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观点

一、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到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举一动是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我们切不可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只检查学生做得怎样,判断学生的对与错,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与示范作用。人们常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由于学科的特点, 已成为学生最接近的自然模仿对象。体育教师的言行、气质、风度等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往往比言教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二、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理解新课标的理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要牢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所以,上课时我们应注意不要把体育课认为是单纯地教学生一些技能。要让学生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和体育活动对身体的作用,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并能从中找到乐趣。让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些,不要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是应多选择一些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锻炼其意志品质的教材。体育贵在“育”,应让学生体验严格、精确、向上、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体育精神,以培养其做事认真、善于吃苦的作风。不要过于死板的只是运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这一点新的课程标准已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指导。

三、精心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和前提。备课时除了常规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吸取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训,进行集体备课。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大家的智慧是备好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实践也证明, 好的优质课大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要充分考虑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例如:男女生比例、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等)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多个班级同时上课、器械多少、场地情况等),不备不切实际之课。 3.要充分考虑到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特别是在学习或练习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教材时,更要考虑周到,并作相应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4.备课时也要备学生的突然“提问”和“发难”, 虽然这种情况不会常出现,但作为老师,应该有这方面的准备,这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更需要老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

四、开展“游戏”教学,发现体育的乐趣

1.提高学生兴趣,根据内容需要做到寓教于乐, 开展“游戏”教学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体育课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小学生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的设计非常重要,好的游戏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当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紧扣教学内容。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启发同学们自己设计游戏,此举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

2.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多借助多媒体、录像、图示等手段分解动作要领体育动作的完成,往往是在瞬间,有时一个技术的动作包括连续几个动作,如果单凭教师示范,由于速度快,学生往往看不清楚,这就影响了把握其要领,从而减低了学习的效果。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把连续的动作进行分解,以慢镜头的形式出现, 并对关键部位进行定格,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把握的准确。通过实践我发现,让学生观看的同时,老师辅之以重点讲解,让同学们领悟动作、技术要领。练习时,教师稍加指点和示范, 学生就干净利落、准确无误地完成整个动作。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也轻松。

3.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差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要确定层次水平目标,寻求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篇2

关键词:教学方法 创新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223-02

体育教育是义务教学阶段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在现实应试教育潮流中,体育教育已经被边缘化。体育教育是通过以身体练习指导为主要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健康水平,让学生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催促着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断开发出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措施,同时也要求全体体育教师,不断的深造、不断地探索、不断提升,使自己成为一名作为一名一专多能型的优秀教师。

1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传统教学措施

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而根据当前的中国国情,初中教育依旧比较偏向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中,体育教学成为一门副课,不受重视,有时候甚至会被语文、数学等主课所占领。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初中教学中,体育课按照课程标准执行的不到2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初中没有按照课程标准执行体育教育,或者说对于这些学校,体育教育已经被严重边缘化了。初中阶段体育课程传递教学手段为:(1)教师讲解示范;(2)学生模仿练习;(3)纠正错误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水平的提升。体育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学生无法从单调的体育课程选项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另外体育教学条件的不足,导致像足球、游泳等教学项目无法展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必须打破,只有打破这些传统,不断摸索。

2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探索

2.1 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搭建体育交流平台

目前我国的初中体育教育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存在很多弊端。首先,体育教育不够重视,虽然在各地中考中,有体育考试这一项,体育成绩也占一定的比例,但是没有形成一项特定的考试模式,让体育考试成为一种虚设。教育部分和学校应该加大在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升学率,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爱好的重要阶段,配备完善的教育设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让学生盲目的接受教学大纲的安排,甚至于去参加一些学生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体育课程。搭建完善的体育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与体育教师能够面对面的交流,让体育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想法,提升学生的体育爱好兴趣,更好的开展体育教育,使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育目标中包括了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目的的身体、心理、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三维健康观。体育教育的三维健康目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级管理的配合,合理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战略目标与实际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处理协调好“学”与“训”的关系,利用学校的体育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学校与家长、学校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通过交流平台活动展开让学校、家长、学生之间可以事实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训练情况,及时分享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将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与身体素质训练、运动技能掌握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在运动释放压力,通过运动来促进文化学习。

2.2 转变体育教学思观念想,运用先进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观念中体育课就是体育教师带领一群学生做做游戏、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有这种传统思想的体育教师,已经与时展的产生了脱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把体育教育工作当成一份责任,一种崇高的事业,紧跟时展步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步、共同发才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许多行业,同样改变着教育业;利用互联网的远程教学等教学模式已经兴起。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开展体育教学,如利用GPS定位设备,在校园开展校园寻宝活动,事先在校园各个角落里摆放目标物,学生通过定位设备寻找目标物,通过这个教学活动,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方向感等等。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探索新课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此外,单一枯燥的w育训练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体育课程的的需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了解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学等与体育息息相关专业学科,让学生能够在接受体育教育同时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都得到了提升,把学生培养成乐于运动、敢于创新、善于交往的综合性人才。

2.3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教学活动

初中阶段是学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不仅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非常大的变化,由于学生们之前的锻炼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身体素质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有些身体素质要好一些,有些学生的却要差一点。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进行了解,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方案,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之中。所以,教师可以对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难度稍大的活动,让他们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对于身体素质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就可以为他们安排一些难度较小且掌握起来非常容易的活动,让他们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完成增强对活动的信心,克服在体育锻炼中的一些惧怕心理,让学生的心理可以更加健康的发展。同时,教师需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有任何的偏见,反而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进行体育训练活动,增强学生的信心,加强体能锻炼的勇气。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体育活动开展创新教育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对体育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同时,通过中学课堂创新活动的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也应该有所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通过对活动的介绍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让体育课堂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进而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到综合素质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对教学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保证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全面提升,增强他们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这样也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也是需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丁.体育创新体系的研究和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3l-32.

[2] 傅建侠.构建科学创新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59-61.

篇3

一、转变教学理念

1.《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掌握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劳动,体育教师不应因循守旧,而应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体现平等、自主、互动的教育思想,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标准》设计和评价的各个环节,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或对学生施以机械的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和活动的知识容器。而课改新思想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教师主导,忽视学生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例如在《开火车》游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新的课改思想只给学生条件:用单脚跳的形式自由组合到达终点。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通过实践,体验失败,体会成功,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由2~3人的组合过渡到多人组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学生在身体机能、先天素质、个人爱好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篮球、排球、足球样样精通,跑、跳、投成绩均优秀,这是不现实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促进学牛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所以教师就得下功夫去研究学生,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运动技能了如指掌,才能对症下药。全面了解了学生个性和兴趣,才能去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同时,教育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二、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1.制定好教学文件,是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趋势,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教师不要把运动技能教学作为唯一目标,而应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一项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多元目标来完成,教师在制定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2.根据新的评价思想,搞好课堂教学评价,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课堂教学更注重口头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的圈子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程标准》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人评价与学生间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扬合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做好及时性自我评价,每堂课后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案评述,我们体育教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两操、运动队训练等诸如此类的工作要做,所以很少有在课后写教学体会的。按课程标准思想,若想达到五个领域目标,教师必须学会及时总结,找出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哪些是值得发扬的,哪些是应该弥补的,教师在课后能坐下来认真思考,对以后的系统上课是大有益处的。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思想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初步掌握运动技能技术,了解一般体育卫生常识,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和能力,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跳跃性游戏和体操跳跃中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落地姿势:帮助学生了解勇敢与蛮干的区别,帮助学生完成动作等,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实验工作做好科学研究

篇4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优点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5个学习领域,各领域只有目标,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各校可因地制宜自由选择内容去达到目标,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

农村初中可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学校特点,有机选择教学内容,能充分有效利用农村初中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教学资源严重匮乏起到了缓解作用。

农村初中可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以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一切形式开展课程开发活动,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主力军、合作者、探究者,这样能有效地开发教师人力资源。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依据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练习,学生个人或小组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敢想、善想、敢于逆向思维;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使学生敢干、善干,培养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解放了学生的嘴巴,使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解放了学生的空间,使学生活动的领域扩大;解放了学生的时间,使学生有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让知识与技能得到消化和整合。在学生得到解放的同时,教师也充分发挥了教学的能动性。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考核内容上,既有技能、体能、学习态度、心理与行为的评价,又有终结性与过程性的评价;方法上,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多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评价的主体性。而主体性是人类持续不断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资源。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使课堂教学活动气氛更加轻松愉快。

二、实验的疑虑

1、目标繁多难以达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分四个层次:第一,课程目标,即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达到的总目标;第二,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领域,各领域又有多方面的目标。如“身体健康”领域又有四方面的目标,其中“发展体能”方面有水平目标六个,水平目标(1-6)还有21个具体目标。

整个目标体系层层分解,步步具体,由大生小,由小到细,数量繁多。看似明确具体,有条有理,可执行起来却有许多问题:首先,不知如何分辨目标的主次之分,是否要全面达到目标;其次,目标多数能以判断达成的程度,实际测定不宜控制;最后,缺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与增强的目标。实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一年,但仍不知学生健康能否发展与增强。

2、教学配置难以把握。《大纲》把教材过于具体化,缺乏灵活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却又无教材化,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只是对完成课程目标必须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一个大致范围,至于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什么步骤去实现目标则由教师自行安排,给教师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但按目前体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还达不到选编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要求。如今要同时完成确定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两项任务就更难了,不少体育教师提出按过去老办法还知道怎么上体育课,现在按新课标上课反而不知如何去做了。

3、.健康教育难以贯彻。为了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需要,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健康教育,重视健康教师的培养。健康课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启智类课程,与体育课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上有一致,但学科性质的划分与实施并不是看其目标是否一致,而在于学科自身本质属性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健康教师除了要具备健康方面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等知识。作为基础教育各学校配备的健康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专业是不同的。因为他既是一名卫生保健人员,又是一名教师,更担当了学校健康管理的责任。

三、实验的建议

1、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基本上由班主任或其他科目教师兼任,专职的体育教师较少。可想而知,在实施体育(1—6年级)的课程标准的程度上大打折扣。这也就出现小学过渡初中环节的脱节,加大了农村初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难度。所以我认为在农村初中大力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力度在农村小学实施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以确保小学到初中的正常衔接。

2、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市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农村师资力量加大投入和调整结构以保证农村初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工作正常进行。

篇5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教学 理念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问学生最想上什么样的体育课,恐怕学生都会说是“自由活动”,十几、几十个学生去追抢一个球,玩得不亦乐乎,一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学生们乐此不疲。我们的体育课究竟怎么了?这种被我们称作“放羊式”的教学为什么具有如此吸引力呢?它的“魅力”何在?如果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新课标,用新课标的理念来理解这种“放羊式”教学,也许会学到很多。

首先我们先看一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这种“放羊式”教学中,有的地方恰恰体现了这种理念,学生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坚持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生们自己组织,自己选择,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每一个学生都乐在其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这种教学氛围,就是教师课堂教学所必需的,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找出他们自己进行体育游戏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练习、比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交往、学会生存,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

如何营造这种教学氛围呢?

一、围绕新课标,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结合校本资源的开发,丰富教学内容,使国家、地方、校本内容相融合,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适合学生特点,突出地方特色的内容融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在课上把老教材新用,改变传统教材的功能与用法,例如篮球,不但可以拍、投,还可以吊起来摆动作为障碍穿越、摸高、“保龄球”游戏中的保龄球等等。

二、创建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转变角色,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双向的、主动的、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同时,要明白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引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教师应多引导,让学生去上自己的体育课

新课标大力提倡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样不但大大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体育教师一般都任教多个年级,这样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时,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与其照顾不周,还不如让学生自己来开发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学的是他们自己的体育,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创编准备活动,教师只提出创编的要求,提供活动的器材。例如,在课上让学生利用短绳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创编准备活动,学生们个个都会积极参与。因为这是他们尝试自己设计的游戏,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在进行着自己的体育。

四、使课堂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场所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90-02

《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本文在于逐步的实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技能为主向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和终生体育的转变。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采用了五步教学法。

1 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的导入犹如"戏剧序幕、乐曲前奏。"导入的效果对整节课教学起着"定调"的作用。教师生动的语言与富有情趣化的问题将是吸引学生的关键。

目的是唤起学生的认知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情感题、沟通,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也为课的内容进一步推进,埋下伏笔。

2 育情境,掌握运动技能

过往体育教学中,教师都是直接示范,学生被动学习。为此我们需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孕育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仍以“立定跳远”教学为例:课始,师生同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动物动作,这时老师边做动作,边向一些动作有创意的学生竖起大拇指,在孕育的情境中学生表现欲更强。老师适时地中断学生的活动,并带着惊奇的神情说:“太精彩了,不过有一位同学,我觉得他了不起,他的动作好像与别的同学不一样,想看一看吗?“老师请出早已观察好的一位同学做示范(“学习青蛙跳”两手触地,两脚蹬地,边做边叫,形象逼真可爱。)老师带头鼓掌,学生连声叫好!师:欣赏了这位同学的表演,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老师,他学的虽然像,但这样很不卫生。”“青蛙跳起时,前腿是抬起的,像这样根本跳不远。”……..“同学们,真了不起,观察得真仔细。那么怎样才能跳得远呢?大家先分组讨论一下,再向老师汇报。”(每一组学生讨论都十分热烈,有的还不断做示范。“……..师:小结。补充”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建议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或提升,学生练习。 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1)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为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已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2)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3)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4)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5)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为引发学生讨论抛砖引玉。变先教后学位先学后教。形成: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求异求新;教师:创设情境——积极参与——探寻点拨——评价鼓励的教学模式。

3 体验运动乐趣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设计的练习都与新授内容密切相关,旨在让学生用已学知识加以解决。有的还以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其效果相当不错。虽然体育教学内容与游戏或比赛等内容的选配上也应该注重衔接,让学习新技巧和游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游戏固然是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放松、愉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值得强调的是,游戏也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延续和教学方式。案例中安排的“狼和小羊”活动,但游戏内容的安排紧紧围绕新学内容开展活动。复习巩固着动作技巧,既是身心的愉悦又是对技能的实践,真正达到了“乐中学、学中乐”的教学效果。

4 自我评价及思考与练习

用1-2分钟的时间来评价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情感上的触动。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让学生课后加强对本次课的思考与反思,结合现实生活去感受体育对学习和生活有多大的帮助。并通过每天的课外活动对所学动作、内容进行生动活泼复习,以加强学生记忆、提高动作质量。教师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

5 让技能在实践中保持

在小结中设计相关问题或留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家课“,让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得以延伸和保持。如在教学“生理与保健”一课后,学生学习了几种简单的按摩手法和保健常识。课堂小结时,老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特殊的“家课”。

结束语:做为一位好的教师,应当是一位出色的“导游”,他既为“游人”领出一条最快捷的路径,又能抓住每一处胜景予以指点评价。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要精深,业务要熟练,同时,要求教法要灵活而新颖,科学而实用;既要把学生导入知识的新境地,放手让他们探幽揽胜,又要做一名合格的“解说员”,从而达到导与讲、教与练、放与收和谐的统一引导启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新唤回孩子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使我们体育教学更富于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温总理指出“没有快乐的体育就没有快乐的童年”给我们以警醒,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我们的体育教学能够以“快乐学习”为基点出发,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花更多的时间去设计能够让学生有兴趣,有快乐体验的练习方法与手段。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寓教于乐”,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有笑声、有汗水、有收获。

参考文献

[1] 吴志诚、曲宗湖、刘绍曾著《现代教学论现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2] 肖萍《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与途径》中国学校体育1998年第四期。

[3] 韩志刚、吕伯东《导教合一、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教学杂志1999年第五期。

[4] 胡聪《互动教学法初探》体育教学杂志1999第五期。

篇7

一、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所谓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但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练习,而忽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师生间只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所以很难形成互动、合作关系。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是主体,教师的主体表现为引导性的主体 ; 学生的主体则表现为发展性。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特点,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会自学、自练、自检,具备自我调控的能力,做学习的主人。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及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且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思考、想象、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机会。不应该全部都是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模仿,而应该向他们提出要求,提出条件,让自己去尝试,并在关键的地方给予适当的提示、点拨,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杨振宁博士提出 : “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体育活动的特点是竞争与合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点,使学生在身体素质上不断超越自己,而且在精神上、心理上做好应有的思想准备,不断地挑战自我,迎接挑战。战胜自我、战胜对手,不只是表现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而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培养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四、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但由于体育课既不影响学生的高考升学,也不影响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根本不存在压力。所以只有他本人感兴趣时,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体育课教学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欲望放在中心位置。至于学生多学或少学一些竞技技能,学生掌握的运动动作是否很规范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因为,有了兴趣和欲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去上好体育课,才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五、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韩语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94-01

一 韩语教学作为一个新兴课程要着眼于全面发展

高职高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作为教师,在韩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就尊重学生而言,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个性的。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针对他们的差异性提供切合实际的学习指导。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o加德纳博士在他的《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这种理论对于我们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很有帮助。实际上,在韩语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在韩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擅长于记忆单词、规则,男生擅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擅长于书面表达。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尤其是韩国语教学。韩国语是近年来发展成长的一门新学科,也是小语种,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空缺。这就更需要教师针对韩国语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和认真研究教学。

二 韩语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韩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韩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韩语的能力。

2.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韩语学习是有帮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我们赞成把韩语课上成语法课,是因为韩语以40个字母组成各种字,而字的组成最少不少于两个字母,最多不超过四个字母。这就决定韩国语字数有限,而正因为字数的限量,使得韩国语以不同的时态、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表达。正因为以上特点,韩国语的语法与一字多义的解释,一词多义的解释及语法的解释相当重要。学习韩语掌握必要的韩语语言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但问题是不要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韩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目前的认识误区之一便是一提到培养学生的运用韩语的能力,有人就认为是不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3.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是与他们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相关的。韩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韩文化背景,不仅是影响韩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对韩语文化背景感兴趣才能抱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善于配合,乐于进取,把韩语学好,才能对韩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动力。同时还要指导与国际接轨的韩国语水平考试纳入到韩语学习的策略之中。学习方法就是充分运用智慧和智谋,也就是讲究学习策略。现在我们教学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备课要备学生,提出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要讲究韩语学习策略,以便在韩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 韩语教学要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韩国语水平

1.在韩语教学中,我们多年来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主要是笔试。我们注重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我们就没有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我们往往都是由韩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而忽视了韩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所以,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陈玉琨教授指出,“我们外语教学实用性不强,效率不高,与我们的外语教学评价有关。我们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的观念比较落后,从而必然会制约外语教学,制约外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他同时提出,“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外语教学评价的问题,通过评价的改革促进整个社会进步。”

2.实施韩语课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多元化原则。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多元性,它包括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工具多元。其中,评价主体多元显得尤为重要。以前,我们总是把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而他们的评价对象也仅是学生。实际上,教学的管理者、韩语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是评价的参与者。

(2)激励性原则。实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以前我们把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结果,学生从开始学韩语就不得不进入残酷的分数竞争。现在,我们要实施科学的韩语评价体系,一定要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多元评价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教学。现在我们教学评价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

(3)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原则。实际应用能力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应用能力与科学的教学评价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韩语语言本身就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语言与社会的发展、文明发展相联系。另外,教师与学生从事教与学之中也离不开社会,也就是因为韩语教学脱离不了实际应用。进行韩语教学评价时,我们更要注意实际应用能力,要注意实用性。评价学生时,不仅看他是否掌握了必要的韩语基础知识,更要看他是否会用韩语来表达自己的丰富感情。同时,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工作,关注学生的进步,善待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

四 构建新型韩语教学方式是一个完善性的提法

我们提出新型韩语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把以前的韩语教学斥之为传统韩语教学而一概否定,这如同我们讨论素质教育一样。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现行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现行教育有着许多优良的传统与好的作法,但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倡素质教育是一个完善性的口号。探索新型韩语教学也是一个完善性的口号,而不是一个否定的批判性的口号。新型韩语教学是现行韩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它不否定现行韩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总结多年来我们韩语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只有带着广泛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本文提出的新型韩语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韩语教学的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心智的结构.2008

篇9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采用了七步教学法。

l探究性问题。在教学中,从问题人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沉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

2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J决地接受教育。如在课堂上用2分钟一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让学生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再用5分钟一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至于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发挥想像,自由讨论,提出合理建议。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掌握运动技能。①用5分钟一6分钟的时间,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②用10分钟一20分钟的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用6分钟一7分钟的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用2分钟-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用1分钟一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人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指导。

4.体验运动乐趣。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人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分钟一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5导向价值。用1分钟一2分钟的时间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形成价值观念。由前面感性的认识作辅垫,在与同学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对运动功能的认识,对运动技能作用的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课堂演讲;真实性评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1009204

0引言

时下逐渐兴起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教学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的其中一个细分类别, 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英语专业在陆续推广的同时兼顾英语以及专门领域知识的教学模式,特点是以英语语言为媒介,教授学生专门领域的系统和应用知识。在已经开设该类课程的高校中,课堂演讲(inclass presentation)被作为一个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形式,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巩固所学知识内容等作用,然而目前缺乏针对这一具体教学活动评分方式的专门研究。笔者通过自身教学课堂的经历进行总结对比,得出一套适于该类课程课堂环节的公开式评分的过程体系,根据收集的调查结果,尝试分析不同的真实性评价体系标准的设立和评分流程与教学效果存在的联系,以此为广大高校英语拓展课程一线教学的教师抛砖引玉。

1真实性评价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内容广泛、涉及多个层面。真实性评价体系的提出也属其中的尝试之一。另外,国内外在英语测试的评分标准的设立方面一直有不同的观点,一些主要的观点和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2个方面。

1.1评价评分标准设立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专门针对学生演讲的普及性等级考试的存在,与笔者所描述的课程环节测评过程最接近的,是各大国际考试中心组织的口语测试。这些口语测试的评分标准主要采用3种方法:分解评分法(analytic scoring)、整体评分法(holistic scoring)和任务分项评分法(item analytical scoring)。在这3种评分标准中,分解评分标准是经过严格培训的考官使用的效度和信度最高的标准[1]。分解评分法根据考生水平从不同评分项目对其表现进行分解评分,更要求考官对各个项目深入地理解认识,有结合描述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往往更能达到测试的目的并增加评分过程的可信度。这样的方法运用于课堂评分,能使学生在更大的程度上把握自己的进步空间和轨迹,从而激发更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强化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

1.2真实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依据

真实性评价体系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兴起。“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评价方式,是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评价,它要求学生应用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中的某项任务,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状况的考察而达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反思实践、提高研究技巧的能力的目的[2]。真实性评价作为学生测量范式的反叛[3],更加侧重于对学生使用技能的表现、在表现过程中内在素质和职业潜能的考量。学生通过执行真实任务锻炼了行动能力,强化了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对课堂活动的实用教学意义而言,这样的评价体系更能引导学生向职业工作者角色转换。这样的评分方式更适合以实用性为基础、以实践性为导向的课程。真实性评价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主要由3个要素构成: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评价任务(assessment task)和评价量规(assessment rubric)[2]。

2真实性评价体系建立的实践背景

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2)参加该类课程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什么?(3)“课堂演讲”环节的设计能否帮助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与体验?

广东金融学院2010级已开展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非英语专业系部包括金融系、会计系、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的所有班级(共9个班)的全部学生(共496人)。

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前由所在班级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任课教师针对问卷问题具体含义做出统一解释,使反馈结果贴切体现实际情况。期间共发放问卷496份,回收调查问卷473份,其中有效问卷460份。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主观有用性及课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