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运动会安全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运动会安全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汶川大地震中,脆弱的学校成了重灾区。
究其原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教学楼质量问题,一些网民甚至在网上痛骂那些无良的建筑商。不过,也有人提出,除了教学楼可能存有质量问题,学校自身的安全教育是否到位?要不然,悲剧或许能够避免,四川安县的桑枣中学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桑枣中学紧邻北川,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中学,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可地震发生后,该校2000多名师生,仅用了1分36秒便全部安全撤退到操场上,无一人伤亡,创造了这次地震中几大令人欣慰的“奇迹”之一。该校校长叶志平更是因此被网民们称为“史上最牛校长”。
在这次地震发生后,人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起了学校的安全教育问题,也许灾害和事故不可抗拒,但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防范、自救、避险来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奇迹是这样发生的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外出办事的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火速从绵阳赶回学校。
当他疯了似地冲进学校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其他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四周是教学楼。他最为担心的那幢他主持修缮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地震发生时那幢楼上正坐着700多名学生在上课。
当时,学校墙外的镇子上,房屋大面积倒塌,求救声一片。但是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孩子们安全地回到了家长面前。
解读这一奇迹,其关键就两点:花了比建造校舍多一倍的钱加固了劣质校舍;每学期一次的全校紧急疏散演习。
说起紧急疏散演习,刚开始搞时,学生们当是娱乐,很多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但叶校长却从2005年开始一直坚持这样做。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们想不到的是,正是这平时看似游戏的安全演习,关键时刻竟救了他们这么多人的性命。
紧急疏散演练很多学校都搞过,但桑枣中学的紧急疏散演练有一套自己的经验。首先是时间的不确定性,演习前学校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具体是哪一天他们并不知道。等到了演习的那一天,在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听到口令后,全校师生会按照原来设定的疏散路线疏散。其次是固定逃生路线,演习期间不仅每个人的疏散路线,每个班的疏散队形,每一个楼层的疏散先后顺序是固定的,连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再者是撤离速度有讲究,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而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紧急疏散时,学校会让人计时,但他们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正是基于平时多次演习,这次地震发生后,该校20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撤退到操场,并以班级为单位排列好,用时仅1分36秒。
杭州朝晖实验小学的邹蕙书记说,他们学校也每学期坚持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像朝晖五区一个校区,师生人数还不到桑枣中学一半,可他们一次疏散演习最快的速度也得2分多钟。她说,1分36秒疏散2000多名师生,确实是个奇迹。
而这一奇迹,除了令人不禁对叶校长产生敬仰之情,更让人深刻感觉到生命教育的力量。正是这些平时不被重视的教育内容,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却比任何教育内容都有价值。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全校师生才能从容、有序地应对生死考验,最终躲过这场浩劫。
安全的弦,谁也没敢松
对于人口相对密集的学校,对于较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中小学生群体,生命安全教育应是学校给学生上的第一课。
走访了杭州的一些中小学,每个学校的老师都告诉记者,安全的弦他们一直绷得很紧。“生命大于天,安全重于山”,浙大附中校长尚可如此形容学校安全教育。
朝晖实验小学的邹蕙书记是一位已有数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对此她深有感触。对于学生来说,安全隐患除了来自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外,还有火灾、溺水等意外事件,甚至课间学生间互相推搡、挤压都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真可谓防不胜防。为此,朝晖实验小学一直以来都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而对于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大家各有各的招。
邹蕙告诉记者,他们除了平时正常的安全教育外,还定于每天放学前,由各班负责学生放学的老师进行为时2分钟的安全再教育,其内容包括如何处理当时季节、气候状况下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上学和放学路上可能遇到的安全事件等等。她说,这项工作他们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老师有点“背时”,但学校坚持认为这是为了让学生时刻绷紧安全弦,因为这些孩子毕竟年龄小,而且还有些贪玩,需要老师不断地在他们耳边灌输安全知识。
杭师大附中是一所寄宿制中学,安全教育的责任比一般学校要重,而且一旦在课后发生紧急情况,疏散难度比平时要大得多。每年11月9日前后,杭师大附中都会举行一次全校消防疏散演习。同时,从2002年起,学校还成立了一支由150人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分别由每个寝室推选1人、每个班级推选1人,以及每幢寝室楼宿管员、生活老师,学校所有保安和学校后勤队伍组成。他们都是疏散应急的骨干,每年的演习日,学校都会事先利用各种方式组织他们进行学习,他们还要学会使用灭火器等设备。
杭师大附中的疏散演习分两类。一类在寝室,一类在教学楼,而他们平时组织的一般都是寝室疏散演习。当寝室疏散演习开始时,每一个寝室的消防员,得先站在寝室门内侧疏散本寝室人员。当同学开始往寝室外跑后,消防员站在门外侧即楼梯拐弯处,提醒下楼的同学快步行走,不要停顿,注意安全。当自己寝室同学全部撤离后,消防队员要在门上画一个圈,然后再关上门离开。据说,这是为了方便疏散后的救援,如果看到这个圈就表明寝室内已没人,救援人员就不用再进去了。而当同学跑到一楼寝室门口时,宿管员、生活老师就已经站在门口了,其中一人会带着同学按指定路线疏散到操场上。
至于教学楼疏散演习,其实每天的课间操就是一次疏散演习,每天课间操的路线,就是紧急疏散的路线。目前,全校2700多名师生全部疏散到操场上所需的时间,创下的最高纪录是3分15秒。
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刘惠玲告诉记者,浙江省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安全教育,省教育厅下得最多的文件就是有关学校安全教育的文件,有些时候一个月就是四五个。而且,浙江省除了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人•自然•社会》课程教育,将安全教育内容列入会考、中考范围,还对学校安全教育实行目标责任制,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间每年都会逐级签订《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除此之外,省教育厅还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都要制定各类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其中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汛防洪应急预案等等,每个预案还须组织演练。据省教育厅2007年3月统计,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共制定了359个安全预案,各类学校共制定了2万多个预案。
安全教育大多停留于课堂教学
虽然记者走访的几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安全教育,而且很多措施都落实得很到位。不过,安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课本上、课堂上的现象也不鲜见。
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一天,学校最常用的安全教育,就是指导学生阅读安全规则和读本,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等,实际演练较少。在城市学校,教师还常会采用一些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参与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方式。而县镇和农村学校,预防灾害演习次数则明显少于城市学校,教师也普遍比较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尤其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一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千余名师生的抽样调查显示,38.1%的教师反映,学校从未开展过灾害预防演习活动;55.6%的中小学生从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灾害预防演习。然而,另一项调查则显示,学生最喜欢的避灾自救教育方式依次是,实战演练(46.7%)、动漫课件(26.5%)、影视作品(16.3%)、课本、读物或宣传画(10.5%)。
据了解,浙江省也组织编写了学生应急避险安全手册,中小学校都会安排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虽然这一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个别学校照本宣科的教育也带来了一种假象:学生以为自己懂得如何应付意外,可一旦面临意外,却往往做不出最恰当的反应。
虽然如此,很多学校还是选择了课堂教育。对此,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首先是避灾自救的实战演习成本不低。以灭火器的使用为例,要想让同学真正掌握,最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实践一次,但一个灭火器拉一次就报废,每个灭火器的价格在40元到100元,这不是一所学校负担得起的。还有,学校组织安全演习时也希望能够显得逼真一些,比如火灾演习时常常会弄一些浓烟、明火之类的东西,这些都需要用到火药,这除了要向有关部门审批过之外,在处理时也有一定危险性。所以,安全演习本身的安全性,又成了学校不愿实战演习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据说,浙江曾有一所学校因为一次森林防火的实战演习,结果烧掉了一大片森林。而农村学校因为受客观条件限制,要想搞实战演习就更难了。比如对城市学校来说很简单的防溺水演习,很多农村连游泳池都没有,如果带学生到野外的池塘里、河里去演习,那演习安全就更没保障了。
正因为诸如此类的原因,很多学校一般能不搞实战演习就不搞,尽量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安全理论知识,又能避免高费用、高风险的问题。
安全教育要动真格
灾难降临是不幸的,面对灾难束手无策则是更大的不幸。而应对任何一种灾难、事故,最好就是孩子本身有安全意识和防御能力。
只是,安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的问题,又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浙江省教育部门关于学校组织安全演练方面有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必须结合校园所属周边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学生特点,制定和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做到一校一预案,每年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灾害救助、逃生自救及生存训练等方面的应急预案演练,并要将应急演练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记者发现,在省教育厅下发的6个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办法中,基本上每个办法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其中寄宿制学校还要求必须安排一次全体住校生参加的夜间逃生疏散演练。
可事实上,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各类学校共制定了2万多个预案,但全省学校仅组织了6794场安全演练。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省里有明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也都很担心发生安全事故,按照浙江省安全问题“校长负责制”“一票否决制”,稍有不慎,校长、局长们还有可能为此丢了乌纱帽。可事实上,仍有部分学校负责人抱有侥幸的心态,安全教育、安全演练时间常常被其他教学安排挤占,安全意识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2008年3月,省教育厅启动了“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年”活动,其中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就包括检查学校制订、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情况,以及有没有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做到一校一预案,并举行针对性的演练;2008年5月,省教育厅又启动了“学校安全工作百日督查”,由各市、县(市、区)对本辖区学校安全工作开展全面督查,省教育厅对各地各校进行抽查。
至于安全演习的高成本、高风险问题,省教育厅基教处李斌告诉记者,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他认为,学校完全可以通过事先充分准备、改善演习形式等方式加以克服。比如消防演习,不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去试灭火器,完全可以通过个别学生演练、其他学生观摩的方式。还有,为了学生安全,一些条件有限的学校、低年级学校可以灵活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避灾自救教育,比如针对不同年级和年龄段设计一些游戏、知识比赛或运动会,来一次避险竞技。
组织安全演练固然可能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有可能受客观条件限制,那桑枣中学也一样会遇到这些问题,其客观条件甚至比一般学校更差,但叶志平校长还是坚持每学期一次的紧急疏散演练。叶志平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孩子们来了学校,我们有责任保护他们的安全。就算我不是校长,我还是个教师。不是教师,我还是个有良心的人。”叶志平还特别推崇一句不知从哪儿看来的话,就把它挂了出来――“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