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材特点 协调好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一、教材的特点
1.一增一减,意义深远
新教材删除了《焊工基本操作》这一单元,体现了够用、实用原则。同时,增添了《电动机及控制线路的安装》这一单元,使教材内容涵盖有关国家职业标准(中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2.降低难度,操作性强
原第四单元《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改为《电子线路焊接与测试》,降低了课程难度,体现了简单易学的原则,也提高了教材的可操作性。
3.形式多样,直观有趣
新教材增加大量的图片,图文并茂提高了教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每个课题都安排了相应的技能训练,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增加了许多小的栏目,如提示、知识拓展、阅读材料、复习思想等内容。
4.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在第四单元变配电所设备的安装、操作和维护中,增加了配电计量与抄表收费的新课题,使教材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
5.编写模式一脉相承
教材每一章节均采用“应知导读和应会训练”这一结构模式编写,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一脉相承。
二、使用教材应协调好几种关系
1.处理好各单元教学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关系
任课教师首先要把好教学大纲关、组织教学关。如第四版教材是先把《电动机及控制线路的安装》这一单元安排在《变配电所设备的安装、操作和维护》这一单元的前面,但在实际教学计划中,笔者认为可以把这两单元顺序反过来,更符合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律。
2.协调好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电工技能训练涉及内容广,与其他电工专业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如第一单元电工基本技能的课题一《电工安全技术基础》,这一章节内容在教材《安全用电》也有提及,再如第五单元电子线路焊接与测试的课题二《电子元器件的简易测试》,这一章节内容在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也有提及。为了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做到对本专业教学计划心中有数,了解各专业课程安排先后顺序和教学进度,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各专业任课教师相互沟通,切勿自弹自唱。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就是通过设计一个具体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归纳的一种教学过程。如第一单元课题一《电工安全技术基础》和第四单元课题二《变配所设备的操作、运行和维护》章节内容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2.直观法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如第二单元课题二《架空电力线路的安装》《电缆线施工》等章节的内容,一般学校都不具备这些设施。通过视频播放这些内容,只需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系统地、科学地把原来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内容展示完毕,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环境。
(2)利用挂图、模型、实物手段进行教学。如在电工技能训练课程中有许多如变压器、电动机及控制电器等实用电工的内容,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掌握其各部分的功能是操作和使用的前提。在各种设备的结构与功能教学中,充分运用实物教学让学生进行拆卸、安装和接触其内部结构。
3.分层次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如第三单元课题三《交流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由点动正转电路安装到桥式起重机安装与维护,电路越来越复杂,安装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难度呈梯度上升,未必每个同学都能达到要求。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与之相对应的是根据课题三实训内容将难度分为: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潜能发展三部分。这样做,虽然增加备课难度和指导难度,但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4.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如第五单元《电子线路的焊接与测试》,教师可以以典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作为一个总任务,以提问学生家用电器常用哪些电源为题创设一个教学情景,以学会使用焊接工具、学会使用万用表检测元器件极性与质量、学会查阅《电工与电子手册》选用元器件、学会使用示波器等内容为小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完成小任务后,或者在掌握了基本技能点后,再让学生进行电路安装。
5.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如第一单元子课题二《导线的剖削和连接工艺》这一章节训练内容时,教材只谈到线径相同单芯铜线和七股线的连接方法与不同线径并接法,显然没有包括现实生活中导线连接的其他情形。为此,当学生掌握了线径相同单芯铜线的连接方法后,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几种情形导线连接:单芯铜或铝线与多芯线(又称花线)一字连接,线径粗铜线与线径细铝线一字连接,线径细的铜线与线径粗的铝线一字连接。在让学生做单芯铜或铝线与多芯线(又称花线)一字连接时,我们发现学生用花线去缠绕铝线或铜线(由于花线软,铜或铝线硬,这样连接会出现松动,接触不良)的错误操作。此时我们不急于马上否定,更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特殊情形导线方法讨论,进行思路或做法上的辨析,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养成了动手和动脑的习惯,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是一体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在讲授维修电工第二单元课题三电缆施工内容和第四单元课题二变配电所设备的操作、运行和维护内容时,一般学校不具备这些施工设施,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当地供电部门维修车间来加深学生对此章节内容的了解。
另外,随着维修电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新的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操作规程,熟悉先进操作工艺流程。例如新教材第四单元课题三《配电计量与抄表收费》这一章节提到各类电价收费适用对象及电费计算方法,是最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传授好这些知识。
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 模块化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目标,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及能力评价等模式进行变革,做到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
模块教学法(MES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技术教学法。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以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融为一体,每个模块代表一个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我校在电子电工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法,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方法。
一、实施对象
电子电工专业一年级学生,生源状况:初中毕业生及结业生。入学时没有任何专业基础。
二、模块设计原则
从企业对电子电工专业人才需求出发,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为技能训练核心,以典型课题为实例,以维修技术水平为检测标准设计模块
1.模块设计本着覆盖相应的岗位群、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水平、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兼顾新技术、突出专业主干、兼顾专业边缘和着眼电气维修、兼顾电气设计原则,将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为4个一级模块和若干个二级模块,一级模块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强电技能训练模块、弱电技能训练模块、综合训练模块,并分别制定出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要求、实施方法。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该模块覆盖电工(09 -030)、维修电工(09-031)、电工电路仪表装接调试工 (09 -018)、无线电装接工(36 -002)、无线电调试工(36 -003)5个工种。
三、模块式技能训练的内涵
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是依据专业职业性常规训练的着重点,将专业技能分解成一系列模块,以师带徒,强化训练,由学校训练到工厂训练、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由反复练习到创造性练习。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逐项推进,逐项达标,形成完整的技能训练体系。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过程,是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体验其中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模块式技能训练的理论依据
1.“情境—达标”教学原则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学科型的知识体系,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框架,将各种显性知识纳入课堂体系的。至于对学生知识迁移、个性发展和职业能力形成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缄默知识则根本不在课程设计考虑之列。“情境——达标”式课程设计模式不但重视缄默知识的作用,而且主张改革课程设计的传统思路和程序,以职业岗位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其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是: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经验——分析各种经验发生的情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模块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2.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活动
职业教育的核心概念是职业。“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是指按照顾客订单组织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活动。他强调依靠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职业技术教育值得借鉴的模式,一是德国的“双元制”,即企业+学校模式,其学员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其教学过程企业与学校双位一体,学员基本上30%的时间在校学习,70%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受训,培训的重点是在企业内,学校只起补充作用;二是“模块式教学体制改革”,其主旨就是让学生一入学就接触专业性内容,模块精讲,技能多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
转贴于
五、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
1.建立配套的师资队伍
实践性教学定位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做到“双师型”的配置,让学校的教师走向工厂具有教师和技术工人双重身份,又要下大力引进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教师队伍。让技术专家型教师队伍参加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教育水平。
2.建立健全与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室、实训基地
配套建设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实施,要进行综合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避免盲目性、重复性、观赏性投资,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宁可减少对验证实验的投入,也要确保对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投入,努力做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努力开拓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训资源共享之路,为专业课教学采用现场教学,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3.推进课程改革,构建模块体系
以职业性任务和和行为过程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不片面强调课程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片面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构建以实践技能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重点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整合,整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分成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每类课程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以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纽带,再去进一步组合课程,组织教学。
六、结束语
我校在实施技能训练模块教学后,起到了实践训练促进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训练,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在中级工技能鉴定中,合格率超过95%,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都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部分学员已成为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吴晓义.职业教育教学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报告,2007,(7).
篇3
关键词:“2+1”办学模式;电工;技能训练
一、问题提出
随着电子电工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人才竟争也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职业技术教育的就业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1”职高教育模式广受欢迎。我校也是采用“2+1”职高教育模式,即两年课堂教学和一年社会实践。而“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是相关电类专业所必需的实践教学核心课程,涉及的课程内容多、专业知识面广,其训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实行“2+1”职高教育模式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简化和整合在两年的学习中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方法要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将传统“老三段”式的教学方式改为融理论、实践、实习为一体的先进技能教学体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使电工专业的学生能全面、熟练地掌握该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电工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整合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技能训练方案。
实行“2+1”办学模式后,学生在校的上课时间比原来减少了,因此,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压缩、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处理教材,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尽量做到学以致用。教师设计技能教学计划及方案时,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实验设备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大纲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在制订具体技能实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有以下四个方面:(1)电工专业的教学大纲;(2)国家技能鉴定指南有关章节;(3)东莞市对维修电工专业职校生的技术要求;(4)结合本校电工专业的教学资源配备实际情况,我们把电工技能训练分成八个母模块,它们分别是:安全用电、电工工具及仪表、相关知识、室内线路、电子、电动机、电力拖动、机床线路。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个项目。例如“室内线路”模块又分为五个项目:照明灯具、开关、插座、导线测试、选择;导线的连接;日光灯安装;配电(计量)板安装;楼梯灯线路安装。八个母模块共设二十六个子训练项目,其训练内容紧紧抓住维修电工的技能要点,包括了历年来等级技能鉴定的各知识点与技能点,每个项目均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既有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又有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技能训练体系。
(二)技能课堂教学信息化,构建“电工技能”网络教学资源库。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识。近年来,我校也通过较大的资金投入构建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络系统通过网络管理中心,将服务器接入国际互联网,并和各职能部门、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和教师家庭计算机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小型开放式的局域网。
受到现代教学技术的启发,我们着手组建了“电工技术与技能教学资源库”。“电工技术与技能教学资源库”平台用C语言编写,界面简洁直观,操作方便,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资源库平台界面的内容主要有教学资源信息、电子课本、动画、视频、文本、图片图形、背景音乐、图书检索等操作菜单,以方便师生上传和下载。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建设,“电工技术与技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申报并通过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我们在开展电工技能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中创建的“电工技术与技能教学资源库”,通过电子课本、动作动画、活动视频、交互文本等形式,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技能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如在电工技术与技能的教学中,电器设备和电路的动作过程、电力拖动控制电路的起动和停止往往是在瞬间就产生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静态的图像试图将学生带进活动时空,对于结构和变化较复杂的电路和设备,用这种方法化解知识的难度大,效率低。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模拟、慢放和重放等手法可真实再现电气设备动作过程,较易突破这一难点。这样,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环境,提升了电工专业人才的培训档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培养人才的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理论知识为辅所构建的教学体系,通过合理地整合原有课程,按专业和专业方向要求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保持之间的紧凑、紧密衔接),按模块培养目标进行能力训练,将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技能训练过程中,保证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娴熟和规范,又能够运用掌握的相关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把电工技能训练共设置了八个母模块,二十六个训练项目。实践训练过程中又以项目为基本单位,分解到三个阶段中完成训练。第一阶段完成第一、二、三模块训练任务,第二阶段完成第四、五模块训练任务,前两个阶段重点为专业技能基本素质训练阶段,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实训,使电工专业的学生能全面、熟练地掌握该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电工实操训练的安全意识,加强职业纪律教育,职业习惯教育,为此后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为技能提高阶段,主要完成第六、七、八模块的训练任务,重点为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训练。各阶段在安排模块教学内容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紧密结合教学计划,充分考虑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和相应学科的授课时间。
进行相应项目训练时,教师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于一身,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实训任务,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先讲解理论后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先实习后讲解理论或一边讲解理论一边实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理论教学用实践去验证,而实践教学则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解决。这样,将理论与实验、实习以及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革新评价尺度,构建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我们在对学生技能训练进行评价时,一般包括以下三点内容:(1)完成训练任务情况;(2)训练过程中的操作工艺和方法 ;(3)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对学生评价内容中不仅要重视学习目标,还要重视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操作规范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评价方式方法上是采用 “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训练过程导师评语” 的模式综合评定。评价过程中既要有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对象认同评价结果,从中得到启发和激励。如在学生“技能考核”环节中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定与教师评定相结合”方式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评定成绩和做出鉴定。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基础往往会参差不齐,因此评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关注落后学生,对于不能按时完成技能训练任务、或者完成质量较差以及与训练目标差距较大而暂时落后的学生要予以关注,要根据他们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仔细分析原因,帮助他们制定改进措施,并给予充分的机会加以改正。对他们的每一个优点,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对学生技能训练的多样化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三、结束语
采用“2+1”高职教育模式后,技能教学在学校教育有限时间、有限材料的情况下,重点应放在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不能只放在某项技能的熟练上而沦为简单的培训,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探索、研究,使学生获得够用的知识,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成为当今社会迫切需求的懂理论、会操作、熟规范、能创新的新型劳动者。
(作者单位:东莞市厚街专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篇4
为了检查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模块学习结束后要进行考试环节。由于中职学生中有部分惰性强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训练课程中也懒于动手操作,通过考试环节的硬性要求,学生不得不亲自动手完成规定的要求,使学生按规定完成相应的模块学习,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实操效果。通过考试和激励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和勤恳扎实的工作作风。
2典型电路双向教学法
我校维修电工将典型电路的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理论进入实训室,强调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课题任务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1理论进入实训室
突出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结合,把典型电路的理论课堂教学搬到实训操作室,通过一体化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更容易理解、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教、学、做”融为一体。如:三极管、晶闸管的检测涉及电工的相关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晶体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通过“一体化教学”,学生自己的操作练习,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中包括典型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如:点动、连续、正反转、降压启动等训练可采用此法,即这部分内容放在实训室中,让老师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理论教学主要包括各类元器件作用、电路组成、工作过程和原理的学习,实训教学即如何选用电工材料、工具仪表、线路布置设计、元件的检测安装、布线及自检、安装电动机及连接电源、通电调试、故障处理等训练。
2.2设定任务,课题细化
在教学中,将所学章节的重点,难点设定为多个课题,制定学生课堂上应完成的具体任务,由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但要注意,必须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熟悉每项任务的要求.目地及操作任务,此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养成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同时也提高学生与小组成员沟通协作的能力。例如:电力拖动控制电路中关于点动控制和连续控制内容,即让学生事先预习,教师讲解知识要点和布置相关的实训任务,学生按照实训任务分组主动参与讨论,每组成员共同协商解决疑问、难点问题直至完成课题任务。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理解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实训操作要点,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3采用基本模块和专业模块项目训练法
根据《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课程要求,我们将学生的实训分成基本模块实习与专业模块实习两部分。
3.1基本技能模块教学方法
基本模块的内容包括电工工具使用、导线连接、触电急救、登杆训练、仪表使用、照明电路等。在基础模块中以“玩”的方式开展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线连接”模块中,可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如三角棱、立体五角星、立体梯子等;可以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熟练使用电烙铁、剥线钳等工具制作更优秀的作品,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又如在“仪表使用”模块中“模块中,通过检测电阻、电压,检测二极管等,学生能够合理、正确使用仪表;但有关仪表使用的注意事项学生也必须通过阅读教材来掌握,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表习惯,通过基本模块实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2专业模块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电子电工专业;创新;改革;技能训练
电子电工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就是电工操作技能训练,而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环节。书本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面对严峻的社会竞争,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实用型人才。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实践与理论更好地结合。创新与改革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倡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老师安排或课本上的实验方案和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先理论后实操教学方式向先实操后理论再实操的新型教育模式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极大地提高。总的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对学生电工实验技能的训练要加倍重视。要求学生从点滴的规范操作做起,根据自己的学习进行情况和电工实验的基本特点,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操作达到准确化、熟练化、规范化。.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的实习课题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器材,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之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效地进行生产实习,最后展开讨论,做出总结。另外,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求真理的精神。
三、强化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教学
专业模块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心理基础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强化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电子电工技能训练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训练,采用模块法教学,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总之,专业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生产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电路模块中,安装实习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提前把介绍组成电路的低压部分的原理、作用、结构等有关材料发给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实验时知道学生用示波器在实验台上观察整流、放大电路、稳压、滤波各个分电路输出波形情况。
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1.重点培养识图与读图能力。各种电气设备虽然工作过程不同,但却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由简单的基本控制环节组成。所以,通过培训使学生们具备掌握各种连接关系、图形的含义和电气符号,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及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
2.注重培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能力。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是通过培训电器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使学生具备日常照明电路检修与安装的能力、掌握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电工三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万用表)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了解“三表”的简要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熟练运用“三表”检测各种电气参数,掌握“三表”的常见故障维修。
五、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既能允许教师通过编程主动地控制计算机,又把来自各种电子媒介的信息进行集成,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场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容易接受。尤其在电工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演示文稿、多媒体制作课件,把深奥的、难讲的理论做成图画的形式讲给学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降低教学成本、熟练操作技能、理解理论概念,充分调动学员的思考、听觉和视觉,增强培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六、趣味化教学法事例
1.趣味化教学法。趣味化教法就是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而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激发、培养了好奇心、兴趣后,最后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学生配合教师开发兴趣实验,再通过系列兴趣性实验制作,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稳固形成各种技能。如“电视机原理”“收录机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课,都可以采用这个模式。通过趣味性实验去增强基础知识教学,实现“先懂理论后去做实验”到“从兴趣性动手实验中去学理论”的转变,解决了两者在课时分配上的矛盾,同时也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技能与理论的双丰收。学电子关键在于多动手,许多理论上不懂的东西,在动手过程中都会慢慢被消化、理解。在目前职业院校与生源现状下,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应该采用:以培养技能为中心,“先动手,后理论”即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专业基础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2.趣味化教学法的具体实施。①针对原教材的教学。对教材中必需的且职业院校学生能接受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尽量以趣味性演示为先导适当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对那些难度大的内容,理论性强,暂时略讲或删去(与其花较多的课时去讲解这些内容,情同浪费时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做的效果很差,倒不如将时间花费在实际操作中,等到学生实验做得很好的合适时机,再回来讲这些必需的难懂知识)。这样就使得原教材的授课时数大量压缩,进而有大量课时补充实用性电子技能课,趣味性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兴趣状态下,下意识地获取电子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原教材可作为技能教学中精简教学及及时查阅的教本。在技能操作的合适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教学原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这样做就分解了难点,增加了教与学的现实性与兴趣性,避免或减少了枯燥乏味的课堂电子理论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实践性与直观性。实践表明,这种教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率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②辅助教材的延伸。教师要整理出教材中分布的重点难点、各知识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其分散到各电子小制作电路中,设计出一套自成体系的辅助教材,并注意尽量不遗漏,少重复,并使其系统化、系列化,尽量能融入教材中的所有基础理论,使小制作电路与教材融为一体。教学时,动手操作作为先导,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配以适当的操作过程及传统理论教学中的难点、知识点的指导、讲解。有必要时回过头来讲解原教材中那些当时略讲或删去的内容,也就是讲讲做做,边做边讲,讲做结合,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它作为一项新工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摸索出有效的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篇6
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生源比较差,学习理论知识较难懂。在技能课的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尽量浅显易懂、遵循够用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就业,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为了全面地落实教学计划,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电工专业技能,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就业的要求,我在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在电工技能训练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标教育,使学生明确:只有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毕业后才能直接上岗就业;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电工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前必须考取劳动部门颁发的电工技能等级证书。因此,掌握电工操作技能,考取电工技能等级证书,既是学生毕业的前提,又是就业的需要。在教学时,重申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技能训练中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主动练好各项技能。
二、激发兴趣
技工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基础普遍较差,且参差不齐,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学习感到很大困难。特别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专业,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存在害怕心理,仅有的是模糊的认识,真正动手时不敢轻易动手。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认识电、理解电,如果学生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习训练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一个电工电子实习指导教师,笔者想方设法让学生对电工电子实习产生兴趣,这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
三、讲究教法
在技能教学中,以往一般都是将实验、实习安排在新授课后进行,作为对课本有关内容的验证、实习。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为此,笔者打破上述的教学方法,采取三个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将实验实习与讲授结合;将单纯操作与图上练习相结合。
四、学中做,做中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尤其是《电工技能与训练》这门课程,更是要让学生动手做,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也要让学生在学得过程中做,真正做到在理论教授中穿插实践动能项目,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
五、实践—理论—实践
篇7
一、学生要有合适的教材,同时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国家教育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及对各类专业用人的实际需要,结合就业工程,在专业人才结构调整的条件下,对电子技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突出了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所用教材应突出实用性,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是指导学生分析实际电路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如若忽视对专业理论的强化学习,电子技能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最基本的操作水平上,根本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招生要求。
二、电子技能教学要有良好的条件保障
(1)“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充足。电子技能训练是个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其师资就要求是“双师型”教师,教师要同时具有教师技术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当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时,应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实习与实训学习,或外聘一些具有丰富经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实践学习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学校老师应积极跟踪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不足时,学校不能随便安排教师带课,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师授课和课程安排。
(2)硬件及环境条件。对口单招的电子技能训练就是要通过制作电子产品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应根据开设电子技能训练的课程及训练内容及时配置相关的实验设备及检测仪器仪表,创设电子技能训练相应的环境,即需要虚拟工厂专用实验实习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用情境教学去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可以是校内教学工厂,也可以是校外企业学习和实践,以实现校企合作课程模式,实现以教学与生产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提高,互相促进。
三、做好人才培养
(1)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满足社会,特别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故应抓好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应注意五大教学模块实施: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图识读、组装与焊接、调试与检测。教学过程要用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正确分析学习任务,熟练实践操作,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这样也突出了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2)对口单招是高职院校的后备军,是以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故对其训练要更加严格、规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欧洲标准常在耳边听到,其涉及高端汽车、机械制造、五金和精密仪表等顶级产品和尖端行业,其质量和环境指标均控制得十分严格,故在国内备受青睐。究其根源就是欧洲生产厂家均有着世界一流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具有严格的行业规范约束其行为。笔者曾赴德参加“双元制学习”,参观了德国“大众”汽车、“宝马”汽车及一家计算机主板生产厂家,了解到其产业工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技能水平成熟,操作严格规范,均持证上岗,企业文化浓厚,故其产品质量在相应行业里首屈一指。
(3)对口单招电子技能,与普通职业学生相比有着特殊性,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参加高职院校选拔,故教师在讲授时,不仅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还应将行业规范标准要求渗入到讲解中,来促进学生达到优秀的成绩。对于对口单招招生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取得电子电工行业资格证书,达到“双证”毕业,这样进入高职院校前,学生已具备电子电工行业资格,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教学如何开展
(1)对口单招电子技能教师在教学方案制定和课程设计时,应遵守教学大纲要求。在任务设计时,应考虑到实用性、学习性及延伸拓展性,教学过程应建立相应竞争机制,给学生分析、打分、点评、评比、统计记录,使其改进,激发进取心理,树立榜样,以点带面。
(2)教师教学的几个环节。对口单招电子技能训练要从基本功抓起,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是基本能力,要做到熟练、快速;电路图及装配图要能熟练的读懂,这是掌握电子技术的关键;电烙铁焊接技术是电路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电路调试与故障维修、检测是各种技能的综合,是整个训练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此项目中应会熟练使用各种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和稳压电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从生疏到熟练,技能会逐步提高。
篇8
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是职业技术院校机电类学生的专业课程,集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于一体。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实习课培养的是动手操作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在如今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使之成为企业的合格技术工人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为使学生能更快、更容易、更轻松地学好这门课,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上好入门知识课
该课程的理论内容较枯燥,知识点繁琐且抽象,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对于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于技能训练,部分学生又由于怕电心理而不敢轻易动手。“怕电”心理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了一半的信心,从而对技能训练操作也失去兴趣。即使是部分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基本控制线路的反复训练过程中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技能训练的效果。因此,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作为教师,一定要上好该课程的入门知识课。不急于讲新课,而是先跟学生交流学习该课程的作用,讲述在专业学习中它的分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教学,实例教学使学生从思想上对该课程的学习加以重视。这种教育方式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好得多。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呆板、生硬、味同嚼蜡,催人入眠。反过来,若根据课题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使课堂生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例如:对第一单元元器件的讲解,原来采用的是讲完结构、符号后才让学生进行检测。如果用这种方法,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对电路图的符号不清楚,导致不会接线或在接线过程中出现故障。但现在在讲解过程中,每讲一个元器件的符号时便边讲解,边教学生检测,边看电路图。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区别各元器件符号,而且接线时能看懂电路图自己接线。学生每接完一个电路,还能对新电路进行原理分析。
再比如,教师在第二单元位置控制线路的教学中,在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基础上,首先和学生一起动手演示正反转电动机带动小车在预定轨迹上作往返运动的实验。当小车在轨迹两终端时,控制者若未及时按下停止按钮,小车常常会超越轨道,教师反复操作演示,并在此时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有解决的办法吗?以此来开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感兴趣,学生才能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恰当引入位置开关的教学,通过学习其结构、原理,掌握其用途,引导同学们置疑,能否用位置开关来解决上述问题呢?通过引导同学们很快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之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得明白,学得轻松,容易接受和理解,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参观机电实训中心
例如在学习正反转控制线路中,为让学生能感性直观地认识怎样的电路为正反转控制电路,和该电路的应用场合,教师先把学生带到机电实训中心,介绍维修电工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通过在现场的面对面接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让学生看到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基本组成,同时机电一体化设备模拟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感受生产设备为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实惠,然后指出机械的变化和控制电路的关系非常密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篇9
【关键词】技能训练;分层分步;实训效果
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 ,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保证职业资格质量,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为此,200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修订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统一了维修电工这个工种行业标准,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教学为背景和这些地区的产业化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实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维修电工实习的实际情况,探讨分层分步教学在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维修电工等级考实习实训效果,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学生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的班组,根据不同的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内容解读:技能要求主要为两个方面:
1.能够按图样要求进行较复杂机械设备的主、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包括选择电器元件、导线等),以及整台设备的电气排故工作;
2.能够按图样要求焊接晶闸管调速器、功放电路,并用仪器、仪表进行测试;根据技能教学目标要求,下面从学生学业层次差异、知识梯度和实训内容的重难点分别进行分层分步教学实践探究。
一、学业差异、递进分层
根据配线和安装要求,学生应达到熟练接线并要求准确无误,对仪表的使用应达到熟练程度,对线路具有一定的排故障能力。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把学生分成三大类:
1.能熟练接线或焊接,通电能一次成功并且对原理熟悉的;
2.能接好线或焊好,但原理不是很熟悉的。
3.不能接好线或焊好,但原理熟悉的。
对第一类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置故障相互排查,为电路排故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可利用适当时间帮助第二类学生;对第二类学生可重点要求学生复习原理,明确工作过程,可用上交练习,同学互相讲诉工作原理等方法进行训练。对第三类学生可重点训练接线方法,可采用学生师徒结对的形式展开;这样把学生分成各个层次进行训练,第一类学生能掌握安装排故技能、第二类学生能正确安装并熟悉原理,第三类学生能正确安装,使训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保护较差水平学生的自信心,训练总体效果好。
二、知识梯度、模块分层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电力拖动》学科安装、接线、调试等知识难点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易产生畏难情绪,易丧失学习信心,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把知识分接线思路、器件检测、接线正确和接线工艺四个层次,分四步进行训练。下面对我们以Y―Δ降压启动为例来叙述其具体做法。
训练过程分四步:第一步,先训练接线思路。我们一改传统整个线路一起训练的模式,对通电成功率和接线工艺分别训练。在学生熟悉原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画线路布线图,师生共同探讨最佳接线方式,力争每个同学能画出完整的布线图。这个过程可以在教室进行。这种训练符合启迪式教学模式,效果较好。第二步,在学生熟悉元器件的基础上,此时也可结合工量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对元器件进行测量,检测元器件好坏,根据要求调好两个整定值,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和时间继电器的整定时间,同时复习元器件的选用和熟悉了仪表和仪器及元器件的使用,为开始接线打下基础。第三步,强化接线方法和通电成功率。这时可用软线进行连接,不要求工艺,只要求学生接线成功,在规定的时间20到25分钟内要求学生把线接好。对没有正常完成的学生,采用学生互助合作的形式,找问题点,完成通电试车。第四步,在大部分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线并成功的基础上,再按布线图进行工艺训练。这时不要过于强调速度,而是严格按工艺布线图要求接线,以达到规范工艺要求的目的。这样经过几次训练,基础好的学生通电成功率和工艺都能达到考核要求,基础差的学生能做到正确接线,工艺基本达到要求,避免传统训练通电成功率和工艺同时要求,完成结果却都达不到理想训练效果的目的。
三、知识重难点、阶段分层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电气故障检修》要求:重点是针对X6132铣床、MGB1420
磨床等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电路及电气故障检修,里面的内容难点是内容多,原理熟悉难度大,故障的不确定性;隐性要求:用电安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把知识分成原理分析、现象观察和故障排除三个层次。成绩较好的能正确完成全部内容,成绩较差的能熟练完成前2个内容,能基本掌握第三个层次的内容。具体分三步进行练法:以X6132W铣床为例,第一步,在学生熟悉原理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把整个线路图画在纸上,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复习了线路原理并且训练了《测绘》技能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线路要求熟悉铣床的工作过程包括每个器件和每个按钮的作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主电路控制环节,主轴启动控制,冷却泵冷却控制,工作台快速进给包括各个方向进给,圆工作台控制一一熟悉其控制环节,在确保用电安全的前提下,大胆鼓励学生进行探索,通电观察铣床的通电现象,仔细与工作原理对照,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掌握铣床正常工作时的通电现象,为排故时观察故障现象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熟悉了《维修电工中级国家职业标准》技能要求内调试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调试能力。第三步,这时教师可给学生设置1到2个故障,让学生进行排故。这时可给学生一次通电机会,认真观察故障现象,并要求学生把故障现象记录下来,作为排故的依据。在排故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简单易懂的主电路入手,明确故障现象的大致范围,再分析控制线路。接着是缩小故障范围。具体方法有多种,可用长短接法、短短接法、万用表电阻法,电压法等,在学生对以上各种方法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可自己设置几个故障,可给动手强的三到四位同学演示一下排故过程,在这些同学熟练掌握排故方法后,可利用其他机床由他们给其他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教师可当堂巡视。这样做教师可节省时间,学生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可了解得更详细,容易掌握。在排故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帮助分析故障,使学生明确思路,增强其信心,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分层分步训练,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四、激励评价、灵活分层。
为使教学有的放矢,在平时训练中,根据考核要求,笔者建立一套完整的接线工艺和通电成功评分体系,把评价标准分成通电、接线工艺、排故和职业素养四个层次,采用考察和考核相接合的办法。第一步,对通电成功率主要采用考察的方法进行,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成功,并确保能安全用电。第二步,对接线工艺主要采用考核评分的办法进行,对每位学生所接线路采用组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第三步,对故障排除也设置了一份考核表格,同时加入职业素养要求,包括安全用电,文明实习和环境清洁等职业要素,使学生技能教学同时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提高了基本技能,还提高了职业素养。
以上是本人对《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方法的粗浅探讨,采用的训练方法笔者在维修电工等级考技能训练中进行过对比,传统训练方法中级等级考通过率在50%左右,分步教学训练法通过率达95%以上,效果很显著。因此,试作总结,盼能和各位同行交流,进一步提高维修电工实训效果,以培养更多适应当前经济建设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庄建源.张志林.维修电工[M].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带着以上的思考,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注意以技能训练为教学的一条重要主线,努力设计通过技能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双双得到提升的教学。这其中虽然有一些曲折,但还是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良好效果。下面分别阐述:
其一,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意识。而意识的培养首先又在于兴趣的激发,而做到这一点并不难。笔者曾经在学生面前演示过小孩子玩的电子游戏中的数字“8”的控制,学生都知道计算器、交通信号灯中数字都是基于8而变化的,那么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这可是电工电子学科背后的电路控制与逻辑控制的知识啊。别看这些都是大孩子,但这样的演示同样不觉得小儿科,重要的是当笔者提出了谁能根据该现象设计出电路的要求时,不少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设计电路。不少学生的设计中用了若干个开关来实现每一个二极管的发光,这巩固了旧知识,但是笔者提出实际电路不可能是这样的,能否借助于逻辑门的思维去设计呢?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二,训练学生技能。技能的训练不只是简单地做一次,笔者认为技能本质上是一种良好的思维直觉与动作直觉,只有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直觉性地反应出问题解决的思路,并能够迅速地将所需要的电路“做”出来时,才是真正的技能的体现。而当下的电工电子学科的教学离这一要求显然还有距离。笔者在教学中不贪多求全,但求每一项工作把它做好。比如说安装日光灯,就要求安装稳固,一次性点亮;比如说控制电动机正转与反转,就要求学生能够迅速地设计出电路,并能实际安装并操作。这是一个需要重复的过程,重复的结果就是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更趋娴熟,对实践技能更趋熟练。
其三,引导学生反思技能培养的个性化途径。不同学生的技能基础往往是不一样的,纯粹的一刀切的标准化教学并不能让全部学生齐头并进,因此因材施教地引导学生个体去思考如何有效地提高自己个人的技能,是笔者在教学中用心做的一个工作。根据笔者的经验,这需要从逻辑思维训练、表象构建训练、动作技能训练等角度进行。
二、技能为职业素养奠基
- 上一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 下一篇:美术学和美术教育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