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

篇1

他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柏立群。

坚持:就是要当医生

自幼体弱多病的柏立群似乎跟医院有着不一般的“缘分”,出生后的第二天他就因为显性骶椎裂进行了手术。“当时家里乱成一团,因为这个手术风险很大,很可能死亡或者瘫痪。”然而幸运的是,这次手术很成功,柏立群的术后恢复也很顺利。但是由于先天体质较差,柏立群仍旧因为各种各样的小毛病经常“拜访”医院。“从那时起就对医院的印象很深,想着长大以后也去当医生把别人都治好。”谈到儿时的这段回忆,柏立群脸上带着笑意,“那时候就是一个小孩儿特别幼稚的想法吧。”

上初中之后,柏立群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阅读杂志成了他课余时间的最大爱好。《自然》《大众医学》《健与美》《当代》《十月》《意林》……谈起这些当年期期必买的杂志,柏立群如数家珍,“几乎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这些课外杂志。”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对社会科学的了解,从医已经不是儿时的一个简单的想法,而成为了柏立群的终身理想。

高中时,柏立群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我们班真的是人才济济,高考的时候班里有16名同学报考清华,这16名就全都考上了清华。我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要学医,父母给了我很大的自,于是我的第一志愿填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志愿是北二医,就是现在的首医大。第三志愿是用来兜底的,印刷学院。”

当时报考一共能填10个志愿,分为重点和非重点,每个志愿后面都要选择是否服从分配,柏立群只填了三个志愿,按照当时的录取比例,他这种做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不仅如此,对于第一志愿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他选择了不服从分配,提及原因,柏立群坦言:“那时候其实是有点儿自负的,如果读不了北中医的中医系,我就不去北中医了。”然而,这次看似有些冒险的报考在柏立群的实力下成为了一次探囊取物。

1984年,柏立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六年的大学时光,柏立群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为以后的成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第六年,他来到东直门医院实习一年,实习期间,柏立群为自己定下了骨伤科的专业方向。“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更愿意在一线进行手术,而且骨伤科见效也很快。”选择骨伤科柏立群有着自己的考量。

然而,实习中表现出色的柏立群却经历了一个小转折,毕业后并没能马上从医,原来1990年东直门医院骨伤科当年不接收新毕业生。机缘巧合,刚毕业柏立群进入了古籍出版社工作。面对家人的担心,他安慰道:“你们放心吧,我只是调整一下,从医是我永远都不会变的理想。”

柏立群曾经问过他的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大学刚毕业面临着这样两份工作:一份是你梦寐以求但是薪资微薄的工作,还有一份是你不那么喜欢但是薪水丰厚的工作,你会选择哪一个?”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我先赚点儿钱,等赚足了钱,我再去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相信这是绝大多人的理想方案,然而,柏立群却没有这样选择。

一年后,柏立群辞掉了薪水优渥的出版社工作,终于调到了东直门医院骨科,开始了他的行医之路。

精彩:23年行医路

1991年,柏立群如愿进入东直门医院骨科,从事骨伤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来,他以中医、西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治疗各种骨伤常见病和疑难病症。1997年,柏立群公派赴德国K?TZTING医院,从事中医骨伤临床治疗,同时参与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关于偏头痛治疗”的科研工作,在德国编写并主讲“传统中医手法治疗基础与临床应用”课程。在德国期间,柏立群的工作受到了同事及患者的广泛好评,两年后,他放弃了留在德国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回国工作。

回国后,柏立群转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工作。在SARS期间,柏立群主动要求投入120急救一线工作,获得SARS工作纪念证书。2005年,柏立群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同年,获得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分会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联合授予的“百名中青年杰出骨科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BTV-7、CCTV-4分别对柏立群进行了“关于颈椎病中医临床诊疗”的专题采访报道。

2006年末,柏立群接受邀请赴瑞士-苏黎世从事传统中医医学交流与教学工作。“在瑞士我的这些工作其实也是想为中医正名,让瑞士人切实认知一下真正的传统中医文化。”在苏黎世工作一年,柏立群已经小有名气,有很多患者慕名而来。然而考虑良多的柏立群再一次选择回国。

多年来的一线临床工作,让柏立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自具一套较完整的综合治疗方法,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各种运动创伤、青少年脊柱疾患、足踝关节病、股骨头缺血坏死等证。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老年骨关节病、青少年脊柱疾患、各种运动创伤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更具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开展了创伤急救、四肢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人工关节置换等大量的手术治疗。如:颈椎间盘置换术、腰椎椎间融合术、椎体压缩骨折球囊后凸成形术(PKP)、肱骨近端及胫骨平台锁定板手术、粗隆间骨折膨胀PFN术、Cable Pin索绑系统治疗髋部粉碎性骨折等,主持膝关节镜――膝关节微创治疗,足拇外翻及足趾畸形矫形等足外科的手术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柏立群还长年担任本科生、七年制硕士生、港澳台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双学位留学生的中医骨伤科教学及临床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教学经验丰富的柏立群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不喜欢墨守陈规,而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为他们分别确定关系适合的研究方向,然后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相对自由地展开学习科研。而且,柏立群认为,比起医术,更要先成人。

多年从医路,柏立群一直没有停下探索医学奥秘的步伐,从治病救人到教书育人,柏立群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位中医传承者的责任。

传承:中医发展之根本

“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生命的奥密,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柏立群向记者介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中医历经数千年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的丰富发展,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很多人把“中医”二字简单地理解为“中国的医学”,其实是不全面的。中医的“中”不只是一个相对于西医的方位、国别或民族的概念,更是《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的“中”,宋代程子将其解释为“不偏之谓中”,这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而中医的最高境界正在于此。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而“中医”作为名词出现是在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把中国医学称作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是为了和西医做一个区别

面对大多数人对于中西医的对比,柏立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两个医疗体系根本就不是矛盾的,是一个相互共融、互补的一个东西。比如,中医的整体观,这是中医学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跟西医的学术有很多交流,已经潜移默化地用于现在的临床、治疗、康复上。”

整体观是中医思维的最突出特征,也是中医学对人体疾病诊断、施治的出发点。事实上,中医的整体观不仅仅体现在中医对于人体的认识,还贯穿于中医的修行上。孙思邈认为:“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这强调了中医师不仅全面掌握脏腑、针灸、药物等医学知识,而且懂得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人迁的道理。强调中医知识的整体性是由于中医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人文和科学多个方面。博学多识、通人文是通晓中医方法学的必由途径。“的确,中医学不仅仅是在培养一名医生,更是在培养一名全方位的人才。”

中医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柏立群看来,对于中医来说,继承就是最好的发展。“人,做事要踏实,现在的人太浮躁、太浮夸。我认为,中医关键要继承,先把老祖宗留下的这点儿精华学明白了,然后临床应用,你才会有自己的想法,领悟出新的东西,在这种过程中中医就是在发展。”

治疗:四管齐下方成效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中医骨科也在不停地发展。对于医院的诊疗来说,骨科越来越趋于明确化。中医骨科作为中医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诊断到治疗,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首先,相对于西医骨科必须“解剖复位”,中医骨科更重视功能复位,更强调功能上尽量接近伤前标准;其次,强调“简、便、验、廉”,成本相对低廉,器械不是特别昂贵,因此对医生的要求很高;最后,注重“动静结合”,注重功能康复。

柏立群所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各种疾病的、独具特色的临床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6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3人,开设骨科病房、门诊、24小时急诊、现有病床40张。

骨科以临床医疗为主,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引进先进技术,更新观念。开展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骨病等疾病的治疗、开展了手术治疗颈椎病;胸、腰椎椎板减压、椎管成形、椎弓根内固定手术;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等当代先进手术技术。对抢救复合损伤,多发骨折、创伤休克等具有丰富经验。引进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科对创伤和骨折的治疗采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即骨折后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采用手法或手术,早期复位、固定,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同时利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调节,使患者尽快康复。开展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中药内服、外用或手法按摩等方法治疗颈、腰椎疾病。

柏立群目前的主要医疗方向有三个: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关节炎。这也是东方医院骨科的优势方向,充分体现出了科室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水平,去年科室还申请了北京重点专科。

篇2

张兴平解释说,腿抽筋事实上是肌肉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生的一种收缩,一般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常见。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腿抽筋呢?

第一,寒冷刺激。

第二,疲劳、睡眠不足或休息过多导致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引起肌肉痉挛。

第三,睡眠姿势不好,如长时间仰卧,被子压着脚面,或长时间俯卧,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

第四,神经受到了刺激,可能会因颈椎或腰椎问题引起。这几种原因引起的抽筋,表现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区别。

近日,台湾《康健》杂志援引台北坜新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复健科医生林颂凯的观点指出,睡觉时腿抽筋,还可能是因为体内电解质失调、缺钙,水分流失太多引起的,同时还可能与一些内科疾病(如甲减)或药物副作用(服用某些降压药及降血脂药)以及神经方面的病变相关。因此他建议,可在睡前喝一杯稀释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同时睡觉时要注意保暖。

不过,如果是因为电解质失调、缺钙,神经刺激等引起的抽筋,往往不会只发生在腿脚上,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而且还会反复发作。因此提醒大家,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就医。

一旦突发抽筋,张兴平认为,最直接的缓解方法还是按摩发生痉挛的部位,用另一侧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力对合,从上到下反复拿捏患肢小腿后侧肌肉几分钟。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田伟明主任医师则推荐,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即朝其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脚趾,并坚持一两分钟以上,即可收效。具体来说,如小腿后面的肌肉抽筋,可一边扳脚趾使脚板跷起,同时伸直膝关节;如小腿前面肌肉抽筋,可压住脚板用力扳屈脚趾。之后可以下地走动,并用患腿前掌下蹬地面,使疼痛消失。

篇3

【关键词】 刺骨法; 摩骨法; 刺筋法; 膝骨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51-03

doi:10.14033/ki.cfmr.2015.25.023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的形成、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受限、步行时膝关节疼痛加重为临床表现[1]。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中的一种,在中医学中是属于“骨痹”、“痹症”范畴。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是此疾病的主要表现方式。余庆阳主任医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系海峡南少林龙岩余氏骨伤的第三代传人,结合40余年的临床观察,认为“针刺骨”是膝骨性关节炎有效治疗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对此疾病的治疗疗效,本研究选取了90例患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分别使用刺骨法、摩骨法和刺筋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即刺骨组、摩骨组和刺筋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修订的膝骨性关节炎标准,临床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

1.3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中老年患者年龄40~80岁;(3)受试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对研究意义有正确认识,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

1.4 排除标准

(1)全身多处关节游走性疼痛者;(2)局部膝关节红肿热痛、皮温升高伴发热者;(3)X线检查提示关节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或骨性强直,或关节面融合者;(4)合并骨折、脱位、半月板损伤等病变者;(5)实验室检查排除风湿性、类风湿性、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6)长期需要服用激素者;(7)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8)膝关节肿瘤、结核、化脓及发病影响到关节结构者;(9)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出现明显关节畸形者;(10)妇女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过敏体质者。

1.5 方法

刺骨组:采取局麻下在膝关节痛点0.5 cm×0.5 cm骨面上呈等腰三角形,用骨髓穿刺针刺入,穿透骨皮质,深度为1 cm,每点3次,1次/周,2次为一疗程。

摩骨组:局麻下在膝关节痛点0.5 cm×0.5 cm骨面上呈等腰三角形,用一次性汉章小针刀直接刺入骨面,在骨面上作摩骨治疗,每点3次,1次/周,2次为一疗程。

刺筋组:局麻下在膝关节痛点0.5 cm×0.5 cm骨面上呈等腰三角形,用一次性汉章小针刀直接刺入,深度直达软组织(肌腱、腱鞘、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表面上,采用散刺法,每点3次,1次/周,2次为一疗程。

1.6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采用WOMAC自评量表,其包括了3个维度,分别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问题一共24个,疼痛评分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进行,患者的分值越高则说明其病情越重。

并在治疗2周后观察其疗效,其疗效评判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施行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具体为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或工作;有效: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的数据比较则用秩和检验进行。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经过治疗后,刺骨组和摩骨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3.33%,刺筋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析

在治疗前三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均与治疗前的评分比较有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又称老年性膝关节炎、增生性膝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炎。我国现阶段有处于老年化阶段,有相关研究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中大约有80%的人群患有膝骨性关节炎[2]。

膝骨性关节炎在中医古代医籍和文献中并没有该病的具体名称,只有关于其症状的描述,把它归属于“骨痹”、“筋痹”、“痹症”等范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中称之为“膝痹病”。骨痹和筋痹是属于五体痹。《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痹在于骨则重,……,在于筋则屈不伸,……”。在治疗“骨痹”时,《内经》中多次提到“针刺骨”的治疗手段。经黄胜杰等[3]考证,认为《黄帝内经》中有45处提到“针刺骨”,其中《素问》13处,《灵枢》32处。如《内经・官针第七》云:“凡刺有十二节,……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等。关于筋痹治疗,《内经・官针第七》云:“……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说明刺骨、摩骨、刺筋方法都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显示,骨内压的增高是产出膝关节疼痛的一个主要原因,并可促进膝骨性关节炎的形成,而减压术则是治疗骨内压的一个有效治疗方法[4]。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因为改善了骨的静脉引流,在减压孔的位置形成了新的血管,从而增加了骨内外的血液循环通道,破坏了骨高压参与的恶性循环,即使减压孔闭合后仍能有效保持骨内压于正常水平[5]。本研究所使用的刺骨法则类似骨内减压,从结果可看出,使用刺骨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93.33%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其症状评分在治疗后也相应的降低。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目前中医外治的又一种方法[6]。有学者针对膝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提出了“动态平衡”。其要点是增生并非人年老引起的,而是人体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是对自身内外力学变化的自我调节和适应的过程,而骨质增生则是在力学状态发生异常作出的一种表现,从而硬化、钙化和骨质增生。因此,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针刀松解法可以通过改变关节周围力学平衡失调,从而是患者恢复组织结构,并且可以减轻疼痛[7]。在本研究中,摩骨法的原理则与针刀治疗原理一致,其结果显示,其治疗的有效率高达为93.33%。刺筋法则为目前针灸与小针刀方法相结合的治法,取到局部减压及疏通经脉气血的作用,其疗效也高达90.00%。

由此可见,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疾病,使用刺骨、摩骨、刺筋三种方法均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但目前病例数较少,且病例中“筋痹”和“骨痹”并没有完全分开,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大病例数及分型,来进一步比较此三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之间的区别,以寻找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印堪.实用骨科学[M].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201.

[2]熊时喜,桂诗琪.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120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1013,1016.

[3]黄胜杰,王和鸣.考证内经“针刺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8):83-84.

[4]秦伟凯,赵勇,张宽,等.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疗效评价[J].中国针灸,2013,33(4):347-349.

[5]谢榆,魏刚,郭云柯,等.太极治疗膝骨关节炎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5):483-489.

[6]黄怡然,金英利,李娜,等.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股直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4,39(2):100-105,123.

篇4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疾病的第2位。临床上按病因一般分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两类,LSS以先天椎板肥厚、椎弓根短缩及骨性中央管狭窄为特点,诊断较易明确,一般采用手术治疗。DLSS多因组成腰椎管相应结构发生退变,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关节突增生内聚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导致腰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的形态和容积出现异常,使得腰椎管单一平面或多平面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从而引起神经根、马尾神经及血管受压或炎症刺激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其诊断和定位困难,往往需要借助较多影像检查资料[1、2]。治疗上可采取手术治疗,也可选择非手术治疗。现就DLSS影像学表现与非手术治疗概况进行综述。

1 影像学表现

1.1 X线影像及CT

DLSS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常伴腰椎侧凸、后凸或退变性腰椎失稳等。腰椎X线正侧位片、斜位片、侧位及屈伸位动力片等可以观测患者的椎间隙高度、骨退变、腰椎侧凸及后凸角度,有无明显力学不平衡、节段性不稳定及其狭窄程度等,并可作为病例随访的指标[3、4]。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矢径、横径和侧隐窝矢径等椎管狭窄指标进行了观测,但结果不完全一致。刘淼等[5]认为在标准位X线投照片上,腰椎矢状径为15 mm及以下者应为狭窄椎管,本身可产生症状;15~17 mm者为狭小椎管,在附加因素条件下可产生狭窄症状。Verbiest分类法则认为,腰椎椎管中央矢状径

椎管造影后CT(CTM)与功能位脊髓造影在中央椎管狭窄时正位片上常显示狭窄部位椎管左右径缩小,呈“束腰状”,在侧位片则可见硬膜前缘椎间隙处的弧形压迹或“蜂腰状”缩窄,多节段狭窄时可出现“藕节”样像[9]。早期使用碘苯脂造影剂不能很好地显示侧隐窝狭窄并长期滞留而出现局部组织粘连,部分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后来使用Omnipaque或Isovist等非离子型造影剂有时可见神经根显影变短、变淡、中断或扭曲等,但无特异性。脊髓造影对神经根袖显影较好,但椎间孔段神经根不显影,故其诊断符合率仍不满意[10]。CT可显示椎管横断面形状,并可直接测量其矢径及面积,为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了直接依据,其对骨组织显像好,但对软组织显像差。不少DLSS患者的CT扫描显示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均狭窄,但临床症状却有很大区别,很难准确判定引起症状的狭窄部位。常规CT检查因扫描层面的局限性使高位节段狭窄及多节段狭窄容易漏诊,或椎间盘退变发生间盘四周膨起而发生假阳性,同时由于分辨率差异,调节角度的限制,扫描切线不能与腰骶角间隙平行而产生伪影。有学者根据国内外公认的测量方法和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有20%左右的患者临床症状与CT检查结果不符[11]。CTM可直接显示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受压程度,在显示神经根管、椎间孔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上有独特的优点,对于诊断隐匿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侧弯及动力性腰椎管狭窄症时也有一定优势[12~14]。但CTM与脊髓造影、椎间盘造影后CT(CTD)一样均需借助造影剂,患者既被X射线辐射,又有可能因注射造影剂而出现不良反应,为创伤性检查[8],患者不易接受,对于妊娠者则为绝对禁忌证,故以上检查应用有所受限。

1.2 MRI扫描

DLSS影像上出现的腰椎管狭窄常常是多节段的,并常合并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逃逸现象[11]。MRI具有多平面成像、视野广泛及对人体无伤害等优点,可显示椎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对多间隙间盘突出或高位间盘突出诊断优于CT扫描。MRI对黄韧带的大小形态显示良好,尤以轴位对黄韧带增生肥厚压迫硬膜囊及马尾能充分显示及测量厚度[15]。而在矢状面T2WI像上脑脊液呈高亮信号,可以清楚显示蛛网膜下腔的大小,有助于明确骨性椎管与硬膜囊、脊髓、神经根的对应关系,但对侧隐窝的测量及评价效果不佳[16、17]。常规MRI检查也没有达到造影的效果,对神经根的细微结构例如神经鞘袖的移位和变形及其逃逸现象显示欠佳,故对临床为寻找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责任节段”所提供的信息仍然有限。

MR椎管水成像技术(即磁共振脊髓造影,MR myelography,MRM)成像的原理是利用重T2加权的效果,即用长TR(重复时间)加特长的TE(回波时间),以增强脑脊液(CSF)的信号,突出CSF的影像,从而达到水成像即“造影”的效果。自1992年Krudy[18]首先报道此项技术以来,国内外均已有学者有效运用于临床,补充了脊柱影像检查方法,提高了脊柱疾病的诊断能力[19、20]。MRM与普通脊髓造影相比具备以下优点:①避免腰穿,减少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②避免造影剂注入椎管,可施行于碘过敏患者并有效减少因碘造影剂遗留于椎管而带来不适甚至组织粘连;③避免X线曝光,妊娠患者也可进行“造影”;④对存在腰椎管严重狭窄部分节段完全梗阻患者仍可显示椎管全貌。故有学者认为MRM可代替X线脊髓造影和CTM。文献报道使用GE Signa 0.5 T超导型MRI扫描机进行MRM检查对正常腰段脊髓腔影像优良,其能清楚显示脊髓圆锥、马尾、终丝、鞘膜囊缘、神经根及神经根鞘,椎旁小血管也能被显示,并且不遮盖硬膜囊,王武等[21]观测椎间盘病变26例次,效果满意;对于脊柱畸形或骨折伴椎管狭窄,冠状面MRI脊髓水成像显示一个或多个椎管内容物受压、缩窄,并展示受影响椎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对于脊椎骨的病变,是否涉及椎管或椎旁软组织以及其与脊膜的关系,水成像技术显示更为清楚。多节段黄韧带肥厚等腰椎退行性变MRM形态呈串珠样改变[22]。MRM显示突出椎间盘充盈缺损外形十分清楚,从形态上可分为卵圆形、圆形和长圆形,当突出物影响神经鞘袖而被显影时,也可见神经鞘袖的移位和变形,甚至可见其中的神经根向外或向内或向后被推移扭曲[23]。笔者[24]对运用GE Signa 0.2 T超导型MR扫描机进行MRM检查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形态进行观测,并分析其形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RM对腰段脊髓腔显影图像良好,对椎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也能够清楚展示,但神经根显影的长度及清晰度不大理想,估计与MR机本身的性能及目前的显影技术有关。该研究还观察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RM形态呈现多种表现,腹面缺损程度与腰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严重程度相关(P0.05),初步对照MRM形态特点与术中情况,发现符合率较高。由于DLSS是关节退变内聚、黄韧带肥厚、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多因素所致,且部分老年患者椎管前后径及侧隐窝狭窄并存,从而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带来困难,目前笔者已运用1.5 T高磁场MRI对老年DLSS患者进行MRM检查,图像显影效果比0.2 T MRI理想,对临床诊治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更系统的研究正在进行当中。

2 非手术治疗

2.1 非手术治疗的依据

1954年Verbiest[25]描述腰椎管狭窄症时主要强调先天性和发育性椎管狭窄,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学者认为LSS是一种进行性加重性疾病,一旦确诊便应手术治疗。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影像等学科的进步,有学者发现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多指退变的病理状态,而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多指临床发病,多数DLSS患者临床症状可自限,部分患者病情可长期稳定而不需手术干预,且适当延迟手术时间并不影响手术疗效,故临床症状轻者可先行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重但无急诊手术指征者在考虑手术干预之前应该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保守治疗[26~28]。有些学者则认为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有部分患者疗效均不满意, 故对症状轻者不主张积极手术治疗[29、30]。国外文献报道,非手术治疗可使15%~43%的患者获得长期稳定效果[31、32]。非手术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及中药、针灸、手法等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DLSS的机理包括缓解肌肉痉挛及松解粘连,通过调整椎体及椎间盘与椎间小关节位移关系使神经根管的容积发生改变。调整脊柱骨盆的动静力平衡失稳以期改善脊柱与骨盆的动静力差、改善椎管内外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增加灌养、抑制炎症反应、消除水肿等[33]。

2.2 中药治疗

中药辩证施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石继祥等[34]报道施杞教授的诊疗经验。施教授将本病分为风寒痹阻、气虚血瘀、痰湿阻滞和肾气亏虚等4型。风寒痹阻型治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选三痹汤加减;气虚血瘀型治以补气活血、化瘀止痛,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痰湿阻滞型治以理气化湿、祛痰通络,方用二陈汤合牵正散加减;肾气亏虚治以滋补肝肾、疏通经脉,方选骨质增生丸或补肾壮筋汤化裁。梁波[35]报道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本病60例,总有效率达93.3%。其他学者以报道经验方治疗居多,中药辩证分型内服、外敷与施氏大同小异。

2.3 综合疗法

包括药物与手法推拿、腰椎骨盆牵引、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及电刺激等物理疗法的联合使用,必要时结合心理治疗、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等健康指导。邹世昌[36]采用地塞米松加1%普鲁卡因骶管封闭结合手法治疗DLSS患者86例,总有效率达96.51%,未见不良反应病例报道。王军等[37]采用牵引并口服中药或西药、侧隐窝硬膜外药物注射联合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46例,其中治疗组23例采用腰椎踝部牵引并中药、侧隐窝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腰椎骨盆牵引并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胶囊、骶管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对照组有效率3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3 小结与展望

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相关指标进行了测量,虽因不能完全排除样本的个体差异以及来自技术、仪器等因素的干扰,使得结果差别较大,但X线影像、CT、CTM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对DLSS诊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学者们公认的。目前尚无DLSS选择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的可靠标准。临床上只有科学地评价影像检查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关系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DLSS中老年居多,患者肌体整体功能下降,并常伴内科疾患,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加上国人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而惧怕手术,非手术疗法实际上仍有较大需求而且也有不少成功的文献报道。但有关非手术疗效与影像变化相关文献罕见。传统X线检查、CT造影技术有助于明确DLSS患者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但因其为侵入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故临床运用有限。MRI具有多平面成像以及对人体无伤害等优点,但对神经鞘袖等组织的显示不如椎管造影。MRM作为一种无创“造影”新技术,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其对DLSS的诊疗价值有待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DLSS安全有效也有理论基础,但对其机理的认识大多通过临床探讨分析及经验总结,几乎没有运用临床循征医学评价,相关实验研究也少,不利于推广。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探讨安全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寻求非手术治疗的优选方案等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Yoshida M,Shima K,Taniguchi Y, et al.Hypertrophi ligmentum,flavum in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pathogenesis and morphologic and immunhistochemic observation[J].Spine, 1992,17:1353.

[2] 张哉炯,施国强,温荣彬,等.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手术方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29.

[3] Simmons ED.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mplicated spinal stenosis[J]. Oper Teeh Orthop, 1997,7:48-59.

[4] 张良,孙常太,王强,等.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全椎板切除术后远期X线变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735-738.

[5] 刘淼,臧家欣,张一鸣,等.腰椎椎管大小和下腰椎椎管形状的测量[J].中华骨科杂志,1983,3:652-681.

[6] Verbiest H.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development stenosis of the lumbar vertebral canal[J].Bone Joint Surg(Br),1970,59:181.

[7] 刘汝落.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514-1516.

[8] Schonstrom N,Willen J.Imaging lumbar spinal stenosis[J].Radiol Clin North Am,2001,39:31-53.

[9] 欧阳甲.CTM与功能位脊髓造影联合应用定位诊断腰椎管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9.

[10]Savolaine EK,Greehblate SH,Conover SR, 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application to lumbar epidurography[J]. Comput Tomogr,1987,11:193-194.

[11]侯树勋,吴闻文,商卫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再认识[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734-736.

[12]尚培中,吴琦.腰椎管狭窄症病理形态学基础及椎管造影表现[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7,7:392-411.

[13]欧阳甲,路级科,王兵,等.CTM与功能位脊髓造影联合应用定位诊断腰椎管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92-221.

[14]曹鹏,张仲伟,丁晓毅,等.椎管造影伴CT扫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作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154-1156.

[15]陈渝新.黄韧带增生肥厚致腰椎管狭窄的MRI表现[J].重庆医学,2007,12:1181-1182.

[16]肖越勇.磁共振脊髓成像诊断椎管病变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5.

[17]张大伟,孙枚,杜敏珍.成人下腰椎椎管侧隐窝MRI测量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41-43.

[18] Krudy AG. Mrmyelography using heavility T2-weighted fast spin-echopulse sequences with fat presaturation[J].AJR, 1992,159:1315.

[19]张雪哲,洪闻,卢延,等.MR脊髓成像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239-241.

[20]Kuroki H,Tajima N,Hirakawa S,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MRmyelography and conventionnal myel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spinal disease[J].Spinal Disord, 1998,11:487 4490.

[21]王武,张雪哲,卢延,等.磁共振椎管水成像126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83-186.

[22]卢延,张雪哲.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196-197.

[23]杜育杉,常时新,郝楠馨,等.自动拼接全脊柱磁共振水成像在椎间盘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89-92.

[24]许建文,钟远鸣,羽洪文,等.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MR椎管水成像形态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3.

[25]Verbiest H. Aradical syndrome from developmental narrowing of the lumber vertebral canal[J]. Bone Joint Surg(Br),1954,36:230.

[26]戴力扬,杜晓冰.黄韧带退行性改变的组织学观察及其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95-197.

[27]Amundsen T, Weber H,Nordal HJ,et 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conservative or surgical managemant?A prospective 10-years tudy[J].Spine,2000,25: 1424-1435.

[28]Whitman JM,Flynz TM,Fritz JM.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series of three patients managed with physical therapy[J].Phys Mee Rehabil Clin N Am,2003,14:l.

[29]Postacchini F.Surgical manage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J].Spine, 1999,24:1043-1047.

[30]Spivak JM.Current concepts review-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J]. Bone Joint Surg(Am), 1998,80:1053-1066.

[31]Botwin KP, Gouber RD,Bouchlas CG,et al. Fluros copically guided lumbar transforaminale 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s in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anoutcome study[J].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2,81:898-905.

[32]Simotas AC.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J].Clin Orthop,2001,384:153-161.

[33]许建文,钟远鸣,黄有荣,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135-1137.

[34]石继祥,谢兴文.施杞教授辨治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48-50.

[35]梁波.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J].山西中医,2003,19:19.

[36]邹世昌.骶管封闭加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86例[J].陕西中医,1999,20:252.

[37]王军,李舟,张百军,等.牵引并中药、侧隐窝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J].中国临床康复,2003,17: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