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翻转课堂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汉语翻转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基于微信平台的对外汉语教学新探 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设计的几个因素 翻转课堂特点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韩国课堂的对外汉语教学 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对外汉语学习过程成语的学习技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基于沉浸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各环节中的游戏设计 基于“5C”标准的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基于HSK考试的对外汉语语法课堂教学研究 学习卡片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体态语引入 基于混沌理论的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基于文化融合的对外汉语教学角色探析 基于礼貌用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基于文化图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简论基于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崔晓霞.中国-东盟对外汉语网络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发展战略构
想[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1):82-87.
[3]张绍军,李映红.教师角色及其实践图谱:翻转课堂的视角[J].
高教探索,2015,(11):110-114.
[4]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
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5]孙蕾,吕中舌.“二语理想自我”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从
重要性和可能性两个特性进行分析[J].外语研究,2014,(6):53-58.
[6]孙瑞,孟瑞森,文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3):34-39.
[7]吴思茗,左扬扬,孟琦等.基于微信及微信公共平台的翻转课堂
模式探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1):44-47.
[8]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
[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9]杜悦.寻找更高效益的“翻转”方式.[EB/0L].http://paper.
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海外汉语教学;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4-0093-02
海外汉语教学的现实呼唤
笔者借助前往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的机会,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出当前海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汉语作为选修课,不具有强制性而且课时不多,教师难以针对学生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②师生主要依赖课堂时间进行教与学,极少利用课余时间,缺乏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培养;③大部分志愿者教师不会说当地语言,或者对当地语言的掌握程度不足以帮助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又不高,因此课堂上常常存在交流不畅的情况,这不仅对教学有一定影响,久而久之也会削弱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④教材内容时有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需要补充和拓展,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消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出现,为我们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并在师生角色、教学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技术应用、评价方式等方面有了多维转变。
翻转课堂在海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机制
1.翻转课堂将语言知识传递前置,强化语言技能训练
海外汉语教学属于语言类学科,基础阶段的教学偏重理解和记忆,强调语言输出和技能训练,翻转课堂应用于海外汉语教学领域,能够将语言知识的传递前置,从而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海外汉语教学规律相符合
海外汉语教学一直秉承“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在理想状态下,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恰好能贯彻这一原则。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自学,教师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只需稍加点拨和指导即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节约的课堂时间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语言输出,即“精讲多练”。
3.语言点教学的特殊性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征相符合
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而海外汉语教学的重点是课堂上汉语语言点的精讲解析和操练运用,语言点分条目式可拆分的教学特殊性与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极具契合度。
4.翻转课堂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目前,海外汉语学生学习的目的各有不同,学习能力有高有低。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生自定步调学习,学生可以在视频指导下进行自学,自主决定何时观看视频、观看几次视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5.小班教学形式是翻转课堂在汉语国际教学领域实施的最有利条件之一
目前,不同阶段、不同课型的汉语教学基本都采取小班教学形式,学生人数普遍较少,有力地保障了翻转课堂在汉语国际教学领域的实施。小班教学有利于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增加了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小班教学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身份从“领导者”变为“引导者”,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翻转课堂应用于海外汉语教学的建议
1.把握“翻转课堂”的实质,避免形式主义
翻转课堂并不是简单地停留于教学流程在形式上的“颠倒”,它的实质是对教学过程的重新思考和建构。因此,在应用这一模式时,我们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准确把握翻转课堂的实质。教师要注意从“领导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2.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梳理
有效教学始于知识梳理,因此翻转课堂各个环节所呈现的内容、达成的目标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基于系统的设计。知识梳理要理顺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识逻辑。在课程设计阶段,以教材知识点为主线,串联教材内容和补充内容,调整知识的逻辑顺序,使其顺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力求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共同发展。
3.借助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大是海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视频能够有效支持和服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而翻转课堂产生于新时期信息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教育技术手段,制作或搜集教学微视频,努力提升视频的吸引力,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4.加强课堂环节的组织和引导,提高课堂参与度
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高度依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尤其是课堂教学阶段,承担着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任务,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因此,有效的面对面沟通交流非常关键,教师要组织合理、丰富的课堂活动,助推学生的知识内化。
5.注重教学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针对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开展多元化的评价。翻转课堂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否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结语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海外汉语教学,能够丰富海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契合海外汉语教学的现实需求,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实践与思考。同时,当前海外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多元的,我们无法期待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实践的重要性,要敢于尝试和实践,在实践中善于创新、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最终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白迪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3):95-97.
[2]陈海芳,冯少中.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4):4-5.
篇3
[关键词]PAD模式;现代汉语;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92-02
针对目前高校的教学现状,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10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清晰分离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PAD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自应用以来收效显著,该教学模式也为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现代汉语课程采用PAD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合理的教学改革不仅要考虑形式的创新,还要考虑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和课程情况等因素。
(一)课程分析
现代汉语,究其性质,在大学语言类课程中属于基础性、工具性、入门性的学科。从知识体系上来看,课程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模块。课程注重将现代汉语的专业知识与学生高中阶段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衔接深化,并为今后对语言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纯理论要求较低。
同时,现代汉语课程在对语言现象的分析过程中涉及到丰富的语料。语料不仅包括当代有影响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还包括口语中鲜活的实例。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讨论材料。
因此,在知识教授环节,教师可以讲授精要而学生不至于一头雾水;内化吸收环节,学生可以自主内化而不至于全无头绪;交流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而不至于无话可说。这些学科特点都为PAD课堂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情分析
现代汉语课程大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迈人大学校门,保留了高中时期的良好学习状态,出勤率较好,听课认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它们渴望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并得到认可。这就为PAD模式的教学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但同时,部分同学也暴露了深受试教育的影响,纯粹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态度,过分重视考试分数而忽视学习过程。
二、PAD模式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任课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对于自己劳心费神备课的内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讲台似乎成了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观众却寥寥无几。倘若整个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一场独角戏,其职业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在PAD教学模式下,教师摆脱了“演员”的角色而转向学生的“引导者”,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角色的多元化。
1.知识讲授环节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PAD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仅用少量的课堂时间精讲“语义场的定义及层次”,并结合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同义词的差别”和“反义义场的类型”这些知识点,至于“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作用”问题,则完全可以结合课后任务留给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例如,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反)义词辨析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同(反)义词教学策略问题”、“公文写作中如何准确选用同(反)义词”、“让新闻增色的同(反)义词选用问题”,等等。在这一环节,延续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以确保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内化吸收环节
这一环节,师生关系体现为反馈评价者与主动参与者。
内化吸收是PAD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思考的角度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环节,在教师给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之后,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化速度和内化方式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过程。学多少,怎么学,均由学生自主安排。这样,在接下来的交流讨论环节,学生会用不同的思路和表述去描述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建构和生成。
3.交流讨论环节
PAD课堂的交流讨论环节与课堂讲授环节在时间上清晰分离,让学生能够在对所学内容充分内化吸收的基础上展开有效讨论。同样一个“汉字繁简之争”的问题,经过一个星期的自主学习与内化吸收,许多学生分析在繁简汉字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还能够深入探讨繁简汉字的产生背景、其特定的历史作用、其发展方向等问题。
在这一环节,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充分体现了其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深入思考、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学生们各抒己见、交流讨论、展示所得,在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的提升。
(二)作业布置与审阅
在PAD教学模式下,作业的重心转移到了作业布置。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其课后作业应该是开放性的,让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例如在“词汇”一章,启发学生思考“汉语颜色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语法”一章,让学生谈谈“现代汉语虚词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问题贴近生活、容易人手,且有深入的空间。在作业评阅上,教师只需简单分级,精要反馈,既对学生付出的努力予以肯定,也对作业中反映出的不足之处给出指导性意见,
(三)考核方式
PAD教学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调整为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考核中,增加平时课堂表现以及课后投入的考核比例。以现代汉语的考核为例,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到50%-60%。平时成绩的构成可以包括:出勤10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每章一次课后作业,外加一份读书报告,每次10分,共60分;阶段测验20分;课堂讨论表现10分。期末考试中提高开放性试题比例,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语言知识实际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这种弹性评价机制有利于确保学生在整个学期中能均匀地投人时间和精力,避免学习的功利化倾向。
三、PAD模式应用于现代汉语课堂的效果及反思
(一)打破了师生互动形式化的现状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但很多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单向的,教师强制提问、学生被迫回答。这种互动并不能促进师生双方的交流沟通,更不能激发学生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
现代汉语课程研究语言的应用,社会与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丰富语料,词汇的隐现、语法的结构、修辞的运用……每一个语言现象都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PAD教学模式下,交流讨论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将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之上,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促进,给学生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打破了师生互动形式化的现状。
(二)促进学生获得隐性知识
PAD教学模式下,针对语言学习任务,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分工合作,发现问题,查找文献,梳理总结各方观点,训练严谨合理的批判性思维,最后,用有说服力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并形成准确而清晰的书面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吸收,不但能够促进对知识的长时记忆,还有助于训练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有利于隐性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篇4
一、规范办学——团队研修从不能走向可能
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综合化,使得教师的合作成为必须。因此,教师在与同事的关系上,要从“教学的孤立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1]”;在与学校、社区的关系上,教师要从学校依附型转变为社区发展型。有调查发现,由于学校私自增加部分学科课时、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等原因使得教师工作量超标。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时间共计6.79小时,占每日教师工作总时间的84.9%,在剩余的1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教师们还要去管理学生、参加学校会议、听课、与家长交流等等,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几乎没有时间开展。教师自发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反思活动、教师与校外人员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也都因为教师缺乏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无法实施。
徐州十三中坚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学校,积极确立素质教育办学思想,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坚决执行“五严规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义务教育阶段初级中学的所有课程。不补课、不加班加点、坚决杜绝节假日补课,严格控制学生一日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超过7小时。所有国家规定的课程一律进课表,进课堂,实事求是,认真落实,把教师从繁重低效的课务中解放出来,以规范的课程设置带动规范的教学行为,为教师的团队研修提供时间保障。
二、全面课改——校本教研从个体走向全体
“是改还是不改?”作为徐州市区规模最大、质量较高的初级中学,当课改来临,这个问题曾经让学校愁肠百结。2007年,学校做出了重要的选择——改只会更好,不改将会丧失学校高位发展的有利契机,因此十三中成为徐州市第二批课改实验学校。
“是真改还是假改?”2008年,先期进行课改实验的班级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质疑之声不断,很多教师认为课改是在作秀,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再次做出重要选择——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一定要坚定不移、实实在在地走下去。
“是小改还是大改?”2009年,部分优秀教师、学科骨干带头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小组合作、学案导学应运而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氛围发生了变化,但是少数教师的改革往往不能形成合力,会遇到来自其他教师、家长等各方的阻力,教师们都在观望。
于是,学校组织教师们一次次地外出学习: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后六中学、宜兴实验中学、新沂六中等等,来来回回的旅程就是一场场精彩的沙龙式研讨,越来越强烈的声音从教师中产生——学校要发展,必须搞课改,不但要改,还要真改、要大改,全校上上下下一起改,才会产生整体效应。
因此,从2010年新学期开始,学校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这些举措在校内形成了一股旋风,将所有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形成了改革、实验、研讨、反思的良好氛围。
三、网络教研——合作时空从封闭走向开放
徐州十三中斥巨资引入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电子备课系统。教师们的集体备课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集体备课分为四步:第一步,教师个人预备课。第二步,主备人把备课资料,含教案、课件和其他备课素材上传到校园网平台上,所有教师在任何地点只需上网登录就可以对主备人的资料进行讨论、修改。第三步,集体备课,主备人说课,大家集体讨论,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对个人教学材料进行修改。第四步,在主备人备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删、增、调、换形成个人教案、课件,备课材料的修改部分须用红色明确标识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教案、课件等备课材料,本人再将定稿后的备课材料传至校园平台上。第五[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步,下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后反思,写出教后小结,再次传到校园网上,教师共享。这样的备课过程对于每位教师来讲共经历了四次备课,实现了团队合作,每一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50岁以上的女教师和55岁以上的男教师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电子或纸质备课的形式,其余教师备课将全面实行网上交流查评的方式。教师必须提前一周上传个人的教学资料,年级处和教务处将根据网上上传的教学资料,对个人及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查评、反馈。
经过这样的改革,教师的备课、教研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集体备课的交流时间,利用课余、课外,甚至在家里都可以进行。在校园信息化平台上还专门设有讨论空间,为教师随时随地交流提供方便。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微课的教学资源创建、基于平板电脑的学生导学与作业设计、基于网络信息的教学模式设计等等都促进了教师教学空间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教学研究的开放。
四、任务驱动——团队合作从外控转为自觉
学校在前期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反思薄弱环节,调整、完善课改方案。一方面扩大探究的群体,各年级全面铺开,共同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究,另一方面重点做好高效课堂建设的主题深化研究,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教师开展符合不同年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的探究与实践。继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建设高效课堂。
继续深化“课前导学、课中合作、课后三清、家校一体”的课改模式,通过示范课、展示课 、研讨课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内形成研讨氛围,重点做好研讨课的专题性研究和市级公开课的开设,努力打造高效大课堂。重点通过以下四类课堂教学任务驱动:
1.常态(过关)课。通过对常态课堂教学的督导,作为加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第一个突破口。本学期,由教科室牵头组成年级教学督导组,分别到三个年级随机听课。听课是学习,是交流,是检查,是管理。提倡听推门课。听课不在记多少文字,重在自己得到多少启发,能够提出多少合理的建议。
2.校内研讨(交流)课。每周各年级推出2-3节研讨课,公布在学校每周工作日程上,要求本年级教师前去听课。听课后,重在做好课后主讲人的说课,组内教师的评课,开课教师在校园网上“晒教案”“晒感想”,听课教师在校园网上跟帖“晒收获”,自觉形成了教研之风。通过讲、评的实战演练,增加教师群体的参与度和研讨性。
3.校内观摩(示范)课。每月从校内研讨课中选择优秀典型推出2节校级专题示范课,引导全校教师听课,课后开课教师本人说课,其所在学科组长作重点点评,其他教师参评。在过程中校长及时总结并以此为载体引导校内研讨交流向深度发展。
4.市级公开(展示)课。开学初以备课组为单位个人申报公开课,学校根据随机听课情况进行选拔,确定开课人员,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研究、总结、提炼学校课改的新成果。
校本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学校引导教师团队深入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形成“阳光课程”系列校本课程、突出特色,形成精品。借助“汉推基地”,开展“对外汉语课程”和“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与研究,进一步开设好双语课程及小语种选修课。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民族文化教育课程。在已有的古筝、琵琶、太极拳、剪纸等课程基础上,开发楹联教育课程、武术操教育课程、书法教育课程等。面向七、八年级的学生成立古筝、琵琶、合唱团等俱乐部,每周定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自发组成课程研发小组,提高了研发水平。
任务驱动法提高了教师团队合作的内驱力,为了完成一些公开课教学任务、校本课程开发任务等,教师们明确了研修的主题,增强了研修的动力,凸显了研修的价值。
五、研训一体——研修效果从低层走向高效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形式各种层面的教师培训蜂拥而至,填补了教师仅有的一些空余时间。目前许多教师培训的误区在于,把教师看作被动地施加教育理论、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知识的对象,采用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师的主体性没有被尊重,很难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教师培训往往成为游离于教师主体之外、与教师的教学生活脱节的外在物。在对“您对参加教师培训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66.1%的教师选择了“勉强愿意参加”或“不太愿意参加”,有18.5%的教师选择了“非常愿意参加”。但教师培训的时间却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从教师的工作时间中分割出来,如有些城市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名优教师评选、职称评定中明确地将继续教育时间作为重要衡定指标之一。管理体制的文本设计试图“松控”或“释放”,而行政实践却仍在“紧控”与“规训”,原有的时间支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将制约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形成共识是共同行动的前提。积极稳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依靠有志于变革的核心力量。学校逐渐形成了由教师自由组建成教师研修小组,这些小组在志同道合、性格相融的的基础上组建,属民间自愿团体,小组长由成员自主产生。学校为小组活动提供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各小组采用学习研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群体反思、跟踪改进、博客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学做合一,寓研于乐,凝聚共识,不断提升课改力。除此以外,学校还开展了评课模式研究、教学案一体化资源研究、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研究、翻转课堂微课制作等研究。以研代训,以训导研,研训一体,研训相济。教师在研训中研究主体意识逐渐增强,研修效果逐步提高。
六、评价导引——从重评个人到团队督导
1.重集体教研。关于集体备课,在落实“三定”“四统一”的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动态检查,各年级安排年级中层以上干部包干到相关备课组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督导备课组工作,严把团体仗的第一关。主要解决以下问题:集体备课的流程、活动开展的时效,参与的人数、研讨的氛围、说课稿的使用和相关教学资料的存储。2011年9月,学校经过反复研讨,提出“复盘式”评课教研模式,集中团队的力量,运用课堂结构式观察法审视课堂,形成组合分工评课模式。2012年11月27日,学校对全市召开“四环六步”教学模式、“复盘式”评课展示活动,受到与会专家同行的高度赞扬。
2.重团队督导。由校长室牵头组成学科督导组,加强对学科团队课改的整体把关,避免走弯路。通过听课、检查教案、检查作业、学生访谈、家长访谈、教师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师团队合作教研的实施情况。针对团队中的每个人单独评价打分,总体积分、全面评价。经过一个学期的督导,写出督导报告,向教师团队集体反馈,指出问题,责令整改。
3.重团队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学科命题组的作用,严把命题质量关,每次练习检测都有制卷人、审核人,命题前有目标,后有考核及评价,引导团队共同参与。其次,围绕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教务处、年级处制定了相关的团队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形成有效的检查、记录、反馈、调整等监控系统,充分利用校园网、年级处[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学科组等平台,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年级处汇总学科情况在第一时间向校长室、教务处汇报每一次质量检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及时召开教学工作分析会,及时加强薄弱环节,保证教学工作处于常态的均衡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一直在利用团队研修进行教学改 革实验研究,明确提出要坚决杜绝加班加点的做法,走内涵发展之路,实施素质教育。按照“乐学、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了“四环六步”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反复的培训和实践,“四环六步”的课改模式已深入人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学校一个个优秀教师团队的逐渐形成,也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