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篇1

1 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企业的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成为了企业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的、独立的监督和反馈活动,指的是运用科学、规范、系统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对风险预测、运筹决策、制度调整进行评价,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经营成果增加的目标。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行科学合理的监督,使企业的经营内容快速运行和发展,有助于贯彻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完善企业结构,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助于企业的理性投资,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内部审计通过对部门之间的联系、监督和制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的内部审计需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①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②确认和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③配合企业的发展目标。④保证企业的各部门的统一性,协调配合企业目标。⑤注重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经营成果。

2 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

企业的内部审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几大作用:

(1)为企业提供反馈意见,同时有助于制衡领导者的权力,实现企业合理决策。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加强企业的管理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决策和目标。同时,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起到保障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可以根据会计信息,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2)稳定企业的经济秩序,廉洁发展经济,有助于稳定和提升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有助于企业文化的传播。还能够帮助企业监督企业资金的流动,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内部审计需要做到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企业的任何一个成员一视同仁。

(3)为企业提供绩效评估依据,有助于人事部门的工作有序进行。绩效评估决定着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内部审计制度的存在,可以加强绩效评估的可靠性,为人事部门对员工评价,自己员工的晋升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内部的廉政建设,做到各部门依法办事,办实事。

企业的内部审计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的监督者对企业的管理者实行的内部监督。第一,企业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有助于审查和校正企业的问题,并不断地完善自身素质,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综合实力。第二,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有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使其形成一个整体,避免冲突。第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对外部审计制度的有效补充,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3 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实现企业的多方面发展,但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企业只重视经济利益,不重视内部审计监督。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目标的决策者,对于这些领导者而言,只重视企业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和资源,并不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自身的发展,导致企业的内部监督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松懈的内部审计制度,最终会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降低经营成果。

(2)内部审计制度对经济的预警作用和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由于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程序和步骤过于烦琐、耗时过长,导致企业得到的经济信息滞后,无法完成经济的预警作用,风险评估迟缓的现象严重,轻者使企业的决策不够合理,重者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浪费企业资源。

(3)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无法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企业的预算是企业经营运作的指导理论,而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则是企业预算制度的前提和保障。不够完善的审计制度,使企业的预算出现偏差,致使之后一系列的经济活动都受到影响,增加企业损失。

(4)内部审计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严格,而专业素质不够的会计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市场风险和经济的下一步走向,使内部审计无法实现其作用。对于新员工来说,理论知识掌握较多,缺乏具体实践,无法积极应对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

4 对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的建议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应对上述的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转变旧的观念。企业领导应当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一方面,内部审计制度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预警风险,为企业的理性决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审计结果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的每项工作进行严格的规定,要求责任到个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决策的效果更加明显。强调员工的自身责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传播企业文化。

(3)企业要发展自身能力去应对信息化时代,使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的反馈功能能够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及时反馈给执行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助于企业的领导者优化自己的决策,也能够使企业各部门了解自己的执行情况,使企业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

(4)建立独立健全的内部审计部门,与会计核算部门区分开,实现“审核分离”,有助于企业的审计部门和核算部门相互制约,促进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确保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5)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会计核算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用于资金核算。企业加强对会计核算监督,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优化配置,增加收益,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流出,同时还能减少腐败现象的存在。

篇2

摘要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其发展,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显得尤其必要与紧迫。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方面主要存在内控环境、人员风险意识、会计信息失真、内部监督等问题,应加强其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强调服务、关注方法、提高业务技能。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加强及关注点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目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问题很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问题。任何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必然受到法人治理结构、管理理念、组织制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要素能否发挥和怎样发挥作用,影响着控制目标的实现。中小企业的控制环境很不完善:一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仍有不少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领导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持冷漠态度。

2、人员的风险意识问题。中小企业的人员意识问题集中表现在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评估不够,普遍存在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偏差,会导致内部制度局部形同虚设,造成企业管理整体混乱。

3、内部监督机制问题。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有的企业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4、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与完整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少、交易额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于是有些企业领导就利用这一点,指使会计做假账、报虚数,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等。

二、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建设需要做系统性的规划,循序渐进。为使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建设更有成效,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建立内部审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适应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控制环境。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单位负责人支配的权利与承担的责任比以前都有显著增加,在设立内部会计控制时,单位负责人的认识和态度至关重要。只有单位负责人不断提高自己执行财经法纪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理顺会计工作关系,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设置和有效执行。

2、注重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执行上。一项制度制定的再完善、再合理,如果没有负责的、称职的人来执行,其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作用或起反作用。企业会计系统从事按规定进行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和编制财务会计计划和报告。健全的会计控制应实现下列目标:明确企业各资产和负债的经管责任,审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适当的分类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将各项经济业务按适当的货币计价,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从财务报表中恰当地传达企业生产经营结果,经济业务引起的资产变化,以及有关内容的信息。

3、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序。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所制订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业务图谋不轨的隐藏错弊;职责分工包括: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批准业务、记录业务和保管财产的职责;凭证帐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对财产及记录的接触和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计价要进行复核。在各类企业中,由于大量存在不可知因素,业务活动生成的技术凭证、经济凭证和结算凭证签单应按控制程序操作,明确审批权的归属。同时,尽量减少不可预见因素的付款,采取成本风险包干方式。

4、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来协助管理者完成管理目标。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可以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企业应该设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由专门机构或指定人员从事审计工作,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充分的权利,对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 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

三、做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强调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内部审计是一种控制,它的作用在于检查和评价其他控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它包括保证和咨询活动,目的是治理、风险与控制领域内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为机构增价值。内部审计适应形势的发展,实现同微观环境的良好循环,首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性质有所不同,牢固树立内部意识,实现审计观念的转变,解决审计相容性问题。强调内部审计的咨询功能,关注管理层的意愿。因为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企业组织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既处在总体管理的位置上,也充当管理部门角色,去为中小企业提供建设性的服务。

2、关注内部审计的方法。将审计时间前移,变事中、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真正做到“事前反馈”的作用,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在公司治理、风险与控制领域为机构增加价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具可操用性,注意原则和灵活性相结合,不脱离实际,不搞纸上谈兵,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3、研究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根据企业需要及时变更审计范围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在项目安排上,不仅围绕财务收支,更要从管理角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各层级的需要。如经济效益的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另外,实现同审计的良性循环,不仅知道需要做什么,还应该需要知道怎样去做。盲目夸大审计职能,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限制做一些做不到的或根本做不好的工作,不仅对企业无益,也损害了审计本身的形象。

4、正确处理好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企业内部审计是一个职能部门,它通过对管理和业务人员工作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以促进管理、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达到其内部控制的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和其他部门工作内容虽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在工作中应当讲求工作方式和方法,查错并不是目的而在于促进,是一种高层的服务。查错误还应该查原因,如果是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应该向领导提出建议;如果是执行上出现的偏差和疏忽,就应该理解,提出切实可行的改正措施。消除或减少被审计部门的对抗情绪,以有利于获得企业内部广泛的支持。

篇3

论文摘 要 本文在分析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关系的措施。

一、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基本概念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

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

(二)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代表企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对本部门成员是否遵循单位内部的方针、政策、程序、制度及履行其职能进行监督;二是代表国家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法律法令、公认会计准则遵守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报表和决算进行审计评价和签署意见,目的是维护国家经济法规,保障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可见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代表国家监督的性质。

(三)内部审计服务的职能

我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为领导在宏观决策、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提供真实数据,为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服务,为实现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效益服务,为保护本部门、本单位的合法权益服务;二是为国家审计机关、为上级管理部门服务。业务上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按要求上报审计报告,提供有关的数据、信息,为国家实行宏观控制服务,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

二、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是同一职能的两个方面。内部审计监督是内部审计服务的基础,内部审计服务又融于内部审计监督之中,服务是监督目标和宗旨,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二者相互依存。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可以促使其监督职能的到位,监督职能的到位又可从全局意义上实现了其服务职能。一旦离开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服务就会缺乏感染力,丧失权威性。离开内部审计服务,内部审计监督也就自然起不到应有的监督效果。可以说内部审计监督是治标,内部审计服务是治本,标本兼治,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因此,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是制约与支持的相辅相成关系。

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关系的措施

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不可分开的,但是内部审计部门在日常工作当中,往往只注重内部审计监督,而忽视内部审计服务,这种对内部审计职能的片面认识,不利于全面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结合某行业实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

重新认识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内部审计履行监督职能,有利于促进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规范单位管理。与此同时要认识到监督本身也是为本单位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发展大局服务。明确了两者的关系,就是找到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基准点,树立内部审计必须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目标,这是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立足服务、坚持监督,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更好的为企业的整体发展服务。

(二)调整完善审计体制机制

1.清理和修订现有审计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法制建设的逐步规范,以及市场主体遵纪守法观念的加强,经营主体将逐步走向规范化,依法经营尤为重要。作为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要从抓审计基础工作入手,对现有的审计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和修订,特别是不合理的规定要清理。并及时出台一批新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审计评价公正,结论准确。

2.规范审计程序

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标准和流程。首先制定严格的内部审计标准,为内部审计监督提供依据,为审计结果的准确;其次要形成规范的内部审计流程,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合理的审计程序可以为审计的公正。

3.转变内审工作重点

内部审计要紧紧围绕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特别注意选择对单位效益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审计成果的效用和影响,使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审计内容除了对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还应逐步扩展到绩效审计和审计咨询,按照资金流的走向,对人、财、物进行更为全面、综合的监督,通过设立内审指标体系,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服务,以达到内部审计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目标。

4.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其目的是避免审计工作中的舞弊现象,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一是要继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审计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广泛推广参与式的内部审计方式,即在整个内部审计过程中努力保持与被审计对象,也就是相关部门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被审计者认识到彼此的利益相同,都是为本单位经营效益服务,然后确立统一的目标,建立协助关系。

(三)加强领导的服务能力

领导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制约着监督服务的实质性成效。首先,企业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内部审计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认识到加强审计是改进管理的重要内容,并持之以恒地重视、关心、支持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工作。其次,要积极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特别注重选拔输送优秀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在经费上给予足够的保障,从而为审计人员发挥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要协调好审计部门与其他各个工作部门的关系,为审计人员了解和掌握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政策变化提供条件,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更好地为本企业服务。

(四)强化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成果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第一,要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审计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努力把内部审计队伍打造成为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精的职业化的审计团队,对于那些缺失职业道德、不称职的人员,立即调离审计岗位;第二,要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审计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功底、缜密的职业思维判断能力和宏观政策理论水平;第三,要进一步搞好国外培训、国际合作交流等活动,丰富审计人员的国际化知识和经验,增强从事国际化审计业务的能力。第四,面向社会,吸收人才,制定严格招聘程序,录取高素质、高技术审计骨干,加强审计力量。

(五)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

科技的发展可以带动管理方法的改进,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本身的快捷、准确、可靠性,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使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从手工审计逐步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过渡。应进一步改进审计实施手段,提高审计的信息技术含量,增强审计监督服务能力。具体措施是:要突出数据库、网络建设以及相关专业软件、业务模型的开发应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IT审计、远程审计等,尽快建立起强有力的审计信息化支撑平台,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某行业目前从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信息加工、输出、传送和存储方式均相对滞后,虽然审计机构都配备了计算机,但仍然徘徊于低层次使用EXCEL表格制作软件和WORD文字处理软件,制约着内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察职能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两个部门都属于是监督的保障部门,但是由于两者之间的分工有所不同,因此两者的工作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内部审计一般包括了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等多种形式,但是对于查处的问题缺乏较强的刚性处理方法。而纪检监察在对违规违纪的问题进行查处的时候是具有一定的处置权的,但却不能够长期的深入到企业内部具体的业务中去。所以,将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职能进行有效的融合,将纪检监察融入到日常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去,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将查出的所有的违规违纪的相关问题以及线索都及时的移交给纪检监察部门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内部监督的合力,将企业内部的监督监察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一、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职能融合的重要作用

1.内部审计能够促进查案的积极社会效应

很多时候,对于违规违纪案件进行查处的时候,案件的线索和证据来源所具有的可靠性都直接关系着案件查处工作的成败。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职能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保证了线索和证据来源的可靠性,同时还能够使案件查处所具有的成本大大降低,将打击违规违纪和惩治腐败的力度得到提升,促进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2.内部审计能够提升案件查处的工作效率

在对违规违纪的案件进行查处的过程中,如果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直接的查账,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同时对于查账的方法以及专业业务水平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因此,通过企业内部审计平时的监督,能够获取大量的书面证据和线索,节约了很多的取证时间,从而提升了案件查处的工作效率。

3.内部审计能够增强案件的保密性

在对违规违纪的案件进行查处的时候,案件的查处保密性不仅仅影响了案件的查办质量,而且还关系到案件的成功查处。因此一般在案件开始查处的时候,纪检监察部门不会出面,而是由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预先开始,在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过大的反应也使违规违纪的人员在思想上有所放松,对案件查处的保密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职能融合的重要意义

1.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监督的优点,寻找案件的线索和查办

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利用科学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对被审计的对象其是否有违纪违规的问题存在能够直接的发现,纪检监察部门在进行查处案件的时候能够充分的发挥审计的侦查作用。通过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将资料建立起廉政档案,能够为客观、全面的评价领导干部提供重要的依据。

2.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有机融合,进行优势互补配合办案

如果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两个部门各自工作,不仅消耗时间和大量的人力,而且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两者如果能够通过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让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对其被审计的对象进行业务行为的规范,同时,让纪检监察部门对被审计的对象的负责人进行谈话,使其能够认真和清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对于重大的违纪违规的问题的发现,纪检监察部门能够利用其监督惩处的职能对责任人进行党纪和政纪的追究,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保证信息来源畅通,共享案源和线索

近几年来,在企业内部所发生的关于经济腐败的案件一般都与企业的管理和资金的监督有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从中发现一些具有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基本问题,然后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准确的找出问题的源头和环节的薄弱处,进行针对性的审计整改,同时将线索和信息及时的与纪检监察部门共享,移交给纪检监察部门,强而有效的避免发生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

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职能融合的主要方式

1.监督的内容进行相融合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职能在监督的内容上进行融合,能够更全面客观、公正的对领导干部作出考核、评价,及时的发现以及纠正领导干部身上可能存在着的倾向性或者是苗头性的问题,起到预防的作用。

2.监督的手段进行相融合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两者职能的不同,也导致了监督的手段各不相同。内部审计监督使纪检监察的监督力度得到强化,同时纪检监察的举报制度等相关监督手段,又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线索。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职能融合是在现有的监督体系的基础之上,在共同发挥两者的监督功能之下共同分享工作所获取的成果,不断的加强监督的力度和深部,进一步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率,尽最大的可能防止监督的缺项漏项的情况出现,促进企业能够得到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俊朝.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的职能融合.现代经济信息[J].2013(07)

[2]刘洁,刘敏.如何有效融合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西部财会[J].2013(04)

[3]邹遥.浅谈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效能及关系.财会通讯[J].2010(12)

篇5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银行内部审计存在以下局限性:

1.内审机构及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有的金融机构内审部门人员短缺,有的基层机构则没有内审人员或只有兼职内审人员。

2.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或后续教育。

3.检查的频率高、任务重,多以抽查为主,难以保证必要的检查时间、难以覆盖银行监管的各个环节、难以保证检查的深度。

4.涉及到中层以上领导责任审计时,往往难于开展或深入检查,真有问题时也是在案发后才暴露。

5.内审人员的薪酬偏低且由行内决策人员决定其薪酬分配制度,难以保证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加强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权威性越高,工作也就容易开展。银行内部设立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应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内审机构应具有较高的地位,其部门负责人由董事会(监事会)直接任命;再次,总行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各分支行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应实行派驻制,各分支行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受总行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直接领导,其人员的工资报酬、晋升福利均由总行决定。

2.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审计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必备条件。首先,对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系统性的业务培训,加强后续教育,可采取定期脱岗学习、专家讲座、案例指导、经验交流以及有针对性地安排审计人员到审计现场加强锻炼等;其次,建立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激励机制,使审计人员责、权、利相结合,从而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掘和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篇6

【关键词】金融创新 金融审计监督 政府 金融机构 注册会计师

金融创新是我国金融行业领域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并规避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强化资本的流动程度,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为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金融创新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威胁与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对金融行业的审计监管则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金融创新趋势下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途径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一、金融创新的概述

金融创新是在传统金融机制的基础上对其产品、工具、方式等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充分发掘金融体制及工具的潜在潜能,以此来获取更大的经济发展利益,探究金融创新的发展本质,其主要推动力是盈利动机,金融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通过高效整合、创新金融要素,形成一个新兴的金融产品或体系组合并上升为新的生产函数。金融创新以对风险的管理和规避为主要方式,以部分金融衍生品为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但是这种风险的规避更多的局限于个体风险之中,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控制和规避能力尚有不足,特别是在规模效应难以与实际效应相持平的状态下,极易产生金融泡沫的负面情况,严重时甚至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二、金融创新趋势下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职能

(一)政府为金融审计监督提供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政府作为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主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为其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首先,政府金融审计具有加强的独立性,政府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系统的主要执行者,主要从我国现阶段根本国情出发,对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进行有效的调控,建立健全在监督评价机制,对金融机构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识别,及时引导正确的金融发展方向,坚强监管和对金融机构各大经济行为的审计力度,将金融创新的风险控制到最小。其次,政府金融审计具有预见性特征,政府金融审计监督单位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并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高的获知能力,通过相关数据可以及时有效的预见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最后,政府金融审计监督具有宏观性特征,政府金融审计工作下设多个部门,并赋予金融机构一定的审慎监督权,侧重审查其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疏漏及问题,同时,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及时有效的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形成,保证金融市场的有序进行。

(二)注册会计师具有独立监管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具有独立监管的作用,其中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工作范围和职能更为具体,并要对自身对外公布的金融信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一,注册会计师在对某金融机构的金融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时,要对金融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核实,通过严格的审计程序,搜集与其相关的金融数据、报表或资料,以此来保证金融企业金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就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本身而言,能够提高金融企业财务报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从这一层面来说,注册会计师的金融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保证金融企业财务报告的价值,以便相关决策者和管理者对金融企业的经营情况有着更为准确的把握。同时,注册会计师对自身的审计工作与相应的财务报告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因此,职责更加清晰化。第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与相应的金融企业之间保持长时间的联系,对金融企业的经营情况、内部资金流动走向等方面掌握较为全面,审计信息的传递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的特征,为投资者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正确的依据,有利于金融企业对风险的规避和控制。

(三)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具有自我监管的职能

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具有自我监督的职能,是企业内部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企业组织、运作效率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信息的对称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一般是独立于管理部门和组织部门的独立性机构,管理模式上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能够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更为正确的财务数据,使其对企业近期的经营成果进行科学化的评价,并有效的把握和预测企业的预期发展方向,并且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金融企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出发,对风险规避和控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相关信息的审核、评估和预测,形成相应的发展报告,并对公司的与其发展进行可行性评估,如若发现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则可以及时的规避,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审计结构。

三、金融创新趋势下金融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的途径

金融创新趋势下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要从政府、注册会计师、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三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发展的审计监督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政府方面

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在金融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第一,对政府的审计职能进行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定位,为金融审计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机制,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明确金融审计的监督目标,加强监督和审计的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加深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对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因素进行有效的排查和控制,将风险的影响力缩减至最小范围。第二,强化政府的金融审计和金融监管职能,将政府审计监管的宏观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到实际工作之中,高效整合和处理金融市场的各项监管资源,制定审计信息监管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载体。第三,积极拓展政府审计工作的职业范围,进行适度延伸,随着金融创新趋势的不断强化,金融义务也在逐步扩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政府要从风险导向、监督区域、预计机制等方面入手,关注其中潜藏的隐在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方面

注册会计师要在金融审计监督体系中扮演补充者的角色,加强对金融企业的信息报告的审核。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日渐成熟,因此,要逐步提高注册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文化技能修养两方面,为我国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完善化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制定注册会计师培养再教育制度,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进修,以便其更快更准确的识别金融风险。其次,巩固并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职能、范围进行定量化的规定,为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最后,扩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职责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制定金融企业审计报告的同时,要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审计力度,其中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为金融风险的控制提供积极的环境。

(三)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方面

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建设,将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实现金融机构的长远化发展。第一,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操作流程,使其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源头上保证金融企业相关金融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第二,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者和决策者要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对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正确运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成果的运用效率和质量。第三,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以风向导向为主的风险控制模式,提高对风险预警的敏感程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训练,扩展工作人员的工作领域,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机构,强化其专业储备,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金融创新趋势下加强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可续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在适度干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注册会计师和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三者相符相称的协调局面,将金融创新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丹,张红英.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及其实现路径[J].财会月刊,2015.

[2]张悦.我国政府金融审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13.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年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指导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路子,不时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继续搞好机构建设,完善审计监督和机构内部管理制度,针对部门、单位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关心的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机构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区直各部门凡预算内、外收支数额较大的都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专职审计人员。继续推行内审人员持证上岗和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

(二)各内审机构要认真执行内部审计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搞好信息报道工作。

(四)依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可以在管理权限范围内。以加大执法力度。

(五)重大审计事项应向指导管理机关汇报。

(六)重点抓好内部审计证据、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演讲的归档工作。建档要标准。

(七)依照省市要求积极完成内审刊物征订的任务指标。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一)对年审计终结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二)召开全区内部审计经验交流会。

(三)组织内审人员参与省、市举办的学习班和学习外地先进工作经验。

(四)对各单位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开展审计监督四、抓住重点。

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监督 企业财务会计 会计监督 会计舞弊

一、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从法律上作了明确规定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各单位要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依法行使监督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会计资料要实行定期的内部审计;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在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共同完成对经济活动监督的任务。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它与会计核算相互交叉密不可分,会计不能离开核算而孤立地进行监督,所以一切财务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一重要程序之后,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

新《会计法》在强调了会计监督的同时、也为内审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它的颁布和实施为内部审计监督的健全提供了契机,使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有了更为科学完善的尺度。内审监督是内审人员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是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专门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反映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鉴证、评价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把会计与审计的职能、对象、任务、原则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控制和监督费用开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会计的对象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运动,审计的对象是财务的收支和经营管理的效益。会计的任务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是审计监督,完善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性、真实性、政策性、社会性,审计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性、依法性、权威性、客观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1.会计与审计都具有监督的职能,而会计主要体现在事中监督,审计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这两种监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会计与审计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即预防和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3.会计与审计在对象、基本原则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发展史看,审计是从会计衍生来的,又是以会计为基础和对象的。审计源于会计,反过来又监督会计。会计由于其本身的特性,直接面对货币资金,虽有审核监督职责,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会计监督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使个别思想不健康的财务人员以权谋私、贪污挪用等案件时有发生。而审计监督比较超脱,是依法独立的监督。

三、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方面,内部审计能更深入组织内部,从而达到防范会计舞弊目的分析会计舞弊的行为实质上是主观化、个性化的,如果刻意掩饰那就很难被观察到。内部审计人员根植于组织内部,与组织成员广泛联系、密切接触,先天融为一体,对组织文化、管理理念、经营哲学、人员素质最为了解,在有效防范舞弊发生等方面,内部审计具有外部审计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各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及时地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实现,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四、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对企业的意义

1.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的意义

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 权、利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架构。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公司的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的制度安排。从广义上讲,它是指关于公司的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和监督者的权利、义务、责任及与外部关系的法规体系。因此,公司治理的本质是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一般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决策机构,是公司的核心领导层及法定代表,负责制定公司经营目标,委托和监管经理人员,决定经理人员的报酬,协调公司内部关系及提成分配方案等;监事会是监督机构,由股东和雇员联合组成,有参与股东会会议、监督、审核、交涉和诉讼等权利;经理层是执行机构,受聘于董事会,在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的管理权和权,负责处理日常经营事务。

2.财务会计是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

在当今信息时代,财务会计是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即单纯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信息,为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要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必须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人们通常认同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三个: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科学合理。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政府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利益集团的主要成员,他们必须对企业有投入,同时分享企业利益、承担企业风险。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一个具有广泛联系的社会,市场把各个孤立的经济主体联结为一个整体,会计记录反映这种经济活动。企业之间需要相互交易,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交易者之间的交易行为,形成了经济空间的联系。财务会计工作是对交易行为中的交易时间、交易内容、交易数量、交易价格等进行记录,实际上是对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记录。所以,财务会计是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 内部审计 监督

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经过近二十多年来发展,实现了自身的巨大飞跃,但是随着高速公路行业内部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不断推进,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慢慢暴露出来,如何科学合理高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摆在高速公路经营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速公路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1) 整体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深层次的认识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很多已是采用公司化运作的模式,尤其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江浙一带,多数领导都将公司财务和内部审计看做一家,以为有了财务部门,有了预算工作,就相当于有了良好的审计工作,对高速公路内部审计缺乏应有的重视。而一些高速公路作为非经营性事业单位,则认为自己没有必要进行成本核算,正因为高速公路无论是作为私营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领导都对其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各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支出管理,国家审计部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企业单位领导常以为外部审计检查工作就足以应付企业的审计工作,不必再在内部进行重复审计,那是一种重复低效的工作。

(2) 审计现场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重视查问题、轻视管理

缺乏对高速公路的现场审计、很多审计工作都是通过简单的核对账目来完成,对于客观现实中的各种客观动态因素缺乏认识,由于对现场的审计管理不够重视,导致高速公路审计过程中发生众多的问题。对审计人员来说,审计工作变主动审计为被动审计,将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问题的检查上,但采取事后审计发现的问题很多已经无法整改,或者整改起来比较麻烦。因此,应重视高速公路审计的事前管理和控制工作,以避免给高速公路本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设置不够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机构是检查和评价单位内部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执行了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一个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对所检查的内容提出分析、评价和建议,因此必须具备相对独立性,而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各个管理处只有少数设置了比较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而其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也并非专职,基本都是各个管理处财务人员来兼任。从而造成财务机构的负责人就成为了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负责人,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只能对下级单位进行监督。另外,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尚不完善,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高速公路的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审计准则和审计细则,很多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执行,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审计人员和审计单位所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意见缺乏法律的强制性,导致审计工作带有一定的人治色彩,因此在进行审计建设过程中,容易遭到各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落到实处。

(4) 审计监督方法不恰当,不能符合交通事业的发展需求

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采用老一套的审计办法,对专项资金和交通规费征收审计较为重视,但仅限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规违纪等现象,实施审计的事后审计监督作用。随着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以及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一般差错的出现机会不断减少,专项资金的来源进一步丰富,若仍沿用旧的审计方法,必将无法满通事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创新高速公路的工作方法,扩展自身工作内容,才能适应交通事业发展的要求。

(5) 建设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中审计不规范

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管理不到位,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没能实现专款专用,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建设资金的管理不够严格,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审计责任感,在审计监督过程中瞻前顾后,以为什么事都要听领导的,进而逐步淡化了自身的责任,审计人员成为领导的工具,工作目的转变为完成领导下达的命令,而不估计到审计的质量,这实际上削弱了对领导一些行为的限制。

(6) 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还不尽人意

高速公路进行身前调查,为编制审计方案,提供了思路,但有的项目没有进行审前调查工作,或者审前调查工作不够深入,审计力量安排不尽合理、对审计重点、审计的延伸范围、审计的资金量、审计力量安排不尽合理,对审计、专项调查、效益审计等不同审计事项要达到的审计目标和采取的审计方法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预算控制制度执行的不够全面彻底,其主要表现为对收费站、公路养护费用和大中修费用采用预算控制,或者虽然所有部门都采用了预算控制,但在会计核算时,却没有严格按照费用的性质进行归类核算。于是,出现了审计实施阶段的目标不明确,审计结果不充分等众多问题。审计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有很多,管理部门应当密切关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高速公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做好审计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增强审计人员质量意识和责任感,科学引导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审计工作机制。

篇10

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内部控制作为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这要求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公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公路运输企业具有很多行业特性,其内部控制的好坏对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关注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使内部控制与公路运输企业有机结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关键字:内部控制 ,公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成本费用控制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国内的巨人集团衰败,到国外的“安然事件”等,无不是由于其内部控制缺损或失效所致,由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企业灭亡,由于公路运输行业对经济的独特作用。因此,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也变得愈加重要。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将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和公路运输企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深化公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机制,使管理层更好的管理和控制企业,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李慧霞在《公路运输》期刊上发表了“浅谈加强运输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必要性”一文,重点指出了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强调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马玉芹在《交通财会》上发表文章“公路交通运输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和风险防范管理”,着重强调了公路运输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引出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不断深化,注重把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公路运输行业的特性有机联系起来,突出了公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和成本控制两个关键点的建设,通过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和成本费用控制来完善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

2.1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1公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不足

当前,内部控制对公路运输企业管理效率具有重大的影响,而内部审计监督的到位与否又对内部控制发挥重大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从机构设置看,公路运输企业经常出于成本等原因的考虑尽量减少机构和人员,将财务与审计合署办公,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审计部门没有独立出来。

从审计内容看,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以及经营管理的监督上,主要任务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客观分析,审计的对象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等其他资料,审计监督基本是传统的财务会计审计,侧重于会计资料、经济活动的事后审计,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没有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对内部控制、经营风险、企业战略执行力缺少应有的关注。

2.1.2不合理的成本费用控制

在我国,公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还相当脆弱,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很多企业管理者还没有清楚的掌握成本框架、成本控制的要点,无法对成本的开支进行适时、全面、有效的控制,防止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损失和浪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企业成员缺乏成本理念和危机意识2. 不注重安全生产监管,事故频发. 3.各种费用持续处于高水平。目前,燃油、水电价格较高,劳务成本急速攀升,且养路费、高速公路通行费也较高。

3. 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3.1 完善公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l)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审计有章可循

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交通部《交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大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落实相关的内部审计职责,克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二者的矛盾,促进公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严密。

(2)成立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发挥内部审计在内控执行中的作用

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实行职责分离,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常规、持续和专项监督检查。同时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

3.2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

1.强化企业成员的成本理念,全员参与成本管理。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要把企业成本管理的成果和员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实行全面成本监管,贯彻技术和经济相综合、生产和监管并举方针,要求将企业全部成本进行巨细核算,并将成本制约细分到各部门,全面落实量化考查。

2. 加大对燃油成本的控制力度。

在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中,燃油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因此要加强对燃油成本的控制,制订科学合理的油耗定额标准,提倡节约奖励、耗油赔偿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丹. 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