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家居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家居盈利模式

篇1

4月13日,奇虎360与国内空调厂商奥克斯正式启动在智能空调上的合作,双方合推的首款智能新产品最快将在今年8月上市。

据悉,这款智能空调会加载WIFI模块,通过用户移动设备的APP实现无线和远程控制。同时,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信息及使用行为数据,让空调具备自我学习功能,实现不同生活场景下温度的自我调节。

就在360与奥克斯甜蜜“牵手”之前,360还与TCL合作推出了智能互网空气净化器――T3空气卫士。相关消息指出,T3空气卫士将内置高灵敏空气质量传感器,和传统空气净化器最大的区别在于通过WIFI模块24小时和互联网相连,从而实现数据的互通,让用户可以在手机上监控空气净化器。

360“不务正业”的背后,有着大帮国内外互联网企业捞过界的现实写照。据了解,谷歌、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科技等纷纷将触角伸向智能家居领域。

分析认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让这些互联网大佬们的开疆拓土越来越无“底线”,但问题在于,在家居家电领域并无经验的这些闯入者,能否成功成为市场的搅局者。

互联网企业齐入场

今年1月,谷歌以32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表面上看,这家成立仅仅4年的小公司打动谷歌“芳心”的,是其备受用户追捧的智能恒温控制器。但实际上,谷歌相中的不仅仅是一款热卖产品,而是Nest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核心技术。

有境外媒体报道称,Nest致力于分析人们在家里的行为和习惯,将通讯、算法、传感器、用户体验运行于一个云网络,从而开发出理解用户习惯的产品。谷歌在收购Nest后就表示,未来将向更多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智能家居服务。

其实,在谷歌对智能家居下手之前,今年的拉斯维加斯CES(国际电子消费)展上,智能家居俨然成为展会的最大亮点之一。三星推出了Smart Home平台,设备控制功能允许用户随时监视和控制家中的各种智能设备。LG推出Home Chat智能家居系统,让用户能与家电“聊天”。此外,智能床组、智能牙刷、智能电饭煲等一应俱全。

智能家居的东风自然早早刮到国内。今年3月,阿里巴巴与美的携手,共同构建基于阿里云的物联网开放平台,实现家电产品的连接对话和远程控制,首款基于阿里云的智能空调问世。阿里巴巴和美的的联手,被业界理解为前者进军智能家居的重要举措。

向来高调的小米则依托小米路由器,结合自己的小米电视、小米盒子,推出小米智能家居控制中心业务。据悉,小米路由已经开始第三轮公测。而此次公测和前两次不一样的是,小米路由器加入了国内硬件创业公司Broadlink的模块,后者是一个Wi-Fi智能遥控方案:将多种电器的红外遥控集成到一个设备中,然后通过家用 Wi-Fi 同手机互联,使用时只需在手机端打开配套应用就可以控制家里所有能联网的设备。最新的消息是,小米与华润合推的智能家居样板间有望很快向消费者揭开神秘面纱。

此外,百度入股智能家居企业海眸科技,后者的核心产品正是家庭智能遥控产品。腾讯则在微信合作伙伴大会上展示了利用微信遥控空调和电视。

各方利好

专业人士认为,互联网企业对智能家居的青睐,源于这一产品有着潜在的广阔市场空间。来自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家居规模由2012年的250亿美元增至330亿美元。在国内,未来3年智能家居市场增速将不断提升,到2016年预计可达29.17%,到2017年有望达80亿元。

虽然智能家居前景可期,不过由于家居类、电子类产品品类繁多,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在智能家居领域占据主要地位,这也给了新进入者足够的想象空间。除了行业本身进入发展快通道之外,外部环境也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智能家居的实现最基础的就是网络。从去年起,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各个新建小区必须光纤入户,而且具备接入多家运营商的能力。与此同时,高速互联网建设的铺开有助于大幅度提升网络的下载和上传速度,也让智能家居的大规模实现有了基本保证。

另一个促使智能家居跨步向前的因素是智慧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有关方面预计,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将达5000亿元,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万亿元左右,前景非常广阔。作为城市最基础的单元,也是智慧城市的最小节点,家庭智能化将是智慧城市的根基,难怪业界对智能家居寄予了厚望。

智能家居的明天

尽管看上去是“万事俱备”,但互联网企业能否最终借来推动智能家居的东风,现在看来还是悬念重重。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谷歌、还是阿里巴巴、小米、360,其在进军智能家居之时都不是单打独斗,要么是收购具有智能家居领域核心技术的创业公司,要么是和现有的智能家居代表企业携手合作。而个中原因,无外乎互联网企业大佬们的血液里还是缺乏“硬件”基因。

分析人士就指出,奇虎360在智能家居领域少有实质性“硬件”服务可以提供,品牌影响力也相当有限。虽然作为一个软件商,APP软件应用将会是360“混迹”于智能家居行业的重要优势,软件安全性能也毋庸置疑,但若真正与专注做智能家居品牌的公司相比,不但硬件产品难以相提并论,软件优势也要暂时忽略不计。

此外,互联网企业擅长于线上而弱于线下,进军智能家居领域势必会遇到渠道、产品售后等一系列新问题。用户体验如何满足,渠道商如何选择,如何快速圈住并吸纳第一批种子用户,以及后续铺设市场应采取什么模式等,都将是互联网公司面临的崭新命题。

此外,即便互联网企业都能通过合作伙伴最终攻克上述难题,但商务模式依然是横亘在前的拦路虎。一直以来,互联网盈利法都是通过硬件背后的用户数据信息、广告实现等增值服务来盈利,但这样的模式能否适用于智能家居,至今尚无定论。奇虎360副总裁沈海寅就曾坦承:“360的出发点是打造智能家居,在这个过程中,商业盈利模式思考得并不多,关键是试水。”而目前市面上的 Wi-Fi、路由器、电视棒和摄像头等智能家居产品,在功能上多少有些乏善可陈,仅靠低价吸引用户的眼球。但对于用户而言,用便宜的价格或者免费模式来做噱头,并非长久之计。

篇2

大家看好这一市场的原因,一是路由器本身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价值,二是其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占据着“入口”地位。

这第一把火是极路由烧起来的。去年初,极路由了首款智能路由器产品。极路由的创始人王楚云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在这一领域创业,是因为看到了传统路由器使用上的诸多弊端。

最近几年,手机、PAD等智能终端数量的爆炸性增长,使得用户对WiFi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路由器解决的仅仅是有线转换无线、数据包转发等基本功能。而且,过去的路由器主打“机海”战术,路由器售出之后基本不会再提供后续服务。极路由则专注单品,使用了OpenWrt操作系统,并且提供大量的接口,更多服务可以插件的形式做后续开发。

魔豆路由器的创始人黄冬对《财经》记者表达了同样的理由:“以前的路由器太难用了。”仅拿初次使用来说,设置流程的复杂程度就会让很多小白用户望而却步。为了改善体验,魔豆在路由器上加了一块2.4寸的小屏幕,“联网只需要三步”。

黄冬介绍称,中国电信运营商每年都会发现几十万次恶意的DNS查询,由路由器DNS篡改引发的网上诈骗现象时有发生,而智能路由器则可以通过基础功能或者插件的形式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

紫光股份旗下的紫光卓云最近也加入到了路由器的大军中。紫光卓云总经理金雷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紫光路由器的服务和应用商店都在云端,除了在面向消费者的功能上做了大量研发,还为企业市场做了很多拓展,比如考勤记录、临时访客、内容共享、上网行为管理、VPN服务,等等。

这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路由器厂商的共同愿景就是:把路由器打造成一个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第三方开发者会为用户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

至于盈利模式,王楚云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路由器基本上都是亏钱在卖,等用户达到一个量级之后,可以考虑通过增值服务来尝试收费。

对智能家居的玩家来说,路由器还有另外一层概念,那就是――未来的家庭智能中心。

今年5月,小米推出了自己的路由器产品,价格让人十分震惊――699元。小米路由器负责人唐沐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把一款原来100元的产品卖到699元,“小米绝不是想靠卖硬件赚钱”。

唐沐承认,市场接受这个价位的路由器需要时间。而小米之所以敢冒这么大的风险,把一块1T硬盘塞到路由器里面,是出于对智能家居的考虑。

“路由器会变成家庭智能中心,它7×24小时开机,能帮助其他家电联网,在此基础上会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功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唐沐说,作为小米三大支柱产品(手机、电视、路由器)之一,小米路由器不会考虑靠硬件赚钱,而是希望打造出一个智能家居的平台。

目前,小米在跟很多传统的家电厂商合作,除了为厂商提供快速联网的方案之外,还与一些合作伙伴就个别家电单品共同研发。唐沐强调智能家居之间的协同,不仅在小米路由器的APP上推出了“智能场景”功能,而且为此开发了多款感应器,决心把数据采集的这一端建立起来。

黄冬和他的团队同样在研发一款名为“魔键”的智能家居产品。黄冬的打算是借“魔键”取代所有的家庭开关。

篇3

关键词:老龄化 互联网+ 智慧健康养老 产业运营模式

一、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必要性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 表明,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指出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呈现新的特点:精神文化服务需求逐渐提升;对健康康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凸显;对服务便捷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养老无法满足新的需求,不足之处逐渐显现。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新型的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智慧养老成为大势所趋。

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运营模式探究――“互联网+物联网+养老产业”

我国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家庭养老重新定位,将“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以政府为主导,以互联网为凭借,以社区为依托,以保险和医疗体系为辅助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的探索,实现老人“安养―乐活―善终”的生活目标。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内主体包括: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政府机构、企业(养老服务企业、智能终端制造企业与第三方投资企业)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图1为我们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结构的设想。

本文提出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运营模式如下:

(一)政府机构+第三方企业+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

第三方企业借助政府提供的政策与场地支持,投入资金为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基础设施、工作人员及运营经费。我们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支持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同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受众市场,投资企业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口碑,而且随着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自身资本也会得到良性循环。

(二)老人/子女+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养老服务企业+社区养老服务站

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的业务受理子系统与平台进行信息对接,根据需求为老人提供相应上门服务。目前养老服务企业主要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和普通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企业在招聘工作人员时,要严格审核其职业资格,并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社区养老服务站通过对老人和子女的回访,监督服务质量,形成良好的竞争淘汰机制。

(三)老人+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医疗机构+保险公司(针对健康险险种)

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通过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建立并管理老人的健康档案。首先,平台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健康档案共享机制,当老人就诊时,医护人员可根据其健康档案对老人的病情有一定了解,及时开展急救措施。医疗机构提供的电子病历也应在平台上共享,确保档案的实时更新。其次,平台应与保险公司建立有限度的信息共享机制,保险公司可利用大数据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设计出适合的保险产品,降低出险率。再次,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也需建立有限的信息共享机制,医疗机构向保险公司提供参险老人的电子病历,保险公司报销医疗费用。平台、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三者之间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不仅让老人/子女不必东奔西走,还简化偿保手续,保证偿保的及时性。

(四)老人/子女+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智能终端制造商

基于老人/子女提出的服务需求,平台向智能终端制造企业提出功能需求,企业据此设计出智能终端产品提供给老人,让老人享受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服务。例如作为老人普遍需要的一键呼救功能,老人/子女可向平台提出服务诉求,平台管理人员进行公开招标,中标企业制造一键呼叫终端满足老人的需求。随着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出,老人由养老产业中服务的被动接收方变为主动提出方。

三、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内主体缺乏参与积极性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在发展初期,盈利模式尚不完善。因此,产业结构内主体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影响产业链扩张与持续发展。

(二)老龄智能家居配套设施不完善

老龄智能家居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往往“不好装”、“装了不会用”、“用也用不久”。智能家居的智能硬件、智能软件、智能服务没有与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衔接配套,成为常态化的一部分。

(三)信息共享机制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中的信息共享机制带来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其一,养老服务企业、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可能将老人信息用于商业用途;其二,信息共享机制的不完善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威胁老人信息安全。

(四)跨界融合人才匮乏

产业内传统主体如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缺少既具备良好的行业内专业技能又通晓互联网思维的跨界融合人才,人才的匮乏势必会阻碍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关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运用PPP模式,将社会资本引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2015年9月,财政部公布第二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206个,其中养老项目10个。PPP的发展,缓解财政资金压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社会资本也可以通过参与示范项目扩大知名度、把握先机、抢占市场。

(二)完善老龄智能家居的配套设施

政府加强老龄智能家居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智能家居的普及,并配备专业人员指导老人使用,使其成为老人的“健康管家”,并且对智能家居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追踪,根据反馈意见提高服务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政府加强信息安全立法工作,建立行业网络安全态势季度研判、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安全风险监测通报等机制,形成安全监管合力,保证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的高效、安全运作,强有力地保障老人的隐私安全。

(四)大力培养跨界融合人才

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养老服务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资质审核与相关培训,使其具备互联网知识与医疗护理技能,在为老人提供服务时,及时发现老人的潜在健康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智慧健康老产业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把钥匙,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开辟崭新的路径,探究其完善的运营模式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守营.智能养老成趋势 制度、标准缺失待破题[N].中国经济导报,2015―11―28

[2]潘峰,宋峰.互联网+社区养老:智能养老新思维[J].学习与实践,2015(9)

[3]阮晓东.智能居家养老,走出概念适应社会[J].新经济导刊,2014 (12)

[4]王刚.民政部《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J]. 物联网技术,2014(7)

[5]丁建定.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

篇4

提到监控摄像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仅遍布超市、银行、医院,就连街边小店如今都装上了监控摄像头。然而,你会把这种在商用市场已广泛普及的摄像头安放在家中客厅吗?

颠覆传统 激活需求

如同彩扩设备不会买来家用,但照片打印机却能轻易敲开民用大门一样,传统的视频监控产品复杂烦琐的安装、高高在上的价格、呆板有余的外观将家庭用户挡在了门外。然而,此时此刻,保姆在尽心照看宝宝吗?家中的空巢老人吃午饭了吗?调皮的宠物是不是又肆无忌惮地在客厅捣乱?只要你走出家门,上班或出差在外,这些情况就都无从知晓。Dropcam不仅使现代人的这些忧虑和烦恼迎刃而解,更通过以简单易用为亮点的创新实现了对传统的颠覆。

Dropcam是一个拥有变焦、夜视、双向语音、运动识别、智能提醒等功能的WiFi视频监控摄像头。在装有客户端的手机上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直播画面,开启移动侦测和声音报警功能后,摄像头所及区域只要出现活动或声响,还能第一时间在手机上接到提醒。它更是凭借云计算以银行级的加密算法存储7?30天的视频录像,可供用户自己随时随地查看视频回放,也可进行私密或公开分享。此外,用户在观看直播或回放之际还能随手对画面进行剪辑保存,发现并留住精彩瞬间。

Dropcam对传统的颠覆简单而明显:其一,甩掉传统视频监控设备冗长的网线和视频数据线,改用走进千家万户的WiFi作为设备连接方式;其二,摈弃传统设备复杂烦琐的安装工序,任何用户只需几步就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完成安装工作;其三,在工业设计和功能研发上,都一改传统的商用定位,通过考虑家庭装饰因素的外观设计创新,以及增加双向语音对话等功能,让监控摄像头以消费电子品的身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现实。

简单的商业模式

Dropcam的商业模式是这样的:首先,用户购买一台摄像头硬件,然后在手机上安装官方客户端应用,之后可以免费在手机客户端上随时观看摄像头拍摄的家中实时直播画面,包括双向语音对讲以及报警提醒功能,这些都是免费的服务。如果用户不满足于实时观看,需存储过去7天甚至更长时间的视频录像,以供回放或留念,则可以9.95或29.95美元的月费向Dropcam购买7天或30天视频录像有偿云存储服务,增加一部摄像头,这个收费自动5折。

Dropcam的商业模式就这么简单,卖硬件+免费提供基础也是必要的直播视频观看服务+卖增值云存储服务。那么,其盈利方式也就显而易见,卖设备+增值服务收费的利润总和。

然而,这样的商业模式足以养大Dropcam吗?换句话说,这样的商业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加剧,是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首先,卖硬件行不行?行。像Nest这样的公司,只能走硬件盈利之路,哪怕是再难也要在硬件销售上寻找利润空间(以恒温器为主打产品的Nest被视作智能家居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硬件创业公司,2014年1月Google以32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但是,对Dropcam来说,靠硬件赚钱行吗?尽管Dropcam也被业内人士称为硬件创业公司,但一方面,用户买了作为硬件的监控摄像头后,如果没有配套的、稳定的实时视频直播服务做保障,这个硬件就相当于一个摆设。因此,Dropcam首先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保证用户查看实时直播视频画面的速度与稳定。另一方面,这一基本服务本身是免费的,而且理论上讲是应该终身免费向用户提供的。因此,要做到这些,除了硬件,对Dropcam来说更重要的是硬件之外的东西,一旦因资金或技术瓶颈导致实时直播服务一时无法持续提供,就相当于自毁前程。而且,作为标配的视频监控客户端软件、供随时收看视频直播的网络视频传输技术系统,抛开成本不说,这些“软”的东西已经决定了Dropcam的硬件本身是否有价值以及能在消费者购买后发挥多大的实用价值。因此,不论是否会在今后迫于竞争压力或增量目的采取购买增值服务套餐即可0元赠机或以成本价“免费”售机,硬件本身只是Dropcam看似简单的商业模式的外壳,远非核心和精髓所在。

其次,怎么卖服务?对Dropcam而言,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在可随时观看实时直播的免费服务和视频录像云存储的增值收费服务上,而这两项服务又都是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的。尽管免费的实时视频直播为硬件的销售提供了基本的支撑,但在没有存储卡或硬盘接口等本地存储支持的情况下,用户对视频录像存储的强需求与云端存储的收费项是相矛盾的,这个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则会直接影响到硬件的销售乃至商业模式的实现。一方面,增值服务收费不是一蹴而就的,用户的付费习惯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被诸多分支领域的案例证明是一个需假以时日、循序渐进的过程(纽约时报反复取消又推出内容收费的案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与收看实时直播视频和接收报警提醒服务相比,云存储并非Dropcam商业模式中的刚需,换句话说,如果消费者的预算不够或习惯上难以改变,收费用户数量就难以短期提升,进而云存储的整体成本也就很难降下来。当然,Dropcam也可以在其简单的商业模式中加上广告这样的简单盈利模式,推出带广告的免费版视频录像云存储服务供可以接受广告的用户选择。

只是,目前WiFi视频监控摄像头市场正在迎来激烈竞争,包括三星、高通、Google等巨头都已经推出或正在酝酿类似产品。尽管Dropcam率先颠覆了传统,但是在强势竞争对手不约而至的局面下,要么自我颠覆,要么就只能等待被Google这类执智能家居平台牛耳的巨头收购。

因此,Dropcam要独立发展并活得滋润,尚需要在激活用户在家中安放监控摄像头以更好地关爱家人这一刚需之外,找到一个差异化的支点或者说能给消费者更充足的将监控摄像头安放在家中的理由,唯其如此才可能拉开与跟进者的距离,并与后来加入这一市场的巨头们游刃有余地抗衡。

所见即所得的未来

2013年底,Dropcam了它的新产品Dropcam PRO,虽然乍看上去不过是对之前产品在镜头等参数上的升级,但从其增加对Bluetooth LE技术的支持等举动,也能看出其要以所见即所得的视频监控优势执掌智能家居设备入口的野心。

对智能家居尤其是基于远程控制的智能家居来说,远程视频实时监控能为离家式的远程智能控制提供尽可能真实、实时的还原在家式操控体验的可能。即便是你躺在卧室的床上用手机APP关闭客厅或卫生间的顶灯,你也更愿意看到那关灯瞬间的实时画面。

基于运动识别技术和云计算,用最简单易用的傻瓜式操作满足消费者在外操控各种智能家居时尽可能还原在家式体验的需求,这恰是Dropcam自我颠覆、深度创新的机会。就像有了照片打印机不能没有相纸一样,Dropcam的监控摄像头及其硬件背后的软实力能否使其成为智能家居时代的设备入口,我们拭目以待。

Dropcam创新启示:

首先,要善于、敢于从个人生活经验中获得商业创新的灵感和具体创新的思路。譬如,Dropcam的创新就是因为创始人的老爸想安装一部监控摄像头来找出到底是谁家的宠物狗在家门口的花园里撒尿。为此,程序员出身的儿子和他同为程序员的好友一起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完成了一部传统监控摄像头的安装。也正是这一经历,让两位程序员最终走上了Dropcam的创新商业之路。

篇5

趋势一 可穿戴设备“分水岭”

2013年被称为可穿戴设备的元年,谷歌眼镜长时间成为热点话题。2014年,可穿戴设备备受期待,不少人期许,2014年能成为可穿戴产品市场表现的分水岭。

今年初,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全球大大小小的企业推出了几十款可穿戴产品,有智能眼镜、智能腕带、智能手表等,价格从几千元到几百元都有。接下来,苹果如果推出iWatch,势必推动可穿戴设备形成一种消费潮流。多个中国厂商已杀入可穿戴设备领域,华为、中兴通讯、TCL等都已经或计划推出可穿戴产品。

不过,可穿戴技术目前依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大部分可穿戴设备不太智能,即便是对手机行业大佬三星推出的智能手表,外界也并不买账。此外,可穿戴设备带电时间短也是一大缺陷。​

趋势二 智能家居产品“临界点”  ​

今年初,谷歌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智能家居公司Nest,引燃了业界对智能家居市场的再认识。Nest的两款主要产品——烟感器和室内温湿度传感器被称为智能化家居产品,温湿度传感器Nest Thermostat可以智能控制家里的温湿度,可以远程控制,多个Nest Thermostat之间还可互通,更惊人的是,Nest Thermostat可以不断学习,掌握主人最舒服的温湿度。

这一事件给所有传统家电行业敲响了警钟,一股家电智能化之风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吹起,美国消费电子展上,三星、LG都展示了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未来,家里的冰箱、电视机、空调不仅要联网,还要具备智能化的学习能力,同时配合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可自动调节阳光投入的窗帘等,形成一个智能化的家庭物联网。

随着这些年传感器等物联网零部件、网络应用、智能手机的发展,以及4G网络的铺开,智能家居行业迎来爆发的“临界点”。

趋势三 O2O深耕细作

2013年年末,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O2O完成大半布局——百度全资吞下糯米;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高德地图、快的打车、美团等达成投资关系;腾讯微信“扫一扫”深入人心。

2014年可以期待的,就是O2O的深耕细作,线上和线下结合这一互联网化趋势,会向更多产业扩散,更多创新服务形态和商业模式将出现。

趋势四 手游市场份额超页游

作为最先变现的移动端产品,移动端游戏(手游)热度或持续。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在未来几年的游戏市场中,客户端游戏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手游会成为网络游戏增量市场的主角,预计2014年,手游市场占比为20.6%,首次超过页游。

业内普遍把2013年视作手游爆发之年,2014年则可能是洗牌年。在市场的分羹者中,开发者竞争压力一直较大,一个团队很可能在没有找到方向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就被淘汰,而今年被洗牌者,很有可能是渠道平台商。

一家游戏平台公司CEO(首席执行长)告诉早报记者,随着阿里入局手游平台,以及老牌游戏企业如盛大打造自己的游戏平台,平台商的竞争会加剧,其所带来的结果有二:一是部分中小游戏分发平台消失;二是目前渠道为王的情况会被削弱,一款成功的手游可以跨越所有平台,使开发者能有更多分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业内人士断言,优质的游戏开发公司被收购完,现在上市“选手”匮乏,但这些开发者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仍值得期待,如触控科技就传出今年能够在美完成上市的消息。

趋势五 在线教育加速洗牌

在线教育的春风于2013年开始吹起,新东方、好未来等传统教育企业相继在线上布局。继5000万元收购考研网之后,2014年1月,好未来又宣布1.5亿元战略投资宝宝树,至此,从孕育阶段至中小学时期,该公司均已涉足。

同时,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看好在线教育前景,纷纷加入战局。

中小型的在线教育网站遍地开花,其中又以成年人职业技能培训类最热,2014年在线教育最大的金矿,仍来自成人职业技能培训领域。VIPABC、91外教网、猿题库都在去年获得数百万美元融资;另一类创业者走平台化运营模式,传课网、多贝网探索流量入口。

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还是个谜。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2014年在线教育或许会有更多机会。

趋势六 大公司通吃

尽管Facebook、Twitter等互联网巨擘几乎垄断了网络社交,但必须看到,Instagram、Snapchat、Vine、Nextdoor等中小型社交网络也暴露出了Facebook和Twitter的弱点——更年轻的用户喜欢新鲜和与众不同,这种情况可能会让大型社交网络公司更容易受到冲击,它们极度渴望保持对未来移动社交网络的主导权。

2014年,或许大型社交网络公司需要更多采取外生性增长的策略。在中国,道理也是一样。众所周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稳坐潮头。2013年,BAT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再次验证了其资金实力和通吃天下的野心。

除了BAT,以奇虎360为首的前沿互联网企业,也在加速互联网化的投资与转型,2014年,京东商城、小米等的收购战略也令人期待。

有调查显示,互联网百强企业中大约六成公司,其运营时间超过8年,这也就意味着,一种超稳定的结构开始形成,新的创业公司发展会比较困难。​

趋势七 视频行业兼并继续

“过去一年多,我们看到优(酷)土(豆)的合并,爱奇艺与PPS的合并,以及更多中小视频网站的抉择和动荡。多屏到来的时代,我们的同行试图通过合并或者被收购,来抵御风险,寻求新兴增长点,视频行业的兼并整合仍将继续,整个视频行业进入寡头时代。”这是近期乐视网CEO贾跃亭在内部邮件上对于行业的论断。

整合在继续,但在去年10月PPTV被苏宁入股之后,行业内普遍认定短期内重大的并购已很难发生。而行业大佬们,按照各自的节奏在这块盈利困难的领域布局。

随着视频网站对移动端的加码,短视频今年成为热点的可能性加大,酷六网推出了App“短酷”,腾讯推出“微视”,新浪推出“秒拍”,前一年,在短视频领域进行布局者众多,特别说明,短视频的社交性明显,很容易结合到社交平台。

不过要提醒的是,4G的商用被视作视频网站的发展机会,但是这种机会到来尚需时日:网速很快,但资费还较高,而目前国内的受众更习惯于在Wi-Fi的情况下使用视频网站,而不是手机流量。

趋势八 虚拟运营商难降资费 ​

今年将成为虚拟运营商的元年,首批民营企业在去年底取得业务牌照,按规定,这些企业5月会推出业务。

要提醒的一点是,别寄希望于虚拟运营商能带来通信资费的下降。据早报记者此前了解,基础运营商“批发”给虚拟运营商的,包括语音费用、流量费用在内的套餐价格,比商拿到的价格还要高——进价高,直接打包服务转售的形式就难以实现。

不过,如果虚拟运营商能想好细分领域的业务形态,也大有可为。部分企业对业务方向有所披露:巴士在线会结合公交领域来经营流量与移动互联网;乐语称发力移动健康领域;北纬通信的思路则是Wi-Fi转售,可能不会购买号段,以直接的流量转售为主。

另外,也有人支招,思路不能仅限于竞争激烈的个人用户市场,也应该着眼于行业用户。

企业具体怎么做,很快就要见分晓。虚拟运营商的试点期截止到2015年底,市场对于这些业务的接受度,也自然会有答案。

趋势九 3D打印再升温

3D打印去年一度受到冷落,不过今年年初又开始重新活跃。美国消费电子展上,3D打印依然是最热门的产品和话题。

有人称,之前阻碍3D打印技术的,是其核心专利技术权。到今年2月份,阻碍3D打印技术快速扩张的核心专利会过期,届时,3D打印技术的春天或真正来临,3D打印机价格会越来越便宜。

来自Quart的消息说,即将过期的专利中,包含了一种名为“选择性激光烧结”的技术,而它正是成本最低的一种3D打印技术。相比工业级3D打印机,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价格便宜,生产成本低。

工业级3D打印机通常造价不菲,每个打印机甚至需要花费上万美元的成本。对于一般的工业设计师、艺术家和创业团队来说,这样的价格实在是有点高不可攀。

篇6

[关键词]智能终端;经济特征;政策引导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028

1前言

根据工信部《移动终端白皮书(2012)》的词条定义:智能终端是具备开放操作系统平台、PC级计算能力、多样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快速接入功能的一类设备总称。目前正式进入民用领域的产品包括手持设备、车载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未来会多方向延伸。

11手持设备

代表物为智能手机。配有独立操作系统、独立运行空间、由用户选择安装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应用,并支持以无线技术实现移动通讯网络接入,如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系列手机。

12车载智能终端

融合了卫星遥感定位系统、车辆黑匣技术及里程定位系统,能用于对汽车的全方位管理。包括:驾驶管理、行车安全管理、电子站牌控制、智能集中调度等。谷歌推出“Android Auto”及一系列配套设施正在实现这一切。

13智能家居

以住宅为平台,利用安全保卫技术、家居远程控制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住宅设施高度集成,构建便捷的家居生活管理系统,显著提升家居舒适性、人文性、环保性。

14可穿戴设备

整合到用户的皮肤或配件的便携式终端。可穿戴设备在硬件中载入各种服务,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实现复杂操作。

2智能终端市场现状与前景

21智能终端市场现状

211产品边界扩大

随着技术成熟,市场外延不断扩展,智能终端产业在智能手机之后的拓展方向更多的是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包括手表、健康医疗设备和智能眼镜等在内的可穿戴设备供应链还不成熟,有望在近年经历过市场培育期,在未来某个时期实现爆发增长。而物联网更将带动传感器、信息采集、数据挖掘、存储、网络带宽、服务器等周边产业需求。

212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调研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3亿部,较2013年增长26%,在中国市场,2017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46亿部,市经济规模达到7405亿。智能手机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革新,进而促进移动移动互联生态圈的构建,而智能手机仅仅只是智能终端的一个子类,咨询公司Gartner的报告表明:一单位汽车半导体消费价格将从2013年的310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59美元,整体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262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65亿美元。在数十个诸如此类的细分市场共同作用下智能终端市场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213积极研发和推广

近年来,全球各大厂商均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以我国华为公司为例:华为将每年收入的10%用于设备开发,2014年,华为公司在技术和研发环节投入近400亿元,同比增长28%,过去十年华为在该项上投入累计达1880亿元。同时从传统媒介质到社交网络,最新智能设备新闻正快速地在全世界用户之间广泛传播,而推广的载体也许正是智能设备本身。

22智能终端未来前景

221智能终端衍生市场

未来智能终端类产品将并不只具备单一功能或服务,而是可以和其他行业紧密结合形成特定智能终端进入特定行业的运行服务中,例如智能快递终端 就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处理智能设备,能够快速对快件进行识别、监控和管理。不断拓宽的行业范围将成为未来智能终端市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222经济发展主导行业

在现时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背景下,智能终端开发和制造行业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和高于平均水准的利润率,可靠预计增长势头可以保持数十年,以目前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判断,智能终端市场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未来市场份额将影响在国际经济体系的话语权。

3未来智能终端市场经济特征

经济学理论表明当某种商品成为了消费主流被市场接纳,其发展态势将难以遏制。据公开数据显示:未来在个人市场和企业级市场,智能终端市场均拥有着巨大的增长容量,这对软硬件厂商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接下来的几年里,应用服务、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将以高度统一的形式实现相互融合,产业价值链盈利体系逐步转变,服务和应用带来的利润占比继续提升,作为移动互联生态系统的入口,智能终端可以上传和载入应用服务,凸显专业化服务的终端优势。未来智能终端的形态和作用具有无限可能性,互联网厂商、汽车厂商、家居厂商和网络运营商都可能加入对智能硬件市场的开发和争夺之中。整个智能终端市场在创造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会带来高达千万个就业机会,并协调优化其他社会生产活动以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未来智能终端市场会表现出以下特征。

31资本积累迅速

2007年第一部进入民用市场的智能手机后仅8年时间,智能终端市场积累起数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苹果公司市值超过7200亿美元(2015年7月12日数据,下同),谷歌公司市值3638亿美元,小米公司在短短5年内市值估价突破450亿美元,终端产品加工生产的制造型企业富士康实现收入大幅增长。数据表明智能终端市场的发展相比较传统行业具有爆炸式增长的特点,得益于其处于耐用品消费市场前沿地位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改变,经济学理论指出革命性的工业品出现往往会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未来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存在,极高的市场活跃度会吸引大量风险投资基金注入,资金来源的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规模。

32新兴市场崛起

包括中国、东南亚、印度和拉美地区未来将全球厂商的主要战场,Gartner报告称智能手机在亚太、东欧和拉美增长率最高,分别达到741%、316%和557%。在印度,2013年智能手机个人用户为7600万,但是到了2018年预计会增长到2792亿。未来高度的市场容量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面对新兴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国际老牌厂商,还是中国的新兴厂商,都需要做好准备。

33科技进步推动市场持续扩张和利润增长

未来随着进入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的开发者数量增长,更多新技术将被使用于已有产品线和新开发的产品线上,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零售市场里可选智能终端类别增加,新一轮的利润积累将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生成。

34与传统行业融合创造经济效益

智能终端市场可以作为传统行业的填充和更新,尽管目前引入智能终端到生产流程的行业并不多,但是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行业配套智能终端产品来彻底改变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减少运行成本,智能终端市场的发展在未来将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4我国智能终端市场未来发展

中国正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最大消费市场,预期未来当智能终端产品形态进一步丰富,中国的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里,面对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行业内竞争也势必会更加激烈。我国智能终端市场风险和机遇并存。伴随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中国市场获得了爆发式增长,迎来了创业者和投资界的共同关注,未来数年仍属于行业初创期,中国的华为、小米、魅族等厂商可以继续享受快速的规模增长和资本积累。而智能终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不确定的,谁抓住新的浪潮新的空窗就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国消费市场需求区别于欧美是本土厂商对国际厂商的优势所在,结合中国市场特色的产品有利于本土厂商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取胜。有机遇就会有风险,由于市场是公平的,国际资本的进入对本土厂商发起有力的挑战,市场的淘汰机制会是使本土企业面临发展阵痛。中国企业未来有可能在整个智能终端产业链里攫取的价值比例比传统行业更低。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不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而国外公司则已经通过大量自有专利形成竞争壁垒。我国智能终端市场未来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41注重本土市场

市场研究公司弗雷斯特公司最新报告表明到2015年我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44%,意味着其进入大众市场,不再是一项小众的解决方案,但中国市场依旧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具体表现在消费群体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在智能终端其他细分领域,中国市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未来本土市场的需求潜力决定了本土智能终端产业链的持续繁荣。

42本土企业创新发展

经历了由免费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带来的黄金发展期和在低端机市场的拼杀时期之后,本土企业首先需要加大对于核心专利保护力度,防止国际厂商的专利战争。积极研发自主操作系统以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来进行系统性盈利,摆脱目前依赖硬件或者某一服务的单一盈利模式。最后,在未来几年本土厂商必须扭转目前智能设备的处理器,内存等核心部件由国外垄断供应的不利局面,加大对半导体产业,国产芯片的研发投入,在产品线的两端改变粗放发展模式,完成由“市场红利”向“创新红利”的转变。

43产业政策支持

未来政府需要有意识的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将智能终端产业列为经济发展主导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终端产品开发,在税收、审查、政策等方面给予厂商扶持。

二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投入创新信息耐用消费电子产品的开发工作,鼓励智能终端厂商创新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热点,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和规模化计划,支持研发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前瞻性产品。促进硬件与服务匹配发展。

三是鼓励数字企业智能终端建设及集群化,支持数字企业试点工程和数字企业产业区建设。

四是鼓励制造加工企业与半导体、芯片、应用企业合并形成产业链。推动移动通信、软件企业和制造工厂在产品订单、大额采购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智能终端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44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增长

通过大力发展智能终端行业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由高增长,高能耗的“库兹尼茨增长”模式向技术创新为特征的“熊彼特增长”模式转型,经济结构的优化需要前沿行业的有力支撑,智能终端产业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增长具有深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5结束语

未来智能终端的经济特征在于产品融合、厂商融合和行业融合,终端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存在在社会生产生活各层级相互反应创造价值。智能终端市场的经济体量在未来会进一步扩大,市场的竞争博弈代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本土厂商需要立足本土市场厘清形势、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坚持创新从而在未来智能终端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参考文献:

[1]IDC:2014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10大预测[J].集成电路应用,2014(2):43

[2]飞扬全球移动终端市场发展趋势[J].世界电信,2013(11):58-62

[3]张静论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的专利保护[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4]中国智能终端单季出货近亿台――IDC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季度跟踪报告稿[J].微电脑世界,2013(3):106

篇7

这些行业的受众都去哪儿了?

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快捷移民,目的地只有一个――手机。大众传媒的所有用户转眼之间都转到了移动终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互联网移民。

早在二十世纪末,美国社会学家保罗・莱文森就在《手机》一书中预言,手机将成为人体的一个新器官:“手机不仅有移动功能,而且有生命和创造功能。”如今,手机已经牢牢长在了人们的身上,人们临睡前抚摸的最后一个物件是手机,醒来后第一个摸索寻找的也是手机。

智能手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低头一族不论年龄,没有代沟,同在地球上,都在低头看手机。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变成了人与外部世界连接的超级终端。

“给我一部连上Wi-Fi的手机,我就可以改变世界。”移动互联网正在使整个社会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变化。

虽然信息每天都在以几何级数暴增,但传统的大众传媒却在衰落。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改变了,以前是读报纸、看电视,现在是看手机。

2014年春节的微信抢红包,是对移动支付最好的一次科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PC互联网培养了年轻一代宅男宅女,移动互联网则使全民变“宅”。

作为互联网肇始者的美国正在开启一项覆盖美国全境的免费Wi-Fi计划,如果计划得以实现,不仅会进一步提升美国的竞争力,而且会使这个全球头号消费大国的商业形态发生巨变。

移动互联网大移民,使得全球PC销量锐减,电视机销售增长乏力。

全民变宅使得美国很多商业中心“塌陷”,实体店经营出现困难。人人都热衷网购,实体店衰落已成必然。在中国,这一切也都不期而至。

移动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的入口,已经渗透到通讯、社交、娱乐、电商、金融等领域。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会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联网等移动智能硬件方面呈现井喷式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大潮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所有行业。面对一个信息交换随时随地发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还以传统思维抱残守缺,那面临的就不仅仅是活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会不会被时代抛弃的问题。

篇8

土巴兔是什么?其实就是一家做家装O2O平台的互联网公司。不过在今年3月,这家公司拿下了2亿美元的C轮融资,创下家装行业最大单笔融资纪录。也正是在此轮融资之后,他们决定“高调”一把:大范围投放广告,冠名北京卫视节目,找汪涵做代言......经历了7年的深耕与沉淀,王国彬感觉是时候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了。

王国彬是谁?土巴兔创始人、CEO、掌舵者......不过,这些标签恐怕都没有“兔爸爸”来得更贴切。

“兔爸爸”的愿望

在创办土巴兔之前,王国彬曾有过两段创业经历:第一次,创办了设计师培训学校;第二次,创办了一家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有人说,带着如此丰富的创业经验,王国彬接下来应该会走得比较“舒坦”。其实不然,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同样走了不少弯路。

2008年7月,土巴兔装修网成立。准确来说,最初的土巴兔是一个设计师作品的交流社区,通过设计师的作品,让业主根据图片找到设计师。不过,王国彬很快发现,真正愿意付费给设计师的群体少之又少,这种模式更适合拥有高端豪宅、别墅的家庭。

于是,土巴兔开始转变方向――与国内的装修公司合作。用户在网站登记,装修公司主动上门免费服务,最后由用户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一家。之后,土巴兔将服务“升级”,推出担保交易式O2O,一方面对装修公司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管,一方面利用“装修保”对装修公司资金进行托管。这恰为土巴兔在之后的爆发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底,土巴兔实现了服务端重塑式O2O,即对装修公司施工的工艺、用材的标准和服务标准进行规范,最终反馈到装修业主的利益上。

2015年,土巴兔又开始探索如何将订单直接派给施工工人和设计师,这样用户在平台上既可以找到装修公司,也可以对接到施工工人。

发展模式不断调整,“兔爸爸”的初衷却从未改变:让用户装修变得更方便、更轻松!围绕用户价值“下足功夫”,土巴兔如今的发展奇迹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

重度垂直的魅力

2011年,A轮,经纬创投投资数百万美元,2013年6月,经纬再度追投;2014年2月,B轮,红杉资本和经纬创投投资达亿元人民币;2015年3月,C轮,58同城、红杉资本、经纬创投投入2亿美元。做互联网装修的人不少,风投为何频频为土巴兔转身?答案是:重度垂直。

“重度垂直”是什么?有媒体人给出解释,就是专注于一个垂直市场,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在细分领域做透用户,重度运营,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壁垒。

土巴兔先是以互联网为中心,成为业主与家居建材经销商、装修公司、设计师等的中间沟通平台。在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逐渐走向线下,参与到整个装修服务链过程中,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链。“土巴兔最新的UV已达到每日300万,用户请求订单量达到每日36000单,就在前几天,‘土巴兔’的百度指数一路飙升,是‘装修’这个行业词的4倍。”王国彬微微一笑,重度垂直的确给土巴兔带来了不少“红利”!

“互联网+传统行业,已经是风口和趋势。土巴兔早早从垂直领域切入,选准了一个商业价值及盈利空间极大的传统行业,运用新技术,掌握行业‘痛点’,辐射相关产业链,这里面可以整合的资源、想象的空间太大......这正是他们能够不断打动资本的重要原因。”一位投资界资深人士认为。

不过,在记者看来,光打动投资人是不够的,要想让投资人真正抛出“橄榄枝”,恐怕还得有足以支撑起土巴兔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我们不打算在用户最痛的装修环节盈利,目前主要是通过向装修公司收取信息服务费、广告费等方式实现盈利,未来则会逐步搭建家居建材领域的B2C平台,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家装等产品。”王国彬透露,智能家居领域也有可能成为土巴兔未来的理想盈利点,通过土巴兔APP智能控制家里的所有设备,并搜集家庭数据信息,进而成为中国家庭的消费入口。

一统江湖

“在与投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当我向“兔爸爸”提出这个问题,他不禁笑了起来:“应该说投资人对我们印象更深刻!”

王国彬举了一个例子。在刚接触经纬时,土巴兔的网站域名其实还没有注册下来,经纬创投中国区副总裁肖敏提议,为了以后的发展,域名还是趁早拿到手里比较稳妥。第二天,当经纬方面再次和土巴兔联系,即被告知域名已经注册完成。令人咋舌的团队执行力,不难理解为何肖敏在几轮融资中一直钟情于土巴兔。

采访当日,正值土巴兔七周年庆典,王国彬身着土巴兔最新的“战袍”,T恤上“统一江湖”的字样吸引了我的目光。土巴兔有着怎样的“江湖梦”?王国彬的眼中“写”满了坚定:“让天下人轻松住进暖暖新家!”

篇9

创业板青睐六大产业

“十年磨剑”,我国创业板终于在今年10月底正式推出了,第一批挂牌交易企业有28家,其中有近一半是电子信息企业,创业板给电子信息发展带来新的平台。人们希望,若干年后,中国创业板也能培育出诸如微软、英特尔、苹果、谷歌那样赫赫有名的IT企业,这些企业当初都是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成长起来的。

创业板的推出不仅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创业板将拉动民间投资,引导社会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新兴行业、创新型企业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创业板发展规划,创业将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就业机会多的成长型创业企业,特别是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专家指出,创业板的宗旨是支持自主创新的产业。其实,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情况看也差不多,申银万国的分析师曾比较过纳斯达克市场的行业结构,发现与主板显著不同:一是行业覆盖面不同,创业板行业类别相对较少,而主板行业覆盖更全面;二是行业特点不同,创业板行业更突显高科技成分,计算机、电信和生物科技占据了近70%的市值比重。

有关资料显示,从准备上创业板的企业群体中可以看出,行业分布排在第一位的是电子信息产业,这其实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因为中国的计算机通信方面的人才和技术积累比较扎实,加上国家提出两化融合战略,信息技术对各个行业的渗透越来越深,发展非常迅猛。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所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增长4.8%,但上报创业板的企业平均净利润增速近40%。高成长性企业将在创业板找到自己的位置,创业板也将成为它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电子商务出现融合趋势

电子商务正变得炙手可热。马云称:“十年之后中国将没有电子商务。”他的理由是电子商务将彻底地融入到所有企业的血液当中,成为企业日常运作的一部分。

由于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和行业模式,行业产业链的整合步伐正在加快。未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向纵深化发展。三网合一潮流势不可挡,高速宽带互联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移动通信将成为进行电子商务的主要媒体。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包括物流和配送体系将逐步规范和完善。

向专业化发展。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网上购物人口仍将是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为主,他们购买力强,受教育程度较高,生活的个性化诉求比较强烈。对B2B电子商务模式来说,发展以特定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也是一种趋势。

向国际化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能够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打破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刺激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必将走向世界。

向区域化发展。电子商务的区域化趋势是就中国独特的国情条件而言的。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社会群体在收入、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上网人口仍将以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而B2C电子商务模式的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以B2C模式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规划、配送体系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现实,采取有重点的区域化战略,才能最有效地扩大网上营销的规模和效益。

进一步说,在后工业时代,电子商务必将走向融合。这不仅是B2B与C2C、B2C互相融合,而且还是电子商务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甚至是传统行业企业的融合。

物联网圈地正酣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称传感网,甚至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感知网”。它是指将各种传感设备,比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被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物联网概念越来越火,有人说是技术升级,有人称是技术革命。其实,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作为前沿交叉领域,物联网同时涉及芯片、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等多种技术。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回顾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发展,投资者可以得到的启示是,这个产业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在早期阶段,基础设施提供商面临的机会最大。因为物联网业务的广泛开展必将对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的升级、扩容、优化、融合势在必行。

专家认为,物联网被业界喻为是继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和绿色革命之后全球重大的科技革命,也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历史大趋势之一。大体来讲,物联网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技术:以RFID为代表的物品识别技术;传感和传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以3C融合为代表的智能物体技术。这5个产业群将至少拉动上百亿的经济效益,前景十分广阔。

从市场情况看,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将非常广泛,目前已经开始实现的运用领域包括:零售行业、物流行业、医药行业、食品行业、智能建筑;即将开始实现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等。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研究人员指出,物联网发展仍存在许多障碍,包括:科技水平的障碍,如国内智能交通高端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抢占;法律、监管与技术标准的障碍;公众普及的障碍,如数据安全性的担忧以及隐私的保护;规模经济不够,成本较高,缺乏长期的盈利模式;地址资源严重缺失等等。

从技术上看,目前中国在RFID上并无主导权,而美国在这方面一马当先,其专利申请总量超过了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本以及中国等多个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总和,所占总数比例高达53%。而日本、欧洲则在传感器技术上拥有巨大优势。当然,物联网还涉及其他技术领域,比如二维码等。其中,二维码是借助特定几何图形记录数据信息,借助移动通信网络,以短信等形式传递信息。

篇10

1

中国物联网发展总体态势

(一)中国物联网处于产业爆发前期,各企业寻找战略机遇

物联网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物联网应用的普及和逐渐成熟,推动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数以百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

(二)物联网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与智慧化升级

从技术角度来看,物联网可以被认为是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处理的一种智能网络。当前,全球物联网进入了由传统行业升级和规模化消费市场推动的新一轮发展浪潮。传统产业的智能化与智慧化升级成为推动物联网突破创新的重要契机,具有规模巨大、带动性强的特点,是世界各国发展竞争的焦点。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和新技术变革的出现,各国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中国“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抢占新一轮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

物联网技术是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推动在产品、设备、流程、服务中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应用,网络连接的部署和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业务分析和数据处理,加速推动物联网突破创新。具有入口级市场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包括车联网、智慧城市(社会公共事业、公共管理)、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等成为当前物联网发展的热点领域,主要原因一是规模效益显著,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业务分布范围广,利于释放物联网广域连接的潜力;三是面向消费市场具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并具有高附加值。

2

物联网产业关键环节重大进展和产业生态构建情况

(一)物联网平台进入蓬勃发展期,竞争日益激烈

根据2017年6月IoT Analytics对其物联网平台报告进行的第三次更新,目前全球物联网平台企业已经由2015年的260家、2016年的360家增长到如今的450家,其增长幅度接近25%。物联网平台具有较强的行业性,从大的方向来讲,主要集中在toC(物联网面向消费者用户端)和toB(物联网面向商业服务提供者端)两个领域。在toC侧,21%的企业提供智能家庭服务,其他领域的应用则占比较低。在toB侧,目前大多数供应商聚焦于工业/制造领域,占比32%,其次是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和移动通信领域,占比均达到20%以上,健康、物流、零售等领域也显现出不小的潜力。物联网平台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IoT Analytics的执行董事长预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物联网平台市场,许多初创企业也会纷纷踏入该领域,这将导致该市场呈现更加严重的碎片化。

图1 2017物联网平台领域分布

资料来源:IoT Analytics

国内物联网平台市场较国外起步晚,缺少成熟的应用案例,但是2017年国内物联网平台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图2总结了48个支持开发者模式的物联网平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国内企业。2017年,阿里、腾讯、华为都提出了推动物联网平台发展的战略。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物联网平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0万亿人民币,在这个“钱景”向好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平台出现和崛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市场,企业更需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保持自身的行业特色。

图2 48个支持开发功能的物联网平台[1]

资料来源:百度百家号·物联网调查

(二)物联网操作系统面向物联网新需求不断实现升级优化

物联网操作系统介于计算机、手机等复杂的操作系统与简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之间,除具备传统的设备资源管理功能外,物联网操作系统还需要考虑硬件设备的多样化、物联网碎片化的特征,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物联网操作系统具有模块化、内核可伸缩、云端适配、自组网等技术特征,作为一个公共的业务开发平台,可有效节省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为物联网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打通物联网产业的上下游,加速物联网生态环境的培育进程。

(三)物联网产业生态构建进入高速发展期,各大企业加速物联网生态布局

目前,中国的物联网建设如火如荼,物联网产业生态构建进入高速发展期。一是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逐步成熟为推动物联网生态构建提供了发展条件:物联网部署成本不断下降,相比十年前,处理器价格下降了98%,传感器价格下降54%,带宽价格下降97%;物联网技术不断突破,NB-IoT(窄带物联网)、LoRa、Sigfox等低功耗广域连接技术的提出为万物互联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数据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大数据整体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信息提取、知识表现、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迅速发展;云计算的成熟和开源模式降低了企业构建生态的门槛。二是全球物联网应用增长态势明显,万物互联时代开启,为物联网生态构建提供了发展空间:物联网发展极大激发了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活力,带动智能制造、车联网、新材料等行业交叉融合创新,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物联网发展将进一步带动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产业投资空间不断扩大;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刺激新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消费需求,开辟制造业发展新空间。三是标准化、开源模式和知识产权的推进为规模化的物联网生态发展和有序竞争提供基础共性环节。

在此背景下,中国各大企业纷纷布局物联网生态战略。2017年全联接大会上,华为首次提出“平台+连接+生态”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并现场呈现了华为企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全貌。2017年阿里巴巴在其举办的云栖大会上表示物联网也是阿里巴巴的战略之一,并推出全新的物联网平台Link,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格局聚拢生态朋友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也都在积极构建物联网产业生态,依托自身网络优势,进一步开拓新领域,运营新网络,拥抱万物互联新时代。中国电科提出了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从物体描述、发现、交互和安全四个核心技术展开研究,构建全国物联网基础设施,激发更广泛的潜在应用,打造物联网生态。爱立信与中国联通联手打造语音物联网基础支撑平台、物联网加速器平台、工业物联网应用等多项技术及解决方案,致力打造全新的物联网生态圈,拉动物联网产业链的融合与发展。

3

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情况

(一)移动物联网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模式和途径

移动物联网是基于移动手持设备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让所有的东西都联系起来。有三个必要条件:感应处理终端、传输通道、控制处理平台。移动物联网体系覆盖面极广,可实现现实世界中所有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 移动物联网是移动通信、移动终端、物联网三大领域碰撞和融合的结果,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模式和途径。

移动物联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模式和发展途径,目前在国际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和发展指向。但从全球物联网的发展中,可以看到移动物联网正在经历着爆发式增长,尤其是随着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移动化的物联网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移动物联网作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模式,已经悄然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最初的概念期到如今的逐步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将移动物联网纳入战略规划中。移动物联网开放的平台为客户、运营商与开发者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合作模式,其产业和应用的联动发展更是为未来市场的快速增长做了良好铺垫。

当前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共识,移动物联网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产业升级、民众生活改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可穿戴设备成为移动物联网的代表性产业

在创新技术的驱动下,可穿戴设备、智慧零售、共享经济等以物联网为主要工具的商业模式正取代工业物联网成为物联网商业化的主流,甚至是引领未来几年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新生力军。随着成本减少和技术的进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得以更为贴近用户的日常活动,以可穿戴设备、新零售和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ToC经济体系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快速崛起。

1、行业持续增长,以设备为端口获取数据

可穿戴设备以多种形式为用户提供便携式的智能娱乐和监测服务,并以此获取用户日常行为数据。兴业证券研究所《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2017)》指出,2015年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年,全年增速超过470%,在2016年后增速趋于稳定,预计2019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可达到487.1亿的市场规模。

图4 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就目前产品种类而言,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头戴类、腕带类、携带类和身穿类产品,其中以腕带类的智能手环、手表为主流,并与智能手机蓝牙连接作为主要数据传输手段。

可穿戴设备作为物联网在用户端最早实现的直接应用,凭借它的便携性和满足用户对健康等数据指标的追踪需求在近几年迅速打开市场。

图5 全球物联网市场投入处于持续增长阶段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目前国内智能可穿戴市场的主要领军者有苹果、三星、小米、Fitbit等信息技术厂商,而他们之所以在这块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布局,一方面是为了和其他智能产品形成生态闭环,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具有商业价值的用户健康数据。

2、数据需求贯穿了用户和供应商的商业行为

对于数据的了解和应用贯穿了用户对可穿戴设备使用的目的和供应商的盈利模式。从用户端层面来看,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的目的首先集中于对自身健康数据的追踪,根据AC创新平台统计,以此为目的的用户比例达到 70%以上。

追踪数据的结果则引出了他们针对日常运动饮食和健康调整等其他消费行为。其次,50%—60%的用户基于GPS定位和消息提醒而使用可穿戴设备,借助产品的物联网通信技术满足了他们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

从开发商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的销售只是前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将设备作为物联网端口的布局,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商业化行为。

搭建与自身硬件产品配套的软件平台是几乎每个开放商的必行之路。一方面以平台为纽带链接自身的其他产品,与可穿戴设备形成生态闭环;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开放化和数据共享,以精准营销、引入餐饮、零售和保险等第三方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

3、低功耗技术有效解决可穿戴设备痛点

从技术角度来看,影响用户购买或者持续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痛点主要有两点:设备难以独立于手机和电池续航效果差。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智能手表目前已具备离线支付功能。这就意味着在智能手机之后,手表也将成为用户移动支付数据的收集端口。

相比之下,智能手环的功能仍集中于对用户健康数据的采集跟踪,因为蓝牙通讯手段的单一性使其连接范围依然受限于10米之内,数据的传输无法做到独立于手机或实时同步。智能手环续航能力差主要是由手环内多类传感器和蓝牙通讯的功耗造成。

在低功耗技术的发展下,特别是NB-IoT的推广应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对于能耗低、覆盖广的通信需求将得到满足。NB-IoT媲美于4G的覆盖距离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有望独立于手机并直接向后台传输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与此同时,NB-IoT远低于蓝牙的功耗程度将大幅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长,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三)移动物联网的主要特征

具备位置感知、移动管理、服务集成三大特点的移动物联网已成为物联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移动物联网的移动管理

对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安全性以及业务连续性等方面的管理,使终端与移动物联网的联系状态达到最佳,进而为各种移动物联网应用提供服务。移动管理的六个关键元素为:移动设备管理、移动应用管理、移动内容管理、移动策略管理、移动费用管理和身份管理。移动管理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链路层接入策略、多接口与多连接、用户无关的漫游切换等。

2、移动物联网的服务集成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移动物联网产业将与全球同步进入发展成熟期,与之相关的各类应用都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除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三大产业级应用市场外,车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消费级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普及。因为面向物的移动物联网服务需要贯穿物体的全生命周期,物体归属关系的不断变化、物体智能配置差异以及服务方式在开通、激活、休眠再激活等状态之间的切换,导致移动物联网的服务集成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打造物联网服务平台,即移动物联网连接平台和移动物联网业务使能[1]平台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移动物联网连接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感知连接、管理连接、诊断连接与安全连接在内的高体验、差异化的通道服务;移动物联网业务使能平台为移动物联网业务开发者提供连接能力、适配能力等方面的服务,以及面向开发者提供相应开发工具,使得移动物联网产业链开发者能够降低开发与技术成本,与细分领域合作,使得专业能力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整合,加快应用的发展。

(四)移动物联网发展趋势

1、大型企业进入移动物联网市场,引领行业发展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已与多家运营商在全球范围进行了基于NB-IoT技术的物联网方案实践。从2015年2月至今,华为已联合沃达丰、上海联通、中国电信、澳洲东南水务、阿联酋电信等国内外企业,开展了智能停车、智慧水务等业务的应用测试。华为海思、高通、Intel、Nodric、锐迪科、联发科、中兴微等均在积极研发 NB-IoT 芯片,并已在 2017 年投入商用。高通的 MDM 9206 目前可支持 Cat-M1(eMTC),后期可升级支持NB-IOT。Intel的XMM7115、XMM7315 调制解调器可支持NB-IoT。华为自主研发的 NB-IoT 的终端芯片已支持规模商用,并预计后续每月发货 100 万片。中兴的智能停车解决方案也已经在深圳等地成功试商用。华为已经联合澳大利亚东南水务公司(South East Water)启动NB-IoT技术在水务行业的应用项目。华为还与沃达丰成功开展了使用NB-IoT的智能泊车试验,并于2017年上半年开始投入商用。智慧跟踪系统通过NB-IoT系统传递GPS定位信息,可进行宠物位置管理、自行车防盗、旅行箱位置管理、快递追踪、老人追踪、易失物品防丢失等方面的应用。

创新型移动物联网也有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共享单车,2017年2月,ofo与中国电信、华为达成合作,三方共同研发基于新一代物联网NB-loT技术的共享单车智能解决方案,中国电信为ofo提供无线网络资源,华为为ofo提供NB-IoT芯片,并提供网络技术支持。NB-IoT技术能够帮助ofo适应更加恶劣的环境,包括地下停车场、隧道、以及建筑物密集的地区,同时全新的智能锁续航能力更长,且开锁时间将远低于目前智能锁5-10秒钟的水平,解锁成功率也将大幅提升。

2、移动物联网消费市场将扩大规模提升价值

从目前国内相关业态的发展形势来看,各类传感器正不断向着微型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也在不断迭代,云计算与精准定位服务能力的加强更进一步提升位置计算能力,目前三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都在不断加快。

据统计,市场对“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需求占移动物联网项目总需求的20%,在巨大的需求拉动下,2020 年全世界智慧城市总投资额将达1200 亿美元。而在消费级终端方面,车联网市场的发展也将驶入快车道,据预测,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338亿美元,至2025年更将上升到2162亿美元[2]。

移动物联网将产生大数据,如何使这些数据真正产生价值,为企业所用,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各类应用在受益移动物联网技术发展同时,也会对移动物联网的技术与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2017)研究报告》指出,随着高精准定位服务普及,未来所有场景下取得的数据可能都必须加上精准时空坐标,以实现更准确的储存、管理、挖掘及利用,这将催生出“时空数据资产”这一全新的概念。

3、5G商用将为移动物联网产业带来爆炸式发展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英文简称,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整部超高画质电影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除此之外,5G网络在传输稳定性、传输容量上也较4G网络有明显优势。因此,5G网络一旦商用,将为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奠定发展基础。

根据多个国际标准组织的工作安排,2018年首个版本的国际5G标准将正式出炉。业内分析认为,5G标准公布后,全球主要运营商将展开5G网络部署工作。工信部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2020年启动5G商用服务。根据工信部等部门提出的5G推进工作部署以及三大运营商的5G商用计划,我国将于2018年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推出商用服务。

5G将给移动物联网技术带来爆炸式的发展,如自动驾驶技术、便携式可穿戴的医疗设备、AR/VR技术等,都是万亿级别的市场。5G不但会成为全球通信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也会为各项新兴信息技术的崛起创造机会。目前,包括华为、中兴、高通、爱立信、诺基亚在内的全球通信企业,均已围绕5G展开积极布局,以求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领先机。

4

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物联网概念不应过度炒作,要脚踏实地投入科研,发展实体产业

近5年物联网产业热度呈指数级升温,与物联网有关的公司层出不穷。这些物联网产业领域的公司来源有很多途径,其中一大部分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下由初创的互联网软件开发商转型而来的。在这些企业眼中,物联网无非是互联网上面加了一点新概念,类似于同一个游戏在安卓商店和苹果商店里只是平台不同而已,玩法都是一模一样的。这些初创企业本身就只有软件开发能力而没有硬件基础,并且没有真正理解物联网的价值,导致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被冠以物联网的名义,和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理念“万物互联”并没有较强的相关性。与现在热炒的大数据和区块链概念一样,不是拥有了大量数据就是大数据,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上,使其发挥价值;区块链也不仅仅是分布式账本那么简单,只拿来炒作价格如过山车一般的比特币。

另外一部分涉足物联网产业的公司是互联网与信息通信行业的巨头企业。这些巨头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紧跟技术演进过程中的每一个热点,将物联网产业向其主营业务方向引导,利用其话语权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限制在了网络层面,导致物联网底层的传感技术没有得到与之地位相符的支持力度,物联网产业变成了互联网盛世的附庸。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倡导各界理性看待物联网产业发展,对其科技发展曲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能盲目追求短期的利益,要关注长期的科技积累,脚踏实地做好科研工作,发展实体经济,避免物联网产业成为泡沫产业。

(二)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让物联网技术融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随着外国科技与金融界对新概念的炒作,关于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不胜枚举。一些大型的咨询公司为了配合客户企业的营销战略,会周期性推出一些新的概念并加以夸大,用美好的愿景吸引投资。

同时,国内外学术界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意图也很明显,对于同一个事物分别按照不同的名称和一套说辞纳入自己的逻辑体系中,久而久之,对于下一代网络的描绘益趋混乱、益趋复杂,人们对于屡次无法兑现的愿景产生了厌倦,阻碍了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

物联网、移动物联网、智能制造、物理信息系统、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等这些名词让人眼花缭乱。就算请一个业内专家来仔细分辨,也很难让人信服地将其区分开来。这些概念和背后的科技与资本势力暗自较量,各自划定一个范围互相排斥,既浪费了资源又阻碍科研进步。

在当前的局面下,政府应该出面将各自为政的物联网科技与产业统一整合,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这两个最终极也最复杂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按照有利于国家前沿科技创新和行业健康发展的思路,使两者深度融合,互惠互利。

(三)政府主导的核心工业应积极寻求变革,与市场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根据帕累托法则,工业占据着中国80%的经济份额,所以工业领域的变革,将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消费领域,而核心的工业又掌握在政府手里,物联网与核心工业的结合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予以切实有效的支持。

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常听到人们谈到2017年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元年。但是一年过去了,物联网产业,尤其是移动物联网产业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实质性铺开。如果没有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核心工业以物联网为载体实现产业升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命题。如果在2018年,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新的政策,那么利用物联网实现工业去落后产能、高端制造业产业升级等等,就指日可待了。

(四)发展物联网产业帮助解决老龄化提前等严重社会问题

老龄化问题是我国未来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老龄化可能导致社会劳动力缺乏,社会福利体系负担过重,进入未富先老的窘迫境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以物联网为引领的产业升级将帮助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降低人口结构带来的社会经济风险。

比如发展物联网产业,可以把最低端的劳动力用机器替代。也就是说,尽管劳动力减少了,但过去低端劳动力的工作由机器完成,人力资本顺次向更高价值产出的岗位转移。那么劳动力仍然是足够的,也就能保证价值产出能力能够持续提升而不会被老龄化削弱。

物联网产业中最被看好的方向之一就是健康与医疗,这与老龄化社会的需求紧密相关。物联网可以使医疗从医院扩展到家中,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利用其时间上的优势,超越传统医疗模式对于老龄化疾病的治疗效果,使物联网成为老龄化社会必需的科技手段。

(五)在政策与技术层面消除安全问题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擎肘

物联网产业中的很多方面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摄像头,智能恒温器等设备。通过对它们的信息采集,可直接或间接地暴露用户的隐私信息。由于生产商缺乏安全意识或因为成本问题放弃了安全模块的设计,致使很多设备缺乏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管理等安全措施,使得物联网中的数据很容易被窃取或非法访问,造成数据泄露。近期频繁爆出的摄像头泄露隐私事件,直接使公众对物联网失去了安全方面的信任,使物联网产业中与日常生活方面的部分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