

(1) 课前自主学习。为了支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学,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各单元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任务,使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完整的微类地图,然后分别记录到相应的几个片段教学视频微类地图的每个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他们的新知识。例如,在写作任务的情况。课前老师,完成了两个三视频写记录,这些视频到空中课堂,学生可以下载或在线观看。同时,为了配合视频资源,我们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的视频内容,和自我测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网络课堂栏目,相互讨论学习内容,交流学习的经验与启示。当然也可以把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实时交互,完成自己对写作的知识建构。

(2)课上合作学习。因此,微课程教学,我们鼓励学生提前学习视频材料,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与自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某些情况下,获得的知识,通过与外部交流和内部协商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热烈的讨论,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引领者与指导者,完成了从单向到双向的信息输出的意义建构的转变,课堂气氛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篇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熟练微软操作系统文件的管理与操作,能利用Office办公软件处理事务,提高办公效率,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一般本门课程在高职新生入校的时候开设,大部分学生入校时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本课程课时少,知识模块多,又重在实际应用,很多新生入校时没有电脑,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巩固,加上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从而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不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微”元素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课教学也逐渐进入高校的课堂。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手段,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应用“生态环境”。

一、“课”与“微课”的含义及区别

(一)“课”与“微课”的含义

在正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所说的“上课”了,“一堂课”,是指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材―各类数字化媒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学习环境等多种要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互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

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去年,当大家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讲授知识点的“小”课程,就开始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后来发现,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在停留在20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二)“课”与“微课”的区别

微课是在课程标准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时间在十分钟以内的课程视频。“微时代”的来临使得微课应用于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那么,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1.有效时间方面。传统课堂教学的课时长是40到45分钟,学生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听课,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操作性较强,教师在演示时学生会跟不上,或者是在某一步教师演示上学生没有留意,导致后面的操作不顺畅,学生无心练习。微课形式的教学时间短,切入正题快,应用场景强,更能很快地吸引学生,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学内容方面。传统课堂一节课所传授的知识点内容多,学生消化起来慢,而一个微课课程主要针对性地讲解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知识点,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3.学习主动性方面。传统课堂是一对多的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微课是场景教学,适合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可以有选择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4.学习便利性方面。传统课堂教学在内容上无法将课堂延续到课后。而微课课程可以方便地保存于手机上,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5.翻转教学方面。传统课堂是先教后练,教师先讲完知识点学生再练习,而微课课程可以翻转教学课堂,让学生先自学未讲的知识点,然后在课堂上练习。

6.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知识点多,操作性强,微视频虽然便于学生学懂知识点,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仍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培养。

综上所述,微课课程与传统教学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样既能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又将传统教学易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优势发挥出来。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层次不同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既能帮助学生打下计算机能力的知识基础,又能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信息应用的水平,从而提高其专业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新生入校时开设了本课程,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我国城乡大部分个体家庭都能购买电脑,从而为学生接触计算机、学习计算机知识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与条件,但同时很多家庭经济实力不强,没有购买电脑,尤其是农村住户,这就导致了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补齐,高低各异。

(二)教学资源不均衡且利用不充分

我国的高校数量上众多,各高校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所学校,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资源发展的不均衡,并且利用不充分,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几乎达到所有学生可以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现状。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手机的作用,让学生喜学好学,微课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

(一)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内容。由于该课程的知识点多,且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能做成微课课程,对于那些需要经过教师讲解之后才能理解的内容,则可以制作成微课课程,如Word调查问卷的制作、Word的水印制作、Word的页眉页脚制作、Word的目录制作、Excel的公式与函数、高级筛选、数据透视表、PPT模版的应用等。

(二)在课程标准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重在应用,教师要按课程标准精心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所以微课课程在设计时可以运用PPT讲解和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以演示操作来介绍知识点及应用,让学生可以跟着完成操作,也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课程的重难点。Excel公式和函数是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总是学不好,更不用说应用了。每次在讲解Excel的公式和函数时,教师控屏演示讲解完后,学生在课堂上照着老师的步骤可以完成操作,但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公式或函数的真正功能和应用,没有理解函数中各参数的含义、单元格地址绝对引用、相对引用和混合引用的区别和应用,导致课后学生很快就忘了怎么用。如排序函数Rank()、列查找函数Vlookup()和数据库统计函数中各参数的含义,更不要说哪些参数需要用绝对引用或相对引用了,嵌套函数的使用也弄不明白。后来笔者将这部分内容做成微课课程,让学生课前先自学,课堂上提出实际项目让学生练习,如帮老师做个成绩统计表,帮公司做员工信息表和工资统计表,帮学校行政部门做教工信息统计表等等。课前让学生预习微课课程相关的知识,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完成,结合课本知识,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让学生学习到新知识。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获得的知识,因此学生印象深刻。课后再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操作技能。

(三)微课课程的制作

1.准备制作工具与软件。准备好计算机、耳麦(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还有PPT课件。

2.制作步骤。第一,针对所选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材料,如Word水印制作的教学课件和素材,包括微作业。第二,打开电脑,连接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电脑上同时打开录屏软件和PPT课件,开始录制。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边演示边讲解,针对PPT课件的知识点,结合相关素材进行制作演示,利用录屏软件将操作界面窗口和PPT课件内容直接录制下来,完成微视频制作。第三,微视频的美化处理。微视频录制完后还需要进行剪辑和美化处理,包括声像配合、画面调整、字幕制作、片头片尾设计制作等。

(四)微课课堂的反思

在对微课课堂进行反思时,要根据微课教学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本次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实际教学效果如何?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或提升?这样可以对后续的微课课堂进行再认识、再提升,促进微课课堂水平的提高。

举个例子,“Word调查问卷的制作”这一节微课课堂授课后,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当学生学习课堂后,可以通过QQ、微信或微博等方式与教师进行即时沟通,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无助的单独学习的情况,最大地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一节的知识,布置让学生结合实际的需求制作其他的调查问卷等的微作业。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微课;效果

一、大学英语微课内容演绎

要将课文知识点以微课形式传递给学生,短时间内看似难以达成,实际操作层面却有一定的灵活性。就“Graceful Hands”一文而言,标题是一个切入点。在微课类型方面,着重以问题形式启发学生思维,系列问题的导入帮助学生培养快速阅读能力与技巧,问题的衔接性是关键,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练习链接可用问题答案组合,完成文章主要内容的构建,即总结(summary)的生成。

根据标题

“Graceful Hands”

(优雅的双手)

引申出问题一:

Whose graceful hands are there?浏览课文,文中最明显的只有两个人 Mrs Clark 和I,由此,学生思维不会超出已知两个人的范畴,帮助短时间内锁定目标。接着,进一步查找有关 Mrs Clark和I的相关信息,

即问题 二:What

is Mrs Clark?与What am I?弄清楚双方职业之后可以大胆设想两人的关系,“病人与医生”,核实自己的猜想后,问题一的答案就明了了。然后趁热打铁,要学生快速找到文中有关“Graceful Hands”的字眼,提问: How many times did I mention Graceful Hands?重复词的出现更能引起学生关注,机械地查找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都不是困难。问题四:“Why did I consider Mrs Clark’s hands graceful?”就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虑,为何说这个即将离世的病人之手是优雅的手,常理推测行不通,但是结合问题二可作适当解释: Mrs Clark 曾是一位钢琴老师,教钢琴时间达30年。这些可以帮助走进课文内容,但仅仅职业就可以决定作者想法吗?所以老师要带领学生走入升华人物形象的故事中,了解这个看似孤独的老人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既然整个故事讲的就是Mrs Clark, 为何以 “Graceful Hands”为标题?衔接性问题五:Why is the text entitled Graceful Hands instead of Mrs Clark?这一问题将成为微课教学过程的重点――How to undstand this title?显然,为了设计这十分钟的微课内容,所有前面的问题都是预设和铺垫,最终归结到一个主题,深化微课的意义,但对于学生而言,如果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只怕是难以消化,不知如何解答。

微课课程的内容展示是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兴趣不浓,而最根本的是学生英语基础跟不上授课的进度,短时间内要提升学生兴趣是难以实现的,故而引入问题式的微课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背景常识作支撑,实践证明学生在十分钟内的表现让人惊叹。

二、微课效果展示

引入微课视频模式,学生的视线不再游离,他们开始投入共同的焦点――视频。微课视频是建立在PPT基础上的,并对PPT的大小有一定要求,覆盖整个屏幕。声音与画面变化同步,更能激发学生的多个感官,微课视频效果在一开始就收到一定成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微课视频中的内容用问题形式呈现,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紧张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循序渐进型的问题导入有利于简化问题,点拨学生查找信息,其显著效果是协调课堂气氛,保证了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微课视频在问题导入上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微课问题解决的效率和预想相差无几,学生能够在一分钟内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还能明白地指出其在文中位置。正是有了前面四个问题的累积,才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第五个问题“How to understand this title?”的解答方案,部分学生说到了是因为Mrs Clark 的职业, 也有部分学生勇敢地指向Mrs Clark敢于独自承受死亡的勇气和对子孙无尽的爱意。至此,总结各方观点,进行标题的最终解读,启发学生关注“手”所代表的“人”,提示借代修辞的运用,学生们豁然开朗。整合之后,答案便是完整形状,再完成概述部分练习便也不是难事了。

三、结语

在微信息不断扩散的当下,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用新型模式替代原来的惯性,微课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正是对微时代学校教育的呼应,当下微课演绎过程与效果均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微课课程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微课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应用,而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微课不仅是一种手段,更应将其视为一种无限的资源模式,各高校现代技术和大学英语改革对微课硬件设施的要求已经列入日程,可以乐观憧憬:大学英语微课的未来发展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电子测量与仪器;微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58-02

一、引言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各电子类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而言,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1]。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经常感到枯燥无味,并缺乏学习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授课效果,需要授课老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寻找更为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近年来,伴随着微课的兴起,为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2-3]。本文将结合微课与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的特点,对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重点讨论。

二、什么是微课

1.微课简介。微课(microlecture),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长度较短的教学过程,时长通常为5~8分钟。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着某一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展开。“微课”最早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的,一经引入,就迅速在我国的各中小学以及大中专高等院校中推广开来,并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广泛的研究热情[4]。

微课的核心是关于某个知识点的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及点评等辅内容。教师在编制微课课件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们,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添加音频内容,将对该知识点的点评加入到课件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时同时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由于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较平时更为集中,因此会使教学效果大幅提高。

2.微课的特点。微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如下几个自己独特的特点:

(1)短小精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讲解可能需要10~20分钟的时间,包括板书、PPT等教学资源的使用,但收到的效果却是一般。而微课虽然长度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它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辅以声、光等多种感官刺激,势必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点突出。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因此它所包含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并且都是与教学内容的主旨密切相关的,这就使得教学内容的重点更为突出,便于学生接受与掌握。

(3)素材丰富。微课的教学素材来源丰富,并且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图片、视频等,目前还有各种专门用于制作微课课件的软件,如可以进行屏幕录制的Camtasia Studio,制作交互式视频课件的Adobe Ultra、Adobe Captivate,以及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的Adobe Premiere等,这些都为微课课件的制作提供了大量新颖的素材,是微课质量的重要保障。

(4)学习时间灵活。借助现在发达的英特网,只要将微课课件上传至指定服务器后,学生们就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这些课件并进行自主学习,而且由于时间短、重点突出等这些特点,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不易疲惫,并且会迅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目前阶段《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电子测量与仪器》该课程处于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后继阶段,是其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应用,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电子测试水平至关重要。笔者通过近年来对《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授课经验,并结合查阅相关的文献,对目前阶段《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内容枯燥乏味。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中,前期内容主要是关于各类电子仪器的原理性介绍,如示波器中示波管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各种类型的模拟信号发生器的组成以及内部的主要模拟电路等,都涉及了大量的电路图和原理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厌学情绪[5]。

2.知识点多但课时有限。随着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各种电子测量仪器正逐步朝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各种性能不断提高,各种新颖的功能也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了该门课程知识点的迅速增多。仅以数字示波器为例,在课堂讲解时不仅要对各按钮、按键的功能进行说明,还要针对不同形式的波形信号的具体调节进行讲解才能使学生对该仪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这就会占据大量的课时资源。在上实验课时,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因此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逐一辅导,直接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开课时间一般是在大三的上学期或者下学期,此时的学生经过两年大学生活的洗礼,逐渐产生两级分化,有的学生保持了高中阶段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则放松懈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自然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阶段《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需要授课教师不断探索,寻找一种更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与实际应用密切不分,因此笔者在授课时经常会找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小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如某型号数字示波器的演示视频,基于应变片的自动测试系统等等。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学生们对这些视频的兴趣很高,通过播放短片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此时学生们认真听讲的程度较之传统的语言讲解高了不止1~2倍。

微课正好拥有这种短小精悍的特点,而且它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视频资源,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也特别适合进行微课的开展。在这门课程中,不仅包含了各种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压表、万用表等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还包含了自动测试系统的组建和实现,以及虚拟仪器的使用,这些教学内容都特别适合使用微课来进行展示。例如,可以将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的组建和演示过程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录制,然后通过后期的处理,添加一些动画特效,将其制作为一个5~8分钟的微课课件。不仅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演示,还可以使学生在课下进行随时的观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新颖,而且收效更好。

五、总结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教学方式,微课正在因其自身的各项优点引起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微课的介绍,以及对《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深入分析,对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探讨。经过分析笔者得出结论,由于《电子测量与仪器》本身的一些特点,特别适合进行微课的开展,通过对微课的合理利用,必将对提高《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教学效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尚松.《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沿革与发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8,(1):3-4,2009.

[2]苏小兵,管钰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0):94-99.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222):61-65.

篇6

一、微课内涵与特征分析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如教学活动、实验、任务)而设计开发的一种视频课程资源,具有目标明确、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作为新型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微课的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

短小精悍。微课简单说就是“微小、短时课程”,主要由教学视频构成,参照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规律等设定微课时长,一般以5到10分钟为宜。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具有高度集中的知识点,主要是围绕学科教学中某个知识难点、重点、疑点精心制作短视频资料。所以,微课虽小却不失精炼,凝聚着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讲解、总结与反思。

灵活便捷。微课正因为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才使得其同样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微课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来制作形成,老师可以利用现达的通信设备、信息终端等制作微课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课程,跨越时空,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

二、微课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性

二者相辅相成。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内容包含上机操作,而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为微课产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微课的出现又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因为很多基础教学中的知识点,可以用微课呈现,更形象生动,更易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热情,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三、微课活化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1.深入分析,精心制作。

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发挥其活化功效的前提是精心制作微课课件。微课的质量与制作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优势功能的发挥,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分析、精心制作微课课件。高质量的微课一般具备下列特征:紧扣知识体系重点、难点,以精彩、精装的形式呈现,体现趣味性,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以章节为例,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规律等甄选微课内容及呈现方式,其中内容必须紧紧围绕重要、关键的知识点,方式则要尽可能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与观赏性,以确保吸引学生的目光。

其次,反复修改。高质量的微课并非一气呵成、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地深入修改、完善,这样就需要教师投入精力,通过自行观看、组织学生观看,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等积极优化、调整并完善微课内容与呈现方式,让所制作的微课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2.捕捉关键知识点,创新式呈现。

微课教学的核心在于对知识系统中重要知识点、核心知识点的呈现,对此,较关键的是呈现方式,教师要不断开拓全新的知识点呈现方式,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观看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认知特点等,善于抓住中职学生所处年龄段感兴趣的事物,紧紧跟随其思想潮流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

例如: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章节中,学生要求掌握幻灯片制作的一些方法,其中一些相对复杂的功能、操作(如超级链接、幻灯片切换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课件以创新模式向学生呈现。如:教师可以抓住网络上热播的电视剧,将学生正在热切追捧的剧目、电影等作为课堂PPT教学素材资料,将整个电视剧,从剧情介绍、人物性格分析、精彩评价等方面用PPT展示给学生,形成一个10分左右的微课课件,其中包括必备的人物图片、精彩片花、剧情剖析等,供学生观看、赏析,这样学生的兴趣则会被有效激发,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微课欣赏,学生一边观看微课中精彩的剧情内容,一边潜移默化地学习PPT的制作方法,一举两得。

3.联系生活,针对性教学。

微课要有目标、有侧重地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也要参照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依托微课积极开创丰富的教学形式,如生活实例引导、任务驱动、合作讨论等,通过微课多种呈现形式来鼓励、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乐趣、用处,从而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例如:学习Excel这一章节时,其中涉及函数公式、数据库的一些操作,这些操作都是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对此,教师就可以采用微课形式为学生展现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先用微课向学生呈现Excel中的一些操作方法,如求和、求平均数、自动筛选、汇总等,待学生观看完微课件后,向其布置任务:提供一个班级期末考试的成绩单电子文档,要求学生参照微课中的步骤自行动手操作,利用Excel中的函数公式命令,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求和、求平均数、汇总、排序,并归纳出优、良、中、差等项目。这种方式可以优化学生对微课教学形式的认知,加深学生对Excel知识模块相关功能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兴趣与乐趣之间无形地收获知识,掌握技巧,对于Excel的上机操作逐渐从陌生到熟悉。

4.反转角色,学生制作微课。

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应该适当地开辟新方法、开创新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反转角色的方式组织教学,传统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制作微课件供学生观赏、学习,此时,教师不妨尝试转换角色,鼓励学生制作微课件,再要求其同其他学生分享。

篇7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计算机应用基础》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与欢迎。其教学模式区别于过去传统教学,可以使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实现多元化教学发展要求。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真正实现兴趣学习这一教学发展目标。笔者主要以中职教育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深入解析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

(一)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虽然有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通常都只是流于表面工作,课堂教学活动依然是以教师为核心,严重忽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翻转课堂则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放在课下进行,学生通过学习教师为其提供的学习资料,有效进行学习预习、知识解答。有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1]。

(二)有利于不断强化学习互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沟通会变得愈发频繁。在实际沟通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有效交流彼此的学习理念,分享学习心得、学习思路,以此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构建温馨和谐的课堂学习课堂,进而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为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与平台。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教学发展现状

当前阶段,部分中职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遵照课堂讲义进行机械化讲解。利用电子课件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然后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进行实际操作。在整个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占用大部分时间,学生真正实际操的作时间少之又少,且课堂教学活动中严重缺乏师生的学习互动,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2]。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策略

(一)科学制定学习任务,细化教学发展目标。

中职教师需要充分依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进行定制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以及课后练习习题等。科学分解课堂教学目标,定制恰当适宜的微课教学课件。中职教育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是基于微软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使用基础理论、网络框架等发展目标为一体的。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其有效分割成不同的知识结构。

例如,中职教师在教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一课时,通过有效观看系统结构图,由此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分步进行讲解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如:运算器: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入、输出等操作等[3]。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通过有效地细化教学内容,制定微课课件。借助微课课件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展示,进而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制作微课。

首先,纹理清晰、目标较为明确,侧重教学难学难懂的知识内容,收集相关的辅助资料等。其次,对微课教学时间进行严格把控。每一节微课时间大致设定在10分钟~20分钟,充分依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教学。最后,在教学课件中充分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同时也要制作相应的课后练习作业,有效帮助学生的强化学习印象,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学难易程度要适中,否则会消耗学生的学习精力,打消学习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开展多途径的教学活动,尽可能为学生解除学习疑惑。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问题,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局域网组建》这一内容时,首先要深入明确课堂教学发展目标,使班级中学生充分了解与计算机局域网相关的教学概念,掌握局域网组建技术,解析局域网组建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等。依据课堂教学发展目标,进行针对性设定微课,通过有效引导学生解析微课教学课件,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全面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化。

(三)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性。

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看重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尽可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开展翻转课堂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自主进行学习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充分发现自己的不足,深刻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Word软件是Office套件中的一个重要组件,它是一种文字处理软件,既可以进行文字的录入、修改、排版和输入工作,又可以处理图形、图片、设计制作表格等。为了与全国一级B考试对应衔接,目前使用的版本是Word 2010。教师在进行授课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课件让学生提前在课前了解Word 2010窗口组成及相关的基本操作,使学生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能够得心应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综上所述,微课的翻转课堂作为现阶段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充分予以应用。只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进而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各大媒体近几年连续报道了我国国民在旅游中公民基本道德水平的缺失,在国内外引起了广大的专注。公民礼仪教育是长远大计,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公民礼仪教育人文渗透对公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职能部门的高调倡导而基层则无计可施、落实不到位是普及公民礼仪的瓶颈,提升国民旅游素质光靠纸上的文明公约是不行的,本文将从全域旅游角度研究公民礼仪素养提升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互联网——旅游礼仪微课+

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完成旅游礼仪微课课程并在互联网实施运用。

(二)旅行社——旅游行前礼仪培训模式+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法,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形成旅游行前礼仪培训模式,并在杭州旅苑旅行社进行试点。

(三)景区景点——旅游礼仪环境人文渗透+

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选取杭州一旅游景点进行礼仪环境的布置,采用比较法,观察法,对礼仪大环境人文渗透的效果进行比较,总结出有效的礼仪大环境布置的经验.

(四)学校、社区—旅游礼仪知识普及+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进行旅游礼仪知识普及的课程内容的框定与教学方法的设计,并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选取皋亭社区进行旅游礼仪知识普及实验教学,并根据反馈情况修改、调整,最后形成较为固定的旅游礼仪知识普及课程大纲与教学形式。

(五)新闻媒体——旅游礼仪宣传与导向+

采用行动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世界旅游文化小姐浙江赛区活动的影响力舆论引导与正能量的宣传旅游礼仪知识。

二、具体措施

(一)学校、社区+(旅游礼仪知识普及)

将旅游礼仪作为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中、社区居民的素质教育中。社区学校是社区居民进行礼仪素质教育提升的场所。以杭州皋亭社区学校为实验点,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礼仪知识的普及,采用旅游礼仪讲座、旅游礼仪知识普及宣传栏进行旅游礼仪普及,并对教学内容与宣传内容进行设计、实践,总结出一套可行性强、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旅行社+(旅游行前礼仪培训模式研究)

在旅游中,要快速提升游客的文明程度,必须要先从旅行社人手,让旅行社和领队成为游客文明素质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行前会形式进行旅游礼仪的普及与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解决行前礼仪教育及出发前礼仪培训及旅行中礼仪监督与提醒机制,最终总结出一套可行性强的旅行社旅游礼仪培训与监督流程。

(三)景区景点+(礼仪大环境人文渗透)

国民学习旅游礼仪知识最大的问题就是知行不统一,在各大景点随处抛丢垃圾、上厕所不冲水、留脏迹、无视禁烟标志、排队随便插队、高声接打电话、言行举止缺基本社交修养比比皆是。国民就在这不良的大环境里互相影响。我们设计了将简单但旅客知行不一的礼仪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旅游景点环境设计中去,通过景区景点的礼仪大环境的布置,将礼仪渗透于旅游者细微环境中,如在景区设置互动知识问答、窨井盖上面图片渗透、旅游休息场所的旅游礼仪宣传栏设置等,将旅游礼仪渗透到旅游景点的大环境中。

(四)互联网+(礼仪微课课程)

截至201 1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已达3.56亿。随着3G业务和智能手机的WIFI点的布局完成,手机接收视频、音频等互联网资源功能的完善,手机作为智慧化旅游终端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旅游者进行公民礼仪素养的提升是现在尤为流行的手段,尤其适合年轻人,本课题利用礼仪微课课程等手段来开辟新的礼仪素养提升新路径。

(五)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与正能量的宣传)

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属于世界旅游文化组织联合会,是一项致力于旅游文化产业的国际性赛事, “旅游文化与旅游礼仪”是其内涵,大赛每两年一届,大赛一直传承浙江旅游文化精髓,发扬浙江道德礼仪美德,传播中国礼仪文化的深厚底蕴,宣扬中华礼仪传统的文化精髓,大赛由多方媒体参与,我们与大赛组委会结为合作伙伴,利用媒体结合大赛宣传,对旅游礼仪文化进行正面引导和正能量的宣传。

三、研究成果

1.针对我国国民在旅游中公民基本道德水平的缺失的现象,提出了操作性强的可复制的多路径解决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旅游礼仪微课教程、旅游行前培训模式、旅游礼仪知识普及教学大纲可进行推广。

3.旅游文化小姐的旅游礼仪与旅游文化的宣传推广活动,能吸引一部分人的眼球,从而起到公民礼仪素养提升的作用。

篇9

关键词:微课;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应用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现存问题

1.1教学模式落后

就目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情况来看,多数的计算机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调动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提升。

1.2缺乏实践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来自于课本,教师的教学是围绕课本内容展开的,课程重点是让学生将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基础知识等牢记,只重视基础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这种教学设计不仅不会调动起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会导致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高,很多学生对概念、定义、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在实践中却不知道怎么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单一的教学内容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1.3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聘用的计算机教师多数都是毕业于师范学校的学生,这些人组成的教师团队虽然在专业基础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社会实际需求的计算机人才要求也并不能充分了解,最终导致授课偏重于理论而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轨。

1.4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主要考核方式仍然是试卷形式,这种考核形式只能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做到考核,而不能够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考核是不全面的,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同时也无法通过考核评价了解到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取得了良好的试卷成绩就是学好了这门课程,过分的重视试卷的成绩,对于课程的认识也存在偏差。

2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应用策略

通过对微课程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微课程主要就是指微型视频教学,微课程的表现形式是视频,主要特点是独立性较强,可以实现所学知识以视觉或者听觉的形式直接传递出去,这种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比如,一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师自身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定制,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接下来,笔者将对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应用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2.1根据教学重点制作微课

计算机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的时候,首先应该认真的分析教材,找到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根据教学重点进行微课的制作,在学习平台上将微课内容分享给学生。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通过微课在课前能够基本了解新课程的重点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调动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并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中,不仅能够大大的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2.2注重课堂的合理分配

计算机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精心设计,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微课的模式将真实的教学情景模拟出来,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上,通过设计一些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提出几个问题,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寻和讨论,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扎实地掌握课程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合作能力,开阔思维,实现全面发展。

2.3微课在课后复习过程中的应用

要想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光靠着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运用好课后时间,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复习。教师通过网络上传微课课件,能够达到让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再次学习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夯实基础,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由教学基础延伸出来的难度稍高一些的知识制作到微课中,一些基础良好的学生可以对这些更有深度的知识进行学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能力。而教师还可以在每一个微课件结束后增加测试环节,让学生进行测试,并将学生的测试成绩上传到网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计划,突出教学重点。

3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应用效果

3.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主要是运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缩短了教学的时间,而且能够更好地总结重点知识,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学生普遍比较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结合网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微课录制的过程中结合一些幽默的语言、时尚的名词,灵活地将教学重点内容表达出来,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对于一个知识,只有建立起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微课正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来提升教学的效果。

3.2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教学知识分别做成不同的短视频分别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观看教学视频,同时,还可以根据微课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微课的模式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当学生在课下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向教师询问,教师可以及时的解答问题。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能够获得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既可以上传自己的微课课件,同时也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微课课件,通过学习、交流、借鉴经验,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3打破局限,拓展知识

微课通过网络上传,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知识,更好的夯实基础。除此之外,网络的知识容量巨大,教师可以将除了书本以外的知识以微课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接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学生还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提问,与教师随时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解决问题,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篇10

关键词: MOOC 中小学美术 课堂变革

一、基于MOOC对中小学传统美术课堂的思考

(一)何谓MOOC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送到世界各个角落。与传统的视频公开课不同,慕课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课程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学习者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表明观点,做作业,参加考试,获得分数,拿到学分,是学习的全过程。在传统的美术视频公开课的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相对封闭的,除了本人外,没人知道他学到了什么。但是慕课不仅可以让他人看到学习者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评价其学习情况和结果。慕课这样的学习平台更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学习之后,会做检验,进而反馈给学习者。

(二)MOOC给中小学传统美术课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模式。它本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照此模式所采用的理论教学程序一般是:激发学生兴趣―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美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认知主体作用[1]。美术理论及美术实践的讲解,缺乏对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应变思维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逐渐养成不爱问、不想问的习惯,容易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此外,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还存在其他问题:第一,教学形式机械,教师全盘教授,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导致缺乏自学能力。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美术活动室,老师教得多,示范得多。第二,教学内容单一,重知识点,轻学生实践。第三,教师观念滞后,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互动较少,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对象。

二、MOOC模式下中小学美术课堂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MOOC模式下中小学美术课堂变革的必要性

慕课课程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与传统美术课堂相比较,慕课模式的课程较短,内容生动和通俗易懂。美术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程引入、材料准备、话题展开、学生思维启发等方面。虽然教师投入的时间较多,但从时间成本看,单位时间内可以服务更多的学生,课程的覆盖面不是一个教室内的几十或上百名学生,而是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的学生。根据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尤其是偏远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重点学校的优秀美术老师对知识点进行分解,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再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方式将课程教学整理分布给教学条件和师资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教育水平差距。

从国家层面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整个社会对人的各方面要求不断提高。近些年来,人们不再单一满足于物质层面的需求,逐步注重精神层面。当下美术这一领域可以说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尤其是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慕课这一模式某种程度上将更加全面、更科学化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如今,终身学习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慕课课程的便捷性将使人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丰富知识,强化能力。慕课课程在中小学美术课堂的大力推广将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这将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小学美术课堂的变革显得越来越必要。

(二)MOOC模式下中小学美术课堂变革的可能性

第一,学习方式的变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使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面临变革。慕课课程可以使任何人进行学习,学习者的数量不受限制,只要拥有一部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学习,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中小学教育改革中,慕课课程的出现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随时随地地交流与互动。比如学校可以把教学重难点开设在线课程,课堂上没有掌握的可以随时学习。

第二,评价方式的变革。在线开放课程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慕课课程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帮助教师轻松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慕课课程的评价方式将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三,教育方式的变革。慕课课程提供了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方式。课堂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式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地学习相关知识,课堂上更多时间用来师生互动、教师解惑。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教师转变角色,由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激励者、引导者。慕课这种在线开放课程自由、开放的学习模式会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三、MOOC引领下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生在美术课堂应用慕课的自主学习模式

慕课为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和灵活的渠道,其课程的权威性、资源的优质性、良好的组织性和活跃的用户参与性为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应用“慕课”,学生完成注册后,在课程开放的周期内,自主安排学习活动,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美术相关课程,从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操作视频观看,指导性地自觉阅读美术前沿文献,针对性地系统复习知识点,理解性地练习操作,参与互动讨论并积极思考,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2]。采取@种应用慕课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检索中西方名画、著名建筑、美术大师提高美术鉴赏力,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美术技法视频提高绘画及设计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提高学习美术学科的效率。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及难点做标记或在本子上记下来,课堂上和老师交流和讨论。

(二)美术教师基于“慕课”所设计的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教师是利用视频实施教学,其特点是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在“慕课”所设计的翻转课堂模式中,美术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更多的是扮演课程发起人和协调人的角色,而非课程的主导者。课前,美术教师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美术知识基础、学生期望和操作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和安排。个性化地设定学习要求、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及完成的期限,提供美术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做好美术学习准备。课上,侧重学习内容的重点分析、总结,进行深入的分享,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3]。课后,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学习动态和对课程的满意度等信息,指导学生组成美术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课程结束后,教师全面总结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并形成课程报告并进行共享[4]。这种翻转课程模式:第一,要求美术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课堂前的准备,充分挖掘教材和了解学生的美术基础。第二,要求美术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自主性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和合作交流。第三,要求美术教师了解完整的课程实施全过程。

(三)师生基于“慕课”的师生互动模式

慕课课程下的师生互动模式将有效弥补学生在传统课堂师生互动中由于胆怯、害羞等行为阻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等不足。慕课课程尤其在线上平台中,师生间通过微信、QQ群、博客等进行交流与讨论。例如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中,欣赏美术作品时疑惑点较多,由于学生的性格、知识体系、学习能力方面的不同,将会在美术作品鉴赏中存在不同角度的疑问与认知,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交流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需求。那么慕课课程这一师生线上互动平台将有效解决这方面的短板,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师生间的长线交流,有力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提高教师威信等。

参考文献:

[1]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1(8):26-28.

[2]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MOOC到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