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质量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TL372+.3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一些城市,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开发,城市土地资源逐渐紧张起来。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建筑市场也十分活跃,但是,对应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水平发展水平很低,导致了建筑市场竞争不规范,建筑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城市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监控措施或控制手段,保证工程的建设按照设计规范和合同要求标准保质保量的完成。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原则
(1)在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市场经济为第一原则。坚持科学、公正,鼓励公平竞争。
(2)应当遵循预防、控制为主的原则,始终坚持以工程的质量为标准。
(3)坚持以用户至上的原则。在对建筑工程进行严格控制的同时还应当尽量满足用户的要求。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影响建筑质量的5大因素:建筑材料、人、机械、方法和环境。
(1)建筑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材料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水平。材料是否合格会对建筑工程的承载强度和结构刚度产生影响,进而会对建筑施工安全产生影响。
(2)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好坏。
(3)机械设备。现代城市建筑工程过程中,因为施工场地限制,不可能使用大量的施工人员,因此用到施工机械的情况很多。施工机械一班不直接作用于工程主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产生不了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施工人员违规操作或者施工机械因保养不够而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对建筑的安全和质量造成间接的影响。
(4)施工方法。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方案
是否合理、施工操作是否正确等都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5)环境因素。建筑工程的环境条件指的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起重要作用的
一系列环境因素,而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尽管很多企业和单位对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施工企业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在建筑质量与建筑成本产生矛盾时,很多企业会选择保护成本。二、监理单位管理问题。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及时指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监理人员知识结构不足,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 城市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方法
(一)加强对设计单位的资质和方案的审查。
建筑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建筑工程的设计合理与否对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对设计方案审查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工程设计单位自身的资质审查,从而全面的确保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在对工程方案进行审查时,应当确保设计满足防火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同时要严格执行设计质量负责制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制度,尽量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消除在工程的设计阶段。
(二)加强质量监管,完善监理制度。
监理制度的推行是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从而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因此政府机构应当完善监理制度相关措施,并通过法制形式确保对监理的制度考核。在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理时,要将监理项目记录的到监理工程师的个人工作档案当中,作为其工作考核的标准之一。对于有严重失职记录的监理工程师,要严格处理,取消其监理资格。
(三)加强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督与约束。
施工单位的自身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应当严格履行资质审查制度,确保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资格认证,严格执行上岗制度,推动施工单位自检制度的形成,从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四)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
合格的建筑施工材料是建筑施工质量的保证。因此在对建筑施工进行质量监控时,应当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控制,最大限度的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质量监控。做好材料的检测工作,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要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材料符合施工的质量要求。
(五)强化建筑工程的现场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因素很多,会直接影响到施工效果和工程的质量水平。因此对建筑的现场质量管理首先要完善施工现场责任制度,确到责任到人,同时对于施工现场的可变因素要积极的预防,通过多种措施强化工程的现场质量管理。
(六)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工程质量的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加强管理人员的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作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熟悉建筑工程知识,不但能够使企业走上正规化、规范化、专业化之路,而且能够使企业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尽心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三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只有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监督审查、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以及完善工程监理制度,才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建造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郭军;杨俊章,城市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方法初探[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年07期.
[2]丁鹏程,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1年04期.
[3]段巧艳;韦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向导,2012年23期.
篇2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complex project, to do this work, ne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arnestly analyze its characteristics, make full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adopt the method of scienc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安全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影响施工质量, 工程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安全事故发生。质量视为建筑工程的生命, 安全则作为建筑工程的卫士,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出现, 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 功能更特殊, 装修更新颖, 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 技术主装备越先进, 技术管理要求越高, 这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管理工作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 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其次, 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 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 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 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 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 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2目前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⑴房屋建筑质量的问题多、影响面广、程度严重,而且逐年呈下滑趋势。在建筑业随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很不相称的是建筑质量却是在逆向发展,从低层到高层,从房屋建筑到市政道路,都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低劣质量工程,有少数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⑵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出现的时间间隔缩短,频率增高,并将导致建筑的使用年限缩短。以新建工程的屋面防水来说,目前的防水工程首次维修的平均时间已从几年前的5~7 年缩短为3~5 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力浪费。由于近年来的新建房屋的合格率不断下降,可能会对房屋的使用年限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由于现代混凝土建筑的致命缺陷碱- 骨料反应以及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将会使混凝土房屋质量雪上加霜,存在质量隐患的建筑可能会在使用期间出现破坏现象。
⑶新建房屋的质量问题增多。在建工程的合格率下降,必然导致新建房屋的质量问题的增多,新建房屋成栋或成层地倒塌、拆除或爆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武汉、上海、德阳等大、中城市都有发生。新建房屋即成为危房的则更是举不胜举。
⑷质量隐患以人为因素引起的占主导地位。质量问题的直接因素主要是材料、施工质量,其次是设计等因素,问题的关键还是源于承包商对非法利润的追求,多数属于有意地偷工减料,采用劣质材料或减少用料和使用低劣素质的廉价民工,造成工程质量的人为隐患,使材料和操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3.1目标明确、策划完善、质量管理
⑴目标确定。目标管理是整个创优活动的开端,企业应根据工程整体质量目标、工期目标、业主的要求和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和特点,确定工程各阶段目标,还应将工程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分项、分部工程。目标确定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强调严肃性,对业主、对社会的承诺,要不折不扣地兑现。
⑵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企业要选聘精干的项目部经理,由组织能力强、有责任感、技术水平过硬的管理人员组成能打硬仗的项目管理班子。对每个部门、岗位的设置要科学合理,职责分明,人员选配要有创优经验。项目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形成一个由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项目工程师(技术员)现场监控,与个分包队伍严格实施的网络化的项目组织体系。
⑶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程序。建立企业应建立一整套规范的项目质量管理程序,自工程开工、施工过程质量管理预控关,工程竣工验收,用户回访与维修,工程创优,形成一整套统一、完整、系统的实施程序。
3.2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首先, 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 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 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 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 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 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因此,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程秩序。重组内部秩序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企业管理制度着手, 清晰岗位职责, 逐级逐岗落实责任。二是从考核和激励机制入手, 依据岗位标准和岗位目标, 对在岗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 并以此作为晋级、提薪的依据。三是从教育培训入手, 重视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以满足企业发展和人员素质提高的需要。四是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 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努力形成个人意志服从企业意志, 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统一的良好氛围。上述四个方面互为依托, 缺一不可, 是造成企业良好工作秩序的必要条件。最后, 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 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也就是说, 企业必须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 突出质量否决权, 并实行重奖重罚, 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兴衰和产品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以满足用户要求作为工程质量的最佳标准, 衡量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 不但要看它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还要看它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
3.3必须加大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
首先, 健全监理工作制度, 落实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现场监理人员应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其次, 规范、健全审核批准程序。对承( 分) 包人员资格, 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 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切实采取检查, 审核复验, 平行检查的工作方式, 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最后, 按规定组织分部工程验收, 参加单位工程验收, 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报告。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检测 质量管理 探讨
随着建筑工程检测进行市场化开放,检测单位如雨后春笋般迸发,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影响到工程的检测质量。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实际意义越来越重要。
一、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管理的法律依据和质量保证标准的形成
为了加强我国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管理,立法机构和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筑工程企业以此建立和健全完善了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充分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使他们能够自觉以个人工作质量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最终促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1987年3月国家制定并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通过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了1994年的ISO9000族国际标准。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GB/T6583--92《质量――术语》等国际标准为建筑工程企业提供了寻求发展的途径,能够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建筑工程企业能够按要求完善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本地区及企业自身的技术标准和规程等。建筑工程检测质量工作已经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质量检测方法不断改进,检测的装备和环境得以发展,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二、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主要承担建筑原材料,地基基础,建筑结构、施工,环境节能、道路土工、装饰装修及建筑安装等检测工作。随着检测工程的发展,各种检测项目的所签订的合同和收费标准等都不相同,检测质量管理程序不够明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还需要承担纷繁复杂的新材料检测工作,常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以行业和服务为导向发展需求。因此,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意识和过程检测意识不强,出现不规范的谎报虚假数据、制作虚假证书情形,以达到不法分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第二,检测单位内部业务管理缺失,没有完善和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工程检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第三,,检测单位部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没有能力按要求检测任务。更严重的是部分人员在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为了收取贿赂,包庇建筑商,故意造假,造成建筑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第四,检测记录有失规范。部分检测实验室原始记录的更改各式各样,用刀片刮的、用纸片贴的,用剪刀剪的等等不规范的检测记录更改方式。
三、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对策
建筑业正处在飞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家质量管理意识的提高,检测行业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很大,社会对检测质量管理的要求更加迫切。检测单位为了适应将来发展就必须做到:
(一)制定并完善检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逐步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管理办法、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试验人员岗位管理办法、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档案管理办法、检测行业自律公约、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信誉档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评估制度和评优制度,通过规范化制度建设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管理,激励检测机构不断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能力。
(二)提高检测质量管理意识
按照“25国际通用导则”,向国外工程检测行业学习先进经验,并且因地制宜的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检测质量管理模式。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进一步制定适应本行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规范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管理,以规范检测市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应当做到: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法律法规和验收规范;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必须进行抽样检测。
(三)保证检测质量管理系统化
施工质量控制在措施上要做到:以工作质量确保施工质量、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目前,保证检测质量管理系统化的重要手段就是远程监控手段,设置专门工作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平台从视频和监测数据对所管理的单位进行网上监管,做到随时对检测单位进行检查,促使检测单位做到自我规范、自我监管、自我约束。
建筑工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工程检测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检测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过程控制的必备环节,工程检测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就会造成没有工程质量,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进一步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创造工程质量检测的崭新未来。
参考文献:
[1]韩国波、高全臣,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2]陈俊,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王润东,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探讨,经营管理者(2011年20期)
篇4
【关键词】地基基础;质量控制
引 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之下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进步和发展也带动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然而,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受到不同的因素共同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良莠不齐的不可避免。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基基础的质量问题。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地下隐蔽工程,一旦建筑工程完工后就很难检测出来地基基础的质量问题。如果地基基础设计不当、不认真施工,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留下安全隐患,以至影响住宅使用寿命。轻则上部结构倾斜、开裂,严重时将导致建筑物倒塌,危及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地基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其修补工作的难度要比上部结构大得多。因此,我们在基础施工时,就应该按照不同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结构类型、材料供应、机具设备等多种因素进行全盘考虑和分析,采用最优的施工方式和技术措施,严格的按照操作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保质保量的进行。当前建筑产业迅猛发展,对地基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做好基础工程质量施工建设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1 常见问题分析
1.1 墙体开裂。在建筑物的建设中一般都会形成一定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特别是软弱地基上的建筑。建筑中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就很容易产生上体结构墙体的开裂,一旦地基基础出现问题,基本上是由墙体开裂反应出来的。而墙体的整体承载力与地基基础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一旦基基础出现问题,墙体的整体承载力甚至丧失。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以经常见到沉降缝。
1.2 基础断裂或拱起。如果地基的沉降差比较大,当基础设计或施工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基础就会发生断裂的情况。例如某学校的学生公寓宿在没有勘察的情况下采用了无埋板式基础,公寓在没有完全盖好的情况下就发生了板基整块断裂的情况。事后调查得到结论是,公寓所在位置是铁路路基,地基软硬悬殊,导致基础断裂或拱起发生。
1.3 建筑物下沉过大。如果地基土较软,当基础设计不当或者计算出现错误的时候,整座建筑物就会出现下沉过大的情况。轻则会出现室外水倒灌的情况,重则建筑物就彻底没法使用。
1.4 地基滑动。有两种地基滑动的表现形式:其一是由于下雨渗水后在坡地建筑物的下部开挖的时候出现的; 其二就是当地基比较软弱,在设计的阶段没有考虑或者是忽略了地基的承载力的因素,当地基的承载力超载的时候就会引起的地基不稳定。
1.5 地基液化失效。地震时疏松的轻亚粘土和粉细砂地基容易产生液化现象,强度剧烈时,会导致致建筑物震沉或倾倒。
2 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2.1 建筑地基原材料质量问题
地基施工的原材料是地基施工的基础,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地基基础出现的问题中地基施工的原材料的不合格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的施工事故都是来源于施工方在地基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把控方面没有严格的按照施工的标准和要求来规范施工的原材料准入,选择了一些没有进场资格的原料供应商或者是在选择原料是没有按照合同和标准中规定的原料的型号、等级、规格来选择地基工程工程中材料。忽略的质量报告或是在进场检查中降低标准,这些都是造成建筑地基原材料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2.2 质量施工管理问题
地基施工的基础不仅在于施工的设计、图纸和地基施工的原材料等硬的环节,还在于施工中的现场的施工质量控制。许多的企业在经过多年的项目施工管理,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实施了项目管理模式,并制定了各自的项目管理办法,在实际工程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一定的成效,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本身体制的制约,有好的管理办法、好的管理经验,在具体项目管理实施中难以认真地贯彻和落实,管理粗放,质量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不够,明确规定的管理和审批程序因长官意识完全变形,因人情关系而走样,最终导致企业的质量管理没有明显的改善。很多的施工事故和施工安全问题就是来源于施工的质量管理流于表面,没有严格认真的执行质量管理的有关制度,产生了工程质量问题。
上述种种问题的原因的存在,已经严重千扰了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企业整体工程质量管理水平难以提高,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下降。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实质认识不清,没有根据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起适应质量管理的新型机制。因此,改革现行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运用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进而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已成当务之急。
3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3.1首先是严格的把好地基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关
地基施工的基础不仅在于施工的设计和图纸,地基施工的原材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严格的把好地基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关是相当重要的。工程施工作业所需的建筑原材同样包括基础地基作业需求的原材,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工程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对于材料的控制,首先要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详尽的考察,选择质量过硬的供应商。其次,材料进场前必须经过样本试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外观、理化检验等等力求在材料型号、规格、级数等都要符合施工的要求。这一切都达到要求方能进场施工。
3.2 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并加强进度管理
由上面我们分析的常见的地基施工可能发生的常见问题,一旦发生这些问题,必将使得整体工程基础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并难以在质量控制建设指标上达到要求。施工方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预防和消除这些隐患,在施工的工程中时刻注意这些质量安全问题。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强夯法,注浆法等实践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项目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动用时间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项目建设工期。
3.3 建立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工程质量的高水平
加强施工管理的宣传和学习施工企业应该制定各自的项目管理办法,在实际工程管理中必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成效,保证工程的质量。企业应对管理的全过程实施考核、检查和监督,对成本、质量、进度、安全各项目标实施监控,协调解决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应该严格以成本考核为核心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奖惩办法。
4 结语
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是地基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地基基础设计不当、不认真施工,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留下安全隐患,以至影响住宅使用寿命。因此在地基施工的工程中要严格的加强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何朝勇.浅谈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J].今日科苑,2009.
[2]杭国涛,俞立刚.建筑物地基及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06.
[3]李瑞玲,王海燕.建筑物地基基础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5.
篇5
关键词:施工阶段,质量成本,分析,控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quality cost control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quality cost analysis and control some views on.
Keywords: stag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st, the analysis, th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质量成本的涵义
1、工程质量成本的内容
工程质量成本是指项目组织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成品质量而支出的有关费用的总和。开展质量成本分析,就要明确质量成本的内容,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等。
(1)企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内部损失成本是指成品验收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成品降级损失费用等。
鉴定成本是指评定成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复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以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
(2)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成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成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附加费等。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成品验收使用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申诉受理费用、保修费用、退换成品的损失费用、折旧损失费用和成品责任损失费用等。
2、工程质量成本的特点
工程质量成本属于施工企业总成本的范畴,但它又不同于其他的生产成本,诸如材料成本、运输成本、设计成本、施工成本等的生产成本。概括起来质量成本具有以下特点:
(1)质量成本只是针对成品施工过程的符合性质量而言的。即是在设计已经完成、标准和规范已经确定的条件下,才开始进人质量成本计算。因此,它不包括重新设计和改进设计及用于提高质量等级或质量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2)质量成本是那些与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成品密切相关的费用。例如,预防成本就是预防出现不合格成品的费用。
(3)质量成本并不包括施工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部分费用是施工过程中同质量水平(合格成品率或不合格成品率)最直接、最密切的那一部分费用。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成本的分析
1、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成本的分析
质量成本中四大项目的费用大小与质量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关系,这条反映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如图1)。一般质量水平较低时,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也较低,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这两项质量管理费用就会逐渐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需提高,这两项质量管理费用将急剧上升。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情况正好相反,当质量成本较低时,内、外故障损失较大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质量故障损失的费用会逐步下降,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尽管大幅度地增加质量保证费用,但质量故障损失成本下降的速度却逐渐减慢。上诉规律说明:一方面,质量水平的提高需要采取更多的预防控制措施与检验手段,使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质量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内外故障损失,从而降低了损失成本。因此,存在一个最佳的质量水平点,使得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项费用之和构成的质量总成本最小,此时的质量总成本即为最佳质量成本。
图1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特性曲线
因此,我们对质量进行控制,并不是要求质量越高越好,质量过高,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反之质量过低,也将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从经济角度看,应把质量水平控制在最适宜点Qm附近,当返修率Q>Qm时,则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措施,以提高施工质量,使之向Qm靠近,当返修率Q
2、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优化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优化,就是要确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各项主要费用的合理比率,以便使质量总成本达到最低值。由图1可知,存在一个最佳返修率Qm,在Qm点右面,符合性质量水平低,返修率高,内、外损失成本占主导地位。随着质量控制成本的增加,符合性质量水平的逐步提高,返修率逐渐下降,内、外部损失成本得到较大幅度的下降,表现为质量总成本在逐渐降低。到达Qm点后再往左,随着质量控制成本的加,内、外部损失成本的下降幅度已经很小,质量控制成本的增加幅度已超过质量损失成本的降低幅度,表现为质量总成本在增加,这说明增加控制成本所带来的质量经济效果不佳,不宜再增加控制成本,应以Qm点作为最佳工作点。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质量成本数据资料,模拟出该类型建筑工程的质量成本曲线,从而求最适宜的返修率和最佳的质量成本费用,以此作为下一个工程施工质量成本计划的依据。然而,根据已往资料确定的最适宜返修率和最佳质量成本只能做为一个参照目标值,在具体应用到下一个工程时,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其实际的最佳点会有所偏离。基于质量成本的变化规律,可以采用逐步逼近的办法,达到最佳质量水平。首先,可以采取某种质量改进措施,即增加预防或鉴定成本,如果此时质量总成本下降或有下降的趋势,则说明质量成本的工作点位于最佳点Qm点的右面,可以增加这一措施的强度,或增加类似改进措施,直到质量总成本停止下降为止,说明已接近最佳工作点,应转向采取控制措施。反之,当采取某项质量改进措施后,质量总成本上升了或有上升趋势,则说明质量工作点位于最佳点Qm点的左侧,此时,应撤消这一措施,或采取反作用的逆措施。
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成本的控制措施
1、提高项目质量成本控制的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教育,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障。
2、制定较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通过调研发现,大约有60%的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办法不完善,只是简单的规章制度,实际运作起来要么难度很大,要么无法执行,对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不到多大作用。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抓好质量成本管理目标
对施工企业而言:虽然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对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也并非就是成品质量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四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成品质量不断改进,一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4、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
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合同条款不严谨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首先,要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必要时应持证上岗。其次是要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三是要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
5、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篇6
虽然对装饰装修有了立法,可这些规定是简单的。2004年为清理取消一些行政许可,建设部废止了《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各仅用了一个禁止性条文和一个处罚性条文对装修工程作了规定。《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用了一个命令性条文对装修装饰工程申领施工许可证作了规定。相对于法律法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对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规定得比较具体、详细,也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其调整的对象和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总之,纵观我国现行的装饰装修制度,总体来说是,一、法律规定过于简单;二、行政法规层面,没有制定装饰装修管理条例;三、部门规章调整对象与范围过窄;四、没有建立从上至下逐级补充细化的法律体系。
2完善装饰装修制度的建议
基于我国装饰装修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就如何完善装饰装修制度,提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2.1建立工程设计制度在法律法规中规定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制度。目前《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涉及建设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作出了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方案的,不得施工。对其他的装饰装修工程没有要求进行设计,并且住建部现在还未公布装饰装修设计的国家标准规范。但目前正在制定中,拟于2013年下半年完成送审稿报送住建部。规范层面的制度落实后,法律法规应对此作出规定。2.2完善工程企业承包制度在装饰装修业中,市场的发展速度远快于装饰装修企业的发展。这就使得大批没有资质的人员参与到装饰装修活动中来了,实践中管这些人叫“游击队”。游击队与正规企业相比,一是不需要收取任何管理费;二是不缴纳税收。这无疑迎合了一些贪图便宜的业主。但他们忽视了其中所带来的风险:因为游击队没有专业资质,其施工技术难以得到保证,出现装饰装修质量问题有时连人都找不到,问题得不到解决;对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因业主存在将工程发包给无资质的人,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故从法律上规定承包人必须具有相应装饰装修资质才能承揽工程,有利于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进行公平竞争,化解相关风险。
2.3建立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筑施工图审查,是由施工图审查咨询公司依法依规对建筑施工设计图进行技术审查。其目的是从源头上把好设计技术关,避免存在设计缺陷的施工图纸用于施工,给工程造成质量问题。我国现行的施工图审查制度是建筑施工图纸必须进行审查合格后,才能凭此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对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应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规定要对该方案进行审查。还有现在公共建筑物和高大构筑物绝大部分都是公共场所,它涉及公众安全和公共利益。笔者认为,要建立法律制度规定限额以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装饰装修施工设计图纸应强制进行审查合格后,才能用于施工,否则应于禁止。
2.4创立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在土建工程中已得到了普遍施行。但在装饰装修工程中实行监理的还不多见。可能有些人认为装饰装修工程造价不大,对于工程质量与安全的要求也没有土建工程那么高,对其不实施监理影响也不大。我们知道,现在的装饰装修工程的造价有的已超过了工程土建部分的造价。且是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美化的活动。投资如此之大、要求如此之高的装饰装修工程在工程质量、安全和资金使用方面必须要慎重对待。对此选择一家良好的监理公司对工程施工实施全程监理,可以防范和化解一些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风险,以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在构建装饰装修监理制度时,可借鉴现行土建工程的监理制度。
2.5建立室内环境检测制度对室内环境的关注,也是对人们健康的关注。装饰装修给人们带来舒适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来带了环境影响。目前室内装饰装修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是,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这些污染源对人的危害极大,轻的使人生病,重的能使胎儿变成畸形等。现行的装饰装修制度对室内环境的保护没有作出规定,特别是对装饰装修的用材、施工工艺和检测标准等未进行规范。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时,人们还感到很茫然。制定新的装饰装修制度,搞好室内环保保护,是关系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大事,已迫在眉睫。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探索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尚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相应的质量监督体系内容和工作准备就必须进一步从市场化的平台出发,建立起公平透明的监督管理。建筑工程的图纸设计、勘测、施工等施工各个阶段过程都必须严格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有关法律和行业的技术标准。
1、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人员问题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但相应的行业发展中的从业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在工程施工中,专业的高素质一线施工人员严重不足,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的管理能力也较弱,整体施工团队的技能和素养水平都不能够很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设备问题
现在的社会是高科技的时代,一般的建筑工程的施工都需要运用很多高科技化的施工设备,但是在实际施工现场,各项施工设备的配备严重不足。即使有此施工场地配备了相应的施工设备,可是能够操作该项设备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相应的保管人员对这此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工作都不到位,导致相应的工程设备管理出现问题,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1.3材料和施工技术问题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工程建筑的质量。如果建筑质量的合格率低,施工过程中还出现偷上减料的现象,那么该项工程的建筑质量肯定不达标,会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个。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技术,过程控制中,施工步骤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监督管理,这都会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1.4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除了相应的人为和物质设备之外,还有相应的制度因素。当前的质量监督工作主要还是依靠施工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相应的政府机构的第三方的监督管理并没有普遍落实,这就导致了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就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所以在工程项目开展之中的就很容易有发生串通一气、暗箱操作的问题,这此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实际内容探索
2.1建立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做好各项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有效监督管理的必要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组织。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组织可以从政府、施工单位和投资单位三个方面分别建立:政府单位的监督作为第三方监督管理,主要目的就是代替业主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它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工程开展前的招标话动和施工中的重点施工项目进行抽查:施工单位作为监督管理的主体,主要负责各个监督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管理工作,通过完善的相应的个人责任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管理,保证他们的较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投资单位的监管作为二线的监督管理,主要负责对相应的工程项目及时进行抽查工作,并要对抽查结果负责。质量监督的实际参考同时还需要相应的数据依据,因此我们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勘测和抽查的资料结果汇总工作,对于各项工程质量中报工作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对于仃一份工程质量的资料必须保证它的完整性,相应的合同、施工图和各项基础资料都必须包含在内。
2.2图纸等各项基本施工条件进行监督,做好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施工之前,首先应该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施工图纸的研究和市核工作,如果发现有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地方及时提出并改正。在施工材料和设备方面要重点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以及相应的施工使用流程进行仔细的监督,材料和设备使用前,做好相应的检测试验工作,保证这此施工的基本条件达到施工的质量要求。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要从施工工序出发,注重如下的三个环节,分别是现场监督、事前监督、事中事后监督。在这三个过程中,从实际的施工环境出发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在施工开展之前,对各项施工物品利用科学方法做好相应的检测管理工作,事中事后管理对于施工中的各项事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条不紊地处理。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法分析
3.1施工前期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分析
施工前的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主要还是做好相应的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对于施工监测文件要进行仔细的准备和审核,此过程中要重点规范相应的监测文件的不足之处。对资料的全面审核过程要重点放在是否存在相应的违反法规的行为,对保证工程实施的各项数据文件还要进行仔细比对工作。招标过程中,要完全透明公开,以市场化的原则来对招标单位进行相应的市核评价。此过程中,政府的相应监督管理机构也要积极参与,加强对工程项目的事前预控和了解工作。选择合适招标图纸后,要对具体的施工项目拟定合同,投资单位的监督管理部门要仔细做好相应的合同和图纸审核管理工作,要将各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条款融入到合同中,利用合同的法律效率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3.2施工中期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进入实际的建设阶段时,监督管理的各项工作也进入了质量控制中的重点环节。首先要以人为本,通过加强对监测工程师的培养工作,从思想素质再到业务和身体等各个方面同时进行训练,保证相应的监督管理人才稳定供给。对于材料方面,要做好检测验收工作,保证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符合是施工要求,材料监督时,督促好收发存储的管理工作。对于设备等要明确相应的管理保养办法,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对施工方法,要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和施工,严格按照步骤进行,防止施工工序出现混乱。实际施工阶段时,要严格控制好重点工程的步骤开展,增强对各项技术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相应的施工质量还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检查工作。科学管理施工过程时,可以积极利用当前先进的各项技术,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积极融入到质量监督管理中,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3施工后期的工程质量管理具体办法
在施工后期的质量监督管理中,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保证工程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并通过相应的检验评价,完成验收交接工作。工程中竣上后的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是消除工程质量隐患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做的工作主要就是将工程中的二次施工内容也进行相应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即对装修、维护等工作进行持续监督,同时在后续工程的质量监督中也应和主体工程监督中一样按照强制性的指标进行规范。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系统化的综合管理,它需要我们将施工项目的各项质量控制因素综合起来,积极进行协调、组织和配合的各项工作。只有通过这此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建设内容和相应的施工的质量状况。
参考文献:
篇8
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热点话题。笔者撰写本文,抒之己见。
1、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既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建筑产品的质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建筑产品的质量包括3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主体结构的质量。二是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三是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建筑产品如同其他任何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一样,形体设计、装潢的完美,给人只能是感官上的享受。人们购买、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使用功能的质量,不仅有设计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施工质量方面原因造成的。水、电、煤气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内在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上水不通,下水不畅;电线短路,煤气泄露;还有窗台、屋面、外墙面渗水等,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消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为业主和用户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既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把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首位。
2、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实验和使用的管理,预算、统计、核算管理、施工现场治安治理、消防和卫生管理,分包队伍的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在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创优质工程,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创优质工程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iso9002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来源:文秘站 )良好的服务。
3、抓住质量体系的运行,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
贯彻实施iso9002质量体系,运用iso9002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标准方法及其有效的运行,是推动和促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按造iso90002标准编制企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对第3层次支持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网络;明确了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施工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标准,这些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客观地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企业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一是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运行这条主线不放。从年初的质量策划,年度质量指标的分解落实,《项目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竣工项目的回访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iso9002质量体系的月度讲评例会制度,坚持用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来推动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抓标准和规范、规程的实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增补、印发《企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内部有一部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规范、标准和制度。这对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抓质量奖惩办法的修订和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及要求的提高,修订企业质量奖惩办法势在必行。逐步修订完善企业质量奖惩办法,从企业内部立法的角度出发,较好地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创优达标工作引入了持续、有效运行的轨道。适当的奖励、必要的处罚,是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4、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笔者认为: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3个环节。(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2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 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5、突出抓好质量通病控制,为顾客提供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管理体系,只有保障建筑工程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因此,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长期监督中,必须积极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进而达到理想的质量管理目标。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有着客观的规律性,是按照建筑工程实施建设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渐形成的。每个阶段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三个质量管理体系- - 质量监督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整体优化的目标。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该体系是指建筑工程中各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的组织实施方式方法。它包括直接参与建设主体的参建各方、中介组织对参与建设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督促与监督、代表政府和公众利益的政府质量监督。其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次,其监督的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所有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是最整体最全面的监管。
2、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是指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参建各方要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质量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3、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该体系是指建筑工程的质量的标准化和认证体系。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包括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建筑工程活动质量评价和建筑工程服务质量评价。评价标准是该体系的关键,评价标准随着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是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具体化和度量化,该体系是基于评价标准的质量评定过程,通过有效的评价,对建筑工程质量给予形象地可识别的描述,促进建筑工程各主体提高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1、 增强质量意识
提高人员素质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倒塌事故及工程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我们的质量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目前,由于设计市场、施工市场、建材市场的庞大且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因此,只求利润,缺乏质量意识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不重视质量,没有一个强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2、 严格管理从业组织资质和从业个人资格
现在建筑行业的从业组织和从业个人资质很多都存在问题,这说明管理方面依然有很多漏洞,一些从业组织和个人违反资质管理规定,无证、越级、超越范围和挂靠承接各种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任务现象屡见不鲜,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诸多隐患。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制定全国统一的企业资质认证标准和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全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其他工程咨询单位的从业资质,建立完善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注册营造师,注册监理师等专业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作用,高度强化个人执业责任,形成企业从业资质与个人执业资格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推动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步走向成熟。需要强调指出政府不能仅仅满足于完善从业资质认证制度,而且还须注重规范从业资质复核制度,其应着力改变目前主要光凭企业报送资料进行资质年检的办法,应综合评价企业近期的工作业绩与经营状况,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来决定企业是否保持原有等级或者进行等级升降,促进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紧密结合,遵循市场规律进行优胜劣汰,实行资质等级动态管理,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从制度上将工程质量责任与从业组织和个人的根本利益直接挂钩,造就从事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的有效制约机制,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真正纳入良性循环的健康轨道。
3、注重全面质量管理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绝大多数仍属各级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 显然, 管好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十分重要。此外, 相当数量的建设单位并不真正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这是导致建筑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对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 应由国家建设部和各级地方建委设置专门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 从可行性研究、设计委托、施工发包到竣工验收, 实施全过程的集中管理, 工程竣工后移交给工程项目的所有单位或使用单位, 工程项目的所有单位或使用单位不能直接参加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这些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属于非盈利性常设组织, 既代表政府行使业主职权, 又在工程项目上行使政府的管理职能, 其行为接受计划、财政、审计、监察等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这种做法可以先行组织试点, 取得一定经验后, 再推广应用。除此之外,对于国家投资的重大工程项目, 政府应该坚持实行稽察特派员制度, 强化政府对于重大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
4、严格检验进场建筑材料质量
在国内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中,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始终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而且是造成重大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往往不是由施工操作等人为因素引起的,而多数是缘于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在建筑材料的质量把关中,应通过多家对比后选购,必须以质量为前提条件。特别是对部分关键材料的采购,一定要经过合理、合法的招投标来进行,并保证招投标流程的规范性与公平性。另外,建筑材料进场时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按规定对材料进行签证取送样复试,确保所用材料质量合格。
5、 在建筑质量监督中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技术、新工艺被融入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极大了提高了监督管理效率。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具体表现为:实现与行政主管部门信息网及相关招投标市场信息网之间的信息互动,严格市场准入,施工企业必须具备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等资质条件;搭设工程质量监理信息平台,将监理过程监控信息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信息源,把监理的体系信息建立与市场信息进行联动;建立和健全材料试验机构,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对在场建筑材料应及时进行检查,并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建材相关信息作为过程监控及质量验收信息,引入质量管理运行中,建立多信息接口平台的信息体系,为工程提供、收集完整的电子档案信息,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服务。
6、 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
质量监督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从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两方面入手。所谓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正确处理与建设各方主体的关系,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廉洁,不参与有损质量监督公正性和客观性的业务行为,不,以维护政府监督的形象;所谓业务技术素质是指质量监督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精通专业技术规范外,还要掌握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随着建设行政工作法制化的推进,质量监督人员应用法律和法规来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依照法律程序处理与建设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目前,质量监督重点要做好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考试工作,争取在近期内取得执业资格。只有这样,才能合法地对各方主体执行监督职能。
总之,在新形势下, 如何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 切实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下, 依法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加强对建筑工程责任主体和工程实体的质量监督, 同时要以人为本, 加强人才培养和监理的作用, 各方共同配合, 共同协调, 相互监督, 将会使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军. 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 建材与装饰: 中旬, 2011( 4) .
篇10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优劣不仅仅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声誉,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民生大计,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改革措施,希望能够给完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如今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取得的成就令人骄傲和自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在各个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巨大发展,很多新技术也得到了应用,但是在建筑质量上,却没有取得像技术一样的发展速度,在很多地方甚至是远远落后的。与国外相比,虽然我们在如政府委托专业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质量监督的强制性,对质监机构的资质与资格有要求,对施工质量主要部位的抽查,及请政府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等等,但在专业机构的设立、监督机构与工程项目实施单位的法律关系、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差别。因此,个人认为:建立相关的严谨的法规体系和严格的监督制约制度,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下一步建筑质量监督改革的重点。
二、重视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很多工程都采用这种监督模式。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质量监督工作的重心应由事中、事后控制为主向事前预防控制为主转移,实现“全过程”的政府质量监督。从全国范围内城市的目前状况看,需要进一步加强“全过程”的政府质量监督,包括对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等的监督。
三、严格管理从业组织资质和从业个人资格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在建筑行业的从业组织和从业个人资质很多都存在问题,这说明管理方面依然有很多漏洞,一些从业组织和个人违反资质管理规定,无证、越级、超越范围和挂靠承接各种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任务现象屡见不鲜,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诸多隐患。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制定全国统一的企业资质认证标准和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全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其他工程咨询单位的从业资质,建立完善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注册营造师,注册监理师等专业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作用,高度强化个人执业责任,形成企业从业资质与个人执业资格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推动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步走向成熟。我国建设队伍绝大多数为进城务工的农民,达3000多万人,整体素质低流动性大,正规化管理化,除特殊工种进行考核培训上外,如何提高农工素质,对其正规培训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很重要因素,建设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办法,提高民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加强对他们的管理,通过培育本企业较稳定的技师队伍,让他们指导和监督民工的工作,要有更多的能工巧匠从事操作,这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四、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建设监理制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职能,拥有政府给予的技术管理的职权。其职能可对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质量行为的管理。应该说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还是质量监督人员有相当的权力。目前,我国对政府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规范还是空白,质量监督人员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权力失去制约,必将导致不正之风或腐败行为。因此制约是必要的。监理制的推行,为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监理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化力量,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管理、协调,成为联系和制衡建设、设计、施工三方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强化了我国的质量控制工作。避免过分压低监理费,实行优质优价,压价竞争必然产生一系列的负效应。首先,取费过低只能维持低标准,低水平的运作。因而,在经营管理中必然要考虑降低成本,派驻地现场的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以及现场的监理工作的深度都将受到影响:其次,取费过低,使各监理企业只能维持生存,无法实现资本积累,也使得监理工程师的培养、办公条件的改善、采用先进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等步履艰难:再次,对社会乃至业主创造的效益不明显,从而导致社会各界对监理的认可程度变差,造成恶性循环。
五、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鼓励质量认证
IS09O00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不完全相同,ISO9O00标准为企业提供了规范其质量行为的标准,它是一种全行业性质的标准。通过了认证,固然说明该企业质量控制工作已达到了一定水平,但要真正搞好质量工作,单单搞好“贯标”还不够,最重要的是使整个企业能够全面行动起来,协调一致地搞好质量控制,即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搞好全面的质量管理,首先要控制好质量形成的各环节,在实践中,一些施工企业将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与贯彻ISO9O0O标准结合在一起,应该说这种做法在现阶段对于不少施工企业不失为一条较好的途径。IS09000标准从制度上保证施工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搞好了各个环节,整体的质量就有了保证。同时,要达到IS09O0O标准认证的要求,整个企业都要调动起来,协调统一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国家应大力推进建筑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鼓励贯标认证,对于规模较大的重点工程建设,应鼓励并逐步强制实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均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鼓励贯标认证。从加强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内部质量管理机制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推行工程保险制度
工程保险,是指由业主和(或)承包商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购买保险合同,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推行工程保险制度,有利于转移风险,并加强工程风险的防范控制,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促进市场优胜劣汰,有利于减轻建筑市场震荡。保障建筑市场平稳发展。有利于减少纠纷,合理保障各方权益,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实施程保险的具有如下困难:如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不完善,相关建设管理制度不配套,工程保险费用来源不明确,工程保险意识不强等。完善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通过立法和合同管理,推动工程保险的开展,建立成本预算项目编码体系,解决工程保险费用来源,完善相关建设管理制度,为工程保险提供支撑,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着手组织进行试点,完善工程保险中介体系,提高工程保险风险管理水平。
七、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制度的提高和完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更需要法律对信用待业的规范和保护。当前要在全社会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搞。与此同时,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在明晰产权基础上建立起内在信用责任制度。一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个人信用记制度:二是借鉴穆迪、标准昔尔经验,培育我国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三是努力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发现、信用甄别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四是尽快制定维护信用的法规,强化法律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制裁效力。使每个公民都有懂得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完善的信用制度,就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