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方法的利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方法的利弊

篇1

关键词:交际法语言教学;优势;缺陷;改进和优化

一、引言

交际法语言教学(commnmcattve language teaching)起源,于60年代晚期的英国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70年代中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80年代初期开始在我国的某些院校进行实验,交际法理论教学逐步得到推广。它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断(D.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理论,即交际能力不但应具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应注意语言运田的得体性,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也强调语言学习必须通过运用语言交际,而不是通过训练语言技能。按照交际法理论,交际法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和交际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交际教学法的核心即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交际教学法,使其达到充分为现代英语教学服务的目的呢?本文拟从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脉络谈起,探讨了该教学法的利于弊,并试着提出改进其不利之处的几种方法。

二、交际法语言教学的理论发展脉络

交际法语言教学是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纲,以培养学交际能力为基本目的的教学法体系,旨在通过语言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其理论核心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70年代,针对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语言能力”概念,即语言能力是抽象的语言体系知识或语法规则知识,海姆斯提出了关于交际能力的理论(communica-tlon competence)。他认为语言能力是指一个人对潜在的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包括:(1)可能性,即用正确的语法规则表达语言的能力;(2)可行性,即能够让语法正确的句子被接受的能力,因为语言在实际使用中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个人对信息解码的能力、人的记忆限度、以及文化、社会、交际环境等;(3)得体性,即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4)实际操作性,指表达现实知识的能力,如有些语言,虽然语法正确、实际可行、语境恰当,但却没有在生活中出现,而有些语言虽然不合语法,但是一出现就可以被接受。由此可见,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语境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外语教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第二阶段是在80年代加拿大学者卡纳尔(Canak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发展了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他们的交际能力理论包括:(1)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指掌握语言规则,确切地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字面意思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遣词造句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d。competence),指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恰当是指意思和形式都恰当,也就是说,言语要合乎语法,话题的选择和表述要符合礼貌原则等;(3)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指通过语言形式的衔接和语义的连贯,组成不同体裁的口语或书面篇章的能力;(4)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指为提高交际效果所运用的技能,如在交际中如何选择话题、如何开始谈话、如何保持或转移话题、如何结束话题,以及运用音调的高低和体态语言等等。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这一交际法教学理论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在90年代初美国学者巴克曼(Bachman)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学说。他的学说更全面,更系统化。也更具实用性。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包括三个部分:语言能力(具体的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在交际中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语言交际过程中所牵涉的神经的和心理的过程)。其中策略能力是对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开始引入我国,语言学者们积极地探索交际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因此“意念教学大纲”、“功能教学大纲”、“交际法大纲(功能一意念大纲)”、交际法教材等应运而生,广大语言教师纷纷开始利用交际法进行英语课教学。

三、传统教学法的局限

所谓传统法,即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和听说法等的总称。传统的外语教学一直侧重于让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孤立的语言项目,而不把这个过程与真正的交际场景联系起来,其目的不是为了交际。它们在教学原则上非常注重语言形式(form)的掌握,而不是语言的意义(function)。所以强调听说和翻译,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对学生的错误每错必纠,而忽视了流畅性。传统法认为学语言就是学语音、语法、词汇,同时掌握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但不注重如何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运用到实际中去。在教学内容上,语法句型是传统教材的重点内容,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练习常是机械的,课文有很多是为了配合语法句型而改写或编写的,显得不自然或过于“标准”,“人为”(contrived)痕迹明显,缺乏语言的真实性。其内容往往局限于学校、家庭生活,极少涉及社会生活。课文常常短小精悍,词汇量少,文章类型少,体裁少,几乎不考虑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上,英国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Brumfit把传统法教学顺序描述为:介绍项目(present)-机械操练(drill)-在上下文中练习(practice incontext)。概括来说,传统法具有以下局限性:

(1)重视掌握语言形式,而不是实际运用。

(2)强调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而忽略其社会功能。

(3)给学生的输入少,极少有进行交际的机会。

(4)以教师为主导,常进行“满堂灌”教学。

四、交际法语言教学的优势

交际法教学强调“以任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实践,要求根据显示生活中对英语的实际需求,模拟各种生活语境,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机会,它注重的不仅是语言在形式,语法上的准确性,更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可行性,交际的技巧性,以及训练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活动 转贴于 中学生是一切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具体来说,交际法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1)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交际法教学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就是随着实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融洽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主仆关系。

(2)把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发展巧妙地结合。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置学习的主体于不顾,只强调教师讲解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从中世纪“经院式”教学承袭下来的教学方式,其结果之一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交际法教学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操作能力,即让学生自己去想,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培养了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3)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交际法教学让学生参与,有时伴有情景或模拟场景,这样让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学生成了主角,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对英语感兴趣,把学英语当作一种乐趣。

五、交际法语言教学的缺陷

交际法是新的教学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它重视交际能力,比传统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进行交际的积极性,它比试图教授整个语言形式系统的传统法更见效快,更省时省力,但是它也有不利的一面。

首先,用交际法进行语法教学,语法学习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心理语言学实验表明,无论是儿童母语习得,还是成人二语习得,他们对于语法项目的习得和领会都是按一定的次序进行。交际法的语法教学实践往往采用功能一意念大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如:询问、指示、命令、拒绝、请求等,正确而又得体地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在这种体系中,语法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忽略,有时会给人以杂乱无序的感觉。

其次,交际法的语法教学中,语法项目的输出占相当大的比例,即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交际会话来理解巩固语v点。与传统语法教学相比,交际法的语法知识输入比例相对减少。而语言学家Van Patter和Cadiero发现,“那些只会从输入中感知和处理语法结构的学生在理解句子方面要优于以输出为主的学生。”除此之外,交际法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正如Richard和Rodgers所指出的那样:"the adopting of a commu-fricative approach raises important i,ssues for teacher training,materials development,and tesn,ng and evaluafion。”

六、对交际法英语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交际法语言教学主要与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关,这种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获取“交际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语言形式和功能都被必须强调,语言的正确使用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语言流利和准确也同样重要:教材和实际交际活动应该尽可能真实。这使学生和老师都平添了不少压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采用交际法进行外语教学,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改进方法

首先,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理解“交际能力”的内涵,认识交际法英语教学的实质,要熟悉说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掌握培养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正确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里参与口头和书面交际,不仅满足他们目前学习英语的需要,而且满足他们将来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此外,教师还要正确对待交际法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分配适量的课堂时间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交际性的操练机会,使学生既能学到语法结构。又能训练他们的交际能力。

篇2

关键词:教学方法;电路;振动力学;类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54-02

“电路”与“振动力学”是绝大多数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电路”课程包括静态电路和动态电路两部分,即状态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和状态随时间变化的电路。力学类课程也分为静力学、动力学两部分,即状态不随时间变化的力学系统和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力学系统。与静力学学科如“材料力学”相比,“振动力学”由于考虑了系统的惯性,系统的位移、速度等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因而是一门动力学学科。

在动态电路和振动力学中,系统的数学模型都是以时间为变量的微分方程。对于离散系统(集总参数电路、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力学系统),方程为常微分方程或常微分方程组,对于连续系统(分布参数电路、连续介质力学系统),由于系统的状态不仅与时间有关,还与空间有关,系统的数学模型满足偏微分方程,即方程中既有对时间求导项,又有对空间求导项。所以,“电路”与“振动力学”的许多概念从数学原理上都是相通的,目前已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一点。[1,2]

由于机械类学生对微分方程的知识仅在“微积分”课程中有一些粗浅认识,因此这两门课对其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要先后学习这两门课(一般是先学习“电路”,再学习“振动力学”),若在后一门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前一门课程的概念进行类比,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一方面更容易接受新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对物理概念背后数学原理的认识。笔者在“振动力学”课程中将概念与“电路”进行类比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下面针对这两门课的可类比性,试举几例。

一、回路电流法标准形式与刚度矩阵的类比

回路电流法是一种求解电阻电路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一般应用于静态电路(如果引入阻抗的概念,也可以应用于动态电路稳态分析),但是由于“振动力学”中刚度矩阵的建立实际上也是基于静力学原理的,所以从下文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有一定的相似性。

首先介绍回路电流法。对于具有n个独立回路的“电路”,回路电流法的标准形式为[3]:

写成矩阵形式则为:

其中:

(1)

式(1)中,对角线上的元素为各回路的自电阻,总为正值。自电阻的物理意义为:某一回路有单位电流流过时,单位电流在该回路产生的电压。非对角元素为各回路之间的互电阻,若流过互电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同,则此互电阻为正,否则为负。互电阻的物理意义为:某一回路流过单位电流时,该单位电流在另一回路产生的电压。

而振动力学中,具有n个独立自由度的力学系统,其刚度矩阵的标准形式为[4]:

(2)

式(2)中,对角线上的元素为在某一自由度施加单位力时该自由度产生的位移,显然这个值总为正值。非对角元素为在某一自由度施加单位力时,另一自由度产生的位移,若位移与力的方向相同,则为正值,反之为负。

通过对公式(1)和(2)形式上的比较和物理意义的解释,可以看出这两个矩阵在数学形式上相同,物理概念上相似。显然,此时电路中的独立回路可以与力学中的独立自由度进行类比,此时电流对应力学中的力,电压对应力学中的位移。因此,在学生先修过“电路”的情况下,在“振动力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刚度矩阵的建立方法以及理解其本质,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二、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与单自由度阻尼自由振动的类比

力学中的单自由度系统需要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二阶电路亦然。因此两者具备可类比性。限于篇幅,这里只考虑系统模型为齐次微分方程的情况,也就是电路系统和力学系统都不存在激励,分别对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单自由度系统的阻尼自由振动。

首先考虑电路系统。RLC串联振荡电路为典型二阶电路,设回路中电流为i,为了更好地从形式上与振动力学系统进行比较,将电流写成电量q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即以电量q为基本变量,则其满足方程(3) [3]:

(3)

而对于有阻尼单自由度系统,其位移x满足方程(4):

(4)

显然方程(3)和(4)具有数学形式上的相似性。可以看出,若分别以电路的电流和单自由度系统的为位移为变量,则电路的电感对应于力学系统的质量,电路的电阻对应于力学系统的阻尼器,电路电容的倒数对应于力学系统的刚度。

对于电路系统,振荡的原因在于电感存储的磁能与电容存储的电能互相交换,而电阻起耗散能量的作用。对于力学系统,振动的原因在于质量拥有的动能与弹簧存储的弹性势能互相交换,而阻尼器起耗散能量的作用。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种系统中存在的对应关系:

表1 二阶电路与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各物理量类比

二阶

电路 电量q 电流 磁能 电能 电阻功率

固有频率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位移x 速度 动能 势能 阻尼单位时间内耗能 固有频率

因此,在处理二阶电路和单自由度振动时,有很多方法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如求解电路任意激励下响应的卷积积分法和求解单自由度系统在任意激励下响应的杜哈梅积分法、求解简谐激励下电路稳态响应的相量法以及求解简谐激励下单自由度系统稳态响应的复指数法,等等。在教学中,通过建立类比可以使学生迅速理解相关概念、掌握相关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均匀传输线与杆的纵向振动的类比

由于许多机械类学科并未开设“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在“微积分”课程中也未有提及这部分内容,因此由偏微分方程描述的连续系统对于学生而言一直是最大的难点。电路中的均匀传输线和振动力学中连续介质的振动均由偏微分方程描述,其中,无损耗传输线和杆的纵向振动具有数学上的相似性,均为一维波动方程。

下面首先考虑无损耗均匀传输线。设无损耗均匀传输线单位长度电感、电容分别为L0和C0,则其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一般写成如下的偏微分方程[3]:

(5)

(6)

式(5)和(6)可以整理为标准一维波动方程的形式。将式(5)对空间尺度x求偏导,可得:

(7)

式(6)对时间t求偏导并乘以L0,可得:

(8)

式(7)和(8)相减,可得:

(9)

而对于密度为ρ、弹性模量为E的等截面直杆,其纵向位移χ满足偏微分方程:

(10)

对比(9)和(10)可以发现,无损耗均匀传输线和杆的纵向振动在数学模型上是一致的,均为一维波动方程。(9)和(10)右端项系数的平方根分别为电压的相速度和纵波在杆内传播的速度。这两个方程均可以使用经典的分离变量法进行求解。在教学中,通过两者的类比归纳总结出一维波动方程的普遍性质和求解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繁杂的数学公式,而且使学生对公式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层面。

四、结论

本文针对“电路”和“振动力学”中数学原理的相似性,提出了类比教学方法的概念。通过在课堂上引入类比教学的方法,首先可以使学生基于旧知识迅速掌握新知识,其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对已修课程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理解,最后还可以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升华到数学原理的层面。从宏观层面,类比教学方法可以优化课程结构,避免相似数学原理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讲解,可以使学生对广泛知识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也会提升工科类学生的数学修养。类比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文中提到的两门课程,也适用于所有具有相同或相似数学概念的课程,因此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立孚.飞行器结构动力学中的几个问题[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Preumont.Mechatronics:Dynamics of Electromechanical and Piezoelectric Systems[M].Springer,2006.

篇3

关键词: 增值税; 产品代销;会计准则

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和减少库存,经常会采取代销这一营销方式。典型的委托代销的受托方只是以委托方的名义进行销售活动,其后果归委托方承担,因而从受托方讲,代销行为本身并不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但是,从税法的角度讲,为了保证增值税链条的完整性,防止纳税人非法避税,不得不将委托代销行为视为销售,并依法征收增值税,致使会计与税法在对待代销的看法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精神,对企业代销行为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方法略作比较,目的是加深对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认识,以正确运用税法和会计准则工具,在正确进行纳税申报的同时,能够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一、对代销方式的分类考察

(一)视同买断方式

视同买断是指委托方与受托方签订代销协议,双方按照约定的价格结算代销款项,受托方可以自行决定对第三方的销售价格,实际销售价格与结算价格之间的差额为代销费用的一种代销方式。视同买断又可以再细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附有买断条款的代销方式,即代销协议明确约定受托方负有买进义务,不能退还代销商品;另一种是不附有买断条款的代销方式,即代销协议明确约定,受托方可以将未销售商品返还给委托方。在前一种代销方式下,委托双方是一种真实的买卖关系,委托方在将代销商品移送给受托方时即可以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在该种销售方式下,会计与税法的认识基本一致,双方都应当确认销售收入,并依法缴纳增值税;在后一种代销方式下,双方不是一种真实的买卖关系,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收入,受托方也不作购进商品处理,只有当受托方向委托方开具代销清单时,才能确认销售收入。

(二)收取手续费方式

收取手续费方式指委托方与受托方约定,受托方只能按照委托方规定的价格销售代销商品,双方按照实际销售价格结算代销商品价款,委托方另外向受托方支付代销费用的一种销售方式。在该种代销方式下,会计与税法的认识存在比较大的分歧,由于双方不是一种买卖关系,甚至连形式上的买卖关系都不是,因此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收入,受托方也不作购进商品处理,只有当受托方向委托方开具代销清单时,才能确认销售收入。但是,与视同买断方式一样,税法要求双方都要确认收入,并缴纳增值税,而且还要另外就委托方向受托方支付的手续费征收营业税。

二、视同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和个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均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并缴纳增值税。

(一)受托方的税务处理

对受托方来说,不管什么形式的销售代销货物行为均应视同销售,受托方将货物卖出时发生纳税义务,并按照货物销售价格计算销项税额,受托方向委托方另外收取的手续应当计算营业税。

(二)委托方的税务处理

不管什么样的代销方式,委托方在收到受托方交付的代销清单时均应当确认销售收入,并计算纳税。如果委托方在收到代销清单之前就已经收到全部或部分货款,则在收到全部或部分货款时产生纳税义务,如果委托方在发出货物满180 天仍未收到全部或部分货款,则在发出货物满180 天的当天产生纳税义务。

三、代销行为的会计处理

(一)会计确认原则

从会计角度分析,视同销售行为是否应当确认收入,要取决于其是否符合收入的定义和收入确认的条件。只要代代销行为不引起货物权属的改变,会计上就不应当确认收入;只要代代销行为引起货物权属的改变,即货物的所有权由原会计主体转移给新会计主体,会计上就应当确认收入。

(二)会计核算方法

在代销方式下,受托方会计处理要复杂于委托方,受托方是否可以确认产品销售收入,这要取决于具体的代销方式,即实质上是属于真实的买断关系,还是视同买断关系,以及是否属于收取手续费方式。

1.受托方会计处理

(1)真实买断

真实买断即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买断,受托方接受代销商品后无权将未销售代销商品返还给委托方。对于双方而言,在代销产品转移时,即可确认买卖关系。受托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为:第一,收到代销商品时,按照结算价格借记“受托代销商品”,贷记“代销商品款”;第二,受托方对外销售后,按照实际销售价款和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按照实际售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同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第三,按照代销商品的实际购进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受托代销商品”;第四,收到委托方发票时,借记“代销商品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记“应付账款”。

(2)视同买断

视同买断,即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买断,受托方可以有条件地将未售商品退还给委托方,因此“买卖”双方并不是一种真实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关系。在该种代销方式下,受托方在接受商品时不作购进商品处理,对于委托方而言,受托方只有将商品销售给第三方时,才能确认销售收入。在该结算方式下,受托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与视同断结算方式完全相同。

(3)收取手续费方式

收取手续费方式也是一种典型的委托销售方式,“买卖”双方也不是一种真实的买卖关系。在这种代销方式下,受托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为:第一,销售代销商品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付账款”,同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第二,结算手续费收入时,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其他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第三,计算营业税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第四,收到委托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支付货款时,借记“应付账款”,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

2.委托方会计处理

(1)真实买断

在真实买断方式下,买卖双方是一种真实的买卖关系,因此,在委托方向受托方移送商品时,可以立即确认产品销售收入。会计委托方的会计处理过程为:第一,交付代销商品并向受托方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借记“应收账款”,按照与受托方协议的结算价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同时按代销商品的生产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委托代销商品”。第二,收到受托方支付的代销商品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

(2)视同买断

在该种代销方式下,委托方向受托方交付商品并不意味着商品所有权已经转移,只有当到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才能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具体会计处理为:第一,交付代销商品时,借记“委托代销商品”,贷记“库存商品”;第二,收到代销清单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委托代销商品”;第三,收到代销商品款时,借记“银行存款”,代记“应收账款”。

(3)收取手续费方式

与视同买断类似,委托方向受托方交付商品时,商品销售过程并没有完成,只有当收到受托方的供销清单时才能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具体会计处理过程为:第一, 发出代销商品时,借记“委托代销商品”,贷记“库存商品”;第二,收到代销清单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委托代销商品”;与受托方结算手续费时,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应收账款”;第四,收到代销货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

三、结束语

从会计角度讲,除真实买断,无论是视同买断还是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方都只都在收到代销清单时才能确认销售收入。对于受托方而言,供销商品销售收入的实现必须通过收入准则的测试。在视同买断方式下,受托方只要将代销商品出售给第三方即可确认产品销售收入,而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下,受托方不能确认产品销售收入,而只能确认供销手续费收入。从税务角度讲,在各种供销方式下,双方均可以确认产品销售收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预防接种;局部副反应;家长满意度;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78-02

预防接种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1],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小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主要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接种。幼儿上臂三角肌尚未充分发育,由于百白破疫苗与乙肝疫苗不容易吸收及操作过程中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注射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产生肿胀疼痛,给小儿造成很大的痛苦,给家长带来很多困扰[2]。因此,要求医护人员除了有过硬的技术外,高度的责任心亦很重要,接种疫苗后的护理工作主要依靠家长,故对家长的宣传指导也很重要。本中心2008年12月~2009年8月对预防接种的幼儿进行护理干预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1日以后出生的,常住本市内,已在本中心办理预防接种证的足月健康婴儿,无任何禁忌证、过敏史,近2周无任何不适,现已达3~8个月龄,需要接种或加强接种百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的幼儿286名,其中,男155名,女131名。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143名,男78名,女65名,其中接种百白破疫苗81名、乙肝疫苗62名;对照组143名,男77名,女66名,其中接种百白破疫苗89名、乙肝疫苗54名。两组幼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对符合研究的对象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幼儿姓名、年龄、体重、针次;父母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家庭电话和母亲的手机联系电话。幼儿来本中心接种疫苗时进行健康询问,询问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是否近期患有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有无严重心、肝、肾疾病等。注射部位为双上臂三角肌,嘱托在接种30 min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告知注意事项和本中心的随访电话,可随时电话咨询。

1.2.2护理干预组在上述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进行研究:①在实施研究之前对护理干预组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深度的掌握,幼儿三角肌的注射技巧和注射时的,要求严格按注射步骤进行;对护理人员进行接种后不良反应知识的强化学习,要求掌握不良反应的处理。②接种疫苗后针头拔出时应马上用无菌棉签(球)在皮肤上稍压一下,防止疫苗流出来或出血。不要反复按摩注射部位,促使局部皮下毛细血管出血,引起感染性炎症。③接种前的1周对幼儿家长开设讲座,进行接种的知识宣传,利用一些简单易懂的图片讲解,对接种后的家庭护理、不良反应的处理进行重点讲解,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在接种前1~2 d进行电话访问,了解最近的身体状况。④接种时给予宣教,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嘱注射以后可对注射部位用热敷配以按摩的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⑤接种后需观察30 min,无异常反应后离开,24 h内电话随访有无红、肿、热、痛的局部反应,给予用药指导,7 d内进行电话跟踪、护理指导,必要时家访或者回接种点处理。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局部反应 ①弱反应:注射后数小时~24 h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直径0.5~2.5 cm,体温低于38.5℃,无需处理,48 h内自动消失;②中反应:3~7 d局部硬结3~5 cm,压痛、哭闹、烦躁;③重度反应:局部硬结、压痛,1~2个月时硬结变软,触摸有波动感,用注射器可抽出脓液。

1.3.2 应用MBPS(改良儿童疼痛行为评分)标准评价[3] ①面部表情:微笑0分,中立表情1分,轻度不佳表情如扭曲鬼脸2分,明显不佳如皱眉闭眼3分;②哭闹情况:不哭0分,1分,小声哭闹2分,大哭大闹3分;③行为情况:正常活动或放松、安静,露出上臂肩部0分,较紧张蠕动成弓状,肢体紧张1分,收缩肢体避免疼痛2分,头部肢体躁动或僵硬3分。

两组数据专人负责认真登记,接种后1个月统计资料。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两组幼儿在接种后1个月内局部反应情况

对照组发生反应的人数为14例,占总人数的9.79%,护理干预组发生反应的人数为5例,占总人数的3.5%,两组比较,护理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幼儿在接种时的行为评价情况

两组无论从面部表情、哭闹情况、行为情况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护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中重度为疼痛计算),P

2.3两组幼儿在第一次接种后,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幼儿家长52例不满意,占36.36%;干预组幼儿家长只有6例不满意,占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幼儿预防接种发生局部不良反应

幼儿预防接种发生局部不良反应是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幼儿的因素:幼儿微循环较差,药物吸收较慢,肌纤维组织受针刺及药物刺激后增生较快,极易在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幼儿注射不好掌握,肌内注射位置不易固定,在天气寒冷时家属不敢撤包,上臂三角肌部位暴露不充分,再加上工作繁忙时缺乏耐心、细致,注射到三角肌的边缘上,吸收差,易形成硬结;新生儿本身发育、营养不良,体弱多病,需要注射多种药物,反复连续在一处注射,可致肌纤维受损、萎缩,同样易发生硬结。②疫苗的因素:百白破疫苗中的氢氧化铝吸附剂较难吸收,而乙肝疫苗稍混悬,易沉淀,两种疫苗如果在注射前未摇匀,推注疫苗时速度快,注射后局部浓度高,在肌肉组织中不易很快渗入毛细血管,局部组织肿胀,易形成硬结。

3.2有效的护理干预

需要医护人员做到下面几条,①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好疫苗和接种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疫苗的禁忌证和注意事项,能应对处理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熟练的接种注射技巧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②需严格掌握进针的角度、刺入的深度,一般垂直刺入皮肤1.1~1.5 cm,对发育较差、身体较弱的幼儿选用1 ml的注射器,身材较胖的幼儿选用2.5 ml注射器,两种针头细、短,容易掌握进针的深浅度[4]。③部位的选择上,在冬季保证取暖的条件下,尽量让家长配合,解开衣包,保证注射部位的暴露,对于多次注射疫苗的幼儿,轮换双侧上臂三角肌,避免一处注射部位的多次注射,减少肌肉的损伤。注射时还需把握好注射速度和剂量,避免推药过快和药物过多造成的局部损伤。消毒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避开瘢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75%的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涂擦直径≥5 cm,禁用2%的碘醇消毒[2]。

3.3随访和指导

对家长随访和指导能及时处理常见的副反应,减少中、重度反应的发生[5]。在接种后,嘱家长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当天不能洗澡,防止造成继发感染,还要防止注射部位的挤压。24 h后,鼓励多喂温水;若出现高热,可对症给予解热镇痛药;若出现稍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毛巾热敷,每次10~15 min,每天2~3次,若出现硬结,可使用硫酸镁溶液外敷,松弛肌肉,扩张血管,促进硬结的吸收;出现无菌性脓肿时,未破溃者可用注射器吸取脓液,破溃者则需切开排脓。

本中心对注射百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的幼儿进行护理干预研究,证实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局部副反应的发生,减轻幼儿的痛苦和家长的顾虑,故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可推广实施,能有助于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5,3(16):24.

[2]邢婧,靳杭红,任欢,等.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出现硬结反应的预防措施[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5):301-302.

[3]郁立群,屠丽君.儿童疼痛行为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58-60.

[4]谭登华.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发生硬结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5-41.

篇5

[关键词]潮流计算 牛顿--拉夫逊直角坐标法 P-Q分解法 高斯―赛德尔法

中图分类号:G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366-01

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一种基本计算方式。它的主要任务是以已知的电力系统运行条件与网路结构为依据,从而对电力系统的整个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确认。运用潮流计算,可以了解到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功率以及电力损耗等方面的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潮流计算的结果不仅仅是对电力系统稳定性计算的基础,同时它还是对电力系统故障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因此,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模型的原理

根据节点导纳矩阵可以知道,在一个n节点的电力网络中,n节点电力系统的潮流方程中一般包含着4个变量,即P、Q、V、δ。由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可知,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节点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PQ节点。在这种节点中,一般有功功率P与无功功率Q是已知的,而节点中的电压值是未知的[1]。一般情况下,在变电所里基本都选用的是这种形式的节点,由于变电所没有发电设备,因此,它的发电功率通常是零。有一些发电厂,在固定的时间之内,送出的功率往往也是固定的,因此这种发电厂母线也称为PQ节点,所以,目前来说,电力系统中大多数节点基本都是PQ节点。

第二种是PV节点。在这种节点中,一般节点P与节点V都是已知的,而Q与δ是需要通过计算求出的。由于这种形式的节点,只有在充足的可调无功功率之下,才能够维持给定的电压幅值,所以,这种节点又被称作电压控制节点。一般情况下,选用PV节点的是有一定无功储备的发电厂与具有可调无功电源设备的变电所,而在电力系统中这种形式的节点应用很少见。

第三中是平衡节点。当潮流计算的结果没有出来以前,对于网络中的功率损耗是无法知晓的。所以,在网络中起码会有一个节点的有功功率P是无法确定的,由于这个节点主要承担了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因此,将这一节点往往称作平衡节点。由于基准节点往往与平衡节点在选取上通常会使同一个节点,因此,习惯上将两者合称为平衡节点,平衡节点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通常是需要经过计算求出的。一般情况下,平衡节点应用于主调频发电厂中最为合适。但是,也有两种特殊情况:其一是如果想要导纳矩阵法潮流计算程序的收敛性有所增高,那么可以将出线最多的发电厂作为平衡节点;其二是如果是对地区电网潮流进行计算,那么可以将最大的电源出线作为平衡节点。

二、各潮流计算方法比较分析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同一个网络系统内,如果收敛精度发生变化,那么对各个潮流算法程序进行对比后,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结论。首先,对于高斯―赛德尔法而言,当精度增加的时候,它的迭代次数也会随之增加;其次,对于牛顿--拉夫逊直角坐标法而言,当精度增加的时候,它的迭代次数变化不明显,两条曲线几乎十分接近,这也就是说,当精度增加的时候,牛顿--拉夫逊直角坐标法在运算时间上基本没有产生变化[2];最后,对于P-Q分解法,当精度增加的时候,它的迭代次数变化也随之增加,但是,从增长速度上来说,它的增长速度要比高斯―赛德尔法的增长速度慢,而从曲线的变化上来说,它的曲线变化要比相比牛顿--拉夫逊直角坐标法要稍微向右偏离。

在不同的网络系统内,无论运用哪种方式对网络系统进行计算的时候,迭代次数上的差别比较明显一些,但是得到的计算结果基本上是一样的。首先,对于高斯―赛德尔法而言,由于节点数增加,它的迭代次数也随之大量增加,所以在高斯―赛德尔法下,它的运行时间就相应的增长,同时,在三种潮流计算程序中,这一方法所需的运行时间是最长的。其次,对于牛顿--拉夫逊直角坐标法而言,它的迭代次数基本上都低于10次,这就充分表明了牛顿--拉夫逊直角坐标法的迭代次数与系统规模大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随着系统节点数的整体增加,这就导致牛顿--拉夫逊直角坐标法下所需的运行时间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P-Q分解法,而且是系统节点数越多,那么它所需的运行时间会更长,而P-Q分解法所需的运行时间就要比牛顿--拉夫逊直角坐标法要低【3】。最后,对于P-Q分解法而言,由于P-Q分解法一般采用的是定雅克比矩阵迭代,因此,在系统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它的迭代次数与牛顿--拉夫逊直角坐标法相比来说要多一些,但是在迭代过程中减少了对雅克比矩阵元素的运算,因此,它的运行速度是这三种潮流计算法中最快的,所需的运行时间最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果要想使计算结果比较精确,那么应该采用牛顿--拉夫逊直角坐标法进行计算;如果要想使系统的运行速度达到最快,那么最好采用P-Q分解法;高斯―赛德尔法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潮流计算时候,由于它所需的计算时间比较长,因此只适合在小规模系统中使用,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如今的小规模系统已经越来越少了,因此,这种计算方法也逐渐被淘汰了。

参考文献

[1] 薛振宇,房大中.基于双向迭代的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

篇6

【关键词】给氧方法;老年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疗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

氧气疗法是通过吸入高于空气中的不同浓度的氧气,使肺泡氧分压升高,进而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最终达到纠正缺氧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吸氧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如鼻塞法、单侧鼻导管法、面罩法以及双侧鼻导管法等,上述每种方法均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对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40例低氧血症患者进行了4种吸氧方法的治疗,并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判定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自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接受40例老年低血氧症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范围在62岁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6.7±3.8岁。患者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4例肺癌,19例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例心功能衰竭,6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肺心病。所有患者在进行吸氧前,其血氧饱和度只有80%至85%,患者均处于疾病恢复期,且无任何并发症,将以上患者随机分4组进行观察和比较,每组均为10例。

1.2.1 给氧方法:单侧鼻导管法:将细导管插入患者一侧鼻孔,其深度至鼻咽部,相当于耳垂与鼻翼之距[1]。双侧鼻导管法:将π形吸囊的2个分插孔分别插入患者左右鼻孔,深度为1厘米,鼻导管直径0.5厘米,再将导管沿耳轮环绕至下颌部,将活扣移动以选取最佳位置。鼻塞法:将鼻塞置入患者任意一侧鼻孔内,鼻塞大小要与患者鼻孔大小一致,以提高舒适度。面罩法:对患者的口鼻部罩住,同时将面罩妥善固定 [2]。

1.2.2 给氧速度:为患者给氧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L左右。

1.2.3 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方法:在患者吸氧前以及吸氧后的第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和40分钟通过无创性脉搏来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这种测量方法简单有效,与动脉血氧饱和度仅有2%左右的误差。

2 结果

通过测量发现,四种方法的效果从好至差,依次为鼻塞法、单侧鼻导管法、双侧鼻导管法以及面罩法,具体见表1和表2。

给氧10min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的例数分别为:单侧9例,双侧7例,鼻塞10例,而面罩法无任何1例,差异比较明显,在给氧30min后,面罩法患者血氧饱和度高于90%的仅有2例,其余方法均在8例以上,差异比较明显。

3 对不同氧疗法的护理及患者的主观反应

3.1 不同氧疗法的护理

3.1.1 在患者进行氧疗时,应为患者准确地计算氧浓度、给氧时间和氧流量,并认真观察患者吸氧后的反应,防止患者发生氧中毒现象。通常情况下,患者紫绀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呼吸频率会变慢,胸闷症状得到缓解,呼吸比较平稳。但患者所吸氧的浓度高于50%,吸氧时间较长,如超过24h,就有可能会发生氧中毒现象。一般情况下,患者吸氧时间最好不要6小时,氧浓度控制在40%以内,最好是在24~28%。

3.1.2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在吸氧时,护理人员要仔细检查患者的呼吸道、鼻导管以及鼻塞是否发生阻塞现象,一旦患者呼吸道内有分泌物或因鼻息肉和鼻炎等原因使患者呼吸不畅时,应注意为患者进行祛痰,加强呼吸道的湿化,调节患者,使患者的呼吸保持畅通,提高氧疗效果。

3.1.3 氧气的加温、湿化:对患者所吸氧气进行湿化时,其湿化液的温度应控制在32至37℃之间,此种温度下氧气的利用率最高,且效果最好,并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以往我们都是在氧气湿化瓶中注入蒸馏水,然后每日为患者更换一次的方法进行湿化,而据专家研究发现,使用复方硼砂溶液的湿化效果更好,不仅可以较长时间地使用,而且可以降低湿化液的带菌量,从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减少患者治疗费用。

3.1.4患者所用湿化瓶和吸氧管要每天进行消毒和更换,患者所用鼻导管,若条件许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导管,以免发生感染。

3.2 患者的主客观反映

3.2.1 患者耐受情况:通过对患者的咨询和调查,发现患者比较愿意接受双侧鼻导管法和鼻塞法进行氧疗,因为这两种方法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明显不适感,且不影响说话和进食,而单侧给氧则由于插入过深,患者会有明显的不适感,面罩法则影响患者的说话和进食,且效果较差,患者容易产生胸闷现象,因此,这两种方法患者均不太接受。

3.2.2 在给患者给氧治疗40分钟后,通过单侧鼻导管和鼻塞法进行氧疗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双侧给氧患者,在10例中,仅有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其余4例均表现不够明显,而面罩法虽然不会患者鼻腔造成明显刺激,然而患者的疗效却较差,因此,不宜使用。

4 讨论

老年人患有心肺方面的疾病时,其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低血氧症,患者除了需要积极接受治疗,以使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外,对患者进行氧疗也能为患者纠正缺氧,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肺和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发现:为患者进行单侧鼻导管、鼻塞法和鼻塞法进行治疗时,效果很好,而面罩法疗效十分不明显,甚至无效。给患者使用单侧鼻导管法进行治疗时,需要将导管深入插入,以免滑出,此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昏迷和神志不清患者,其缺点是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鼻导管的畅通情况,当患者呼吸道内有分泌物而影响到吸氧效果时,要立即为患者更换导管。若患者神志比较清醒,使用单侧鼻导管法由于插入过深,患者不宜接受。通过面罩法为患者给氧时,由于患者呼出的绝大多数CO2会通过从面罩两侧小气孔排出,但是仍有部分CO2残留在面罩内而被患者再次吸入,若患者的给氧量较低,会降低患者所吸氧的浓度,若给氧量较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会有所回升,但也会阻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因此,一般不宜使用。对于神志不清、容易产生躁动或习惯于用口进行呼吸的患者来说,使用双侧鼻导管法进行氧疗的效果较差,若患者不具有以上不良习惯和症状,此种氧疗方法的效果比较好。因为患者发生躁动时,容易使鼻导管发生移位而影响氧气的吸入,用口呼吸时,氧气很少通过鼻子进入体内,因此,容易造成氧疗失败。

参考文献:

[1] 陈维英.基础护理学(第三版)[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7,9:204.

篇7

关键词:胰腺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奥曲肽,预防,造影剂。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73(2012)

前言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1-2]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诊治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ERCP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侵入性操作,常常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3-4],比如ERCP术后胰腺炎[5] (post—ERCP pancreatitis,PEP)、高淀粉酶血症[6-8]、胆管炎/脓毒血症、消化道出血和肠穿孔、腹痛、腹胀等。其中最常见的为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轻者腹痛,重则死亡。为了提高ERCP在临床的诊治水准,降低PEP的发生率,本研究比较静脉滴注奥曲肽、造影剂中加入奥曲肽以及造影后导丝引导下插管注入奥曲肽灌洗3种方法对PEP的发生率、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腹痛腹胀程度和缓解的时间,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间89例进行ERCP 检查治疗的患者,其中男46例,女43例,年龄25-89岁,平均(54.2±15.4)岁。临床上都有不同症状,如:呕吐、消瘦、纳差,发热、腹痛、腹胀,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等。大部分患者均予腹部B超、CT 及MRCP 等检查予以明确诊断。其中胆总管结石6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9例,胆管炎性狭窄4例,胆管癌2例,壶腹部癌2例,需行诊断性ERC P检查11例,所有患者术前淀粉酶均在正常范围内,均在排除严重的心肺功能疾病之后能够耐受ERCP术。

1.2 分组

89例病人随机分为3 组,31例术前术后静脉滴注奥曲肽,24例造影剂中加入奥曲肽,34例造影后导丝引导下插管注入奥曲肽灌洗,3组病人基础数据如:性别、年龄、质量、造影剂应用量、ERCP 指征基本相似,均有较好的可比性。

1.3药物及仪器

用药情况 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ERCP 操作规范,由专人检查。使用同一台主机,同一型号十二指肠镜、导丝。所有操作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ERCP医师完成,每例操作时在30~90 min之间。ERCP术前采取俯卧位,静脉注射哌替啶、地西泮、阿托品后接受ERCP诊疗。造影剂选用泛影葡胺(上海医药集团),规格为76% 50 mL/支;奥曲肽,规格为0.1mg/支(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生产)。术后禁食,至淀粉酶正常且无腹痛方可进食。所有患者术后采用禁食、抗炎、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奥曲肤组,ERCP术前l h 将奥曲肽0.3mg加人NS 50 ml 微泵持续匀速静脉滴注维持12h,12h后静脉滴注给药2次,总剂量为0.6mg/d维持,术后3 d持续静脉滴注给药,用量与术前一致。造影剂中加入奥曲肽组:取奥曲肽0.1mg3支,用注射用水溶解后,加入76% 泛影葡胺50 mL造影剂中,再用注射用水稀释,配成30%泛影葡胺,于造影时使用。采用造影后导丝引导下插管注入奥曲肽灌洗组:生理盐水200ml中加入奥曲肽0.1mg3支,于造影后通过导丝引导下插管灌洗胆管系统。

1.4 观察指标

3组患者均于ERCP 术前、术后3、24、48h 检查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患者的腹痛、腹胀、发热、呕吐等症状及腹部体症,并进行术后24腹部CT检查。单纯血清淀粉酶升高,诊断为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诊断标准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24 h 以上并有腹部体征,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大于正常3 倍,或者腹部CT有胰腺炎的表现,三者中至少符合两点。腹痛腹胀用VAS评分来判定。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所得数据以列表表示,对于同一实验方法,评估每一实验方法下是否相等,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篇8

关键词:青少年 成年 训练方法 训练特点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49-0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成年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分析法。

2 青少年与成年力量训练方法比较

2.1 青少年与成年力量训练手段的比较

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与实施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

2.2 青少年与成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内容比重的比较

力量是运动员有效完成身体动作的基础,以最佳途径最优化训练方法与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素质是创造运动成绩的基本保证。由表1得知,青少年与成年的力量训练手段相同。不同的是青少年主要发展小肌群力量,关节力量,跳跃力量和髋关节力量等的训练。青少年把跳跃力量的训练放在一定的位置,这样可以增加关节力量,提高支撑能力,配合力量训练发展灵活性和协调性。成年则采用最大力量训练。使之与速度素质协调发展,在采用最大力量训练法发展绝对力量潜力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显然青少年运动员不以发展最大力量为主,但在我国很多业余体校为了取得成绩没有考虑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导致成年阶段无法有效提高运动成绩。所以力量训练在不同年龄段要安排合理。

3 青少年与成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特点的比较

3.1 青少年与成年伸、屈肌对短跑的影响

人体各肌群在跑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负荷及表现的力量有大有小,但作为一个整体、各环节之间的肌肉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为了解在跑的过程中,人体各有关肌群所承担负荷的大小,国外体育工作者对短跑运动员下肢各肌群力量进行测定后发现,下肢各伸肌群力量比下肢各屈肌群力量都大。

这说明下肢伸肌在推动人体向前运动时所承担的负荷比屈肌要大。从而也证明伸肌、屈肌力量的大小影响这成绩的好坏。正因为如此,教练员在训练中也该特别重视这些肌群的训练,但在运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运动员对某些相对弱小的肌群训练不够重视。比如大腿后面的股二头肌肉、半腱半膜肌,它们既要承担屈髋、屈膝的任务又在膝关节伸展130°后参与伸膝工作,尽管在工作中所表现的力量强度没有伸肌大,但在跑的过程中放松休息的时间很少,工作负荷是很大的。对这部分肌群的训练,由于方法不如伸肌练习方便,手段没有伸肌练习多,在训练中往往容易被忽视。

3.2 青少年与成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模式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短跑运动是周期性的速度力量项目,肌肉力量和速度与跑速直接相关。研究表明,跑速提高一倍,阻力加大四倍,就是说速度越快,要求肌肉力量越大,因而要提高速度,必须增强肌力,所以力量的提高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是目的,力量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掌握与速度的提高,这是力量训练的实质所在。

4 结果分析

4.1 重视多样化的练习手段

短跑运动训练要求练习的动作速度快,在进行力量训练时,经常变换力量训练手段,根据力量训练的增长情况,采取响的措施以使运动员所受到的训练刺激不同,以便更能提高运动员机体的潜力提高快速能力。这样可保证以最快动作速度进行练习,有利于加快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的转换速度,如果长时间反复实施单一的刺激,则会使神经产生抑制,也会使人产生枯燥感而降低训练效果。方法多样的训练对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素质与短跑的动作幅度直接相关,增加作用力的距离,尤其是髋关节的灵活性直接影响短跑的大腿的动作幅度。当特别指出的是,对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快速、爆发式力量训练时,所采取的各种力量训练手段一定要有针对性。

4.2 选择设计训练方法符合现代短跑技术特点

在选择和设计力量训练时,除了科学地确定运动负荷外,更重要的是考虑练习动作的结构特点和肌肉用力方式是否符合现代专项运动技术特点存在的某种相似,因为机体肌肉工作和运动技术结构的相似程度越大,素质间良性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与专项运动成绩的关联也就越高,而经过符合动作技术结构的专项训练之后,其发力特点才能逐渐形成肌肉的正确的动力定型。这有助于强化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形成技术定型。并且动作强化的力量练习,能促进运动员在很高的运动强度下保持正确的专项技术。因此,选择以腕为轴的摆动力量及相关关节协调力量,可以把力量效果有效地转化到专项能力中去。

篇9

论文摘要:“反思求解期”教师的社会效能感更多是外界对自我的评价,较少关注工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就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随外界评判而改变。没有教师自觉参与的教学改革是徒劳的,没有价值认同的学校管理是虚妄的设想,没有研修提供支持的评比无法取得预期管理的成效。学校是否把校本评比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是否在评比后对该项活动有积极的反思?这应当是校本教学评比后期反思的内容。

    一个成熟的教师大都经历过适应期、扩充期、高原期、创造期和示范期五个阶段。各阶段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存在差别,这主要体现在专业精神、人文素养,以及教育的科学理性上。教师能否顺利从“高原期”发展到“创造期”,取决于教师能否以反思的心态审视自我,通过积极的研修,并借助于有效的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寻求积极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此,通过有效的校本教学技能评比,推动“反思求解期”教师发展,就成为目前学校提升学校教育文化的重要方式。

    校本教学活动评比是指学校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于校本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评比。像每隔一定周期举行的校级教学能手评比和科研型教师的评定等,不仅要对其常规教学执行的标准进行评定,还要通过说课比赛、多种课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设计评定、教学反思评比和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审等若干个内容构成一个评价单元。校本化的教学评比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次活动,通过评比旨在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明确的定向,并将评比演变成校本研修的学习行为,以此提高教师对学校管理目标的认同度,降低管理的成本。

    一、“反思求解期”教师的特征

    处于“反思求解期”的教师经过两至三个教学循环的实践,加深了教学准备性知识的体验,对学科知识已经开始从教学智慧的角度进行诊释,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表现丰富的教学机智。通过专业引领和同伴的指导,对自我和同伴的课堂有了更高的认识。教学的形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日臻成熟,初步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成为教材整合与课程的开发者,但还无法从课程的视角对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与重组,哪些知识点该精讲,哪些知识点是承载学科方法发展的逻辑点还不明确,教学只是局限在专业知识的熟练上,还没有内化成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这也就注定了这部分教师的课堂生活缺少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气息,无法掌控教和学的平衡,很多时候顾此失彼,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力度。教学常规的执行只是外在的一种要求,还没有熟练成教师专业行为的习惯,也谈不上教育实践的创新,此时的教师还处于学习借鉴期,是一群待塑造的未定型教师。

    “反思求解期”的教师,他们的社会效能感更多是外界对自我的评价,较少关注工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就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工作热情和发展的兴奋点,随外界的评判而不断发生改变。基于自我岗位要求,提高教学预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自我认知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掌握班级管理,人际沟通和交流的艺术,出色完成教育任务,赢得同伴、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信任与尊重,这是教师心理需求趋向社会化的突出特征。通过校本化的教学技能评比,创设多元化的发展平台,以评比推进培训的发展,采取多层次的表彰实施激励,对提高这一群体的职业认同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校本教学评比:搭建专业研修的平台

    以教学评比的方式推进以校为本的研修,用评价的方式推动求解行为的跟进,是目前创新学校研修管理的主要方式。各学校基础发展力不同,教学文化背景存在差异,阶段性的校本管理目标和为实现目标实践的管理策略存在着差别,这也就导致校本教学评比的方式、内容和目标存在着差异。

    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多数学校停留在“以活动促改进、以评优树先带动大多数”的管理策略,这对于推动教学改良活动的发展是有效的。但很多时候却忽略了评比的校本性、评价的目的性、评价标准的多维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再加上学校缺乏对自我教育文化价值的追求,往往趋外界的评价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而舍弃自我的价值定位。体现在校级教学评比中,学校关注更多的是评价内容和制订的标准是否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对接,忽略了学校自身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的需求,即在没有弄清教学评比目的的前提下就开展了评优树先,往往有活动的形式而缺乏文化积淀的内涵,为活动而活动,往往成为这类学校真实的写照。

    【案例】某县高中在三年一次的校级教学能手的评比中,改变以往“综合素养+课堂教学评比”的单一模式,实践了“综合素养+过程评定”,即由多项教学活动评定组成过程评价来遴选校级教学能手。降低综合素养评比的分值,由原先的40%降低到10%,这有效弱化了按资排辈的习惯做法,降低了“荣誉叠加荣誉”压制青年教师发展的不良传统。同时限定已取得校级以上教学能手的教师不在参评范围,从而提高了参评教师的积极性。

    综合素养从教学绩效、教研绩效和科研绩效三个角度进行积分统计,并限定为近三年来的成就,破除参评教师一劳永逸的错误思想,保证参赛教师基本上都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得到评价。

    在注意事项中,对各级别的奖励和科研数量都进行了不同积分分类,保证公平与合理。过程性评价占90%,分为五项内容,其中教学设计评比占10%、说课评比20%、课堂教学评比占40%、教学反思评比占10%、教学案例研究评比占10%。

    上述案例体现出:师资队伍建设应当采取分层次推进,以评代管,淡化基础差异,强化过程性指导,把静态的遴选变成过程研修,以此实现专业提高的发展过程。学校通过评价的调控,把外控管理演变成文化的引领,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定向,无限趋近校本管理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评比中,以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主导,也可以依据课型和教师自身的特长,实施教学模式的创新,但必须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必须突出有效的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基于学生爱好的研究性学习。“反思求解期”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比较容易接受学校规范实施的模式要求,但如何推动这批教师的跟进行为有新的发展,该校期望在“第三届校级教学能手评选”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带动广大教师的发展。

    该校经过调研提出了“课前预习与课前教学诊断”环节的强化,期望通过这一环节,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低效的状态。“有设定的预习提纲,能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教学反馈。”这是针对教学预设中是否关注该环节的设计而对教学预设进行的评价。“有效地利用预习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前预设,落实以学定教。”这是判断教师是否依据课前预习的诊断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导教学关注生成,通过教学诊断在课堂上再进行二次备课,根据学情来确定施教的内容,真正实践“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引导教师从重视教开始关注学,努力改观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增强教学实践智慧的积累。

    在教学案的编写中重点突出“预习提纲”的设计,突出教学案一侧旁注的二次备课检查,将课堂教学引导到学习环节的指导上来。在互评课的内容上,突出对“预习提纲”的检查和教学诊断环节的评价,看教师是否进行二次备课,实施以学定教。

    通过教学设计、说课和课堂教学评比,强化了参赛教师对教学常规的研修,通过评比提高了对学校规范的执行力。为提高“反思求解期”教师的校本研究能力,学校将“教学反思评比”规定在课堂教学评比后,参赛教师组织听课人员评议,并听取部分学生的意见,结合自我的预设和课堂实际取得的效果撰写反思研究报告。提高了教师对同伴互助的理解,感受到同伴互助和教学相长带来的力量。

    选派资深型教师、教学骨干、教学管理人员、青年教师代表和未能人选却处于“反思求解期”的教师为评委,不仅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同时实现了大面积研修的目的,把教学评比变成了对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过程。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有利于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把评价过程变成互动研修的发展过程,使优秀的实践案例成为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

    三、对校本教学评比的几点思考

    基于校本的教学评比,弱化或舍弃已取得成绩的比较、,强调对设定的诸教学环节的评定,是一种典型的以评促训,以评促研,将“相马”变成了“赛马”的管理行为。在“赛”的过程中发现人才,这对于当前的静态式评价无疑是一种创新,它对于推动“反思求解期”这一没有资历教师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是一种激励性的评价。但通过对该项活动的调研,以及对评比工作后的反思性总结,笔者对几个问题产生思考:

    1.评比的目的有待于理清

    校本教学评比为谁服务?为教师,还是为学校的管理目标?评价内容由什么来确定?制订的校本评价标准是否科学?这是校本教学评比价值定位的问题。

    依据学校阶段性的发展目标选择评比的内容,依据学校不同的发展层次制订合适的评价标准,这是校本管理的原则。如果一味突出校本特征,是否会偏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愿?是否所有的学校都能从师本的角度审视校本管理的行为?我们是否以校本的名义陷人主观主义而偏离了科学的命题,我们是否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演变成约束专业个性的手段?

    对评比的过程,我们要审视:是否所有的参评对象都对该项活动投入真实的心力?评价过程是否唤醒教师内心的沉睡意识?学校的期待是否成为教师参评的原动力?评选过后教师能否继续以这种发展的心态对待将来的工作?评比对于教师的教学习惯能有多大的改良?同样,校本评比对于学校管理者,我们是否对每一次的校本评价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有过真正的思考?

    2.奖励的方式有待于发展

    既然校本教学评比的价值是发展人与成就人,具体到评价结果的管理上,就应当尊重教师专业基础发展力的差异,实施差异性评价。既然每一位教师都不遗余力地参加评比,既然参赛的过程实现了对学校管理目标的无线趋近,我们就应当本着“人人受奖,差异性奖励”的方式对待参评的教师。像基于学科教研组人数的不同发放不等数额的初选指标。诸如确定校级教学能手占初选指标的30%;二等奖占35%,可赋予他们校级优质课一等奖;剩余的35%可设定为教学单项奖。这种方式有效保证了评比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研修的质量。

    3.评比的过程期待人文

    既然把评比变成引导教师专业研修的过程,就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增强过程指导的人文性,使参赛教师始终处于兴奋和对学校管理认可的状态。在实践这一设想时,强化评价目标的导引就是一种典型的做法。学校研制评比规范,将教学评比诸环节的评价指标印发给参赛教师,学校在进入该项评比之前,组织参赛教师和评委学习,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准。要强调评价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要突出研修过程重于评比过程的认识,这是举办校本教学评比的重要落脚点。

    参赛过程中要及时公示各项成绩,在提前告知教师序号的同时,要隐去教师的姓名。及时公示的目的不仅体现评比的公正与透明,而是要告诉教师你哪一项存在劣势,与学校的管理目标有一定的差异,你应当在今后环节的评比中提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这也是缓解教师精神压力的重要方式,不失为科学与人文的并重。

    4.评比后反思的行为要跟进

    我们提倡教师进行课后反思,管理者是否在校本评比后对评比方式和内容进行过反思?校本评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众多维度中,优先发展什么?重点突出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来引领?这些都是评比工作后需要思考的问题。校本管理只有从每一次评比活动中发现问题,才能为日后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智力的支持。同时,今后举行的教学评比,方式是否需要无限制地创新?校本教学评比的价值引领应定位在什么上?如果为活动而评价,学校将迷失自我,也就无所谓“校本管理课题化”。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现阶段整齐划一、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造个性的发展。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地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培养创造力教学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重视人的创造发展,就是推动社会发展。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没有机智、灵活、独立、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便很难在行业中有发展空间。创造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保持较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因此,教育必须把培养人“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作为己任。没有创造,人类只能停止在一个水准上,社会就不会前进,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实在是未来社会发展最需要的。

(二)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学论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的主要弊端在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教师将动作练习方法硬塞给学生,把学生置于“被锻炼,被训练”的被动从属地位,体育课更像“训练课”和“教练课”,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模仿,“学”和“乐”的因素被忽视,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学生创造思维匮乏,毫无个性可言。同时,只重视课本知识中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们所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在教学中又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略灵活性,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有教师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成为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严重桎梏。

(三)个性身心发展的需要

现在,大量实验及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在学生时代,由于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思维活动活跃,其创造力发展正处于黄金季节,这种能力在我们所认同的所有能力中,其爱遗传因素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亦即作为环境因素的一种。学校教育对创造思维发展可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发展认知一些运动的规律,运动的特性,既有利于加强学习的深度,也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

(四)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当今体育运动的种类层次不穷,特别是《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终身体育观念将逐渐普及,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将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进行何种类型的运动,这都取决于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学生将来不能总是机械地再现教师所教的动作,也不可能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有限的几个运动技术去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动作问题。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终身,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阶段,要注重把学生培养成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创造性的解决世纪运动问题的一代新人。

二、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当今中国社会在学习知识文化气息很浓,这绝对是件好事。以前是孩子只要考上大学,父母就很满足,脸上很光彩;现在社会竞争格外激烈,孩子不仅要考上大学,而且只有考上名牌大学父母脸上才有光彩,考上三本、四本实在没有脸面。在社会这种风气下,给了重点中学的学生和家长太多的压力,使得家长过多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心理压力加大,只要考上名牌大学才有脸见爹娘。形成孩子和家长都只看重分数,只看重名次,别的都可以不在乎。认真学习考上名牌大学是理所应该的,学生一天到晚地做题目,做答卷,的确可以训出一批能考高分的学生,但在能力方面却无法得到提高和培养。从长远角度上来讲实际上降低了我们民族的气质和能力。

(二)家庭环境因素

现在经济发达,家庭经济实力都普遍较好,家庭里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子女的读书成绩上。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认为分数和名次最重要,别的都无所谓,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家长就会喜欢自己。于是其他方面事情很少接触,尝试,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因此缺乏处理事情上的创新能力。

(三)学校因素

虽然社会上近几年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事实上真正可以搞素质教育的学校的确不多,学校之间竞争激烈,一个学校的好坏在公众心目中就是看高考升学率,重点上线人数,而不太看重其他因素。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途径

(一)利用教材内容价值,引导发现规律

体育学科的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技术、技能的规律。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内部动机的形成。在学生发现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启发,以便学生尽快的掌握;使学生通过思考把学到的理论只是运用于实践,寻找运动特点、规律。

(二)增加提问,激发积极思维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新颖的创见,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左侧肢体练习,增强右脑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实现对全脑尤其是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从而使右脑潜在的智力得到开发和提高,其人的创造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加强。

(四)鼓励提问求异,开拓思维

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空间,多给学生时间,去积极的思考和提问。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猜想和假说;也应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多方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敢于冒险、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所以,教师子啊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中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夯实基础知识,丰富经验,举一反三

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积极思考,但这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一知半解,而是必须要打牢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好现有的知识,丰富经验。其实,创新思维活动就是组织只是经验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和丰富只是经验,为进行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严赛君。《试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编辑部出版,2001年2期17-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