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公共建筑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公共建筑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层公共建筑定义

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屋顶;消防工程;设计;施工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消防工作面临的不仅消防供水难度大、结构复杂,且消防车很难对火灾进行全面处理,因而高层建筑的消防主要是自救。为了进一步提升高层建筑屋顶的消防工作效率,我们是否应该重点关注高层建筑屋顶消防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层建筑屋顶直升机停机坪设计与施工

(一)直升机停机坪设计

在高层建筑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能促使火灾发生时增加消防救援方式,在危难时从空中拯救生命的可能性也得到提高,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新的逃生通道。但在障碍物、屋顶面积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高层建筑屋顶直升机的升降面临一定的难度。为确保能在直升机悬空的情况下进行救助,还可在屋顶设置供直升机紧急救助的平台,以便对直升机停机坪进行补充、替代。

首先,当高层建筑的高度低于150m而高于100m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当公共建筑的高度超过100m时,应合理设计避难层,且适宜设置2个避难层,第一个避难层距地面的高度约为45m,第二个约为100m,并把屋顶视为避难空间;其次,当高层建筑的高度低于250m而高于150m时,可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周边建筑的影响、容纳人数、重要性等因素,决定是在屋顶设计供直升机应急救助的平台还是设计直升机停机坪;另外,当高层建筑的高度大于250m时,由于建筑物体量和规模都很大,使用功能复杂,能容纳很多人,火灾等灾害事故一旦发生,疏散人员、应急救援等都将面临巨大的困难。此时,直升机的独特优势就有了发挥的必要,能在空中为人员开辟新的疏散救援通道。所以高度超过250m的高层建筑必须要在屋顶设计一个直升机停机坪。

当高层建筑设计了直升机停机坪,就能充分利用降落板材料帮助人员避火,降落板的设计也应选用钢筋混凝土或高分子材料,提高对火的阻燃性。屋顶停机坪的设计能使高层建筑屋顶成为一层绝佳的避难层,高阻燃性的降落板也能变成后备灭火装置,部分被困人员能搭乘直升机离开现场。

(二)直升机停机坪施工

高层建筑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的施工基本能模式化,可选择在屋顶工程施工结束后刷一层防火涂料,有效阻止火势入侵停机坪范围。如停机坪施工可采用厚度为40mm的C20细石混凝土,如果屋顶结构的承重允许,也可以加强加厚到厚度为100mm的C30细石混凝土,使高层建筑屋顶的耐火能力得到增强[1]。此外,按照当地气候条件,可在细石混凝土面层下面增加一个材料为挤塑泡沫隔热板的保温隔热层。在防水施工方面,可使用防水砂浆,也可使用改性沥青防水卷,加上非焦油聚氨酷防水涂膜。位于最下层的井格式梁板结构,找坡的坡应朝向雨水口或天沟。由于梁板结构的断面尺寸较大,所以在施工中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也较大,应双向布置支撑模板,并设计水平衡杆和剪刀撑,如果是分层浇筑,就要保留两层支撑模板,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00%时再把支撑系统拆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不会在动荷载使用下有太多损失。当然,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施工的进度不能对屋顶其他工程施工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各个承包商之间多沟通、多协调。

二、高层建筑设置消防电梯的设计与施工

(一)消防电梯设计

在高层建筑屋顶的消防工程系统中消防电梯有助于人员的快速、安全疏散。当火灾发生时,客梯的安全保障性远不如消防电梯,且很容易变形、漏电,无法作为人员的逃生通道。设计消防电梯时,应使其通向地下停车场的全层并停靠,以便当地下发生火灾时,地下停车场的人员能使用消防电梯逃生,有效增加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性。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消防电梯能作为内部电梯供所有人员正常使用,促使高层建筑的竖向交通能力得到增强。

在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中,消防电梯是消防队员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当在屋顶进行设计时,应避免电梯线路或电梯井接触到水。在高层建筑消防电梯屋顶的机房满足相关规范与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应尽量把机房设计在屋顶高位消防水箱位置的另一对顶角处,以便跟高位水箱形成犄角之势,达到共同阻火的目的。消防电梯的出口应直接通往大楼的室外,并设计一个面积为10m2的正方形前室来防排烟,并与消火栓连接。

(二)消防电梯施工

在高层建筑屋顶消防电梯施工中,电路防水措施异常重要,一旦泡水就会引发漏电事故,对灭火作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消防电梯的电路电线务必要阻燃,其绝缘保护套务必采用不燃材料,且要具备良好的韧性,经得起弯曲、磨损等考验。每一步消防电梯井底部都应设计排水设备,防止灭火用水流进消防电梯。同时,施工中还需注意,消防电梯屋顶机房内的主电源应是三相五线制,且总开关不能把照明、通风与报警的电影切断。

三、高层建筑屋顶高位消防水箱的设计与施工

(一)高位水箱布局设计

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设计高层建筑屋顶高位水箱的位置,可顺建筑的风势,在屋顶的其中一对对顶角处设计高位水箱。在高层建筑屋顶消防水箱的布局设计中,储水量、动水压力、静水压力等都要满足规范所规定的数值。储水量至少应确保能达到在前10min手动阀门所拟定的喷水强度下的用水量指标,动水压力应在使用阀门动作后能满足整栋楼的压力设计,静水压力应确保能正常开闭报警阀。消火栓处的静水压力不能比784 × 103帕斯卡大,水柱约为80m,否则极易损坏消防给水部件,可在消火栓的低层设计一个铜质的减压板[2]。此外,在高层建筑屋顶高位水箱的使用阶段,物业应定期换水,避免因水质污染而对屋顶消防系统造成破坏。

(二)高位水箱施工

由于高层建筑屋顶高位水箱本身能吸收大量的热,一旦火势变大,遇到高位水箱就能得到控制。因石质材料的阻燃性更好,因此在高位水箱施工应尽量选用石质材料;同时其强度应大于MU20,且岩石应无裂缝、无风化,砂石应用没有杂物的中砂、粗砂,砂浆的饱满度也应超过80%,用自来水进行拌合即可。

由于屋顶高位水箱施工是在室外进行,可能会面临冬期施工的情况,如当砂浆施工遇到较低的气温时,可掺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降低冰点,使砂浆里面的水在负温下也不会结冰。料石砌体水箱内外都应刷上防水混凝土,且施工结束后的拆模不能过早,至少应想个14个昼夜。当需最大限度进行养护时,可采用1层薄膜、2层草包在水箱的表面进行蓄热保温,确保混凝土水化作用能更加充分,防止水箱在完工后出现漏水的问题。高层建筑屋顶高位水箱的施工应在建筑结构封顶之前完成,并尽早进行满水试验,以便能及时发现漏水问题。

四、结语

在高层建筑屋顶消防工程系统中,我们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并与其他专业紧密配合,按照设计与施工工艺要求严格控制消防工程的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屋顶消防系统能把其应急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尽量减少甚至是避免火灾带来的损失,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标准层

1.高层建筑概述

1.1高层建筑定义

高层建筑根据民用建筑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根据现行建筑的相关规范,不同使用功能的高层建筑对高层的定义也不同。

居住建筑根据我国现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至3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4至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7至9层的住宅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的住宅为高层住宅。规范规定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公共建筑根据我国现行相关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公共建筑。不同使用功能的公共建筑对于设置电梯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办公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大型商店营业部分层数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宜设乘客电梯或自动扶梯。

1.2高层建筑平面分类

在建筑水平与垂直系统中,由大多数建筑、结构、设备等性质相同的楼层重叠起来的空间,称之为标准层。高层建筑标准层的有效水平重叠与合理垂直贯穿是建筑设计的基本精髓,截取水平面和垂直体交汇处的任一单元段,即得到所谓的标准层。

1.2.1高层标准层平面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可以划分为住宅建筑、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医院建筑等。住宅、办公、酒店、医院等高层建筑各自的使用特点不同,顺应功能要求设计出来的标准层平面无论是平面形状还是平面内部的房间布局、交通流线组织也各不相同。

以高层住宅为例,根据住宅交通疏散形式的不同,住宅平面被分为单元式、塔式、通廊式等。

1.2.2如果单纯的按照高层标准层平面形状划分,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平面以对称的几何平面图形居多。主要原因在于高层中,建筑除了受竖向荷载作用外,还要考虑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标准层设计的自由度。这种对称的平面形式可以使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高层建筑的竖向交通核心筒系统,即楼梯、电梯、及其前室、疏散走道、公共服务用房、设备室、管道井等集中组合成有机的结构核心体,形成上下贯通,结构刚度强劲的核心筒体组合,其常常布置在平面较为中心的部位,作为高层建筑平面的核心要素,对标准层平面布局的灵活性构成了极大影响。高层建筑基本的平面图形有矩形(板式)、弧形曲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这些基本图形可以通过切角、旋转、形体上加减法等设计手法衍生出来新的平面造型。

结合高层建筑不同的使用功能,高层建筑各自的标准层平面形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单元式住宅的平面形式常为矩形(板式)平面形式等;办公和酒店建筑的平面形式常为矩形(板式)、弧形曲线、方形、圆形等;医院建筑平面形式常为矩形(板式)等。

2.标准层平面设计要素

标准层平面设计影响因素来自于多方面、多角度。

2.1交通组织和消防疏散对于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的影响是一个主要因素。高层建筑一般都具有人员密集、使用功能复杂、各种设备管线繁多的特点,引起火灾的潜在因素颇多。发生火灾时,将被火情围困的人员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室外地面安全地带是防火疏散设计的重要环节。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不同高度、不同功能的高层建筑其疏散楼梯的形式也不相同。

规范中明确规定:

一类高层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以上这些关于安全疏散的相关规定,都和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息息相关。任何高层建筑平面设计都要以满足人员安全疏散为前提,合理的进行交通流线的组织。

2.2高层建筑平面设计应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合理性。“以人为本”是当今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不断飞速发展,人类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单一的建筑使用功能,而是要求以人的基本生活、心理、行为和文化物质为出发点的人性化建筑设计。 在科技发展、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强调人性化设计更有必要。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就是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使用的舒适性合理性。建筑标准层平面布局设计应灵活,尽可能营造符合人体功能学的宽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2.3标准层平面设计的经济因素是投资方较为关心的一个设计要素。影响经济因素的内容较多,比如结构选型、平面布局的各个功能空间的使用率等。

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规则对称、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可以增强其抗侧力的能力。不规则的建筑平面方案,如平面凹凸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在结构设计时会按照相关规范规定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这些措施都会增加建筑的投资成本。

便捷高效的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这些标准层平面中主要的公共空间需要在满足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减建筑面积,提高标准层的有效使用率。

标准层平面形式及外表宜简不宜繁,过于繁杂化的艺术处理会造成不合理的空间利用、结构及施工困难,装修与维护不便及能源消耗量的无谓增加等。

2.4建筑的节能设计与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总体布局、建筑物体形系数、朝向、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外檐门窗质量等诸多因素有关。高层建筑体型庞大,相邻高层建筑相互遮挡,易形成大面积阴影区。

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时应考虑到节能设计的相关设计要素,尽可能的降低建筑能耗。例如在寒冷地区平面设计应注意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和朝向,使建筑平面主要功能空间更多的接收到太阳辐射的热能;建筑平面在南向开窗面积可以略大一些,而东西向、北向的房间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开窗面积要尽可能小一些;高层建筑的平面形体要规整,减少不必要的凹凸变化,严格控制体形系数。这些设计方法可以使建筑获得更多太阳热辐射并且同时减少热损失,给室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温度环境。

2.5工业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类面临环境破坏、能源危机等种种环境威胁。高层建筑如何充分利用绿色建筑能源已经成为当今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设计要素。尽可能利用当地的环境气候、地势、阳光、水和空气等自然特点,减少建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创建生态建筑。在进行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时主要体现在对绿色能源的充分利用。例如各主要功能空间的平面布局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尽量减少人工照明的能耗;通过平面形体、朝向等设计应将主要功能空间的朝向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除此之外还有雨水的重新回收利用系统、天阳能集热器提供热水系统、光电管提供电能系统、呼吸式幕墙系统等等,在进行这些绿色建筑要点设计时,建筑平面设计都需要将平面的使用功能与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平面。

篇3

什么是避难层?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用作消防避难的楼层,2005年国家颁布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要设置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从避难层的定义不难看出,避难层是一个供群众疏散避难的场所,那么这个场所有什么特殊的设置吗?记者电话采访到了成都消防支队审核科的工作人员,为进一步揭开避难层的神秘面纱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

避难层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突发火灾时,在发生其他紧急情况或者灾害时,避难层都可以起到疏散人员和供人们等待救助的作用。因为避难层和大楼其他楼层的用处不同,所以该层在建筑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可燃材料,并且该层不能堆放可燃材料等危险物品。

除了材料方面的要求,在格局上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是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因为这样的设计方式才能够使得人们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安全逃生。

避难层 谁来管?

记者采访到的成都消防支队审核科正是一个直接负责新建工程图纸审查的部门,该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的监管不是在高楼使用过程中,而是在建筑之初干预。”通过检查图纸来确认即将修建的高楼是否有避难层的设计、设计是否合理,这都是审核科的工作。而在高楼投入使用之后,高楼的避难层是否保持通畅,则是由各单位落实检查。在日常检查中,如果出现了原本的避难层被占用的情况,则相关负责单位会接到限期整改的通知,恢复避难层的使用。

而一般我们要如何才能判断一栋高楼是否有避难层?该工作人员表示:“每栋高楼应该有相应的标示告诉楼内的人,本栋楼的避难层在几层。”

成都的高楼都有避难层吗?

2005年,国家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那么成都在2005年之前的高楼如果没有设置避难层要如何处理呢?2005年之后修建的100米以上的高楼又是否都按照规定设有避难层呢?

“现实的情况是并不全部有,因为居民住宅楼的避难层不属于国家工程强制性标准,公共设施比如商务楼等,要求需要有避难层或者是可以替代避难层的通道等,如果商务写字楼没有避难层,那么我们会做一个类似‘专家会诊’的研究讨论,综合考虑该栋楼是否具有紧急情况的疏散能力,如果说完全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就可以不设避难层。”而综合考虑则包括疏散宽度、疏散能力、是否可以建立亚安全区来替代避难层,在必须设计避难层的高楼中,一般避难层 “应设置在不大于15层的位置”。

那么2005年前落成的高楼建筑的避难层又如何处理呢?“一般这种情况按照原来的设计规范执行,当时是什么样子的就不再作改变了。”

TIPS>>>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关于高楼避难层的相关规定

6.1.13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3.1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6.1.13.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6.1.13.3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

6.1.13.4 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6.1.13.5 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6.1.13.6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6.1.13.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6.1.13.8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成都部分在建高度

百米以上公共建筑避难层规划

天紫界:3个避难层,分别位于8楼、24楼和40楼,在55层的住宅楼内共有避难间面积达到了2048平方米,其中8楼整层架空为避难层,这在住宅楼里面是比较少见的。在避难层的设计和建造上,首先,层高达到了3.3米,高出普通层高0.3米;其次,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选择了不可燃的保温无机材料,地面使用了地砖。最后,消防栓、消防喷淋以及烟杆等消防设施数量都要多于普通楼层,并且整个避难层的外圈要保持通透,便于营救。

明宇金融广场:项目共47层,在高区16层、32层设置有避难层。

篇4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TQ1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34-0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对城市中土地的使用效率也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层建筑就成为施工的主要内容,本人结合多年对高层建筑工程监理实践经验,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 高层建筑的最新定义

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将成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

1.1 我国对高层定义

在我国,旧规范规定:8层以上的建筑都被称为高层建筑,而目前,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30层左右接近100m称为高层建筑,而50层左右200m以上称为超高层。在新《高规》即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 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 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我国的房屋一般8层以上就需要设置电梯,对10层以上的房屋就有提出特殊的防火要求的防火规范,因此我国的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划称为高层建筑。

1.2 国外对高层定义

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不小于24.3 m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本文所指的高层建筑按照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认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2 混凝土材料的控制

2.1 原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和各种添加剂,施工规范中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标准有严格的规定,作为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把好入口关和检测关,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不许进场,同时要加强检测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劣质工程。

2.2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2.1 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进行不同配比的试验,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的及时调整,如5mm~40mm石子,M<2.3细砂做一组,5mm~40mm石子,M≥2.3中粗砂做一组等等。

2.2.2 对实验室配比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砂石级配不良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如适量掺入0.5mm~10mm砂石等。

2.3 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2.3.1 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混凝土可采用机器搅拌和人工搅拌。搅拌机械分为自落式搅拌机和强制式搅拌机。所谓搅拌制度是指进料容量、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搅拌制度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搅拌质量和搅拌机的效率。2)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面运输三种。目前,施工中所用混凝土多为商品混凝土,这就需要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的运输设备,提前预测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安排机修人员做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停止混凝土的浇筑,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需混凝土,促进工程有序向前推进,保证施工进度。3)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与捣实。浇筑混凝土拌合物前除了做好浇筑工艺的一般准备工作外,还应做好有关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的准备与检查工作,各种构件的混凝土均应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重点部位混凝土的浇筑应填写施工记录。

2.4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为:全湿养护28d:全湿养护3d: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2.4.1 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2)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3 裂缝宽度的控制

从我国的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看出,裂缝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最大为0.2mm~0.4mm。但作为裂缝控制来说,应以预控为主,等裂开了、缝增大了再补救那是万不得已。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主要叙述有关对裂缝的“放”“抗”相关措施。

3.1 设计措施

“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3.2 施工措施

“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抗”的措施:1)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小于450kg/m3)。实践经验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高层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当然掺入外加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2)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有资料显示:用5mm~40mm碎石,比用5mm~25mm的碎石,可减少用水量6kg/m3~8kg/m3,降低水泥用量15kg/m3;用M=2.8的中粗砂比用M=2.3的中粗砂,可减少用水量20kg/m3~25kg/m3。

篇5

关键词:商业服务网点;商住楼;住宅;高层住宅;底部;首层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building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summed up the commercial services and residential ties with commercial distinction. As well as in the future building fire safety design and fire protection design more in line with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but also to re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itial investment.Keywords: commercial services;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residential; rise residential; at the bottom; First Floor

中图分类号:TU2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原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GB 50045—95(2001年修订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GBJ 16-87(2001年版),涉及商业服务网点,但是未给出确切的解释。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条文中,给出的是附建用房,而条文解释中:“从现状来看,主要在多层、中层和高层住宅的一至二层部位设置商业服务网点,不少地区建有“商住大楼”,在大楼一至三层布置大型商场、餐厅、酒楼等服务项目。”用到了商业服务网点,也说明是在一至二层,而且也与“商住大楼”作了类比,仍没有给出它的定义。与综合楼、商住楼难以区别。

最新GB 50045—95(2005年版)、《建规》GB 50016-2006,都给出了确切定义,并在适用范围中作了规定。

1、定义内容:

《高规》中定义:住宅底部(地上)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商业服务用房。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大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大于2.00h、不开门窗洞口的隔墙与住宅和其它用房完全分隔,该用房和住宅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应分别独立设置。

《建规》中定义:居住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它用房完全分隔,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

由定义可知:高层除住宅楼之外,多层除居住建筑之外设置的营业性用房都不能定义为商业服务网点。

2、适用范围

《高规》和《建规》在总则适用范围中的规定有所差别。《高规》第1.0.3.1条:“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则加了修饰语‘首层’。意思就是:在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中,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而第二层也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楼,应定义为商住楼。如果第二层为服务首层商业网点的用房像储藏室之类,而非商业网点,就可定义为住宅楼。《建规》第1.0.2条,第一款:“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没有‘首层’限制,而且为居住建筑;也就是说,设置商业服务网点(满足商业服务网点定义)的9层及9层以下的住宅,均定义为住宅楼。

下面我们以实际工程来说明。

图一为某六层住宅楼的一层,图二为它的二层,图中标识为商铺,三至六层为单元式住宅。1至2轴一层面积为102.1m2,一二层面积共计204.2m2;3至5轴一层面积为134.2m2,一二层面积共计268.4m2,满足商业服务网点的规定,可以确切的标识为‘商业服务网点’。所以此一二层商铺的多层住宅定义为住宅楼。

图一(某住宅楼部分一层)

如果图一、图二为高层住宅的一二层,根据《高规》第1.0.3.1条,此建筑应视为商住楼;当二层(图二)中商铺作为储藏用途时,此建筑仍为住宅楼。

图二(某住宅楼部分二层)

在消防设计中商住楼应按公共建筑设计,相对住宅消防设计,初投资有可能增加很多。比如住宅中设置消火栓的场所能够应用双阀双出口型消火栓(《高规》第7.4.2条),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中的商业服务网点设置消防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建规》第8.3.3条)即可。

由此可见,高层除住宅楼之外,多层除居住建筑之外设置的营业性用房都不能定义为商业服务网点。高层住宅中一、二层都为营业性用房,虽满足商业服务网点定义,仍为商住楼;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二层非商业网点的住宅,为住宅楼。多层住宅中,首层或首层、二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都是住宅楼。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篇6

关键词:消防水泵接合器 设置位置 阀门 标识

消防水泵接合器作为消防给水系统的设施在工程项目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由于相关规范对水泵接合器设置的规定不够详细,一些设计人员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项目的水泵接合器设置不够合理。因接合器的设置直接影响灭火效率,本文就水泵接合器设计作简要探讨,期望抛砖引玉,引起同行重视。

1、设置范围

水泵结合器设置的范围,现行消防规范中均有规定,其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低规》)中第8.4.2.5条对多层建筑设置范围作了规定:“高层厂房(仓库)设置室内消火栓且层数超过四层的厂房(仓库),设置室内消火栓且层数超过五层得公共建筑”。规范设置水泵接合器的目的是在扑救火灾的工程中,对于距消防车有一定距离的火场,消防队员能充分利用室内消防管网,实现快速到达,迅速出水灭火,减少消防队员的体力消耗。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建筑规模、建筑单体体量越来越大,很多建筑的层数及高度虽然还没有达到《低规》中的规定,但单体平面距离很大,有的内部工艺流线复 杂,直接敷设水龙带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考虑设置水泵接合器。考虑到从建筑入口至消防车仍有一段距离,笔者认为,单体扑救进深超过90米的厂房(仓库)及公共建筑应设置水泵接合器,且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宜靠近建筑物的扑救入口。

2、水泵接合器设置的位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简称《高规》)第7.4.5.3条规定“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米”。什么位置是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规范没有明确的定义,实际设计用往往有所忽视。有的设计在距建筑较远的偏僻绿化带等远离建筑物的地点,给实际操作增加了难度。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位置从方便使用角度考虑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宜在距建筑外墙5~40米范围内,对于单独设置的距离建筑物超过40米的消防水池,应另增设专供消防车取水用的水泵接合器;

(2)水泵接合器不宜设置在汽车坡道出入口、自行车坡道出入口等处,以免消防车停靠后阻挡车辆疏散;

(3)水泵接合器宜和室外消火栓设置在道路的同一侧,且宜为靠近建筑物的一侧,避免穿越消防车道的水龙带在灭火时被其他消防车压爆;

(4)合用消防系统的建筑群,公共建筑的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宜每栋设置,住宅建筑宜相邻建筑共用,但水泵接合器距被保护建筑物扑救入口距离不得超过120米。对于大型地下汽车库、地下商业用房,水泵接合器距每个防火分区的入口距离不宜超过120米;

(5)水泵接合器作为消防系统补充供水设施,在设有消防主泵的供水系统中,宜布置在远离消防泵房供水的管网接入点,以保证实际灭火用水量超过设计用水量,消防水泵和消防车同时向系统输水时,局部管网流速不会过大,影响供水效果;

(6)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附近除设置室外消火栓外,也需考虑设置有水泵接合器,以便于消防车使用。

3、水泵接合器与室外消火栓系统的关系

《高规》第7.4.5.1条规定“水泵接合器数量应按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确定,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应按10~15L/s计算”,按室外消防水量计算出的消火栓数量和按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出的接合器的数量并不一致,规范并未明确室外消火栓数量和水泵接合器一一对应,但从实际提高灭火效率的基础上说,宜一一对应,这样设置更有利于消防车快速高效出水。

同时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的建筑物,虽然规范要求的室外用水量小于室内用水量,但考虑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补充输水的要求,在条件许可时,室外消火栓管网、管径设置留有余地,在极限流速时能满足消防车取水要求。

对于室内外消火栓合用消防增压泵的系统,室内消火栓管网与室外消火栓管网应有止回阀分隔,以免向室内消火栓系统输水后回流至室外消火栓系统。

4、水泵接合器相关阀门的设置

水泵接合器相配套的阀门由闸阀、止回阀、安全阀等部件组成,一般设置在阀门井内。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水泵接合器组中的安全阀与泵房内设置的持压泄压阀或安全阀重复。对于供水压力较高的建筑物,为避免水泵出流量较小时压力过高,泵房内一般都设有持压泄压阀,对于系统不是特别大的管网,或者距离泵房不远的水泵接合器,可不需要重复设置安全阀;

(2)相关阀门的位置一般设置在室外阀门井内,由于雨水等因素影响,时间久了易生锈腐蚀失灵。有地下室的建筑建议设置在地下室内,便于维护保养,自接合器至安全阀段管道应满足消防车供水压力的要求。

5、水泵接合器的标志

《建规》第8.4.5条规定:“建筑的室内消火栓、阀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永久性固定标识”,但对于如何设置未有明确规定,目前的做法,有的采用红漆上喷黄字,有的采用自制的标牌,做法不统一,时间久了重新刷漆后,往往难以区分。笔者认为:水泵接合器应有永久性铭牌标识,注明用于消火栓、喷淋等系统,便于维护管理。在设计时应与土建、景观等专业协调,不得有灌木、路灯杆等遮挡妨碍操作的障碍物。

6、结语

水泵接合器虽然在整个消防系统中只是一个比较小的组件,但设计的优劣对于实际扑救火灾,维护保养等影响较大,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实际灭火需求,结合平面布局设置位置,结合室外消火栓、景观、建筑物扑救入口等仔细推敲,并做好永久标识。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篇7

关键词 照明类别, 商场照明系统, 强制点亮

Abstract: taking the large market business hall lighting decoration design exampl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mall lighting system, control requirements.

Key words lighting category, mall lighting system, forced lighte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大型商场的定义是建筑面积大于15000m²的商场、百货商店(《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第1.0.4条)。现在以一个多层大型商场为例,简单阐述大型公共建筑的照明设计。商场规模为每层约10000平米,设3个防火分区,共4层,局部五层,高度不超过24m。消防负荷等级为一级。

2、大型商场类别

大型商场照明可分为一般照明、重点照明和装饰照明。而从实际使用控制上,可以分为:营业时间照明,非营业时间照明,值班照明,商场安全备用照明。营业时间照明是指正常对外营业时段的照明,按一般照度的100%设计;非营业时间照明指商场非对外营业时段,对商场进行清洁、整理上货内部工作的时间,按一般照度的20~30%设计;值班照明指值班人员的工作照明,按一般照度的10%设计;商场安全备用照明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在商场的门厅、公共楼梯、主要通道及收银区域,防止由于断电而导致人员及财产安全而设的照明,按一般照度的50%设置。橱窗、广告照明由于营业、非营业、深夜等不同的使用时段,设置专业灯光并采用分级控制

大型商场的火灾应急照明包括:

消防备用照明——设置于供消防作业及救援人员继续工作的场所,如有消防电源配出的配电间、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等;

消防疏散照明——大型商场的营业厅、门厅、公共楼梯和供人员疏散的主要通道,并为消防人员撤离火灾现场的场所(疏散照明包括疏散走道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3、大型商场照明系统设计

商店的照度,应根据其商店类别、用途等要求确定且租户的流动性大。我们可以在各出租单元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给出的照度范围即:中心区域的商店的一般照度值应为500~750lx,其他地区的可选择300~500lx;在单元内按配电功率密度预留容量。

商场照明系统设计应考虑商场经营者的管理及操作便捷,可以将商场的功能要求和消防要求在照明配电系统结构中统筹考虑:以楼层营业厅,公共走道的非消防照明为例,按方或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非消防照明配电箱,各承担50%的照明用电,由满足一级负荷供电要求的两台变压器分别供电,区域照明灯具根据吊顶布置交错均布,这样既满足商场安全备用照明50%的照度要求,也实现非营业时间的减小照度的要求。大型商场跨度大,照明配电箱的设置要靠近照明中心,供电线路不宜过长,可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在北面各防火分区居中区域每个防火分区设1个配电间。

而值班照明与火灾疏散照明可以合并设计,10%的值班照明兼做火灾疏散照明由楼层应急照明配电箱配出。按《民规》第13.9.12条:“当消防负荷等级为一级,宜由主电源和应急电源提供双电源,并以树干式或放射式供电。” 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应急照明配电箱按防火分区设置。上海地区,可根据DGJ08-93-2002《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规定“除住宅外的特级、一级场所的消防疏散照明及应急照明的供电电源,可采用每三层设置一台双电源自切箱单回路供电。”每个防火分区应急照明配电箱,电源由应急照明双电源切换总箱引出。

4、应急照明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

火灾应急照明分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疏散照明的设置,根据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疏散走道及转角处距地面1.0m以下的墙面上设置,且间距不应大于20m;对袋型走道,不应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域不应大于1.0m。需要注意的是第11.3.5中提到:“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m²的地上商店;应在其内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灯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地面上的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的所有金属构件应做防腐处理,防护等级应符合IP65要求。

根据《建规》第11.1.3条:“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发生火灾时,人员应在10min内疏散完毕,否则由于高温烟气和有害热分解物使人员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故规范定30min。30min的时间考虑了一定的安全系数及实际人员疏散状况和个别人员疏散困难等情况。如疏散人员较多或疏散距离距离较长,可能出现疏散时间较长的情况,可能存在长时间仍然有大量人员缓慢逃生的情况,故对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大型医院等,宜适当加大连续供电时间,如45、60、90min。

根据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民规》)表13.8.6,火灾备用照明的时间消防工作区域应大于180min,避难及航空疏散区域应大于60min,该时间的确定,《民规》没有明确的解释条款。笔者认为,180min的时间是根据建筑物构件中防火墙的耐火极限3.00h确定的。而《建规》表8.6.3明确给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火灾延续时间为2.00h;GB 50054-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第7.3.3条给出:“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一类建筑的财贸金融楼、图书馆、书库,重要的档案、科研楼和高级旅馆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3.00h计算,其他高层建筑可按2.00h计算。”笔者认为以火灾延续时间确定民用建筑的火灾应急照明部分的备用照明时间更确切。

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由不同的分支回路配出。

根据《民规》第13.8.5条:“消防备用照明及疏散照明其应急电源供电转换时间不应大于5S。 ”转换时间的确定主要从必要的操作、处理及可能造成事故、经济损失几方面考虑,如商场中心的收款台要求的转换时间不宜大于1.5s;对于有严重危险的生产场所,应按其生产实际需要确定,其安全照明,因转换时间为0.5s极短,所以不能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为应急电源,也不能用荧光灯做为光源,必须用瞬时点燃的白炽灯且须自动转换。根据一般制造厂家产品技术参数确定,大型商场的火灾疏散和备用照明的ATSE切换时间TOT(电源转换时间)=0.1~3S。故笔者将大型商场的转换时间确定为2S。

应急照明配电箱的系统可按下图设置:

应急照明配电箱内强制点亮接触器控制接线示意图

此外,根据GB17945-2010《消防应急灯具》规定,应急照明配电箱的每路电源应设绿色电源状态指示灯,指示正常供电电源和备用供电电源的供电状态。

5、结束语

大型商场的照明设计需要满足复杂的功能要求,由系统干线至下级照明配电系统的设置应分级设置,将消防照明及商场的管理照明统筹考虑,方能设计出便于管理且安全的商场照明系统。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DGJ08-93-2002

上海市消防局文件(沪消发[2004]352)号文

篇8

[关键词]应急;照明;控制;设计

一、应急疏散照明的设计

由疏散照明的定义,应想到疏散照明系统应有疏散照明中的一般照明与疏散照明中指示(诱导)照明组成。疏散照明中的一般照明体现相关规范中对其照度值的约定,如:0.5Lx、5.0Lx的要求,而指示(诱导)照明则应能明确清晰地指示疏散路线及出口或应急出口的位置或使人们能容易看到设置在疏散通道上的消防设备。对疏散指示应急灯具的要求,除应满足国标《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和《消防应急灯具》GB17945对其外型、电气参数、图标规定等要求外,其灯具表面亮度应在15cd/m2~30cd/m2之间。其详细规定内容如下:(1)营业厅内采用悬挂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时,疏散指示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当厅室面积较大,必须装设在顶棚上时,灯具应明装,且距地不宜大于2.5m;室内的广告牌、装饰物等不应遮挡疏散指示标志灯;疏散指示标志灯的指示方向应指向最近的安全出口。(2)在地面设置时,宜沿疏散通道连续设置;当间断设置时,灯光型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5.0m,蓄光自发光型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3.0m。(3)疏散走道的疏散指示标志灯具,宜设置在走道及转角处离地面1.0m以下墙面上、柱上或地面上,且间距不应大于20m。

二、应急备用照明的设计

应急备用照明应强化当此空间正常照明电源失去后,还应能保持此空间能持续工作下去的照明。这常有两种情态:情态之一是当正常供电照明电源故障,备用电源的投入,比如大型医院的急诊室、手术室、大型商场、上星级以上的宾馆、体育场馆等,在此空间的人们存在着生命的威胁,这种备用照明的负荷容量较大,持续时间长,常采用第二电网电源或设有自备发电机组电源处理,对馈电线路的型号及敷设方式也有严格的要求,并且要求提供的第二电源可靠;情态之二是存放重要设备的空间,如变配电室、消防控制室等,当出现突发事件如火灾,虽然此空间内停留人员,会受到生命的威胁,但为确保更多人的利益而必须继续停留于此空间下工作而设置的照明。此备用照明容量不大,持续时间不长,除可由第二独立的电网电源、自备发电机组提供外,也可由蓄电池组来保证。对其馈电线路型号的选用及敷设方式也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情态一的备用照明照度值可为正常照明空间照度值的10%~50%,重要的公共建筑,如国际会议中心、国际比赛体育场馆等为100%。此正常照明空间的照度值可理解为此场所的实际存在的照度值;情态二的备用照明照度值为正常照明空间的照度值的100%,但此正常照明空间的照度值可理解为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所规定的照度值。

篇9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城市空间;界面;空间

1、引言

单从一个过于宏观或者太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规划大型公共建筑(如各地雕塑式、纪念碑式建筑物的涌现),容易失之偏颇。它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的建筑,这个人可能是建筑师,也可能是政府。要设计出好的公共建筑,必须使注意力回归建筑本身,从人的空间感受入手,考虑建筑和建筑的关系、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使建筑物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面对城市和人群。当城市消解了建筑生硬的界面和封闭的空间,当建筑真正融入城市的性格之中,两者就得以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不断发展。

2、界面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认为:“建筑是作为同包围它的‘外部’相对应的‘内部’而被体验到的,所谓建筑也就是创造界面,区分‘内部’与‘外部’的技术。”对于空间的界定,取决于将内与外分隔开的界面。界面是空间围合的要素,决定了空间是怎样形成的,而且还有肌理、色彩、形状等具体的品质。界面也是塑造空间“开放”或“封闭”状态的主要手段。界面划分了内外空间,又是空间“内”与“外”交流、对话的媒介,一个重要的“之间”。

2.1 自然母题的演绎

“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赖特曾提倡: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即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儿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在伊东丰雄的建筑作品中,也总是体现着施法自然,既艺术又生活的建筑美学原则。

伊东丰雄在新加坡设计的VIVO CITY怡丰城是一个购物中心。因为临近海边,建筑师通过白色的连续立面和自然柔性的形体来模拟涌动的海浪,也可以被看作飘荡的风帆。

而在他设计的TOD’S表参道大楼和武境藏新公共设施设计提案中,都用到了树这个主题。TOD’S表参道大楼中,斜格状的造型是将抽象化的树的形态依次复制并重叠描画而成,极其具象的街路树与极具抽象的表皮的共存充满了诱惑力。特别是在玻璃建筑林立的表参道上,混凝土这种材料更让人感到奇妙的说服力。值得一提的是,建筑表皮既是图案造型又是结构体,支撑着支跨度为10-15m的楼板,创造出没有柱子的内部空间。这种美学与结构成为完整一体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建筑的连续性的意义。而武境藏新公共设施设计提案中,而这种手法并没有辄止于建筑表皮的处理上,由于其内部空间的跨度较大,建筑师还试图用十六棵树的剪影作为结构体来支撑6层楼面。

2.2 有形边界的模糊

有形边界的模糊也可以理解为消隐建筑。比如让建筑物融入天空或者周围环境,这种方法主要依靠材质和色彩上的柔和过渡来达到,适合于大体量的建筑。例如高层建筑运用反射度比较高的玻璃作为建筑外表皮的主要材料,通过玻璃反射天光和云彩来达到让建筑物消隐的目的。

另外,景观建筑――即指在风景区、公园、广场等景观场所中出现的抑或本身具有景观标识作用的建筑,具有景观和观景双重身份――其实也达到了一种消隐建筑的效果。如矶崎新设计的位于杭州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它以“绿丘”为主要意向――完全用绿色植被覆盖的建筑主体几乎埋入人工山丘中,只留矗立其上的观光塔与其呼应,隐喻为大自然中迸出的新芽。

2.3 巨型体量的削弱

即在视觉感受上让建筑造型复杂化,从而减轻大体量建筑带给人们的压迫感。同时,复杂化的建筑边缘线让人在感知建筑形体方面充满了更多新鲜与好奇感。

以伊东丰雄设计的台湾松山文创大厦为例。该项目位于台北市中心一个废弃的松山烟厂旧址,要求保留现存的莲花池和旧烟厂内的庭院,并在旁边建造一个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综合体,包含办公、酒店、商业空间及其他设施。

因基地呈东西狭长形状,为避免庞大的墙面对周边环境造成压迫感,针对外部城市环境尺度,建筑师采用长达百米以上的内凹圆弧,让体量分段柔化。同时与地面层形成了古迹区所缺乏的开放空间文化广场与面向荷花池的绿地广场,让整体文化园区的活动能更加丰富多元。

在与古迹区接续的小尺度上,以退缩文化广场及逐层向上退缩的方式,调整与古迹建筑的人性化尺度。即使在建筑物上层的转角部分,也采取同样的退缩方式,以与低层部分的退缩呼应。同时与弧形外观结合,加强退缩露台绿化,创造类似梯田般的韵律美感。

3、空间

空间是各种流动变化要素互相交融形成的“场”。 界面在划分空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流动的产生,边界的模糊也消解又恢复了这种流动的“场”。空间是建筑的主题,其目的是使体验者产生明确的连续性与层次性的空间感受。因为活动和实践的介入,静止的空间被赋予了生命,并以一种不确定的“流动”形式为人们所感知。

3.1 空间秩序的消解

在仙台媒体中心的设计中,伊东丰雄利用模糊的空间边界和消解的空间秩序,完成了空间的流动。他在设计时尽量削弱空间的层次性,使内部空间能以最大的开放性来满足人们功能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中空的管状柱将光、空气和信息传递至建筑的各个部分。同时,管状柱表明了“场”的存在,暗示了空间的焦点。开放的空间没有一堵墙,打破了在被规定好的空间里、只能做被规定的行为的限制。

拿伊东丰雄最新的设计――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来说,“与其说是建筑,不如说是柔软、谜样的生物活动状态,”他这样诠释。墙、地板、结构、造型再次融为一体,造型就是结构,结构就是墙,建筑成为了功能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体。这座被誉为台湾战后第一个前卫建筑的歌剧院,不再是传统定义里封闭孤立的空间。

人在上述的场所中是轻松而自由的,其活动也是自由的状态下发生的,行为不再按照预定的计划发生,而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这种空间秩序的消解也可被视作空间功能的模糊化,有助于提高人们参与到建筑各个角落的积极性。

3.2 灰度空间的拓展

灰空间最早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灰空间主要是指“作为室内与室外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于内与外的第三域”,也就是说灰空间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都是建筑的灰空间。这种空间形态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一种自然的有机的整体感。半开放的空间格局,成为建筑本身同城市环境的共享空间,是连接人与城市、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的一个契机。

法国国家图书馆就是一个典型范例,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

这座图书馆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它以四幢直插云霄相向而立形如打开的书本似的钢化玻璃结构的大厦为主体,四座大厦之间由一块足有八个足球场大的木地板广场相连。从木地板广场中央向下看,是一片绿色的森林,围绕这片绿色森林是二层阅览室,人们可以从阅览室看到室外景观。

篇10

关键词:应急照明 线路敷设 照度 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现代化的设施不断涌现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应急照明也成为工业与民用建筑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人身安全和建筑物安全紧密相关。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都对应急照明提出了很高要求,作了详细的规定。我国相关专业规范中约有20条被纳入“强制性条文”中,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应急照明的定义、分类

应急照明是在正常照明系统因故障熄灭的情况下,供人员疏散、保障安全或继续工作用的照明。应急照明主要有疏散照明(为了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安全地从室内撤离到安全地方而设置的照明);安全照明(正常照明突然中断时,为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人员安全而设置的照明);备用照明(正常照明发生故障时为继续工作而设置的照明)。

二.应急照明照度

紧急情况下,一般平面疏散区域将人安全地从室内撤离所使用的应急照明,用以确保安全出口及通道被有效辨认和使用,使人们能安全地撤离建筑物。其照度不得小于0.5lx; 竖向疏散楼梯间照度不得小于5lx;人员密集流动疏散区域及地下疏散区域照度不得小于5lx;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房、配电室、水泵房、风机房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

三.应急照明的灯具布置

1. 疏散照明

(1)设置疏散照明的部位: a.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疏散通道及消防电梯间;b.高层居住建筑的疏散楼梯间、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消防电梯间;c高层公共建筑中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会议厅、营业厅及其它人员密集场所通向疏散通道和各安全出口.

(2)疏散照明安装的位置和高度:安全出口标志灯宜设置在安全出口的上方(门上200),疏散通道的指示标志灯设置在走道及转角处离地面1m以下墙面上、柱上.且间距 不大于20m.大型厂房装在柱上或挂在天棚上,要明装,且距地2.4m~2.5m.. 在电气(2009) 11.9.5条规定的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为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时,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10m。另外,疏散通道上除了安装疏散指示灯外,应设置应急照明灯。

(3) 疏散标志灯的设置见图1

图1疏散标志灯设置位置示意图

2.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

安全照明多数不要求照亮整个房间,或不要求规定的均匀度,可以只照亮某一个或几个工作面,而且常常要求有一定方向性的照明。可以装设定向性灯具,有的可利用工艺设备的局部照明灯。应在需要这种照明的部位布置灯具。备用照明应与正常照明统一布置,以求经济、合理、整体协调。备用照明灯要布置在正常照明断电后需要工作、操作的主要部位。如:手术台、抢救室、生产流程的主要操作部位。当备用照明要求与正常照明保持相同照度的重要公共建筑,应利用正常全部照明灯,而不用另装灯具,在电源故障时转换到应急电源供电。如:消防控制中心等。

四.应急照明的供电

1.应急照明的供电电源

应急照明必需由与正常照明电源分开的独立电源供电,有以下几种电源可供选择:蓄电池、独立的发电机组、来自电网的独立电源、EPS应急电源装置、UPS不间断电源装置、太阳能光伏蓄电池电源系统。

(1)蓄电池:其优点是供电可靠,转换快,缺点是容量小,持续时间不能太长,作为电源适合各种应急照明。当作为疏散照明的备用电源时,在非点亮状态下,不得中断蓄电池的充电电源。蓄电池的供电系统有两种:灯内自代式和集中装设式。灯内自代式供电的优点是可靠性高,灵活,安装方便,灯内一般采用镉镍电池,带有自动充电电路,并自动切换,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应急灯立即点燃,其缺点是费用较高。集中装设式的优点是费用较灯内自代式低,寿命长,检查维护方便。缺点是需要专用房间,电池故障影响面大,供电距离长时导线截面大,一般情况下不采用这种方式。如果工作电源需要蓄电池的场所如:通讯中心、广播站、变压电站等可以结合使用。

(2)发电机组:其优点是容量大,电压稳定,供电时间长,缺点是投资大,可用于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由于启动时间长而不能用于安全照明和要求快速点燃的备用照明。如果单为应急照明而设置发电机组是不经济的,必须与消防设备如消防水泵、电梯、防排烟设备等结合起来使用才经济合理。

(3)来自电网的独立电源:其优点是转换快,供电时间长,容量大,电压稳定。缺点是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可靠性受到破坏。只为应急照明使用投资大,不可取。若有较多的一、二级负荷的厂房,重要的公共建筑和消防设备可结合使用。

(4)EPS应急电源装置:主要用于应急照明及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0.25s以上的负荷。10KW及以下小容量可选用单相EPS电源. 10KW以上宜选用三相EPS电源。

(5)UPS不间断电源装置:用于实时性计算机电子数据处理装置系统、监控中心、消防中心通信系统、计算机房和安防中心等。

(6)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当主体工程设有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时,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作为应急电源。

2.转换时间和方式

《规范》JGJ 16-2008规定应急照明在正常供电电源断电后,其应急电源供电转换时间应满足:备用照明不大于5s,金融商业交易场所不应大于1.5s; 疏散照明不大于5s;安全照明不大于0.25s;规范规定的转换时间是为了安全的需要,也是能够达到的。下面分析一下实现这些要求的条件:当蓄电池或自电力网供给应急照明采用自动切换方式都能达到要求。用自备发电机组采用自启动方式只能满足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不能满足安全照明,为满足安全照明最好采用灯内自带电池的应急灯为好。

3.持续供电时间

疏散照明不应少于30min,主要考虑发生火灾或其它灾害时人员疏散、在建筑物内搜寻人员、救援等需要的时间。避难层不少于60min;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房、配电室、水泵房、风机房、消防电梯大于180min。太阳能光伏电源为应急照明负荷供电时,其供电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0min。

五.应急照明的配电、控制和线路敷设

1. 应急照明的配电系统和控制

(1) 消防规范要求:消防用电设备(包括应急照明) 应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一、二级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双电源供电。对于允许单电源供电的应急照明系统,可以采用图1a 的供电系统,对于需要双电源供电的应急照明系统,可以采用图1b 的供电系统。

图1a

图1b

(2)由于供电部门行业管理的原因,绝大多数建筑物要想从市政获得两路可靠的独立电源有些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些大中型建筑物及重要建筑物因消防设备多、负荷大,通常需要设发电机组作为自备应急电源,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照明电源一般与消防负荷结合使用。应急照明设双电源箱,一个来自系统电源,一个来自自备发电机电源,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

(3)蓄电池作为应急照明电源。灯内自带蓄电池式有两种:一种为灯具内有两个灯,一个为正常使用,一个为应急使用,均为220 V电源,作为应急使用的灯的电源对灯内的蓄电池充电,充电完毕自动停止,一旦线路发生故障,正常灯熄灭应急灯自动点燃,其原理是电池一直处于充电状态,一旦系统发生故障电池还可以供电1~2小时;集中蓄电池的应急照明,根据需要可分散装设开关,平时不点燃的可不装开关。

2.线路敷设

应急照明线路应为铜芯导线或电缆,线路敷设应采用金属管或难燃型刚性塑料管保护,并应暗设在非燃烧结构体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当采用绝缘和护套为难燃性材料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但一定要敷设在电缆竖井内。特别重要的建筑应选用阻燃防火电缆,且敷设在电缆竖井内。

六.结语

总之,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急照明电源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层数、使用性质、规模大小、建筑物内的生产和使用特点、火灾危险程度及建筑物的重要程度等等,综合考虑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00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