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型基金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债券型基金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债券型基金盈利模式

篇1

重视债券基金

当多项经济指标从顶峰回落之后,市场充斥了种种迷惘和悲观的声音。不少宏观策略分析师纷纷调高债券类资产的配置比重,甚至有分析师建议将债券基金配置比重提高到50%

作为固定收益类资产,债券市场由于和股票市场之间呈现弱相关性,因而理所当然成为市场动荡时期的避风港。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保守型投资者,建议将债券类基金作为资产组合中的主要品种。

我们通常所说的债券型基金一般可以分为偏债券型基金和纯债券型基金两类,纯债券型基金一般规定,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仓位不超过20%,同时不低于80%资产用于投资债券资产和可转换债券,而且通常不能参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简而言之,就是可以参与打新股,但不能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

另一类偏债券型基金,则被允许直接参与二级市场股票买卖,这类基金由于股票仓位较高,在牛市中可以轻松跑赢同类基金。如银河银联收益、长盛中信全债基金2007年股票仓位均高于10%,两只基金2007年的收益率超过40%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同时,这类基金的风险也比较高。同样是银河银联收益,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8.02%,几乎是债券类基金的最后一位。因而从风险角度看,我们建议保守型投资者更多关注纯债券型基金。

去年下半年以来,多数纯债券型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盈利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早先,一些持有大量可转债的基金也往往表现突出,比如富国天利增长债券、融通债券以及招商安泰债券,都持有较高比重的转债(其中融通债券、招商安泰债券合同规定不能投资于二级市场)。不过这3只基金今年以来投资转债的比重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正股不断下跌,转债的收益不断下降,基金对转债投资也开始转为谨慎。

在这种情况下,参与“打新”成为纯债券型基金的新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世道日渐不稳,新股上市数量有限,加上新股破发频频,这一盈利模式也正受到挑战,这是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负面因素。不过相比较于其他投资产品,纯债券型基金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稳定收益的源泉,尤其从宏观角度而言,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不断下降,成为债券市场走好的利好支撑。

债券基金的风险主要和其股票仓位有关,股票仓位越高,风险越高,当然潜在收益也越高。而以打新股为主的债券型基金,就投资风险而言,主要取决于对新股卖出时间的不同要求。一般来说,新股持有时间越长,相对风险也就越高。

目前来看,风险最低的3只基金是国泰金龙债券、大成债券和鹏华普天债券。国泰金龙债券和大成债券采取新股上市当日卖出的原,风险控制非常严格。鹏华普天债券则是通过当日大幅降低一级市场申购股票的仓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这3只基金从风险上说,非常接近100%的债券基金。

其他几只基金在新股卖出时间上都作了不同的规定。比如银河银信添利,规定在新股上市交易后的10个交易日内全部卖出。中信稳定双利规定在新股上市交易后的1个月内全部卖出,华夏债券和诺安优化收益则规定在新股上市后的60个交易日内卖出。国投瑞银稳定增利和南方多利增强规定在90个交易日内卖出。嘉实债券规定所投资的新股,上市流通后持有期不超过6个月。宝康债券基金规定新股上市后持有期不超过1年。工银瑞信增强收益债券,则规定新股根据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高低的对比,择机卖出。

最近正进入发行期以及刚刚发行完毕的债券基金也可以适当关注。包括刚刚发行完毕的华夏希望债券、交银施罗德债券、中海债券基金以及正在发行的华富收益增强债券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纯债券型基金并不等同于保本基金,只是从机制上来说,持有这类基金一定时间后发生亏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之低。

构建保本组合DIY

普通投资者除了单独投资于纯债券型基金之外,更好的方法则是学习保本型基金的投资原理构建自己的保本的基金组合,从而达到可守可攻的目标。

首先要向读者介绍的是保本型基金使用的“安全垫”原理。举个例子,假设投资者投资100万元于购买保本基金,那么基金公司通常的做法是,把其中的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低风险产品,比如债券。基金公司一般会进行精密的计算,假设债券类低风险资产的年收益率可以达到8%,那么就意味着100万元中的92.6万元将用于投资低风险资产92.6×(1+0.08)=100万元,这样就正好可以保本。也就是说,剩下的7.4万元就可以用作购买高风险资产,博取较大收益。

在海外的保本基金产品中,这部分所谓的“风险资产”可以用来进行衍生品投资。如果方向正确,投资者可能因此获得非常高的杠杆收益,而如果方向错误,则最差的可能是获得零收益。这其实就是很多保奉型基金的投资原理。投资低风险资产所获取的收益,其实就是高风险资产可能发生亏损的“安全垫”。这种组合,不仅保本,而且也为投资者赢得了获取更多收益的可能性。

对国内投资者来说,自行构建类似的保本组合不是难事。由于国内市场缺乏衍生产品,因而其中的高风险类资产可以选择的范围无非是股票型基金或者股票。而低风险资产,则可以选择上文提到的纯债券型基金,或者是货币市场基金等。

我们以20万元为例,为读者提供2个保本组合,作为参考(如表格)。保本组合一中,低风险资产选择的是华夏债券基金。这只纯债券型基金依靠打新股策略去年的收益率高达17%,今年考虑到打新股的超额收益收缩,同时债券市场可能进入景气周期,因而假设该基金收益率可以达到10%。也就是说,这只基金的配置比例如果达到91%,整个组合就可以做到完全保本。剩下的9%,可以投资于高风险的股票基金。以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为例,该基金今年以来的跌幅仅12.82%(截至4月15日),考虑到股票型基金亏损100%的概率几乎为零,因而从构建组合的角度说,适当降低低风险资产的比例至85%,这样也几乎是可以保本的。

保本组合二中,低风险资产选择了货币市场基金。这类基金风险较纯债券型基金更低,当然收益也更低。以华安现金富利为例,该基金去年的收益率是3.48%,今年考虑到货币政策偏紧,有希望达到4%。以此为基准计算,那么货币基金的配置比例达到96%可以完全保本。由于低风险资产的风险极低,剩下的4%高风险资产可以投资仓位较高的指数型基金,比如易方达深证100ETF。考虑到市场的跌幅已经相当可观,继续下跌的幅度已经有限,货币基金的配置下降到90%,整个组合也几乎是保本的。

投资者不妨按照这个思路,自行DIY制作适合自己偏好的保本投资组合。

定投基金

篇2

在他的感受中,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基金发行市场,甚至比2008年A股大熊市时还要冷清。“那时候至少还有人去买,现在,很少会有客户主动询问买基金。”

记者注意到,尽管10月以来股市和债市双双结束了此前的下跌格局,多家在发行新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依然表示,当下新基金的募集情况并不理想。但即便如此,新基金依然不得不发,否则,对于不少基金公司而言,只能被动面对老基金规模不断缩水的尴尬。

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大小与他们的盈利直接关联,如何改变基金发行的冷清困局?《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受国债指数创新高和分级债基大涨刺激,债券基金成为近期银行渠道发行档期主力,这或许是年底基金发行市场仅有的亮光。

基金募集规模创五年新低

新基金发行江河日下,统计数据也印证了上述银行客户经理的分析。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11年以来新基金平均募集份额持续创新低,今年前9个月平均募集份额为13亿份,8、9月平均募集份额均不足10亿份,创下近5年来募集份额的新低。

实际上,2011年基金投资者的情绪,延续了2009年、2010年两年的表现,赎回金额都大大超过了申购金额。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7年至2010年,开放式基金申购金额连续下降,申购金额分别为29947亿元、19235亿元、16476亿元和13392亿元。

不过,赎回金额却居高不下,四个年份赎回金额分别为21721亿元、17910亿元、21818亿元和17380亿元。

这也导致了基金行业总规模不断“瘦身”。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为21128亿元,比前一季度度缩水2191亿元,缩水比例达到9.4%。包括开放式股票基金、封闭式股票基金、债券基金、保本基金和QDII在内的几乎所有品种,在三季度规模全部缩水。

其结果是,基金行业的总规模水平,相比2008年底大熊市时的低点1.94万亿,仅多出0.17亿。

导致规模不断丢失的本因,是不少基金投资者选择离开了这个行业。截至2010年底,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有效账户总数为7495万户,比2009年底下降598万户,自2008年开始,基金有效账户数已经连续三年下降。

有效账户数,即账户总数中保有基金份额的账户,账户数减少表明基金持有人赎回了基金份额。

与此同时,在公募基金不断黯然的过程中,其他产品类型没有停止扩容脚步。

今年前三季度,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超13万亿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1年10月底,信托行业资产总规模已超过4万亿元,信托资产总规模从3万亿跨入4万亿,只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阳光私募基金的规模也从2010年三季度时的1000亿元,目前接近2000亿元。

创新债基成在售新品主力

但基金发行市场上的一些亮点正在陆续显现。10月以来,债市展开强劲反弹,分级债基杠杆份额最高涨幅超过30%。

在上半年,证监会一度暂停了分级基金的审批,但随着9月底《分级基金产品审核指引》下发,新分级基金开始接踵发行。

统计显示,目前在售的20多只基金中,有8只为债券型。其中,鹏华丰泽、长盛同禧、天弘丰利、浦银安盛增利四只产品均为分级债券基金。

不少品种在投资标的上,比之前的债基更为细分。如鹏华丰泽明确以较低信用评级、高息债券品种为主要投资标的。该基金80%以上的债券资产,投资于主体信用评级为AA+、AA、AA-级别的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可转债等。

其他在发的债基,都是主要投资可转债的产品,这与近期该类品种的表现也不无关系。统计显示,截至11月8日,209只债券基金近最近一月都取得了正收益。其中宝盈增强收益涨幅约9.3%,博时转债、华宝兴业可转债各上涨8.7%、8.6%,博时信用债涨幅为8.5%。

上述四只基金可转债配置比例均较高。除两只可转债基金外,宝盈增强收益三季度末持有可转债占净值比例接近70%,博时信用债持有可转债比例也超过52%。而在2011年前三季度,156只债券基金仅三只获得正收益,有26只债基的亏损幅度超过10%。

新发债基中,除申万菱信可转债、大成可转债增强两只可转债基金外,易方达双债增强也规定“信用债和可转债合计投资比例不低于债券资产的80%。”在发的债券基金中,没有一只是传统的一、二级债基。

此外,另一项创新是富国还将发行一只产业债基金。招商基金11月7日也提交了一只产业债券型基金的申请。产业债是信用产品中剔除了城投债的部分。目前,国内产业债总额已达到3.7万亿元的规模,其主力品种为中期票据。

相比之下,新发股票基金中分级基金较少,只有银华中证内地资源主题指数分级基金、泰达宏利中证500指数分级基金两只。其他在发的股票基金并无太多创新类品种。

新基金发行依旧疲弱

记者注意到,从创新债基的发行频率上看,目前监管层有意将更多行政资源配置到创新型基金产品审核上,鼓励在盈利模式、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方面有创新的基金产品优先发行。

但创新,加上10月以来市场的回暖,并未让基金发行市场有明显的升温。

“一般般吧”、“不好、不好”,多家基金公司谈到新基金发行境况时形容道。

尽管目前不少品种如债券基金遇到了不错的发行时机,国债收益率高水平创历史新高,但依旧延续了前几个月的销售乏力。在上述客户经理看来,部分原因是投资者对市场趋势仍偏谨慎。“从短期看,市场仍有波动或反复的可能。年内资金面宽松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在还没有看到货币政策实质性放松的情况下,市场持续快速上涨的行情将难以持续。”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情况,下半年以来基金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基金募集申请的数量也在下降,从7月份的24只、8月份20只、9月份16只,到了10月份,仅有7只拟发基金向监管部门递交了募集申请。

但在一位分析师看来,国内基金市场新基金发行逐渐平淡,并不值得奇怪。

“在海外市场比如美国,共同基金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基金面世,但伴随着的是大量基金的消亡、清算和合并;此外,新基金公司进入的同时也有很多公司不断被淘汰。”

篇3

Tips贴士基金的六个好处

集合小额资金

普通投资者(如普通家庭)一般资金规模有限,再加上许多市场对参与者资金量要求比较高,一般投资者会失去许多机会。投资基金就可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为小额投资者提供了一条通向各种投资市场的通道。

专家投资

如股票、期货交易等投资渠道,一般的投资者很难把握,也没有时间长期关注。基金管理人具备更专业的研究能力,能为投资者获取更稳健的投资回报。同时,基金管理人具有熟悉投资理论、操作经验丰富、信息渠道广泛等优势,具有更强的获利能力。

分散投资、控制风险

投资基金可以选择投资到多种领域、多种行业、多个品种上,实际上帮投资者分散了投资风险。如果是个人投资者,就比较难做到如此多样性的投资组合。

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目前在中国,基金资产只能独立存放于托管银行的独立账户中;而国内有托管业务资格的只有大的银行。这些信誉良好的银行作为投资者资金的保管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基金契约的规定保管基金资产,确保其不被挪作他用,并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进行监督。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基金管理公司或托管银行宣布破产,基金资产仍会在相应的法律框架内得到安全性保障。

信息透明

基金管理公司将向投资者公开招募说明书,定期报告包括半年报告、年度报告、基金投资组合公告、基金净值公告及公开说明书等,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基金的经营情况。

流动性强

对开放式基金可直接购买与赎回;对封闭式基金可通过交易所实时买卖;这是定期储蓄存款、债券,更是房地产投资没法相比的。

基金经理谈策略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最好听听优秀的基金经理们都是怎么说的。

肖坚,易方达基金公司投资部总经理,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经理。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成立于2003年12月9日,2005年总回报率为13.38%,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二;2006年至今的回报率为56.2%。

《钱经》:易方达策略成长现在已经1.74,这么高的价格让很多投资者都不敢买。

肖坚:你说的1.74是净值。看一只基金最重要的指标是累积净值,因为累积净值相当于衡量这只基金的赚钱能力。累积净值高反映了三个要素:过去的赚钱能力不弱;分红能力强;基金持有的股票涨幅很大。那么,我现在把手里大部分的股票抛了,净值变成1块,便宜了,你还敢不敢买?

《钱经》:投资者会考虑既然基金净值已经到了一个高位,就意味着它持有的股票价格都非常高了。所以,赶紧赎回,害怕股票的风险太大基金净值又往下掉。

肖坚:有人把基金当做股票来炒,高抛低吸,看到价钱高了就觉得风险大了,于是赎回基金份额,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相信专业判断。因为基金经理会考虑做股票调配,哪些股票已经到一个高位了那我就卖掉换成更有潜力的股票,而期间我也会考虑分红来维持投资者,分还是不分,分多还是分少也是专业判断,如果我觉得还有机会继续增值,那就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净值,少分一些。所以,在投资一只基金的时候,基金本身的赚钱能力才是最应该考虑的因素。当然,现在也有很多1块多的基金,按照你的说法,是很便宜的,但是很多投资者也不会去买,因为不相信它们的投资能力。

《钱经》:易方达策略成长的分红策略是怎么样的?

肖坚:成立以来,我们保持着一个很高的频次在分红,至少每个季度分一次。我分红是要把股票卖掉换成现金分给投资者,作为一只以成长为主题的基金,我的目标就是让投资者安心。就像在熊市的时候没赚什么钱,但还是保持着一个分红的频率。

《钱经》:你对后势怎么看,易方达策略将会怎么操作?

肖坚:无论是在熊市还是牛市,我们始终是在寻找结构性的机会。我们会在一定宏观经济背景下自上而下地寻找热点行业,比如,2003年的大众原材料;2004年,消费品以及基础设施;2005年的零售业,以及2006年的有色金属板块。同时我们再自下而上地圈出一些行业发展龙头股票,通过这样的策略来取得一个长线的回报。

何震,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经理。广发稳健增长基金成立于2004年7月26日,2005年总回报为17.7%,在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一;2006年至今(截至2006年5月15日)回报率为50.01%,根据晨星评价,是配置型基金中的五星基金。

《钱经》:广发稳健的价格现在是1.58,你觉得这个价格高吗?

何震:事实是这样的,这只基金在一块二的时候有人喊高了,一块三还在喊高,一块四一块五都有人说太贵,但是我们发现基金现在是净申购,也就是说买的人比卖的人多,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批看好中国经济的长线投资人存在。

何震认为2006年,特别是股改之后,会有相当一批优秀的企业逐步成长,这些企业将是未来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对象。选好一只好股票的前提就是选择优秀、有潜力的企业。何震在介绍自己所管理基金的投资模式时就说到,我们所推崇的或者说最尊崇的投资理念就是盈利来自于企业本身。你所买的股票能上涨,是因为这个企业的业绩能增长,企业的业绩增长当然有非常多的原因,宏观经济的增长、行业的增长、企业本身管理水平的提升,等等都可以导致企业盈利的增长。这算是一种不主动参与“市场搏弈”的投资方式。

但是这种不主动参与“市场搏弈”的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呢?何震认为有几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第一,中国市场的有效性在增强。首先股权分制的顺利推行解决了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非流通股变成了流通股,这可以大大推动市场的有效性。第二,机构越来越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机构还是比较理性的,这也使市场的有效性能增强。第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这也是市场有效性逐步增强的因素。

为什么要强调市场有效性呢?何震解释:中国市场的有效性增强实际上为不盈利模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生存空间。像烟台万华这样的股票。它在2001年上市,股价跌了很多,但业绩却持续在增长,连续六年增长50%以上。但为什么第一年会跌呢?因为该支股票上市的时候估值太高了,从2002年开始基本上每年都在涨,但涨幅跟利润的增长是差不多的。这说明中国有一批股票,至少还有一批这样的机构投资者秉持价值理念。

是不是简单的买入持有就能保证这样的收益呢?何震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企业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利润有爆发性增长的时候,也有沉寂的时候。投资者在关注企业的同时要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因为企业的发展是不连续的,比如说一个企业它主导的产品可能要进入一个投资期、推广期,然后才进入售货期,投资者最好是在售货期到来之前买这个股票,可能这时收益率是最高的,基金利用效率也是最高的。

王鸿嫔,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成立于04年9月的上投中国优势,2005年的收益率为11.32%,2006年至今的回报为77.85%,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截至于2006年5月15日。

《钱经》:上投现在已经1.9,据说上投有心要做中国第一只2元基金是吗?投资者疑惑的是基金净值这么高了不敢买。事实上,截止发稿日,上投中国已经突破了2元大关了。

王鸿嫔:我们并不是刻意要作什么两元基金,只是一个信号,现在大家可能觉得1块多很高了,但是以后可能三块四块的都很常见,我们只是顺其自然地操作。在以前,投资人习惯做短线,稍微赚到了一些就跑了,这些都是对市场没有信心的表现,但现在的市场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是整个基本面在带动,结构性的改善,可以说现在是一个长多。这很像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美国以及近期亚洲市场的表现。我们对这个市场是看好的,所以,对自己的基金更有信心,倒是两块或者更高的净值都不是主要问题。

我们可以这么分析,从1块到2块,是增长了100%,而从2块到4块也是增长了100%,只不过我们的心里会觉得从2块到4块会比较难一些。但事实上,在投资基金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查的是其投资标的未来的成长性高不高。在国外有很多100多美元的基金,这一点都不稀奇。

《钱经》:国外有些基金是不分红的,只是通过净值的增长帮助投资者长期增值。那么,分红还是不分红,哪种才是主流呢?

王鸿嫔:在台湾,通过基金净值差获利不用课税,但是政府要对基金投资的股票所得红利或者债券利息收益课税,举个例子,如果一只基金分红5分钱,其中一分钱来自于股票分红和债券的利息,另外4分是资本利得。那么,这1分就需要课税,那投资者人就想,干脆不要分红了,直接在净值上反映,我以一个高价赎回就不用交税了!那么,在国内,个人投资者是不用课税的,而基金的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机构,分红对他们而言在税制上更有好处。所以,并不能说分红是主流还是不分红是主流。

选择基金如选配偶,选择前要小心求证,选择后要有耐心和包容

上投摩根

投资总监/中国优势

基金经理 吕俊

经过几年的熊市,A股已经呈现出良好机会,但是机会还隐匿于结构化的框架中,那么,找一个专业的理财团队帮你吧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投资部总经理/易方达策略成长

基金经理 肖坚

贵还是便宜

其中存在一个误区,我们把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当做是股票或者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大家知道股票投资赚钱的原理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因为股票的价格是由于供求双方决定的,可能并不等于它的价值,所以,我们在面对一只高价位的股票时――比如茅台,专家会这么介绍:这只股票的持有人多为机构,潜台词是如此贵的股票上行空间有限,冒不起风险的个人投资者还是少沾为好!也就是说,如果某只股票价格太高,我们会怀疑它高于其价值,那么,风险会相应大。封闭基金也是如此只封闭式基金价格也是市场上进行买卖的投资者双方供求关系的集中体现,存在价格脱离实际价值的情况,即存在折价或溢价的时候,故也就可能存在价格高、风险高的问题。

但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其价格即基金单位净值是基金的净资产和基金总份额的比值,投资者据此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净值就是基金实际价值的真实反映,不存在溢价或折价,故并不存在单纯价格高就风险高的问题。也就是说,买如一块八的基金就是足额的资产对应,并不存在贵或者便宜的问题。

比如,在不考虑费用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以5万元买入基金单位净值为1元的某只基金,基金份额为5万份,假设年净值增长率为15%,那么一年的总回报为0.75 万元;如果将该5万元买入基金单位净值高达1.25元的某老基金,年净值增长率也为15%,虽然持有人获得的基金份额只有4万份,但一年的总回报同样为0.75万元。

也就是说,其实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差异,不像股票一样受供给需求影响。只要基金管理人有较好的运作业绩和稳定的管理团队,应该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工具持有。“买跌不买涨”、“物美价廉”的策略并不适用于基金。

正本清源

那么,既然开放式基金并没有贵贱之分,是否能够实现高回报才是关键。基金净值表明基金管理人一段时间以来的运作水平,净值高说明基金持有的股票比其他基金持有的股票涨得好(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它不分红)。那么,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既然基金持有的股票都到一定的价格了,比如不少基金集中重仓茅台,连续几个涨停让我们看到其中蕴藏的“巨大风险”,这样高净值的基金该不该卖?这个担心或许有些越俎代庖,因为基金经理自己会衡量哪只股票的风险,如果他认为没有上行空间了或者发现价值低估的股票他都会调整自己的股票组合。当然,如果你执意觉得一块八的基金上涨20%的几率没有一块五的基金获得20%来得大的话,那就去自己做股票吧,因为这样的逻辑更适合于其他投资,除了基金。

肖坚的洼地理论

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成立于2003年12月9日,2005年总回报率为13.38%,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二;2006年至今的回报率为56.2%。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投资部总经理肖坚认为2006年A股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背离,已经导致A股成为投资的“洼地”。

经济学中有一种效应叫“洼地效应”,“洼地”,顾名思义,低凹的地方。水往低处流,有一片洼地就可以形成一个水洼,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引申为一个新的经济概念,叫“洼地效应”。而现在中国的股市就像一个“洼地”,将成为资金汇集的方向。

股市成为“洼地”的原因,肖坚主要提出了几点:一是因为其他投资领域吸引力相对减弱。国债去年的收益率已经大幅下降;而整个期货市场在这几年经过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期,但目前风险不小;房地产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已经不太可能产生再大的暴利;实业投资方面,虽然钢铁行业的毛利率在2004年达到了60%,但2005年由于供求发生变化,收益率惊变负数。二是制度逐渐在改革。过去几年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没有能吸引资金进场。投资者的心情不断地受挫,由于制度缺陷、股权分置,导致我们的流通股利益不一致。但经过这几年制度的变革之后,现在基本有占市值50%以上的股票都完成了股改。估计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整个市场会在国际化、市场化的框架下重建,所以,市场现在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三是国际资本市场越来越看好中国的A股市场,他们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持续进入中国市场。

另外,肖坚还提出了三个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投资亮点:一是价值重估,二是自主创新,三是金融创新。国家“十一五”规划对自主创新非常重视,有各种政策上的支持,围绕着自主创新,中国一些优势的企业,像军工、数字电视、新能源新材料这些方面的企业也会在今年的各个阶段亮丽登场,它们会成为整个行业板块里面一个非常亮丽的风景线。

Tips贴士中国基金简史

1998年4月7日:

封闭式基金挂牌上市

基金金泰、基金开元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了。这是自1997年1O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以来,国内首发的两只封闭式基金;从此,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同开放式基金相比,封闭式基金有着很多的不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它可以保证资金总额的稳定,避免应对赎回的问题,适合初创期的国内证券市场。在投资品种有限、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还是很有投资价值的。

2001年9月21日:

第一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

――华安创新发行

当时,认购过程比较的有“中国特色”,甚至有点像当初股市IPO。首先,要先领取预约认购号,然后再凭号认购;直销网点不接受个人投资,而代销网点又只有一家银行及其分支行(这意味着你要在人山人海中排队);个人投资者单笔认购下限1万元(每个预约号金额),累计认购上限30万元,每次认购金额必须是1万元的整数倍(小投资者恐怕只能“望基兴叹”了)。

当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作出选择本身会很困难;而当你毫无选择余地的时候,却又感到无可奈何。在国外,基金种类非常丰富,基金公司数量众多;直销、代销、网上、电话乃至传真都可以认(申)购赎回,而且额度灵活。在国内,卖方格局的直接结果就是不需要选择,而且还要在程序上花费大把的精力。只有整个市场快速地成熟起来,这种市场状态才能打破;目前,基金市场的发展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这种问题,投资者可以方便地通过很多的银行、券商以及网络进行交易。同年,政府开始对原有投资基金进行清理、改制和扩募,对其中部分已达到规范化要求的基金,重新挂牌为新的证券投资基金。

华安创新是一只股票型基金;然而,今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它的诞生,不免得出生不逢时的结论:当整个股票市场开始经历一段长期的熊市之时,以股票投资为主的股票型基金又怎能取得出色的成绩呢?即便跑赢大盘,落得个“赔得最少”的结果,也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近期,股市的复苏为股票型基金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相信在股市复苏带动下,股票型基金将迎来一轮大发展;目前如上投、广发等基金公司发行的新股票型基金都受到了热捧,以致提前几周就结束了募集,并远远超过预定募集目标。

2002年9月20日:

第一只债券型开放式基金

――南方宝元成立

尽管从某种角度来说,宝元债券并不是一只纯债券基金(债券资产配置比率为45%~95%),但也许这恰恰会成为它适应市场波动的长处。它更像是一只配置型基金,从而能够兼顾股市和债市的获利机会。

债券基金在海外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它不仅能符合稳健型投资者的要求,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它还是股票投资者回避股市系统性风险的良好工具。一般来说,债券基金的风险要低于股票基金的风险,在整个投资组合中,债券基金可以起到“护身符”的功能,以避免资产的大幅缩水。当然,债券基金在海外之所以能成为热门品种,也与其债券市场的发达密不可分。

在股市无精打采的情况下,债券基金在2005年开创了自己的历史纪录:13只债券基金全部正回报,其中有9只的总回报率均超过了10%,一时间成为市场的宠儿。

2003年12月30日:

迟到的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

――华安现金富利

华安现金富利在宣传中有一个概念,概括了货币市场基金的特色:“一元、二有、三免、四超”,即货币市场基金“有活期便利,超定期收益”的特征――“一元固定价;天天有利息,月月有红利;免利息税,免赎回费,免认购费;超级安全,超额收益,超级便利,超级享受”。

当然,这里面也反映了货币市场基金成立初期,市场不够规范的特点。其实,所谓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MMF),是指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基金。所以,货币市场基金更多地被定位在现金管理、短期资金管理以及在一个投资组合中降低风险和提高稳定性的角色。然而,华安现金富利的规模一度突破500亿、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开放式基金的原因,却是货币市场投资工具在当时的高收益,导致国内投资者混淆了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投资的本质直接相关。当时,经常可以听到某只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达到了7%甚至10%,这样的数值令人咋舌。考虑到货币基金的投资渠道,实在很难达到,所以,其中的违规操作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人们对货币基金的认识才有所扭转。

在2005年上半年,证监会对货币市场基金实施严厉管制之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一下子开始回落,而现在的收益水平基本稳定在2%左右,但相对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税后1.8%的收益来说,货币基金还是有一定吸引力,而且风险程度实在小之又小,流动性又很强,所以,货币市场基金依然是活期储蓄的出色代替品。2005年12月5日,由南方基金和中信银行联合推出的国内首张基金联名信用卡的发行,使货币基金首次实现了其支付功能。

篇4

2004年,当货币市场基金因其稳定收益倍受追捧、股票型基金在熊市期间凸显专业化理财服务必要性时,债券基金却遭遇了冷眼。在2004年这一年,投资者对债券基金予以巨额赎回。截至2004年底,运作满一个会计年度的13只债券基金,净值总额降至55.96 亿元,仅占全部基金净值总额的比例1.72%。有人悲观地判断,债券基金由于投资范围和比例的混乱,很可能导致该种类基金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然而,如果说2004年债券市场的暴跌导致债券型基金成为基金家族的“差生班”,你绝对应该知道,“差生班”里也有“好孩子”。

2003年6月成立至今(2005年4月18日),大成债券基金累积净值增长率已达到了10.48%,累计分红金额为每10份基金份额0.85元,一直保持着债券型基金分红第一的纪录。2004年,大成债券基金以1.92%的净值总回报率荣获《新财经》年度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奖(同期债券型基金简均净值增长率为-0.99%);2005年第一季度,大成债券基金更是以4.15%的“加速度”远远跑赢其他债券基金和基准(这个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多数以进取风格著称的股票型基金)。

一直执掌大成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是陈尚前。

“债券基金目前阶段需要积蓄力量。未来几年内,中国债券市场肯定会迎来一次大发展,寒冬很快会过去,好日子并不遥远。”陈尚前乐观地说。

投资收益聚沙成塔

债券投资管理人通过积极主动的投资管理和严格的风险控制可以持续而有效地积累债券投资收益,最终完全可以获得长期稳定且收益率较高的回报

《新财经》:请介绍一下大成债券基金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作为一名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您认为跑赢市场平均投资回报率的关键是什么?

陈尚前:《荀子・劝学》有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它很能概括我个人做债券投资七八年来的心得,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的投资理念。

债券投资,看起来赚到的是一分一毫,但积累起来相当可观。正常情况下,债券的每年投资回报率不可能出现像某些股票那样年100%巨大的涨幅,但它的长期累计回报率较高,同时短期收益的波动率却比较低。尤其在中国这样效率较低、市场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债券投资管理人通过积极主动的投资管理和严格的风险控制可以持续而有效地积累债券投资收益,最终完全可以获得长期稳定且收益率较高的回报。这两点也是债券基金能够跑赢市场平均投资回报率的关键。

大成债券基金的投资策略是基金管理人通过整体资产配置、类属资产配置和个券选择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地进行主动而积极的投资管理,以实现投资目标。债券投资(包括国债、公司债、可转换债券以及即将推出的创新品种如住房按揭债券等)的主动积极管理与股票投资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这两大类资产的性质差异很大。在实际的债券积极管理过程中,管理人会根据投资目标、投资约束条件包括投资对象、期限等,结合债券资产具体的特征进行积极管理。

《新财经》:您是否对大成债券基金的业绩做过归因分析,研究您的业绩是怎么来的?您失误在哪里?大成从2003年6月成立至今,期间经历了两次利率重大变化。在债券市场关键转折点时,您如何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陈尚前: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半里(2003年中期至2004年底),对这只基金业绩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债券,而是可转债。这段期间内大成债券基金整体资产配置的重点是可转债(2004年报显示,大成债券基金的债券资产比例为85%,股票投资比例为5.5%;债券中可转债的比例高达63%――编者注),但债券的低久期配置使我们规避掉这段时间内债券的暴跌,从这个角度看,债券投资也对业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大成债券基金超额收益的最主要来源是整体资产配置。

2004 年,在宏观调控、货币紧缩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多重夹击之下, 中国债券市场结束了长达八年的牛市,演绎了一场近乎残酷的下跌行情。我们基于对未来利率的预测和债券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分析,对国债和金融债部分主要以流动性管理为主,保持低久期以控制利率风险。与此同时,由于证券市场中可转债的“风险收益不对称”的特征非常明显,因此,我们确定在国债市场处于熊市过程中以可转债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同时根据股票二级市场和转债正股基本面情况,坚持分散化投资策略进行操作。这样的资产配置策略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和效果。

这段时间最大的失误是基金净值波动率过大,2004年大成债券基金净值增长率最高到过8%以上,但全年回报却只有1.92%,这与债券基金追求长期稳定增值的目标有偏离。对于这一点我们并不讳言。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也是在可转债投资上,当可转债内在特征与股票接近时,它缺少了安全边际的保护,其风险收益不对称的特征完全消失,这时债券基金没有能够完全严格执行投资纪律及时止赢,整个组合增加了过大的、没有保护的股票二级市场的风险。当4月份宏观调控来临股市大幅调整时,可转债也随之调整,最终导致基金净值大幅波动。这也是我们对去年表现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在债券市场的关键转折点,我们调整投资策略最主要依赖于对市场利率变化的判断。由于市场利率变化受基准利率、市场投资主体的需求意愿、资金结构性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其实有相当一段时间可以进行市场利率的判断和组合调整。

《新财经》:您判断今年债券市场与去年相比会发生哪些变化?您是否会调整投资策略?

陈尚前:2004年的国债市场是在还账,消化历史形成的券商违规融资带来的苦果,所以,这么大的跌幅虽然历史罕见,却也是合理的。而2005年则是正本清源的一年,市场回归理性后会产生比较大的机会。我判断,2005年的债券市场会有比较大的波动,这与去年的单边波动迥然不同。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不改变投资策略,等于放弃收益。

2005年债券投资的策略应该是,通过把握市场利率波动来获得超额收益。

从一季度市场走势看,上证综指下跌了6.37%,股市在一季度的低迷表现依然让人痛苦。但债券市场却出现良好势头,2005年第一季度国债市场涨势如虹,上交所国债指数上涨4.78%,中国债券总指数上涨1.98%。面对今年一季度债券市场的牛市,我们适时调整了持仓机构,加大了国债资产的配置,减少转债资产头寸(2005年一季度季报显示,大成债券基金的债券资产比例为98.31%,其中国债投资比例为52.5%,可转债投资比例为45.81%――编者注)。其中,国债投资组合采取增加债券整体投资比例、提高组合久期、以收益性和流动性为主的投资策略;可转债投资组合则在吸取2004年的投资教训基础上,采取降低可转债投资比例、提高可转债组合的Delta、以持有平衡型转债为主、适度集中的投资策略;对于重仓持有的偏股性转债,则在认真研究公司基本面的基础上进行投资。

以上投资策略在一季度为大成债券基金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对国债、可转债的充分重视使我们把握住了两个大类资产的主要投资机会;另外,债券和转债组合的类属配置策略实际上降低了组合整体风险,这使得整个组合净值的波动性较上一年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新财经》:一季度国债指数大幅上涨,从结果看,大成债券基金虽然业绩表现优于同行,但并未跑赢大市。您对一季度所取得的成绩满意吗?

陈尚前:事实上我并不满意。反思这一阶段的投资操作,基金组合波动率已经下降,较去年已经有所进步,收益保持稳定增长。但相对于今年前四个月国债市场大幅上扬的态势,大成债券基金的国债投资机会仍然未完全把握好,本来可以获得更丰厚的回报。总结原因,我认为不是投资策略不对,而是对于债券市场判断上存有一定的偏差。债券组合3.5年左右的久期相对于基准仍然有所保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债券市场的研究。

可转债是一座被低估的金矿

总体而言,中国的可转债还是一座被低估的金矿,蕴藏着很大机会。去年转债投资的主题是价值发现,今年的主题则是价值挖掘,要结合行业选择个股以获得超额收益

《新财经》:您选择可转债的标准是什么?为何会选择目前持有的几只可转债(燕京转债、侨城转债等)?

陈尚前:可转债可以分为债性强的转债、平衡型转债和股性强的转债三类。在可转债内部的类属配置中,我始终将平衡型转债居于主要地位,这主要是考虑到平衡型转债具有良好的风险收益特征,当股市向好时,平衡型转债将逐渐上涨为股性转债,从而起到进攻的作用;当股市下跌时,平衡型转债将逐渐下跌为债性转债,起到防守的作用。

如果说,可转债与股票、债券相比是退可守、进可攻的资产,那么,平衡型转债则是可转债中退可守、进可攻的类型。

可转债投资主要是综合考虑股票市场的走势、可转债对应的正股基本面、可转债的期权价值、转股溢价率、投资溢价率、到期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对于可转债组合整体风险控制,我们主要是通过Delta这个指标进行风险管理。在可转债组合中通过平衡型、偏债型、偏股型的配置使得转债组合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在平衡型转债中,目前我主要选择消费类品种。燕京转债、侨城转债、复星转债等都是消费类、抗周期性的品种。具体转债品种主要是基于宏观和公司基本面、转债品种的风险指标和转债组合的风险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前面讲过,从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角度分析,相对于股票和国债,可转债仍然是当前资本市场上最有投资价值的大类资产,是基金进行组合管理的优良品种。不过,今年以来我已适当降低了可转债投资比例。主要原因是今年转债市场的价值较去年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为股票市场整体波动率下降,削弱了转债整体价值;另一方面,可转债市场结构不均衡,相当一部分发行转债的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

总体而言,中国的可转债还是一座被低估的金矿,蕴藏着很大机会。如果说去年转债投资的主题是价值发现,那么,今年的主题则是价值挖掘,要结合行业选择个股以获得超额收益。

《新财经》:您是否注意到,可转债市场的容量有限,如果大家都看好可转债的投资机会,会不会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陈尚前:中国债券市场上游戏者是多元化的,有长期的投资人如保险资金,有短期的投资人如券商、基金,也有中期的投资人。不同的投资目标和资金性质使得投资行为差异很大。债券市场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存在,决定了该市场的长期价值,可转债市场也是如此。越来越多不同性质的投资人的参与,意味着可转债市场原来的价值将不断提高。当然,大家都看好这个市场以后,可能会导致超额收益的下降,这时投资人比拼的就是在其投资目标和资金性质基础上可转债投资策略运用的技术。可转债市场容量有限的确是一个大问题,这只能依赖于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来解决。

《新财经》:在可转债投资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

陈尚前:可转债投资中,有一次失误另我印象深刻。那是2003年9月国电转债一上市,通过对其基本面和转债条款的研究,我们决定重仓买入并持有该转债,当时成本很低。随着2004年上半年行情的展开,国电转债一路上扬,最高价格到135.4元。当国电转债到125元时,我们按照投资止赢原则及时兑现,收益非常丰厚。但是在市场狂热的多头气氛下,我们没有能够严格执行投资原则,在该价格附近又买回该债,最终国电转债价格又跌回到起点。该品种投资损失惨重,应该说这次投资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反思此次投资过程,要想克服个人贪婪和恐惧的情绪只有依靠投资流程和投资纪律,即严格按照投资组合管理的要求和原则进行投资,虽然可能会错过一些品种的投资机会和较高的回报,(更何况当国电转债的Delta为1时,它已经具有股票特征,这大大增加了组合的波动性)但是我们可以将整体组合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而降低整体组合的波动率,从长期看将会给投资人一个稳定增长的回报率。

风险存在于细节之中

债券投资风险存在于细节之中,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忽视

《新财经》:您如何看待债券投资中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陈尚前:在债券投资过程中,风险控制要始终放在首位。债券投资更多需要靠规模和杠杆来提高收益率,风险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它贯穿于债券认购、分销、利率和市场判断、交易、组合调整等许多细节之中。对于债券投资中的市场风险需要通过组合管理技术来控制,比如国债通过久期管理、可转债通过Delta管理,等等。

债券投资风险存在于细节之中,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忽视。由于债券投资的主要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相比无论在交易、结算方式,还是在投资者结构、投资规模、品种上都存在很大差异;除了市场风险外,在交易、结算等各种环节中,均存在着风险点。因此,债券投资的风险控制要贯穿于债券组合管理、交易及支付等各个环节之中。

《新财经》:您怎样管理投资组合中的流动性风险?

陈尚前:流动性风险是债券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目前债券基金规模均不大,又要时刻面临赎回压力,因此,保证债券组合具有相当的流动性至关重要。同时也只有保持了良好的流动性,基金经理才能在面临市场重大变化如升息或降息时可以及时进行组合调整。

在流动性管理方面,我的同事、大成价值增长的基金经理杨晓东的操作就相当出色。他的投资组合很均衡,有些投资品种即使基本面很好,但流动性差,他也会忍住不投资,这样看似放弃了超额收益,却更好地规避了市场流动性风险。

未来随着政府对利率管制的逐渐放松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债权市场、信贷市场以及股权市场的波动性势必加大,流动性管理更应该成为机构投资管理人风险控制的重点。具体到债券基金管理,我认为要综合考虑基金规模、投资对象的性质及规模、基金持有人结构等因素来确定管理策略以保持组合的流动性。

目前我的流动性管理原则是,正常情况下基金组合中能够在每个交易日可随时变现且损失很小的证券资产保持在基金资产净值的50%以上,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需要(大规模赎回或市场的突发性变化等)。

《新财经》:您觉得债券投资中,是研究重要还是实践经验更为重要?

陈尚前:对于债券投资人而言,研究和经验是同等重要的。

投资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债券投资对于投资管理人员个人技能要求很高,它牵涉到国际经济政治、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市场交易技能、数量分析、资产组合管理、资金头寸调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债券投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研究、学习和积累,以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市场。

而经验,对于债券投资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债券投资经验主要在于人脉资源和市场感觉的积累,我们是和人――交易对手直接打交道的,这一点与股票投资相比有差异。这个圈子其实并不大,你做投资的时间越长,对主要交易对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券商、基金甚至包括中央银行等――就会越熟悉和了解。这一点对投资决策是很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经验会使你对央行、财政部的政策变化、市场突然发生的异常如市场流动性的变化等会保持高度敏感性,这绝对有助于投资人及时作出综合判断。其实,债券投资最重要的是判断市场利率变化,可转债投资最重要的是判断波动率的变化,而中国正处在由利率管制向利率市场化进军的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利率变化与完全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变化具有很大差异。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进行债券投资,可能不是仅仅学会了货币银行学就能做好的,投资经验和市场人脉资源都很重要。

债券市场已正本清源

债券市场已经正本清源,债券基金需要回到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收益特征上来,即通过基金管理能够给持有人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

《新财经》:中国的债券基金目前投资比例和范围相对混乱,内涵相差偏大。您如何看待很多债券型基金在投资组合方面不能很好体现债券基金特征的问题?您认为大成债券的投资组合,是否能很好体现债券基金的特征?

陈尚前:2004年债券基金净值整体的波动率比较大,而回报并不理想。

正如前面所述,大成债券基金净值波动率也较高,这与其作为追求长期稳定增值的债券型基金产品定位也是不完全吻合的,相当多的债券基金都多少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投资者去年会大额赎回债券基金?因为他原本期望通过债券基金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结果却面对那么大的波动率,当然会选择“离开”。

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的严重滞后是首要症结。债券市场投资品种稀少、市场规模和容量太小、投资人结构单一、市场分割等诸多制约因素使得债券基金处境难堪。

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有多种产品供投资人选择,因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各不相同。只有市场规模大了、品种丰富了,债券基金经理才可以有多种品种、盈利模式进行选择。目前中国的债券市场供给严重不足(财政没有实行余额管理、国债并未成为真正的金融工具),同时金融市场管制又使得债券需求巨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及市场,可以对冲利率风险的衍生工具严重缺失,社会信用工具的缺失使得国债成为委托理财的载体又导致市场投机性过大。凡此种种情况都使得债券基金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腾挪。

债券基金作为新生事物一出生就遇上加息周期,所谓生不逢时。在这种情况下,债券市场又缺乏利率衍生工具可以规避利率风险,可转债的风险收益不对称特性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因此可以说,在2004年利率风险非常大的环境下,基金管理人都去大规模地投资可转债,实在是一个无奈而又理智的行为,因为可供债券基金选择的投资范围太狭小。有关数据统计,2004年股票的回报率为-17%,债券的回报率为-3.45%,而可转债的回报率高达4.51%。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大部分债券基金经理选择可转债肯定是理性和合理的。当然,可转债资产自身相对普通债券较高的波动性也相应传递到投资组合中。值得说明的是,债券基金大规模投资可转债并未违反契约,目前债券基金应该说是一种混合式配置型债券基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债基金。

当然,债券基金出现这么大的波动率,作为基金管理人,从投资管理角度来说还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这一点也希望市场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宽容和理解。毕竟,债券基金还是新生事物,处于成长过程之中。

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我认为,债券市场已经正本清源,债券基金需要回到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收益特征上来,即通过基金管理能够给持有人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也就是说,要降低基金组合的净值波动率,获得稳定增长的收益。我想,我们基金管理人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当前债券基金重新吸引投资者、挽回投资人信心的惟一方法。

对于大成债券基金,我们的策略就是加大债券投资力度、积极管理提高整体收益、降低组合波动率。虽然从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角度分析,相对于股票和国债,可转债仍然是当前资本市场上最有投资价值的大类资产,但今年仍然要适当降低可转债投资比例。这也是出于降低债券基金净值波动性的考虑。2005年以来我们的债券组合基本反映了这个特征。

《新财经》:去年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运作满一年的债券式基金大概有13只,不到50亿元的规模。您认为债券基金未来是否可能被边缘化?

陈尚前:我认为债券基金未来的发展前景绝对是乐观的,因为我们的投资对象将会有大的发展。根据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定位,未来几年债券市场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将层出不穷,未来债券市场肯定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现阶段我们需要积蓄力量做好准备。

2004年以来,中央银行已经在债券市场推出了很多新举措,包括新的品种、开放式回购、DVP支付方式、新的债券上市流通办法、企业债评级,等等。今年还将推出券商和非金融企业的短期融资券以及房地产贷款资产证券化。可以预期,政府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决心是相当坚决的。未来随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债券市场的运行成本和风险将大大降低,会大大提高债券市场的吸引力,从而为债券投资管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盈利模式。

对于债券基金而言,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定位必须准确。随着市场的发展,债券基金品种需要进一步细化――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基金、MBS基金、转债基金、混合债券基金(债券+转债)等――从而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提供更多的选择。

垃圾债市场的到来将激动人心

债券市场已经正本清源,债券基金需要回到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收益特征上来,即通过基金管理能够给持有人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

《新财经》:您是否关注全球债券市场?它和中国债券市场是否会产生联动效应?

陈尚前:我个人相当关注全球债券市场。不过,近两年内两个市场虽然有一定联动,但不会特别明显。最重要的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不会那么快。

《新财经》:做债券投资,如果不能参与到国际债券市场中去,有些系统性风险可能无法对冲掉,您是否会觉得很可惜?

陈尚前:是有点可惜。但如果在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贸然与国际对接,其实放大了国家本身的金融风险。

《新财经》:深圳已经推出了创业板,将有大量的中小型快速增长的企业需要融资,有没有可能未来会因此而形成中国的垃圾债市场(junk bond)?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盈利模式 风险因素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五次信息革命的进行,高科技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居民、企业、政府等部门都提供了便利。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也成为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催化剂,加速了在传统商业银行基础上移动金融的发展。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传统的商业银行迟早会成为社会的恐龙”,在中国2013年6月份随着“余额宝”的产生,大批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应运产生,传统金融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相结合,走上“方便、快捷、靠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对这个词的概念却一直没有统一的界定。马云(2013)认为,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这两个概念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它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充分结合,通过投资者和以理财产品为依托基金公司挂钩,基金公司再将资金投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便利、增加收益多赢的目的。

(二)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行业的区别

1.成本不同。传统金融行业在人力资源配置和信息传递方面具有较高的成本,相比来看,互联网金融具有完全信息化的特点,在资本运营和业务开展过程中,往往只需投资者在客户端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资金的配置,在金融部门方面也无需大量人力资源盯岗,在金融产品研发、发行、管理、回购等阶段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所以相比传统金融具有成本优势的特点。

2.效率不同。以前常见的金融部门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管是信息传递还是业务运行,都有较长的时滞性,完成一个客户的投资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互联网金融通过电脑、电话、手机等手段,投资者和理财产品直接挂钩,省去了中间不必要的繁琐中介过程,因此具有高效率的特点。

3.风险不同。传统商业银行自身具有较高信用,附属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向一般都是国有控股部门的股权、债券等,风险系数较小。自余额宝出现以后,大量互联网金融产品也陆续登上了舞台,这些依附的基金公司和投资方向有太多不确定性,互联网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也赋予了它们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等。

三、以“余额宝”为例金融理财产品盈利模式分析

2013年6月余额宝产生以来,众多类似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陆续产生,京东的“小金库”、网易的“现金宝”、苏宁的“零钱包”在市场上迅速发展起来,改变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格局。

(一)现有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应的基金产品

(二)余额宝自身的特点分析

1.收益率高。余额宝在2013年6月份成立时,七日年化收益率从4%上涨到春节期间最高6.7630%,明显要高于银行存款五年定期的存款利率,虽然现在七日年化收益率只有4.63%,但也仍旧高于普通银行存款利率。高收益率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尤其是一些中小投资者,截止到2014年2月份,已经有超过8100万的开户数和5000亿元的筹资规模,因此,高收益率使投资者如此青睐于余额宝这个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

2.流动性强。余额宝只需从淘宝网站使命认证注册就可以投资,只需要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将资金转到余额宝账户,投资过程简单方便,投资和赎回规模也没有下限,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理财平台。另外是一种T+0的货币型基金,当投资者赎回时并不需要像股票一样遵循T+1政策,具有即时到账的特点,因此,资金流动性较强,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3.技术创新。自从20世纪末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提出要以“创新”两字贯穿金融市场中以来,余额宝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草根时代引领了一阵狂潮,开创性将互联网应用到金融市场中去,余额宝投资者可以通过客户端随时随地在网上购物并轻松付款。另外,余额宝操作简单灵活,在电脑和手机客户端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账户余额、每日收益总额、每日年化收益率等各项指标的数值,技术创新是余额宝这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最突出的特点。

(三)余额宝的盈利模式分析

余额宝通过与天弘货币基金公司合作,将货币基金主要投资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债券回购、银行存款等低风险证券品种,分享货币市场的投资收益。据天弘基金披露的数据,2500亿规模的余额宝,超过80%投资的是银行的协议存款,因协议存款收益较好,并且可以提前支取,无论是从流动性和收益,都是面向千元投资额的互联网金融T+0货币基金最好的投资选择。

余额宝现在有大量融资规模,当与银行进行协议存款谈判时有更大的筹码,就能获得更高额的利息差,在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经营冲击的同时,获取了较大规模的净利润。

四、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风险分析

(一)监管风险

目前,我国国内的监管体制主要是“一行三会”模式,即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对现有的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影子银行的性质,在创新和盈利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行为不规范、销售行为不正当,所授权的监管部门监管不严或监管不到的现象出现,因此在监管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

周小川曾在2014年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提到,并不会取缔余额宝这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相反应加强监管。监管层“鼓励支持”的态度已然明确,随之而来的还有监管之手,风险提示不充分和部分领域的监管空白是目前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最大的两个监管问题,现在的党务之急就是把握重点,加快监管步伐。

(二)经营风险

余额宝这类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产物,虚拟性、不可控性是它们与生俱来的特点,对于投资者来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汇添富的“现金宝”曾因为自身体制不完善,出现盗用投资者信息以非法手段获取本金的案例,另外,今年6月份深圳一家名为“科讯网”的P2P网贷平台超过2700万元的“跑路”事件,青岛港金属贸易融资公司在18家银行的贷款超过160亿元,涉贷的一些核心人员已经外逃,成为近期内最大一起“骗贷”案例。

2014年上半年央行曾对支付宝每日投资限额进行了规定,旨在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交易风行,另外还需要对领导者和管理者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我们还需要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风险因素的产生。

(三)利率风险

周小川说,“市场上肯定有一种力量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各种新兴的业务方式也都是对利率市场化有推动作用的”。有些学者认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推高资金利率,转嫁给实体经济,当这类新兴产品出现以后,大量的银行协议存款将传统商业银行置于不利的位置,更多的谈判筹码降低了银行净利润,增加了市场利率风险。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成为解决这一风险因素的关键性措施,在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应该放开银行的利率管制,更多的交给市场这张无形的手去解决,余额宝的这类新型理财产品市场将随之萎缩,余额宝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利率风险因素也随之降低。

五、结语

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领军者,将科学技术和金融市场结合到一起,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创新步伐,不仅给融资部门带来了方便,同样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但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这类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理财产品未来的发展模式还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一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现状与发展建议.金融发展评论,2013(12).

[2]郭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产业与科技论坛(19),2013(12).

[3]刘凯.指尖上的理财产品――余额宝分析.E-BUSINESS JOU RNAL,2013(12).

[4]温济聪.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下滑竞争加剧.经济日报(13),2014(05).

[5]陈小欢.互联网理财时代余额宝成功背后的故事.看天下,2013(07).

[6]关仕新.余额宝类理财产品风险几多.检察日报(003),2014(05).

篇6

本文对在我国处于新兴发展阶段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其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指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及建议,望能对推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线索。

一、证券基金的概念及作用

1、证券基金的概念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集合投资方式,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计划。

2、证券基金的特点

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它有其自身特点:(1)集合投资。通过基金发售单位在短期内募集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发挥资金集中的优势,以利于降低投资成本,获取投资的规模效益;(2)专业管理。通过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和运作,表现在投资理念系统化和投资手段现代化;(3)组合投资。根据基金契约中规定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组合和投资限制,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4)严格监管与透明性。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信心,国际的相关监管部门都对基金业实行严格的监管,对各种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并强制基金进行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

3、证券基金的作用

证券投资基金一方面面向投资大众募集资金;另一方面又将募集的资金通过专业理财、分散投资的方式投资于资本市场,从而发挥着一种重要的金融媒介作用。

(1)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和规范化发展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作为目前证券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它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都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证券市场由以前的坐庄盈利逐渐发展为依靠研究挖掘价值低估的股票来获利;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话语权得到制度保障,同时在二级市场上,基金投资与运作规范、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上市公司,有利于督促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第三,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供投资者投资的品种,扩大了证券市场的交易规模,起到了丰富和活跃证券市场的作用;第四,不同类型、不同投资对象、不同风险与收益特征的证券投资基金在给投资者提供广泛选择的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上不断变革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来源。

(2)拓宽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投资渠道有存款、债券、保险、信托、股票和基金等,存款和债券风险较低,但收益率也相对低。股票投资要求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而中小投资者在时间和知识上都不能很好的保障,因此其风险相对较高。证券投资基金由专门的投资研究团队来专业化投资,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风险收益相对较好的投资品种。对机构投资者来说,特别是对资产的风险控制要求较高,收益也相对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同样是一种较好的投资渠道。在我国,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大型企业等都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

(3)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证券投资基金将中小投资者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证券市场,扩大了直接融资比例,为企业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实际上起到了将储蓄转化为生产资金的作用。这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证券基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统计,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321只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资产净值合计856416亿元,份额规模合计6220135亿份。其中53只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19%,份额规模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13%。268只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81%,份额规模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87%。从1998年6月30日开始至2007年底,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比例从1%提高到超过20%,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同时,它已经初步显示出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改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抑制投机行为、改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及促进投资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工具多元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与国外相比,我国基金行业虽然发展极为迅速,但是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从基金运作的大背景环境到基金具体操作都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证券市场不完善,上市公司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我国资本市场不规范、金融市场不发达有密切关系。基金管理公司在搭建投资组合时很容易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情况,也难以进行有效的产品创新。华夏证券的盲目扩张,投资于各类实业,大规模地对外融资、增资扩股,导致财务成本越积越高,最后形成巨额亏损,加速了破产的步伐。这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我国证券基金投资品种的匮乏,使得多数的证券管理公司的投资无从下手,盲目的投资,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的更合理长期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为国企解困筹集资金和国企股份制改制功能定位上发展起来的,股票市场的非良性发展扭曲了市场正常机制和作用的发挥。市场缺陷增大了市场的系统风险,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的无效性使得指数的波动无法真实的反映市场的收益率和风险,基金的收益率失去了比较的基准,更增加了基金跟踪指数的难度,还有可能导致基金为了跟踪指数而增加交易成本。

2、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己经出台,《信托法》等还在研究、制定中,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法规不健全及市场监管不力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投机性很强,违规资金在证券市场上兴风作浪,一些机构操纵股票、大肆炒作。

3、我国基金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设立的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契约型基金缺乏股东大会的监管,容易出现类似于华夏证券管理层政企不一的局面,导致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被虚置,责权利严重分离。

证券基金公司虽然有托管人的监管,但由于托管费用和托管人是由基金公司缴纳和选择的,很难保证监管的质量,如此一来,基金持有人又必须面临基金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4、缺乏避险工具,系统性风险高

我国基金的风险分散能力不高,这与基金投资范围受限有很大的关系。我国股市容量偏小特别是优秀的上市公司偏少,可供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分散化、规范化、特色化投资的股票很少。另外,我国的金融市场产品比较单一,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发达,资本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投资基金无法通过做空机制回避系统性风险,基金业绩(特别是股票基金业绩)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些都制约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基金管理人不得不面对比国外同行更大的风险。中国证券市场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来自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不稳定性和所谓市场消息等系统因素干扰太多,冲击太大。

5、市场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群体中的个体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保持一致,或一种行为模式在人群的传播传染。羊群行为具有的学习与模仿特征使众多基金经理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这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羊群行为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基金经理的非理、信息的不对称性、,投资行为的趋同性等造成的。

6、缺乏公众认可的评价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基金评估市场己初步成形,但尚处在初级阶段的基金评估业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目前进行公开基金评级的一些机构,大多与基金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仅有为数不多的科研机构可视为独立的第三方。没有令人信服的独立的评级机构,投资者购买基金时缺乏依据,基金经理在运作基金时没有参考,这些都将影响基金的良性运作。

三、推动我国证券基金规范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为了使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本人结合各种资料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资本市场,为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加快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市场化和法制化,减少行政干预,扩大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规模,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给投资基金搭建一个能够快速、健康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改善证券市场最基本投资对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这不仅是对基金的支持,也是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主要在于建立科学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一方面,通过新股发行核准制把好新股发行关,将素质差的企业拒于股市大门之外,为股市提供具有良好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建立股市的退出机制,让那些已经不符合上市公司标准而又挽救无望的企业退出股市。

2、进一步完善基金法规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无法得以及时公正的处理,往往是由行政政策取而代之,而行政政策的透明度和持续性通常很难得到保证,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其后果是市场参与者自行其是,从而导致普遍违规甚至普遍违法。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出台对促使基金管理者合规运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和实施,确立了基金业的法律地位,为基金业的发展创造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增强基金投资者信心。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基金法律制度体系,使基金持有人、托管人、信托人、管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明确市场运行规则,逐步摆脱过去依赖行政指令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我国基金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基金评价体系

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我国的基金评价体系应具备如下特征:(1)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来担任评价机构;(2)评级方法应全面、客观、科学,适应中国基金业的特点;(3)具备成熟的盈利模式以保证其持续稳定发展。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建立基金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可以考虑逐步引进全球投资绩效表现标准(GIPS);其次,鼓励更多的与基金无利益关联的独立第三方来建立基金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也应当考虑把国际知名基金评级机构进入我国,让他们也参与竞争。

4、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积极发展公司型基金,完善基金行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组织形态

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均表明,仅仅依靠国家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不足以管理和规范国内投资基金的发展。我国的基金业也应该组建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组建基金行业协会。基金行业协会应以基金业基本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制止恶性竞争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基金市场的稳定,促进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基金的发展还应考虑:赋予基金托管人更大的监督权和责任,托管人可以拒绝执行基金管理人违法违规的投资指示,并有责任向监管机构报告;明确基金管理公司在蓄意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下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从基金的治理和监督而言,公司型基金的投资者比契约型基金具有更大的权利。公司型基金的内部治理结构借鉴了现代公司治理的积极成果,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更加明晰,既有利于保护基金投资者的权益,也有利于基金运作的效率和基金的持续发展。因此,在进一步规范现有契约型基金的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尽快发展公司型基金。

5、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基金业竞争

目前只有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才能作为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主要发起人的规定,在制度上使得基金运作的独立性很难保证,其结果是人为地减弱了基金行业内部的竞争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金业规模的增加。没有竞争或者竞争不充分,就会造成效率损失或资源配置的不到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投资基金,必须有效降低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资格认定标准,允许更多的机构参与到基金的发展和运作当中。

6、努力做好证券基金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篇7

被全球PE投资人所追捧的黑石,其实最大的业务部门不是企业股权投资,而是地产基金,地产基金贡献了公司过去3年利润总和的50%!

而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其实是被一家私募地产基金创造出来的,这家基金刚刚打造了全球最“贵”的酒店,并把它卖给了中国的阳光保险集团……

此外,私募地产基金管理公司不仅可以管理私募基金,还可以管理公募的REITs公司,有一家私募地产基金公司就管理了5只REITs……

至于REITSs,它是一种以高分红著称的特殊地产基金,有一种REITs,它可以每月分一次红,并已连续分红540个月(45年),它的投资人像领工资一样每月领取分红收益……

关于地产基金,谈论的已经太多了,在这里我们不想讲那些众所周知的故事,只想讲讲那些你可能还不知道的关于这个“家族”的投资秘诀,以及那些你可能还没听说过的、但却已经凭借独特的投资策略为投资人创造了丰厚财富的“家族成员”,希望有一天中国的地产基金也能成为这个“家族”中的佼佼者。

地产基金“大家族”

地产基金管理资产超过4万亿美元

房地产投资基金是指投资于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链的投资基金,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为基金单位持有人的利益而投资于房地产产业链相关资产(包括房地产项目、抵押贷款、房地产企业的股权、债权、MBS及其他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的投资实体。

按照募集方式划分,房地产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公募型和私募型基金,REITs是公募房地产投资基金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有限合伙型的封闭式地产基金则是私募地产基金的主要表现形式。

至于国内最常见的投资于“地产开发项目债权收益”的地产信托,只是众多地产基金中的一种;实际上,地产基金既可以投资于地产开发项目,也可以投资于长期持有的出租物业,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工业地产、养老社区、出租公寓等;它既可以投资于地产项目的债权,也可以投资于地产项目的股权,还可以投资于地产企业发行在外的各类证券资产,更可以在行业低谷中投资于地产领域的不良资产。

目前,全球公募及私募地产基金的资本额已达到2万亿美元,管理的资产额则超过4万亿美元,其中,单只地产基金的募资规模最大可以达到130亿美元。而被众多私募股权机构所追捧的黑石集团,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地产基金管理公司,过去5年,黑石在地产领域的累计募集资金额达到463亿美元,当前管理资产额超过900亿美元;而全球最大的REITs公司,当前的总市值也已超过570亿美元。

收益率方面,过去20年,公募的股权型REITs基金的年均收益率达到11.5%,而私募的地产基金则出现比较严重的业绩分化,好的基金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30%-40%、甚至更高,而差的基金则可能出现严重亏损甚至提前清盘,但如果对各年发起的所有私募地产基金进行等额配置的话,过去20年平均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2.3%。

总之,地产基金是个“大家族”,很多地产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都要比地产企业大得多,因此,地产基金并不是地产企业的融资工具,而是旨在透过对地产行业的多策略投资,为各类投资人提供一个从不动产投资中获取长期稳定高收益的机会。

REITs的本质:为普通投资人提供一个从不动产投资中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机会

1960年9月14日,美国颁布《房地产投资信托法案》,允许设立REITs,开启了美国以及全球REITS市场的发展历程。目前全球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REITs,另有7个国家和地区正着手开辟REITs市场,全球REITs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北美是REITs市场最发达的地区,占全球REITs总市值的60%以上,澳大利亚和日本次之,市值占比分别为8%和6%,中国香港的REITSs市值占比约2%。从REITs的投资区域分布来看,作为REITs发源地的美国是全球第一大REITs投资市场,占比43%,欧洲紧随其后,投资额占比为27%,亚洲为第三大投资区域,占比19%。

所谓REITs,其英文全称是“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REITs是一类特殊的地产投资基金,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REITs必须将90%以上的年度应税收入(资本利得除外)以股利形式分配给投资人;二是REITs的资产中75%以上应该是能够产生稳定租金收益或利息收益的资产或证券;三是REITs的收入中75%以上应来自于租金或利息收益。总之,REITs存在的核心是帮助投资人以股利形式从不动产投资中获取稳定的长期收益,以减小经济周期波动对投资人的冲击,并在长期中对抗通货膨胀的影响。为了鼓励这种基于租金或利息收益的长期投资,各国政府都对REITs给予了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通常REITs的分红部分可以豁免企业所得税。

在各国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过去40年,REITs已凭借其长期稳定的较高收益成为继现金、股票、债券之外的第四资产。自1972年以来,截至2014年12月31日,富时全部REITs指数的年化总收益率达到9.93%,其中,股权型REITs的年化总收益率为12.22%;而过去40年(1975-2014年)股权型REITS的年化总收益率达到14.14%,过20年的年化总收益率为11.52%,过去10年的年化总收益率为8.32%,过去5年的年化总收益率为16.91%,均高于同期股票或债券指数收益率。

REITs公司为什么能够在长期中提供相对稳定的高收益?这与其较高的股利收益密不可分。从1994年一季度到2014年四季度的20年间,REITS公司平均的分红率达到71.6%。高分红率下,过去20年股权型REITs公司年均11.52%的总收益率中,年化的股价收益率(即,资本利得部分)为5.44%,贡献了总收益的47.20%;而年化的股利收益率则达到6.08%,贡献了总收益率的52.80%。对于抵押贷款类REITs,股利收益的贡献更大,过去20年抵押贷款类REITs的年化总收益率为7.88%,其中,年化的股利收益率达到11.84%,而股价收益率的贡献则为-3.96%。

综上,在股权型REITs的收益构成中,50%-60%都来自股利收益的贡献,长期中平均的股利收益率在6%以上;而在抵押贷款类REITS的收益构成中,股利收益率平均达到11%-12%,但股价收益率则可能出现较大损失。与之相对,标普500指数在1972年-2014的平均的股利收益率只有3.35%,仅贡献了同期股指总收益的28%,其余72%都来自资本利得的贡献。

所以,不难看出,REITs的本质就是以高分红这种形式让普通投资人也可以从不动产投资中获取长期稳定的较高收益,从而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

私募地产基金:为机构投资人和高净值客户定制的地产投资策略

与REITs相比,私募地产基金的投资门槛更高,流动性较差,通常面向机构投资人和高净值个人――国际上,私募地产基金的投资人以机构为主,其中,各类母基金(基金中的基金)占35%,保险资金占24%,慈善捐赠基金占14%,财富管理机构占11%,基金占4%……2011年以来全球机构投资人在不动产上平均的目标配置比例已经从9.2%上升到9.8%,其中养老基金的目标配置比例略高,在10%左右,而基金、捐赠基金、慈善基金的目标配置比例略低,在8%左右。

数据显示,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澳洲的养老基金平均有75%会进行不动产投资,在不动产投资中,平均只有19%的投资采用内部配置方式,即,由机构投资人自身的投资团队决定资金投向;其余81%的投资都采用外部配置方式,即,委托私募地产基金、基金中的基金等外部投资管理机构来决定资金投向。中小机构的外部配置比例更高,大型机构的外部配置比例略低,但即使是那些最大型的养老基金,外部配置的比例也占到50%以上。结果,在养老基金的不动产投资中,REITs投资平均占不动产投资总额的20%,另有17%为不动产的直接投资,其余全部投资于各类型的私募地产基金。总之,地产基金(包括公募和私募基金)已经成为机构投资人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发展尤为迅猛。2014年,全球共有177只私募地产基金完成募集,募集总额达到900亿美元,与2013年的募集总额相当,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单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5.28亿美元,达到2009年以来的历史峰值。截至2014年底,全球私募地产基金管理的资本总额达到7420亿美元,另有2170亿美元的承诺资本等待缴入。而截至2015年一季度,全球正在募集的封闭式私募地产基金共447只,另有16只私募地产基金中的基金和4只二级市场母基金在募集,总的目标募集金额为1710亿美元。

私募地产基金之所以能够成为机构投资人和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的重要类别,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投资策略十分丰富,能够满足投资人的多样化风险收益要求。私募地产基金按投资标的可以划分为住宅开发基金、写字楼基金、零售物业基金、出租公寓基金、养老社区基金、工业地产基金、酒店基金等;按投资区域又可以划分为北美基金、欧洲基金、亚太基金、全球基金等;按投资策略则可以分为核心型基金、核心增益型基金、增值型基金、机会型基金、债权投资基金、不良资产投资基金、基金中的基金等。

其中,核心型基金、核心增益型基金、增值型基金、机会型基金大多为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地产项目或地产公司股权;而债权投资基金则主要投资于各类抵押贷款、夹层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和地产企业的信用债;不良资产投资基金通常是以“股权+债权”方式收购陷入财务困境的地产项目或地产企业资产,通过债务重组使其恢复现金流。

总之,私募地产基金可以投资于从住宅,到商业地产,再到医疗养老、产业园区等各个细分市场的物业资产;它既可以投资于产业链的开发环节,也可以投资于产业链的持有环节,或增值改善环节,还可以在逆周期中推动行业整合,从而可以在行业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为投资人创造良好收益。

统计显示,从2000年底至2013年底,Preqin私募地产基金指数从100上涨到259.4,几何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为7.6%,算术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为9.2%,80%的时间里年度收益率为正。虽然单年的最大损失率一度达到38.8%,但随着持有期的延长,基金整体的收益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即使经历金融危机,多数基金的到期收益率表现较好。

实际上,如果不考虑基金规模的大小,对当年发起的所有私募地产基金进行等额配置,并计算该组合的到期收益率,则从1995-2012年各年发起的基金组合(2012年以后发起的基金大多还处于投资期内,无法计算出有意义的到期收益率),截至2015年1月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为12.3%,最大损失率仅为2%。

不过,如果选错了投资基金,又踏错了投资时点,那么损失也将是十分惨重的。比如2006年发起的私募地产基金,由于发起时赶上了欧美地产行业的估值高峰,但随后就遭遇了金融危机,所以,这一批基金的收益率普遍较低,到2015年初平均有2%的资产损失;但其中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其投资资产的累计升值幅度仍然可以达到33%,年化的净内部回报率为7%;而排名后四分之一的基金至今仍面临着相当于初始投资成本37%的投资价值损失,部分基金由于杠杆率过高,在金融危机期间已经提前清盘,导致投资资产全部损失。

所以,了解地产基金的投资策略和基金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保证投资收益的前提。

知名私募地产基金有哪些?

在2015年PERE 50(Private Equity Real Estate)的全球私募地产基金排行榜上,排名前50位的基金管理公司过去5年累计募集资金2240亿美元(不包含债权投资基金和母基金的募集额),其中,排名第一的黑石地产基金过去5年累计募集资金463亿美元,排名第二的喜达屋资本集团,过去5年累计募集资金146亿美元,排名第三的孤星资本,过去5年累计募集资金125亿美元,排名第4至第10位的依次是普洛斯中国(91亿美元),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85亿美元),铁狮门公司(84亿美元),柯罗尼资本(65亿美元),凯雷集团(59亿美元),城堡投资(47亿美元),橡树资本(43亿美元)。

整体看,排名前50位的私募地产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分为三类:全能型另类投资基金(如黑石、凯雷等),专业地产基金管理公司(如喜达屋资本、柯罗尼资本等),以及地产企业背景的基金管理公司(如地产开发企业背景的铁狮门、物业管理公司背景的仲联量行等)。发起人背景不同,基金管理公司的模式定位和核心能力也有所差异。

其中,全能型另类投资管理公司发起的地产基金大多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产品涵盖了核心型基金、增值型基金、机会型基金、不动产债权投资基金、夹层基金、地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中的基金等。凭借投资的广度和宽度,全能型的另类投资管理公司可以有效弥补单只基金上的投资亏损,并以其资产配置的优势吸引机构投资人的加盟。

与全能型的另类投资管理公司相比,专业地产基金公司的基金规模一般略小,但投资业绩并不逊色,这些机构通常具有更强的周期套利能力,低谷中不良资产、不良债务的收购成为很多专业地产基金公司的一项核心策略。此外,专业地产基金公司还十分关注产业整合的机会,通过推动一级市场的行业并购和二级市场的分拆上市,赚取行业整合的溢价收益。

至于地产企业发起的地产基金,其投资标的一般会聚焦于企业自身的优势产品线,并通过深入参与开发管理环节的增值服务来扩张基金收益空间,以投资服务的深度来拼广度。同时,为了弥补自身在资产配置和投资范围上的劣势,地产企业发起的基金一般会和金融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与金融机构联合发起基金、为机构投资人定制基金、允许机构投资人跟投基金等。

而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有着各自擅长的领域和特色化的投资策略。因此,在不同的市场周期中,基金之间的业绩差异可能很大,尤其是私募基金,由于投资门槛较高,所以,即使是机构投资人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分散投资。因此,在全球化配置时代,要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了解国际市场上主要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专长和投资策略很重要。而对于国内的基金管理人来说,成熟市场的基金模式也将成为很多国内基金经理们的标杆和榜样。

为此,我们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更多地产基金的故事,一起挖掘基金背后的“赚钱”秘诀。

地产基金的

策略分类

核心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城市核心区稳定运营中的成熟物业项目,如写字楼、商场、工业地产等,一般出租率在95%以上,租金回报率在7%以上,标的资产的当前现金流就能够满足投资人的回报率要求,租金收益是最主要的收益来源。

核心增益型基金,投资策略与核心型基金相似,只是部分项目需要通过经营改善和改扩建来提升租金回报和资产价值。

增值型基金,投资于需要经营改善、租户优化、翻新再造的地产项目。标的资产的当前现金流一般能提供6%-8%的投资回报,通过对物业资产的经营改善、租户优化、改建扩建可显著提升租金收益和资产价值,使预期的投资回报率提升到10%以上,资产增值和租金收益共同构成了投资人的收益源。

机会型基金,目标收益率通常在16%以上,投资于闲置的、新开发的、及其他负现金流的地产项目或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标的资产的当前现金流为负或现金流波动很大,投资人的主要收益来自于未来的资产升值收益。中国的地产开发型基金大都属于机会型基金。

篇8

公募基金经理进入私募基金并非一片坦途,公募基金经理需要一个适应期,虽然不用面对公募基金的排名压力,但面对的业绩压力可能更大。

基金经理离职潮暗涌

继工银瑞信投资总监江晖、长盛基金投资总监闵昱等离职之后,公募基金经理们再次涌动离职潮。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个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期都出现基金经理离职的问题。进入2007年以来,基于对公募基金的赎回压力以及强调短期排名的不满,越来越多的明星基金经理开始转战私募基金。

基金经理炫目的光环背后,是年均30%左右的淘汰率和年均54.3%的变动率。近年众多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更使基金经理的流动性为投资者所关注。每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不断增加,平均任职期限不长于一年半。在美国,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期一般超过5年。

2000-2006年的7年间,职位更换最频繁的基金经理,是现任信达澳银基金管理公司的信达澳银领先增长的基金经理曾昭雄,自2003年4月起,他曾先后任职于泰达荷银、景顺长城、招商等3家基金管理公司的8只基金。

从基金分类看,66只基金中,封闭式基金11只,其余均为开放式基金。在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率相对较高,有22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变动,占40%。此外,货币型、混合型、保本型和债券型基金经理的变动率分别为24%、22%、7%、7%。

“金钱”和“游戏规则”导致离职

分析人士认为,基金经理抛弃公募基金原因较为复杂,但其中公募基金关于基金经理收入分配制度及个人投资限制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原因。

调查显示,公募基金经理在收入上属于当之无愧的“金领”。国内基金经理现在的收入因所在公司规模大小而有所不同,规模较小的公司,基金经理年收入数十万元;规模较大的公司,基金经理收入可能超过100万元。但这样的高薪酬也并不能让基金经理满意。去年以来,随着基金规模的井喷式增长,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也与日俱增,可公募基金经理们并未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使他们创造的价值与得到的回报显得不成比例。

与公募基金封顶的年薪制相比,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更为灵活。由于不受仓位比例限制,也不披露投资状况,私募基金在去年的市场行情中通常能获取2~3倍的收益。如此一来,私募基金惯用的收益分成模式,把公募基金经理远远甩在了身后。

此外,公募基金经理个人不能为自己买卖股票、基金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无法开展、基金经理不能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等,这些限制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对基金经理的个人价值的货币实现构成了障碍。于是,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只得通过私下建“老鼠仓”来堤内损失堤外补。然而,“老鼠仓”也让人胆战心惊。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经理在积累了一定名气或客户资源后,选择了转入私募基金,甚至自立门户组建私募基金。

事实上,公募基金经理目前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增长,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性变革和中国经济的强大增长潜力使他们相信,这一轮牛市是自己一生中难得的机遇,因此希望抓住时机尽快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而私募基金个人参股或者按比例分红的分配制度,最契合公募基金经理的心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公募基金经理集中投奔私募的原因。

当然,金钱并非是基金经理“出走”的唯一理由。公募基金业绩考核的残酷众所周知,短期排名的“游戏规则”让众多基金经理感觉时刻如坐针毡。

由于公募基金公司追求的是相对收益,基金经理只要跑赢基准指数和大多数同行,就可以称之为成功,而基金公司又是以收取1%左右的管理费为盈利模式,所以拼命做大基金规模成了基金公司的经营目标,客户盈利的最大化就退居其次了。因此,才有了每周每月每年的基金经理排名,排名靠前才能为下一次基金发行吸引更多资金申购,才能收取更多的管理费。而一些新基金经理只要一个季度或半年业绩排名不好,公司老总就没耐心了。

这种排名机制迫使基金经理不能按照一个中长期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进行操作,更难以坚守自己的风格,而每个基金公司几乎雷同的股票池,也限制了基金经理投资智慧的发挥。

在这一点上,私募基金就灵活许多。私募基金永远追求绝对收益,收益越高越稳定越能吸引客户,未必需要很大的资金规模,管理几亿元的私募的收益不亚于管理几十亿元的公募的收益,而且收益大部分都属于私募基金经理所有,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公”转“私”的日子并不好过

公募基金选择批量离开,多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是制度使然,但对于公募基金经理的杀入,一些私募基金经理的看法却大不相同。

已经“公”转“私”一段时间的张旭扬认为,公募基金经理进入私募基金并非一片坦途,公募基金经理需要一个适应期,虽然不用面对公募的排名压力,但面对的业绩压力可能更大。

张旭扬解释说,绝大多数私募客户都是追求高回报的,他们不会考虑市场是在高位还是低位,资金随时都可能交给你,投资期也有长有短,或者3个月,或者一年,这些都是操作的难点。但大多数客户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两个问题,一是最终能赚多少钱,二是你用多长时间赚了这些钱。张旭扬表示,适应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年那种单边上扬行情很难重现了,而客户的思维却依然停留在暴利的记忆中,说服他们降低预期很难,让他们长期投资同样很难。

即使遇到了一个大客户,他愿意长期投资,也只是初步成功。在私募基金圈内,有一种情况时常会发生,就是私募基金经理为客户赚了大钱,但对方却不按谈好的条件支付管理费。因为钱在客户账户上,他可以说是自己操作的,即使你去告他,私募基金这种形式也不受法律保护,多半赢不了官司,他去年就有一个账户从400万做到了1200万,结果一分钱没拿到,最后也只有不了了之。

在许多关于基金经理弃“公”投“私”的原因分析中,报酬较少是公转私的重要原因。但相当多人士持“私募公募的薪酬根本不能相比较”的观点。“两者的制度相差太远,很多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是拿了自己的钱出来的,和投资人的钱放在一个锅里投资,也就是他自己也承担投资风险,更不要说还要负责管理费用这些固定开支了。”

据称,虽然同样是做投资,“公转私”也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水到渠成,由公开募集转到私下募集,能否吸引到足够的资金,这是不少拟“转私”基金经理关心的焦点。

一位两年前就考虑过转做私募的基金经理分析,私募的风险还不仅仅在要承担投资风险上。今年以来,转投私募的人多起来,这是2006年行情催化所致,早两年行情清淡的时候却没有人敢跨出这一步。原因很简单,行情不好的时候,投资人纷纷收回投资款,私募基金无米下锅,只有喝西北风的份――这是一些公募基金经理迟迟没有下决心离开公募基金的原因之一。

可以看出,私募基金的所谓高报酬符合一个最简单的投资法则“高风险高收益”,而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则有旱涝保收的优势。不过,相对于私募基金的“高风险高收益”,公募基金的“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还表现得不明显。有知情人士非常坦白地说,就是以现在的行情,一些公募基金经理也不见得比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挣得少。现在好多公募基金经理在外面都管了一些资金,也就是俗称的“老鼠仓”。这些资金给基金经理带来的收益堪比私募基金。

篇9

短期内,从当前正/逆回购操作来看,2.50%-4.50%可能是央行对回购资金利率的“指导价”。建议积极利用资金面的波动,在上下限处进行波段操作。

策略上,利用时点和结构不平衡做波段操作以及利用IRS做浮息/定息之间的互转,可以为投资组合带来一定的收益增强。

本轮牛市特点回顾

年初至今短短2个月的时间,债市走出了一波“快牛”行情。表现为无论是利率品种还是信用品种,其收益率在节前均出现一波快速下行的行情。笔者认为,本轮牛市主要体现为资金面行情,其主要特征是:

(一)股债跷跷板因素并不明显

去年12月份至今,股债双强,未体现出明显的跷跷板效应(见图1),表明整体资本市场资金面趋于宽裕,配置行情占据主要地位。这与去年6月份的那波因经济回落而导致的“快牛”行情有明显差别。

(二)主要以信用债为主导

从历史均值看,当前各品种收益率依然处于历史均值以上的水平,持有价值相对较高。但从本轮收益率下行的幅度看,利率品种下行幅度不大,7-10年期收益率变动幅度并不大,且自2月底开始已经有所反弹。但信用品种则相反,市场依然延续较高的热情,市场成交持续火爆,收益率节节向下。

(三)一级市场引导二级市场特征较为明显

一级市场供给稀缺推动了一级半市场的火爆格局。受节前供给稀缺、资金宽裕的影响,在发行之后、上市之前的一级半市场上,AA级以上、国企发行的券有将近20-30BP的收益。

(四)收益率曲线呈陡峭化变动

在估值上,本轮牛市3-5年期品种估值抬升幅度较大。需求较大、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快的主要集中在年内到期的短久期品种。从A+至AAA级各评级品种,年内到期收益率大幅下行了40-75BP。如果在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采取杠杆化操作的话,其估值收益将远远大于3-5年期品种。

(五)信用利差已经低于历史均值

在这波信用债牛市行情中,各评级信用利差明显收窄,AAA及AA级品种的信用利差已经低于历史均值(见图2)。这表明本轮收益率下行并不是由收益率中枢下行所带动,即收益率下行并非源于资金面及经济基本面,而是由供需决定。

笔者认为,推动本轮牛市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年初暂时性的供需不匹配;二是节前资金面宽裕程度超出市场预期。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的开启以及外汇占款的激增推动了资金面持续宽裕;三是季节性特征的配置需求释放,以及资金价格低位运行推动了机构的杠杆化操作,推动了市场需求维持旺盛。

但是,以上3个因素难以长久延续。从近两个月来看,市场配置需求主要集中在年内到期的高收益品种,当前机构规避估值风险的心理较明显,表明市场对未来走势依然维持谨慎,赚取息差收入是市场主要的盈利模式。

经济及通胀走势展望

对于二季度之后的经济走势,笔者维持弱势复苏的观点。虽然现已出台的1-2月份数据走势并不十分强劲,但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受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随着3月份之后开工潮的进一步展开,经济复苏的动力将更大,经济反弹在上半年还将持续。但更值得关注的,还是通胀的走势。

2月份,CPI出现一波快速抬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受春节因素影响。但从历年春节前后数据对比,今年节前的食品价格涨幅的确超出了市场预期,在此之前,蔬菜等价格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快速回升,这与今年寒冬气候有较大关系,加上去年与今年春节的错位因素,令2月份的CPI同比增速异常突出。

但是,今年春节因素在2月上旬基本已经发酵完,从中下旬开始,食品价格趋于回落(见图3),特别是粮食、食用油、肉禽类、蔬菜类等环比涨幅在节后已经出现明显回落。

从中期来看,笔者对非食品价格能够持续抬升持否定态度。节后原油价格已经出现快速下行,同时市场对QE3提前退出的预期也将对全球大宗商品涨幅产生抑制作用。即便QE3年内不退出,未来美联储减少资产购买量的预期也已基本成为市场共识,美元上涨的预期已经生成,这将抑制大宗商品的货币表现。

3-5月份翘尾低点有望将CPI同比再次拉回到2.5%以下的水平,但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6月份之后。近期上调油价、上调铁路货运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的预期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对国内的非食品价格产生连锁影响,下半年通胀回到3.0%以上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房价难以受到抑制,物价通胀与资产泡沫有可能在2014年卷土重来。对于债市而言,无论是经济基本面还是通胀走势,均不利于债市走牛。

未来债券市场预判

(一)广义基金将成为制约信用债走势的首要因素

自2012年以来,信用债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具体表现为:随着资金脱媒的发展,传统以银行为主导的债券市场投资需求开始减弱,尤其是对信用债的配置比例出现明显下滑。

但另一方面,来自广义基金及理财的信用债需求却呈快速抬升之势。2012年以来,以理财、公募基金、保险为代表的广义型基金类机构成为信用债的需求主力。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6.7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末增长近47%。这表明在这波信用配置潮中,表外理财规模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这种大背景下,未来广义基金对信用债的需求,将成为制约整个信用债走势的首要因素。

(二)低评级品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将趋于加大

笔者认为,对于低评级品种而言,未来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政策风险,将趋于加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政策面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将支配整体信用品种需求的高低。如果传闻中的“财存比”(理财产品与存款之比)限制真的出台,对于低评级信用品种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空消息。 1月份召开的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监管重点是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整顿影子银行体系。作为低评级品种主要的需求方,未来政策风险趋于加大。

第二,2013年依然是供给大年,低评级品种将面临更大的供给压力。发行利率指导下限取消,低评级债券融资在传统银行信贷融资中的优势进一步显现,这将加大市场供给的热情。此外,随着“宽财政”下地方政府融资需求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城投等低评级品种供给压力依然较大。

第三,由于低评级品种具有估值的高波动性及与权益类资产的高替代性,其受外部基本面及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影响更大,体现出来的个券走势不确定性更强。

(三)信用市场违约风险不会明显减小

虽然经济环境有所改善,但部分行业如高速公路、钢铁等将面临资金兑付的压力,特别是一些低评级企业,其面临的再融资环境趋于恶化,这将进一步加剧现金流的波动。因此在2013年,不排除诸如超日债等类似信用事件爆发的可能性。

债市投资策略展望

笔者认为,当前债市兼具较高持有收益和较大估值风险的市场属性,令“鸡肋”行情可能在短期内持续。相对于配置时机的选择,更应强调估值上的“防御性”以及持有期收益上的“平衡性”,即估值波动及票息回报应在时间价值上取得相互平衡。在此原则下,笔者对2013年债市的判断是“危中有机”。

策略上,笔者的观点如下:

1.从中期看,经济基本面好转以及下半年通胀回升,令债市各品种在估值上难以体现出较为明朗的前景

虽然早配置早受益原则依然适用,但久期控制仍旧是主要的风险防范手段。

2.配置时点上,拉长久期操作最好选择在下半年

6-7月份将是通胀的阶段性高点,但3-5月份通胀还将维持低位。这意味着短期内,市场还将维持一个较为宽松的资金面及政策面环境,息差交易依然有利可图。但长期而言,特别是下半年,资金面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趋于增大,估值变动的风险较大。笔者建议尽量将久期控制在3个月以内,一方面规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可利用到期资金在6-7月份通胀高点时建仓。

3.收益率曲线方面,熊市增陡的可能性在增大

1年以内短端受资金面宽松的影响,收益率还将延续低位,但5年以上长端,特别是7-10年期品种在前两个月牛市行情中走势相对偏弱,未来其走势更多地会受到经济基本面制约,笔者判断其估值风险更大。但另一方面,1年以内短端较去年末有较大幅度下行,已经接近阶段性底部,难以有更大的下行空间,投资者不宜对未来的估值收益有过高期望。

4.短期资金面还将维持宽裕,但中期看,资金面有望向“中性”转化

年初外汇占款激增以及银行配置需求的释放,令资金面的宽裕程度远大于市场预期。而央行SLO工具的推出令市场对未来资金维持稳定的信心大增,杠杆化操作成为机构主要配置思路。但春节后央行操作力度开始缩小,从前两周央行突然“撤逆回购”的行为看,未来央行数量型政策有望从“宽松”向“中性”转变。

短期内,央行依然是资金市场的主导者。从当前央行正/逆回购操作来看,2.50%-4.50%可能是央行对回购资金利率的“指导价”。笔者建议,可以积极利用资金面的波动,在上下限处进行波段操作。

中期而言,笔者判断货币政策整体趋于中性,可能将体现为表外资金维稳、表外资产受限的格局,资金在表内、表外流转的可能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股债跷跷板效应将进一步增强,资金在时点上、在结构上的不平衡还将存在。

5.通过利率互换进行波段操作以实现收益增强,依然有利可图

年初至今,基于回购(Repo)的利率互换(IRS)收益率曲线呈陡峭化变动,短端主要受资金面宽松的影响,收益率下降了近40BP,长端方面则受经济基本面滞涨的影响,收益率变动不大(见图4)。笔者认为,IRS收益率曲线已经基本反映出当前经济基本面与资金面的变动情况。

策略上,利用时点和结构不平衡做波段操作以及利用IRS做浮息/定息之间的互转,依然可以为投资组合带来一定的收益增强。如果资金面在时点上不平衡,波段操作依然是首要的盈利策略。从中期看,经济好转的预期较为明朗,笔者预计收益率曲线增陡行情还将持续。

篇10

关键词:中小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创新

一、引言

证券公司的创新发展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质量,其中,产品创新居于证券公司各类创新的中心地位。证券公司产品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巩固市场份额、探索新业务机会创造利润的过程。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的意义体现在:第一,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可以增强公司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可以作为一种期权,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树立该领域的创新品牌,有助于在细分市场上培育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利用产品创新来寻找新的业务机会。通过产品创新,公司可以培育潜在的利润空间并建立能更好适应于环境变化的认知框架,以前被忽略或过滤掉的信息和机会将会被重新审视,从而建立新的业务模式。第三,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可以消除惰性,注入创新意识,打造学习型组织,实现证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这106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总计为1876亿元,平均为17.69亿元。本文主要以注册资本为划分依据,结合10%的统计显著标准以及市场影响程度,将注册资本高于30亿元的13家证券公司(含中金公司)定义为大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低于30亿元,高于17.69亿元的26家证券公司界定为中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低于17.69亿元,高于5亿元的证券公司界定为小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下的证券公司界定为微型或专业证券公司。由于证券创新业务的开展与资本实力挂钩,以及避免成为并购对象的考量,主要从事经纪业务的微型证券公司正在向传统业务全牌照加速转化,注册资本亦在不断增加,纯经纪类券商或将消失。

我国证券公司的主体是中小证券公司,证券产品创新水平离不开中小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程度。近年来,传统业务份额日益向大型券商集中,中小券商的生存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在证券承销业务方面,2009年全国共有111家公司首次发行股票上市,10家大型券商承销金额占比高达79.76%。在经纪业务方面,2009年排名前10家券商所占市场份额超过41.52%。伴随着证券行业品牌经营时代的到来,大型优质券商依靠监管政策倾斜,凭借品牌优势和强势市场地位,不断蚕食中小券商的传统业务,抢占和控制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各项创新业务,中小券商市场边缘化趋势明显,粗放式经营已经接近极限。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中小券商如何挖掘创新潜力,拓展生存空间不仅是现实要求,更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

二、基于scp范式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数据剖析

本文基于近6年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数据。研究大型券商和中小型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分析市场结构与证券公司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尝试从理论上有所拓展。

(一)资产管理业务正在成为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重要领域

由于经纪业务面临衰退,很多证券公司大力拓展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已经成为新的利润来源。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高风险的创新业务,曾是监管当局重点控制的对象。2004年10月,中国证监会了《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为了稳妥推动该项业务的发展,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国证监会确定了“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试点阶段仅创新类券商能够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2005年3月,广发证券的“广发理财2号”和光大证券的“光大阳光”正式推广发行,标志着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始进入理财市场。

2008年6月,《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颁布,昭示该业务对规范类券商彻底解禁,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阵营不断扩容,资产管理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具有私募性质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公募基金有很多区别,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更加宽广,产品设计也更加多样化。券商集合理财主要针对自身营销网络中的客户,由于对客户的风险偏好比较了解,为客户“量身定做”的理财产品具有鲜明的投资风格。中小券商为了在资产管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投研、渠道和人员配备上准备充分,推出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有颇多创新之处。如中航证券的金航1号和普通混合型理财产品相比,该产品增加了股指期货套利策略。东海证券的东风5号集合资金管理计划重点关注

人民币升值、制度变革、成本转移和消费升级、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与新能源主题,资金投向etf、创新型基金、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创新型金融_t具。山西证券的汇通启富l号依靠独立开发的基金评价及投资组合优化系统,优选基金品种,构建投资组合。

(二)资产管理业务数据的scp分析

哈佛学派认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了企业运行绩效,这就是“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fsc p1分析范式。经过修正完善,scp范式已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和常用_t具。越后贺典根据bain分类方法和亚洲国家的产业分类实践,提出了判断市场结构的标准见表1。

h,defnsetz(1973)和d,needham(1978)的研究表明:当市场集中度超过50%以后,行业利润率与集中度的正相关关系就开始出现;而当集中度在10%-50%以内时,行业利润率反而随着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开始时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从2005年到2010年,券商资产管理总规模crl0指标一路下滑,从极高寡占型发展到指标值大于80%的中寡占型,目前正在由中寡占产业向低集中产业过渡。这说明我国大型券商在资产管理市场仍然居于支配地位,但是影响力有减弱的趋势。

本文根据2005-2010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各项指标,综合测算券商资产管理集中度、资产管理规模,并对理财产品运营绩效(zcr)进行评估。市场集中度是指规模最大的几家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占整个行业的份额,本文选取crl0,即前10家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所占市场份额。crl0值越大,说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势力越大;市场规模(zcs)选取当年证券业资产管理总规模作为衡量指标,采用对数化处理为lnzcs。在中小券商进人市场后资

产管理规模越大,说明产业竞争程度越强;以上证指数投资收益率代表证券市场整体收益水平fmr),来判断证券市场整体收益水平对券商理财产品的影响程度。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结构与经营绩效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来看,券商理财产品运营绩效除与市场收益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与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关联度不大。即使市场集中度超过50%,也不存在投资收益率与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明显有悖于权威的市场机构标准。这主要是政策管制导致市场准入门槛过高,考察期较短,数据不完整的缘故。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8年6月之前,仅创新类券商能够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中小券商参与度较低,这对于大型创新类券商树立资产管理品牌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但该阶段券商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总体上低于市场收益率。2008年6月以后,中小券商陆续进入理财产品市场,改变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生态环境,使得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增大了产品创新的边际收益,为投资人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尤其在弱市下抗跌性良好。据wind统计,2010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10%的有15只,其中有7只是中小券商理财产品;收益率为负的理财产品共有25只,其中15只是大型券商理财产品。

随着中小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份额扩大。市场集中度(csl0)与市场规模呈现-0,975的负向高相关度。说明近年大型券商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市场结构的变化显著地影响到证券业的竞争程度。

三、理论思考

究竟是大型企业和垄断市场结构在促进产品创新方面具有主导作用,或是竞争行业要比垄断行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激励因素,西方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就此争论不休,至今无法统一认识。从实证结果看,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上市场集中度与证券产品投资绩效关联性不强,大型券商缺乏证券产品创新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一)缺乏产权保护限制了大型券商创造力的发挥

1、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成本。

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成本主要包含两部分:研究与开发成本十寻租成本

证券公司研究与开发成本与其所处行业内地位、竞争环境,地理位置、客户资源、组织结构、自身研发水平、技术力量、资金实力有较密切的关系,属于可控成本。激活开发团队的潜能,设计出契合市场需要的证券创新产品;打造出高效的新产品开发模式,合理定价和销售各类证券创新产品,是证券公司的卖方属性。

寻租成本属于不可控成本。发生寻租原因如下:首先,就产品创新而言,由于创新蕴涵着风险甚至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采取严格的监管政策即各种政策性障碍的存在使许多产品设计方案在短期内无法具备充分的可行性,这就必然带来巨大的寻租性制度空间;其次,方案的产品化是指计方案标准化、并改

进其交易效率的过程,而这一进程若脱离了证券市场监管者(尤其是交易所)的必要技术支持是难以完成的;第三,大量衍生型创新产品方案必须基于基础产品才能进行设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基础产品的缺乏也滞后了相关创新方案的实用化进程。总之,监管当局所提供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交易环境对于证券公司产品创新具有关键性影响。

寻租成本与监管程度呈正比关系,监管程度越严,寻租空间越大,寻租成本越高。

证券公司一旦创新成功不仅会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品牌,还会带来巨大的垄断利润。在生存压力、垄断利润(如图2)和寻租成本的比较中,证券公司必然会不计成本地进行寻租行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收益。

当前各家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品种和方案尽管为数不少,但除了组织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外,其余方案大多仍停留在初步设计阶段,仅有集合理财等少数品种可以达到实用化程度。

出现上述状况主要源于两个原因:政策性障碍和搭便车行为。

我国证券市场仅仅发展了二十多年,尽管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很快,但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这自然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但如果政策性障碍过度存在,必然加大寻租成本,同时寻租行为本身也面临着很多风险。

另一个因素是搭便车行为。证券市场是信息流动性极强的市场,出于经济人的理性思维和追逐利润最大化动机,证券市场的任何创新行为必然带来极强的市场回馈反应——复制或模仿。由于我国缺乏针对证券市场知识产权的专门保护手段,或者说证券产品创新的知识产权很难获得保护或基本上没有保护。证券公司本质上是证券经营服务的中介机构,客户资源基本处于流动性状态。由于对外宣传或沟通的原因,这种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很难称为秘密。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该创新产品进入门槛要求很高或客户资源有限、客户需求已经得到最大化满足,否则创新产品就变成了准公共产品,证券公司收益就未必是垄断利润。还有可能是(图3所示)亏损。譬如,一家大型证券公司正在考虑是否对它不能取得专利的创新产品进行研究。研究带来的创新如果难以得到保护,一旦发明公之于众,其他证券公司就能进行无成本或低成本复制、通过竞争分享一部分开发商的利润,这样进行研究与开发就没有什么回报。与此类似,“羊群效应”使市场对此缺乏信心和提供的资金不足。从国外的发展状况来看,通过创新获得的垄断利润是短暂的,长期获得的是正常经济利润。实际上,一种新产品在被一家券商推出后,如果比较成功,马上会吸引其他券商跟进。唯一的区别就是研究实力和优化能力的不同,券商的研究实力和动态的优化能力难以被其他券商模仿。研究实力和优化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各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的竞争能力。

aj模型和kmz模型的结论显示,存在知识溢出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会导致产品创新不充分。并且,随着这种知识溢出的增加,以成本降低程度来度量厂商创新的效果会有所下降,创新者难以通过创新行为获得市场领先者的地位,从而市场结构趋向于竞争。

(二)中小券商是新兴资产管理市场重要的创新主体

klepper(2002)认为,产业演化是企业产品创新与市场结构的互动演化,以及企业之间形成比较优势的过程。

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过程。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产业初建不久,社会大众对新产品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较高的创新产品成本与较小的市场需求的矛盾,使得开展产品创新的公司不但没有盈利,反而出现较大亏损,甚至财务破产。譬如,2001年就曾风靡一时的券商委托理财业务,一些曾经非常知名的券商迫于买方市场的强大压力,采取错误的资产管理模式,没有规模控制意识和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把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全部置于风险敞口状态,最终成为资产管理市场演进过程中的铺路石。

当某个产业步入加速成长的轨道,大都会经历一个进入企业大于退出企业、竞争不断加剧的阶段,也会在此后稳步成长阶段呈现出退出企业数量超过进入企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特征,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市场结构。并且,无论是高速成长阶段企业数量的上升,还是稳步成长阶段企业数量的下降,都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从而形成清晰的产业震颤现象。

javanovic和macdonald(1994)认为,产品创新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突破性创新和重大技术范式变革发生时,市场结构会发生急剧变化;而在渐进性创新阶段,市场结构缓慢和温和地变化。

证券市场要求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产品又意味着新商机。在新商机出现的时候,由于内部流程的复杂和价值观的固化,大型券商习惯依赖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流程,并将主要资源投放在巩固既有市场

份额上,难以灵活、迅速地做出反应。

中小券商出于“分得一杯羹”的考虑,并不在意“被模仿”,更愿意标新立异,挑战难度大、风险高的项目,激励机制更加直接、有效。全体员工的利益都与产品创新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中小券商通过开发新产品实现“弯道超车”的欲望更强。因而,中小券商作为新进入者,是推动新兴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

任何一个商业产品都不是一次突破就得以完成。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需要大量的连续的精细化创新开拓业务范围,强化新产品的渗透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中小券商是原创性产品的主要载体。大型券商具有将离散的产品创新成果整合集成、再创新后转化为品牌支持的主流产品能力,是实现产业化的中坚。

因此,在新兴资产管理市场中,市场结构既有可能出现中小券商迅速成长,成为产业的绝对霸主f如高盛)的形式;也有可能呈现出大型券商激烈竞争,但没有任何一家券商能占据领导地位的状态。

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市场,据预测2016年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美元,并创造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的年利润。中小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上,不乏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只是政策歧视、市场准人和资本实力等因素限制了其创新潜力的发挥。即使如此,中小券商仍取得不俗业绩。

由于中小券商倾向于集合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并非“以大为美”的特征逐渐显现。从2010年经营业绩来看,中小券商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领先于大券商,东海证券、第一创业证券、浙商证券等异军突起。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浙商证券2009年底净资本为25.1亿元,排名38位。2010年其集合理财产品规模已超过40亿元,管理收入逾亿元,60多家开展理财产品的券商中跻身前10位。

(三)中小券商的创新发展有助于解决金融风险问题

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规模经济决定了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形成以超级投资银行为主体,中小投资银行为补充的多层次格局。既有国际化的超级投资银行,也有侧重于区域或本土市场竞争为主的中小投行,还存在一些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小型投资银行。

美国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大型金融机构的危机”。大型金融机构由于过度投资于风险巨大的衍生品。发生经营破产危机,再通过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传染,结果导致资产证券化市场出现多米诺骨牌式崩溃。这凸现了美国证券业结构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少数大型投资银行的寡头垄断可能蕴涵着更大的金融风险,而中小投资银行却体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认为,“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企业大到不能倒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依据美国监管部门的最新思路,对金融稳定存在威胁的超大型投资银行可被直接分拆,大型投行垄断的格局将逐步削弱,美国投资银行的竞争格局面临重构。的确,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投资银行具有极强的连带效应,证券产品创新的负外部性蕴含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与美国投资银行业改革方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证券经营机构正在向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迈进,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也存在着“大而不能倒”的隐患。事实上,我国已经形成大型投资银行垄断传统业务市场,中小券商在夹缝中生存的态势。

美国投资银行业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无益于金融稳定,甚至不利于证券产品创新。美国资本市场创新主要由大型金融机构推出,一旦证券产品创新出现风险问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而且,市场结构趋向于垄断,垄断机构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必然会选择推出信息不透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或者将利润微薄的创新知识产权束之高阁,出现大量研发支出并没有增进社会福利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市场竞争,尤其要培育中小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这才能够提升证券业整体的业务创新素质,亦可分散和规避证券产品创新风险,防止证券产品创新风险蔓延开来。

四、主要结论和创新策略选择

(一)主要结论

证券业要持续向前发展,从价格竞争逐步向产品竞争、服务竞争转化是必然趋势。从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来看,我国大型券商并不具备担当证券产品创新领跑者的角色。由于创新产权很难保护,搭便车行为和寻租行为的存在,以及反应迟缓,过于依赖既有竞争优势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型证券公司全方位开展产品创新的动力。这就注定证券产品创新很难成为证券公司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难以作为券商构建新盈利模式的主要手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型券商之间、大型券商与中小券商之间的竞争不会演变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小证券公司确实具有极强的产品创新动机。何况资产管理市场刚步人高速成长的轨道,市场尚未饱和,正是中小证券公司充分发挥产品创新潜力,获取超额利润。争夺

市场话语权的最佳时段。一些中小证券公司通过突出产品创新特色,实施精益管理,经营业绩超常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品牌经营基础,甚或发展成为未来我国资产管理领域的龙头企业。

美国投资银行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并不真正有益于证券产品创新,是金融稳定的重大隐患。因而要提升证券业整体的业务创新素质,着重在于培育中小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这既可分散和规避证券产品创新风险,又能防止证券产品创新风险蔓延开来。

(二)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策略选择

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晚,基础薄,在证券产品创新上更多是参照美欧的蓝本。etf、集合理财业务都属于政策指引下的“舶来品”。尽管美欧证券公司受到重创,但并不等于否定创新,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方向依然值得借鉴。

实力雄厚的证券公司作为市场领导者,通过资源整合,推出覆盖面较大,适应不同客户多样化需求的证券创新产品,以期获得更大的商业份额和保持长期的市场领先地位。

面对实力强大的国内外竞争对手。在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小券商应当明确自身创新发展定位,树立精品意识,不求大而全,而求小而精,即集中力量做好一个或几个投资主题,通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的创新产品,争取在细分领域建立自己的品牌,培养稳定的客户群体,走通过做专、做强的发展道路。

对中小证券公司而言,不仅要“更加积极地开发新产品”,更要注意“模仿竞争者是更好的办法”,“改进就是创新”,中小券商创造竞争优势的最佳方式就是集中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做好重点创新产品的维护,不断改进所能提供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差异化的优质服务。

从监管角度看,现在亟需从证券法律、法规层面构架新的监管体系,对证券监管机构权力实行有效约束和监督;监管机构在进行宏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应适当放松对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监管,尤其是给中小券商松绑,推动证券市场微观创新主体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