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互联网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互联网特点

篇1

关键词:网络营销;定制化;交互性

一、网络营销的现状

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的产生提供技术基础。据最新报道,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破7亿,同比增长12%。在线娱乐方面,2016年,互联网已经占据中国用户55%的媒体时间,移动互联网使用时长超过电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迅猛发展,百元以下小额交易占比快速增长,逐步取代现金。

二、网络营销的概念

网络营销,又称为互联网营销,是指企业为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借助互联网、网络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等工具,来实现企业和个人、企业和企业之间等交易活动的市场营销过程。

(一)网络营销是营销战略的组成部分

网络营销是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一般营销环境而独立存在。它不仅包括传统营销活动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和实现过程,也包括网络环境下特有的、以数字化形式的产品及无形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各种营销活动。

(二)网络营销不是网上销售

网络营销是为最终实现产品销售、提升品牌形象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网上市场调查、网络产品和服务策略、网络价格营销策略、促销与推广、顾客服务等,而网上销售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后果,只是网络营销众多活动之一。

(三)网络营销不等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内涵很广,其核心是电子化交易,强调的是交易方式和交易过程的各个环节。但网络营销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交易过程,是为促成交易提供支持,是电子商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网络营销不等于建立企业网站

网络营销不只是做个网站而已,它需要开展许多工作,如制定战略规划,准确把握目标群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推广方式,品牌的塑造和网络产品质量的保证问题、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以及信息的安全问题等等,而且比传统营销方法更容易跟踪了解消费者的行为。

三、网络营销的特点

(一)技术性

网络营销大部分是网上工作者通过一系列在线的宣传、展示和推广,需要资金和资本投入相对较低,对于企业来说是小成本大产出的经营活动。它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的基础上的,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投入和技术支持,这样才能具备市场竞争优势。

(二)定制化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优势,一对一地向顾客提供独特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促销,通过交互式交谈,最大努力满足单个消费者的特定消费需求,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三)时域性

由于互移动互联网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交换,企业有了更多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进行营销,网上服务时间可以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随地的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能更加便捷和及时与顾客进行良好的双向沟通。

(四)双向交互性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多媒体互动式传播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其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全方位展示商品图和特点,实现商品信息资料库提供有关的查询,来进行供需互动与双向沟通。

(五)高效性

通过移动端,网络营销信息传输速度更快,更便捷高效,实现营销信息的及时和更新,并能因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因此能及时有效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六)整合性

移动端通过手机操作,可以实现网络营销由商品信息至收款、售后服务一气呵成,是一种全程的营销渠道。企业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将不同的传播营销活动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和协调实施,以统一的传播资讯向消费者传达信息。

(七)经济性

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有关产品特征、规格、性能以及公司情况等信息都被存储在网络中,可供顾客随时查看,可以节约很多实体店的成本。同时,在吸引潜在顾客时,移动端电子化的方式提供营销信息的费用很低,更有利于企业的成本和预算控制。网络有销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移动端、网络、通信和数字媒体技术实现营销目标的商务活动,具有技术性、定制化、时域性、双向交互性、高效性、整合性、经济性等特点,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

[1]谭贤.新网络营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刘宇涵,韦恒.网络营销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客户特点 分类技术

一、前言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MI )是指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合二为一,利用智能化便携式终端,通过移动无线通信方式来获取服务的一种新兴业务。移动互联网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应用三个层面,硬件层由智能手机、IPAD、MID、电子书等终端组成;软件层由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安全软件等组成;应用层由应用工具类、新闻媒体类、休闲娱乐类、科技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所组成。2014年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对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但同时,客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一直是困扰电信运营商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促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多种手段获取客户,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利润空间以及更长久的发展空间。

二、客户分类的概述

(一)对于客户分类的理论依据

客户分类是由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所提出的观点,客户分类主要包括客户行为、客户特点两类。对客户进行分类,是依据两点理论进行的:一是客户需求的异质性。从实际情况来看,若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客户,那便可能有不同的服务需求。由此可见,客户的服务需求和购买行为是呈多元化、多样化态势的。基于这一特点,对客户服务需求的满足也应该呈现差异性特点。二是资源市场竞争的特异性。受自身条件所限制,不论是哪个企业都无法只依靠自身能力来满足整个市场需求。正因为如此,企业应能够准确细分出能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又最具经济效益的客户群,针对细化的客户市场,集中优势资源,制定合理、有效的服务策略,以此获取更多客户。

图1 客户分类步骤示意图

(二)对于客户分类的主要内容

对客户进行分类,通常包括数据收集、模型开发、关系建立和结果应用等内容。首先是明确需收集的数据,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其次是开发统计模型或算法,对相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客户分类的依据;接着是建立协作关系,企业前端运营部门和客服部门应该与后端IT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开展协同合作,确定客户分类的目的,明确客户分类的技术要求以及限制条件;最后是利用科学、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汇聚、储存、处理及转发数据分析结果。客户分类通常可参考以下六个步骤(见图1)。

三、移动互联网形势下的客户分类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主要通过APP(应用)或浏览器来完成搜索、网页浏览、下载资源等活动,因此,通过对客户上网记录进行数据挖掘和行为分析,有助于掌握客户上网行为和偏好。

(一)应用分类技术

电信运营商可根据客户对APP(应用)的下载量,选择建立标准应用库,通常分为四个步骤:一是电信运营商与相关主流互联网厂商紧密合作,从而爬取及分享互联网应用的介绍、下载地址、标签等数据信息;二是对于那些没有统一地址的手机应用,可以根据服务器的分布,对其进行地域验证;三是建立标准应用库与信息点分类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四是构建电信运营商自有基地业务(如电信基地业务涵盖音乐、视讯、物联网、协同通信、应用商店、游戏、动漫、阅读)与标准应用库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上述四步骤建立标准应用库之后,再进行应用解析,包括对客户使用的解析与对客户下载的解析。客户使用的解析主要包括私有协议与公有协议两种情况,可将其分别解析为交互方式-视频类与社交-交友类两种解析方式。客户下载解析主要是通过域名与URL,解析为家庭-购物类。

(二)Web内容分词技术

Web内容分词技术,是指从海量的Web页面描述数据中发现数据信息,从中抽取知识,并对其进行分词处理的一种技术。从我国目前所用的汉语自动分词技术来看,其主要可分为基于理解的分词技术、基于统计的分词技术以及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技术三种。基于理解的分词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对句子的理解,以此来达到识别词的目的,该技术在分词的同时,还可以对词的语义、句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语义与句法信息,对歧义进行处理。基于统计的分词技术是指对语料中相邻共现的各个字的组合频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计算它们的互现信息,达到Web内容分词处理的作用。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技术主要是依据相应的策略,将需要分析的汉字串与机器词典中的词条进行匹配操作,以便能在词典中找到相对应的字符串,达到成功匹配的目的。

(三)URL特征分类技术

规则URL分类。规则URL分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多级域名或目录,对网站的内容URL进行编码操作,从而建立热门网站频道与URL分类的相关映射关系,并采用爬虫技术,对所收集的热门网站URL进行分类处理。

无规则URL分类。无规则URL分析技术主要是指应用同一格式编码,利用上网日志来获取客户访问的无规则URL,然后再应用网络爬虫技术,爬取URL对应的网页内容,最后通过分词技术将相关的内容拆分成单个词,通过文本分类算法、关键词匹配等技术,来识别URL分类(见图2)。

通过URL特征分类技术,可以对客户上网行为进行如下分类:一级分类,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二级分类,商业经济、交通旅游、软件下载等;三级分类,导航地图、游戏平台、广告营销等;四级分类,交友综合、原创、办公应用等。

四、客户分类挖掘算法及分类过程

(一)客户分类挖掘算法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分类常用的挖掘算法主要有四种:一是时间序列算法。在电信行业,可通过时间序列算法,对客户的上网行为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同时利用周期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有效的分析策略,为电信客户提供并推荐最合适、最实用的产品套餐,并以此来提升客户的上网流量。二是关联规则算法。关联规则算法是指对客户上网行为之间的关联规则展开分析,帮助电信运营商针对电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最合理、最实用的服务,通过该算法,可分析客户购买的电信产品之间的关系性,进而利用捆绑销售、交叉销售等方式增加销售额。三是聚类算法。聚类算法是将看似无序的对象进行归类、分组,最终达到理解研究对象的目的。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时,网站的信息分类、用户社交圈、网页的点击行为关联性等问题,均可利用聚类算法进行解决,电信运营商常用该算法进行客户群体细分、客户特征识别。四是决策树算法。该算法属于电信行业应用较广的归纳推理算法之一,利用该算法可快速创建挖掘模型,通过易于解释的模型,达到对客户流失、广告定位、风险管理等行为特点的分析。

(二)客户分类过程分析

首先,利用客户的移动互联网行为数据,找出客户访问内容、网站、上网时段、使用的客户端等信息,经过分析获取客户的上网行为偏好。其次,定时对客户的上网行为规律信息以及上网偏好信息进行汇聚、归纳,总结出客户对各类兴趣需求点按日计算的访问量统计值。最后,根据客户的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网络行为、生命周期等客户特点,对客户的终端偏好、数据业务偏好、产品偏好等偏好进行分类分析,进而获得客户的特征数据。

五、结束语

上述针对移动互联网形势下客户特点的分类技术分析,为电信运营商的客户服务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依据客户特点进行分类还不够,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的在客户行为轨迹上的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乐.基于客户感知的互联网质量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2(2):32-33

篇3

关键词:手机文化;传播变革;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6)01011805

手机作为媒介因其传播信息的重要性而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可是,在十多年前,谁也想不到模样笨重、被戏称为“大哥大”的手机会演变为外形时尚小巧、文化个性突出、综合服务和娱乐功能兼而有之的强势媒体。手机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正在成为社会进步与文化创新的巨大推动力量,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科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它对扩展与开放社会交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正产生着其他媒体无法比肩的重大影响。

一、手机文化传播的历史走向及其特点

保罗・莱文森曾提出传播媒介发展的“三分说”,即“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三个发展阶段和传播形态。莱文森认为:自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以来,在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一切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是“旧媒介”,即“第一代媒介”;“新媒介”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第二代媒介”;而“新新媒介”则指产生于21世纪初期,因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而带来的“第三代媒介”,特别是手机媒体的普及。 “新新媒介涵盖以前新媒介的原理”,“使其用户对新媒介有一定的控制权,用户可以决定何时何地去获取新媒介提供的文本、音频和视听”[1]。移动互联网特别是手机媒体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1987年,作为个人移动通信工具的模拟信号手机在美国被制造出来,即世界上“第一代手机”,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的飞跃发展, “第二代手机”数字手机开始了由个人通信工具向大众传播媒介的革命性跨越,再到“第三代手机”、“第四代手机”(3G、4G)的出现,手机传播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表情符号、消费购物、在线支付等多种媒介功能为一体,堪称一种多维传播媒介,成为传统媒介甚至新媒介从未有过的可以进行“无限传播”的“新新媒介”。手机传播的革命性变革不仅带来了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文化构成与交往方式,也革新了人们的大众传播理念。

篇4

1、顺风车车主本来就要去一个地方事,然后顺便接个乘客。所以乘客要支付的费用比较低。

2、快车就是很快就能接到乘客的车,这是滴滴产品里面比较多的一类服务,快车的费用,比专车便宜,也比顺风车贵一些。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滴滴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货运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年9月9日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

篇5

滴滴学生卡的意思是学生可以在滴滴申请开通的优惠卡,开通后即可享受学生坐车的优惠。

滴滴出行(原名:滴滴打车,DidiTaxi)是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于2012年9月9日上线。它涵盖出租车、专车、滴滴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出行和运输服务。致力于与监管部门、出租车行业、汽车产业等伙伴积极协作,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慧交通创新,解决全球交通、环保和就业挑战。“滴滴出行”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随着互联网内容和应用的逐步丰富,3G、4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目不暇接的更新换代,这个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带领我们大步前行,有力地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的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4G)产业化的专项通知。《通知》一经发出,不仅使得4G概念股暴涨6.62%,而且迎来APP开发行业、互联网金融创新者的欢呼雀跃。对于他们来说,网速的提高,就意味着跳舞的舞台将变得更加宽广,展示自我的机会也将更多。

远航前初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的互联网发展中,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表现抢眼,不仅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良好表现。

正是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良好势头,使移动互联网在拉动信息消费的诸多方式中被寄予厚望。

当所有行业都在积极拥抱移动互联浪潮时,金融业也无法作壁上观。唯有“移动”起来的金融,才具备在下一个周期继续参与竞争的生命力。这其中,应用社交化的趋势和大数据,将对金融行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并将使金融行业逐步“移动化”、“社交化”,产生新的具有移动互联网特点的金融模式。这种金融模式将具有成本低廉、便捷的特点,能够使人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享受金融服务。

“移动金融”让人随时随地获取财经金融信息,能够降低金融信息传播成本。一方面,互联网使金融信息传播快速,充分透明。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显示:2013年1月财经金融类网站总访问次数达381539万次,月总页面浏览量达381539万,月总访问时长达9122万小时,互联网已经成为用户获取金融信息重要的渠道之一。同时,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手机微博和手机即时通信等,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财经金融信息,金融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并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直接交流沟通。移动互联网将改变用户获取金融信息的方式,使金融信息充分透明。

划桨之力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以移动信息技术进步、移动互联网发展为基础的,并且移动互联网使金融产品随时随地交易、降低交易成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使用网上银行的用户规模达2.21亿,其中手机网上银行用户规模达5407万;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其中手机支付用户5531万。手机网络商务应用,如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等使金融产品交易随时随地进行,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并且交易成本较低。例如股票、期货、黄金交易、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和个人投资渠道等信息能快速匹配,各种金融产品能随时随地交易,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移动互联网提高了金融数据收集能力,大数据则为金融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思路。对于金融企业来说,简单的数据收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只有对金融数据进行复杂分析,才能快速匹配供需双方的金融产品交易需求,才能发现趋势和隐藏的信息,才能让金融企业洞察和发现商机。

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将不断对金融业的监管方式与手段提出新的挑战,金融业务的管理和监管体系需全面升级,适应金融行业的移动化、社交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移动金融行业就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融合了金融、通信、信息和IT等行业。目前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具备的跨行业复合型人才较少,对移动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从趋势来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可能完全区别于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全新的移动金融模式。

金融机构抢滩移动互联网平台

金融机构参与移动金融可分为几种形式:一是移动银行,这是电子银行业务、互联网银行业务在移动终端上的实现;二是移动证券,这是股票类交易在移动终端上的实现;三是移动电子商务,银行或者券商打造电子商城,让客户在移动终端上购物消费;四是移动转账,使用手机向他人汇款,通过移动银行实现行内或者跨行不同账户间的转账;五是移动缴费,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水、电、煤气、物业等费用的缴纳。从上述分类业务可以看到,国内的移动金融主要是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等业务向移动终端的移植。

以移动银行为例,多家商业银行纷纷瞄准移动金融的商机,欲从中抢得市场先机。

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正式了移动金融2.0标准,完全突破了传统手机银行界限,不仅可通过NFC手机支付进行交易或消费的近场支付功能,还能通过手机银行进行银行网点预约排队,买电影票、机票,预订酒店、餐厅、景点门票等的O2O金融和生活服务。

2013年8月22日,中信银行与中国联通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手机钱包业务全面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拓展基于NFC技术的手机近场支付,共同挖掘移动互联网金融市场价值。

平安银行也推出“移动小微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

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指出,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领域和金融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已经呈现了爆发性增长,成为当前移动领域最热门的应用,这在促进电子商务及零售市场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支付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期,民生银行继个人手机银行和小微手机银行之后,又创新推出企业手机银行,标志着该银行个人和企业移动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

不需要到移动、联通、电信等营业厅,只需在手机上打开银行软件输入手机号码,亦或是设定每月固定充值日,“1分钟到账”模式,让很多消费者尝到了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

篇7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形媒体集团,以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当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尚无现成的、可资借鉴的”路线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已然明确、可避免重复探索的领域?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加以解析。

强化一种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站在媒体人的角度看,就是在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的背景下,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对传统传媒产业生产、销售、经营等全产业链进行重新审视、改造的思维方式。

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强化互联网思维,就是要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改造传统传媒产业。在新闻内容生产环节,变过去“我报道什么你看什么”,为“你想看什么我就报道什么”,更加强调受众的感受与需求;在新闻内容传播环节,变过去“单向传播”,为“互动传播”,更加注重受众的体验,并创造条件让受众评论、跟帖、拍砖、顶赞;在新闻产品营销环节,变过去着眼于一个区域的用户与市场,为着眼全球用户与市场,更加关注品牌效应、全球视野。

遵循两个规律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是此消彼长,不是一抑一扬,而是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新应用新手段,改造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以更好地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这就要求.必须同时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马克思认为,“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新闻传播是由传播主体、收受主体、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四大要素构成的。新闻传播规律是传播主体通过传递新闻内容满足收受主体新闻需求的规律。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既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题,善于因势利导,还要坚持党性原则、新闻伦理要求、新闻法规规范。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遵循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兴媒体一路高歌猛进,攻城略地,已日渐成为青年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思维审视、改造传统媒体的语境下,更需要遵循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一是微内容传播。多生产“短、实、新、生、活”的新闻产品,利用微博、微信等微传播平台,实现新闻实时采集、实时。二是分众化互动。分众化互动传播是新兴媒体的一大特征,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中,传统媒体要充分学习借鉴新兴媒体这一优势。

一方面,要准确掌握本媒体的受众群体信息,积极提供满足受众需求的个性化信息;另一方面,要主动搭建平台与渠道,为受众提供意见反馈、沟通交流、线索汇集、报道评估等便利,实现新闻产品的互动传播。三是多媒体展示。对重点报道内容,要综合运用传统传播手段与新兴传播手段,做到深浅结合、图文并茂,使新闻产品可读可听可视可品,并满足多种终端传播的需求。

顺应三大趋势

回顾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的内容与载体都在不断演进,而载体的每一次变化、升级,如由竹简到纸质、由纸质到电子,都将带来传播形态的巨大变化。有人说,从传播载体看,当前,新闻传播已由“铅与火”、“光与电”走进了“数与网”。我们在“数与网”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这三大趋势。

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趋势。近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3C、4G技术的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取得了长足发展。新兴媒体正式借助这些移动终端,通过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实现了裂变式扩张。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顺应这种“移动化”的趋势,尤其是传统媒体要积极开通门户网站,便于受众及时快捷获取相关资讯: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开发易于下载、不断更新的客户端;积极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推介新闻产品,传播有价资讯。

顺应互联网传播社交化趋势。当前,社交网站已成为互联网新业务的服务入口和用户来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顺应这种“社交化”的趋势,“有选择地发展社交类应用和技术,促进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有效对接,增强平台粘性,集聚更多的忠实用户。要借助商业网站的微博、微信等技术平台,建好法人账号,扩大用户规模,提升传播效果。”

篇8

在推广iPad广告平台的大会上,苹果电脑CEO史蒂夫·乔布斯曾经公布了其“富媒体”推广计划,乔布斯点击了一下iPhone界面上影片《玩具总动员3》的横幅广告,之后,广告会扩展到手机的整个屏幕,其中包括影片的视频片段、一款游戏以及一个搜索上映该影片影院的链接。

“这就是未来的广告模式,这是一种创作广告,也是一种体验广告,人们愿意点击它们,因为这些广告能给他们带来有价值和有趣味的东西。”国内领先移动广告服务商——百分通联的副总裁常龙说,比如iPhone手机中有一款有关奔驰新车的广告,点击后就可以体验这款车的360度的转弯以及导航系统、可以任意变换颜色。而美甲品牌OPI的指甲油游戏广告中则有个可以变化颜色的手模,女性用户可以选指甲油,还有你相近的肤色,这些就是体验式广告。在这里,或许蕴藏着媒体的新革命。

就像《Facebook效益》一书中的论调那样,“每隔一百年,媒体就会发生一次变革。上一个百年被定义为大众媒体的百年。而在下一个百年里,信息将不仅仅是被推销给人们,而是在人们所处的无数个链接中被分享……”

四层穿越

没错,移动互联网的广告市场方兴未艾。来自英国的朱尼普研究公司的预测显示,到2014年,全球手机广告会成为一个价值达60亿美元的市场。然而,这个数额也只占2014年全球广告支出的1.5%。“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以创新的方式让广告客户投入的金钱赢得更大的眼球经济,这是移动广告服务商首要考虑的问题。”北极光创投副总裁张鹏认为。

数据显示,如今在中国网民里,已有2/3通过手机上网,我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互联网市场。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排名第三的移动广告网络MillennialMedia最新的市场报告显示,与今年1月相比,Android广告业务增长了690%。i-Pad广告请求量比上月增长327%。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移动设备的广告业务在全球正在迅猛发展,而在中国,汽车厂商、奢侈品、快速消费品、金融保险巨头都在争先恐后,试图在手机移动应用上搞出新花样,让自己的品牌无时无刻不陪伴在用户身边,并拥有一块互动的阵地。

“全球现有近40亿部手机,而全球的电脑数量则只有12亿台。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将呈现爆炸式增长。随着iPhone、iPad、Android等移动终端的火热,伴随着用户的构成和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新应用程序的大量涌现,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将进入2.0时代。”常龙认为,“1.0时代,广告的主要方式是展示和部分互动,而在2.0时代,云端定位与互动营销将成为主流,基于‘情感’、‘信任’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是核心主题。”

“利用手机广告,你就能通过用户的行为了解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其在投放上实现了精准的定向,而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多向互动及信任推荐实现广告信息的分享及社会化关系链传播,进一步放大广告收益。据其介绍,百分通联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基于云计算可以实现精准的四层穿越,第一层是“终端特性定向”,即对用户的移动终端的型号、操作系统、价格、定位等定向;第二层是“时空定向”,即用户当前所在城市及位置定向;第三层“行为定向”就是说可以捕捉到用户行为,可以知道用户喜欢使用哪一个应用,知道用户目前关注的新闻类型以及用户上网习惯等这些行为特性;而第四层则是“兴趣定向”,比如说用户是否对汽车、餐饮、旅游感兴趣,都可以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获得。事实上,这意味着广告运营商可以更好地向消费者有针对性的广告。这样,当用户搜索或者使用某个应用软件的时候,不会遭遇令人讨厌的广告了。

公园模式

不过,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比传统的互联网广告市场更为复杂。在国外,只有8%的应用开发商自己卖广告,92%都是借助第三方卖广告,移动广告公司将成为整个业务链中重要的一环。最新数据显示,苹果应用商店的应用程序数量已经突破30万个,只有排名靠前的应用程序才能吸引用户的关注,获得下载机会,从而为开发者带来收益。对于开发者而言,一个良好的推广平台已然不可或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可以勉强接受互联网广告的狂轰滥炸,因为他们在那里享受了免费的大餐;而当手机用户已经为应用软件、铃声和音乐下载到手机中付过费的时候,再用广告对他们狂轰滥炸,会让他们觉得过于咄咄逼人了。所以,手机广告如何变得更加巧妙和有趣就显得更加重要。

“手机广告形式正在不断创新,报刊广告和客户端广告前景广阔。”百分通联市场总监张枫蕾认为,目前近1亿的手机报用户人群是其广告发展的基础,也将成为付费模式的有力补充。另外,因为iPad的推出,平板电脑俨然成为了全球大众消费电子产品的流行趋势。

而基于iPad类移动终端的应用嵌入式广告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如,用户可以根据兴趣在iPad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电子报刊,内嵌有广告,甚至可以嵌入播放一段视频等等。

是的,新媒体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摩根斯坦利一份最新的报告中,其指出,微软、任天堂和索尼这类公司的地位可能会岌岌可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会出现比Google更成功的企业,这正是创业者不应错过的机会”。

篇9

关键词 物联网;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1-0238-01

1 物联网特性

物联网应用广泛,遍及物流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医疗健康、食品溯源、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通过充分运用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各项关键信息,有效地将各种应用集中于一个系统,使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各个领域的操作更加智能化。

物联网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利用二维码标签、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化的信息处理 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数据挖掘以及语义分析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融合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决策和控制。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整合了多种技术和通信解决方案,如标识和追踪技术、有线或无线传感器和致动器网络、可与下一代互联网共享增强的通信协议、面向智能对象的分布式智能。

2 基于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探索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都停留在一些比较基础的方面。本文将结合物联网的特性与功能(主要是物网结合方面),对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作出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展望。

2.1 对图书进行智能管理和维护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图书馆,每册图书都可以嵌入可自动发送信息的芯片。当读者需要借某一本书时,不需花费大量的寻找,只需探测其信号位置,便可轻松找出目标。除此以外,微型芯片的使用还将有利于书库的密集排放,节省空间。用户点击所要借阅的图书,该书自动发送信号,所在书架自动打开,读者取书即可。

经常有读者抱怨,图书馆很多书都被涂写,甚至一定程度的撕毁,严重影响了后来读者对该书的使用,特别是一些习题类的书籍。当书被载入物联网芯片后,可对图书的完整度和是否涂写等进行检测,可以更好地保护图书。同时也能减少藏书丢失,并省去了繁杂的统计工作。

2.2 对图书馆用户的主动了解,提供更为贴切的服务

图书馆中的任何一个有RFID磁条对象的移动,其终端都可对其进行追踪和记录,读者利用阅览室读了什么书,以及阅读的时间都可根据需要获得。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智能设备采集的数据获知不同类别,不同书名图书的流通率,从而了解他们的受欢迎程度,为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的摆放和采购提供很好的依据,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比较盲目的购买、摆放书籍,变成对用户的个性特点、兴趣偏好、使用习惯和知识结构等的分析挖掘,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

2.3 图书馆设备“智慧”化

建立智慧型馆需要在物理建筑和物理设备中植入感应芯片,以提供高效、便捷、安全、节能的建筑环境。

在建立图书馆时,引入物联网中的家居理念,在对应设备中引入照明监控、空调系统监控、安保消防监控、变配电监控以及给排水监控系统等,先通过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再通过以上设备对物体的属性进行识别,读取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以实现对管内环境的智能化调控,而免去人为干预。

2.4 物联网与web2.0相结合

Web2.0时代,网络信息能够共建共享、可读可写、双向互动,让网民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并且借助3G、4G时代的高速数据传输,以及iPhone等智能大屏幕手机的逐渐普及,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图书馆,即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掌上电脑等,以无线接入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通过多种媒体的添加,如自创视频,blog、wiki百科、微博、BBS、网络标签或其他个性化空间等,可以实现读者对图书信息的与共享。这种用户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文献之间的连接,文献与人的紧密相连,为文献采集工作、读者服务工作、用户管理工作都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科学依据。

2.5 智能化自助图书馆建立

现有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知识读者不需通过图书馆管理员,而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自己在系统盘完成图书扫描,已达到自助借还书的目的,而未来真正的智能化自助图书馆可以如下文所描述的那样。

只需要办理一张智能借书卡,将卡置于自助系统感应区旁,便可进行自助借还书操作,就像银行的ATM机。该系统通过RFID感应,搜索到用于所需书籍,并通过发射信号,启动对应取书系统便可将书取出,到达用户手中,同样的原理进行图书归还,并自动完成图书上架摆放。因此,该系统可以实现全年24小时的图书借还,图书的利用率必将大大提高。这也是克服传统图书馆节假日和非工作时间借书难这一弊端的必经之路。

2.6 跨馆之间的相互感知

传统的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技术也能够实现互连互通,但是,每一本图书都植入了传感装置,变成一个个可以独立寻址和计算的智能节点,此时跨馆之间的图书也能够实现相互感知,并根据感知的结果,为读者借阅图书查找同主题图书等等活动提供极大的方便 甚至还能实现馆藏图书与互联网中的数字信息进行交互和筛选,为用户提供多源 多形式的信息资源,每一本图书都成为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同时又是整个物联网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入口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读者能够享受到的信息服务非常全面。

3 结束语

尽管物联网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方面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仍需不断完善以开发更多的功能全面的应用软件,经费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对网络系统进行建,但是,世界各国已对物联网高度重视并不遗余力地推动其高速发展,物联网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而图书馆不可避免地加入到这一主流之中。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区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53-02

1社区卫生服务及其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①。

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广泛、方便群众、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也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利于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在目前来说,社区卫生服务其基本功能主要是以下几项:

1.1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进行社区诊断,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的建议及规划,对社区爱国卫生工作予以技术指导。

1.2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与寄生虫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和筛查,以及高危人群监测和规范管理工作。

1.3负责辖区内免疫接种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1.4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1.5提供急救服务。

1.6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

1.7提供康复服务。

1.8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1.9开展计划生育咨询、宣传并提供适宜技术服务。

1.10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①。

2社区卫生服务的传统工作方式及其弊病

在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上述功能主要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办事点接诊,定期的出诊、巡诊、提供体检服务,以及电话回访等方式实现的。这个基本上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通常工作模式。

无可置疑,这样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但是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其弊病也是很明显的。

其弊病主要在于,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其基本的特点是被动型的。也就是说,社区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是被动接受病人的需求。

具体来说,只有在病人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社区卫生工作服务才会介入。而平常的医疗培训、电话回访、巡诊等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工作模式的被动特征。被动型的服务,往往是滞后的,并不能真正给社区人群以全面的及时的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已经同以往大不相同,同时对服务的便捷性要求也日益提高。而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需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来解决社区居民的需要。互联网的出现,对于改变目前这种被动型的服务,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

3互联网与社区卫生服务创新

互联网的出现,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被多数人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引发的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前两次工业革命。从衣食住行、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施加了巨大的影响。

在于医疗服务来说,网络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病人病例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药品的信息化管理等,无不带有互联网的身影。但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来说,主要遵循的还是传统的工作模式。而互联网的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还是相当的薄弱。

本文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互联网的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首先是,应当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自己的网站。把网站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而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很少有卫生服务机构开设有自己的网站。网站在企业经营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需。随着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巨型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开设网站已经成为了商界的共识。政府也开通了政务网站。通过政府上网,改善政府服务,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成为了一种潮流。而在于医疗服务行业,除了大型的医院,极少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网站,通过网站为社区群众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建立网站这样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为社区群众做很多事情。比如社区服务机构最新服务信息查询、个人医疗档案查询等。

其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如QQ、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工具,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比如可以建立社区居民的QQ群,让居民通过QQ与社区医生进行交流,对居民提出的卫生服务问题进行及时回复。也可以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平台或者微博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信息和医药卫生方面的生活常识。

再次,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呼叫中心,对急需卫生服务的居民进行及时的回应和处理。

还有,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对行动不便和路途相对较远的居民提供即时的初查和诊断服务,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最后,还可以通过软件,对社区内的慢性病人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对其进行培训,让其通过网络将每日或每周的身体指标情况通过网络反馈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通过软件对其身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给予及时的处置意见。以免病人贻误病情,造成不幸。

总而言之,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加强互联网的应用,对于改善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途径,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创新,必然有着巨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