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融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介绍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SPOC资源建设、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即时通讯工具配合课堂教学、碎片化与知识结构导图、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介绍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通过对比成绩说明实施效果,对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与总结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混合教学;翻转课堂;SPOC
0 引 言
大学计算机教育已被教育部确定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现有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只能停留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上,而后续专业课却要求学生使用C语言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如何跨越从基础知识到专业应用的鸿沟,如何在知识和思维之间搭起桥梁,如何夯实基本功,培养和应用计算思维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这些是该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着力破解,一是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方面,寻求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并能拓展应用能力的关键知识点;二是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验证是否可以利用MOOC+SPOC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破解这样的矛盾[1]。
1 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放模式,有着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能将学习过程、进度、参与讨论等情况保存下来,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实现教学过程化的电子管理,但MOOC也有缺陷,如居高不下的退课率、教师无法掌控学生的学习进程、习题甚至是考试都无法确保是否学生本人完成。如何充分利用MOOC优质共享资源并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互相融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小范围私有在线课程,是MOOC的一个分支,规模一般为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MOOC+SPOC是指各学校基于同一门MOOC课程建设的专有的特色化在线开放课程。SPOC分同步SPOC和异步SPOC,同步SPOC是指SPOC和MOOC同时进行,学生不但可以得到MOOC团队的在线辅导,而且可申请到结业证书;而异步SPOC是由本校教师独立MOOC资源,根据学校定位、专业以及入学基础的差异,教师可以对MOOC资源如短视频、教学课件、测试题、期末考试题及讨论话题进行增加或删除,建设高于或低于MOOC标杆性课程内容,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的SPOC课程资源。
基于MOOC+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本校或MOOC教师)“线上”提供教学视频、话题讨论、测试题等教学资源,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师根据线上数据的反馈从而决定线下课堂内容,实现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课堂的教与学翻转成为线上的教与学,线下则以讨论和答疑为主,从而提高W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2.1 进行SPOC资源建设
2016年春,我们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SPOC课程,该课程同步李凤霞教授C语言程序设计上的MOOC课程。由于李凤霞教授实验用到的编译环境是Dec C++,而我们要求的编译环境是Visual C++6.0,因此教学团队建设了私有SPOC资源,包括录制Visual C++6.0环境中程序的运行、出错类型和程序调试方法的视频,建设延展思维、拓展应用、单元测试等富文本配套资源并上传至中国大学MOOC的SPOC平台,如图1所示。
2.2 实施翻转课堂方案
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的第二章C语言基础知识和第三章结构化程序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合线上MOOC学习,而实验内容适合线下以任务、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按照翻转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活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主题为“计算环境与程序的编写及运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见表1。
要想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使知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认可和自主输出,从而支撑与教师的互动;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编排。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法不适合整门课程使用,仅适合对部分章节的部分内容且仅适合作为课堂局部教学使用。
2.3 充分利用即时通讯工具QQ的群功能
由于QQ普遍使用,可利用QQ群功能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用于教学通知、布置作业和问题答疑。渐进式信息可刺激学生递进阶梯式思考,为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效途径。
(1)课前:将单元测试内容到课程QQ群,学生使用手机阅读测试题目,将答案直接写在纸上;教师在课程QQ群公布答案,并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评阅试卷。
(2)课中:教师可根据实验难易程度和学生课上反应程度,每隔一段时间在课程QQ群里实验题目、实验要求、问题描述、问题分析、算法设计、提示代码和程序代码;学生将问题或答案第一时间上传到群里,教师答疑和点评,学生分享互相学习,见表2。
(3)课后:学生将上机未完成的作业,包括编译未通过的源程序代码上传至课程QQ群,学生及师生间可协助共同调试,通过加分、红包、点赞、表情包、书面评语等方式进行鼓励。
2.4 利用碎片化与知识结构导图
碎片化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反复理解,成为课堂教学充分和有力的补充。每段3~8min的视频讲述一个完整知识点,学生可将视频资源下载到手机,随时随地对较难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使学习变得随心所欲。碎片化也有不足,如零散知识点和分散知识块不利于学生知识整体框架的搭建,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弥补这一缺陷,每章设计的知识结构导图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组织关系,教师可依据知识结构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和系统化引导,学生则可依据知识结构导图巩固复习,使零散的知识点得以重组及系统化。某章的知识结构导图设计如图3所示。
2.5 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学习程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将这些思想和方法融合创造性地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其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员可通过分析问题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如在学生完成数值和函数的学习后,给出问题:编程实现通讯录,要求能按照不同方式录入、查询和修改联系人信息,并能对联系人分组和按姓名进行排序。首先,讲解如何将已知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的形式,即问题的表示;其次,分析求解问题的方法和输出的结果;最后,引入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算法,编写代码并调试执行。
通过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锻炼计算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分组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视频,从问题描述、模块化划分、数据类型定义和程序关键代码注释这几方面解决本领域某一专业问题。从学习知识时的思考和实践到讲解知识时的分析和领悟,角色的互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有落脚点。
3 实施效果及评价
3.1 线上线下成绩对比
我们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随机挑选3个班12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采用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同一专业的其他普通班级采用传统模式。
线上MOOC成绩是单元测试、作业、讨论和期末测试成绩的加权,最终取得MOOC有效成绩的人数为91人,其中优秀32人,合格51人,不合格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5.2%、56.0%和8.8%。北京理工大学开设的MOOC学人数是8 103人,其中2 927人优秀,2 552人合格,2 624人不合格,分别占选修课程的36.1%、31.5%和32.4%。较高的退课率是MOOC的常见现象,但太原科技大学学生的优秀率和MOOC整体持平,合格率远高于MOOC整体水平,说明学生整体水平高于MOOC课程教学要求。
线下成绩比对的数据来自于某教师同时授课的普通班和实验班。我们分别从最高成绩、最低成绩和平均成绩3方面进行比较,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实验班最高成绩、最低成绩和平均成绩均高于普通班,说明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课程的完成率和优秀率。
3.2 调查与评价
我们对MOOC+SPOC平台、资源使用、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无纸化考试等多众多内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结果显示,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4 工作展望
教改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名校的MOOC资源并不完全适合地方院校的教学需求,如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课程的编译环境是Dev C++,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小红课程的编译环境是Code:Blocks,而大部分地方院校采用的是Visual C++6.0,教学过程中运行环境的来回切换、程序调试方法的差异等都给初学者带来困扰,因此建设符合地方院校特色的计算机基础类MOOC资源势在必行。太原科技大学联合忻州师范学院和吕梁学院实现协同创新[2]共建共享,联合建设MOOC资源,实现定制化SPOC和个性化SPOC,并按照32学时、48学时和64学时打包成不同类的课程,从实际项目开发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入手,师生联合录制适合不同学科门类体现计算思维的典型案例,从而满足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需求。
5 结 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将担负起培养作为科学思维三大支柱之一的计算思维能力的主要任务,将为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好必要的知R和应用能力铺垫,将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素养、熟悉计算机应用的信息社会公民[3]。
MOOC的兴起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不仅对于促进大学高水平课堂建设具有明显作用,对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要借助MOOC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实践,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借助MOOC平台开设高水平、体现改革方向的课程,提高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使其成为惠及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有效途径。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资源建设”(1-3);山西省重点教改项目“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2016069);校教改项目“计算机基础课程类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与改革实践”(201520)。
第一作者简介:胡静,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图像识别、智能计算和计算机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战德臣, 聂兰顺, 张丽杰, 等. 大学计算机课程基于MOOC+SPOCs的教学改革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5(8): 29-33.
篇2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写作;线下写作;写作焦虑
随着全球信息化与目前疫情防控的需要,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需求。我国各地高校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探索出了多种在线学习及混合式教学形态。混合式教学广受各大高校的青睐。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是目前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颇受欢迎且使用较广的教学方式之一,众多研究学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研究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行。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使用混合式教学研究英语写作的文章较多,主要谈及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实践应用、在线评阅系统对英语写作的效用、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写作多元化教学的评价模式及混合式教学对英语写作策略。然而,鲜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焦虑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混合式教学下的英语写作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焦虑,从而得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策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英语写作焦虑研究意义在于两方面。基于新媒体混合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学习,由于新媒体的多样化及形象化使用,增强了学习兴趣;同时,新媒体教学可以随时方便学生学习,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减轻情绪焦虑。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教师为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减轻教师压力,有利于教师批阅或解答学生问题;同时,有利于建立师生情感,为促进教学添瓦加砖。
二、文献综述
为了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多种在线学习及混合式教学形态。混合式教学广受各大高校的青睐。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是目前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学者对新媒体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讨。混合式教学针对的课程各式各样,初高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的英语、数学、物理、安全教育课等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就新媒体平台来说,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表明,微信应用于教学增强了学习动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应把握“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平衡[2]。同时,也有研究以雨课堂-钉钉直播模式课程教学为平台展开探讨,研究表明雨课堂—钉钉直播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新媒体智慧工具应用于大学物理课程的探索,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课业管理效率[3]。以蓝墨云课堂为平台展开的大学英语“慕课”教学改革也提出了如何构建混合式模式以促进教学[4]。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促进了质量。在我国,二语学习被公认为英语学习,是国家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之一。在英语学习方面,它由多种语言技能组成,包括听、说、读和写。在这些语言技能中,英语写作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部分[5]。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情感焦虑,指写作焦虑。写作焦虑,有时被称为作者的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倾向于承担或避免写作任务,最早由Daly&Miller[6]使用。Daly&Miller(1975)发明了主要工具,即写作恐惧测试(WAT),以测试语言学习者使用第一语言(英语)写作时的写作恐惧情况。第一语言(L1)写作研究报告,除其他外,写作焦虑水平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那些被认为写作需求低的职业和大学专业[7]。WAT是一个包含26个项目的量表,提供自我写作焦虑的自我报告,每个项目有5个选项,就像Likert量表一样,详细分析了写作焦虑的总体情况,包括写作评估、写作反馈、写作压力以及写作信心,这是对写作焦虑的有效测量[8]。然而,此焦虑研究的对象是在线下课堂中学生写作时产生的焦虑,很少有针对在线写作时学生产生的焦虑进行研究。有关新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它带来的优势,很少提及新媒体混合式教学下学生在进行同样的英语写作是否存在焦虑。因此,在此研究中,笔者通过批改在线写作,要求学生在同等时间内完成线下课堂要求的写作,与要求学生在单独的课堂写作进行对比,采用写作焦虑量表测量学生的焦虑情况,然后通过半开放式访谈去了解学生想法,例如询问学生在线写作和课堂写作哪一个平台更轻松完成写作及其缘由;再者,询问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希望老师能够做到哪些方面减缓内心的焦虑等等,从而达到研究效果。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的大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笔者目前所任此研究对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师,所以此研究便于实施且能拿到真实有效的一手数据,保障可行性。
(二)研究问题
此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课堂在线写作与课堂线下写作混合进行是否依然存在写作焦虑;若存在,课堂在线写作与课堂线下写作的焦虑分别从何而来?第二,课堂在线写作与课堂线下写作两者混合进行对学生的写作表现有何影响?第三,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何反应,教师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这三大研究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最后,还将探讨针对焦虑,如何利用在线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缓解。
(三)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二语写作焦虑量表测量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的焦虑程度;其次,通过英语写作测试,分别批改在线写作以及课堂线下写作,时间相同,内容相同,仅写作平台不同;多次进行写作测试,为了使数据更加真实,分别得出分数,进行对比得出英语写作的分数;最后,通过半开放式访谈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在批改网以及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的焦虑情况。通过以上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而得出有效的研究数据减缓学生焦虑,提高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学。
(四)先进性与创新点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颇受欢迎且使用较广的教学方式之一,众多研究学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研究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行。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使用混合式教学研究英语写作的文章较多,主要谈及了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实践应用,在线评阅系统对英语写作的效用,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写作多元化教学的评价模式及混合式教学对英语写作策略。然而,鲜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焦虑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混合式教学下的英语写作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焦虑,从而得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研究策略。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金课;高校体育;慕课建设
1慕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1.1慕课课程资源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学习
如今我国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与级别的慕课平台,既有国家级的慕课平台,也有省级的慕课平台,同时也有许多国外的慕课平台。因此,当前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慕课课程资源,而且这些慕课资源的质量还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慕课资源是免费的。这对于广大教师群体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教师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慕课平台学习与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更多新的内容,有利于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此一来,便能够帮助教师突破因为资金、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学到新知识的困境。
1.2可以将慕课课程与传统课堂相结合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各种慕课平台来学习更多新知识,同时也可以将慕课与传统课堂进行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方式:一是将慕课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慕课资源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通过慕课平台来巩固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选取某一部分慕课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二是可以开展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研究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讨论,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等等。将慕课引入传统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设计教学流程,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2野金课冶理念下的高校慕课建设面临的挑战
如今“金课”主要有五种形式,即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以及社会实践“金课”。在这几种形式中,线上“金课”是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慕课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一种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在众多“金课”形式中,慕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现“金课”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尽管慕课是实现“金课”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金课”理念下的慕课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对课程内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慕课作为“金课”中的一种形式,对课程内容要求要具有出一定的含金量,即课程内容既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前沿性与融合性,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一要求对当前慕课课程的建设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今,我国很多高校慕课课程内容要么是某一教材的视屏翻版,要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制,难以真正满足“金课”这一理念的标准与要求。
2.2对教师使用慕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成功的推进慕课建设,那就一定要适当的改变目前教学体制的导向和运作,必须改变高校教师普遍性重科研、轻教学的这种不良局面。高校教师对于慕课这种新鲜的事物表现的非常淡漠甚至无动于衷,这其中固然是有多种多样的因素,但是目前其重视学术科研而轻视教学的这种体制却是最重要的推手。因为迫于当前的生存压力与职业发展问题,所以高校教师就必须围绕着学校科研量化考评去旋转,其在文章、获奖或项目为主宰的这种学术体制支配下,教师们的荣誉头衔、事业发展、职称晋升等等都是取决于科研的数量以及层级。在这样背景之下,教师们普遍都不愿意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去投入到教学改革这样的不能立竿见影且出成效的活动当中去,就这样长期形成了一种“保险”的教学姿态。深圳大学从事慕课实践的田少煦教授,曾经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就专门得指出了面对MOOC中国教师有四重危机:a.加大了教师们的知识的更新与岗位压力;b.加大了教师们的备课时间;c.变相的减少了教师们的实际收入;d.中国大学这样重科研轻教学,使教学改革得步履变得十分艰难。其所论述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并且指出了目前高校教师在推行慕课建设当中所面临的窘境。慕课从备课一直到制作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主讲教师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课时怎样折算成教师的工作量问题?还有制作慕课所需的资金要由哪方面课题支持?教师们在制作上的投入遇到职称晋升的时候该如何被认可?还有在免费观看情况下,教师们的积极性又该怎样保护?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和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慕课在考评课程与考评教师这两个方面做得都还远远不够。目前推展慕课教学,就必须要自上而下地实施教学体制的改革,以便减轻教师们的心理顾虑,来充分调动教师们制作慕课的积极性。前面已经说过,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时,既能够将慕课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又能够将慕课作为翻转课堂的素材。要想真正实现“金课”这一理念,就需要教师能够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对教师的慕课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提前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熟练掌握慕课课程内容;其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与组织进行重点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再次,“金课”这一要求的实现,还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与感召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一般的教师或者新教师而言,则是一种较大的考验;最后,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对整个教学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老师来说,这几个要求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3野金课冶理念下高校体育慕课教学改革策略
首先,加大对高校体育慕课平台与交互手段的完善力度,进一步增加课程的挑战度,着重解决好平台交互不积极、学习氛围不足、视频教学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如果慕课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就难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难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很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懈怠感,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偶尔出现的网络不畅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一些学生的耐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厌烦与抵触等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高校应该进一步加深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融合,而不是纯粹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高校要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的改革,要想使体育慕课教学实现“金课”这一理念与要求,就应该充分运用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因此,高校应该结合体育课程的基本特点,向慕课平台与信息技术方表达自己的实际需求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其次,加大对体育慕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根据体育慕课实际问题,研发并共享体育课“积件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加体育慕课的深度。如今,我国体育慕课教学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常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主要用来讲授体育相关理论知识,线下教学模式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如今,从整体上讲,我国高校体育慕课教学的深度还远远不够,而且我国一些高校在体育慕课教学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观看视频,仿照“百家讲坛”的模式,采用通俗直白的方式进行教学,却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内涵的深度讲解,缺乏足够的内涵。因此,要想进一步深化体育慕课教学的建设,应该以体育慕课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方式,针对重点与难点问题设计出若干个问题链。最后,解决好体育慕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评价与考核方式,科学设计考核内容,进一步提高考核的难度。在高校体育理论慕课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以客观题为主的线上考核模式,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主观题,也可以适当提高客观题的难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学生互评方式,适当放慢慕课教学的节奏,以为学生准备并完成课堂任务提供更多的时间,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互评成绩进行复核。另外,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慕课教学模式,应该通过线下测试来对线上测试的真实性与实效性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张晶.基于慕课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15,17(4).
[2]赵明楠,张慧清,杨军,史友宽.高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综合改革的行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8):16-20+58.
[3]郑春.以评促建视角下打造新时代民办高校“金课”课堂[J].中外企业家,2018(14).
[4]刘玉常.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3):66-74.
[5]马文惠.高校体育课:制止“水课”建设“金课”的探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9(02):22-25.
[6]吴宾,姚蕾,周龙.多元一体:“互联网+”时代体育慕课的价值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18,(03):118-123.
[7]王欣.休闲体育专业术科课程“金课”建设必要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4):60-61.
[8]王培善.大学体育MOOC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以同济大学为例[J].运动,2015,(24):71-72.
[9]史永.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高校体育金课建设思路探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6):68-72.
[10]王泽华.高等院校体育MOOC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49-50.
篇4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高度依赖的一种生活环境。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知识,特别是“慕课”的出现,使各种专业优秀的学习资源可以从网上获取,打破了信息的壁垒[1]。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中,人们可以多途径、多角度地获取知识,使得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基于互联网的线下课堂学习+线上网络学习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它将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对教学的要求。
2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学习环境构建上,采用Web技术建立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拥有另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而是主动个性化的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既是线上线下不同教学形式的混合,也是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混合[2]。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智慧学习环境相结合,既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严谨性,又有网络学习的多样性、灵活性,将二者有机结合,优化教学模式,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
3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3.1教学背景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信息编码、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应用操作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会在茫茫的知识点里找不到方向;(2)学生人数众多,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常常是一个教师要面对上百名学生,而且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3)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比如,理工类专业需要学生了解与程序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管理类专业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office软件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和网络学习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进行相应调整。
3.2教学活动设计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系统也相对成熟,为实现混合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哪些适合课堂教学,哪些适合网络自主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知识单元模块化为了实现线上线下的学习要求,以及适应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特点,需要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展开教学[4]。例如,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划分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信息编码”、“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在每个模块教学结束以后,进行网上在线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2)课堂教学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全校性的基础课程,一般都是大班授课,课时数有限。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混合式学习的课堂教学不能再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教学内容精讲,讲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比如,将知识点按课时数划分为小单元,每节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单元的核心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补充相关知识学习。(3)网络自主学习设计借助校园网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雨课堂等网络平台,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上传教学资料、教学视频,布置课后作业以及单元在线测试等,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中,按照要求阅读相关资料,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知识单元学习结束以后完成单元测试。同时,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开设信息交流空间,让师生进行课程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学习内容结合实际应用提出话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话题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QQ、微信等软件,实现与学生的即时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
3.3教学评价设计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律性,能自觉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如何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考评机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设计讨论话题,根据参与讨论的活跃度,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设计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展示。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评估,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也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线下课堂学习和线上网络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许多学习环节。因此,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评估,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平时成绩应包括:考勤、课后作业、单元测试、课程讨论、综合实验项目、网上学习活跃程度等内容。“多元化”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也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学习[5]。
篇5
关键词:SPOC;教学团队;教师角色;教学模式
1SPOC概述
1.1SPOC的概念
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简称,表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是相对于MOOC的概念提出的,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和使用。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由于MOOC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人数众多且基础不一,因此很多学习MOOC课程的学生并不能顺利完成课程。在此背景下,SPOC应运而生,SPOC将MOOC资源运用于小规模、特定人群的教学,对师资力量一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采取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更适合本地化、应用型教学,可以实现对小范围特定学习群体“因材施教”。
1.2SPOC课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的SPOC教学案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在校大学生。这种类型的SPOC课程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两种学习模式,采用针对性较强的线上教学资源,如MOOC视频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另一类是面向学习地点不受限制的校外学生。这种类型的SPOC课程从所有申请者中选取符合设定条件的一部分学习者纳入SPOC课程,人数最多在500左右,申请成功的学习者必须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包括线上学习的时间与强度,完成布置的作业,参与在线讨论及测试等,通过者将获得课程完成证书。国外比较成功的SPOC课程推广主要包括:哈佛大学的“版权法”、“建筑学假想”等SPOC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软件工程”课程的SPOC实验及推广,“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全球校园”实践的微型SPOC实验,麻省理工学院将MOOC课程资源进行改编,以SPOC模式用于校园课程。国内最早开办SPOC课程的学校是清华大学,其利用本校开发的“学堂在线”平台开设了多门SPOC课程,突破了保守的教学模式。之后SPOC在高校中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开始建立校园SPOC平台,采用SPOC的方式来辅助课程。
1.3SPOC课程的优势
通过对上述SPOC教学案例的分析发现,SPOC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实践证明SPOC混合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在线教育在大学校园中的真正价值所在。二是SPOC课程创造了一些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教学方式。SPOC课程的时间安排更为自由灵活,教学时间不局限于课堂时间。三是SPOC课程解决了传统教学在知识覆盖面上的问题,尤其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而言,SPOC的教学资源不局限于教科书,在线学习也不是课堂课程的复制,这为教学内容的覆盖面提供了一种更广阔的可能性。四是SPOC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教师在线上平台主要负责“传道授业”,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各种资源;在线下课堂以“解惑”为主,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练习、研讨、完成实验,随时为他们提供个别化指导,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五是SPOC创新了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SPOC既激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力,又解决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问题。
2《网站构建与分析》课程的SPOC教学
《网站构建与分析》是山西警察学院面向网执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介绍了主流的ASP、PHP、JSP三大网站平台的构建与分析方法,既包括网站构建理论及技术等基础知识,又涵盖了网站分析、网站调查取证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实例方式介绍了如何追踪保存在网站后台服务器中的数据访问痕迹,课程实验性、综合性较强。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新、知识面较广。借助教学教辅网站,以SPOC的形式组织该课程将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2.1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
SPOC课程系统需要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个过程涉及的操作包括整合线上资源、课程视频录制与编辑、课程讲授、学生分组讨论、课后作业、师生互动、课程学习评价等,所以一个教师很难独自完成教学任务,SPOC课程的教学任务要由教学团队分工协作来完成。建立教学团队,首先要明确团队带头人。带头人必须是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的课程主讲人,师德高尚且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其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其次要明确团队的发展目标,教学团队要满足课程群组的建设需要,既能相互沟通协作又能专业技能互补,团队规模适度,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如网站构建与分析课程的团队成员中需要有网站建设、网络攻防、数据库等领域的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取长补短,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以教学改革为途径,实现教学团队高效的执行力与学习力,进而实现团队水平的整体提高;最后教学团队的成员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坚持学习和拥抱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观念,要善于利用好的技术平台。同时要注意结合思政元素,在讲课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内容,要时刻关注课程最前沿的信息与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行业需求,实现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教师团队以外,也可以考虑组建学生团队,将班级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组成一个助教团队,在班级里起到拉帮带的作用。
2.2教师角色的转变
SPOC课程系统下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课程的参与者,而是成为知识的整合者与学习者、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位,变得更加多元化。SPOC课程以小型在线课堂为主,更多的是面向校园内的学生。所以要实现SPOC教学,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是基础,而在线教学资源多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制作优质的视频资源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自行制作合适的教学视频或者对MOOC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知识背景深厚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老师。计算机知识领域更新比较快,教师要不断追求知识的新度,延伸知识的深度,拓宽知识的广度,同时要能把握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在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为每节课设计课前预习任务、课堂讨论任务和课后完成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看视频、积极参与线下课堂的主题讨论,并认真完成课后任务。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
2.3教学模式的转变
SPOC是一种线上线下异步方式的教学,采用SPOC课程可以完善公安院校“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SPOC课程的教学模式下,要把握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系。线上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学生自己学习。线上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有趣,除了包含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外,还要加入一部分拓展内容供有余力的同学自主选择,把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由于网站构建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有机地融合了理论、技术、产业知识,因此在线上资源中可以友情链接一些著名的IT企业,让学生了解相关前沿技术与产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SPOC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线下课堂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区分开来,重新构建线下教学环境,以启发式教学和实训教学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线下课堂以学生的练习讨论实践为主。为了提高师生连环互动的效果,可以有效利用我院的PBL教室开展SPOC课程教学。
2.4教学评价的转变
SPOC课程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因此教学评价要体现出过程评价功能。在网站构建分析课程的SPOC教学模式下,建立一套以学生网站构建与分析取证能力为考核目标的体系,考核的结果要全面反应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掌握程度。对于线上教学环节,要设置网上作业题、定期小测等评价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线下评价在期中期末考试的基础上,采取主题讨论参与度、自主实验展示效果、实践报告、仿真演练等方式,注重对学生实战能力的检测,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6
关键词:新农人;农村电商;线上培训;中职教育;精品课程
1引言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力争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求在福建省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存量的基础上,加大培育力度。但是,伴随着农村人力资本向二、三产业集聚,很多偏远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农业群体呈现人口数量缺乏、能力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等诸多问题。因此,解决农村电商人才的匮乏,成为当务之急。福建经济学校为响应福建省政府的号召,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培训的模式,摸索出适合将普通农户转型为新农人的培训方法。
2新农人的特点
新农人也称新式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岗位,具备相对的专业能力,收益大部分来源于农产品经营,并符合一定标准的现代农业从业人员。新农人通过互联网连接城市和乡村,满足城里人对安全可靠农产品的需求。新农人与传统农民较大的差别取决于:新农人是一种岗位,并不是传统式的真实身份代表。新农人是农民的新群体,是农业业态的创新者,是农村的新细胞,是农民群体中具有信息化水平的代表。与传统的农民不一样,他们具有敏锐的互联网逻辑思维,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生产运营水平。他们以互联网为载体工具,从事农业商品的生产制造、运营、流通、服务等商务项目。他们有专业知识,有梦想,是新农业的纯天然品牌代言人,掀起在互联网时代兴起新农人自主创业的浪潮。他们具有互联网、自主创新、文化、自组织等四大特点[1]。
3新农人培训的策略
传统的线下培训课程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模式和覆盖人群相对有限。新农人培训是实践性、针对性非常高的专业领域,特别是将传统农人转型为新农人更是举步维艰[2]。福建经济学校原先的教学模式为“重理论、轻实践;重教材、轻经验;重模拟、轻实战”,难以满足当下新农人培训的实际需求。本文通过前期调研,收集到培训人员的反馈,及时调整培训方法、筛选培训内容,制定教学模式。最终制定新农人的培训主要包括技术和商务两大体系。商务方面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营销、电商运营等知识点。技术方面包括摄影摄像、图片处理、文案策划和新媒体技术等项目。通过到重点帮扶乡镇进行新农人的线下培训,面对面传授培训人员所需的技术和商务知识。同时编写开发《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农产品微电商》等精品课程,并共享至超星学习通等平台,供广大农户通过手机端或PC端进行学习。开放学校现有的电商实操平台,让培训人员在实践中锻炼。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新农人服务群,及时为培训人员解答问题。利用网络会议实时授课,真正实现知识技能与新农人的无缝对接。新农人培训的策略如图1所示。
4开展新农人培训的瓶颈
4.1参训人员构成复杂。新农人参训人员的构成较为复杂。从纵向层面看,源头有注重自然种养法则的新农业技术人员,流通领域有现代互联网的高科技技术人员、农业科研人员。从横向层面看,有传统农人、农村电商企业骨干员工、返乡学生、农业经理人、原先在城市务工的返乡青年。这些都是新农人培训的重点群体,由不同的人群构成。其学习能力与接受程度也大相径庭,对培训造成了一定难度。以传统农人为例,他们专注务农,没有所谓的品牌知名度概念,也没有职业自豪感。分析这类传统农人的学习情况:他们对农业生产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偏弱,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对互联网与“三农”不甚了解。传统农人的思想较为保守,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模仿学习,特别是倾向于利用自己或身边人的经验来推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获取有效的外部资源。4.2缺乏一体化的培训。新农人所面临的培训不是一场简单的专题演讲,或是一次农村电商政策宣传;也不是单纯的经验分享、互动交流货源;更不是组织几次图片处理、视频剪辑学习。它最为核心的应该是思维。让培训人员学会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利用网络和终端设备,进行互联网创新创业,将自己的产品通过平台进行推广,最终实现精准脱贫,实现乡镇传统农产品企业的电商转型,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新农人培训像是一场农村电商的创业孵化工程,需要“理念+实践+互动+物流+政策”等配套系统支撑。大部分的新农人培训只培训到了某个点,缺乏长期体系化的培训,缺乏“能人”的全程性帮扶引领,缺乏成熟的一站式服务链条,缺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培训方式。因此新农人电商孵化之路需要统筹设计培训方案。4.3销售模式日新月异。迄今,电子商务的发展早已不是早期的信息撮合阶段,支付和物流体系不再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电子商务正在进入金融全面渗透、产业链深度整合、线上线下加速整合的新阶段。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持。近些年,云计算、大数据、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5G等新技术,为网上销售模式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场景,促使新一轮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创新。网上销售产品,除了传统第三方平台建店开展B2B、B2C业务外,还出现了社群电商、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电商新模式。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社交APP的广泛使用促使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中心,以网状结构、社交化的形态,与他人产生交集。电子商务从业者通过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区平台,拓展自身人脉关系,从而发展销售和宣传业务。因此,在新农人培训中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电商模式中。如何快速地更新培训内容、根据当地产业链制定特色的学习资料也是新农人培训需要考虑的问题[3]。4.4奖金缺口。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培训人员在转型新农人的学习不是都有效,整个过程存在诸多障碍,例如教与学之间存在供需障碍。培训人员由于没有足够资金,无法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例如,在新农人的学习中,为了获取网络推广这一知识点,需要投放广告对商品进行引流。这就需要对商品进行付费推广,否则这个知识点只能浅显地体现在教材理论中,培训者难以真正掌握。资金的缺口将导致学习目标不能有效达成[4]。4.5时间地点的局限。传统的线下培训一般是集中一个时间阶段和统一的地点。但参与新农人培训的人员大多都有工作,这些人员难以抽空集中学习。线上培训虽然解决了时间、地点的障碍,让培训者随时随地都能参与学习,但终究因培训约束性较少、互动滞后、课程内容较多等因素,使得培训人员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如何做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在突破时间地点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也是瓶颈所在。
5解决思路
针对新农人培训中的困难,以及福建农村新农人的培训工作,组织相关教师编写多门农村电商精品课程。在原先线下授课的基础上,增添线上课程的实施,并配合多媒体资料让电商精品课程变得浅显易懂。这种线上线下并举培养的新模式,打造一站式实施路径,并根据农村地方特色做到因材施教。在两年的培训中,针对所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五点解决思路:(1)制作电商精品课程。与学校授课不同,在制作新农人培训的电商课程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加入“本土化”、“农村化”的元素。课件用更浅湿易懂的案例动画、简单明了的操作步骤,让培训人员掌握知识。通过两年的培训,不断摸索和调整,最终制定出精简有效的培训章节。如《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门精品课程,在常规内容上增加“农村电子商务”、“网上农贸市场”、“特色旅游”等章节,删除“电商安全协议”、“企业网搭建”等章节。(2)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线下培训即传统培训,教师团队进入广大农村,开展面对面的理论和实操教学。这种培训可以做到及时反馈,有效互动,但最为关键的是可以建立长期联系方式,以便往后组织开展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结束后,建立网络社交群,实现培训人员的后续沟通。线下培训的结束也是线上培训的开始,网络社交群的互动可以让培训持续有效地开展。运用互联网社区服务平台打造出“农村电商互动沟通群”,通过群里的课程,参训人员可以长期学习到包含美工设计、经营、仓储物流等知识要点。互动沟通群还为培训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在线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为培训人员答疑解惑,帮助学员理清思路、学习技术、知识串烧、获得成长。“农村电商互动沟通群”除了实现培训的功能外,培训人员也可在群上进行分享货源、采购优质商品,沟通经验从而拓宽行业人脉。通过一系列的分享经验、故事与技术,群友们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实现共赢。(3)利用小视频。开发农村电商精品课程,配套制作相应的微课、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和微电影等。这些课程资源共享至线上平台,供广大培训人员通过手机端或PC端进行学习。教师利用腾讯会议、抖音直播等手段进行网络实时授课,真正实现知识技能与新农人的无缝对接。为了解决精品课程学习量大、线上学习效率不高的瓶颈,让培训者可以充分利用零碎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将精品课程中的“网上开店”、“农产品图片拍摄与处理”等知识点制作成小视频,在直播网站中。这样,可以让培训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点,在获得学习兴趣乃至从中受益后,关注更全面的课程,学习更体系化的知识。(4)开放校内电商平台。新农人培训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不足,难以支撑“实景化”的运营项目。目前,福建经济学校有三个电商实战平台,均开放给培训人员进行实操演练。其一是“天行健君”电商平台,用于网店装修和交易流程实践。其二是“立信思远”电商平台,用于新媒体营销、公众号编辑和朋友圈推广实践。其三是“中教畅想”电商平台,可以进行网店推广的实践。这些实战平台的练习内容具体包含网店注册、商品、文案撰写、视觉营销、售前与售后客服、物流配送、关键词挖掘与分析、商品标题制作、淘宝直通车推广、钻石展位的投放等,覆盖面非常广。商品引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购买广告位或关键词。但由于关键词的数据分析量大,操作难度复杂,需要投放者具有相关经验、且对相应行业的广告位历史出价了如指掌。不合适的投放广告就是浪费资金与精力,不仅不能带来引流,甚至适得其反。“中教畅想”电商平台,可以完美地解决培训者缺乏资金的瓶颈。该网站依托淘宝各行业真实的大数据,让培训人员体验到淘宝直通车、钻石展位的竞价模式与投放流程,也可以进行淘宝商品SEO标题优化,从而提升网店流量,是新农人培训中最稀缺的实践。其中关键词挖掘这个项目,能让培训人员根据行业大数据及网店历史数据,优化推广策略,制定推广关键词,提升竞价技巧,从而增加网店整体点击量与转化量。校内的三个电商平台,均配套制作有操作流程录屏和平台功能介绍文档等资源,并随时随地开放给参训人员使用,让实操学习更具人性化。(5)创业帮扶持续跟进。培训人员参加新农人线下和线上的课程后,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选择适合的销售平台试水经营。针对没有货源的学员,创业导师进行货源协调,从往期新农人的培训人员中精选优质货源,特别选择支持“一件”的货源模式,轻松解决学员货源、库存、资金、物流等问题[5]。同时配有资深创业导师,对正式开展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通过开店试水,能让学员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烧:从平台选择搭建到销售模式制定,再到推广农产品,然后到接待客户促成交易,最终引入物流发货。总结培训人员试水所遇到的问题,做出有效指导,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实实在在地帮助新农人及时解决农产品电商运营中的痛点难点,助其加快打开市场销路。
参考文献
[1]汤海明,陆和杰.新农人电子商务培训模式的路径选.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1):68-71
[2]王晓临.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思考.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61
[3]柴帆.培养专业化农机手迫在眉睫——专访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韩鲁佳教授.中国农村科技,2017(5):44-47
[4]张来武.第四产业——来自中国农村的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篇7
【关键词】微课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
一、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接触科技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信息化的发展让教育更加灵活和便利,微课教学是基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将教材中精华整合到微课视频或音频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就中职计算机教学而言,微课教学可以很好地给予学生接触科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的结合,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知识的学习与传授。
2.有效实现了对课堂知识的补充
基于职业教育特点,中职计算机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只能根据大纲要求,将主要知识点讲授给学生,但计算机知识涉及领域极为广博,因此,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精心设计微课教学内容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有其本身的特点,通常微课时间都是五分钟左右,最长也不会超过十分钟,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微课教学内容,将精华知识浓缩到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实现知识的传输。例如,在学习WindowsOffice知识时,在讲到Word模块时,从整个Office体系来讲,Word是相对较为简单的一个模块,就排版知识而言,简单的排版非常容易,但同样是文字,如何能够将文字排版做到优美和赏心悦目就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了,因此,教师可以将如何排版的内容做到微课当中,并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比较不同案例排版的区别,从而学会如何进行文字和图片的混排,实现计算机Windowsoffice教学的基本目标。
2.抓住学生兴趣点,充分与微课内容融合
学生的兴趣点是知识学习的关键,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动力的来源,尤其是针对中职计算机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我们仍然以WindowsOffice为例,在讲到Excel模块时,教师可以将更加有趣的内容加入微课视频当中。通常来讲,Excel模块都是用来做电子表格的,但高级的应用可以实现证件照背景颜色的更改,甚至可以用Excel画出精美的图画作品,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往往是教材要求的,更多的趋向于教学大纲要求,至于这些高级应用以及趣味性应用,通常教材不会要求,而教师将这些内容加入到微课当中,可以有效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探索中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力,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作用。
3.紧密微课与课堂知识的结合
微课虽然是一种顺应时展潮流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作用还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因此,无论如何丰富微课内容,始终要紧密结合课堂知识,做好教学的巩固和补充,发挥微课教学的实际意义。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对于交换机的使用原理,教师在课堂更多进行工作原理和技术方面的讲解,而在微课当中可以更多进行图片和实际操作连接的展示,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真正的学以致用,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
篇8
(一)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共享我国环艺专业起步较晚,最早是从20世纪50年代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专业发展起来的,后期又有中国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业学院等相关艺术院校开设室内装潢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但目前优质的教学资源都集中在全国少数知名院校中,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资源还相对落后,如何让优质的教学资源传递到每位学生的手上,成为现今传统教学体制下的难题。(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平台传统体制下的环艺专业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非常有限,课堂上教师现场教学首先要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课堂上仅留下的一点时间,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而利用互联网教学将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的弊端,通过互联网,学生在课堂上课之前可提前进行线上学习,在线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提前对预先学习的知识进行讨论,学生预先将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等到课堂上带着问题针对性地有效学习。线下课堂以讨论问题为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而课堂后再进行线上反馈,从线上—线下—线上这种模式,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知识点,延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搭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三)教学信息、市场咨询传递缓慢传统体制下的环艺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信息来源及市场咨询渠道比较单一。教学信息相对滞后,对市场现状缺乏了解,是目前我国环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一些家具设计教材,教材中讲解的家具材料及家具制造工艺都早已被市场所淘汰,教材中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所以还一直沿用,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市场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毕业后的学生普遍感觉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落后于市场,满足不了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必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教学中要解决上述问题,一要及时调整跟进教材内容,不能长期不变,尤其是设计专业的教材更是如此。二要利用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和信息,并通过网站让学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四)实践教学空洞,缺少环境场景模拟环艺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师通常先对课程中的某个实践环节进行理论讲述,再进行实践操作和步骤讲解,但这个过程通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不理想,主要因为缺少场景环境的真实模拟和认知体验,很多学生对实践环节普遍感到空洞乏味。例如,《景观建筑构造设计》课程中对于斗拱、雀替等古建筑部件的学习,如只给学生讲解理论和图纸,学生认知感不强,且空洞枯燥。若结合互联网媒介,教师在实地现场对斗拱、雀替部件进行现场讲解(包括细部构造、现场测量),并录制视频,随后教师将视频课件上传至网站,学生可以提前到网站上学习,学生看到视频中真实的古建筑部件,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和清晰的现场演示步骤,使得原本需要讲述的大量文字内容通过视频录像演示,直观、清晰、明了。课堂上,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帮助理解和消化,互联网的介入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二、互联网应用于环艺专业教学的优势及影响
(一)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学习互联网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互联网教学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着无线网络信号的覆盖面越来越大,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上网学习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所接受和青睐,在线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互联网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除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外,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还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教师和学生集中在某一时间段进行教学。除集中授课的时间外,剩余的课外时间,特别是像乘车、等候等一些琐碎的时间,学习利用的可能性不大。而利用互联网教学,教师将课件、视频录像、试题、图库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站,平时学生可通过手机、ipad等媒介上网,随时随地地学习,这就将生活中大量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延长了学习时间,使得学习更有效率。第二,具有重复学习的优势。教学视频可上传至网站,学生课后对教师课上讲授的知识点可打开视频重复学习,帮助学生复习,加强记忆。而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除在课堂上讲授外,课后学生遗忘知识点无法通过媒介帮助回忆。互联网具有强大的技术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二)实地现场教学,录制视频教学课件,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学生有时认知不清,尤其是对于施工工艺和家具制造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点,由于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学生听完课后没有清晰的概念,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完课以后更加混淆不清,在脑海中形成错误的概念。而由于第一次学习没有彻底弄清知识点,形成错误概念,导致学生在进行第二次学习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更正第一次学习形成的错误概念,这就使得学习事半功倍,降低了学习效率。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室内装饰工程、景观建筑构造设计、家具制造工艺学等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动手实践性较强,以纯理论的方式教授此类课程显然不符合教学规律。但教师如能到施工工地或工厂厂房进行现场教学,并录制教学视频,后上传至网站,学生在线上看到教师在施工现场录制的视频课件,有了形象生动的视觉感受,对施工和工艺流程也有了直观清晰的概念。
三、互联网教学对环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被动式教学无论是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还是新型的线上互联网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的一面,比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面对面直接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互动性强,具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且教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亲和力,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当面直接解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模式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共享,实践教学课程效果不明显。而利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具有覆盖面广,教学资源和市场咨询传播迅速,不受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以上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无法完全取代一方,即使是具备较多优势的互联网教学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而最佳的教学方案是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取长补短,以线上教学作为入口导入线下教学,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彻底打破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提前上网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问题和疑问,等到课堂上学生会带着上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性地听教师讲解,解决网上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自然会更加集中,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更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了现有环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必将全面推动环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向前迈进。
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互联网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建设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互联网教学上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探索。其主要网络教学实体为易居句容网(),在此教学网站中,设置了六大特色网络教学版块,分别为“装修建材”版块、“案例欣赏”版块、“装修服务”版块、“寻找装修”版块、“精品家园”版块以及“专业论坛”版块,这六大版块分别发挥着不同的特殊作用。“装修建材”版块主要为学生上网积累基础知识搭建网络平台;“案例欣赏”版块主要为学生在设计前进行设计前期调研搭建平台;“装修服务”版块主要为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寻找装修”版块为学生进行实际项目操作搭建平台;“精品家园”版块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成果提供了成果展示平台;最后一个“专业论坛”版块,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公共平台。总体而言,它是一种教学与商业相结合的网络实战平台,以校内工作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和利用各种专业与行业资源,为学生、教师、企业、客户四方搭建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通过咨询与实战,改变学习方法、扩展教学内容、扩大教学范围,最终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
五、总结
篇9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2日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2014年4月21日,腾讯总裁马化腾在《人民日报》上第一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进一步明确提出“鼓励学校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教育”?简单来说,“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工具方式下的教育。即“互联网+教育”依然以教育为主,互联网为辅;“互联网+教育”目标和终结处为教育,实施的过程和路径则通过互联网来设计改造。即基于大数据平台、学习分析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促使“互联网+”新一代教育环境从“干预手段”到“教学生态”的变革;同时,课程教学也逐渐从封闭到开放融合,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到“半开放式/连接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和社会化组织的开放式MOOC课程教学进行变革。
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更加即时性。即立刻、马上直接通达,做到人与人之间可以直接沟通,使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大大加强;第二,个性化。让科技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驱动力,重构在线教育场景,探寻教育本质,以学习者为中心,要加快优质资源普及共享,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第三,互动性。互联网教育下更加注重“人物互动、虚拟教学社区”等互动性的教学体验,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智能化与舒适化。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就是一场创新和变革。它的最大意义在于“从思维到人才,对整个行业的重塑”。以“更方便、公平的学习”作为核心;以“教学管理的数字化”和“教学内容的线上化”作为教育互联网化的主要形式;对改善学习条件、丰富教育手段、扩展学习者的视角、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提供海量的信息数据等都有着积极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主要概括为三种:(1)价值错位。侧重“讲解――接受型”的教学模式,即注重如何快速、高效地使学生掌握知识。我们的教学模式普遍都是按照科学要求和教学专家的憧憬设计出来的,一切以传达知识的有效程度作为衡量标准;(2)个性缺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众多,忽略学生的个体发展;(3)教学分离。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权威――权威崇拜者”的绝对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必须保证的是完成教学进度,尽量高效率地解决信息传达的问题,很少注重同学生之间的沟通。
传统教育遇到“互联网+”,如何让互联网与教育真正相融相生?传统教育模式必须要转型,互联网教育最终会成为教育的主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瞿振元曾警告我们:在“互联网+”时展在线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的本质。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正确形态应该是对传统教育的升级,而非去颠覆传统教育。所以,必须认清传统教育并不会被“互联网+”取代,只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笔者认为,高等学校的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平台,丰富、拓展教育手段和教学内容,助力传统教育的发展,使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为提高教学水平做一定贡献。
三、“互联网+”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影响
笔者以“互联网+教育”的核心为视角探讨“互联网时代”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影响。
(一)课程设置必须关注终身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随着知识更新换代节奏越来越快,人人都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存在泛在性、非正式性、社会性、情境性、适应性等特点,而传统教育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匹配这种学习需求。终身教育的实现,离不开教育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推进终身教育的重大意义,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的全面综合改革,切实推进高校教育战略转型。因此,高校课程设置应注重互联网技术开发和应用,注重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课程的改造,注重培养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观念。高等学校要借助互联网,建立MOOC教学资源、整合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管理学理念。“互联网+”课程的整合,要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互动平台,充分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组合重构并相互融合,使学生通过开放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二)革新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应用,建立基于专业网络软件教学模式。高等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学习氛围浓厚的协作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到数字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理念的推酉拢基于云的教育服务、云端一体的技术设施,为创新教学提供了各种服务。利用云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使海量的教学资源在平台内得以流通、共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海量优质资源精心备课,避免出现课件设计、教学目标等环节过程中的重复浪费,使高校教学活动变得更加高效。同时,依托高清录播教室开展MOOCs、微课、晒课,打造精品课堂。积极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试点和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借助云平台丰富的内容资源,多视角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习不再枯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实现“移动式”学习。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重点在于移动学习,主要涵盖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移动学习是借助移动设备及其环境开展的学习;第二层含义是移动学习不是静态的,而是发生在多个地点的,即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可以变化的。互联网技术下的学习目的在于增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拓展数字化学习环境。过去围坐式学习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教育的新要求,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和时间,即“连接就是学习”。高校教师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微信公众订阅号向学生推送学习内容和新闻,革新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云平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个性的学习计划,教会学生查找筛选所需资料;学生可借助云平台搭建的交流平台,实现师生交互,及时提问、参与讨论,通过活泼轻松的形式实现学习。“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更加注重教师、学生及家长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强调培训引导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网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四)创新教育管理。新的教育现象必然要求管理方式实施同步的创新,对现有的教育管理提出新的挑战。高等学校要构思并逐步实施与“互联网+教育”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顺利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从教学管理内容上:教学管理不仅要管理课堂教学,还要管理教学软件的运行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借助互联网技术融合不同教学资源,消除无效劳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愈发重视人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能的价值,因此在管理理论教学的同时务必注重实训教学及课外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从管理者角度出发: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业管理的高校教师,不再对学生实施平均化的管理而是转向重点管理,比如导向自律的管理;不再局限于教师管理学生的模式,而是转向学生管理自己或一部分学生管理另一部分学生的模式;另一方面对师生进行体制化管理的行政人员,要坚持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的统一;建立基于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及教研培训模式,形成教师网络培训新常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开展区域内、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充分发挥云平台作用,共享教育、教研、教师资源,加强交流、探讨,优势互补;变革传统教研方式,做到线上线下的融合。
(五)建立“互联网+”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日常教学的“指挥棒”。传统的教学评价,以评课教师的“听课印象”为主,具有主观性。在互联网时代下,要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评价结合起来,用更具说服力的数据评价代替传统的“印象评价”。南京师范大学的朱雪梅教授指出,要建立“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采用行为编码方式,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处理后,直接为评估结论提供可观的量化证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从而达到矫正偏差性教学行为,促进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目的。”
同时,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质量考试评价制度。既要评价教育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及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又要评价教育是否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校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构建全面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得评价比以往更能凸显学生个性、更接近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
(六)建“智慧”环境。互联网时代要求打破传统教育的生态环境,追求个性化和智慧化。高校要改变保守的传统教育,正确对待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做到“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做到全校覆盖宽带网络、每个班级都能共享优质资源、每位学生都能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两平台”就是要建立教育资源公用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云、网、端构建云平台,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打造轻松愉悦、快捷便利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互动功能和拥有的海量信息,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和相应的选择能力,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智能终端,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网络、信息技术等与教师互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此外,高校教学环境要冲破教室“围墙”的束缚,做到线上线下交互融合,使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同时并存、互为补充,为学生创建混合式学习环境。
(七)转变学校组织结构。互联网学习终将成为学校的日常组成部分。“互联网+”促进学校组织结构转型,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社会空间、新的分工形态。高校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云、网、端一体化的数字、智能基础设施,使得学习无处不在;利用数据与信息资源,精确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高校要积极重构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实现内容供给、智慧学习环境、教与学方式及管理与评价的重构,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线下教学资源无限扩大并化身为虚拟大学;借助实时协同通讯网络、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知识和反馈。互联网时代下,学校组织形态会有两种变革趋势:一是数据会成为学校最终要的资源;将来教育的核心生产资料将会是数据;二是学生通过网络、通过团队学习,自己解决学习中的大部分问题,已然成为事实。因此,学校要开始重新审议并制定网络开放政策,要建设网络上的校园文化和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校园育人环境。要让学生个性化地利用自己的学习设备来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
(八)注重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中的主导因素,脱离教师的理念转变和专业发展,再伟大的教育变革也只是空话。高校教师培训应当将“双师教学”模式与国培、省培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和多方式的培训试点,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优质资源,达到教师培训的目的。同时,“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植入“互联网+”基因,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维,提高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四、“互联网+”时代铜陵学院的教育变革
铜陵学院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是一所以财经类学科专业为办学特色的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铜陵学院的传统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铜陵学院积极植入互联网基因,以“数字校园,无线沟通你我”为目标,建设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立完善的网络、硬件支撑环境,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快捷方便的网络教学。为完善数字校园建设,各相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应用系统。网络教学、教学管理、图书管理等主要应用系统都已经开始运营使用。这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系统应用集成于校园移动终端,为师生提供高效快捷的移动服务。为了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模式,铜陵学院积极开展MOOC和翻转课堂教学,也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倪国爱校长指出,铜陵学院将继续推动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的方式改革,开展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实施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会计学院院长周建龙表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都起到一定的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效果较好。此外,铜陵学院特别注重“物联网+教育”下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设置智慧树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海量的教学资源,享受公平教育,在线与名师进行沟通解疑。
但是,铜陵学院在实施“互联网+教育”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利面。MOOC教学和翻转课堂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践力度不足,仅仅局限于相关学院的负责人。很大原因在于,铜陵学院并未在全校范围普及“互联网+教育”思想,教师缺乏“互联网+”思维,学校及教师行动力不足;相关硬件及软件基础设施不齐全,难以满足“互联网+教育”对高校的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开发和技术设备建设等的高要求;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体制,大部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高,相关专业素养不具洌难以实施教学变革。铜陵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教育为主,学校及教师并未正视电子产品在教学过程的积极作用,仍以“教室、教师、书”进行知识传播。综上所述,铜陵学院对“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继续保持优势面、弥补缺失面,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帮助自身教育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五、结语
互联网技术帮助高等学校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公平;方便学习者获取相关所需知识信息,使得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要求;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面对互联网对高校教育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我们必须坚信,尽管存在一系列的挑战,但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和不断尝试,借力“互联网+教育”高校教育的发展必将获得重大突破。
主要参考文献:
[1]瞿振元.发展在线教育应有理性思考[N].人民日报,2015.4.20.
[2]王勇民.“互联网+”给高校教学带来的影响[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
[3]朱绪海.借力“互联网+”助推教育现代化[J].学周刊,2016.5.
篇10
关键词:职教集团;教育信息化;互联网维;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38-04
一、建设背景
历经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和政策推动,我国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2014年年中,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实行方法做出规划指导,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需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这对现代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
成都汽车产教联盟是依托并服务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的由全省56家中、高职院校,47家整车生产、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及相关行业,以及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府多个部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参与的新型职教集团。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师资共育、研培共担,学生学徒一体的教学平台是有效发挥集团功能,践行集团创设宗旨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问题
1.为什么老师们不喜欢精品课程
长期以来,精品课程一直被认为是实现教育公平,解决师资不足及能力差异的重要资源。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事与愿违。分析精品课程不被老师们喜欢的原因,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课程内容与地方经济及社会环境脱节,一些老师无法完整理解精品课程的精髓,意图依赖课程资源,结果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老师们反映精品课程不好用;二是精品课程设计者设定的学情与使用者面对的学情差异较大,一些地区学生接受不了,老师们反映不能用;三是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对自身素质都有较强的信心,表示不愿用精品课程。
2.好的教学资源在哪里
离开了精品课程,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如何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企业希望学校培养的人是适用对路的实用型人才,但是企业究竟需要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企业的需要能否有效转化为教学的目标?企业的资源能否为学校所用?教师是否可以通过企业渠道获取到资源呢?
3.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哪里
无论多么美好的教学设计,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无论多么给力的资源,都必须有学生愿意用,愿意学才能够发挥它的作用。那么今天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哪里?在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接受调查的2471名学生中,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仅占1.8%,愿意配合学校对中职生的学习进行督促和干预的仅占到15.6%。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严重消退,外部来自家庭的动力也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4.如何有效开展员工培训
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合格的人才。当企业产品升级的时候,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跟上技术改革的步伐。但是企业有利润的追求,有繁重的生产任务。如何处理好员工培训与生产之间的时间冲突?如何保障学校的培训是有效的?企业能将新技术交给学校进行培训课程改造和处理吗?
三、功能设计
根据职业教育规律,依据职业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智能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搭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生态圈,可以实现职业教育集团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和无碍对接。
(1)对联盟内学校:以互利共生为准则构建没有边界的新型教育共同体,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联盟内学校依托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优势,通过平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企业用人标准,汇集数据流到企业,并获取企业用工选才信息,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对联盟内企业:以安全适用为准则构建没有场地限制的培训机构和人才市场,促进联盟内企业招工选才,帮助在岗职工的技能提升,科学解决企业季节性用工荒难题。一方面,联盟内企业依托平台开展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平台学习获得认证并在达到一定积分后,通过企业在线审查考核,可以直接进入岗位。有效缩短招工和培训周期,降低招工和培训成本。
(3)对在校学生:以压力适度,富有趣味为准则构建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和技能水平,从而提升职业品质。通过平台,学生可定向学习符合企业用工要求的技能,可定制课程学习并通过课程置换获得学校认可的学分,可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可对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跟踪和评价,从而主动调整。
(4)对离校学生:以持续关怀、共同成长为准则构建无限延伸的教育支持,交流职业心得,获得技术支持,提升技能水平,拓展社交环境。毕业生可通过在平台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咨询,可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提高生活品质,可通过互动交流建立专业领域内的社交圈。
(5)对企业职工:以灵活适用为准则构建没有围墙的继续教育场所,提升技能水平,提升工资待遇。通过平台学习和优化工作中所用到的技能,参与企业组织的培训,通过学习获取积分和相关技能证书。
(6)对学校教师:以易学好用为准则构建无缝对接企业并有效提升自我的平台。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思路,拓展授课渠道,改革教学方法,研习新的教育模式,在减轻教学压力的情况下获得高效教学回报。
四、实践探索
1.学习借鉴MOOC教学思想的平台设计创新
在设计教学平台时,引用MOOC学习方式多元化、终身学习、兴趣学习、互动反馈的优势,结合职业院校独有的校企融通、工学结合、做中教、做中学的教育特性,考虑学校所处产业的特殊位置,设置至少五类的角色体系,打造服务于在校学生、离校学生、在职职工的“人人通”门户体系,以十大应用为核心的统一公共服务平台,搭建“AAA”(Any time,Any where,Any style)级的应用模式与访问客户端,建立信息化支撑体系与运维支持体系,为联盟提供教学、学习、培训、选拔、信息交流、考核评价服务。
(1)实现职业技能认证O2O的微创新
依托国家技能鉴定所,打通线上线下技能认证体系,实现技能认证O2O的微创新。
(2)打造个性化私有领地,进行人人通空间微创新。
打造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等私有空间的同时,增设企业空间与学校空间。
学生空间:由学生自行建构。学生可以从平台抓取规定学习内容和兴趣学习内容,形成个性化学习领地。空间在保持学习和学习轨迹记录的基础上,连接企业的实习、实训、面试、招聘。
教师空间:由教师个人自行建构。教师可以从教师从平台获取资源、素材,可以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学习资源,并可以将教学感悟、教育随笔、其他学习内容、个人工作总结等等纳入其中,形成具有记忆功能的个人移动业务档案空间。
企业空间:由企业通过平台管理方授权获得。企业可以将自己培训人员开发的资源放入其中,也可以通过授权方式委托院校教师帮助开发培训资源放入其中,由员工有条件地进入其中进行学习。企业可以监控学习情况,以实现内部培训和继续教育,并连接学校实习、招聘、技能认证。
学校空间:学校通过平台管理方获取授权,建立自己的管理空间,可以管理自己的教职工和学生。平台会对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大数据分析管理,智能化推荐人才,加强学生、教师、企业三者联系。
2.基于微课与精品课程资源库认知的资源库创新
在设计平台资源库时,考虑到已有的精品资源课程使用效果较差,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兼顾“教师对优秀教学素材、学生对灵活化的教学内容展现、企业对内部培训素材”的三方需求。借鉴微课的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情景化教学等优点,我们提出由教师将已有的精品课程进行“微格化”处理,再结合教师本身,创作一批新的优秀教学素材,形成新型教学资源库。
(1)药柜式资源库,资源管理的微创新
目前的课件(教育资源)往往是独立的、程式化的、容量较大的教学资源。它们依据特定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封闭性、固定化和不可选择的特点。而现实中的教师是具有生命活力、选择性强、具有自身教育风格的。他们的学生具有个性,包括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传统的精品课程式资源难以达成教学的个性化追求。为此,我们统一组织教师对教学课程进行“微格化”处理,在将一门课程分解为几百上千个知识与技能点的情况下,通过校企共同开发的方式针对同一知识点(技能点),创建一批“同质异形的积件”,然后将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到“药柜”里。教师通过访问平台生成的分类目录就可以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的大数据推送功能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源。
说明:教师可以从资源库中搜索获取相关素材和资源成为自己教学课件和教案中的组成部分,最终形成教学处方。
(2)同质异形――药材式的课程积件,资源形式的微创新
就是在针对同一个知识与技能点,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呈现。如PPT、动画、多种形式的视频、音频等。由于仅仅针对一个点,内容少、时长短、容量小、便于自由组合,因此称为积件。
(3)处方式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微创新
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医家主张对症下药。有了积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及平台大数据分析,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基础等五个方面入手,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这就是“处方”。同时还引入评价的动态机制,对学习者的学习特质进行准确、全面、动态的评价,形成了从诊断到处方,从处方到应用、从应用到反馈的动态闭环。平台还可以通过应用实例研究与初步的统计结果分析,展示了个性化处方式教学设计在实践中的使用过程与应用效果,帮助教师矫正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方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基于游戏化的学习动力模式创新
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惰性较强的特性,我们设计了“学习动力激励系统”,从多个维度去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通过积分、星级评定与学分认证的方式衡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其展现形式如下:
(1)建立积分体系,功绩评定微创新
平台设有积分商城,无论是学员、教师、职工均可用其所获得的积分兑换相应的物品,积分可通过线上学习、考试、教学资源、教学课程、招聘、面试、论坛发言、参与平台活动、购买平台增值服务等方式获取,获取积分的比例可由贡献方按照平台积分规则自由设定。
(2)学分认证,学分制运用机制微创新
为了鼓励学生踊跃使用教学平台,将线上学习结果直接与学分对接,联盟学校承认其有效性,在学分认证上从时间维度给予更充裕的时间,充分考虑每个人学习进度的差异性,超前完成学习者,可选修其他支持认证的课程,可用作部分课程的替代学分。
(3)星级评定,激励机制微创新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能力标准总共设为五个星级,在线上线下根据每人实际测评成绩,综合评定其能力等级。不同的星级有不同的标准,高星级学员不仅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还需要在工作环境改造、指导低星级学员等方面承担一定的任务。学员晋级,不仅可以得到平台大量的积分奖励,还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获得等级标识、进入特定区域、组建学习团队、获得物质奖励等待遇,并作为其获得企业实习机会、面试机会、更高的岗位薪资待遇和奖学金评定的依据。从而实现“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融合”。这种“指导教师―>优秀学员―>学生”宝塔式的师傅带师兄、师兄带师弟的教学模式,不仅弥补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也实现了学员能力的均衡发展。
五、后续研究
(1)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制作“同质异形”资源的能力和兴趣,丰富“药柜”中的“药材”的品种和质量。联盟内教师的能力有差异,眼界、隐形知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存在差异。这些都将影响资源的制作与采集。
(2)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通过保密协定有限开放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的信心,实现企业技术资源向培训资源和课程课程资源无碍流淌。
(3)如何发挥教学平台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为全省职业教育资源分配提供参考数据。
(4)如何有效构建与教学平台相适应的智能化实训中心,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更加优质的政、行、企、院校融通的联盟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7-33.
[2]杨曼,王运武.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10):465-473.
[3]谢舒晓,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教学,2007(5):34-38.
[4]辉.试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类与利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5):106-107.
[5]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