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开展线上课堂教学

篇1

1.观摩学习课堂教学,加强教师结对互动

要更好地开展结对数学教学工作,实现双方学校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和谐有效共享,可以先请乡村学校教师前往结对城市学校旁听教师的讲课活动,观摩城市教师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学习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在听课活动结束后,再将城乡双方教师聚集在一起,针对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展开详细交流。首先由上课的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想法进行详细阐述,加深在场其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再由乡村学校教师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点评。经过对教学活动的观摩学习以及双方之间的交流互动,彼此能够更加了解对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能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秀教学经验,调整教学形式,以确保结对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搭配”的教学活动中,乡村学校教师通过观摩,可以了解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利用互联网设备设计开宝箱的游戏,且将学生喜爱的小猪佩奇卡通形象与游戏结合起来,瞬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游戏展开深入思考,并踊跃回答多种数字排列方法。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乡村教师能够学会和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教师结对的方式来帮助和促进乡村教师更好地提升与发展。

2.打造数学同步课堂,共享课堂教学资源

城乡结对互动,除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的神奇力量,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空间壁垒,让城乡学校的学生实现课堂同步学习和互动,真正做到教学共享。这种创新性的结对课堂,充分体现出了“互联网+”下教育的优越性和便利性,既能让乡村学校的学生体会到城市学生的课堂氛围与学习方式,也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的零距离,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展开互动交流,乡村学校的学生还能回答城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这种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中,也更有学习热情。例如,在开展“认识公顷”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设备,打造数学同步课堂,乡村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城市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还能与教师进行对话,教师先询问两边的学生,都知道哪些面积单位,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1cm2、1dm2、1m2的物体分别有哪些呢?双方学生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会说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答案,城乡学生也能通过对方的回答开阔自己的思维。随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认识1公顷的合作探究活动,乡村学生在观看城市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时,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新颖的合作学习方法,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乡村学校学生也能更好地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积极主动地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3.结对进行教学研讨,提升合作课堂效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城乡结对互动教学,要求学校和教师利用好手中的资源与设备,探索更加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数学教学模式,真正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城乡双方义务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发展。为此,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还要积极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开展结对教研活动,提升同步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结对教研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开展线上同步教研工作时,首先由双方分别介绍本校该年段数学备课组的日常工作,包括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如何分配集体备课任务、如何命制过关卷和单元卷、如何开展特色活动、如何共享优质资源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如此一来,结对教师就会对双方的备课工作了解得更加细致深入。这一环节结束后,结对双方备课组教师,再针对单元测试卷的磨卷内容展开交流探讨,包括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主要内容的讨论。通过这种线上同步研讨的方式,双方学校教师能够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研讨活动也真正做到了求真务实,契合教学新常规的工作要求,与会教师能够在研讨过程中,受到良好引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确保结对互动教学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网络视频技术为两校教师开展教研交流工作,构建了更加顺畅的渠道和平台,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学课堂教学差距,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丰富同步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为了确保城市学校能够为乡村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帮扶服务,提供支援的学校要从本校学生和被支援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开展同步数学课堂活动前,做好一课三磨工作。要组内进行磨课,其次教研单位内进行磨课,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施高质量的同步数学教学活动。这样的互联网+数学同步课堂,能够为双方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同步课堂上,设计辩论式的两校学生互动任务。例如,在开展“观察物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游乐园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动画中融入加减法的问题,请两边的同学动脑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双方学生可以列举出多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算式列法进行归类,然后请两边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解法,这种解法叫什么,喜欢这种解法的理由。在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活动后的教学反馈工作。在同步课堂结束后,双方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教学的情况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互动情况。通过课后的交流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后续的同步课堂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5.拓展线上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结对学校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之间还可以利用天天智慧课堂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共享双方学校的优秀直播课例;还可以针对数学教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开展网络拓展课程共享活动。通过这两种结对互动的方式,能够确保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良好的互动,教师在一起观看直播课例的过程中,可以共同参与教学研讨工作,积极发表自己对课例的看法,并通过评论区进行留言互动,双方教师在评论留言互动的过程中,也做到了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学生们在一起观看拓展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共同钻研和探讨教学内容中的实践部分,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拓展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实现两校学生之间的更好交流互动,令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视野得到更好的拓展。

6.组织线上交换课堂,实现两校互利共赢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教师的教学风格,城乡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数学交换课堂活动。这种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可以让两校教师不走出校门也能参与精彩的教学研讨工作,实现两所学校互利共赢的教学研修效果。例如,在开展六年级数学同步课堂活动时,城市学校教师先为学生讲解一堂关于圆的知识的复习整理课,以“圆形是最美的图形”引出问题,为什么圆形最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形一中同长的特质,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圆形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圆形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特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为乡村学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紧接着,由乡村地区教师为学生们上一节“生活中的比”数学课,教师以生活中的照片为主线,串联起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理解和掌握比不同部分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在两校教师默契的配合下,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也能充分展开互动,学生们有了更多不同的学习体验,思路得到了更好的拓展,城乡学生携手,共享同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7.城乡结对话“双减”,开启数学教育新篇章

在“双减”政策的倡导之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结对现代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成了城乡学校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双减”政策之下,城乡教师可以开展双减同步课堂,展示全新的数学教育风采,不断拓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新思路。以“双减”背景下的数学同步课堂“什么是周长”教学为例,双方学校的教师首先通过教学研讨,深入把握两校学生的具体学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围绕“周长的认识和测量”“化曲为直”数学思想的运用、“有序数、同边相加、平移线段”数学方法的运用等内容,设计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方案,学生们在由两校教师共同构建的双减同步课堂中,体会到了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数学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减压力不减效率,减负担不减质量。基于“双减”之下的城乡结对教育活动,还要求教师设计更加有效的同步课堂作业管理模式。双方学校的数学教师,除了要做好前期的协同备课、中期的协同教学以及后期的协同反思以外,还要充分重视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并且充分落实和完善新的作业反馈策略,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下的同步课堂作业设计。最后,教师还要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做好数学教学“增”的工作,主要包括课前对学情差异的准确预见和深入分析、主教和辅教在协同备课时做好任务分配、准确预见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只有做好以上“增”的工作,才能确保异地学校学生与教师“身在远,声相近”,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线上同步课堂成效。

8.结语

城乡结对互动离不开双方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学校和教师应当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打造空中课堂、线上课堂、牵手课堂,探索更加高效的结对互动教学模式,加快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云平台;平面设计;混合教学;教学结构;线上线下

云平台就是把教师备课过程中,课内、课外教学的任务布置、作业指导、答疑演示和作业批改等几个环节集中在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云服务平台上,把过去需要用纸和笔来完成的事情,转变成以手指,通过点触与书写就可完成无纸化学习任务,将课堂提问、举手应答变成了师生之间在个人计算机、智能移动终端上的即时互动和信息反馈。0.2云教学特点伴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以及智能终端APP辅助教学平台的问世,使得当今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昔日“老师讲、学生听”被动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学生利用智能终端实时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形式彻底改变,学习潜在积极性被挖掘出来,原本枯燥呆板的课堂变得异常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1],促进教学双方积极互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移动云平台的翻转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的云平台,通过资源搭建、任务配置,借助移动云平台的资源管理、教学功能、评价体系,为师生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内心深处唤醒了学生探求知识的主体意识[2]。对学习行为记录实施的过程考核,能够为教师提供客观真实的教学研究大数据,实现具有人工智能性质的个性助学、助教功能。平台具有优越、完善的教学辅助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非常适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1.1课前准备。使用云平台时,教师在平台上创建班课,让学生使用邀请码加入班课。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云平台把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班课资源库,如教学视频、相关图片、PPT课件和自主测试题等,以方便课前学习。为掌握学生预习效果,通常在云平台设置3—5个测试题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测试,在云班课平台的答疑讨论区上,学生将自主学习遇到的疑问及时反馈到讨论区,教师或助教(指定的优秀学生)对存在问题及时给予解答,通过答疑讨论更加清晰地掌握了学生课前学习状况。课前学习,如图1所示。图1翻转课堂课前知识传1.2课中教学。(1)巧妙引题。在上课伊始,根据课前掌握的情况,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还存在的困惑或似是而非的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借物喻题、巧借媒体、趣味游戏、动人故事、实验展示等方式顺势铺开引出主题,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打开探寻问题的大门,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2)初试牛刀。上课伊始,设计一个摸底小测验,可采用限时如1分钟测试来获知个体学习状况,旨在摸底、巩固课前知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挑战困难。(3)课堂互动学习。通过基础知识的测试后,各学习小组领取教师针对课前预习状况而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老师则协助、指导各学习小组开展互动学习,通过巡视指导、适时点拨、释疑解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查看云平台的各种学习资源,如知识文本、视频资料及数字资源,来解决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展示评价。小组任务完成后,还可以利用云平台中的随机摇号方式确定小组成果交流展示顺序,运用头脑风暴、问题抢答、效果投票等平台教学手段来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成果评价活动,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内系列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实现合作探究、有效互动、深度体验、知识内化、创新学习、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知识内化过程,如图2所示。图2翻转课堂课中知识内化1.3任务拓展。操作实践完成后,老师可以在云平台上与本课知识内容关联的拓展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调研、查资料,将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与企业生产,学生用学得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锻炼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有效解决了知识与社会生产脱节的现象,培养了学生创新应用知识的能力。1.4过程考核。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优化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如何加强过程考核,教师可以将每一次的课堂练习内容生成一个任务或合作项目,在完成相关内容后,让学生及时将练习结果上传到平台,上传的内容可以是图片或视频、文档等,从而获取经验值。因为形成性评价相对公平,我们要求学生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或操作结果都以某种形式上传至生成的“作业/任务”中。教师则可以自己或指定助教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或点评作业,便于及时反馈学习问题。教学过程的各种活动均对应并不断增加活动参与者的经验值,通过经验值来衡量学习过程的活跃度、参与度,这是过程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教师人工监测如蓝墨云平台的AI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墨”的分析提醒,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态,辅助教师教学决策。1.5大数据分析。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调取相关结果以便分析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分数分布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从而产生教学智慧;当期末来临,我们还可以通过导出班课数据和教学报告,把学生在班课中查阅资源、参与活动和签到等汇总导出成数据或明细数据表格;还可以导出成班级的教学报告,如资源报告、活动报告与学情分析等数据,来自平台的数据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的教学历程,为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归纳及总体把握提供了可靠的大数据支撑。

2移动云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云平台不仅有利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还对目前非常流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下面是本人基于蓝黑云平台环境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启示。2.1搭建“互联网”移动资源平台。基于混合教学理念,创建“网络—课堂—移动端”三维一体的互动教学资源平台[4]。将平面设计学科素材,如微课、教学PPT、知识文档上传到云平台,打造数字教学网络资源库,为“网络—课堂—移动端”三维一体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形成支持在线学习、面对面互动学习、泛在移动学习的全方位、立体化学习方式,有效解决了基础水平不同、学习方式有别、理解进度不同的层次差别,极大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形成了资源利用、学习评价、互动交流等多功能生态学习环境。2.2构建线上线下交互模式。缘于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相融合,经过国内外教育学者实践验证,实现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面对面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迅速普及。该模式不但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还有效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了智能云平台中视频、音频、图片、理论知识等教育资源,与线下课堂的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展示评价以及课前、课中、课后的系列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客观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师生角色,既解放了教师,又激活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学生。轻松实现了2500多年来教育家孔子的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愿望。在线教学视频为个性化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个性需要可以反复回放,直至理解。在课堂内也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容易实现分层教学,从而使得面向全体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不同小组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任务,进行以学习活动为载体的学生、老师、课本、环境、资源多维交互,形成O2O线上线下新型互动学习课堂。2.3线上线下任务设计。将平面设计教程以项目来组织任务模块,形成“线上—线下”即网络和面对面教学的有机结合。每个项目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设计成3—5个学习任务,将任务在线到线上云平台,形成云平台学习资源,提供课前在线学习和课后巩固。面对面学习时,指导教师根据学科目标需求、学习进程、任务特点和环境资源,结合云平台资源选择和组织课内学习任务流程,并通过课内学习互动,开展学习活动,小组利用平板或计算机开展任务学习、研讨、互动、展示、评价,所有活动可全部在平台上进行,实现无纸化教学。以前为实现线下学习成果的多元评价耗时、费力,效果差强人意,现在利用线上线下互动轻松有趣,可轻松实现多元评价,还可引进企业高管在线点评,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2.4形成性评价体系设计。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自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明确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5]。用形成性评价辅以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实现对个体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对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在线测试和在线竞赛的综合判断来实现的;终结性评价是通过在线测试和在线(视听)竞赛结果与期末考试结果相结合而形成的;多元化的评价,使得教学过程规范、有序、高效,真正实现关注全体、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云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3移动云平台教学问题及对策

移动云平台并非十全十美,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访问信号不好及对策。信号不好会影响到访问平台延迟或者上传图片、视频卡顿,甚至当机,这种情况我们可通过提供WI-FI接口解决。(2)频繁使用移动端出现的速度问题的对策。随着移动端访问云平台次数的增加,以及下载数据、视频或图片会占用移动工具内存,导致速度下降,这时需要对内存进行及时清理,以保证运行畅通。(3)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和学生自觉性影响,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教师构建班级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有效约束和规范。

4移动云平台教学反思

近两年,通过蓝墨云平台在平面绘图中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激发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双方主动建构新型互动课堂。利用云平台的投票和头脑风暴功能,调查学生对云班课活动的满意度,约88%的同学给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觉得开展云平台教学活动,便于课前预习与课后温习,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对云平台教学未能很好地适应,因网络环境、移动终端局限,流量限制、错失活动机会等情况,从而不能跟随课堂活动开展,加之经验值偏少,也会影响到情感体验等。有鉴于此,在以后开展云平台移动教学前,应提前问卷学生的现状与心理愿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实需求,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设计方案。移动混合教学是近来教学改革的热点,在课堂中将云平台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深度融合,对职业院校学生进一步认清云平台在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研究问题的能力[6]。

5总结

通过云班课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中的运用,先后开展了翻转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活动,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搭建了数字信息化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传统课堂向智慧型和创新型课堂转变。同时,新型的教学结构对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为师者不断地学习来提升信息素养,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单冰.应用型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4):69-70,73.

[2]单好民.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证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7:81-84

[3]张茵茵,牛彦敏.移动教学平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蓝墨云班课平台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3):23-24.

[4]李剑.基于蓝墨云班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7,(16):34.

[5]钱文娟.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评价在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8(6):69-72.

篇3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也可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和模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完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必备活动,线下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是基于线上学习的基础,实施的更深入、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门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以场地调研、资料搜集及分析,制订一些课题要求等。然而,景观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对传统教学的依赖,缩减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学时。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学时有大幅度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都有所减少,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题,在缩减学时的情况下,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侧重点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视理论、有的则重视实践,这样会剥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影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高校相继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国内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类院校、建筑类及艺术学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开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创造能力与设计表现技术。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开设的学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设计为主,将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以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栽培为主要科目。还有些高校是由景观设计专业分化而来,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必经之路。

1.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也随之更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绝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学习时间灵活,可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的学习将更具针对性,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知识碎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方面将授课视频化增加趣味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授课内容的趣味化、教学网络化,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教学对象多元化,对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员的管理定量化,将视频、作业、笔记及讨论融入教学中;另外,授课教师也很好地组织教学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甚至可开发作业、笔记讨论等交互式环节。线上课程的出现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弥补线下课程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有很多时间在课上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扬长避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优秀师资队伍的暂时短缺也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配名师课程,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节约院校资源,共享其它院校优秀教师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名师的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材教辅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也实现长久保存,成为院校的战略资产。

1.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线上主要的课程是理论基础知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生、多媒体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传授共享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发现线上授课的优势。首先,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的通信设备,随时都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广泛,不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学生可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自己选择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最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样化,学生能更直观看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但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面对线上教学都有个适应度,就目前疫情期间情况看,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线上教学在技术上需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更客观的硬件设施,但因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线上教学的开展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家里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线上学习。

1.3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根据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课堂上采取多媒体播放与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并对学生都是随机提问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及课后作业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然达不到最优教学效果,要想课程上真正实现最优的效果,就需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检验在教学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制订,设计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知识的探索,以达到内化知识的结果,课后学以致用,完成在线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1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基础与拓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充分参与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性。教学设计理念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方面内容,课前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的自学任务,学生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自学,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课中主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基础要拓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引导开展对其重点知识讲解,对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内容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等,总结及分享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注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自学情况及思考题,在讨论区域可进行线上讨论,便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

2.2混合式教学组织情况

2.2.1课前知识授课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规划,阅读目标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梳理好章节内容,编写微课程字幕与课件美化;将所有准备好的课程上传到微课的平台上,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和追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通过进行在线测评总结学生的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学生将要完成目标导学,明确学习要点,通过自学教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以上在线测评,并发现不懂之处加以巩固学习。参见图1。2.2.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内化知识,针对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可能遇到难点设置一些挑战性和创新性问题,层层把关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点需解答的问题组织分组进行讨论及汇报,评价颠簸,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在开展随课堂测评实验和课堂小结;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案例,互动交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2.3课后的提升知识教师在关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下,及时批改作业,运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开展出景观设计作品进行持续改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完成线上测评与作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内容繁多、涉及范围也较广,由于线上线下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补充知识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内容梳理成32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分为8-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个知识点下的设置课件和附件将供学生自学,测评和作业包括客观和主观进行练习内容,目前此方法是检测学生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线讨论话题是微课视频和课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后的深度拓展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3.2将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模式

在讨论中认识真知、分析中联实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河流生态污染教学中,设置四个挑战性问题及创新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三个阶段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重点是从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转移到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并将其准确运用。课堂展示的任务由易到难,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方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同时,还可对成功的“生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授课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后续建设需及时更新和互补课程教学内容,要将慕课堂、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引入教学实践中,编写与混合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续改进在线课程与本院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景观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政策及实践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多且领域广等特点。教学内容构成需全面且自成体系,更要强化应用及实用性。通过环评全过程的梳理,形成以导则为纲,指南与规范为翼,考试真题强化理解为辅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环保经理人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力,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知力及内涵延伸,不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边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2,45(04):29-31.

[2]张佩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1-73.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韩丽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考———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72-173+177.

[6]张伟宁,温立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保护———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808.

[7]张玮缨.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篇4

关键词:在线教学;家具设计;教学模式;策略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从传统互联网空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继而再到云计算平台,短短数年间就使我们的知识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创造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新的工作方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其中的一个代表性事件就是2012年出现的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使得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知识获取渠道更加灵活与多样。作为工业设计学科重要的一个分支方向,家具设计专业的教学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利用在线课程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今后家具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1-2]。

1在线教学发展概述

1.1在线教学发展概况

从广义上说,在线教学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行为,她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丢弃讲台和桌椅”的束缚,从而通过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建立各种的形式和内容的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授课和学习[3-4]。在线教学不仅得益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技术层面的充分保障,也依赖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网上学习型论坛及各类在线教学培训平台而构建的理想的虚拟学习环境。在上世纪90年代,各种语言类网校、技能培训网站以其灵活、多元和广众的特点成为当时在校学生和广大互联网使用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成为了传统线下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可以看作是在线教学发展的雏形和早期形式[5]。进入新世纪,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为代表的各类在线教学资源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Udacity、Coursera、edx等知名的MOOC平台在全世界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线课程和用户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快速增长,形成了一股在线学习的热潮。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类在线教学模式和平台在强大的商业资本夹持下,如雨后春笋般以各种形式冒了出来,将知识通过网络传遍世界,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能通过网络学习到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尤其是在当下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在线教育逐渐开始摆脱固定的PC限制,在手机app移动终端和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中将长尾效应发挥到极致。综合来看,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线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知识获取方式更为便捷和灵活;二是可实现碎片化学习,尤其是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全天候学习成为可能;三是内容更加多元,丰富的教学内容提供者和平台支持让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

1.2基于MOOC基础的在线教学模式及发展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这一概念最早于2008年由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第1次提出。2012年以来,以Coursera等为代表的几家国际在线教学平台顺势推出并迅速发展了这一教学模式。从字面上看,MOOC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在线和开放。大规模: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教室面积的限制,即便是大课,也只能容纳几百个学生听讲,而MOOC课程则不需要担心物理空间的限制;在线:MOOC课程大部分的知识学习是在互联网上完成,不受时间的限制;开放:MOOC课程一旦上线,受众即面向全世界互联网用户[6]。随着对MOOC模式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MOOC其实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尤其是部分突出应用技术学习的高等职业学校脱离了自身办学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推行在线教学,完全舍弃相对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形式,一方面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在线教案的撰写,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另一方面学生在短时间内也很难适应,教学满意度等均不理想。因此,人们意识到,在线教育需要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并与之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基于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的混合教学模式逐渐开始盛行,如欧美的一些高校已经超越MOOC,在此基础之上,以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的模式开展线上课程学习与线下面对面的教学相结合。SPOC是教师将课程的相关学习素材通过网络平台,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线下进行自主学习,并在真实的课堂中讲解、考查和答疑,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对网络资源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不难看出,其实SPOC是MOOC的一种衍生版本,但相比较而言,SPOC有着更强的针对性,从SPOC的“小规模”和“私有”两个重要特性就可以看出,SPOC在使用对象上呈现出小众化和靶向性的特点。可以说,SPOC利用了MOOC资源辅助传统校园课堂教学,实现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今后在线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7-9]。

2家具设计专业特点及适用在线教学的可行性

从家具设计的专业属性而言,其专业教学遵循一般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框架,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家具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层面的设计师,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科学的逻辑思维和相应的职业技能。通过一系列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清家具设计的实质,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和程序的学习设计,从而加速从准设计师到专业设计从业人员的转化[10]。从家具设计的专业特点来看,该专业具有多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涉及艺术、技术、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该专业的教学方式所培养的学生其真正的设计能力是非常薄弱的,毕业生根本无法满足家具企业的需要,基本上就业后都需要在企业一线进行较长时间的“磨合”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产生以上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设计上似乎“完美无缺”,从若干的专业基础课程,到一系列的独立专业课程,甚至还有专业特色课程,看似做到了“面面俱到”,但线下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使这种培养方案存在的一定的先天缺陷,它将原本需要综合与协调处理的复杂的设计问题人为地割裂开来,散点式的简单知识讲解互相孤立,课堂授课又无法将不同课程有机的串联起来,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完成的知识链,这是目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所在,势必使高校培养的“准设计师”们需要花费更多的培训和适应时间才能够变成独当一面的真正的一线设计师,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降低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效能,显然是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如何让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的结合和互通是未来家具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高校家具设计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

3在线教学模式应用于家具设计专业的策略

3.1始终以学生需求为中心

目前开设家具设计专业的既有本科层次的高校,也有高职高专等应用技术型院校,生源既有艺术生,也有毫无艺术基础的工科生,专业设置的多层次、院校分布和学生背景的多样化使得家具设计专业的在线教学必须坚持始终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以满足多样化的课程教学需要;此外,应根据原有的文理科背景、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将来的就业需要设置多样的在线教学和学习模式,从而真正使在线教学建成专业教育的共享体系。

3.2坚持共享和开放的理念

在线教学应始终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相关高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有义务把优秀的课程资源上线,扩大共享的辐射范围。目前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虽然也有一部分诸如《中外家具发展史》等基础课程以精品课程的形式走出校园,开始在网络上推广,但大部分家具设计类课程还是仅仅限于个别高校中,通过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获得小部分学生的认可,极少在在线教育平台上看到家具设计方面的课程资源。因此,今后有关高校应该加强在线教育课程的推广,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在线网络平台,让优质的教学资源从学校推广到校外更多的受众群体[11]。

3.3强调规范和标准化建设

目前,在线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也由于缺乏相关标准,以及该模式本身“开放包容”的先天特性,使得现有的课程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管理和评价上均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对于课程进行个性化开发的效果亦不甚理想。对于家具设计专业的教师而言,尤其要按照教学目标定位,依据课程教学体系,从横向(艺术造型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工艺课程等)和纵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等)的不同维度研究不同类型课程的建设标准、资源加工与技术标准,从而找出规律,形成典型的在线课程设计样式。

3.4健全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不仅需要教师开发课程方面的热情,更需要高校在资金、版权、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充分保障。在经费保障方面,高校应该在相应的高教和教改领域增加资助和预算,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技术支持方面,高校应该配合教师建立独立运作的通用技术平台、在技术上保障在线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在激励机制上,应在项目申报、课程开发等多方面给予倾斜[12]。

4结语

篇5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青年教师是高校的中坚力量,其教学能力是本科教育的生命线。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是对其既往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旨在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推动教学改革和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现行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不足

1.1青年教师的期望与现行评价体系之间的不匹配

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不突显。当前高校评价系统多重视他人评价,缺乏对教师自我评价的关注,而实际上自我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1],其可以体现教师的主体性,更有助于促使青年教师自我思考,提高教师的自我驱动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过程没有体现,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只是某一特定时期的一次性评价。设计者忽视了教师的成长过程、教师的整体水平以及教师的个性特色,因此评价结果难以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青年教师期望“通过评价—得到反馈—获得帮助”的有效路径没有实现。通过评价发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反馈,相关负责人没有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解决办法,青年教师苦于不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这就违背了评价的初衷,削弱了评价的效果。

1.2评价体系的指标不健全

有些考核只注重课时数等一些显性的定量指标,而忽略隐性的定性指标,KianiQ等[2]调查发现,教学能力的体现,除了教学技能以外,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修养水平同样是重要的因素。只有全面的指标内容才能有助于青年教师更准确地发现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1.3学生评教的效果与学校期望有差距

学生评教是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但有些评教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评价内容中出现“概念解释是否准确,教师授课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等描述[3],这超出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导致其无法客观判断,从而直接影响到评教数据的准确性。学生评教不能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故此难以得到被评价教师的认同。学生评教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多数院校评教是集中在学期末,在学生需要查询分数时,必须先登录网上评教系统进行评教,此时学生的评教内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影响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如果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指标,则直接影响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给他们带来负面情绪。

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立体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我校为例,截止至2018年8月,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近60%,承担学校大部分的教学工作量,因此,建立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本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访谈等多种方法构建了各级评价指标,然后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排序法和经验法等分配各指标权重,整个评价体系由四部分构成,包括师德评价、学生评教、同行共同体评价和教师自主评价。

2.1回归初心,师德评价全面覆盖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体现了教师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4]。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职业道德、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反思,因此,我们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或主题活动,如“师德标兵事迹”,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涌现出来的教坛新秀的示范作用,用身边事例感染和激励青年教师,提升其职业荣誉感。我们结合青年教师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定期推送关于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制度的学习文章,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师德教育。每学期末,相关负责人将教师的所有学习笔记整理存入教师发展档案,作为教学能力评价的内容之一。只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让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不断钻研进取[5],并拥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6]。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奖项评比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只有回归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回归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梦想,教师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2.2符合认知,学生评教方能客观真实

学生评教是教师评价系统的必要一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从学生角度出发,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提高评教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有研究证实[2],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随着自身思想成熟,他们期望身边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讲授专业知识的教师,还要能够作为一个榜样,其行为可以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也符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HusainM等[7]也证实,从学生评教中反馈的意见可以让青年教师对学生的需求有更敏锐的把握。所以评价指标不应仅是教学技能,还应包括职业素养、个人能力等,如此才能对教师进行客观地整体性评价。我们采用全程评教,即在教师第一次上课时就下发评价表,让学生心中有数,该教师的教学任务一结束,学生就立刻评教,从而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见表1)。将学生反馈的意见整理,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形成学生评教体系的闭合环路,便于教师改进后续的教学工作。

2.3发展导向,分层评价科学合理

教学能力评价的目的是促进青年教师发展,而不只是确保行政人员例行公事[8],通过他人之眼来审视自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也认为多重评价远比一成不变的一次性评价更有意义[9],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才能科学评价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我校由校、院两级督导专家和本学科专家组成的广义的同行评价共同体,通过听课、座谈、查阅教学资料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研究及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见表2)。对不同时期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尽可能准确的反映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对不同教龄的青年教师的管理目标不同,如对入职1~2年的青年教师,主要侧重其岗位胜任力的评价;对入职3~4年的青年教师,注重其教学技能、知识拓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对入职5~10年的青年教师,注重其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评价(见表3)。

2.4多元主体,自我评价增加认同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主阵地,让教师回归教学质量建设的中心,真正成为教学评估的主人和主体,自觉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推进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10]。我校在学生、同行以及管理者为主体的评价体系中增加教师的自我评价环节。教师本身既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自己的主体,让教师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一方面可以体现对教师的充分信任与尊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积极投身于教学质量建设。自我评价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学年开始时,教师自行制定学年规划,包括课程实施计划、预期教学成果、职业规划等,学院审核并备案;②学年结束时,对照规划提交自评报告,阐述为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方法,佐证取得的成绩,自我评定考核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