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篇1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泾阳县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56-02

一、近几年泾阳县小麦病虫害概况

1.泾阳县小麦产业简介

泾阳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干湿分明,降水量充沛。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促进其小麦产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14年6月初,泾阳县全县42.1万亩小麦展开收割工作,相对于上年平均亩穗数和穗粒数都有所增加。据农业专家预测,今年泾阳县小麦平均亩产将达到414.5公斤,较上年平均增幅为0.2%以上。

我县政府大力支持小麦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为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农林局投入40万专项资金购置多台宽幅播种机,对每个农机手进行播种技术训练。同时抽调基层干部深入群众,一人一机监督指导,为宽幅精播技术在我县的推广提供了坚实后盾。

2.泾阳县典型多发的几种小麦病虫害

2.1白粉病:一般发生于小麦苗期到成株期或初级三月底到四月初,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产生病斑愈合成片,使叶片发黄枯死。严重时侵染小麦茎秆,易造成小麦倒伏,减产严重。

2.2纹枯病:可发生于小麦各个生长阶段,造成胚芽鞘变褐、烂芽枯死、倒伏植株、枯孕穗、枯白穗等等,重者减产20%-40%。

2.3赤霉病:危害幼苗、茎秆和麦穗,苗期感染造成苗腐,拔节期造成茎茎基腐,使小麦减产、品质下降,且病麦含有毒素,人畜无法食用。

2.4蚜虫:麦长管蚜在本地一年发生20代左右,麦子成熟期多在麦叶上活动,穗期多集中在穗部为害,返青后转移到下部叶桥、叶背和根茎部。

2.5吸浆虫:主要分为红、黄吸浆虫两种,幼虫吸食灌浆期小麦的麦粒汁液,病麦秕粒、空壳问题严重。

3.病虫害对于我县经济的影响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使小麦出芽率、出粉率降低,致使产量下降(轻者20%-40%,重者60%-90%,甚至绝收),并造成瘪粒、空壳等质量问题。

为防治小麦病虫害,我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一喷三防”和科普宣传工作。但在近几年,由于温度、降水等不可控因素或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病虫害蔓延造成大幅减产的情况屡见不鲜,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麦农们也遭遇着病虫害多发、病虫害理赔兑现难的问题,麦农的生活得不到坚实保障。

二、我县小麦病虫害产生原因分析

1.耕作制度不合理

1.1翻耕灭茬不彻底:灭茬不彻底无法清除土壤中的病源和虫卵,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隐患之一。对于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麦田,如果没有采取进一步土壤处理,病虫害将会随之而来。

1.2轮作施肥不合理:单一种植小麦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调,病害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加。应采取间作套种技术,适当种植甘薯等非寄主作物。

2.小麦种子调运检疫不严格

在小麦种子调运检疫过程中,少数种子经营单位的经营者对于检疫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或为节省检疫费用而逃避检疫。我县存在着个别违法调运现象,植物检疫证书的规范性也有待提高。

3.播种期种子处理问题

3.1品种选择问题:种子经营单位数量众多,但是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消费者难以判断;少数麦农贪图小利通过不正当渠道购买低价种子,这些种子可能含有病粒、霉粒、秕粒,或携带病菌。

3.2播种时间过早:针对麦田的不同情况决定播种时间;无病麦田可按时播种,而对于有病麦田,适当晚播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3拌种药剂选择错误:少数麦农缺少科学知识,对于拌种药剂的种类和用量没有自主判断能力。选择拌种药剂应结合实地情况(土壤中地下害虫密度、天气情况)加以判断,严格控制用药量,规范操作流程。

三、我县小麦病虫害防治综合技术

1.播种期

1.1种子选择: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经过检疫的优质小麦种子,进行精选提高麦种纯度,在播种前晾晒去除表面附着的病菌。

1.2病虫害预防:依实际情况选用合适药剂进行正确拌种。如用40%甲基异硫磷乳剂50ml兑水5L,拌种子50kg后堆闷一天,稍稍晾干后播种,有效防治金针虫、蝼蛄等。

1.3土壤处理:对于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麦田,可每0.067hm2用质量分数2.5%拌撒宁颗粒剂拌细土20-30kg,均匀撒于地表再翻耕入土,可有效杀死害虫。

2.返青拔节期

我县小麦拔节期易发生红蜘蛛虫害和纹枯病,以下为防治方案

2.1红蜘蛛虫害:当33cm单行虫超过200头时,用质量分数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质量分数2%阿维菌素6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同时使用漯效王、磷酸二氢钾等肥料配合治理。

2.2纹枯病:当田块病株率达20%以上时,每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ml或20%禾纹清80ml兑水50-70kg,喷淋防治。对于受灾严重麦田,应在7-10天后开展第二次防治。

3.抽穗扬花期

抽穗期易有多种虫灾发生,应遵循绿色农业的理念,实施“一喷三防”政策,选用高效低毒的复配制剂或混合喷雾。易发病虫害为赤霉病和吸浆虫灾。

3.1赤霉病:在小麦齐穗10%扬花时667m2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80g或70%甲基托布津75g喷雾可有效防治。

3.2吸浆虫:在小麦孕穗阶段,667m2用40%辛硫酸100-150ml兑水2kg均匀喷在10kg干细沙上,再进行撒施。扬花期每667m2用80%敌敌畏150ml拌细土均匀撒施,可有效杀死成虫。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我县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分析和对于各种防治措施的调查,了解我县病虫害发生原因,并指出病虫害防治中的不足之处,其中有技术不成熟、检疫工作未落实等客观原因,也有我县当地麦农缺少科学意识、防治方法不当的主观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我县小麦病虫害防治综合体系,树立科学观念,针对小麦生长不同时期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种植多抗性小麦,坚持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多种措施共同开展,才能有效防治泾阳县小麦病虫害,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樊秀凤,惠霞.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133-134.

篇2

4月8日,记者从农业部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获悉,当前和今后植保工作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强化公共植保职能,大力推行绿色植保,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健全植保服务体系,推进植保法制化管理、数字化预警、无害化防控、专业化服务,确保重大疫情不蔓延危害,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安全用药水平显著提升,农药使用量逐步降低,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讲话时说,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两个理念,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三大机制,坚决打赢区域性重大病虫歼灭战、局部性重大病虫突击战和重大疫情阻截战“三大战役”,实现了飞蝗不起飞、土蝗不扩散,小麦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苹果蠹蛾、稻水象甲等重大疫情不蔓延危害的防控目标,年均挽回粮食损失1700多亿斤,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危朝安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异常多变、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普遍提高,都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植保工作必须努力实现“三大转变”,即防控重点由粮食作物向统筹抓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转变,特别要注重园艺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防控策略由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转变,特别要注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措施的应用;防控方式由分散防治方式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特别要注重提升防治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危朝安强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各地必须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面实施绿色防控战略,强化植物检疫监管,全面提升我国植保综合能力。一要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把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摆在植保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抓出亮点、抓出典型、抓出实效;二要在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特别是园艺作物标准园和海南冬菜基地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通过配置杀虫灯、防虫网等防控设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和虫口密度,通过农科教结合,重点针对园艺作物病虫害集成推广一批绿色防控配套技术,推荐和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完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加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安全用药等技术的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农药减量控害效果。三要严格执行国外和境外引种审批制度,防范疫情的入侵和传播;对违规销售带有疫情种子的经营企业,要及时通报和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会同种子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对重大疫情出现瞒报、迟报和误报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民安全用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水平;动员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正确识别病虫害、合理选用农药,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科学用药。五要加强植保综合能力建设,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应急防控能力、疫情阻截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有新的提高。

危朝安最后强调,今年气候异常明显,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形势十分复杂。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增强做好植保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绝不能因为监测预警不到位,错失防治时机;绝不能因为防控措施不到位,造成病虫暴发成灾;绝不能因为监管指导不到位,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篇3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措施。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是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发展。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以作物为主线,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在优化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基础上,集成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在全国建立100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经济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5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1万亩;粮食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10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5万亩。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以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危害损本文由收集整理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

二、示范内容

(一)蔬菜:在北京市延庆县等27个县(市、区)建立27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土壤消毒、植物诱导免疫、性信息素迷向和诱杀、灯光和色板诱杀、防虫网阻隔、人工释放天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蚜虫、粉虱、蛾类害虫等蔬菜主要病虫。

(二)果树:在北京市平谷区等24个县(市、区)建立24个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植物诱导免疫、人工释放捕食螨、物理和化学诱控、诱虫带诱杀、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苹果腐烂病、柑橘溃疡病、害螨、粉虱、蛾类害虫等果树主要病虫。

(三)茶树:在浙江省松阳县等10县(市、区)建立10个茶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黄板、信息素板诱杀、人工释放捕食螨、生物农药和环保型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白星病、炭疽病、叶螨类、蚧类害虫等茶树主要病虫。

(四)水稻:在辽宁省盘山县等20个县(市、区)建立20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耐)病品种,秧田保护、带药移栽、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鸭共育治虫控草、翻耕灌水灭蛹、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两迁”害虫、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

(五)玉米:在北京市顺义区等7个县(市、区)建立7个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品种、白僵菌封垛、性信息素诱杀、食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赤眼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粘虫等玉米主要病虫。

(六)小麦:在山西省盐湖区等5个县(区)建立5个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混作、适期播种、秋播药剂拌种、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捕食螨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

(七)其他:在察右后旗等8个县(市、区)针对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病虫以及蝗虫建立8个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以及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棉铃虫、东亚飞蝗等病虫。

三、示范工作要求

(一)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明确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及时落实示范地点、示范面积、示范内容、实

施目标和工作责任,确保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各地要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强化作物全生育期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农民欢迎的综合技术模式。

(三)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各地要结合生产实际,加大对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要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标明核心示范技术、实施单位和责任人。

篇4

一、集中力量,全力打造小麦单产“千斤县”

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开展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号召,全面提升小麦单产水平和质量水平,今年我县开展创建小麦单产千斤县活动。农技中心围绕“千斤县”这一目标,集中力量,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2012年使我县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17公斤,总产95.6万吨。

1、成立技术指导组,加强技术服务。县农技中心组建小麦生产技术指导组,制定技术方案,加强协作攻关,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建立省级小麦“三情”监测点18个,市级小麦“三情”监测点27个,及时准确了解“三情”的变化,当好田管的参谋。巡回举办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春季田管技术培训班。

2、大力推广“五项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主要是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高产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控、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机械化生产五项关键技术。

3、召开小麦“化控”和“一喷三防”培训现场会。化控和一喷三防所需农药实行现场招标,统一发放,保证供药质量,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3至4月份分别在我县百善镇和四铺乡召开了小麦“化控”和“一喷三防”培训现场会,累计参加人数3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份。

二、扎实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技术推广坚持多调查、多指导、多宣传、多培训的“四多”原则。

多调查即经常下到田间地头,掌握在田作物生长动态,了解农民的生产需求,使技术推广内容应时、应需,技术推广有的放矢。重点抓好小麦苗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和病虫草情的预测预报。据统计全年写出各种调查报告、技术意见和总结报告160多篇。

多指导即推广不能停留在口头与文字上,农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实地指导,提高推广效果,结合小麦高产攻关、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技术人员包村驻点,深入农户,现场指导,现场示范,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真正做到手把手指导农民。

多宣传即组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等活动,发放技术宣传资料,不仅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刊等媒体,同时利用“三电合一”等形式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技术宣传氛围,让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成果能够看到、听到、学到。针对今年小麦具体苗情,中心组织“三师”上阵,分赴全县十一个乡镇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春季田管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及时印发技术明白纸30余万份,张贴到各个村组,同时深入乡镇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宣传50多场。

多培训:一是开展对农民种植大户的培训,结合高产攻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上半年开展村级农民培训60场次以上,直接参加人员5000人次以上。二是通过会议开展专项培训。开展小麦纹枯病、小麦穗蚜、小麦赤霉病等现场培训8次,受训人数1500人次。

三、认真实施农业项目,积极转化科研成果

1、实施小麦高产攻关项目

2011年秋种,我县落实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核心示范区面积120万亩,分别落实在全县11个乡镇,每个示范片(方)都建立示范标志牌,示范品种为烟农19、皖麦52、济麦22等。技术到位率达100%,平均亩产530公斤,比全县平均产量517公斤高13公斤,增产2.5%。

2、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

按照我县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要求,今年全县共建5个部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3个部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分别落实在双堆集镇芦沟村11320亩、四铺乡颜道口村11235亩和南坪镇钱铺村10386亩,2个整建制推进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分别落实在双堆集镇邹圩村11315亩和南坪镇路东村10541亩。经测产统计,5个部级万亩示范片平均亩612.5公斤,较非示范片亩增产95.5公斤。另外,我县还落实市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2个,示范片产量均在600公斤以上,示范效果显著。万亩示范片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100%,专业化防治面积达100%,带动全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90%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50%以上,带动全县小麦平均亩产达517公斤,创历史新高。

3、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2012年我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面积180万亩,实施区域覆盖全县11个乡镇。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40万元,主要用于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科学制定配方、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示范展示、施肥信息上墙、施肥技术指导服务、项目管理等补贴。

4、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三情”监测工作

根据农时季节,不同作物生长规律及时进行调查并提出分类管理意见,通过分析对比研究,及时拿出全县午季生产形势分析、午季生产总结和夏种意见,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尤其结合“小麦三情监测”项目,每月准时写出“苗情调查报告”,“土壤墒情监测报告”和“小麦病虫情况预报”。据统计上半年累计写出各种调查报告和技术意见及总结报告百余篇。

5、县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12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020万元,省统筹投资127.5万元,县级配套127.5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沟渠疏浚10020m3,4米宽水泥路1732米,3.5米宽机耕路13640米,6米桥5座、3米桥8座、节制闸1座,过路涵180座、新打机井250眼,机井配套250套,土地平整1000亩,补植林网30000株。

6、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规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分别位于县临涣镇和五铺农场区,其中临涣镇项目区面积2.37万亩,五铺农场区面积0.03万亩。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中,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960万元,地方配套240万元。

四、严格农业执法,保护农民利益

1、加强肥料检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为更好地加强肥料市场流通,规范肥料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首先对肥料产品经营单位和个体户进行清查,对不具备法定经营条件的一律予以取消。其次加大对肥料抽检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加强肥料市场标签标识管理,扭转标签标识混乱局面。据统计,上半年共检查市场11个,检查经营户216户,对查出擅自修改标识内容的经营户依法进行处理,责令停止销售不合格肥料并进行罚款处理。

2、实施植物检疫,杜绝检疫对象传播和蔓延

首先大力宣传植检法律法规,发放《植物检疫条例》和相关资料2000份;其次做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对全县良种繁育基地定期检查,监测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对粮食调运户及时检查并办理检疫证明,严防检疫对象发生。

下半年工作重点

1、做好夏种作物(玉米、大豆)“三情”(苗情、病虫情、墒情)监测工作,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当好政府参谋。

2、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①按照2012年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方案,计划在一个月内对750名科技示范户和200名辐射户进行集中培训11场次,现场指导5-6次。

②按照县2012年阳光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高产创建实施工作,对我县16个高产创建方1588名从业农民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计划7个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培训688人;2个大豆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培训200人;7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培训700人。

3、继续抓好粮棉油高产创建及玉米振兴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主要是小麦、大豆、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落实,及早制定下半年小麦高产攻关、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4、继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

篇5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行政推动,实现赤霉病防控全覆盖;强化赤霉病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坚决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保障小麦增产和质量安全目标实现。

二、目标任务

落实“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预防控制技术,实现应防尽防。通过有效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赤霉病最终平均病粒率控制在4%以下。大力推进赤霉病统防统治,面积比例力争达到总防治面积的50%以上。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监测预警。小麦赤霉病突发性、流行性强,发生面广、危害大,重在监测预防。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病虫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测报网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履责。要在坚持定点系统监测的基础上,强化大田普查,全面、准确掌握小麦生育状况和病情的发生动态,及时会商分析发生趋势,多渠道预警预报。要加强信息调度,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关键时期实行1周2报制度,努力提高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二)开展科学防控。要准确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一周后进行第二次防治,强化两次防治宣传;赤霉病秆腐发生重的地区,孕穗末期开展一次防治。防治药剂要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且对后期病害有兼治作用的高效对路农药,如亩用有效成份戊唑·咪鲜胺18-20克,或咪锰·多菌灵40-50克,或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2%、蜡质芽孢杆菌8亿个/克)26克,或烯肟·多菌灵13-27克,或多菌灵·三唑酮40-60克,或戊唑醇·福美双18-27克,或戊唑·多菌灵22-30克,或氰烯菌酯25-50克。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免疫剂和减量增效助剂,调节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免疫力,增强抗病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施药时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喷准部位(麦穗),把握好用药时间,提高防治效果。多菌灵等抗药性严重地区指导开展轮换用药,解决用药量大、防治效果差的问题。

(三)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要因地制宜,重点推广热力烟雾机、担架式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掌握不同植保机械的作业效果、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为防治提供成熟机型和应用技术。赤霉病防控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充分发挥现有植保机械作用,认真做好维修、保养和使用。

(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重大病虫害防控的最有效途径。要大力推进以全程承包为主,代防代治为辅的专业化服务形式。全程承包是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发展方向,对服务组织要实施一定补贴。对没有开展全程承包的地方,特别是对外出务工农户、缺少劳力户和困难户,可采取代防代治的服务形式。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区域服务组织,对防治2000亩以上服务组织给予一定补贴。大力推行直补和以奖代补,政府与服务组织、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合约,给予补贴,带动非服务组织内的农户开展防治。对在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可通过奖励高效植保机械、农药等方式进行以奖代补。要建立统防和绿防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要形式,以全程绿色防控为重点内容,创建示范样板(区),把绿色防控示范区作为植保部门防灾减灾的指挥田、宣传田和观摩田,辐射带动大面积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各乡镇要结合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项目,创建统防与绿防融合示范区,示范带动周边乡村开展防治。

(五)强化农药市场监管。各地要按照农药管理规定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实行农业投入品推介制度,根据当地实际,在省、市公布的农药推介品种名录范围内,自主选择高效对路农药,确保防治的效果。各乡镇要对赤霉病防治用药开展全面质量抽检,对招标采购的农药产品,实行全指标检测。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药。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小麦赤霉病防控属于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范畴。各地要按照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切实承担起属地管理责任,对本辖区内赤霉病防治实行分级负责,落实县、乡、村防控责任,及时发动农民开展防治。农业部门要切实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植保队伍建设,认真谋划防控策略和方案,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要积极争取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资金投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有效农业资源,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篇6

一、指导思想

围绕稳定生产总量,增强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效益的粮油生产总体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集成先进栽培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坚持示范带动,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和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惠粮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努力提高粮油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粮油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91.5万吨,争取200万吨,其中肥东县68万吨,肥西县58万吨,长丰县60万吨,四个区5.5万吨,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综合优质率达到80%以上。全市油料作物产量达34.4万吨,争取36万吨,其中肥东县13.5万吨,肥西县8万吨,长丰县6.5万吨。

主要粮油作物的目标任务:

水稻: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强化政策支持,加快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创建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集成推广为主攻方向,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强化“一增四推”关键技术的落实,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加快超级稻品种推广,力争全市超级稻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大幅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水平。2012年计划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95万亩,单产达517.6公斤/亩,较上年提高4%,总产达到152.7万吨,较上年提高3.5%,优质率达80%,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小麦: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突出“四防”(防倒伏、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要求,大力推广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化控为主要内容的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抓好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带动功能和示范效应。计划全年小麦面积76.4万亩,单产力争达360公斤/亩,较上年提高3%,总产达到27.5万吨,比上年提高1.5%,优质率达78%,较上年提高3个。

玉米:精心实施玉米振兴计划,以主攻单产为重点,以现有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为支撑,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核心示范区建设,在核心示范区内推广高产专用品种、合理密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等五项关键技术。优化品质,发展饲料专用玉米。计划2012年全市玉米面积18万亩左右,单产达到412公斤,较上年提高3%,总产7.42万吨,较上年提高35%。

油菜:积极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以主攻单产为方向,以典型示范为途径,集约项目,加快良种良法集成推广,提升油菜生产水平。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平衡施肥、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等五项关键技术,强化强化“三情”(苗情、土壤商情、病虫情)监测。按照高标准、多层次、广覆盖的要求,抓好核心示范区建设,增强示范带动能力。今年油菜种植面积达190万亩,力争单产达到156.8公斤,较上年提高2%,总产达到29.8万吨,较上年提高20.7%,优质率提高到95%。

三、重点工作

1、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按照产量和品质并重的原则,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扩大种子工程成效,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创新新品种推广新机制,建立“核心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示范农户+辐射带动”的新品种推广新模式,以及“主推品种+配套技术+主体培训”新技术配套推广模式。

2、开展高产攻关示范。在全市围绕水稻产业提升、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和油菜高产创建四大创建行动,建立万亩示范区50个,千亩示范片100个,重点扶持50亩以上种植大户1043户,20亩以上种植户10287户。万亩示范区面积达93万亩,其中水稻产业提升万亩示范区21个,小麦高产攻关万亩示范区8个,玉米振兴计划万亩示范区9个,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12个,力争示范区综合平均单产较全市平均水平提高20%以上。

3、加强病虫草害防控。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切实减少创建活动中生产生物灾害损失。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预案;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开展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和环保肥料,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总体工作计划,以示范区为依托,进一步增强示范辐射带动功能。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载体,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做到测土配方卡发放到户,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到户,配方肥料供应到户,为示范区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2012年力争全市测土配方面积280万亩次。

5、培植规模种植大户。通过政策驱动、科技促动、产业化拉动,促进土地通过委托代耕、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种植能手集中。建立促进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与提高科技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通过积聚品种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优势,做大基地规模,放大示范效应,扎实推进规模农业高效化,实现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6、建设标准农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改造低产田”的思路,大力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要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土地整治的有利时机,将项目资金重点向优势区域、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整合土地整治、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和农业发展等财政重大专项支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科学规划基本农田布局、统一集中整治的原则,积极实施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四大工程”等项目,强化高产稳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油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粮油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7、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推进百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百项农业技术示范,加快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提高优势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和更新率。加快农民培训,突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强化农业科技“百千万”工程,大力开展百名农业专家“连百村、接千户、带万户”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建立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骨干,乡镇农技推广站为辅助,村级农技推广小组为基础的三级基层农技推广网络,着力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8、推进机械化生产。在粮油主产地区示范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粮油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精量播种、机械化栽植、联合收获、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努力提高粮油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免耕栽培,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积极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规范操作办法,提高实施成效,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四、组织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粮油发展工作制度,市农委成立粮油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化片包干,切实加强对粮油生产的督导力度,保证粮油高产创建顺利进行。建立粮油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整体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定期交流情况,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督导、专题调研、信息服务等。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成立工作小组,开展相应的工作。

2、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吸收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各方面力量,组建专家指导组,制定技术方案,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开展作物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分区域、分作物、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做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3、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多渠道加大对粮油生产的投入,确保各方用于粮油生产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要向粮油高产示范片倾斜。市财政对承担国家和省级水稻产业提升、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和油菜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分别给予3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对今年单个连片种植粮油500亩以上的粮油种植大户,每户给予1万元奖励;对集中连片千亩以上制种基地,给予每亩20元补助。积极推进粮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严格各项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4、积极开展观摩交流。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农业部门、农技人员、技术专家、示范农户,选择有代表性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全面总结粮油高产创建的成效和经验,特别是对组织方式、技术措施、创建机制等进行认真总结,为今后更大规模实施高产创建活动,推进大面积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经验。

篇7

论文摘要 从测土配方施肥、筛选优良品种、选择最佳适播期、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旋耕镇压、分期施肥氮肥后移、科学化学除草、化控防倒、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近几年利辛县全面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集成小麦高产攻关技术规程,严把各项技术环节的落实,使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出现了大面积产量超过9 000kg/hm2的超高产田块和高产示范区,现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测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能够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基础肥力,增强小麦抗倒性,提高小麦品质。由于以往偏重于化肥的施用,而忽视了对有机肥的积制,对于一些秸秆也随意丢失浪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近几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了解了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增长缓慢,在1.2%~1.4%之间,速效养分含量表现为少氮、稳磷、钾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要求秋种时要保证增施有机肥45t/hm2以上,进行秸秆还田2 250kg/hm2左右,同时对氮、磷、钾速效化肥,进行合理配比,达到节本、增产、降耗的目的。通过试验,认为速效氮肥的基追比例以7∶3为稳妥,磷、钾一次性基施,具体用量基施尿素300~375kg/hm2、磷酸二铵150~180kg/hm2、氯化钾120~135kg/hm2。通过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增施有机肥的田块,产量大部分都突破了9 000 kg/hm2大关,最高产量达到9 525 kg/hm2。因此,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经验总结,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所在。

2筛选优良品种

前几年,我镇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突出,以豫麦18为主的春性品种播种面积占70%以上,导致了小麦冬前冻害现象年年发生,造成了小麦大幅度的减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加强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工作,通过各项种植对比,选择了一批高产、抗冻性强的新品种,如皖麦50、皖麦52、烟农19、西农797、豫麦70等作为主推品种,搭配有苗头的品种,淘汰豫麦18、豫麦34、郑麦9023等抗冻性差的老品种,为我镇小麦再创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选择最佳适播期

小麦播种过早,容易造成冬前冻害,不利于优质生产;播种过晚,不利于产量的提高。选择最佳播期,是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要达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双重目标,适期播种非常重要,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小麦要高产,就要适当早播,而小麦要达到优质生产,就要适当推迟播期。这就形成一对矛盾,因此选择小麦最佳播期,是实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唯一方法。半冬性品种播期以10月10~15日播种为最佳,春性品种以10月18~25日播种为最好,这样既防止了因播种过早而造成的冻害,又提高了产量,也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提高了品质。同时,在适期范围内,足墒播种,能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抗冻性,从而保证产量的提高。

4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

机播、半精量播种省种、深浅一致,苗情均匀,利于通风透光。加大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技术的推广,提出“少播5kg种,多打50kg粮”的节种增产口号,提高播种质量。一般播种量控制在135~180kg/hm2,行距由20cm扩大到23cm左右,有利于分蘖生长和合理群体的发挥,降低倒伏可能性,为高产丰产奠定基础。

5旋耕镇压

旋耕作为机耕的一种整地方法,被大面积采用,但旋耕耕层浅、表土空虚、漏水漏肥严重,土壤空隙多,不利根系下扎,容易造成冬前冻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广旋耕镇压技术,一是播种时带镇压器;二是在出苗后,用机、磙、耙进行镇压,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小麦冬前出现旺长的情况下,提出全面镇压,对促弱控旺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小麦前期的茁壮生长,防止后期的倒伏。

6分期施肥氮肥后移

大力推广分期施肥、氮肥后移技术。分期施肥,氮肥后移能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后期需肥量,对限制节间伸长,促进穗大粒多、粒重至关重要。一般在小麦拔节中期,3月15~20日追施尿素120~150kg/hm2,可有效防止小穗小花退化,促进结实率。

7科学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可以减少杂草与小麦的争水争肥矛盾,提高除草效果。加强不同除草剂的除草对比试验,对不同品种、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进行认真对比调查研究,为选择对路、安全除草剂,提出合理化学除草方法,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多点试验,化学除草以年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除草为好,使用药剂以75%的巨星22.5g/hm2对水600kg喷雾为好,或用使它隆600mL/hm2喷雾。3月15日以后,在小麦拔节期要禁止使用除草剂。

8化控防倒

对分蘖多、群体大,出现旺长现象,应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在春节前加强镇压技术指导,春节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助壮素、多效唑化,化控防倒,用助壮素或多效唑450 mL/hm2对水600kg喷雾,能有效防止节间的过分伸长,预防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9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产时间长,病虫害发生多,为防止病虫多发,采取统一预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方法,利用综合配药技术。在返青拔节期用井冈霉素3 000mL/hm2加高效氯氰菊酯300g/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等;在小麦抽穗、灌浆期用多菌灵1.2kg/hm2加吡虫啉1.05kg/hm2对水750kg喷雾,综合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等。

10其他

篇8

一、防控目标

针对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和麦蜘蛛等“四病三虫”,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90%以上,轻发区防控处置率达7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30%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总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四病三虫”,采取关键措施与综合技术相结合,科学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当年控害与长期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联防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华北、黄淮麦区以麦蚜、麦蜘蛛、吸浆虫、纹枯病、白粉病为主,兼顾条锈病和赤霉病。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纹枯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西北麦区以条锈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和吸浆虫。西南麦区以条锈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赤霉病和白粉病。

(二)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1.小麦条锈病

切实抓好药剂处理种子,加强监测预警,做好早春发生区控点保面、春季流行区应急处置和菌源区综合治理。

西南麦区、汉水流域等小麦条锈病主要冬繁区,采取发病田块控点保面,减少外传菌源。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将病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

黄淮海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3月下旬-5月上旬,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预防措施,及时处置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应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处置,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

西北和西南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菌源区,采取生态治理、消灭自生麦苗、推广抗病品种、适期晚播、秋播拌种和秋苗防治等措施,降低越夏菌源量,延缓病害扩散蔓延。

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菌晴唑、丙环唑等。

2.小麦赤霉病

推广种植抗(耐)性品种,在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抓住抽穗至扬花关键时期实施药剂预防,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

病害常发区应选用穗型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性强的品种。如长江流域麦区宜选用扬麦系列品种。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增施磷、钾肥,促进麦株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长江流域、江淮、黄淮麦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要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打好“保险药”。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喷雾,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

3.小麦纹枯病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过施氮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合理密植、适期播种,防止田间郁蔽,减少病菌侵染。合理轮作,减少田间菌源积累,加强田间管理,早浇、轻浇返青水,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播前药剂拌种。拌种可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三唑类药剂,药剂用量一般为干种子量的0.02-0.03%。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病株率达10%时,进行化学防治。喷雾防治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井冈霉素等,隔7~10d喷药1次,连喷3次。

4.小麦白粉病

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采用铲除初侵染源、栽培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的综合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铲除初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群体密度,合理施肥灌水,降低田间湿度。

播种期拌种预防。在秋苗发病较重的地区,一般可采用三唑酮拌种进行预防,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03%。也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安全性较好的唑类药剂拌种。春季喷药防治。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三唑酮、烯唑醇、晴菌唑等,一般喷药2-3次。

5.小麦吸浆虫

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防治的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成虫羽化和产卵量。

蛹期防治技术。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10×10×20cm3)有虫蛹2头以上时,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带露水不要撒施毒土,另外,要借助树枝、扫帚等及时弹落沾浮在麦叶上的毒土,充分发挥药效。

成虫期防治技术。在小麦抽穗期,每10网复次有10~25头成虫,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立即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喷雾防治,也可用敌敌畏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撒于田间,熏蒸防治。重发生区要连续用药2次,间隔3天,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

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的麦区,针对当地实际,选种穗型紧密、内外颖包裹紧、缘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汁不易外溢的抗耐虫品种;发生特别严重,且适合油菜、蚕豆等作物安全越冬的地区,要及时实施轮作换茬,以减轻危害损失。

6.小麦穗期蚜虫

严格把握防治指标,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800头时,自然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1:150头时(指麦蚜超过150头),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穗期病虫病混合发生时,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即杀虫剂、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各计各量,混合喷洒。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7.麦蜘蛛

西北麦区于返青至拔节期,西南麦区于苗期、早春拔节期,华北麦区于返青至抽穗期防治。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采取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振动麦株等农业防治措施。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药剂拌种技术

以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为重点,兼顾麦蚜、地下害虫、耕葵粉蚧、丛矮病(灰飞虱)等等,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方式,提高拌种防病治虫效果。拌种药剂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三唑酮、吡虫啉、辛硫磷等,应严格把握拌种技术,避免药害发生。同时拌杀虫剂和杀菌剂的,要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

(二)“带药侦察,早春预防”技术

针对条锈病,由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带药侦查,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策略。控制病情扩散蔓延;对吸浆虫、麦蚜等要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坚决控制危害。

(三)关键时期气传病害预防技术

针对赤霉病,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形势,大力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统一喷药预防。

(四)一喷三防技术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小麦条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麦蚜等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期,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既可防病治虫,又可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达到一喷三防、节本增效和增产保产的目的。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病虫害将进入发生流行关键时期,各地要搞好系统监测预警工作。通过病虫电视预报、广播、手机短信、发放病虫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将监测预警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指导农民及时、有效防治。

(二)做好应急防控

针对小麦条锈病等暴发性和大区域流行性病害,要提早做好应急防治物资和药械准备,一旦出现大面积流行趋势,必须迅速实施应急防控。

(三)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篇9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探讨

南皮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辖区,现有耕地面积4.5万公顷,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6.1万公顷,以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四大作物为主。常年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在32万公颂次,多年来,南皮县植保站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认真分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县实际不断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加强组织协调,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进了植保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减轻了病虫为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一、南皮县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现状

1.保护地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日臻完善

为搞好无公害蔬菜生产,我们加大了保护地蔬菜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和措施。一是加强多抗、丰产、稳产品种的对比和筛选。针对本县种植面积较大的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品种。选出了适宜我县棚室生产黄瓜津优36、津优10、中农9、津春2等品种;西红柿多菲亚、卓越等品种;茄子布利塔、大龙等品种。二是加强多种农业措施的应用。在大浪淀乡蔬菜生产基地应用防虫网有效地阻断小菜蛾、棉铃虫、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的为害;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肥水一体化灌溉,降低了棚室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有效地减少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的发生。三是应用物理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在西郭村蔬菜生产基地,我们采用黄板诱杀防治蚜虫、白粉虱,该村蔬菜也因此在本地小有名气。四是应用生物技术。采用黄瓜嫁接、西瓜嫁接技术,对枯萎病的发生进行控制,效果显著。五是示范新型技术。今年,我们在西郭村温室西红柿首次示范植物声频发生器防治蚜虫、白粉虱,效果理想,同时减轻了病害的发生,是又一项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2.大田作物绿色防控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生物防治措施示范应用,为全面推广积累了经验。1998~2000年我县在棉区及常规棉田中设置4种不同的组合处理,通过释放螟虫赤眼蜂控制棉铃虫的方法,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提升和增强自然生态控制力的生态效应。2011年我们在玉米田通过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示范,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生物菌剂BT乳剂防治鳞翅目幼虫在我县已应用多年。二是使用物理方法杀虫方法也取得了成功。2011年我们应用植物声频发生器放置棉田防治棉花伏蚜及红蜘蛛。7月6日至9月6日两个月,减少棉花伏蚜化学用药防治两次,减少棉花红蜘蛛用药防治三次,取得很好的效果。利用黄板诱杀防治棉田苗蚜、斑潜蝇、粉虱,每亩放置30×40cm的诱杀黄板20块,黄板底部与植株顶端相距20cm,在几种害虫了生较轻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为害。三是高毒、高污染化学农药已禁用,化学农药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多年对高毒、高污染化学农药进行综合治理打击,多方联查联控,目前已退出市场。高效、生态、环保型农药如:吡虫啉、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铵等逐步被农民认识接受。

二、当前绿色防控技术存在的问题

1.农民不易改变传统防治措施习惯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民存在三大突出习惯,一是见虫治虫,见病治病,预防意识差;二是习惯采用化学农药,速效性农药容易被农民接受。相反一些致死速度较慢的生物制剂得不到认可。三是防治过程中喜水不喜药,药液配比浓度过高,通常配比2000倍的药液,农民只配到300~500倍,每亩药液用量最高不过15~20公斤,增加了病虫产生抗药性的风险,降低了农药品种的正常使用寿命。

2.绿色防控成本偏高,影响技术应用

绿色无污染的一些技术措施往往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如:杀虫灯每台900元,每盏灯控制40~50亩地,亩投入18~22元;黄板每亩15片,每片2元,亩投入30元;植物声频发生器每台投入需要上千元;另外还需要电线、电线杆等投入。赤眼蜂每亩投入在10元以上。投入偏高是阻碍绿色防控措施应用的一大因素。

3.技术标准落实难度大

目前我县农村全部实行的是个体户土地承包的经营形式,多年的单户经营,各自为战,农户即使了解技术标准,也很难按技术标准进行操作。超量用药、乱用药等现象普遍存在。技术部门能够保证技术宣传到位,却不能保证技术落实到位。

4.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规范有待研究和完善

应该承认我县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在保护地蔬菜生产方面较为成熟,但在大田作物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加强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制定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已迫在眉睫。

三、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程度

利用培训、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绿色防控的意义和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应用落实。

2.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的有机结合

目前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确保绿色防控技术落实一个好的途径;同时又是促进农村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加强绿色防控技术与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十分必要。两项工作的融合必将推进植保工作全面提升。

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绿色防控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农业贸易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投入相对偏高,没有政府的支持,发展速度势必受到影响,建议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篇10

双柏县地处楚雄州南部,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高原立体气候突出,气候类型多样,境内最高海拔2 946 m,最低海拔556 m,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十分有利水稻、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粮经作物种植。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 333.3 hm2左右,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5 333.3 hm2,经济作物面积8 000 hm2,粮食作物总产量6.5万t。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复杂自然地理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各种农作物病虫草害频繁发生危害,部分重大病虫害如小麦条锈病、玉米灰斑病、水稻稻飞虱等甚至威胁到粮食生产及农业安全。实践证明,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已成为现阶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一种重要防治措施,其中以植保服务社为载体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从全县情况来看,通过农业部门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当前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建设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双柏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绿色经济示范县建设步伐,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进程中,通过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扶持、规范运作”等有效措施,使全县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8年7月,在县农业局植保部门的牵头下,全县8个乡镇成立了8支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应急机防队,有队员100人,共配备背负式机动喷雾器60台,配备专业防护服60套;县级储备机动喷雾器60台,其中担架式机动液泵喷雾机1台,为全县重大病虫疫情应急封锁和扑灭控制提供了重要保障。2009年9月,在县烟草部门的牵头下,全县8个乡镇成立了9个植保服务社,有从业人员44人,占全县农户数的0.13%,拥有小型植保机械94台,其中背负式机动喷雾机79台,为现代烟草农业病虫害防治开创了科学有效的专业化服务模式。201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病虫草鼠害面积33 133.3 hm2,组织防治面积49 533.3 hm2,占发生面积的149.5%,共挽回粮经损失3 233.1 t;开展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 786.7 hm2,占防治面积的17.7%,其中: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4 786.7 hm2,占种植总面积的31.2%;经济作物烤烟统防统治面积4 000 hm2,占种植总面积的92.3%。

这些专业化防治组织紧紧依托种植烤烟、茶叶经济作物及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立足服务本地农业生产,走出了一条“专业化防治+服务社+社员和农户”的新路子,开创了一头连农户、一头接市场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经营服务模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病虫害防治管理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作物种植及管理、收获的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生产成本,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种粮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相比,收益明显偏低,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农户的承包土地撂荒闲置,举家外出打工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家庭困难、经济基础较差,种粮成本投入不足,疏于病虫害防治管理,病虫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或有种无收的情况突出,导致大多数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由于农户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无法开展服务。

2.2 统防统治组织化程度较低,病虫害防治效果差

全县粮经作物、大小春作物之间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发展极不平衡,表现为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经济作物专业化防治的面积和组织程度远远高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大春作物明显高于小春作物;目前农业生产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模式为主,由于农作物种植时间、种植品种及田地分布情况不同,农民缺乏统一有效的组织形式,难以实现大面积的连片统防统治作业,使病虫害防治时间不统一,防治不彻底;受利益驱使,部分农药经销商胡乱开单售药,甚至推销假冒伪劣农药,常误导农户多种类、大剂量配制使用农药。重复大量施药使病虫抗药性增强,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不理想,严重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增加了用药安全风险,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2.3 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组织专业化防治较为困难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工作力度加大,

转贴于

拓宽了农民的就业致富渠道,也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当前农村中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成为热潮,仅剩一些中老年人和妇女在家种粮,他们的科技意识普遍较低,缺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对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这种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比较缓慢,在组织他们进行病虫害统一防治时,大多采用老式喷雾器,施药器械陈旧,药液“跑、冒、滴、漏”现象突出,雾化效果差,农药吸收利用率不高,施药时不使用防护装备,安全防护意识较淡薄;农户施药后的农药包装袋、药瓶随处乱扔,未作统一回收处置,农药流失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2.4 专业化防治组织缺乏活力,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现有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人员少,规模小,底子薄,自有资金十分匮乏,仅靠入社会员的少量会费和牵头单位投入的一些固定资产来维持日常运转。从全县情况来看,虽然在固定场所挂起了牌子,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但实际运作和管理并不理想,有的对外开展业务几乎处于空白状况;由本文由收集整理于植保服务社的成员自身也从事家庭农业生产,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其他农户需要防治服务时,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及时提供服务;有的植保服务社仅为社员提供器械,让社员自己找市场和服务对象,由于外部缺乏有效的组织支持,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激励机制,植保服务社市场开拓和竞争力不强,社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较低,植保服务社的便捷高效服务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其吸引力小、作业量少。

3 对策

2010年农业部决定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同时启动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活动,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实现主要农作物、重点地区、重大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面覆盖。云南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病虫害监测预报网,建设120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队伍。这些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双柏县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机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集约项目、整合力量、优化技术、创新服务、规范管理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工作,努力提升全县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水平。

3.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和增加政府投入是启动植保专业化防治支持农业服务业的关键,因此县、乡都要高度重视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要认真研究制订和组织实施好适宜当地专业化防治的发展规划,落实好重大病虫害属地管理责任制;要成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负责部门间协调、资金和物资整合调备、实施方案制定、项目检查、资料汇总、信息上报等工作;形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抓、分管领导坐阵协调具体抓、植保部门深入一线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培训,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1];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和植保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大病虫害防治补贴等专项经费,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给予农药、防治器械、活动场地、技术培训、雇工及劳动保护用品支出等费用补贴,稳步推进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3.2 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整合生产要素,夯实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将农户零星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管理,建设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村土地、种植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经营大户,协助和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与他们建立良好合作共赢关系,开展对农作物整个生长季节的全程承包统防统治,通过优质服务展示专业化防治的作用和效果,实现最大程度降低病虫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增加农业效益的目的,为深入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奠定坚实基础[2]。

3.3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防治形式,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拓宽劳务信息服务渠道,采取合作制、合同制、股份制、会员制等方式,多渠道探索建立形式多样、服务周到、符合现阶段农村实际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逐步代替千家万户参与的费时、费力、低效的传统防治方式;要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的收费标准、服务方式、机器管护、用药规范等管理制度,可

转贴于

以通过提供防治技术+防治药物+机动喷雾器“三结合”或+专业防治人员“四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收取合理的服务费,引导它们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人才、技术、装备优势,打破地域界限,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可从单一的粮食作物向烤烟、茶叶、蔬菜、葡萄、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发展,服务方向可由单一的生产中期提供劳务服务型向科技培训、信息咨询、物资配送、器械维修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发展,不断延伸服务链条,提高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后劲[3]。

3.4 举办统防统治样板,开展绩效评价,推动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结合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示范、优势作物标准园区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大力举办水稻、玉米、小麦、蚕豆及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样板;要选择在病虫害常发和重发区及专业化防治工作基础较好,农民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乡镇,以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和地区为突破口,建设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在重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发动,召开防控动员会和现场会,将示范区建成各级领导病虫防控的指挥田、植保新技术的展示田、农民群众病虫防控知识的教育田;要适时组织相关部门代表、科技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开展现场观摩活动,集中展示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效果;要组织制订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按照规范的病虫危害损失率测定统计方法,全面评估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的实施成效;要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药害鉴定和纠纷仲裁机制,及时解决专业化防治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