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家校合作研究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内家校合作研究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 400000)
摘要:家校合作是新时代的发展呼吁下的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探索家校合作对当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家校合作的角色定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家校合作的反思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家校合作的进展及其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家校合作;现状调查;文献综述;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02-02
苏霍姆林斯基说:“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1]因此探索家校合作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参考了1999年至2051年校园CNKI中的30篇期刊论文及万方数据中的20篇学位论文,并对其进行了整理。
1.家校合作的概念
“家校合作”目前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对此,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校合作进行了解释。
徐锦俊从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意义上指出,“家校合作指学校与家庭在认识一致、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双向互动地共同促进学习型家庭的生成和发展。”[2]刘衍玲,臧源,张大均,在其论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指出“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3]周丹认为“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处理两者关系的行为模式。他指出:“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4]岳瑛在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时指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指教师与家长通过交往实现的教育原则,教育要求,教育过程,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一致互补。[5]杨俊认为"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已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6]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机构--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地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7]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家校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综合以上几位教育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从他们对家校合作概念的理解中,我们对家校合作的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
2.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国内关于国内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其中苗建玲在其论文《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对各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9]
对家校合作的认识。
在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在儿童教育方面家校之间要保持一致进行合作,强调共同发挥家校“合力”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互补。
许多教育人士从家庭、学校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以达到两者的功能互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
在德育方面强调家庭的作用。
有的学者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和家庭环境的不同类型角度,阐述家庭对学校德育的环境作用。有的研究者从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和角色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家庭与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对立与冲突。
3.家校合作中各参与人员的角色定位
家校合作中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家长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因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需要的不同,在不同的实践,不同的地点,充任的角色就有所不同。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是这样。他们只有意识到自己所担任的不同角色,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的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11]
3.1 家校合作中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学校管理人员在家校合作中具有四种角色.首先,他们是鼓舞士气的"宣传员"和组织者。他要通过对家校合作的大力宣传、指导,使教职员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使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对家长参与的欢迎,营造出学校与家庭合作,通力共育人才的新气象。
其次,他是家校合作活动的策划人和支持者。要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长必须明确家、校、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并努力建设这样一个合作关系。
再次,学校管理人员的第三个角色就是他自身,“学校管理者”。他必须在家长与管理人员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他除了影响学校的整体气氛和精神外,还要使学校保持"门户"开放政策,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等。
最后,学校管理人员是活动的协调人。缺乏对家校合作活动的有效协调与管理,家校合作就无法实现连续性。
3.2 教师在家校合作活动中的角色。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除教师本身外,还包括活动的推行人、指导者、咨询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家长的朋友、交流的对象等。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许多教师除以上角色外,还与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长”。教师也会为人父母,也是一代儿童的抚育者。当他们从家长的角色再回到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时,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要。
4.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家校合作的问题上,许多家长,学校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和在实践中的偏差两方面进行论述这一问题。
4.1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
马忠虎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包括以下两点:[12]
1.从家长方面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孩子的一切都应该学校负责,因而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的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自己只提供钱,供穿,从思想上放松了孩子的教育。在这种思想下,如果不是学校“请”,他们是不会主动与学校联系的。
2.从学校方面看,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了家长的教育。
许多教师往往认为家长不懂教育,他们不能也无法参与孩子的教育,请他们来反而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因此,学校单方面教学生,使家长不能全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无法进行针对性教育;老师说教流于一般化,变成空洞的说教,泛泛而起不到相应作用。
(二)任学兵指出家校合作的问题出在政策上支持的力度不够[14]
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订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或法律,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权益,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有法可依,合法的行使自己的权力。同时,强化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参与,加强家长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合作欠深度
关于这一问题任学兵在家校合作与素质教育一文中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目前常用的合作方式是开家长会,让家长签字,家访和个别交流等。这些活动以了解通报情况为主,至于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各自的事情,缺少有计划,有深度的共育层面上的合作,更缺少对合作活动的检查,监督等措施。[15]
五、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家校合作前人已经从概念,各参与者的角色定位,理论基础,家校合作活动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我国在家校合作研究领域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水平较低,家校合作的研究比较分散、不成体系,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本研究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家校合作相关理论和经验,通过研究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并对学校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探寻和发现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当前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 徐锦俊.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5,(9):100-105.
[3] 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30(2): 400-402.
[4] 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4-36.
[5] 岳瑛.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家校指导,班主任.2003,2:34-36.
[6] 杨俊.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9:29-31.
[7]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
[8]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科学院学报.2002,6(3):50-53.
[9] 苗建玲.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济南市棋盘街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8,10:7.
[10] 张丽竞.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50,(3):158-159.
[11] 岳瑛.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36-39.
[12] 马忠虎.影响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25-32.
[13] 历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48-350.
[14]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8-95.
[15] 徐金贵,颜辉荣.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6-38.
[16] 岳瑛.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班主任之友.2002,(2):14-15.
篇2
关键词:家具设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伴随着家具产业的蓬勃趋势,国内对专业设计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增长。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家具设计人才匮乏、制作工艺相对滞后的现状与市场的繁荣极不协调,提高家具产业整体素质和解决供需矛盾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因此,作为人才培育基地的高等院校必须发挥人才储备与行业推动的积极作用:结合国情,对家具设计类课程本科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改革;探索并创建新型的人才孵化模式,为家具行业培养和输送优质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
一、家具设计课程概述
《家具设计》主要传授家具设计简史、家具设计媒介、命题家具设计及等比例模型制作等内容。该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与产品专业的家具单体设计不同,作为室内空间重要构成的家具除了要满足本身的功能与美学外,更需融入其所处的环境,属于整体设计的范畴;同时,宁波的家具行业发展迅猛,市场对创意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也直接影响家具设计课程的专业比重。
二、国内家具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国内的家具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教学内容及模式大多从艺术设计、材料力学等专业的课程体系发展而来。基于此,家具设计类课程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面狭窄、实验与研究能力培养不足等现实问题。1第一,家具设计课程通常以课堂教学结合社会实践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又细分为理论传授和实验操作两大部分,社会实践一般在课堂理论教学后实施:学生选择定点的实践基地或市场进行考察与实习,结束后交流考察项目及提交实习报告,若通过可获得对应的学分。这种社会实践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独立完成考察与实习活动,师生、校企间缺少系统的交流;学生在实习单位参与事务性工作为主,实质性设计操作少。第二,以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随着高校学分制普及、家具设计课程学时减少后,这种方式凸显弊端:教师单向讲授设计理论,缺少对家具设计、模型实验的阶段性辅导;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发挥创意的机会少。第三,以学生最终作业衡量其学习成果。因为缺少过程交流,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以偏概全。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工作将很难体现价值,也会失去学生的认可与尊重。
三、家具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探究
家具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体系除了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践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拓宽学生对科学认识的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独立、合作、创造性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2经过长期的探究与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一条完整的创新之路:围绕家具设计课程“学为何,如何学,学如何”三大问题,融入项目、师生一体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一)明确学习理由和目的,“学为何”是学生主控方向的基础
《家具设计》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必须备好理由来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同,否则将面临淘汰或改选。课程开始的第一讲,学生逐个阐述选课理由和自我定位,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作出评判。选课理由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基于家具设计中造型艺术与功能主义完美结合所带来的强大吸引力,乐趣是他们选课的基本因素;其次是期望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收获;三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当然还有不少是为了获得学分等一些现实的理由。教师结合学生阐述的理由给予意见及评析:兴趣是良好的开端,但如何延续却需要历练与坚持;想要收获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期望他人认同则需付出更多努力;学分也是学习动力的一种,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要学会转化。总体来说,一旦学生能吸收、领悟选课的缘由和方向,课程教学已然成功大半。
(二)确立学习内容和计划,“如何学”是学生主掌知识的方法
课程内容和实验计划由学生、教师和项目方共同确立完成,学生与教师更多的是一种“共事”关系,而不是尊卑分明的师徒秩序。1.设置课程主题。《家具设计》的课题内容几乎每年都会有更新,如“趣味家具设计”“变形家具设计”和“家具衔接件设计”等。这既有不同项目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设计总在向前发展,技术同步在更新,我们需把握前沿的设计创意。因此,课程内容除了项目介绍和设计方法外,教师与学生必须面对持续的主题更新而不断调整专业技能。2.加强团队协作。学生组队研究课题及确定设计方案,共同完成项目,老师充当引领者、协调者的角色,和项目方一起融入各个团队。如在“家具衔接件设计”项目中:教师与高年段的学生组成教学梯队,和课程学生团队一起研究实验设备及方案模型,合理分配任务;“学长”与“学弟学妹”间的沟通高效且顺畅;整个团队就像一个精密仪器,少个零件都不行。同时,团队间必须存在良好的竞争关系,因为动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同学间的比较,我们应营造健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协调团队关系及掌握知识。3.运用网络平台。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是无网络时代100年的总和,如此庞大、便捷的知识储备若不善加利用,就是最大的浪费。家具设计网络课程建设主要分三大块:网络教学视频,线上答疑和线下解析;项目介绍和参考资料平台共享;阶段成果呈递及评价等。4.完善实验室论证。将社会实践和校内实验室论证有机结合:完善专业实验室;模型论证为主、企业实训为辅展开实践活动;模型转化投产后接收市场反馈;教师与项目方全程参与和指导。
(三)健全评价体系和机制,“学如何”是学生获得认可的途径
篇3
1.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概况
近几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与发展,也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多,促使课程的设置也逐渐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其室内装饰设计与景观设计越来越专业,社会对于高品质设计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如此便产生了日益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学制之间的矛盾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2.国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现状
国外的环境艺术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它包含在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沿用包豪斯教育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历时三年半的时间,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西方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分类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偏重于对室内设计的教授,甚至有些高校仅设置了室内设计的课程,科目分类过于单一,即便是分成了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不同专业,其教授的课程也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前两年的时间巩固基础,以素描与色彩训练为主,加之中外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等基础理论课程,到后期开始往设计方向发展,开设课程的相似使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过于笼统。随着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需要有各自更加专业与完整的教学体系;再者,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设计的需要越来越大,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也备受关注,越来越分化着原先两者合一的状态,市场需要大量高品质的专业设计人才,这就促使高校教学结构体系需要明确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这两个不同方向的专业。
2.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激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多门学科的一项专业,并且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适时接受新的信息,需要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还要保持创新的概念。随着高校课程设置的增多,学生的学习课时逐渐被压缩,造成学生学习有关课程的时候只是简单了解,并未真正领悟其中真谛,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3.教学观念的陈旧
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缺乏对现代艺术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模式时代,这使得我们落后于西方艺术教育,阻碍了我们专业的良性发展。有的甚至一味模仿西方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真实条件与环境,反而适得其反。
4.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
国内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掌握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就算学习完毕,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学生来培养,而不是当做一名未来的优秀设计师。传统僵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设计类专业。
5.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从历届毕业生回馈的信息,不难看出,毕业生刚进入工作单位的前期都只是在试用或者实习的阶段,真正到了实践的时候,能力就显现不出来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的毕业生难以成为工作单位的主要力量。由此看来在校学习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过少地参与实践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结构体系研究
要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进步,教学结构体系的改革首当其冲。各高校在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从实际出发,将设置的相关专业课程适当融汇,建立多层次的结构体系。首先要设立室内艺术设计与景观艺术设计这两大基本专业,在融合其他相关课程的同时,各自建立不同的教学理论;其次,在这两大专业旗下包含其他诸多设计门类,例如,室内家具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庭院设计、植物配置、建筑景观结构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体系,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与定位,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促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高品质设计人才。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中运用到的设计元素,都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再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因此要合理布置教学内容,避免出现三分熟七分生的情况,要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效果,解决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对部分重复的课程或者知识,进行适当的删减,对不适应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陈旧课程理论要坚决取缔,让繁多的课程进行适当的“瘦身”,使节省出来的课时为后续的课程衔接上,要用有限的课时,在坚持环境艺术专业理论与设计主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课程中的精髓,发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平台作用,并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时,整合其他有关科目的信息资源,保证教学内容之间的连续性与关联性。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观念研究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需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的引导,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关键在于如何去设计,在教学观念上要坚决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思想,不要事事都效仿普通美术学院的作风,在一定的方式方法上根据实际的状况作出改变。例如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充分地给学生学习其专业课程的课时,过于重复的基础课程能省则省,让学生更充分地去理解和学习设计。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革:首先,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将宝贵的课时充分利用起来,课堂上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因此两者都是重要的角色,以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来代替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机会。第二,将市场项目转化为课堂作业。社会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每年都会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呈现给社会公众,以这些为设计主题,教给学生重新进行新的设计,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与行业大师相比较,建立自信的同时,又让学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第三,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去进行市场调查,让学生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行情,搜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再上课时,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第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重视学生的各种提议,根据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将好与不好分析给学生进行探讨,由此,学生在巩固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并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5.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要完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育,除了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之外,还要有实地的实践。在笔者所在院校,还在筹建环境艺术设计车间、建筑材料工作室等专业实训室,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现场的有益补充,使学生在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地理解所学,感触实际的操控,得到更充分的认知。比如在本地反响比较大的“非想工作室”就是由我院在校学生组成的,他们的设计得到大多数业内人士的肯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另外学校要与社会上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比较突出的公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给学生一个长期的实践基地,保证学生进行实地实践的稳定性与长期性。
6.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民族化和地域性研究
篇4
相对于传统的分散式家用空调型式而言,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具有节能、舒适、容量调节方便、噪声低、振动小、不破坏建筑外观等突出的优点[1,2,3,4]。因此,它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和生产厂家的重视。国外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较早,美国和日本早在七、八十年代即已开始大量地应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了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并已有成功的工程应用。许多国内知名的空调企业都逐渐认识到这一市场的重要性,加大力度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本文在介绍目前家用小型中央空调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特点特别是家用空调行业特点,提出了我国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思路。
2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型式
中央空调是集中处理空调负荷的系统型式,其冷/热量是通过一定的介质输送到空调房间里去的。按照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输送介质的不同,常见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可以分成以下三种主要型式。
2.1风管式系统
风管式系统以空气为输送介质,其原理与大型全空气中央空调系统的原理基本相同。它利用室外主机集中产生冷/热量,将从室内引回的回风(或回风和新风的混风)进行冷却/加热处理后,再送入室内消除其空调冷/热负荷。
相对于其它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型式,风管式系统初投资较小。如若引入新风,其空气品质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风管式系统的空气输配系统所占用建筑物空间较大,一般要求住宅要有较大的层高。而且它采用统一送风的方式,在没有变风量末端的情况下,难以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的空调负荷要求。而变风量末端的引入将会使整个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大大增加。
2.2冷/热水机组
冷/热水机组的输送介质通常为水或乙二醇溶液。它通过室外主机产生出空调冷/热水,由管路系统输送至室内的各末端装置,在末端装置处冷/热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产生出冷/热风,从而消除房间空调负荷。它是一种集中产生冷/热量,但分散处理各房间负荷的空调系统型式。
该系统的室内末端装置通常为风机盘管。目前风机盘管一般均可以调节其风机转速(或通过旁通阀调节经过盘管的水量),从而调节送入室内的冷/热量,因此该系统可以对每个空调房间进行单独调节,满足各个房间不同的空调需求,同时其节能性也较好。此外,由于冷/热水机组的输配系统所占空间很小,因此一般不受住宅层高的限制。但此种系统一般难以引进新风,因此对于通常密闭的空调房间而言,其舒适性较差。
2.3VRV系统
变制冷剂流量(VariedRefrigerantVolume,简称VRV)空调系统是一种冷剂式空调系统,它以制冷剂为输送介质,室外主机由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他制冷附件组成,末端装置是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的室内机。一台室外机通过管路能够向若干个室内机输送制冷剂液体。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可以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5]。
VRV系统具有节能、舒适、运转平稳等诸多优点,而且各房间可独立调节,能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空调负荷的需求。但该系统控制复杂,对管材材质、制造工艺、现场焊接等方面要求非常高,且其初投资比较。
除了风管式系统、冷/热水机组、VRV系统这三种基本的系统型式外,还可以互相交叉,衍生出一些新型的系统。例如,将冷/热水机组和风管式系统进行组合,往室内送冷热水处理房间空调负荷,而新风统一由室外机处理后分别送入各个房间。
此外,在燃气利用便利的地区,冬季由燃气炉提供热量的方式使用得也较多。燃气炉可以集成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里,也可以单独设置[6]。
3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技术路线分析
虽然同样是家用小型中央空调,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技术路线并不相同。分析清楚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于我们确定未来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而一个国家家用空调的发展是与该国的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准、居住住宅形式以及社会人文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的,脱离了这些因素来谈家空调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当结合这些因素来分析各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的技术路线。
3.1美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技术路线
美国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普及率较高,其技术路线主要走的是"风系统"的道路,即该国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系统型式以风管式系统为主[6]。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人民生活水准较高,对居住的舒适性要求也较高,这些都促进了该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使用普及率。美国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相对不高,其住宅条件较为优越,很大一部分是别墅型住宅,具有宽敞、高大特点。由于其层高较高,具有足够的建筑空间用于布置风道,因此在美国,风管式系统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同时,由于美国居民对家用空调舒适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多采用有新风的风管式系统。目前,美国风管式系统的年产量约为600万台/年,占其家用空调产量的一半左右。
集成了燃气炉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在美国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此种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在供冷季由制冷机组提供冷量,在供热季由燃气炉提供热量,以室内回风和新风进行处理,消除房间空调负荷,同时也可以满足家庭生活热水的需求。
3.2日本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技术路线
与美国以风管式系统为主的特点不同,日本的家用空调走的是一条"氟系统"为主的发展道路,从窗式空调器到定速分体式空调器,再到变频分体式空调器。同样,日本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也以冷剂式空调即VRV系统(包括一拖多)为主[5,7]。
在世界冷剂式空调行业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60%的市场被日本所占有,并且在设备开发和控制技术上的都处于世界最前沿。这为日本发展VRV系统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日本国土面积小而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非常大,其住宅多属于高密度住宅,建筑结构较为紧凑。一般层高均较低,不适合于布置需要占用较大层高的风管式空调系统。而且日本是个国内资源匮乏的国家,其能源消耗主要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因此该国非常强调节能。家用空调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其节能技术的开发尤其受到重视。VRV系统的节能性是其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对于专业的空调安装队伍来讲,VRV系统的安装非常规范,施工费用低。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日本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型式以VRV系统为主。
3.3我国家用小型空中央空调技术路线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开始对家用小型中央空调进行研究和应用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目前,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年产量约10万台/年,数目虽然不大,但增长速度较快。
与美国和日本选择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道路不同,我国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走是的"水系统"的道路,主要发展的是冷/热水机组的型式,目前其产量占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总量的70%以上。此外也有风管式系统,但其数量比冷/热水机组少得多,VRV系统的数量就更少,国内主要厂家基本上还处于研发阶段。之所以会出现目前这种格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冷/热水机组的室外订同实际上就是一个风冷热泵装置,室内末端是风机盘管。而目前我国的风冷热泵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基本成熟。面晨风机盘管技术上我国目前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我国发展冷/热水机组在技术上有保证。
冷/热水机组不需要占用太多建筑层高,在住宅内布置较为方便,且施工简单,安装费用低。而风管式系统的设置需与建筑结构相配合,占用建筑空间大,且施工不方便。对于VRV系统,目前国内在此领域的技术尚不成熟,还存在流量控制问题、管道材质问题、现场焊接问题、管道施工问题等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方面。而且VRV系统的初投资太高、限制了它的推广。
从舒适的角度考虑,风管工由于调风/调温的问题解决得不好,无法同时满足多个空调房间不同的空调负荷需求。而冷/热水机组则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房间的独立控制和调节,同时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决定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现状的主要因素是技术上的考虑,这也是一中新型产品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所具有的必然特征。
4家用小型中央空调行业分析
对于国内众多的空调企业来讲,相对于成熟的家用空调器市场,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市场还是一个家用空调器市场,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市场还是珍上新的话题。如何分析它的市场潜力,把握它的发展方向,对于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决策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1家用空调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增长,居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舒适性和健康性的研究是空调行业一直致力进行的课题,同时也是决定家用空调产品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家用空调器由于其会导致较差的室内空气品质,因而用户抱怨甚多。而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因而在国内市场上一出现即引起了众多的关注。
此外,家用空调对节能性的要求也很高。目前,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空调的能耗又在建筑能耗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所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约为20%,而空调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85%左右[8]。如何开发节能技术、降低空调能耗,是行业内的重要课题。由于家用小型中央空调采用的是集中处于是房间空调负荷的形式,因此其制冷系统的能效比较高,是一种比较节能的家用空调型式。这不仅可以降低住宅能耗,而且可以为用户节约运行费用。
4.2住宅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住宅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对我国近10年来空调行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住宅业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大量的新建住宅投入使用。而随着住房贷款等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个人购房的规模将继续增大,这也将促进家用空调行业的继续繁荣。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支付能力的上升,尤其是随着东部大城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以上,一系列适合于中高收家庭使用的中高档住宅纷纷出现,包括许多豪华的别墅型住宅[9]。10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在新建住宅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这种类型的住宅中,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显得十分适用。因此,住宅业的飞速发展为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讲,在新建的中高档住宅中布置家用小型中央空调,不仅可以提升住宅的档次,而且其初投资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并不高,因而目前许多开发商对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抱有浓厚的兴趣。
4.3家用空调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的家用空调行业以生产家用空调器(包括分体机、窗机和柜机)为主,去年年产量在1200万台左右,生产能力约2000万台,生产能力大大过剩。家用空调器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从去年开始的"价格战"上可见一斑。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是每一个家用空调企业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和家用空调器一样都是属于可以高度集成的产品,其生产组织与家用空调器类似。因此,从管理和组织上来讲,各家用空调器生产厂家转型生产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难度并不大。而且,与家用空调器市场已经处于成熟期不同的是,目前国内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器的市场还处于上升期,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基于上述种种分析,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年内,国内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市场将出现较快的增长,这就要求我们的空调企业对此加以足够的重视,切实把握机遇,加大在这方面的开发力度,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市场上占领优势地位。
5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方向
5.1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趋势
中国的国情与美国和日本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道路上,如若一味地照搬他们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应当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在仔细分析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推进我国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理、气候条件极为复杂,拥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性大,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家用空调的需求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不一样,住宅形式也千差万别,而且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家用空调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如何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选择合适的空调形式,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不同型式的家用空调,这是我们在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从能源的角度来看,我国虽然能源总量很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拥有量不高,能源供应相对较为紧张。而住宅空调在当前的能源消耗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我国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发展必需注重节能性,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机组本身的能效比,另外一方面应当注意能源的综合利用。这样也就对变流量技术、蓄能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从能源结构的调整来看,近几年来,随着众多新建电厂陆续投入使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电力过剩的现象。据推断,目前全国电力富余容量约为10%,而且仍有7500万千瓦的在建规模,约占目前全国装机总容量的30%[4]。因此,未来使用电力驱动的空调产品的比重将会上升。在研究和开发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时也应当注意这一变化,大力发展电力驱动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较为突出,许多城市出现了诸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现象。考虑上述问题,一方面是要求所开发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必须具有环保的特点,把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小到最小;另一方面是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污染对空调系统本身的性能带来的影响,针对它进行一些相应的设计。例如,在使用风冷热泵作为室外主机时,目前我国大城市中污染较为严重的空气对机组换热性能的影响就应当充分考虑。
从技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由于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目前我国许多空调企业研发实力不足,众多的技术人员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所内,因此企业应当加强与各高校和研究所的横向合作,积极地引进技术。而高校和研究所也应当说充分利用雄厚的科技实力,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从营销和安装的角度来讲,家用小型中央空调与家用空调器有了很大的区别。家用空调器由于其体积小,安装方便,因此生产厂家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但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由于其安装相对更为规范,需要专门的施工队伍,而且很多情况下是与土建施工同时进行的,因此生产厂家需要更多地与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单位等打交道,其销售体系有所改变。
5.2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关键技术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要很好地研究和开发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首先应当发展一些关键技术。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家产小型中央空调才能够真正达到节能、舒适的目的。这些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热泵除霜技术;
压缩机变容技术;
变流量技术,包括变制冷剂流量技术,变水量技术,变风量技术;
家用空调的蓄能技术等。
6结论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是一种节能、舒适的家用空调系统,主要有风管式系统、冷/热水机组和VRV系统等3种型式。
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美国以负管式系统为主,日本以VRV系统为主,而中国目前以冷/热水机组为主。各个国家春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发展技术路线的选择均与各自国情相适应。
分析我国的具体国情特点可以看出,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在我国的市场需求很大,市场前景广阔。
在考虑我国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时,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而应当充分考虑中国自身的特点,遵循多样化、多层次的原则,开发出适合中国国际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
研究和开发家用小型中央空调要求我们忙掌握多项关键技术,以开发出更舒适、节能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
参考文献
1刘长城.别墅空调方案选择[J].暖通空调,1994,24(4):41~42.
2战泰文.别墅建筑的几种空调设计方案[J].暖通空调,1998,28(4):47~48.
3周平义.刘彦君.家用中央空调的发展及制约因素.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2000:4787~781.
4周平义.我国中央空调行业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制冷与空调,2001,1(2)7~9.
5石文星.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特性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0.
6ASHRAE,Inc.ASHRAEHandbook:HVACApplications.SIEdition,1995:1.1~1.7.
7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会编.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便览:II卷--空气调和篇.改定第九版L562~574
篇5
在每个行业中,除了市场领导者、挑战者和跟随者以外,是否其它中小企业就无法生存呢?不是,事实是,不论在美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还是在我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发育尚不完善的国家,在每个行业中都有很多这样的中小企业,他们不仅生存地很好,而且甚至还获得了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为什么,美国有一个著名的PIMS(营销战略对利润的影响研究)研究,这个研究除了给出了一个著名的盈利率是随着市场份额线性上升的结论外,还从理论上给出了这些中小企业为何能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秘密(著名的“V”形曲线)。由于这些中小企业集中力量来专心致力于市场中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在这些小市场上专业化经营,因而获取了最大限度的收益。这些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利润的有利市场位置称为“利基(Niche )”,因而市场补缺者又被称为市场利基者。
一个理想的利基具有如下的特征:
1.有足够的市场潜量和购买力。
2.市场有发展潜力。
3.对主要竞争者不具有吸引力。
4.企业具备有效地为这一市场服务所必需的资源和能力。
5.企业已在顾客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足以对抗竞争者。 二、市场补缺者在竞争中取胜的策略
据PIMS研究的结果,在一个行业中,市场领导者等大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根本是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低成本竞争优势,而这些中小企业,其成功的根本则是专业化,即靠集中自己有限的资源于某些专门的领域来补缺以获得竞争优势。可以根据这些专门领域的不同把补缺者战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第一,顾客专业化。如1.按最终用户专业化。2.按顾客规模专业化。3.按特定顾客专业化,即只对一个或几个主要客户服务(如美国一些企业专门为西尔斯百货公司或通用汽车公司供货)。
第二,产品专业。如1..按垂直层次专业化。2.按产品或产品线专业化。3.按客户订单专业化。4.按质量与价格专业化,即选择在市场的底部(低质低价)或顶部(高质高价)开展业务。 5.按服务项目专业化,即专门提供一种或几种其他企业没有的服务项目。如美国一家银行专门承办电话贷款业务,并为客户送款上门。
第三,渠道专业化。如1.按地理区域专业化,即专为国内外某一地区或地点服务。2.按分销渠道专业化,即专门服务于某一类分销渠道,如生产适用超级市场销售的产品。 三、策略的执行问题
好的策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去执行才能获得好的结果。下面就让我们结合我国手机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谈谈国产手机如何竞争取胜的问题。
(一)手机市场形势分析(机会/威胁)
1、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巨大
截止2001年7月止,我国移动电话已经达到1.26亿户,已经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10月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宣布,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1个亿。虽然如此,我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仍然不到1/10,离发达国家的普及率相去甚远,未来几年内这个市场还将处于告诉增长期。“九五”期间,该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80%。有人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手机年均需求量将有8000-10000万部,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市场所潜在的机会由此可见。
2、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外资品牌占领了国内市场的绝对份额
2000年,我国全年手机产量达到5396万部,销售5257万部,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33%。其中国内厂家自有品牌手机的销售达到316万部,占国内市场销售总量的6%。国内外品牌的差距之大由此可见,国外品牌的威胁也由此可见。
3、核心技术掌握在他人手里和由此引发的其它威胁
在国内移动通信的主流标准GSM上,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我国的手机厂商目前还只停留在SKD大散件组装和CKD小散件组装的阶段。由于没有核心技术,由此给国内厂商带来了没有成本优势,技术开发方面受制与人等威胁。
4、产品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
移动通信市场的巨大需求推动了这个行业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1987年我国广州市产生第一部模拟手机到2001年12月模拟手机退出历史舞台,前后仅仅13年多时间。1G商用进入第八年的时候即1995年,2G的GSM技术在我国进入商用。而在GSM进入商用的第六年,即模拟1G技术退出历史舞台之时实际3G技术已经在正式进入商用。其速度之快令很多人始料不及,以至于当国家模拟手机即将退网消息的时候有些人的思想还一下子转不过弯来,要找中国移动索赔。可以预计,2G的GSM技术的市场生命周期将会比1G更短,人们享受新技术的成本将会比1G时代更大。
由于技术发展迅速所带来的产品更新换代快对作为新的市场进入者的国产手机厂商是机会也是威胁,机会表现在市场的多变创造给后来者更多的跳跃向前的机会,威胁表现在如果把握不住那就会越落越远。事实上,由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已经给国内厂商创造了下面一个十分难能可贵的机会。
5、我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3G标准
2000年5月5日,我国大唐公司的TD-CDMA在被国际电联接纳为世界标准。它成为我国通信行业的第一个世界标准。这一我国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世界标准的出台,将有力地改变我国的手机和通信设备生产商在标准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将使国产手机厂商在CDMA手机制造方面的高昂的知识产权成本得以降低。据了解。韩国做 WCDMA要交销售额18%的专利费,而我们支付的费用几乎是他们的两倍,制造商还有什么钱可赚。所以有专家说,技术标准之争实际上是一场利益之争。
另外我国的手机厂商也较好地把握了3G商用这一契机,迅速在CDMA手机制造上赶上了一大步。在很多厂商尚未明确态度以前,我国的CDMA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取得了政府的生产许可。大家都知道,在信息产业部首批公布的19家CDMA手机生产商中,我国自己的制造商就占了18家。这是多大的一个进步!
(二)国产手机厂商自身条件分析(优势/劣势)
优势1、已经首先拥有了3G的制造许可;
优势2、大多是原来的家电厂商,拥有国内家电业这一独特的渠道;
优势3、对中国文化和制度环境的了解更加深入;
劣势1、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标准,特别是在目前的主流通信GSM领域;
劣势2、没有手机生产上的低成本优势;
劣势3、手机销售方面没有经验缺乏,管理人员缺乏,综合实力还与那些外资巨头不可同日而语。
(三)手机市场需求的特点分析
1、手机的使用离不开运营商网络的支持,手机/号码是一对互补产品;
2、功能上,未来几年手机仍将以语音通信为主,但数据业务需求将逐渐增大。
3、手机对消费者身份和地位象征方面的意义将逐渐减弱,时尚和消遣方面的意义将逐渐增大;
4、使用人群将逐步扩大,将由最初的“价值创造者”(如商务人士等)扩展到“纯粹的消费者”(比如学生、退休人士等)。
经过以上分析后,我们再看看国产手机厂商应该如何做的问题——主要要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选择哪些客户以及向客户提供什么?
国产手机目前只能算作一个市场补缺者,实力方面还远不及哪些外资巨头,所以必须需要利润的滋养才能不断壮大,所以也不能与那些大巨头们发生正面碰撞,以免“出师未捷身先死”。在这个原则把握下我们认为可以选择以下客户作为国产手机的目标客户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其所需。
1、价格上,可以针对哪些对价格不敏感的群体向其提供高质高价的手机,这些群体包括时尚一族、年轻女性、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未婚人士等;也可以选择以低价满足只有一般语音通信需要的群体,这些群体大致分布于我国的农村地区、市郊地区等;
2、制式上,专门生产某一特殊制式,如CDMA制式的手机,这一点上国内手机厂商很有先见之明,已抢在这些国际大巨头之前先进入这一领域。这一领域也将成为国产手机改变自己补缺地位的契机所在。又如CDMA-GSM的双模手机,CDMA-PDC手机;PHS制式的小灵通手机等;
3、改形专家。针对国产手机不掌握核心技术的现状,重点研究时尚一族的审美心里,专攻这一细分市场,不断地推出形态各异的产品,仅仅在改形的迅速这一方面超越对手,迅速满足其时尚一族张扬个性的需求。
4、只为某一部分用户生产。有人认为,PHS虽然作为小灵通的应用市场前景不是很明朗,但有人认为该制式最有希望的应用是一些大机构的内部微蜂窝无绳电话网。而这些大机构的客户一般具有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室内使用多于室外等特点,手机厂商是否可以联合这些服务提供商一起,为这些专用机构量身定做其所需要的手机。
5、专为特定顾客生产。这些顾客包括聋哑人、肢体残疾者等等。这些人的比例在我国绝对不在少数。据统计,我国现有包括盲、聋哑、智残、肢残等在内的残疾人约 5164万。这当中,聋哑人约占1770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虽然在听力、视力和手脚方面残疾,但他们的智力仍然正常,有的甚至超过常人。技术上,只需要在手机的键盘、耳机和携带方面做些个性化的考虑就会吸引他们的购买。我们假设这其中有1%的人士转化为企业的客户,按1000元/部手机计算,这就是一个5个亿的市场,社会效益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的国产手机是否可以一试?
6、地域专业化方面。现在的普通手机在东北地区的冬季经常出现液晶不能显示,电池没电等现象,手机厂商可否考虑为这一地区提供一种专用的手机。
7、渠道专业化方面。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手机和网络号码属于互补性质的产品,这两样东西就象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然而,现在的市场模式却是两种商品分别通过不同的渠道来销售,“棒打鸳鸯,天各一方”,这与这两种消费产品的性质十分不相符。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象日本的NTT、韩国的SKTelecom等都具有自己专门的PDC手机和CDMA手机,其号码和手机是一体的。所以我建议我们的手机厂商大可以在这个方面做文章,比如,通过移动运营商的渠道专门提供适用于某一运营商的机卡合一手机,以运营商为单位、以地域为单位来重新细分这个市场,仔细研究这些细分市场的特点和需求,以此打开突破口。以专家预测的手机增长速度,我国每个省的年手机用户增长数量平均在200—300万左右,高的省份要达到此数字的数倍。跟一个省级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潜力由此可见——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这一细分市场的具体需求呢?
第二,怎么提供?
这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速度,二是渠道。
速度方面,国产手机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一定要设法积极地跟上目标市场的要求。并不是说落后就永远落后,技术创新旧不可能超越别人。在CDMA这一未来主流市场的标准和生产许可权方面,我们的国产手机都不就已经走在了前面吗?一定程度上已经把握住了一个市场先机。把握住了这一机会,我们在成本方面将逐步取得新优势。
抢先取得了CDMA的生产许可权,这一点的意义绝对不能小看。生产许可权实际上就是一种市场进入权,是一张市场准入通行证。国外厂商,实力再大,没有您玩儿的权利岂不等于零?所以这实际上是国产手机厂商的相对于国际巨头的一个比较优势。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拥有比较优势实际就等于拥有了与别人交易的权利,拥有了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权利。所以,国产手机厂商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与国际巨头合资合作,但目标必须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弥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更好地发展。比如可以换取自己没有的技术优势等等。据说,诺基亚已经在与首信谈这个问题了,想利用这个“借道”策略来弥补自己在中国市场上的失误。
渠道方面,从上述对不同目标客户群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目标客户都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特殊渠道。对残障客户的开拓就要充分运用好各地的民政、残疾人协会等组织;对学生市场的开拓就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渠道,在广州等地,已经有了专做校园的分销商,学校里的很多学生团体也已经依靠校园手机这一产品赚到眉开眼笑。甚至最近广东移动已经针对校园和青春一族专门推出了一个品牌“动感地带”,场面十分火爆。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广州的部分高校,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40%左右。这个市场的潜力由此可见。手机厂家如果也能够与运营商一起来开发这个渠道,其前景由此可见。
第三,同等条件下如何降低客户的成本?
篇6
关键词:中部中小城市;江西上饶;竞争优势;城市养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预测,从1950-2025年的75年中,世界老年人口以平均2.4%速度增长,我国从1990年后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此外,发达国家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过渡一般经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时间,而我国仅用了18年。面对汹涌而至的“银潮”,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消除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城市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当务之急。
二、养老机构现状
老年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两大部分。资金保障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保证,服务保障为老年人提供设施和服务。从我国养老服务的模式来看,我国主要采取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模式。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赡养老年人的传统方式,但是随着老年人数增加,人口流动加快,家庭小型化和子女工作负担加重情况的出现,家庭养老功能开始弱化。养老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是大多数的老年人不愿意去院所养老,子女也大都不愿意让老人去养老机构。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老年人对家的安全感的心理需求;二是我国现存的大多数养老机构都被定位为一个社会福利机构,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它不应以盈利为目的,不适用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运行模式,应由国家财政、社会福利拨款和社会集资支持,并由政府提供质量监控、免费人员培训、行业化管理,用于提高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水平,解决养老机构的实际问题,保障养老机构服务到位。这就使我国的养老机构很难做到内部硬件设施符合老年人需要,医疗服务有保证等等。这也就是为什么老人,尤其是退休前有固定收入、家庭条件较好的老人不愿去、子女不放心老人去的关键原因。在收入水平日益增长的今天,养老机构的收费对于是否选择去养老机构养老的影响已经且必将越来越弱。
三、对市场化养老机构的需求
(一)中部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增加
中部省区一直以来都是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劳动力流向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加之中部高等教育业不够发达,每年高考大量考生去外省就读,毕业之后直接在外地就业,导致中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与子女分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才出生的80、90后正逐步成长为新一代的主要青年劳动力,而他们身上的老年人赡养义务也是十分繁重。与父母相隔异地,同时也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这是很多出生成长在中部的青年人所面临的问题。
(二)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对养老场所提出更高要求
人过中年之后身体便会发生一些变化,如体重开始增加、头发开始灰白、牙齿开始松动、肌肉开始松弛,这些表面的变化预示着衰老的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机能也开始发生变化,老年人在听力、视力、洗澡、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尤以步行能力下降最快,上下楼成为老年人生活中最大障碍。因此他们开始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经常活动的空间内有更多的功能和更多的设备,合理地布置居室并使室内家具设备具有与老年人相当的尺度、减小高度差等。以国家拨款为支柱的福利性养老机构很难满足这些细致的要求,因为其投入毕竟是有限的。
(三)收入状况的改善使得对现代养老机构的条件更加看重
现在正在面临和即将面临退休问题的老年人,已和再老一辈的革命前辈们不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家里有房产,手头有一定的积蓄。而且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进入社会就业,特别是相对发达的省份毕业且就业后,收入来源足以满足自身甚至家庭需要。这类老年人虽然面临很难得到子女照料的问题,但是要他们搬离自家而入住条件远不如自家的养老院,他们自然是不愿意。他们的子女也不会允许在生活条件改善的今天把双亲送进养老院受苦。然而,这时如果能有条件更好的、条件不低于甚至好于一般家庭的老年疗养机构,环境舒适优雅,设施齐全,医疗、服务全面到位,且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即使收费相对高,也是绝对有市场的且是一块很广大的市场。这些只有市场化的养老机构才能提供。
四、江西省上饶市概况
上饶市,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地扼赣、浙、闽、皖4省的交界处,是江西省对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江西省第2大市和省重点建设的4个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部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被誉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占地339平方公里,人口38万。素有“豫章第一门户”、“信美之郡”的美誉。境内311高速公路和320、206两条国道,浙赣、横南两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周边1-3小时车程内有南昌、衢州、萧山、武夷山、景德镇等5个机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十分通畅。立足地处中心城区、4省交界、游客中转地的特性,上饶市政府充分挖掘城市商务休闲旅游资源,积极延伸产业链,培育城市商务休闲旅游新兴产业。整合和挖掘城区旅游资源,打造文博精品,开发“山水生态游”、“红色游”以及“农家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按照“强市活区、市区联动、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市化率达到25%,比2000年高6.4个百分点。随着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跳跃式增长。上饶将进一步推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抓好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建设起一批文明社区。以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计划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
五、上饶可将市场化的养老型经济发展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上饶市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建立起一批绿色农业、新兴工业,完善了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了旅游、服务业,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但是要实现经济更稳健和快速的增长,必须尽快定位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而市场化的养老型经济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一)潜在的市场需求
从上文所述对市场化的养老机构的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在中部的广大市场。上饶正处于这样的情况。青年劳动力不断外流,独生子女家庭都面临异地相隔导致老年人赡养难的问题,对于收入不断提高的上饶居民,条件优越、服务周到、自主选择、多样性好的养老中心势必成为现在中、高收入退休者的上选。
(二)地理位置优势
上饶地处4省交界,来往便利,因此不但可以发展当地市场,对于周边的市场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为常来往探望提供了方便。大力宣传饶城为老年疗养提供的优质条件,定能让更多老年人把目光投向这里。
(三)高质、优美的环境是养老的最佳选择
上饶位于丘陵地带,山水环抱,天然环境优美且破坏较小。自古以来就是非工业重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上饶政府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路线,更是关停了75家污染企业。比起众多的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上饶的环境质量自然是老年人养老的最佳选择,良好的水质和清新的空气都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益。且江西盛产茶、蜂蜜等天然保健食品,对老年疗养好处甚多。
(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很大便利
近年来,上饶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更加到位,卫生管理等等不断跟进。对森林、河岸等资源的开发、修建,使得老年人的锻炼、休闲、文娱活动都有了好去处。在天然的、健康的环境中舒展身心。街道、公交的不断完善为出行提供方便,各种便民服务使得生活更为便利,这些也正是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五)外来资本的不断进入提供了资金来源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在饶投资,这也为发展和建设市场化的养老机构提供了资金的来源,弥补了上饶因经济不发达在资金上的缺陷。只要政府加以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必定能让外来投资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柏萍.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及其对策探讨[J].广东社会科学,1999(5).
2、陈景.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多元化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8).
3、孙泽宇.构建城市养老服务新体系[J].工会理论研究,2003(4).
4、王凌.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之探讨[J].宇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
5、曾昱.社区养老服务――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天府新论,2006(4).
6、陈景.城市养老方式应多元化[J].江海纵横,2007(3).
7、陈景.对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多元化的探索[J].经济丛刊,2007(2).
8、姚亚平.把握先进性时代内涵实现上饶经济又快又好发展[J].记者观察,2006(7).
9、林建军,姜虹,吴军英.论上饶构造四省交界区域中心战略的载体――板块经济[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8).
- 上一篇:冬季施工及防火安全措施
- 下一篇:商业计划书中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