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R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73-01

本文搜集了我科2010年4月收治的伪劣香蕉水中毒患者12例,采取早期干预治疗,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0例,年龄21-45岁。表现眼痛、流泪、结膜充血12例;伴有头痛6例;伴有心悸4例;伴有恶心、呕吐2例;伴有呼吸困难0例;伴有咳嗽(阵发性干咳)1例。所有患者均为油漆工,有多年工作经验,此次因使用新采购的香蕉水而出现中毒,工作时间平均7小时,起病到就诊时间4-14小时。心电图示窦缓1例,其余正常。胸部CT示肺部感染3例。随机血糖5.9-8.8mmol/L之间。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3例。尿常规示酮体(+)1例。

1.2 治疗:其中7例患者先到本院眼科就诊,予眼药水治疗,因其中伴有心悸患者,建议急诊内科就诊,入科后立即诊断伪劣香蕉水中毒,通知所有12例患者到本科接受治疗。采用(1)常规治疗: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休息,遵眼科医瞩用眼药水,使用制酸剂,支持治疗,做好疾病解释工作及心理疏导治疗。有感染患者,加用抗生素。(2)①地塞米松10mg加入液体静脉滴注。②细胞色素c150mg+ATP200mg加入液体静脉滴注。③血必净10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④硫普罗林0.3加入液体静脉滴注。⑤酮咯酸氨丁三醇20mg加入液体静脉滴注。以上药物每日1次。

2 结果

入科后5天9例患者所有症状好转,实验检查均正常,予出院。入科后6天3例患者所有症状好转,实验检查均正常,予出院。

3 讨论

香蕉水又称松香水,属芳香族化合物,是将乙酸乙酯、乙酸了酯、苯、甲苯、丙酮、乙醇、丁醇按一定重量百分组成配制的溶剂和稀释剂; 纯香蕉水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较浓的香蕉气味,微溶于水,能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易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剧毒有机溶剂,常用作油漆稀释剂。香蕉水中毒常为经呼吸道吸入,由于香蕉水是亲脂性的,特别容易与神经细胞结合,中毒后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的细胞代谢,出现神经损害.如疲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严重时可昏迷。另外为吸入刺激气体中毒,导致细胞呼吸链损害,导致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和上消化道症状,可引起呼吸困难,严重呼吸衰竭致死亡。目前,其毒性机制不十分明了,且无特效解毒制剂,死亡率高。松香水中主要的成份是甲苯,一般工作环境中允许的甲苯浓度是100 ppm,当环境中境中甲苯浓度升到200 ppm时先感觉到呼吸道有轻微的刺激,随著浓度升高会刺激眼睛、流泪、倦怠、想吐、兴奋、疲倦、步态不稳、神志不清,当浓度升到800 ppm时,口鼻分泌物会增加、舌有金属味道、嗜睡、平衡失调、抽筋。当浓度高达1000 ppm时,会迅速失去知觉。香蕉水属于有机溶剂, 尽管有芳香的味道,手皮肤接触到会有脱脂作用,皮肤会干燥,严重时会皲裂,因此在接触后立刻用清水冲洗掉若是吸入过量甲苯,除了会有上述症状外,长期接触的人出现各种幻觉,常见的是视幻觉及听幻觉,也会有脱离现实感,有漂浮在空中,或在游泳的感觉,因此长期吸食会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而容易致致一些的暴力危险行为;故有人将它归为幻觉剂。此外,在高浓度下,甲苯会造成神经麻痹象,也会产生心肺肾器官的急性毒害,如:心律不整、呼吸困难、肾小管病变、酸碱失衡,重者可能突然死亡。本组患者入科后采取早期干预治疗:(1)及早应用激素,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稳定细胞溶酶体膜,减少炎症反应,增加机体的应激反应。可防治肺水肿及多脏器损害。(2)大量细胞色素c及ATP的应用,可进入细胞内矫正细胞呼吸、对组织的氧化还原有迅速酶促作用、提供细胞及组织能量供给,改善细胞组织缺血缺氧,防治神经及肺损害。(3)血必净使用有效抑制炎症瀑布反应,减轻炎症,防治多脏器损害。(4)硫普罗林,可保护肝脏,促进毒物排除,提供能量。(5)酮咯酸氨丁三醇为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可快速减轻患者痛苦及消除非特异炎症反应。经治疗后患者5-6天后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如肺水肿、呼吸衰竭、肾损害、昏迷、多脏器损害等出现。1香蕉水中毒可出现多系统损害。肾功能衰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香蕉水由以苯为主的多种化学物所组成,其中毒为多种化合物混合中毒,但以苯中毒的症状最为突出。目前香蕉水中毒毒理并不十分清楚,亦无特殊解毒剂。临床急救以综合性治疗及对症处理为主。

故早期采取创新救治技术,治疗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篇2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

急症危重患者具有重、危、急的特点,因此,为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急症危重患者的抢救应当及时有效[1]。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地不断发展,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健全。为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应积极弥补过去护理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本文为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将我院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500急诊危重患者,其中男273例,女227例,患者年龄在21~76岁,平均年龄为(48.3±8.9)岁。所有患者中有151例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有126例为脑血管系统疾病,有118例为呼吸系统疾病,79例为创伤,26例为其他。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两组患者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对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其主要护理内容如下:①首先要建立120信息网络,联系120指挥系统,追踪救护车的动态,尤其是救护车的时间和行程。若有需要应及时与各医生取得联系,并提前准备好各项抢救物品和仪器。②护理人员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将推车、氧气、抢救床等准备好,并通过SOAPIE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将其分为I类与Ⅱ类;设置危重患者的警示灯,为患者开通出一条绿色通道[2]。③护理人员为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可给予吸氧,密切监测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各项救治物品和用药由专人给予。④给予患者吸氧时,切忌导管扭曲;抢救室配备便盆、毛巾、洗漱盘等,护理人员的全部操作均于无菌条件下进行,为避免感染的发生,应常规消毒患者的手部。⑤在对患者的整个抢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若患者有需求,及时为提供呼吸机、氧气瓶等抢救物品。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当的沟通,告知其即将转入的病房,以及病情状况、需要准备的物品和各项仪器设备。身着绿衣的护理人员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应当全程陪同[3]。

1.3观察指标 若患者经过抢救后,各项生命体征表现平稳,则为抢救成功。通过VAS评判医患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急症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全程护理是在对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护理分工和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井然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护理人员接到通知后的第一时间要将各项急救物品和仪器准备好,全程陪同患者的抢救过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其适当的护理措施。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医患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患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翠芳,文安笑,范少华,等.《急诊抢救护理记录登记本》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02):36-37.

篇3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对策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O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篇4

[关键词] 内科;危重患者;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a)-0130-02

病情重笃,随时可以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称为危重患者。在各种疾病中都可以见到,其特点是病情复杂,病情变化迅速,身体衰弱,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叙述病情,变换,饮食排便均需他人照顾。由于危重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故在抢救中必须分秒必争,精心护理,才能使患者尽快转危为安,反之,则有生命危险。对本科2007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65例内科危重患者抢救、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11年8月我院内科收冶危重患者65例,其中,男43例,女22例,年龄28~83岁,平均55.5岁,病因:心肌梗死32例,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15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高血压危象4例,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2例。

1.2 症状

(1)一般症状:高热、脱水,其中肺炎、呼吸衰竭并高热2例,糖尿病昏迷并脱水2例。(2)神经症状:昏迷、惊厥、呼吸肌瘫痪、脑出血、脑血栓形成、持续性癫痫、脑实质的严重疾病,本科收治高血压危象4例。(3)呼吸系统:咯血、喉痉挛、气管异物堵塞、急性肺栓塞、呼吸衰竭, 收治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15例。(4)循环系统:休克、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本科收治心肌梗死32例 ,扩张型心肌病7例。(5)消化系统:急腹症、急性大出血(呕血、便血等)、肝性昏迷,收治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2例。(6)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酸中毒,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7)急性中毒。(8)其他:药物过敏、毒蛇咬伤、中暑、电击、烧伤、掩溺。

3 护理措施

3.1 树立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奉献精神

危重患者多精神不振或意识不清,身体极度衰弱,常有二便失禁或排泄不畅等,要求护士对危重患者应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奉献精神,避免忙于抢救忽略患者及家属感受[1],主动协助患者及家属克服困难,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

3.2 创造良好的急救环境

危重患者需要安静,最好安置在小病房或急救室内。如病情突变不允许搬动,可用布帘或屏风隔开,留有较大空间,以便抢救。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避免患者直接受风吹着凉。室温以18~20℃,湿度50%~60%为宜。室内保持安静,让患者能充分休息。

3.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危重患者多不能自述病情,常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的细致观察来发现病情的变化,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中心静脉压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对心脏骤停的患者采取心、肺、脑复苏的手段,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3.4 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技术

护士应掌握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检测,熟悉各种急救药物及抢救技术,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吸痰,气管切开的护理、洗胃、鼻饲等,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配合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3.5 饮食护理

危重患者常缺乏食欲,需帮助进食,维持营养成为恢复健康极为重要的一环。饮食不仅需要照顾营养,又要照顾患者饮食的特点。不能进食的患者,静脉输入部分营养物质外,还应口服或鼻饲补充各种营养物质,鼻饲流质者应定时喂食,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喂食前后抬高床头防止食物反流。注意饮食卫生,餐具每餐彻底消毒,每天煮沸消毒一次。

3.6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护理

3.6.1 预防外伤和褥疮 对躁动不安、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要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应加用床档保护[2],必要时设专人护理。抽搐者,可用开口器或压舌板开口,防止舌被咬伤。血压过高、过低者,要防止晕倒。长期卧床的患者,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减少对皮肤的机械刺激。应尽早进行按摩和肢体的被动活动,以防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并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

3.6.2 预防五官的并发症 注意眼睛的保护, 如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容易发生角膜溃疡及结膜炎,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0.9%氯化钠溶液或口灵擦洗口腔,注意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6.3 预防窒息和肺部感染 昏迷患者应该尽量使其头部侧向一边,以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要定时翻身,轻拍背部,改变,必要时吸痰[3]。

3.6.4 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便秘,为了防止便秘,每天可给患者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患者按摩腹部, 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帮助排便[4]。尿潴留患者积极采取措施,使之自动排尿,尽量避免导尿,减少尿路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多饮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床上活动,以防泌尿系结石。留置尿管者,每2小时开放1次,每日用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1~2次。

3.7 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

危重患者在治疗的过程,身上往往同时有各种管道,如:氧气管、胃管、气管切开套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等。这些管道都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稍不注意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造成抢救失败,必须认真观察,精心护理,保证各条管道的通畅。

3.8 警惕病情反复

有的危重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病情好转,要警惕病情反复,如:安眠药中毒者,极易反复。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好转,活动后又可突然恶化。心力衰竭患者在大小便后,心跳突然停止等。护士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止病情恶化。

3.9 准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

抢救车及抢救器械专人保管,做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定期检查,随时补充,物品用后归还原处,确保急救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果

本文65例内科危重患者经积极抢救和周密的护理,62例好转,3例死亡,患者及家属对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74岁,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30年,2006年住我科诊断为“肺心病、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009年因便血诊断为“直肠癌、高血压、糖尿病”,2010年住我科诊断为:(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并肺部感染、(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扩大、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4)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5)直肠癌;(6)左颞叶区域性脑梗塞;(7)混合痔;(8)营养不良;(9)脑萎缩。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该例患者病情危重,且伴有脑萎缩,常不能自述病情,住院期间出现呼吸、心跳骤停2次,都因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立即配合抢救,挽救了患者的生命。(2)饮食护理,患者卧床55 d,身体极度虚弱,自理能力完全丧失,还相继出现全身水肿,营养不良,早期用深静脉高价营养疗法,交替由静脉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等补充蛋白质,不足量用葡萄糖补充,维持每日总热量在2 000千卡左右。患者胃肠功能逐步恢复后,让患者从口进食。为了刺激患者食欲,保证营养,专门制定了食谱。如黄芪牛肉汁、红枣、淮山药、苡米炖黑鱼等。经过护理,患者的血浆蛋白恢复正常,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较好,保证了患者的营养供应。(3)基础护理:在患者昏迷期间,眼睑不能闭合时,注意眼睛的保护,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用生理盐水或口灵擦洗口腔,每日2次。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干燥、减少对皮肤的机械刺激,定时翻身,身体受压部位及时用红花酒精按摩,及肢体的被动活动,有效防止了褥疮的发生。(4)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每1~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并给予雾化吸入,以促使痰液排出。当患者意识不清,痰液粘稠,咳痰无力时,及时吸痰,配合使用抗菌素等,消除了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5)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急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40%~72.9%伴有便秘[5],用力排便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增加猝死的危险性,鼓励患者喝蜂蜜水,吃香蕉、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患者按摩腹部,预防了便秘的发生。每2小时开管1次,每日用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1~2次,留置尿管21 d,未发生尿路感染。(6)心理支持,该例患者自觉病情危重,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我们经常巡视病房,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指导患者学会放松、分散注意力方法,缓解了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情绪保持稳定,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患者共卧床55 d,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病程中先后合并营养不良性贫血、真菌感染、呼吸衰竭、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的并发症。患者身体极度衰弱,营养不良,病情多次濒危。医护人员用中西医结合严密观察病情和精心治疗护理,住院期间,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较好,未发生褥疮和静脉炎等并发症,患者好转出院。

6 讨论

护理内科危重患者,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奉献精神[6],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监测技术和抢救技术,熟悉各种急救药物,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分析、应变能力,善于独立思考,通过对65例内科危重患者经积极抢救和制定周密护理计划,并精心实施,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文君,王娟. 急诊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J]. 医学信息,2011,24(1):222-223.

[2]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3-594.

[3] 曾熙嫒.家庭护理技术与常见病护理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173.

[4] 马爱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42.

[5] 杨传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19.

篇5

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车祸、多脏器功能急性衰竭、大出血、羊水栓塞等患者,病情急,是对医院应急处理能力及护士整体素质的严峻考验。2006年2月~2007年10月利用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护理流程管理[1]特制定“危重患者抢救流程预案”,对全院45例危重抢救患者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强调抢救中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定期总结中大家反映良好,医生、家属和患者也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住院39例,门诊6例;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1.5~85岁,平均48.5岁,抢救成功38例,7例未成功(3例慢性病致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车祸致内脏大出血、1例肝硬化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羊水栓塞),其中2例未抢救成功患者,其家属提出对医生的抢救及病历提出质疑,形成医疗纠纷,但对护理工作抢救的满意率为100%。

2 全院统一制定危重患者抢救流程管理预案

护理部制定全院危重患者抢救流程预案(空档时间除外),下发各科室,要求各科在遇到危重患者,根据当班人员情况,迅速成立护理抢救小组,护士长担任抢救小组组长,要求对现场人员分为操作组、治疗组、观察组、外勤组四个保障小组(护士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1人兼职2个组职责等),并对每个组做了明确分工,保证各项抢救措施落到实处。

2.1 组长职责:组长在做好在场护理人员分工和协调后,重视做好家属的安慰和解释工作,快速清理现场闲杂人员,保障抢救通道畅通及场所的宽敞。

2.2 操作组职责:选择1~2人护理技术过硬者,负责抢救中的各项操作,如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吸氧、吸痰、导尿及各类化验标本的采集等。在时间允可的情况下,操作组配合治疗组对抢救场地周围无用物品的整理,保障抢救场所宽敞。

2.3 治疗组职责:1人负责配制各种治疗,并准确、快速给予实施,并向观察组口头传达医嘱执行情况。

2.4 观察组职责:1人负责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观察和调节,并详细做好各项治疗及病情观察的护理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向主管抢救医生汇报。

2.5 外勤组职责: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1名护理人员负责跑外勤,负责对患者血制品的取送、抢救药品的记账、领取及各类标本的送检,以免因家属对医院大环境的不熟悉,延误一些重要的药品及有价值化验回归,影响抢救。

3 抢救用物及药物分类放置

抢救30分钟以上者,组长结合患者的病情,并与主管抢救医生及时沟通,做出抢救时间的长短判断,估计抢救在1小时以上者,治疗组和外勤组人员及时对各种抢救药品进行分类放置。如大出血、羊水栓塞患者等抢救,抢救往往要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故需要备用大量充足抢救药品,很有必要对各种抢救药品分类放置,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常用药品尽量放在前面,依次类推,保障各种抢救药品能及时找到。

4 制定科学的护理实施计划

在病情趋向稳定的情况下,取消抢救小组,由责任护士负责,迅速制定该患者详实的护理实施计划和各班护理人员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上墙张贴予以指导每名倒班护理人员的工作。

5 加强考核与监管

护理部、护士长等管理人员加强监督与考核,要求护理部天天查,护士长班班查,保障患者的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到位。

6 做好告知工作

在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抢救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注意向家属做好相关告知工作,让家属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费用情况,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保障患者抢救,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危重患者抢救流程预案”在各科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管理者充分利用每个人的业务特长进行科学分工,使护理人员做到临危不乱,快速、有效、准确、有序地展开抢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调查,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并且减少护患纠纷,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急危重症;呼吸阶梯性治疗;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096

急危重症患者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患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严重外伤或者多种内科疾病综合影响而导致的。急危重症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 患者常常会因为呼吸功能障碍而产生危险,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所以,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而言, 及时给予吸氧, 采取正确的呼吸管理措施是提高抢救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在于排除低氧血症, 避免患者发生呼吸能够障碍, 使患者的呼吸恢复正常[2]。目前,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方法是呼吸阶梯性治疗, 和传统的呼吸支持治疗方式相比, 其抢救成功率明显比较高。近年来, 本院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1例, 年龄46~75岁, 平均年龄(53.6±3.2)岁, 其中创伤患者24例, 非创伤患者22例, 13例呼吸心搏停止, 有11例濒死状态;观察组男26例, 女20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54.6±4.2)岁, 其中创伤患者25例, 非创伤患者21例, 11例呼吸心搏停止, 12例濒死状态;所有患者在发病之后都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临床症状, 排除有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抢救方法进行治疗 依据临床医师的治疗经验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相应的复苏, 把患者呼吸道的呕吐物清除干净, 避免发生窒息,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鼻导管输氧等呼吸支持抢救方法。

1. 2. 2 观察组患者给予呼吸阶梯性治疗 第一阶段主要为: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复苏,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 其他患者可以采用侧卧复苏;采用仰头抬颏法将患者的气道开放, 并把患者呼吸道及口中的异物清除干净, 避免发生窒息, 如果患者戴有假牙, 应及时把患者的假牙取出, 以防止脱落阻塞气道;对患者进行胸背按压, 胸背按压方法可以引起胸廓运动, 有利于气体的交换, 气道开放之后患者可以自主的呼吸。如果患者仍然有呼吸功能障碍则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治疗, 第二阶段主要是给予患者鼻塞、鼻导管吸氧等治疗, 因其具有给氧充分的特点, 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予患者下呼吸道支持疗法, 对于有心脏骤停及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 这样可以保证患者通气顺畅, 给药也方便。经过第二个阶段的治疗之后患者的呼吸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 则可以进行第三个阶段的治疗,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气管切开等方式治疗, 如果一些情况比较危急的患者来不及行气管切开, 可以行环甲膜穿刺进行急救[3]。如果患者呼吸功能障碍依然存在, 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现象的患者给予呼吸机吸氧, 它在抢救呼吸衰竭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呼吸稳定的时间并做好详细记录, 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复苏的成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本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 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 得出清洁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所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的比较 观察组复苏、气管切开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危重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 患者在发病之后常常会出现低氧血症,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呼吸困难、有呼吸功能障碍等症状。因此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抢救措施, 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4]。由内科疾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一般会选择以原发病为主的呼吸支持技术, 医师依据临床经验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 以防止盲目选择而带给患者伤害, 降低风险。而由外科疾病引起的急危重症一般是根据患者受伤的部位来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 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都应该先把患者呼吸道中的异物或者呕吐物清除干净, 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 选择正确的呼吸支持方式对患者而言有重大的意义。

传统的呼吸支持方式是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 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来选择呼吸支持的方式的,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降低了在抢救过程中的死亡率, 但是仅凭自身经验而选择的呼吸支持方式, 在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5]。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是建立在对呼吸管理系统全面认识基础上的, 分为无创类、4个阶梯及9种方法, 无创类即第一个阶梯, 也被称为徒手支持阶梯, 它主要包括复苏以及开放气道及呼吸流畅2种方法, 第二个阶梯也是属于无创伤的, 第二个阶梯主要给予患者气管或者面罩吸氧等3种方法, 第三个阶梯和第四方阶梯则属于有创伤的, 第三个阶梯主要是对患者行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等2种方式, 第四方阶梯主要是给予患者呼吸机等2种方法。这种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是从简易到复杂的机械操作的,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 可以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一些病情比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无创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不是特别稳定的患者可以直接给予器械进行治疗, 这样可以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缓解患者的症状, 但同时也应该考虑若病情加重时的急救方法, 这样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6]。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取复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而且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这说明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的抢救成功率高, 能尽快改善患者的症状,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好, 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的管理效果, 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章华.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1, 20(20):127-128.

[2] 黄镭.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4, 21(19):145-147.

[3] 党怀勇. 20例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13(9):2076.

[4] 夏黎明.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47(5):80-81.

[5] 施正雄. 90例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疗效观察.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4(2):125.

篇7

【关键词】多功能电子视频喉镜;危重症患者;抢救;意义

1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13-02

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属于临床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气管插管属于一项最基本的操作,其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在对危重病人进行气管插管的抢救中往往是使用普通的喉镜来辅助气管插管,一般成功率比较低、损伤也比较大同时耗时也比较长。而近年来,多功能电子视频喉镜在该领域的应用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科的临床实践对对多功能电子视频喉镜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现将其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确诊证实均需行气管插管。在这80例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9-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0±2.02岁。根据在诊疗过程中应用的喉镜的类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中的患者有36例,采用的是普通喉镜进行相关的诊疗与抢救处理;观察组中患者44例,在实施抢救过程中采用的是多功能电子视频喉镜。经过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发现,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观察组患者首先取平卧位,实施相关操作的人员在患者头端使患者张口后,操作人员左将多功能电子视频喉镜从正中进入患者口内;接着将喉稍微的略向左移动一些,使视频喉镜的镜片下滑至显示屏上出现会厌并把带有芯导管前端向上弯曲60度来适应其角度;最后在显示器的辅助下进行监看下将气管导管沿着喉镜一侧按照适宜的深度插入气管内。对照组:按照正常的程序采用普通的喉镜直接在暴露声门的情况下实施气管插管。

1.3观察指标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暴露声门的平均时间、插管时暴露声门的有效率、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指的是插管低于2次、操作时间低于5min;气管插管时间包括喉镜片放到口腔至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并固定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声门暴露的时间指的是喉镜片从口腔进入到可以观察到声门或会厌所需要的时间。声门暴露有效率参照Cormack分级标准,暴露声门达到I-Ⅱ级即为暴露有效。

1.4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的数据均导入到SPSS13.0软件包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资料等都以样本均数±标准差的(χ±s)的形式来加以表示,对于样本均数采用的是t检验,而组间的数据的比较用到的是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之间的比较。

3讨论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人工气道的建立是属于抢救中的主要、重要措施,而实施气管插管是人工气道建立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急诊科医师们必须掌握的急救技术。可以说及时、快速、高质量的进行气管插管是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有效抢救的关键、之所在。进行气管插管,一般是需要喉镜的辅助,用传统的普通的硬质喉镜实施气管插管因为观察的视野比较小,呈现的图像较小而且不是特别清晰,在舌咽部结构对声门进行阻挡的情况下声门显露就会不清楚或者很困难。而研究显示,采用多媒体电子视频喉镜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可以安全有效地显露声门,实施气管插管时产生的刺激以及损伤也都比较小,而且应用这类的喉镜还可以有效的交叉感染。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多媒体电子视频喉镜实施抢救的观察组其一次插管成功率达到了90.90%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7.7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的来说,多功能电子视频喉镜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在提高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术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继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晓玲,桂军云,,等.TESL-110电子视频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分析与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09-3611.

[2]李淦峰,杨蓓蓓,赖思源,等.视频电子喉镜诊断及取出咽异物的体会[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3):132-133.

[3]邱丽秋.视频喉镜在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术中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3(3):84.

[4]王卫,刘荣胜.视频喉镜在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志,2007,23(9):736-737.

篇8

医院的ICU病房常常紧闭的大门使其充满了神秘感:门外是焦急等待、神情凝重的患者亲属,总是不停地朝大门观望,对门内的医护人员寄托着无限希望,期待大门打开时能传砗孟息。

抢救危重患者的

临床单元

ICU是“重症监护病房”或“加强监护治疗病房”的英文缩写,是医院专门抢救危重患者的临床单元。虽然国内ICU的发展仅仅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但其成长非常迅速,已成为现代化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重病人抢救的临床基地,集中了医院最危急的重症患者。对于很多危重病人来说,如果没有ICU,就可能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因此,ICU也成为一所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ICU不仅聚集了医院最高端的医疗设备,也聚集着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强、应变能力快、能及早发现并熟练开展生命支持治疗手段的医护人员,“一招制胜、招招相扣”的故事常常在这里上演。这里,床单元的医生、护士配备量是普通病房的5~6倍,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一般病区要大得多。

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正是基于专业要求,收入ICU的患者病情都比普通病房患者的病情要危重和复杂得多。换言之,ICU收治的是普通病房限于设备和技术条件而难以诊治的危重患者,因而所采取的诊治方法及措施手段常常有较大的特殊性,用句通俗的话说――ICU的医护人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走钢丝”。

ICU对每位病人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护,医生护士能够更早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免病情发生恶化才予以处理甚至抢救,同时也能避免使用或减少使用呼吸机、透析机、抗生素等。

随着ICU病房的普及与规范,现代医学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明显增强,危急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从过去的不足50%提高到目前的80%左右。例如,10年前认为同时有4个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100%会死亡,今天在ICU的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下,已有不少患者能度过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逐渐走向康复。当然,ICU也是以现代医学发展为根基的,不可能超越迄今医学尚不能做到的事情。因此,大约会有20%的危重患者,即便应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最高级的生命支持系统,ICU也无回天之力。

限制探视的原因

ICU是集合了全院的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管理的特殊场所,通常采用层流、负压或单向气流。危重患者的抵抗力低,过多家属探视会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时还会增加病人对病情的过分恐惧,所以全世界规范的ICU都采用封闭式管理。当然,由于患者较长时间与亲属隔离,也会对患者产生不利的身心影响,所以一旦病情相对稳定,就应将其转出ICU,以便得到亲属的陪护与安抚。

特别要强调的是,危重病人全身的各种侵入性操作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密切的监护和管理,非医务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这也是ICU限制探视的原因之一。

ICU临床救治“绝招”

ICU收治哪些危重患者呢?概括起来包括以下病种: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动脉栓塞(含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等)、急性主动脉夹层、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与危象、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癫痫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哮喘、内分泌危象、急性中毒、呼吸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各种类型休克、水电质酸碱紊乱、慢性病急性发作需要急诊处理者、重症感染、严重创伤、创伤致命性并发症、重症中暑、电击、淹溺等。

同时,ICU还承担着许多社会突发事件危重患者的救治。可以说,ICU医生不但要有急危重症医学多个领域的跨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一身“绝技”。比如,能熟练开展心肺复苏术、面罩氧疗术、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深静脉置管术、胸腔闭式引流术、胃肠减压术、胃肠内营养术、胃肠外营养术、床旁血液净化术、静脉溶栓术、微创血管栓塞术、镇痛镇静术、调温术、临时心脏起搏术、电复律除颤术等急救诊疗技术。

篇9

关键词:细节护理 急诊抢救 危重患者

细节护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与病人满意度,提升护理诚信度的先决条件。临床护理工作平凡、琐碎、繁杂,都是一些小的事情的重复,即使做到极致也不会惊天动地,但有一点疏忽轻者引起医疗纠纷,重者人民关天,但仅靠扩大医院规模和提高技术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细节服务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1】。急诊科患者病种类繁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工作预见性难,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护理质量,为了有效规避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我科从2014年以来,对抢救室患者实施了细节护理,大大减少了护理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5年1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入抢救室的急危重患者780人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370例,女4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390例和对照组390例,观察组男180例,女210例,平均年龄(75.3±3.6)岁:对照组患者男168例,女222例,平均年龄(76.1±3.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入抢救室后根据医生医嘱给予抢救、护理、治疗,安排各种检查及出入院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方面的护理。细节护理包括如下方面:

2.1抢救患者前的细节护理:

2.1.1做好工作准备,严格交接班,确保医疗药械完好备用 接班人员提前接班,对抢救药品、器材逐一检查,保证抢救车出诊箱药品、物品齐全,无过期无变质,急救器材性能完好、备用,以便抢救病人时能随时使用。

2.1.2加强培训,提高慎独精神,保持工作状态 加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训。对各种急救技能、急救仪器操作熟练,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必须在平时就做好急救技能的培训,遇到突发抢救病人我们才能沉着应对,保障患者安全。我科开展了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规划、职业价值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任何时候都保持饱满的工作状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让患者感受到我们是一个专业、严谨的队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信心,良好的形象也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信任。

2.2抢救患者就诊时的细节护理:

2.2.1从危重患者到医院就给予整体、无缝隙、连续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遇到危重患者首先由分诊护士给予预检,并护送入抢救室,与抢救室做好交接。抢救室护士做好分工协作,分区管理,责任组长统筹协调,即使在高峰期也能保证患者入抢救室就有相应的医护人员为其做好检查、治疗等,不遗漏、不忽视每个患者,有责任护士系统负责安排患者的治疗、检查,经评估后的危重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变化的有医生护士护送检查、入院,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确保患者从到抢救室到入院等有医务人员全程无缝隙的服务,保障患者安全,让患者及家属感觉到随处都有医务人员为其排忧解难,真正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帮助。

2.2.2责任落实到人,分工协作,对高危患者做到床旁工作制 抢救室实行责任组长协调,成员分工、分区域管理,有合作有分工,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检查、治疗等充分了解,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及观察的重点,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于适当的处理。

2.2.3做好健康教育和沟通工作 有针对性对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心理护理,发现有纠纷隐患的报告组长及时给予解决协调。

2.3抢救患者入院的细节护理:病情不稳定或可能存在病情变化的患者又医务人员护送入院,提前电话联系,请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护送患者到床旁,并与病房护士做好各种交接。

2.4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护理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定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对相关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3.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抢救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4讨论

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们越来越认识到,细节管理是赢得顾客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秘诀【2】。在急诊抢救中,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患者及家属心情焦虑、恐惧、紧张,我们更应做好细节护理,以我们精湛、细致的护理态度应对任何可能的变化,有预见性的发现问题,形成一种工作习惯,以不变应万变,保障患者安全,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同时,细节护理注重了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心理护理,切实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医务人员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缓解了焦虑、紧张的情绪,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抢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同时能有效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有效改善患者和家属的就医体验,提高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篇10

总结了大批车祸伤员院内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经验。主要包括: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成立护理管理救护小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预检分诊、快速分流;重伤救护、有序配合;做好陪检转运,保证物资供应;加强心理疏导等措施。认为有效的护理管理是保证成批伤员院内急救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大批车祸;院内急救;护理管理

大批车祸是指突然发生、涉及受伤人数多、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大、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的事故灾难[1]。本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经常承担各种大型车祸的救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突发性大批车祸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把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有效的护理管理是抢救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现将2016年5月15日13点29分在沈海高速盐城东台段一辆大型客车发生侧翻,造成车内50名乘客受伤的院内救治护理管理经验及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68%),女16例(32%);年龄3~72岁;颅脑伤14例(28%),腹部伤8例(16%),胸部伤6例(12%),脊柱伤3例(6%),骨盆伤1例(2%),四肢伤5例(10%),多发伤10例(20%),其他伤3例(6%)。其中危重伤员12例(占24%),患者在急诊抢救时间5~15min抢救成功后转入病房。参与抢救护理人员共34人,其中N410人、N316人、N28人,急诊急救及危重症专科护士8人。1.2结果所有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整个抢救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抢救成功率98%。50名伤员中死亡1人,为多发性损伤、双侧血气胸、严重创伤性休克;收住专科治疗45例;急诊留观4例。

2方法

2.1启动应急预案,开放“绿色通道”

2.1.1接到大批车祸报警电话后立即启动《东台市人民医院护理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相关涉及科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1.2对车祸伤员所有的检查、化验、用药全院开放“绿色通道”,一切检查治疗费用暂免,保证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2.1.3成立护理管理救护小组。成立人力资源组、分诊组、救护组、信息组、陪检组、协调组、供应组、后勤服务组小组。人力资源组由护理部副主任和急诊科护士长分别担任救护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整个抢救的护理人员调配。紧急抽调院应急小组成员10名、危重症小组成员10名、急诊科全体护士(14名)立即到位准备救护;各科室护士长及护士在各自科室待命,准备接待患者。分诊组由平时二组增加至五组,由急诊科5名N2护师和5名院应急小组成员担任。救护组由平时三组增加至五组,由经验丰富的急诊科高年资护士和院应急、危重症小组护士组成。信息组由应急小组成员负责伤员编号、登记、录入,做好腕带和标识。陪检组由医生、急诊科护士和物业工人组成。协调组由门诊护士长、2名导医护士组成,负责协调检查秩序,防止伤员堆积一个检查科室影响抢救。供应组由供应室护士长及科室所有成员组成,负责各种物资供应及上收下送。后勤服务组由志愿服务队成员组成,负责伤员的生活照料。

2.2抢救分区分室、安排人员到位

抢救分区分为红区、黄区、绿区三区和清创室1室。红区(抢救室)主要负责救治重症及危重伤员,抢救室内设抢救用品、药品、监护仪、呼吸机等,共设5个救护组,每组3人,由急诊科1名N3护士、1名应急小组成员、1名危重症小组成员组成,急诊科N3护士任组长;黄区(抢救室门外部分)1名护士负责1名患者,由急诊科N2护士和院应急小组成员负责;绿区(诊室及诊室外部分)1名护士负责2~3名患者,由院应急小组成员负责。

2.3预检分诊、快速分流

信息组负责登记伤员就诊时间、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初步诊断、去向、联系人姓名、电话,身份不明者按无名氏登记,做好腕带标识。分诊组护师采取一看(看面色、看表情、看呼吸、看瞳孔、看伤口),二摸(摸脉搏、摸肢体的感觉);三听(听血压、听受伤经过、听患者的痛苦),全面观察伤员,迅速判断病情,边观察边分流,确保防止病情遗漏和延误,争分夺秒抢救伤者[2]。在大批受伤患者送来时,不要只注意到那些大声呼叫者,更要注意到那些无声者,因为危重伤患者可能就在其中[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在患者胸前用不同颜色做好标记:Ⅰ类红色(进入红区,立刻将患者送入抢救室抢救);Ⅱ类黄色(进入黄区,立即监护生命体征),Ⅲ类绿色(进入绿区,安排患者顺序就诊);需止血、包扎、清创缝合的送清创室处理;诊断明确的尽快护送收住相应科室,尽快分流缓解急诊室压力。

2.4重伤救护、有序配合

三人一组,组长指挥。组长位于患者的床头,负责呼吸道管理和心电监护;治疗护士位于患者左腰位,负责输液、采血、配血,准确及时执行抢救医嘱,配合医生实施各种抢救措施;巡回护士位于患者右侧,站在急救车旁,负责随时传递所需药物和抢救物品,备药、备物,做好特护记录,包括记录抢救中的各项措施、给予的药物及时间、患者的病情变化等;抢救后及时核对和补开口头医嘱,完善病历和护理记录,所有抢救记录6h内完成。

2.5护送陪检转运、做好物资供应

重患者病情稳定后由责任护士与主治医生一同护送患者做辅助检查,护送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备好急救药品和简易皮囊等,随时准备抢救[4]。转运途中患者取中凹位,推车要平稳,平车两旁要加护栏,防止患者坠落。保持液体点滴通畅,防止血液回流堵塞针头或输液管脱落[5]。将患者送到手术室或病房,需将抢救用药、病情向护士详细交班,填写转运交接记录单,严防差错。轻患者可由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和物业工人一同护送。供应室、后勤管理科做好医疗、生活用品的供给,医院志愿者做好伤员的生活照料。

2.6清创配合、心理疏导

由应急小组护士配合医生做好伤口清创、缝合、止血、包扎等工作。患者在经历车祸后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由本院心理咨询师负责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和心理疏导。

2.7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抢救结束后第2天,由护理部召集所有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召开“5.15大型车祸应急救援反馈会”,听取多方意见,分析此次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用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6],进一步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和流程,达到进一步持续改进的目的。

3讨论

大型车祸事故发生后,情况紧急、伤员多、变化快、病情危重,如果救护组织不合理,会耽误患者抢救[7]。因此,在最短最快的时间里组织相应人员到位救治是大型车祸抢救成功的重点,为此,我们配备完善的各级护理救治小组,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规范,每次抢救结束后进行质量反馈,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抢救程序。做好护理人员管理,如在此次抢救中我们发现应急救护和危重症救护小组成员因为家到医院距离远近不一,接到电话后,距离较远的人员不能在规定时间到岗,为此,我们将救护人员信息进一步细化,按照距医院的距离远近,分为第一、第二梯队,并将外出学习进修人员及时标注,保证救援人员在最短时间到达医院参加救护。平时经常组织大规模应急预案演练和危重症患者抢救演练,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护理管理组织得力,全院护理人员协调一致,通力合作,紧张而不慌乱。在抢救大批车祸伤员时,护士在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因此,具备相关急救知识技能是大型车祸抢救成功的难点。我们首先加强急诊科护士的三基训练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才能在大批车祸的抢救中做到忙而不乱,得心应手[9];其次,护理部抽调全院各科室2~4名优秀护理人员成立院“护理应急救护小组”和“危重症救护小组”,每年相应课程理论学习后参加急诊、ICU各3个月院内进修并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后获得结业证书,作为应急人力和技术储备,保证抢救时能拉得出、打得响。

参考文献

[1]魏芳.最新急救服务规范及考评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

[2]许玉冰,马春.成批车祸患者抢救中的护理优化管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6):688-689.

[3]吕军,袁慧军,马凌.重大交通事故伤521例院前和院内的急救[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6):888-889.

[4]黄向红.成批车祸伤员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J].福建医药杂志,2004,26(6):223-224.

[5]刘选英.大型车祸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8):457.

[6]管水萍.PDCA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105-107.

[7]余志华,何满红,黎小群,等.优化急救接诊程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95-296.

[8]吕丽萍,项玉兰,毛小媛.抢救成批车祸伤的护理管理[J].护理杂志,2006,23(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