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

篇1

【关键词】评价 、 有效、创造

在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作业是反馈美术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美术成果展示的一面镜子,而美术作业评价是引导学生不断修正、完善、提高自我的主阵地,关系到美术教学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改理念之风吹进每一堂课时,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作业过程的整体评价,评价标准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每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不要为了形式而评价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虽然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作业评价是一节美术课中重要的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归纳和反馈,又是学生学习中所遇困惑的诊断和启发。可是由于课堂时间实在有限,虽然平时都设计了评价环节,但往往没有最大化地利用这一环节的作用,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只是为了课的完整性而为之。为了课堂中评价这一环节而去评价。我们面对学生的绘画作品,美术老师们经常给予的评价是:“你真棒”、“想得不错”、“画得太好啦”;针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凭主观印象在下课前匆匆判个“优”“良”等级,或打个分数。偶尔指出几个画得好的同学,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顿感失落。一节美术课就这样结束了,学生们兴味索然。我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作业的点评,应该落到实处,具体一些。我在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我总是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学生进行点评。如:有的同学的作品画的很小,教师直接告诉他要往大画,你画的色彩很好是因为色彩很鲜艳、涂色很干净、等直观性语言。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让他们能够从心里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点评,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作业的评价提高审美素养以及感受到美术课的评价乐趣。有效的作业评价既是知识和技能的总结、归类和深化,又是师生、生生之间情感的升华,更是创造思维的碰撞和审美能力得以提高的“诊所”。

二、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引路人铺路石的作用,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发挥出激励和导向的双重作用。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学习过程中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又要在评价活动中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如:在点评《主体与背景》这一课作业时,我请愿意让老师和大家点评的同学把作业拿上来,并且选择几幅有代表的重点点评。先让学生自评说说你画这幅作品的最大的优点在哪里,如构思、色彩、构图、等,其中一位同学就说到老师我这幅作品虽然只画了我和一片草地,可我认为我画的很好,因为我就是主体,背景就是草地。体现这节课的主题《主体与背景》。同学听了哈哈大笑 ,说你画的太简单了,就像幼儿园小朋友的作品,我听后首先对这位同学的点评给予肯定这位同学是表现了主体与背景了。只是背景有些单一了,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对这幅作品的看法,这时就有同学站起来说如果是我画这幅画,我就会画我和小伙伴在踢足球,旁边还有为我加油的,这样画面就丰富多了,这样同学都积极的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互评之中就会得出结论同一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收获知识,得到启迪。通过评价让师生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共识、共享、共进,评价不仅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让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协作性、创作的灵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三、评价应激发创造性思维

篇2

【摘 要】学困生一直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农村正逐渐成为学困生的重灾区,如何做好农村学困生的工作,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成为农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试图寻找农村学困生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家校合作

一、研究目的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小学,四周群山环抱,交通闭塞。除外出打工者外,村民多以种植玉米及蘑菇为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教育意识薄弱。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与自己完全没有关系;当孩子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将责任完全推到教师身上,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这为学困生家校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做了本次课题研究。

二、个案分析与对策

本此研究以我校学生为对象,以个案分析法为主,综合运用观察法、谈话法、对比法、跟踪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

案例1:小明(化名)是一(2)班的一位学生,他在课堂上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散漫、自控力差,在其他学生认真听课的时候,常常看其他地方发呆或者低头玩手。下课时,则在教室内大声喧哗,疯打闹,个性蛮横,不遵守纪律。放学回家,从不完成家庭作业,老师批评也不思悔改。如此一来,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该生属于自由散漫型的学困生,原因主要是祖母的过分溺爱以及家庭教育监督能力差。但是,该生智力水平较高,反应迅速,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和向师性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家校合作方面,我采取积极主动的沟通策略。

(1)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介绍当日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品德、作业及团结同学等情况。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与家长分享,每一次错误也与家长共同分析。让家长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总体状况。

(2)经常进行家访。尽管通讯便捷,但是作为农村教师,如果只凭语音或视频通话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的。只有真正的到学生家里去家访,才能知道学生和家长面临的具体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针对不同情况,向家长介绍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小明回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就提醒家长应在课后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学习。要让家长明白,即使地里的活计再辛苦,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使文化水平再低,也有能力辅导一年级小学生。多关注小明的思想和情绪状况,饭后和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学校的情况等。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家庭环境。规定做家庭作业时间和地点,并且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每天严格执行。

针对小明不遵守纪律,行为散漫等特点,提醒家长在平时教育的时候,要松弛有度,赏罚分明。不可以非打即骂,进行简单粗暴的教育。而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问题的具体原因,多多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另外,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既培B了孩子勤劳的个性又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心。

案例2:小亮(化名)是一(2)班的一位学生,他是班里年纪最大,但是成绩最低的学生。该生知识接受度、反应速度、记忆力、知识运用能力与变通能力均较为低下,多数学生学习几次就可以熟练掌握的知识,他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也无法完全掌握。

通过分析对比等研究,我认为该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学习方法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曾试图与其家长进行交流,但其家长态度恶劣,认为孩子成绩低就是老师没有教好孩子,于是,我只好通过家长会上其他家长的分享让该生家长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理解我的良苦用心。这样,我们逐步建立的友好的关系。并进行了相应的家校合作策略。

(1)让该生家长明白孩子的能力及特点,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更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揠苗助长。否则,不但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打击学习积极性,还会对性格的产生消极影响。

(2)通过微信群,发送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家长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的言行与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不是学校、社会所能够代替的”这样的道理。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比如美国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等等。

(3)注意家校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先介绍学生的积极一面,再介绍有待改进的部分,这样家长的心理接受度会较高,家校合作的效果也会较好。

(4)理解和尊重家长。特别是农村学困生的家长,往往因为自身工作及能力等问题,无暇照顾孩子。教师在家校合作中,不应指责和训斥家长,而应该体谅这些家长的难处,并且给予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经验总结

总之,实践表明,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够提高农村学困生的成绩及整体素质。但是创设良好的农村家校合作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的努力和付出。就让我们广大的乡村教师多给学困生一些关怀和期待,让陶行知先生口中的瓦特、牛顿,爱迪生,在我们的教育下熠熠生辉吧!

参考文献:

篇3

认真听取施快乐老师关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关于家校联系的点滴体会》的经验介绍,让我受益良多。施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家校联系的意义、现实中家校联系的困难、家校联系的方式、家校联系的感想、如何进行家校联系等多方面详细介绍自己的点滴体会。

家校联系的意义很多老师都清楚,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加上个别老师工作不够细致,常常导致家校联系的效果大打折扣。施老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详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指出家访是一种高效的家校联系的方式,也是我们最容易走进学生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一种快捷方式。他提出家校联系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这个时候进行家访贵在及时。他以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让我们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家校联系及时的高效,以及倾听的价值。

很多人进行家校联系,也深入到学生家里,但是工作效果不显著,这也是很多年轻班主任的困惑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施老师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不是骑着一辆摩托车到学生家里坐着聊天就是家访,这样的家访效率当然不高。家访前我们应该做足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对学生已经对家长,我们家访时可以带着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些材料给家长,让家长真正感受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这同时也可以拉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为顺利开展后续工作垫底基矗

家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走出去,当然也可以请进来。针对本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孩子的艺术不够等显示情况,我们可以以家长会的形式开展家校联系工作,让家长在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的同时,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传递正确的教育观点等等工作。这都对应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非常正面的促进作用。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本人受益匪浅,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贯彻,不断进步。

心得二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国城市人寿保险公司所进行的年度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个“严重的威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所以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发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一)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1、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

2、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总是有教育宗旨的,最根本的便是德智体美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升初中、高中考重点大学,其他的概不参与。其实,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读好书,更要让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缺一节课可以补回来,但思想上有一个盲区,恐怕要纠正过来不容易。因此,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长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没有重要事情也让孩子缺席的化,这就影响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篇4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的一门实践性课程。跟学科课程不同,它更加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活动中,学生常常需要走出教室、学校,通过调查、考察、实验、制作设计、服务等多样化的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研究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个学习过程无论从时间、空间的延续性和跨度上,还是从实践、探究的自主性和深度上都有别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甚至有时还会超出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例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的时候,常常出现因为小组成员意见不一,无法再研究下去的情况。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常常需对校外人员进行访谈或者问卷调查,不少学生有访谈失败的遭遇。这些不仅使得研究计划中途夭折,影响了研究的效果,对学生心理的积极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本文从活动中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如何进行相应的排解和指导。

一、提高学生参与研究的自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现实生活、社会中的问题,属于科学教育范畴。对于如何规范开展研究,如果没有经过必要的指导就投入研究,学生很容易遭遇困难和挫折,从而失去自信心。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一)进行方法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涉及到两类基本方法,一类是完成主题活动全过程所需要的程序类方法,例如怎样选择和确定活动的主题,如何围绕主题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如何进行开题论证和答辩,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何整理调查研究的结果,如何进行展示和交流等等;另一类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或叫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观察的方法、访问调查的方法、设计制作的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感悟、学习、掌握相应的方法。

在方法指导上,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要尽量避免单一、枯燥的系统讲座,要适当结合案例,尤其是本届或往届学生做过的研究课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在学生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关注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切实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避免盲目的失误,帮助他们在提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研究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提供必要支持,为学生树立自信搭起桥梁

由于受年龄、知识经验、物质条件等限制,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会遇到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研究的进展,了解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随时给予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不仅要在思路和方向上进行引领,在情感和意志方面给予鼓励,还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如:帮助学生协调指导教师、学校、家长等各方面的关系,联系活动需要的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为他们开展实践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搜集信息资料的途径,如相关的网站、书目、查找范围等,提高他们活动的效率。在活动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如必要的工具和辅助材料等。

二、指导学生学会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提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活动。然而在活动中常常出现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而无法继续研究的情况,这实际上涉及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分工协作,共同进步,分享快乐。怎样指导小组合作呢?

(一)成立合作小组

小组的组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教师按异质分组的策略,把不同思维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选责任心较强、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学生作为组长。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起始阶段。当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可以由学生自己按兴趣自愿成立小组。组长的选定可以由学生推举或自荐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活动主题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来担任组长。

(二)指导学生学会合作

小组成立后,教师要通过专题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如:学会欣赏与接纳、学会分工与协作等。

同一个小组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各有差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合作伙伴,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其他成员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同时,对于一些在探究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例如性格内向、纪律欠佳或某方面能力薄弱的学生,要鼓励学生主动接纳他们,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得到相应的锻炼,增强自信心。

有效的小组活动应该分工明确,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在进行分工时,既要尊重学生们的自愿选择,也要考虑研究工作的需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鼓励他们主动承担不同的任务,在实践中学会各种研究本领。在探究过程中,小组要适时组织交流沟通,了解每个同学完成任务的情况,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彼此鼓励,互相支持,主动配合,共同完成研究任务。活动总结时,要组织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活动中承担了什么任务,起到了哪些作用,与大家合作得怎么样,共同总结合作的经验,分享成功的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组长缺乏组织和协调能力,有的组长不善于听取组员的意见,教师要因势利导,教给方法,纠正偏差;有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不够积极主动,缺乏责任感,教师则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责任,进行适当的激励和督促。还可以采用评价手段,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了解上述情况并适时介入,及时肯定和介绍合作学习中的正面经验和成绩。对于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和问题,也尽可能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予以化解。

三、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开展研究性学习,许多学生会不习惯、不适应与陌生人打交道,遇到这样的活动往往会打退堂鼓。由于缺乏必要的准备和社会人员的不理解,也常常容易遭受失败。这都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帮助学生联系访谈对象,说明活动目的;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获得支持;与其他教师协商,共同指导学生活动。沟通前进行准备是很有必要的。以访谈为例,访谈的准备包括确定访谈对象、制定访谈计划、拟定访谈提纲、学习访谈技巧、模拟访谈、准备访谈工具等内容,这些都是访谈成功的基础。在实施访谈前,教师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建议学生准备好访谈工具,提示学生围绕探究主题,按原定计划和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并注意倾听、认真记录。为了保证记录全面,可以采用多人同时记录的方法,或借助摄像机、录音机等辅助工具。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在学生外出沟通前,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必要的指点。例如: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大胆地接触访谈对象,灵活运用准备活动中学习的各种技巧;注意尊重对方,说话要礼貌;根据不同的对象(如同龄人、成年人的区别)和场合,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态度以及某些必要的准备工作(电话联系预约、开介绍信等)。在学生完成访谈等沟通任务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在交往实践中战胜自我、完成沟通任务。

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由于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互动参与、强调实践,因此不少学生对此兴趣高涨。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感觉到完成研究任务的难度较大,尤其是遇到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时,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止步,使整个活动浅尝辄止,草草收尾。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例如,可以通过个别心理辅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参与研究活动对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价值,帮助他们分析已有的收获与成果,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活动得以持续下去。鼓励他们找到研究的乐趣,培养他们坚持研究的意志力。

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 ; 合作教学 ;学习效率

初中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来说,如何进一步的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提升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是最重要的。新形势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课程,应当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改善数学教学模式,挖掘学生潜力。而合作教学正是突显出这样的优势,所谓合作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合作学习,就是老师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老师布置任务由小组进行合作完成,老师再给予恰当的指导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分析合作教学在实际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出发,重点阐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虽然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开展许久,但本文作者认为,至今为止,合作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之处,换句话说,合作式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将合作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来,必须符合一定的前提条件,才可以将该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有效的境界。首先,参与合作式学习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因为该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学生应当能够正确的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理顺思路,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老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虽然该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可以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自主式学习与讨论不关心、不理会。老师应当及时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防止学生走极端,当学生在思考问题陷入困境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帮助。第三,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因此,老师在设计小组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能力,科学的设计问题,使其适应每个同学,要循序渐进的增加其难度,切忌要囫囵吞枣式的学习,那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起不到任何效果,还会失去了该合作式教学的意义。

二、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分析

数学课程多半是由数字组成的,较为单一和枯燥,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大多是老师机械的板书教学,缺乏灵活性和丰富性,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活跃性与积极性不高,缺乏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在该教学模式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等到应有的重视,同样也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该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了其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学到的知识的效率远远高于老师传授的。另外,合作教学模式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及学习状况,从而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1.明确老师与学生的职责,科学分配学习小组

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是主导者又是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指引作用,将学生带领到正确的思考问题的道路上来,然后由学生自由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除了负责引导学生之外,还要特别观察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同学心理思想状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由此才可以不断的修正该合作式教学模式,使其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发展状况。学生的职责就是将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组织、有分工的分析、讨论、解决,最终得出结果。至于学习小组的分配,本文作者认为必须根据本班同学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分配,使学生能够充分得到优势发挥,即本小组成员应该能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有的人比较活跃,适宜带领大家进行积极的讨论,有的人逻辑性较强,适宜带领大家建立有条理的分析问题的思路,还有的人计算能力强,可以帮助大家检查问题的计算结果,这样层次全面的分工有助于大家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小组的人数的选定一般在6-8人左右,人员太多,容易导致混乱,不容易控制场面,也使得有一些数学基础不怎么好,兴趣不高的学生在里面浑水摸鱼,人员太少容易出现冷场,不容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

2.科学合理的设计数学问题,难度要循序渐进

对于初步接触合作式学习的同学来说,为了给他们一个适应的时间,各班的数学授课老师一定要根据本班同学的学习基础,选择合适的、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难度上,要循序渐进,按照教科书的章节,慢慢引导。目的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以熟悉该种教学方法。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再维持好纪律的同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的合作者,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合作教学发需要老师多实践,多反思,多改进,才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 李卫国,《探究初中数学合作教学的实施策略》,数理化学习,2011(11)

[2] 冒亚萍,《初中数学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课程教材,2011(198)

篇6

实施课改以来,老师们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局面,注意启发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角色。有的教师的实验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这是主流,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我们同时还必须承认,成功者不是很多。即使是成功的教师也不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归结起来,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然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在满堂灌或拖课现象;

(2)从课堂的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

真正从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学生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3)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做表现文章。

课堂教学存在着上述的等等问题,说明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精神还远没有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化?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翁? 在这里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的有效性

(1)精心准备:精心准备就是要求教师在研究每天课程或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其重点和难点,实施有效的教学。

(2)科学组织:a、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设置学生思考的题目和安排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b、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技巧,并且在提问后留出让学生候答时间,要通要对学生的回答反馈和评价等,引导学生专注教学,参与教学,即由学生原来的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参与。

(3)学习时间最大化:追求教学有效,就是要增加有效的学习时间。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于引路,妙在于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4)师生交流的最大化。教师与全班交流,不能只停留在几个同学,必须使全体学习都有同等被提问和叫答的机会,应该使多数学生经常得到教师的反馈、指导。

(5)教学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基本事实,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状况和实际情况开展适应性强,有针对性的教学,特别是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调整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和风格。

二、学习的有效性

教会学生学习,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课改的核心理念。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方法又是多种,这里只谈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从许多方面能促进学生更加行动活泼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所以小组合作的大小与编排要适宜,要考虑到有种于讨论,达到不同学生的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有着共同分享,取长补短的目的。

建立小组教师首先要设计活动时为小组提供一套指导,包括a、创设问题情境;b、口头提问;c、问题扩展;d、提炼与概括。注意引导和促进学生向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提出小组讨论的问题或安排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介绍新材料,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又转变为促进和

合作者,有时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者又是指导者的角色。

三、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机关报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此,反思型教师是对传统的“经验型教师”的超越。

怎样反思:

(1)典型剖析,典型的剖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和范型。

(2)自我洁难,筛选并淘汰不良习惯,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性,教师一方面,必须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留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习惯。另一方面需要更宽泛的人的素质的提高,这就是要求教师认真检讨自己的言行。反思教学,它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识,因此,倡导的是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行动研究。反思教学就注意的是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控,才能真正成为当前课改所需的新型教师。

篇7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架构;班级文化;家校沟通

一个班级有几十位学生,存在性情、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师生之间学习、生活和交流也可能出现一些偏差,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学会抓主要矛盾,能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梳理,形成一套有条不紊的管理系统。鉴于此,结合班级管理经验,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师生平等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他们往往更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大家的夸赞和表扬。班主任应该基于这种情况,发扬民主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做班级管理的主人,责任感更强,精神和法规贯彻更到位。比如,如果我们总是板着面孔三令五申班规班纪,那学生可能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可能会有抵触,收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在班会上以讨论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应该怎样构建文明班级。这样大家见仁见智,一条条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积极参与班规班纪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刻认识班规班纪对文明班级约束作用的过程,通过他们自己思考和讨论产生的班规班纪,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遵守班规,从而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建立架构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班主任面对几十位学生管理起来也是左支右绌,这就需要我们选取班级有管理组织能力、有服务心的学生做班干部,协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管理问题,从而及时改变管理策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班干部是连接班主任和学生的桥梁,他们不但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及班内其他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还要以合适的方式将管理理念和精神及时传达给同学,在增强师生沟通的同时完成对班级的管理。具体操作中,我们要对班干部进行具体的分工,只有各司其职才能明确责任,才能产生系统的管理方案。比如可以设置班长全局统筹工作,设置学习委员统辖各科代表主要抓学习方面的工作……这样设置职权分明又有条不紊,在民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让班级管理变得灵动、自然。比如,我们可以学习两套班级竞选制,让学生在竞争中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对班级优化管理,让班干部也有管理的压力,如果管理不善,会有落选或换掉的可能。如此一来,班风好、学风正,原本思想落后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来,要求全班人人进步,形成一个蓬勃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

三、班级文化

班级是一个团队,团队就不能是一盘散沙,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了培养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可以从打造班级文化入手。第一,召开竞赛类班会。通过竞赛活动来明确教育内容,侧面转化学生思想。例如,利用班团会的时间召开“文明礼仪知识竞猜”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其次,我们还要定期举办一些班级活动,比如拔河比赛、小组越野赛、小组调查等,让学生通过切实的合作,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从而产生更强的凝聚力。总之,班级管理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传播健康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健全班级文化内涵。

四、家校沟通

学校一般每学期都要举办家长会,告知学校的相关事物并宣传学校的相关政策,传达学校和班级的工作计划,汇报班级管理工作;向家长提出共同搞好班级管理的建议和要求,同时针对家庭教育的某些倾向和普遍问题,共同研究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要求,组织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体会等。在家长会上,家长能够具体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以激励家长关心、支持班主任工作,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开展班级小型家长会,把同类型孩子的家长聚到一起,人数不超过10人,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探讨的问题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会更加有效。

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等活动,让家长对学校和班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增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让家长了解班级教师的教学风采,亲身感受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氛围以及教师的工作情况,体会孩子在校学习的不容易,提高家长对教师、孩子的共情能力。

总之,班级管理不能再沿袭传统的说教加皮鞭的方式对学生一味打压。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扬民主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然后通过选举打造干部团队,细化管理,从各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学习态度、纪律意识等进行积极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心服口服地参与进来,为构建和谐班级奠定基础。

篇8

本次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校学习,第二阶段为全县学习,第三个阶段为在家自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网络大集体备课的学习、各校汇报本校的大集体备课、观摩课和评课议课。不但有自己学校领导作报告,也有外校的老师介绍经验;不但有教育法规的宣传,备课方法的讲解,也有老师自己的心得体会;不但有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有思想品德的提升;不但有集中学习,也有小组讨论和在家自学。这次暑期培训内容充实,但是重点突出。老师们用自己切身的体验告诉大家,网络大集体备课所展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优势,极大地鼓舞我们将备课形式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网络大集体备课时我县改革实行的一种备课形式,可谓是集思广益的突出表现形式。在以往的集体备课中,也有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打破过去一个人独立思考,靠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参书来完成课堂教学,今天已不能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趣味教学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成功的完成课堂教学。而今,通过网络模式,多人合作,共同探讨,将一项任务分开化,我们有了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在闲的时间里,通过互联网获取了更多的资料和信息。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以前我们都是“各备各课”每个老师在平时都是专注于自己备课,而县教育局在本学年暑期组织了“网络大集体备课”的培训,利用网络的优势和平台,集大家之思路,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各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各抒已见,从中学了不少经验,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少走很多弯路,个人素质将会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各校代表讲授自己学校的大集体备课经验总结,给大家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提出了合理的方法。以里庄为代表的各学校讲解了自己学校在以往多年里总结的大集体备课的形式、方法、分工、优化等各个环节,通过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性化备课、课后教案修订意见等步骤把一个备课通过集思广益,做到最好。

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新思考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深刻的指出了智育与德育并进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好的身体是学好知识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重视小学体育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体育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的有实施成为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一,兴趣引导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体育教学是一门相对活跃和开放的科目,由于体育项目丰富多样,不同的学生具体到教学中会表现出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师而言积极的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发觉他们潜在的运用能量可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兴趣引导要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运动天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包括田径、球类、体操、跳高等等,通过教师的兴趣引导使学生投其所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通过兴趣的引导进一步的促进学生体育项目各个方面的发展,如田径类的教学项目包括短跑、接力以及长跑等内容,球类应该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基本项目,使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全面发展。

二,游戏教学法

“寓教于乐”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对于低年级的体育教学而言,应当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游戏方式,尽量选择接近自然又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方式进行。例如在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游戏是模仿小动物走路,这种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五禽戏”,动物走路的姿态千奇百态、千变万化,模仿动物走路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学的思维,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模仿学生的关节得到运动,实现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此外,在游戏的选择上应当注重性别的差异,男同学的游戏可以选择具有挑战性、强度稍大的活动,例如“跳马”,女同学的课堂游戏则应该选择运动强度较小的活动,例如“八仙过海踩一脚”。当然为了教学的方便尽量选择学生都能同时参与的游戏,例如丢沙包、编花篮等等。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鼓励教学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经典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渴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关爱,鼓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肯定学生的价值的体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教师而言有必要而且有责任去鼓励和关爱学生。

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人意志力和承受力的不同,以及各人擅长的项目各有差异,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的学生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导致某项项目测评中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安慰学生,帮助他们查找问题的根源,如果学生尽到自己的全力就应该给与相应的肯定,倘若学生在某一项目运动中还有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就应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通过鼓励教学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关怀下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是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四,拓展户外运动教学法

体育运动教学多是在户外进行,其空间相对开阔,有助于学生缓解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近年来,随着绿色运动理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拓展新的体育项目。作为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应该与时俱进,教师应该进行思维创新,提高教学创新意识,拓展户外运动是一种新的体育教学理念。

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户外运动拓展必须有机的与学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爱好,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教学的特点。拓展户外教学的方法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在春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但与一般的春游有所不同的是必须要体现运动的特征,如放风筝、野外寻宝等活动都能体现运动的意义。

五,项目比赛教学法

体育教学只有通过激烈、紧张、刺激的竞争比赛方式才能凸显学科的特色,通过项目比赛学生能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各种惊险、各种挑战,体验到运动的拼搏、奋进精神,并享受着挑战自我成功时的喜悦心情。通过体育项目比赛能够强化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是学生自觉、自愿的热爱体育教学。

项目体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如在体育课上讲解完某个具体的运动项目,确认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就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这样做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比赛中形成团队互帮互助的意识,达到锻炼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的意义。又如举办校园运动会,这是体育教学最具意义的大型活动,学校每年在一定的时间都会举办校园运动会,通过这种比赛方式能够增进学生对运动的了解,使学生释放激情和活力。

综上,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是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教学发展的因素,作为体育教师而言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如何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如何进行教学创新,推进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摆脱现实的束缚,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等。笔者认为,只有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思路,拓宽教学视野,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全面推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利用数学家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坚持不懈的

精神

很多数学的理论、公式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很多数学家夜以继日探究、分析得来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学家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精神。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我利用祖冲之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依旧特别勤奋、细心研究,最终得出了圆周率的故事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伟大,同时利用这种形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现在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被爷爷奶奶、父母宠着,所以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从来不想着帮助别人,而是一味地等待别人帮助自己。面对这个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辅助教学,让学生之间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既能提升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实现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助。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时,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解题方式?每一种方式是如何运用的?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并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能最终取得胜利。众所周知,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每个小组内学生的学习层次肯定有所不同,如果小组想要取得最终的胜利,他们肯定要保证每个人都学会的,所以必然要互相帮助。当学生之间愿意互相帮助时,他们的团结精神、集体意识、互帮互助的精神肯定能得到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

三、生本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的探索精神也很难得到培养。因此,在渗透德育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生本教育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对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培养。例如,在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咱们学校要进行教职工数量统计,谁能告诉我,每个年级有几个班,每个班有几个学生,全校一共有多少教师?于是我便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启发他们可以在下课的时间里到每个班级问一下他们班的学生数量,然后进行汇总,或者可以直接去教务处查询。我要求学生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制成统计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精神都有着积极意义。

四、改善教师自身,切实进行德育渗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