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研究背景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控制研究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控制研究背景

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会计业务

时代的发展不仅促使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信息技术一方面真正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强了人们生活的便捷性。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迎来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中的会计管理控制得到了良好改善,企业在进行实际生产经营方面管理的时候随着会计内部管理控制的加强,其实际发展状况也较为良好。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成为现今众多研究学者以及各个企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一、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一)会计信息化含义特征

从会计信息化的本质上讲其是网络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的有效结合体,通过实际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而有效实现会计方面的数据自动计算以及数据自动汇总存储等相关功能。此外,其还能够运用较为前端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会计管理内涵给与良好扩展。而企业在实际应用该种会计信息化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将财务信息与企业各方面业务资金等进行连接,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全面性以及综合性。可以说该种会计信息化不仅是时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会计信息化具备一定的内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涵盖较广范围。相较于以往传统手工核算而言,会计信息化较为便捷以及较为简单,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对传统会计手工核算的外延。从内容上讲该种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包含了会计实务以及基本理论和相应的财务报告和会计准则等将近十方面内容。而这些内容相较于传统手工核算而言则涵盖了较广范围。其二是数据实现了集成以及共享。对于会计工作而言信息的有效集成对于会计工作实际效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中的会计系统能够辐射经营生产的不同领域进而促使各项领域相关信息的良好连接以及有效转化,最终实现会计信息的统一性控制与管理;其三是智能系统的良好形成。相较于传统手工核算而言该种信息化的会计避免了手工核算的耗时耗力等缺点,通过自动化的先进核算功能进而将企业中大量繁杂的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并给与实际计算,因此减轻了以往会计较大工作量给,自动化的管理控制更是具备了人性化功能特点。其四是会计信息的动态化的实现。传统手工核算需要将季度以及年度相关会计报表给与汇总并整理,而整理汇总之后的会计信息具有固定性。而信息化的会计则能够较好地避免该种状况,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时时采集以及有效传递,进而实现动态化的数据更新。这对于企业会计内部实际管理控制具有较强影响作用。

(二)会计内部控制含义原则

会计内部控制从本质上讲主要是由相应的财产记录以及资产保障等程序方法构成的。此外,还包含了授权系统以及会计报告和保管记录等。而会计方面内部控制还讲究一定的原则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原则为适用性,即所有的财务方面内部管理需要与企业的业务范围以及实际经营规模和相应的风险状况业务特点等等方面适用,并且需要依据实际生产经营扩张等状况将财务方面内部管理给与实际更新以及调整。第二原则为全面性,即财务方面的内部管理需要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而避免任何一个经营环节中出现资金管理漏洞。第三原则为重要性,即财务方面的内部管理需要将重点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高风险以及重要业务加强关注,进而避免不必要的资金风险。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实际影响

(一)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内部控制间的关系

从控制理论出发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信息流通基础上实现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包含着信息传输以及信息加工和相应的信息处理等要素。而在企业中可以说会计信息涉及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以及机密资产信息等,因此,会计部门内部管理以及控制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方面的内部控制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会计内部方面良好控制能够对会计信息系统给与安全可靠性的实际保障,而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则能促进会计内部的实际控制,两者之间只有相互作用并相互支撑才能促使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工作有效开展。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

随着现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发展,企业在实际生产以及经营的过程中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通过信息技术来实际加强企业会计部门的良好发展。而正因如此,信息化会计应运而生。通过实际应用信息化会计,企业会计内部管理无论是在组织结构方面还是在会计系统开发安全环境等方面均得到了良好保障。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在会计方面内部控制上的实际影响则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

计算机运行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逻辑判断与推理能力强大,基于这个特点使得其内部控制产生了极大变化。人是会计信息化处理的主体,除了对于这个主体,大多数情况下依靠会计软件实现对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因此决定了对于其控制具有手工的特点,在手工条件依赖于以单一的人工控制与计算机控制两种形式。

2.企业组织模式的改变

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核算其工作模式被打破,工作岗位设置发生了一定的改观。这就相应地使得从业人员方面,增加了相关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与计算机专家,实现了对数据处理系统操作的有效性,促使具有保障作用的信息技术小组在财会部门中形成,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主要影响会计信息的采集,使得新的组织角色大量出现。

3.会计内部控制范围以及对象的改变

企业会计部门通过实际将信息化应用其中进而将以往会计内部对人的控制逐渐转向到对人以及对机器两方面的实际控制上。

三、探析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实际构建

(一)组织管理方面控制构建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中会计内部控制的实际构建首先要从组织管理方面进行着手,而对于组织方面的有效控制则集中在以下方法几点。

1.创新组织管理制度

企业要对会计部门给与重新结构方面划分,在会计部门的基础上具体将其细分为技术支持部门以及业务管理部门和相应的信息数据处理等部门。其中,技术支持部门主要工作职责为对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良好开发,对系统内容给与较好安全管理以及日常维护,同时定期对财务系统进行有效升级。而业务管理部门主要工作内容包含对企业会计部门执行业务以及负责资金批准和资产保管等相关事项。信息数据处理部门则需要具体对会计部门相应的会计信息给与良好解决与处理。

2.分离部门管理职责

对于企业会计部门来讲,不仅要具体细分为三个管理部门,即技术支持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相应的信息数据处理部门,还要将其部门职责给与良好分离。一般而言,要依据业务授权以及业务执行和相应的资产记录、资产保管等四项职能进行具体分离,具体来讲,技术支持该部门不能实际进行会计日常数据信息方面的处理,而信息数据处理该部门则不可以进行业务方面的执行和审批实际工作,而业务管理该部门在无法实际进行财务系统方面的日常维护工作,三细分部门职责不同,因此需要严格分离其工作职责,三细分部门还需要在工作职责分离的状况下做到相互监督制约以及有效稽核。

3.分离信息数据处理部门工作职责

一般来讲,会计部门中信息数据的实际处理往往是在相应会计资料收集汇总的基础上实现的,而该种状况也就使得财务信息数据无法在职责方面做到明确分离,因此,对于该种状况财务信息数据处理部门就需要将数据收集以及数据汇总划分为不同职责,进而通过职责细分避免犯罪以及财务数据差错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二)系统开发方面控制构建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中会计内部控制的实际构建除了要从组织管理方面进行着手外,还要从系统开发方面进行良好控制。具体来讲,会计系统的实际开发与良好控制一方面能够实际保证会计系统良好运行,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发现财务系统中存在的错误功能,进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准确性。因此,会计系统的实际开发控制也是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会计系统方面的开发控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点。

1.会计系统开发设计的可行性保障

对于企业会计部门而言,良好的内部控制需要做到对会计系统实际开发可行性的有效保障。而该种可行性保障主要包含了会计部门业务处理需求处理办法以及信息处理需求处理办法和会计管理决策处理办法等。

2.会计系统开发需要审计人员代表实际参加

对于企业会计部门而言,其中信息技术相关工作者并非对企业中相关业务和相应审计需求较为了解熟悉,因此,针对该种状况在进行会计系统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审计人员代表添加在其中,进而促使其两者之间及时了解彼此需求。

3.会计系统试运环节保障

会计系统的实际开发之后就需要进行试运,通过试运进而展现该会计系统是否真正适合企业财务会计应用需求。而如果试运结果较为满意则可以直接投入会计部门进行使用,但如果试运结果与预计结果有一定差异,只要差异在合理范围之内,则可以将会计系统在实际调整并检验之后再投入到会计具体工作中。

(三)系统环境方面控制构建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中会计内部控制的实际构建除了要从组织管理方面以及系统开发方面着手外,还要从系统环境方面进行良好控制。对于系统方面的环境控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方法上。

1.机房管理控制

在会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具体涉及到的机房维护以及使用等制度和相应的保密、安全等措施进行良好的控制,此外,还要对保管会计信息数据的机房进行防磁以及防尘和相应防火方面的实际控制管理,进而通过上述方面有效控制避免会计信息数据遭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丢失等现象。

2.机房机器使用控制

会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机房管理给与实际控制,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保管会计信息数据的机房中具体机器使用给与良好控制。严控控制会计部门机房的出入次数以及出入人员。

(四)系统应用方面控制构建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中会计内部控制的实际构建除了要从上述三方面进行着手之外,还要从系统应用方面进行良好控制。对于会计系统方面的应用控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数据输入实际控制

在会计部门实际内部控制中信息数据的键盘输入以及编码是其重要构成内容。一般而言,在会计系统合理设计前提下其输入格式以及编码格式对于确保会计数据以及记账凭证准确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会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该方面数据信息实际输入的过程中要提高工作责任心,在专业化的水平技能基础上依据会计系统完成各项会计工作要求。

2.数据处理实际控制

可以说,有效准确的数据处理是保证数据结果可靠准确的前提,因此,需要在做到两方面的数据信息处理实际控制:一方面是通过会计系统的可靠安全性来实际确保会计信息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是通过会计系统可靠安全性来确保会计内部工作开展的有序性。3.数据输出存取实际控制会计部门为了强化内部控制还需要将数据输出存取进行良好控制,在输出的过程中严格对输出的会计信息给与控制以及记录,在存取的过程中则需要严格依据会计凭证和相应的资金余额等文件进行良好保管,进而通过上述方法避免会计信息出现篡改以及被破坏等现象。

(五)网络安全方面控制构建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中会计内部控制的实际构建除了要从上述四方面进行着手之外,还需要从网络安全方面进行良好控制。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控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会计周界方面控制

所谓的会计周界方面实际控制主要是利用安全区域的良好控制进行将会计内部系统实际安全性给与有效确保。主要包含了明确财务部门内部网络实际边界进而避免不法分子侵入企业会计系统;建立企业会计部门会计内部网络防火墙,进而在外部网和内部网两者间进行保护屏障的实际构建。

2.会计访问方面控制

现今企业尤其是需要加强会计部门在网络系统方面的相应保护措施。而对于外部网络给与的访问控制则集中在财务系统口令的设置上以及会计系统登录名的合法检验上和相应会计网络资源访问权限、实时监视等方面上。相关会计部门技术工作人员还需要定期对会计应用系统进行障碍点和访问范围的实际监测控制,并将相应会计系统网络故障等进行严格记录。

3.会计防病毒方面控制

对于会计部门而言,加强内部控制需要从以下措施具体展开:应用杀毒软件对会计系统相应应用网络进行病毒追踪以及实时监控;应用反病毒软件对会计系统进行捆绑以及挂接,进而通过上述方法实际加强会计部门内部网络的可靠安全性。

四、结语

现代化技术的良好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开始在会计工作中添加信息技术,由此信息化会计应运而生,通过信息化会计企业会计内部管理无论是在组织结构方面还是在会计系统开发安全环境等方面均得到了良好保障。而也正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会计内部工作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与管理,最终促进会计部门工作的良好开展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彩云.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1):109-110.

[2]王少峰.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J].财政监督,2012(26):56-57.

[3]陈功梅.浅谈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全国商情,2013(24):77-78.

[4]姚佳音.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会计师,2015(3):65-66.

[5]刘洪海.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用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102-103.

篇2

关键词:网络背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企业会计行业不断的革新,为了有效的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效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国的企业会计行业经历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审计,同时实现了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网上报税、网上催账、网上银行等总额和服务性业务的拓展,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生机,但与此同时,给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途径,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期望本文的分析阐述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一、网络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授权方式的改变,容易滋生作弊剽窃现象

网络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授权方式改变为口令授权,即将授权注入到网络程序中,网络操作者只要通过口令触发程序,便可以轻松的获取授权,而且整个授权过程无内部监督,且不易被察觉安全漏洞,他一旦有人剽窃口令,便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2]。举个例子,自来水企业实施网络授权,水质等不经过视频安全局检测签章等,便会有大量的不法分子,剽窃自来水销售的口令获取销售权,他们便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在水质不确定,甚至有弄虚作假的成分时,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授权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危害,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传统授权方式的优点,加强内部监督,从而全面有效的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质量。

(二)原始凭证数字化,容易滋生伪造现象

传统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所使用的凭证是以纸张为载体,人工手写,即使有不法分子想要伪造凭证,也难以不留痕迹,而在网络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所使用的凭证转变为数字化凭证,是以数字的形式储存在互联网介质上,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将不合理的篡改或伪造痕迹消除,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社会应有价值,同时给内部控制工作施加诸多压力和困难,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可持续发展,也大大的损伤企业的社会信誉[3]。因此,需要利用传统纸质凭证的优势,强化数字凭证的安全性,才能真正意义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企业的社会信誉,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难以及时发现漏洞

网络背景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在质量方面的要求,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但是由于大部分的企业会计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缺乏严密的知识体系,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人为失误,且会计人员不是专业的计算机人员,难以及时的发现操作漏洞,及时找到了问题所在指出,也为时晚矣,不法分子便会钻漏洞,侵扰计算机,构成安全隐患,同时,容易发生重复性失误,从而增加损失,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难以顺利实施。自来水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会计计算技能,但是,他们缺乏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的操作运行一知半解,面对计算机运行错误,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会妄加操作,造成更为严重的安全威胁,待计算机专业人士发现漏洞时,已经形成了无法挽回的安全隐患,从而可能造成企业信息泄露、计算机程序被盗、客户资料丢失等现象。因此,在网络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要不断的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提高程序化管理质量,定期的维护计算机安全运行,加强信息保密,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的提升网络背景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效率及质量,及时的查漏补缺,避免损失。

二、网络背景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防范对策

(一)完善授权方式,严惩剽窃行为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有效的保障控制质量,必须进一步完善授权方式,且目前出现的大量窃取授权的现象警示我们,授权不当,导致控制无效,因此,我们需要分化企业会计内部人员所掌握的授权控制力,在每个环节保障授权的安全性,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预防机制等,与传统授权方式相结合,控制每个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与此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计算机人士培训工作人员的网络工作质量严格把控,加强审计,定期检查维护计算机设备,与政府相关部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国家相关法律条例的约束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将权力分等级划分,且任何两者之间均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实行连带责任制、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严重的授权盗窃,立即启动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最快的时间内,减低损失[4]。近年来,自来水企业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上,加大了授权安全性保障,在与传统的签章授权方式的配合下,权力分化,将财务部门与授权部门分离开,并呈相互监督,且加入了社会公众的监督,制定了详细的内部奖惩制剂以及连带责任制,大大地提升了授权的安全性。总的来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授权方式,对于剽窃行为利用法律武器捍卫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保障其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隐患。

(二)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监控

任何一个企业原始交易凭证,都关乎到企业的经济动向以及能否健康的发展,不法分子伪造企业的原始交易凭证,目的在于获取更大的私利,甚至能够导致企业经济运转崩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当下先进的网络技术强化原始交易凭证的安全,即在互联网认证机构申请企业签名盖章,一旦发生交易,交易双方便要上传相关单据或相关证明到互联网认证机构,待确认无误后,互联网认证机构便会进行数字签名盖章加密,加密完成之后,便会分别给交易双方上传一份加密的凭证,形成三方认证,在这样的交易过程中,其交易一方无法获取交易另一方的数字凭证,便降低了原始交易凭证伪造现象,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方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质质量[5]。如:自来水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从日常饮用水的防伪标实看出这一点。总的来说,在网络背景下,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加强原始交易凭证的监控,才能有效的避免伪造造成的危害,全面有效的改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控制程序操作零失误

企业财会人员是控制且也经济运作的关键人物,在网络背景下,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计算机操作、维护技术,因此,企业需要为财会人员多创设一些计算机技术培训平台,可以资助他们研修计算机专业,定期审核他们的计算机水平,还可以邀请计算机专业人士担任企业财会岗位,通过实训,锻炼他们的财会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培育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等级考试,对其进行再继续教育,着重强化网络安全及会计电算化综合能力教育,全面有效的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尽可能的实现操作零失误,保障各项数据信息的安全。如近年,自来水企业意识到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操作的过程中,失误率越来越低,促进了自来水企业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说,只有不断的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的避免失误带来的严重危害,保障各项数据信息的安全,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高效和高质量。

三、结束语

网络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会出现的新问题有:授权方式的改变,容易滋生作弊剽窃现象;原始凭证数字化,容易滋生伪造现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难以及时发现漏洞;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更具开放性,同时容易滋生非法拦截等,严重威胁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安全,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我们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与传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优势相结合,完善授权方式,严惩剽窃行为;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监控;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控制程序操作零失误;适当控制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避免非法拦截,全面有效的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质量,保障数据信息安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录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创新研究――在互联网络环境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13-16.

[2]王鑫,李蕊,姚佳含.网络环境下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J].情报科学,2013,06:107-110.

[3]吴力佳,朱阳生.基于ERP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J].商业会计,2012,02:58-59.

[4]颜小琴.ERP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2,06:72-73.

篇3

【关键词】科研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北科院

一、内部控制规范的概念

1、广泛意义上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1。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财政部文件中的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2。

3、区别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成为法人实体。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3。

二、建立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原则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4: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北科院建立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内容及实施效果

(一)北科院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过程为:

北科院结合本院以及下属各研究所的实际情况,抽调院所各个业务部门和财务骨干人员,成立了内控项目小组,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进行调研和设计。总体安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启动阶段。主要是筹建工作组、进行人员培训、初步建立工作方法和工作标准等。

第二阶段为内部控制业务绘制。对单位相关业务进行分条分块确认,并针对院所实际情况绘制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第三阶段为建立风险评估标准阶段。

第四阶段为确认标准业务流程阶段,包括汇总重要过程步骤并进行差异分析,确认具体的控制方法机制。

第五阶段为监督执行效果,并根据效果设计改进计划,提交最终报告的阶段。

(二)北科院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内容包括:

1、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内部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3、预算控制。加强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整、决算编报、绩效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实现对经济活动风险控制。

4、业务流程控制。结合经济活动的性质、范围、规模和内部控制要求,明确各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流程中计划、审批、执行、监督等环节的要求,做到各流程手续完备,相关文件、记录和凭证完整。

5、资产保护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6、会计系统控制。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处理程序,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7、信息技术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规范信息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流程,建立用户管理制度、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网络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三)北科院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实施效果阐述如下:

1、进一步保证了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

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是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和目标。内部控制是扎根于北科院的深层次、全方位的制度安排,最终将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产生影响,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治风险弱化、会计信息失真和资本市场失灵现象。

2、进一步建立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堵截风险

控制标准与评价标准建设是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和重点 美国、日本、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都有一套统一的控制标准与评价标准相配套,从而确保其执行有源可溯、有章可循。

3、加强内控立法,严查不罚行为

内控立法是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内控法制建设是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强后盾,是明确北科院内控法律责任、规范管理层行为、防范财务欺诈与经济犯罪的有力武器,是推动内控评价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四、在北京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科研类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

(一)在全市推广科研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科研类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以及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制等问题。在我市科研类事业单位实施内控规范建设,对于其提升本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规范会计行为,以及合理利用国家资产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实施内控规范建设能够促进科研类事业单位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其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也可以强化其内部管理。

2、规范科研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使之有据可依。目前现行的一些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没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的正式的内部控制规范,这次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对于科研类的规范管理是一次机遇,科研类事业单位应抓住机遇改进和完善内控措施,改善管理水平,降低管理风险。

(二)具体建议措施有以下:

科研类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不仅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机制设计外,还应当关注以下方面: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与机制

(1)调整组织结构。科研类事业单位应通过调整内部结构、建立和本单位职能相近的组织机构以及职责分工制度,并通过人员分工、部门设置、权限的划分、岗位职责的制定等形式进行管理方面的控制,建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从而达到防止或减少舞弊发生的目的。

(2)逐步培养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观念和信息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单位自己的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变革,科研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自己的时代观念,注重培养与时俱进的内控观念和信息观念,对单位进行现代化管理,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2、建立沟通与联动机制以及督检查机制

对于以上提出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建立健全之后,需要事业单位有相应的信息和沟通机制以保证对制度进行贯彻落实。举例来说,事业单位领导层的政策方针是自上而下逐步灌输的过程,这要通过一定的信息渠道下达给单位全体人员,如果建立了完善的反馈机制,就能够使得单位及时发现风险与问题,避免更大问题的出现,比如在内控设置中加强审计部门、信息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动作用,审查信息系统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等。又比如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单位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约束,事业单位应当由审计部门负责调查违反行为准则的人员,通过内部审计,对内部各部门的财务、管理、效益进行审计。

机制建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科研类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学习,采用新思维与科学的方法,适应单位发展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全面系统地构建其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文件,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文

[2]企业内部控制课题研究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3]曾涛.财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4]文勇.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5]薛剑虹.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

[6]秦国杉.试论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7.8

[7]李青,吴国罡.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2010年5月,《浅谈IT 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1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2010年5月,《浅谈IT 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李青,吴国罡;

2财政部文件,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文;

篇4

【关键词】财务 信息化 高校 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的很多高校也引入了先进的财务系统,对于高校的财务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对于高校的财务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财务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的内部控制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二、财务信息化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高校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和财务信息系统在高校财务和会计管理中的应用,高校的内部控制的重点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会计记账工作已经基本上由计算机信息处理代替,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处理和报表制作也基本上由财务信息系统来完成,因此,通过对于会计账簿的审核和对于财务信息的监督和管理这种传统的内部控制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开始向对财务原始数据的审查、对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以及对财务管理系统的程序控制等信息的处理和控制转变。

(二)对高校内部控制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在财务工作中,开始使用大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活动。在这种新的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控制部门的很多工作开始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信息工作。这对于高校的内部控制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熟练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很好的使用。

(三)高校资金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高校资金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高校的货币资金主要是以收支两条线为原则,实施国库集中管理的办法,高校上级部门对于高校的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也是传统的财政管理办法,通过国库来对于高校的资金进行管理。在财务信息化应用以前,对于高校的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通过岗位分工、支付审批、库存管理和会计账簿的审查等来进行的。随着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传统的资金管理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校可以通过这个财务系统实现与银行和国库的对接,资金的往来和支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进行,基本上很少会用到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等实物单据。

三、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高校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首先,高校的领导层要认识到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积极地领导内部控制部门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领导层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高校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很好地实施和执行。其次,随着财务信息系统的引进,高校的很多部门的工作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要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所有部门和员工认识到新的背景下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地配合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为内部控制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提高财务信息化背景下的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给高校的财务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高校一定要重视新形势下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风险防范体制。高校要不断加强对于财务信息系统的监控和检查,建立起高校财务信息系统的风险安全防范机制,内部控制部门要对于信息系统安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对于重要的信息数据的保存和处理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部门人员素质

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高校内部控制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类的知识,还需要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进行很好地了解和应用。例如,高校应用的财务信息系统一般设计了许多子系统,比如账务管理系统、账务处理系统、查询系统以及报表管理系统等,这种应用广泛,操作性比较强的财务信息系统就对于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实际的工作操作中对于这一系统进行熟练的掌握和使用,从而为更好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四)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信息系统审计能力

财务信息化的发展给高校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审计工作的重点由传统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审查向财务信息数据的审查和信息系统的审计转变。高校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信息系统审计能力,从而使内部审计可以在新背景下发挥其独立监督的作用。审计部门要对于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财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等进行检查,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工作。

四、总结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财务信息系统来进行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这种新背景对于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需要重视财务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内部控制 审计风险 管理策略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现状

在当今社会,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这离不开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管理不断趋向于信息化发展。信息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审计与传统常规的内部审计相比,具有宏观性、预见性和建设性等特点,比如,为了避免和减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企业可以实施联网审计,使审计关口前移,随时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尽早给予解决,这是传统常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不可企及的。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息技术不仅降低了传统信息传输的迟缓、易失真的可能性,大大扩大了信息接收的范围,提高了信息传输以及接收的效率,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趋向于网络化、扁平化和虚拟化,减少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层次,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效率。此外,利用相关软件和现代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审计测试工作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有效地降低了手工审计状态下的人员舞弊或疏漏等造成的审计风险等。这些都是信息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带来的良好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弊端,如系统的开放性、数据的共享性、信息的分散性等都会给内部控制审计流程带来了新的风险,并且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信息化必须依赖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设备,这又给网络黑客等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而且一旦信息系统失灵或崩溃,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可见,信息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有其先进合理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危害性,因此,我们要能够辩证看待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信息化时代下的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

信息化时代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着很多风险问题,下面主要从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传达过程中以及信息责任追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相关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方面存在的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管理者以及执行者的风险偏好可能影响到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判断。在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评估虽然大多依赖于计算机等信息系统,但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审计主体的参与。而信息化时代下的风险导向审计将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在了风险评估方面,审计主体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专业判断时如果偏好风险,则可能会降低风险危害度,而如果审计主体对风险预估比较保守,就可能在评估时也较为保守,这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判断的弹性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此外,审计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运用信息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也可能成为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离不开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环境和质量存在风险,则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一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方面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运用的软件所在的计算机存在网络故障、木马、黑客、病毒等安全风险,必将随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形成威胁;二是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软件方面的风险。一般说来,企业运用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软件时,往往采用外界购买的方式进行,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节省成本,购买盗版软件,如果软件存在设计缺少保密设置、审核环节、反记账、反结账等缺陷,就可能存在随意更改审核内容的问题,那么,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也就形同虚设了。

(三)业务信息责任追溯方面存在的风险

在传统手工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中,每项工作都反映在书面上,每项工作的经手人、审核签批等都会有相应人签字,审计风险管理工作一旦出现漏洞,可以直接顺着线索找到负责人。但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中,各项审计管理工作都几乎脱离了相关责任人签字程序,各项纸质记录消失,数据存储介质也以磁盘、光盘、软件等为主,对于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难以找到责任人,再加上计算机病毒、程序处理错误、网络传输故障、非法入侵程序等的威胁都可能使得电子数据被破坏或重要数据被篡改,业务信息责任追溯难以真正落实下来。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在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涉及很多问题,我们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相关人员要齐心协力,严格按照相关规章流程办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措施。这也是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值得每家企业管理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制定相关内控审计规章流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一是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与审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主要是基于信息系统完成的,要想加强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效果,首先要提高计算机安全系数以及内控审计风险管理软件的安全系数,在软件设计开发时就要从专业审计角度对信息系统的参数设定、授权流程审批、相关核算办法、数据库安全性能等各个方面入手,还要同时加强计算机防火墙的设置,提高计算机以及审计风险管理软件的安全和性能。

二是要制定内控审计规章流程。在使用计算机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内控审计规章流程,审计部门必须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如为确保信息系统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要采用反复测算等方法来检查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块等。内控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关口环节都应由至少两人授权审核,并定期对全部数据进行整合与审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确保内部控制审计公正合理

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库查询、数据库更新、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相关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丰富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应用知识。

因此,企业要健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与职业道德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信息应用技术知识的更新,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审计管理软件使用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每一位从事审计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都要加强引导与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其面对各种诱惑的能力,促使其自觉遵守国家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真正奉行责任、忠诚、清廉、独立、风险、依法的审计风险管理核心价值观,为信息化内部审计风险的规避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加大违规人员的惩戒力度控制违规违法人员违规成本

在实际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中,我们要在确保内部审计监督独立性的基础上,确保审计风险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同时应进一步明确每一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定位,深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实施责任到人原则,一旦出现问题,必须追究责任到个人,坚决避免相互推卸责任的状况,以此强化审计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计算机进行舞弊行为成为独特的风险类型,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一定要加以重视。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强化对违规人员的审计惩戒力度,防止利用计算机漏洞或网络系统漏洞开展违法犯罪活动,一旦发现有违规人员故意破坏内部控制审计秩序,应严惩不贷,轻者可采取内部罚款、警告、严重警告、开除等内部处分,而如若触犯了法律或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等事态严重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直接移交司法机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违规违法人员的违规成本,迫使其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规章,各自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效地规避了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进而促进现代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发展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当前信息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制定严格的内控审计规章流程、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大违规人员的惩戒力度,多措并举、严格规范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就一定能够找到与企业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方法,进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顾庆忠.风险管理导向下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5).

[2] 彭坤.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4(9).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化 控制策略

1.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随着产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数据处理技术也逐步引入到了会计领域。参与经营决策与注重财务分析已经取代传统的记账,报账成为企业会计发展的新方向。同时,国产会计核算软件的成熟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深入,对会计数据的实时交流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也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方式。新的变化不仅使企业会计工作变得准确和高效,也使企业更加依赖会计信息。在此情况下,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拥有更加完善可靠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信息的完整与正确,避免舞弊行为,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率[1]。

2.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既面临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又要面对信息安全、人才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2.1不确定性加大

首先,企业财务部门要将财务信息翻译成计算机所能识别的语言。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成为这种人工输入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工易于出现错误,以及难以进行实时监控等问题,使得数据输入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其次,现代计算机安全技术尤其网络安全技术还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绝对的安全。与此同时,这种互联网状态下各种人为的失误极易泄露会计信息,而且不易被察觉。企业全部的财务信息都储存在这种信息系统中,因此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有效地防范这种风险,而目前还没有完全达到这种地步。

再次,在信息化背景下,当前企业通过确定不同权限的方式来掌握和更改会计信息,但这一方面使口令可能被泄露,另一方面上级能够对下级的财务信息进行更改且不易被发现,因此使得责任难以划分,从而使得整个内部控制的风险增大。

2.2内部控制缺位

一方面,在信息化背景下,内部控制可能更倾向于对财务软件或者信息系统中的有关账务进行核查。在此,有些财会人员可能忽视对原始凭证、账务发生事实的确认,由此使得内部控制出现纰漏。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背景下,通常认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会出现错误,使得财会人员过分相信“电脑”的力量,因而对部分数据、现实中的账务疏于核对。但信息系统内部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个子项目没有选入或者查询条件出现错误等,都可能导致结果出错。这也可能使得内部控制出现缺位。

2.3外部条件有待优化

一方面,信息化要求相关人才不仅要懂得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还要能够较为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能够全面的掌握财务软件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操作,但现有的人才可能存在理论上的不足,他们对新的会计制度、国家最新颁布的法规条例等不太清楚,也难以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当前企业更倾向于会计业务的处理,重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来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弱化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此外,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性也有欠缺,这都不利于内部控制的进行[2]。

3.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方案创新

3.1建立严密的控制制度

首先,必须完善内部授权制度,从而减少职责不分甚至等行为的发生。

其次,岗位职责分配也急需完善,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再次,要细化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在信息化背景下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明确账簿的建立、经济活动事实资料的记载,从而为以后的监督检查提供保障。

3.2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对审计准则进行完善。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3.加强外部监督机制。4.保证有效实施控制制度。从而加强内部控制的力量。

3.3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强化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等方式帮助财会人员树立一种风险意识,让其知道任何信息的泄露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安全遭到威胁。以及对信息泄露相关责任人处以严厉的惩罚,从而帮助其树立风险意识[3]。

4.结语

在当前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系统已转变为新业务开展的直接驱动力,逐渐成为企业的直接利润中心。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的变化,极大地冲击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同时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前的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会计信息化系统全面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会为企业增添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加大了企业发生重大损失的概率。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参考文献:

[1]董芳.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2]张芳.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完善方案[J].中国计算机用户,2011(5)

[3]朱振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科技,2010(8)

篇7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会计信息化是全新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一定会受到会计信息化的较大影响,所以增强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企业内部控制,就是企业为了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保证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得到有效执行而进行的相关控制方式和控制方法的总称,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1]随着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内部控制所具有的观点、控制方式、控制内容以及控制程序等一定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与挑战。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研究发现,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两方面。

(1)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严重不足,维护过程具有较大风险

企业的会计处理在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之后,相关财务人员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岗位职责分工,岗位责任模糊,在信息系统中常常会存在越权操作的现象。另外,相比于传统的签名或者盖章来说,会计信息化采用的是信息系统授权文件或者口令的方式,但是这种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的相关文件或者口令容易被他人窃取或者破译,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较大的危险性,企业会面临着较严重的数据丢失以及信息泄露等问题,企业内部控制所达到的效果以及质量会大打折扣。

(2)系统保密性以及安全性不足,不能很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企业建立了会计信息系统之后,各种类型的会计信息都会以数据文件的方式存储在具有磁性的存储介质内,所以,这些信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容易被修改、伪造或者遭到恶意破坏而不被发现。另外,会计信息化软件系统具有取消、反过账、复核以及反结账等相关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使得会计数据经过一定处理之后变得较为灵活,经过复核以及登账之后就可以对相关的凭证以及账簿内容进行直接的修改,但是在结账之后就不能对当月的凭证和账簿等内容进行再次输入或者修改等操作,这种情况下,对于凭证和账簿的控制和管理基本上处于失效状态。[2]所以,由于在系统控制方面的数据完整性以及保密性不佳,再加上软件功能方面的不适应性,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有效进行。

二、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效果的对策

现代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要想解决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问题,真正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效果,以下几方面对策可以借鉴。

(1)逐渐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

要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就要在内部进行适当的组织结构的建立,并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通过相关部门的设立、人员分工的明确以及岗位职责划分的确定来形成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从而在具有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完成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员工在价值观、工作态度以及基本道德等方面都会发生一定的转变,这样就需要企业建立起和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现代化企业组织结构的制约性。另外,还要加强对内部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以及控制观念方面的培训,以便在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以及企业整体发展等方面得到较好的推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逐渐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

第一,企业要制定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对于进出机房的人员进行较为全面的登记(包括人员、进出时间、携带物品等等),同时要对相关文件进行必要的安全性检查。第二,信息系统中进行某些数据的输入输出一定要经过特殊的授权,在确保信息输入准确性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控制方式对于信息的输出过程以及输出内容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第三,企业要委派专人定期对信息系统的软件以及硬件进行维护和检查,同时要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记录,并且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问题,并记录解决的方式方法以便后期总结。(3)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活动由于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现代企业会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中输出的相关数据以及不同类型的报表进行管理决策,[3]所以,在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综合分析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技术能力,要打破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采用实时控制的基本理念,借用相关技术方式将内部控制功能融入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之中,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

(4)逐渐完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第一,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战略性规划要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相适应,在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建设重视程度的基础上,确保信息系统可以和内部职能部门信息实现高度的融合。第二,企业内部相关部门要按照信息系统的具体需求对信息进行准确识别和使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同时要将这些信息及时地传达给有关的管理人员。第三,企业还应在内部控制框架基本组建的基础上,逐渐完善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出明确的会计信息责任制度,使相关人员明确各自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可以快速获得在控制管理以及执行工作时所需要的信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5)逐渐强化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

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是信息化背景下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要建立专门的控制审计部门,随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关审查。这些审查的内容在信息化条件下要多种多样:可以包括对信息系统运行有效性进行审查、对于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审查、对于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对于系统内部数据和书面资料数据的一致性进行审查以及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账务处理进行审查等等。[4]这些审查工作都是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要防止由于审计不到位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漏洞,影响企业的发展。综上所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造成某些困难和挑战。所以,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企业正常的运行管理以及平稳健康的发展,现代化企业要在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完善调整内部控制工作,为企业的财产安全提供必要保障,对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刘张英 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艾文国,王亚鸣.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5):15.

[2]梁楠.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8-9.

篇8

为适应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是“内部控制”课程前行的必由之路。基于前期教学改革,发现学生的个性、志趣、家庭背景、社会活跃性、职业发展方向等特性与课程的学习效果具有相关性。根据学生的特性差异,将学生分类为实践型、研究型和大众型,并定制分类型培养模式,为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拟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匹配差异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并进行多元立体的差异化考核与评价。课程改革旨在使学生逐渐明晰自己的兴趣,形成职业发展方向和个人愿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内部控制;差异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81

1问题的缘起

2013年1月,国家部署实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旨在构建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但是国家仅提出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政策框架,建设的主体则在高校。同时,在高考改革后,客观上会形成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层次差异明显的不同群体进入二类院校。此外,“90后”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及个性愈来愈强。这些都使得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因此,“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特性和需求,因材施教,是当下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应用特性。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实现课程的应用性转型是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关键。

2“内部控制”课程的理论特征与教学困扰

内部控制的发展最早起源于内部牵制思想的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业务的日趋复杂,内部控制逐渐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等相关学科的思想及精髓,这也意味着“内部控制”课程是一门具有交叉融合的多学科性课程。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框架由五部委联合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配套指引构成,这是一个“亚法律”性质的指引文件,给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类法律”的范畴,这就使得“内部控制”课程具有制度性的特征。同时,该规范并非要求企业内控建设成为一个大一统的模式,而是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征进行合理规划,因此,“内部控制”课程又兼具灵活性的特征。

为了充分契合“内部控制”课程的制度性约束及灵活性要求,同时,课程组教师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前期的院级精品课程,校级优秀应用性课程的建设中实施了“落地服务”教学模式,初见成效。然而,课程组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志趣、家庭背景、社会活跃性、职业发展方向等特性与课程的学习效果具有相关性。这个有趣的现象引发课程组对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3《内部控制》课程差异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1)课程改革的目的:课程改革在前期“落地服务”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加强课程应用性的同时,坚持“以生为本,需求导向”理念,凸显“90后”学生的志趣、个性、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类型培养,使学生逐渐明晰自己的兴趣,形成职业发展方向和个人愿景;通过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和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2)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课程树立“以生为本,需求导向”的教育理念,根据个性、志趣、家庭背景、社会活跃性及职业发展方向等特征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类,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定制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匹配个性化、定制式的实践教学内容,最后实施多元立体的差异化考核。通过本改革,旨在拓展课程应用性内涵的同时,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如图1。

首先,在课程前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微信、qq等社交平台,对学生的个性、志趣、家庭背景、社会活跃性、职业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将学生分为实践型、研究型和大众型。

其次,定制分类型培养模式,为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拟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第三,根据培养模式要求,匹配差异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最后,对学生进行多元立体的差异化考核与评价。

(3)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操作。

①将学生科学分类为实践型、研究型和大众型。

“90后”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他们的个性、兴趣对学习动力产生极大影响。同时,课程组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发现,学生特性与课程的学习效果具有相关性。因此,课程组拟结合学生的个性、志趣、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类型培养,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步骤1:学生分类标准的确定。

结合前期研究与实践,课程组拟将学生分为实践型、研究型和大众型。实践型学生包括有家族企业背景且将继承并管理家族企业的学生、有创业梦想且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社会实践有强烈兴趣的学生等。研究型学生包括有继续学习深造意愿的学生,有考CPA、ACCA等含金量较高的职业证书的学生、有志于向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等企业发展的学生等。大众型学生包括无明显偏好或无明显职业倾向的学生。

步骤2:课前师生沟通与交流。

课程组通过课程前的学生问卷调查、访谈和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前沟通,根据学生特性,对学生进行分类,并且将分类结果与学生探讨。

步骤3:类型划分相对性与模糊性难题的克服。

在与学生沟通中,必然存个性、志趣、家庭背景、社会活跃性及职业发展方向等在少量学生处在彷徨之中,这需要教师增加与这些学生的交流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课程学习的意义,同时在学生类型划分上允许他们再次选择。

②定制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定制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是实施因材施教,使人才培养更能体现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内容1: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型人才的培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实践素质的培养,包括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二是构建创新实践平台。

内容2: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型人才的培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坚实的学科理论知识,为科学研究夯实理论基础;二是加强对理论研究基本素养的培育。

内容3:大众型人才培养模式。

大众型人才的培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专业知识素养的培育;二是搭建各种平台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开拓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渠道。

③匹配个性化、定制式的实践教学内容。

匹配个性化、定制式的教学内容内涵是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改革坚持“基础趋同,特色分化”的原则,采用“基础理论+差异化实践项目”的课程结构。基础理论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差异化实践项目为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了条件。

《内部控制》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模块:(1)“落地服务”项目实践;(2)课外实践。

内容1:三类学生“落地服务”项目的个性化实践教学内容定制。

“落地服务”是课程组在前期校优秀应用性课程建设中提出的,实现“课堂落地于企业,教学服务于企业”的一种教学模式。“落地服务”模式以“落地服务”项目为载体,通过对原型企业的调研,模拟原型企业业务岗位,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为原型企业提供服务。

实践型学生的教学内容定制:基于加强实践素质的培养模式要求,鉴于其有家族企业背景,或有创业梦想,或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可以选择家族企业为原型企业或者自行选择原型企业。要求其以原型企业为背景注册虚拟企业,担任虚拟企业高管,负责虚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及传播。

研究型学生的教学内容定制:基于完善坚实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培养模式要求,除了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夯实内部控制知识外,在对研究型学生的“落地服务”项目教学中,要求成立独立审计机构,担任拥有签字权的注册会计师。研究型学生在整个“落地服务”项目中,提供两个服务,一是管理咨询服务;二是内部控制鉴证服务。

大众型学生的教学内容定制:基于加强专业知识素养的培养模式要求,大众型学生在虚拟企业中担任具体业务岗位,负责具体业务岗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容2:三类学生课外实践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定制。

实践型学生的教学内容定制:基于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模式要求,课程利用用友新道合作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友新道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竞赛、“挑战杯”、大学生新苗计划等项目。

研究型学生的教学内容定制:基于加强理论研究基本素养的培养模式要求,研究型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研究性课题。

大众型学生的教学内容定制:基于为学生开拓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渠道的培养模式要求,课程利用精功机电研究所、浙江卫视、上海高才等合作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调研。

④制定多元立体的差异化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采用“考核对象差异化、考核内容立体化、考核主体多元化”的考评原则。考核对象差异化:即按照实践型、研究型、大众型三类学生,分别考核,组内排序。考核内容立体化:考核注重过程,融入课堂表现、案例分析、“落地服务”项目、课外实践、理论考核等多元化形式,从单纯考核知识过渡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考核主体多元化:采用“课程教师+业界导师+课程组长”三维考核主体,并指定课程秘书负责考核成绩的实时记录与公布,实现考核方式的公平、公正及操作柔性。

4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课程组在我校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的86名本科生中开展教学实践。从教学资料成果看,课程组探索实践了一套基于学生特性的学生分类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及社交平台交流等方式;建立了基于不同学生类型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及差异化考评体系。从学生学习效果看,无论是课堂出勤率、课堂氛围及课程考核成绩都较改革前期有较大的进步。从学生评教看,学生对课程组的教师评价都位于同类课程的前列。最值得欣慰的是,课程结束后,部分学生源于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灵感和信念,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Thomas L. Good,Jere E. Brohpy,J. E. 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186.

[2]莫磊,胡国强.“建构主义式”《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探索――基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视角[J]财会月刊,2014,(12):120123.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含义在于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完成整体控制目标,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规范操作,规避和管控整个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的风险。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制定合理的经济活动法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从而有效防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腐败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果。

一、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一)营造积极和谐的内控环境,全面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真正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便需要树立较高的内控意识,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因此,首先应该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各项选拔机制和奖惩机制的作用,促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面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断更新传统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认识观,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责任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内控环境;其次,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而是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是一项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强的内部控制工作。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投身于内部控制活动中,明确单位内部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所有人员的日常行为,从而共同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服务;再次,科学调整和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构,合理减少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层级及数量,注重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的平衡性;最后,加快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促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逐步养成廉洁正直的道德品质,从而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单位预算控制

为了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便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逐步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其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可根据以往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或者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案,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同时,还应该坚持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充分调动起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从而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完善预算控制,确保预算控制内容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其中,在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根据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组织各个部门根据自身需求编制部门预算,再进行统一整理,统筹规划,最后报由财务部门编制本单位进行汇总预算。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切实保障财务预算的权威性,避免随意性更改预算内容,并严格按照单位内部各项预算管理要求进行执行,有效减少临时支出奋勇,最大限度发挥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预算的作用。

(三)开展适用的控制活动,促进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化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各项经济活动的性质、范围、规模的要求,明确设置各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审批、执行和监督等要求,重点关注事业单位内部预算控制、收支控制、政府采购控制、资产控制等内容,从而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各项手续、文件、记录和凭证的完整性,以便达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同时,还需要构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和预算编报、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等经济事项的决策制度,由事业单位内部集体领导直接决定各项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和基本建设等重要的经济事项,避免单位内部个人擅自更改意见,有效监控事业单位各个岗位的权利,切实避免事业单位内部各类滥用权利的现象发生。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内部资产使用效率,完善各项资产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资产监管机制,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四)采用先进的信息收集系统,全方面整理信息数据

在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自身信息数据收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项目较广,所以单单利用人力资源进行信息收集时,常常会出现信息数据缺失和误差的现象。因此,事业单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应该切实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全面整理信息数据收集工作中易出现的错误,构建完整统一的信息收集系统,对事业单位发展战略部署、运营模式和信息资源实施安全保护工作,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资金的安全性。坚持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合理性,推动事业单位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发展目标,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更好的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便需要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确保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利用的合理性,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只有真正提升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才能够让内部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 2013(1):57-62

[2]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 2013(9):77-82

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的理念,这直接导致了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忽视,进一步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构成影响。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通过对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的牵制作用,让其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需要对于内外部的监督都进行加强,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非常重要,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因素,提升会计工作的综合质量也是抱着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基础。

一、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间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

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它是一种氛围,塑造着企业的文化,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影响着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决定着其他内部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二)完善内部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财务报告目标、营运性目标和遵循性目标。实际上,在最初人们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只是为了起到防止舞弊的作用,通过对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的牵制作用,让其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可尽量减少财务报告中的虚假成分。

(三)内部控制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力保证

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负其责,相互制约。职位划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问题。通过职责划分,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既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缺乏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的理念,这直接导致了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忽视,进一步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构成影响。我国的很多大中企业都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或者部门,负责内部控制或者稽核的也是一些不太专业的人员。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形成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也是很多会计信息质量能够产生问题的一个酝酿的温床。

(二)企业会计的监督力度不够

会计的信息质量之所以会频频产生问题,这和企业会计的监督力度不够有直接关联。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会计部门,对于会计部门的工作方式,相关人员的工作模式等也要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这既能够保障会计工作的实效,也是杜绝各种问题产生的一个基础。

(三)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薄弱

我国的不少企业都缺乏应当有的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企业上下并没有对于内部控制产生应有的重视程度,大家对于这些工作的执行力度也不够。这不仅在一些大型企业中能够看到,在各种中小企业中这种问题更是十分普遍。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内控文化的薄弱,而这些又给会计信息的质量的缺失提供了土壤,是产生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内在造成原因。

(四)会计工作不够规范

会计工作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来完成,工作人员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背景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够让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保障。然而,这样的要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不太实际。不少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性都不够,有的甚至连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拿到就上岗。这当然会造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会让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受到影响。

三、完善策略

(一)内外部监督共同加强

想要真正让内部控制为会计信息的质量带来保障,首先,需要对于内外部的监督都进行加强。对于内部要保障会计部门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性,要让会计工作的每一个流程都合乎标准,杜绝一切弄虚作假或者牟取公司利益的行为,一经查证要严肃处理。外部监督则要集中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监督,要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提高人员的专业化素养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非常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素养一定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是要受过系统完善的专业化教育或者培训的人员才能够上岗,企业内部还要对于会计工作的流程、方式等进行明确限定。另一方面,要提升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养,要让他们确立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方式,以合适的模式来监督会计工作的良好展开,进而保障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

(三)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因素,这会从整体层面提升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企业要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要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部门,确定部门人员明确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在企业上下要形成一致的认知,要让企业员工,尤其是会计部门的员工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对于各种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绝不姑息,这样才能够在企业上下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四)提升会计工作的综合质量

提升会计工作的综合质量也是抱着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基础。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会计部门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素养,要让他们处理与应对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这是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的根本。同时,企业应当让内部控制机制为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带来推动,要发挥内部控制部门的实际效用,让两者间的桥梁得到建立。这既能够规避会计工作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也能够让会计工作的模式不断得到更新,而这些都是从整体层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依托。因此,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把控,这样才能够让内部控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更好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周曙光,陈丽蓉.内部控制审计:企业风险管理与政府监管[J].财会月刊.2011(11)

[2]白华,高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个悖论[J].会计研究.2011(03)

[3]张艳,钟文胜.内部控制报告需要审计吗?[J].财会月刊.2011(04)

[4]方红星,张志平.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来自深市A股公司2007—2010年年报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5)

[5]韩丽荣,郑丽,周晓菲.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理论分析及现实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5)

[6]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