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盈利模式对企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社会餐饮业发展迅猛,各式各样的餐饮单位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消费模式的转变,盈利模式成为各大企业经营者的一大难题。随着经济日益迅速的发展,和其他产业一样,餐饮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盈利模式,或者盈利模式不清晰,盈利模式缺乏对环境的适应性,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企业想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一要“开源”,二要“节流”,在餐饮企业管理上,成本控制就成了重中之重。盈利模式是一门大学问,想要盈利就要从“开源节流”中下手,“开源”主要是要开发新菜肴,扩大消费群体,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而“节流”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控制支出,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收益,盈利模式博大精深。
1 成本控制的定义和意义
1.1 成本控制的定义 成本控制就是运用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以实际与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与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
1.2 成本控制的意义 ①成本控制是餐饮业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面对飞涨的物价,如何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尽量保持良好的利润水平,是餐饮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虽然成本核算可以发现问题所在,但如何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需要管理人员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尽量利用现有资源获取利润的最大化,以此创造新的盈利点。②任何菜品都有合理的成本,如果盲目的以降低成本来为企业创造新盈利,不仅会降低菜品质量,也会影响顾客满意度,久而久之客源越来越少,企业生存便成了问题。因此,降成本一定要以合理为度,只有在合理的成本控制下,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创收新盈利的目标。③成本控制在对大型企业显得尤为重要,有历史资料显示,对于大型连锁企业来说,每店成本下降一个百分点,100家店就相当于新开了一家店,价值非常大,虽然企业还要分摊总部费用,会比较复杂。但值得投入,值得“斤斤计较”。而对餐饮单店的成本费用就比较简单,有些餐饮单店可以在几个月内收回投资,如果一年收回投资利润率就是100%,如果两年收回投资利润率就是200%。餐饮是有机会做到暴利的,这也是它吸引人的原因所在。
2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厨房成本控制,对餐饮经营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在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类似规模、同档次饭店,若能通过严密的管理系统,在不降低菜肴品质的前提下,切实降低厨房成本,在产品销售价格上低于竞争对手,企业在获取更大利润的同时,宾客得到更多实惠,餐饮企业知名度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由此,饭店餐饮的市场占有率便会不断上升。
2.2 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具体体现 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现阶段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各行各业都要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经营。作为现代经济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餐饮企业更应当对消费者负责。厨房成本控制准确,成本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与饭店星级、规格及档次相适应,宾客便可购买到物有所值的产品,享受到应有的服务,更多的优惠让利给广大的消费者,让宾客满意而归。相反的,厨房成本控制不力,将漏洞成本转嫁给宾客承担,便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
2.3 体现餐饮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厨房成本控制,是厨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工作量和难度相当大。厨房管理者必须具备食品原料、烹饪工艺及销售、核算与分析等多项知识技能,并结合本饭店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才能受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厨房成本控制的好坏,是体现餐饮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3 影响餐饮企业生产链盈利的主要问题
3.1 采购链过长 一般餐饮企业生产链的采购过程:农户――收购商――供应商――酒店初加工――各个厨房――切配――炉灶――客人用餐――消费后付款。菜肴从采购到上桌经过7道工序,每经过一层成本就要增加5%左右,所以菜肴采购成本就已经占了菜肴收入的20%。因此采购链是控制成本的重点之一。而食品原料采购又是厨房食品加工和销售服务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组织好原料的采购就成为了成本控制的关键。
3.2 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食材在切配和烹饪时的浪费造成的成本消耗最大。合理的切配方法,正确的烹饪方法,对成本的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
同样是就剃鱼的工序来讲,对于手艺精湛的厨师来说,2斤鱼可以有50%的出成率,也就是说2斤的草鱼,精工去鳞鳃、内脏后的细加工过程后,可以剔出1斤纯肉。但刚刚入门的厨师出成率也许只有40%,甚至更低。
3.3 采购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食品原料采购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业务活动,厨房中需要采购的原料品种多,数量不一,规格复杂,变质快,季节性强,货源渠道复杂,价格变化频繁等特点,在此环节中,有些供应商诚心度不高,有些餐饮内部管理不善、采购员业务不熟悉或弄虚作假,导致所进的原料价格过高、质量伪劣等现象出现,如何以合理的价格,最少的流动资金占有,买到最优质的原料成为各大餐饮企业的重大问题。
4 如何在餐饮生产链中盈利
4.1 缩短采购链,降低成本 采购链过长,从收购到供应再到酒店经过诸多中间环节,酒店买入时成本消耗巨大,不利于成本控制,盈利也成了问题。所以,餐饮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应尽量尝试直接从农户手中采购原料,与农户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以控制采购成本,实现共同盈利。
4.2 提高厨师技能,减少浪费 食材在切配和烹饪时的浪费严重,合理的切配方法,正确的烹饪方法对成本的控制至关重要。解决措施:餐饮企业应加强对厨师技艺的培训;定期开展技能比武,提高食材处理技能,减少浪费。
4.3 规范采购管理,杜绝漏洞 原料在采购环节中,有些供应商诚信度不高,有些餐饮内部管理不善、采购员业务不熟悉或弄虚作假,致使原料价格过高、质量差。下面就采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控制的方法列表加以说明,详见右表:
派人购买当天使用的部分原料(如虾0.5kg,蟹10只),与采购员采购(供应商提供)原料进行实样对比、分析、判断。
5 总结
民以食为天,餐饮永远是个永恒的话题。酒店餐饮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30%-40%,是酒店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以上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不难发现餐饮生产链的盈利状态还有诸多方面值得深入探讨,比如盈利模式的选择。餐饮企业生产链中的盈利状态是酒店、餐饮企业值得关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好了生产链中的成本,有利于餐饮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在本次研究讨论中,我们发现酒店在餐饮生产链的盈利状态上还有很多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的地方,合理控制成本,才有可能为餐饮企业创收新的盈利。
参考文献:
[1]戴桂宝.现代餐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晓帝.餐饮采购与管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美)Jack D.Ninemeier.餐饮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证劵 盈利 稳定
经济往往是在稳定增长与金融危机之间周而复始,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宏观经济稳定时全行业稳健有序发展,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或实现股东权益最大作为经营目标,并往往容易忽视风险的管理及稳定的重要性;一旦出现金融萧条,前期的盲目扩张和最大限度追求利润的盈利模式往往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羁绊,导致企业亏损以至于破产,那么这个时候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对于企业来讲就是极为重要的。
一、稳定性对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必要性分析
(一)经济繁荣时稳定的盈利模式有助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自从20个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关于房屋贷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美联储实行低利率房贷政策,房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房价持续走高。放贷机构的投资热情不断膨胀,并降低了信用等级的评估要求,开始向次级抵押贷款申请者放贷,将次级抵押贷款予以证券化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评级机构也为了获得收益虚假提高证券的评级,这些次级的贷款通过美国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断包装被销往整个全球市场,但是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漫长的销售链条,导致投资者看不到贷款质量的高低,投资的风险加大。美联储其后两年内的屡次加息使得房贷成本大大提高,贷款者的利率明显上升,无力偿还高额利率的次级贷款者最终放弃了房产发生了很多违约情况,房地产市场泡沫终于破裂。继而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长时间的低迷,最终使得多家金融机构倒闭:美国最大保险公司被国有化,美国财政部托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的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第五大证券公司贝尔斯登分别被低价收购,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和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分别宣布破产。
(二)经济萧条时稳定的盈利模式有助于控制风险,均衡收入
证券市场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时证券市场的走势常常平稳而乐观。2006 年我国证券市场结束了4年的熊市迎来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2005 年底的1161 点, 上升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牛市。但是证券市场常常有牛熊市的交替变换,经济繁荣与经济萧条也是在周而复始的发生,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股票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历史最高6124点至1800点,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跌了70%,至2009年12月仍在3000点徘徊,大多市场投资者亏损过半,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二,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都无法幸免,这给依靠传统经纪业务获取主要收入的我国证券行业以沉重打击,不少证券企业面临倒闭风险。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国A 股的暴跌与国际金融危机是有很大联系的。
当漫长的经济萧条时期到来时,如何在全行业低迷危机的时刻实现平稳过度,为下一轮的经济高涨作好准备是我们此刻所要研究的重点。
二、盈利模式稳定性的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明确,在现代金融环境和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的大背景下,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应作如下理解:
(一)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
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盈利能力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稳定状态或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即使出现大的偏离,所产生的损失也会限定在预先设定的可容忍幅度内。
(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着眼于动态的过程,包含着积极进取的内容
金融市场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稳定的盈利模式强调的是盈利模式要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经营策略,改善服务方式和技术,改善业务流程,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一成不变。如果证券公司消极保守,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敢于创新,就会导致市场份额不断收缩,竞争能力不断削弱,甚至破产倒闭,盈利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
(三)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强调安全与效率兼顾
安全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可以增强盈利的稳定性;如果不能使二者统一,那么盈利的稳定就无法真正实现。
(四)证券公司稳定的盈利模式强调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并且发展不是一味无节制的扩张,而更应是在注重成本控制与收益基础上的战略发展
券商的做大做强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一味地求稳不可能培育出较强的竞争力。不求发展的证券公司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稳而有力的盈利,但证券公司的发展不能以忽略成本与收益配比为代价。即证券公司的成本控制应当贯穿于基于稳定性发展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徐丽梅.我国券商盈利模式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01).
[2] 黎水龙,丙学飞.多元化业务构建券商新盈利模式[N].国际金融报,2005-03-30(05).
[3] 杨彩林.我国券商传统盈利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其重构[J].江苏商论,2006(04).
篇3
关键词:多维视角; 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1004805
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税后利润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4万亿元。由此,“银行暴利说”被媒体广泛关注,并把银行高利润归因于垄断和高利差。尽管“银行暴利说”有些言过其实。但事实上,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净利差。而从国际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及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来看,我国银行业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不仅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也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主要推行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为例,自2003年以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虽然略有下降,但仍然占有较高的比重,2010年其净利息收入占比达到7887%,非利息收入占比尽管略有上升,但总体比重仍然较低,近8年平均不足20%,而且多有反复[1]。
数据来源:Bankscope数据库。
从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仍旧很大。2008—2010年间,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
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指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
收稿日期:20121121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银行业结构与盈利模式研究——基于国际化背景视角”(CXZZ11_0063)
作者简介:乔桂明(1956-),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研究。Email:gm_qiao@163com
吴刘杰(1980-),男,河南鹿邑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研究。
的非利息收入平均低于20%,净利息收入占比超过80%。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依然是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我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使得其高盈利现状备受争议。目前,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加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其竞争力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改变盈利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银行业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在国内外金融经营环境已经发生根本转变的今天,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本文将从资本约束、同业竞争、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市场需求等角度加以阐述与分析。
1资本约束的强化
资本监管一直是银行业监管的核心内容。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原有银行业监管体系的缺陷,为此,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于2010年12月正式公布了《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Ⅲ》体现了对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结合的精神。宏观审慎监管方面,不仅强调了资本留存缓冲和逆周期缓冲资本的重要性,而且明确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微观审慎监管方面,如表2所示,重新定义了资本概念,将核心资本及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分别提高到45%和60%,在资本充足率80%的基础上增加了25%的普通股资本缓冲,充分体现了资本质量和数量并重的原则;引入30%的杠杆率监管标准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标准;并将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作为新的监管指标。在《巴塞尔协议Ⅲ》基础上,中国银监会推出了被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与《巴塞尔协议Ⅲ》相比,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的监管更加严格,在新的监管标准下,正常条件下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不低于115%和105%,并且杠杆率最低标准为40%。该标准已经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并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与2016年底前达到新资本监管标准。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
此外,新监管标准下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为:资本充足率=(总资本-扣除项)/总风险加权资产。该计算公式虽在形式上进行了简化,但是更加重视了资本质量。对于银行业来说,若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业银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增加资本以扩大资本比重,另一方面减少总风险加权资产降低分母比重。鉴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银行业的不断融资给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压力,融资规模受到约束,且我国银行业不断扩大信贷资产谋取利差的经营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现有盈利模式,开展资本占用量较少的业务,以利于扩大非利息收入比重。
2同业竞争的加剧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行业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竞争、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四种类型,其市场竞争程度依次增强。银行业市场结构指银行业中银行的数量、规模和份额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的总和,集中体现了银行体系的竞争和垄断程度[2]。一般而言,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其竞争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CRn是常用的衡量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其具体指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的资产规模之和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CRn的取值越大,说明银行业的集中度越高,垄断程度越强;相反,CRn的取值较小,说明银行业的集中度越低,竞争程度越激烈。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以及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使得我国银行业同业竞争程度明显增加。从2003—2010年,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CR5从2003年的058降低到2010年的049,并且市场竞争程度呈现出日益激烈的趋势。同业竞争的加剧必然促使我国银行业必须改变现有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使其收入来源多元化。
3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自从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及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接着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十二五”规划亦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周小川也指出目前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推进,从而必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总体保持在3%以上水平,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经验,利率完全市场化后,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有缩小的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以中、日、韩三国为例,实现利率市场化后的韩国及日本利差总体在1%—2%之间徘徊。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要求中国银行业必须及时转换经营模式,改变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图1部分国家利差变化的国际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4金融脱媒化趋势的显现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二十多年以来,其功能逐步完善。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数目不断增加,已经从1997年的764家增加到2011年的2 342家;同时,上市公司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217%增加到2010年的804%,其中,2007年达到了1782%,如表3所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亦是总体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融资额仍达到3 913亿元,2010年融资额更是达到12 641亿元,如表4所示。
由此来看,我国证券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其直接融资的功能,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但是,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不断发挥,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金融脱媒压力。另外,“十二五”规划指出“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这意味着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脱媒化趋势会愈来愈严重。面对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理应积极研发与证券市场相关的业务产品,以改变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公开数据与世界银行数据库。
5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总收入不断提高,从1978年3 64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03 260亿元。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10年的29 992元。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使得国民财富快速积累。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0 年我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
《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把可投资资产分为个人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规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多达50万人的高净值人群
《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将可投资资产超过1 000万元人民币的个人定义为高净值人士。共持有达15万亿元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 000万元人民币。
居民财富的增加使得金融服务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以高净值人群为例,2009—2011年,以现金存款、股票、房地产和基金等为主的传统投资产品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同期,以股权投资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为主的投资产品在高净值人群资产组合比重中分别上升了5%和4%。此外,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增强及居民对外活动的增加,也使得市场对新型金融服务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面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商业银行应大力开发中间业务,转变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与环境
从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来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具有现实的基础条件和环境。
1国家金融政策角度
尽管目前我国银行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但自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金融监管政策就有所放松,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办理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并逐步开展了金融混业经营的试点工作。就银行业混业经营政策来看,可以追溯到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如
由此可见,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大趋势,我国政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具体文件的形式,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放宽了金融业务的经营范围,并不断推进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以开发新型金融业务。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角度
自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资产剥离、政府注资和上市等新一轮改革,已经由被西方媒体称为“技术性破产”的银行转变成为资产质量优良的商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架构已经确立,其经营效率逐步提高。如表6所示,从资本利润率来看,由2007年的167%增长到2011年的204%;同期,不良贷款率不断降低,由2007年的61%降低到2011年的10%。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2011年年报。
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为其盈利模式转型奠定了内在基础。另外,
除了国家宏观政策的逐步放松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外,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为商业银行新型业务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金融资产的专用性。
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前文笔者不仅从宏观金融环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且从国家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与经营环境。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引进创新人才,同时加强现有从业人员培训
盈利模式转型本身就是创新,而创新需要的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引进高级的金融业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要培养大量的金融产品研发和风险管理的专门性人才。比如面对金融市场化,商业银行开发利率及汇率衍生品,并对其进行交易都需要专门人才。而新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必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风险源,这同样要求掌握具有较高风险管理技术的专门人才。
在创新人才引进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员工专业素养。比如银行可以通过将国内专业化培训和国外交流培训相结合,将理论研修研讨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3]。
2重视消费金融,促进服务经济转型
扩大内需将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十二五”规划具体指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可以预见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一重要经济方针,银行业应该顺应趋势,努力开拓消费金融市场。
3积极开发中间业务市场
商业银行应该在做好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发中间业务,以使中间业务收益能够抵消因内部资金收益率下调及存款利率上调而带来的利润下滑[4]。在做好支付结算、汇兑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开发理财产品,并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发展规划等顾问服务,并努力开发政策许可范围内与证券市场相关的业务。
转变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并不意味着盲目追求非利差收入,而是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需要,提高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形成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相对均衡发展的局面,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金融,2012,(6):10-13
[2]刘春航,朱元倩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框架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1,(12):85-99
篇4
我们认为,首先,互联网医疗的最佳商业模式应该具备我们所说的“四句真经”特征:(1)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2)数据决定发展空间;(3)社群带来流量沉淀;(4)整合线下服务链是竞争壁垒。基于此,进一步,我们看好专业医疗移动互联硬件、医患互动软件,不看好当前绝大多数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泛健康管理软件。
其次,互联网商业模式存在于就医全流程的各主体诉求之中,主要包括患者、医生、医院、药企、险企5大角色,越刚性的需求,越容易产生合理商业模式。
第三,在盈利空间方面,向药企收费的模式是目前中国空间最大的收费模式:2014年估计为37.1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558.7亿元
第四,在切入点方案选择方面,我们认为以软件形式还是硬件形式切入互联网医疗并不重要。
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核心是服务3个主体:患者、医生、医院,并且通过形成产业链条闭环,向5个对象:药企、商业保险机构、医生、患者、 医院收费。当然,海外模式中还有一些在中国不很适用的收费主体,比如向企业雇主收费,因为雇主承担了一定员工医疗保健费用,因此有降低费用的诉求。
向患者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模式多样,创新点多
向患者收费的商业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消费者刚需。我们已经多次提到,患者的刚需可以从整个就医流程环节拆解,收费的切入点非常多,医疗健康服务的 9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痛点,都可以作为盈利的突破口。而无论哪种盈利模式,真正解决了患者就医痛点的服务都会获得盈利空间。患者的核心诉求无非是治好 病、省钱、省时、便捷、互动。此外顺人性机制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核心点。这两者可以判断向患者收费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程度。另外,我们认为,在切入方式上, 对于原有就医环节的互联网化改善,胜过对消费者新习惯培养。
对消费者收费的具体收费方式大类上可分为:硬件销售模式和软件服务模式。(1)硬件销售模式已经众所周知,但硬件出售模式在长期发展中可能面临挑 战:渗透率提升后,更新需求非刚性。由于存在其他潜在衍生盈利模式,可以用来补贴硬件,因此可以判定硬件售价在长期应该会持续下降,因此硬件出售更多是体 现出获取用户入口功能,本身的盈利能力在长期会越来越难。但硬件销售本身的市场空间较大,例如血糖仪全球市场空间可达200亿美金,短期内依然可观。 (2)软件服务模式,例如春雨医生等,以基础服务免费(获取流量和粘性),增值服务收费(刚需)的模式进行。(3)社群模式,这部分的收费模式仍在探索之 中,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尚不明显,但一定是趋势所在,具体社群商业模式的威力,可以直接参考《罗辑思维》节目的几次重量级实验。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Zeo
1.公司简介:Zeo是面向消费者的健康移动应用,通过一个可佩带的硬件,监测心率、饮食、运动、睡眠等生理参数,Zeo提供移动睡眠监测和个性化睡眠指导。
2.主要产品形式和功能:ZEO是一个腕带和头贴,可以通过蓝牙和手机或一个床旁设备相连,记录晚上的睡眠周 期,并给出一个质量评分。用户可以通过监测得分变化或和同年龄组的平均值相比较,对自己的睡眠有一个量化的了解。另外,对于睡眠不好的人,ZEO也提供个 性化的睡眠指导,通过一些测试找到可能的问题。
3.盈利模式:主要是面向消费者的硬件销售和软件服务。Zeo在盈利模式上有两种选择。一是软件即服务(SAAS)――通过用户订阅以及持续性盈收,二是用户购买设备产生利润。但采用第二种模式非常困难,因为公司为其头戴设备开价99 美元,利润率并不特别理想。公司在八年内共融资超过3 千万美元。
4.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1)服务是健康管理,非刚需,没有充分利用人性,技术优势无法体现。 Zeo在研发过程中审阅了大量科学研究资料。Zeo的分析数据精准度接近于睡眠实验室的权威数据,而腕部活动记录仪测量得出的数据相对不精准。但是消费者似乎并不关心这些研究结果。这样一来,像FitBit 这样的竞争设备就会做的更好。
(2)佩戴麻烦,逆人性。Zeo所强调的产品价值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人网上睡眠指导。但消费者需要登录它的网站,输入更多的关于自己睡眠以及其他变量的信息。每晚戴着特制头带睡觉也很不方便,用户反而会产生不适感。
(3)不能忽视艺术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数据视觉化促进行为变革很好很强大,但它更多是一项艺术,而非科学。这类企业需要更多的艺术家,用户界面设计专家以及心理学家的帮助,而非仅仅是技术突破。
向医生收费:市场空间不大,且盈利模式单一,难以成为主要模式
向医生收费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医生的核心诉求。包括(1)增加合法收入、(2)增加个人的品牌知名度、(3)发表更多论文并评上更高职称以及 (4)减少工作量。同时在整个诊疗环节,医生还存在需要病患准确病情信息、需要辅助决策信息、降低风险、持续跟踪病患(院外)病情并建立个人病历库等需 求。但从刚性程度上来看,仅有第1条需求可能产生盈利模式。
向医生收费的切入点主要包括辅助诊疗以及预约平台,辅助诊疗层面的需求是持续的,基于此的盈利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预约平台类服务存在一定的需求,等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和放开后,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向医生收费的公司的具体收费方式主要是会员收费。在美国,医生独立执业,问诊相对自由,所以对医生的盈利模式非常多样,客源、诊断、诊后、用药、器械等都可以是盈利的切入点,而中国医疗体系对医生的限制非常多,所以针对医生的盈利模式还是限制在辅助诊断用 药以及医生间交流的层面,而在预约平台上收费的模式目前发展较好,但存在着会受到政府监管的风险,未来发展并不乐观。目前针对医生收费的企业,例如 Epocrates、丁香园、杏树林等,对医生收费都不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积极开发其他盈利模式是现存公司的普遍特征。总之,针对医生的盈利的创新点较 少,盈利空间也较小。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Zocdoc医患对接平台
1.公司简介:初创企业融资“新王”。Zocdoc创立于2007年,是一家线上医生预约平台,服务遍及美国的2000个城市,目前每月要向500万用户提供寻找医生和在线预约的服务。在2014年6月完成的D轮融资中,Zocdoc募集资金超过1.5亿美元,市 场估值超过15亿美元,成为纽约初创企业中名副其实的“新王”。
2.提供的主要服务:Zocdoc提供高效透明的对接平台。基于地理位置,Zocdoc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对接平台,通过Zocdoc网站或是移动客户端软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找到附近医生,并查看医生的资质认证,服务点评,空闲时间等信息,并在线与医生预约服务。
3.盈利模式:Zocdoc对患者用户免费,对注册医生则要收取250美元/月的费用,目前有超过530万名医疗从业者在Zocdoc上向患者提供服务。2013年,Zocdoc的在线预约量增长200%,移动端的预约量的增速则达到500%。
4.经验总结:目前还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等待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可有发展空间。除了受到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 的支撑,Zocdoc的兴起与美国医疗行业的环境以及供需状况有很大关系。首先,在美国,大多数医生是自由执业,而不是像中国一样从属于医院,医生与患者 是直接对接,而不必通过医院,Zocdoc正是大大提高了这一环节的透明度和效率;其次,比起中国,美国的医疗资源供给相对充足,医生需要Zocdoc这 样一个平台来接收患者资源。基于以上两点,Zocdoc可以以向医生收费的方式持续盈利,并且随着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于平台的粘性也 进一步增强,闭环商业模式逐渐稳固。
向医院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空间大,但盈利模式只能满足中短期发展
向医院收费的切入点包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以及提高收入。在这两个层面,医院的需求较强,针对此产生的盈利模式都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但基本上与医疗信息化更相关,而非纯互联网模式。
目前向医院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软件销售以及维护运营收费;二是硬件销售;三是远程监测服务收费。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Vocera医院移动通讯,向医院收费
1.主要产品功能:Vocera可帮助大型医院实现快速而有效的通讯。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 问题是如何在医院内部实现快速而有效的通讯,以应对各种紧急突发事件。Vocera可以为医院提供移动的通讯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是一个可以让医护人员戴 在脖子上或别在胸前的设备,可随时收发信息,随时通话并设置提醒,取代了医院过去使用的BP机。
2.Vocera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医院收费实现盈利。2012年Vocera共拥有医院客户875家, 包括大型医院、中小型诊所、手术中心和养老中心等,其中775家在美国本土。公司2012年收入近1亿美金,主要来自向医院的Vocera硬件/软件销售 以及维修服务。公司2012年上市,现市值为3.3亿美金。
3.经验和教训总结:vocera近年收入情况并不乐观,总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净利润亏损显着增加。我们认为这主要原因来自于医疗信息化技术的提 升,大量替代性、低成本解决方案不断产生,因此原有基于通讯技术的产品可能会大面积受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品替代,因此医疗新系统企业更多可以向互联网方 向转型。
向药企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模式多样
向药企收费的存在基础,是满足药企的营销、研发需求。药品的营销、产品的研发是药企发展的基本需求,而基于此产生的盈利模式市场空间大。向药企收费是目前软件类移动医疗公司最大的盈利来源,无论是针对医生、患者、医院哪个环节的服务,均可以依靠流量和数据采用向药企收费的盈利模式。
目前向药企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基于流量的广告收费;二是基于数据的精准化推送收费;三是研发数据收费。短期内,广告是向药企收费 的主要盈利模式,而基于数据的精准化营销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我们认为,向药企收费的公司是目前盈利模式切入点最好的公司,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 该盈利模式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向药企收费是在产品获得流量以及数据基础上建立的盈利模式,存在一定的壁垒,一旦企业获得了足够的用户及数据,跨越了盈利模式的壁垒,就能在移动医疗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Epocrates基于软件的双向服务
1.公司简介:Epocrates于1998年由两个斯坦福学生创建,2011年上市,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2013年1月被美国健康护理技术提供商Athenahealth以近3亿美元的现金收购。
2.主要产品功能:Epocrates拥有美国排名第一的移动药物字典,其的核心服务是通过手机软件向专业医疗从业者提供信息支持,包括药品相关信息,疾病相关信息,医疗实验室诊断信息等,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和高效的为病人提供服务。目前有超过一百四十万的临床医生使用Epocrates的手机软件。
3.主要盈利模式:Epocrates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不是手机软件销售。2012年,Epocrates收入 1.2亿美元,其中80%来自向药品企业提供市场解决方案(包括60%的广告和20%市场调研服务),剩下20%来自软件销售。基于掌握的医生客户资源和 软件平台的数据资源,Epocrates可以通过DocAlert信息服务向医生传递药品审批、临床试验数据、治疗指南、处方规定变化等简短的信息,并根 据药企的需求进行精准的医生再教育内容投放,已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同时,为药企开展针对特定地区或对象的市场调研也是Epocrates的重要收入来 源。
4.经验教训和结论:Epocrates被主攻EHR的医疗信息化服务公司Athenahealth 收购后,收入下滑,总部裁人,短短几年间,一颗耀眼明星已成明日黄花。互联网医疗的App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委身下嫁给各种HIS,EHR,EMR 系统,将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服务更多地植入“移动化”元素,与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深度融合,这很可能是一个未来的重要趋势。
向保险公司收费:市场空间较小,盈利模式单一,处于探索阶段
向保险公司收费的存在基础是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实现精准化定价和减少赔付支出。具体操作上的主要切入点来自于移动医疗在慢性病管理上的优势,移动医疗能够对慢性病进行长期监测,提供合理的健康指导,从长期上降低保险公司的赔率,所以衍生出了向保险公司收费的盈利模式。
目前向险企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硬件销售以及远程监测服务。向保险公司收费的盈利模式来源于美国,美国商业保险发达,市场占比超过50%,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为移动医疗公司开辟了新的市场与盈利模式。而中国商业保险覆盖人群不到2%,市场空间较小,一些公司例如九安医疗、中卫莱康试图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新的盈利模式,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认为,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尤其是能否将移动医疗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如果能够打通社保市场,移动医疗行业将获得质的突变。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WellDoc:向保险公司与企业雇主收费
1.公司简介:WellDoc是一家专注于糖尿病管理的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向用户提供手机APP,并在云端建立糖尿病管理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糖尿病管理。医生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状态。WellDoc通过自身开发的平台和系统帮助用户监测血糖,利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和医生建立专门的合作,协助改变用户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2.发展历程和现状: 2005年成立,在移动医疗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积累了许多糖尿病管理的经验。2008年6月,在DiabetesTechnology&Therapeutics发表短期临 床试验报告,证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显着降低。2010年10月,软件通过FDA认证。2011年9月在Diabetes Care发表临床试验报告,证明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控制血红蛋白水平的显着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差异达到1.2.如果一个糖尿病新药 上市能证明和对照组差异达到0.3,疗效就足够显着。糖尿病管家系统是第一款通过FDA对照试验的APP。2012年8月,和AlereHealth疾病 管理公司合作向300000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2012年8月,列入保险公司的报销目录,和处方药物并列。2013年推出了App版本的糖尿病管理软件 BlueStar。这也是美国市场目前唯一一款通过 FDA认 证且需要医生处方使用的糖尿病管理App。这款产品为确诊患有II型糖尿病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设计,类似于药物治疗。该方案由WellDoc拥 有专利的自动化专家分析系统提供支持,其中包括实时消息,行为指导和疾病教育,推送至患者的移动设备。2014年1月,WellDoc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有潜力的公司”之一,并获得新一轮来自默克公司全球健康创新基金(MerckGHI)和风险投资公司温德姆(WindhamVenture Partners)2000万美元的投资,至此WellDoc总计投资已经超过5000万美元。
3.主要产品形式和功能:Blue star是一款可以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糖尿病管理软件,专为确诊患有II型糖尿病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设计,类似于药物治疗。患者将他们的药物和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血糖等数据输入到安装有blue star软件的移动设备中,系统对现有药物剂量、血糖波动情况、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后,为患者提供自动实时的虚拟指导,包括提醒相关测试、药物、生活方式的调整及膳食建议。同时,患者的数据会被定期发送到患者的医生那里以帮助填补在复诊间歇中产生的信息差距,并促进疾病管理的讨论。
篇5
在当前轰轰烈烈的媒体改革大潮中,期刊似乎波澜不起。据中国期刊协会调查,在全国9000多种期刊中,真正盈利的不过百余家。也就是说,盈利的期刊仅占到期刊总量的2%左右。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成为当前期刊经营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期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期刊盈利模式无外乎两种,一是依靠发行收入。这是目前国内期刊业最为普遍的盈利模式。这类杂志的定价一般高于其成本,而且发行收入随着发行量的提高而增加。以《读者》杂志为例,2001年该杂志约2亿元的利润中,有近1.8亿元来自发行收入。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故事会》虽然拥有400万读者,但是广告收入却很少,盈利主要依靠发行收入。
二是依靠广告收入,这是当前国内期刊业最为热衷的盈利模式。这类杂志如《时尚》、《世界时装之苑》、《财富(中文版)》、《汽车杂志》等。2002年,《世界时装之苑》的广告收入(刊例)高达1.6亿元人民币。近年来,随着期刊广告市场扩大,一批新兴杂志开始放弃依靠发行盈利的模式,采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发行,扩大发行量以吸引更多的广告。
虽然这两种传统的盈利模式仍是国内期刊业的盈利支柱,但是其局限性也日益明显,发行收入受到发行量的限制,全国9000多份期刊使期刊市场渐趋饱和,大多数期刊的发行量徘徊不前。而期刊市场的广告额虽然每年是两位数增长,但是其大部分市场份额却被少数大刊所拥有。那么期刊是否只能靠这两种盈利模式来生存呢?上海的新锐期刊《理财周刊》借鉴海外期刊的成功经验,成功地探索出期刊盈利的“第三种模式”,即发展以期刊品牌资源为核心的延伸服务来盈利。
期刊经营的“三次售卖”理论
《理财周刊》开发的第三种盈利模式源自国际期刊业流行的“三次售卖理论”。所谓三次售卖理论,是指在欧美发达国家期刊经营的三种商业模式。
第一次售卖是指“卖内容”。杂志以精彩的内容吸引读者,扩大发行量,使杂志有可能获得发行收入,所以第一次售卖是杂志发行收入的基础。第二次售卖是“卖读者群”,定位清晰、内容精彩的杂志拥有一定数量而且相对固定的读者群,这个读者群是杂志吸引广告的资本,所以第二次售卖是杂志广告收入的基础。第三次售卖则是出售期刊的品牌资源,利用品牌资源发展衍生产品。主要方式通常有:重印或合订本、特刊或增刊、图书和光盘、数据库、网站、会展、客户名单、品牌授权等。
在欧美发达国家,只卖一次的期刊经营规模都不大,在2000年美国期刊300强中,这种类型的期刊只有21种,说明这种模式不是期刊经营的主流模式。最成功的期刊都是三者卖得都好的。而在杂志的三次售卖中,第三次售卖的发展后劲最足,因为杂志是品牌媒体,一本有影响的杂志在其读者群乃至整个社会上都拥有良好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利用期刊品牌发展的衍生产品也因此被赋予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全球知名杂志以第三次售卖取得成功的数不胜数。以财经类期刊为例,美国财经杂志巨擘《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排行榜在全球家喻户晓,而该杂志在上海举行的财富500强第五届年会不仅让国人目睹了全球企业界巨子的顶级盛会,也亲身感受到了《财富》杂志的品牌号召力。开一次上海年会,《财富》究竟赚了多少?怎么赚的?国人不得而知,但从主要赞助商的名单中就可见端倪,它们是美国国际集团、安达信、英国电信、中国银行、戴尔电脑、高盛集团、北方电讯、国泰航空等。类似的例子还有《福布斯》杂志的富豪排行榜。最近在上海举行的福布斯全球CEO年会再次显示了知名期刊第三次售卖取得的成功。
时尚类杂志同样重视第三次售卖,《COSMOPOLITAN》杂志是世界上销售规模最大的年轻女性杂志,这家杂志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3000万读者。虽然其在广告和发行方面获得巨大利润,但是该杂志的品牌推广同样不容忽视。1997年,〈COSMOPOLITAN》杂志与美国专卖授权公司合作,开发小物品系列产品。包括妇女贴身内衣、袜子、眼镜、家居、泳装、泳帽、泳镜、小附件和手表等物品,目前在欧洲大约有4000个这样的小物品商店,2001年其欧洲的销售额大约为2200万英镑。该杂志还开设了首饰专卖店、咖啡店、沙龙等。在上海,“ELLE”品牌的时装专卖柜遍布各大百货公司,它的背后则是著名时尚杂志《ELLE世界时装之苑》。
在国际期刊市场上,利用“第三次售卖”所获得的利润甚至堪与期刊发行以及广告的收入比肩。美国的《读者文摘》依托杂志读者群销售图书,图书销售利润比杂志还高;美国第二大期刊集团Hearst第三次售卖的收入超过7亿美元。2000年,英国《商务》杂志第三次售卖的收入占其收入的一半,达14.5亿英镑。衍生产品的高额利润促使许多知名杂志不断拓展第三次售卖的领域,《国家地理》杂志产品开发延伸至旅游、探险多个领域以及中小学生等多个年龄层,还出版多种报纸和80余种图书及每个国家最有代表性的音乐CD,它的地图在美国也是最权威的,所有这些产品都冠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商标。
国内期刊业的“三次售卖”实践
在我国,期刊盈利模式的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一批先知先觉的期刊经营者已经注意到第三次售卖的重要性,以利用期刊品牌资源为核心的衍生产品开发开始起步。如《故事会》从1996年起扩大杂志的外延,推出《故事会爱好者丛书》、《中国历史故事丛书》、《故事会图书馆文库》等,成了一家故事“制造厂”。著名时尚杂志《瑞丽》也正处在“卖三次”的阶段,网站、数据库成为其必不可少的扩张手段。瑞丽女性网经营包括广告、电子商务、短信、彩信、收费邮箱等在内的能盈利的几乎所有模式。该网站由于品牌价值高,女性主体客户突出,因而受到广告商的青睐。
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理财周刊》把国际上期刊经营的先进理念与上海的期刊经营环境相结合,把期刊经营三次售卖的理论付诸实施,取得了创刊第二年即盈利的巨大成功。
出版增刊、图书是理财周刊最早开发的衍生产品。2002年,上海房地产呈火热之势,买房、租房成为个人理财的热点。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上海都举办了大规模的房展会,理财周刊乘势推出的《房产增刊》在房展会现场发放,虽然每本价格为15元,仍被一抢而空。2003年,上海房产市场更加火爆,理财周刊紧抓热点不放,房产增刊由半年一期增加为每季度一期,5本增刊的广告销售额即达280万元。不仅广告发行都能赚钱,理财周刊的房产报道在业界也声誉日隆。理财周刊还把名牌栏目“生意场”的精华内容集结成册,出版了理财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克隆赚钱店》,这本书一度登上沪上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
主办会展活动也是理财周刊实践“三次售卖”理论的重要手段。除了面向普通市民的理财讲座、创富沙龙活动,面向金融专业人士的高层次国际交流,这家只有五十多名员工的杂志社,还多次主办过三四千人参加的“终生理财总动员”、“市民理财日”等活动,反响非常热烈。2003年,《理财周刊》不仅邀请了华尔街“女股神”艾比・科恩来沪演讲,还十分成功地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了上海首届理财博览会。利用《理财周刊》这块日益深入人心的招牌,这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成为《理财周刊》新的盈利点。
2003年,理财周刊注册了上海第一家理财培训公司――点金培训有限公司,瞄准的是理财规划师培训这块市场空白。另外,他们看好网络的盈利前景,将其网站从杂志的电子版改造为理财类门户网站,5月份推出的收费会员服务提供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迄今付费会员已达数千人。另外,网站正酝酿开发金融产品工具库,囊括上海所有的个人理财工具,有望成为另一大盈利点。
期刊品牌需要用心经营
“第三次售卖”的核心是挖掘期刊品牌的市场价值,然而,知名品牌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品牌的价值也需要用心去经营。而品牌经营恰恰是当前中国期刊业的弱项,虽然全国有9000多份期刊,但是真正家喻户晓或在某一领域内被公认为权威的杂志却为数不多,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就更少了。这或许正是国内期刊业鲜有涉足“第三次售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这一意义来说,当前我国期刊业实践“三次售卖理论”,开发新的盈利模式的第一步就是经营好自己的品牌,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让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商业周刊》对其品牌价值的概括:期刊品牌的成功运作必须具备8个要素。
一是盈利,该刊2000年营业额5亿美元,年盈利6000万美元;
二是权威性和影响力,该刊被公认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财经期刊之一;
三是具备跨地域、跨文化的渗透力,该刊在全球各地都有高阅读率;
四是长期稳定的发展,该刊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史;
五是明确、稳定的目标市场,该刊的北美订户中88%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平均年薪23.3万美元;
六是业务发展潜力,该刊拥有6个地区版,3个细分读者版(小企业版、精英版、制造业版);
七是有效的市场推广,该刊的稿件被其他媒体广泛引用;
八是明晰的品牌产权和完善的授权使用机制。
《商业周刊》的品牌8要素为我们树立了期刊品牌经营的标杆。对国内的期刊来说,至少应从三个渠道加快学习,以期快速建立品牌。
最首要的当然是内容。杂志“内容为王”,内容是品牌经营的核心。《商业周刊》何以成为最有影响的财经周刊?自然得益于它最早提出“新经济”、“亚洲金融危机”、“创造力经济”等概念。同样,如果没有《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等一系列文章,我国的《财经》杂志又何以在短短几年内声名大振,引得广告商纷至沓来?强调内容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时,尤其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以不符事实的、哗众取宠的报道来求得短期的轰动效应,这样的做法对树立有影响力的、健康的品牌来说,简直就是“致命杀手”。
媒体的公信力问题被国内的许多期刊所回避,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在某些时候,它不得不屈从于“金钱的诱惑”。比如,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正要给某杂志投放几百万元的广告,同时,记者又有一个极具新闻价值的线索正是要曝这家大公司的光,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在期刊业中绝不鲜见,但最后能够秉持公信力、坚守新闻操守的却并不多。像《财经》、《理财周刊》等媒体敢顶住压力、坚持刊发曝光新闻的做法,或许损失了一些眼前的利益,但却在读者心目中树立了极高的地位,大大推动了品牌的树立。
篇6
LBS位置服务高调亮相,可是细细推敲起来会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活动,对LBS的需求非常少, 签到概念已经玩不下去了,LBS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标配应用,LBS作为一个行业已率先不复存在。
手机游戏除了诞生了若干个盈利的明星企业外,大多数手游开发企业生活的都很艰难,抄袭、破解、黑卡、刷量等SP时代的招法又袭扰着手机游戏行业,手机游戏行业正在成为一片红海,手游从业者未来有可能沦落成高级民工吗?
APP应用由于缺少知识产权和硬件环境的保护,中小APP创新者的早期产品和模式很容易被TABLES等大的互联网应用企业所吞噬,在一个缺少底线的大的竞争环境中,微小创业者如何从巨无霸的围追堵截中脱颖而出?
2011年的狂热和泡沫正在逐渐变小,2012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业界进入了理性投入期和泡沫消退期,行业目前态势颇有点雾霾弥漫,雾里看花的意思。透过浓雾的遮挡,每个行业从业者都想知道中国移动互联网在2012的爆发点在哪里?
带着这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行业的TOP50企业代表和行业高端精英4月18日从全国各地齐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参加每年一度的“2012第七届移动互联网高峰论坛暨TOP50颁奖大会”。本届高峰论坛的主题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变化与机遇”,秉承多年一贯的“”参会嘉宾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行业面临的问题,寻求应对之策。
本次高峰论坛报名异常火爆,截止到发稿时间,报名参会人数已经超过1200人。(场地空间有限,目前报名已经停止。部分参会嘉宾名单)。报名的火热程度也彰显了上述问题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也预示着行业的爆发点来临已经为时不远了。
篇7
[关键词]现金流;案例说明;重要性;现金流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08.230
1现金流定义
“现金流”是现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2现金流的作用
第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现金流。所以,强化现金流量管理势在必行。各个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经营状况采取相对应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措施。
第二,现金流分为自由现金流和股权现金流。前者明确地反映了企业的支付能力,后者体现了企业实际支付能力。两者相结合,综合地体现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回报能力,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了企业在同业的竞争力。
第三,强化现金流量管理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良好的现金流量的管理,使企业能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动性,同时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将企业的资金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成也现金流、败也现金流”案例说明
京东,作为现在成功的电商企业,年年亏损,却还能长久运营并且还在扩张。它的成功,离不开现金流。充足的现金流才是企业生存的王道,企业账面连年亏损,只要有充足的现金流就不惧。反之,即使账面连年盈利,如果现金流枯竭,则会随时面临倒闭的危险。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京东现金储备增至345亿元人民币。相较2015年底现金储备228亿元人民币增长51.3%。这才是刘强东玩命扩张的真正底气。前不久,京东刚刚宣布发行总额10亿美元的债券,其中5亿美元利率为3.125%,2021年到期。另外5亿美元的利率3.875%,2026年到期。发行完毕后,京东债券将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可以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得到投资级信用评级,成功发债,显示出资本市场对京东现金流盈利模式的一些肯定看法。
1906年,美国商业企业W.T.Grant成立,经过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企业。按理说应该会依靠经验与市场份额更好地运行下去。1973年时,公司股票价仍按其收益20倍的价格出售。1974年,公司的营业利润仍高达1000万美元。但是,就在1975年,因为现金流的断裂该公司宣布破产。原来,在破产前5年,W.T.Grant公司的现金流净额已经出现了负数。即使有着高达1000万美元的高额利润,但是公司的现金不能支付巨额的生产性支出与债务费用,最后导致“成长性破产”。所以说,如此强大的公司倒闭,仅因为现金流的管理不当。
中国普马同样,在成立后8年内在中国开设了近150家分店,迅速跻身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但这时,却将经营产生的现金,甚至还有大量注册资强化现金流量管理,既能保证企业健康也能保证企业稳定地发展。南地区某银行收回2亿元贷款,就使各地普马店“被拖欠”贷款和租金。长沙店关门后,普马陷入供应商、业主、银行和讨债风波中,不到半年的时间,遍布全国的普马连锁超市像多米诺骨牌的方式崩塌。其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以上三个例子,充分体现了现金流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Q定企业兴衰存亡的是现金流,现金流管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统计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大约80%的破产公司从会计上看属于获利公司,导致它们倒闭的不是由于账面亏损,而是因为现金不足。在中国,盈利质量和现金流量问题越来越受到证券分析师和企业界的关注。现金流管理的研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金流管理成为许多报刊和著作讨论的热点。成也现金流,败也现金流。强化现金流量管理迫在眉睫。良好的现金流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京东的现金流案例说明了良好的现金流足以支撑与保障一个企业的运行。京东的现金流盈利模式是抛弃了以往主打产品的盈利模式。别的企业靠产品赚钱,它靠钱挣钱。年年亏损又如何,只要资金到位,一切都不是问题。同样,W.T.Grant企业,在破产前仍有着较大的利润可图。正因为现金流的断裂,给了企业致命一击。中国普马同样,规模强大,利润丰厚,并且还在不断地扩张,但正因为一心只想着扩张,增加营业利润和市场份额,没有顾及资金链问题,导致最后的失败。
如果把现金流比作骨髓(有造血能力),那么现金就是血液。京东靠着良好的造血能力,不仅能维持自身生存,还能靠“卖血”挣钱。而W.T.Grant企业,就是造血功能弱,又得维持自身成长,从“贫血”到“严重贫血”再到“白血病”不治而亡。中国普马,则是在贫血的基础上,因长沙店倒闭,各种债务,大量失血而亡。所以说,一个成功的现金流管理,就如一个人,必须身体健康。有良好的造血功能。偶尔的贫血可以通过(外部筹资)输血急救。但不能依靠其生存。要想健康地活着,骨髓一定不能有问题。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企业能深刻认识到现金流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要只在乎眼前小利,拼命赚钱,别忘了,身体才是本钱。现金流才是本钱呀!
4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问题与分析
企业现金流财务管理意识的缺失是我国目前现金流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我国大部分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很多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意识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这仅仅是一项简单的记账工作而已;也有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资产数目、项目利润等内容上,根本不了解财务管理活动的内涵和本质,更不用说去主动了解现金流通周期、现金流通状况等情况了。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我国现金流管理的研究仅停留在公司运营层面,并没有被提高到战略高度。现金流管理的内容只是泛泛地介绍现金预算、日常流量、流程、流速和风险预警等战术性管理,没有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更没有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相匹配。
第二,管理者眼光过于短浅,过分重视眼前蝇头小利,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现金越来越缩水,这会在无形中减少企业的收入,使项目效益大大降低。
第三,管理者没有深刻认识现金流与利润的关系,过于片面地只重视利润的多少。
第四,现金流管理手段也只是侧重于事后分析,而缺乏事中的控制、特别是事前的预测和安排。
第五,没有用同等的眼光看待现金流入和流出方面的管理,导致管理者一直没有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
第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都没有将现金流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这对其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第七,企业实践中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因为中国企业的考核与绩效u价体系仍是利润导向型,对于业绩质量问题重视远远不够,现金流的导向作用还很弱。
5实现现金流量优化管理的简要途径
在当下市场经济下,好多企业,尤其是电商,已经逐渐意识到了现金流的重要性,也有了一些值得借鉴的举措。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微博、饿了么、唯品会、天猫等都有像什么“一元夺宝”“预付翻倍”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回笼资金。顾客通过这些活动得到“得宝机会”的同时,并不损失什么,因为企业会给返同等价值的券,或专用币等,而企业通过这些活动,很快筹资,等于说是得到了大量资金的预付,使现金流得到有力补充。资金没变,顾客、企业双方都获利,这也是金融市场的迷人之处。有人把金融市场比作一块肉,经过好多人的手,最后肉没变也没被谁吃,但大家手上都有“油”。以上对一些企业对现金流流入方面的方法以分析与借鉴。现金流是流入与流出的总体把握。管理好流入,同时现金流的流出管理也异常重要。企业同时应:一是企业应加强监管力度,使企业现金流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现金管理理念,减少资金浪费,加快现金的运作效率,强化自身在行业的监管,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此外,建立一个完整的现金流管理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完整现金流体系的建立是实现现金就优化管理的基石。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相应的职责,合理划分企业内部各责任单元的职责和权力,是现金流管理措施有效推行的重要保证。当然,现金流管理的组织体系要和公司的业务特点和管理模式相适应,既要与依托于公司组织结构,又要有相对的专业性。在确定现金流管理控制指标体系时应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有盈余、营运资金额度应合理、盈余现金应进行投资、长期投资及融资计划应与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创造能力相适应等作为指标体系的重要标准。
6相比与会计利润现金流更重要
现金流是实现会计利润的基础。会计利润只是账面上的,如果没有现金流支撑企业的营运与费用性支出,会计利润将无法实现;会计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盈利能力与收益质量的缺陷,而现金流则刚好弥补了这一点;现金流更能判断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会计利润只是预期,变现能力较弱,若发生变故,则有可能实现不了;现金流弥补了会计利润在反映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缺陷,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现金流从长远角度更能扩大企业资本价值,科学优秀的现金流管理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保证。
7结论
企业应深刻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及现金流风险,更好地管理现金流风险并结合自身经营特点,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现金流管理模式。只有高度重视现金流及其管理,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才能使企业更好地运行经营下去。文章只是对公司现金流重要性及其管理工作进行简单论述,希望在此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学者和同行做出更深入全面、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J].会计之友,2016(4).
[2]黄京.浅谈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J].经济视野,2014(9).
篇8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 519090)
摘要: 国际货运业是珠海对外贸易和港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最近几年全球经济逐渐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使得外贸出口锐减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历程中的特性的束缚,珠海国际货运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货代企业生存状况堪忧。因此,国际货运企业必须准确把握市场方向,逐渐向综合型物流企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 : 珠海;国际货运;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052-03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货运向港口物流转型发展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U51002010;项目来源:珠海市凯利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秦雯(1983-),女,山西夏县人,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倪志敏(1983-),女,河南汝南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集装箱运输。
0 引言
国际货代业作为珠海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更多的参与国际交易的最直接的途径。珠海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重制造,轻流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运行业的长足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失衡。本文将目光投放于珠三角地区的货代业发展上,针对上述问题探究珠海发展国际货代的有效策略,旨在平衡区域经济结构,实现国际货代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1 加快推进珠海国际货运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1 国家高度重视,商务部出台指导意见 国际货运物流业是以物流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现代物流产业中的一个主要的分支。国际货相当于物流供应链中的一条相对独立的子供应链。它包括多个中间环节,业务规模较大。多年以来,国际货代业务为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大量货运业务,对本区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拉动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国际货代物流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因为起步晚,在营运规模、物流功能、营运模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尚有不小的差距,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与全球货物贸易运量第一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要通过并购重组、优胜劣汰,打造若干个经营模式先进、海外网络健全、竞争力较强的特色物流服务公司,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业务综合化且具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的物流企业,同时扶持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中小型货代企业,以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的综合化国际货代市场。
1.2 珠海对外贸易和港口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些年,珠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港口货运吞吐量逐年增加,使得本区物流业快速扩张,国际货代业在本区物流贸易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货运公司处在货主与承运人之间的中间地带,它的运作增进了货主与承运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双方节省了交易成本,并且促成了许多运输交易。相关调查显示,珠海目前有90%的海陆空货物运输都有货代企业的参与,货代业在本区物流贸易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我国将推进“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构建国际物流体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珠海将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点发展国际物流业纳入我省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总之,无论是考虑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是整个珠三角地区物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货运业尽快开拓综合型物流服务,以适应整个市场的发展需求。
2 珠海国际货运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①企业数量、规模截止2015年6月,在珠海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货代企业共计510家,增长速度快。珠海市货运企业总体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综合实力弱的特点。②企业类型。根据企业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分为如表1所示的企业类型。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国际货运企业行业竞争加剧 国际货运企业行业竞争加剧。以往,货主主要通过国际货运企业与承运人合作。现如今,货主都尝试和承运人直接合作,以降低国际货运物流成本。随着业务规模的拓展,承运人也开始承担货运业务,使得国际货代企业的市场份额被挤占,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建立货运分公司中远物流公司。另外,最近几年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也发展起来,等级在册的货代企业就多达40000家,加之当前世界经济疲软,国际货代需求逐渐减少,导致国际货代市场逐渐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货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越发严峻,而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方兴未艾,在发展的过程中危机四伏。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降运价和运费,难以盈利。
2.2.2 盈利模式创新动力不足 传统国际货运企业,管理层对货代行业发展趋势认识不到位,对市场动态的反应迟缓,无法做出有效的战略规划。就国际货代行业而言,目前仍有很多企业仍然通过提供服务来赚取报酬,这种传统、单一化的业务模式附加值低,如果承运人提高运价,或者为了压缩成本,企业的盈利空间就会严重萎缩。另外,低端国际货代业务已占据了一大部分市场份额,而高端货代长期沿用一种业务模式,缺乏创新,货代企业始终难以扩大盈利。
2.2.3 缺乏健全的运营网络 提高货代服务的附加值,建立综合型货代运营网络,是现代国际货代企业扩大盈利的主要路径。但是现实情况是,企业缺少一套高效运转的运营网络,尤其是海外运营网络,使得国际货代业务难以摆脱传统单一化盈利模式,并且无法开展国际多式联运及集拼业务经营的服务模式。
2.2.4 与客户的契约化程度较低 据调查数据显示,国际货代公司普遍缺乏大规模的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导致现有的业务范围任然是以传统的货运业务为主,而没有真正地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服务的功能,与客户群体之间的关系也是松散的,还不能做到与客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2.5 专业程度不够,缺乏个性化服务 现阶段,大多数国际货代企业的主要业务仍是运输、仓储等单一化的业务形式,尚在探索附加值更高的加工、配送等其他业务形式。从企业总体规模来看,许多企业的发展规模还是比较小,服务质量不能与国外先进货代企业同日而语。并且随着货主消费水平的提高,其货运需求逐渐变得多样化,这就倒逼货代企业必须转型发展,在改进服务质量的同时尽量为货主提供差异化服务,以满足货主的个性化需求。
2.2.6 规模与资源的欠缺 国际货运公司转型升级的途径主要是延伸服务范围,拓展服务业务。为了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要,需要增加运输、仓库等设施设备等。对硬件设施、车队、仓储和配送中心等的大力投资,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并进行市场的开拓。
2.2.7 人才流动频繁 人才是体现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关键资源。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摆脱了“拼规模、拼资源”的传统模式,而是逐渐转向以人才和科技为主的竞争模式。物流企业的确解决了一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货运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员频繁流动的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货运企业多,人才就业机会多,为了获取更高的报酬或者为了进入更好的发展环境中,人才频繁流动,对企业成长极为不利。
2.2.8 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货运企业经营规模有限,资金不充足,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运营业务中,而基础设置、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利用信息技术跟踪监控货物运输过程,导致服务质量大大降低。另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物流市场营销的重要性,降低了消费者的满意度,而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多,也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陷入竞争困局。
3 珠海国际货运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国际货代企业要摆脱单一的盈利模式,扩大盈利规模,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确立现代化、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同时不断革新传统业务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结合企业特点建立运营网络,以提升国际货代业务的整体盈利水平。
3.1 提供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针对国际国运企业盈利模式单一、服务附加值低的问题,国际货代企业可转型发展,增设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可以承揽包括流通加工、仓储、运输、装卸、报关、报检、保险、物流信息在内的全套供应链物流服务,力求为货主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解除货主的后顾之忧。
3.2 组建横向一体化物流战略联盟 针对国际货运企业缺少一套完整的运营网络的问题,建议企业之间加强横向合作,共建横向一体化物流战略联盟,运用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横向一体化物流战略联盟是由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但服务模式趋同的国际货代企业以订立契约的方式结盟,联盟成员之间共享物流信息、物流技术和相关业务,通过集中配置物流资源来壮大物流运作规模,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3.3 与客户建立契约联盟关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不只是一次性物流服务,而是一种可以谋求长远合作的综合型物流服务。因此,货代公司要想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客户环境来帮助单签公司摆脱生存困境。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客户间进行充分共享信息,尽量做到双方相互信任,缔结物流联盟关系,通过七月来结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与现有的客户建立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业界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同时,利用现有的业务网络,积极寻求开拓新的客户群,与更多客户建立契约联盟关系。
3.4 积极开拓市场实现功能专业化,强调服务个性化 当下,“互联网+物流”的模式越来越被物流业内人士所看重。依靠信息化技术、产品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使得物流行业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从而推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货代公司的转型升级需要在物流服务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上下功夫,以特色化、专业化服务来争取更多客户,同时应该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服务机制,以适应市场需求。总之,实现系统化、专业化是现代第三方物流公司扩大业务规模的必然选择。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客户物流服务的需求逐渐变得个性化、多元化。有实力的客户甚至更希望以合理的价格获取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因此,货代公司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业务优势,从提升服务质量着手,在适当降低物流成本的前提下尽量提供差异化的物流服务。
3.5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并减少人才流失 人才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源。货代公司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注重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积聚人才,尤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育人。学院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际货代先进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到校讲课,与企业联合建设高职货代业务实践实习基地,让学生入校后在不同学习阶段都能随时进入企业实践实习。彭超介绍说,把原来集中于校内的毕业前集中定点实习改为校内外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和生产环境中得到实践锻炼,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6 加大信息化建设 珠海国际货运业应该利用深度挖掘的信息匹配、严谨的信用评估和风控机制,撮合货主和承运人顺利成交,提升货运效率,从而实现承运人、货主及货代公司三方共赢。一般来讲,一套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包含企业内部信息,并且能和国内外商、分支机构、托运人、船公司、港口以及其他物流端口实现联网,并与政府之间共享数据和信息,实现网络化运作。货代企业只有掌握更全面的物流信息,才可以做出更精准的物流决策,才能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整个整个供应链网络上的合作伙伴及业务流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物流行业解决了一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际货运服务业作为整个物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传统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在以往的某个发展阶段内,的确为货代企业创造了利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市场是动态发展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人们逐渐倾向于差异化物流服务来提高业务效率。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时间就代表效益。货主企业主要压缩时间,减少等待,加快周转速度,实现成本收缩和供应协同;货主企业比较注重核心业务,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国际货代企业首先要准确把握货主需求,应该在原有单一化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以提高物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凯利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转型发展效果
珠海市凯利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有10年的经营历程,期间不断创新,进行多次革新。尤其是在2015年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珠海凯利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转型发展,打造出了货物追踪、仓储报告、 货物标签、文件处理等增值等多种优势服务项目,受到客户的青睐和信任。在海外市场中,企业的海外服务网络已经扩展到全球70多个国家150多个城市,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中东等地的主要港口都有自己的网络。近几年来,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成熟,在这一领域的营业额已经超过只做传统国内委托人委托办理出口业务的两倍。
5 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珠三角地区的国际货代业凭借其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有力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但是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步伐逐渐放缓,并且出现了许多问题,“重制造,轻流通”的现象应该得到极大的改善,货运行业间如基础平台水平不高,服务水平偏低,货代人才匮乏,企业经营方针不善等等都是制约珠三角地区该行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在推动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整合政府、企业以及学术界的资源和能力一道推进货代业的发展,对货运行业以及珠三角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红英.苏州新港国际货运公司转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对策建议[J].技术与市场,2014(21).
[2]冯海俊,宫相荣.杭州聚冠国际货代公司的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7).
[3]国际货运企业转型国际物流企业的分析研究[J].中国市场,2013(30).
[4]郝新蓉.国际货运行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基于宁波的调研分析[J].企业经济,2014(10).
[5]唐军荣,魏巍.我国国际货运业向第四方物流转型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篇9
痛苦因子之一:总店的盈利模式本身不具有可复制性。
快乐宝贝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其开店时间早,当时北京乃至全国市场上甚少有婴儿用品专业店,快乐宝贝饮了“头啖汤”;二是该店经营面积较大,相比一般婴儿用品店30到80平方米的店铺面积,快乐宝贝所经营的商品要齐全得多,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三是该店在北京市场已形成了规模和名气,供应厂商以专柜联营方式帮助该店降低了营运成本;四是店主擅长公关,与北京各大医院的专家关系较好,其早期的妈咪教室创举,为该店吸引了众多迫切需要婴儿产育知识的妈咪,从而解决了客源问题。不难看出,快乐宝贝的盈利模式具有借鉴意义,但很难复制。
痛苦因子之二:核心能力的流失。
一个专业店的核心营运技术体现在商品的进销存管理、卖场作业管理、顾客关系管理三个方面。而将快乐宝贝推向盈利高峰的两大举措恰好又是其连锁体系崩盘的深层次原因。供应厂商进店直销,表面上快乐宝贝是坐享红利,实际上却是将卖场交由供应商管理、控制:导购人员由厂商派驻、培训、管理、发放工资,日常的促销推广,大至企划案,小至促销道具、POP,都由厂家提供,所传播的是厂商的品牌,所培养的是厂商品牌的顾客。这种人工输血而非自身造血的经营思路,弱化了快乐宝贝核心能力的培养。
更有甚者,快乐宝贝竟然取消了妈咪教室,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成人用品与孕婴用品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成年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产品,而孕婴消费人群则相当茫然。初为人之父母,孕婴消费人群特别希望了解孕婴市场的商品种类、特性及其功能。况且,国内在婴儿的产、育科普方面相当落后,商机恰好蕴藏于此。因此,普及科学的育儿理念、方式及辅商品,是任何一家孕婴用品店必须认真做好的功课。
然而,快乐宝贝却为了利润最大化而取消了妈咪教室,这等于放弃了自身的导购能力、聚客能力与顾客忠诚度。所以当其迁址后,70%的老顾客流失,快乐宝贝也就辉煌不再。
痛苦因子之三:高估自已的经营能力。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无外乎分销某品牌的商品或服务。特许加盟属于资金密集型与智慧密集型经营模式。资金密集型是指特许方为培育品牌投入的资金较多,智慧密集型是指特许方具有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并由专业的经营团队执行之、推广之、督导之。
虽然快乐宝贝在企业化改造过程中意识到了专业团队的重要性,但由于其管理的底子太薄,其经营团队短期内难以熟悉孕婴用品产业环境。在企业内部尚处于磨合期与制度建设期时,快乐宝贝就匆匆进行加盟店的拓展招商工作,导致问题丛生。
痛苦因子之四:自身定位及经营策略失当。
快乐宝贝对孕婴用品市场的分析以及对一站式婴儿用品店的发展前景所做的预测无疑是正确的,其连锁加盟的“三个统一”也确实抓住了连锁经营的核心。但是,快乐宝贝店仅以一家单体店的经营规模与资源,不具备沃尔玛、家乐福这种大型商业机器的商品整合、吞吐、议价能力。
孕婴用品虽属“小众市场”,但商品门类涉及食品、纸品、塑胶、电子、木材、纺织品等十几个行业。快乐宝贝的上游是各品牌供应厂商,下游为加盟商。快乐宝贝身为商品整合者与中间商,如果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定位以及可资利用的资源,并将经营策略分三个阶段实施,其成功的胜算会大大增加:
第一阶段:以总店为支点,立足北京市场,用两年时间开设十余家自营店和加盟店。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北京0~3岁的婴儿总数为37万人,人均婴儿用品月消费额为1009元,人均消费能力仅次于广州,但市场总量却为全国第一,是全国各大城市中最适合开设婴儿用品店的城市之一。只在北京进行连锁运作,以快乐宝贝在当地的品牌影响力,极易取得供应厂商的全力配合,同时,快乐宝贝也可以更好地服务加盟店,提升加盟店的生存机率。而且这也可以让快乐宝贝陆续引进专业人才,培养连锁经营团队。
篇10
关键词: 贷前调查;现场走访;方法;技巧
基于现场走访的贷前调查是贷款审批和发放的第一道关口,贷前调查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现场贷前调查中要留意哪些地方?有哪些实用的技巧?这里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目测企业的资产家底
第一次走访企业,不论是生产加工型企业,还是贸易类企业,都要通过目测核实一下企业的资产家底。具体做法就是一方面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的交谈,了解一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基本情况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主要设备、购买或建造时的费用金额等),如果是租赁的场所,一般也要了解一下租赁面积、租金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和实际看到的情况进行大体快速的对比,从而匡算出企业的家底。
目测的这个家底,往往是企业的实际投入资金,如果这个金额远远大于企业的实收资本,那么除了企业多年的积累可能弥补相应的缺口之外,就是存在着其他资金的占用问题银行贷款用于弥补缺口、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等);如果目测的家底远远小于企业的实收资本,那么就有可能是企业的实际出资不实抽逃资本)或者存在着很大的经营亏损吃掉了投入的资金。
我们走访过一个企业该企业的注册资金为300万元,成立不足3年,主要从事轴承生产,有各种加工轴承用设备、行车若干,所在地的国有工业用土地成本约每亩15万元,厂房土建成本约每平米1000元),目测厂区面积很大,有办公楼一栋约2500平米,约1000平米车间厂房有8栋概算建筑面积约8000平米)。交谈中了解到企业共占地约7万平米,其中有国有出让权证的土地24万平米,有房产证的建筑面积约3600平米包括看到的办公楼和7栋车间中的1栋),其他的土地和厂房为无证。通过这些了解到的情况,不难推算出该企业的自有资金很难完成现场看到的资产规模,同时如果要完善土地厂房手续,还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新增的流动资金贷款不可避免会被固定资产所占用。通过这种目测的家底虽然是粗略的估计,但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却是一种很有效很实用的核实方法。学会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地目测贷款企业的家底,所揭示的情报比单纯的分析报表要有效得多。
二、观察企业的经营状态
企业是“忙”还是“闲”,对判断企业的经营状态非常重要。是局部在“忙”,还是全体在“忙”?有大约多少员工在“忙”?由此可以推断其经营规模大小大体,以及判断企业的经营状态的好坏。
通过积累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销售数据、职工人数,可以参考推断调查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没有同类企业的调查经验,则可以通过询问企业竞争对手情况的方式,把同类企业的情况从调查企业口中收集出来,再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加以比较验证。
我们曾经调查过的一个企业,主要从事水产加工,土地、厂房和冷库都证照齐全,走访时发现其厂区的院子里放置了许多专业加工鱿鱼的架子,几个车间中仅有一个车间在挑选加工螃蟹,现场工人约10几个人,后来了解到该厂原来主要从事鱿鱼加工出口日本,后来日本客户因为种种原因中断了与该企业的合作,该厂只好给其他企业代加工蟹子维持部分生产和开资,经营状况与从前根本无法相比。该企业想把抵押给他行的抵押物切换到我行,并希望适当增加额度。通过这种对“忙”与“闲”的观察,我行认为该企业经营状况较差,回绝了该企业的贷款申请。
三、通过侧面询问主营产品的生产经销数量推算其销售收入
企业为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往往会夸大其销售收入。把握企业真实的销售收入是核定信贷额度、把控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走访时,通过与现场人员的交谈,了解到现场所反映的主营产品的生产加工或经销数量,再通过从财务那里了解到的主营产品单价以及主营产品占其全部销售额比重,就可以大体对调查企业的销售收入进行还原,从而对企业真实销售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走访过一个贸易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食品有机大米、海参等)的经销,走访时企业负责人称年销售额在15亿元,后来交谈中问及主营产品是有机大米,占销售额的60%以上,又了解到有机大米的售价在98-188元/斤,上年共销售有机大米约30吨,由此我们推测出给贸易公司的实际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下。许多现场的人员不了解财务数据,但是清楚生产加工或出库的数量,通过这个数量推算出来的销售额往往更可信。
四、了解职工数、平均工资、他行贷款额及担保方式、材料成本率、毛利率、净利率
通过交谈了解企业员工的人数、车间工人数、管理人员数等,由此可以与现场走访的人数进行大体的比对;了解到的平均工资水平与总人数的乘积可以用来匡算企业的开门维持的最低人工费用;他行贷款额度可以用来匡算企业承担的财务费用,他行贷款的担保方式可以用来发掘企业可以用来抵押的资源并可以用来评估我行贷款在同业中的风险程度;材料成本率、毛利率、净利率可以用来估算所需流动资金贷款的额度以及贷款的收益性。
我们走访过一个服装企业,了解到该企业的工人由去年的200多人减少到了现在的40、50人,原来主要是外贸接单加工服装出口,现在因为工资涨的太快,外贸单价低,单子做不下来,转做内贸,目前主要给国内的一个比较大的休闲服装品牌做OEM生产。虽然企业的生产规模比以前缩小了很多,但在外贸转内贸的转型中初步站稳了脚跟,通过对成本等的核算也初步证实了其盈利模式的真实性,最终我行给予了贷款支持。
五、了解贷款的真实用途和收益性
企业的资金都是捆在一起使用的。真正按照受托支付的要求,把全部贷款都用于采购的可以说很少。因而了解贷款的真实用途,同时测算出贷款真实用途下的收益性和风险是否可控非常重要。要企业说出其贷款的真正用途,往往需要与企业推心置腹的交流,或者通过合理的推断挑破其编织的表面上的资金需求借口,使其把真实用途吐露出来。在了解到企业的真实资金用途资金分配)之后,就要针对其资金使用方向,进行收益预估和风险预判,从而最终判断出贷款的风险是否可控。
借款企业有的可能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他行的贷款,有的可能用于支付一部分应付账款,有的可能一部分用于填补老项目的欠款或新上项目的资金缺口等;即使是贷款全部用于采购原材料,也不排除其投入后赔本赚吆喝的可能。因此,科学合理的估算信贷资金投入后的收益性和风险可控性非常重要。
[KG(005mm]
2004年接触过的一个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生产汽车紧固件),当时汽车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汽车用钢材逐年大幅上涨,该企业老板预计未来钢材还会上涨,故囤积了大量钢材。为发展壮大,该企业当时又购入了200亩土地、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资金出现短缺,当银行调查人员指出其材料储备充分无需补充流动资金时,该企业老板直言贷款主要用于弥补部分新上固定资产项目缺口,后来考虑到要争取该优良客户,为其发放了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得到银行的支持,该企业后来成长为在汽车紧固件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之一。当然,对明目张胆的贷款挪用是要严格禁止的,实际工作中,对销售前景很不确定的项目投入、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盲目投入、圈地为目的的投入都应持谨慎态度。[KG)]
六、了解企业的盈利模式或生存基础
工厂也好、贸易公司也好、门店也好,要开门营业就要有相应的费用发生,要贷款就要能够负担得起相应的利息,只有有一定盈利模式,才能平衡掉这些费用,才能存续下去。所以调查企业一定要了解企业的盈利模式或者维持存在的生存基础。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什么?是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是技术优势?是价格优势?是资源优势?是人力成本优势?作为调查者,通过调查要能够感觉到这种盈利模式或生存基础,并进而分析目前的市场环境是否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模式或生存基础,会不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
我们走访过一个企业,该企业是经销钢材、木材起家,后来搞房地产,再后来逐步退出房地产,投资2亿元开办社区电脑维修连锁,自称加盟的连锁店达到1500家,加盟不收加盟费。该企业计划把快递代收业务、第三方支付等业务申请下来并植入社区电脑维修连锁店。通过交流了解,我们发现其连锁门店目前的主营业务电脑维修实际上是不赚钱的或略有亏损,关店和新设店面都十分频繁,经营者的思路就是先烧钱尽量多地铺设网点,然后通过网点规模和未来描绘的企业亮点快递代收业务、第三方支付等业务)把风投或银行资金吸引进来,从而在未来实现盈利。这个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就很大。因为现有的业务是不赚钱的,规划中的亮点业务能否申请下来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同时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网点众多,而更具网点众多优势的是遍地开花的连锁便利店。在国外,该企业所描绘的亮点职能快递代收业务、第三方支付等业务)都是由便利店在承担。所以对该企业的判断为盈利模式不确定,不易介入。
七、了解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的人品、性格、敬业程度
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的人品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有的老板是比较坦率,有的老板是天南海北、云里雾里。能
极的,一般编造的东西多一些。在与老板的交谈中,可以通过询问其创业的过程,对市场环境的看法等,了解到其管理经验和经营思路,通过对谈话中的一些细节的深入交流,了解到其为人处事方法,从而对其形成一个初步的判断。
我们走访过一个医疗设备企业,企业的老总和主要股东都衣着朴素,老总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要贷给我们这么多钱,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些利息赶紧赚回来才行”,这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的授信额度是不是太高了?但我们感觉至少这个老总不像是拿来贷款到处乱投资或挥霍的人。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的人品如何,是银行是否敢于与之合作的重要前提。
八、设计一个有足够现金流的贷款方案
在贷款营销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想营销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都很强势的已经不多见,二者之间有一个是比较强势的,一般就应该予以考虑支持。而这种强势要体现在有足够的现金流方面,而非单纯的抵押足值。
具体的说来,如果一个现金流很充足的借款主体,抵押物不是很足值时,这笔贷款的风险一般是可控的,就应该努力推进;如果一个企业有相对足值的抵押物,但是业务一直没有开展起来或刚刚起步不久,前景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现金流很少,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考虑不做直接的抵押贷款,而是介绍有实力的专业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把抵押物反担保抵押给担保公司,这样就可以通过担保公司的现金流来确保贷款的还款来源。这种例子很多,这里不再例举。在贷前调查过程中,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及时地提出合理可行的授信方案,既可以把控风险,又可以大大提高贷款营销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线上课堂实施方案
- 下一篇:动力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盈利模式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