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的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的趋势

篇1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双师型;教师角色转;变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44-01

一、引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它是在仿真的工作情境下,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设计项目并实施完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以职业为导向,以项目为主体,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

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部分理工科专业已经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商务英语专业的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部分院校虽然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但效果不尽人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它主要是指教师既能担任理论教学工作,又能担任专业技术指导工作。“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学及教研能力和素质;二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和精通相应专业技术和业务。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于师范院校,在校所学的内容大多是语言文学,很少有机会接触商务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相关的专业培训,更谈不上具有任何商务工作经历了。即使有些教师具有“双师资格”,也不是实际的商务职业经验。这些资格大多是通过某些考试而获取的证书。没有商务英语的学历背景,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和过程缺乏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具体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

(二)师生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对于以“应试”为主、“老师一言堂”、“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教学方式早已根深蒂固。而项目教学法则截然不同。它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形成职业素养。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老师由原来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督促者,协助者”;而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要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完成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是英语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学模式的转变使部分教师和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感到不太适应。

(三)学生薄弱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的。它指的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在信息化时代,能否获得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充分利用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这一理念,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渠道和图书资源)收集有效信息和资料,并加以分析和处理为自己所用。然而,有的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学生在捕捉信息上,缺乏广度和深度,在对其进行过滤、分析处理时,缺少正确的判断力,对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没有果断性。

三、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顺利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为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就业的工作岗位达到“零”对接,就要拥有一批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而不只是手握证书照本宣科的教书先生。同时,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高质量的实施,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一是经常派送在职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的工作一线去学习锻炼,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积极引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技术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三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任课,来弥补在职教师实践方面的不足。

(二)师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是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

项目教学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授课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使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过渡期。在进行项目教学初期,项目不易过难,时间可以适当增加,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逐步帮助学生由“要我学”学习理念转变为“我要学”的观念,最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保障。

“高效地获取信息、正确的分析信息以及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通过讲座,办学习班,甚至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应对不同问题的检索策略,从而来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的索取能力,保障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完成。

结束语:众所周知,任何一次变革都会不可必免地遇到困难和阻力。所以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是必然的。我们坚信随着高职教育的日趋完善和成熟,通过高职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打破困境,使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段静波,胡必波.项目教学法实施若干问题研究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09,10.

篇2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必要性;现存问题;应用策略

所谓“混合教学模式”,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在线下停课等极端教学境况下确保高校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将学习者引向深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前提下,增强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1]。在以往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采用的大多是围绕大学教师的专业教学模式,即在开展教学前先由教师进行课前准备,在课堂中由教师亲自讲解示范,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做的仅仅是根据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进行机械重复并撰写相关报告,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大多高校近年来仓促地开启了线上教学,但由于缺乏经验,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改善。

一、混合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契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

混合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对教学与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出重新思考与设计。作为高校的重点本质问题,教与学的关系在新课改后一直是教育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热点。相比传统教学与混合教学模式,二者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的不同,传统教学偏向于以教师为主体,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在效率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主体性,教学效果往往难以达到最大化[2]。除此之外,近年来线下停课状况时有发生,侧重于实践的土木工程专业通过生疏的线上教学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整体下滑。这些现状是高等教育状况发生改变的典型结果,而迎合这些结果,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契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利用线上、线下的结合教学确保高校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学效果[3]。

(二)考核模式更能够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校的教育目标之一,尤其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素养较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高校也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了相应改革,但是对于高校来说,很难在核心素养培养后对学生的培养状况做出考查。而混合教学模式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多依赖线下教学,而考查却能够通过线上来予以实现[4]。

(三)提升教学稳定性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因此也一度成为高校最炙手可热的专业,虽然近年来受到信息产业的冲击使其热度略微下降,但依然难掩高校学生对于该专业的热衷。究其原因,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属于一类教学效果相对稳定的专业,在教学过程囊括了较多实践类教学活动,且专业性较之其他专业更强,如果学生不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毕业也是相当大的问题。但是,线下停课状况的频繁发生却令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暴露了其稳定性方面的问题,尤其近几年许多线下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无疑让土木工程的专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5]。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创设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它能够进一步增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稳定性。

二、土木工程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混合教学模式,其中线下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而线上教学则以钉钉等直播平台为根本开展。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较之以往更加科学、合理,但却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

混合式学习仍然以教师为主导,虽然随着自主学习平台的出现,教师在线上教学方面的压力有所降低,但是仍然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线上课程内容设计、录制课程微视频、制作章节习题、在线测试、学习案例、学生讨论话题等各种教学资源[6]。除了这些内容外,教师还需要时刻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当学生在线上遇到学习难题时,通过自主探究而无果后势必会向教师进行求助,而这个求助过程无论是通过线上途径还是线下途径,教师都需要拿出一定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如此一来,教师不仅需要比以往传统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更具有责任心与职业素养。由此可见,混合教学模式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这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之一。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有待提高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就目前来看,土木工程专业中混合教学的开展形式仍然相对单一[7]。调查显示,目前大多高校选择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交替实施,其中,线上教学主要采取网课形式,旨在令学生形成自主性;线下教学则是负责对学生在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答疑。通过这一模式,教学形式健全了,但是效果却不能达到最佳,线上教学内容不能够真正令学生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甚至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学生直言在混合教学模式出现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下降了。

(三)线上学习平台存在问题

除了教师工作量以及混合式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外,线上学习平台也同样存在一定问题。目前,高校线上教学所使用的线上学习平台比较统一,比较常见的有钉钉、腾讯会议等,这些学习平台普遍使用人数较多,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这些平台往往只能用于直播教学,其他方面则只能使用学校开发的平台。这些平台虽然都由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开发,但在实际使用时却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运行过程存在卡顿状况、加载速度较慢、界面设计不够简洁易懂等。

三、混合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准备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资源。目前,很多平台都提供了庞大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尤其是近几年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等,都有可选择的课程资源。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首先关注的是知识能否被学生有效地掌握。根据技工类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我校以超星平台作为线上教学的主要途径[8]。在超星平台中可以上传视频、PPT或直播,也可以布置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等,还可以进行线上讨论、在线考试与学生学习时长统计、发表评论结果统计等。就网页设计课程,我们采取对原有线下教学的PPT进行改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录制几分钟的操作步骤分解或是课程小结视频,这个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次课程的要求和要点,方便自学时反复观看,也方便课程复习时汇总指导,起到对课程的统领作用。

(二)混合教学模式的选择方法

当前,我国进入了线下教学不尽稳定的教育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灵活性。高校应当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每位学生的个人防疫状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当学校属地处于无疫状态时,正常在校学生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线下教学与实践活动,以保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当学校属地防疫状况形势较为严峻时,正常在校学生应当居于宿舍进行自我隔离并参加线上教学活动,此时教师应侧重于专业理论类课程的教学;对于集中隔离观察的少数学生,应当为其制订特殊的教学计划,当在校学生进行线上教学时,集中隔离学生应与大家一起参与;当在校学生进行线下教学时,应有专门人员为集中隔离学生全程录像或直播,以保证其学习进度不落后于其他学生。

(三)优化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来促进教学,降低教师本身的教学压力。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当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优势,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此方面,教师可以线上平台所囊括的内容为轴心布置课前任务,可将课程相关的重点内容整理成条目并以问题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以问题导入法让学生完成学习。而在学习过后,学生可以直接将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线上平台向教师做出反馈。教师在接收到反馈结果后,可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后续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而针对“小众问题”,教师则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单独指导,尽可能地确保学生在进行课堂阶段时对相关知识的预习水平差距微小。课堂阶段在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原本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线上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混合实施,教师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小,因而教师可以改变过去“将知识点嚼碎并喂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引导学生“领悟”的新模式取而代之。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引入更多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法、游戏互动法、分组讨论法、辩论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9]。在课后阶段,教师不仅需要依托线上平台向学生布置课堂相关课后任务,还可以在平台内开设不记名课堂反馈,让学生自由提出课堂意见,以此实现混合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优化完善混合式学习平台

针对线上学习平台系统方面的问题,学校应当积极与学习平台方面沟通,要求平台的维护人员做出优化与相关维护。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不断探索,找到真正与课程契合的学习平台,提升师生在混合教学方面的体验感。

(五)定期为教师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并制定解决方案手册

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通过自学掌握混合教学的相关知识不切实际,因此必须以学校为核心进行相关培训。在此方面,需要对教师培训的内容比较冗杂,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包括混合教学技术培训、线上平台操作培训等[10]。作为软件的一类,线上学习平台势必需要不断做出维护与优化,但是随着其维护与优化,往往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而为了确保教师能够顺利使用,学校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平台为教师配备平台使用手册,在平台做出大幅度的优化后则需要为教师配备新手册。如此一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平台相关问题时,可以通过查阅手册自行解决。针对部分年龄较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教师,学校方面可以开展教师分组互相带动培训,即将年轻教师与年龄较大的教师分为一组,以此形成互相带动学习的局面,从根本上提高混合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六)进行线上学习平台使用培训

篇3

1. 国内外在线教育平台的现状

国外的网课平台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教育资源上都是一流的,网站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流行和宝贵的课程资源,有一些网站可以用手机上进行快速学习,选择在国外网站学习网课的人不在少数。有一些网站为用户提供的课程不只是用于高校的课内学习,还包括商业,创造力和技术相关的课程,类别覆盖营销、设计、摄影等大部分课程内容,种类繁多,同时老师也格外注重课堂交流。

国内的大部分授课平台倾向于名师录制视频授课,课程质量优秀,然而学生参与度就大大下降,听课效率偏低,而直播进行授课的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较少,无法了解学生能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而且中国大学的视频公开课,大多是老師提前准备授课内容,进行录制,无课堂互动性,讲课内容过于书本化。

2. 移动互联网加速了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

按照Analysys易观的《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趋势预 测2018-2020》显示,随着移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移动教育产品类型愈加丰富多样。

多样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升级为在线教育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移动端与PC端等形成互补,使得教育产品形态不断趋向综合,更便捷的社交分享使用户粘性加强,利用移动化、自主化、碎片化时间进行教学更具可能性。同时随着移动教育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教育深度融合,移动端教育产品日益成为厂商标配,在线教育的移动化程度也随之进一步深化发展,移动教育产品市场逐渐成为新玩家快速入门的机会。

线上教育相较于线下教育所具有的空间优势、时间优势以及能对知识达到更好的掌握,吸引了大批量的人群。移动互联网作为线上教育的基本依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按照Analysys易观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整体交易规模约为1066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26.5%,同比增长49.3%。互联网教育市场教育规模表现平稳且收入也呈逐步增加状态。

3.网络教学方法多元化

实施网课教学时,其信息资源应不仅来源于电脑所提供的教学课件,而更多的来源应是分布在网上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学生通过学校联网的教师、图书馆、社会场所甚至在家中即可迅速地得到世界上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资料,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向最好的专家请教。可以说网课学信息来自于世界各个角落,其信息呈现多元化、全面化趋势。

乐享校园资信教育平台是针对于学生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教学体系,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有着更多的领略,不仅仅是在网上查询资料或听取网上平台的官方视频所得出来的理念,而是需要以自我学校为基础,更多的深入领悟自己学校的授课理念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同时可以选择进修其他大学的网课,明晰自己专业的内容,清楚未来的就业方向,深刻体现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多元化、综合化、现代化、个性化。

二、乐享校园资信共享平台设计

1.校园网站平台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requirement analysis)需求分析也称为软件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或需求分析工程等,是开发人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准确理解用户和项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体要求,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从而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的过程。从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来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主要针对于用户视角下对网络平台的非功能需求作出如下平台功能性设计:结合了“直播教学”“论文文库”“赛事详情”“就业方向”“考证须知”“互动交流”等几大方向全方位的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中“直播教学”是网站是网站主要功能之一,主要实现OTO网上授课模式,唯一与现有网课平台不同的是,这里的两个“O”都是学生群体,是一个以学生主讲授课为主的教育平台,目的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材多元化下针对于本校学生提供网课,使网课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学习效率高效化。“赛事详情”“就业方向”等功能面向于用户为高校学生提供更有利于其自身的赛事及就业所需证件。

2.校园网站设计理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行业已经很好的与互联网结合,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网站建设也是如此,由之前的大型网站转而到现在的小型网站,网站建设逐渐走向专业化,便捷化和小型化。

校园网站作为一个互联网教育平台,其设计来源起于针对现代大学生的学业没有较合适的教育平台。国内绝大部分教育平台更重视中学教育,而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所学教材和内容也不尽相同,造成难以解决学术问题,遗漏的课程难以弥补等等弊端。此教育平台正是想解决大学生找不到渠道而造成学习“难”的现状。

网站主要实现网课教育,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分清主次,以网课教育为主,论文、比赛等方面为辅,在设计上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内容。

三、OTO商业模式下的教育平台发展

篇4

关键词:模式融合;创新;体育健康

在互联网时代的催生下,教育模式面临了新的变革,线上教育模式渐渐普及并且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教育完美结合,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育的目标。体育教育也关乎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教育更多需要体力劳动,如何在六盘水市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完美构建需要我们重视。为了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传统教育模式上,开拓线上模式的新领域,需要付出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1、六盘水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价值

1.1、拓宽知识面,拓展学习路径

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而线上教育可以弥补不足,网络教育具有开发性,让资源达到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获取大量有用知识,老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资源的整合,及时分析解惑,学生同时也完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出网络资源的优势。线上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会局限于单个的教师资源,学生可以以话题进行检索,获取更多优秀老师的教学课程,对体育与健康有整体认知,拓宽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展现出线上资源的优势,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就能拓展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学习之路。

1.2、促使课程高效的实施

互联网在课程中的应用,使信息资源变得丰富,学生开阔了眼界。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资源共享,师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不局限于课堂这个范围,可以从课堂放眼于外界的巨大空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自身了解远远不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程为起点,利用网络资源,有效进行深化了解,让课程实施从量化开始有质的提升。

1.3、学生学习资源的整体融合

近些年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改革,线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学生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源获取,不仅可以作为学习者,还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见解发表在网络上,供大家参考学习,这是一种交互式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使学习资源得到融合。线下的教师通过课堂将网络有效资源共享与学生,营造线上线下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2、六盘水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的作用

2.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互联网下的线上教育,新颖且具有时间弹性,很大程度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和所传递的学习方法,一般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会安排学生要所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在自主性方面一直处于匮乏。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相结合,学生结合自身进行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能动性,自己会根据课堂上没有跟进的学习进程,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查找相关内容知识,补缺学习中的短板。这样的方式更有利用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

2.2、实现个性化教育

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对于老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外的线上教育层出不穷,但在校内线上教育还是不成形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在学校,校内的线上教育使教师可以直观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资源进行了解,并且做出正确的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如果可以利用线上资源分析配给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无疑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

2.3、提升教学质量

混合教学模式没有模版,可以依照情况而定,最主要的是运用到网络资源的优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作为引导者、监督者,更多是引路人的身份,要发挥学生对学习、知识获取的积极性,要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利用网络资源使得课堂变得活跃,提升了教学质量。对于模式,不能执着于固守一种。模式没有标准,应该更多去创新变革。网络资源是一个平台,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实际的改革创新,使线上线下的教育完美融合,实现教育创新、教学质量的提升。

3、六盘水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3.1、线上线下资源的一体整合

体育与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是让学生学会强身健体的课程,是以健康为目的的中小学必需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养好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在运动环境中感受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体育课程的线上教育,应整合教学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好能够提供个性化教育,从学生个体出发,分析学生基础代谢、体育基础能力、训练强度的接受进行合理制订目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把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体育技能,领悟到体育精神的精髓。线上资源的优势,我们应合理利用,为的是更好让学生在资源中得到有益发展的知识。

3.2、灵活教学,优化教学

通过体育教学,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灵活教学,进行及时沟通。比如,体操运动,对于动作的要领可以通过模拟动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课堂外通过线上去观摩学习,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同时也实现了教学任务。不断丰富体育活动,多开展趣味运动,花式足球、武术、新式健美操、袋鼠跳等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游戏运动,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对体育课程始终保持新鲜感,积极锻炼身体,健康成长。在利用线上资源的优势下,让师生更好的互动,并且让学生不断学习了体育方面的知识,累积了经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整合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实现优化教学,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很大帮助,换言之,也让学生更了解了这门课程开展的意义。

3.3、精化内容,掌握时间分配

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教学,需要掌握时间配比,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参考教学资料,有宏观上的把控。对于细节上的问题、不能准确把握的问题上,教师应在课堂上精化内容。老师主要是作为引导者,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入了解,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掘,完成独立思考,才能真正的掌握。老师针对学生在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以及专业知识,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出解释,帮助学生领会到要点,对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做学习的主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式沟通,一方面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与老师共同进步。

3.4、管理模式优化,反馈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大多都不主动与老师沟通,教师对此可以采取分组模式,每组的学生可以相互沟通,来完成动作要领,而老师是以指导者的身份观察每组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点拨,这样针对性的教学,使课堂更加高效。在学生对课堂内容吸收后,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录制视频,就是将学生在课堂所学的体育动作进行录制,发送给教师,让教师观察反馈,优化整体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的高效性。

3.5、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现今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来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对于体育课程的考核机制,大多学校都过于重视期末考核,使学生不重视其中的学习经历、过程,选择集中在期末加紧学习锻炼。混合式线上线下教育模式作为创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发展。目前对于体育考核的方式单一,考核审核的主体也单一,应该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核,将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前准备、课堂平时表现加入在考核机制中,在每堂课后教师就应将当堂课学生的学习表现录入电脑,之后进行综合评定。在评价机制方面,作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评价方式可以多角度,评价方式可以多元。教师不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可以建立小组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评价更加客观,而评价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评价同时是对该生的综合能力、思维判断、分析理解能力的考量,重视评价的结果,也是为不断进步做出铺垫。总而言之,线上线下教育模式均有弊端,如何利用如何取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取舍。网络教学模式对目前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教学者和受教者都有有求,尤其在中小学群体中,教师应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更好指导学生在网络的大环境下获取有益指导值得我们进一步考究。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教学不可否认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但对互联网的把控力还不够,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监督。混合线下线上教学模式,目标还是在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体育教育中,更多是让学生锻炼身体素质,磨练身体意志,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处于自然环境,利用体育知识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使学生从中受益终身。

4、结语

未来的教育趋势是在互联网驱动下的,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结合对新时代的教育发出挑战。互联网作为一个共享平台,资源信息丰富又具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有益的知识。对于时间的自由支配、课程的专门针对性、表达内容的相对精确、学生的积极性等都是线下老师无法比拟的。但回归传统,中小学自制力较差,对于判别是非的能力较弱,面对互联网上的巨大信息量,虽然觉得新颖,但索取有益的知识是因人而异的,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要对互联网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关于六盘水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线上教学和线下传统教学的相配合,让老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的合理,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了课程本身,丰富了理论知识。体育教育是关乎中小学身体素质的教育,有别于其他主修科目,在体育教学中的线上线下教学的资源配置中,需要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也应科学合理的随着时代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峰.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和实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

[2]邱向阳.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校本教研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

[3]杨伊,任杰.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70年———兼论人工智能对体育教育的影响[J].体育科学,2020,40(06).

[4]朱斌,毛振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惑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1).

篇5

一、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

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培养问题上缺乏正确的认识,经常看到家长津津乐道谈论一些三四岁的孩子认识了多少汉字和英语单词,怎样学习珠心算等等。许多幼儿园在这一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在教学中植入了小学阶段的知识点,变相的拔高了教学的难度。在有些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任务上,甚至明确规定在大班时增加多少识字量,汉语拼音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以确保幼儿进入小学阶段以后保持知识上的领先。这样的现象是典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既和幼儿园不科学的办学理念有关,也和家长浮躁的心态以及社会舆论的不正确导向有关。一是个别幼儿园制造招生“噱头”。学前教育阶段招生比较激烈,不少幼儿园都在打造特色品牌上做文章。幼儿的素质发展如何,这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软值表,而许多幼儿园直接打出了小学化的一些指标作为招生的亮点,例如幼儿园阶段汉语拼音要达到什么程度,数学要达到什么程度,为自己本园的招生制造噱头。二是部分家长存在急于求成思想。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有些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要赢在起跑线上,把小学阶段的内容在幼儿阶段就强加进去,不仅自己亲自上阵动手教孩子们拼音、算术,而且也要求幼儿园进行相关的教学。部分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一现象的发展。三是社会舆论导向影响办学方向。现在的社会舆论很多时候呈现出哗众取宠的不良倾向,特别是全媒体时代,经常会出现某一孩子三岁便熟读唐诗多少首、会多少以内加减法等等、认识多少个汉字、会讲多少个故事的内容,直接影响了一大批家长,他们迫不及待的加入到这一行列,无形中助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有效破解

幼儿教育应当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立足于幼儿培养目标,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举措,而不应该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对此,幼儿园和广大教师要想方设法纠正这一趋势。1.强化沟通交流,消除家长急功近利思想。幼儿园要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平台等方式,向家长灌输科学的育儿思想。让家长明白幼儿的每一个阶段,有着最适合他的培养内容,切不可拔苗助长,消除家长的急功近利思想。广大教师也要利用和家长接触的机会,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尝试,让家长明白幼儿教育阶段并不适宜提前介入小学的内容。2.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设置幼儿教育课程。每个幼儿园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坚决不得使用小学阶段的教材,严格限制拼音、汉书写等方面教学的容量和难度。在幼儿教育课程设置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幼教大纲,紧密结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科学有效的设置相关教学课程。3.立足幼儿特点,潜移默化之中开展教学。对幼儿进行一些拼音、汉书写等方面的教学未尝不可,但要严格限制容量和难度,并且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当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掌握。例如教幼儿识字可以结合儿歌的学唱、绘本的阅读,让孩子们逐步熟悉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进而掌握这些生字,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掌握的效果。4.改进教学模式,赋予幼儿宽泛成长空间。一方面要增加动手操作的能力,多引导孩子们做手工、画画等提高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两种方式,在室内活动中多创设一些情景让孩子们勇于表达、相互协作,在户外活动中多培养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在看似游戏玩耍的过程中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增强孩子们整体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趋势,广大教师以及幼儿园管理层要充分重视,并认真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做到准确分析、有效改进,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施燕 单位:海门市三星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金日勋.学前教育研究.2011(03)

篇6

【关键词】互联网;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85.8%,较2013年上升4.8%。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无可避免的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地运用到高等教育教学中,改变着高校教学的方式,推动着教学的改革。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已经有学者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张和生等就网络条件下对外汉语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总结,[1]曹宬宬等对互联网金融教学进行了探究,[2]王春兰等对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如何有效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深入分析,[3]杨兴华等则对市场营销学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4]然而,针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旅游市场营销学》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文章尚无。本文将在深入分析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传统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条件下凸显出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发展对传统教学的改变,对《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转变几方面探索了课程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一、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问题

1、课程内容亟需调整

《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旅游市场营销理论部分的4Ps、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研、营销战略、营销计划、营销控制、营销新理念与网络营销,和涉及旅游企业的营销实务部分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景区营销、旅行社营销、旅游饭店营销、旅游交通营销知识内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课程应用的教材编排明显存在滞后于互联网时代的现状。现有教材中旅游市场营销理论部分涉及网络营销的内容明显篇幅过少,且涉及的旅游网络营销的知识内容偏陈旧,并不能体现互联网在现今旅游营销中的重要地位,更未将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方法、趋势做明晰的阐释;而在旅游企业营销实务篇章中,也没有将互联网及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和实际运用的生动案例编撰进来。旅游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性质偏实用,这就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更要紧密结合市场动态,避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脱离实际需要。除了旅游网络营销相关知识在课程内容上存在严重滞后,另一个问题更加不能忽视:课程案例的更新。旅游市场营销学中除基本营销理论外,涉及较多旅游营销案例。通过对生动的旅游营销案例的学习及分析,学生不仅可以更好的认知旅游营销理论的实际运用,更能从中揣摩体味旅游营销的方法,开拓思路,为今后实际接触旅游营销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与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有的案例少有旅游网络营销的优秀案例。在互联网渗透各个行业,并对行业产生重要改变的时代,旅游网络营销案例的缺失显然会对学生掌握和学习最新的旅游营销知识产生消极影响,更加不利于学生对现今社会的“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清醒认知。

2、教学方法

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脑、网络给人们带来新的获取信息途径。这种信息爆炸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升了信息交流平台,相应的也对旅游市场营销课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携性和方便性,学生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上网,加上校园无线网络的普及,必定会有大部分学生将个人时间花费在手机上。更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3%的大学生会在上课时间通过手机登录微博、QQ、网页等。[5]利用手机可以便利的获取大量信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学生,无论在技术上、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较“数字移民”的教师具备更多的优势,现今的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并不比教师少。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掌握大量信息的学生被课程内容吸引,进行积极的学习呢?此外,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可用其拍照、录音和录相。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记笔记来巩固和消化所传授知识的功能,被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弱化。在课堂上做笔记被代之以用智能手机拍摄教师课件内容。面对这种新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是值得任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应对思路

面对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上述问题,根据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国内学者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经验,对“互联网+”语境下的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进行课程改革构思。

1、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对

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营销技术和方法得到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遍运用,造成了网络营销的新发展趋势,丰富了旅游网络营销的理论内容,同时在实践领域产生了许多旅游市场营销精彩案例。在高校本科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应对互联网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中应及时的增加旅游网络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丰富旅游市场营销的知识构建。同时,应注重对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典型案例的收集,编写旅游企业应用网络开展营销活动的案例,以便利用案例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旅游市场营销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旅游网络营销理论内容的加入和旅游企业网络营销案例的增加,是高校本科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应对互联网发展态势的两个要点。应对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增长和知识的更迭,旅游市场营销这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内容需要较为快速的更替其中的内容,以应对实践发展。基于此,制作电子教材既可以及时更替新的旅游市场营销知识内容,也可方便的将其放在网络平台上,以便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自学。

2、高校本科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的应对

应对互联网时代特点,特别是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和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内容讲授为主要方法,学生被动听讲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对课程教学方法的重新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指导学生课前自学并借助互联网对相关的知识和案例进行挖掘,授课过程中变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为教师-学生双向信息交流,课后通过在线的讨论以及答疑巩固课程知识,是笔者架构的互联网时代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方法。(1)课前线上知识自学。授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应的课程知识进行自学。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看和学习有关的MOOC教学视频学习知识,并运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拓展阅读。此阶段的重点是将学生的自学重点合理的规范在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中,以免学生在庞杂的互联网信息中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如教材的电子文本,授课PPT等,及时在网络平台如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等,学生在共同约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提问解惑、发表见解。(2)课堂授课双向信息交流。在课前知识自学的基础上,课堂授课时教师就可以摒弃过去传统教学时教师为主,满堂讲解知识内容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师生双向交流。授课过程中以教师为组织者,学生为参与者,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并以提问回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运用智能手机,以课程微信等为平台,分享、可供课堂讨论的旅游市场营销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案例的分析。(3)课后线上讨论、答疑。课堂授课结束后,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答疑,并配套的联系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和发言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判。并以此为依据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本文就互联网时代,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提出了几点看法。在实现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同时重视教师角色从传播者到组织者的转变,另外,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的合理运用将极大地帮助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和生,洪芸.简论基于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07-111.

[2]曹宬宬,梁剑.互联网金融教学研究的探索——“互联网+”时代对金融教学的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430.

[3]王春兰,谭娇龙.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及应对之策[J].教育现代化,2015(8)10-13.

[4]杨兴华,李刚.“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228-229.

篇7

关键词:微课程;自选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学实践

G633.8

微课是近年来继微博、微信等社交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它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中职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趋势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主要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中职教师也应担负起推动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的历史使命,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技术革命的先驱者和实践者。

一、微课程教学符合中职选修课堂的教学需要

1.教师提升选课修课品质需要采用微课教学

自选课程的立足点与核心课程是不同,更加强调“教学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即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可以采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把原本在传统课堂上要教授的知识点或者实验实践操作过程用微视频课程的形式网络平台,让学生利用业余实践去学习知识。教师利用微课程教学的好处不仅仅大大节约了上课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微视频教学的过程中不讲传授了知识而且布置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以一种任务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在选修课中就真正形成了学生主体实验操作,教师从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关注,教师的身份也完成了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

2.选修课教师的课时量不大使得采用微课教学成为现实

自选课程的课时量没有必修课程课时量大,如生活中的化学一课,为每周2课时,这样老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相对比较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现实中的老师制作一个微课视频远远比传统的备一节课所花费的劳动多的多,一般笔者除了自己编写微课脚本,准备各类实验器材,安排实验室拍摄场地,请同事帮我拍摄,还要自己用视频编辑软件编辑成作品,网络,给学生下达任务,没有一周时间是根本完不成的。所以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开展微课程教学首先立足第一是教师本身技能水平,第二是有相对充裕的准备时间。所以在准备时间相对充裕的选修课中开展微课程教学是比较切合实际情况的。

3.学生学习方式方法需要转变

当下的学生生活中已经离不手机和电脑了,互联网生活的经验也相对比较丰富,所以教师也迫切有责任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学习。互联网是用于学习的而非单纯的娱乐,教师必须正确的加以引导,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学生业余的时间用来学习教师的微课程。

4.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和沟通层面

很多意见认为教师线上了微课程,学生学习了知识,那么教师的沟通会变得少了,但是笔者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恰恰相反。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是开放性的,教师的知识传授可以是启发式的,所以在课堂中学生一定会有很多问题提出,或者有很多奇思妙想提供。而且沟通不仅仅在线下的课堂上,也可以在线上的互联网上,教师在互联网上也可以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实现了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混合型学习方式后,师生的沟通变得更多更有效了。

二、生活中的化W课程特点需要引入微课程教学

1.微课可以作为载体来体现生活中的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生活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程本身开设的立足点在于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蕴含化学知识的事例,将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融合,体现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微课视频这种课程表现形式给了教师一个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目的用拍摄视频的方法来再现生活实例,再现趣味化学实验并且在恰当的时机渗透讲解化学知识。微课给了这门课程寓教于乐的最合适载体和手段,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才华可以得到自主发挥。

2.化学实验可以提前用微课的形式预先传授学生

如果用传统的方式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学生人数众多,演示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采用微课程教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上反复学习,避免了课堂上因为人多没看清楚教师的操作过程和没听清楚细节问题。笔者在教授学生制作手工皂,润唇膏,护手霜,天气瓶,叶脉书签等过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微课程给教学工作带来的新的积极的变化

1.使得选修课形式更加丰富具有实用性、趣味性

微课程的引入生活中的化学这门选修课程,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因为学生要完成一个作品,那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所以观看教师微课视频就显得很自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激发,学习过程不仅变得有富有生活意义而且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2.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在制作各类型不同的微课视频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真人示范拍摄视频,PPT录屏技术讲解知识点,制作flas演示化学反应微观原理,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教师这个职业的走向更强的专业性提供了空间。

3.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于教师采用微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成了转变,有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向了一种有任务驱动的混合型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线上学习知识,线下课堂上做中学内化知识,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将微课程和学生的互联网生活融合在一起。

以上是笔者在生活中化学这门选修课程中采用微课教学的实践所取得初步经验和反馈。微课教学给职业学校教师带来的既是一种挑战,更加是一种机遇,教师只有在日常实践过程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微课视频,在自己本专业课程中形成整个微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大大增强教师这个工作的专业性,体现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无可替代的教学地位。微课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们都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 2013.4.1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机械设计”;教学;线上线下

“机械设计”是高校机电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机械制造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尤其是一流专业建设的实施,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对机械制造知识的熟悉和理解,但是忽视了学生工程能力和通识知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基于“金课”建设标准要求,高校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构建线上+线下的“机械设计”教学模式。

1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价值分析

“机械设计”主要分为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设计。纵观机械设计课程知识结构不难看出,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虽然经过多年探索,“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2020年肺炎疫情后,催生了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机械设计”在线教学平台日益完善。但是就目前学生的学习成效分析,高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例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急需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一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由于“机械设计”课程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难懂。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此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二是,能够创新教学手段,增强师生互动性。通过构建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师生互动提供高效的沟通平台,为构建差异化教学模式奠定基础。三是,有助于拓展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突出对学生多元化的评价考核。

2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设计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以“齿轮机构”为例进行分析,以适应多媒体技术教学要求,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优化。

2.1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优化网络环境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齿轮机构”教学中关键就是要构建与线上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网络环境。例如2020年为适应肺炎疫情开展的“在线教学”平台,要求高校要具有稳定的网络系统和较强的师资队伍。对于高校而言,校园网络基本达到最优化水平,但是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开展大数据技术培训,增强教师制作电子课件的能力,尤其是增强教师合理运用网络素材的能力。二是,要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树立工匠精神。教师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工作,必须要深入企业了解机械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此为教学工作注入新元素[1]。

2.2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教学内容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在“齿轮机构”章节中,要结合在线教学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具体就是要遵循“框架清晰、精简凝练、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作为切入点,搭建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内容体系。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判断工作,将企业中最常用的齿轮机构结构设备引入多媒体教学,以此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熟悉度。

2.3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注意力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搭建教学平台:一是,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知识结构复杂、空间感突出的知识点时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工具,而讲解基础性知识时教师要采取常规的“黑板+粉笔”的模式,以此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二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结合学生的学情,避免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2.4注重课件设计,做好学情反馈整改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往年教学经验不断对教学课件进行优化,突出教学资源共享性。例如在电子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深入企业,了解该知识在企业岗位中的具体应用,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还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做好学情反馈总结。

3“齿轮机构”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实施步骤

3.1课前线上自学,完成知识传递阶段

在课堂教学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线上教学平台,推送关于本节课知识点的微视频。具体课前设计措施为:一是,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微视频,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将本节课的难点提前推送给学生,由学生完成预习。同时在预习视频的结尾处要预留思考问题,像如何设计满足实际应用的齿轮机构等。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师的微视频等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与总结,以此激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心理层面降低了学生逃课等不良行为的发展;二是,要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不懂的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而教师则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对学生所提交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

3.2课中观看教学视频辅以师生互动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虚拟的环境:一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构建情境教学模式。由于“齿轮机构”章节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要具有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示范教学,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情境化的学习空间。比如在学习齿轮机构时,很多学生对齿轮机构的布局存在空间局限障碍,教师可以利用虚拟技术构建虚拟场景,以此将齿轮的结构以三维立体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其内部立体构造;二是,要采取模块化教学。对于机械制造专业而言,实施模块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布置任务清单,根据实际齿轮机构的具体应用,设计尖顶式、滚子式直动从动件的齿轮机构。为了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要结合不同学情的特点为学生创建不同的任务项目,以此实现对学生完成项目过程的动态监测;三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3.3课后随堂测试与讨论

教师在完成上课任务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布置作业:一是,合理布置课堂测试,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课堂测试是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在教学平台中设置课堂测试题库,学生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选择完成课堂测试的时间,教师及时对学生完成课堂测试的成绩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在线指导学生,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二是设置多元化的作业。长期以来高校齿轮结构设计作业的布置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作业为主,难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布置设计任务,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4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实施成效

多媒体技术在“齿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在“齿轮机构”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自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的便捷化。通过构建在线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登录系统观看回放,以此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但是过度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会制约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因此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迪,隋艳.多元素信息化在线教学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9):95-97.

篇9

关键词:积件;微课;微课程;线上课程

随着信息化进程强烈地激发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变革,基于教学网络平台的线上课程,以其具有大规模的学习人数、开放的学习空间、在线实时互动和智能评价等优势引发了教育史上的再次革命。目前,国内外大量优秀的线上课程远程开放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课程,如MOOC(慕课)、Moodle(魔灯)、超星数字课程资源学习中心等,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线上课程资源。近年来笔者主持开发了国家中职示范校数字化资源电子电器专业共建共享课题建设,践行“互联网+”的教育新模式。本文以C51单片机数字化资源建设为例,从最小的具有独立性的知识点积件入手,以微课为知识片段,系统开发微课程;再阐述应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对微课程进行组合开发,形成优质的线上课程。

一、线上课程与微课程

1.微课与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及微课程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变革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方面独具优越性,且顺应了信息时代中学习者的惯方式。

(1)微课概念。微课是微型课的简称,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是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2)微课程概念。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认知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某一微课程是多个微课程单元组成的微课程体系;其核心要素包含知识点体系、教学方式、短小精悍的完整知识内容、辅助学习资源包;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是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

2.线上课程概念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全球迅速兴起,这种网络上在线开放课程即为线上课程,特点是改变了学习者传统的学习模式,使不同受众群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由此使开展大规模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线上课程本质上由微课程组成,依托于不同的互联网平台,展现给受众群体以自由选择的海量线上学习资源,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的集成资源环境。因此可表述为:线上课程=互联网+平台+微课程。

线上课程具有开放的学习环境,自主的学习控制,交互的学习内容,完整的学习跟踪、互动和评价,方便快捷实现了课堂教与学的翻转。

二、线上课程开发平台解析

实现“互联网+”的关键基础是平台。目前已有的优秀开发或应用平台,主要有三类八种,第一类为MOOC平台,包含Coursera、Udacity、edX三种;第二类为e-Learning开源网络教学平台,包含Moodle、Sakai、Drupal三种;第三类为商业网络教学平台,包含Blackboard、THEOL两种。比如MOOC平台,以视频公开课资源为主题提供在线和开放教学,实现自主学习的网络模式,是“翻转课堂”概念的延伸,它有师资、课程材料、也有开课和结课时间,学习的过程包含了沟通和合作;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属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开源免费平台,是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Moodle具有强大的课程开发、学习管理、交互、评价等学习功能,教师可以设定或开发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或学习课程;Blackboard平台,类似地支持在线学习和在线教学,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在平台上在线开发课程。

三、线上课程的开发实践

1.碎片化的知识点积件制作

开发线上课程需事先对课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结合课程的性质以模块、项目、任务的形式规划和细化课程,将课程体系碎片化,再把碎片化的知识点制作成“积件”,使其能够采用积木式的知识学习、组合或二次开发修改;积件是线上课程的最小单元,常用的Flash、Dreamweaver等工具制作,资源形式多为微视频、微动画、交互式试题、知识点文档、PPT等多种媒体组合。

在C51单片机线上课程的开发中,首先对课程进行项目设计,按项目―任务―知识点积件进行分解。如图1,项目九“简易数字电压表设计与制作”,划分两个任务,其中任务1“ADC/DAC”有两个知识点积件ADC和DAC,每个积件的内容包括知识点文档、微视频、微动画、PPT、试题各一个,构成线上课程开发的最小单元。

图1知识点积件内容

图2Moodle平台的三大管理功能图

2.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程的制作就是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表现手段对知识点积件的整合,以描述一个相对独立知识点学习为原则,综合知识准备、检索、教学设计、资源应用、管理、评价等教学信息资源,并封装成一个可独立运行也可组合的知识点积件;经平台再次封装后的积件就是一节相对完整的微课程单元,通常设计时控制学习时间为15~25分钟。而后再将一系列微课程单元组合成微课程,即:积件―微课程单元―微课程。

对上述C51单片机中“简易数字电压表设计与制作”微课程的制作,是根据ADC/DAC积件教学内容,经再次封装后形成包含“知识点资源包”“微课程教学规划”和“实训规划”三部分的微课程单元。“知识点资源包”是各个相关知识点积件组合;“微课程规划”内含课程设计、教学评价、实施要求;“实训规划”内含实训计划、任务书、实训原理、程序包、演示视频。然后对应地加载到Moodle平台上的课程区、论坛、测验、资源下载、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等,成为线上课程的一部分。

当然,线上课程除微课程的知识点外,需要有紧密结合知识点并为之服务的配套资源,如案例、方案、试题、拓展资源、竞赛方案等,称之为通用主题素材。

3.互动功能开发及课程管理

线上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的互动功能非常重要,可根据平台功能开发如“导航、检索、分组、评价、学习跟踪、教学讨论”等功能,互动功能开发越全面,线上课程提供的学习和应用功能也越强大。

以Moodle平台为例,应用该平台强大的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和学习管理等功能,如图2。

在各功能模块中都可以构建相应的互动,课程选择、知识导航与检索、学习分组、测试与评价、进度与成效跟踪、专题讨论、热点论坛、维基百科等。C51单片机线上课程构建好后可分权限给任课教师,教师根据任课班级设定学习者的身份管理,分组分项目,对指定群体设定学习内容,跟踪学习情况,定期开展主题活动或更新知识内容。学习者登录课程会看到老师单独的授课或指导内容,以及课程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学习进度和效果开放下一个学习或互动环节。

四、线上课程的应用研究

线上课程=互联网+平台+微课程,对教师而言颠覆了传统的备课模式、教学组织模式、授课模式、评价模式,开放了学习者的时间、空间和学习自主性;可依照实际学生情况利用丰富的资源制订个性化的授课模式,实现一对一教学,达到“翻转课堂”的目的。教师是作为授课者、管理者、经营者、学习者等多重角色参加线上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从线上课程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发现,其助力并推动教育变革后,我们的教与学出现了如下新的趋势:①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支撑;②传统的备课、教学、课堂等模式要颠覆;③开放式的教学将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挑战;④对知识的管理、非正式学习和终身学习非常重要;⑤随时、随地、随需、个性化自主学习将是今后学习的主要模式。

通过对线上课程的应用与研究我们发现,微课、微课程、线上课程三者之间是紧密关联的,而积件是其最小的元素;微课作为数字化资源包中的内容,表现为知识的“短、小、精”;微课程则是把这些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包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整合设计,形成一个个分开时相对独立,融合时构成完整课程的知识点;线上课程是将一门课程系统地数字化设计,形成微课程后,利用教学平台引入互联网,在平台上开发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学习管理的微课程。

参考文献:

[1]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篇10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g;高职公共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立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42-04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背景

1.国家教育政策推动信息技术应用

在教育信息化浪潮推动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教育信息化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作用,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深化。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指出“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2012年教育部正式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其中,教学手段要求“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

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 “通过线上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等混合式学习方式促进在线课程的应用和推广”;“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互联网+教育成为新趋势

随着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洗牌各个行业,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教育同样面临着改革,“互联网+教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微课、翻转课堂、MOOC等互联网+教育实践,推动了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就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而言,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开始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方法亟待变革。

二、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给学习赋予新的含义,关注学习者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何克抗,2002)。罗杰斯根据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继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之后,乔治.西蒙斯在《Knowing Knowledge》一书中提出了数字学习时代的学习理论――连通主义(connectivism),提出学习就是建立网络的过程:技术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进行了重组,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头脑,我们使用的工具日益决定我们的思维(George Siemens,2006)。

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变革和发展,教育理论也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法国语言教授Henri Holec将自主学习的概念引入教学。他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进展,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自我评估结果等”(Holec,H,1981)。此后,自主学习的理论不断发展。朱品一认为,所谓的“网络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赖一定的网络设备和相关的媒体资源,能够达到有主见地、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朱品一,2007)。

三、教学模式变化

20世纪中后期到本世纪初,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进入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时代。21世纪以后,外语教学开始与信息技术融合。近几年,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些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

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具有资源多元化、受众面广、泛在学习等特点,需要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翻转课堂借助微课或MOOC为载体再造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课外事先完成“知识传递”的流程,从而把“知识内化”放在课堂中来进行,因此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卢海燕,2014)。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强调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从而使得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高职公共英语立体化教学改革

1.改革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顺应教育发展大潮,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2年9月,学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试行公共英语分类教学改革。2013年5月,学院开启基于分类教学背景下的公共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尝试,并着手开发立体化校本教材,针对教材拍摄微课并建设配套的“交互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以下简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2014年7月,立体化校本教材开发完成。2014年9月,立体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师生通过平台开展教学改革实践。

2.改革阶段

网络英语自主学习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发挥了重要的教学辅助功能,实现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以下是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络环境下,依托平台开展学生线上自主学习(E-Learning),学习工具是电脑。(2014年9月-2015年1月)

第二阶段:网络环境下,依托网络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开展移动学习(M-Learning),学习工具是iPad和智能手机。(2015年3月-至今)

第三阶段:网络环境下,依托平台和校本教材微课资源,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泛在学习(U-Learning)。(小范围试点)

3.立体化教学模式

在分类教学背景下,基于网络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高职公共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学习内容:互动教材与纸质教材相结合

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分类教学的要求和平台的互动教学优势,开发了集电脑、平板和手机为一体的立体化“互动教材”供学生使用,并配套纸质教材(如图2所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支持在线和离线学习,可以实时同步不同终端的学习行为,达到网络互动式教材学习与纸质教材学习相结合的立体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

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辅相成。线上学习主要包括: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自学教材内容、完成互动练习,课后与同学讨论学习内容,下载学习资料和上传作业等。线下学习主要指课堂面授:老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M行重点讲解和答疑,适时增加随堂测验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等,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知识点进行讨论和探讨,以促进知识内化、建构自身知识体系。

学习模式:课堂面授、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相结合

教学中配套使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之后,教师可以提前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参考。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通过宏观分类将学生分为普通班、提高班和加强班三个层次,分别设置学习目标。学生不但可以根据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时间安排来选择平台上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难度,而且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在课后自主拓展。自主学习、课堂面授和泛在学习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教学模式:课内课外颠倒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高职公共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将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教师从“知识传递者”过渡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更多的职责是去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卢海燕,2014)。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传递,课内进行知识内化,课后通过平台提供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获得教师和同伴的支持,并进一步巩固知识。翻转课堂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使得学生自身的知识重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教学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在分类教学背景下,由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不同,因此考核方案也有所不同,需要建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以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同时做好分班前的诊断性评价和基于测试的终结性评价,使教学评价具有多元化、立体化和人性化特征。其中,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可以综合多种教学评价指标,包括课程学习时间、练习成绩、作业成绩、讨论话题积分、考试成绩等。

五、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公共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一般按照自然班级统一授课。但实际上,高职院校的新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显著。以笔者执教的地方高职院校为例,2012年新生3200余人,其中入学英语成绩最高分135分,最低分9分,相差126分!尽管老师试图照顾每个学生,但由于差异较大、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结果总不尽人如意。

同时,高职学生成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接受开放的互联网,善于使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沟通交流,更容易接受碎片化知识;大部分人拥有并精通iPad、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使用,并时时刻刻处于连线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仅适应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习惯和体验式学习的要求,更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宋梅梅,2013)。

2.高职学生对分类教学的态度

笔者执教的地方高职院校从2012年9月实行公共英语分类教学改革。2013年5月,学院为了客观了解学生对分类教学的态度,在全院公英学生中抽样400名学生做问卷调查,最后回收问卷392份(普通班264份和提高班128份)。

其中,分别有16.07%和66.58%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分类教学的目的;分别有20.66%和68.62%的学生认为分类教学很有必要及有必要;分别有16.58%和71.17%的学生很适应或基本适应公共英语分类教学模式;共有55.61%的学生认为分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60.97%的学生认为分类教学对他们不存在心理上的压力。

据此可知,大部分学生对分类教学持正面积极的态度,适应和接受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在各自的基础上分层次进行个性化学习。

3.高职学生对网络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态度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学生对网络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态度,笔者随机抽取普通班和提高班的106名学生进行调查,最后回收问卷106份。以下是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如图3所示,关于平台使用,73.58%的学生对平台比较了解或很了解,26.42%的学生不清楚。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85.85%的学生主要用来完成作业,56.6%的学生学习单元内容,42.45%的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经常使用平台(每天或隔天登陆)的学生占26.41%,73.59%的学生有时使用。不常使用的原因包括:网络不通(48.11%)、不感兴趣(46.23%)、没有电脑(26.42%)、老师不要求(18.87%)。

如图4所示,关于平台使用效果,74.69%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有作用,12.26%的学生认为没作用,剩下16.0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传统面授和线上学习相比较,35.85%的学生喜欢面授课,49.06%学生两者都喜欢,8.49%的学生喜欢线上学习。

据此可知,大部分学生能够认可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引导和监控非常重要,线上线下教学需结合使用,所占比例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区别对待。

六、需要思考的问题

1.软件和硬件配套是基础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配套的软、硬件和网络环境。立体互动教材中基于公共网络云服务模式的学习管理平台,需要专用带宽、服务器设备等基础运营资源。学生使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不但需要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设备,还需要稳定的网络条件。此外,为了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学校还需提供机房供学生进行适量的集中式自主学习。

2.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接受是难点

教学改革的阻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观念和习惯。对教师来说,要正确看待从“课堂的主д摺钡健把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协助者”的角色转变。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还具备勇于尝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精神。对于从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待引导和进一步加强。

3.教学管理部门政策保障是推行基础

立体化教学模式给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带来一定的冲击。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中,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更多体现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监管,包括学生作业布置、检查,练习、单元测验等。教师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状况,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形成性评估。这些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属于个体劳动,因此需要从教学管理层面认可教师的工作量,解决教师教学改革动力问题。

4.翻转课堂模式是真髓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加知识学习。翻转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习得”,帮助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集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优点于一体的翻转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性化学习,使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5.多元评价实施是长效机制

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教学过程的巨大变化,需要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来调节教学反馈,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对那些本来就对英语兴趣不大、基础较弱的高职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多元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做好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七、结语

陈坚林(2010)将教育生态学理论引入外语教学领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技术发展以及网络学习平台日益完善,互联网成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高职公共英语立体化教学改革也是在构建一个高职公共英语的生态教学模式。这个生态教学模式在创建理想的外语教学环境的愿景下,体现了分类教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2]Siemens,George. Knowing Knowledge[M].2006.

[3]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6.

[5]柯林斯(Collins,A.),哈尔弗森(Halverson,R.)著,陈家刚,程佳铭译.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数字革命与美国的学校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7]朱品一.自主学习论[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7(2):11.

[8]宋梅梅.顺应高职教育发展深化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