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的建议和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该怎样解决好分组,让差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思索,我从以下方面摸索了分组教学法,旨在使分组教学能够顺应国家的的方针政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知识风暴”式
“知识风暴”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让我们的大脑毫无拘束地、集中就某一个主题进行想像和思考。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风暴”式分组教学宜在5人-10人的范围内进行,教师交给学生讨论的应是明确且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问题。主题确定后,要力争吸引所有学生参加,吸引每个人思考和发言。在分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自觉遵守以下几项原则:(1)尊重每个同学的意见,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随意批评别人的建议。(2)小组成员应该互相补充,逐渐完善他人的意见。(3)鼓励发言少的同学发表意见,给他们以积极的支持。(4)在这项活动中,建议和意见的数量要比质量更重要。(5)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所有小组成员努力的结果,它不属于个别人。
“知识风暴”式分组教学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评价。教师要以不损害学生以后的参与为准则,在想像丰富、意见独特、小组活动结果的创造性和合理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二、情景模拟式
情景模拟式分组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灾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柠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作品等)展示出来。“情景模拟”包含着“知识风暴”活动的成分,但“情景模拟”活动更完整,它包括解决一个难题、创造一件作品之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而且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判断力、经验、知识和技能。
是否采用情景模拟式分组教学,取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如果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生如何决策或者教学生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那么,情景模拟式分组教学可能比常规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例如:当教师介绍“我们的社区生话”时,可以安排一个小组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收集信息,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活动,最后进行讨论,并展示研究成果。
三、合作互助式
这种分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解释和答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那些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完全掌握知识技能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技能。
在同伴互助式分组教学活动中,教师每次提供一个很小、很具体的主题,以便学生互相解释、演示或说明。学生可以两人一对依次解答一个问题或轮流提问,这对于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公式.纠正他们常犯的错误都有很大帮助。参如同伴互助式分组教学活动的人数以3人。4人为佳。教师要为每个小组选一位具有领导才能的组织者,他要善于提出适当的问题,并鼓励大家回答,还要善于分析、辨别同学的观点,及时反馈:
四、角色扮演式
这是一种情景教学方式,教育者通过提供直观、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角色扮演式分组教学可以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和其他多种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参与者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必须以特定的社会角色进行思考;扮演不同的角色,就会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不同侧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知识,而且,也有助于他们以更真实和更现实的角度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
五、“臭味相投”式
学生学习的敌人在于依赖,教师教学的悲哀在于包办。我认为将差生分给优生一组,是教师的一番好意,是一种理想的分组方式。开始大家都有热情,一段时间后,热情消退,矛盾大增,优生嫌差生差,拖后腿,差生认为被瞧不起,更不愿意学,还导致同学间关系紧张和其他矛盾的出现。怎么办?通过观察,我发现,差生和差生常在一起耍,爱一起探讨问题,能不能根据“臭味相投“的原则来分组呢?我试着将差生分到一组,优生分为一组,结果出乎意料,由于他们水平相当,能力差不多,学习探讨的积极性和热情大增,课堂重新恢复了生机。组内人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燃起了斗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2
关键词:金课;混合;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2-0055-04
一、概述
“打造金课,杜绝水课”正成为近年来中国大学教育的新的教学理念,金课要求课程内容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而把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和当前大学教学改革相结合,其主要实践方式就是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由此引发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国内教育界一些文献基于金课理念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陆恩(2019)在金课视角下对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考察;张熙悦和王怀祖(2020)以《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为例,在“金课”建设背景下,对“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汪芳等(2018)基于在線开放课程建设,对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效果评价研究,指出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从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在线课程平台等四个层面实施联动,每个层面都要依据自身的核心目标加以改进;杨学坤(2019)基于线下“金课”建设联动机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体验式教学改革的模式、思路与实施方案;钱琼(2019)基于金课视角,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中国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成为各经济类院校必开设的重要的应用经济类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马越越(2019)、赵海涛(2019)和张敏(2019)对高等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以教学型的“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于2012年6月重点课程建设结项,2012年11月计量经济学试题库建设完成,2013年精品课程建设结项,2018年6月教材《计量经济学》编写完成,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19年又获得校一流本科在线金课建设立项。计量经济学课程正一步一个脚印建设完善,我们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于2019年12月启动了计量经济学混合式金课改革的大学生评价调查项目,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混合式金课改革的评价,从而作为先行者在提高和改善“二本”院校的金课改革教学工作方面提供建议和参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开展研究:
1.本课程采用网络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线上全面使用学习通APP进行网络教学,网络签到,网络课堂测验等内容,并将教材、实验指导书等相关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供师生使用,线下采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将课程计量模型设计和实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为每堂课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幻灯片,并配合案例及计量教学支持软件操作演示。我们将对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从大学生角度进行考察。
2.对教学资源、课程考核方法和实践创新等内容从大学生角度进行综合考察。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问卷设计,第三部分样本大学生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教学方法评价统计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教学资源、课程考核方法和实践创新等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
二、问卷设计
计量经济学课程调查问卷,基于个人基本信息,对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户籍、年级、所在学院、目前担任职务、目前的学分绩点在班级排名、每月生活费);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课程难度、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对课程教学资源评价(教程、课件ppt、实验指导书、课后作业、模拟试卷);对课程教学方法评价(已有项目、未开发项目、课后作业、实验课程);对课程考核方法评价(平时成绩、总评成绩、期中考试难度、线上期中考试);对课程实践创新评价(课程案例、实验项目、学生科创项目积极性、计量建模型知识作为一项工具对分析事物帮)。
数据来源于我们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使用问卷星对266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266份。
三、样本大学生基本情况
此问卷填写成员半数以上为在校大三本科学生,这是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在第三学年开设,需要学生先修相关的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相关课程。样本大学生中,34%担任班长、班委和学生会部长等职务,绩点在前20%的学生比例为47.37%,约半数来自于一线城市(具体参考19年城市类型划分),90%月生活费在3000元以内。
四、教学方法评价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设计(见表2)
从教学设计的五个方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课程难度、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来看,大学生的认可度均在94%以上,说明计量经济学现在的教学设计对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基本合适的,能够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和大学生的要求。其中,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认可度更高。
(二)教学方法(见表3、表4)
现在计量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教学方式是采用超星公司的学习通APP,进行学习通签到、学习通ppt演示、学习通测验、学习通云教学资料和线上视频课前预习,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近乎高达97%认可目前的线上教学方法,并对学业起到积极帮助效果。计量经济学的课后作业和实验课程我们还没有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仍为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认可度也较高,但大学生对其评价认为帮助不大的比例是要高于线上教学方法,说明对于线上教学方法大部分大学生是持欢迎和认可态度的,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国内教育界打造金课,进行线上教学方式改革是受大学生欢迎和支持的,也是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优化线上教学方式的动力。
五、教学资源、课程考核和实践创新等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资源(见表5)
当前的教学资源已经全电子化,并已上传至学习通云教学资料,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目前教学资源(教材、课件ppt、实验指导书、课后作业、模拟试卷)能达到较好效果,但在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仍有近4%对教材、实验指导书认可度不高,课程教学团队需重点对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仔细进行改进,计量经济学教材是我校自己主编的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已在国内大学使用一年多,我们准备依据教材在校内外使用中教师和大学生反馈的意见,对教材进行修订,计划在2020年9月出版教材第二版,并计划出版相应的实验指导教材,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认可度。
(二)课程考核(见表6)
對于课程考核,平时成绩考核方法为考勤、作业、实验报告与期中成绩各占25%,总评成绩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大学生对目前课程考核方式认可度高达近99%,我们将进一步试行线上期中考试,逐步完善线上教学。
(三)实践创新(见表7)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一门课,近85%的参与调研大学生认为课程案例及实验项目与实践可以有效结合,而认可度约为99%,说明课程案例和实验项目对大学生使用计量建模型知识分析事物有较大帮助,也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科创项目的兴趣。
六、结束语
篇3
1、社会实践不能与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出现脱节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过多注重知识文化的传授,忽视实践教育的重要。在课程安排上,注重理论课程的编排及基础技能培训,实践课程时间少。大多数高校的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及大四实习阶段,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不能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使学生处于盲目跟随状态,缺乏思考和提升,很难将社会实践和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达到预期效果。
2、艺术类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重要性不够,处于被动参与状态
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艺术类大学生学费及消费相对其他专业学生高出很多,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得艺术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更多考虑收入问题,掺有功利目的,而忽视其教育意义。另一种原因,艺术类大学生高中阶段就开始奔波参加特长生培训,参加高校招生考试,与社会接触时间长,独立性强,相对较随性,对于学校组织外出社会实践表现淡然,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实践目的及实践对自身成长的帮助也仅仅依靠老师的宣传和动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很模糊,只是因为课程安排而参加,为完成实践任务而参加,缺乏积极主动参与,致使行动上投入不足,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实践效果。
3、多数艺术类院校对社会实践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缺少长效机制
当前,虽然艺术院校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美感,但是“重技不重德”,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对社会实践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总体规划和设计。少数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年级特点,分阶段重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是根据上级的任务和要求,“一刀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二是高校的社会实践工作本该由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及各教学系共同组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目前,社会实践工作由各基层组织自行组织管理,缺乏校级统一安排,甚至由行政管理人员带队,缺乏系领导和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使得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缺乏统筹安排。三是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它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关键,它能为大学生以后的学习后锻炼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部分学校仅凭学生上交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者心得体会作为考核内容,对是否真正参加过实践活动,是否收获好的教育效果不关心,造成实践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四是缺乏稳定和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基地。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社会实践基地的全面需求量大,高校开发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已不能满足其需求,致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和有效进行。
二、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发展途径
1、引起思想重视,构建社会实践管理运营机制
第一,学校党委及各基层组织深入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文件精神,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引起高度的重视,将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要求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给予人力和财力上的保障,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第三,逐步实现社会实践规范化建设,形成严谨规范的程序,做到“活动开始有准备,活动过程有记录,活动结束有成果”的完整过程。第四,分管领导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思考,根据不同艺术类专业特点,制定目标,科学的设计内容和活动形式,考虑影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内外各个因素,周密部署,逐一落实。
2、多渠道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筹备,整合资源,争取校内外各方面的支持
一方面,各基层组织在学校统一领导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宣传什么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及近年来社会实践取得的成绩,社会实践能锻炼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社会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根据各个专业需要,成立由专业老师和学生一起组成的社会实践小组,给予同学们社会实践活动实质性的建议;当然,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专业优势,开拓数更多数量又有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应主动与当地联系,抓住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主动与相关专业的公司企业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积极为实践基地提供技术支持、管理服务,努力创造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生产和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使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变短期的合作变为长期的实践教育基地。
3、积极组建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实践指导教师
队伍学校内部不仅精心挑选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了解学生特点的专业老师担任专职指导老师外,还需要聘请所在实习单位熟悉该工作流程,实际操作能力强,现场讲解能力强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增长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学校鼓励专职指导老师钻研开发有价值的实践课题,展开调查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更好的反哺理论教学和专业研究,并将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工作量的考核系统。
4、完善社会实践评价考核体制,有效确保社会实践质量和效果
篇4
做好高考复习工作,打好高考攻坚战,既是寒窗苦读的同学们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你们含辛茹苦的全体家长的殷切期盼,更是我校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第一要务。所以今天我们召开高考备考动员大会,就是为了给大家鼓劲,使大家能够认清形势,确定目标,全身心投入学习,齐头并进,都能取得优异成绩。
从我校有了高中以后,高考成绩年年上升,社会声誉越来越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高三级教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原因,更是历届毕业生顽强拼搏,努力学习的结果。
为确保2012年高考再创辉煌。在高考辅导方面,学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制定复习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加强全面指导。学校高度重视备考工作,随着高考工作的启动,我校及时成立了高考复习工作指导小组,迅速整合一切备考的人力,物力资源,及时组建了高考备课组,督导组,调研组和服务组。全面指导、督查、评估、反馈教学情况,协调后勤服务、信息搜集、资料搜集、整理、打印等各方面的工作,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高考备考三阶段工作计划和高考工作行事例,并且细化了每一个阶段的时间区限、复习进度、教学内容、突破方向任务目标。真正做到了底子清,方向明。
二、弘扬三苦精神,凸显韧的精神,确保复习时间。从承担高考辅导工作起,高三级全体教师就从大局出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牺牲节假日,休息日,从暑假补课开始提前介入到高考辅导工作中,周六正常上课,今后星期天还要进行弱科辅导和小三门辅导,每个师生都坚守在清苦的高考攻坚战线上,不松懈,不放弃。一直要奋斗到考试的最后一天。
三、加强研讨交流,切磋教学技艺,提升教师辅导能力。为迎接不断出现的高考压力和挑战,营造群体合成作战的良好氛围,我们组织各科任教师认真研究考纲、考题及复习方法,同时学校通过启动“青蓝工程”、组织集体备课、邀请专家培训、高考题检查等方式对每一位教师重点帮助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了高考,走进了高考,同时,为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我校继续派老师参加校外研讨会,组织校本研讨,聘请高考专家组督导,迎接了市、区局高考督导。
四、精心设计教学,认真落实“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的高考复习策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深度,向课堂要质量,坚持课堂教学少讲、精讲的原则,突出规律、方法、思维,突破疑点、重点,尽量给学生提供巩固、消化、吸收和自主支配的时间。并设计各种形式进行随堂检测以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力求做到低起点,小步子,抓基础,促提高。
五、重点突破,培优补弱。培育尖子生,督促临界生确定重点培养目标,挖掘各种人才潜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把补弱工作作为提高上线率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实行学生和任务分解的办法把有弱科的学生具体分解承包给任课教师,定指标,定任务,并建立了弱科学生辅导过程备档案,及时跟踪推进。
六、狠抓过程管理,注重措施落实。狠抓了三个阶段的各项辅导过程的落实工作,重视每一阶段检测考试的演练与质量反馈情况,本学年计划开展高三级教学工作督导4次,下级领导、教务处检查教案、作业、纠错本和资料批阅4次,全年进行质量检测考试9次,召开了9次质量分析会,每次检测反馈后,根据学情、教情,几个种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备考策略,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始终做到了过程细实严谨,科学合理。
七、加强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学校对教师给予阶段性慰问,每次检测考试后,学校都要及时召开师生大会,公开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除过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学生平时谈话外,分管校长、有关行政人员也定期与学生谈心,学校也分别召开尖子生、艺体生和问题生等不同层面学生代表座谈会,给学生打气鼓劲,询问了解复习计划落实情况。及时组织高考备战百日誓师大会、不同阶段主题班会等活动振奋学生精神,调节学生情绪,明确努力方向,以提高复习效率。考前又邀请专家做心理辅导。
八、强化术科考生的专业指导和文化课辅导,提高普本上线率。针对我校文化课较弱的生源实际,学校把音、体、美小三门高考上线座位提高普本上线率的突破口,为此,学校严格确定专业课指导教师、训练时间、地点、训练内容和任务指标,利用早读、早自习、第七八节课、双休日、寒暑假进行训练,又安排在晚自习时段对艺体生学生进行文化课个别辅导工作。专业考试结束后,学校将专门安排部分教师对艺体专业上线学生进行文化课授课辅导。
九、加强家校联系,营造齐抓共管氛围。本年度计划召开4次家长座谈会,每次都向家长详细汇报学生的学习、纪律、生活、思想等情况,动员家长全方位地做好与学校的配合工作,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适时改进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
同时,我借今天的大会向全体同学提出如下建议和要求:
一、要胸怀奋斗目标。目标是我们奋斗的方向,给我们以前进的动力,大多数同学要坚定低进高出,面向普本的信念;成绩优秀同学要坚定高进优出,面向重本的信念,准确把握自己,从实估量;激发斗志,磨砺一剑。
二、要树立必胜的信念。“信心是基石,拼搏是保障”。充满信心,是决战高考的前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老师、家长和学校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勇往直前。只要拥有信心,才可能拥抱成功;只有树立信心,才能挥洒自如,超常发挥。
三、要树立端正的态度。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端正的态度,是决战高考的保障。十年寒窗,就此一博,我们要深信“爱拼才会赢”这个道理。所以大家要遵照老师指导,抓紧各个阶段的复习工作。你们的学习基础比一中、二中学生差,所以你们更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要努力拼搏。
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是决战高考的支柱。高考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检验,更是非智力因素的较量;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能使人的各种能力发挥到极致。高考在即,压力难免,竞争难免,但是,响鼓还得重锤敲,你怎样看待压力,怎样看待竞争!你是把它作为烦恼、包袱,还是想变压力为动力,在竞争中展示你的智慧和才华,来回报自己多年为之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人生能有几回博,惟有奋力拼搏,迎接背水一战,才能不为庸庸碌碌而后悔。
篇5
在线学习笔记
曾有一首“著名”的《笔记咏叹调》:“上课抄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笔记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不论是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课堂,还是现今信息量丰富的多媒体课堂,都存在着学生听课和记笔记之间的矛盾。而笔记不应该扮演这样一个尴尬的角色,它应该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辅助工具,它应该打开学生的科学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意,总结精彩的观点。特别是初中科学课堂,因为科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牵涉知识面广,拓展的内容多。现在浙教版的科学教材科普有余、图片丰富,但结论性语言很少,甚至有些关键文字都没有出现,并不适合大多数初中学生课后复习。Wiki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每节课后教师都可以把各种教学资源,如一些最基本的结论性语言、课件、图片素材等放到Wiki上去,然后让学生参加进来,每个人不仅可以浏览,还可以添加并允许其他人修改、整理、完善和补充资源。这样,Wiki站点就成为一个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线上“笔记本”。学生既节省出大量的精力专心听课,又能体验到集体创作笔记心得的快乐,在简明扼要地掌握课本精髓的前提下,去探究更加高深的问题。
研究课题小组平台
科学学科广博的知识特点加上Wiki的共同创作特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组建科学兴趣小组或者课题研究小组,尝试协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摒弃了科学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角戏”,改为由学生以Wiki为平台主导课堂,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在Wiki这个舞台上充分施展,每一个活跃的思维在这里碰撞、共享、交流、修改、补充、完善、协作,这一切多么令人心动… …
本学期《保护土壤》这节课,我尝试着把Wiki平台和小组合作学习、生本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课前分组自学某一部分内容,并把搜索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心得加工制作成教学内容上传到Wiki平台,学生之间可共享别人的学习成果。然后由小组长归纳整理该组的素材,课堂上每个组长向全班学生展示讲解本组的学习成果,并提问其他组同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也很具有挑战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良好的互动氛围一直延续到课后。
师生交流平台
初中科学学科知识内容包罗万象,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一个科学教师要想取得教学上的成功,仅靠课堂上自己的表演是不够的,教师要尽可能和学生多沟通,沟通的方法渠道虽多样,但Wiki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利用Wiki,可以搭建起网上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完成信息(如课程表、课程内容)的、科学小组研究课题的建设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等。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评语等写入Wiki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由于Wiki具有历史恢复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在权限上不加控制,尽可能让学生不受限制地参与进来,达到真正平等的师生互动状态。同时,学生的作业、读书笔记以及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可放入Wiki中,教师以及其他学生可以在Wiki上直接评阅、更正、帮助和附上评语。教师还可以记下自己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进行总结、评价和改进。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其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和教师进行交流,以增强师生感情,促进密切合作和共同进步。
课程和学科建设工具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优秀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1-0089-03
[作者简介]张悦(1970―),女,四川广元人,本科,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教师,中学一级。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学生接收信息的范围越来越宽泛,初生牛犊甚至有些叛逆的他们在这个精彩的时代里有他们独特的想法。他们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知识渊博,还要魅力四射,更要求语文老师是十足全才,这让已经有较为丰富经验的语文老师常常觉得力不从心。面临这些困窘,作为一位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我们只能迎头赶上,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首先来看在平常教学之中,我们是如何逐步走上平庸之路的:
现象之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轻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有时甚至会先入为主,戴上有色眼镜看学生。如果学生再有那么点个性,可能影响到教师这个“中心”的稳固性,那教师还会加大惩处学生的力度,这样更会引发这部分学生的反感。如果课堂长期“硝烟弥漫”,教师与学生都不会得到良性发展。
现象之二:教师职业观念转变。曾几何时,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高高在上,是让许多人羡慕的职业;现在随着家长和孩子对教育期望值的增高,也由于“独”生子女成为学生主力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使教育容不得半点闪失,更不能让这些宝贝受到丝毫“伤害”。如此一来教师这个职业已经由首选变成很多人眼中的“烫”手山芋了,这时很多老师也就下调标准,认为教师仅是一“职业”来要求自己,上课也就是完成任务,无激情,教师、学生都为完成任务,也就谈不上创造性和革新了。
现象之三:应试教育带来的“恶”果。在学生仍以成绩定终生的大背景下,分数成为大家追求的首要目标,由此产生了许多学子被“逼”“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在选拔了一部分优秀人才的同时,还附带了为追求成绩的“高分低能”者,他们是纸上考试高手,却连写个请假条、个人总结这些简单的事情也需要求助他人。当分数成为师生追求的唯一目标时,我们很多教师有意或无意充当了高分低能的“恶”推手。
现象之四: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几十年来,我们很多教师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简单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老师、一块黑板的“独”角大戏,也让学生习惯于先认生字,后读课文,最后归纳中心的一条龙学习方法,把一群生龙活虎的学生培养得像一堆循规蹈矩的机器,毫无生气。教师自然也就可以不用去学习新方法、掌握新的技术手段了,甚至连教学准备工作都省了。
现象之五:许多教师喜欢单打独斗。许多教师遇上问题喜欢一个人考虑,“羞”于提问,容不得别人在成绩上超过自己,别人有了新想法总是冷嘲热讽,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自己有了成绩那个出手可就抢得“快”了,与学科组其他成员很难合作,距离也就拉开了,最后成了真正的独行“侠”。
那么怎样才能去平庸而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怎样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喜欢?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对照上面的现象,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思考、实践很有可能会使原本“一般”的语文教师优秀起来。
[HTH]一、营造公平正义的氛围,让学生在关爱、和谐的课堂中健康成长[HT]
现在的中学生已经能够观察到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现象,如果老师能够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小环境,尊重每位学生,平等爱护每位学生,那么老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反之,如果老师特别势利,只喜欢成绩好的,偏爱家里有钱、有权的学生,他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起跑线上就已经拉开了。一个语文老师,既要担负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的任务,还要担负培养学生优良传统美德的责任,这就要求老师本身具有优良的传统文化素养,富有同情心,让学生觉得你就是驱恶扬善的使者,那么教师的言行自然会引领学生,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生最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HTH]二、充满热情,让你的每一堂课都有亮点[HT]
语文教师容易给大家“孔夫子”的印象,也就是呆板、僵化的“曰夫子”。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很容易故步自封,岁月的打磨已经让他们缺乏对生活和教育的热情。如果你还躺在自认为辉煌的过去中沾沾自喜,那你的上课已经像一台老旧的机器在苟延残喘,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味同嚼蜡,毫无兴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培养或表现出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倦怠,把语文课堂当成生命的“舞者”,这样就会光彩照人,激情四射,就不会觉得上课是一种负担。因为有热情,学生更容易被感染,更容易与你产生共鸣,“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也就能让你花更多功夫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去改变。
[HTH]三、要树立“素质”“能力”优于“分数”的观点 [HT]
在目前“一考定终身”还没有变的大前提下,不提成绩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就有两个选择:是培养一个只会做题、考高分的书呆子,还是培养一个口齿伶俐、反应敏捷、风趣幽默、说写并重的全面人才。不言而喻,答案是后者。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应试技巧,还要花更多精力、时间来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好了“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抓住了语文之“本”,做好了这一点,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这个“末”也就会自然提高了。让学生读名著,搞演讲、辩论,背诵古诗文,写日记这些常规手段尽管用之,还可以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这样还可让学生体会到做老师的艰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快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有兴趣的你不妨一试,说不定你会豁然开朗。
[HTH]四、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HT]
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注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用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改变我们的教学,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此项技术,不能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就将会被淘汰。唯有不断学习,自加压力,勇于探索,提高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只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改变知识结构、理念,还可以让学生仰慕教师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新设备都会使用,自然意识到教师思想不“落伍”。反之,如果只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老师、一块黑板”的单调场面,就会让学生学习兴趣骤减。
[HTH]五、要有协作精神,融入和谐团队中去[HT]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一个动态的、独一无二的再创造活动,不管你的思路多么新颖,你的方法多么独特,也难免会受到自身的约束和限制。这时如果在你身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能旁观者“清”,你能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那么你的教学水平又可以提高一个层次,从而使你的教学更具特色。“水滴放入大海才不会干”,同样,我们的教学成长也要有个“大海”,这就是团队。在听取了其他人的意见后,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认真思考下一次教学应该如何处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然后把这些点滴的积累放入团队中去,也可以给其他成员以启发,这个团队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大家也就能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也就可以学到更多新的教学感悟,自己的教学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总之,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语文教师需要自身素质高,工作热情高,对学生充满爱心,树立终身学习、学习终身的思想,这样才会逐步优秀起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开放式办学;多样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2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各高校的教育模式已由原先的精英式教育格局向大众化教育方向转变,而各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转变教学管理理念,从原先培养专门人才模式转向培养综合型人才模式,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多面手”,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而笔者认为作为新兴的独立院校,则更需要逐步建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一、提升管理工作业务水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传统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而从不考虑学生真正需要什么。这样的结果当然会如同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成品”,但往往也是导致部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出现厌学、抵触情绪等现象。
要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由管理者的身份变成服务者的身份,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就要首先从一个学校的各级部门管理人员开始做起,树立一切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首先一点就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分阶段分时段的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安排的反馈和要求,通过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之后将问题汇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整改措施,从而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管理理念。例如,我社外系法学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就主动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色,开拓新的实践课程体系,制定《审判实践》等适合综合型、应用型办学特色的课程,利用模拟法庭的资源进行司法审判实践的观摩与演练,共观摩了20多部教学片,进行了13场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利用模拟法庭的硬件设施,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学生模拟开庭、学生辩论比赛、学术讲座、司法考试资源共享辅导等多种实践形式。
二、开拓“开放式办学、多样化培养”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独立院校作为近几年新兴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办学模式还不够完善,换个角度看也可以看做是给予我们一个更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要想推进教学管理及教学成果的提高,首先就要激发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工作动力。而要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就要首先确立教师的绝对教学核心位置,鼓励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大胆创新,突出学生个人特色,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引导学生塑造自我的能力,从而培养综合型、多样化人才。
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上,系内提出对专职专任青年教师制定每个人的培养计划,实行导师制,指定专门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负责指导、听课,指定参考书目,进行期末检查和写出评语;上讲台前,首先要经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写出所任课程教学大纲和编写课件,经过试讲和专家点评合格后方可上讲台,并在每月的期中要通过跟踪听课的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老教师带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人文素质和学术水平,每次参加完学术会议,还要写出入会的学术论文,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公开发表。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学院的教改立项,并将教改立项成果应用到学院与教务处教学的改革中。对于其他专任教师,在管理上,要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一方面是让青年教师多听他们的课,虚心向他们学习,同时注意发挥这些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逐步适应从研究型教学向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角色转变。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有与公办学院不同的特点,对于独立学院办学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三、注重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分析当代独立院校学生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其成长背景与前几代人明显不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其道德观念、人生态度、思维风格都会打上鲜明的文化烙印。他们崇尚个性,思想前卫活跃,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充分彰显个性,希望形成以自己为主的模式来展示自己的思想,他们有自己的观点,不会盲目跟从某种人的价值观。因此,在面对自主发展、个性丰富、强烈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代大学生时,作为独立院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人价值观的自由表述和个性的差异,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根据学生不同的志趣培养人才。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材建设等方面,注重发挥学生潜能,打破专业、学科界限,构筑适合学生知识扩展的运行模式,应善于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素质闪光点,因材施教,把教学管理的重心立足于人性的和谐发展。
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调整适应环境变化,及时的掌握学生最新的思想生活动态,把问题想在前面,发现苗头早做工作,防患于未然。在学生中举实例,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感同身受。例如,四川汶川地震中作为“80后”、“90后”所表现出的勇敢坚强和团结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学习的机会。非常多的大学生将自己网络上的QQ签名换成了中国心、国旗等图案来表达爱国热情。同时他们还积极捐款捐物。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事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感受对于生命的尊重,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从而提升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篇8
这样一份发行量几乎是全国之最的报纸(有媒体称她要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非出于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厚的大城市,而是诞生于山西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临汾,直到几年前才迁到太原。其成功背后的原因,尤其是营销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借鉴。
本土的,也是最先进的
在《英语周报》多年来丰富多彩的营销实践中,有一条主线和基本逻辑清晰可见,那就是持续不断地深化与顾客(学生、教师)的关系。这非常符合现代营销理论中的“关系营销”思想(目前流行的“4R'’结构中,有一个“R”是指“Relationship”,即“关系”。顺便说一下,国内有些朋友把“关系营销”理解为“找熟人”、“拉关系”,这就和原意南辕北辙、差之千里了)。
一个饶有意味的巧合是:1983年4月《英语周报》婴儿般呱呱坠地,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创业之旅;几乎与此同时(1983年下半年),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人、曾任《哈佛商业评论》主编的美国营销学教授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发表《交易完成后》(“After theSale is Over”),“客户关系管理”思想由此发轫。
我自己揣测,当时身在信息相对封闭的内陆城市的《英语周报》同仁们,未必接触到美国最新的营销思想,但他们的营销实践及路径(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却与之不谋而合、异曲同工。这一方面说明真理、规律的普遍属性,另一方面说明本土也能生长出最先进的营销之花。这或许与传统的“晋商”文化有某种间接、曲折的联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更多地源于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
网罗天下教师
本文主要分析《英地语周报》与中小学英语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系营销”。在《英语周报》的价值链中,中小学英语教师是特别重要的关键环节。他们既是“消费者”(读者或使用者),又是“生产者”(作者或建议者);对于报纸的另一顾客群――学生来说,他们是辅导者和指导者,是英语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者乃至驱动者。
因此,深化与教师的关系,既能够保证报纸的质量――他们处于一线,最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关键点、难点、疑点,最能反映出真正的需求,写出的文章贴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最为鲜活;同时又能保证和推动报纸的传播与发行。此外,平时老师们在集体和组织内工作,彼此之间交流较多,这是口碑营销的基础。目前,《英语周报》深化与教师的关系,主要的形式和做法是:
让教师参与价值创造。“核心竞争力”理论创始人之一、美国管理学家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在《消费者王朝――与顾客共创价值》(与文卡特・拉马斯瓦米(VenkatRemaswamy)合作,2003年,哈佛商学院出版社)一书中指出:“未来的竞争完全依赖于完全不同的、新的价值创造方法――基于以个性为中心,由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
按照我的理解,这种价值创造方式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非大众化的,与顾客一对一的接触、交往和沟通;第二,尊重并重视顾客的主体性(在价值创造中起主导作用)和创造力,并为这种主体性和创造力提供表现、释放的机会和途径;第三,形成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对话机制,构建能获取顾客想法、感受、观点、体会情感的信息通道,并将对话双向化(互动,具有反馈机制);第四,与顾客之间的合作长期化,使之可持续、可延伸,增加合作中的情感含量,建立互信和彼此承诺机制。
《英语周报》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话、互动,使之成为报纸的价值创造者的途径、方式很多:首先,欢迎并鼓励教师投稿,向一些优秀教师约稿,这是最基本的做法;其次,举办原创课件、教案大赛,达到培养教师,让更多的人分享优秀教学经验,鼓励教师钻研业务、进行教学创新,以及提高报纸内容质量等多重目的,由于教学内容、形式以及学生、教师的结构、素质、特点总是处于发展和变化中,因此课件、教案的创新也就永无止境,这一活动可以长期进行;再次,是巡回召开读报用报座谈会,邀请教师代表参加,一来向他们说明办报思路及主要做法,指导他们用好报纸上的内容和信息,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起到实效,二来听取他们对于办报的建议和意见,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及信息反馈形式,最能直接了解教师们的想法和心声,近距离地进行感情交流。
除以上几种方式之外,还有通过报纸版面及网站进行双向交流等常规形式,以及对优秀小作者的指导教师进行奖励等一些富有特色的活动。教师们一旦参与价值创造,他们和报纸的关系便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受众”,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报纸的主人。
为教师提供知识服务。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是接受者,其知识需不断地补充、更新,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需不断地提升、丰富。基层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是有限的,有时也缺少动态的接触以及掌握最新知识的条件和机会,他们对培训、辅导以及教学研究有着强烈、迫切的需求。而《英语周报》则很好地担任了广大教师“良师益友”的角色。
除了报纸、网站本身就是传递知识、提供辅导帮助的工具外,报社组织了一系列的知识服务活动。例如,邀请名师推广新的教学模式;由报社内部及教育部门的教研人员举办讲座;召开专题性的教学研讨会;对基层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有关学校和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名师授课光盘;赞助全国性的英语教学观摩会等。《英语周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与国内“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等权威研究部门合作,与国内一些作为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平台的优秀学校合作,整合了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为广大教师构建了既丰富又先进,并且
动态变化的知识背景。
与教师直接接触。在《英语周报》结构性的营销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建立覆盖面广、与教师近距离的服务组织体系(工作站网络),以此为依托与教师直接接触和交往,在发行上采取直销方式(目前,报社自办发行和邮局发行并举)。目前,《英语周报》已在全国建立400多个发行工作站,网络遍布各个基层县市。工作站贴近学校和师生,具有多重功能:第一,与教师、学生及学校持续、频繁地沟通、互动,了解他们的愿望、要求,并快速、准确作出回应,例如帮助教师投稿等;第二,组织、承办(或参与)多种活动,比如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第三,承担报纸发行及推广工作。
这样一个多功能网络,其建立和维护殊为不易。从时间角度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长时间的渗透、积累,艰难是不言而喻的,须有水滴石穿般的韧劲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从管理角度看,它依赖于较强的跨空间组织机构及团队管理能力,以及组织文化的凝聚力。自建网络、贴近顾客、精细运作的营销模式,起步时效率似乎是低下的――就发行而言,它不及在各地寻找大包销商来得快,但从长期效果看,它会形成稳定的、难以模仿的且不断自我强化的优势。一旦网络建成并有效地运转,便构建了几乎是高不可攀的竞争壁垒。
多样化的系统服务
上面主要是从《英语周报》与教师绵绵不断的合作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的,其针对广大学生的营销服务内容在此未作说明。即便就与教师的关系而言,她的一些富有特色的做法,这里也未一一列出。比如,最近名为“我们的乡村教师”的评选活动正在进行。该活动由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第29届奥组委指导,由“我们的文明”组委会、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英语周报社承办,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推举并评选出在乡村学校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代表。这样的活动,从营销角度看,涉及面广,触动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良知与关怀,富有深厚的情感力量。此外,《英语周报》还倡导“绿色”理念,通过捐赠等慈善活动,体现社会责任,使得品牌更具感召力,更具文化品格。
《英语周报》的一个重要营销特色是“线上”服务与“线下”活动的有机结合。这不仅使报纸的服务样式、形态多样化,同时在传播及品牌塑造时可取得“复合”、“立体”以及“系统”(1+1>2)效果。许多“线下”活动已经类型化、规范化了,这样在操作上变得可复制、可延续。当基本类型确定之后,创新便有了基础和框架。
篇9
关键词:激励机制;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66-03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一般是在学生在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践,一方面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高独立工作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能力,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顶岗实习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只注重于形式,仍然有许多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为此,笔者通过调查某农业高职院校近几年顶岗实习的状况,提出在评价体系中加入激励机制,以提高农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调查分析
(一)顶岗实习管理的调查分析
为了解某农业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现状,笔者做了现场访谈并查阅了相关制度文件。2009年与2010年,该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开始实行过程管理,主要程序为:学生校内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根据个人情况安排顶岗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上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每周至少与学生联系一次——实习结束
——企业指导教师评定学生成绩
——学生带回实习成绩鉴定表
——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定学生成绩——得出实成绩。2011年,该农业高职院校开发实施了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并且将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些情况(如实习单位情况、实习岗位情况、实习内容、实习考核等)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真正实现了顶岗实习的动态过程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及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定期放到网络系统。
通过对该农业高职院校近三年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笔者发现,2009年与2010年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评定主要是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打分,学院论文指导教师根据企业指导教师的打分给出一个综合分数。这看似合理,兼顾到学院和企业两个方面,但实际上,由于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单位有变动,学院论文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缺乏沟通,更有小部分学生呆在家里不实习,直接找个单位写个成绩,顶岗实习的目标难以实现。学生不能了解顶岗实习的实际作用,对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2011年,该农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细化了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不再是结果考核,还加入了过程考核,即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根据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对顶岗实习信息管理系统的填写情况进行考核。但由于实习内容较多,需要填写的工作量较大,而且由于是农业院校,部分学生在实习地根本上不了网,导致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对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有抵触,部分学生只是最后一次性将顶岗实习相关内容填写到网络上。这必然导致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与实际不符,也违背了管理者的初衷。
(二)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分析
为从学生角度了解农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现状,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确定了访谈提纲,对2011年该农业高职院校正在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学生实习岗位情况(主要为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其他)、学生实习满意度(实习目标是否实现、实习过程中是否被尊重、对实习单位的满意度等)、实习过程中激励因素情况(在实习过程中学校是否有相应的激励因素、激励因素的作用等)。共发放调查问卷312份,获得有效问卷298份,有效回收率为96%。访谈主要内容为:学校对顶岗实习、企业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及提供的服务。
经过统计,被调查学生中,实习岗位86%在企业单位,9%在事业单位,5%属于其他。对于农业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实习岗位大部分还是在企业。关于实习目标,有46%的学生认为实习目标不明确,或实习目的是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有54%的学生实习目的是为了就业,这与学院的培养目标不符。关于实习的激励措施,91%的学生认为激励措施能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而只有11%的学生认为学院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给予了相应的激励措施。这说明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加入激励措施是势在必行的。关于实习工作成就感,57%的学生认为在实习过程中没有成就感,感到实习工作很乏味,这容易导致学生频繁调换工作岗位,从而使顶岗实习的过程缺乏稳定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关于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75%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能很好地实现过程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按时填写信息的积极性不高,有部分学生是最后一次填写上去的。因此,建议给学生制定实习目标,并且按照实习目标进行考核,达到相应的实习目标就给予一定的奖励,有效提高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率。
(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学院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师资有限,而学生的实习单位一般是较为分散的,尤其还有部分学生在外地实习。虽然学院能派遣部分教师到学生相对集中的实习单位参与实习管理,但毕竟时间和人手有限,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学生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不稳定 学校在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已明确规定学生工作时间和强度,但有部分学生反映在实习单位工作量大,工作时间较长。为此,笔者在某食品企业进行了实践性调查,发现确实存在着工作强度过大的问题。如有些实习生并没有在生产岗位,而是做简单的纯体力劳动;而且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安排在生产流水线上,从事着简单重复的工作,有时甚至会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和时间显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会降低学生对实习的兴趣。
实习期间学生与员工关系并不协调 学生普遍反映实习单位领导和员工对他们不重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与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和矛盾,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参与性未得到体现,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实习单位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打消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对高职
学生顶岗实习的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顶岗实习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实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细化了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增强了顶岗实习的可控性,但单纯采用监督控制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对其管理的特殊性,若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而只是加强管理,没有指导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在实习岗位上单调枯燥的工作只会使学生消极抵触。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精细过程管理中加入激励机制,通过全面的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
(一)什么是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机制是指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等,对管理对象之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鼓励以使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内部激励因素和外部激励因素。内部激励因素的作用是满足人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外部激励因素的作用是满足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
(二)如何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使用激励机制
目标激励法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为防止学生顶岗实习的盲目性,在学生实习的开始,根据工作岗位不同,学院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要共同为学生设置工作目标,设置的目标要切实可行,与个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设置总目标与阶段目标,总目标可使人感到工作有方向,阶段性目标可使人感到工作的阶段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将设置好的目标填入顶岗实习信息平台,按照实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给学生打分,或按照目标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
荣誉激励法 在获得荣誉的时候,人人都感觉自己被肯定、被尊重,而这种感觉又会推动着人们进一步努力,以获得更大的荣誉。在农业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实施荣誉激励法来提高实习效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按照实习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荣誉奖励,主要是表扬、奖励、经验介绍等。把荣誉当成不断鞭策获得者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力量,对其他人则可以产生感召力,产生比、学、赶、超的动力,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同时,将奖励结果在实习单位及学院定时通报,并且在入党、奖助学金评选、评优评先中要优先考虑。
信任激励法 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有助于单位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对学生的信任主要体现在平等待人、尊重学生的劳动和意见上,表现在放手使用上。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学院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实习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实习单位的各项工作,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工作自信心;另一方面,学院和实习单位要认真听取学生提出的各种建议,并及时做出反馈,对好的建议要及时采纳并予以奖励。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对学生放手使用,才能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情感激励法 情感是影响人行为的一种最直接因素,尤其对于还没有毕业的顶岗实习学生来说,学院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其产生很深的影响。因此,学院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在满足其物质需要的同时,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情绪控制力和心理调节力,以建立正常、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营造出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切实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榜样激励法 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学院可以把历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优秀表现的学生树立为应届实习生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在实习动员大会上宣传,或将他们的事迹做成宣传手册发放给应届实习生,以此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心。企业可以让往届优秀的实习学生现身说法,这更能让学生信服。
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激励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环境,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在使用一定的物质激励的同时也要适当采取精神激励,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权利、相关的责任和价值的认可。激励的过程直接涉及学生的个人利益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奋发努力去实现学院及企业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求,都有实现这种需求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会促使他们去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和工作。
管理是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对还没有离开校门的顶岗实习学生来说,单纯的通过强制管理来提高其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效果并不理想。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必须重视激励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要改变思维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真正建立起适应顶岗实习学生和企业的激励体系。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2]宋玉娟.激励不用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95-234.
[3]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中国高等教育,2008(9).
[4]陈卓,徐速.激励视角下高职酒店顶岗实习生管理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15-117.
[5]张和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机制刍议[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4):6-9.
[6]陈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案 智慧课堂 互动教学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育的品质和质量,关注个性和智慧的发展。21世纪人类文化正从知识文化走向智慧文化,培养“有智慧的人”已成为时展的迫切要求。然而审视现在的课堂,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智慧发展的整体关怀。课堂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转向培育“有智慧的课堂”,实现“转识成智”的转变。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构建,正是借用数字化手段营造智慧课堂的有益探索。
一、什么是智慧课堂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更要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生命感知,给予其人生以智慧的启迪。教师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人,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课堂要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然而,智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很难说清楚什么教育是智慧的。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告诉我们,智慧具有流变、灵动的特性,人们给它罩上了神秘的外衣,使智慧变得虚无缥缈。因此,很难对智慧下一个统一的定义。智慧是教育的理想,乃至一种境界。但如此“虚”而难于把握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实现,有无规律可循?怎样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呢?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国家督学成尚荣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
我们认为,智慧课堂是基于生命发展、基于唤醒智慧、基于培养合格公民的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场所。“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注重知识发展的课堂教学形态,由从学生知识的增长到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师生交往,创设自主的课堂、活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生活的课堂和趣味的课堂;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智慧教师富有智慧的教学,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开启学生智慧。智慧课堂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智慧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方式和策略、教学设计等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目的,是以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根本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中体现“转识成智”,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教学过程。
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和理念
智慧课堂中教师是智慧的教师,课堂是智慧的课堂,管理是智慧的管理。宗旨在于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
智慧课堂中的每一组材料、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是教师精心选择、理性思考的结果。理性的设计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理性的思考促进学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与掌握。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教师的教学策略不仅局限于怎样把本课知识讲清楚,而是包含了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怎样把现实生活中蕴含的大量课程信息引入课堂,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合理猜想、寻求证据、作出证明、举出反例、社会调查、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在课上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实践经验和解决方法,从而也就有了创新的可能和成功的体验。
与“智慧课堂”对立的是“知识课堂”、“应试课堂”。所谓“知识课堂”、“应试课堂”,主要特质在于其教学的最高目的是以对“课本知识”的单向习得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垄断者,课本是毋庸置疑的“权威”,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则是以知识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考试为主。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沟通、合作和交往、实践和创新的能力,让他们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识成智”。
归纳一下,智慧课堂具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课堂是一个“生活场”,它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成长;二是课堂是一个“思维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三是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美化,成为合格公民。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一是教学目的以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指向。二是教学过程以强调师生情智交流为本体。三是教学评价以关注学生智慧发展过程为重点。
三、构建互动教学系统对智慧课堂的作用
(一)课前―发挥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磨课的优势
一堂好课必须“赢在起跑线上”,课前的认真备课非常重要,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一堂好课也要讲究技巧和效率,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反复磨课,才经得起推敲和学生检验。如果能发挥学校的引领主导作用,构建一个互动教学系统,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磨课,将原来课前同行间的局部交流扩大到全校甚至校外,或者进行其它学科及社会资源的渗透,将为教师合作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设计出一堂更好的课。
所以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构建不能光局限于课内,还要包括课前备课的模块,教师可以在这里方便地上传、搜索、共享教学案(包括课件、试题、微课视频)等各类教学资源,可以自动进行格式转换,并且有不同的工具可以使用,例如查字典。
发挥网络的优势与集体的力量,突破传统纸上备课的限制和时空限制,任课教师在平台上备好课并共享,其他教师登录后即可查看这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大家的交流建议,互通有无,最终反复修改形成磨课共识,再交还给任课教师充实自己原有的教学案等教学资源。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都融入集体的智慧结晶,同时每一节课的资源还可以反复使用和不断提高,大大提高每节课的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二)课内―全方位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讲练结合的模式,课堂效率低,教师很难实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往往是凭经验猜测重点、难点,导致已经掌握的学生也要跟没掌握的人一起反复炒冷饭,没有掌握的学生有问题却得不到点拨。长此以往,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进度受阻,思维走向凝固。
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学生的人性品质、信息素养、创新精神日益受到重视,如果能构建一个互动教学系统,将极大地打破传统课堂的樊篱,全方位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
例如:为了推进数字化教学,构筑智慧课堂,在2013年举行的由杭州市人民政府等部门承办的“第二届移动教育高峰论坛暨移动智慧教育的实践与发展研讨会”上,来自香港和台湾的专家介绍了“未来教室”及“智慧教室”的概念和经验。所谓“未来教室”,就是通过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利用云端服务器建立资源和学习平台,让教师和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教与学。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高效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智能终端和学习内容的整合、师生间工具透明化的互动至关重要。“智慧教室”的贡献,在于让老师的课堂时间分配更有效率,腾出更多时间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上课兴趣。“智慧教室”中的智能终端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或习题等城即时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实物展台则可以将作品或文稿等传输到电子白板,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材料呈现、教学情境创设及数据分析整理等工作。
专家讲的“未来教室”及“智慧教室”,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智慧课堂。目前智慧课堂项目已经在杭州不少学校开展,包括杭州再灵科技和施强国际等公司都在杭州各区县学校进行试点,比如上城区有13所学校与再灵科技合作试点两年,试点学科已经覆盖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美术绘画、阅读理解等全部基础教育学科。下城区也与施强国际旗下的施强网校合作,在春蕾中学等三所学校进行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点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装备及模式也得到了更新。
考虑到听众的接受程度,香港和台湾的专家讲得都比较浅显,主要介绍了硬件终端的情况,较少涉及软件平台,其实,要全方位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互动教学系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学校,硬件配置可能差不多,主要的差距是在软件平台建设上。
以下城区的施强网校项目为例:他们的智慧教育平台界面,打通了电脑、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等三大终端,可以线上进行数百人的名师课堂教学。平台界面是一块网络黑板,在三大终端中都可以调用,左上角展示摄像头中教师教态,包含录制的声音。左下角是在线学生的状态,对学生可以在线点名及锁定学生机或平板电脑屏幕防止学生开小差,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网上举手。教师上课时网络黑板界面中可以随时调入已经上传到服务器并自动转换格式的课件等资源,也可以直接在平板电脑上板书并体现到网络黑板上并进行多页保存,还可以调用画笔等工具或通过搜索得到各类图形、试题库、字典等资源。教师还可以把网络黑板上展示的课堂重点部分操作过程及教师的教态和声音录制成微课,还可以调用黑板上的试题集并自动或手动进行作业批改、统计和点评。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可以将上课时老师的板书、课件展示及标注拍照或截屏存笔记,方便课后复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在线与教师交流。
(三)课后―方便多方协作助推教育
学生智慧的生成要经历知识经验的准备、积累、酝酿、顿悟的过程,所以课后的复习和交流也很重要。需要构建一个互动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调用课件、微课视频、拍照和截屏的笔记等进行复习并完成作业,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用下一课老师的教学案或备课笔记来进行课前预习。
同时,学生课后的回家作业,无论是读、写、听、说,老师和家长既能远程“监控”,又能对孩子进行实时辅导。甚至老师明天的授课内容,家长今天就能提前知晓,方便多方协作助推教育。
四、数字化智慧课堂构建的功能需求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智慧课堂的特征和理念出发,我们可以认识到培育智慧课堂的重点是“转识成智”。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智慧课堂的物理架构设计是在无线网络环境支持下,由多屏交互系统、无线反馈系统、平板电脑、远程教学系统、课堂实录系统等部分构成。数字化智慧课堂在功能需求上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调动课堂各要素的作用,促进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与发展,其大致有以下功能需求:一是配有电子白板,能将教师或学生端的平板电脑内容通过投影机投影到电子白板上。配置网络统计和分析软件,能对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二是具备智能化交互的功能,配备高清交互设备,能实现远程控制、远程音视频交互、远程视频会议和网络直播点评等功能。三是能够全程智能录播,教师走动或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场景能智能跟踪录像。支持电子白板中演示界面内容的录制,电子白板及平板电脑中书写、演示的内容均能记录下来,可录制多画面授课场景最终自动生成一个视频文件。四是拥有网络或本校提供的泛在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书包、有声课本、错题云等。
以上功能并不要求全部都有,有些学校仅仅只是搭建了一个数字化的平台,通过多屏交互系统,也能很好地实现数字化智慧课堂的构建,只需要有以下基本功能:一是电子白板与平板电脑的智能交互与分析系统,支持随时随地任意组成虚拟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学习。二是智能课堂实录系统(具备微课视频录播、复习点评等功能)。
以上数字化智慧课堂的构建中,硬件主要是电脑、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三样,软件主要是支持这三大终端的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建设。相比之下,软件的功能需求要远大于硬件,可以有许多个性化的设计,例如:动画有声课本的设计,既可满足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又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交互性,极大提升教学效果。普通话、英语评测功能,能有效解决学校长期以来难以开展口语教学和测试的难题,能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手写板书实时朗读功能可以使教师写板书时“即写即读”,减轻教师工作量。语音搜索功能可以免除教师使用软件和课件时的繁琐操作,只需一句语音指令,软件便自动为教师调用相应功能和资源,大大提高使用终端的效率,节省课堂宝贵的时间。
五、如何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
构建数字化智慧课堂,需要构建互动教学系统,才能实现“转识成智”。下面就以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为例,介绍一下学校是如何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案”(是广义的数字化教学案,包括课件、试题、微课视频等各类资源)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
(一)总体思路
通过实践研究,参考MOOC(幕课,即互联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成功的经验,建立起一个适合九年一贯学校本土化的“类幕课平台”,为学校的智慧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和技术保障,为教师的数字化成长提供极大的空间,并力争让来自五湖四海,有着明显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基础的孩子,跨越数字鸿沟,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预期目标
一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数字化,实现课堂教学实时互动反馈。二是实现学生评价体系数字化,形成完整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三是打造多维立体的家校沟通新模式,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实现数字教学资源的积累,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向性的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能。五是逐步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家长、社会的数字化意识。
(三)具体内容
开发建设“一中心、四平台”,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
“一中心”即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可以将现有的教学案分年级、学科、章节、课时进行存储、并方便地在平台中进行编辑、导出、打印和管理。建设教学资源库,提供包含中小学主要学科的全部课件、试题、微课视频,并实现教学资源按年级、学科、章节、课时等方式的管理、检索、上传和存储。开发管理平台软件,建立用户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智能化处理。“一中心”是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基础。
“四平台”包括课堂教学、教师应用、学生应用、家长助力四个平台。
课堂教学平台,是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核心,它包含“学情调查、目标问题、交流展示、学能监测、拓展提高、反思评价”六个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对前期学生错题云和当前学情调查情况的智能处理并给出教学建议;能够随时调用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中的教学案(包括课件、试题、微课视频)等资源,帮助教师备课磨课,同时能够检索题库自动或手动组卷,根据作业情况建立错题云,实现对每次作业及每道题的数据分析;能够利用开发的专用电子白板软件,实现随意书写、随意作图和微课的自动录制;能够让师生通过平台进行主、客观问题和学生综合素质评语的交互反馈,并通过直观统计图表显现。
教师应用平台主要包括PC端教师备课和平板电脑端教师授课(网页版和安卓版)两大功能。网页版能实现基于学情调查等六个模块的备课,能实现文档的格式转换并打印,能对权限下教学资源按年级、学科、章节、课时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能完成班级管理和学生分组管理;能完成题库的检索、组卷和上传以及对错题云的教师端查看和处理等功能。安卓版能让老师在授课时对试题进行手写批改和交互反馈,并查看每次作业及每道题的数据分析。
学生应用平台的网页版可以查看每门学科每次作业及每道题的答题情况并订正;可以查看学生个人错题云;也可以观看微课视频多次学习。安卓版除以上功能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实现问题的接收、查看、手写答题、提交和即时反馈等功能。
家长助力平台也包括网页版和安卓版两部分。主要用来查看自己孩子每门学科每次作业及每道题的答题情况,并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学校管理层、社区实时沟通反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数字化教学不再“遥不可及”,智慧课堂也“不再是梦”。目前,大成实验学校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正在招标建设过程中,其中课件、试题、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已经比较完善,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案”备课、上课的热情也很高,已有一定的基础。等2014年暑假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调动师生家长的应用积极性。下城区教育技术中心将根据学校使用的情况,适时将该校的经验向全区、全市推广。
今后,大成实验学校将在完善平台和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功能,比如课前的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磨课、课中的错题云数据库、课后的学生电子书包等模块。进一步完善云平台和云资源,运用电子书包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创新,开展个性化教学,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新挑战,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新变革。
参考文献:
[1]沈俊卿.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智慧课堂[J].教学创新・理科园地,2012(54)
[2]崔婧.智慧教学新模式.智慧城市专题,2013:86.
[3]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互动形式与特性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1,():9197.
- 上一篇:逻辑中的基本推理方式
- 下一篇:农业农村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