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高中生学习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指导高中生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指导高中生学习

篇1

摘要: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与渔”。家有金山银山,总有坐吃山空的时候。只有培养孩子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永远的财富。学习也是这样,我们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自主学习。高中生物是高中理科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我们要注意对学生听课、自学和复习等方面学法的指导。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 学法

学法,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的简称,一般包括听课、作业、自学、创造等从事智力活动的方法以及计划、调节、控制学习进程的方法,等等。学法指导就是根据教材特征、学生学习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它是教与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教师忽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中学生物相对语数外来讲作为一门副科,每周仅有 2—3 节课时,对完成生物课程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要想使学生在现有的时间内学好生物,完成生物课业,只有向 课堂和课外要效益。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只有进一步加大学法指导力度,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才是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也为彰显学生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下面着重就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的艺术进行简要论述。

1、培养听课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学生如果不会听课或听课效率不高,那么学习可能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听课效果不好,学习成绩必然很难令人满意。要学会听课,必须做到:提高认识,作好准备,集中精力,讲究方法。

1.1提高认识。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生物知识、解难释疑、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生物正确信息、匡正错误、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要从心理上重视听课。中学阶段

学习生物课共 6 年,就得老老实实听上百多节生物课,要有耐心听好每一节课,做好长期听课思想准备。

1.2作好准备。要引导学生要作好听课准备工作。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下一节生物课感兴趣,做好心理准备,对生物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前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要有

所了解,以便自然衔接新内容;对新知识也应有所预习,带着目的、疑问听课,针对性强,效果就会更好。预计下一堂生物课要用的书、笔记本试卷、练习本、笔以及其它文具,都应作好准备。

1.3集中精力。一般一堂课只有 45 分钟,老师备课时已将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好了,信息量大、活动多的课,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一堂课自始至终一定要集中精力听

课,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虽然很难做到,但一定要尽力做到。听课时学生应尽量与老师配合,要紧跟老师和同学的反应,有时由于一时不注意,把老师讲的关键点忽略了,这时不要就此放弃以后的学习,而要继续跟着学习,下课后马上问老师和同学。许多学生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听课时间,长期下去怎么能不影响学习成绩呢。

1.4讲究方法。生物课听课的方法一般有:听视并用法、听思并用法、五到听课法、符号助记法、要点听课法、实验参与法、目标听课法、质疑听课法、存疑听课法等。听课方法的学习,要经过训练。生物老师在授课时应当交给学生这些生物课听课方法,并结合生物课内容灵活运用。要引导学生听思路。老师讲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思路,因此,听课时要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引出新课题的,又是怎样把新课题展开的,怎样讲解的,怎样归纳小结的。如果上新课前能够切实进行好预习,则可以把自己预习的情况与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在听课时明确老师的思路,这思路也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思路。要应到学生听联系。老师讲课时一定会联系许多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使学过的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课时注意听这种联系,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老师讲课时也一定会遗留下一些问题,或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是以后在讲课中要解决的,上课时注意听这些问题是如何提出的,为以带着问题听课奠定基础。这也是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会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通过对未知知识的探求,使未知变为已知,以达到新的平衡。因此,上课时注意听这种联系,可以发挥出我们内在的学习潜力。要引导学生听重点、难点。每一节课都有每节课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2、培养自学方法

自学是一种最有用的学习方法,也是高中生物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是从事生物学习的受教育者,是生物课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对高中生物课的系统知识的有效掌握。教师要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发展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指导学生自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做到有的放矢;二是选择要点及时点拨。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各种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因此,要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围绕某一个要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设疑。如“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一节,根的组成以及根系在土壤里的颁布特点是本课要点,围绕这一要点,让学生明确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进行的。那么根的形态和组成是怎样的?分布特点如何?为什么能吸收水分和无机

盐?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根在土壤里的分布特点是与根的功能相适应的。这样让学生一步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培养复习方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每堂课上完之后,学生不可能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薛灿春,男,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一、高中政治课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利因素

1.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政治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政治课堂教学在方法上多采用说教式、填鸭式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较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后果是扼杀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对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政治的方法不正确,而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动机缺乏,导致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打折扣。有的学生未掌握政治课科学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喜欢采取集中复习的方法。许多学生往往是考前大念政治课知识,考后全忘记等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势必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3.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不少学生习惯一味埋头苦读,却忽略了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学习过程找出知识盲点、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一重要环节。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要有兴趣,学习政治更是如此。教师能激发学生喜爱政治的方法则是教政治最好的方法。只有保持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探索,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目的。

2.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应改变“满堂灌”,板着“棺材脸”授课法,切切实实做学生的启发者、引导者及帮助者。坚持精讲多练,多启善导。巴尔扎克说得好,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只有让学生去发现探索思考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关键。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好中差搭配好,然后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形成一致的意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因为学生学习的优劣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力量的发挥,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是调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因为意识上的高度自觉才能称为习惯。

4.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政治的方法。(1)要求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的“如何阅读这本教材”进行学习;(2)教学生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提高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全面把握政治概念,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3)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和知识重点。注意最、决定、第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等等“关键词”。 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4)教学生注意区分易混词、近义词、对应词、反义词正确全面地理解知识点;(5)要求学生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6)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在各种标题下做重点符号。复习时,把各种标题有机的“串”起来;(7)提醒学生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进行学习复习;(8)教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9)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10)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类似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辨别,并进行练习;(11)要求学生在 “咬文嚼字”地把课本读准、联系“实际”地把课本读活、读“厚”的前提上,把教材“化繁为简”。从而达到便于理解、记忆的效果;(12)教学生会使用配套工具书等等。

5.努力创设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的氛围环境。(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使整个课堂成为自主、热闹有序的学堂。(2)尽量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探究中去。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习惯。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实现其角色的转变,努力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构建;知识体系;措施

新时期课程改革工作不断发展,在新课改的整体形势下,为了适应现阶段高中教学工作的需求,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也进行了及时的转变。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工作非常关键,教师要结合学生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完成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环境、知识难度的良好过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具有更高难度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

一、知识体系的定义

所谓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将自身所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联系紧密的体系,也可以称为知识网络,因而知识体系具有整体性、多维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高中化学知识学习量较大,学生需要记住的知识点也比较零碎,高考的题型也随着新课标的变化在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适应高考试题的变化,学生唯有以不变应万变,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牢固、系统的知识体系,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另辟蹊径,才能够轻松地应对高考。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措施

1.加强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化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良好的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在正确讲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的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强化化学教学效果,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2.全局入手,认识整体

全局入手主要是应用在高考前的知识总复习方面,但是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适当锻炼学生的全局意识,例如,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梳理本单元的所学。高考主要是针对整个高中化学内容的五大部分,即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各化合物的性质、特点,有机物的知识点,化学实验以及化学推理计算进行综合的考查。因此,在总复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这五部分的内容有整体性的认识。

3.紧抓局部,注重细节

(1)完善基本理论知识

该部分内容的完善可以以化学平衡为主线逐步展开,因为电解质溶液、水解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等内容都是建立在化学平衡的理论基础之上,都可以通过化学平衡的理论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基本知识主线,学生就能逐步实现整个知识体系的发散和收敛。

(2)完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元素周期律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此部分内容可以采用“一表两线”的形式来构建知识体系。所谓的“一表”指的就是元素周期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将元素与其相关化合物的性质、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而“两线”指的是教材中的知识主线及同一种物质的因果线,促使学生理解各个元素与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题的时候会更有条理性。

(3)完善有机化学内容

有机化学内容的中心就是官能团,因此要构建详尽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之下,熟练掌握各个官能团的性质,并掌握有机化学中的规律,这样就能完成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4)构建化学实验部分的知识体系

化学学科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因此构建化学实验部分的知识体系,首先就要熟知各种化学药品的用途以及特性、仪器的装配等知识,同时还需要熟练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只有明确各个实验内容的知识点,才能够构建出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例如,正确的区分酸碱滴定管,熟知各种化学物质的储存方式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各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所需的设备以及条件等。

(5)完善化学推理计算部分的内容

这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物质的量的基础之上,这部分内容学生首先要熟悉有关物质的量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要能够熟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质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还要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量守恒定律等内容解题。

4.全局整合,构建知识体系

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加以具体内容的归纳、总结完善,就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做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高中数学的课前预习呢?

一、课前预习的作用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课前预习到底有什么作用?

1、预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学生如能认真预习,听课就比较认真,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就会主动地预习下一部分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预习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进度,学习便陷入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旧知识基础不扎实,造成学习上的障碍,预习有助于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扫除有关知识方面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

3、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

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到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上课时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高度集中,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果。

4、预习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学生在预习时,教师巡视并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

二、指导学生做好高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

1、预习目标要明确具体。

预习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活动,是参与教学的前提。然而,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很低,他们在预习时只是简单地看一遍教学内容,了解大致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当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对预习的内容给出一定的范围,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如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预习,以便学生在预习中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

2、指导预习方法

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七步进行:

①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②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③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点批注。

④学会思考,勤于质疑。这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⑥预习时,要求细读课例,思考预习题,了解课题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反应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有什么联系。若思考清楚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更加系统、有机的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说:“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这也是一种较高标准的预习要求。一般来说,学生很少能做到这点。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发疑的习惯和兴趣。提出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很有帮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博采众长。这是指预习过程中的讨论。预习虽主要是独立进行的,但有些问题与看法也需要与同学互相讨论才较明确,所以有人说:“讨论是一剂健脑明目的良药。”这是有道理的。这里的议,就是要求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左右前后的同学讨论,以求解决、纠正。这样,既可创设探索的气氛,又可活跃思维、提高预习效应。如上面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定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⑥择优而记。这是预习时的摘录和笔记,也是较好的自读法。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就是说,要求把在预习中发现的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讨论所解决问题的答案以至心得体会等,都可摘录、笔记下来,为进一步研讨、听课、和积累资料作好准备。

篇5

关键词: 化学课堂 探究式教学 有效性设计

科学探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种体验,而且是为了验证假设,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在设计教学中应注意以下的环节。

一、学生自主实验,交流实验现象。

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教师一定先于学生预做实验,将实验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告诉学生,并讲楚清避免的方法。例如,在做金属钠、钾与水的反应时,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不能任由学生去取,教师应把切好的药品分发给学生。对于其他的实验操作,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解决,点到为止,不要从头讲到尾。一方面是因为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给学生留有悬念,让其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中,我们只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去做,做完实验后再交流实验现象,学生说:“在酒精灯加热铜丝之后,可以看到铜丝变黑了,再趁热放到酒精中,又变红了。”这是学生预设的现象,不足为奇。可另外一个学生讲:“如果等到加热过的铜丝冷却了,再放进酒精中发现不褪色。”并且大多数同学附和。我们和学生一起分析了现象,乙醇和氧化铜反应应该加热。而这个条件是课本上没有标出的。教师用激励的话语表扬了他们,学生的神情绽放出一种激动的光芒,这就是发现的魅力。

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予以解释。

得出的实验现象,仅仅是一个感性的经验,要将这种经验上升到概念、性质、原理等理性的层面,就有必要对得出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抽象、归纳等思维的过程。例如:在学生做金属钾、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与水反应更为激烈,引导得出钾比钠活泼的结论,接着启发学生对此结论进行解释:“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所以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也有差异,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

三、小结探究的过程,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

每次,探究过程走完之后,都要和学生回顾整个过程,以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例如,在“探究碘元素在碘盐中的存在的形式”之后,对此过程进行回顾,提出问题,提出四种假设,这些假设的提出是建立在对问题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的,对碘元素可能存在的那些物质必须了解。否则就要通过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获得。下来就要根据假设制定实验的步骤。首先必须清楚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科学性、环保性、可行性、简洁性。接下来就证实假设,如果实验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能说明假设,那么,这个假设就成了解释的一部分。如果搜集的资料与假设相反,需要重新提出,直到这一假设也被资料所证实,即得到正确的结论为止。学生对碘盐中碘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没有出现预想的现象,则说明此假设不成立,需要提出别的假设,假设二是以碘酸根和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再验证结果收集的资料不能说明假设。那么继续假设,直到假设是以碘酸根的形式存在为止。然后进行解释。以这样的方式上探究课,可以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思维能力,也是今后继续上好探究课的保证。[1]

四、学生反思实验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并找出其中的原因,有利于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新问题的探究打好基础。

例如: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实验报告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实验结果证实了你的猜想吗?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2.从实验操作、知识基础、实验兴趣、实验方法等几个方面谈谈你的想法,学生谈道:“关于实验探究自己亲自做实验所验证的结论要比老师做自己看记忆的效果要好,但是做实验前自己如果做了认真预习,那么做起实验来心里就会明确每一个环节和实验目的,实验效果就会更好。”“实验操作要严格遵守实验规则,基础知识必须扎实,才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实验中应该有明确目标和步骤,防止盲目实验,但实验也不能过于死板,应在允许范围内,积极动脑、动手寻找答案。”“在这次实验中,对实验还是蛮感兴趣的,就是对关于实验的一些基础知识及操作还不太熟悉,但由于将实验做成功了,也是一件欣慰的事……”通过实验,学生明显感到了预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习主动性将得到了充分调动。

总之,通过这样的设计,既能保证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又能得出问题的结论和解释清楚原因。既学会了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篇6

关键词: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 教材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初中只在七、八年级开设生物学,九年级不开设生物学,高中可在高一、高二开设生物必修课,也可从高二开始开设生物必修课,高三开设生物选修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大部分学校将初中部、高中部分离,种种主客观原因使生物教学中断一年或两年,加上初、高中生物教师之间缺乏交流,造成了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脱节现象。学生可能会在进入高一年级后,遇到学习上的“不适应期”,严重的会导致其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成绩滑坡现象,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问题能否解决,是能否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笔者就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工作做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初中生物科教材,做到初中生物科教材与高中生物科教材的衔接。

高中生物科教材是以初中生物教材为基础的,如今许多的中学初中与高中分离,如果没有充分认知初中生物教材,就会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而高中内容概括、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重理论分析等。另外初中个别学校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大部分初中学校实验设备配备不齐,部分教师由于非生物专业出身而难以把握生物学的准确性等现象。

我们已经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与高中生物教学是有其内在必然的联系,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所以生物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的变化。要通览教材、大纲,课标,重点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生物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而且教生物学的教师又大多是非生物专业毕业,对生物学知识知之有限,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常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入高中后,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初中教师应注重在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生物知识网,形成一个清晰、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步入高中学习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全面的了解,使之适应高中乃至今后的学习。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应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结构图等多种形式来构建知识结构,因此高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初中实际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高中生物教师找准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后,在授课前应通过问卷或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初中生物学习的情况,而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物对学生要求较低,有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而高中阶段面对的高考,对于学生的要求提高了,而学生仍然用旧的方式学习生物,显然是无法适应的。初中很多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死记硬背”,他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记忆、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进入高中阶段,一些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学生或缺乏兴趣,或学习方法欠佳,往往出现不会学习、不想学习现象。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如教会学生学会阅读自学、学会知识归纳、学会科学的记忆和正确的理解方法、学会常识积累法、教会学生做生物实验、学会五段学习法(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

面对初高中生物的衔接问题,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认真研究衔接和过渡的特点,找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对策,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中,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使高中生物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为学生高中生物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初高中生物衔接知识点.作者:吴举宏名教师工作室.

篇7

【关键词】新疆;南疆;高中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能力要求也随之提升,改变过去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是指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围绕确定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二、研究的目的

1. 帮助了解当前高中生自主学习发展情况:

现实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发展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进行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

2. 为高中生转变学习方式提供指导策略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线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本质缺乏认识,有些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不足,有些教师即使对自主学习有很高的热情,由于理论知识与策略知识的匮乏,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还缺少经验。

三、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1)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如何学会学习。”中国目前提出了推行素质教育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核心思想就是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高中阶段自觉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将来进入大学及走进社会始终能保持继续不断学习的一个基本能力要求。

(2)高中阶段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期(自主学习对高中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看:

①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②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③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④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⑤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⑥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位身心健康的高中生,以上的六点标准表明都与自主学习能力有关,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但南疆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头痛的事,在学习中对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能很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行事没有明确的目的,自制力和调节力低;在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学习动力。

高中生升入大学的大多年龄处于成年,从我国的整体教育情况看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形式,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从头跟到尾;而上了大学,教师只有在上课才能看到。大部分的学习要靠自己安排,自我管理,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往往就很难适应这样的学习环境。很多大好学习时间就渐渐流失在沉迷于电子游戏玩耍中,学习及各种能力的锻炼也就被荒废了。

而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性会得到更好的展示,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在大学的学习中更上一层,继而发展为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决定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大学生活与学习的关键,并进而扩展为终生的学习能力。

2. 实践意义

篇8

关键词: 微课 学习任务单 高中政治 自主学习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设计学习任务单,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还是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变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学习任务单必须考虑高中生差异化,让更多高中生感受到政治课堂的乐趣,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要借助学习任务单教会学生学习技巧,培养高中生学习习惯,让高中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学习任务单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明确目标任务,精准分析学情,摸清教材特点,切实减轻高中生学习负担。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本文以高中政治学科必修3(文化生活)为例,主要探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策略,希望对高中政治微课导学有所帮助。

一、实现目标落到实处,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普及推动微课教学开展,将课堂教学形式由传统单一式向自主学习式转变,为高中生学习提供广阔空间,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是微课教学如果不能把握尺度,很容易使高中生感到困惑,只有切实制定学习任务单,发挥学习支架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制定学习任务单时,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实现目标落到实处,让高中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目标。如讲高中政治学科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塑造人生》时,教学重点是掌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精神世界,增强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我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设计了科学化学习任务,首先播放歌曲《超越梦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教学法让高中生欣赏古迹、欣赏文物、欣赏绘画等,体会优秀文化影响力。为了让高中生反思是不是所有文化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我还在学习任务单中精心设计了拓展训练,以引导高中生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知识,谈谈自己对“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看法。

二、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拓展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任务单、微课、翻转课堂等培训活动,让高中生对微课进一步了解,促进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高中政治教师还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拓展能力,将教学知识点转化为需要学生解答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学习任务单将烦琐的问题简单化,让高中生逐一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各项内容,减少学习政治的畏难情绪。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的途径》时,这节课需要高中生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等。在教学时我按照学习任务单要求组织高中生讨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为什么不是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或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而要立足社会实践呢?怎么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呢?将高中生讨论的过程拍摄下来放入微课视频中,不仅完成探究性教学任务,还锻炼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对高中生成长具有推动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为高中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思路优化,促进高中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政治教师要注意不同难度内容要搭配不同练习题,以达到知识点之间的最优权重。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本节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然后根据不同知识点提出不同问题,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高中生讨论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及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讲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容时,通过微课向高中生播放教学视频和课件,引导学生讨论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自主参与教学,更热爱微课教学法和学习任务单。

四、配置个性化资源,印证自主学习成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高中政治教学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策略,配置个性化教学资源,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发挥微课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设计和开发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单,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任务单运用,体现新时期教育目标,让高中生印证自己的学习成效。因此我设计学习任务单时听取学生意见,选择丰富多样的练习内容,并且当堂训练,以此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须3(文化生活)中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时,首先带领高中生复习反馈: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改造方法及产生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表现、原因及必然要求?然后在微课中展示自主训练题和拓展训练题,以促进全体高中生共同进步。学始于疑。接下来为高中生提供印证自主学习成效的练习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等。

综上所述,微课背景下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和开发意义重大,需要得到高中政治教师的高度重视。学习任务单不仅有利于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高中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习任务单的真正作用,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相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习任务单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黄琦冰.基于微课导学案模式教学的“微”型翻转探析――以高中《经济生活》“加强宏观调控”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8).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素养 学习能力 学习品质

学生永远是学科教学的重点,教育教研的焦点以及科学施教的难点。让学生主体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掌握技能、获得发展、得到提升,是教学工作者始终不变的孜孜追求和终极愿景。在新课程标准这一大背景下,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技能、数学思维品质以及道德情操等方面,是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需要数学学习对象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品质。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进程中,经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究,形成和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探究能力等方面的数学素养。但笔者发现,由于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与学科要求之间的不对等性,导致学习效果、思维实效、解析效能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影响和削弱了高中生数学学习素养。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突破点,精准施策,才能实现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展现学教双边特点,提升高中生互动参与能力

教师和学生是任何学科、任何课堂的重要参与要素、重要构建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谈话等双向、双边活动必不可少。双边性、双向性是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根本属性和特征。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综合研析发现,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个体间互动、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大部分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实践进程中,交际能力薄弱,交往意识淡薄,集体观念不强。这些都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予以足够重视,并作为其核心素养培养要务之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实现高中生互动参与能力素养的有效培养,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双向特性,将开展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探讨的双边活动作为有效突破口,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设计出互动环境、设置出研讨话题、营造出交流环节,组织和引导高中生围绕课堂讲解的重点、难点以及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热烈的交流和深刻的合作,久而久之培养起高中生主动交流、能动交往的社会交际能力素养,为更快适应社会打下能力素养根基。如在“直线的方程”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抓住该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新知讲解环节,向高中生提出“任意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问题,为他们之间互动交流提供共同“话题”,并且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的功效,逐步渐进引导高中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高中生围绕该讨论话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讨论活动,指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 、 的二元一次方程”,教师鼓励其他学生予以补充和完善,与他们进行深刻探讨,从而在深层次研讨中提升高中生群体的互动参与能力和素养。

二、突破数学思维障碍,提升高中生逻辑推理能力

笔者在教研和课堂观摩中发现,有不少高中生不同程度存在数学思维障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深刻,停留在表象层面;学生个体之间的数学思维能力水平有所差别;有的高中生数学思维固化,存在定式思维的现象,这些存在的缺陷,已经成为影响高中生有效深入学习数学的“绊脚石”、“拦路虎”。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基础学科,需要数学思维能力予以保障和支撑。通过对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深入研究,笔者发现,高中生数学思维缺陷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习惯于已有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不能做到新陈代谢,推陈出新;二是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一视同仁,没有根据生情采用有的放矢、逐一对应的方法或策略,直接“灌”给学生数学知识。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必须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查究高中生数学思维缺陷产生的根源,将培养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为根本任务,“对症下药”,切实将存在的“障碍”扫除彻底、消除干净,提高高中生数学思维素养。在具体教学进程中,要利用现有的数学典型案例,引导和帮助高中生寻找并完善数学思维框架,组织他们通过数学思维分析和探究推导等数学实践活动,突破思维障碍,借助于自身已有的数学学习探究经验,展示探究分析的思维成果。教师在了解他们的数学思维框架基础上,予以及时的指导和讲解,针对高中生数学案例观察、分析、解答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不透、公式运用不妥等现象,展开讨论,进行指导,组织思考,从而促使高中生在错误中明白障碍所在,获取正确的认知解析策略和思维路数。

问题:函数f(x)=Asin(ωx+φ)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1)求函数y=f(x)的解析式;(2)当x∈ 时,求f(x)的取值范围。

生:进行问题条件题意的初步感知,认为该问题解析需要涉及f(x)=Asin(ωx+φ) 的部分图像确定其解析式以及正弦函数的图像。在解析的进程中,应该运用到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策略。

师:予以指导和点拨,明确指出在解析这一类型问题时要注意根据问题条件以及解题要求,正确运用好所提供的图像。

生:进行合作思考和推导,第一小题解答时,可以根据图像的内容得到,A,周期T,利用周期公式可以求出ω.根据点(π/3,2)在函数图像上的条件,结合 这一内容,从而求出φ的值,进而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第二小题,由x∈ ,可以求出x+π/6的取值范围,同时利用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即可求出函数的取值范围。

三、强化探究课题教学,提升高中生实践探析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排上,编者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编排和设计了许多探究实践环节,并且以探究课题的形式予以呈现和融入。高中生随经历学习实践锤炼具有了一定的探究实践能力,但与教学要求还有距离和差距。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将探究课题教学作为高中生数学探析能力培养的有效抓手和突破口,组织高中生开展专题探究活动,根据探究课题任务要求以及操作步骤,按部就班,进行动手操作、观察总结、思考分析和提炼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以此提高高中生数学动手探究、思考研析的能力素B。

如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原有讲授的基础上,设计出“某家具厂准备将 的木方 和 五合板,加工成书桌和书橱出售。每张书桌需木料 、五合板 ,每个书橱需木料 、五合板 。已知卖出一张书桌获利8元,卖出一书橱获利120元,如果只安排生产书桌,可获利润多少?如何只安排生产书橱,可获利润多少?怎样安排生产时可使所得利润最大?”的探究问题,组织指导高中生进行解答分析,学生进行分析,指出显然这是一个二元线性问题,可归结于线性规划问题,并可用图解法求解,此时进行动手解答分析活动,得到只生产书橱600张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72000元。此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只生产书橱,可获最大利润的情形呢?”高中生研究讨论指出,书橱比书桌价格高,生产一张书橱只需要五合板 生产书橱的另种材料,即方木料是足够供应的。这时,教师自然而然引出:“这是一个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再来研究它的解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程中,还要注重科学评讲教学的实施,组织高中生进行全面、深刻的综合辨析,推动高中生思维的深入性、深刻性和全面性,以此提升高中生综合研判能力。

参考文献:

1、杜颜伶;高中课程模块化后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选课?[J];中小学管理;2014年12期;

2、毛东良.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变式教学(二)[J];数学教学通讯,2016年第18期26;

3、陈敏,方莉.全面践行数学核心素养――《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学实录[J];中学数学,2016年第7期6-9;

篇10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可以运用的教学模式

1.讲授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述来获取知识,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多的知识,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这种方式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学生和老师都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这个过程,及时地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学生们理解的程度进行检查和巩固,是推广很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

2.发现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培养具有探究和创造精神的人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高中也不再只追求成绩这一唯一的教学效果,也开始培养综合型的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老师们会设置合适的情境教学模式,通过自己精心的备课,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进度会相对比较慢,使用的还是相对比较少。

3.自学的教学模式

对于高中教育来说,基本上大多数的高中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都是很长的,所以是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模式。老师通过对课程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之后,为学生们布置一定量的任务或者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来完成。完成之后,老师再进行检查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二、老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老师对教学的课程进行充分的准备,对于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对于老师来说,课程的准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师的单独准备,老师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把握好教材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要进行讲述的知识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便在课堂上能够随机应变,尽量能够回答学生们所提出的所有问题。第二部分,就是跟同一个教学组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所有的高中生物老师一起讨论教学应该以什么样的进度进行,讨论如何突破教学中遇到的重难点,一起讨论最适合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才能算是充分的课前准备。

三、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

1.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们对于高中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认真地设置教学的目标,对于高中生物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并寻找让学生最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方法,然后才能在教学当中对知识的讲解具有针对性,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目标教学法,这样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此外,老师进行课程内容讲述的时候,除了基本知识的讲述之外,不能忽视情感的教学,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要挖掘这些方面内容展开讲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2.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生物课堂当中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目的是为了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分析和实践,也就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生活联系起来。生物科学这门科学是理论性和科学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与生活的联系其实是很紧密的,如遗传病的分析,等等,老师都可以通过列举很多典型的例子作为情境教学的素材,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加深对高中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同学们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枯燥的理论知识,样样都是关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3.设置严谨的教学结构

想要学好高中生物,就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保证每个环节的严谨性,周密地设计好教学的内容和互动的环节,这样有利于老师对于课堂情况的掌握,让学生在一个严谨的环境下参与老师的讲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4.设置开放的评价形式

教学设计不仅要设计好“教”,还要设计好“评”,做到教与评的有机结合。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学生对于课堂模式的反馈,实现把课堂的主体放到学生身上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提问。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也不能再单独看考试的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参照学生平时的用功程度,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这些评价形式的改善,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提升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老师也要通过自身的钻研,掌握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忠敏.创新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3,(04):101-101.

[2]成映宏.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2,(09):14-14.

[3]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2013,(03):10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