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互联网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互联网特征

篇1

据清科研究中心12月29日报道,从2000年移动梦网出现,到部分SP“越狱”而形成的FREE WAP形式,再到目前融入了电信运营商、系统提供商、终端厂商、服务提供商及内容提供商等群雄混战的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移动互联网经历了磕磕绊绊发展的十年。对于深度洞察移动互联网机会的VC/PE而言,实践或亦观望移动互联网多年,也不时掀起移动互联网的短波投资热。未来五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孕育巨大掘金价值的移动互联网必然引起资本的深切关注。

盘点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现其呈现三大特征

从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2.12亿人,营收规模为480.17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年其将分别达到3.02亿人及668.00亿元人民币,保持稳定增长。

据清科研究中心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长期跟踪,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主要呈现如下三大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日益交错,生态环境产生变化。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参与者众多,由原有的电信运营商主导的产业链,逐渐演变为电信运营商、平台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系统提供商、终端厂商等多种角色主导的产业链,随着第三方支付渠道的不断完善,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领导位置不断受到挑战,为此,电信运营商为了避免通道化,逐渐向内容层面、平台构架层面延伸,拟贯通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尽管长远来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必将出现裂变,多元化的产业链对于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短期内电信运营商的领导位置仍不能完全打破。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逐渐向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渗透,对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建具有积极作用。

这种商业模式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企业的移动化,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如腾讯、百度、新浪、盛大等都不同程度的布局移动互联网,由原有的SP业务逐渐成立专职的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并作为未来重要的战略布局加以推进。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应用移动化,在中国范围内,即时通信、电子商务、支付、SNS、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等应用都对应移动互联网端的应用,这种应用的对应容易直接移植其在互联网端的商业模式,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商业模式的形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专职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相对于“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厂商,竞争力明显不足;而对于VC/PE来说,虽然看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但是面对较为复杂的市场竞争,不敢贸然行动。

(三)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多元化,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接受程度不断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条件日趋改善及终端品种的日渐丰富,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产生,由最初的工具化移动应用到娱乐化应用再到商务类及政务类应用,如手机游戏、移动SNS、LBS、移动阅读、手机浏览器、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支付、移动政务等。不过,不容置否的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特色应用较少,甚至数量为零,但是现有应用的本地化与适用性的提升,也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变化的催化剂。从用户的认知角度分析,目前,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工具类应用的认知较高,其次是娱乐类应用。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认知将延续互联网应用用户认知的过程,由此预计未来移动互联网商务类应用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再创新高

据清科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01-2010年12月中旬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事件129起,其中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案例有104起,披露投资金额为7.97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766万美元。

2001-2009年投资情况来看,2009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事件的最高值,共发生26起投资事件,其中有22起披露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为9800万美元,平均投资额为445万美元。2007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披露投资金额总值最高的一年,在25起投资案例中有24起投资案例披露了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为2.00亿美元,平均投资额为834万美元。2006年平均投资额为1025万美元,平均投资额为期间最高值。

截止12月中旬,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共发生22起,其中16起案例披露投资金额,总投资额为2.07亿美元,平均投资额为1293万美元。2010年不足一年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数据刷新历年总投资金额及平均投资金额两项数据,可见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市场较为活跃。

手机游戏依旧领跑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投资领域

从移动互联网细分领域历年的投资情况来看,手机游戏是最受资本青睐的应用之一。2001-2010年12月中旬,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共发生34起投资案例,占总投资案例数的26.00%,已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27起,总投资金额为1.34亿美元,平均投资额为498万美元。从已经披露的34起手机游戏的投资案例来看,其中Series A投资案例数量为22起,占据主要份额,如联梦娱乐、新热力、掌上明珠、数字顽石等均获得不同金额的投资;Series B投资案例数量为5起,如数字鱼分别于2004年、2006年获得赛富及IDG的两轮联合投资;掌上明珠分别于2006年、2009年获得

篇2

关键词:真人秀;互联网的百万富翁;新媒体;网络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95-02

信息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国际互联网则是这种趋势的主要象征和载体。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世界正在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将成为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新型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大大提高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并给传统的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1]

在网络媒体的发展影响下,以往依附于传统媒体传播的真人秀逐渐以网络为新的传播平台,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真人秀节目也在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

一、真人秀节目的网络化

有别于电视荧屏上播放的传统真人秀节目,《互联网的百万富翁》开全球先例,首次把大型真人秀的舞台全部搬到互联网上,成为一档网络真人秀节目。这个以手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互动营销活动最终吸引了千万人次的关注,截至2009年9月29日凌晨,《互联网的百万富翁》相关视频累计在线播放次数超过4920万,创造了互联网历史上选秀节目播放量新的纪录。[2]

节目从形式到语言、选手特征、环节设置、整体包装都有着鲜活的网络特征,而网络搜索、SNS、网络社区等节目元素则充分体现了80后Live Online的生活方式。

(一)网络化的选拔

1.选拔方式的网络化。用户通过访省略/97 和WAP网站 nokia97.mobi 注册报名。[3]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活动52万的报名人数中手机报名人数占60%[4],超过在线报名的人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报名选手随时随地都能参加比赛,不仅扩大了节目的覆盖面,而且增强了大众传播效果。

除了报名、初赛是通过网络完成以外,决赛之前最重要的压力面试环节也凸显了网络的巨大作用。

经过复赛三轮答题后,共有317名选手进入到压力面试环节,由于报名的无地域性使得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地,想要召集所有选手都到现场显然是不可能的。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据统计,317人中只有138人参加了现场面试,其余选手通过网络进行面试,网络的便携性使得在短时间内从52万大军中挑选出全国20强变为现实。

2.网络搜索的熟练化。据统计,在最终确定进入决赛的20强选手中,男性有15人,女性有5人,年龄在19~41岁之间,分别来自全国14个省市,从事着公司主管、销售人员、自由撰稿人、学生、工程师、教师、图书管理员等不同的职业,11人曾参加过其它电视节目。这20名选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具有一定的网络依存性,热衷于网络文化,熟练使用移动互联网(详见表1)。

(二)网络化的题库资源

《互联网的百万富翁》的节目宗旨并不是要打造“百科全书型”,而是“互联网式” 的百万富翁,因此,节目中所选题目大多具有明显的网络特征。例如问题:“‘信春哥,得永生’这句话最有可能得到哪位哲学家代表的哲学体系的支持?”

为了增强与网友的交互性,《互联网的百万富翁》特设了网友调查题,考核选手和网友的默契程度,网友在观看直播时参与解答土豆网同步更新的题目,与选手同步答题。“手机除了通话,还有什么功能是网友最喜欢的?”的答案完全根据网友在线选择的情况而定,成为现场“雷区”,此类型的题目在以往的益智类节目中还没有出现过。

有网友在留言中表示:这样的题目放在正式的比赛中不是很严谨,应该设置些逻辑性强的问题,可以让选手一步步分析。不过,大多数网友表示:本来这就是充满互联网特色的比赛,考验的不是死板的知识储备,跟网友互动有什么不好呢?大不了就自带避雷针。[2]

网友默契题是《互联网的百万富翁》的特色题,是具有网络特质的题目形式,也正是因为网络媒体这个平台,才实现了与网友的实时交互。

(三)网络化的求助方式

《互联网的百万富翁》采用了完全网络化的求助方式:查看网友同步答案、求助开心网好友、用诺基亚N97上网搜索答案。和传统电视真人秀相比,这场网络真人秀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诉求特征。

由于比赛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手在选择使用何种求助方式的时候也必须深思熟虑,判断哪些题目该求助网友,哪些题目该上网搜索。例如“《红楼梦》中,贾母大儿子的大儿子的大老婆的姑妈的老公的大女儿是以下哪位?”应当求助网友,而“扑克牌中的‘黑桃J’人物原型是谁?”使用搜索引擎更快捷。因此,“互联网式”的百万富翁不一定是知识最丰富的人,但一定是互联网应用高手。

(四) 网络化的宣传平台

除了直播比赛外,节目组还专门建立了官方博客节目的最新消息,网友在浏览网页的同时,也会写下评论,加快了信息的双向传播。选手也都开通了自己的土豆播客,随时上传视频,更新网络日志,网友们通过播客认识了更真实的选手。

博客和播客的发展带动了Web2.0的发展,借由这两个平台,《互联网的百万富翁》很好地实现了其节目推广。

二、基于网络真人秀的品牌营销

《互联网的百万富翁》是为推广诺基亚旗舰型手机N97所量身定制的特别节目,结合了手机移动互联网、传统互联网、视频、节目制作以及现场直播时的观众互动等各种手段,成功发挥了视频网站强大而独特的影响力。[2]

节目中对诺基亚的产品N97和品牌形象都进行了巧妙的植入,节目现场的整个大屏幕就是以N97手机形象进行展示的,为了凸显互联网特征和诺基亚N97手机上网的性能,此项活动在很多环节的设置上都围绕上网搜索答案进行,而且在比赛中,20名决赛选手只能使用诺基亚N97作为唯一指定的互联网移动终端,上网求助网友和搜索答案,使N97上网手机这一主力应用被观众们迅速了解和接受。另外,还专门设置了有关诺基亚的问题,比如,“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N97?”很好地对诺基亚N97进行了市场推广。

在艾瑞咨询所进行的一项节目价值调查中可以看到,相比较《快乐女声》、《绝对唱响》、《舞林大会》等知名的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互联网百万富翁》表现出强劲的传播能力,74%的用户清楚的记得这是由诺基亚N97赞助的节目,其中,85.1%的用户看完以后表示愿意购买N97手机,88.9%的用户看过节目之后表示会愿意把N97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这不仅印证了互联网百万富翁的成功之处,也再次体现了诺基亚的企业战略,即聚焦互联网,从消费者和他们的核心生活方式出发,打造一流的全方位品牌体验。这种完全基于互联网衍生创意和进行传播的方式,将为品牌营销带来全新的视野。

三、结 论

当下我国传媒界正在经历着一种以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电信、电脑、电视的融合以及电子媒体和纸质媒体整合为主体,随着数字电视、IP电视、高清电视和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介的兴起而形成的崭新媒介格局。在这个格局下,电视行业传统的制作、播出、传输、接收方式受到颠覆,电视内容提供者与内容消费者的地位实现了动态转换,后电视不仅是一种线性的接收终端,而且成为一种综合性、互动性、适时性、个人性更强的新型媒体。[5]当3G时代逐渐来临,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作为数字时代的网络新应用,《互联网的百万富翁》最大程度地尊重了互联网的互动精神,集结了高额的奖金、刺激的赛程、手到擒来的网络报名和在线答题、实时的网络直播等种种元素,通过内容精准找到了对品牌和文化感兴趣的受众,迅速抓住了广大网友的眼球并调动起他们的参与热情。艾瑞咨询所做的该节目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它在知名度、观看率和正确回忆率三方面,都优于电视媒体的同类节目。[6]

在网络媒体的发展影响下,真人秀节目越来越注重加强观众的参与性,传统媒介的单向传播已经由双向传播所替代,这既是传播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媒事业发展的标志。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下,传播平台更加多元化,真人秀节目的运作模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选秀浪潮中,真人秀将不再局限于歌舞比拼、答题闯关,它将呈现出更多新的节目形式。

真人秀节目只有不断创新,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加强与观众的交互性,让观众得到其话语权的最大满足,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赵永岐.网络与电视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tudoublog.省略/[OL].土豆网,2010-03-01.

[3] 省略/search/zhidao/zhuti-nokiazt/[OL].百度知道, 2009-08-20.

[4] ent.省略/s/m/14062719778.shtml[OL].新浪娱乐,2009 -10-01.

篇3

1.缺乏深入的客户差异化分析

缺乏深入的客户差异化分析,不能有效识别客户需求,很多国际物流企业实际操作中仍然局限于价格让利来寻求客户,重视服务本身或产品而不重视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与维护,盲目推销产品服务。让渡价格背后隐藏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客户差异化分析。2.3差异化服务水平不高缺少提高物流服务差异化水平的具体方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物流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差异化服务策略的重要性,但是企业本身的创新产品以及个性化服务的提供较少,且缺乏产品和服务营销推广的有效平台。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国际物流差异化服务策略

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性、即时性和开放协作性,在国际物流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时需要实现客户需求就必须考虑最大化提升客户的体验。

2.1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使互联网思维发展到极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准确的客户需求定位是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前提,国际物流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需要明确客户的需求,应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客户需求来做产品或服务创新。移动互联网固有的便捷性、便携性和即时性,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户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全球国际贸易环境中,国际物流企业需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参与到国际物流服务价值链条的每一个环节,汇集用户的智慧,才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信息,把握客户差异化的服务需求。

2.2大数据在国际物流差异化服务中的应用差异化的服务需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分析之上,大数据在国际物流差异化服务策略中主要集中于客户差异化分析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挖掘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或服务价值创造。

2.2.1大数据在客户差异化分析中的应用大数据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客户行为分析是最广为人知的大数据应用领域之一。大数据思维应用于国际物流差异化服务中主要针对客户行为分析更好地了解客户以及他们的行为和喜好。据此对这些客户进行有效的差异分析,有助于企业更好的细分市场,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比如优质客户、一般客户和问题客户)采取不同的差异化服务策略。

2.2.2大数据推动国际物流差异化服务水平提高大数据的价值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而国际物流正是一个产生大量数据的行业,在采购订货、生产计划管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商检、报关、信息等各个环节中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各个物流环节的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和整合,可以很好地发现国际物流差异化服务的立足点,有利于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完善。

2.3移动终端平台在国际物流差异化服务中的应用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很多物流企业开发自己的APP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3.1利用现有平盟,开放协作互联网思维中平台模式对于国际物流差异化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平台开展个性化物流服务,走平台模式是个不错的尝试。但是,当前国内国际物流企业大多数不具备构建自己生态平台的实力,利用现有国际物流平台,开展差异化国际物流服务是国际物流企业的最佳选择。

2.3.2自主开发APP平台应用国际物流企业除了选择利用现有APP平台外,可以考虑自己研发设计APP客户端,利用APP客户端将产品服务与营销推广结合,利用APP黏度将客户与企业联系起来,及时准确反映客户需求,提供精准的国际物流服务,线上线下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3.结论

篇4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中国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明显的冲击和改变,也为金融后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金融后援行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金融业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前台与后台相互分离,分工不断细化而产生的服务外包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将原本应由自身处理的某些事务或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本机构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处理,金融后援服务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中国金融后援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无论在政策限制、内部治理、信息安全、法律体系、产品及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金融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金融后援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6%,涌现出了大量的金融后援服务公司,如东软、文思信息、银联数据、华道数据、黄石捷德等,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及服务人才,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行业客户群,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和业务特点。正因为金融后援行业有了20多年的发展,自身无论在技术,还是人才储备还是产品服务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才能在金融环境发生变革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抓住机遇,借势成长。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后援行业公司应该更加发挥主动引领的作用,依托自身在人才,技术,产品上的储备和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抓住机遇,联合银行金融机构组建互联网银行,从而实现自身从后台服务延伸至前台服务的发展战略。

一、传统银行面临的挑战

目前,中国传统银行金融机构面临很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逐步的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银行利差减少,利润下降。中国利率市场化步伐近三年来明显加大,目前存款利率已经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0%,距离最终放开只有一步之遥。二是互联网公司向金融行业渗透,带来了跨界整合压力和竞争压力。三是国家放开民营银行准入,存款保险制度出台,银行退出机制已是箭在弦上,众多小型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同行竞争压力加大。四是经济结构转型,未来的贷款客户就转向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业务成本和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互联网银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使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去柜台办理业务;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交易能降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越来越多的银行金融机构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或者直销银行服务。然而,现有的网络银行都仅仅是作为传统银行的一种渠道补充,不是独立法人机构,业务发展受到传统银行体制的束缚,无法发展壮大。

三、互联网银行亟须从传统银行业独立出来,变成真正的独立法人去自主经营

互联网银行就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而生的新型金融机构。目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正在讨论放开银行股权投资的限制,鼓励中小银行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我国监管机构明确了相关政策后,因银行科技部门人员流动性不强,金融后援行业的IT公司,可依托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与银行金融机构联合,强强联手,组建独立法人资质的互联网银行,从传统银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创新、客户渠道拓展等方面大有可为。例如,与移动运营商合作,与商铺合作,与邮局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去开拓新客户,发展新业务。今后,互联网银行还可以率先开展保险、证券业务,突破银行,保险,证券之间的分业经营限制,使得金融业不断融合。使得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得银行服务。在未来,随着约束条件的改变,金融模式变革更多的是无网点服务,资金双方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直接匹配,产品定价、风险管理和信息处理,完全可以在每个人的手上来完成,不再需要传统银行等金融中介。

四、开展大数据分析业务,为互联网银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信息处理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核心是通过大数据替代传统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如果金融后援行业能抓住机遇,利用自己的IT技术优势,很好地将业务拓展到互联网银行,那么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互联网银行虽然为金融机构,但自成立起就具有很深的互联网烙印,一定会具有互联网注重社交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基本特征。

篇5

如果说,工业化时代的产品是“以我为主”,那么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则是“以别人为主”。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揭示了当今商业模式正在发生的巨变:“世界从IT正在走向DT(数据技术)时代……绝大部分的人今天站在IT的角度看待世界,以我为主,方便我管理。DT是以别人为主,支持别人,只有别人成功,你才会成功。”

那么,到哪里去找“别人”?又怎样让“别人”感觉是“主人”,这些问题恰是需要探讨的重点。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商界知名人士,共同求解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秘密。

是产品,还是工具

《支点》:有人将过去200多年称为工业化时代,将现在及未来称为互联网时代,因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您认为这两个时代的产品有什么区别?

余丹:移动互联网是传统行业的一个工具,并不具备产业属性。如果说传统行业是一艘船,那么移动互联网就是一根船桨。以前大家用手划,力气大的、肯吃苦的、或者风向对的,就划得比别人快。移动互联网出现了,突然多了一根桨,会玩的人划一下就比别人有优势。有船桨确实比没有桨的要划得快。但是,工具始终是工具,船桨再快也取代不了船,你也不可能因为有桨就丢了船,抱着桨在海里裸奔。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仅此而已,别无其他。

马耀光:互联网产品的一个特征是输入,很多产品都是从输入开始的,不管是键盘、鼠标还是触屏,或是语音,输入后才有新的互动出现。互联网产品与工业化产品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如今,在一般情况下,新技术产生后,往往先在互联网领域得到应用,并产生互联网产品。在互联网产品的带动下,工业化产品也会想办法转型升级,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反过来刺激技术创新。

叶茂中:移动互联时代是一个技术门槛意义不断模糊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不论是对于开发者,还是投资者都是如此,这造就了更为激烈和开放的竞争节奏,以及更追求速度的倾向,但不管如何,有一点始终没变:好产品依旧是最强的武器,产品真正的价值依然会在是否能持续解决消费者冲突的层面上体现出来,时间依然会沉淀、表现出价值。毕竟一个只有热度却不能产生利润的产品,终究不能说是一个好产品。

《支点》:移动互联时代的产品有一个明显特征是“快节拍”,小米的成功有借助互联网快的势头,但有的产品推出后很快就消亡,如开心农场,如何把握产品的“快节拍”?

余丹:移动互联网“快节拍”的核心在于,其生产的产品被复制的概率非常大,竞争门槛不高。当前,移动互联网领域更多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其创意产品在没有面世前最值钱。一旦产品投放市场,小企业不得不以快节奏来形成市场规模,用规模形成核心竞争力,否则大公司通过复制很快就会超越小公司。但同时,如果小公司在管理、营销把握不好“快节拍”的话,自然就会过快死。

企业生产的小型化、个人化存在的前提,是移动互联带来的流量变现,产品不能变现将什么都不是。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移动互联带来的产品是皮毛,传统实体产业仍然是骨肉, 一个企业如果将核心竞争力放在这些时髦的“皮毛”身上,将走不了多远,小而碎很难承载一个产业。

叶茂中:移动互联时代的快,更多的是更新和优化上的快。好创意不值钱,谁能把好创意执行到位,才有更大的价值。另外,从营销角度看,快并不是战略目标,而是在确定目标之下成为领导品牌的要素条件,这一点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互联网产品其实都一样。

是“高大上”,还是“小而美”

《支点》: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市场呈现碎片化特征。以满足个性化的精准产品,越来越受市场青睐。未来的公司是会像以前那样“高大上”还是会更加“小而美”?

叶茂中:“高大上”和“小而美”其实并不冲突。小公司的确在速度和先发上有优势,但大公司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则是小公司无法企及的。

与其说未来公司在体量上有变化,还不如说是社会分工化更为明显。这带来的结果是无数的产品以各种方式覆盖各个领域。在此背景下,细分市场将日趋明显,小型化和个人化也是因为小规模的团队在速度上更有优势而已。

从市场规律的角度去研究,小型化、个人化确实是刺激创新的动力,但其是否具备足够的经济性和效率,值得考量。而真正伟大的产品或品牌是能够在各个碎片之间找到共通点,进而形成市场的线与面,以寻求更大的市场。

马耀光:谁让用户的体验更好,谁把握用户的需求更准,谁就有可能发展出更大的公司。未来,可能每个行业都会出现1-2家大公司。当然,在各垂直领域细分的小公司会更多。

互联网时代产品更新速度快,每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比较短,这就要求公司不断创新。如何创新?一是要了解消费者。这个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很快,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人们想得到的服务是既便利,又时尚,最好还便宜,公司能否做满足呢?二是要了解科技进步。如果能把最新科技成果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匹配,就能做出好的产品。

《支点》: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需求是否跟以前有所区别?现在很多人都在谈“用户”而不再谈“客户”,怎么理解这两者的区别?

叶茂中:实际上这两个词没什么区别,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只能说互联网时代的免费精神,使得供需双方的角色属性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以售卖和购买组成双方的联系。用户带有更多体验和平等的意味,客户则是买卖交易关系更浓烈些。以前说“客户是上帝”,但“上帝”很可能只关注你一次。现在可以理解用户就是“财神”,虽然可能不直接给你钱,但却会帮助企业持续创造财富和利润。

马耀光:客户与用户,有时是同一个人,有时不是,因为客户未必是用户。比如厂家把产品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就不一定是用户。在互联网时代,强调用户的概念,是为了说明产品与用户之间要产生互动关系,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将体验反馈给厂家,厂家根据用户反馈信息对产品再加以改进。相比以前,互联网产品呈现出“去中介化”的特征,是厂家与用户直接“点对点”的新模式。一旦客户成为了用户,用户乐于将产品进行二次传播。互联网产品的数字化特征明显,且融入社交、GPS定位等各种功能,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强。

《支点》:问题是,该怎样让客户成为用户呢?

余丹:移动互联网所做的很多产品,都是基于延伸客户的感知能力。但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无法实现这一点。比如嘀嘀打车,帮助打车的乘客延伸了打车的能力,并且帮助司机延伸了挑选长单的能力。

马耀光:要让客户成为用户,就要找准用户的需求。需求也就是痛点,凡是存在令用户头疼的地方、不方便的操作、不舒服的事,就存在需求。当用户的痛点大到愿意付费通过市场化操作来解决时,盈利模式也就出现了。

是种树,还是种庄稼

《支点》: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比如说免费模式、粉丝模式等,这些商业模式跟工业化时代相比有什么不同?

叶茂中: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基于资源配置的绝对不平等带来的供需不平衡,和资源相对匮乏带来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选择的多样性和产品的低门槛,因此免费就成了基本属性。在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追求更深层次的社交、自我满足等需求,此类需求更倾向于情感性和非必要性。

未来的商业,也许会从钱与物的转换、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买卖,逐渐转变成社会性的资源共享与重新配置。即整个社会,不光是传统商家,包括每一个人都是此模式中的一份子。

余丹: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至少有三类:一是打猎型,不仅要发现猎物,还要打下猎物;二是种树型,背靠一个行业,好好守住,可以在树下等着苹果掉下来;三是种庄稼型,守着辛苦耕耘的几亩地,春播夏耘秋收冬藏,过着滋润的小日子。

移动互联网对于商业模式而言,在于可以不用去打猎或者种树,当面对海量用户,不用考虑区域、行业的时候,实质上就是种庄稼模式,这种模式能带来大量创富效益。

《支点》:移动互联给社会化营销带来新的启示,比如微信朋友圈就在尝试做营销。未来,类似朋友圈之类的小社群是否会成为未来渠道的主流?也就是说,传统机构或企业创建的渠道优势是否将不复存在?

叶茂中:不管在哪个时代,营销的本质都不会变化,线下有所谓的强势渠道,线上有APP等渠道,未来只能说竞争更加激烈。小社群再如何传播迅速,依旧是“小”社群,至少从现在来看,小的社交群体模式在品牌传播效率上,还无法和高空传播的规模相比。产品的技术创新速度是不可逆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前浪就一定会死在沙滩上。新渠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有渠道的终结,随势而变,调整形态,迎合需求,是渠道的立命法则。

篇6

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网络、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并且面向大规模用户市场提供高效、稳定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复杂过程。用户规模变化、产业链整合、业务模式转型、技术演进发展、应用服务创新、新竞争者进入和成本压力风险等诸多因素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市场规模:2009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4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

研究发现,2008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艾瑞咨询预测,在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共同推动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等因素驱动下,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47.8亿。

电信运营商针对中高端用户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效果逐步显现,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此外,手机搜索、手机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表现。

用户规模: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19600万,同比增长66.7%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19600万,同比增长66.7%。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大幅下调手机上网资费和实施积极市场营销策略,增强了用户手机上网的意愿,提高了手机上网用户的活跃度和使用黏性;另一方面,手机应用服务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

艾瑞咨询预计,短期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结构还将以青年群体为主体,但用户群体的学历层次、年龄层次和消费能力等方面将呈现向上延伸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带宽增加、上网资费下调、智能手机价格下降和应用服务多样化,都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稳步增长。

商业模式:门户模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成功实践

研究发现,在商业化早期阶段,互联网受到了有限带宽资源、单一内容应用、终端渗透率较低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技术发展和竞争压力促使互联网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经营模式。经过市场实践和验证,门户模式是最佳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一。雅虎、新浪、搜狐等互联网企业均凭借门户模式取得了卓越业绩,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先企业。

分析认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具有相似性,门户模式同样适用致力于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企业。目前移动互联网处于市场进入阶段,其三种商业模式都源自于门户模式的成功实践:一是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平台+服务”模式,定位于价值链控制力;二是终端厂商主导的“终端+应用”模式,定位于用户需求整体解决方案;三是信息服务提供商主导的“软件+门户”模式,定位于最佳产品服务。不同业务领域的企业,基于自身业务体系和竞争优势构建具有主导权的商业模式。网络融合的趋势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门户模式成为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选择。

竞争现状:竞合关系驱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移动互联网的价值链不断演变发展。过去,电信运营商占据了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价值链系统。进入2G时代,基于移动带宽提高和终端功能增强,移动增值业务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3G到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正朝着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和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内容服务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芯片厂商等更多的新进入者,分割了原本电信运营商垄断的价值链系统。

面对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产生的巨大价值空间,诺基亚、苹果、微软、谷歌、腾讯等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和市场布局早已开始。这些非传统电信行业的竞争者对电信运营商的传统核心地位形成有力挑战。

分析认为,过去电信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运电信营商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绝对控制力。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迫使电信运营商必须为了应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激烈竞争做好准备。经过在各自领域的快速成长,新的竞争者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庞大的用户规模、高效的产品研发能力、重视用户体验并且了解用户需求增强了新竞争者的竞争实力。

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三大博弈力量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三向竞合格局。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应对包括网络、终端和业务在内的全领域竞争,另一方面在应用服务、渠道拓展等方面展开广泛的产业合作。

未来趋势:移动互联网触发产业变革

基于产业发展的长期观察和深入研究,艾瑞咨询展望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趋势一:以用户为中心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电信行业经历IP化变革是互联网冲击和通信技术演进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立可管理的IP网络和形成对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控制力,是电信运营商长期以来实践的方向。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电信运营商实施由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战略转型,决定了移动互联网成为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正在经历一个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未来移动互联网将发展成为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服务的开放式网络。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认识到不仅仅提供接入服务,更重要的是满足用户随需服务的诉求和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这种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的驱动力,改变了电信运营商重运营轻服务的旧有模式,重塑了电信运营商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

面对移动互联网潜在的巨大价值空间,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始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创新,是促进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与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相比,电信运营商具有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优势,包括定制终端、语音和数据服务、计费等集成服务,从而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开放式的发展理念和有效整合的一体化服务,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方面的表现力。

趋势二:移动互联网用户意识形成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随着移动带宽增加和终端功能增强,用户逐渐形成了通过无线接入方式和便携终端,获取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意识。这种不断增强的用户意识逐步影响和改变了用户习惯。在分隔的网络环境中,用户主动寻求信息,而在融合的网络环境中,信息主动寻找用户。这种变化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服务的控制和选择。

生产成本降低为智能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移动终端走向大众市场创造了条件。移动终端普及化促进了多终端用户数量的增长。在不同需求场景中,多终端用户会根据需求选择适用与有效的接入方式和终端。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业务整合,是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价值和服务的基础。精准把握用户体验,创新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业务,是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企业,创造移动互联网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趋势三: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

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从文本格式、铃声图片、WAP上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到多媒体信息服务。早期以短信服务为代表的移动增值服务扮演了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角色。目前移动宽带和智能手机成为服务内容的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手机搜索、手机即时通讯、手机SNS、位置服务LBS和手机游戏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经过终端融合发展的历程,手机终端发展趋向于更加贴近用户并且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手机终端高度个人化的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必要性。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长期目标是面向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无缝的移动信息服务,促使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核心。无论在办公室、家庭还是在生产流通,在不同的需求场景下,个人和企业用户都可以高效、便捷和低成本地获取信息服务。卫星导航、移动定位和机器识别等移动互联网特色服务具有巨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未来将形成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推动力量。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必将主导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发展方向。

趋势四:移动互联网走向开放、协作和分享

篇7

@任谦: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媒体的垄断优势必将被打破。无论是国家级媒体,还是地方广电媒体,都面临着变革。我认为,3.0版本广电媒体特征包括:媒体内容极大丰富、终端丰富多样、受众极为主动、影响极为扩展等几方面。目前传统电视行业改造升级面临的困境有三个方面:第一,宏观方面,前瞻性的理论准备不够,系统行业还缺乏顶层设计。以前行业基本是各自为政。如果行业没有前瞻性、理论性规划会滞后;第二,微观上,真正有主动改革精神的媒体有,但不够多,大多数媒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危机意识不强;第三,体制机制问题、人才问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钱岳林:广播的特点是移动,广播的优势是分众,广播的趋势是碎片化。广播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特性:伴随性、应急性、资源优势等。电台制作的节目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多渠道分发,覆盖面突破了原有广播的区域限制,主动拥抱互联网是发展的一条道路。在20世纪初,车轮和干电池救了广播,相信在新媒体层出不穷、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谢家谊:全媒体不是几种媒体形式的简单组合,而应该是能够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实现内容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因此,全媒体既代表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也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模式,对广播电视台技术建设而言,全媒体体系的建设是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和延伸,除了提高完善现有的生产播放能力以外,还要通过建设IPTV、OTT、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将分散的播控集成公共平台转变为面向公共用户、PC宽带用户、手机用户等多种新兴平台,以满足广播电视、体平台要求基础上扩展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IPTV等内容。

@顾建国: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兴媒体形态的出现,对现有传媒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媒体的影响面越来越窄,收视、经营都遭受分流,面临全新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站在国家和行业的角度,认真反思我们发展新媒体的历程,认真思考融合的策略,在“危”中寻“机”,加快转型调整和融合发展,加快做实,增加我们媒体的传播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传统媒体建设新媒体阶段;第二,最近两年出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阶段;第三,转变机制,推进互联网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

@宋繁银:当前视频行业和市场结构正在急剧变化,用户被越来越多的屏幕所围绕,却对于屏幕界限的感知越来越模糊,电视和互联网正在一步步融合交汇。由于客户端、网页端、移动端乃至电视机顶盒等平台的界限正越来越模糊,作为主流的视频平台,必须统涵不同平台,包括客厅、家庭娱乐视频平台的定位,是这种多屏战略的体现。

@曾会明:台网融合就是电视台新媒体化的路径。这里的网,指的是互联网,并不单指某个互联网公司,而是学习、利用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使自己互联网化。尤为重要的是,要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与决策机制。因此,台网融合,绝非简单地与互联网视频网站就电视台的内容传播、版权或广告的二次销售进行合作。不少电视台成立一个独立运作的新媒体公司,而并未对电视台自身的节目制作流程、播出流程以及版权战略、商业模式进行一体化的考虑,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即便这个新媒体公司能够赚钱,不过是拿着台里的资源炒冷饭,或者跑到社会上去找了些食来吃,对整个电视台的变革与演进没有根本性的意义。

@中国文化报:随着电视台纷纷涉足互联网业务,视频企业不仅要应对同业的竞争,还必须应对来自电视台的竞争。视频网站的优势在技术、产品、平台运营、用户体验等层面,但在内容的采编、制作和传播能力上,电视台更胜一筹。在这种情况下,台网之间的融合和相互渗透成为必然。

@张建平:我认为电视台在构建全媒体平台方面要实现五个“求”:第一,求变,电视台思维方式要改变;第二,求新,渠道建设要求新,充分挖掘广电资源,加速模拟信号关闭的步伐,把渠道建设好;第三,求全,内容生产求全,未来要在新闻、综艺、体育方面突出广播电视的优势;第四,求好,比如终端匹配求好,未来是手机终端的天下;第五,求创,追求商业模式的创新。

@王祺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有线电视行业原有功能和业务模式多元变异,视频服务领域重新洗牌。湖北省广电网络行业要按照视察湖北关于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的重要讲话要求,清醒认识外部挑战和自身问题,积极应对,转危为机,调整战略,主动作为,抢占“三网融合”及大数据时代先机,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在整合融合中做大做强。

@刘兰兰:在全媒体的格局下,内容生态正在迅速变化。音视频制播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中小屏播放同样内容已经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电影、电视机构正在互相进入;视频网站进军大荧幕表现不俗;以IP化思维对待内容产品,内容制作机构可以发挥的空间愈加放大。此外,已有案例显示,内容制作机构有可能通过内容所带动出来的消费需求,与电商平台分成,由此,基于内容盈利的商业模式也处于丰富和变化之中。

@洛神:面对视频网站的激烈冲击,电视台开始不再把商业视频网站视作传统电视的合作伙伴,而是强劲的竞争对手,2014年也成为台网分道扬镳的首年。谋求转型的电视台们如何在电视互联网化时代转型为新的主流媒体,还是一片迷茫。

篇8

天津农商银行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必须对自己在互联网时代有着明确、准确的定位,进而通过转型来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基于此,本文就对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准确定位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商业银行实施转型的几种有效措施,以便能够为商业银行的成功转型提供相应的帮助,进而促使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数据高速更新和交流的时代,大量涌现的移动支付、互联网、网络社交、数据处理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模式与速度。随着互联网银行利率的提升,传统银行存款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已经进入了高成本的经营时代。由于互联网银行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的利润与模式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商业银行的转型期,但是受经济下滑、市场体制日趋严格、国际投资减少等因素,我国的商业银行转型需要面对巨大的困难。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克服困难,采用经济创新、模式改革等方法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精神为行动指标的新生行业,该定义具有两个方面的解释,一方面,从广义的方面考虑,互联网精神即为“开放、共享、平等、合作”,一切具有互联网精神的经济形态都可称为互联网金融,另一方面,从狭义的方面考虑,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作为交易平台进行经济交流与贸易活动,即需要利用互联网来实现的资金融通。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最大的不同并非在于交易模式的不同,而在于资金融通是否遵守互联网精神。利用互联网作为经济交流与贸易活动的平台,使得业务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程序更明了等。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转型的定位分析

受互联网金融时代业务模式的转变冲击,商业银行正面临这巨大的改革挑战,因此,商业银行的角色定位需要做出重新的调整,而商业银行角色的如何定位却是决定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资金融通自身的任务与功能并未发生巨大变化,其任务依旧是为使用者的价值增值,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商业银行转型应该确定的三大角色定位。

2.1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商业银行的转型是为了其能够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依据的过度转型可能导致原有的经济模式的崩溃,甚至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因此,商业银行的转型应该依据实体经济的转型,要切实根据实体经济转型的需求。

2.2为客户的金融需求服务

传统的商业银行的运行模式,由于业务的服务在很多方面难以满足顾客的金融需求而渐渐遭到淘汰。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转型,商业银行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对顾客的需求进行多方位的调查,对目前的金融服务进行改进,使其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2.3争取金融市场的新格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间的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市场的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商业银行要想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取得立足之地,就应该在金融市场的新格局中争取自我的定位。商业银行应该完善自身,积极参与金融市场新格局的竞争,实现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共赢。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转型有效措施

3.1构建商业银行独特的移动金融平台

商业银行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业务最大的不同之处,或者说最明显有缺陷的地方就是灵活性的欠缺,这种缺陷就势必会导致很多人力资源的耗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以从容的应对发展迅速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各类挑战,商业银行就必须要加快自身建设特有移动金融平台的脚步,这包括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对传统或版本较老旧的移动终端软件系统进行更新,将移动金融平台的核心放在满足顾客体验的基础上,即要不断的完善软件中涉及到的比如查询、转账或支付等操作,还需要人性化的添加方便顾客的比如生活缴费等项目,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顾客对移动金融软件的需求。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着眼于市场热点,将金融的投资理财等业务或产品放在移动软件上,这样就能拓宽顾客对金融业务选择的渠道,如此人性且智能的移动金融平台不仅极大的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而且还能为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减少很大一部分开支。最后,在移动金融平台的终端还可以设置方便银行内部工作人的各种项目,让他们能够在移动终端里十分便利的查询数据资料或者资源共享等等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

3.2增强智慧营销并不断提升智能服务水平

将移动互联网金融开放的平台与相互交汇式的多营销渠道以及独特个性的金融产品结合在一起,称之为商业银行的智慧营销,这种高效率的营销方式不仅能够稳定并巩固银行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提升商业银行智能服务的水平以,最终把巩固客源与私合客户及服务客户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将新兴发展的互联网等其他通讯技术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相结合,能够扩展银行与顾客的选择渠道并且还能实行精准度极高的网络营销。将面向顾客的智能化服务定位在朝着标准化、定制化以及集中化的方向发展,还要积极的与移动服务提供商加强合作。

3.3创建全新平台实现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在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汲取其他金融企业或互联网企业先进的发展模式,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平台并且不断推动包括支付形式、服务功能以及服务渠道和人性化平台的创新。将转型的关键点放在为顾客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和高效率的工作流程上,对顾客需求量最高的支付方式等项目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和修改,着力打造出一个集线上接单及电子账单支付和跨行周转资金于一体的在线支付模式。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不断更新现有的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好即能服务于顾客的又能提高银行效率的在线智能化网络金融运营模式。不断扩展银行金融业务的选择应用渠道,将线上与线下的各项业务和服务系统的结合在一起,做到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对顾客提供人性化服务。最后,商业银行还应该积极参与到移动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竞争中以不断激发本银行的潜能,在竞争中实现稳步发展。

3.4积极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

商业银行与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二者既能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又有良性竞争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其自身特有的技术优势在近几年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就,而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因上述情况而打压互联网金融企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商业银行应明确了解自身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运营模式是各有优势的,应该积极的寻求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集合二者的优势,比如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就有独特新颖的营销手段和明确清晰的营销对象和低投入的运营模式等优势,这些优势满足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借贷需求,而且还能依靠互联网特有的信息平台的优势获得大量资源数据;商业银行则具有稳定的顾客基础和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庞大的资金背景等优势。所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会发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给商业银行资源共享并且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开发独特的移动金融平台来提升银行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经济收益;而商业银行可以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来帮助其发展更多更广的借贷市场。这样各取所长的合作模式不仅能更好的服务于有金融需要的顾客,而且还能让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增强竞争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处于互联网金融时代,进而使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产品服务、模式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想满足当前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加快对自身经营模式的转型,不断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商业银行能够成功转型,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商业银行的新要求,这对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岷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15(03)

篇9

峰会公布了“2015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建设运营50强”的评选结果,了国内首份《互联网十检察工作研究报告》。

与会嘉宾围绕“互联网+法治建设”的主题,就电子政务、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云计算与网络安全等话题展开探讨。

检察新媒体进入规模扩张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中国网络社会进入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

2015年7月,最高检召开“互联网十检察工作”座谈会。检察长在会上从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和提升互联网思维三个方面,就如何做好互联网时代检察工作的加法发表了重要讲话。

近年来,检察新媒体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在深化检务公开、加强检民互动、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0日,已有11个省份实现了三级院“两微一端”全覆盖;全国检察机关开设微博4000多个,微信2700多个,新闻客户端2200多个,拥有粉丝量8000多万个,信息300多万个。检察新媒体已经进入规模扩张期。

然而,在集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检察新媒体也伴生出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对此,最高检新闻办副主任肖玮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整体规划,加快检察新媒体矩阵建设;二是强化内容维护,逐步提升可读性和影响力;三是加强巡查监管,有效防范引发负面舆情;四是加强基础保障建设,提升检察新媒体运行管理队伍整体素能。”

正义网在最高检新闻办的指导下,组织了首次“2015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建设运营50强”评选活动,是历年来政法类新媒体研究成果在检察新媒体内部管理领域的首次应用。

针对此次评选出的全国检察新媒体50强,检察日报社副总编辑赵信认为,“这充分反映了检察新媒体平台规模的壮大”。与此同时,他认为,随着法治传播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稳步提升,检察新媒体在未来一定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峰会上,两名来自地方检察院的获奖代表分享了他们在运营检察新媒体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

贵州省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李波指出,“一是党组高度重视构建全省新媒体建设一盘棋格局;二是加强策划,注重实效,切实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三是功能优化,拓宽渠道,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四是建章立制,上下联动,建立了一支懂宣传、素质好、业务精的队伍。”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检察院检察长江伟同样将该院经验总结为四点,“一是顺应‘互联网十检务’的战略思维,用好‘两微平台’;二是精心谋划,努力提升质量;三是诙谐相间,力求最佳效果;四是大力推广,加强检务公开的力度和广度。”

媒体融合变局中的新媒体转型之路

200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级法院开通微博“@菏泽中院”,标志着政法系统正式开启微博问政之路。检察日报社副总编辑赵信对政法新媒体曾经和正在发挥的积极作用予以高度评价,“他们在各类涉法事件中主动设置议题,占据舆论高点,宣传法治理念,积极并专业地向公众传播着法治的正能量,我们对建设清朗风气的涉法舆论生态环境的信心由此更加坚定了。”

如今,7年已经过去,微博用户被逐步分流,微信、APP应用风头正劲,一个与智能手机联系紧密的移动互联时代,一个深刻改变媒体行业生态的媒体融合时代,一个争相对媒体重新定义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法新媒体同样面临着转型的抉择。自2011年以来,正义网连续5年举办政法新媒体峰会,从“微观正义、法治天下”到今天的“互联网十法治建设”,历次峰会主题的变换从某种程度上也呼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变迁。

关于政法新媒体在未来如何转型,检察日报社社长李雪慧认为,“是继续局限于采编功能不断地去被动地适应媒体形态,还是真正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锻造革新自有的平台,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和数据能力,培育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准、注意细节为主要特征的数据文化,最大限度增强信息传播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服务水平,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值得认真探讨。”

头脑风暴互联网+法治建设

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以后,这个概念随即成为热词。

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互联网十”的顶层设计正式出台。不论是各级政法机关,还是政法新闻单位,乃至整个法律共同体,互联网时代的法治中国建设日渐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亦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互联网十法治建设”为关键词在百度新闻搜索,相关新闻超过122万条。

在本届峰会上,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教授关注了“互联网十”视角下的法治政府建设。他认为,建设现代化政府需要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和智慧政府等四个政府形态的支撑,而这四个政府形态又需要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才有可能实现支撑,所以,“互联网十政务”即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篇10

毫无意外,于正版电视剧《神雕侠侣》开播后,再次出现吐槽与收视率齐飞的局面。“我只是更愿意去接受一些新鲜事物,并喜欢去尝试。”于正对《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说。

尽管饱受网友争议,但于正的作品因为具备互联网特质而成为不少互联网公司欣赏的合作伙伴。完美世界、360等业界知名公司都在于正的“跨界”名单之中,在与这些互联网公司交流的过程中,于正也逐步完善自身的商业模式,开始了以内容为导向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建设,并试图打破传统电视剧的生态圈。

“影视作品多为一次性消费,通过跨界可以形成二次消费甚至多次消费。”于正有自己的想法。

碎片化实验

移动互联网对影视作品的创作提出了全新挑战,传统生产方式下诞生的“重度作品”难以适应当下碎片化的节奏。于是,于正尝试碎片化处理电视剧,意图将互联网化的模式引入其中。

在电视剧《宫》、《美人心计》等作品进行小范围实验后,于正在《陆贞传奇》中大胆应用这种模式,在剧情中贯穿电子游戏中的闯关升级模式,让观众跟着主角的爱恨情仇“打怪升级”。因此,在没有大牌明星撑场的局面下,《陆贞传奇》以平均收视率2.12的成绩稳坐榜首,成为湖南卫视2013年上半年的收视冠军。

于正透露,原本《陆贞传奇》的剧本是按照传统电视剧一环扣一环的套路进行,但这并不符合人们日益碎片化的生活模式。如果从中间选取剧集来观看,观众无法理解剧情的前后逻辑,这将导致无法迅速代入。而在互联网时代,要求电视剧能够像网络游戏一样迅速抓住用户。

因此,于正将剧本进行切割处理,解除一环扣一环的套路,变成每三到四集就组成一个小关卡的模式,即便观众从中任意选取几集来观看,也不会影响收视的连贯性,更不必大费周折去联想前后剧情,从而达到“轻松看剧”的目的。

“就算你之前不了解我的作品,哪怕之前没怎么看过,你都能很容易被带入剧情当中,这很符合当下观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于正如是解释。

“老一套的编剧模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互联网等新兴力量的出现将颠覆目前的影视格局,大家应该善于运用这些新鲜事物。”于正坦言。

所以,在最近热播的新版《神雕侠侣》中,观众看到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杨过与小龙女,杨过的侠骨柔肠、一往情深,小龙女的冰清玉洁、不食烟火被于正辣手颠覆。这部被于正重新定义的《神雕侠侣》在一片“吐槽”中迎来收视率的火爆,该剧第二回《投师终南》以0.68/5.96的成绩继续蝉联全国网收视第一,自开播以来已夺三连冠。从网络数据来看,新版《神雕侠侣》首播的网络点播量便突破3亿,占据所有在播电视剧网络点播量的榜首。

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新闻发言人李浩形容:“我们判断,用现代人的价值观、爱情观修调后的新版《神雕侠侣》,将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感。影视公司、广告客户等也在逐渐接受新的角色和观念。”

戳痛观众内心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不光是碎片化,还有因社交媒体兴起所导致的互动化,这些改变也打破了传统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后期营销等老“规矩”。

以往影视公司单纯卖剧,播出平台通过有策略的编排,让作品比品质、拼收视率的做法,使得后期营销的施展空间不大。作品前期的表现直接决定着整部作品的命运,播出平台的运营风险陡增。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播出平台可以通过“互动化”和“活动化”的策略,主动搅动粉丝、观众和网友来降低风险。

“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观众群体越来越细分,要怎样才能聚拢更多的观众,粉丝的力量、话题的力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李浩向记者说。

这让擅长挖掘用户需求的于正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在拍《陆贞传奇》的时候,他已经吸取之前网友的骂声和建议,“《陆贞传奇》就是一部计算很密集的剧,全部都是经过反复计算和深度挖掘的。”于正说。

新丽传媒前副总裁张文伯认为,于正是“中国电视圈里具有典型产品经理特征的电视人”,与大部分的传统编剧不同,于正以非常明确的产品形态来进行内容推广,而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对于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来总结规律。

“现在可以通过微博、贴吧、微信、论坛等众多渠道的舆情,分析时下观众最想要的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戳痛他们的内心。”于正表示,新旧版《神雕侠侣》的对比,本身就能极大地挑动不同年龄层、数量庞大的武侠迷、金庸迷的敏感神经,拓展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群体,新鲜的剧情和颠覆式的人物形象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话题源泉。

就这样,唯美、速配、虐心成了于正作品的“标配元素”,满屏扑面而来的俊男美女、艳丽养眼的服装和道具,赏心悦目;背景各异的男女角色剧中速配,上演纠结虐心的情感,跌宕的情节让观众“爱恨交织”――一边在网络上吐槽,一边坚守在屏幕前观看。

于正对作品的“互联网化”改革正中湖南卫视“下怀”。在“多屏互动”成为主流传播模式下,传统电视信号传播带来的观众(用户)数据反馈速度、精准度明显滞后于互联网传播。如果像众多死守传统模式的影视制作者一样无法拥抱新兴事物,那么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影视制作模式已经发生改变,以往单纯向观众(用户)输出内容源的方式亟待改变,实现与观众(用户)实时互动将成为节目制作的主流。

“去电视化”

于正极少起用片酬过千万的一线演员,往往选用片酬很有竞争力的年轻演员,但在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却舍得大手笔投入。在于正看来,年轻演员可以视他的作品为一个表现平台,而非一次性获得高额回报的演出机会。年轻演员可以通过出演于正的作品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从而在今后的商业活动、接拍其他影视作品中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事实上,通过诠释于正作品中的角色,杨幂、袁姗姗、陈晓、赵丽颖等人迅速走红。

与坚持导演为主导的传统模式所不同,于正坚持以剧本内容为导向来操作,“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的作品。”于正表示,如果将自己的作品放给其他人来主导,难以保证编剧想要表达的内容。

于正如此坚持内容为导向,是因为相比于传统编剧,他正在尝试着以内容导向的IP概念来驱动产业,通过IP来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就这样,于正开始了“去电视化”、“去编剧化”之路,他直接将电视剧和游戏捆绑在一起,完美世界、趣游等知名游戏公司皆为于正的合作伙伴,在《美人制造》播出后,会推出三款不同平台的游戏。于正透露,这部集爱情、悬疑、魔幻为一体的“首部古装探险戏”,其实有了游戏的感觉。

因为《美人制造》是周播栏目剧,可以边拍边播,于正还力图把它打造为一个互动化的标杆。据于正的合作方趣游CEO玉红介绍,游戏不但高度还原电视剧的场景、人物、剧情,网络游戏中的玩家行为还将反作用于电视剧,影响电视剧情的未来走向。

与此同时,借着《美人制造》的热播,于正与电商公司合作推出电视剧同名美妆品牌“美人制造”,并首次推出两款面膜和香皂,在聚美优品上正式售卖。配合电视剧《美人制造》的情节而推出剧中出现的美容产品,让观众有“代入感”。据了解,于正本是为了宣传新剧而推出保养品小样,送给粉丝和明星后却获得了意外的好评。于是,于正决定将这些产品做成正式商品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