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篇1

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

第一,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就是移动浏览技术。利用移动终端的WAP能力,移动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互联网的信息。第二,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对媒体对象进行的远程下载技术即为移动下载技术。第三,能够有效地展示互联网精确服务基本能力的体现就是获得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通过一组定位技术活动移动台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即为无线定位业务。第四,在移动互联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依然是短信、手机MSN以及手机QQ等时讯类,这些满足了用户即时交流的需求。第五,基于移动网络搜索技术的总称即为移动搜索。

2 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优势

教育培训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走进每家每户,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截至201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约达11.04亿户,其中3G用户数约2.2亿户。超11亿的手机终端用户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最大的发展基础和条件。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学习软件已经趋于成熟,“教育”类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继“游戏”类应用的第二大应用,教育类移动应用数量众多,市场规模大。③G通信技术的出现,使无线接入带宽大大增加,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与下载、视频通话等。与此同时,Wi-Fi作为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也正在被迅速应用和普及之中。这也给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带来了方便。④远程教育培训的学员主要为已工作人群,该部分人群生活节奏较快,整段时间已经变得有限,更多的是零碎时间,而教育培训课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使学员更好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课程,同时增加产品粘性。

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几种教育应用

3.1 即时通信 第一,家校互动系统是通过短信以及互联网等形式,由学校组织搭建的,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围绕孩子问题进行实时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 第二,根据需要,通过飞信、QQ等即时工具建立群组,使得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及时沟通。第三,通过设立专家咨询服务,通过短信、彩信、互联网形式,教师、家长和学生能够及时咨询专家,答疑解惑。

3.2 通用路线 基于MM、校讯通等渠道,在服务端整合教育行业应用、“微课件”等;如:

“互动电子书”:类似电子杂志,图文+音视频+基于内容的评论;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阅读。

“互动练习册”:把现在的教辅书变成App,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做题,并自动、半自动判卷,记录个人学习记录。

“口语家教”:把电脑上已经成熟的人机交互训练口语的软件,搬到手机、平板电脑上,实现随身的口语训练(注:不是复读机,而是带有人机对话,语音识别的学习系统。)

类似的应用会很多,移动可以整合、扶持一批这些内容制作商,然后利用自己渠道提供给用户。

3.3 教育行业专业服务路线 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教育专业服务系统,不是简单利用MM、校讯通的销售渠道,而是为教育行业各种应用,提供一个“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与“3.2通用路线”的差异在于,从更高层面看待教育行业的应用。就拿上面提到“互动练习册”举个例子来说明差异。

不再是简单地提供一本本独立的“互动练习册”,而是关注学生所使用所有电子书、练习册之上的统一的学习管理,如:电子笔记本、错题本、学习轨迹等等。

上面所提“通用路线”方案的各种应用,都是在“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内容,但本方案侧重这个“容器”的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3.4 微博 ①微博增进了学校与家长间的交流、沟通、互动。②通过微博这个学习交流平台,不但可以实现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的随时交流,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③微博为锁定各种兴趣群提供了便利。④微博还可以用来管理班级。班主任通过创建微博,可以实现班级通知、班级投票以及添加班级通讯录建立班级信息档案等功能。⑤微博便于学校信息的。如:图书馆则可以新书信息、借阅提示以及图书检阅等服务;就业部门则可以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指导等信息。

篇2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移动互联网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网络服务,在当前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取得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前言

移动互联网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同时也正是由于其十分方便和快捷,所以在当前的通信领域之中,移踊チ网技术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技术,而且在将来的发展历程中,移动互联网也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点发展对象。要想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加以有效的应用,就必须要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还应该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概述

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实质上就是一种将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点的网络服务的互联网和网络服务的总称,它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比如说移动网络、移动终端以及应用服务等,所以说移动网络实质上就是移动通信网络和传统互联网的一个融合,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本上都是通过2G网络信号、3G网络信号、4G网络信号以及WLAN热点等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到互联网体系之中,所以说移动互联网实质上集合了多种创新应用业务和应用服务于一体。并且移动互联网还具有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融合性等诸多特征。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1.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的交流和通信更加的方便,移动互联网将全世界连接成为了一个整体。但是当前在国内外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比如说传输时延较大和传输误码率较高的问题。正是由于传输距离较远以及传输的误码率较高,所以就十分容易使得移动互联网中的数据链路资源十分容易流失,从而使得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延较大,并且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空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传输协议的可靠性以及完整性遭到破坏。虽然在当前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应用,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仍然会对于用户的正常使用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存在的瓶颈

虽然当前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都受到了阻碍。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WLAN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所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正常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当前移动互联网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资源利用率往往较低,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利于移动设备的精确识别和连接,而且也不利于移动终端定位技术及蓝牙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数据信息的传输速率受到了限制。同时就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定位的精度以及效率仍然不高,而且智能化、自动化的程度也还不高,因此就使得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1.安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在许多领域之中都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了应用,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以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安全性能将进一步的提高。当前利用移动互联网来进行犯罪以及诈骗的情况屡见不鲜,国家以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对于这些情况加以防范,但是要想从根本上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还必须要依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在将来的发展之中,安全性能的提高必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业务多元化

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之外,当前也出现了许多技术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这些新业务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业务多元化也是其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当前手机电视、移动支付以及二维码扫描等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之中,将会有更多的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而出现,进一步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比如说移动广告、移动定位以及移动流媒体等都将成为将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热点,所以业务的多元化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3.金融化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实现了与金融的融合,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互联网也进一步地实现了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所以在将来的发展之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金融化。当前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等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化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融合,也将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所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化发展也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4.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升级

无论是对于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而言,它是一个集成了非常多的信息且十分庞大的整体,而且再加之其与金融以及其它业务的进一步融合,所以就使得安全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将来的发展之中,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必然取得更好的发展,通过对于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更好地保证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升级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四、结语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许多领域之中都得到了应用,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对于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更加有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 应用业务的发展

1 移动互联网

(1)移动互联网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产业,而构成互联网的方式是利用移动接入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享受无线终端,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不可避免的会使用手机来进行对信息的查询,或是利用手机QQ客户端、飞信客户端与手机上的联系人进行通信交流,或是把自己随时拍摄的照片上传到网站上等,这些均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投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让用户可以在有移动网络资源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但这并不能将互联网定义为手机和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运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各个部分技术的相互结合而发展形成的产物。从广阔的方面来讲,移动互联网技术所指的是利用蜂窝移动电话、PDA以及一些手持设备,经过不同的无线网络,大致包含了移动无线网络(如2G、3G以及新科技4G等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无线网络,从而让其接入到互联网中进行语音、数据、视频、发信息等通信方式。

(2)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将移动通信的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与互联网开放、共享、互动的特点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明确的表明了互联网以后的发展方向。而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把移动终端与互联网自身独特的优点进行了结合,由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移动互联网在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显的尤为突出,而移动互联网作为接入网的一种方法,其包含了传统互联网所没有的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a.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用户可以打破时间、地点、空间上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接收到互联网,使其使用起来更加的迅速方便;b.根据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特点发现,大部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通常会选择在空闲的时候,如在上下班的途中、工作休息时间内等,而这样会让互联网的使用不能形成一定的连续性,造成一些数据输送出现阻断现象;c.对于互联网的投入使用,可以让其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以此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需要;d.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商家在手机制造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将手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变的越来越快,实现了链接移动终端,从而展现各种各样的特点,即使如此,不同种类之间的移动终端是存在着不同的,其具体的操作系统和一些硬件也是不同的,对于接口的定义还是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迅猛发展,又由于一些新的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的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将来的移动通信中慢慢会形成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的发展是需要结合一些其他技术来完成的,例如,定位技术、切换技术、职能天线技术、交互干扰抑制技术等。对于定位技术来说,是用来满足移动终端对准确位置的测量与计算的;切换技术是用于方便移动终端在不一样的位置之间、不同信号频率之间选择适合的通讯信号;智能天线技术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信号与自动调节的作用;而交互干扰抑制技术能够将相邻与共用通信之间的干扰及时的消除,便于共用信号的使用,以此来保证接收高质量的信号。

(2)根据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状况来看,促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详细应用技术包括了Web2.0技术、SOA技术、SaaS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而其中的Web2.0技术是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总称,其采用的工作原理是把用户放入应用中心,这样就让用户形成了即是创造者又是享受者;HTML5.0技术展示了一部分全新的应用方式,这样有利于索引整理与推动改变手机屏幕的尺寸;SOA技术是经过一些独立的连接端口与各功能单元进行连接,从而使各种服务能够统一进行交换与使用,从而给新分布系统的形成带来方便;SaaS技术是把互联网看作能够给应用基础提供软件服务的功能技术,能够依照不同的用户需求建立不同的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并能够经过“云端”进行简单的处理,从而带动用户终端的发展,以此来减少工作处理中的负担,从而加强云端处理效率。

3 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由于互联网能够在无线情况下使用,因此可以依据其覆盖范围的不一样,可将其划分为无线个域网(WPAN)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无线城域网(WMAN)接入、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

(1) WPAN适用于家庭网络或是个人区域网场所,把IEEE802.15作为发展的基础,由此将其命名为“附加以公里”。而在这一项技术的发展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蓝牙技术,其能够通信的范围为10m以内,宽带为3Mbit/s;还有一些其他技术也属于WPAN技术,例如超宽带(UWB)技术,其主要是用于短范围内的快速输送;对于Zigbee技术来说,是针对与短距离之间的低速数据的传送。

(2) WLAN适用于商务休闲、企业娱乐、校园等网络环境中,其把IEEE802.11标准作为工作的基础,即日常使用的Wi-Fi网络技术,其能够带动静止与低俗数据的移动。而对于802.11g来说,其覆盖率是在10m左右,宽带为54Mbit/s。由于Wi-Fi技术发展迅速,在技术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成熟期,在很多场所与领域都使用到了Wi-Fi。

(3)WMAN 是近期一种新流行的使用于城市地区接入的技术,把IEEE802.16标准作为基础,通常被命名为WiMax网络,其作用是用于中速移动,传输信息的范围为50Km左右,宽带为70Mbit/s。WiMAX能够为高速数据的使用提供更好的移动性,由于互联互通和全面的i应用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

(4) WMAN是根据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互联网的接入,其网络的覆盖范围较大、还可以在高速移动中使用、用户在使用中接入便利,基本的适用范围在7Km左右,在室内运用宽带可达到2Mbit/s,其在高速移动中只能够承受384Kbit/s的数据输送。现在对于市场中流行的3G制式分别为WCDMA、CDMA2000 、TD-SCDMA,其投入应用的范围十分宽广,而这些技术有同一个技术就是快速达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

4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典型业务

4.1 娱乐业务

由于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从而促使人们对娱乐类型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此带动了娱乐事业的发展,让娱乐事业在服务水平和服务技术上有很大的改变,可以让用户在娱乐中享受互联网的优点,让用户经过移动终端来接入移动互联网,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享受很多娱乐,比如,利用手机接入移动无线网后可以进行图片、文字的接收,音乐以及多种软件的快速下载,还可以让用户通过视频、新闻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在无聊时可以让用户进行看电视电影,图书在线阅读、玩游戏等,从而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

4.2 商务类业务

根据对现在商务领域的调查发现,其商务领域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非常广泛,可以说若是离开了移动互联网就会造成整个商务事业的瘫痪,所以移动互联网在商务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移动互联网又研究出了一款关于商务专用业务,例如,把邮箱服务与移动网络相结合,从而保证用户能够不受时间地点上的限制来进行信件的接收和发送;移动互联网能够实现移动办公,能够在不受时间地点的控制的情况下用手机及时的处理公司文件,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还能够采用移动互联网来实现移动会议模式,通过利用移动电话来完成会议,既能够降低成本又能够速迅速召集员工进入会议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移动网络广告的点击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其他广告的点击率,而且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其移动电子商务包含了很大的商机,这会成为以后移动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4.3 社交类业务

用户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的虚拟网络来进行信息处理,这样从某种形式上来说其推动了沟通社交类业务的发展。例如,现在流行的一种通话方式为视频通话,能够让远距离的人与人之间利用手机接入移动网络实现面对面聊天,此技术既可以传输语音通话,又可以以图像的电话方式来进行通信;在如今流行的微博中可以让人们利用手机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关注查看好友的状态,自己也可以随时上传自己的状态和观点,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5 小结

根据以上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研究分析表明,其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是目前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参考文献

[1]胡文昌.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06).

[2]沉晶.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发展[J].中国集团经济,2008(12).

篇4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电信网技术 差异融合

在这个发展迅猛的信息社会,互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效融合,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因此,分析互联网技术和电信网技术,并通过探索互联网技术和通信网技术的融合,促进互联网通信技术深入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1 电信网与互联网存在的差异分析

1.1 网络侧的差异

电信网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模拟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电信网技术;第二阶段是以TDM电路交换为核心的数字电信网技术;第三阶段是以IP分组交换为核心的电信网技术。自第三阶段起,电信网的核心网络逐渐实现IP化,即由原理层面可视转变为实现电信网和互联网同质化的阶段。

和电信网技术相比,互联网起始阶段即建立起全IP化基础,通过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用户参与的增加,互联网络IP化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当然,电信网逐步的IP化,绝不意味着电信网和互联网技术于核心传输层面可以实现完全兼容,电信网和互联网技术仍存在较大差别,这体现在:电信网更加追求对业务的控制,在网络侧只要求能够保持一定业务接入能力即可;而互联网业务开展完全是基于对等原则和用户自治,所以其业务的开展几乎完全是基于用户节点进行的。

1.2 终端侧的差异

电信网络终端设备主要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已经历多年的发展和更新换代,随着终端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智能手机得到普及,电信网络终端功能更加强调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

当前,互联网终端设备以个人电脑(PC)为主。由于PC功能十分强大,且方便应用、易操作等优势明显。与移动通信终端相较,互联网终端便携性成为追求的主流,两者融合发展趋势也越发明显。

1.3 网络互通性的差异

和互联网相比较,电信网络技术存在互联互通的问题。这是因为电信网络建设虽然不缺标准,却没有业界普遍认同且广泛接受的信令控制和传输标准。电信网络由信令、媒体的组合来共同实现其基本电信业务,随着电信网络及编解码技术的发展,电信网却逐渐成为多种网络体制割据场所。而且,不同体制的电信网络互联互通时,需要采用网关。虽不能否认网关在电信网络中的积极作用,但它却成为电信网络业务应用,乃至飞速发展的瓶颈。当前,电信网络协议标准很多,且均存在规模不大的问题,因此,电信网络在互联互通和业务整合及应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是必然的。互联网则在其创立之初便制定了相对统一的标准,且得到了相关各层面广泛的支持,所以具有较高的互通能力,更易实现全球范围互联互通。

1.4 业务开放性的差异

互联网技术采用的协议体系为TCP/IP,接入层、传输层、网络层和业务层均是相对独立的,传输层面对业务支撑能力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对新业务发展支持度较好;且协议体系开放性较强,能更有力地支撑商业模式构建。

电信网技术在电路交换时代,网络具备智能控制能力,且能保持会话状态,终端能力相对较弱,用户端设备业务应用和对服务选择控制能力有限。这成为创建、推出新业务的天然障碍,严重地影响到新业务的开展与应用。随着电信网络采用IP承载,用SIP信令作控制信令后,依托更具开放性的SIP协议,其对开放性业务的支持能力增强了。即便如此,电信网与互联网在开放性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2 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当前,电信网上业务已呈全IP趋势,所以电信网应是建立于IP技术基础之上的。 冒然IP技术尚存一些问题,但IP技术在互联网上的成功应用,使得信息业务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改变使用IP技术的主流方向。因此,电信网与互联网应依托其均采用相同IP技术,对承载网(IP网)要求差别不大的前提。构建一个可信任的、安全的承载网(IP 网),这样的网络更加可控,管理和服务质量更有保障,且具有大规模组网的能力。

虽然电信网和互联网业务网设计存在一些差别,例如业务网商业模型不同等。互联网业务网以寄生网的形态存在,寄生性业务网不能满足良性商业模型需求,可能会危及产业链。 而电信目前的业务网和承载网不相适应,业务网开放度较低。电信网与互联网技术均存在一些问题,两者宜取长补短,使之相互融合,这是大势所趋。

3 互联网通信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电信网和互联网相融合的热点业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应从互联网技术改进和发展着手予以优化。

3.1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改进措施。

一是优化信息查询方法。即针对目前互联网不合理的信息安排,优化信息查询方法。首先,应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物理排序,均衡分布浏览器任务量。其次,要对查询方法内部进行优化,通过不断强大数据库查询功能,保证数据库的性能。

二是维护互联网通讯信息安全。对于使用互联网通信的用户而言,自身通讯信息安全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泄露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可通过密码设置、身份验证等环节加密处理信息,以提高互联网通讯信息的安全;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密码与移动手机等设备相结合,使通讯信息安全得到进一步保护。

3.2 推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深入发展

互联网通讯技术作为新兴事物,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互联网通信基础上不断优化性能、扩展业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加大网络电话技术的投入。依托互联网通信技术,用相对较低的价格实现不同区域的通话,定会拥有巨大的潜能。二是开发3G以上移动通讯系统技术。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上网卡应用更加广泛,3G系统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实现网络试试连接,传输量也远超传统系统,已逐步成为互联网移动通信必备设施,互联网通信技术对此所作投资潜力巨大。

4 结语

互联网技术和电信网技术均得到迅猛发展,虽然二者间还存在一定差异,但融合已成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付国旗,张震强.电信网与互联网架构技术对比研究[J].数据通信 ,2011(5).

[2]董力军.电信运营商要抓紧实现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J].IT时代周刊, 2013(15).

作者简介

房恩宏(1981-),男,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职于中国电信长春分公司。

篇5

[摘要] 本文在对我国旅游业服务应用需求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若干应用主题,构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旅游信息系统M-TIS。

[关键词] 移动旅游信息系统 移动互联网 M-TIS

一、系统概述

旅游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TIS、 G-TIS、 Web-TIS几个阶段。本文将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旅游信息系统M-TIS(Mobile Tourism Information System)。

传统的互联网是实体的、有型的,上网时连接固网。而旅游者是流动的,把旅游信息系统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就是要剪断Internet的尾巴,把基于Internet的旅游信息系统放入旅游者的口袋里去。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参考了笔者实施的“移动旅游服务”纸质问卷和网上调查分析结果,问卷315份,有效问卷294份,依其背景资料予以分类。问卷结构包括以下部分:旅游消费特征数据、移动旅游技术表现数据、移动旅游服务/产品需求数据、用户接受程度、游客个人特征等数据。

针对问卷的分析总结,我们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分为五个方面:互动信息查询、信息定制服务、数字地图服务、移动定位服务、移动支付服务等,初步形成了旅游信息系统M-TIS的功能目标。

三、系统架构

M-TIS作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旅游信息系统,它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基于传统旅游信息系统之上的,高效、快捷、个性化、全面完善的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利用先进的3G、GIS、GPS、数据库等技术作为手段。移动旅游信息系统M-TIS系统框架结构如下:

四、功能设计

移动旅游信息系统在传统旅游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具有不同以往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新特点。移动旅游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图如下:

五、总结掌握

本文在对我国旅游业服务应用需求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若干应用主题,构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旅游信息系统M-TIS。旅游业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渴求源于游客和旅游企业的真实需求,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移动旅游信息系统的价值将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黄怡然:基于internet的旅游信息系统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

篇6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IPv6;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1.44

1 物联网

物联网作为泛在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融合一个或几个网络面向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为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高安全地进行传送,这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融合。IPv6为物联网广泛应用铺路,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或者说,是相比互联网有着更多实体终端的应用技术。云技术为物联网提供腾飞的翅膀。

物联网在工作过程中,会将大量的实体终端通过网络进行整合,并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分配等。在物联网的工作中,所有终端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过于庞大的存储总量无疑是任何一个终端都难以独立消化的。传感器让物联网变得更智能,物联网的最大特点与优势便在于它的"联"上。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另一方面,IPv6将带动今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2 将IPv6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感知层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让万物相连”,这是物联网发展的美好愿景。然而,目前这一愿景却无法实现,一方面是受到网络、终端和技术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IP地址的短缺。在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的今天,虽然通过地址转换等技术可以暂时缓解短缺难题,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唯有尽快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Pv6技术,才能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助力其腾飞。只有IPv6能够提供足够的地址资源,满足端到端的通信和管理需求,同时提供地址自动配置功能和移动性管理机制,便于端节点的部署和提供永久在线业务。IPv6是业界公认解决IP地址枯竭问题的“良药”,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形容IPv6:“可以为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而“物联网”最基本的要求是首先要为每个物体分配一个IP地址,才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未来,如果业界能够进一步加快IPv6的推进步伐,那么将呈现出物联网和IPv6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局面。一边是IPv6地址资源的释放让越来越多物与物相连的应用实现,另一边则是为了满足物联网对IP地址的旺盛需求,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推出IPv6的商用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万物相连”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IPv6的支撑下,这必将成为现实。

“2011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无线技术产业国际盛会,旨在分享和推动无线技术领域技术革新,打造高端信息交互平台,并发掘无线技术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市场机遇。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另一方面,IPv6将带动今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3 结束语

物联网的前景是广阔的,而随着物联网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未来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市场对于物联网行业的预期也会不断提高。IPV6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全球化一个大的趋势发展方向,是现代通信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可以看到,IPV6势在必行,前景是无限光明的。

产业界各方会配合国家的发展的各项路线图积极的行动起来,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以地址过渡为契机,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另一方面,IPv6将带动今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苏云成,宋如敏.实现IPv4向IPv6过渡的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0.

[2]王标,潘丽,王卫兵.叶光明推行物联网技术构建远程救护系统中国医院管理,2012,02.

[3]S.KentandR.Atkinson,“RFC2401:SecurityarchitecturefortheInternetProtocol,”Nov.1998.

[4]D.Forsberg,J.K.Malinen,J.T.Malinen.andT.Weckstrm,“Dynamics-HUTMobileIPtechnicaldocument.”Inthesoftwarerelease0.5:Aug.1999.

[5]Liyi.The Application of Secur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Wireless Connected Modein Internet of Things[J].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1.

篇7

【关键词】互联网; 通信技术; 实际应用;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科技成果中互联网技术是影响人们生活最为深刻的现代科学技术之一,正是有了互联网技术人们的日常生活才发生了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现代通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互联网通信技术相比于传统通信技术,成本更低,实时性和时效性更好,因此,互联网通信技术正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通信的重要手段,潜移默化而深渊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1.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通信方式,互联网通信技术主要具备多样性更强、渗透性更广、融合性更高的优势。

互联网技术作为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最重要的科技成果,在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多样化特点的通信手段,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在内的多种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人们实现全天候、实时实地通信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互联网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备非常深刻的广泛性,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工作、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互联网通信技术,为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保障。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融合性是区别于其他传统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互联网通信技术无论与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都可以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完成不断融合,推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2.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不足

与更强的多样性、更广的渗透性、更高的融合性相对的是,互联网通信技术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中集中体现在互联网通信技术信息传输欠条理、互联网信息真实性欠保障、互联网通信安全性欠妥善等方面。

2.1 互联网通信技术信息传输欠条理

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最大便捷莫过于信息量的极大扩大,人们在互联网中能够得到几乎一切想要得到的信息,然而这也给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麻烦,在互联网通信过程中,往往是不同的信息归属于不同的信息块,而信息本身的特点由于关注程度、重要程度的不同自然带来不同的关注度和点击率,这就造成那些关注度较高的信息块因点击率过高而可能瘫痪,关注度较低的信息块因点击率过低而造成信息块的浪费,给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矛盾。

2.2 互联网信息真实性欠保障

互联网信息传播在很多时候具备匿名性,这就给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互联网信息的真实性缺乏保障给人们的网络安全和互联网通信带来一定风险。不健康、不真实的信息在网络上肆意蔓延,其信息质量会对信息接受者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甚至会污染人们视觉,影响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健康培养,给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带来便利。

2.3 互联网通信安全欠妥善

互联网安全问题是一个自互联网产生之日起就始终困扰人们的重要隐患,在我国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曾产生包括“熊猫烧烤”等在内的多次全国范围的互联网安全问题,以至于人们在进行互联网通信时总会紧绷一根弦,害怕自己的通信安全受到威胁。我国始终非常关注互联网安全问题,严厉打击互联网犯罪,各种时期各种形式的“净网”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通信安全带来了积极作用,但是整体而言互联网通信安全仍欠妥善。

3.改进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策略

改进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从互联网通信自身以及互联网外部两个环节着手,改进互联网通信技术必须要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便捷,同时加强网络电话、3G技术等的互相融合。

3.1 确保互联网通信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确保互联网通信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是互联网通信技术能够获得更好的实际应用效果的根本保障,也是发挥互联网通信技术自身优势的内在要求。

通过优化互联网信息查询方法,改善互联网信息不合理的安排情况,优化浏览器任务量的分配,加强对SQL语句的优化,确保互联网数据库的强大。同时要加强互联网通信安全手段,增强互联网通信安全系数,保障互联网用户在进行网络通信过程中的安全。通过加强对密码设置、身份验证等环节的加密处理工作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采取静态密码与动态密码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互联网络与手机移动网络相结合,进一步确保通信安全。

3.2 推动网络电话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通信技术在我国还是新兴事物,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性能、扩展业务、提高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推动网络电话技术的发展是题中之义和行之有效的举措。

传统的手机、电话通信往往面临由于信号不稳定而带来的通话质量受损、远距离通话费用昂贵等问题,网络电话技术依托于互联网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在较低的价位基础上提供更加稳定便捷的服务。因此,推动网络电话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基本方向。当前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网络电话技术,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3.3 加强3G移动通信技术研发

3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已经逐渐随着智能手机在我国的普及和手机上网业务的繁荣而不断受到人们关注。3G系统能够实现移动客户端网络的实时连接,能够保障较大的信息传输量,因此给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带来极大便利。当前3G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我国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实际应用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何激扬.关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08,10(10):34.

篇8

【关键词】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管理;应用与探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通信设备不断发展,隆重登入世界舞台,有效推动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逐步对数据管理工作进行革新,使数据管理工作能够更加的现代化、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与科技化。数据管理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基本概念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正式走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即“科技革命”,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登上历史是舞台,成为新时期发展的新宠儿,其中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发展最为突出的两种技术类型,与现代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据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挖掘数据管理工作的最大潜能,提升数据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加快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为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与改革,运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搜集、整理、归档,做好市场监控工作,实施动态化管理,实现数据管理的全面化、一体化与多元化。在数据管理工作中,合理的运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能有效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做好企业管理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优化企业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发展的现代化与科技化。

二、数据管理中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数据管理中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是否具有可能性,主要是指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同数据管理工作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又是如何被运用在数据管理工作中的。通观近年来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其应用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实践证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众多实践证明,将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据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可能性。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主要包含技术精硬件设施与各类软件设备,计算机的问世给予物联网发展的空间与平台,互联网的发展提升了计算机技术的存在价值与使用性能,因此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已经形成一个完美结合的整体,在时代的发展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应用平台。在国际范围内,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已经被逐步运用到数据管理工作中,有效提升数据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统一性、整体性、高效性与全面性。由此可见,将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据管理工作中是时展要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理论证明

数据管理与通信互联网技术之间属于依赖与被依赖之间的关系。数据管理工作量较大,种类繁多、数据发展,利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能够快速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归档,极大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的使用量,节约劳动力,减低管理成本,提升数据管理效益。通过运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企业能够快速知晓市场动态,了解多方面信息,对企业发展工作进行系统的整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通观我国数据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变化,大体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数据库系统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单位等各部门数据管理的重要方略,且数据管理对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三、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应用的难点

(一)人才管理

将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据管理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然而应用该技术首先需要具备专业的数据管理人才,确保数据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相关信息相似,我国企业、单位各部门在数据管理方面具有不少经验丰富的管理型人才,其专业知识较强且具有灵活的应用能力,然而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下,传统数据管理人员在实际造作与运用时出现诸多问题。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指导下,传统数据管理人员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数据管理能力,然而当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出现问题时,数据管理人员将无法解决,导致数据资源丢失,影响数据管理的正常工作。除此之外,网络病毒与黑客对计算机系统的工具,导致数据信息泄露,对企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

(二)管理方式

数据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意识无法及时得到更正,造成数据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数据管理人员尽管已经完全认识到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管理人员对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剖析,对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设备了解相对较少,管理方式缺乏简洁性与实用性。

四、数据管理中应用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实现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第一步,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才能够保证数据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对数据管理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培训时不断要对其普及数据管理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的应用技能,还应将网络安全知识、计算机故障维修技术技能对其进行传授,使数据管理人员不但能灵活运用数据管理管理软件、硬件,还能够对计算机所出现的简单故障进行处理。从数据管理安全性来说,企业应提升数据管理人员对数据信息安全性与完整性的警惕意识,规范个人操作,保证计算机使用安全,实现绿色上网,落实数据管理职责,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培训过程企业可将内部培训活动与外部培训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选拔出企业内部工作优秀的员工,聘请第三方培训机构,由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教授与引导,通过此活动能够提升企业优秀员工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然后由优秀员工对企业内部其他员工开展指导性工作,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技能。

(二)强化风险控制

针对计算机网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性问题,企业内部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其起到足够的重视,制定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预防措施,加强对高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运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数据管理者应正视风险的存在性,提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构建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风险防范体系首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加密数据库,数据关系信息直接关乎到企业的发展与正常运营,为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其二,构建防火墙,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防火墙具有较好的病毒防范效果,能够抵御病毒入侵,保护数据安全;独立管理,将数据管理与其他管理分割开来,使数据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避免病毒扩散;构建警报系统,为应对一些防火墙无法抵御的风险,需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自动报警提示装置,使紧急预案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降低风险。

(三)强化管理

为保证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能够在数据管理中正常运行,企业须制定出详细的数据管理策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与管理。数据管理部门落实数据管理基础工作,加强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效性,提升数据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企业数据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优化管理技能,加强沟通与交流,掌握多种数据管理模式,实现动态化数据管理,为通信互联网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发展基础。

五、总结

综上所述,21世纪是科技时代,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是新时代的宠儿,在时代的推动下,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相互渗透,逐渐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数据管理需要依靠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寻求新的出路与发展空间,加快企业现代化的发展。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数据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管理的应用能力,优化管理策略,制定并完善计算机网络评估管理系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数据管理的完整性与统一性。然而,将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运用在数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计算机风险做好相应的风险防护策略,保证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蔡鹰鹏.对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7:32.

[2]谭冬梅.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欺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3]学讯.省通信学会召开互联网+行业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大数据应用研讨会[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5,05:29.

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技术;金融活动;金融市场

近些年来,互联网+的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实,互联网+主要是基于互联网上的一种交换型经济形态,它主要包括:创新理念、制造行业、生态农业、智慧科技、高效物流、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等等,几乎是涵盖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要提出“互联网+”这个发展理念,甚至于几乎每年都要有的放矢的制定出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行动规划,“互联网+”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广泛的深入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一种细分形式,体现了“互联网+”所有的共同属性,但互联网金融在本质属性上还是金融,既有其特有独立的属性,也有属于经济的交换范畴的特性,它依附于“互联网+”的模式存在,又和“互联网+”的其他模式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互为补充。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在于实体经济,一旦离开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依托于实体金融经济而存在的,它是实体经济与金融活动在互联网上的高度融合,所以,毫无疑问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大格局下,金融加互联网的结合有着其独有的优势和潜能的,那么,如何发挥好互联网金融的这种功能,其核心竞争力到底在经济学领域中有哪些优势,都是需要我们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

我国要作为经济强国就必须有强大的金融做支持和后盾,一位伟人曾经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的领域,其中也包括经济和金融领域,而且业已成为其重要的支撑力量而存在,那么,自从互联网技术从产生、推广再到应用以来,在金融包涵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革命式的影响,使得金融在理念、形态、制度、产品、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和飞跃。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形态的存在,也成为金融发展的一种源动力,它与金融信息、金融制度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在金融业中,信息是关键,更是核心;技术是动力,更是趋势;制度是基础,更是根本。做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有着现代金融发展的所有必备特征和属性,互联网就是一个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产生信息的大平台,信息作为金融的关键,互联网就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的方式,成为了传递金融信息的高效平台,金融领域的每次创新发展始终离不开技术革新的支持,互联网作为当代技术革新的主要产物,无疑也极大的促进了金融领域的物质技术结构,成为了一种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关键性技术力量。除了互联网技术上的特有属性外,互联网金融在制度上也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如:监管制度、支付制度和运行制度都有着革命性的改变。总之,现代金融是在信息、技术和制度这三大支柱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这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建设。

二、互联网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技术基础

(一)互联网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

刚才谈到了技术是金融发展的动力和趋势,可以说,任何时期的金融模式的转变和发展都是与物质技术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而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再到互联网金融,每发展一步,都是靠着产业技术上的革新所打牢的基础,在特定条件下的金融市场就是直接建立在特定条件下的物质技术结构之上的。那么,物质技术结构实际上是金融业的一个基础,而互联网技术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和根本,已经完全改变了金融的发展模式,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式的变革。

(二)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技术;二是大数据应用;三是云计算模式,这也是互联网技术的三个大的分支,同时也构成了互联网影响金融发展的三大核心技术。互联网技术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运用于金融领域,主要是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金融信息;对金融信息的组织、处理和检索;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的直接匹配;以支付形式为基础,对资金进行转移和支付等功能。所以,互联网金融主要运用了“互联网”的交互、关联及P2P等技术。

三、经济学中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被广泛定义为第三种金融模式,主要还是要为实体经济所服务的。所以,在金融服务中的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大难题,同时也是互联网金融所遇到的难题,要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难题,我们必须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组成。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组成

交互性、网络性、平台性、平等性和可选择性是互联网本身的多重属性,其中主体还是人与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技术只是供给服务的一种方式,最终这种应用的可行性关键在于人,是人的思想意识支配了在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所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更要有一种约束和控制人的思想意识的契约精神,也只有实现这种约束与控制,才能更好的解决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实,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加上在监控制度上的制约,就会大大降低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促进并推动金融业向更大的空间和更广阔的领域迈进,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应,所以,互联网金融不仅是金融业在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基于互联网思想上的一种突破,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形态。

(二)互联网的核心功能应用价值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为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产业功能价值。1.服务成本大大降低。在由于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如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业务都已经上网运行服务,极大的降低了服务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成本。2.服务领域的扩展。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网络的一种金融形态,它拥有网络的一切属性,自然也传承了网络的突破空间、地域和营业固有模式的限制,可以无限制的扩展空间和领域;3.服务工具种类繁多。自主移动理财终端和移动自媒体金融服务终端等,都是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主的一种互联网金融工具,尤其是手持终端云端化,更是安全快捷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根据国际监管规则,运用云金融风控系统,对风险系数和风险概率进行预判和计量,避免发生系统性较强的风险;资源配置上的创新。降低了因中介导致的成本、时间等方面的损耗,使需求双方突破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制约,以更快捷和更低廉的成本对接。4.交易方式上的变革。传统交易模式都是以现金交易为基础的,而互联网恰恰可以完全颠覆这种模式,以电子支付的形式完全取代现金交易模式,传统模式中支付终端都在银行,而现在的支付终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在各个互联网用户的手中,达到移动终端的要求和标准。5.衍生出多种金融产品。“长尾效应”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广阔的平台效应和巨大的客户资源优势,将数以万计的闲散资金,通过网络平台汇集到一起,进行理财的一种模式。再比如:“碎片化理财”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没有地域限制的优势,使个人手中细微的资金以“碎片化”理财的模式进行理财,达到支付方便、成本低廉的目的。6.互联网金融信誉体系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功能,大力发展小额融资服务,建设金融融资服务机构,制定相关融资服务制度,加速打造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融资平台,提升中国经济的信誉和创造能力。七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不断创新。这种创新打破了现有监管机构的不兼容状态,在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服务上进行了金融革新,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进行了创新改造,促进限互联网企业与金融领域的良性竞争。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互联网+”的一切共同属性,虽本质上还是一种金融的表现形式,但它的优势和特点已经广泛被人们所认同和接纳,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而发展迅速,业已成为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一种便捷安全快速的交换手段和形式,为使大家更好的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方便大家以后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对其理念、形态、制度、产品、服务有一个更完整和详细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6(07)

[2]乔海曙,吕慧敏.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6(07)

[3]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7(02)

[4]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逻辑、比较与机制[J]中国经济问题.2017(01)

[5]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6(4)

[6]谢平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要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1)

[7]庞雅心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J]财政金融.2016(12).

篇10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的局限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崔希亮曾指出,汉语国际教育指“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1]。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培养目标当中的“汉语国际推广”不仅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决定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很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因此,实践课程是本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许多高校进行了多种尝试。有的高校以校内微格教学为主,由本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行模拟教学;有的高校依托校内的国际学院,学生进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听课甚至授课;不具备留学生资源的学校,与外校国际学院展开合作,使学生进入留学生课堂;还有一部分高校与海外学校取得联系,派遣部分学生出国实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性质决定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实践教学有很大不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部分實践课程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以汉语为外语的汉语学习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课程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注重结果评价缺乏过程培养、实习基地建设薄弱、国际化意识不强等。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课程存在极大的局限性,部分高校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招收的留学生数量有限,学生很少有机会走进留学生课堂进行实践,出国实习的流程繁复,资金投入很大,客观上使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课程进行得更加困难。

面对这样的困境,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课程很有必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任何教学模式的运用,目的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且对教学模式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当教学目标的实现出现困难的时候,可更换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课程助学平台。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中,将课内实践内容与课外第二课堂相结合,尤其是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实践教学,不断搭建新型学生实践训练平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设计该实践课程助学系统,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教学的分析研究,使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系统契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全面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构成和教学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现阶段使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总结,选择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情况的教学模式,并提出多元发展和多样化新型教学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减少海外实习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实践渠道,增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实践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教学水平和文化传播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助学平台建设

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课程助学平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系统),利用这一平台,在汉语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使留学生与汉语教师(本科生)之间顺利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留学生还可以对汉语教师(本科生)进行评价,最终促进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统一管理系统、资源系统构建、储存能力、网络带宽、高端数据库等资源分布调配机制,研究应用之间的接口设计和系统实现,研究多身份单点登录(Multi-role single Sign-on)系统,研究信息安全机制、访问权限管理系统及平台系统构建、应用容器(App Container)接口设计和系统实现等。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设计检索及导航系统;研究集成服务的实现机制,对数字技术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等。

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践课程助学平台的目的是构建一个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服务应用平台,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在统一的平台上真正实现服务的融合,拓宽实践平台,使学生最终获得方便快捷的智能服务。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设计该平台。通过对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的开放共享和智能服务的分析研究,使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的助学平台的应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该平台的整体环境,主要研究运行环境、仿真环境和开发环境。运行环境是真正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环境,具有冗余和高可用性;仿真环境是和运行环境完全一致的软环境,但不一定具有冗余和高可用性,也不公开对外开放,它的配置(Configuration)与运行环境始终保持一致,用户不能更改,这个环境用于应用的试运行;开发环境相当于每个应用开发用户Sandbox,它由运行环境的一个快照产生,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改变配置,以便实现应用的开发和调试,这个环境不需要冗余和高可用性,在平台建设完成之后,在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中,初步尝试利用此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助学平台,使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尝试,并注意观察不同种类教学模式的使用效果。通过不同种类教学模式效果的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选择最适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对不同种类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课程助学平台的成功,需要形成一个平台的拉动应用,其应用将推动平台良性循环。该平台将提供一批通用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应用,对应用实行严格质量监督,保证应用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将开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育的重大转型,推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发展,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实践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