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重要性;方案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建筑业的发展促使了新工程的诞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业的出现使工程整体的结构变得复杂多变,从根本上提高了生产技术的水平,施工管理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

2、建筑企业的信誉度、经营效益、甚至一个企业能否正常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随着工程质量的管理程度决定的,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就是这些技术上的装备和条件,也正是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支撑着这些技术条件和装备。

3、建筑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工程,它的样式和类型多种多样,规模的要求也比较繁琐,另外环境、气候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也比较大,施工的技术种类繁多,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质量的管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从整体上满足人民对质量、功能以及消耗成本低廉的要求。

二、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单位内部考核机制还存在着缺陷

就目前而言,施工单位的内部考核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而言,其考核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并未真正的落实,甚至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打人情分的情况,导致考核工作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整体效果也并不突出。同时,大多数施工建筑单位都将考核对象设置为整个单位或者是所有部门,忽视了对部门成员的考核,导致施工环节出现责任不明确、监管力度不足、工作对象模糊等现象。除此之外,由于绩效考核属于安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手段与实现方式,能有效的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从而实现提升建筑的施工质量这一整体目标。然而,当前大多数施工建筑单位都缺乏完善的奖惩机制或绩效考核机制,只会在出现问题之后惩罚参与人员,而对于优秀员工的奖惩却未落到实处,导致监管效果受到直接影响。

2、施工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存在问题

施工原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施工原材料还是建筑工程有序开展的前提与保证,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原材料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然而,建筑的施工过程当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与降低生产成本,在采购环节选择以次充好,并未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所以仍然存在着所用材料不达标的情况,给建筑物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同时,部分采购人员对建筑原材料进行采购时,或因利益驱使,或因鉴别能力有限,或因个人疏忽与不重视,没有仔细询问原材料的一般信息,导致所购材料未达相关质量标准与要求。而当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现场管理人员也未对其进行质量检验,而是放任劣质材料进行现场,导致建筑的基本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3、建筑的施工质量要求有待提高

施工质量监管是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践的核心工作,同时质量保证又是施工单位提升其信誉度的主要措施。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建筑施工工程也愈发的开放,因此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在此发展背景之下,施工单位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赢取更多利益,会盲目的抢占工期,将工作重心放在追求工程进度方面,却忽视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极其单薄,且缺乏可行的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着包转挂靠、违规作业、不按图纸施工、操作工艺控制不严等情况,而无人管理、管理不善等都会造成项目工程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再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模糊,不重视对资金投入进行限制,对于建筑的施工质量要求并不严格,纵容了各种不规则行为的发生,从而引起各种安全事故。

4、施工人员在施工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意识十分薄弱

施工人员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直接操作者,同时还是建筑施工单位得以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保障。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与质量安全意识对建筑的施工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人员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其施工质量与安全意识的形成也不够系统,甚至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再加之操作能力有限,因而难以满足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直接影响建筑的顺利开展,甚至会严重影响建筑的根本质量与安全。由此可见,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促进建筑顺利开展的根本对策,也是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性措施。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1.1 完善施工设计方案

总所周知,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师整个建筑施工阶段具有非常关键指导作用的文件,这个文件不仅是建筑工程从建筑施工准备到工程竣工完成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综合性文件,而且是建筑施工现场活动遵守科学施工管理的有效性法律法规。所以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确定之前,施工人员要认真分析施工现场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尽量越多越好,研究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科学合理的安排好人员、资金、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

1.2 实施质量责任制度

建筑施工的目标是更好的完成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效率及质量,根据笔者以往工作经验,施工单位可以考虑成立由项目总经理统一领导部署的项目经理部门,并且由总工程师协调工程施工质量的工作,下级设立技术部门和质检部门,切实落实好建筑施工质量,以质量管理制度来规范质量管理、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保证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能有计划、有序和规范化地进行。

1.3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图纸会审工作也非常关键,图纸会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图纸的差错并及时的进行更改,这样可以补充设计人员当时没有想到或者不明确的设计要点。建筑工程中图纸会审的重点内容有以下:设计内容是否完全符合施工技术装备的施工条件,当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技术上是否有困难,能否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设计计算的管线的种类、规格是否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1.4 控制材料采购环节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施工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项目工程水平,所以施工人员要特别检查好施工单位进场的所有的施工材料、机器设备的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及技术鉴定文件,在施工人员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检或试验,以便更好的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人员在检查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时重点检查一下内容:钢筋材料的出厂证明书、钢筋级别、种类、水泥出厂日期、进场试验结果报告以及品种和标号,骨料除了按设计的规范要求外,还需要检查级配、料径等各项规范要求。除了业主提供材料外,自行采购的材料必须严格在供货质量、信誉、供货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在有保证持续供货能力的分承包方处采购,做好材料进货的检验和标识相关工作,从采购的源头开始进行质量把关,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2.1 加大隐蔽工程的管理力度

由于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的隐蔽工程绝大部分都是结构工程,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的完整性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竣工的结算,而且对建筑工程造价也有影响。因此施工人员要认真的做好验收隐蔽工程,做好验收记录和签证工作,为竣工结算提供可靠的依据,让施工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施工人员在进行基础工程验槽工作时,首先要检查的是基槽的土质、基槽深度及宽度,使之完全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经过经监理人员签证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2 加强钢筋混凝土施工管理

模板的安装要确保各部位的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准确性,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能可靠的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根据笔者以往的工作经验,可以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去逐层复查轴线的位置、标高、梁、板、柱断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模板的拼制缝隙是否严密,封堵措施是否得当,支顶措施是否牢靠等这些问题。

2.3 建立首件工程样板引路制度

工程开工后推行首件工程样板制度。在每道工序开工前,可编制施工工艺及作业指导书,确定工艺参数,进行样板施工,以此为样板,展开全面施工。如基础工程、框架结构、砌体结构,根据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示范,对其施工工艺、机械组合、内在质量、观感质量、模具等进行评价,如不合格,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继续进行试样施工,最终使之达到优良标准。

2.4 加强建筑资料的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质量管理资料,每完成一个分项工程后,要及时做好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和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对工程使用的主要建材、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要认真做好见证送检工作,认真收集相关的试验报告,宗旨就是要按照工程的施工进度对工程质量管理资料进行收集的,该建筑工程的资料就会比较完善,不会遗漏一些重要的施工细节。

3、竣工后的质量管理

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竣工验收程序的合理性,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及合同规定会同所有相关单位及部门进行,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前进行单项验收工作,比如规划验收,消防验收。

4、试验工作质量保证措施分析

试验人员严格按有关施工规则要求进行检查试验,负责测试仪器的标定、标识、保管;负责工程所用原材料检验项目的试验鉴定及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选定与试验。对运到工地的主要工程材料,协助工地物资部门做好质量验收,分类保管及使用工作;掌握砂、石、水泥、外加剂及钢材等库存数量和质量情况;取样后及时对样品的数量、规格、试验项目做好记录,试验后留样保存,以备后查;做好掺用混凝土外加剂和外掺料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及时做好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和报表工作。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试验制度。混凝土浇筑现场对每批混凝土进行塌落度试验并准确记入施工记录,保证混凝土强度试验的频数、试件组数达到规定要求。对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进行跟踪质量检测,并及时出具资料,反馈有关信息,加强合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不仅能够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起到对工程质量的推动作用,建筑企业要深入分析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管理混乱等原因,造成一些建筑工程不能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施工质量不能符合相关技术规范,造成了大批建筑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要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尤其是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因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自然就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工程设计方案、工地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等等,这些均对施工项目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如今,许多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如:质量管理差,缺少有效的监督系统;施工材料的质量无法保证,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现象屡见不鲜;施工条件差,控制质量的组织工作和环境条件极为困难;技术人员少,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监督验收人员对规范、质量标准贯彻的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建筑的使用,从而最终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单位管理问题。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其施工中不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执行,施工管理环节执行力不够,安全意识薄弱,缺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将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资金投资、施工进度方面的恶性循环,形成许多工期滞后的局面,为以后的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如果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为人类生活带来威胁,因此企业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工程质量管理。

2、机械设备问题。机械设备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器具等,是进行施工生产的手段,工程机械的质量与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理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机械设备。

3、工程监理单位问题。工程的监理单位对进场材料和设备把关不严格,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进场,监理单位应该立即制止。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作为监理单位也应做出纠正。工程的设计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暴露无疑,但监理单位在施工前并未提出异议,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造成了影响。

4、施工人员素质问题。目前,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几千万的建筑队伍中,有绝大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缺少基本的建筑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培训,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这将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1、构建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有足够的意识,并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要保障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首先,我们需要系统的建立思想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和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其次,还需要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要严格落实责任,明确质量要求;最后,还需要注重持续有效的运行,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良心循环。项目经理部应当对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各工序的质量管理标准,并积极落实到班组与个人。

2、严格把关建筑材料质量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高低,如果材料

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选择使用不当,会对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应充分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供货厂家,就可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而且建筑材料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要选择国家认证许可的、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应商,而且最好要货比三家,这样既可以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又可以降低材料的成本,应杜绝一切假冒伪劣产品被应用于建筑工程上。

3、提高施工项目全员的素质

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对于施工产品的质量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避免人为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施工质量。

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是建筑产品的直接制造者,他们素质的高低、技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有关部门要着力控制工程质量就必须要优先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认真做到将工程质量和企业发展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其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只有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和技术检查的能力;施工人员树立质量第一、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的观念,才能保证各个岗位良好的配合,使整体技术力量加强,从而确保建筑施工质量。

4、加强和完善验收工作

当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工程质量验收是工程建筑质量控制的又一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工程验收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工程验收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对于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其重点在于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组成构件性能进行验收,可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建筑性能进行检测,保障建筑程参数指标达到标准后再正式投入运用。对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建筑物需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安排处理,结合施工图纸详细分析原因,再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质量问题。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严格把好质量关,而且要健全完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参建各方工作的正常运转,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于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认真分析,不断进行改进和加以完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快速发展,创建和谐优秀的施工环境,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杨志惠.谈创精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建建科技,2007.

[2]邬伟彬.浅谈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07.

[3]万绍联.浅谈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报,2008.

[4]丁华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浅析[J].科技风,2009.

[5]陈丽萍.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初探[J]. 科技广场.2009(08)

[6]黄东兴,范雪华.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管理与控制[J]. 中国建设信息. 2010(09)

篇3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至今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工程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建设工程质量各责任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单位、检测、材料设备生产供应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建设监理和风险管理为代表的社会监督保证体系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技术经济保障条件,包括建设监理的质量监管体系、社会担保和保险质量监管体系;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保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驱动力。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必须全面系统地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和建设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实施监督管理,有效维护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设行为,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是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站在国家和公众利益的整体立场上,依据建设工程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实施具有权威性的强制性监督管理。

1.我国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

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建立二十年多来,各级监督机构和广大质量监督人员忠实履行监督职能,为促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遏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许多弊端开始逐渐显露,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状况可以用“总体受控、问题频现、基本稳定、形势严峻”几个词来描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企业诚信机制滞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应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信用体系。大部分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建筑业信用体系已非常发达,而我国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建设工程参与主体各方的诚信机制还未健全,信用危机矛盾突出,再加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矛盾加剧。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始制定施工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并得初步成果,社会反响较好,但由于还不适合全国施行,无法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机制运作。

(2)工程咨询服务业管理有待加强。总体来说,我国现有的第三方工程咨询服务机构普遍只有监理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在这些工程咨询服务行业中由于其自身素质不高、自律性不强,加上行业过度竞争,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健全,政府管理不到位等种种原因,导致国内现有的工程咨询服务业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未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3)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适应。在过去几年中,我国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城市扩张与基础建设,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迟缓之间的不适应带来的矛盾越来越剧烈。设计施工一体化、超大的建筑工程集团的出现带来了工程质量监督形式的不适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宏观监督和微观监督与受委托执法带来了工程质量监督地位的不适应。

(4)政府监管力量相对萎缩。由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事业单位性质,各地监督人员的数量一直保持在编委批准的“常数”内,而且在取消监督费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收入减少,带来了人员流失、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的局面。监督人员减少与承担监督任务的剧增存在巨大的落差,给监督工作带来更大的负担。

2.提高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水平的对策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执行已有 28年的历程,但是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始终仍处于一个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质量监督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参与建造的人员要切实提高质量意识,特别是监管人员,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各负其责,各尽所能,本着为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监督好每一个建筑产品。同样,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也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监督管理模式,朝着依法监督、科学管理、保证质量的方向不断努力。

2.1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作为政府委派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其职业道德是从事好监督工作的首要条件。作为监督人员要能正确处理与建设各方主体的关系,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坚持原则、公正廉洁,不参与有损质量监督公正性和客观性的业务行为,不,以维护政府监督的形象。同时,监督人员还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但要熟悉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还要不断学习,以了解不断更新的技术和规范要求。

监督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建设工程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熟练掌握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了解和掌握建设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应不断学习检测手段和方法,监督与管理抽样检查方法,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建立和健全对监督员监督工作能力和绩效考核、考评制度,不断完善考核、考评的指标体系,把监督员监督工作能力和监督绩效同其工资、奖励待遇结合起来,以考促管。建立良好有效的用人机制,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相结合,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构人事管理激励机制。

2.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借鉴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其建筑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建立在严格、健全的法制基础上的。因此,应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积极探索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体系。

1.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2. 针对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完善地方建筑工程的法规、制度。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出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重点在于明确监督机构的地位、性质、职责和义务等;要制定明确各方主体质量责任,落实市场主体质量责任的有关规定;要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罚则的内容,结合个地方现状制定合法、可操作性强的处罚实施细则;要利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相关部门规章的契机,进一步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

2.3规范建筑市场

要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落实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机制。要明确企业是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把建设工程的质量责任还给企业。新出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把检测机构也纳入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范围,可以认为检测机构作为新的责任主体的身份已经确认。《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对责任主体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结合这有关规定及本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拟定各责任主体在工程中的质量责任,为监督人员加强建设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提供详细的依据。

2.4加强检测手段,为质量监督作技术支撑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工程规模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质量监督管理也应由原先落后的“眼看、手摸、锤敲”发展为通过新进的设备、仪器进行准确、数字化的现场检测。在工程实体监督、使用功能系统模拟试运行测试中,通过现场实测,以具体的数据为依据,改变原来仅靠观感判断工程质量的传统模式。

3.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加强,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根据新时期提出的要求建立新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也才能让用户用得放心,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成灿.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J].建筑经济, 2001,(09) .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方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质量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引起业内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确保工程质量必须抓源头、抓预控,进而进行多方面的梳理。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

一、建筑工程质量亟需解决的问题

1、工程质量滑坡的“周期律”能否打破。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提出工程建设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大力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科学管理,创造了一大批优质工程,如建国初期的156项重点工程和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许多优良工程。但是人们也发现,每当一个大的经济发展时期到来时,尤其是伴随社会结构转型时,往往出现工程质量大面积滑坡的现象。1958年的“”,进人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尽管二者性质不同,但都出现了工程质量滑坡现象,值得人们深思。近年来,质量通病久禁不止,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已经成了社会热点问题。人们不禁要问,工程质量滑坡的周期是否能够抑制或打破?

2、全国工程质量大检查问题凸现。

1996年,1999年,建设部组织了全国性的工程质量大检查,检查面包括除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1999年大检查,坚持从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情况和落实有关主体质量责任制情况来检查工程质量,并且把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作为检点,着重考察工程的内在质量。综合两次大检查,工程质量问题仍然令人担优。

(l)质量通病仍未解决,偷工减料、假冒伪劣、劣质工程仍然是个威胁。工程竣工验收、评定等级时往往重装修轻结构,使质量问题不同程度地隐蔽起来。一些施工企业见利忘义,故意把工程质量问题用抹泥和装修掩盖起来,埋下了安全隐患。

(2)工程勘察设计方面除不同程度的设计问题外,有些业主有重设计轻勘察、舍不得花钱的倾向。勘察费一般占工程投资的0.7%,该花的钱不花,由此带来的隐患是地层不均匀,基础沉降不均匀,建筑物出现裂缝;承载力确定不准确,基础设计很难合理。有些工程虽然进行了勘察,但低于规范要求,影响勘察报告的可信度。

(3)业主干预工程设计,任意要求设计变更,使一些设计在执行国家技术标准时打折扣,甚或直接违反国家技术标准,造成抗震等方面的先天缺陷,威胁施工和使用的安全。

(4)工程监理队伍素质不齐,也缺少应有的权威。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已建立十年,现有从业人员3万多人,是建筑市场的生力军,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突出问题是一些工程的监理工作不到位,监而不理,或监理不监,一味迁就业主和承包方的不规范行为,使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出现重大漏洞。另外,监理的职责本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即控制工程的造价、质量和工期,管理合同和信息,协调参建各方的关系。实际上,不少监理只被委托进行质量控制等少数工作,这就限制了监理的职能。

3、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已打开局面,但获得认证的企业数量太少。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于1987年3月问世。1994年4月建设部召开贯彻动员大会,选择14家建筑企业进行试点。到1997年底建筑企业共获得认证书542张。近两年这个数量有所增加,但与全国建筑企业的十万之众比起来,未免力量单薄,不适应建筑企业向现代化质量管理方向转变的需要。已获得认证的企业,正在面临如何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性的新课题。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转换机制

通过向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清除计划经济影响。以此为基础,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专设工程技术部,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机关报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界定,与我们预期的目标基本一致,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转换,并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二)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

(三)进行技术革新,大幅度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项目业主也变得更加专业化,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建筑企业都有增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需求,专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企业不会是大而全了,而是精而强了。这种趋势将使企业压缩规模,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有效率的资源。现代项目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能力,如何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做好管理工作,相信本文能够给同行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任云峰.浅谈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山西建筑,2006(l):225一226

〔2〕万勇.推行与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价值工程.2003(4):52一53

篇5

关键词: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常见问题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根据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的建筑企业发展飞速,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体制,新材料、新结构以及各种高技术和新工艺层出不穷,并得到广泛的推广,当然,现场施工管理以及质量安全的隐患也一并存在,并且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1 施工现场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施工管理问题

有些施工企业认为建筑工程施工就是抓工程质量,而管理施工现场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而就忽视了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抓得不紧,文明施工无人过问,导致了整个施工现场管理松弛、管理混乱,“脏、乱、差”现象大量存在,人员伤亡、塌陷事故屡有发生,各种问题不断。最主要的原因是施工单位的分包问题没有一定的规范,导致很难定位分包单位的工作性质。而一些工程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把自己需要承担的工作分配给其他单位,这直接导致了施工工序的紊乱,再加上施工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致使工程难度加大。

1.2 施工技术问题

技术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没有较高的施工基础作为基础根本不可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再加上建筑工程专业的内容较为复杂,对相关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通常每个专业知识都有自己特定的技术标准,对建筑不同部位的施工有着不同的施工工序,但是很多单位的施工技术达不到建筑施工的相关标准,给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2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2.1施工现场管理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重点推行的工程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管理就是组织好施工生产,是在一定时间空间等约束条件下对劳动、设备机具、建筑材料等有限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长期以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把推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作为发展壮大建筑业、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快产业结构布局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施工现场管理上升到法规的高度。建设部曾颁布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第15号令,这对于促进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化,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搞好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2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施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建筑施工,其工作主要体现在施工现场管理上。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状况。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角逐中,它决定着施工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能力。为此,施工企业必须克服自己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2.3施工现场管理是安全施工的有效保证

只有把安全生产工作搞好了,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并大力培养在施工项目管理中以质量和安全管理为核心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要确保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资金投人,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落实各种管理制度,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努力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2.4 施工现场管理是树立施工企业外部形象的重要标志

施工企业的外部形象是决定企业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前提,施工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生产管理秩序,全面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机械设备和安全生产设施的到位,文明整洁的施工现场环境,紧张有序的施工生产安排,都是施工企业外部形象的重要体现。

3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措施分析

3.1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资源的配置

施工中的各种资源是施工单位能够按期完成建筑施工的保证,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将严重阻碍施工环节的进行。建筑施工的前、中、后期所需要的不同的资源,施工单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确保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会因为建筑资源而耽误建筑的施工进度。总之施工单位要确保各项工作做到位,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各种资源进行及时的调整规划。

3.2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

良好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需要加强建筑材料的现场管理,尤其是需要全面控制好物资的消耗。一旦遇到材料消耗很大的施工流程,则应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具体的施工环节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如果项目过大可以将此项目分成几个小项目,这样易于控制。

3.3 严格科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环节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现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必须紧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采取科学有效地方法,认真加以研究和编制,对整个工程的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特别是秋、夏季节的季风性时期的人员安排都要认真考虑周到,对施工进度计划表、平面布置图等要经过严谨的计算和合理的安排,对控制工程施工周期的质量、安全都有详尽的安排,并且要留有余地。施工组织设计经建设单位领导批准后,就要认真执行,确保整个工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

3.4完善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一个建筑工程的灵魂。没有质量为基础的建筑工程不是一个成功的项目。而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手段。完善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对工程质量思想意识上的强化。在日常的施工作业中,领导者需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培养其责任心,并且要与相关单位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每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3.5 抓住安全生产这个主要环节,不断促进安全施工迈上新台阶

由于施工现场是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安全隐患时有出现。施工现场应着手控制好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落实安全管理决策和目标,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要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保障体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重点加强施工现场用电、脚手架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推行标准用电设备,实行全封闭的施工现场管理。

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使所有施工人员都要熟悉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安全生产要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定组织现场施工。

3.6 工现场的环境管理

施工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影响环境的污染物的产生,杜绝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要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废水、废物、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的管理,要采取措施,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对现场施工人员生活环境也要下大力气管好,让施工人员身心健康得到保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4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事无巨细,随时做好防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l]廖品槐.建筑工程与质量安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张主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优化 工程质量 实现途径

建筑管理工作是企业建筑施工的主要依据,国内外建筑管理部门以及业内专业人士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建筑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这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正常与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坚持高质量与高效率的工作态度是建筑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同时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能力以及降低施工成本等问题也是建筑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生产日益复杂化,建筑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必须不断探索与实践其创新,不断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首先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人员大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些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对建筑施工的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更别提具备相关的专业证书和上岗资格证了,他们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仅仅是为了糊口,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同时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繁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不能有效的掌控全局等,这些无疑都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严重的抑制作用。

(2)、施工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度

很多施工单位观念过于保守,不敢尝试新事物,害怕冒险,片面认为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都是浪费,结果使施工团队一直停留在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上,在质量检测手段和方法上不能与时俱进,仍然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而这些方法早已被先进的、专业的施工企业所摒弃,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举措,致使施工管理的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低下。

(3)、采用事后控制的管理模式

事后控制管理模式的弊病是众所周知的,应用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埋下质量安全隐患以致在后期频发各种建筑工程事故,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赶工程进度明知这种情况还继续采用此种管理模式,可谓害人害己。

(4) 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企业顺利施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但是当前很多企业似乎对这方面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体制制度不健全,项目责任管理不明确等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在一个施工团队中一人身兼数职,试想一下,这样又怎么能真正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呢。

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1)、开阔管理创新思维,适应时代趋势。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管理工作也应不断发展,以适应时代趋势。掌握着管理工作的管理部门,必须审时度势的开阔管理创新思维,做好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备。从施工现场到企业内部再到市场,都是建筑管理工作的工作范围,如何做好以实现良好的市场需求,也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市场的繁荣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2)、实现管理机制多元化,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建筑管理工作的企业内部起着重要作用,而实现管理体制多元化,对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进行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可以激发建筑企业的积极性与活力,从而增强经济实力。创新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可以将四大机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即实现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一体化,以使得管理机制多元化。为适应发展需求,新的管理工作机制应依法制定,重新规划各部门的职能标准,将各部门相互之间的管理关系处理好,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与质量。建立符合建筑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赏罚分明以及职责明确,营造以制管人、以规管事的优良气氛,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3)建立高素质的建筑管理队伍。重视素质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一直提倡的优良传统,拥有一个高素质的建筑管理队伍,是建筑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在建筑业里,建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代表着整个建筑管理工作的水平,所以必须要求建筑管理人员具有高素质,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并且能跟上现代化的脚步,在电子信息化时代,能够高度的适应,是新形势下对建筑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4)、采用新手段,强化安全文明施工。在建筑行业,安全问题一直是管理者考虑的首要因素。建筑行业也因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出现低效率、低质量的工作水平。施工企业应始终落实安全第一方针,努力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也应该不断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在整个管理工作中,现场的各部门及部门领导应与安全部门实现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对于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安全管理是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工作,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变化的,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适应工作需求。施工区和环境区的卫生管理工作必须保证落到实处,从开始组织到制定过程,都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其中包括有完善的岗位分配制度以及施工指挥系统。

(5)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建筑管理的科技水平。现代化建设要求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目标。建筑管理工作不是单向性工作,其贯穿于整个建筑工作的全过程,将其实现为现代化管理,将各部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于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有高水平的施工技术,还必须有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协助整个管理工作。其中,电脑的合理利用,是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现达的网络技术下,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运用电脑网络协助管理工作,对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质量的保障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全面的实现管理现代化。

三、用有效手段严格控制建筑质量

施工企业要切实重视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的监控,这是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具体建议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展开,首先施工单位要积极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这样可有效提高相关负责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施工之前,就要先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工作,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使施工团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权限,使各级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其次要做好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所谓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指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事前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在施工之前,对整个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把握,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工程质量进行做好监控和把握,事后质量控制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之后,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工程成品进行验收,做好质量评定工作;最后要严格控制好工程施工程序,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建议可请专人来负责这项工作,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之处,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勇于尝试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通过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实现施)的技术培训,尤其是针对一些高危作业项目或是施工中的重点及难点,更是如此,力争让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做到游刃有余,这样不但可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同时也为安全施工增添了砝码。

建筑管理工作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各个管理工作部门的融合是关键。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新形势新环境下需要不断的创新以适应环境要求,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及管理水平,才能为国家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现代化的建筑管理制度与形式,依靠各种先进技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探索各种适合的管理模式,都是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贾东志.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9(16).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把关重点;管理分析;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to understand these characteristics, scientific management from climate, temperature materials,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etc.. Only in this way can guarante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main problems found in daily work, a brief analysis of how to do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with the hope that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 check point; manage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不仅仅涉及到工程的施工管理,同时还涉及到工序管理、隐蔽工程管理以及施工材料管理等多个方面。由此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着工程的实际管理状况,将其落实到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中。

一、建筑施工中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在建筑过程的施工过程当中,由于程序比较复杂,环节比较多,为了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要进行质量的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工程质量安全涉及到人民的财产安全问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各地由于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造成了多起重大事故。在我国的刑法当中就有对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有明确的规定,对由于违反国家规定的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施工单位和人员进行相应的刑罚。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对施工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从外部因素上来说,气候条件和气温情况都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地形、地貌也会对建筑的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建筑施工中工程中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对市场管理的不断深入,建筑施工也不断得到了规范化,建筑行业的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行业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下面以某省地建筑行业为例来分析我国建筑施工中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该省中的各类建筑企业达到了380家,其中达到特级地企业有2家,一级1企业有16家。在众多的建筑企业当中,属于本地的企业只占到了64.3%。统计近十年来发生在该省的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多达20起,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主要存在着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原因。从宏观上来说,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目前建筑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对建筑违法行为的制约力度差。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工程当中并没有做好充分的研究准备就匆匆进行施工。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是最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任何一方面的技术不成熟都会导致整个建筑的质量不合格。另外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差异也是导致建筑质量差异的重要因素。很多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没有做好全面的调查,原来设计的方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而修改方案一方面需要承担比较大的损失,一方面也会造成工程的延误,因此很多的施工单位往往会坚持按照原来的施工方案来进行。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在施工过程当中由于各个环节之间是有序的进行的,一个环节的疏忽就有可能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进行。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时间,常常是会违规操作一些程序,导致对工程质量的损坏。

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的把关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在住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序是一切施工质量的基础,主要科学、合理的施工秩序,才能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工程投资。而管理人员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的同时,必须结合着工程的施工工序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工程的质量管理。

②严把隐蔽工程质量关。隐蔽工程一般都在基础和主体分部工程中,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其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应把隐蔽工程的质量问题做为重点,严把隐蔽工程的质量。重点部位放在基础施工前对地基质量的把关,基坑回填土前对基础质量的把关,混凝土浇注前对钢筋、模板工程质量的把关等。例如,对绑扎钢筋的检查验收,坚持三检制度。即绑扎前检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以次充好,铁锈是否除净,规格、类别、根数、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等;绑扎后要检查钢筋的规格、类别、根数、长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代换钢筋,加密区域是否正确,钢筋的搭接倍数是否符合规格要求;模板支撑是否牢固,标高是否正确。浇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骨架是否变位,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模板支撑是否松动,有无漏浆的可能。对于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更加强调一个“严”字,对于不合格的隐蔽工程坚决责令施工单位认真处理,处理后再报验、再验收,直至合格为止。

③严把重点部位的质量关。作为住宅工程的重点部位,不仅关系着业主今后的入住,同时还关系着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而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着工程设计图,对工程重点部位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在避免施工通病的同时,还能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在这些工程重点部位的检测中,需要管理人员从基础工程的工序做起,对每一道工序必须严格审查,确保其按照原先设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规范施工技术的同时,还能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三、 建筑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建筑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是关系到整个建筑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筑项目的实体形成是依靠建筑施工来完成的,因此要强调对建筑施工中工程质量的管理,严格控制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

1、了解建筑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建筑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施工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的过程包括了多种因素,如,施工方案的设计,材料的采购,施工技术,地理环境因素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把握好每一项工作,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完成。二是建筑施工的产品具有整体性和唯一性。在建筑施工中进行工程质量管理要充分认识到这些特点。

2、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气候和气温因素的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外部的因素,如气候和天气因素会对施工的进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会造成施工的难度增大,导致施工的进度减缓;而一些低温的天气则往往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对材料运输产生很大的困难。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气候和气温因素的管理主要强调要在前期做好精细的规划,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做好应急预案。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恶劣的天气里要改变工作的安排,做好工作人员的安排,以便顺利应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增强对建筑施工中的设备和材料因素的管理。设备和材料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当中加强对这两方面因素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以建筑工程当中比较基础的材料加工设备为例,为了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需要选择那些技术比较先进的设备,在操作上还有讲究方便;为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要根据不同的要求来选择适用生产和性能可靠的设备。要真正做好这些,需要工程质量的管理者在前期就做好调查和规划,合理地进行设备的选择。而材料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及时了解目前的材料市场的变化和认真做好对材料的性能的核实,做好材料的采购工作,充分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4、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施工人员素质的高度决定了整个工程质量如何。因此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在工程质量的管理当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通过制度的设计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建立必要的奖励机制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晋升制度,强化施工人员的工作竞争意识。同时还要强调施工团队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进行责任意识教育,让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够认识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自觉地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和众多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建筑工程中往往会受到气候,地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隐患在造成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同时,还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整体管理中,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测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 杰.探析建筑施工中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工程技术.2007.08

[2]高明辉.建筑工程施工中进度的影响因素与管理[J]建筑工程2011.03

[3]王守俊.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若干问题辨析[J]建筑经济,2010.02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指的是防洪、防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它对大自然界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消除自然界水资源对人们的危害,并利用水资源来为人们带来利益。目前,人们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对水量进行控制和调节,来满足人民对水资源的需要。由此可见,优化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水利工程建筑主体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由设计方质量保证体系、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业主方质量控制体系三类组成。一、设计方质量保证体系。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质量必须要在一定的程序基础进行,最终必须要通过质量检验。水利工程建筑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包括质量策划、质量问题研究、质量方案设计、质量详细设计、内外部质量评估以及顾客回访组成,这些阶段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也决定了水利工程最终的建设质量。

二、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指的是施工方建设一个正常、稳定、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建筑。水利工程建筑中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生产工序质量控制、质量判定、质量分析与诊断等。构建质量保证体系能够及时的对水利工程建筑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整修,确保所建筑的水利工程的质量一直处于正常状态。三、业主方质量控制体系指的是水利工程项目业主委托专业监理公司按照要求对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行监管。监理工程师按照质量要求对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业主对施工方和设计方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确定质量目标、保证设计方和施工方对业主负责。

二、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系

政府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指的是政府部门(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设计、施工等企业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水利工程政府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可以采用行政激励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对表现好、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企业进行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但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政府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很少采用行政激励的管理方法,缺乏对优秀企业的鼓励。

政府是依法行政监督的主体,要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负责,维护人民的利益,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对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不仅能是只对它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管,同样也需要对水利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及责任人的行为进行监管。社会和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体,都有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有监督的权利。政府部门的监督必须要保证权威性、公平性以及科学性。针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政府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很少采用行政激励管理方法的状况,我国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使政府实施行政激励。

三、建立水利工程建筑质量信用评价体系

质量信用指的是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得到并保持对某件事物质量信任的能力,也就是指企业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产品的质量。在水利工程建筑上,质量信用指的是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的完成情况。国家信用体系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建立水利工程质量信用体系的前提,因此,想要建立较好的水利工程质量信用体系,就必须先建立和健全其它两个体系。

在水利工程建筑质量协同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出现了水利工程建设主体质量信用评价体系。水利工程建设主体的质量信息一般有以下几种收集方法:一、政府对建筑主体信息的收集,包括建设主体的资格资质、招投标信息、规划许可信息、质量监察信息、以及竣工备案信息等,信息收集后,政府将对信息统一进行相关的处理;二、征信机构、中介机构对信息的收集,目前,许多相关的独立机构也是水利工程质量信息的主要方法,如上海资信等,这类机构主要为政府或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的相关机构。

建设主体质量信用管理程序首先要对水利工程建筑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和相关处理,并将建设主体的信用状况到相关的信用信息公告平台上。其次,信用报告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就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相应的信用报告。最后,有效运用信用信息公告平台,优秀的企业需要得到表扬和鼓励,较差的企业应该受到批评和惩罚。

建设主体质量信用管理制度,首先要对信用征信制度进行完善。信用征信制度的完善能够使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数据公开化、透明化,使相关的机构和部门对该企业的信用记录做出准确的评价。我国的信用中介机构虽然有自己的数据信息库,但规模较小,且准确程度较低,对水利工程市场的作用较小。因此,国家必须要调动水利工程建设信用征信的机构,确保水利工程机构能够顺利的发展。其次,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信用中介机构不止是收集信用信息数据,同样还可以对水利建设主体间的信息进行调控。但我国的信用市场机构还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政府的帮助。最后,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最常见的主要是奖惩机制,也就是对优秀的企业进行鼓励,对较差的企业进行惩罚,通过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社,2007:14-17.

[2]郭振华,金磊铭.中国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质量控制激励效应研究[J].建筑经济,2007,(12):23-27.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发展生存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有一定的施工技术条件和技术设备,而这些施工技术条件和技术设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其次,建筑施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的类型、样式种类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替施工、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质量及安全管理,进而保证施工工序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第三,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齐全,装修更时尚,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施工设备越先进,技术管理要求越高,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1.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成因

1.1基础工程和主体施工阶段。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灌注桩缩颈、夹层,沉渣厚度大,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出现打断或未达到设计要求的支承土(岩)层中,基底表层处理不好,基层支模断面尺寸不够,构造柱移位等问题。此外,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出现漏振、蜂窝、麻面、狗洞等问题。框架结构在主体施工时出现混凝土梁、板、桩等容易出现支模歪斜,箍筋间距误差大,水平或垂直尺寸偏差大等问题。砖混结构的建筑在施工中除了上述问题以外,还存在墙体垂直、平整偏差较大,砌筑方法错误,砂浆平、立缝饱满度不够,接槎尺寸不足等问题。

1.2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在工程装修阶段,常见的问题有:屋面、卫生间、地下室渗漏,外饰面砖灰缝宽窄、深浅不一,与基层粘接不牢,表面爆皮变色,油漆表面粗糙、流坠、透底,石膏板间隔抹灰开裂,门窗安装多出现因偷工减料和安装施工管理的空白而导致门窗密闭不严、缝隙过小等。在设备的安装中,常有电气不接地(接零),零、火线连接错位,灯具及开关插座安置不正,下水道堵塞,地漏高于地面等问题。

2.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因

2.1人为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素质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甲方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和行为不规范。项目法人或业主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重大,有什么样的业主就会有什么样的工程。此外,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三千万的建筑施工队伍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缺乏专门的培训以及基本的建筑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这必将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建筑材料因素。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必要物质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达到标准。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有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能达到质量要求。例如,目前的住宅工程中,有85%是砖混结构,其中以烧结粘土砖作为主墙体施工材料,据统计,该类砖中有近50%是不合格产品。

2.3建筑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同时,设备合理地使用,及时地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转的关键。

2.4施工工艺方法因素。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例如,铝合金门窗安装中,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按规范要求应填矿棉等弹性材料,其最外面的5mm厚度中应注入密封胶,但现在很多建筑工程却没有按规范要求去做,而仅在接缝处填水泥砂浆。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有所下降。

2.5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如气象条件,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

3.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

3.1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质量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质量意识,使建设、施工单位意识到优质工程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激发其质量责任感。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个由多部分、多层次、多因素组合的整体,因此,必须从筹建协调到具体施工全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3.2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以法治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目前,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部门法规已制订了不少,但由于部门法规还缺乏足够的威慑力,因此还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地制订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权威性法规。此外,还要严格执法,必须依法惩处那些质量事故责任者,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3.3严肃对待施工现场质量检测工作。施工现场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最具体的体现和操作方法,其工作的严格程度、科学程度和细致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在现场质量检测过程中应遵循三个“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质量原因不放过;不认识到质量事故的危害不放过;无整改措施、整改不当、整改不彻底不放过。

3.4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提高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当前一些施工企业的管理松散的,特别是一些施工企业在调整企业内部组成机构后,实际上是削弱了管理工作。因此,要引导施工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并与国际接轨,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可先推行GB/T19000系列标准。在治理建筑市场的混乱无序中,当前首先要规范市场主体各方的主体行为,特别是要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另外,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3.5完善监理工作制度,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理。目前,国外工程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项目前期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采购管理、公关管理和生产准备管理等,所能提供的服务十分广泛,几乎完全覆盖了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但在我国,监理工作仍局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工程几乎已经开工,造成监理人员边干边熟悉情况,对工程的掌握深入程度不够,这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监理管理制度,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理。

3.6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监督、指导职能。必须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此外,仅仅依靠建筑施工企业来培训农民工是不现实的,如果由政府相关部门指定一个机构对农民工进行专门的业务、理论及技能培训,对其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职能的体现。

3.7严把建材质量审核关。目前,我国建筑材料是多部门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要提高建筑材料质量管理,还必须依靠其他部门共同来协调管理。同时,为了促进建筑材料质量的提高,建设部门亦可通过推荐认证的办法,促使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改进和提高其产品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的不断壮大,只有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经济师,2003(9):277.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十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建设领域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大浪淘沙之际,难免鱼龙相杂,良莠不齐,在经济利益的趋动和生存压力的压迫下,建筑行业市场中随之而来的低利润率及多层分包行为,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同时,材料以次充好、施工管理混乱及竣工资料造假,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还在社会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内涵

建筑施工的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持续及健康发展的根本。在建筑行业日益激烈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施工质量是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生存并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只有牢牢抓住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并将管理真正地贯彻落实,保证施工质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企业的生存与竞争能力,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

首先,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多。建筑工程中,诸如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地理及气候环境、地质、水文情况、操作方法、管理制度等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质量、进度的限制。建设工程质量往往还很大程度上受投资、进度制约。在一般情况下,投资越大的工程项目,进度相对较慢,质量就会好;反之,质量就会相对下降。因此,正确安排质量、投资及施工进度三者间在项目施工中的关系尤为重要。

第三,评价方法的特殊性。工程质量的内涵广泛,如分项工程与分部工程就要求单位进行工程质量等的检验评定及验收检查时,在方法和流程上就各自具有特殊性;而隐蔽工程在施工前或检查合格后的不同阶段,在验收方法、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重要领域主要采取的就是对工程的抽查。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1、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

建筑行业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与领导集团整体素质决定施工项目质量水平的关键所在,企业领导层在思想上对工程质量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企业内部树立起“以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注重工程质量与企业存亡意识的培养,内部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对质量管理进行实时的监管,对检测成果进行公开、公平的评价,辅之以有效的奖惩制度来保证、保障企业自身对项目工程质量控制。

2、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是质量监管的落点

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能与质量监管意识在保障工程质量上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必须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客观要求,这是企业实现质量管控的根本所在。对关键工序的监管人员以及重要工种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从源头上把住用人关,让人员的流动始终处于全面受控状态,实现人员对质量目标的全面管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要以专业化的角度去审核人员,更多的要从对员工的关心、重视与尊重的角度,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舒适的工作环境。紧跟行业发展的脚步,加强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工作,为员工个人的发展创造必须的条件,从员工思想上永远葆存着“质量第一”的观念,最大限度地以主动、积极地态度参与日常的组织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更要着眼于他们专业、管理知识的更新换代上,针对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工序能力、统计抽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各个环节追踪技术发展水平,把提升质量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的细节,真正实现人员素质水平的与时俱进。

3、对材料因素方面的应对之策

建筑用材料,在种类上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等,加强对建筑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的验收、检验工作是把好工程施工质量的第一关,甚至针对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我们还应进行相应质量的检测,来确保建筑用材料在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只有质量达标的产品,才能有过程中的体现。而对采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更是避免贿腐的必要保障。

4、对环境因素方面的应对之策

在每一个施工过程的监管中,实时地对相关的气候条件等因素做到有效的监控,避免在恶劣的条件下施工行为的发生,是保证施工质量基本生产活动的前提。

这一环节上的重点应当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全面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管理,将目标分解落实到人,与责权结合,以职论责,以责论绩,将看不见的质量量化到数据,使日常的管理有据可依,有据可考,有据可察,形成良好的激励流程,实现有效良性的管理。

5、对方法因素方面的两点建议

(1)建筑施工过程是一个系统化流程,其间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工作是效率与质量的保证。

(2)实现建筑施工的设计和施工工艺环节上的质量监控,是需要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日常工作。既要对各项设计和施工工艺对质量的影做出准确的评估,更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管。要求监理人员认真、负责态度,要求人员凭借自身的技术业务能力,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操作流程、施工工艺及具体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方法等,进行全面严格监督与管理,实现施工质量问题上的杜绝。

6、审查与管理贯穿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1)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计划阶段的审查与管理,为质量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做好计划文件审查,为了提高标准化作业,借用样板文件形式,能够有效地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但要在灵活性与实用性上做好平衡与把握。

(2)加强对各施工方案、组织设计等制订工作的审查与管理及负责制。施工设计与施工方案,不仅是质量保障的前提,更是运作过程中成本、进度控制的依据。要遵从项目经理直接领导、编制机构设立、技术人员系统编制这三个大方向进行管理,尤其加强资料收集上真实有效性的监管,从施工图纸、勘察资料、现场资料、气象资料、规划资料等细节上实践管理,以保证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在良好的经济性基础上,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上的保证。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城镇各类的建筑也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其建筑的质量问题也随之凸显,诸如建筑物的倾斜以及坍塌等重大事故频频发生,不但危及到了人们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也给社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国艳.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J].科技传播.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