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征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上信息流量的极具增加,互联网金融支付手段在近年发展迅速,对传统金融是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它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支付手段。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了传统金融业态。金融支付手段的创新和迅速普及,给人们带来便捷和效率的同时,风险也在加大,个人以及支付机构企业需要在操作上以及管理制定上把防范风险摆在第一位上,征信分析要做到深化普及。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网银、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是目前互联网支付的主要形式。
互联网金融支付与传统金融支付的区别还体现在,互联网支付手段中的支付宝、微信钱包、京东白条等的根基是商业信用,传统金融的根基是银行信用。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互联网金融支付基于商业信用,而银联和传统金融基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能够创造货币和存款,而商业信用办不到。 相比基于银行信用的产品,基于商业信用的产品风险更高。商业信用项下的资金,最终都会回流到银行体系之内。当然传统金融受到了更大的挑战,确实有部分蛋糕被新兴的多种互联网支付产品分走了。电商们争取线上圈钱,成本很低,随之而来的风险更大。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支付的流程是支付方使用拥有支付手段功能的媒介(即货币),直接付款给收款方,或通过第三方间接付款给收款方。客户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发起的支付业务,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三种业务类型。
互联网金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用户便捷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五大方面: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信息泄露风险以及技术安全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的征信分析
我国现有的征信系统并不完整,个人以及中小企业从传统的征信机构获取足够信息比较困难,所有征信系统的尽快完善非常必要。目前国内征信系统进展;
(一)个人信用基础薄弱,个人信用情况在传统银行借贷还款会有记录,但是,和其他的工商部门缺乏信息共享,对个人税收经营行为的信用情况,还需要额外取证,所以整个社会对个人信用没有作为制度来衡量和执行。绝大多数个人和企业无法获得信用数据。
(二)征信体系不完整,目前个人信息主要来源于央行的征信中心,个人还贷,企业贷款经营,个人信用卡还款记录等,都来源于此。国家在深圳上海北京,都成立的征信公司,深圳鹏员、上海资信,北京安融惠众。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各自为政的效果不是很好。征信的基础是数据,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交易,数据共享平台对信息的保密制度和程度划分,都仍然是各个公司争议所在。
(三)征信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征信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用性,取得牌照的征信公司不能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2012年12月20日开始实施,央行出台的《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牌照申请的同时,尽管也将切入。
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发展初期,建立成熟完善的监管体系仍需较长时间。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企业主动出击,一方面企业内部要不断增强风险控制,另一方面需要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机构部门共同推动市场标准与监管体系的建立,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翼支付之所以能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又一生力军,与其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及企业责任意识是分不开的。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国家战略成果,已日益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刘海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D].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2.
篇2
[关键词]用户行为;互联网产品;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26
[中D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2
1 互联网时代的用户
根据工信部的《2016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截至2016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9.8亿人,同比增长120.9%,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不仅有着数量众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同时互联网用户为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且还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价值。目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我国的经济、税收、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互联网公司来讲,用户是第一位的,正所谓“互联网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谁拥有了用户,才有可能赢得市场。
与传统经济的客户概念不同,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泛指使用某一互联网产品的人的集合,通常情况下这种人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在以BAT为主导的互联网时代,BAT的用户数量庞大,涵盖各个年龄、各个区域,就BAT的用户而言,没有特别明显的特征。然而,在BAT之外的众多创业公司,其在初创之时所要寻找的用户必然会具有某种明显特征的,这样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生存的可能,例如“美丽说”和“蘑菇街”主要针对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女性。且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的用户是不付费的,例如风靡全球的手游“愤怒的小鸟”,其在全球拥有10亿人的用户,而只有5%的用户是付费的。对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所创造的产品来说,免费和付费的用户都是其最重要的资源,互联网产品只有掌握了用户的需求、喜好与兴趣,才有可能延长其产品在用户手里的生命周期,才有在市场上有生存的可能。
2 互联网产品的概述
互联网产品的概念来自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并且做了一定程度的延伸,其主要区别在于,产出于互联网领域并在其覆盖之内进行具体的经营活动。互联网产品是指为满足互联网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与兴趣而研发、设计、生产的有形或者无形的载体。具体来讲,互联网企业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或兴趣而设计、研发具备一定功能、特性与服务的产品,可以称之为互联网产品。例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腾讯公司重新登上巅峰的产品是微信,主要解决社交与信息功能的服务。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认知程度的开拓,互联网产品的形式也趋于多种多样。本文的互联网产品特指无形的、虚拟化、数字化的互联网产品,该互联网产品具有较强的技术含量,要求产品的创造者或团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了解市场的整体状况、洞悉用户的需求、兴趣和喜好,还要具有较强的自我认知和复盘、纠错的能力。
本文特指的互联网产品是虚拟的、无形化的数字产品,该类产品需要互联网用户在移动终端进行下载或关注,因此,该类产品与传统意义的有形产品差别较大,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区分。
2.1 边际成本的区别
传统产品是需要整合供应链的体系才能生产制造的,在整个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有原材料的供应和购买、厂房、机器、人工、分销、零售的体系,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如果想要提高产能,必须要追加投入,即销售额的增加与成本的增加是成正比的。而文指的互联网产品在整个产品的创造周期中,前期的用户拉新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产品的研发与创造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持,然而一旦进入市场,用户呈几何倍增长后,使用的用户越来越多,但成本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即边际成本趋向于零。
2.2 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产品的盈利模式很明显,就是销售价格一定要高于产品所付出的成本,数量越多,盈利能力越强。例如,著名食品品牌老干妈,它是典型的盈利模式特别清晰的传统产品,现款现货,资金链很健康。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产品都在反复强调一个词汇――商业模式,即赚钱的方式。不同的互联网产品盈利模式是不同的,例如,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有付费会员和广告;团购网站的最大盈利点在于销售提成,淘宝作为全世界最大的C2C网站,其最多的盈利是广告收入。因此,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与深层次是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产品的重要区别之一。
2.3 更新迭代
传统产品由于对供应链体系的要求较高,因此,产品的更新迭代需要较长时间周期与较高的成本投入。互联网产品具有产品不断更新迭代的优势,其背后的逻辑是持续研究用户的需求与喜好,持续优化产品,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增强用户黏性。例如,目前中国用户最多、用户活跃度最高的互联网产品――微信,从诞生至今已经更新了300多个版本,这是传统产品很难做到的更新迭代。
2.4 数据追踪
传统产品在交易关系发生后,便意味着买卖关系的结束,且产品投入到市场后很难收集到消费者的信息,产品的更新迭代更多的是倚靠研发与技术团队,因此,在产品的持续性发展上,时常有与消费者需求不符的情况发生。而互联网产品可以全程追踪用户的使用路径,包括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地点、点击某个图片或者文字的次数,周期越长积累的数据就越多,互联网公司与互联网产品对用户的了解程度就越高,就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与还原用户的真实需求与想法,从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
3 用户行为与互联网产品的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是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资源,用户行为的获取与掌握是与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的今天,用户行为对互联网产品走向的作用是巨大的。
用户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时所产生的用户行为,不仅数据庞大而且及其分散、维度众多。在用户行为的分析上,可以从年龄、性别、地域的角度;也可以从使用的时间、使用的r长和频次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同互联网产品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用户行为的分析方法不尽相同,然而无论何种方式、方法,用户行为的结果和互联网产品的定位、更新的方向都有很大的关系。
(1)通过用户行为的各项数据,调整互联网产品的运营策略。通过对用户行为的追踪和分析,了解用户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可以使互联网产品了解自己的主体用户,从而为互联网产品的更新与布局进行指导。例如:2011年当当网通过对主体用户行为的分析,掌握了用户主体为年轻的、刚成立家庭的、对知识和生活具有向往的群体,针对主体用户进行了产品的品类扩充,实现了全年的盈利。
(2)用户行为的分析,可以帮助互联网产品优化产品功能,优化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与了解,可以掌握用户对哪些功能有兴趣、对哪些功能感到乏味,从而在互联网产品的迭代更新中进行正确的选择。例如,淘宝在从PC端向移动端转型的过程中,通过对用户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增强了手机淘宝“逛”的兴趣,并且增加了和线下的联合,由“购物”向“服务”转型。因此,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阿里巴巴虽然没有强大如微信一样的社交入口,却通过优化产品的功能,牢牢地站稳了电子商务第一名。
(3)通过用户行为的掌握,进行关联分析,从而扩展互联网产品的深度价值,并且带动用户的个性化价值挖掘。例如:针对“90后”“95后”的年轻市场人群,很多新涌现的APP产品都增加了社群的功能,这一功能不仅对后台的技术要求较高,还会带来更高的管理成本,然而这一功能的实现却能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和沟通,为互联网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再例如,活跃用户已经过亿的一款互联网产品“什么值得买”,2015年“什么值得买”开通了一项新功能,由入驻的B端商家提供全新的使用产品,经过筛选找到C端用户进行免费试用,试用之后需要C端用户提供试用报告,在“什么值得买”的平台上,这样既为B端用户提供了数据,也为C端用户提供了服务,同时用户也为平台主动创造了内容,可谓“一石三鸟”。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企业团队,大都是具有一定知识逻辑与思维的人群,因此,在对用户行为得到掌控与了解后不能仅停留在用户的兴趣点上,还要创造出高于用户期望与预期的功能与产品,从而带动用户成长和普及市场,从更高层次的意义上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 结 语
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的20年中,我国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经济经历了繁荣发展,其中,我国的人口红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今天,用户已经从懵懂走向成熟,如今决定互联网企业价值的不再是有多少的用户,而是企业是否真是了解用户,是否能够唤醒用户的潜在需求、引起用户的兴趣,进而使用户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任何时代,商业文明都是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今后社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企业只有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才能在变化中寻求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候金凤.移动互联网下手机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7).
篇3
[关键词]TD-LTE 移动互联网 高带宽 频谱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TP393.4;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79-01
当前,3G业务的逐步应用使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其用户和业务规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截止2011年1月底,我国3G用户达到了5100万,其中TD-SCDMA用户达到了2263.3万,3G正在由起步发展迈入到快速增长期。
在考虑3G的同时,不得不提到LTE这一新技术。未来若干年,LTE和3G/2G将长期互补、共存发展。今后五年,3G增强型技术的告诉增长将带动移动互联网增长;LTE由试验阶段进入到商用阶段,在应用中逐步成熟、完善并走向规模应用。
1、TD-LTE简介
LTE是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它以 OFDM/MIMO 技术为核心,在20MHz频谱宽带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LTE 包括 FDD 和 TDD 两种模式,TD-LTE是TDD版的LTE技术。TDD和FDD的区别就在于TDD采用的是不对称频率,是用时间来进行双工的,而FDD则采用一对频率进行双工。作为中国TD-SCDMA 网络的主要运营商,中国移动始终致力于推动TD-SCDMA 后续演进技术――TD-LTE的发展,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建设了全球第一个TD-LTE业务演示网络,充分展示了TD-LTE的良好性能。同时英国的Vodafone,日本的NTT DoCoMo,美国的At&t和Verizon都决定将LTE作为其下一代网络制式,可以看出LTE技术在未来市场的前景有多么的乐观。
2、移动互联网
根据2009年摩根士丹利发表的互联网报告,在经过了大型机,微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四个重大技术周期后,人们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五个重大技术周期中,这个周期的焦点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强调的是可以在移动中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并且使用其业务。它与无线互联网不同,它强调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经常特指手机终端用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业务。
伴随着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的上市和Google公司开源终端平台Android的推出,标志着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用户发展迅猛,业务创新空前活跃的新的时代。从业务特征看,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应用偏好与固定互联网非常相似,他们正在由传统的WAP方式向完全体验的Web方式转变。,其中尤其以Web2.0业务为发展热点。另一方面,为适应和把握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开发门槛越来越低的大趋势,参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竞争的各个巨头均开始API开放接口和SDK软件开发工具,并创造了应用软件在线商店模式,吸引和集聚广大的开发者利用其平台开发应用软件并通过在线商店进行,主导服务商与开发者按一定比例进行对软件下载所产生的收入进行分成。目前,苹果、Google、中国移动、诺基亚、Vodafone、法国电信、微软、Palm等均已建立或计划建立类似的在线应用软件商店。
我国移动互联网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截止2009年6月,手机网民已达到1.55亿,半年增长近4000万,其规模接近2007年6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移动互联网也初步形成了开放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批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
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整合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创新出例如web2.0业务等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这也是它区别去固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3、TD-LTE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伴随着人们对于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上网,移动视频业务,家庭和企业客户类的业务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业务,这些业务的无线网络带宽需要达到1Mbps以上,而企业级别的高清视频会议等业务,更是需要8Mbps以上的带宽才能满足。从而可以看出对于移动带宽的需求有多么的紧迫。TD-LTE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TD-LTE技术的峰值速率是所有现存通信技术中最高的。
其次,由于TD-LTE技术采用TDD制式,所以它具有在不对称频谱上工作的能力,而且移动互联网业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上、下行数据量不对称,因此相对于FDD制式,TD-LTE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TD-LTE可以灵活配置5M、10M、20M等多种带宽,因而充分的利用零碎的闲置频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无线数据的传输成本。
TD-LTE技术在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低时延的特点,这使各类实时业务成为可能。例如实时的联网游戏,也可以将移动状态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疗,应急指挥等场景,从而使信息和服务瞬间可以到达任何一个角落。
并且我们可以利用TD-LTE的位置特性,来实现更为快速、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将该特性与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多的新型应用。例如运营商通过位置信息和用户数据的整合,可以提供定位服务,还可以实时查看街道是否堵车,精确的搜索到里用户最近的餐厅,商场,加油站等。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伴随着TD-LTE的出现,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促进现有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催生出新的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例如游戏娱乐、电子商务、办公应用等各类服务,满足个人,企业,政府等不同客户的需求,对整个社会的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章海峰.引领LTE业务新航标[J].无线通信,2009(4).
篇4
现在的互联网,运营商只是基础设施提供商,而移动互联网中,他们扮演的角色要重要的多。在日本,手机都是订制的,所以运营商控制了手机的入口。iPhone在美国最早也是捆绑AT&T的服务。韩国是通过法律保证非运营商与运营商平等接入移动网络的。
对运营商来讲,数据接入资费是另一个问题。从日本手机的发展可以看出,数据包月服务推出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急剧增加。但如果移动运营商区别对待,只给自己的服务数据包月,无疑会使其他公司处于劣势。移动运营商代收费是另一把利器。在过去服务提供商的发展过程中,完全依赖运营商的代收费。毕竟小额支付除了运营商很难找到好的渠道。推广能力是运营商另一个优势。一个创业公司,想在移动互联网上推广自己的产品,要花大量成本。但运营商就不一样了,群发短信、手机内置、定制手机、账单夹页、营业网点、大客户团队等是无人能比的。另外,还可以交叉营销,送话费。
移动互联网的门口排满了PC互联网的巨头,一个个跃跃欲试要进入到这个离他们很近的领域。手机搜索几年前曾经红极一时,现在看到的是谷歌和百度们正在清理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PICA作为手机即时通讯的先驱,现在根本无法同手机QQ相竞争。空中网推了很长时间的,现在公共汽车上似乎看不到了当年的豪言壮语。这些互联网的巨头们会在哪里止步,我们的创业公司又会在哪里筑起自己的城堡抵御他们的攻击呢?
这要看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既然称之为移动互联网,自然移动是第一特点。这就有了导航、定位等与位置相关特性。其次,移动终端不可能做的很大。笔记本、上网本、iPad、手机尺寸逐渐减小,表现力也是逐渐减弱的。再者,手机的使用难度比PC低,手机的用户群与PC的用户群有差别。最后,手机和PC产业发展的次序不一样会塑造出不同的产业特点。分析之后,结论不难得出,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是关键。这包括:可移动、有位置信息、私密性(终端一对一)、贴身(即时响应、打发时间)、有限性能(包括输入、屏幕、计算能力)、用户群有差别等。
篇5
(一)互联网金融内涵阐释互联网金融是金融领域与互联网领域的结合,是两者结合的新兴领域,英文翻译为InternetofFinance,简称IOF,这种互联网金融定义的角度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统一环境。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金融”的简单的垒砌或是金融领域在互联网领域内的简单融合,而是一种基于思维的角度,是互联网思维的金融,技术虽然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有效支撑,但是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运营与发展都是超越互联网本身的。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金融可以视为是一种交叉网络、关联网络,核心是主体“参与人”而不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可以视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参与形式,而不是对传统金融领域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升级。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互联网金融特征可从三个方面予以解释:首先,从移动支付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在最近几年发展的如此迅速也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使得参与主体可以广泛纳入。例如基金的申请购入,支付清算手段的电子化与移动化等。其次,互联网金融信息处理的网络化,凭借着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互联网金融可以使得信息处理更加精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最后,“互联网平台”媒介可以使得各种金融资源聚集,供需双方可以更加便利、便捷的进行交易,这也提高了充分交易的可能性。
(三)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分迅猛,不仅体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体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规模的壮大。同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也发展了许多不同模式,如:第三方支付、P2P等等。以下是对几种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见表1)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近两年,除了以上列出的六种主要的发展模式外,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和丰富,互联网金融交易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互联网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也在降低,互联网金融交易成功率不断提高。比如:传统银行也开始介入互联网借贷领域,传统的线下申请、审核、放贷等程序也开始转向线上办理,通过银行+电子商务平台”,人们可以直接通过“网上申请、在线审批、发放贷款”,传统银行这种模式的转变也正说明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改革提供了动力。第三方支付工具也由之前的“单打独斗”角色转向与基金合作,以提升自身的稳定性,争取客户对其的信任,进而提高自己在市场的占有率。而发展十分迅速的P2P也由之前简单的中介定位转向与担保公司等其他公司进行合作,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债权转让等方式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
对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论证,“欲速则不达”这句话可以很形象的运用于此。任何事物都要遵循这一规律,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稳定性,而不稳定性有可能会造成潜在的风险。
(一)技术性风险在对技术性风险进行分析时,其参照对象主要是具有相对独立安全的传统商业银行进行对比,传统的商业银行有着较为健全、安全的通信网络,这种传统的商业银行相对来说是封闭的,或者开放性不强。而互联网金融开放性较强,是一种开放式的通信系统,这种系统兼具网络性、交叉性以及互通性。因而,一旦互联网金融出现病毒现象,整个系统都有可能瘫痪。在传统金融领域业务中,技术风险带来的损失是局部范围的,是可控的。而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技术风险可能会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风险,进而在整个系统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这种损失规模有可能无法控制。
(二)信用风险信用是对交易双方的评估,传统的信用系统相对较为完善,通过线下“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有效的对客户信用进行有效的了解。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下,对信用的评估很少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因而对交易双方的信用了解的也不是很透彻,这就存在一定的信用潜在不稳定性。同时,有的公司利用互联网非法吸收存款或非法集资也会存在损害用户信用的可能性。因而,这种潜在的影响因素会危及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从而也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法律法规风险目前,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有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之快,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种现象也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存在法律风险。从机构和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法律环境下,人们也有可能会进行投机取巧的行为,又或者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投资者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从而产生负面效应。同时,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后台监管也存在法律漏洞,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空白。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管理,提高互联网金融效率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的,凭借着对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分迅速,而对其管理的缺陷则折射出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管理缺失,没有跟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节奏。通过以上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分析,互联网金融所发展出的不同模式应予以区别管理对待。虽然传统商业银行已经向网络化进行转变,但其在运营模式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应将其与其他发展模式进行区别。同时,互联网金融对效率的追求可以依靠其内在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进而提升效率,节约成本。
(二)完善信用审查指标,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化完善的信用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本保障,因而,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就完善信用体系来看,需要注意信用体系考核指标建设、信用体系结构搭建、信用体系评估等。信用体系考核指标应当较为完善,完善的信用考核指标可以更好的对客户进行评估,将提前规避风险。体系搭建需要注意多方位、注重完整性。信用体系也要对自身进行评估,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对其进行评估分析。
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商业银行 产品
伴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许多传统行业都受到了颠覆式的影响,金融行业也不例外。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很早便有,但其发展速度之快和覆盖范围之快使之广受关注。《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显示:截至 2015 年 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 6.79 亿,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4亿,2016年将突破4亿;预计到2018年,移动端交易额在网络零售市场中交易占比将超过75%。《2016年移动互联网金融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交易额超过20万亿人民币,其中,在线理财达到了6.195万亿元,区别于传统银行的直销银行已有300万用户注册。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金融产品与服务将不断丰富,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的博弈更加激烈,因而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经营转型迫在眉睫。
一、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商业理念
(一)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通常认为移动互联网是PC互联网的延伸,应用和内容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但移动互联网有便携、私密、实时、准确、可定位的PC互联网所无法具有的特点,不断发展进步的移动设备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可概括为:首先是设备的移动性,用户可以随身携带设备,并随时联网使用;其次是私密性,用户使用的内容与服务更加私密个性,像用手机付款、手机理财等;第三是互联网和终端设备的受局限性,移动互联网在享受便携的时候,也必定会经受无线网络的能力的设备性能方面的限制,例如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的盲区,信号传输环境的不确定等因素,设备屏幕大小、处理器的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因素的制约;第四是内容和网络终端设备的强关联性,因为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内容受制于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性能的制约限制,因此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内容和业务形式也必须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移动终端的类型。
(二)移动互联网的商业理念
移动互联网正逐步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形态。由于我们日常生活消费的移动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会直接影响改变大众对生活服务类商品的消费行为方式,从而让大众的生活消费理念从“为产品而消费”转变为“为生活而消费”,移动互联网的商业理念应包括:首先,用户体验至上,移动互联网产品如果没有优秀的用户体验,提供更加简单、精准的服务,几乎是不可以生存的;其次,赢利策略勿追求急功近利;第三,塑造自己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有创新才有未来,才有“卖点”;第四,深刻理解移动营销的新模型;第五,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将尽可能多的资源的相关节点进行有效的整合。
二、移动互联网对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产品面临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挑战
根据比达咨询的2015年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 2015 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人们逐步适应移动端产品,支付宝在电商、金融业务与线下场景的双引擎下,以72.9%的份额居首,财付通(含微信与手机QQ)连接各行打车、餐饮、理财等各行业,以17.4%位居第二。
支付宝拥有最多的银行合作伙伴,也上线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服务功能,近年来,支付宝开始涉足公共服务领域,为用户提供收付款、信用卡还款、转账、生活缴费、理财产品(主要是货币基金)等基本功能。当前已经支持全国25个省份、361个城市的水电煤缴费等民生服务。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支付宝一直本着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的宗旨,持续迭代其产品功能版本,优化产品界面美观度,提升用户体验。
微信已经将大部分城市的当地社会公共服务场景接入平台,包括公共交通、生活设施缴费、医院挂号、公积金查询等服务。微信将“服务号”开放,商家只要通过微信的认证即可以在平台内与用户直接进行交易,以此为商家提供与用户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的渠道。目前,众多著名网站如大众点评、滴滴打车、医院挂号等服务内容都已经进入微信服务平台。
(二)商业银行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是以“创新应用场景”为核心,这要求商业银行不再把自身的“产品”作为创新的核心,而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创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转变,更加关注寻找和创造客户使用“产品”的场景。这要求商业银行主动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深入客户可能使用金融产品的场景之中,如客户的商务活动、客户的生活场景等等。但这些领域对商业银行往往都是陌生的,没有已有经验可以借鉴,“目标客户是谁”、“目标客户在哪里”成为最为“不确定”的事情,开发出“没人需要”的产品或将成为经常面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上强调“一路向前”、“按时”、“不能失败”的传统产品开发方式显然无法适应这种需求。
(三)商业银行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快速变化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行业壁垒和创新门槛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竞争环境快速变化成为一种常态,企业需要建立起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机制。在传统产品开发模式下,为了确保推出的产品“完美和完备”,业务部门往往会进行长时间的论证和讨论,IT部门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把产品的全部功能开发出来。以某银行为例,经过各种挖潜和优化,一个产品从创意到推向市场平均需要3个季度时间,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甚至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同时,由于这些“更重要”、“更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背负着更多的期望”,也需要占用更多的开发资源,其他创意不得不频频为这些项目让路,产品开发周期陷入恶性循环。
(四)商业银行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管理需求
由于传统产品开发模式围绕“准时推出产品”建立,因此,考核机制主要围绕“执行力”来建立,在产品开发的整个链条中很难有部门真正关心“弄明白到底要开发出什么产品”的问题。如,在开发阶段,主要考核IT部门开发的规模和效率,因此每年开发规模的增长率成了IT部门最关注的事情;在营销推广阶段,完成总行下达的“开户数”、“交易量”指标成了分行最关注的事情。这种背景下,创意部门成了唯一关注“产品的市场反应”的部门,但由于创意部门获得市场反馈的时间周期非常长,比如,有些商业银行的创意产品开发常常以年来计算,推出“新的创意”成了创意部门应对“老产品”不良市场反馈最常用的手段。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建议
(一)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应对
作为起点,商业银行的高管应该充分重视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且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业态,其诞生和成长是符合金融市场中以前没有被满足的客户的需要的。尽管目前移动互联网金融扩张速度很快,但其体量与传统银行相比还很小,对银行产生不了动摇根基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忽视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存在,相反,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起其新动态,认真研究其发展逻辑和商业模式,从中汲取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理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商业银行和移动互联网金融仍有在客户群体等多方面的不同,商业银行既要防止传统模式的思维定式,也要防止照搬照套,而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将移动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冲击变为获得新发展的机会,实现共赢。
另外,商业银行更应体现其在移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的“整合”功能,发挥其先天优势,进行业务整合及布局。比如支付宝、微信在渠道销售端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电商金融服务领域基础设施方面竞争优势不足,而商业银行在金融、线下资源整合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战略的差别决定了强弱之势的改变,商业银行以己之强和电商合作,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也定位于电商支持服务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需求更匹配。
(二)调整经营战略
在具体经验战略上,首先,移动互联网及支付机构的优势在通过高频业务切入用户,全金融服务能力是银行账户的绝对优势,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布局余额理财,扩大用户规模,或与互联网巨头合作,或自己进行布局;其次,不盲目发展直销银行,“垂直”及“差异化”是关键,直销银行在为传统金融机构大规模开辟新市场,开发新用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发展直销银行,应注意抓住客户需求,创设应用场景,使客户在自身的平台上热烈互动,以此将大数据留存;建立大数据的基础,其实就是导流;这其实是所有互联网企业面临的课题,而不是直销银行独有的问题。成功的直销银行基本都是与主业隔离得较好,在市场与用户定位区隔明显,实现差异化定位与服务的机构。供应链金融中更适合商业银行发展。2014年以来,已经构建支付场景并且形成可控闭环的产业O2O平台、综合电商平台、大型供应链体系等成为P2P积极拥抱的优质资产,供应链或者电商平台提供风险控制和融资需求,成功与P2P对接,形成真正闭环。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将金融服务与供应链对接,实现进入服务实体,尤其是服务中小企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三)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说了二十多年,但商业银行做得其实并不理想。商业银行应切实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而不以竞争对手为中心。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找准用户的痛点在哪里,哪里切入或反击的力度最佳。
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慧银行,社会化、智能化和多样化。客户体验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命线所在,所有的互联网基因的企业都时刻在进行用户界面友好化、流程优化、用户反馈收集和更新换代。服务质量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我国,由于商业银行体量庞大,地位极为重要,受到国家政策红利,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一直强调客户的重要性,但是在真正的业务执行中,经常被客户抱怨服务态度不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在金融这个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行业中,客户的满意度将决定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向互联网企业学习,真正做到在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切实从客户的角度反思业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四)重新定义产品开发目标
在产品创意可行性“不确定”和竞争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产品开发的目标不再仅是开发产品、服务客户、赚取利润。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所开发产品的特点和阶段有区别地制定目标。对于涉及全新商业模式、全新业务领域的创新产品,应将“学习如何创新一种可持续的业务(找到有客户刚性需求的应用场景)”作为产品开发的目标(而不是开发产品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开发的主要工作内容除了把创意转化为产品外,更重要的是衡量客户的反馈,然后认识到是应该继续坚持还是应该调整业务方向。所有产品开发工作的改进都应该有利于加速这个反馈循环。
(五)探索参与式的开发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开发的过程和客户发展的过程高度整合。一方面产品迭代开发的过程就是产品根据客户的反馈不断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口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交网络上积累的信任关系成为企业产品营销的重要载体,因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初期核心客户的培养,这些客户是验证商业设想是否成立的首批客户(检验产品是否可以满足这部分客户最核心的刚性需求),也是企业开展口碑传播最初的种子客户。鉴于上述情况,商业银行需要改变过去以银行为中心单向推送产品的产品开发和推广模式,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上用户创造数据、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广泛积累和分析用户的使用情况,建立用户反馈意见、提出建议、积累口碑的渠道,激发用户主动性使其成为企业的“产品经理”,全面吸纳用户意见优化和改良产品,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侯晓明.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趋势及商业银行应对策略[J].金融发展评论,2013(11):11-15
[2]张楠,许学军.浅析国内银行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运营策略优化[J].中国商贸,2014(20):54-55
[3]张麟.银行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1):58-61
篇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正迅速形成巨大规模。在用户方面,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规模,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8亿。
3G的发展和WEB2.0技术的提升,使得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快速发展。目前,核心人才稀缺是移动互联网企业遇到的最大瓶颈,其中以中高端技术人才为主。根据众达朴信《2014年移动互联网行业薪酬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调研企业几乎都对技术岗位人才有需求,其中安卓开发工程师需求最为强烈,超过85.8%的参与企业表示对此类人才有需求,紧随其后的是塞班应用工程师、IOS工程师、SE架构师等。2014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开发人员需求量是200多万,但实际从业人员不到70万,差距悬殊。
同时,随着移动应用的深入,以前仅限于移动终端Native APP开发的模式已逐渐被APP+WEB服务的综合模式替代,移动终端的应用必须和后台的WEB服务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和WEB服务端数据挖掘技术的优势,因此,掌握WEB后台服务的技能的软件开发人才必然是移动互联网人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工作室教学模式特点
工作室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德国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并被用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该模式强调“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
工作室教学模式自由开放,课堂以项目制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由教学主导的角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帮助者的角色。同时,实现了综合跨专业合作式的教学,淡化“专业”的概念,逐渐弱化个人设计师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需求。以工作室为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并加快学生就业适应力。
3.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要求
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与该技术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法必然要区别于其他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汲取基础理论教学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技术、新知识。
3.1 创新教学理念
在实训过程中,除了要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发扬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分享、互动、创新”的精神,彻底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及提交的项目成果来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以此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完成课程要求的核心指标。
3.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模式,校企合作将充分调动各自的资源,实现产学研结合和优势互补,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4.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实训中的应用
为在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中应用“工作室模式”,从 2011 年以来,笔者所在的高博软件学院启动了该教学模式的试点,建立了手机靓妆工作室,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实践场所,该工作室有一个固定、独立的空间,由一名专业老师负责,且由该老师负责组织和实施工作室的实践项目和日常管理。虽然该教学模式还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工作室模式”,但学生报名参加这种工作室的积极性非常高。
目前,工作室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①校企合作,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参与完成企业的相关项目,专门针对性地培养与其对口的人才。②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相关学科的竞赛。
工作室模式为学生独立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在此环境下,学生能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在这方面的提高,同时,教师的参与既能辅助指导学生,也为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好的参考依据,进而更好地促进整个专业的教学实践工作。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正好契合了移动互联网的实训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校企结合的方式,又为移动互联网实训提供了更为真实的企业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提高了专业综合水平,又培养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辅助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也收获了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创新模式。
篇8
Rocket internet的官网上赫然写着“做美国和中国之外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看来,欧洲的一线互联网公司已经从内心里没有把自己放在和中国互联网公司一个量级了。Rocket internet今年10月份上市的时候估值大约为67亿欧元,而同期上市的中国公司阿里巴巴达到2000多亿美元。
在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占了11家,亚洲国家占了9家,而欧洲一家都没有。
在全球经济中如此发达的欧洲,为什么在互联网产业上一直难有作为呢?今天我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语言割裂,市场狭小
由于历史的原因,欧洲是几十个小国家组成的一个富裕的大洲,但是过于分裂的文化市场使得欧洲的互联网发展起来比较困难。
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德国也不过只有8000多万人口,许多国家的人口只有几百万,但是每个国家都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丹麦的人口只有500万,荷兰人口1100万,但是这样的一个市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
互联网不同于制造业,德国产的奔驰和宝马可以无阻碍地畅销世界,但是德语的网站连欧洲国家都打不进去,互联网是高度强调速度和运营的,因此欧洲多语言的阻碍使得发展互联网的成本很高,而德国、法国这样国家的互联网公司又只能在自己本国这样一个小池塘里面发展,这样的小池塘很难能长出大鱼。
相比之下,美国有3亿人口,且英语世界通用,中国有13亿人口,外国互联网公司又很难进来,这注定使得中美的互联网全球领先。
在移动互联网上,欧洲就更加落后了,我们在法国看到许多人还在用蓝屏的功能手机,欧洲人换手机的频率比亚洲人低得多,在地铁上,玩手机的人比例很低,而在中国和日本的地铁上,一眼望过去几乎所有人都拿着手机在玩。
于是,当亚洲已经出现了Line、小米这样市值过百亿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时候,欧洲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还鲜有亮点。
当然,欧洲的手机游戏行业发展的是不错的,欧洲有King、Supercell、Rovio、Gameloft等一批优秀的手机游戏厂商,这和欧洲人深厚的艺术、创意传统是分不开的。但是游戏本质上还是内容行业,和电影、图书本质区别不大,在市值规模上这些公司和中美主流移动互联网公司相比有很大差距。
2)高税收高福利,抑制创新
欧洲普遍推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抑制了创新和创业,这也是欧洲互联网发展不佳的重要原因。
欧洲的政党要当选,通常会许诺一大堆高福利政策给民众,这种政策在使得社会更加公平的时候,也容易把人民养懒,使得许多人不愿意出来创业,同时对互联网创新有一定抑制作用。
我们以目前在德国拜仁慕尼黑俱乐部效力的球星里贝里为例,里贝里一年的税前年薪是1000万欧元(德国第一高薪),但是他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45%,也就是说最后到手只有550万欧元。除此之外,欧洲国家还要缴纳各种社保费用等其它负担,这些支出加起来,使得许多人不愿意当老板。许多欧洲企业的老板不同于中国老板,往往还需要求着员工去干活。
在德国,西德地区的民众每年还需要缴纳一笔“团结税”,去供养相对落后的东德地区,这笔税收每年总额高达1000多亿欧元,东德许多城市每年因此钱多的花不完。以至于苏格兰这次搞独立公投后,德国相对富裕的巴伐利亚州也有不少人要叫着独立。
这种“吃大锅饭”的税收福利政策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在一些南欧国家中达到顶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的政府财政出现问题,直接引发欧债危机,一直到现在欧洲都还没有完全缓过劲来。除此之外,这些国家的老百姓被养的很懒,没有人愿意工作,更是很少有人愿意冒险去创业,使得欧洲大部分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竞争力缺乏。
3)成本高,小富即安
在欧洲办企业的总体成本非常高。首先是税收很高,然后人员工资支出也很高。德国的人均年收入大概是3万多欧元,这使得许多公司没有办法雇佣大批量的人员,这使得欧洲互联网在和亚洲国家竞争时竞争力不足。
欧洲一些国家比较崇尚工匠文化,因此欧洲盛行小而美的企业,因此欧洲互联网有许多小而美的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很难做大走向世界。
此外,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企业比较喜欢通过银行信贷融资,不擅长资本运作,例如通过VC、PE股权融资,或者运作公司上市。欧洲股市的总体PE很低,例如奔驰宝马这样优秀的汽车企业,PE大多数时候只有不到10倍,由于一些欧洲国家的法律不允许VIE架构,许多欧洲互联网公司也难以像中国公司一样去更加健康的美国股市融资。
4)对比欧洲,中国互联网应该为自己庆幸
如果和欧洲国家对比,中国互联网的从业者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首先中国是一个全球少有的统一市场,这个市场格局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就注定了。中国历史就是大一统的历史,中国缺少地方割据的土壤,中国历史上任何军阀割据时代,都很少有超过100年时间的。大一统的历史使得中国内部在经济、文化上形成了一个统一大市场,这是今天中国互联网快速崛起的根本。在这片土地上,只要30年不打仗,经济文化必然欣欣向荣,50年不打仗,中国经济必然成为世界第一。
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上,中国电子商务的市场已经追上美国,中国游戏市场的规模已经追上美国,随着中国经济GDP规模将在未来一二十年内赶超美国,中国互联网的总体规模与美国比肩只是时间问题。
而相比之下欧洲漫长的中世纪以及近代的多次战争,使得欧洲形成了地区分裂的现状,一直到现在欧盟成立了这个问题都没有彻底解决,就连强大的英国内部,都差一点闹出苏格兰独立的情况。而货币统一财政不统一的欧盟内部,还远远谈不上稳定。这些历史背景严重拖累了欧洲互联网的发展。
其次,中国互联网由于存在政策限制,使得Google、facebook这样的海外互联网巨头很难轻易进入中国,正是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缺位,使得百度和腾讯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可以说,中国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张巨大的局域网,这个局域网的规模已经足够大,即使不与世界相连,也足够欣欣向荣。
而欧洲那些本来很弱小的互联网公司,时刻面临着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入侵,互联网的本质是赢者通吃,当人们可以在拥有13亿用户的facebook上找到各国的朋友时候,谁会再去使用本国那个用户有限的社交网络呢?
最后,在国际化道路上,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有了足够的实力。中国一个IT工程师的价格只是硅谷的五分之一,所以在具有全球化特征的移动互联网起来后,中国的腾讯、猎豹、3G门户、名片全能王等产品迅速在世界上站住脚,在强调需要快速迭代的移动互联网,中国的人海战术优势明显,尤其是在版本割裂市场割裂的安卓市场上,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更加明显。
篇9
2001~2010年,PC互联网时代造就了淘宝、京东等电商大鳄,对传统企业也是一致命的“降维打击”来自于科幻小说《三体》中名词:世界是个四维的世界,三维表示立体,外加一维的时间,三维世界的生物是无法生活在二维世界的。当采用二维世界的生物生存方式,向三维世界发生攻击时,称之为“降维攻击”。《三体》经常作为互联网基因企业进攻传统企业的例子。很多传统企业尚在迷迷糊糊,未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看不到、看不起、看不懂、赶不上,连滚带爬的度过好几年。也就是这些年,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兴企业已经改变了产业结构,就是这些年,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无比的恐惧阴影。
互联网通过不到20年时间就改写了大部分的商业规则,哪一次创新的力量、哪一次经济领域的革命能影响如此广泛、进化得如此快速?——电话用了71年、电力用了52年、电视用了30年,互联网仅仅用了10年就覆盖了50%的美国人口,而移动互联网仅仅用了几年,就覆盖了超过50%的人口。
2011年,可以称之为移动互联网的元年。硬件设备全面降低,千元Android智能机开始普及;接入成本全面降低,全面商用的3G网络资费降低;接入平台已经完备,微信用户大规模增长;技术成本大幅度降低,App开发已经规模化生产;支付平台已经建立,支付宝成为App store财务类最佳软件、微信支付通过大群开放。
当消费者、供应商、劳动者、平台、地理位置、移动支付等均已准备完毕——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互联网+”的时代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移动互联网并非是一个小型化的电脑,微信也并非QQ,移动互联网时代完全不同于PC互联网时代,两者的本质完全不一样。
——因为可以用LBS系统确定手机的位置,让消费者与企业的连接在地址位置上更加精准,让人与人、人与企业可以随时定位连接;
——因为手机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社交软件,而无需趴在电脑面前敲键盘,互动、沟通和分享变得更为便捷和频繁;
——因为手机分布碎片化的地方,不像PC互联网时代依赖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而存在,所以全球化的流量对有限位置的移动端权重在降低;
——因为千万像素手机相机出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传图片、微视频,UGC互联网术语,全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的意思。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用户产生内容)频率和数量大大加快。
正如谷歌的CEO拉里·佩奇所说:科技正在改变商业的方方面面。全世界的信息和媒体都是在线的。移动设备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任何人。云计算将一个超级计算机收入你的口袋中。因此,多年以来的准入和创业门槛也不复存在,现存的企业极易受到竞争和干扰的影响。——扪心自问,哪些想法本应该在5年内就实现?试着去想象那些不可思议的事物,因为它们其实很有可能发生。正如《企业生命周期》中所提出的:在复杂的新商业世界,传统的战略和规划概念正在逐步消失。
总结了四条“如果——那么”布尔逻辑:
如果趋势不可靠,那么规划和决策的数字用途就有限了;
如果数字帮不了我们,那么我们就必须抛弃每个管理决策量化的假定;
如果商业环境快速变化,那么“短期效益主义”是合适的;
如果人们被复杂性弄得心神不宁,那么对管理的信任就至关重要。
中国古代的韩非子说过:“世易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存在不同的本质区别,前者改变了商业规则、商业模式、管理理念和思维定式,使得社会、经济和生活都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创新、变革、创业、转型、进化成为商业主题——这场大潮,“世易”已经开始,“事异”正在发生,需要提前备变,顺应则昌,逆势则亡。
篇10
随着互联网内容和应用的逐步丰富,3G、4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目不暇接的更新换代,这个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带领我们大步前行,有力地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的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4G)产业化的专项通知。《通知》一经发出,不仅使得4G概念股暴涨6.62%,而且迎来APP开发行业、互联网金融创新者的欢呼雀跃。对于他们来说,网速的提高,就意味着跳舞的舞台将变得更加宽广,展示自我的机会也将更多。
远航前初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的互联网发展中,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表现抢眼,不仅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良好表现。
正是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良好势头,使移动互联网在拉动信息消费的诸多方式中被寄予厚望。
当所有行业都在积极拥抱移动互联浪潮时,金融业也无法作壁上观。唯有“移动”起来的金融,才具备在下一个周期继续参与竞争的生命力。这其中,应用社交化的趋势和大数据,将对金融行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并将使金融行业逐步“移动化”、“社交化”,产生新的具有移动互联网特点的金融模式。这种金融模式将具有成本低廉、便捷的特点,能够使人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享受金融服务。
“移动金融”让人随时随地获取财经金融信息,能够降低金融信息传播成本。一方面,互联网使金融信息传播快速,充分透明。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显示:2013年1月财经金融类网站总访问次数达381539万次,月总页面浏览量达381539万,月总访问时长达9122万小时,互联网已经成为用户获取金融信息重要的渠道之一。同时,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手机微博和手机即时通信等,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财经金融信息,金融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并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直接交流沟通。移动互联网将改变用户获取金融信息的方式,使金融信息充分透明。
划桨之力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以移动信息技术进步、移动互联网发展为基础的,并且移动互联网使金融产品随时随地交易、降低交易成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使用网上银行的用户规模达2.21亿,其中手机网上银行用户规模达5407万;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其中手机支付用户5531万。手机网络商务应用,如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等使金融产品交易随时随地进行,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并且交易成本较低。例如股票、期货、黄金交易、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和个人投资渠道等信息能快速匹配,各种金融产品能随时随地交易,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移动互联网提高了金融数据收集能力,大数据则为金融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思路。对于金融企业来说,简单的数据收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只有对金融数据进行复杂分析,才能快速匹配供需双方的金融产品交易需求,才能发现趋势和隐藏的信息,才能让金融企业洞察和发现商机。
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将不断对金融业的监管方式与手段提出新的挑战,金融业务的管理和监管体系需全面升级,适应金融行业的移动化、社交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移动金融行业就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融合了金融、通信、信息和IT等行业。目前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具备的跨行业复合型人才较少,对移动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从趋势来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可能完全区别于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全新的移动金融模式。
金融机构抢滩移动互联网平台
金融机构参与移动金融可分为几种形式:一是移动银行,这是电子银行业务、互联网银行业务在移动终端上的实现;二是移动证券,这是股票类交易在移动终端上的实现;三是移动电子商务,银行或者券商打造电子商城,让客户在移动终端上购物消费;四是移动转账,使用手机向他人汇款,通过移动银行实现行内或者跨行不同账户间的转账;五是移动缴费,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水、电、煤气、物业等费用的缴纳。从上述分类业务可以看到,国内的移动金融主要是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等业务向移动终端的移植。
以移动银行为例,多家商业银行纷纷瞄准移动金融的商机,欲从中抢得市场先机。
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正式了移动金融2.0标准,完全突破了传统手机银行界限,不仅可通过NFC手机支付进行交易或消费的近场支付功能,还能通过手机银行进行银行网点预约排队,买电影票、机票,预订酒店、餐厅、景点门票等的O2O金融和生活服务。
2013年8月22日,中信银行与中国联通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手机钱包业务全面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拓展基于NFC技术的手机近场支付,共同挖掘移动互联网金融市场价值。
平安银行也推出“移动小微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
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指出,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领域和金融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已经呈现了爆发性增长,成为当前移动领域最热门的应用,这在促进电子商务及零售市场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支付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期,民生银行继个人手机银行和小微手机银行之后,又创新推出企业手机银行,标志着该银行个人和企业移动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
不需要到移动、联通、电信等营业厅,只需在手机上打开银行软件输入手机号码,亦或是设定每月固定充值日,“1分钟到账”模式,让很多消费者尝到了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