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反思与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反思与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反思与总结

篇1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加强形象直观的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重要实施方法。学生实验能帮助学生总结和验证物理规律,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我在讲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就带学生到水边看倒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他们看到在平静的水边,只有一个方向能看到岸边景物的倒影,即光线平行射入水面,反射光线也会平行射出,形成镜面反射。这时我让一个学生将小石子投入水塘中,激起一阵微波,水面的平静被破坏了,倒影就乱了。但这时却发现在其它方向也看到了紊乱的倒影。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平静的水面变得凹凸不平,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通过这个生动而直观的学生现场实验,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

二、加强对比性实验的训练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近几年我常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对比性的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比性实验可促进学生导出物理规律。对于学生易于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规律,设计针对性强的对比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初中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觉得很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困难,但又往往形成片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子上的书籍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实例引发,进而做“二力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课本安排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小车保持静止时两边吊盘里砝码的重力,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学生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如下两个有针对性的对比实验: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代替原来的小车实验);②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小车)上,但两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自己否定了原先的片面论断,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另外,运用对比性实验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还可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等。

篇2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反思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话说明了“学”与“思”之间的精妙关系。只有当学与思相互交融、科学配合时,方能达到学习知识的理想状态。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学不思”的现象并不少见,缺乏反思的学习是不彻底、不系统的。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在哪些环节展开反思,又应针对哪些内容进行反思,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一、学会预习,预设问题

关于反思,很多教师都会陷入一个认知误区,认为只有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有必要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实际上,反思不仅有总结的功能,还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指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内容。因此,对于反思的任务,教师在预习阶段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了。

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与线段”知识之前,我要求学生针对这部分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由于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几何内容,而且又是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我将预习任务的重点放在了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当然,仅提出这样的预习要求是难以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的,我又给每名学生发放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填写出三者的不同。这样,学生的预习任务从“理解直线、射线与线段的概念”变成了“总结直线、射线与线段之间的不同”。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结合表格的生动形式,使学生的预习活动真正实现了重点鲜明、富有热情。

每次布置预习任务时,我都会有意识地把本次预习内容中的重点知识以课前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内容。学生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预习效果也就自然达成了。同时,由于这些问题是在学生一接触新知识时便开始思考的问题,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将成为学生在知识内容学习结束后进行反思的重要依据。

二、学会审题,重视思考

很多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时,常常会因为审题偏差而导致解题错误,而这种错误的出现是很可惜的。因此,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养成准确审题的习惯。在问题解答之初,教师可就审题时应注意的重点部分进行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学生便会慢慢地学会抓住已知条件中的重点,进而学会审题,降低错误出现的频率。

例如,在各类初中数学测试中都不难发现航行的问题,这类题也是学生极易出现错误的部分,且错误原因不在于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而在于审题环节的偏差。于是,我把此类问题以专题课的形式进行了重点讲解,并以这样一道题目为例:一条小船在海面上以25 km/h的速度由南向北航行。海面上有一个灯塔S。当小船航行至A处时,看到灯塔S在小船的北偏东30°位置。小船继续航行2 h后到达B处,此时看到灯塔S在其北偏东45°的位置。那么,此时小船距离灯塔S有多远呢?在开始审题之前,我首先提示学生:“北偏东”到底是以谁为标准来看的?题目所求的船塔距离指的是哪段距离?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对题目要求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并且画出了图1,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在审题环节加入反思,对于提升学生解题的正确率有很大帮助。经过教师的有效指引,学生在初次阅读题目时便找到了重点,大大减少了由于审题时的疏忽大意而导致错误出现的次数。在审题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除了能帮助学生避免读题时的疏漏外,还能成为学生完成题目解答时的反思内容,能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学会发现,加强探究

数学是一门探索性的学问。如果教师只是把知识内容平铺直叙地呈现给学生,就难免会让学生感到初中数学学习的死板,难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另外,数学知识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思路与新视角的出现,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会不断地拓展和延伸。因此,鼓励学生带着反思的意识去探究数学问题,也是符合初中数学教学规律的。

例如,在开展“因式分解”内容的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先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探究。如在讨论a2-b2=(a+b)(a-b)这个公式时,我向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计算式:9-4=32-22=(3+2)×(3-2)=5×1=5,25-16=52-42=(5+4)×(5-4)=9×1=9,121-36=112-62=(11+6)×(11-6)=

17×5=85……通过这些计算式的罗列,有学生发现:当一个算式满足两个数字的平方相减的形式时,都可以转化成两个数字之和与两个数字之差相乘的方式来进行计算,这种方式使得计算过程大大简化。我继续鼓励学生用字母将上述规律表示出来,成为可以通用的数学公式,学生便继续以a,b两个字母替换数字,得出了a2-b2=(a+b)(a-b)的结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计算规律,其印象也极为深刻。

实际上,很多数学规律并没有那么隐晦,只需对其稍加思考和关注,学生就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发现规律。在发现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反思性问题的引导。当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后,便如同打开了数学知识学习的大门,不仅建立起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更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四、学会提炼,注重总结

反思活动使用得最为灵活和广泛的部分,仍是在每次课程的结尾。每次教学结束时,我都会设置一个反思环节,针对学生在本次知识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对重点内容与方法进行提炼。反思的过程,往往能够进一步捋顺学生的数学思路,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升华。

例如,在总复习阶段,我经常会出一些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其中以二次函数与几何问题相结合的题型难度最大,这类题型总会让学生感到题目条件繁多且错综复杂,导致解题时无从下手。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一道习题,为学生提炼其解题方法:如图2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抛物线y=mx2-11mx+24m(m<0),它同x轴分别相交于点B和点C,且点B位于点C的左方。第一象限中的点A也在抛物线上,且满足∠CAB=90°。现连接AO,并将AOC以x轴为对称轴向下翻折,得到DOC。那么,当四边形AODC为菱形时,该抛物线的解析式是什么?我提示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自己的解题思路不要被已知条件中的诸多内容所干扰,而应当选择几何或代数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在这道题中,几何方面的已知条件较多,我们便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连接AD,并依据菱形性质,借助三角形相似得出点A的坐标(如图3),再将其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这样,综合性题目的解答思路就很清晰了。

在课堂教学的末尾进行知识提炼与问题总结,常常能达到更理想的学习反思效果。在这个阶段中,经过教师一堂课的讲解,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次学习的知识内容,只是还没有把握住重点和知识体系。教师在这时带领学生展开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坚实的知识基础,对于总结反思内容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透彻,以利于最大化地提高数学能力。

反思并不是一时的教学行为,而是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反思不仅仅存在于每次课堂教学的结尾,还应适用于数学预习、学习与总结等各个阶段。反思行为在不同环节中的运用,都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便会自然地形成反思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拓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在考虑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引入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当前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现状指出高职教育中引入该模式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最后提出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经验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高职教育;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74

1高职教育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生产工艺流程科学化、技术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于高素质创新性技术人才的要求日益凸显。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的使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事实上,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课堂中学生的自被剥夺。同时,与国外不同,我国传统文化讲究“尊师重道”,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并不平等,在学生眼中,老师是长辈,是管理者,对老师的顺从被大多数学生视为良好的行为准则。囿于“教”与“学”之间的壁垒,职业教学的中心不能从“教”转为“学”,难以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级技术人才。

近年来,基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技能型人才,适应中国制造智能化技术升级的需要,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尝试采用西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创新采用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源于美国,主要指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该模式确定了“学生为主、教服务学”的新型教学理念,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上课下的互动,更加注重过程学习,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主动研究实践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考。理论上,翻转课堂要求课前(线上)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线下)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与人合作的能力。从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看,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技能,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就行,各个技能知识点和行业职业岗位技能是一一对应的,更适合做成微课,方便翻转课堂的实施。从现代高职学生的特点看,理论基础薄弱,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学习的自觉性不强,缺乏毅力、耐力,自制力不够,但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却很强,微信、QQ等网络平台操作熟练,实施翻转课堂能迎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2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

就政策层面而言,我国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早已关注到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指出“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和实践都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翻转课堂便应运而生。笔者梳理了2013-2015年8月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文献。研究发现,在中国知网中,以翻转课堂为主题的研究中,光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就多达202篇,而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引发笔者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国内的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兴趣和实践的积极性均节节攀升,但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却主要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其职业教育的应用却相对匮乏且缺乏系统性的模式设计。据笔者统计,从研究层面来讲,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本科相关教学领域,在202篇学术论文中占比高达85%以上,但关于高职教学的应用研究却很少被学者所关注。从极少数的相关论文来看,鲜有基于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设计出适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翻转课堂模式(余萍,2014;李慧娟等,2015;邬锦锦,2013)。从实际应用层面来看,当前已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中,职业教育仅为14%,其中高职教育占比11%,而且大多还处于尝试性的起始阶段。

更为重要的是,在笔者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实施翻转课堂的高职院校照搬照抄本科教学的模式,从而使职业教育的相关实践并未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究其原因,囿于相关教师翻转课堂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在模式设计上没有考虑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目标,导致其课程创新过多地强调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偏离了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践”相互验证、相得益彰的初衷和现实特点,而脱离实际的理论分析无疑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显然与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自学能力不高和逻辑思维训练不足的现实状况相背离。

3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特点的翻转课程模式创新设计

设计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特点的翻转课堂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解决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乏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足,推动职业教学模式转型升级的根本所在。基于此,笔者在充分考虑到普通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职业教学培养之间的差异,在吸收本科教学中翻转课堂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调研多家高职院校学生和一些教师的看法后,设计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及自学能力现状的翻转课堂模式,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与本科教育中翻转课堂采用“课前――课中”的模式不同,笔者在考虑高职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改进,将其扩充为“课前知识获取――课中知识内化-课后反思拓展”。课前知识获取阶段,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学习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录制相应的微课、设计线上自测题及导学案等资源,上传至信息化平台。学生则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课堂任务的学习准备,并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馈交流,教师参与讨论,或教师创设讨论主题,发动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了解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否有偏差以及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而调整课堂学习任务。同时,考虑到有的高职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为了保证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开展组长召开课前学习微型会议、个人学习记录、学习现场拍摄等方法加强课前自主学习监控。课中知识内化阶段,教师首先反馈评价课前自主学习整体情况,就学习中的共性问题给予解答,并进行快速简单的当堂测评,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然后针对课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课堂进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进而展示交流,最终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则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指导、实施动态评价,最终进行反馈总结。课后反思拓展阶段,一方面教师就课堂任务学习组织、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进行反思总结,以便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学习反思,发表学结,帮助学习者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进步。同时考虑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为了方便接受能力较好的同学拓展提升,教师课后提供拓展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实现差异化培养。

4结论

本文在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引入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性,并就我国当前高职教育中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不足和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经验支持和参考。本文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本文系统地分析出当前高职教育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不高和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针对高职教育特点的模式设计,另一方面,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培养需要、符合高职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及学习自觉性的翻转课堂模式,能为高职院校开展相应的教学提供借鉴,有助于高职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余萍.翻转课堂在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3033.

[2]李慧娟,杨彦伟,刘合群.基于创新教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5):160161.

[3]邬锦锦.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8):8687.

篇4

【关键词】网络平台 设计基础教学 实践

一、设计基础课程网络平台部分课程设计

设计基础课程是设计专业学生的一年级基础课程。课程着重解决学生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它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所以要完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是不可能的,但是网络平台作为学生预习与复习的平台将是比较好的辅助手段。因此,从辅助教学手段的角度对设计基础课程网络平台部分进行课程设计。

(一)建立整体课程的任务安排

1.读懂大纲

分清各教学内容的类别、各知识点概念的陈述、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衔接的关系。在课程设计方面能够上下互相承接。根据大纲要求,建立起课程框架,合理安排好线上、线下的课程学习及作业完成时间。

2.利用WEBQUEST建立网络探究平台

首先是总体课程任务的规划,方便学生对课程有总体的把握。内容有课程大纲、每节课的教学任务、知识点、重难点的分布。列举学生在整个课程里面要完成的各个教学任务,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建立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学习方法的教程及论坛发帖的教程,给出超链接,要求学生自学简单的教程并初步学会使用方法。

3.确立课程任务概念

在课堂的第一节课,将课程的安排、要求及网络使用方法,用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其后的学习中需要领取任务进行预习与复习。

(二)建立整体课程的过程安排

1.利用WEBQUEST网络探究平台建立

建立网络平台课程的过程要注意合理性,时刻注意应以线下的基础课程为主,把过程定位于课前预习作业与课后作业过程两大部分。根据大纲的要求分阶段设定过程任务,而且对过程描述必须非常详细,步骤设定要具有逻辑性,每步都有专门的网络课件与视频教程的超链接对应,方便学生进行学习。

对教学过程进行分类,如描述性任务、探究性任务、总结性任务,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起学习逻辑系统和掌握设计思维能力。

2.课堂过程与网络课程要进行联系,网络课程是课堂课程的铺垫

网络教程可适度取代课堂教师讲授PPT课件的方法,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要点的讲述,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目标。在确保学生能按要求完成网络教程的同时,将网络教程的过程步骤打印下来供没有电脑的学生学习。从一开始就必须使学生养成课前领取学习任务过程进行预习,课堂有目的地完成作业,课后领取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3.设定过程的同时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任务的过程在设定初始有一个原始标准,教师在结合大纲的情况下,要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进度,不利条件的克服情况,如缺乏网络条件、作业量过大等问题。激励学生在不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优点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整体学习进度要在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过程的任务,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能有充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三)建立课程资料库

建立网上网下的课程资料库,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过程和进度进行学习。课程资源库的建立比较耗时并需大量相关资料,需要教师把握方向,发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补充,才能建立起资料详尽的课程资源库,而相关的课程资源库所包含的内容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课件资料库,学生能按顺序自学;

2.历届学生作业资料库,可将优秀作业及常见问题作业分别作资料库,方便检索;

3.优秀教材的示范作业资料库及大师鉴赏资料库;

4.教师示范作业视频资料库,教学过程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技法的原理和步骤,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分析资料库,出示相关的作品要求学生进行评析,教师加以评价,形成教学互动;

6.延伸课程资料库。通过网络问卷或线下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建立起相关的课程任务,学生对课程了解之后加入探究性研究,丰富相关的教学资源,也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7.学生资源搜索分类练习库,为了培养学生的资源搜索能力,对之后的设计课程起铺垫作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源还可以丰富以上各个资料库,使其能持续发展。

(四)建立网上学生作业上交制度与评析制度

根据档案袋的管理办法制定每个学生的作业上传管理方法。利用论坛,按照课程和班级划分区域,进行集中管理;每个学生按照“课程—班级—学号—姓名”的规则建立作业、上传帖子,作业全部上传到属于自己的帖子里面。作业上传以照片拍摄的方式辅以文字说明,照片上传需要加上学生的姓名水印,以防盗用。每个学生从第一次作业到最后一次作业,以及作业过程的集中展示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每次作业上交后完成评析,及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答疑。学生能在教师的评析中看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使学生即时地在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弄清教师的评价标准,确立研究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建立学生的作业总结库

将学生的作业与总结分开管理,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管理。学生的总结贴包含自我评价问卷以及课程心得总结,方便后学者在此区域从师兄、师姐的学习经验中对课程有总体印象,根据经验调整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六)建立外部资源链接库

1.外国优秀网站链接

2.国内优秀论坛资源链接及介绍

3.建立学生主动交流资源

二、设计基础教学实践应用的成效与总结

(一)实践应用成效

1.网络平台使用实录

全部课程共有8天,分别对每天的课程进行一定的记录。

课程的第一天,对学生拥有网络的情况做初步统计与了解,要求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拥有电脑人数15人,占全班人数35人的42.9%,学校有网络中心的网络环境。使用网络情况,IP登陆及注册人数10人。

课程第二天课,要求学生熟悉网络环境并上传作业,制定学习计划。学生注册并使用网络平台人数有所增加,达到25人,占总人数的71%。课堂了解未能上网学习的学生,原因是:(1)没有个人电脑;(2)没有网络环境。具体解决方法是将网络课件与部分图片打印输出,将网络课程教案制定成教材,提供给学生,解决学生缺乏网络环境的问题;要求学生间相互帮助,利用网络上传作业。

课程第三天,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点评,评析作业的闪光点及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课题相关资源搜集,并上传作业。辅导学生熟悉网络环境并专门教导作业上传方法。学生开始上手,并尝试使用网络资源,留言提问。教学开始有互动。

课程第四天,针对学生的进度问题建立对应教程,要求学生进行对应学习,并运用网络资源做自主性课题研究,目的是使学生深刻了解课程的要求及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网上收集到的回帖数字仅为8贴,占学生学习人数的23%。调查其原因,学生对其中的学习指引导向不够清楚,未能及时完成学习,这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还需注意,要简单实用,指引性明显,学生才能及时完成教学安排。

课程第五天,学生补全作业,并在课堂学习中看到网络学习的好处,课堂练习中学生皆进入学习状态并开始享受学习过程,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并乐于向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有部分同学仍向教师提问:“是否能这样做”?在教师肯定之后,教师出示示范作品并加以引导,帮助其肯定自己。后教师在网络平台详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因为学生在独立完成时未能知晓其他同学的过程,教师在网络平台出示过程后,学生反映较佳,在教师的评语指引下,学生能够轻易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和方向。

课程第六天,学生开始适应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网络平台,提够阅读书籍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并相互了解书籍的优劣,得以相互交流互动。学生开始有自主学习的苗头,能对自己作品做一个记录和分析,并确立研究方向。

课程第七天,要求学生继续上传作业,教师进行评析。完成情况良好。

课程第八天,课程总结,要求学生完成课程的总结及问卷调查,全部上传到网络平台。这给后学者提供参考资料和学习建议,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安排。总结全部安排放在统一的目录下方便查阅,并建立学生作业网上展厅,展示学生的作品。

2.学生反馈意见

设计调查问卷,针对网络平台课程的实践:如提出:(1)你感觉通过网上学习对你的学习有没有帮助;较之不用网络的学习呢?(2)参与网上学习给你带来的好处、弊端在哪里?(3)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不足之处、需要改正的地方?(4)教师用什么方法能让你更容易掌握要点和方法?(5)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之后是怎样解决的?(6)对师弟、师妹等学习课程的建议和心得。

学生对问题1的回答35人中有30人做出“有一定帮助或有积极性帮助”的回答,5人回答“帮助不大”。对问题2的回答主要有以下方面:

优点:

(1)可以借鉴、欣赏更多优秀的作品。便于开拓思维和眼界;(2)网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节省时间;(3)通过网上学习能够和同学们更好地沟通,互相学习,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4)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能增进关系的融洽。

缺点:

(1)不够生动和网络硬件的不完全普及;(2)第一次接触的同学较多,感觉完成程序相对复杂,课时紧张,上传作业的程序增加了作业工作量;(3)容易分心,沉迷网络。

对问题3—4集中听取学生对教师课堂表现的意见,收集情况如下:

(1)学生认为教师课堂讲解针对性不够强,过于深奥及复杂化,需要简单化或能举例说明问题;(2)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的材料、范画不足;(3)课堂进行集中讲授需要更多的指引与作业评价。

对问题5—6的设定主要是要了解学生有没有使用网络来解决问题,以及整个课程的心得如何。情况如下:

(1)有5个同学是直接回答使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问题,大部分同学回答是直接请教老师解决问题,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两者结合解决;(2)对师弟、师妹的建议主要涉及课程本身问题居多,有部分同学会建议师弟、师妹提前接触电脑常识。

结语

教师必须要明确思路,在解决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以网络课程作为良好的教学手段进行补充。锻炼授课能力,简化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师生沟通渠道,这些都是教学手段外的能力。通过网络课程的方法编写一定的调查问卷能更迅速促进课程的建设、放大教师的缺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1.可行性判断

经过一次的教学经验,从整体的课程建设到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堂学习气氛到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大部分学生觉得网上学习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程实验阶段,能有大部分学生觉得网上课程对其有用,这对教师有很好的鼓舞作用。学生的作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课堂学习气氛高涨、学习积极性高,除了网络资源起到一定作用,正确领悟大纲要求和课程内容也有一定作用。

2.教学资源库的继续丰富

教学资源库的丰富需要发动课题组的教师,还可以建立分论点,让学生小组集体完成,深化教学资源,形成点状发散的教学资源,长久下去,教学资源库将极大丰富。

3.规范化管理

有一个系统化与规范化的方法使教学程序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参考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规定进行课程建设,这会使课程建设少走弯路,更有效率。

4.教师要不断深造

网络课程与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属于摸索性的实践行为,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如何让课程的整合作为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或将优秀的教育经验,如前辈老师的教学经验融入教学整合中。

(注:本文为校级资助课题,G2100103)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A.V.Kelly.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K.S.Brown.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钱明辉.研究性教学——发展型教师的内在教学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问题;困惑;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52-1现代教学理念的应用,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首先其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科目的学习兴趣,又要具体理解课堂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让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激发其内在的创新思维,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这即是实验教学。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门全方位开发学生内在潜质的重要课程。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物理课堂教学,强化物理实验教学功效?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围绕课堂教学重点,现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问题与困惑一

物理探究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差。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笔者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总结,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敢问。许多学生胆怯,不善言谈。

2.不会问。之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1]。

对策1:营造学生敢问的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用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适中的问题情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此带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例如在做“测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演示实验时,根据电路图正确接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同学们按奈不住,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A同学提出:灯为什么不亮,是不是灯坏了?

B同学提出:电池是不是没电了?

C同学提出:灯有没有电流通过?……

一一回答后笔者再进行适当鼓励:“通过同学们的问题回答,老师认为大家对过往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发现那么多的问题。”如此,虽是简短表扬也极大激励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数量就会增加,问题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提问能力也会得到强化。

对策2:培养学生好问习惯。主要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入手。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年龄,这是教师可利用的关键要素,是教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心理基础。

问题与困惑二

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笔者认为,在物理学习中,两极分化发生在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难度比较大的八年级下学期,学生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物理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方法:

1.重视兴趣激发。初中学生正处在物理启蒙阶段,他们最初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师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并结合物理新课程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身边的学习用具以及物品,做些小实验。如利用铅笔结合其它物品可做的小实验就有:①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学习使用刻度尽测量物体的长度);②将铅笔向前抛出去,铅笔能继续飞行。(说明运动的铅笔有惯性);③在水平的桌面上叠放一堆棋子,用铅笔快速打击最底部的棋子,底部被打棋子飞出而其它棋子下落静止于原地(说明静止的棋子有惯性);④把铅笔直接放入水中,使铅笔漂浮于水中(物体漂浮实验),等等。

2.实施分层教学[2]。鉴于本校规模较大,学生较多,每年段约有数百名学生,生源复杂,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对学习的认识、态度和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差距,即使八年级阶段物理作为起始课,似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学生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文化积淀”的问题,客观上也存在不平衡性,这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

基于此,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从备课、课堂提问、课堂训练、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

3.做好分层评价工作。《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

结论

结合上述问题分析以及解决策略,初中物理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相当的解决策略,以期避免学生对初中物理产生厌学情绪;其次结合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质量。总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和再认识,在反思和实践中逐渐将新课改的思想变成现实。在改革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具有满腔的热情之外,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理性、冷静地进行反思,以期少走弯路,将初中物理教学打造成为符合我国社会现状以及发展趋向的重要基础科目。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我国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辨、反应和表达能力。听说课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以提高英语语感,包括语音的辨别、句子结构的分析、内容的判断以及短期和长期记忆的提高,等。随着科学交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大学生的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7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课时较少,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欠佳,学生开口的机会较少,等。翻转课堂是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化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起源于美国的林地公园高中,2012年引入我国并在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卢海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了翻转模式,经过分析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很好地契合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也为开展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1大学英语课堂所面临的问题

1.1学生

大学生不同于中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形式以及面临的升学压力,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拥有更为宽松、自由的英语学习环境,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应具备良好的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及沟通交流的能力。然而,我国部分高校现在仍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英语等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从而着重辅导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导致了许多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在英语阅读、写作上水平尚可,但听力能力严重不足,更无法用较为流利的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1.2教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的网络资源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将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引入课堂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然而,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许多教师仍然将既定的课本知识作为讲授内容,很少思考课堂教学模式的转换,这不仅会禁锢教师对讲课技巧改进的创造性思维,也会阻碍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上的发展。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多为英语专业博士、硕士毕业生,普遍具备较高水平的英语理论知识、语言应用与研究能力,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职责是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找到兴趣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英语学习体会及经验。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不只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是教师思考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技术、反思个人教学欠缺以及发展自身授课水平的重要平台。但是,我国高校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固定,且针对性较强,使得教师们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与学生进行更为高效的交流,将英语听说技能的学习渗透在课堂之外。久而久之,很多教师对英语听说教学产生倦怠情绪,思想被单调的教学内容所禁锢,逐渐习惯于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极少进行创新摸索。

1.3课堂效果

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育的重心偏向于四、六级考试的应用,课堂教学以学习课本内容和练习四、六级模拟题为主,着重强调并训练大学生的应试技能,而不注重英语听说技能在课上课下的实际应用。这样一种略显僵化、老套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力练习时,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听问题、选答案”上,忽略了认真听辨学习材料中的各个有效信息,并从说话人的表达方式中学习到适合自身日常应用的口语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教学内容固定以及学生听说水平的限制,很多教师只能更多地使用汉英结合,且汉语多过英语的语言模式来进行课程讲授,用英语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并不多。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培养多用英语与他人沟通的习惯,这使得很多学生害怕或羞于说英语,并且不主动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即便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口语,学生也大多支支吾吾,不愿张嘴。长此以往,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不仅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听力和口语的积极性,反而给学生留下了课程枯燥乏味的印象,课堂效果差强人意。

2翻转课堂

为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注入了活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在课前针对课程安排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则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深化课前学习的内容。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模式,有以下几点优势:

2.1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与资源,并根据自己对资源的学习效果,自主查询相关知识来辅助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摆脱了以往“教师主动给予信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不同理解进行学习,且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并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探究。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2.2师生交流增多,课堂氛围

改善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对于该章内容的资料搜集、理解和学习展开讨论,互相分享所学到的知识;而教师的角色也从之前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课堂讨论的引导者、参与者与总结者,师生间的交流明显增多。这种教学模式,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也给予了学生锻炼英语听说能力、表达能力与演讲能力的机会。

2.3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改进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不必局限于固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结合课内外知识向学生传输英语听力及口语学习的精髓和理念,摆脱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训练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灵活添加和调控课内外学习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堂讨论之中,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对话的同时,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水平对课堂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创新。这种灵活度较高的课堂模式,在赋予了教师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能力与知识的充分运用,还对其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说教程第一册《Unit5What'syourfavoritefood?》为例

3.1课前学习阶段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在课前的学习中掌握并自行消化课堂内容。这不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及灵活可控的学习自由度,也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充分锻炼。该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句型和用语来表达自己对于食物的喜好,并向他人进行美食推荐。在课前学习部分,结合该单元Model2对话练习“Whatdoyourecommend?”,电影“Julia&Julie”中女主角JuliePowell所表达的对食物黄油和红酒炖牛肉的喜爱片段及幽默视频“Americans'DescriptionofSichuanDishes”,教师以此制作出篇幅短小且内容丰富的微视频,在视频中重点列出并详解需要注意的用语、句型及相关的形容个人口味、喜好食物的用词,供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学习。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调控学习进度,针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模仿视频中讲话人纯正的语音语调,更好地消化所学内容。相比于课堂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自由地交流、讨论自己的学习情况,互相谈论学习感受,也可以通过在线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QQ群、微博,等,就不懂的问题与任课教师进行即时沟通。

3.2课堂学习阶段

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课堂学习阶段与课前学习阶段角色对调,学习自由度由学生自主调控,传统课堂里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则成为了课堂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在课堂学习阶段:首先,教师应根据所收集的学生在课前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辩证性、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其就所学内容畅所欲言,积极发表个人见解。针对该节课课前视频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就表达对于食物的喜好及向他人进行推荐的用词和句型进行讨论。除视频所学的口语表达方式外,学生还可以提出其他的表达方式,就常用性及口头表达的实用性进行分析。除此之外,鉴于英语听说课程口语练习的重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课前所学的表达方式进行课堂练习,如角色扮演、对话,等,以巩固并深化课前学习阶段所学内容。比如:在该节课中,通过课前对电影“Julia&Julie”中女主人公Julie形容对黄油的偏好片段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应用Julie所说的句型,如“Isthereanythingbetter/worsethansth?”“Youcannevereattoomuchsth.”“Sthisbeyondimagining.”等,表达自己对于某一类食物的喜爱。课堂学习阶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消化课前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营造了自由轻松的课堂讨论氛围,在锻炼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的同时,又训练了其英语听说能力,使学生乐于张口说英语、用英语。

3.3课后反思阶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又一大特点,就是教师教学的可控性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调配性大大增强,为教师进行课后总结、学生进行课下复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课后反思阶段,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发言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意见与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并调整微视频里的知识点结构、偏重点和所提问题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此外,在课下知识巩固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前学习阶段和课堂讨论中所遇到的问题,按照个人学习进度自主回放课前学习视频,进行学习的查漏补缺。比如,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多种句型、用语表达个人饮食喜好,而难点也在于学生对多种句型的理解和掌握。在课下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问题,如发音不正确、句型使用不准确、语境带入不足等进行反思,调整微视频的内容(例如:加入多情景对话、英语发音教学视频,等),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和复习进度,回放视频进行复习,模仿句型应用和发音,达到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效果。“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卓越的教学效果和新颖的教学理念已在多国教育界得到验证,且获得了一致认可与广泛赞誉。所以,将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不仅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且给予学生更为充足和自由的语言训练时间,使其真正领悟到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要性及前景,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调换,教学重点也由“教师进行讲授、学生接受知识”转向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引导”。

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需提前进行线上学习,理解教学内容,其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在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进行知识的内化,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给予了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其更好地进行英语听说能力的练习。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仍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需要自行观看学习视频,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吸收。然而,许多研究发现,当把学习自由度交还到学生手中后,学生能否自觉进行自主学习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没有了教师的课堂讲授,部分学生课前未进行学习,且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也就是说,教师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此外,由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张口,分享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和课堂讨论,导致课堂活跃度和自由度大大降低,这使得“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所降低。再者,翻转课堂需要软硬件平台的支持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与学生的在线学习交流,而且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制作微视频,等,这对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因其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而将“翻转课堂”引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则是一个必然趋势。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课程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前景,但在课程展开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手段上仍需改进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

[2]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08115

[3]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4]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16121

[5]王斌宏.“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1):912

[6]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6):4045

[7]杨惠中.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外语界,2008(1):710

[8]朱宏洁,朱.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9]毛姣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应用挑战[J].时代教育,2014(7):197198

[10]嵇芳,潘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4):3234

篇7

一、明确管理思路

2017届高三年级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高考任务,尽心尽责,积极思考,科学研讨,强化过程管理,严把教学管理四关,即集体备课关、课堂教学关、学案(导学案、训练)编写关、分类指导关,突出奖惩兑现、突出自主学习、突出分层教学、突出团队合作,努力打造生态课堂,提升课堂绩效,实现了2017年高考新的跨越。

二、强化目标意识

1.科学制定各类指标。开学之初,根据2016年高考情况,结合2017届高三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谋划、制定了清华北大指标、名校指标、一本指标、二本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班,各班级牢牢围绕各类指标确定分层培养对象,明晓班级升学目标,采用教师分包制,关注每一个目标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人”。

2.强化目标文化建设。通过对高二四次考试成绩的细致分析,让学生一进入高三就确立自己的高考成绩目标和理想大学,并让学生将目标张贴上墙、上课桌,大力营造目标文化氛围,做到班级人人有目标,目标大学上展板,阶段目标天天看,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校”,时刻激励自己。

3.加强目标对象辅导。边缘生是我们升学指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成甚至超指标要靠边缘生的提升。我们根据高二期末考试划定各班高考边缘生,针对平时考试,加强边缘生动态考核。任课教师对本学科边缘生除了加强学科弱项知能辅导外,还要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困惑,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建立关怀生跟踪档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推进阶段目标实现。年级针对全市摸底考试、期末考试等阶段性大考,利用板报、家长会、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突出氛围营造,细化考前课务、辅导及训练安排,为了迎接历次市统测,之前均安排两次较为规范的模拟考试,强调规范,查找复习薄弱,进一步提升后期学科复习绩效。

三、推进高效课堂

1.向高效备课要质量。备课组根据高考标准、教学内容、总课时数及学情,合理制定年度学科教学计划、进度计划、目标措施,并张贴上墙。集体备课做到四备,一备导学案、训练编写与讲评,二备课堂教学课理结构(听评课活动),三备学科考试说明、考纲要求,四备任务布置落实与存在问题。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高考试题、教学要求和教材,切实把握教学方向和难度,系统掌握教材知识体系和能力点,采取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相结合的模式,实验班、普通班、艺术班教案、学案在强调共性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个性特征。

2.向高效课堂要质量。我们精心组织开展一轮复习研讨课、样板课,放大亮点,规避不足,做到一轮复习“步步踩实、点点跟上”;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原则,更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积极运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自主体验氛围中学习;狠心督查落实,坚决杜绝一轮松、二轮泛、三轮空的现象发生。

3.向高效练习要质量。我们强调备课组要根据本学科特点,从学情出发,精选练习,提高练习质量,减少练习题量,增加学生思考时间。年级统一安排训练时间,每周一小练,两周一大练,批改不过夜,评讲不隔天,成绩集中处理分析反馈,班主任及时与学生交流,及时解决周教学周期存在教和学的问题。

4.向高效监管要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监管,强力推行“导学-自学-合学-展学-点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强调教师自查,强调教师自主教学反思,另一方面学校、年级也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视导检查,针对课堂有无亮标、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使用、学生自主展示等课堂环节进行适时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及时规范,做优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过程。

四、突出优生培养

1.坚持优生培养的目标性。

明确学校目标。按照全面超越2016年高考指标的总体目标,我们明确了2017尖子生培养目标,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方案。高三年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尖子生、边缘生等不同类型学生,以及普通班、奥赛班等不同类型班级,均拿出相应的管理举措。对尖子生培养没有任其自然,明确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及“响鼓也需重锤敲”的管理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手段,不仅仅满足于其在全校的排名,更关注其在全市的排名。

明确班级目标。各班级根据学校下达的优生培养指标,将目标锁定到人、跟踪到人、转化到人、考核到人,认真分析学情,帮助优生树立必胜的信心,这也为提高一本升学率和实现尖子生的脱颖而出而进一步扩大了底盘。高三伊始,年级立足于“早”加强优培,早拿计划,早定目标,早选对象,不断增强优生培养的紧迫感和系统性,注重优生培养的有效性,不搞花架子。

明确考试目标。我们给各个尖子生明确了每次考试的奋斗分数,针对分数奋斗目标,教师加强尖子生的各类作业、周练、试卷批改,做到面批面改、详批详改、快批快改。高手过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对尖子生的作业检查,把优生存在的问题,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不合理的步骤、不合理的书写做到积极纠正,不留死角,不留后患。

2.坚持优生培养的分层性。

强化分层意识:一是集体备课强化分层意识,针对尖子生进行单独备课,对不同优生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二是课堂教学强化分层意识,特别表现在课堂提问上,对不同的优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优生设计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通过师生交流给每个学生树立信心。三是练习测试强化分层意识,针对不同类型的优生命题,让每次考试都成为学生信心的增长点。

强化补差意识。对不同程度的优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把大辅导与小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加强对尖子生学情的分析,对其薄弱学科进行“人盯人”辅导,促其“以弱变强、优势更优。”对优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重点关注问题背后的“问题”,从思想态度、思维习惯、知识和方法等维度查漏补缺,要做到考后有收获,考后满分。文科教学注意加大阅读理解的量,教会学生一分一分地争,寻找新的分数增长点;注意积极指导尖子生设计错题本,保存试卷、补充试题,积累错题,便于日常反思与总结。

3.坚持优生培养的合作性。

注重优生合作。按尖子生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尖子生互助小组”,实施“兵教兵”战略,组内学生相互借脑,共同提高,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学生的弱势学科,消化老师额外的学习任务。班主任重点在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等方面加强辅导。

注重家校合作。家长资源是备考的“半壁江山”,年级引导老师和家长不要仅看尖子生的排名,唯分数论,更要看尖子生的考前思想、心理精神状态,寻求更好的尖子生人数和分数的增长点。每次考后分析不仅要看成绩,更要看尖子生是不是集中精力全心身地投入了?是不是情绪比较激昂且比较稳定?是不是在考试时遇到难题及意外能冷静处理和对待?身体是不是健康的,睡眠是不是好的?同学关系及与老师的关系怎么样?高三复习,排名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尖子生的状态进入佳境,高考时才能处事不乱,才能遇变不惊,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

4.坚持优生培养的针对性。

加强自招辅导。按照“以我为主,内外结合”的原则,我校不断加强优生自主招生辅导,加强与北京、南京等自主招生辅导机构的合作。春节前,每周安排8课时自主招生辅导,春节后至5月上旬,利用部分大课间及体育课时间,每科每周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自主学习材料,以自学为主,辅导为辅。

加强跟踪分析。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对班级尖子生的成长建立学习档案,做到每次考试均要有“精准”的成绩分析。每次的考试后均有每科和总体的情况分析,通过分析要求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召开尖子生成绩专题分析会,以便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掌握真实情况落实工作。每一位老师都按照带“研究生”的模式积极指导尖子生,帮助学生尽快进步。

加强习惯培养。培养反思的习惯,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对课堂上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梳理,积极进行对例题、习题的探究,培养优生常题常做、重题会做、会题做对,形成“会做的题必须得满分”的习惯,推进尖子生成长为会反思、会探究、会深入思考、会总结的人。培养规范的习惯,及时展示优秀生的作业和试卷,对错题、不规范答题要通过展示,让学生警醒。

5.坚持优生培养的综合性。

关注品性培养。不仅关注优生的成绩变化,还关注他们的习惯养成和品德培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轻装前进,对未来高考充满信心。重视尖子生的管理,培养尖子生的自我约束力,促进其自我性格的完善、自我情商的发展。既严格要求,也避免强制性的、不讲道理的严管。培养尖子生的耐挫能力,培养尖子生的严于律己的习惯,培养尖子生的积极向上的拼搏意识和敢于追求卓越的信念。

关注心理变化。注意尖子生群体成绩的“稳定”工作,尤其是优生,临近高考,优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思想波动也越来越大,我们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密切注意尖子生的思想、情绪的微妙变化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邀请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市学科领军人物为优生开设专题讲座,开阔优生的视野,关注其细微的变化。

关注氛围营造。加强营造良好的高三尖子生复习氛围,年级积极做好师生的目标激励,鼓足师生干劲,办好班级励志墙报、标语和展示台。树立尖子生高昂的斗志,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在班级营造一个家一样的温馨团结、昂扬向上的备考氛围。

五、实施分层教学

1.紧抓特长生教学。结合体艺特长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专业和文化实施分层教学。专业学习过程中,专业课教师适时调整班级,分出小班,专人负责,有针对性地教学。文化课学习过程中,课任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二次备课,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难度进行教学及训练,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教学实效性。

2.紧抓特优生培养。对有希望冲刺名校的飞行员、艺术史论特长生中的优生,遴选优秀文化课教师加强“1+1”辅导,不定期请名校专家、教授到校指导,多元化寻求优生培养途径,为实现名校目标创造更多机会。

3.紧抓体艺生管理。定期召开艺术班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定期召开体育生会议,规范学生行为,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目标达成意识。

4.紧抓双达标匹配。结合今年高考艺术考生文化分数较高及2016届高三艺术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序的文化和专业指导,并对文化、专业老师下达高考升学指标,强调文化与专业齐头并进,实现双达标。

5.紧抓边缘生补弱。年级针对每次考试,细化梳理线上5分、线下15分边缘生名单,分包给语数外教师,要求相关教师在过程中加强跟踪帮扶补弱,同时对责任挂钩学生的下次考试进档情况加强考核,兑现奖惩,把边缘生转化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抓实常规管理

1.以制度促管理。建立年级例会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备课组长会议、阶段工作总结反思会、月考成绩分析会、家长及学生座谈会等常规性会议,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反思改进,确保年级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2.以监控促管理。定期组织召开班级管理培训会,研讨手机使用、早恋、上网、学生矛盾、生活懒散、学习不规范、自律意识、阳光心态等教育管理突出问题,有针对开展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监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3.以德育促管理。我们积极落实“教育即心育”的教育理念,有规划地开展前途理想教育、人际交往、目标惜时、艰苦勤奋、学会生活等系列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4.以考核促管理。年级针对奥赛及自主招生优生培养、教学常规、考试成绩、班级管理、边缘生转化等各项工作都制定了相关考核方案,在过程中通过值班监管、检查、考试及辅导成绩兑现奖惩,真正实现让数据说话,让制度管理。

七、勇当个人表率

篇8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而学习是学生参与的经过练习或训练而形成比较持久的身心变化过程。学习定义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课堂学习的本质是学生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不同的理念产生不同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渡”,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更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采用“聚焦”法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我们大可不必在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我们应通过互动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从而达到一种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环境,让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

二、调动学生情趣,提高复习课教学的艺术性

在高考复习课上,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的智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动脑思维,动嘴说话,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心琢磨,动耳倾听……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兴奋,情绪高昂。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三、精心备课,讲究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大量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和收益要高。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呢?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有效性和针对性。

课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一节课探讨的重点。因此,在课堂设计时,我们要针对本套试卷中的高考重点和热点内容,把这一知识讲透、落实。因此,在设计主线上应重视回归教材,由基础逐步深入。在每题的讲评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说思路、析错因,然后讲评,或把学生的试卷中的错误解法、优秀解法作展示,让学生进行对比,相互学习,自我反思,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同时在题后练习设计中,应注重试卷中试题的变式或延伸的设计,通过变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篇9

本文拟通过“地球运动”教学,对高中地理学习中存在的理解障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同行参考。

一、产生理解障碍的原因

1.教材地理知识本身难理解

(1)知识本身高度抽象

“地球运动”研究的对象是大尺度、大范围的地理事物所反映的现象和运动规律,涉及的知识点如太阳日和恒星日、地球绕日公转速度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因其大大超出了人的视觉感知范围,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无法观测和实验,而且很难想象和验证。尤其是示意图,尽管其形象直观,因缺乏必要的读图指导和知识铺垫,反而成了地理学习最大的绊脚石。

(2)学科知识衔接断层

由于初中课程设置及中考不考地理等原因,学生只在七年级的《科学》中初涉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加之初中任课教师学科专业背景的不同,学生初学地球运动知识时往往似懂非懂,两年的地理知识学习休眠更是“雪上加霜”,致使高一学生的地理知识衔接出现明显断层。

“地球运动”知识综合性强,需要相关学科(数学、物理)知识和技能的支撑。由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模块的调整,高一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时尚未接触线面角、面面角、球等立体几何知识,缺乏必要的空间想象能力,难以按教材要求用“图解法”推导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物理学科中有关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高二的教学内容,高一学生难以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运动速度的差异就在情理之中。没有数学、物理学科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作支撑,地球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等地理知识自然就难以理解,更谈不上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归纳总结。

(3)叙述不当产生歧义

教材内容叙述随意易产生理解歧义。湘教版必修1地理教材为了引入日界线的概念,设计了这样一道学生活动题:“因为地球是球形的,所以东西相距比较远的甲乙两地,我们既可以说乙地在甲地的东边,也可以说乙地在甲地的西边。这时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对这道题,学生易产生两种误解:一是误以为地球上的东西方向是随意的,既可以说在东边,也可以说在西边;二是在计算时间时,误以为东西之间的地方时(或区时)既可以是“加”(在东边)同一时差,也可以是“减”(在西边)同一时差。

2.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未形成

(1)空间思维能力欠缺

高一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尚需时日,在“地球运动”学习中,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不强会使学生难以进行正确的理解,再加上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均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而人与地球的相对静止,令人很难感知地球的运动。由于没有认真观察过太阳在天空中的日运行,学生就无法理解太阳的视运动,更无法理解极夜地区正午太阳高度≤0°、极昼地区0时的太阳高度≥0°。

(2)思维定势演绎错误

已有知识推理错误或生活经验缺失也会产生理解误区。在二分二至日太阳升落的方位判断上,有些学生认为,在本地(台州约28°N)不管是哪一天,太阳都是自偏南方升起。造成学生思维产生误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理清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与太阳升落的方位之间的关系,认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永远位于偏南方向,不可能在偏北方升起。也有学生认为,赤道上全年都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的。产生这一误解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时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因此本地的昼夜平分时也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3.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1)理科情结挥之不去

理科学科背景使不少地理教师具有挥之不去的理科情结。严格遵循自然地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对自然地理的概念、原理、规律分析得细致周到都没错,但如果教学“生成”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把控不力,一旦有学生质疑,教师就容易机械地复述学科内容,或不着边际地随意拓展,而置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相关要求于不顾。例如,当学生提问为什么地表物体水平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时北半球向右偏而南半球却向左偏时,某教师乘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傅科摆”讲到水槽的漩涡,把地转偏向力的发现、表现、应用等分析得一应俱全、头头是道,唯恐不多讲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博学。以致只有小部分学生有所收获,大多数学生依然云里雾里,既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又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2)繁难知识随意添加

有些教师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以粗讲多练取代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参悟。特别是刚从高三轮转到高一教学的教师,习惯于知识点的深度挖掘,教学目标随意加大难度,再加上部分教辅材料直接选用高考试题作为训练题,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杂,远远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程目标。例如,教学区时的计算,课标只要求“会对不同时区的区时进行简单计算”,而许多教师却对“日期的界线”进行了拓展,作出诸如“当北京时间是今日8点时,与北京同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是多少”的设问,并详尽讲述了北京时间8点时,零时区是0点而不仅是0°经线是0点,零时区范围是7.5°W~7.5°E,所以今日的范围应是7.5°W向东到180°,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此举明显超标,不利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化解理解障碍的对策

1.依据学生基础,合理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处,规范着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方向,对教学活动向深度与广度拓展有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更要认真研究学情,在了解学生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地球自转”教学中,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详见表1)。

表1

由于学生的基础存在着差异,在把握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合理分解、有所侧重。目标一,基础性目标。即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定位于应知、应会的层面,学习难度适中,学生理解容易,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目标二,拓展性目标。即在达成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以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操作技能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求较高。

总之,教师应根据不同生源,把握理解的起点,合理地制定和选择教学目标,教学适度,既让普通学生“吃得了”,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保持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平衡,使全体学生通过努力均能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2.精心设计活动,主动参与感悟

有关“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前手持地球仪边演示边讲解,可谓耐心细致、想尽办法、头头是道,可学生仍听得云里雾里,效果不尽理想。笔者认为,只有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感悟,才是破解这一重难点的有效途径。

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对各地昼夜长短变化”为例,笔者先出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动画,然后提醒学生观察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引起不同纬度地区昼长或夜长产生怎样的变化,鼓励学生在仔细观察老师演示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发表看法,师生合作,共同寻求破解这一重难点的规律性认识和方法。

步骤一:出示“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各地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图”(详见图1)。

步骤二:过程与讨论。

图中的E1、E2、E3和F1、F2、F3分别表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不同位置时E点和F点的昼长情况。要求学生在A1、A2、A3三幅图中任意选定E点和F点,并画出其所在的纬线。鼓励学生观察后思考、讨论、总结规律。

步骤三:归纳与总结。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的过程,就是北半球白昼增长的过程,同时北极点附近的极昼范围也不断扩大,至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最长,整个北极圈内出现极昼。赤道上昼夜长短不变。

该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有效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通过探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也有助于教师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完成教学任务。

3. 巧借教室环境,帮助学生理解

巧借教室环境,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点。

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为例,在讲解的基础上,笔者巧借教室日光灯和学生座位的分布,类比赤道、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以外各地区在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详见图2)。

教室里学生座位共7排,座位上方有三排日光灯,分别在第2、4、6排位置上方。控制开关,使第一组灯亮,表示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各排学生观察灯的仰角可类比夏至日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关第一组灯,开第二组灯,表示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各排学生观察灯的仰角可类比春秋分日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关第二组灯,开第三组灯,表示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各排学生观察灯的仰角可类比冬至日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笔者要求学生参考图2填表,并总结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详见表2)。

表2

由于笔者巧借了教室学生座位和日光灯的分布这一资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笔者只需适时点拨、提醒即可。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难点知识迎刃而解。

4.运用逆向思维,化解理解障碍

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内容,如果单从正面解释,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和理解。此时换一个角度启发学生思考,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容易得到充分的显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和原理。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笔者借助地球仪的旋转,提出如下的假设让学生思考:假如地球不自转,昼夜交替现象会怎样变化?假如地球自转而不绕太阳公转,昼夜长短和四季有何变化?假如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自转,昼夜和四季又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和讨论,一般都能认识到地球公转与否直接关系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决定了昼夜长短和四季的变化。笔者接着假设: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从66.5°扩大至90°(即黄赤交角由23.5°缩小到0°),太阳的直射点怎样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各地的昼夜长短会产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议论,然后再演示讲解,效果就好得多。

难度适中的逆向假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课文内容的正面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5. 组织实践活动,提升理解能力

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完全依赖于书本学习和教师传授,更多地是通过生活实际获得的。

篇10

小学教学的实施是为学生日后在进行中学和其他学习时做好基础,小学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和养成学习兴趣的一个过渡阶段。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小学教研活动总结报告,请笑纳!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报告1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接近尾声,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数学教研的工作做如下工作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要求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数学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在学期初教研活动计划中提到,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开展“听、评、说课紧紧跟踪一节课”的教学工作。且把这项工作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

本组教师能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贯彻落实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本学期,教研组7位老师每人都讲了一节公开课。每次公开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与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评课活动。大家本着负责的态度,畅所欲言、认真点评。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切实抓好教学常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数学组的每位教师都能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的公开课都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多数老师都能自制教学课件,熟练操作。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自觉地、经常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并能利用网络技术上网了解教学信息和课改新动态。

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总之,一学期以来,数学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取得的。我们还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让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报告2一、基本情况:

1.人员情况:

小学教研室共有教研员12人。其中语文3人,数学3人,英语、思品、社会、自然、劳技、幼教各一人。今年暑假将有两人退养。小学教研室属缺编运行状态。

2.工作情况:

本学期可谓多事之秋。“非典”打乱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如此,我小学教研室的教研员在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协作,为打赢抗击非典的战役,坚守岗位,自觉创新,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

(1)加强学习:小学教研员除完成中心要求的学习任务外,都在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学习课程标准,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做政治、业务读书笔记。特别是“非典”时期,教研员系统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总结教研经验和规律,制定今后教研的方案。为今后的教研工作和课改实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集体下校10所(园),视导听课120节,其中优等课55节,占45.8%,良好课63节,占52.5%,不合格课2节,占1.7%。

(3)共组织教研活动100余次,形式有:新教材培训;教材分析;研讨课;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教师培训、业务员长培训及在这个特殊时期,准备及指导部分优秀教师做抗“非典”电视讲座的内容安排、分发有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文材料等。

(4)准备了召开表彰区先进教研组的会议材料。渤油一小开展教研活动的先进经验、各先进教研组精彩的教研片断、学校领导的得体的教研评价,必将带动和影响全区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规范、扎实的开展。

(5)完成了课程改革的推动工作。

(6)思品、社会学科圆满完成了“天津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观摩研讨课的任务。

(7)组办二—五年级学生学法指导班。

(8)组织五年级学生参加市小红花竞赛,成绩较好。

(9)进行期末质量的监测安排,对统检科目进行命题。对各年级的单元练习卷进行命题。并进行教学分析。

(10)出版了《塘沽区幼儿园优秀活动设计汇编》。

(11)认真做好各几个各类的课题研究工作。

(12)协助教育局督导室搞好学校的督导工作;与教育中心各科室协调,搞好工作。

二、取得成绩:

1.教研员的理论水平及指导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小学教研员在教育局、教育中心的关怀和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视导听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指导的水平。我们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本学期有8名教研员参加计算机高级的培训,4名教研员参加本科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实践中,指导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与任课教师一道,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要表现在:教研员善于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勤于笔耕。张智敏、赵红起、孟繁义、刘尊、李建健、蔡春艳、孟霞、孙志梅的论文在市第九届双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奖;张桂凤老师,在退养前夕,将自己从事十年的,社会学科教学研究的经验和感触,凝练成《临别共勉诗十首》集成小册,分发给小学室的同事们共勉。体现出一位老教研员,在将要告别教研工作之际对年轻教研员的期望和对教研事业的热爱。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出了努力。他们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给他们提供机会,搭设舞台,引导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他们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向整合。黄圈小学的黑双凤老师,徐州道小学的胡云老师,在完成市观摩研讨课后,分别撰写了《新课程教学三要素“新、活、广”》---执教“团结合作”一课有感和《多媒体教学效果好》---“保护环境”一课教学有感,发表在《塘沽教育信息》报第76期上。小学教研员朴实、扎实的工作,受到全区各小学领导及学科任课教师的普遍好评。

2.教研员有吃苦耐劳,甘愿奉献的精神。

教研工作,不止局限于工作时间的八小时。假期、周六、周日到单位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备课等是常有的事。为使学科任课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研员除利用假期进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外,开学初,把质量较高的课展示给学科任课教师。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教师感到非常受益。日常在上班之余,也随时在思考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每次教研活动,教研员都精心设计,细致安排,宁愿自己多辛苦,也要为一线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表现出甘愿奉献的精神。

3.教研活动形式多样。

教研员的基本职责有: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执行教学计划,钻研、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组织教改实验,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为此,本室教研员根据我区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教研活动形式,仅在组织观摩课的教研活动中,就有做课教师先说课,再上课,然后教研员进行评析;做课教师先说课,再上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然后教研员评析;中心组成员集体备课,由一人执教,任课教师再进行评析,中心组成员再进行总结;观看录像课,采取随时暂停和回放的方法,教研员与教师共同用教育理论、课程标准、学科教学的特点,分析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使任课教师形象直观的理解恰当的教法和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在“非典”肆虐时期,为不影响教学质量,教研员既注意防空“非典”,又不断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使非典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4.强化科研意识

每个学科教研员,都有自己学科、学段的科研课题,在教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及骨干教师的作用,强化科研意识,注重课题的研究,注重阶段成果的总结、积累和推广。本学期又有五个学科8名教研员的课题在市级立项。

5.五年级学科竞赛语文,一等奖2名;

二等奖5名;三等奖22名。数学,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7名。

三、存在不足:

1.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有待提高。

2.有些教研员的科研意识还应加强。

3.横向、纵向方面的学习还要加强。

眼界有待放宽。

四、努力方向:

1.从教研员的角度,继续虚心学习:向书本学、向兄弟单位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开拓进取,把不断学习,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把好本学科教学的舵。

2.继续创造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探索符合时代需要的教

研模式,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师的素质。不断锻炼我们的教师队伍。实实在在的做学问,实实在在的搞好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实在在的搞好课程改革。

3.继续为一线教师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一如既往地公开、公正、公平地发现新人,培养新人,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以点带面,使学科教师队伍,形成一潭活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继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尽心竭力地搞好教学研究。

5.继续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在中心的正确领导下,人人争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报告3为了全面提高我市乡镇小学教研员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乡镇教研员指导教学、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能力,适应教育信息现代化的教学研究工作,我中心于__年5月29—31日,在中心会议室开展了为期3天的全市乡镇小学教研员培训活动。整个培训过程,紧张有序,圆满结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培训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精心部署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__】41号)、《__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琼府【__】26号)以及《__省教育厅有关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经教研室多次开会研究,征求各个教研员的意见,制订出本次“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组织与实施”等详细的实施办法。教研室统一购买培训学习课本,免费发放给每一位教研员。教研员在培训之前,准备好一份题目为《乡镇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文章,要求左右,报到时提交给中心工作人员,供培训时的作业上缴。我中心于__年3月,正式出台《__市乡镇教研员集中培训方案》,部署培训工作。

二、聘请高品位专家团队,确保培训质量

本次的培训专家主要从省培训院、省高校、省名师及重点专业教研员当中聘请。我们很荣幸地请到来自省培训院的陈__教研员,__师专副教授王__老师,__市教育局张__教研员,__省特级教师__市教研室符冠华主任,还有我市负责信息技术的梁东教研员,负责网络教研的文__教研员。

陈__专家主讲《备课、上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专题,陈老师从实践经验中生动地阐述了如何备好课,以及如何上有实效的课。陈老师指出:1、《教师参考用书》是我们教师手头的专家,要好好研读。2、教学是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施教。备课、上课都要在读懂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因为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对象,要想使教学成功或有效,必须要读懂学生,懂他们的需求,懂得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等。3、上好课的教学策略应是新、美、实、活、趣。陈老师有条不紊的讲解让学员们深感佩服。

琼台师专王__老师主讲《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王老师从与学员的互动中寻找教学中的疑、难点,结合自己做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详细地指导学员们如何去把这些问题变成一项课题研究,王老师引领学员们轻松地去领悟、掌握做课题研究的方法。许多学员听完王老师的讲座后十分感慨地说:“之前,原以为做课题研究是专家的事,与普通的我们无关,我们也没有那般能耐,听了王老师详细的论述之后,我们意识到普通教师做课题研究不再遥不可及,身为教研员就更应该率先垂范,深入学习和实践,做好课题研究的带头人、参与者和组织者”。同样地,无不让我们领略到王老师过人的口才与智慧。

__市教育局教研员张艳玲作的《观课议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讲座,让大家明白了作为一名教研员,观课时应注意什么,议课时应注意什么等等。张老师强调,观课时要通过全景式观察课堂,要看授课教师课堂语言是否简炼,教学目标是否清晰,重难点是否突出,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要求评课时,评课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用放大镜去发现老师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切莫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高高在上,如此这般不能拉近与教师的距离,教师可能会出现抵触的情绪,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__省特级教师符冠华主任的《新课程与教研员共同成长》专题讲座,首先是让学员们清楚地认识到一名教研员的工作职责,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研员作为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者、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践行者,承担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专业素养等重任。符主任在讲座中说到”教研员就是学科的一面旗帜,是教师中的教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研员的职责。二是鞭策做教研工作的人员,时刻要不断地学习,做学科的的先行者,尤其是就《教研员如何做课题研究》提出了深刻地阐述;三是对教研工作的管理、档案管理等提出严格的要求。让听课者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梁东教研员作的《学校博客的使用和管理》讲座,让教研员们对博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梁教研充分考虑到了乡镇教师对博客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的薄弱,从学员的角度出发,上课时他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对博客页面功能和一些项目的分类做了详细的讲解、操作。梁老师指出:博客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是教师专业成长、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平台。

文__教研员主讲《网络教研与如何晒课》。从网络教研的意义、背景、特点、原则、模式、发展优势和不足做了具体的讲解,他对教研员、教研组长、教师的网络教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另外还对为什么要上网晒课,晒课的意义及如何去做好晒课工作,都耐心地给学员们做了一一的解答。该讲座幽默风趣,让学员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网络教研与如何进行网络晒课,他的讲学风格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严抓管理,做到善始善终

在开班典礼上,符__主任对培训班的纪律做了严格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上,安排一名中心教研员作为本次培训班的班主任,全程与学员在一起。每天培训前和培训后都认真检查学员的考勤情况。本次培训共有4位老师没来参加,其中两位是因公出差到海口参加培训。

四、及时总结,积极交流

培训过程中,学员们认真做笔记,互相交流。培训结束后,每位学员提交一份培训总结或心得体会。从提交的总结来看,大部分学员都是认真负责的,内容符合实际,但是有少部分学员的部分总结内容出现雷同现象。整个集中培训结束后,我们还开展了为期15天的在线研讨活动,共收到252条评论或交流建议。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本次培训是成功的、富有实效性的。

五、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1、有些学员认识不够,听课不认真,上课不做笔记,导致写总结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干脆在网上下载应付了事。2、有些学员上课迟到,有些无故旷课。

(二)几点建议:培训的时间短,教研的路很长,需要的正能量大,教研员要求学习培训时间要延长。

2、每一次培训要严格纪律,杜绝迟到、早退现象。

3、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研员要积极钻研,带头教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__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报告4一、常规管理合理化

1、及时撰写教案(反思)。

要求教师最少提前备好一周的功课,并写好教;教后必须认真及时写好反思。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每一位教师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在期中、期末组织了两次全面检查。在每次检查中,我们欣慰地发现教师们都能认真撰写教案,及时做好教后反思,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合理作业布置。

每位任课教师根据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布置适量的作业,减少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更好的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长才智。

3、重视习惯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培养,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4、强化薄弱学科管理。

本学期加强了各技能科教学质量的管理,英语老师除按照规定的课程方案开足上好每一节英语课外,各班还利用每天下午写字课前五分钟进行英语试听、朗读训练,促进学生听力和朗读能力的提高。

5、做好教学质量监控。

行政领导不定期深入课堂,检查各位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作业批改情况。并及时反馈,以便教师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6、抓好青年教师岗位练兵。

青年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校内公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判断与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第二期的《心织笔耕》中,教师们的课题论文及案例分析,展示了大家在研究过程丰硕成果。教师真抓实干,长期不懈地努力,各年级语数成绩明显提高。

8、发挥教研组作用。

按学校规定各教研组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可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策略等,展开讨论。新老教师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二、教师成长专业化

1、加强理论学习。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的依据。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继续组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新认识。

(2)“终身学习”,“大众教育”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学思想。学校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录像资料,校长推荐书目、出借书籍、教导处在教师博客上推荐教育教学文章,以及利用教师阅览室等等,多渠道,全方位地方便全体教师进行广泛阅读,有效阅读,同时把教师的阅读情况列入年度考核。通过读书笔记、网络交流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2、人人尝试做研究。

本学期,学校将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每个老师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实际,提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展开研究,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判断与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第二期的《心织笔耕》中,教师们的课题论文及案例分析,展示了大家在研究过程丰硕成果。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报告5本学期,是不寻常的一个学期。课程改革的教育春风迎面扑来,它使学校的教学面貌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回顾我校这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倍感欣慰。在平凡的岗位上,老师们积极投身到这一伟大的教改事业中,大家团结协作、严谨开拓、求实创新,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扎实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促进教研质量的提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落实县局的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学习《漳州市教学教研常规(修订本)》。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制定了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制定活动计划,明晰思路。严格按部颁课程计划要求开好课、上好课。定期检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

1、落实教学常规的管理制度,规范备、上、批、辅、考、评的各环节,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各项教研活动。基本做到“五有”:有布置、有检查、有记载、有总结反馈、有整改意见。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教师的备课做到备教法,备学生,备板书,备练习。做到先备课、再上课,杜绝照抄、照搬教案集现象。每课教案尽量做到环节齐全:有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每课教材分析)、有“三维”目标、有教学重难点、有教学设想、有教具准备、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教学小结、板书设计、教学体会等环节。开展课前说课、听评课活动,促进备课,讲课质量的提高。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各学科阶段考试质量跟踪报告制度,期中和期末知识测查质量跟踪的报告制度。

在肯定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的做法同时,组织教师认真探讨、总结教学失误所在,及时补救,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学校能准确掌握各班的教学质量情况,及时反馈,及时指导,注重各学科成绩的实质性提高。

3、抓好“培优补差”工作,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师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对待学困生,教学中做到“四优先”:提高优先、激励优先、面批优先、辅导优先。同时与家访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地“培优补差”工作的实效性。

4、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检查2次,教导处分别在学期初、期中、期末进行三次检查,并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写出相应的小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能及时写好教学反思的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通过严肃认真、细致具体的工作,我们把教学常规落实到了实处,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在稳步上升。二、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已遍及全国各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已是当务之急。作为教学改革第一战线上的教师,身系重任。唯有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才有改革可言。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师资的培训工作,组织老师共同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体会,撰写学习心得。各年级老师备课正常化、规范化、个性化。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基本上深入到每位教师的脑海里。

三、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变化,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每学期初就制定了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切实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教师外出听课次数日渐增多,邀请县城教师到我校进行课堂指导。使得音乐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飞跃。要求老师用全新理念备课,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及本班实际,备课要做到能突出个性,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课前有准备(资料收集),课后有拓展。备课要做到两次备课检查,注重于实践后的反思,教师均有一定量的二次备课和教学随笔,教学常规检查正常化,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进行跟踪检查。每次检查,均公正评价,及时反馈,发扬先进,总结提高。有力地提高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只有以更足的干劲,更大的精力,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教育才有希望。

四、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新课程提倡:

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学校不但重视改革课堂教学,而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学年,促教促学活动正常开展,利用六一儿童节配合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如手抄报、毛笔字、绘画、演讲、唱歌等系列活动,学校内部活动也有声有色,开展了朗读比赛、广播操班级文化评比等各项竞赛活动。在老师们精心、用心、耐心地指导下,在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锻炼、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学生的技能、特长又上了新层次,取得了多项可喜可贺的好成绩。在这次全县音体美抽测中取得了好成绩并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五、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方式。为此,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就"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召开研讨。每位老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看法,大家的意见都很中肯。最后全体教师达成共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六、家校联系有了新进展、新突破学校一向重视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全面家访是我校的传统。本学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我校在六一时开展了家长座谈会,特别邀请了本村中的村书记、村主任、老人协会会长及一些较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热心人士等,这足以说明:村干部及家长对教育愈来愈重视,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会议的成功召开,积极推进了村、家、校工作的进程,为以后取得广泛的家校联系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