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5 17:3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 中职与本科 “3 + 4”分段培养 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9-02

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别称为断头教育,大多数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完成职业技能学习后,就进入到工作岗位,很少进入本科进行继续学习,完成硕博研究生教育的专职学生更是微乎其微,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向终生教育迈进的进程[1]。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相脱节是造成职业教育成为断头教育的主要原因,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

一、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现状

网络工程专业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中职中专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倾向于让学生掌握网络应用型知识以及职场技能,成为社会中高素质的劳动型人才。而本科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术精神,成为高、精、尖科研人员或者高级工程师。不同的人才的培养目标致使中职教育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专业课教学内容以及企业实训不匹配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上割裂了网络工程专业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联系,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向终生教育迈进的进程。

1.网络工程专业中职基础教学内容和本科教育相脱节

不论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还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是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因此中职和本科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都应当重视基础理论教学,但目前我国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中职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和本科教育相脱节的问题,例如中职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网络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大部分中职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进入本科进行学习时,往往因为无法跟上学习进度,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情绪,最终导致厌学与弃学问题的产生。

2.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专业课设置与本科教育相冲突

目前教育部已经出台了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的模式,并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定位,提出了纵向中职和本科课程一体化的课程设置要求以及横向中职专业技能标准和本科专业学位认证标准一体化的认证机制[2]。这种双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专职教育与本科教育难以衔接的现状,但在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专业课程设置一体化的模式没有建立起来,中职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工程中,专业课过于偏向应用化,在学生没有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强行推进专业技能培养,这种过于偏向应用化的中职专业课程体系势必会与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教育相冲突。

3.网路工程专业本科实训环节效果不佳

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是为了让学生经过七年的学习成为高级工程呢技术人员,因此在网络工程“3 + 4”分段培养过程中,本科的教学也应当注重教学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训环节中提升专业应用技能。而现行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教育依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致使本科教学成为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鸡肋。

二、加强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策略

1.加强中职基础知识教学

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教学是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中职基础知识教学工作的不畅是导致目前我国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难以衔接的重要原因。加强网络工程专业中职基础知识教学,中职学院校方应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增加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时间不被占用,提升基础知识教学的课程地位,同时还应当调动基础知识课程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基础基础知识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为中职学生的本科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落实专业课程一体化

教育部已经提出了中职教学与本科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职教育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落实到位,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讲究理论和应用知识教学并用,增强学生的理论专业素养。

3.本科教育重视实训环节

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体系中,本科教学存在实训环节形式主义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本科实训监督措施,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促进本科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

三、结束语

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中,课程的一体化设置极为重要,相关部门应当从“3 + 4”分段培养目标出发,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中职与本科课程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CDIO;网络工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0-2470-03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DIO Study of Teaching

QIU Shu-wei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Industry Information & Network Center,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se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l,the computer network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scheme is proposed,and we improved on model of teaching,and the pilot reform program to improve their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teamwork,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better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CDIO; network engineering; teaching model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的今天,网络工程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成了计算机网络及通信专业类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因此《网络工程技术》这门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工程专业必须围绕课程群支撑体系,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更有实效,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以知识构建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工程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选择与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将应用能力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新组合,整合成新的课程结构,以工程化为主线,教学过程推行“工程案例式”,“目标任务驱动法”和“工程项目教学”法教学,使教学过程的针对性更强。同时依托自身的实验基地和学院信息网络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训环境,保证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行“教学外置”,鼓励学生参与学院实践的工程项目,使参与学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考核过程注重“过程考核”,加大实训所占比例,使实训效果更加明显。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和瑞典林雪平大学4所工程技术大学发起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计划。目前已经有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大学加入CDIO国际组织,并在各自的工程院系实施CDIO模式[1]。在国内,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立后,已经在多所高校进行试点。

1 网络工程技术课程的特点

网络工程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和网络系统管理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网络工程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依据,从本科专业的认知能力出发,阐述网络工程的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施工工程管理技术、网络测试技术、工程验收和管理维护等内容,围绕工程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突出学生在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网络管理与运营技术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各种网络工程和园区网设计、网络工程和园区网施工方案撰写、项目管理和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网络工程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职业岗位。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以产品生命周期上的四个环节――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代表四个教育和实践训练环节[2]。其理念是以产品的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也有人称之为“做中学和学中做”。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3]。并理解研究和技术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CDIO不仅提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大纲,而且系统地提出能力培养、实施指导、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瑞典国家高教署(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Higher Educa 2tion) 2005年采用这12条标准对本国100个工程学位计划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标准比原标准适应面更宽,更利于提高质量,尤为重要的是新标准为工程教育的系统化发展提供了基础[4]。清华大学在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系统原理两门课中采用CDIO教学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签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特别适合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广应用于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工程技术》等课程中。

3 实施面向CDIO的实践教学改革

3.1 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按照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借鉴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模块化教学将“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模块描述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即一个模块是一个内容上和时间上自成一体的教学单位,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可以对其进行定性(内容)和定量(学分)地描述,它还能够被评判(通过考试)。一个模块是一个专业中最小的教学构成单位,在这个专业中的每一个模块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作为主干课程网络工程技术课程可以是一个模块,而该课程中每个章节就是一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培养一定的专业能力,子模块包含培养这些专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及知识应用等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按照OSI参考模型从低层到高层逐步展开,如物理层(综合布线)、数据链路层(交换技术)、网络层(路由和三层交换)、高层(网络应用服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以及网络故障排除顺序进行教学,最后对整体大型工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

3.2 课程实践环节依据的CDIO 标准

1) 标准1:以CDIO为基本环境。网络工程项目实施以项目工程生产周期作为工程管理的环境。基于工程项目需求要求学生从项目需求、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测试作四个环节,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开发。项目小组由3至4名学生组成,结合阶段评审答辩。

2) 标准2:学习目标。要求运用网络工程技术理论、网络工程项目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系统掌握网络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分析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实践应用能力[5]。掌握网络工程建设的各阶段(用户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实际需求,并设计符合该项目的《网络工程设计标准和技术实施方案》标准的文档,达到中小型园区网设计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要求。

3) 标准3:一体化课程设置。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培养计划中突出网络的工程特点。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生的定位来说,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工程型”人才,按网络工程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阶段设置课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支撑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及时调整部分课程,通过网络工程一体化生命周期的专业学习,学生具有网络规划、设计、构建、维护、管理和开发等能力。

4) 标准4:工程导论。在网络工程技术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作为工程导论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TCP协议等课程学习,已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并已具备初步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力。

5) 标准5:设计和制作实践。网络工程技术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安装园区网结构化综合布线项目、园区网络的系统集成项目和园区网运维管理项目建设周期进行构思、设计、实现以及运作。

6) 标准6:工程实践场所。实践环节通过校园网及校信息网络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和实际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教学,提供学生对网络系统集成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校园网工程建设和后期网络运行工程。同时采用教师带领网络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到真实的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对《网络工程技术》课程实行实训和实际工程相结合。

7) 标准7:集成化教学过程。首先是构建集成化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重点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构,以适应基于项目的做中学、做中练、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即课程以“做项目”为主线来组织课程,以“用”导“学”,选择实际工程项目来做主线,教师全程指导。

8) 标准8:主动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课程的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评审。让学生进行相应角色转换参与项目,让学生主动提出思路,再经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由学生被动转为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路加以引导,对学生所提的方案加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9) 标准9:教师CDIO能力的提升。主讲教师通过参加思科、华为和锐捷等网络公司组织的各类师资培训来提升自身的CDIO能力,也通过与企业的横向项目合作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程经验。此外还邀请华为和锐捷资深工程师为学生开设短期培训。

10) 标准10: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教学能力和技能,同时要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了的提高。并通过组织课程组教学研讨会,来提高教学在集成化教学过程、运用案例教学和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考核等方面的能力。

11) 标准11:学生考核。各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分工、控制进度等,制定分阶段、互评定的二次考核体系。课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实践成绩的评定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小组成绩由各个小组阶段成绩的平均值与完成的项目的最终验收的情况组成(主要包括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的汇报情况、系统工程的质量的抽检报告、项目文档等)。小组的阶段性成绩由教师和该项目组之外的其他项目组共同评定;个人成绩由教师根据小组每个成员的答辩成绩来评定,答辩的内容为小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所完成的任务,其中,评定项目负责人个人成绩时,还应考查其项目开发的组织、管理能力。

12) 标准12:专业评估。本课程通过实施CDIO后,学生在后续的课程,如岗位实践课程以及毕业设计项目中应用和理解网络原理、项目设计与工程实施相比实施前的学生明显提高。

3.3 本课程按照CDIO标准来分析,研究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1) 基于实践知识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

进行对比分析实践知识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和理论知识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实践模式通过模拟真实实践情景,可为学生提供一种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境遇性体验[6]。同时,实践模式能使学生在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主观性、境遇性和生成性。可以在学生中创建共同的交流平台,营造一种促进学生经验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合作性地解决问题,保证每个学生在模拟实践的情况下,都会基于自己经验背景,建构与问题相关的实践知识。

按照此教学模式可以搭建网络教育互动平台,使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中合作解决问题。

2) 基于目标导向式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目标导向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目标导向性,即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工程项目案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各知识点单元教学前,需预先告知同学们这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何应用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使学生形成一种对学习目标的心理准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涵盖各个知识点的案例和工程项目,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以便学生巩固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明确,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适合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参与意识。

3) 网络技术课程的项目教学模式

在项目教学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完成相应的项目达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原理、综合布线技术和网络工程技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模式,使学生掌握各种网络工程和园区网设计、网络工程和园区网施工方案撰写、项目管理和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网络工程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职业岗位。

4 结束语

通过在网络工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实施了CDIO,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整合网络工程师认证技术资源,按照CDIO能力大纲以及12条标准进行面向CDIO实践教学改革后,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后,学生普遍反映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综合布线理论知识、交换路由实用配置、操作系统各类服务器的架设,网络安全常规安全硬件防火墙等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在CDIO环境中学习,学生工程素质、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学生在今后求职过程中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雷环,汤威颐,Edward F. Crawley.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29-35.

[2] Crawley E, Malmqvist J, Ostlund S.Doris Brodeur (2007).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Springer,2007.

[3] 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做中学”和国际化[R].2008.

[4] 姜春艳,吴克寿.CDIO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在OOAD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4):24-29.

篇3

关键词: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2003年初,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启动了三项工作: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发展战略,制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规范,制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教育办学评估方案。将人才培养的规格归纳为下述的三种类型、四个不同的专业方向:科学型(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工程型(包括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和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应用型(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形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四个方向的规范。这四个方向并不包含网络工程方向,因此对于众多高等学校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规范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1我国高等学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现状分析

1.1全国分布情况

我国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很多,以工科类院校为主,还有理科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具体统计如图1所示。我国目前有143所高等学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其中大学类高校89所,211大学21所,学院类高校54所。从地理分布来看,网络工程专业覆盖全国26个省和直辖市的高校,其中广东省最多有16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东省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极大。

1.2培养目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社会对网络专业学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学校也不断增多,但是由于教育部对网络工程专业没有规定统一的科学规范,因此各高校开设的网络工程专业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等方面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我们以21所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211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归纳为两类。

(1) 电子通信邮电类高校

以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大、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的电子通信类211高校,他们开设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大多是将通信、网络、计算机相结合,在原有计算机学科基础上,形成软件与硬件结合、网络与通信兼顾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现代通信基础理论、网络工程和网络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宽的通信系统和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毕业生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均可获得就业机会。

(2) 综合类高校

以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及南京理工大学为代表的各综合211高校,开设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大多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在原有计算机学科基础上,形成软件与硬件结合、网络与信息兼顾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网络基础理论、网络管理和网络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强的扩展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与维护、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及开发维护、工程管理、系统分析及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工作。

从这两类培养目标上,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一般是和计算机,通信两个专业分不开的,学生在重点学习网络理论的基础上,通信类院校加强了通信理论及应用的培养,而综合院校加强了网络系统设计开发维护及信息处理的培养。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1.3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通过分析211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我们将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按照其主干课程的归属方向分为四类。

(1) 计算机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网络。

(2) 网络课程:

1) 基础课程:TCP/IP协议原理、网络体系协议、信息与网络安全、Web程序设计、网络互联技术、网络设备原理、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操作系统。

2) 方向课程:

 网络软件开发方向:UNIX与网络程序设计、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技术、并行与分布计算、网络数据库技术。

 网络规划构建方向(或网络工程方向):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综智能合布线、光纤通信技术。

 网络安全方向:计算机密码学、PKI技术及应用、网络攻防技术、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信息对抗技术、安全策略部署与实施。

 无线通信方向: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移动计算、企业计算环境、网格计算、移动程序设计。

(3) 通信课程:通信概论、现代通信原理、通信软件设计、实时通信系统设计、程控交换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多媒体通信技术。

(4) 电子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脉冲与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可编程ASIC设计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

2网络工程专业科学规范的探讨

2.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通信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的网络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2.2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各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都是和其培养目标想对应的,根据前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不同高校对网络工程的教育培养侧重面不同,但是所有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都可以归属在四个方向上,即网络软件开发,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和无线通信。这四个方向涵盖了网络工程的各个方面,因此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的规范应该涵盖这四个方向,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核心课程应该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及部分选修知识单元。同时,各高校可选择一些选修知识单元、反映学科前沿和反映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放入选修课程中。

(1) 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借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总体框架,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由普通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构成:

普通教育:①人文社会科学,②自然科学,③经济管理,④外语,⑤体育,⑥实践训练等。

专业教育:①本学科基础,②本学科专业,③专业实践训练等。

综合教育:①思想教育,②学术与科技活动,③文艺活动,④体育活动,⑤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对于以上三部分内容,我们侧重讨论专业教育的内容:它由专业知识体系与对应的课程设置两部分组成,下面分别介绍。

(2) 知识体系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划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我们仅探讨知识领域部分。知识领域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领域。每个领域由英文的缩写词表示,为了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知识领域相区别,加上前缀NE-。

NE-RS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NE-NT网络原理

NE-SD网络系统集成

NE-NS网络操作系统

NE-PF程序设计基础

NE-SP社会与职业问题

NE-PA协议分析

NE-NS网络安全

NE-MC移动通信

NE-NI网络互联

NE-PD并行与分布计算

NE-DS分布式系统

NE-NM网络管理

NE-MC移动计算

(3) 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主干课程、高级课程三个层次。

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等。

主干课程:TCP/IP协议原理、网络体系协议、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络互联技术、网络设备原理、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社会与职业问题等。

高级课程:按照不同方向,可以对应选择相应课程,也可以是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实践性课程。

3结束语

本文对我国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各高校进行了归类分析,以211高等学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情况为对象,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科学规范化进行了探讨,为高校新开专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为未来网络工程专业的规范化制订提供一些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网络工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8-1839-02

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

1.1 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实训培养

实践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能将这些灵活地融入到技术的实践应用中去。以往的实践教学课程都是依附在理论教学课程之下的,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提高,学校的实践课程设计也逐步在朝独立方向发展,但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持,因此,对于诸如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通信系统原理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也应夯实巩固,继而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出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高质量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现代通信基本原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网络工程的使用技术。

1.2 注重课程间的联系性与实践性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一则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二则在于对教学内容的组建。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在对教学课程进行排课时,只有清楚地把握住了课程直接的紧密联系,才能在课程计划的实施中,合理安排学期的课程,使不同的任课教学可以在教学中紧密配合,将课程内容衔接起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减少重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课程的设计中,要做到合理分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其他选修课的学时,设立培养方案时,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将来的发展如考研或者就业,综合提高学生的适应、自学及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课程的选择与设计

2.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

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开发与集成方面的高层次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学生要通过学习掌握住包括网络协议、网络编程与管理、网络规划、网络性能评估、组网工程规划、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的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实用型知识。为了适应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的发展,在确定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内容上,要进行适当取舍,第一,改革教程内容,将其中比较陈旧的知识,如FDDI网络、令牌总线网、帧中继等技术进行压缩与调整。第二,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实用知识的教学比例,比如网络组建、安装、测试,网络攻防等在实际中应用较多的知识等。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我们可由大及小,逐层划分,比如根据网络工程教学的功能,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网络工程、网络测试与网络应用开发三大块。其次,在所分的三大块的基础之上,再根据实际能力的技术构成进行分枝,比如“网络工程”下可分为无线网络、交流与路由、IP组网、IP服务、IP多媒体网络、网络安全等科目,具体对于科目的设计则要考虑学校的教学目标及对人才需求的区域或者行业特征来进行。其中具体科目的设置中,既要反映网络的核心技术与主流技术,也要将现实兴起的热点技术纳入其中,网络工程在技术上可以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个部分,具体包纳了TCP技术、IP技术、移动网技术、无线网技术、交换技术、通信技术等等。再次,则是对具体科目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及课程学时的选择与安排了,课程的具体规划如图1所示。

2.2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具体科目教学内容的选择有赖于教材内容的编写,受教学培养目标及实践人才需求的影响。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里要学到的知识主要包括网络原理、网络协议分析、数据通信系统原理、网站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网络管理及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理论知识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有关网络设备、网络数据库的集成开发、Web应用等方面的设计、调试、维护及管理能力;有关技术的开发设计、整理归纳及分析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按梯度分层可分为基本技能的培养、综合技能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基本技能是指学生对于某种技术或者某几种技术点的掌握及实践应用能力;综合技术应用能力顾名思义是指对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及整合应用能力;而创新技能则是指学生对现有技术响应的敏捷度,能够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才培养成功的最终标致。明确了教学培养目标,教材的编写就必须紧密结合各科目的体色,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写,对于传统教材体系结构和内容须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在教材内容中,要多引用实例来介绍网络应用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于课程与课程之间是紧密联系,各个科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除了各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师资队伍的团队化,组建团队教学,将各科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开展,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在实验教学的软环境上,应跳出书本理论知识,加强应用型、综合型及创新型的实验项目,使学生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综合灵活运用,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加强实验与实训平台的建设

3.1 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验及实训平台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网络工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在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在硬件设施上,实验室必须提供网络管理、网络组建、网络设计与开发及网络安全与应用等层次的硬件环境,另外,对于高水平的网络和通信实验,还需要有一些融合当前网络与通信技术发展的高端设备,平台可进行数据的开发、音频视频的应用等实验,可完成从边缘的接入层、汇聚层到核心交换层的全套网络实验过程。

由于网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较多,要组建一个适合多个课程的网络实验平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其构建中必须遵循系统、实用、开发、发展四项原则,实验平台要最大地采用当前最流行、应用最广的先进技术,同时也要保证该技术是成熟、实用的。计算机上可安装交换机模拟软件、路由模拟软件、网络协议分析软件、操作系统模拟软件等软件,尽可能地保证一个真实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在可操作的前提下学习,利用多种软件进行各种网络架构的设计与测试。

3.2 实践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

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训主要包括如下四大块:网络组建、网络应用编程、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网络攻防,其中前两者是根据学生的具体设计方案,提供相应的设备以供学生独立完成方案的构建、调试及运行,后两者则需要再固定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否则将会威胁到使用的网络。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实训环境需要学校专门构建一个实训环境,包括演示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工程项目训练三个方面。网络攻防实训环境一般采用的是安全沙盒模拟平台,该平台将用虚拟的技术和简单的设备来对复杂的系统、网络环境进行模拟,进行网络的安全攻击及防御实训。

结论: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网络技术专业知识水平的掌握度,提高他们对网络的感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明确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内容与科目,构建实验及实训训练平台,将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教学系统。同时,为了保证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可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及对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李阿丽(1979-),女,山东即墨人,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寇光杰(1977-),男,山东临朐人,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山东 烟台 264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鲁东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课程教改项目、2011年鲁东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改项目(项目编号:Z1111)、2012年鲁东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共建课程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38-02

21世纪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并实施新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正在深入研究的热点课题。鲁东大学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作为201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各个学院都在积极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本文总结了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提出了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学校党委和学院领导的组织领导下,本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路和目标是:明确以应用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完善专业方向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通过凝练专业特色和专业方向、调整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优化课程教学、强化实践环节等形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网络工程专业改革调研

网络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2002年新设立的目录外专业,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任何现成的专业建设经验可供参考。2004年,鲁东大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本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工作。2011年,为了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做好鲁东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改革,针对用人单位、在校学生、毕业学生、专业教师以及省内外高校展开了广泛调研。调研采用面访、电话和网络问卷的形式展开,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调研结果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单位认为毕业生的本专业知识基本能满足工作需要。但是对于某些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要求高的公司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有待加深、加强。另一方面,社交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也很重要,而本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创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方面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教师认为应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认为应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同时对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这些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各有不同,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强势学科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理念,各有自己的特色。调研中还查看了各大招聘网站,了解到近几年网络工程类人才比较紧缺。根据调研结果,明确了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改革的方向,拓宽了办学理念,同时也增强了改革的决心。

三、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经过充分的调研,明确了鲁东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应用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的实用技术,接受网络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从事网络系统设计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网络性能评估等相关知识;掌握网络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掌握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对网络通信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安装、调测和应用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与别人协同合作、组织管理的能力和竞争能力;了解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四、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施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鲁东大学2006年开始实行按学科大类招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按大类电气信息类统一招生,不分专业。一年半后学生按照专业兴趣选取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按学科招生、分阶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形式。按照知识结构和课程的层次关系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下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下设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个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平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通识教育平台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

(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现了学科专业的交叉和渗透。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课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修养、身体素质和英语应用能力,且在思想修养课程中增加了实践学分。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奠定了学生良好的数理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2]

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为了强化语言能力培养,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增设了“普通话应用”必修环节,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记为合格。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科基础课程中增设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

(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学科选修、人文素质类选修和公共选修三个课组。学生选修课程主要有“数值分析”、“数据建模”等课程,可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科选修学分中学生需获得2个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参与课题等方式获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需从人文素质类课程选修中获得6学分。该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课程详细设置如表1所示。[2]

2.专业教育平台课程设置

专业教育平台下设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个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为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中任选一个方向模块,完成该方向的所有课程。网络安全及应用方向旨在培养网络环境下安全方向的软件开发人员,学生主要学习网络安全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网络安全软件的开发能力。网络工程技术方向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网络工程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学生主要学习网线、构建局域网、利用路由器构建各种网络互联、路由器各种命令的熟练配置、交换机各种命令的各种配置、网络故障分析、异构型网络的互联、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广域网技术等。对于专业任选课程,学生需选6学分,可从软件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的课程中选取,或在本方向的任选课程中选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取相应的课程。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需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专业方向,增强了实践环节。专业平台的必修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均设有实践课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

五、结语

目前,鲁东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已成为校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全体成员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已申请多项省校级教改课题,实时地对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适合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健词:网络工程;链式教学;即讲即练

中图分类号:TP316.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Linux 是类Unix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统称,它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它使用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规范,软件实现了免费应用,计算机内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用户根据需求下载源代码来修改和扩充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由于Linux的这些特征,Linux操作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相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Linux系统的学习难度较大,社会对于Linux人才的要求较高,加上高校在Linux课程教授方式、内容等方面的存在很大不同,在市场需求上Linux人才严重不足。高校为了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Linux人才,加大了Linux课程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

Linux课程实践性很强,必须坚持以理论做基础,动手实践为根本。笔者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实践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了探索与思考,我们采用的总体思路是理论为基础,“链”式教学为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

1 教学内容选择

计算机专业发展很快,现在有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嵌入式开发和物联网技术等多个专业,专业不同讲授Linux课程侧重点也应该不同,在Linux教学内容上不同专业也不应统一化,而是具体根据其专业特点安排不同的重点内容。专业不同,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应区别对待,笔者主要从事网络工程专业方向教学,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规划与集成、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等工作,根据这些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Linux教学版本可以选择红帽的企业版RHEL 6.0版本,内容应该包含Linux系统安装,文本编辑器的使用、系统管理、磁盘与文件管理、

Linux局域网组建和shell编程等各种系统命令,Linux网络系统安全管理,MySQL、Oracle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在Linux系统上安装及配置等。

2 教学方案体系

教学方案是贯彻教育理念,服务培养目标,体现课程特色,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蓝本,是反映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的最系统的文本,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控制、课程改革与质量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通过改革与建设,要构建一个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体化的、多元结构的教学方案。通过设计明晰的多元化的结构,增强教学过程的计划性,保证学生的参与,落实交互式教学,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2.1 教学栏目

(1)教学目的要求。每章开头设置该章的教学目标。为充分体现本章特点,教学目标明确区分。

(2)回顾与说明。每次授课的开始,教师应对上节课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知识做简要回顾,并阐述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3)教学重点。由教师用生动、鲜明的语言,对本节所讲重点内容进行高度浓缩概括或是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印象。

(4)讲授与训练。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讲授与学生的各种形式的参与训练。在所讲授的内容相对应的位置标出讲授方法及时间分配。教师对关键知识点的内容要做到精讲,基础知识将明白,通过事例进行补充;学生可自行学习一些而非重点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最好控制理论教学在课堂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二,其余时间由学生进行实际动手练习。

(5)经典实例。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课的过程中适时地插入Linux认证考试中的实例。

(6)单元小结。在一个单元知识点讲授之后,教师对本单元所讲的内容作简要归纳,串成一条线,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

(7)自我评估。课程教授结束后,课外时间,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本单元内容进行自我测试或评估。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8)实践训练。课上教授案例之后,学生结合所讲内容做针对性的实践训练活动。这部分的成绩作为学生总成绩的组成部分;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通常每章结束后都要进行专门单元的上机训练。

2.2 “链”式教学模式

2.2.1 “链”式教学定义

“链”式教学主要是指即讲即练,讲练结合,以练代讲。

2.2.2 “链”式教学组织实施过程

(1)基础知识掌握以“讲”为主,包括讲解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扩展思维,开阔眼界。在授课过程中,讲是重要的环节,讲的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初步讲解,包括讲解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将来提升能力的根本,只有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才会为实际的工作留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其次是深入讲解,这部分主要针对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案例的形式,使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之后,再分析重点难点,进行总结,这样知识才能掌握牢固,印象深刻。

(2)难点处理及实践能力提高主要以“练”为主,“练”不是单纯的课后练习,主要指“边讲边练”,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示例,学生课上进行模仿示例,提升动手能力。通过实践的“练”达到对知识的基本应用,示例来源于具体案例,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学生通过模仿示例,运行程序,查看结果,提高自信心。

(3)创新能力以“做”为主,教师课后布置作业,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后完成。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实践能力作为基础,必须在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实践后才能真正提高。实践的题目具有可操作性,小而精。布置课外作业,通过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这种“链”式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知识最大化的与实际结合,利用实验室设备对Linux课程进行“操作”性实践,更多的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性实践,将实际问题、解决方法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显著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翠.案例讲解+任务驱动的Linux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J].2012,2.

[2]陆冬磊. Linux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5.

[3]董迎红. Linux 教学中目标驱动法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12.

[4]黄东,蒲玲.高校Linux 课程建设研究[J].福建电脑,2010,4.

篇7

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状况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教育部“卓越计划”通用标准指导下,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工为主、石化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规范》为指导,引进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网络学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课程资源,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1+X”和“3+1”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体系。该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创新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3-5]。通过学习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国际知名企业网络工程师认证课程体系,学生能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和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成为具有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尤其是面向石化行业的网络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方案改革内容

构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网络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体系[3]。根据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结合执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求,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各课程模块设置和教学进度安排应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内在逻辑性和连续性。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理论、网络工程基础理论、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网络等知识模块学习不断线。根据上述课程模块,确定了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设计两个培养方向。其中,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包含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安全设计和网络应用开发模块;嵌入式系统设计包含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和嵌入式网络三个模块。通过这些课程模块的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培养,学生具备了考取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的网络工程师和嵌入式系统工程师,以及H3C网络工程师、SunJava认证证书等的能力。推广“3+1”的工程教育模式。“3+1”教学过程不是孤立的3年校内和1年企业学习,而是逐步融合、相互交叉的,学校与企业进行多阶段和多方面的合作,采取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和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手段。培养方案将专业基础课程由第5学期提前到第3学期,与参加考研和各种资格、技能证书考试相关的主要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全部完成。前3年,在学校采用“专业能力进阶”工程教育模式,如图2所示。横向上,每个实践环节与对应的理论课程相互支撑,有机结合;纵向上,则加强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联系,全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一个校内工程项目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项目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

嵌入“实践—理论—再实践”培养体系。在探索上述“3+1”工程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嵌入“实践—理论—再实践”培养体系。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本数理知识、外语交流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基础上,在前3个学期还应陆续学习软件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Web原理与应用开发基础(HTML、CSS、JS、UI等)、.NET应用技术开发等课程,培养设计、开发小型网络应用软件系统的能力。通过这些应用编程软件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快速建立所学专业内容的概念模型,知道自己专业学习的主要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到了第3—6学期,学院开设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基础课程。学生在前3学期通过开发小型网络应用软件的实践,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反过来学习该学科技术理论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总结。

在第5—7学期,学院开设面向对象原理与Java实践、JavaWeb应用编程基础和JavaWeb应用框架技术等以Java技术为主线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设置相应的网络规划构建类、网络安全设计类、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类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NET和J2EE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技术和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进行网络服务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并具备考取SunJava认证证书的能力。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基础理论课程和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网络应用开发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根据之前开发的小型项目,我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认识规律,整体设计各理论教学对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每学完一个理论知识模块,按要求完成这个工程项目的相应模块。这样,学生在经过3年的理论学习和一个校内项目开发实训,具备了利用工程语言初步分析问题、专业表达、项目团队合作和开发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能力。在第4学年,学校教师和学生同步进入企业,参与到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中来。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更有利于将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教学中,他们以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获得解决实际网络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具备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和科学的实践方法准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设措施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网络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新模式能够顺利实施。探索校企互动的教师成长途径。充分利用我校与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茂名市群英网络有限公司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工作1~2年,积累实际工程经验;同时聘请行业领域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学术报告、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和具有工程背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合理规划为期1年的企业实践教学。与茂名石化信息中心、茂名群英网络有限公司、佛山纺织服装研究所和广州万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探讨实训阶段培养,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相关要求,以相关行业实际项目为工程背景,精心构建案例库,建立项目开发团队,采用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开展网络工程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工程教育。优化网络实验平台,最大化实现其功能。网络实验平台的设计和搭建遵循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原则。由于实验设备有限,我们优化了网络实验平台,使其最大化实现功能,既能够支持所有实验组完成路由交换、网络高可用性、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和IP管理系统这五大类别的基本技能实验,也能满足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建立仿真实验平台辅助教学模式。由于实际网络设备有限,我们在PC机上安装了路由器模拟软件、交换机的模拟软件、操作系统的模拟软件、网络协议的分析软件、NS2、OPNET、CCNANetwork网络模拟器等仿真软件。学生可以方便地利用这些软件进行各种类型的网络架构设计,自定义网络拓扑图,配置网络设备,熟悉设备命令,仿真实际网络环境等,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在实际网络环境的实验效率和实验质量。#p#分页标题#e#

篇8

>> 高效冲刺,搞定“软考” 软方法搞定土豆视频 “互联网+”能否搞定驾考? 双软合璧 搞定文本管理 “播”外之事一软搞定 一软搞定另类屏幕截图 软方法搞定编码冲突 不用外援 图片之事一软搞定 一软在手 文件格式转换全搞定 一招搞定国内所有杀软 艺考冲刺专家指点诀窍 科学高效,冲刺中考 搞定 等 轻松搞定 搞定大厨 软考伴我成长 中考英语冲刺,这样做更高效! 点击新闻热词 冲刺09中考 2007年中考作文备战冲刺 2008中考作文闯关冲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高级资格考试设综合知识(单选)、案例分析(问答)和论文3个科目;中级、初级资格考试设基础知识(单选)和应用技术(问答)2个科目。笔试安排在一天之内进行。各个科目满分均为75分,一般每科都在45分以上才能合格。高级的通过率在10%到20%之间,中级的通过率在30%到40%之间,初级的通过率会更高一些。

考生完美复习计划

我每天晚上看书2小时,做题1小时,全身心投入,一个月就突击通过了软考。

1.抓住基础知识。抱着指定教材、参考书,认真对照考试大纲列出的知识内容(最好分类),梳理知识,了解薄弱环节。

2.掌握重点知识。可以到各大学的BBS上看软考经验,下载相关计算机课程的PPT教案来看(比如到北大天网搜索里找到教案下载),很多知识点更能明白。

3.重视历年考试真题。每半年清华大学出版社都有试题分析解答的书,先自测,检验复习成果,熟悉考试风格(广度、难度等),同时对照考题、分析和大纲,会有很多启发。

培训老师经验谈

软考试题综合性和灵活性强,掌握了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会认为考试不难;对于死记硬背书本的人来说,可能就比较难。

不同的人,备考重点不一样。有工作经验的人可能上午知识题中的一部分已经忘掉了,需要加强;对学生来说,可能下午试题有些难度。

下面我以“网络工程师”这个报考人数较多的科目(证书)来进行分析。

上午:网络工程师上午进行基础知识的考试,全部为选择题,满分为75分。主要知识点包括:

1.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和理论,考核分值非常高(8分左右),要求记忆的内容比较多,理论性强,是丢分的重点部位之一。近年命题对理论计算的考核有降低的趋势,主要以基础知识考核为主。然而,2008年上半年14~18题都是有关编码理论的计算(2007下半年只有2道),这是否是计算题增强的新趋向,值得关注。这部分的理论考核要点在编码技术。

2.协议部分。主要考核各种协议的基本知识,2008年上半年有8道题,题目难度较小。

3.网络操作系统。对网络系统进行配置是网络工程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考试重点,原来占5~10分,但上半年是13分。原来主要考核linux下网络管理的应用,但新大纲出现后,Windows操作系统的考核也明显增多,在上半年的13道试题中,有8道是进行Windows平台考核的。

4.网络互连技术。重点之一,占5~10分,主要考核路由、交换及其相关协议的基础知识。VLAN技术这几年频繁出现在考题中,值得关注。

5.英语题。原来分值很高,固定为10分,近两年都为5分。只要掌握了专业词汇,很容易找到答案,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考前冲刺要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真题+模拟),将以前的成果巩固下来。其次针对计算题理论知识进行练习。此外考试不局限于指定的教材,有必要进行知识面的扩展。

下午:

实践性很强的考试,主要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工作。近年来,网络工程师的考试逐步实用化,进行需求分析的题目很少出现,而实际的网络设计和实施题目占据了主流。

考试涉及的主要知识:路由器、交换机、VLAN、NAT、防火墙服务器配置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安全、VLAN和防火墙的相关内容,近年来频繁出现。

考前冲刺要点:一定要在实验室中熟练完成路由器、交换机、VLAN、NAT、防火墙服务器配置,增加实践经验。

篇9

根据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计考办〔2015〕2号)精神,2016年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上半年考试定于2016年5月21、22日举行。为做好我省2016年度上半年全国计算机与软件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级别与资格名称、教材

高级资格: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

中级资格: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初级资格:程序员、网络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

考试大纲和教材目录见全国软考办网站(ceiaec.org)。

谀、报考对象与条件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遵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均可根据本人情况,报名参加相应专业类别、级别的考试。

三、报名时间及方法

㈠报名时间:2016年3月4日—4月1日。

㈡报名方法:网上报名。

1.考生点击进入人事考试网络报名系统(60.208.22.58:8080/pis/)。(建议考生使用360极速浏览器)。

2.考生以本人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后登陆报名系统。

3.仔细阅读《2016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报名须知》后填报个人信息及所报科目。

4.按照操作界面提示上传本人近期照片。

5.在线缴交报考费。经系统自动审核后,通过银联网上缴费。

缴费后报名系统没有显示成功等异常情况处理:考生先确认本人银行账户是否已经被扣款,如果已经扣款,无须担心,因海南省财政厅的非税缴费平台缴费时容易出现延时比较长的情况,请考生缴费时严格按照步骤进行,耐心等待缴费确认结果,如果缴费确认出现异常,我处将在报名结束后统一进行对账,对账结果将在网站重新显示,考生可在已缴费4日后登录报名系统查看缴费状态是否已经改变。如有问题再与我处联系。联系电话:65375001,65351474。(需要开具发票的考生,打印个人报名信息表,在5月1日前持个人报名信息表和身份证,到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人力资源市场)职称考试处二楼柜台,经审核后,开具发票)。

四、考场设置

我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考场设置在海口,具体地点在准考证上通知。考生于2016年5月16日至20日登录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rkb.gov.cn/),点击进入报名入口1或入口2,下拉点击进入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打印不再另行通知。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件参加考试。

五、报考收费

报考收费按琼价费管〔2014〕525 号文件有关规定:高级、中级、初级资格考试报考科目按客观题65元/人·科,主观题68元/人·科标准收取。

附件: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安排表。

2016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安排表

(考试日期:5月21、22日)

级别

资格名称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高级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21日

上午 9:00—11:30

综合知识

下午

1:30—3:00

案例分析

3:20—5:20

论文

系统分析师

上午 9:00—11:30

综合知识

下午

1:30—3:00

案例分析

3:20—5:20

论文

中级

软件设计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网络工程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系统管理

工程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初级

程序员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网络管理员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员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1:00—3:30(A卷)

4:30—7:00(B卷)

应用技术

篇10

本期内容是“‘优秀’是怎么炼成的”系列专题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我省中高职衔接专项课题研究里获得“优秀”评审结果的唯一一项“3+4”衔接课题“中高等计算机专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相关成果。如果说“3+3”“3+2”等衔接方式基本上还只是创新了职业教育内部学制衔接的形式,那么“3+4”就是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范畴,真正连缀好现代职教体系中纵向贯通的重要一环,打通了职业教育向上进阶的途径,因此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观察此项研究价值的视角,不仅在于它的人才培养方案成功地进行了课程内容、教学场所、教育过程的衔接,在学制衔接方面贡献了宝贵的研究成果;更在于其探索了本科阶段进行专业教育的路径和方式,为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运行和改革提供了一具有参考意义的样本。另外,该项课题牵头学校江苏理工学院所在地的常州市也归纳了他们如何做好中高职衔接相关服务、保障、引导工作的经验,为从区域整体层面推进该项任务树立了范例。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3+4”;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4―0007―15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4”人才培养方案

一、概述

本方案衔接的3年中等专业学校专业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四年本科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方向)。

(一)该方案由3年的中职方案和4年的本科方案组成,既相对独立,又合为一体。

(二)中职方案与非“3+4”中职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区别,即由以就业为目标变为以转段升学为目标,也兼顾了个别学生在中职段结束后就业的需求。

(三)方案加大了中职段公共基础课程的比重,以便为后续本科段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文化基础,同时注重和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兼顾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需求;方案中本科段的通识课程和中职段的公共基础课程相衔接,学科专业课程和中职段专业技能课程相衔接,两段的集中实践环节和技能证书相衔接,两段的课程体系在内容和时间上尽量做到不脱节、必要的适度交叉基本上不重复。

(四)由于4年本科段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进行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最后1年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特别适合“3+4”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故而形成了“3+3+1”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五)本方案的实施能够很好地解决3个问题:

1.中职和本科学校的生源。

2.中职生低端技能岗位的就业。(对47个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近91%的企业需要招聘本科学生。)

3.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合格的计算机网络行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基本信息

(一)不同阶段专业名称(略)

(二)招生对象(略)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3年(中职)+4年(本科)

学位: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四、职业(岗位)面向及继续学习专业

(一)职业(岗位)范围

(二)继续学习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中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对比论证报告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概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分段培养高学历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必需。中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方向专业知识和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为目标,学生具备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同时为升入“3+4”对接本科院校做好理论和技能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现有基础

宜兴中专“3+4”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在现有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专升本、专接本、专转本等相关中高职衔接模式基础上,与江苏理工学院本科专业相衔接,分段培养高学历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目前学校该序列共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班级3个,分别为14―16级(13级以93.9%的高转段率顺利升入江苏理工学院学习)。

(二)制订原则和思路

1.一体设计、分段培养、整体优化。

按照“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制订评价方法”的思路制订三四分段中高等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学校负责实施前三年的学生管理和教学任务,其中第六学期为过渡学期。以培养本专业合格毕业生为导向,立足教学过程,对教学模块进行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给学生提供一个毕业后多渠道发展的平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

2.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

围绕苏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的毕业生有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快速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动态变化。

3.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实施四大对接。

强化系统设计,统筹考虑中职学段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编排。围绕职业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贯穿“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的思路。基础理论课程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程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优选设置综合课程,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努力使课程功能取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取向一致;专业实践课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选修课程设置经济与管理类、人文与社科类、科学与艺术类等三个类别,兼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3)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断线。

(4)产学合作办学不断线。

(5)综合素质教育不断线。

(二)专业主干课程

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图形图像处理、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编程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有计算机录入技术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B培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办公软件高级工考证、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实训、网络操作系统实训、图形图像处理实训、计算机编程基础实训、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等。

(四)继续学习专业

毕业生可继续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本科专业。

(五)转段升学要求

1.通过全国公共英语二级考试(笔试)。

2.获得全国或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高级工证书。

3.课程考核要求:所有课程总评成绩必须达到60分或合格水平(平时成绩占比不得超过20%;其中专业核心课程逐步实行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必须达到70分)。

每学期都进行学业审核。若审核出现2门及以上课程不合格,或者累计不合格课程达到2门的学生,不能参加最终的转段审核。转段审核通过的学生,按江苏省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报名注册,中专毕业后转入本科阶段学习。

4.获得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职业资格鉴定高级工或以上证书。

5.对“3+4”班学生提出参加技能竞赛的鼓励性建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参赛人数为班级人数的10%)。

6.D段预审时间:第五学期末第六学期初。转段终审时间:第六学期末。

(六)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七)教学计划安排表

1.说明。

(1)每学期按照20周安排,其中16周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授课时间,周学时为28;3周集中实践,以完成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各类实习和实训任务;1周考试。

(2)学分计算方法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16学时为1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每周按30学时安排,1周为1学分。

2.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编制说明

本方案依据教育部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信息技术类(第一辑))、《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5号),以及中职学校现状、企业需求调研分析结果编制。

四、课程改革论证

本方案充分体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并突出以下几点:

1.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3.注重中高等本科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强化与后续高等本科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

4.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五、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措施(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本科段人才培养方案对比论证报告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综述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精神,加强“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对接现代产业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从2013年起,制订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并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现有基础

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1994年批准设置并招生的,目前下设3个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网络工程和计算机工程(非师范),其中网络工程方向是2007年增设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按照学校《关于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意见》文件及修订意见,在参考中国计算机本科教学参考计划(CCC2012)及国内同类型高校相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根据江苏省地方经济特点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分三步骤进行:公共通识课程由学校确定,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由院、系确定,专业限选、任选课程由系级确定。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实行按类教学;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

(二)制订原则和思路

1.对接产业。依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依据工作任务要求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途径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推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2.任务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推行“做中学、做中教”,优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设备和系统是一个特殊的计算机设备和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支撑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硬件与软件系统结构与计算机系统一脉相承。所以,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应继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通信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区别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构成了网络工程专业的主体。所以,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涵盖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电子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硬件系统设计的基础。所以,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还必须包括电子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在设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既要充分考虑对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继承,又要考虑与这些专业的差异,以体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为此,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技术技能要求,一方面需要对所继承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进行裁剪,使之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其中部分知识进行加深、拓展和融合,以满足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例如,在熟悉一般计算机系统原理和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并掌握网络系统(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为将来成为研究型人才从事网络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网络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开发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再如,在掌握一般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学生还必须熟练掌握网络系统以及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规划、部署、集成、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为将来从事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等相关工作提供保障。基于上述思路,以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为基础,综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相关知识领域,确定了网络工程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详见如下课程安排表(注意:从“3+4”七年一贯制的角度考虑,本科段从第七学期开始,到十四学期结束,共8个学期)。

三、课程改革论证

(一)采用“3+1”和四年企业实践不断线的模式

为体现能力培养的特色,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性环节的课程比重,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占到专业课程的90%,形成了“计算机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训练实践环节毕业设计”五个层次实践环节,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科学(专业)融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现“3+1”模式的卓越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目标,即前三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第四学年安排12周专业综合实训、6周毕业实习以及16周毕业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其中,专业综合实训以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进行。校内实训是由有网络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和到学校兼职的企业网络工程专家对学生进行项目实训,并结合与星网锐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校外实训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由基地直接对学生进行网络工程方面的企业项目实训,同时还可指导其完成毕业设计并推荐就业。

1.第1学年:专业导论,专业见习,以专业认知、企业程序设计规范训练(代码、流程图、文档和文化)为目的。

2.第2学年一第3学年:专业实习,以学科课程群(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综合应用为目标,代替软件综合课程设计。

3.第3学年:社会调查(课余时间),新技术讲座(请企业高管、项目经理和高校研究生导师做讲座、报告等形式),以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规划职业生涯为目标。

4.第4学年:专业综合实训(含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含顶岗毕业实习),目的为熟悉企业项目开发规范、标准、开发流程,掌握至少一门企业项目开发技术,积累1~2年企业工作经验,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切实增强学生专业就业竞争力。

(二)重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更注重中、本课程之间协调,内容上既不过度重复,也注意前后衔接。

1.将“程序设计基础(包括课程设计)”调整到第7学期(本科第1学期),要求在中职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基础上掌握程序设计高级编程技术,以会熟练应用为目的。用“项目驱动法”或者“案例法”教学方式、“作品+报告+答辩”考核方式,将答辩时间也计算在课程学时中。

2.将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提升为“网站设计与开发”,再增加一个“网站综合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环节。在课程设计时,必须采用“网站设计作品+报告+答辩”的教学方式。即,凡是不需要网络的单机软件课程设计均转变为“中职原理课程或技术基础+本科段技术提高课程+课程设计”模式。在技术课程开始时给学生布置作品任务,然后循序渐进教给学生方法和思路,作品主要在课后完成,教师根据课程要求掌握学生作品进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积极主动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书面语、口语表达能力。

类似的课程还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综合课程设计、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3.为了将最新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网络工程方向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基础、wEB应用程序设计、网络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基A等课程供选修,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4.为体现“分型培养”的教学理念,在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了不同的课程(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爱好、职业生涯规划不同进行选择,此外还增加了拓展模块。

四、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措施保证(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建设思考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对科技含量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才包括实用型人才的高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同时,中高职教育间的衔接与沟通,将会使中职生拥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给中职教育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制定的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市场规律,以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体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以专业技能和学历教育为主,积极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专业核心理论和技术课程、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包括路由交换技术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融合通讯实训室、IT技术实训室等。根据专业的特点,基本形成与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使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全系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具体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一)职业素养

能够较快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能够从众多的信息源中获取和提炼有用的信息,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学会终身学习,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专业知识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掌握当前行业中主流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和维护的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掌握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维护、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企业普遍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数据库开发、网页设计与开发、网络布线与工程、服务器配置、网络施工、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等。

(三)专业技能

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开发项目、交流沟通及协调能力;具有计算机系统安装和维护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组建、管理和维护的能力;具有网页设计制作、网站开发、维护及管理的能力;具有实用程序编写基础能力;具有综合布线能力;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的能力;具有信息处理能力。

二、促进课程体系建设

改革现行脱离经济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行业需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树立能力本位的思想;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技能,重个性。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中职教育阶段有些课程内容只是普通高职课程的简化,理论知识讲述多了一些,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吃苦耐劳、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学习能力、爱岗敬业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不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也不足。因此,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规律,明确新形势下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思维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改革现行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和陈旧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重组和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反映信息行业的新成果、新设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重建理论教学体系。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对独立并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现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改革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引导探究式、发现式等教学方式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灵活多样的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改变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知识相对较弱的知识结构,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具有时代性、层次性、专兼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改革过去那种只注重工作管理的管理方式,推行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强化激励管理。以管理促进步、促提高。

改革单一的课程考试模式、闭卷考试方法和重书本知识的考试内容,建立有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考试模式,包括设计、答辩、讨论、调研、制作等。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既考学得怎么样,又考老师教得如何。条件成熟时,将国内、国外机构认证同课程考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