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景观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有效;设计方案
1、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
道路绿化是在建立了城市和城市交通,有了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的城市, 道路绿化的规划布局,形式都不同, 所形成的城市人文环境也不同,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的审美意识、生产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及道德水准等等。道路绿化最初是以行道树种植的形式出现, 其后在秦朝、三国、晋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有称之并木、并树、街道树、行道树等名称的出现和记载。在1986 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列有“街道绿化”的目录中, 解释为: “在城市的道路用地上采取栽树、铺草和种花措施, 以改善市区的小气候、降低车辆和人流的噪声, 净化空气, 划分交通路线、防火和美化城市”。
2、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和功能分析
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善城市气候, 降低车辆、人流的噪音、降低扬起的尘埃, 净化空气, 使城市空间洁净。
(2)以种植绿化来划分交通线路, 不但起着指示路标的作用, 还可以起着防火及美化城市的作用。
(3)城市市区内道路绿地与绿地之间建成一个整体, 还可以起着美化街景、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的作用。
(4)城市道路绿地还可以起到遮荫、降温、调节气候的作用。
3、城市道路绿地绿化设计的应用实例
3.1 城市道路绿地绿化设计实例
道路绿地是城市空间的重要景观因素。作为道路, 与建筑物、广场均为建筑材料构成的硬质景观, 无生命活力的表现。绿化绿地是种软材料, 它具有生命活力, 可以人为地进行种植修整, 移动、改造, 创造出优美的景观, 这种美丽的景观其它材料不能替代的。因此, 在道路绿地绿化规划设计中, 一定要掌握与城市建筑、与道路、与交通、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如改造拓宽后的韶山南路路幅宽60m,双向8 车道, 道路中间还设有宽达10m的中央绿化带, 两侧还设置了彩色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根据城市道路的特殊要求, 从交通分流和道路美观两方面综合考虑, 分别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道的中央隔离位置设计了绿化带。沿线绿化带内、地道与挡土墙位置以及沿线绿地的绿化苗木配置、亮化的选型以及整体线型都进行了认真地斟酌, 达到了良好的美化效果。为了让市民和游人在闹市中有一个休闲的处所, 建设者还在道路全线两厢设置了20 余处庭院式绿岛。拓改后的韶山路车水马龙, 人们在闲瑕时出门漫步, 映入眼帘的绿地中一丛丛月季、海栀子、美女樱、月月桂等花卉姹紫嫣红; 一行行高大挺拔的玉兰与香樟树相得益彰, 给人一种目不瑕接的感觉; 到了夜晚, 中央绿化带内整齐而柔和的景观灯与两侧明亮而壮观的道路照明灯齐放光华, 更给人带来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感觉。
3.2 城市道路绿地绿化设计应选择好适宜园林植物
从以上可以看出, 道路绿地设计要结合城市特点特色选择好适宜的园林植物, 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因树形、叶形、叶色、花色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景观, 不同的效果。根据道路景观及功能的要求, 要实现道路绿化四季常青, 经常有花的景观, 就需要多品种的配合与栽植的多种形式相协调、相匹配, 才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因此, 在设计和种植的时候, 就要显出春、夏、秋、冬均有的相宜景色。同时, 还要根据不同的道路, 不同的交通线路, 不同的视线和不同的观赏要求, 处理好植株与植株之间的间距。还要考虑各种不同树木品种的不同生长特性、树形、树的景观及树种植之后长大长高的因素。不同的城市, 应有不同的道路绿地形式、不同的植物品种。同时, 还应考虑有些已选取和评定有市花、市树的城市, 均可以将这些市花、市树作为城市地域的象征。如长沙杜鹃、香港紫荆、洛阳牡丹、梧州荫香、昆明茶花、南京雪松等, 都能使绿地显示富于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特色使人感觉它特有的特色, 十分耀眼美丽。值得注意, 不要搞单一化, 要选配品种, 如: 除以香樟为主要树之外, 还可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细叶榕、大叶榕、高山榕、白玉兰、大叶紫薇、盆架子、桃花心等进行搭配。同时, 还搭配和种植棕吕料植物, 如金山葵、霸王棕、老人葵、鱼尾葵、蒲葵等, 显示出南方城市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特色。不同的城市, 不同的立地生活环境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 因地制宜, 适时适地地选择树木品种, 使不同的城市, 有不同风采的植物, 构成美丽的景观。
另外,不同的路网产生不同的绿色植物种植不同的方式, 特别是在城市内的人行道、公共汽车道、残疾人通道等这些特殊的道路, 种植的绿色植物都要符合这种特殊用途的特殊道路。另外, 为了解决道路拥挤和分流的作用, 高速汽车行驶的高架桥、快速干线的道路绿地绿化, 在设计时着重点放在尺度、比例上。也就是说所选的树木品种不宜高大,不宜过密。力求规格一致, 整齐排列, 使驾驶员视线不受任何阻挡。城市地下的土壤成份, 十分复杂, 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应进行换土, 加强水、肥。种植前还对种植现场的垃圾杂物, 进行清理,加强对病虫害的观测, 一旦发现, 立即喷杀。种植后要做好修剪整形工作, 保证树木有优美整齐的景观。管养工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细致工作, 一定要做好, 才能保持道路绿地景观的长期优美状态。
4、城市道路绿地绿化的生态功能作用
城市道路绿地绿化对城市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作用, 主要的生态功能有:
(1)道路绿地犹如过滤器, 可以减低尘埃、净化空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长沙市绿化街道上, 距地面1. 5m的高处, 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 7%。而显著的是草坪, 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地面的五分之一。
(2)特别是种有行道树的街道, 乔木的树冠具有遮荫降温的功能。当夏天的太阳光辐射到树冠的时候, 20%~25%热量反射回天空, 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的蒸腾, 作用所损耗的热量, 都有助于降温。据有关部门测定, 夏季有树荫的地方, 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6℃。
(3)道路绿地的植物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根据有关部门测定资料的显示, 草坪的地面大约20 倍左右。行道树通过叶, 枝茎的蒸腾作用, 能使周边的空气水分增加20%。
(4)道路绿地的植物能吸SO2、CO2 等有毒气体, 有树木如白千层、桉树、桂树还能放出杀菌剂将有害有毒的细菌杀死。
(5)绿色植物还能制造氧气, 供我们人类吸收。
(6)道路绿地、绿带、绿篱还可以起着隔音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根据有关部门测定资料显示, 通过2m宽的行道树、1. 8m宽的绿篱可减少噪音30~40ab。
(7)道路绿地的绿化带还可以起到防风、防暴雨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 与人为本, 创造一个适应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绿色优美空间环境, 城市道路绿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是创建绿色环保、模范城市的一个重要目标内容。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色彩,视觉追求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oda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art and visual enjoyment has also been stronger pursuit of increasingly high requirements for urban landscape design color. Color design applications are general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from plant varieties and plant color with color application the pavement form of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sketches, etc.; reflect the rich artistic, thereby further to meet the people's visual pursuit.
Keywords: urban landscape design, color, visual pursuit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1 前言
根据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研究证实,色彩作用于人类的眼球视觉神经细胞组织,人类不但会产生出对各种类色彩的不同感受,同时还会产生情绪化的心理反应;这正是色彩给我们造成的心理映射,人类习惯性的把大红色,橙色等颜色归类为暖色调,而把蓝色,青色等颜色归类为冷色调。红橙色给人以火热温暖的感觉,蓝,青绿色则给人以冰冷,幽静的感觉。色彩的变化和人类心理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所以不同的色彩变化则有了“它们”自己的语言。此篇文章就色彩在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合理化应用进行的一些探讨及理论。
色彩与城市景观设计的密切关系
不同的色彩变化能够产生不同情绪化的心理反应,在我们人类的生活空间里,色彩变化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是致关密切的,颜色的变化会使人们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情绪变化,暖色调的颜色会让人们的情绪兴奋起来;而冷色调的颜色则会给人们产生肃静,冷清的心理。研究的事实证明:大红颜色通常能强烈的激发起情绪的奔放火热,而幽静的蓝颜色则对情绪起到了镇定压抑的作用。依据这些颜色与心理反射作用的不同效果,人们可以渲染出所需要的情绪,对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的颜色做出设计规划,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颜色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案中,人类利用色彩为我们生活服务的重要价值是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主要设计思路。
图1十二色的颜色环
3 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
区别于平面广告,服装设计,工业产品,建筑等的色彩设计构成,植物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主要造景元素,因此在大部分城市城市景观设计中尤其是公园广场,道路绿化,小区绿地都是以“绿化”为主要设计元素的,而建筑小品,铺装,水景,雕塑等城市景观设计元素的色彩是作为点缀的作用而出现的,运用色彩的各项属性以创造和谐优美的色彩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条重要目标。
4色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大千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都是充满着绚丽的色彩,色彩可以美化生活环境,也可以点装视觉,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也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以说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对于色彩设计应用就及为重要了。
暖色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暖色系的色彩里面,波长较长,对视觉的可见度较高,色彩感觉较跳跃,在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是属于常用色彩。暖色系列主要指红、橙、黄以及三色的邻近色。红、橙、黄在人类心理象征着热烈,欢快,火热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多用于一些庆典类的设计方案中去,如广场花坛及主要入口和门厅等环境,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愉悦感。“暖色系”在市政道路两边及分隔带中应谨慎的使用,因为红、橙、黄波长较长,可见度高,容易影响司机视觉,从而分散司机和穿马路行人的注意力,增加交通事故的几率发生。但是,如果我们把暖色调运用到道路两边的人行铺装上, 暖色调还易于在偏冷气候地区大量使用。
图2 天津市北塘道路城市景观方案道路铺装效果图
冷色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色彩中,冷色系的色彩视觉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由于冷色系的色彩光波长度较短,可见度偏低,从视觉上有着很远的感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于空间偏小的空间环境边缘多使用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能起到增加空间深远感的作用,在面积上,冷色有着视觉收缩的作用,同样大小的色块,在视觉上冷色比暖色面积感觉要小一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获得面积同样大的视觉感受。
金银色及黑白色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金银色及黑白色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一般用在建筑、小品、雕塑、围墙、护栏和市政设施等方面较多一些。金银色从色彩的色性上讲,金色为暖色,银色为冷色,在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应用比较广泛,在一些现代风格的设计方案中较多一些,一般比较常见的在我国南方的民用建筑和城市景观建筑,在现代风格的城市景观设计,黑白两色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景观中应用较多,特别是护栏,围墙,窗框,灯具等方面采用较广泛,给人以高雅,端庄的稳定感觉。
图3 天津市子牙河桥城市景观方案 护栏效果图
。
同类色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同类色在色轮表中指的是各色的邻近色,色相接近的色彩,如红、橙、黄及绿、青、蓝等。同类色也包括同一色相内明度不同的色彩。如深红与大红,大红与粉红,深黄与浅黄等,这种色彩组合在色相,明度,饱和度,色性上都比较接近,因此容易相互协调,在园林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组合最能体现出层次感和空间感,给人以柔和,宁静,高雅的感觉,例如有些公园整个色调使用大片绿色调为主,草地上点缀着不同的绿色(同类色):深绿色,浅绿色的植物,再加上青绿色的水面,结合一些城市景观设施形成了一幅同类色系的画面,显得非常宁静和高雅,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同类色也在一些小型区域的设计方案多为应用;比如花坛的城市景观设计,花坛中心向外色彩依次变深或变浅,给人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使欣赏者的心情变得心旷神怡。
篇3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双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一、考核方案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之一。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规范、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构建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框架,养成的严谨的经济学思维模式,以及接受的经济学研究训练,对其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乃至整个学科專业的学习都将产生重要的基础性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自2002年开始,对微观经济学设置为双语教学。本课程同步选用国际一流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授课模式,旨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外语水平,为今后升学或就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外语基础。
课程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为此,设计一整套既符合经济学学科特点,有适用于当前教学班学生学习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案,对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全面、客观、充分的学情分析,对学生特点及其预期做全方位地了解,有助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考核方案、选择恰当的考核形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与评价体系,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先修知识基础
本课程是双语课,面向国际商学部有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学班开设。根据教学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本课程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在进入本课程学习之前,没有先修课基础。
微观经济学属于理论性和系统性都较强的课程,学生对先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对后续章节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加之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抽象,且使用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授课模式,这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机制,在教学的全过程上给学生提供持续性的鼓励、促进和学习效果检测,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00后学生的学习特点
从2018年开始,00后学生开始进入大学。00后大学生更加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兴趣多元,他们既尊重个体差异、又重视自我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也愿意接受挑战,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同时渴望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
这些特点使得学生非常重视“学习体验”。当他们在学习过程的多个环节上做出不同尝试和各种努力后,非常期望从教师这里获得多维度的客观、公正评价。单一的考核形式很难实现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努力做出全面、公平和客观地反映。
(三)双语教学班学生的学习特点
本课程是双语课,面向中加合作办学模式教学班和2+2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教学班开设。入学时已经历过专业遴选,学生的英文基础相对较好,且对自己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及将来的升学或就业有更为明确的规划,因而对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效果、自己的学业进展、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养成都怀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这部分学生对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明显的偏好,以期借助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对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养成进行检验和督促。
三、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考核方案的设计思路
基于学情分析,同时结合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本课程在设计考核方案时考虑了以下三方面因素:
1.持续性鼓励和检测。如果学生能在学习的全过程上接收到持续性的鼓励和学校效果检测,始终感受到有力量在推动和鼓励自己,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有所提高。此外,持续性的学习效果检测提供的成绩反馈,也会督促学生及时查遗补缺,在教学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上夯实所学,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多维度考核。与单一的考核形式不同,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带来的多维度的考核指标,不仅可以兼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体现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而且可以借助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更为全面、综合和客观的反映。
3.综合能力培养。以多维度的考核指标为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将课堂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经济现象分析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考核方案的实施
鉴于上述,同时为确保在教学全过程上逐一实现各个教学单元的预定教学目标,实现“教考相长”,本课程设计了“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方案”用于教学实践。在遵循学校有关课程考核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综合使用多种考核方式,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向学生提供持续性的鼓励和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
具体包括三种形式:
1.在线测试。每章理论课程结束后,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为了向学生提供持续且及时的学习效果反馈,在线测试的总次数一般设计为每个教学周期(一整个学期)测试6-10次,即每1-2周测试一次,以突出“过程性”考核的优势。测试题目的选择以教学大纲为准,确保各章节测试覆盖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点。
为尽可能地降低测试在各学期之间的重复率,保证测试质量,同时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网络测试资源,本课程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中建设了试题库,并在每个教学周期中进行更新、完善和补充。目前平台试题库已收录测试题769条,全面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2.小组presentation。为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将课堂所学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用于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本课程设计了“小组presentation”形式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数据资料,或实地走访、调研,同时结合课堂理论讲解,以小组为单位,就所学某一微观经济学专题或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一次经济学学术研究过程,并将研究结果向全班做课堂presentation。
考虑到学生是新生,设计“小组presentation”的考核形式,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在参与团队合作、共同解决经济学问题过程中的努力和尝试。旨在借助团队研究这种方式,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课程制定了详细的小组presentation作业说明、文献利用指导、数据库信息综合和详细的评价标准,向学生提供全面的解释和指导。
3.课堂考试。根据本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在完成“基础概念及原理”的教学内容后,安排1次课堂综合考试。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帮助學生及时查遗补缺,为接下来学习“厂商行为理论和最优决策”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上述三种具体的考核方式涵盖了“笔试与口试、理论与实践、开卷与闭卷、独立与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客观、全面地反映,更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学生潜力、鼓励创新思维和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保证整个考核过程及评价标准的公平性、一致性和透明度,本课程为每种考核方式均制定了细致、明确的考核依据、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全体选课学生公布,供学生随时查阅。
四、对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评价
本课程设计了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方案”并用于教学实践,主要是源于这种考核方案所具备的两个突出优势:
(一)获得实时反馈
过程性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始终,旨在获得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对教师而言,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巩固,确保每个教学单元的预定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对学生而言,则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查遗补缺,及时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短板。
篇4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精细化施工;园林设计
从历史进程来看,园林文化从很早开始就根植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比较熟知的例如颐和园、豫园、个园、承德避暑山庄,都是我国古代优秀园林文化的表现,它们大多秉承着人与自然水融的理念,将自然的美引入到人身边,利用相关园林施工技术,进行精细的设计,保证实用性和美观性[1]。
1、园林景观精细化施工的相关特性
1.1多样性
由于城市园林景观容易受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自然气候等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很大差异性。园林景观设计者在设计前期需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塑造出环境优美且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此外,还可以积极汲取其他城市园林景观优秀的设计方案和经验,并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对景观园林进行设计和施工,让园林景观设计更富有城市特色。
1.2涉及范围和对象的广泛性
城市园林景观多以植物、水、岩石等其他自然植物为设计主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景观艺术美感,而且还要对整体搭配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和谐和自然,给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所以园林设计者在设计前期应对地理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综合考察,并根据施工现状以及城市特点展开设计工作,从而设计出良好的园林景观建设图。
1.3复杂性
城市园林景观涵盖的知识面相对较广,园林建设施工中会涉及到地理环境考察、气候环境分析以及园林建设设计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但要求设计者具有各种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由于园林景观工程涉及范围和内容相对较多,因此其工程建设施工较为复杂,导致其结算也极其复杂,结算难度相对较高,部分复杂项目中包含有预算评估、签证以及审计等多个结算工作,只有各方面结算工作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园林景观建设各项工程[2]。
2、确保建设施工技术精细化
2.1优化设计方案
第一:我们要把施工前进行设计图纸和方案的策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避免出现设计误差,以确保施工过程顺利的进行。第二:为了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于园林景观施工的设计方案一定要严谨专业,施工工人要规范操作,管理人员要及时监督检查。第三:对于施工材料的选购,质量一定要达标,符合施工标准,符合施工环境。对于过渡段来说,设计方案尤其重要,需要实事求是根据实情来设计施工强度,防止园林景观出现垮塌等现象发生。第四:在植被的选择上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既保证物质质量又保证精神质量,切实做到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美化。
2.2在植被的选择和施工上要符合标准
绿色植被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园林景观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能够做到整体的美化,还能够做到净化空气等作用。因此你在进行治污工程的建设时,需要不断提高园林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在植物的选择上要熟悉所选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周期、生长状态当然还包括所选植被的色彩、形态,这样才能做好整体的搭配,提高整体审美水平。另外,在进行植被的选择时,一定要符合所在地的自然夂蚧肪常确保植被能够正常生长。
2.3陆地部分的建筑技术提高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技术分为陆地和水体这两个大的方面,陆地一般情况是假山、楼台、游廊等建筑类施工,在进行陆地假山类施工时,需要根据施工地具体的地形地貌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充分糅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做到美观、自然,避免出现一些劣质粗糙的、突兀的设计。在施工时,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整体的把握,灵活应对,一建造出美观自然的假山景观。
2.4提高水体部分的施工技术
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工作来说,水景类工程是其重要施工工程之一。在园林景观中增添水景会使其更具有活力,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因此在水景类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驳岸、人工湖、喷泉等多方面的施工技术,不断丰富园林景观景色,从而使得城市园林景观更富含生命力,让城市居民感受到园林景观的活力。
3、园林景观施工管理精细化措施
3.1提高工人的整体素质
工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是整个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工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操作水平的高低,这也就决定了最终的工程质量[3]。因此,在进行员工的筛选时,需要重点关注员工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熟练度,对于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行把关[3]。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的技术专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操作水平,定期进行合规性检查,确保员工在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能都达到项目所要求的操作水平,保证项目的操作质量,减少项目的质量风险,做到安全规范操作,对于整体的建设书评和建设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保证最终的园林景观水平和质量。
3.2做好园林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对于园林景观来说,其园林植物能够让园林景观更具有活力和生气,保证园林植物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园林景观后期维护是确保园林植物生命力的重要工作,其中后期维护工作主要包含有下面几个部分:一是园林绿化负责人需要了解各类植物的习性,加强对植物园林植被养护,定期给植物浇水、除草、修建等,确保园林景观美观效果;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绿化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养护水平和职业素养;三是定期检测各类植物长势,及时将枯死植被更换[4]。
结论
园林景观效果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和环境效果,因此在实际园林景观施工中应确保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精细化,从而确保园林景观美观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为了将我国的园林文化传承和发扬,更适应当前的发展现状,我们需要对园林进行精细化的施工。
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绿化
1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城市道路景观绿化中选用植物种类单调。在城市道路景观绿化中运用的植物种类有限,搭配形式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特别表现在行道树树种的选取上,现在普遍选用白蜡、国槐或者垂柳等单调的物种,使植物群落缺少稳定性,整体的生态效益性不明显。此外,这种选择使城市道路植物配置的观赏性不强,体现不出景观效果。②选用未经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选用外来的植物品种无疑能够增强物种多样性,但是,盲目选用外来未经驯化的植物品种,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环境与生态效益,最终可能导致外来物种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而逐渐死亡,这种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的行为,不仅影响城市绿化的整体效果,而且还造成了城市建设的经济损失。③城市道路景观绿化中缺少丰富的季相景观。植物是城市景观绿化中的重要元素,体现着绿化过程中的生命力。而城市景观绿化中的植物缺少季相景观,表现在春季观花乔灌木较少,秋季观叶树种较少,而且彩叶树种偏少,城市植物的观赏性不强,使得城市的生机表现不充分。
④忽视了城市的安全性。在城市景观绿化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绿化与架空线路、地下管网之间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栽种乔灌木,因为根系无法伸展,使植株长势减弱;在有架空电线下面盲目栽植大型乔木,当乔木生长到一定程度,而产生树与线的矛盾,在大风季节,因为枝杈牵扯而造成电线断落,给人们生命造成危害。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满足道路的基本交通功能,在确保交通安全、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季相景观明显,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进行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时要遵循:第一,保证景观设计功能高效,在确保公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加强遮荫、防尘、防眩、水土保持以及视线诱导等功效,并且确保设计方案合理,能够长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第二,进行合理规划,保持景观优美,实现城市景观绿化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互协调。第三,确保绿化设计的经济可行,在有限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景观设计的优化,采取人工种植与自然恢复等办法,实施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建设。
3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3.1 安全需求是绿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城市道路绿化中要提高种植物种的科学性,避免出现选用物种与城市现有设施之间的矛盾,同时,能够提高景观绿化的遮荫、防眩、滞尘、减噪等功效。此外,在交叉路口以及外侧机动车道避免栽种超高植物,以免出现误导与遮挡等情况出现。
3.2 增加城市景观绿化选用的植物种类,实现景观季相
为了实现城市景观的季相丰富,要适量增加选用的行道树植物品种,比如,可以增加观花乔木与灌木植物种类和观色叶植物种类,使城市道路景观丰富多彩。借助攀援植物与地被植物的自身形态特性与花期差异,增加景观效果。
3.3 对绿化中选用的植物品种进行科学配置
减轻城市道路污染可以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抗力强、叶色有变、耐修剪的树种,这种品种易于管理,而且有较强的抗辐射与耐灰尘的能力。城市绿化景观设计要满足植物生长习性,又要与周围形成映衬,可以借助外来物种,经过驯化后栽种,丰富本地植物品种,最终实现景观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3.4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城市景观绿化的总体规划中,首先要保证绿化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的需求,人是城市道路使用的主体,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直接与城市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绿化中要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要结合不同城市的不同发展特征,不断挖掘地方特色,从而能够表现出城市间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4 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生态的道路绿化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科学合理的绿化景观设计能够增加人们对于城市的美好印象,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因此,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同时,对植物生态功能的应用,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占伟.浅谈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几点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
篇6
关键词:行政中心景观、规划设计、“形式与功能兼顾”、“本土景观”、“生态”、“景观艺术”
赣州市行政中心北区占地36009,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中心地区,东临大道,北靠赞贤路,是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考虑行政中心平面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其次从设计理念到设计原则,从环境协调到细部设计,都应该充分体现景观区域特色原则及景观生态原则。
一、场地分析
做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认真仔细分析周边环境及目标的规划功能要求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1、市政中心北区作为行政办公中心,其办公停车的功能要求很突出,一定数量的停车位是不可缺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景观的要求,停车场设计成生态停车场,采用透水型的植草砖,以及停车位之间种植大树。
2、东北角的办公大楼是开放式的,且临两条城市道路交汇点,决定了东北角的绿地景观同时也是城市景观节点,景观应具有标志性特征,同时也应是城市景观亮点。所以我们设计了精致的喷水池以及镂空风水球等。
3、东边及北边临道路侧绿化景观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并同街道景观风格相统一。
4、市政中心北区出入口正对南区的中心大楼,决定了主道路的位置以及景观主轴线。主道路两侧种植大规格的行道树引导视线。
5、西侧绿地位于办公楼西侧,作为后花园景观设计。因考虑办公区严肃氛围的要求,需设计成不进人绿地,因此其植物景观需考虑整体统一、绿色生态以及植物群落色彩等合理搭配,季相变化等。
二、设计理念
在仔细分析场地现状之后,我们提出了以下方案设计理念:
(1)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组合
赣州市行政中心北区作为一个行政中心,其布局主要作用是要发挥行政办公的功能。其景观在满足行车通行、办公车辆停放的功能之外,力求美化办公环境,同时为办公人员及群众提供一个安静、优美的生态景观办公场所,在这个前提下还应该具有明显的生态观赏效果。因此,设计方案在形式上必须首先服从于这一基本功能,再进行设计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2)场所与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
行政中心景观,体现城市区域特色文化是对设计方案是否具备浓厚底蕴的重要考验。在城市小区绿化不断增加的今天,乔木、灌木、绿地、小品等都是共性的特征,同时应突出体现行政中心景观特色。赣州市行政中心北区绿地总面积为19644,绿地率为54.6%,园林景观大有可为。行政中心邻两条城市主干道,其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景观节点的设计尤显重要。本土的赣南风水文化在景观设计中也应有所反映和体现。
(3)生态与景观的合理定位
方案设计之初,业主就要求绿化多种大树,体现生态景观,体现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目前在生态效应与景观效应的偏向上,我们也更偏重生态;景观草坪对局部环境的改善效果远低于成片树林。为此,我们在景观方案时尽量减少草坪及硬地的比例,停车场也尽可能地种植大树,遮荫与生态的效果并重,注重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生态效益,并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最大效应的统一。
(4)景观艺术的合理体现
行政中心19644的绿化需强化景观艺术的体现,要能通过较小的空间折射出赣州城市发展的活力与文化底蕴,做到以小见大。大到功能分区,小到道路、喷水池的设计,都应该别具匠心,体现出本土景观与文化特色。
三、行政中心北区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
行政中心北区两栋29层办公建筑,办公部门及办公人员众多,最缺办公车辆停入空间及生态绿化。故358个室外停车位均做成生态停车位,停车位中间种植大树,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西侧11275大面积绿地,堆土形成景观高程点,以种植大规格树木为主,搭配四季开花小乔。同时,小区内车行道周边种植大樟树为行道树。小区东北角也是大道与赞贤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相交的城市节点,此处景观设计有喷水池及大型镂空石雕盘龙风水球,作为行政中心的景观标志。喷水池往外辐射的铺装小广场及绿地,分别种植了大桂花及大榕树等,让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浓浓的绿色意境。行政中心绿地均以常绿树为主,兼种四季开花小乔,让人感觉绿意的同时也能欣赏不同季节的繁花景观。林下种植低矮灌木,上有绿乔覆盖,下则视线畅通,从马路及人行道上均可透视绿地景观。
(二) 地形竖向设计
行政中心北区办公大楼在东北侧,而西侧11275大面积绿地则是后花园也是重点景观绿地,设计种植堆土最高处达2米高,形成景观制高点。地下车库顶上绿地堆土大于60cm,中间堆高为1.3米种植适量乔木。其余绿地面积大不,中间稍做微地形,以利自然排水、造景和组织空间。
(三) 绿化树种选择
行政中心北区景观树种选用能反映中国园林特色的传统植物和赣州的乡土树种,如桂花、榕树、香樟、银杏、白兰、广玉兰、红花羊蹄甲、南洋杉、红枫、紫薇、黄花槐、樱花、杜鹃、小叶栀子花、红花继木、丰花月季、五色梅、文殊兰、雪茄花、鸢尾、萱草等,种植形式自然、传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需修剪的造型类植物。其中,背景林以大叶女贞、木荷、香樟、桂花为主体,特大规格的桂花、樟树、小叶榕等作庭荫树,孤植或丛植在草坪上;紫薇、樱花、枫树等成片栽植在林缘或庭荫树下,形成花林、色叶林。南洋杉、造型红继木桩、铁树、花叶鹅掌柴、美女樱等栽植在建筑出入口,形成赣南特色景观等。
(四) 景观功能分区
在总体功能布局方面,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以办公区景观为重点景观进行打造。配合植物四季变化的景观进行功能分区,整个行政中心北区分为三个功能区:办公活动区、生态停车区、生态景观区。办公活动区:在正对办公楼主入口的东北角设计了一个景观休闲小广场。半园形的广场以弧形及辐射状园路分成特色鲜明的景观层次。第一层是迭水、涌泉,中间设置镂空石雕盘龙球。水的流动、涌动给人带来灵动之美,而中心石球则体现城市文化主景,两者互为补充,形成建筑主入口主景。第二层景观是树阵铺装小广场和生态景观草坪,树阵广场提供休息坐凳,使人们在办公之余可以在绿树下感受到自然美景。生态景观草坪中间种植大榕树,构成自然宁静的景观。生态停车区:主要是考虑人们停车办公的便捷要求。室外设置了358个停车位,停车位中间种植大树,兼顾遮荫及生态景观效果。
篇7
论文摘要:日本现代景观的展示模式有古典景观控制下的现代呈现一说,其发展路程既传统又现代,在世界上独具特色。本文从其城市景观设计手法的多样性角度切入,从社会人群的行为、心理与环境空间的关系考察景观设计的多维动态,根据日本景观设计的人文、地域特征,结合景观设计面临的发展态势,分析其城市景观道路发展的特色与优势。为我国当下面临的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与前景,整理出相应的设计经验并拓展新的思路。
一直以来,日本城市景观建设中对城市文化传统内涵的保留,及至今日的传承与延续,都有其独到之处。在都市名城保护,都市圈产业计划,交通规划等方面,其本土设计师的景观方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了对单纯抄袭西方模式的超越,形成了地域风格鲜明的发展模式。而现今国内的城市景观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与多维模式发展激烈碰撞的境况,我们也许能从日本城市景观设计手法的多样性作为切入点,在追求具有都市情趣的环境景观之余,与当地的特殊地理风貌加以联系,创造出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环境景观。
在日本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地下、地面、空中三个空间层次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景观的纵深感日益加强。为塑造形式更加立体,内容更加饱满的景观空间,立意和手法都备受考量。具体深入到其景观案例的设计理念,我们能根据其多样性的设计手法,得到不少经验与启示:
一.突破传统的材质搭配与空间互动
从日本传统景观设计中强调受众的感受入手,通过平面、立面景观互动概念的提炼并与之相结合,并在现代景观设计融合人与空间的交互性,相信会有不俗的景观设计效果。
例如日本出云地区交易中心及站前广场就将这些元素很好的串联起来。此现场景观的主体由数学计算得出的多边形组成,每个模块切割成了3x4m的三角形,基地上有两组主要装置:绿草坡,黑钢表面和不锈钢镜面组成的的焦点“单元”以及12根白色“声柱”杆件。
首先,草坪模块形体塑造打破了传统的平面布局,上升到空间的三维视角。三组不同材质的“混搭”尤其突出了视觉效果,草坡的自然亲和力,黑钢的冷峻时尚感,不锈钢镜面对环境和人群的反射效果,轻易的抓住了眼球效应,使行走成为一种视觉享受。其次,12根白色“声柱”杆件能制造出微妙的流水声,替代了实体的存在,充分挖掘出材质多样性的搭配与感官互动效果。材质的巧妙搭配不仅提供了有趣的人、景互动的空间范例,也形成了极富创造性美的视觉享受。设计者将景观的感受主体,表达主体等综合信息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作为设计的表达核心,这种有效的设计手段将大大提升景观的艺术魅力与互动作用。
二.感官与环境的相互促进
在当今综合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单一景观空间关系的设计已不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包括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不断地探求新的研究领域,挖掘地域特色,提升引导大众的审美情趣,充分展示、组合物体与环境特征,从而控制人对景观环境的感知与想象。以满足绝大多数人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变化着的意识形态与行为要求。从社会心理、行为投射的角度看来,城市景观正面临着越来越综合的考量与考验。
府中市美术馆前庭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通过感官体验并进一步延展到精神层面享受的景观设计案例。此案例通过不同材料的延伸效应来重点突出感官效果,首先在材质上采用经过筛选的铺地纹理和颜色,用凹槽的模式来反映光影的变化,深色的石块与安息香等植物的花朵取得材质上的视觉对比。其次,排水设施则被设计成了乐器般的效果,三口水井在雨天能奏出美妙的雨水滴落般的音乐。作为景观设施中重要的互动部分,游人能够停留在每株安息香的周围,或遵从自身的感官体验,或陷入自我冥想,很好的拓展了景观环境的感官效果与联想空间;突破了景观本身的独立性、局限性,使环境主体回到参与和体验这一关系,并深化二者之间的联系,建立出更紧密,更有影响力的纽带。这就更好的解答了从物质的创新组合,到环境氛围的创造,进而影响精神层面的一种有联系、有变化、有影响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三.设计结合自然
麦克哈格在其代表作《设计结合自然》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割裂的依赖关系,对气候、植被、城市、乡村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合理的利用途径。因此在每一处地理环境中,设计者都可以通过该地区固定而特殊的气候条件联系到景观设计的核心。如日本琦玉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因此琦玉新都心榉树广场就以“空中之林”为主题,日本园林设计师佐佐木叶二结合自然植株的四季变化创造出“变幻的自然与人的相会,新都市广场”。设计者力求为钢筋水泥丛林城市中生活的都市人创造出能够亲身体验大自然变化的场所。这个设计从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出发,用原本我们习以为常的季节变化作为激发点,引导人们回到生活的细节,体味四季交替的自然之美,体味晨露,朝夕,花开,叶落。这就是设计结合自然带来的人与环境的巨大共鸣。而作为城市环境的规划者、创造者,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宜人过渡,设计核心的准确把握,设计带来的综合信息将直接建构出人与环境的直系平台,并对受众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炼古绎新——提炼古风,演绎今景
日本景观的发展受其传统造园的影响深刻,他们既善于挖掘自然的精髓,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呼应与紧密关系。作为强调本土特征的景观设计方案,设计师将考虑更多层面的干扰因素。而只有当城市景观设计与社会人文环境、文化氛围等因素结合时,当人们表象的与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得到积极呼应时,城市景观设计才能得到人群的认可与积极的反馈。
例如今治国际饭店中庭“瀑松庭”,就是一个以濑户内海为主题的庭院,提炼传统造园手法,并对材质挑选形象化,用黑松和流水构建“动”与“静”的空间主题,既还原了日本传统造园的冥想空间,释放身心,又配以流动的跌水,融入对生活哲理的领悟。吸取传统手法的精髓并进一步演炼,从演绎手法到表达深度,这是景观设计师对继承传统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正是通过这种对传统精神内核进行新的手法演绎与信息还原,地域设计的传统才能得到传承,发展路程才会不断收集、过滤、提升新信息带来的优化与进步。
综上所述,除了继承传统景观设计手法外,现代的景观设计师不仅仅从视觉效果,还常常以听觉,触觉,知觉等多种感官互动的手法来演绎城市景观。通过这种手法创造城市景观的美和情趣往往带给人们更加愉悦的环境氛围;而情景交融的景观手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促进了立体化的城市景观设计思路。这就为我国现代城市景观及其未来发展模式提供了客观的借鉴与思考,从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层面人群、不同气候特征强调设计的合理性,做出景观设计的韵律美,做好城市景观设计的加减法。从而促进我国城市景观在继承与创新过程中的多维度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造园书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日本最新景观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美)约翰.O.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沙永杰著“西化”的历程——中日建筑近代化过程比较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李芸著都市计划与都市发展——中外都市计划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
[6]谭建华贺冰/译场所与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7]景观设计杂志
篇8
关键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存环境,并且会对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有效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一种生存环境,提供更加健康、丰富多元的资源。在现代化社会中,生活环境的质量是衡量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 环境艺术的内涵
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广义上的环境主要是指以主体为中心,并对其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其他事物。另外,人们也会考虑从自身的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存环境。所以,环境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大的主体方面。
环境主要是由四个局部环境组成的:第一环境,也就是说自然环境。这也是唯一没有被人类踏足的一个生态环境,其中风雨雷电、山水等都是环境的构成要素;第二环境,也就是次生环境。这主要是指人类经过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加工后形成的一种环境,例如人造河流、野山、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等;第三环境,指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经济、人文和政治形成的一种适合人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人文气息的大社会环境;第四环境,指的是人工环境。这主要是由人工进行建造的建筑、景观和艺术品,还有各种环境设施组合而成的一种人工环境体系,景观主要包括广场、公园和庭院等处的景观。
二 影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因素
(1)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并且现代人希望拥一个更加舒适的生存环境,因此,当前的社会环境承担着文化、社会以及生活等多种职能。其中,城市环境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在心理上的需求,创造出较为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城市景观是人们将自身的理想和精神需求融入到社会物质环境中的一种强有力的体现,是对精神需求物质化的表现。目前,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在街道改造和城市绿化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城市架构和整体环境,但应该在环境所允许的范围之中,对环境资源进行适当的利用,并且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要有效尊重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在人类与环境之间建立以后只能够平衡、和谐的关系。
(2)人文因素
人文就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性的发展,充分肯定人类在现代社会中做出的贡献,有力维护了作为人的基本价值。所以,景观设计者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人文素质,因为如果缺少一定的人文修养和素质也就谈不上那份独特的设计精神,进而也就达不到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境界。此外,人文思想不仅累积了我国悠久的文化精髓,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3)生态因素
生态保护主要是对环境生态平衡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保护。但生态的自然环境自身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这也是自然环境的本质属性。所有景观的建筑活动都要从环境的各种生态和变化因素角度出发,将环保意识真正落实到景观设计的工作中来。
三 环境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1)有效结合地区实情进行景观设计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地区进行有效的考察,进而了解并把握该地区的环境特性。例如,建筑物自身的特征和形态既可以反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而建筑物的特征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具体表现实质上是对周围环境特征的一种有效说明,从而更加突出环境鲜明的特点。但如何有效调节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这需要设计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深层的了解和把握,并逐步加深对环境特征的了解程度,并且尽可能从当地的真实的环境特征入手。
(2)制定基本的景观设计方案
在对景观设计项目进行确定之后,可以指定相应的设计方案,了解并掌握自然环境自身的基本环境,做好调查阶段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要对自然条件、相关位置、生活习惯、社会背景、文化修养以及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其中,对于地区地理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方面,平原地区与高原地区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会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对地理形式进行分析有利于对地势落差、地质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变化有深入的了解,可以在设计上实现因地制宜。
景观设计不单单是为了保持既安静地生态健康和城市的美观,更要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景观设计才能真正具有现实存在和利用的价值。从普遍意义上来讲,景观需要具备精神、使用、综合和报读四个主要方面的功能,因为景观是当前城市中具有很强稳定性的主要构成要素。景观设计主要由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因此景观设计具有自己的固体形态,并且拥有很强的稳定性,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
四 总结
总之,环境艺术中的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众多的领域知识。可见,要想真正做好景观的设计工作,一定要对环境艺术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做好景观的设计工作,最大程度发挥景观设计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少平.信息社会的环境心理特征及城市景观设计策略[J].价值工程.2011(22).
篇9
学校于2013年4月集中修订了2012级本科培养方案。在《方案》中针对风景园林专业,这样描述“培养具备园林、生态学、建筑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景观设计、各类绿地设计、景观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熟悉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综合分析、协调解决城市景观建设问题的能力和景观专业设计、管理方面的基本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建设建议
在《2012级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形成了现有的课程建设方案。在景观行业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效果图公司及各种中介公司,它们为景观设计方案提供效果图出图等服务。由于这种与原有设计方案存在脱节的二次加工,往往不能完全表达出设计人员的想法。在新常态经济的影响下,可以预想到,行业对未来的景观设计人员要求必将更加严格,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重新制定,专业课程建设也得做出对应的调整。
1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非研究型人才。考虑课程建设的专业性,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不在本次研究讨论范围之内。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设置风景园林课程结构体系(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其中必修40.5学分,选修96学分;②专业基础课,其中必修43学分,选修17学分;③专业课,其中包括必修28.5学分,选修13学分;④集中实践40学分)
2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在原有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设计软件的课程只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即CAD。但是在工作中,对软件操作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建议增加Photoshop、skechup、lumion、3dmax渲染等课程,以及增加最新软件BIM的课程教学,为未来行业输送好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增加了专业设计软件类的课程,就得相应减少其他课程的学时数。首先可以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具体如下:48学时的《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1)》与32学时的《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2)》整合为一门64学时的《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32学时的《中国园林史》与48课时的《西方园林史》整合为64学时的中外园林史。此外,在学时分配上要做一定的调整,有别于研究型院校,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有集中实践课程,包括制图综合训练、美术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设计、园林设计3~6课程设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设计、风景区与公园认识、园林工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三、小结
篇10
关键词:环境、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生态自然观
设计师开启生态智慧
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中讲话说:“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人类为了自己无限的贪欲,已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伴随人类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其过度发展和环境、生态、能源保护意识及措施的滞后,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敌对、隔膜,乃至疏远,使其自身潜在的、隐性的弊端逐渐地暴露出来。此时人类已将生存压力几乎全部的转嫁给了环境,无视当前行为对未来产生的后果,成为自己创造文明的牺牲品,且付出了远离自然的痛苦代价。恩格斯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人类文明的发展似乎就是在这种“二律背反”的前提下进行的。
与其在沉默中灭亡,不如在沉默中暴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环境美好和生活质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人类紧急呼吁在生活中就能接触到未受破坏的大自然,并建立令人鼓舞的城市与社区,创造一个比较舒适和健康的环境。地球兴亡,匹夫有责。在此我们作为景观设计师担任着解决好生态、文化与艺术关系角色,并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为了支持政府响应温总理的号召,作为设计师的一份子应采取具体行动。
建立生态自然观意识
生态自然观是在人类面临生存与环境危机过程中形成的,它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它主张把人的角色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成自然界的成员、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而人与共同体中的其它成员一样,在生态上是平等的,彼此相互尊重;人与自然之间应协调发展、共同进化。任何一种行为,当它不利于甚至是破坏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正如当代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弗•卡普拉[]对老子的思想这样评价说:“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近年来我国城市景观建设更多的是步履美国与欧洲“城市美化运动”的后尘,屡蹈覆辙西方城市景观建设的误区,人们继续挖湖堆山的“诗情画意”、继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效仿、继续中国帝王与士大夫“艺术”生活嗜好的“发扬光大”,这是错误的,是方向的迷失。在人与自然关系迥异的今天,面对化解国土生态危机,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正在被人类自己吞噬,被追逐名利的铁蹄疯狂践踏。
当代生存环境危机就是人对自然过度“奴役”的结果,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行为,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紊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和谐和稳定,从而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完全悖逆了生态自然观。“道法自然”、“道通为一”、 “知和”与“知常”、“知足”与“知止”、“自然无为”等老子自然思想将“自然”具体应用于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践行,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哲学依据,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尤其面对当今社会面临的环境与生态危机及迷途的城市景观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基于设计实践的思考
人们对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理念的缺乏,导致出现了环境与生态危机,且忽视民族历史文化及地域特征,设计方案趋同,个性不足,千城一面的“国际化”文化身份危机等给景观设计师带来了众多挑战和机遇。因此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层面出发,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景观设计思维及设计途径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老子在二千多年前关于自然观的言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是老子生态智慧的核心,“道法自然”是道以自己本来固有的状态为法则,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可违背自然之道。在景观设计中利用自然,这就是说让自然做功,强调生态自然过程的生生不息,维持人类生存。这种设计可以以原自然地貌与植被为基质,尽量小地对原始自然环境进行变动。其次,物尽其用。材料与资源再利用的景观设计,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第三,延续文脉。注重地域特征与历史文脉,文化作为历史的投影,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第四,借助技术。生态技术包括利用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活动来处理污水,通过景观设计收集雨水、对其进行处理后循环再利用。对能源提炼的景观设计,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天然清洁能源,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景观不但要满足一定的美学和功能上的要求,同时景观也是生态的载体。因此景观设计师不可能完全注重自然而忽略人的需求、忽略审美的需要,因而我认为要强调景观艺术性、功能性与生态性的融合。在新山子南环路的景观实践项目中,是什么原因使这片长2800米,宽50米,基地内堆放约12万立方的建筑垃圾区域获得活力?分析原因如下:通过对基地的解读,设计方案中提出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耗费的生态设计方法。同时以建筑垃圾弃置地作为土地的历史、景观基础,提出“化不利为有利”的设计构思,进行基地局部调整,以更小的代价,消除不利影响。在50米宽的横向空间内调配建筑垃圾,一边降低临居住用地一侧建筑垃圾高度,将建筑垃圾坡面向北移2.5米,形成连续缓坡地,敞开视线空间;另一边拉大建筑垃圾坡面与南环路之间距离,争取绿化空间,在临近道路一侧构建防护带,临南环路2米之外种植两排行道树。坡面采用台阶式处理方式,分割每一层的挡墙采用建筑垃圾筛分出来的大块砖石,用石笼工艺固定,挡墙之间种植花灌木,花灌木间隔50-80米更迭,形成独山子标志性景观道路。本案例采取简单而高效的措施,对材料和资源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同时选用本地建筑材料,对废弃材料进行分类筛选,解决了12万立方的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综上,生态设计思想体现在城市和景观设计实践中是以提高和保护自然环境为原则,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延续和发展原有的地域性特征,追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语
我认为景观设计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守自然系统的演进,我们应当特别注意人类要求的合理性以及设计活动是否会对自然造成破坏。正确的、合乎规律的理论思想是指导实践的依据和动力,并产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作品,错误的思想导致自发性、盲目性造成财力、人力和时间上的极大浪费,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态自然观不但是一门学科、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关于社会、文化、历史和人生的哲学思考,所以它绝对是一门不折不扣的“生存智慧”。
最后希望更多的设计师能为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找到开启生态智慧的思想资源,找回本质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设计尊重自然。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5页
2 弗・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第30页
3陈永栽 黄炳辉著:《老子章句解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