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193-01

目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加之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力度不断加强,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保有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大中型拖拉机。这就导致乡镇基层农机和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存在新的问题,如地位下降、人员分流、体制脱节等[1]。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乡镇农机化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事关农机化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探索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也是摆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

1 基层农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管理人员流失严重,服务站点消失

自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来,农机管理工作人员90%以上下岗自谋职业,余下10%的专业人员竞聘上岗后纳入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管理。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农业综合站的工作人员参加包村包点、协助计划生育、抗洪抢险、植树造林等工作。本来就很少的农机管理人员成为乡镇工作中的“救火员”,无法全力从事本职的农机管理工作。中青年人才流失尤其严重,特别是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回乡的农机化技术人才,因为熟悉和适应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与其他中青年技术人才相比,更有动力流向城市。农机管理站撤并后,原先多年来建立的管、供、修、训一条龙服务的设施基本上被变卖而不复存在,对上一级农机管理部门造成了“跛足”,对农机户的技术培训、安全管理、机械维修、油料配件供应等服务缺失[3]。

1.2 农机管理工作与机械化发展形势脱节,服务指导工作不到位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多年来农业机械在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高效、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农机管理工作在基层严重缺位,与当前农村的机械化大发展形势严重脱节,在管、供、修、训的服务方面几乎空缺。近年来,随着上级政府对农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逐年增大,很多农民购机户获得了财政的大量补贴,购买农机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农机数量迅猛增加[4]。无计划地配置造成了一些农村耕种收割机械饱和闲置,纷纷出外代耕代种。而对于先进的植保类机械又引进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新机械的推广和使用,对农民增产增收产生了梗阻性制约。由于农业机械化的迅猛发展,新的农机手缺乏专业知识,对农机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等知识和技能不足,不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平时保养维护不好,到了农忙季节“熄火”、“趴窝”事故频发,甚至出现农机生产安全事故。由于农机管理方面的脱节,对培训指导不到位,这些机械无法得到及时的修理,既误了农时,又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大大制约了农机在农业生产中效益最大化的发挥。

2 对策

2.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县乡农机监理机构的体制

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将农机发展工作纳入当地“十二五”发展统筹规划中,进行统筹全面考虑。根据各乡镇耕地分布现状和目前全镇机械现状及可发展空间,从耕整、收获、插秧、烘干、施肥、定植、保鲜等领域详细制定农机发展规划,具体细分到村、组、农户,科学测算乡镇应拥有农机总动力,指导全镇农民根据自身需要合理购置机型,避免其盲目购机,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围绕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推广高效先进的农机技术和机械,合理配置农机覆盖面,使农机补贴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在县、区农机监理站的领导下成立农机监理分站,在县内成立若干个农机监理分站,代替农机监理员负责开展农机监理工作。按照机具和农机员的数量将全县各乡镇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分站负责其区域内乡镇的农机监理工作业务,从而实现网格化监理。

2.2 加大培训力度,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县级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利用有限的农机专业工作人员,组织农机大户、科技大户、农村致富能人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维修技能,推广使用先进的新机械,以点带面,促使当地大批农机户自觉参加培训和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共同协作,参与到农机管理的工作中。在新形式下,真正促进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各乡镇农机服务机构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聘请市、县级农机学校教师和工程师对新型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进行专题培训;也可针对购机农民采取集中培训和田间地头培训的方式,使其在第一时间掌握新技术,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首先,整合全镇现有的农机大户,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减少重复投资。其次,深入到自然村,根据各村的土地和机具拥有量,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机服务协会等服务组织,实行统一定价、统一收费、统一管理,从而服务到村到农户。再次,各乡镇农机服务机构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服务,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如组成农机服务队、开展中介服务等,根据农民需要进行有偿服务。根据农忙季节,合理安排组织乡镇农机户开展跨区机收、机播、机耕服务,以增加购机农民的收入,提高机具综合利用率。另外,当地农民有需求时,还要到外地引机,以提高全镇农机作业水平。

3 参考文献

[1] 王永会.浅谈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15-16.

[2] 路战远.加快农机科研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1-2.

篇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机械化生产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出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使劳动生产力得到大大的解放。为实现农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奠定了基础。而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是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1 基层农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地貌差异造成历史上丘陵山区机械化程度低 ,生产落后。

我市地处武夷山脉地带,沟壑纵横、山间槽坝、浅丘、深丘及山区多种地貌并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 ,农业经济欠发达,人们观念陈旧,农业机械处于初始阶段。

1.2 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推广工作落实相对滞后

现阶段,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中的推广工作落实的相对滞后。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推广机制。随着许多农业机械新技术和新型机械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注入了新活力。但在农村,许多农民对于这些新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中的性能和使用严重缺乏了解和认知。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推广工作落实和培训工作的相对滞后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没有良好的推广机制,非常不利于新技术、新机械的应用。

1.3 农业机械保养和维修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农民严重缺乏解析保养意识和相应的保养手段。由于农业生产会受到季风性气候影响,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点。因此,农业机械的使用一般只是一个或者几个节气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几乎不发挥任何作用。在机械闲置的时间内,很多农民并没有做好机械保养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械的耗损,使维修率变大,不利于降低农业经济成本。在农业机械的维修方面,缺乏完善的机械维修机制。农村地区的机械维修站点大部分都比较小,维修水平也相对落后,缺乏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导致维修机制不够健全,不利于农业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2 关于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中问题的策略

2.1 完善基层农业机械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政府各部门应充分发挥相应的职能,加强互助合作,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落实到位。对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素养,更加专业的管理农业机械。国家应加大力度对农业机械样机的试验,加强新技术和新机械的引进力度,并且提高使用率,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应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培训农民机械操作水平,提高农民机械保养意识和手段。充分掌握当地农民需求信息,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研制推广农业机械。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召开不同作业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发挥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要作用。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示范带头推广,农村致富能人带头推广,组织农机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渠道的推广以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真正实现农机推动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2 提高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意识

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农业机械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应针对目前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予以完善落实,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另外国家还应对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予以培养,转变其原本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并且深入农村经历实践的考验。建立农机行业协会获取农机需求情况和作业信息。

2.3 极大力度进行基层农业机械推广

将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调动乡镇农机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工作安心、 尽心、 尽责,保证各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工作顺利完成,保证各种农机信息能及时传送。 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应努力做好分内工作。特别是机械推广,应成立基层农业机械推广团队,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情况,深入农村展开推广,进一步完善推广策略,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

2.4 完善农业机械的保养和维修机制

农业机械常常会出现生锈、老化、变形等问题,这就要求农民树立良好的机械保养意识,并且学会如何保养。基层机械管理人员也要加大推广力度,使农民朋友充分意识到机械保养得重要性。对于基层农业机械维修机制的建立健全,首先应引导相关的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合理的设置维修站点,形成良好的维修机制。更为重要的对策就是,加强对相关机械维修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我国的相关技术人才严重不足,这也是制约我国基层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要因素。相关院校应重视起维修人才的培养,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资源,为农业生产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篇3

一、存在的农民问题

1、农民法治观念淡薄。农村基层特别偏远地区农民法制观念淡薄,受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较深,在出现权利纠纷后想到不是通过正当渠道解决,而是争着找关系,打招呼,写条子或靠家族、暴力来解决,使本身不大的纠纷变得错综复杂。

2、基层组织特别村级组织建设较为薄弱。许多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参加政策理论学习不力,法律知识掌握不多,处理问题时靠主观臆断,方法简单,甚至出现以权代法,以情代法,问题不但没有处理好反而又出现新的问题。

3、农民在诉讼中举证能力有限增加其败诉的风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以下简称为《证据规定》)实施以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却对法律意识薄弱的农民增加败诉的风险。较多农民认为证据是应由法院来搜集,自己交了诉状立上案就行了,而《证据规定》对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范围限制过死,同时还规定允许当事人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种类过少,这样恰恰不顺应农民当事人诉讼心理需求,很多农民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明显有理却因举证不及时、不全面等举证不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没有被法院判决所支持。同时少数法官在适用《证据规定》时适用操作上存在不足,甚至有人为地干预和误导当事人举证的情形。

二、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1、国家在规划上加大普法力度。在基层定期举办法律学习培训班,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知道要依法办事,出现了矛盾纠纷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篇4

论文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乡村基层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文章旨在探讨新形势下乡村基层工作的困境与出路,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乡村基层工作面临的难题;二是影响乡村基层工作的原因;三是乡村基层工作的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给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乡村基层工作面临的难题

1.乡村治理矛盾凸显。在乡村治理方面,乡镇和村这两级组织各自都具有两种职能:一是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乡镇、村两级组织有责任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适合其规模范围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二是执行从中央到省、市、县布置下来的各项任务。履行这两种职能都需要财政作保障。税费改革尽管有乡镇机构、农村教育的配套改革,但财政缺口仍较大,乡村两级的财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执行上级各项任务的功能相对弱化,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现行的以农田水利为主体的农村基础设施,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农村科技的推广运行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将变得更加艰难。

2.人地矛盾纠纷日益严重,农民隐性负担尚未涉及。针对农民负担而言,税费改革关注的只是农民的显性负担,而对农民的隐性负担关注不够。城乡分割体制是农民隐性负担过重的制度根源。农民隐性负担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农业产品剪刀差问题;二是农民进城成本仍然过高,并且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三是农民付出子女教育、医疗等费用过高;四是农村基础建设等收费成为农民甩不掉的一大负担。

3.乡村收支缺口较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税费改革,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与此相伴的是乡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减少。村级债务黑洞将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其特点为债务构成复杂,利息高,且多为短期。而且因管理上的混乱,至今仍未能有效遏制新的债务不断增长势头,农村债务包袱有增无减,各种开支无法削减。乡镇仍必须按时应付以下几方面的开支:乡镇干部的应发工资;乡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这一部分工资数额大,基数高,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有最令乡镇财政和乡镇主要领导头疼的大宗开支:乡镇退休人员的工资、医疗费用及其他社会保障费用;日常办公经费,包括招待、车辆等必须的费用;订阅各种上级要求的报刊、书籍的费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开支;等等。

4.乡村两级干部的待遇及走向成为乡村基层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乡镇干部面对乡村工作职能的重新定位和角色的转换,在部分干部中产生了失落感和盲目性的困惑。推进乡镇体制改革,由于相应的配套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使目前乡村干部的工作,一下子从原来的高度紧张的环境中进人闲暇无事的工作状态,大多数干部都有一种失落感和不适应性,习惯的思维方式失去作用。于是,因职能的转变,部分干部对新的角色一下子难以适应,导致干部责任心下降。由于乡镇职能转制上的不完善,对农村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转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新形势下影响乡村基层工作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力度不够、路子不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矛盾增多、难度增大,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所致。农村义务教育的“普九”验收;乡村道路、农用电网等农村基础建设的全面升级;农村饮水工程的全面铺开以及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体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剧增了村级集体资金的投入量。在农村集体收入本来就出现短收的情况下,不切实际的基础建设项目的盲目上马和少数人为捞取政治资本的形象工程和政绩样板的出现,给本来就不足的农村经济积累雪上加霜。农村基层组织长期局限于财力的限制,只把注意力集中到收税收款等琐碎事务中,办任何事情都把手伸向群众,必然导致党群、干群之间容易滋生矛盾。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种种问题,发展不够是关键的症结所在。

2.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职能定位不准。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必须思考“干什么,怎样干”的新课题,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税费改革呼唤“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干部的新要求。但客观地说,目前基层组织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基层干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素质。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种一管一收”、“催一征一罚”,没有把工作重心定位在依法行政,以法律的手段、经济的手段来管理村组事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研究市场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供销配套服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自身示范做样子,教育群众换脑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

3.改革的跟进措施不配套。农村税费改革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目前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还考虑得不够,带来了基层组织建设上的难度。税费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改革力度太小,对于弥补日益扩大的财政缺口来说于事无补;乡镇部门机构改革还不到位,乡镇合并了,但是人员并没有减少;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教师工资的发放并没有真正摆脱由乡镇负担的做法;农民的素质偏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上;等等。由于这些配套改革没有及时跟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处在夹缝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三、新形势下乡村基层工作的对策与思路

税费改革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1.抓发展,为乡镇基层工作打下物质基础。改革带来的功效是暂时的,即便实现了“零负担”,如果群众的收入没有增长、经济没有真正的发展,群众仍然不满意。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快发展致富,坚持发展这一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唯一出路。(1)必须看准市场抓调整、抓工业。在“农业保稳、工业致富”的格局下,把抓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来,坚持集中精力培植支柱产业,大力涵养财源。一是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增财源;二是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扶持骨干增财源;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规模增财源。(2)盘活存量,变资产为资本,变资源为财源。一是乡镇、村如果在所在集镇有闲置的土地,又适合于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应允许其以人股的方式联合开发或出售长期使用权来增加收入。二是近年来通过布局调整,一些县取消了许多所中小学,空出了不少土地和房屋,这些土地和房产等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又是一笔很可观的固定收入。三是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结合“空心村”改造,争取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将大量空置宅基地和集体所有的废弃荒地进行复垦整理,使“生”地变“熟”,在目前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的形势下,这些土地的承包经营特别是转变成建设用地后,无疑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3)规范“一事一议”制度,确保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当前没有相关法规保障“一事一议”实行的情况下,可尝试由县政府出台有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定,制订具体操作细则,切实解决项目难议成、多数人同意的事情少数人不执行、外出人员筹资难收齐等弊端和问题。村级组织要掌握时机和方法,充分用好“一事一议”。

2.抓改革,为减免农业税提供体制保障。各项配套改革既是减免税改革内容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巩固减免税改革成果的保证。一定要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精简机构、减少支出”的目标,切实推进各项配套改革。(1)深化财税改革,完善乡村财政体制。按照乡财乡理、乡事乡办、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乡村财政体制。一是合理核定收支基数;二是适当调整县乡收支范围;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切实保证基层政权运转和农民负担不反弹。(2)继续深化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合理调整乡镇事业布局。一是淡化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在机构设置上本着“强县弱乡”、“实县虚乡”的原则,重新定位乡镇政府职能,严格控制领导班子职数,严把人员人口关,大力精简内设机构。二是减少乡镇政府事权,积极推进乡镇事业机构改革。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大力压缩编制,逐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三是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按照规模、效益的原则,对乡镇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适当集中办学,同时对教师实行定员定岗,解决农村中、小学过于分散、师生比例不相称、师资浪费等问题。(3)加快合组并村步伐,大力推行村干部公职化。一是按照“尊重民意、便于管理、规模适度、整建制撤并、所有权不变”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口少、规模小、地理位置相近的村庄,通过撤并达到“村级规模合理、资源配置优化、村级组织健全、服务功能强化”的基本目标。二是在此基础上,从乡镇机构选派政治素质高、熟悉农村工作、懂农村经济管理的年轻干部或转业退伍军人,下派各村挂任实职。三是培养选拔一批“富人村官”。农村圈子很小,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表率作用立竿见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致富能力不强的村干部,自己穷得叮当响,当然也无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因此,从治穷先治官的角度出发,培养选拔一批“能人村官”、“富人村官”,使其承担起带头闯市场、带头致富的“领路人”作用。

3.抓减债,积极化解乡村财政风险。农村不良金融债务的存在,直接关系着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成为县、乡各级政府关心、农村集体组织烦心和广大群众不放心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清理防止并重。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减息减债。农村因借、贷形成的债务,在认定核实本金基数和利息基数后,重新界定利息,禁止高利息或息转本。对违反国家规定的高息借贷,按合同期法定利率标准,逐一核定本息,置换统一票据,严肃清理无本生息、少本多息、利滚利等违法行为。(2)变现资产,清偿抵债。凡有负债的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其闲置资产(包括乡、村集体企业在内)进行登记、评估,转让经营权或公开拍卖,所得收入用于还债。(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资源资本化偿债,包括对五荒地、承包地、林地、果园的使用权实行招标承包、延长承包期、拍卖等办法偿债;资产资本化偿债,包括拍卖生产性资产还债,租赁或转让水利设施、中小水库闲置的固定资产经评估批准后用于偿债。(4)清理核销呆坏账。农村债权债务形成原因复杂,仅靠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化解难度很大,需要在全镇、全区乃至全市、全国范围内统筹解决。建议尽快出台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法规,采取各级财政适当补助、核减、划转等具体措施化解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经认定确已无法收回的,形成专题材料,通过一定的程序经逐级审批后进行核销。(5)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由于农业属弱质产业,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目前,我国通过财政反哺农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国家应对村组债务和基层组织运转进行转移支付,由财政化解一部分因承担政策性任务而举的债。

4.抓节支,努力降低乡村行政运行成本。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挖掘潜能,提高效率,使乡村行政运行成本与农业生产成本一同降低,从根本上减轻财政压力。这就要求健全制度,严格控制支出。(1)加强乡村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行乡镇、村政(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实行严格的预算控制和费用包干制度,加强民主理财和监督,打紧开支,量入为出,量钱办事,大力压缩办公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2)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约束有关职能部门行政行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出台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项目。严禁在农村开展由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和创建活动,兴办公益事业,哪一级提出的项目哪一级出钱,不得要求层层配套资会。

参考文献

[1]王学江,逐步取消农业税将产生多重效应[N].国际金

融报,2004—03—09.

[2]石绍宾,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财

政学院学报,2003,(5).

[3]理性看待全面取消农业税[EB/OL].

篇5

关键词:基层服务人员计划 新农村 人才 措施

中国目前实施的“基层服务人员计划”是一项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意义的措施。鼓励高学历人才到农村基层服务,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人才匾乏的问题,同时可以促进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为了进一步的加快新农村建设, “基层服务人员计划”已经由部分地区向全国范围内实施,通过国家支持采用公开方式招考高学历人才担任基层服务人员。分析基层服务人员计划的积极意义,探讨基层服务人员计划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确保基层服务人员计划实施实效的对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基层服务人员计划实施的意义

基层服务人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扩大我国就业都有积极的意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意义:

1.1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新世纪,人才是关键,只有掌握了人才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我国的农村基层工作人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偏大、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政策水平欠缺、创新意识不足。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向城市转移,留在农村的青壮年减少,使得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大部分高学历人才年轻、进取、观念新、文化水平高,通过有计划地将一些高学历人才补充到农村基层组织中,对于农村的领导班子在年龄、文化、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并且基层服务人员给农村基层干部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可以增强其责任感与危机感,进而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广大农民迫切的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在农业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乡镇企业发展等方面迫切需要得到技术的指导。高学历人才到农村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最主要的可以推动农业科技和管理体制的创新,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广,从而有力的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3拓宽就业渠道

自2000年来,我国的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地的增加,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待业人员不断的增加造成了各种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是一国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基层服务人员计划”就是一项新的就业渠道,近些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高学历人才到农村就业的积极政策,有效的缓解了就业问题的压力。

2基层服务人员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基层服务人员计划”虽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取得了有效地经验,但在当前的实际运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

2.1时间上的短期

高学历人才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担任基层服务人员在推动阶段获得解决户口、优先安排上研究生等的政府承诺,但这些行为在解决其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使得其担任基层服务人员的行为的短期性更加突出,部分人只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工作跳板而参加到基层服务人员中,并非出于对农村的帮助,这样的人到农村也没有尽心尽力,只是混过一段时间,造成了广大群众对基层服务人员的评价降低,也造成目前农村工作人员对其不信任感,从而耽误工作。

2.2专业不对口

“来的不需要”、“学的用不上”,农村的特点就是以农为主,但是真正懂得农业实用技术的人才却在全部的基层服务人员中人数较少,相当一部分人的专业根本不对口,无处施展自身的专业特长。从目前参聘的人员所学专业看,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包括农业科技、农经管理、农村社会学等)背景知识的仅有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哲学、历史学以及其他的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其中有的竟是学天体物理、数学、外语等专业的。1农村的工作繁琐无序,并且矛盾众多,如果基层服务人员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或是本身没有农村生活经历,自身并不是农民的子弟,并且所学的专业对农村又不能产生帮助,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开工作局面,既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对农民、农村却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2.3后期安置问题

目前的“基层服务人员计划”并不是一种建制性的设置,在确定意义上说,这仅是一项权宜性的工作安排。对于其承诺经过服务之后可以考研加分,或优先录取公务员,这些仅是部分时间内解决,并没有在长远制度性打算,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3.措施

“基层服务人员计划”的实施在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制约因素,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人才培养等举措,以确保基层服务人员计划的实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3.1建立积极的宣传导向机制

社会方面要加强对基层服务人员计划的宣传,承诺在政策性优惠上的支持,同时为高学历人才提供更好的舞台,并且提高待遇以吸引人留下来。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和就业教育,从而使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冷静地进行择业,尤其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

3.2建立配套机制,

为了基层服务人员能顺利的完成角色转变,政府应做到前期培训、中期指导、结束安排的相关配套机制。前期的培训主要使其心态转换,以便和农村基层工作对接;中期要选择有经验人员帮助其工作并指导;后期安排很重要,既要使其放心工作,要要说服有志于农村发展的优秀人才继续留在农村做事情。

3.3建立实用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政治思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扎根农村工作的意识;要通过形势教育,激发其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要通过岗位初任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是要抓好技能培训: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光让高学历人才传授新的科技,也要使其掌握一门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培养其成为经济能人、管理能人。三是要抓好在职培养,要通过明确职责,以艰苦岗位的实践锻炼促使其尽快成长。

3.4解决后顾之忧

篇6

很荣幸地,我成为了村官这个队伍中的一员。入村两个月以来,在村基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坚持以上级重要指示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认真配合各项政策的实施,大力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开展工作,使我村各项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现将本人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给予简要地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事评议。

一、扎根农村

凡是村上召开的会议,我都积极参加;凡是村上的重要事务,我都认真参与。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情民意,我翻阅了村上的相关资料,并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便更快地适应村官这个角色,为日后的顺利工作奠定基础。

二、展开工作

1、科学发展观。作为入村的第一项任务,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工作中,我认真做好信息员的工作,为信息的上通下达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并认真撰写好简报,始终努力奋斗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线。

2、社区服务中心。为了顺利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的验收工作,我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一丝不苟地整理好各线台帐,保证教育部分不失分。

3、粮田招标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能够有效地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的增收奠定基础;粮田招标则能更好地为村级增收注入动力。而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负责拟定相关的教育合同,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当然,在工作的同时,我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受益匪浅。

4、整理完善相关台帐。作为村官,台帐与我形影不离。在整理各线台帐的同时,丰富的村级资料充实了我的大脑,坚定了自身对于做好一名"村官"的信念。

5、加强协调。协调农村基层与上级之间的工作,保证村上工作的如实上报,是我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主动地挑起村上的相关工作,为村支书和村主任减轻了工作压力,受到了好评。

6、配合相关单位的工作。社会事业局、街道办、工商所、派出所等机构的领导曾多次来我村指导工作,我都积极予以配合。

三、调查研究

1、基本村情的了解。Xx村位于Xx镇中心城区西部,并与Xx经济开发区Xx板块接壤,由2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1486人,现有耕地总教育积1620亩,党员66名,人均收入12500元。

2、基本民意的调查。进入农村,实地调查了解村民的衣、食、住、行、收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大量的可靠资料。

3、需求状况的征求。就村名所期望的事情,积极主动地征求意见。

四、加强学习

理论知识方面,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并做好相应的笔记,认真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并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用强大的理论知识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长城,做到廉洁自律,一身正气。

五、存在的问题

1、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刚开始村官之路,总觉得自己知识不够充分,经验不够丰富,想把工作更加扎实地干好,多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底气不足。

2、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创新。在实际的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的能力有限。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坚定信心,完成各项任务。

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踏实做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不说大话、只办实事"的工作作风。

篇7

户县属*市近郊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山区平原各半,辖11镇5乡2个旅游区管委会,518个行政村,总人口58.31万,其中农业人口47.7万。户县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是关中“一线两带”和“西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外闻名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教育、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县等1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近年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以来,户县紧紧围绕建设富有现代新区和山水人文魅力的中国第一画乡目标,坚持走“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化名县、商贸富县”之路,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倾斜、支持力度,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年,我县先后被列为中国社科院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全国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试点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机化示范县、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试点县、以电代燃项目试点县、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县、农村电网改造重点县、奶牛养殖课题研究示范基地,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县以及全市整合支农资金试点县。这些都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还较为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贫困人口还比较多、农民增收比较缓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扭转城乡不平衡的现状,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全县还有294个村村内街道和345条出村路未硬化,8190亩土地无法灌溉,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从我县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看,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粮和外出打工,增收步伐缓慢,只能维持基本生活。2005年,我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9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18元,前者是后者的2.62倍;2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685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325元,前者是后者的2.61倍,二者差距仍然没有明显缩小。

从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分配来看,县城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农村,一方面表现在基础设施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师资力量上。这些都间接影响到农民技能素质的提高,即使外出打工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从城市和农村卫生资源分配来看,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县城集中,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在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只能看一些简单的病,农民得了稍微重一点的病,要到县城医院就医,或长途跋涉到市上医院就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影响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在农村,有些群众得了大病看不起只能听天由命,有些家庭因一人得病而全家受穷,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不和谐的现象,让人看了很心酸,也更让我们看到,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刻不容缓。

由此可见,农村和城市的差距,除了资金上的硬性差距外,更重要的是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方面的差距。目前,我县农业实用人才需求缺口最大,农技、教育、卫生等农村专业人才也面临着巨大缺口,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切实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支持,去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市*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这次“三支一扶”工作,就是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解决长期以来我市农村,特别是涉农区县农村生产发展缓慢、基础教育薄弱、农民就医困难和推动新农村重点村建设的现实选择,是在现实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转变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这次远派到我县的102名同志,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他们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为我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好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全县各乡镇、相关部门和各村、学校、卫生院,以及参加“三支一扶”的全体同志,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积极主动地抓好这项工作,使之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扎实做好“三支一扶”工作

这次“三支一扶”工作,市振兴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我县对相关工作也进行了具体安排。这里,我再简单强调四点: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三支一扶”工作的运行机制省实施办已经做了明确安排,具体是,省级负责制定政策和宏观调控,市级负责指导协调,区县负责组织推进,乡镇负责实施落实。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把“三支一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资金、人员、时间和其他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做到上下认识到位、贯彻执行到位。县振兴办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三支一扶”的阶段性工作,积极探索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聚集的长效机制,让各类人才感受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大有前途、大有希望。县农业局、教育局、卫生局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各司其职、搞好协调,各乡镇要积极配合、抓好落实,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全力做好服务。今天,相关派出单位和负责接收的各村、学校、卫生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都在场,大家都要把“三支一扶”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为“三支一扶”人员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今天把人员接回去后,要及时安排好食宿、介绍有关情况、安排好工作,使同志们尽快熟悉情况,进入工作。要关心派出同志,特别是从县外来的同志,要安排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协调落实,确保派驻期间的各项待遇及时足额到位,解除同志们的后顾之忧。县农业、教育、卫生、新农村建设办和各接收单位要大力支持派出人员在农村开展工作,定期了解“三支一扶”工作开展情况,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并经常深入农村、学校、医院调查指导,督促帮助,确保工作取得效果。

三要强化督促检查。今年,县考评办要把“三支一扶”工作纳入县乡机关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之中,加强对目标任务的考核,确保这次活动不流于形式。县振兴计划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县振兴办、各有关部门和接收单位要加强“三支一扶”人员的管理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直接管理责任,多与抽派下去的同志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工作表现及成效。对表现优异、业绩显著的,要进行表彰;对不履行组织选派决定、不到基层工作、未经批准中途返回原单位、私自回家或外出的选派人员,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并进行批评教育。

四要营造良好氛围。县电视台和新闻中心要唱响“到农村去、到基层去”的主旋律,大力宣传“三支一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及时挖掘、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和树立一批真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典型,在全县上下努力营造“三支一扶”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对参加“三支一扶”工作同志们的几点希望

“三支一扶”是一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惠民政策。今天会议之后,全体“三支一扶”人员将奔赴我县农村基层工作第一线,每一位同志肩上既有党和政府的重托,也有农村群众的期盼,任务重大,使命光荣。这里,我对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是要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尽快进入角色。参加“三支一扶”工作,大家工作的环境、工作的对象、工作的要求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每一位同志都应该加强学习和调研,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文件精神和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的学习,善于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及时掌握实情,吃透现状,尽快熟悉情况。要把自身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了解农村基层组织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自己成为熟悉农村工作的“知情人”,与农民群众肝胆相照的“贴心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热心人”。

篇8

一、扎根农村

凡是村上召开的会议,我都积极参加;凡是村上的重要事务,我都认真参与。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情民意,我翻阅了村上的相关资料,并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便更快地适应村官这个角色,为日后的顺利工作奠定基础。

二、展开工作

1、科学发展观。作为入村的第一项任务,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工作中,我认真做好信息员的工作,为信息的上通下达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并认真撰写好简报,始终努力奋斗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线。

2、社区服务中心。为了顺利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的验收工作,我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一丝不苟地整理好各线台帐,保证教育部分不失分。

3、粮田招标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能够有效地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的增收奠定基础;粮田招标则能更好地为村级增收注入动力。而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负责拟定相关的教育合同,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当然,在工作的同时,我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受益匪浅。

4、整理完善相关台帐。作为村官,台帐与我形影不离。在整理各线台帐的同时,丰富的村级资料充实了我的大脑,坚定了自身对于做好一名“村官”的信念。

5、加强协调。协调农村基层与上级之间的工作,保证村上工作的如实上报,是我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主动地挑起村上的相关工作,为村支书和村主任减轻了工作压力,受到了好评。

6、配合相关单位的工作。社会事业局、街道办、工商所、派出所等机构的领导曾多次来我村指导工作,我都积极予以配合。

三、调查研究

2、基本民意的调查。进入农村,实地调查了解村民的衣、食、住、行、收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大量的可靠资料。

3、需求状况的征求。就村名所期望的事情,积极主动地征求意见。

四、加强学习

理论知识方面,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并做好相应的笔记,认真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并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用强大的理论知识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长城,做到廉洁自律,一身正气。

五、存在的问题

1、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刚开始村官之路,总觉得自己知识不够充分,经验不够丰富,想把工作更加扎实地干好,多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底气不足。

2、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创新。在实际的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的能力有限。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坚定信心,完成各项任务。

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踏实做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不说大话、只办实事”的工作作风。

篇9

根据组织安排,2017年7月我成为了XX村扶贫专干并对当地的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在这段时间里,让我锻炼了许多,也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对于农业的政策理论管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在与其他扶贫专干及村民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与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学到了许多工作方法,并从他们们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进取神和发展意识,真切感受到基层锻炼的价值与益处。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我认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歩使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福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要做一个合格的扶贫专干,就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农村政策、规章制度和各种会议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学习,认真思考,并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坚持学习相关的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工作才能,增强自己的工作自信心,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深入基层,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

首先是进村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座谈、参加村民代大会和参加村两委与工作队扶贫工作部署会等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村料,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是进村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做好调研,制定好规划后,就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充分了解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此,我和其他工作队员,一方面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是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反复宣讲扶贫内容、规划项目,扶贫实施方案、过程、步骤。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为扶贫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思想和工作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政策理论水平低,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服务。由于本人对农村政策理论掌握不够,对市场经济知识了解不多,缺少经济操作实践经验,在发展当地经济工作不堪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提商。二是科技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提供科技指导。

针对上述存在的间题,我将认真反思与总结,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加强学习,勇于实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情感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我有决心、有信心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篇10

(一)农村经济圈政策不健全

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该地区的经济大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农村地区处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经济圈内,则可凭借经济圈的大环境开展专项性发展,可极大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而国家对于农村地区与周边经济圈结合发展的政策对于农村地区融入经济圈中的难易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我国56.3%农村都在偏远的地区,这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难以得到周边经济圈的支持,只能进行低水平、低效率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农村经济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而近年来国家开展的三农扶持政策中,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等三个方面推出了专项化的政策,但是对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却缺乏相关的政策。缺乏集约化的扶持政策直接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陷入了小规模、低产量、低收入的问题中,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进行小区域的低质量生产,而没有打出品牌,更没有进入周边经济圈内,导致我国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参与世界粮食市场竞争的优势。小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长期走在边缘化、低级化的老路上,农村经济难以突破“低投入、低贡献”的怪圈,使得经济建设难以有突破性的发展。反观西方发达国家,则有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再加之国家政策的扶持,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占有率。以欧美国家为例,西方国家常将农村区域根据其经济发展特点划入经济圈内,农村经济可依靠经济圈的大环境来发展,大大减轻了农村经济“低投入、低贡献”的问题。

(二)经济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农村经济管理与农村地区经济管理机构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化,我国政府对于国家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机构组成、机构任务、机构管理等,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国家机构的运行效率。然而,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生产普遍落后,尽管我国政府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为了保证人们群众的整体利益,农村经济管理仍旧带有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一些经济管理核心部门存在着“分片管理”的情况,即各部门分工精细,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分割管理一样,彼此缺乏交流沟通,当遇到问题时又相互推脱。低效的管理机构导致农村经济建设开展十分缓慢,当政府规划政策出台时,往往需要数个部门的联合审批,导致审批不畅、管理效率低下。

(三)基层管理队伍能力不强

农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与基层经济建设队伍的努力分不开,一个有行动力的基层队伍能够极大的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反之,如果基层队伍的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不强,则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改革的落实。近年来,为了能够强化基层管理队伍,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水平人才补充到基层建设队伍中去,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发展速度较慢,对于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仍不足,导致基层队伍业务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

二、进一步推进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建设的方法

(一)推进经济管理扶持政策的出台

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的扶持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农经管理人员要从实处出发,为了积极的推进经济管理扶持政策的出台,要了解本地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想所思。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当地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经管人员要深入到农村基层,切实的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集群众的意见,要将切实解决群众的意见为农村经济管理建设的核心,并积极推动扶持政策制定工作的展开。新出台的农村经济扶持政策要改变以往“统一目标、统一方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建设有本村特色化的、能够与周边经济圈挂靠的特色化经济。通过经济圈的积极带动作用,建设有本村特色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与集约化的战略发展发展。制定的农村经济扶持政策要将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经营发展放在首位,对于食用菌、豆制品、蔬菜等有商业化潜力的产业要给与大力扶持,在推进专业化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的与周边经济圈进行挂靠,并以本村特色化经济为卖点,积极的融入当地经济圈中。

(二)推进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改革

纵观农村经济发展历史,传统的“分片管理”模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初级阶段确实为农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片面、狭隘的管理模式对农村经济长期发展有弊无利。因此,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推进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推进农村经济管理结构改革,要将分片管理改为定员管理,即乡镇农经队伍安排定岗定员,确保每个乡镇有专人承担农经管理工作,让每个乡镇都有自我管理的机会,通过精简经管机构,从而大幅提高农村经管政策落实效率。

(三)推进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工作

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农村经济管理发展速度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深化农村经济管理改革,农村经济管理机构需要重视对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要大力加强农经干部的培训,对于政治素质较差,工作能力较低、工作态度不积极的工作人员要给与一定的惩罚,不可任由低水平的农经管理人员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另外,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还需要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争取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勇于开拓进取的农经工作队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